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替代治疗

2024-08-29

激素的替代治疗(通用10篇)

激素的替代治疗 篇1

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 每位妇女绝经期到来的时间也不同, 据相关统计表明城市妇女平均在49.5岁进入围绝经期, 农村妇女平均为47.5岁。绝经期的到来会使机体出现一系列变化, 每位妇女所表现出的症状各有不同, 对应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对于绝经期的不适症状与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 下面全面介绍不同激素药物对不同绝经期症状的缓解或治愈作用[1]。

1 治疗神经系统症状

绝经期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盗汗、情绪不稳定、记忆力衰退、潮热、失眠等。利维爱是一种孕激素, 属于人工合成的类固醇, 也是7-甲基异炔诺酮, 它和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的特点相似, 每次服用2.5 mg就能够起到缓解血管舒缩的症状, 比如失眠、盗汗等。在临床实践上, 利维爱用半年以后可服用一次孕激素。除此之外结合雌激素倍美力、戊酸雌二醇以及尼尔雌醇等也都能对垂体前叶的FSHRLH水平有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良好抑制血管舒缩症的效果, 但这些可能会致使子宫内膜增生[2], 已做过子宫切除手术的妇女可不用。

2 治疗靶器官萎缩

尼尔雌醇是雌三醇长效口服剂, 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倍美力主要含有雌酮, 其次含少许雌二醇, 1片/d, 0.625 mg/片, 服用一段时间后可减半, 0.3 mg/次, 1次/d。戊酸雌二醇属中效雌激素口服剂, 2 mg/片, 活性较强, 血中浓度保持时间长。这些雌激素都对靶组织有较明显的作用, 雌二醇除了对上述组织存在作用, 还对子宫内膜有增生, 雌三醇的作用部位为阴道、宫颈和外阴。

3 预防绝经后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直接威胁着绝经后妇女的身体健康。现在普遍认为体重正常、不吸烟、雌孕激素无禁忌的40岁以上妇女服用雌孕激素, 有益于缓解骨质疏松, 无排卵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以及调整围经期周期和这时期的避孕[3]。倍美力是天然结合性雌激素, 每天服用0.625 mg, 共20天, 在后期加服1到两周的孕激素, 这就是所谓的序贯给药。而部分学者也认为雌孕激素预防骨质疏松还待进一步考察。

4 预防心血管疾病

调节血管血脂代谢程度达到益于心血管标准也是激素替代疗法的重要效果之一, 近些年临床证明持续用药能使LDL与总胆固醇降低, HDL有所上升, 进而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及动脉粥样硬化[4], 时间短则没有意义。为达到这一效果, 所包含用到的雌激素要对抗子宫内膜增生时用到的孕激素, 常常选用酸醋甲孕酮, 属于口服用的黄体酮类, 对血脂没有不好的影响, 然而长时间使用炔诺酮类, 一旦和雌激素剂量、种类匹配不当, 则会出现对血脂代谢有不好的影响。所以, 这里在替代疗法里常常选用酸醋甲孕酮。要达到总胆固醇降低、HDL有所上升, 比如采用序贯疗法, 用乙炔雌二醇 (简称炔雌醇) 剂量必须大于或等于0.025 mg/d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当然并不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剂量大的时候HDL有所上升, 但同时伴随着有甘油三酯上升。不管什么类型的雌激素加用孕激素, 都可能使孕激素过多而出现水肿、情绪不稳、经前紧张、乳房胀痛等不良症状[5]。

5 新采用的激素治疗药物

激素替代治疗里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各有不同, 目前医务人员采用了一些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比如芬吗通, 克龄蒙, 优思敏等, 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克龄蒙主要成分为戊酸雌二醇, 对绝经期妇女补充缺乏的雌激素, 可治疗靶器官萎缩, 预防骨质丢失。用量:1片/d, 持续用药21天, 浅橙红色片10次, 白片11次。

6 结论

激素替代治疗法采用补充激素的方式, 使围绝经期妇女身体得到变化而达到机体调节的作用, 可良好的度过月经紊乱期, 还对绝经后的一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或彻底根除, 比如常见的失眠、心悸、潮热、生殖道干燥等, 对这些更年期出现的症状都有较好预防治疗作用[6], 通过此疗法能有效提升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7]。但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里不同的激素药物与作用都各有偏重, 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 可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配比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同时对治疗药品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因为纯天然无副作用的药品能彻底消除患者不良反应, 是人们的迫切要求。

摘要:绝经期妇女属于特殊阶段人群, 在此期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绝大多数绝经妇女都会因为激素的下降和卵巢功能退化而诱发多种症状, 严重干扰着该类妇女的正常生活。对于人类这种特殊的生理阶段进行处理, 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激素替代治疗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式。本文将绝经期妇女雌性激素下降所导致的变化大概分为神经系统、靶器官萎缩、骨骼及心血管系统这三个方面, 并分别实施激素替代治疗。

关键词: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神经系统

参考文献

[1]李茗.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06:779-781.

[2]卓开华.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和方法选择[J].当代医学, 2010, 04:32-161.

[3]韩字研.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和方法选择[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02:10-11.

[4]李茗.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06:779-781.

[5]章诗琪, 胡运涛, 曹袁媛, 李素文, 史济洲, 王静.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3:399-402.

[6]郑晨雁, 付林凤.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激素水平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09:1175-1176.

[7]Laura, Dormer, Sheldon, Greenfield.The American Reinvestment and Recovery Act investment in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lessons learned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investmen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2014, 3 (6) :559.

