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2024-08-16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精选12篇)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篇1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 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老年斑 (senile plaques, SP) 、神经原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 以及由凋亡引起的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目前, 有关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大量的人群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和体内外实验表明, 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对AD的治疗有效, 更重要的是能预防AD发病及推迟发病年龄。植物雌激素 (phytoestrogen, PE) 是一类具有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特性的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大多数具有与雌二醇类似的结构, 能够与哺乳动物或人的雌激素受体 (ERs) 结合, 从而产生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活性。

1 植物雌激素与AD的关系

1.1 AD在老年妇女中明显增加

老年妇女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绝经和雌激素水平下降。50岁~64岁的女性其AD发病率是同龄男性的1.7倍。绝经后妇女中低雌激素水平者也常为低体重者, 而低体重者绝经后妇女更容易患AD。

1.2 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 (HRT) AD妇女

AD发病率明显降低, 无论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 用药者较未用药者其AD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且与用药的年限和持续时间有关。绝经后妇女中激素补充治疗的应用可以降低AD的发病率并延迟AD的发生。服用雌激素10年的妇女, AD发病危险性降低40%。

1.3 雌激素水平与老年认知能力变化

AD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记忆力减退, 而在某些绝经后妇女的认知能力测试中证实, 其一记忆力变化与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同时发生, AD妇女血浆中雌激素水平较同龄健康妇女低;且卵巢切除术常伴随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对己患有AD的妇女, 使用雌激素可以改善发病早期的抑郁症状。精神病研究结果证明, 抑郁症与5-羟色胺缺乏有关。雌激素能增加5-羟色胺, 从而改善AD患者的抑郁症状;雌激素可以增强胆碱酷酶抑制剂他可林对AD的治疗效果。

2 雌激素在AD中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2.1 植物雌激素对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APP) 是一种跨膜蛋白, Aβ蛋白是APP断裂后产生的残基多肽, 极少部分的APP在胞质溶酶体经β分泌酶 (APPβ位点裂解酶, BACE) 和Y分泌酶裂解为Aβ1-40。在某些病理条件下, 如APP基因突变, 产生过多的 Aβ1-40, 导致AD发病, 雌激素无论是在Ap作用之前、之后, 还是二者同时给予, 均可阻断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提前给予时作用最为显著。提示雌激素不但可防止Aβ沉积, 而且还可阻断Aβ沉积后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Levin-Allerhand等[1]运用OVX大鼠实验, 用17β雌二醇和17α-雌二醇治疗可以使Aβ水平下降27%和38%, 而不改变AβPPholo蛋白水平, 明显增加了sAβPPα (AβPP的分泌形式) 。

2.2 植物雌激素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植物雌激素诱导的信号通路在海马和皮层神经元中的作用主要集中于线粒体, 主要是增进线粒体功能, 维持有氧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驱动的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 来自于调查雌激素在健康系统和在神经变性损伤之前的实验和临床实例的资料揭示, 通过维持钙平衡, 促进柠檬酸循环偶联的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 , 持续增进线粒体功能, 对抗氧自由基的损害, 有效加快胆固醇的运输和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来增强神经元的防御和生存能力。雌激素E2的作用机制集中线粒体也是一个潜在的脆弱点, 当其在一个退化的神经系统中激活时, 能通过增加钙稳失衡来加重退化过程。资料提示, 当神经从正常至不正常的连续变化过程中给予雌激素或激素治疗也是有益的。如果神经元在接触雌激素时是正常的, 它们对雌激素的反应有益于神经元的生存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2]。相反, 如果神经受损, 长时间接触雌激素会加速神经的死亡。雌激素作用假说的正常细胞偏向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透镜, 通过它可以用来评价从基础到临床科学调查结果间存在的差异, 可以预测雌激素和激素治疗干预在维持神经正常、阻止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化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总之, E2 通过最大化有氧糖酵解 (丙酮酸代谢偶联的氧化磷酸化) 来促进大脑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可以预测到, 增进老化大脑的有氧糖酵解能阻止大脑使用另一条能量来源,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酮体信号通路而发生的改变。Aisen等[3]研究类固醇诱导的葡萄糖浓度与性别、APOE-4基因型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性别、APOE基因型和葡萄糖代谢之间有联系, 但是不能提示轻度葡萄糖变化对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

