十年规划

2024-09-22

十年规划(精选7篇)

十年规划 篇1

摘要:从森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出发, 提出了关帝林区森林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关帝林区森林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用10年的时间要将关帝林区森林文化感染力和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建设规划,森林文化,关帝林区

1 森林文化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关帝林区森林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实践新时期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林业厅“保护为先、发展为重、管理为本、文化为魂”的林区工作总要求, 着眼于构建省直林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以人居环境优美为基础, 凸显森林文化为核心, 扩大林区宣传为重点, 弘扬关帝精神为灵魂, 打造生态旅游为品牌, 建设森林公园为亮点, 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 大力发展森林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的良好形象, 推动全局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 基本原则

(1)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2) 坚持软件与硬件相配套的原则; (3) 坚持统一规范突出特色的原则; (4)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5) 坚持广泛参与百花齐放的原则。

3 总体目标

把森林文化建设融入林区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 充分发挥森林文化在林区建设中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宣传、教育作用, 逐步构建5大体系:一是构建以山、水、林为载体的景观文化体系;二是构建以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为内容的人文文化体系;三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行为文化体系;四是构建以现代管理为核心的制度文化体系;五是构建与现代林区建设相适应的形象文化体系。最终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全面提升林区社会形象,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二是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建立现代林区管理制度;三是全面提升务林人素质, 铸造现代林区建设之魂;四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实现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

4 森林文化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4.1 景观文化体系建设

(1) 制作《关帝山森林公园画册》。以图片形式编印展示关帝山人文古迹、自然风光及森林资源保护等内容的宣传画册———《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宣传画册》, 让外界了解关帝, 关注关帝, 促进林局森林旅游的发展。 (2) 拍摄森林旅游风光专题宣传片。以林区特有的森林风景资源和自然风光为主拍摄森林旅游风光宣传专题片, 宣传、展示、推介关帝山, 让外界更多更深地了解关帝, 关注关帝, 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关帝, 为森林旅游的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

4.2 人文文化体系建设

(1) 编辑文化系列丛书。以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生态景观、民间传说等为主要内容, 收集、整理、编辑一套系列文化丛书, 要求图文并茂, 装帧精美。 (2) 开展主题征文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反映林局林业生态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 优秀作品在关帝山报刊登。

4.3 行为文化体系建设

(1) 组织文艺活动汇演。林局每2年组织举办1次文艺汇演活动。局属各单位以行业文化为重点, 地域文化为底蕴, 创作编排文艺节目, 林局于国庆、元旦、春节之际举办全局文艺汇演, 精美优秀节目参加省厅组织的汇演比赛。 (2) 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林局每2年组织1次全局性综合体育项目比赛活动。通过比赛, 成立并不断充实更新林局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象棋队、健身秧歌队等群众活动团体。 (3) 组织艺术创作活动。林局每年组织1次艺术作品创作活动,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剪纸、书法作品创作等。

4.4 制度文化体系建设

在林局统一的森林文化价值观指导下, 不同的职能科室和基层单位提出符合自己要求的经营理念, 同时制定与各科室和基层单位经营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管理制度等, 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 并整理林局现行管理制度汇编成册, 人手1本, 加强宣传和教育,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管理效力, 形成靠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

4.5 形象文化体系建设

(1) 打造林区文化宣传线。结合天保和公益林碑牌建设, 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规格, 组织好文苍线50km生态旅游观光沟建设、古吴线50km森林文化宣传沟和开麻线50km林业建设宣传沟建设, 努力把这2条沟打造成一条文化宣传沟, 一道绿色风景线, 为林区树立一个新形象, 给社会留一个好印象。 (2) 巩固发展文体阵地。积极推进基层单位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鼓舞士气, 凝聚力量。 (3) 林业信息宣传建设。运用互联网等新兴传媒和新技术手段, 不断加强关帝山门户网站和《关帝山》小报建设, 拓展林业宣传空间, 促进森林文化传播, 引导更多的群众关注林业、凝聚更多的力量支持林业、提供更多的良策发展林业。