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 篇2

自从上世纪中期发现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后,人们就开始尝试采用补充雌激素的方法治疗,因此,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绝对不是一个新命题。但是,半个多世纪来,雌激素替代疗法在不断完善,人们对雌激素替代疗法的认识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雌激素对骨代谢作用机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前学者多倾向于认为雌激素通过甲状旁腺激素、皮质激素等体内其它激素间接作用于骨组织,近十多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不仅存在于子宫、乳房、脂肪等组织,还存在于骨组织中,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直接作用于骨组织,女性体内有三分之一的骨量是受雌激素保护的。

2.临床应用雌激素药物品种不断增加,药物安全性不断提高。目前,常用的雌激素品种及其特性如下:(1)结合雌激素,从妊娠母马尿液中提取,含多种有效成分,是欧美女性最常用的口服雌激素;(2)雌二醇,是绝经前主要的内源性雌激素,可以口服或制成皮肤贴剂、凝胶或阴道栓剂;(3)利维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低活性的雌激素,同时兼有低活性的孕激素和雄激素样作用;(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常用的有雷洛昔芬和他莫昔芬,在骨组织上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在乳房、子宫上表现为雌激素竞争性阻断剂,从而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雌激素;(5)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据报道在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方面有确切的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光明。

3.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风险得到进一步认识。雌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因此,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得到医患双方的追捧。但是,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潜在风险愈来愈引起研究者重视。这其中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中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大,而以前认为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还有争议。

4.雌激素替代疗法要进一步规范化。不能把雌激素当作保健品,更不能认为雌激素可以预防衰老,雌激素替代疗法疗程最好不要超过5年,用药要个体化,医生和患者都要清楚地了解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对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认识 篇3

1 绝经和绝经有关疾病

绝经是妇女卵巢功能衰竭的表现, 预示妇女生育功能的停止。事实上, 绝经是发生在妇女一生中的阶段性正常生理现象, 在绝经前后的妇女会出现一些不适和症状, 除月经紊乱的症状外还有潮热盗汗、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易怒、睡眠障碍、心悸等血管舒缩和精神症状。而且, 由于绝经症候群的影响, 妇女常常出现心理和认知功能 (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情绪低落等) 的障碍, 加之此时各种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等因素的干扰, 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易发生抑郁症。除生殖道外, 机体有许多组织和器官受到雌激素的作用如乳房、皮肤、骨骼、眼睛、脑、心血管等。妇女绝经后长期的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不适和 (或) 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绝经症候群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妇女的种族、宗教、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此外, 与妇女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也不可分割。例如:围绝经期出现的血管舒缩症状, 是绝经的常见和特征性表现, 其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为50%左右, 而在亚洲仅10%~20%的妇女出现这些症状。

2 HRT的历史和现状

HRT作为绝经后低雌激素状况的激素补充, 经历了数10年临床治疗经验和资料的积累, HRT仍然是中老年妇女缓解绝经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案。HRT采用雌激素配伍孕激素的方案, 不仅改善机体的激素状况和绝经症状, 而且对预防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非常重要。HRT适用于具有绝经症状和 (或) 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有骨折病史的老年妇女, 或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年龄早、吸烟、运动少等。

HRT始于20世纪50年代, 开始仅采用单一雌激素给药, 故又称为雌激素替代治疗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 , 后来发现使用ERT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有了明显增高。因此, 对存有子宫的妇女不再采用ERT而更改为含有雌、孕激素的HRT方案。这样,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 与未使用HRT的同龄妇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 由于HRT对凝血方面存在一定影响, 故具有血栓性疾病病史和 (或) 家族史的妇女, 应慎用HRT。对于血栓性疾病急性期、有激素依赖性肿瘤、肝肾功能不良、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等疾病或症状的妇女, 不宜服用HRT。在20世纪的90年代, 许多研究发现:HRT的雌激素能够改善血脂,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而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因此HRT曾被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但近年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 HRT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有明显增加, 可能与HRT中的孕激素有关。HRT使用的孕激素主要是醋酸甲羟孕酮, 后者能够抵消雌激素对血脂的有益作用。因此, 如何能既达到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又不增加对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 是目前HRT临床研究观察的重点内容, 这包括提倡绝经早期采用HRT;采用低剂量HRT方案及适当的用药时限等, 从而使妇女最大获益而承受最少风险。

3 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

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 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绝经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HRT的广泛性应用。根据研究,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 对HRT的接受性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亚洲地区, HRT的应用率一般为10%或更低, 尽管HRT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程度和接受性较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使用的持续性。许多学者认识到, 妇女开始和终止使用HRT, 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最近的许多研究也阐明了妇女对HRT的态度在HRT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正在使用和曾使用过HRT的妇女中也是如此。其实, 除对HRT的认识, 对HRT的知情程度、应用途径和连贯性以及妇女对HRT的满意程度也影响其使用情况, 即使在发达的美国, HRT的使用率也仅为15%~54%, 且依从性低, 其主要原因系HRT的不良反应 (如阴道出血、乳房胀痛) 和缺乏健康教育。Phelan等对1076名中老年妇女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 38%的妇女对HRT持支持态度, 而29%的妇女反对使用HRT, 33%的妇女保持中立, 生活背景明显影响其态度, 在受教育程度高、自然绝经前被切除子宫、存在中到重度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盗汗) 及目前使用HRT的妇女中, 支持HRT的妇女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妇女。妇女在社会活动情况也影响其HRT的态度, 近2年看过妇科医师, 并得到过有关HRT治疗的正确信息者, 对HRT的接受性高。此外, 喜爱运动的妇女对HET多为支持态度, 而年龄较大的妇女 (>60岁) 对HRT持反对和中立态度的比例是50岁妇女的3.3倍和1.7倍。一般而言, 妇女获取有关HRT正面信息的主要来源是HRT提供者 (医务人员) 和杂志, 而从亲友获得的信息多属负面信息, 从HRT提供者获得的关于HRT益处的信息会使妇女使用HRT的比例增高3倍。笔者认为:妇女对HRT的态度明显受到她们对HRT的接受性的影响, 由于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量增多, 绝经妇女迫切希望得到有关HRT的益处和风险的信息, 因此, 关键是不断发展和普及健康教育, 协助医师及时告知妇女有关HRT的信息。