2.3 植物雌激素可促进神经突触生长与重塑

神经突触丢失是AD患者脑病理改变的重要特征, 中枢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体内实验表明[4], 卵巢切除动物的海马神经元突触上ER减少, 谷氨酸脱羧酶 (GAD) 表达下降, 从而降低海马对神经元突触体的调控作用, 给其补充雌二醇后发现海马区突触素含量上升, 研究发现, 在新生啮齿动物海马大脑皮层或下丘脑获得的分散细胞中加入雌激素, 能导致神经树突生长, 突触增多。

2.4 植物雌激素对载脂蛋白E表达的调节

AD的发病与ApoE基因密切相关, ApoE广泛参与了发病的各个方面, 包括Aβ的沉积、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NFT的形成、神经变性以及认知功能改变等。ApoE参与轴突生长以及可溶性淀粉前体蛋白 (sAPP) 的内吞作用。减少Aβ沉积, 减轻神经损伤。徐敏等[5] 对ApoE与雌激素受体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 推测雌激素和ApoE在AD发病中的机制可能在于对胆碱合成的调节, 脑中ApoE参与脂类的正常代谢, 其含量下降将导致胆固醇和磷脂转运障碍, 造成乙酰胆碱合成不足。

2.5 植物雌激素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雌激素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障碍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局部区域的脑血流量。Maki等[6]研究发现, 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 监测ERT使用组和未用组的局部大脑皮层血流量 (rCBF) 的情况。在ERT组, 可发现rCBF明显增加, 尤其在与认知功能相关的海马回、海马沟回、颞叶等区域, 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而在未用ERT组则无明显差异。

2.6 植物雌激素能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生长和生存

大量研究证明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与胆碱能神经元密切相关。基底部前脑的神经元尤其是前脑的Meynert基核可输送胆碱能物质到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海马回和扁桃体等区域。AD患者具有认知功能损害, 可发现在其大脑皮层、海马回和扁桃体等区域中神经递质Ach的缺损及ChAT活性的下降[7]。雌激素作用于去卵巢 (OVX) 大鼠可提高ChAT活性和ChAT蛋白及mRNA的表达, 促进Ach释放, 延长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 这说明雌激素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可能通过胆碱能神经元来完成。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显著升高nAchR水平, 提高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 从而提高AD的智能水平, 因此, 雌激素可能通过提高nAohR水平, 发挥防治老年性痴呆等认知障碍疾病作用[8]。许多回顾及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能降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率, 然而, 还有其他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两者并无联系。雌激素替代治疗与其剂量及时间密切相关, 如果在更年期接受雌激素治疗可能在阻止阿尔茨海氏病的发展方面有更有利的作用。与流行病学数据相反, 最近三项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并未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在治疗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任何作用, 这表明雌激素也许只能阻止这种疾病的进展, 而并不能治疗这种疾病[9]。

参考文献

[1]Levin-Allerhand JA, Lominska CE, Wang J, et al.17alpha-es-tradiol and17beta-estradiol treat ments are effective in lowering cerebral amyloid-betalevelsin a beta PPSWEtransgenicmice[J].J Alzhemiers Dis, 2002, 4 (6) :449-457.

[2]Brinton RD.Estrogen regula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Therapeutic i 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Alzhei mer’s disease[J].Adv Drug Deliv Rev, 2008, 60 (13-14) :1504-1511.

[3]Aisen PS, Berg JD, Craft S, et al.Steroid-induced elevation of glu-cose in Alzhei me’s disease:Relationship between tgender,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and cognition[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3, 28 (1) :113-120.