参考文献

[1]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经营方案[Z].2011~2020

[2]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十二五”林业建设规划[Z].2011~2015

十年规划 篇2

刚从学校毕业,对社会和人一无所知。以前有太多的坏习惯,这次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十年规划从而能够督促自己进步和发展。

2012-2014年:通过平时工作与生活,逐渐了解自己身上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取长补短,达到基本改掉这些坏习惯,隐蔽自己的缺点,能够很好的把握性格的优缺点,加以发挥到最佳水平。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及原则底线。

培养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学习的能力,学会思考,让自己时刻都能够学习,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思考。准备一本本子每天晚上总结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总结一天的收获和不足,睡前坚持看会书及报纸,加强自己的知识面,英语能力每天利用上网的时间看一篇简短的英语短文,记录不认识的单词,在有空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背。能够完全自理,学会基本的煮饭。每个月有存钱的习惯,坚持有自己的存款,学会理财,精打细算,成为一个会生活会自理的人

能帮忙处理一些基本文件,了解工作上需要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熟悉基本操作流程,尝试与客户进行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话销售先开始熟悉销售产品,知道如何卖出自己的产品,如何与人沟通,拥有较好的与人沟通交流能力,有一个基本完善的网络或电话销售的系统。通过电话和网络的销售为未来做铺垫。

2015-2018年:首先在一边工作的情况下一边念书,学习基本的在企业需要学习的各门学科,达到能够真正理解吸收书中的内容,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当自己无论看任何方面的东西时,都能够抓住重点和概要,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及工作中。通过学习使自己和现在的我完全不一样,让自己在内在素质上得到一个提升。每年去一个国家旅行,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眼。

工作上协助完成各种产品销售的工作和市场运作,自己能够能较好的写出一份市场报告,拥有自己一小部分的客户资源,基本熟悉市场运作,能在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应付突发事件和各种变故等。把网络销售及电话销售达到一个成熟的运行模式,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销售模式,我们的产品有一个自己的品牌效应,能够在国内市场中打响品牌。在处理事情方面形成一个自我的思维能力,拥有对事物的应变能力。

美国未来十年行星探测规划 篇3

兰德里乔立夫说:“科学引领、共同参与、透明公开将是NASA未来十年在行星探索领域的三个指导原则。”

2013年至2022年,NASA行星探测计划包括行星任务、各项任务数据分析、太阳系行星基础性研究、科技发展、公共教育与科学普及等五个方向。其中,太阳系行星基础性研究包括太阳系行星的演化、行星的生命迹象以及星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三个研究主题。

目前,技术挑战仍是NASA进一步行星探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保证太阳能供给、更有效地进行光通信以及采集行星标本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科技发展是保持行星探测项目活跃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建立行星探测科学发展项目,并且将NASA全部行星科学预算资金的6%到8%投入到这个项目中。”乔立夫说。

行星探测计划将成立以史蒂芬。斯奎尔斯为主席的行星科学委员会,下辖太阳系行星研究小组等五个研究小组。

2011年3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发布《2013-2022年行星科学的愿景与旅程》报告。此报告是NASA和国家科学基金(NSF)提出的需求,是要评估美国行星科学的现状,并制定出一个全面的战略以在未来+年继续取得进步。在与广大行星科学团体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此报告提出了一个有可能促成革命性新发现的科学与探索十年计划。十年计划得到了全美行星科学家的广泛参与。共有1669位科学家通过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向委员会递交了199份白皮书,这些白皮书是+年内主要的探测任务。基于这些白皮书与科学界的其他意见,有25项科学任务已经被列入进一步研究的计划。探索任务根据难易程度被划分为“发现型”、“新边界型”与“旗舰型”三类。其中,“发现型”探索任务规模最小,每项研究花费在5亿美元左右,10年期间可以进行4~5次任务;“新边界型”任务规模适中,每项任务的花费在10亿美元左右,十年期间可以进行两次;“旗舰型”任务所需投人经费颇多,十年期间可以进行一次研究。