宗教、传统、文化、医师和妇女的知识水平以及可利用的信息均在妇女接受绝经和对HRT的接受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亚洲妇女对HRT的认识和接受性低于欧洲的高加索妇女。中国四川成都的围绝经期妇女中, 只有29.7%的妇女知道HRT, 且较年轻的妇女比例更高。主要获得信息的来源是医师、传媒、别人介绍、医学书籍等, 近50%的妇女希望获得有关HRT的知识和信息, 在北京地区的调查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以色列, 大多数妇女支持HRT, 但是其使用率仅为12%。其中, 由于阿拉伯妇女受教育程度低、获知信息的比例较低, 26%的妇女认为绝经是一种疾病状况, 近1/2的妇女不知道HRT, 40%的妇女不知道HRT可改善绝经症状, 相比之下犹太教妇女的比例分别是8%、18%和24%。

4 影响妇女对HRT接受性的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HRT的使用情况取决于妇女的态度和对HRT的接受性。事实上, 决定是否使用HRT无论对绝经妇女本人还是对医务人员来说, 均是个困难的决策, 或者说医师必须权衡HRT的益处和其风险以及有关不良反应, 这些问题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推荐力度和妇女使用HRT的连贯性。Kaplan等研究了医务人员对HRT的态度和绝经后接受HRT的情况, 发现66%的医务人员为无禁忌证的绝经后妇女推荐HRT, 11%的医师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绝经年限。88%的医师声称他们极力劝说那些无症状又对HRT无兴趣的妇女使用HRT, 这与医师们何时完成其住院医师培训以及其本人对HRT的看法无关, 仅仅与服用者有无HRT禁忌证和治疗计划有关。但有趣的是, 不同专业的医师们推荐HRT的比例存在差异, 绝经专业医师的推荐率低于生殖内分泌不孕医师和妇科围产儿科医师, 可能与非绝经专业医师对HRT研究进展的认识以及和绝经妇女接触不多有关。

通过加强HRT的宣传力度, 普及有关绝经和HRT知识, 可以使HRT的使用率得以提高。通过传媒 (收音机/电视) 、医师和亲友途径, 一般人群对HRT的态度明显转变为支持, 60%的年轻妇女认为会考虑使用HRT。1997年, 4/5的妇女认为如果HRT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 她们愿意长期服用。在台湾, 1996年Chang等发现仅13.5%的自然绝经妇女接受HRT, 接受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绝经知识。通过数年的健康教育 (主要是传媒和医学咨询) , 2002年有71%的台湾大城市妇女愿意在绝经后使用HRT, 同时75%的妇女认识到HRT对骨质疏松症有益。

激素替代,获取和谐的性 篇4

廖先生(丈夫):老婆今天又去看病了,她每过一段时间就想去妇科报到,我看她是没病找病,目的就是不想跟我干那件事。我也算够克制了,尽量少去骚扰她,可每次干事她还是满脸不乐意,有时候干脆把我掀下来。一个大男人哪受得了那个气!我现在怎么瞧她都不顺眼。

在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肖女士这样的病人:这里不舒服那里不妥贴,白带多、小腹难受、腰酸、头痛、心烦……罗罗嗦嗦讲了一大堆,却全部不得要领。如果追问:“你究竟主要有什么不舒服?”她就支吾起来。

这些病人,如果是年龄在50岁左右的围绝经期(更年期)病人,其实很多是遇到了性生活问题,苦恼不堪却羞于启齿。在她们那些罗嗦主诉后面的潜台词,其实是:“性交困难”“阴道干涩疼痛”“没有性欲,夫妻关系紧张”……

和其他哺乳动物不一样,人类卵巢的功能“退休" 得早了一点。例如,狮子几乎能生育到老年,也就是说,能生育的年龄与生命差不多 。人类却不行,妇女平均的绝经年龄是49岁。如今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近80岁,于是,一生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卵巢功能衰退阶段。没有了卵巢的支持,就没有了雌激素,没有了孕激素,全身会发生很多变化,最直接的就是生殖系统萎缩。

50歲左右的妇女绝经了,阴道萎缩了,性生活发生困难是很正常的。假定丈夫比妻子大2~3岁,50多岁的丈夫体内雄激素的血浓度却不一定比30岁时低多少,对性生活的要求并不减退许多,廖先生就是这样。这就造成了夫妻生活的不和谐,影响到夫妻感情,甚至造成家庭矛盾。

过去,人们不重视这个实际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和谐的性生活对更年期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只是在对待改善更年期性问题的简便方法——激素治疗上,人们或者根本不了解,或者存在很大疑虑。究其原因,主要是“激素恐惧”影响了这一观念的推广。

其实,人体内有许多激素,它们是维持生理活动必需的物质。以往对激素的恐惧,很可能是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一类) 应用后产生的副作用得出的印象。药理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确实能产生肥胖、滿月脸等副作用,但更年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中生理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却并不会造成这些副作用。

合理的妇科激素治疗,大多数只需阴道局部用药,就能使萎缩了的外阴、阴道恢复弹性,这也就恢复了夫妻生活的基础。肖女士只要把雌激素软膏、栓剂或片剂放入阴道内,就能起到作用。用药的选择余地也非常大,例如结合雌激素软膏(倍美力),对改善生殖道局部萎缩很有效,但吸收后有部分的全身作用;雌三醇软膏(欧维婷), 其特点是雌三醇对子宫内膜很少影响;二醚雌二醇栓剂(更宝芬),其特点是基本不吸收,因此作用仅限于阴道。

此外,肖女士也可选择全身用药。但是这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患有激素依赖的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等,就不适用;如果子宫完整,口服雌激素制剂时一定要加服孕激素。主要可选方案是:

口服 常用药物有结合雌激素(倍美力),17-β雌二醇(诺坤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 ,尼尔雌醇,替勃龙(利维爱)。