[4]刘风华, 左萍平.苯甲酸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素和钙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J].药学学报, 2000, 35 (7) :339-342.

[5]徐敏, 贾建平.雌激素受体α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J].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 (24) :2170-2172.

[6]Maki P, Resnick S.Longitudinal effects of estrogen replacement-therapy on PET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ognition[J].Neurobiol Aging, 2002, 21 (2) :373-383.

[7]Kretz O, Fester L, Wehrenberg U, et al.Hippocampal synapses de-pend on hippocampal estrogen synthesis[J].J Neurosci, 2004, 24 (26) :5913-5921.

[8]张延霞, 骆刚.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23 (2) :1-5.

[9]Green PS, Bales K, Paul S, et al.Estrogentherapyfails to alter amyloid depositionin the PDAPP model of Alzhei mer’s disease[J].Endo-crinology, 2005, 146 (6) :2774-2281.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 :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主要生理作用及相互间的协调作用 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

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通过顶端优势的介绍,培养学生由量变引起质变唯物辩正的思想观念 二.重难点落实方案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落实方案;通过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教师询问,指导,学生总结等环节落实生长素的发现:观察向光性生长的植物:多媒体课件演示向光生长的过程及顶端优势现象

难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间相互协调完成调节

落实方案:借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突破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举例说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既有生长素的作用,也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可读性强,实验性强,动态性强,基于上述三强,在教学过程

中,应科学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课后实验等方法去落实知识。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导课]

植物幼苗的破土而出,奥运会上伏明霞优美地出水动作,一年四季植物的花开花落,春花秋实,这些生命活动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引出本章题目: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体所进行的有序的生命活动,与植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如何被调节控制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达成]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引入:请同学们观看植物的几种生命现象

多媒体演播:向日葵一天的变化;窗台上的花的变化;培养皿中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根向下生长,芽向上生长;根的向水性生长

提问:1。你们看到了哪些现象?

2.各种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

3.引起它们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教师总结

图1,2中现象,叫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原因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图3中现象,叫芽的背地性生长,根的向地性生长。原因是受重力的影响

图4中现象叫根的向水性生长,原因是受水的影响

讲述:上述现象被称之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从而得出向性运动的定义;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向肥性

提问:植物体表现出向性运动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并以实例分析回答:适应外界环境

提问: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这种现象属于向性运动吗?

学生分析回答:否,不属于受单向刺激引起,属于感性运动。

讲述:感性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后,产生运动不是定向。

如: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合欢在夜幕降临时小叶闭合,跳舞草,痒痒树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

过渡:接下来有人开始思考,植物体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

正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达尔文从植物的向光性得到启示,经研究发现这与植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在讲生长素的发现历史前,大家先来认识胚芽鞘结构。

播放“胚芽鞘”图片

进述:胚芽鞘是单子叶植物,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是胚体的第一片叶,胚芽鞘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点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

下面一起来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多媒体播放

1,简介: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儿文

(英国)

1910

鲍生

(丹麦)

1928

温特

(荷兰)

1934

郭葛

(荷兰)

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向光性现象

向光 性研究

感光部位研究

验证性实验

讲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涉及到四个实验。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实验:向光性现象研究实验 3.播放 实验一(向光性现象)

介绍胚芽鞘,这个实验以胚芽鞘作为实验材料 大家观察开灯后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提问:1。在黑暗环境下胚芽鞘是如何生长?直立生长 2.在单侧光下胚芽鞘又是如何生长?向光生长 3.从向光生长实验现象,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

提问:向光生长说明背光面与向光面对比哪里生长快?背光面 思考:1,向光性与谁有关?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哪个部位有关? 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3,学生 讨论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假设能否成立? 4,播放实验二(向光性研究)

讲述:先切下胚芽鞘尖端,开灯后注意观察,切除尖端和保留尖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提问:1。左侧切除尖端的胚芽鞘是如何生长的?不生长

2.右侧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又是如何生长?向光生长

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胚芽鞘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大家假设成立

提问:从这个实验现象,能否看出胚芽鞘弯曲部位在哪里?尖端下部

对比分析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促进生长

思考:感光部位在哪里?