十年规划 篇4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面向未来, 育人为本;应用驱动, 共建共享;深度融合, 引领创新。

到2020年, 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 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任务

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 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 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 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 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具体任务包括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 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行动计划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 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 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 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试点, 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 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 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 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 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教育宽带网络和教育云基础平台等教育信息化支撑环境的全面覆盖, 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公共基础。采用统一规范、分级管理方式, 推进具有先进、安全、绿色特征的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保障与实施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 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教育信息化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推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

明确任务分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业内企业应明确各自角色分工, 从政策实施、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示范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施行目标考核。按照本规划定义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和阶段建设指标施行考核, 健全工作督导机制, 分阶段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和建设目标。

推广试点示范。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 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 为实现本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十年职业规划 篇5

迈进大学的校门已经两年了,也就是说我们踏入社会的时刻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不落后于人或是超人一步在社会上站住脚,找到好的工作,现在做份短期或中期的职业规划是相当重要的。

这次暑假,学校要求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我们专业与职业间的社会实践,意在调整并确定自己职业目标,掌握职位的基本要求、必备知识和能力,找到自己的差距,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在自己家乡进行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感受颇多,感觉自己专业人才社会上很是缺少,但是竞争也异常激烈,尤其以后想在大城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提前掌握职业技能,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年规划

一、毕业后的十年职业规划

2008年—2018年,22岁至32岁

1.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2.方向:企业基层人员

3.总体目标:完成双语专业的学习,拿到所有能拿到的证书,进入外资企业,成为基层管理者与经营者。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逐渐走出国门。语言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给我们学语言的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就业市场。

2.语言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语言学科发展较晚,所学内容多变,中外合资企业交流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此类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语言类管理人才。因此企业语言类管理职业市场广阔。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注重各类语言的交流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语言类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自身现状:英语水平中上层,基本能流利沟通;精通各类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成绩较好;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他人建议与评价: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实践经验还不够”。

母亲:工作要细心、努力,婚姻也要耽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及责任心,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叫强的综合能力,适合做白领。

四、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职业目标:外资企业中级管理人员

1)2008年—2012年

学历目标:本科毕业,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专业八级和德语六级。

能力目标:具备在商业领域从事商业英语交流,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并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外语论文。

2)2013年—2018年

能力目标: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8-10万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30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六、实践中感受自身的差距

1、跨国企业先进的贸易管理理念和丰富工作经验;

2、作为职业中级管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

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

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

5、社交圈太窄。

七、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专科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2010年7月以前。工作后,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2.讨论交流方法

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总结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十年规划 篇6

据悉,《规划纲要》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规划纲要》近日将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

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赋予中关村重要的战略定位,即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规划纲要》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2010年,中关村园区拥有企业超过2万家,总收入约为1.5万亿元。

十年规划 篇7

情况一、加强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 加大产品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稳市场、稳价格;

情况二、以节能、环保为突破口, 摒弃加工过程中高能耗、影响环境的生产工序, 采取专业合作、外协、外购的方式, 克服了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了工效、改善了工厂环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情况三、练内功:抓管理、抓技术、抓技能培训, 进行企业内部整合, 重新塑造企业形象, 引导企业向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一、行业十年变化

1.企业基本情况的变化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自2001年12月开始筹建,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行业的整体水平偏低, 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从业人员的素质、生产设备与国内其它行业或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较大, 而稍有实力的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行业组织, 只是按市场的所在从属于不同的门窗行业, 在市场上进行活动。就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有序等等问题, 均处于自由、无序的状态。产品质量标准, 在实际选用、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已过时、落后、不全, 不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而且距离国内门窗标准的要求差距也很大。