外用 有些激素还能制成经皮肤吸收的贴膜和软膏,吸收后不直接进入肝脏代谢,进一步减轻副作用。比如17-β雌二醇贴膜和软膏,可以贴在腹部或大腿,或者涂在上臂,使用非常方便。

激素的替代治疗 篇5

资料与方法

收治更年期患者96例,均符合更年期诊断标准,年龄44~53岁,停经5~17个月。排除标准:3个月内使用激素类药物及中药治疗患者、有器质性病变及HRT绝对禁忌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7例口服雌激素治疗,平均年龄(49.08±5.27)岁;B组4例阴道给予雌激素治疗,平均年龄(48.51±4.33)岁。

方法和指标[3,4]:A组患者服用倍美力片0.625 mg/d,连用1~28 d,用药后在第15~28天给予醋酸甲孕酮2.mg/d。B组每天通过阴道给予倍美力霜2 g,连用1~28 d,用药后在第15~2天给予醋酸甲孕酮2.5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1 d。采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评价用药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BMI和Kupperman总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Kupperman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Kupperman总评分(31.25±4.09)低于B组(39.44±5.0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Kupperman评分: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他各项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抑郁、骨关节肌肉痛和性交痛得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组恶心/呕吐、肝功异常分别为12.77%和10.64%,高于B组2.04%和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更年期妇女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不断地减退,体内的雌激素就会随之下降。HRT对于围绝经妇女能够延缓其衰老,使患者机体器官功能正常运行,缓解临床症状,是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5]。

更年期口服雌激素是首选,具有简单、方便等优点,但存在给药后血中浓度上升快、波动大等缺点。经阴道给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可持续给药,血药浓度相对稳定,缺点是药物吸收不稳定,使用不方便[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Kupperman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提示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同时,口服给药总体好于阴道给药,提示对于以全身症状为主的更年期患者以口服给药,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其主要由于通过口服药物吸收迅速,有效改善全身症状[7]。本次治疗后各项Kupperman评分显示,A组治疗后抑郁、骨关节肌肉痛好于B组,B组性交痛缓解好于A组(P<0.05)。提示口服给药对全身症状效果较好,阴道给药可增加阴道局部雌激素水平,改善生殖器官的局部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组恶心/呕吐、肝功异常高于B组(P<0.05)。说明阴道局部给药,无胃肠道刺激,全身不良反应小。但也存在经阴道用雌激素连续使用后,血中雌激素浓度升高并能维持一定时间,也会产生泌尿生殖道以外的效应。因此,更年期妇女药物的选择、用药途径等方面应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症状的妇女选择不同的剂型和用药途径[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型雌激素在更年期患者激素替代治疗(H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更年期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7例,口服倍美力片治疗;B组49例,通过阴道给予倍美力霜治疗。采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评估患者用药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Kupperman总评分和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Kupperman总评分(31.25±4.09)低于B组治疗后(39.44±5.08)(P<0.05)。A组治疗后抑郁、骨关节肌肉痛和性交痛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肝功异常分别为12.77%和10.64%,高于B组2.04%和2.04%(P<0.05)。结论:不同剂型雌激素治疗更年期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雌激素,更年期患者,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1]洪利生,张冬梅.六味地黄丸合加味逍遥丸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39-1141.

[2]Zayas-Jaime FJ,Ornelas-Aguirre JM,Pérez-Nápoles DE.Reasons for abandonment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with tibolone in menopausal women[J].Ginecol Obstet Mex,2013,81(10):593-601.

[3]李欣,孙金豹,纪江海,等.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中不同剂型雌激素选择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09-3411.

[4]刘烨秋,胡桂英.更年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40-5741.

[5]Sawczuk B,Gobiewska M,Mazurek A,et al.Evalu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βexpression in the epithelium of the oral mucosa in menopausal women under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Adv Med Sci,2014,59(1):85-89.

[6]Drm,GK,KJ,et al.Evaluation of Salivary Flow Rate,p H and Buffer in post menopausal women on HRT[J].J Clin Diagn Res,2014,8(2):233-236.

[7]杨长群,汪向红,刘妮英,等.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Kupperma评分、HAMD评分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8):1481-1483.

激素的替代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病例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例卵巢早衰患者, 作为观察组, 年龄28~36岁, 平均 (29.1±3.5) 岁。入选标准:闭经时间6个月及以上;闭经年龄均在40岁之前, 均供卵体外受精失败≥3次, 血清促卵泡激素重复2次检查结果均>40 U/L (间隔>1个月) [3]。另选取月经周期正常、身体健康、排卵正常、因男性因素不孕的女性15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7~37岁, 平均 (28.6±3.6) 岁, 两组患者均排除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病史者, 治疗前3个月均未行宫腔内操作、未使用激素类药物。两组入选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取材

(1) 观察组取材:胚胎移植前, 患者首先应用激素替代方案。肌内注射黄体酮第7天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术, 活检标本取自子宫的底部, 子宫内膜离体后, 其表面附着一些血液, 可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 然后将其置入切片用固定液中 (2.5%C5H8O2溶液) 以备电镜扫描。之后在进行各个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手术时, 同期进行如上的子宫内膜活检术。 (2) 对照组取材:以患者排卵日为促黄体激素第0天, 于此日后的第7天行子宫内膜活检术, 术前严格消毒, 方法同观察组。

1.2.2 手术方法

如患者月经周期正常, 则采用自然周期, 如月经不正常, 则通过药物, 人为的造成与其生理现象相同的月经周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 采用子宫用刮匙轻刮子宫内膜壁 (无菌操作) , 目的是使其表面遭到轻微损害, 产生非常微小的创口。然后采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包埋染色, 以便于对胞饮突数量及形态通过透视镜观察。依据时间变化及其形态, 将胞饮突界定为衰退期、发育期、充分发育期等发育阶段[4]。其中胞饮突在衰退期, 其表面会见有褶皱, 部分已被微绒毛取代;发育期阶段的胞饮突形成细胞膜突起, 在细胞上端呈现出来, 表现出平整、不坚固的特点;胞饮突在充分发育期异常肿胀, 表示此时其处于最好的容受期[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情况