学生提出假设:胚芽鞘尖端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别人的实验设计方案,假设能否成立?

5.播放

实验三(感光部位研究)

左边:用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

右边:不透光的锡箔套在尖端下部

开灯后,请注意观察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提问:(1)左边的胚芽鞘是如何生长的?直立生长

(2)右边的胚芽鞘呢?向光生长

(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受光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

结论:假设成立,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提问:胚芽鞘哪部位明显伸长?尖端下部

思考:是不是某种物质引起生长和弯曲?

(1)胚芽鞘尖端是如何引起其下部明显伸长的?

同学们大胆假设,设计出证明实验

学生讨论,提出假设: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由上向下 运输引起下部的生长。(2)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提出假设:

生长素浓度不同,会导致胚芽鞘两侧生长速度不同。比喻:据我们上体育课列队转弯跑步的经验可以推测:

胚芽鞘弯向光源,是两侧生长速度不同。

(3)有没有一种实验材料可以将胚芽鞘尖端里的物质提出来单独研究?

学生讨论

教师介绍:科学家郭葛,找到了一种实验材料-----琼脂。

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市场有粉状的,条状的,实验室里通常采用条状琼脂,它们溶于热水,我们可以先将条状琼脂溶于热水,溶解完后,让其冷却,这时就可以得到琼脂块,如果冻

6.播放实验五(验证性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假设是否成立? 胚芽鞘尖端是否真的产生了某种物质?

讲述:先用刀片切下胚芽鞘尖端,置于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取琼脂块(放过尖端的和未放过尖端的)置于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观察生长情况。提问:(!)左边的胚芽鞘是如何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2)右边的胚芽鞘呢? 不生长

(3)左边的胚芽鞘为什么向右弯曲生长?

说明琼脂中含有促进生长的物质,类似于胚芽鞘尖端的物质,由于受重力的影响,从形态学上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说明两边生长速度不同,左》右,生长快向生长慢侧弯曲。

(4)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能否从图中读出生长素运输方向?上→下

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续播: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是吲哚乙酸。由于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归纳总结生长素的发现:感光部位,弯曲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运输方向 三.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

过渡:从胚芽鞘向光生长实验受启发,归纳总结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

播放FLASH胚芽鞘向光生长过程

由于光线改变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造成的,背光面生长素多,细胞生长得快,向光面生长素少,细胞生长得慢,植物就向光源方向弯曲。

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学生讨论分析 有一幅图可解释这个原因 播放图

让学生解释

教师分析:这与激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生长素具有避光性,尖端部位生长素受单侧光刺激,就会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即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同时由于受重力影响,生长素也可纵向运输,从上→下运输,因此在尖端下部形成背光面生长素多,见光面生长素少,这样的事实,使背光面生长快,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

四.长素产生部位、分布和运输

产生部位: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中的种子。

叶片、根尖也可产生少量生长素。

分布部位:要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种子等。衰老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少。运输方向:主要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促进生长(促进细胞的生长)

问题: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那么是不是生长素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快呢? 学生回答:否

注意: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浓度的高低有关。

分析曲线:1任一条曲线分析,都可以得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之后,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之后,生长素浓度再增加,对器官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针对三条曲线对比分析,又可以得出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需要的最适浓度是不同的,对各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也是不同的,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根》芽》茎。

两重性表现: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请看图:图一,具有顶芽的植株,图2,顶芽切除后的植株,图三,在切除茎顶端的断口处涂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的植株。

观察哪株生长得最好?图二 为什么?