经过全行业十余年的努力工作, 行业整体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会员单位企业的情况已从委员会成立初期, 年销售额1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3.23%, 发展至今已达到30%以上;设备总资产投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的占4.35%, 发展至今达到50%以上;人均销售额4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8%, 发展至今已达到45%以上。从以上三组对比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 近几年企业无论是从销售额、设备等总资产投入、年人均销售额均有较大的提高, 企业的规模、实力在增强。虽然近几年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 但行业的整体情况总体是好的。

2.配套件的应用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和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 门窗开启方式的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十年前门窗开启形式分布:平开下悬等复合开启形式的门窗的应用比例仅占门窗总应用量的2%左右;平开系列的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28%左右;推拉系列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70%左右。

(2) 目前门窗开启形式分布

平开下悬等复合开启形式的门窗的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10%左右;平开系列的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60%左右;推拉系列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30%左右。

3.行业的标准变化情况

本届工作期间共完成配套件产品标准7项, 其中国标2项、行标5项。目前正在编制的国标1项、行标1项, 应用导则1项 (包含七个部分的内容) 。截至目前位置共有与配套件相关的标准43项, 与2003年相比标准的数量增加了16.2%。

截止2013年3月标准标龄的统计, 2000年以前的标准1项、2000~2005年间标准13项、2006~2010年间标准23项、2011年之后的标准6项;标龄达到8年以上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32.5%, 标龄3~8年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53.5%, 标龄3年以下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14%。

4.企业、行业地位的变化

十多年前配套件企业由于自身产品技术含量低, 国内门窗的应用水平较低, 所采用的配套件产品规格不统一, 种类繁多, 功能单一, 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比差距较大。当时国内大多数门窗五金件企业主要生产的是推拉窗、普通平开窗的五金件;密封胶条也多以增塑聚氯乙烯胶条为主;年产量虽然能够为3亿平方米以上门窗作配套, 但多是“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 你买什么、我用什么”的简单配套、合作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配套件产品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现如今配套件行业和门窗幕墙行业的配套合作, 在一些实力较强的配套件行业骨干企业中已经出现、正在逐步实现依据实际使用要求量体载衣的最佳配套模式。特别是2005年、2011年举办的两次有国内主要型材企业、门窗企业、配套件企业参加的《门窗型材与配套件相关配合槽口研讨会》形成的统一意见 (已形成会议纪要) :对行业中现有的推拉、内平开、外平开、内平开下悬、提升推拉的开启方式, 对铝、木、塑、复合不同材质门窗的配套特点进行了分析, 对相互的配套关系进行了甄别, 最终确定了有关五金件、密封胶条、密封毛条、隔热条的61个配合结构型式及尺寸要求。此会在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对推动配套件产品生产、配套应用的标准化、规模化形成了正能量。配套件企业在社会活动中 (无论是展会、招投标等) 已以一个行业的形象出现了。配套件产品也正与国际接轨、实现同步。

目前国内建筑门窗配套件的产品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并已出口欧洲、南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涵盖:门窗五金件 (包括推拉、内平开、外平开、内平开下悬、提升推拉、折叠等开启形式的配套五金件) ;门控五金件 (包括能满足建筑公共内门、建筑公共外门、居住建筑用门等不同功能的门控五金件) ;密封胶 (包括能满足镶嵌玻璃、建筑接缝、组角、中空玻璃等用途的密封胶) , 密封胶条 (包括了适用于门窗、幕墙用的密实密封胶条, 适用于门窗密封性能要求更高的复合密封胶条) , 密封毛条 (满足推拉门窗密封要求的硅化、硅化加片毛条) 。

现有的配套件产品能满足每年平均5~6亿平方米新建建筑用门窗, 以及旧房改造等门窗的需求。

二、行业协会工作

1.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 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每年收集、整理新出台的或修订的与配套件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标准、规范的各方面的文件、技术文本, 汇集成册, 在每年的委员会工作会上提供给参会人员, 便于企业查阅。