对照组:在分泌期,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子宫内膜表面平滑, 有清楚可见的皱褶, 且能观察到很多圆圈状腺体开口, 见很多胞饮突分布于期间, 并见子宫内膜上有排列严整的上皮细胞, 能见到生命力很强的纤毛细胞, 胞饮突丰盈润泽, 见胞饮突丰富表达。观察组:低倍镜下, 见患者子宫内膜排列紊乱无序的上皮细胞, 或纤毛细胞较细, 短小杂乱、倒伏, 功能出现异常;通过高倍镜观察, 可看到枯萎细小的微绒毛, 部分微绒毛和纤毛细胞收缩而出现小脊、小凸起或细纹, 表现出少量胞饮突特征。

2.2 观察组妊娠结局及种植窗口期发育情况

观察组妊娠结局:18例患者均妊娠, 其中含2例双胎, 16例单胎。其中1例双胎妊娠者孕13周流产。妊娠率100%。对照组1例处于衰退期, 2例处于发育期, 12例处于充分发育期。

3 讨论

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卵巢早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 而且发病年龄也趋向于年轻化[6]。卵巢早衰患者除有闭经、不孕等典型临床表现外, 往往还表现为多梦、潮热、外阴萎缩以及阴道分泌物少等症状。该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也对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 临床上对卵巢早衰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而且并无显著有效的治疗手段。

处于能够让胚胎顺利着床的状态即子宫内膜容受。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其接受胚胎的本领。临床上主要采取增加微循环、激素调节、手术以及中药治疗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 而对于未发生器质性病变且激素水平正常者,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7]。机械刺激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过, 该方法必须应用于有正常月经周期者, 本研究采用激素替代方案治疗卵巢早衰患者, 治疗期间发现患者激素水平基本一致。

子宫内膜微创术是在月经第10天对患者子宫内膜壁进行轻刮, 以清除局部不规则的子宫内膜, 从而去除发生疾病变化的部分, 最终推动生成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和其血管的生成, 不但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 而且也对基质细胞此过程起促进作用, 从而加大其血流量, 推动基质细胞水肿和蜕膜化的加快, 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对外源性激素的敏锐性, 为胚胎着床提供便利条件[8]。研究资料显示, 临床上普遍认为胞饮突是标志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依据, 其可对选择胚胎移植时间起指导作用[9]。有研究资料显示, 在增殖期轻刮处理子宫内膜时, 雌激素能够促进微创术后子宫内膜的快速生长, 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状态。此外, 有研究者发现, 在晚卵泡期进行子宫内膜轻刮时, 能够反复进行机械刺激C型子宫内膜, 从而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加速发育过程 (处于种植窗口期) , 此时能观察到腺体表面顶浆处于生命力很强的状态。贾晓丽等[10]研究资料显示, 对C型子宫内膜进行反复的机械刺激能够显著改善其容受性, 而且此种方法安全便捷, 已得到临床广泛运用。

李权等[11]认为, 对C型子宫内膜进行机械刺激, 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其容受性, 从而大大提升妊娠率。此外, 易旺云等[12]研究对激素替代联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进行了疗效观察, 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模拟了妇女卵巢激素的分泌过程, 能够快速缓解低雌激素所引发的围绝经期不良症状, 也能有效促进子宫的正常发育, 从而促进其机体内部血运和内膜的增厚, 短期内预防子宫肌萎缩效果明显, 但停药后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仍不能恢复, 而如果激素替代联合中药治疗, 则见效快, 并有助于恢复卵巢功能, 疗效更高。另有学者研究发现, 骨桥蛋白、白血病抑制因子是影响子宫内膜着床期的重要因子, 二者的高表达则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关系紧密, 因此, 提高骨桥蛋白、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则能有效提高胚胎种植率, 从而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该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微创术则能增强骨桥蛋白、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 从而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出现排列紊乱的上皮细胞, 且纤毛皱缩, 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有序, 见发育旺盛纤毛, 两组患者有较大差异。这说明胞饮突的表达能提示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2次微创手术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妊娠率100%, 其中含2例双胎, 16例单胎。其中1例双胎妊娠者孕13周流产。这证实, 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在卵巢早衰治疗中, 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激素的替代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连续收集1990年1月至2010年9月,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年龄小于55岁、手术绝经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68例, 其中包括外院初治病例, 所有患者术后随诊超过6个月。

按照患者的年龄段、临床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 匹配分组, 收集术后接受HRT患者29例, 设为病例组, 1:1匹配未HRT患者设为对照组。对该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临床特点

病例组年龄26~55岁, 平均年龄34岁, 对照组年龄24~55岁, 平均年龄40岁。包括20~29岁3例, 30~39岁16例, 40~49岁9例, 50~55岁1例。

手术病理分期: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1988年修订的标准。切除干净:肉眼所及癌灶全部切除。

基本切除:残余病灶<2cm或切除病灶的90%以上。

1.3 治疗

手术方式:按照FIGO分期的要求, 病例组中, 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 (CRS) 17例 (58.6) , 全面分期术10例 (34.5) , 其他术式2例 (6.9) ;对照组中接受CRS19例 (65.6) , 全面分期术5例 (17.2) , 其他术式5例 (17.2) 。

化疗:58例病例中仅有1例 (病例组、Ia期) 术后未行化疗, 以紫素 (TC或TP 62.7%) 或铂类 (PC或PAC 29.3%) 为基本化疗方案。

1.4 随诊

化疗结束后入组患者于门诊随诊。观察截止时间2015年1月1日。

复发:经过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正规足量的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停用一线化疗药物6个月以上出现肿瘤复发 (肿瘤标记物、影像、活检) 的证据。