原因:顶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如果摘掉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了,侧芽所受到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不久,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了。播放雪松图(宝塔状):顶端优势的表现

生长素两重性的表现,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雪松上端生长素浓度高,侧枝生长受抑制,下端生长素浓度偏低,侧枝生长快。离顶端越远的侧芽受到抑制越弱,生长得越好。比喻:水源头,离水源头越远的地方,得到的水越少,离水源头越近的地方,得到的水越多。播放顶端优势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农业上:棉花摘顶芽

园艺上:绿篱修剪,行道树修剪

果茶园:果树整修,茶树修剪

归纳本节课重点: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生长素促进生长作用,生长素的两重性 2.促进果实的发育:

问题,如果在正在发育着的果实中除去种子,会有什么后果? 在农业生产上,利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无籽番茄?

用两个实验进一步证明这点:

实验1:摘除发育着的种子,结果果实发育停止;

实验2: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处理无受粉的雌蕊柱头,结果子房可以发育

成果实。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培育出无籽番茄。

种子的形成是果实发育的必要条件,实质是种子形成过程中合成的生长素在促进果实的发育 3.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

应用:用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枝,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成活率。

五、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类似于生长素,但只有促进生长而无引导组织分化的作用。

高浓度时抑制作用也不明显。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离层的形成,促进落叶落果及抑制生长的作用。利于植物渡过不良季节;防止生长过于茂盛,使植物各部分疏密适当。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商业上非常有用)几种激素共同存在于植物体内。

植物雌激素,是天使还是魔鬼 篇3

服用植物雌激素是否真的完全安全?哪些人可以服用?王女士满怀疑惑。其实,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她心中的疑团,更是很多中年女性关注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请教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闻安民,闻主任的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

植物雌激素之利

预防骨质疏松症:在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中,激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多项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物质的主要代表染料木黄酮可以消除破坏骨细胞的作用,大豆黄甙能抑制绝经后加剧的骨质分解,因此,植物雌激素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如果在临床绝经期前几年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可防止骨丢失,至少达75岁。也有研究证实大豆蛋白质可增加骨形成,减少骨重吸收,能在短期内增加骨密度。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年龄在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她们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头昏心烦、皮肤潮红等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系列表现,这些都起因于卵巢功能衰退。研究表明,利用大豆植物雌激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能降低绝经期后的血浆促滤泡素而非促黄体激素水平。补充植物雌激素可促进阴道细胞增生,缓解热潮红及绝经引起的萎缩性阴道炎。

预防结肠癌:结肠癌是目前的常见癌症。上世纪60年代前日本结肠癌较为少见,但近期发病率已接近甚至超过欧美,推论这种变化是由于膳食西化所致。有研究表明亚麻籽油和染料木黄酮可减少结肠肠道息肉的形成,而肠道息肉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标记物。

植物雌激素之弊

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绝经后妇女长期补充植物雌激素,其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可能会增加。据意大利罗马妇产科中心一项为期5年的临床研究显示,绝经期后妇女长期补充植物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这就对植物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长期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子宫内膜高危妇女更应慎用植物雌激素。

增加乳腺癌的风险:1996年有两篇植物雌激素对正常人乳腺细胞有增生作用的报道。在一项研究中,29名妇女每天摄入60g大豆(含45mg异黄酮),连续14天,结果表明其乳腺小叶上皮细胞增生速度明显增加,在另一项研究中,24例妇女每天饮含染料木黄酮38mg的大豆饮料6个月,吸取乳头液体用来分析上皮细胞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发现细胞增生频率增加了。

如何评价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毕竟临床使用时间尚短,因此对植物雌激素作最后评价尚为时过早。因为有些药物的弊端要五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来。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植物雌激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作了不少研究,但仍需进行大量而长期的人体研究以彻底证明其临床作用,明确其利与弊。

服用植物雌激素的适宜人群:雌激素低的人服用植物雌激素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诸如绝经后和由于疾病摘除卵巢的妇女,当然,具有心脏病史、血栓史、甲状腺失调、雌激素和黄体素失调、肥胖女性等人群应该慎重。