2.促进行业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行业自律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维护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建立自律约束机制、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 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促进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和谐、健康发展, 本届工作期间, 于2011年委员会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质量诚信公约》。

3.组织行业技术、管理培训、交流和合作

为了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 共组织技术交流会4次, 编辑论文集4册, 进行会上交流、讲座59个。涉及门窗五金件、门控五金、密封胶条、密封胶、通风器、隔热条、玻璃、型材设计、门窗组装加工工艺、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为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 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激活行业的创新潜力, 推进整个行业科技创新, 在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共进行了三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优秀论文的评选、颁奖活动, 共评出入围论文16篇、二等奖14篇、一等奖8篇。

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 利用工作会的机会安排参观了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泰诺风保泰 (苏州) 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中山亚萨合莱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了相互交流、座谈。

为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内部产品质量检验能力, 帮助企业培养和吸纳更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2013年4月与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 (040) 鉴定站、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联合开展了《建材物理检验工 (密封胶条检验员) 》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共有16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级或高级建材物理检验工考评、获得相应的证书。

4.组织本行业企业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与服务

(1) 组织企业参与协会举办的相关展览;

(2) 在协会统一领导下, 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进行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入库和产品认证的相关工作。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范围。现在配套件行业已有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温州春光五金有限公司、深圳联和强实业有限公司获得相关认证。

(3) 截至目前为止共向社会推荐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40余个企业的15类、412个产品, 产品涉及了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执手、合页、滑撑、撑挡、传动锁闭器、滑轮、多点锁闭器、单点锁闭器、闭门器、地弹簧、密封胶条、密封毛条、密封胶、锁具。

5.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1) 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专家的力量, 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专题研究, 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1) 组织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山东国强、广东合和4家企业于2010年完成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之一的《新型乡村门窗五金件应用技术规程》工作;并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新型乡村门窗五金件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2) 组织配套件行业的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江阴海达以及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与行业知名的型材、门窗企业联手, 完成了建设部科技项目《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门窗型材槽口结构与配套件系统开发》的研发、试验论证, 并于2010年通过验收。

(2) 组织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山东国强、广东合和4家企业, 于2009年依据《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 通过了由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组织的“多点锁闭门窗五金系统”科技成果评估。

(3) 组织江阴海达、杭州之江申报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 科技产业化基地, 并已获得协会批准。

6.加强专家组的工作, 发挥行业专家作用

本届委员会专家组现有专家23个。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 委员会进行的标准、导则编制, 技术论文撰写, 技术讲座交流, 科研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专家组专家承担了主要的工作, 对辅助委员会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行业发展规划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委员会于2011年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十二五”规划》, 确定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基本思路: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逐步建立市场品牌、形成行业规模、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 形成我国建筑门窗配套件的龙头企业。

第二、倡导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使建筑门窗配套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从一般的机械化加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 从注重数量的粗放型转向注重技术含量、效益和质量的集约型发展,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配套规程、规范的建设。

第四、加强与门窗、幕墙性能、功能相关要求的结合, 逐步培育产业化基地。

第五、培养人才队伍, 积极促进行业和企业文化建设。

基本目标:

第一、建立配套件设计、生产、应用技术体系及理论 (模式) ;

第二、加快门窗配套件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低能耗、资源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配套件经济;

第三、尽快完善我国建筑门窗配套件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产品库;

第四、配合门窗行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开展门窗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切实发挥专家组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

第五、建立门窗配套件产品应用质量评价体系;

第六、建设我国门窗配套件行业各领域产业化基地或科研基地;

第七、扩大国际合作, 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我国门窗配套件的国际影响力, 引导企业向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为实现行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 委员会制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 坚定不移的在国家政策指引下, 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科学发展观, 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 积极引导, 大力推进、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好配套件企业、技术发展的参谋,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及时将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要求传达到企业, 将企业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中遇到的及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上报政府的有关部门, 继续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加强行业管理工作, 在规范市场、引导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二) 坚持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宗旨, 继续夯实行业技术基础工作。