复发时间:从患者接受手术到出现肿瘤复发的时间。

无瘤缓解期:患者接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正规足量的化疗后到出现临床复发的时间, 见表1。

1.5 HRT治疗

患者术后开始HRT治疗的中位时间10个月 (2~19个月) 。患者 (Ia期) 未行化疗1例, 术后第2个月开始HRT, 其余则在化疗后开始HRT28例。持续治疗的中位时间9个月 (术后2~95个月) 。具体用法及用量见表2。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 例数 (n)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患者年龄 (Z=-1.137, P=0.255) 、临床分期 (x2=0.4 7 6, P=0.7 8 8) 、病理组织类型 (x2=0.2 9 3, P=0.5 8 8) 、手术彻底性 (P=0.6 9 2) 、化疗方案 (x2=2.0 9 7, P=0.3 5 0) 、化疗疗程 (Z=-0.0 0 8, P=0.9 9 3)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病例组术后复发4例 (13.8%) , 对照组3例 (10.3%) ,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 。

2.3 病例组术后无瘤缓解期的中位时间51个月 (术后8~163月) , 对照组60个月 (术后19~104月) , log-rank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8) 见图1。

2.4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HRT不是术后患者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P=0.204) 。

3 讨论

本文样本量小, 随诊时间短, 病例组无死亡患者, 不能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对于死亡的影响作用。患者术后绝经相关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仅通过患者的主诉来表达, 没有标准的具体量化。另外有的外地患者于当地随诊, 导致数据的缺失。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总之, 本研究结果显示, 卵巢癌术后行HRT是安全、可行的, 但应该向患者充分交待HRT相关的副作用, 使患者明确知情, 以决定是否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激素的替代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 观察组年龄42~55岁, 平均年龄 (45.8±8.45) 岁, 病程 (1.5±0.6) 年;对照组年龄41~58岁, 平均年龄 (46.2±9.42) 岁, 病程 (1.7±0.8) 年。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干燥烧灼感, 月经紊乱、潮热、易怒, 有10例患者伴有抑郁、心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谷维素治疗, 给予患者口服谷维素及维生素治疗, 各20 mg, 同时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激素替代治疗, 对于有子宫患者, 给予其口服结合雌激素片治疗, 1次/d, 0.625 mg/次, 连续用药21 d, 在口服结合雌激素片治疗10 d后, 再给予患者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 1次/d, 8 mg/次, 连续用药10 d;对无子宫患者, 则仅给予其口服结合雌激素片治疗, 1次/d, 0.625 mg/次, 连续用药21 d;对于绝经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 则要给予其口服安宫黄体酮2 mg及结合雌激素片0.625 g治疗, 1次/d, 连续用药21 d。

1.3 疗效判定

以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为依据, 可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无效3种。显效: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为0分;显效: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分值减少程度≥10分;无效: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分值减少程度<9分。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显效率的总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FSH水平及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FSH水平及LH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水平均有所增加, 但观察组患者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两组患者的FSH水平及LH水平均有所下降, 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 但观察组患者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围绝经期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1年这段时期, 也就是妇女从接近绝经期出现和绝经相关的内分泌、临床特征及生物学开始到绝经后一年这段时期[1]。城市妇女的绝经期平均为49.5岁, 而农村妇女的绝经期则平均为47.5岁[2]。围绝经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内分泌及躯体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妇女处于绝经前后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而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3]。目前, 我国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逐渐增加, 据调查, 大约1/3左右的围绝经期妇女通过神经内分泌自我调节可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而约2/3的围绝经期妇女往往会发生月经紊乱、焦虑不安、记忆力下降、盗汗、情绪低落、潮热等症状, 甚至还会引发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4]。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1。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给予其相应的治疗即可缓解, 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则需要给予其激素替代治疗。由于围绝经期妇女伴有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且其性激素分泌量也逐渐减少等症状, 因此, 给予其激素替代治疗则能有效的缓解患者潮热、烦躁、失眠、等临床症状, 同时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致患者发生围绝经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 燥热潮红和阴道炎症引起卵巢功能减退, 加速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在内分泌功能紊乱中, 患者血液中FSH水平升高是最早能观察到实验室指标[5]。通常情况下, 围绝经期妇女的血液中FSH水平>10 IU/L就说明其卵巢功能出现衰竭现象。该研究选取的82例患者的FSH水平均明显>10 IU/L, 这就说明患者的卵巢功能已经明显减退, 而在给予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后, 患者的FSH水平明显下降。这就说明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内分泌紊乱现象,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水平均有所增加, 但观察组患者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 两组患者的FSH水平及LH水平均有所下降, 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 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 但观察组患者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这就说明给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治疗能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对子宫内膜厚度的调整也有明显的作用, 有助于患者康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谷维素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激素替代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FSH水平及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观察组患者的FSH水平及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给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吕福英.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活质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6 (21) :156-158.

[2]Caroline Antoine, Lieveke Ameye, Marianne Paesmans.Serge Rozenberg.Update of the evolution of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relation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use in Belgium[J].Maturitas, 2012, 72 (4) :317-323.

[3]杨长群, 汪向红, 刘妮英, 等.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Kupperma评分、HAMD评分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2 (18) :143-145.

[4]卢伟红.维尼安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5 (27) :178-180.

甲状腺激素替代该知道的事 篇9

与脾性暴躁的甲亢迥然不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却是一副冷漠的模样。这种“身体调温器”甲状腺被毁损引起的甲减并非鲜见。据新近“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国人甲减患病率为6.5%,即每15个人就有1人患有甲减。只不过,甲减表现代谢低减比较隐匿,早期症状无特异不易被发现而已。

须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的甲减

刚满40岁的江女士多年来有容易疲乏、畏寒、食欲低下、皮肤粗糙、反应迟钝、月经量多、记性差、便秘、身体肿胀等症状,虽辗转就医,未能找到疾病症结。最终经甲状腺功能六项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检查,发现她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球蛋白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及游离T4(四碘甲腺原氨酸)降低,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晚期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甲减。

医生对她说,这是种甲状腺生产甲状腺激素能力被毁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炎肿胀的甲状腺无法再合成甲状腺激素,绝大多数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得了甲减,绝大多数是不能治愈的,需要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甲状腺激素是类似营养素药

位于颈部中下方形似蝶状的甲状腺,是制造、储存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工厂,而这种激素能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产热,具有兴奋交感神经等生理功能。

究其实,甲状腺激素与葡萄糖、维生素、钙等一样都是人体内的成分,如同缺钙时补钙一样;同样缺甲状腺激素,则须补充甲状腺制剂。

因为,这类药物成分与我们身体内原来的成分一模一样。严格说起来,不象药物,而是一种营养素。得了甲减,后半生可能一直得服甲状腺制剂。但不必唏嘘,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替补,服用剂量合适,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也不影响你的生活与寿命。

甲状腺制剂有干燥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钠片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片,后两种为人工合成,生物效价稳定。临床一般用左甲状腺素钠(L-T4)片,该药进入体内后转化为T3发挥生理作用,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剂量易调节等成为甲减治疗最佳选择。

常用制剂商品名有优甲乐、雷替斯、加衡,其剂量主要有25、50、100微克/片,三种剂量药片的颜色、形态、大小皆相同,服用时要注意剂量。

服左甲状腺素钠该知道的事

1.究竟何时服好:

甲减时LT4半衰期为9~10天,一般每天服用1次即可,口服3~6周才能看到疗效,如体重、肿胀减轻等。T4经脱碘变成T3(三碘甲腺原氨酸)才是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的甲状腺激素。LT4替代可在早饭前1/2~1小时空腹用满杯水单剂送服;此外,睡前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因药物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吸收效果更好些。若与其他药物服用,须间隔4小时以上。

2.选择个体合适剂量:

2015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F)确认根据体重计算确定替补左甲状腺素钠剂量的方法是可靠的。

3.替代药不可随意更换:

不同品牌药物颗粒不尽相同,且助溶剂和赋形剂亦不完全相同,尽管其化学结构及生理作用完全相同,但可能在药物溶解和吸收过程中略有微小差异,即使剂量相同或许其药效并非完全相同。所以,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最好坚持吃同一品牌药品,不要换来换去。

4.注意监测指标:

替补甲状腺素后,重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平衡需4~6周时间,故治疗初期间隔4~6周须监测激素指标,医生会据监测结果从最小剂量伊始,量体裁衣逐渐增加合适的有效剂量,直至达标(血TSH水平恢复正常,T3、T4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服药6个月后需评估是否继续服药。此后每年复查一次激素水平最好。

5.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

须吃加碘盐,因加碘盐碘含量较低,尤其已孕或哺乳期患者,胎儿或婴儿需从母体或母乳中摄取碘营养以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过,最好不要常吃含碘量很高的海带、紫菜、海苔,以免使甲状腺质地变硬,误以为得了甲状腺肿瘤。

激素的替代治疗 篇10

1 HRT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1 利与弊

有研究表明, 与同龄男性相比, 绝经前女性血管疾病 (CVD)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 而女性这种性别优势随年龄增加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逐渐减弱或者消失[1]。在46岁前绝经的女性绝经后出现心脏病发作、卒中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是那些没有提前绝经的女性的2倍。雌激素可通过不同机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某些方面的保护作用, 可以降低女性CVD危险系数[2]。然而, 著名的HERS研究获得相反的结论:HRT可能使绝经后女性的CVD风险及发生事件升高, 而WHI研究[3]实验组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9%和41%, 认为HRT不能作为绝经后妇女预防CVD的措施[4]。

1.2 用药时机

雌激素是否保护女性心血管系统主要取决于开始HRT的年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 的二级预防中, 对已有大片动脉硬化病变或患有CHD者, 在开始HRT的第1年中, 冠状动脉事件增加, 被称为“早期危害”, 大约2年后才可能有益, 有专家提出HRT可能在主要血管损害发生前有预防CHD的作用[5]。在以年龄和绝经年限重新分组的WHI再分析的研究中发现, 绝经10年之内开始接受HRT治疗的妇女, 其冠心病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 而绝经20年以上再开始接受HRT者, 则高于安慰剂组[6]。由此, “雌激素应用窗口”的理论逐渐形成[7], 如果错过这个“窗口”后才使用激素补充治疗, 即使雌激素仍然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状态, 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退化已经发生, 将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3 用药剂量

激素的剂量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研究显示[8]小剂量的雌激素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有扩张血管作用;而大剂量雌激素则无效, 甚至有害。

1.4 结论

雌激素只有在围绝经期及在绝经10年之内开始, 进行HRT并长期持续使用, 将形成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但不推荐仅为预防心血管疾病而进行HRT, 因为, 单纯的预防心血管疾病不能使用HRT。

2 HRT对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

2.1 风险存在

目前的研究认为:HRT可增加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和凝血因子的作用, 是其主要原因。英国学者Wu等[9]对201项相关因素研究进行分析, 发现激素替代治疗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危险有显著相关。Miller等[10]将多个激素治疗相关的研究综合分析, 指出:应用HRT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4~6倍, 并在开始应用HRT1~2年的风险最高, 可高达每年12/1000;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风险逐渐下降;正在应用HRT及应用HRT达5年以上的妇女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仍高于对照普通人群;停止应用HRT后, 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2.2 合理规避