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标准要求, 加快改进和提升原有产品的结构和质量, 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自有技术的高新产品。

1.继续完成《建筑门窗配套件应用导则》的编制, 并着手筹备完成后续的宣贯、推动、实施等工作。

2.继续完成国标《建筑门窗五金件通用要求》的编制工作, 通过标准的完成推进推拉门窗、内外平开窗、外开上悬窗、内开下悬窗、平开门系列五金件评价、采购、推荐的工作。

3.继续完成行标《建筑门窗五金件合页 (铰链) 》的编制工作。

4.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门控五金件标准的完善。

5.对已实施标准进行评估。逐步建立产品单件标准——满足开启形式的系列标准、满足不同功能和区域需求的系列标准——应用规范的的三级标准模式。

6.随着标准的完善、提高、实施, 及时与技术交流、产品推荐紧密结合, 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 引导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做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工作。

1.推动企业加强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和形象建设,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扩大内需、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 创建世界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2.继续加强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的步伐。

(1) 探索适合配套件行业的培训模式;

(2) 加强对企业产品工艺完善、合理、先进程度的提升。

(3) 依靠专家队伍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 指导其步入正规。委员会已开展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工作, 以在推荐产品工作中对工艺要求的提高来带动全行业工艺要求和水平的的提高。

(4) 继续推进和完善产品标准化、系列化, 提高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5) 对已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适时开展管理、市场需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

3.继续做好推荐产品工作, 使之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上继续发挥作用。

(四) 与企业继续共同研究、解决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遇到的新问题。

1.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配套件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2.引导企业改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 促进和支持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等模式, 提高抗风险能力。

3.扶持有规模、产品品质优良的企业发展, 阻止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使用。引导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4.创建良好的行业文化, 加强行业自律, 倡导企业间友好合作、良性竞争的良好风气。

(五) 关注市场, 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为企业沟通交流提供平台, 促进行业的技术、管理、市场等全方位交流。

1.改变原有技术交流会的型式、内容, 将其打造成为贯穿上下游焦点问题的行业知名论坛。

2.继续做好“建筑门窗配套件优秀论文大奖赛”的活动, 倡导、扶持、组织国内企业研究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产品, 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的产品, 树立、造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和品牌。

3.利用已有的宣传媒介, 做好定点企业的宣传、推荐产品的推广工作, 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

4.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会员单位在门窗配套材料网的信息发布和管理, 组织品牌建设、市场宣传方面的活动, 增大网站信息量, 提供更多的商机。通过联络部与房地产采购联盟加强联系, 推进优质产品的应用, 为企业创造商机。

5.适时组织行业与国外间的合作交流。对在国内发展较好的门窗五金件行业, 组织企业“走出去”。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六) 继续依靠和发挥专家组的作用, 做好行业的技术基础工作。

1.继续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 确定配套件行业中长期技术标准、规范需求、工作计划。

2.依托行业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专家的力量, 逐步解决行业技术基础薄弱、基础工作研究少的难题。

3.继续推进型材与配套件配合结构的标准化、系列化, 以及配套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的进程。

(七) 继续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会员单位服务, 及时传达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 引导企业更好把握政策脉搏, 持续、健康发展。

2.通过参观走访、座谈、日常工作交流等方式, 引导企业做好技术升级、管理升级, 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工作。

(八) 委员会内部建设。

1.继续发展会员单位, 团结、组织、依靠更多的企业做好行业工作。

2.加大对门控五金等新行业的工作力度, 吸纳更多热心行业工作的人士, 增强有利于委员会发展的新鲜血液, 拓展工作范围。

上一篇:肝硬化饮食护理下一篇:慢性重症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