首先, 对有静脉血栓病史, 应尽量避免应用HRT。若必须要用时, 应选择经皮途径的HRT。Flaumenhaft等[11]通过研究发现:血小板凝聚时间正常的绝经妇女口服或者经皮ERT以后, 其血小板凝聚的时间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血小板凝聚时间异常的绝经妇女口服ERT后, 凝聚反应出现明显增强, 而经皮ERT者则未增强。其次, 对已患冠心病、绝经延迟、骨折、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及接受手术等患者, HRT是导致血栓栓塞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一般情况下, HRT需要与阿司匹林、它汀类药物等联用, 才能有效避免血栓疾病的出现。

3 HRT对肿瘤的影响

3.1 对子宫肌瘤的影响

阮祥燕等[12]通过对患有子宫肌瘤的绝经期妇女采用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方案个体化激素治疗3年后, 发现患者不仅绝经症状得到很好地控制, 不增加绝经合并子宫肌瘤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不促进肌瘤的发生和生长。朱雪琼等[13]主张绝经妇女子宫肌瘤患者有绝经者症状可使用小剂量激素口服治疗, 治疗前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同意, 选择个体化HRT方案, 严密随访, 调整激素剂量, 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并将HRT的风险降到最低。

3.2 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

临床的研究表明:HRT避免了因单纯使用ERT而造成子宫内膜增生, 从而减少了EMC发病的几率。Pike等[14,15]报道: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的疗效和其作用的时间有关。其中, 周期性或连续用药, 则患EMC的危险性几乎没有增加[14]。有研究显示在5~6年的HRT使用过程中, 雌孕激素HRT组的EMC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新的指南推荐, 对于有子宫的妇女的HRT方案应给予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而对于子宫已切除的妇女的HRT方案, 则可以给予单独雌激素补充治疗[16]。

EMC手术后或后续治疗使绝大多数尤其是年轻患者失去卵巢功能,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EMC患者术后的HRT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00年ACOG发布申明:尚无HRT增加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复发的证据[17]。顾超等[18]认为对于低危的Ⅰ期-Ⅱ期的EMC患者, 没有其他应用雌激素禁忌证的, 可考虑用雌激素制剂来缓解全身症状和阴道局部症状;对有所顾虑的患者, 可以采用植物性雌激素来控制全身症状, 并使用外用雌激素制剂来缓解阴道局部症状。

3.3 对乳腺癌的影响

HRT与乳腺癌关系复杂, 经历了多年的临床研究现今尚无确切的结论。温桂玲等[19]认为绝经妇女HRT疗程<5年不会显著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乳腺癌的病死率及乳腺增生患者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现有的循证医学数据表明, HRT5年以上者, 乳腺癌的发生危险是不确定的;WHI的研究显示, 单用雌激素7年不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 甚至稍有下降。这是否表明HRT中对乳腺不良刺激可能来源于孕激素, 现已引起关注。宫腔内缓释系统替代口服孕激素值得研究。天然或接近于天然的孕激素可能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 但目前评价数据较少。因此, 若存在乳腺癌中风险或高风险因素者一般不行HRT, 乳腺癌仍然是HRT的禁忌证。

3.4 对卵巢癌的影响

Guidozzi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卵巢癌术后应用HRT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13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过细胞减灭术和化疗后, 分为雌激素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中位随访4年, 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手术后有明显绝经综合征者, HRT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益大于弊, 可考虑个体化应用。但对一些激素依赖的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等仍建议不宜使用HRT。

3.5 对宫颈癌的影响

Lacey等[21]对124例宫颈腺癌、139例宫颈鳞癌患者调查, 结果显示, 曾用雌激素者患宫颈腺癌及患宫颈鳞癌的风险未明显增高。陈曾燕[22]等研究表明肿瘤的复发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 与是否采用HRT无明显关系, HRT对宫颈鳞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对宫颈腺癌手术后HRT尚缺乏足够研究, 认为宫颈腺癌复发与使用HRT无关, 是可以使用的。多项研究认为:长期使用HRT并不会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宫颈癌术后HRT, 无缩短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危险, 同时可能降低放疗后直肠、膀胱、阴道的不良反应, 改善绝经相关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宫颈腺癌仍应慎重, 建议仍参照子宫内膜癌处理, 有必要加强对其的研究。

3.6 对结肠癌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 女性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逐年上升, 这不仅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关, 而且与妇女逐渐进入绝经期, 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绝经后的HRT能降低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但不推荐仅为预防结肠癌而进行HRT。

4 其他影响

4.1 与妇女抑郁症的关系

研究发现:围绝经期抑郁症与该阶段体内激素的水平改变有关。张小明等[23]的研究显示,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激素水平导致的发病因素为:雌激素、雄激素水平下降、体内激素间比例失衡等。钟蓉等[24]的研究也支持雌激素对产后、围绝经期、绝经后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2 与妇女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流行病学显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AD危险性增加。研究证实[25]:雌激素水平对认知和记忆有显著影响, 但其影响机制复杂而且尚未完全明了。HRT只有在围绝经期或绝经早期应用, 并保持一定的雌激素水平才会对认知和记忆功能起保护作用, 可作为维持和改善认知和记忆功能的用药选择[26];而在绝经后期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达一定水平或已出现痴呆症状, HRT的作用就会减弱或消失。因此, 对于HRT治疗时机的选择, 建议绝经早期选择低剂量HRT为宜[27]。不推荐HRT作为任何年龄妇女认知功能障碍的单一或首要指征。

综上所述:HRT对激素补充治疗的利弊关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开始激素补充治疗的年龄;病人的基础疾病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HRT不同的起始治疗时间、不同HRT的制剂、给药途径及治疗的持续时间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考虑HRT治疗时, 应当进行个体化的风险收益预测。对于有绝经症状及其他适应症的女性, 在绝经早期开始HRT是利大于弊的。

摘要: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期妇女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情况。方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 分析HRT对围绝经妇女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等作用。结果 系统的总结了HRT对绝经期妇女相关疾病的影响。结论 必须须牢固掌握药物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等, 从而减少不合理用药, 降低药物对围绝经妇女的损伤。

上一篇:连锁零售药店下一篇: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