植物雌激素的服用应该个体化:如果您服用植物雌激素想用来预防心脏病,雌激素只会增加风险:如果你想用来预防骨质疏松,一般情况雌激素利大于弊:为解决更年期综合征,服用植物雌激素在一两年的短期中应该没问题。

植物的激素调节 篇4

(一) 典型例题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 几小时后, 移去胚芽鞘尖端, 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 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分析】温特通过对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的对照, 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该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生长, B项正确。

【答案】B

(二) 知识讲解

1.生长素发现的几个实验 (1) 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 (1) :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 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 (2)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 胚芽鞘不发生弯曲。

实验 (3) :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 胚芽鞘不发生弯曲。

实验 (4) :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假设: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 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

(3)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 温特的实验: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 几小时后, 移去胚芽鞘尖端, 将琼脂切成小块, 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而放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后, 胚芽鞘则不生长也不弯曲。

得出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认识“两个部位”和“两种运输”是理解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关键。 现以胚芽鞘为例说明如下。

(1) 两个部位:

(1) 胚芽鞘尖端:见图1中A。这一部位既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也是对光照敏感的部位。当它接受单侧光的照射后, 内部产生的生长素会出现与单侧光同方向的运输。

(2) 胚芽鞘尖端以下段:见图1 中B。这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生长素的这种作用即发生于这一部位。胚芽鞘如何生长 (是直立生长, 还是弯曲生长) 取决于这一部位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当这一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时, 表现为直立生长;当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时, 则表现为弯曲生长。

(2) 两种运输:

(1) 横向运输:这一运输方式只发生于胚芽鞘尖端。当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时, 其内部的生长素即出现横向运输 (见图2) 。

横向运输的结果:使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出现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2) 极性运输:是一种纵向运输, 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尖端 (形态学上端) 运往胚芽鞘尖端以下段 (形态学下端) , 而不能逆向运输 (见图2) 。

极性运输的结果:由于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因此, 经过极性运输后, 胚芽鞘尖端以下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相应地也高于向光侧, 使背光侧生长较快, 出现向光生长的现象。

(三) 考查角度

1.生长素发现的其他相关实验

例1 学者拜尔在1914~1918 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 曾在黑暗条件下, 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 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 (如下图) 。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有胚芽鞘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分析】拜尔将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 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胚芽鞘顶部存在的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从而说明有胚芽鞘一侧生长快是由于有胚芽鞘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答案】D

2.植物向光性问题的分析

例2 下面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将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置在相同大小的琼脂块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中生长素浓度a小于乙中浓度b

B.丁中生长素浓度e与f相等

C.如果丙中生长素浓度c小于d, 可能是由于向光侧生长素有部分被分解

D.甲、乙处理下的幼苗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

【分析】甲、乙琼脂块都能接受到尖端所有的生长素, 因此, a与b浓度相等, A项错误;丁中尖端内生长素在单侧光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 最终浓度e小于f, B项错误;由于云母片的阻断, 正常情况下丙中c和d浓度相等, 如果丙中生长素浓度c小于d, 则可能是由于向光侧生长素有部分被分解, C项正确;甲处理下的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 乙处理下的幼苗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 D项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运输

(一) 典型例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 甲图中, 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是胚芽鞘C将______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 乙图中胚芽鞘D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

(3) 上述实验说明,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 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分析】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因此, 甲中琼脂接受块能接受到生长素, 而乙中琼脂接受块不能接受到生长素;最终胚芽鞘C的右侧含有生长素, 导致胚芽鞘C出现向左侧弯曲生长;胚芽鞘D则不能生长;甲、乙形成对照, 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这种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答案】 (1) 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促进生长 (2) 不生长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3)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 (极性运输)

(二) 知识讲解

生长素的三种运输方式:

1.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非极性运输:通过植物成熟组织的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横向运输:只有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 (如单侧光、重力) 时才会发生。

(三) 考查角度

1.与植物的向光性结合考查

例1 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下处理, 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 丁保留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 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和4

B.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表现为直立生长

C.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D.若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 实验现象不变的是甲和丙

【分析】该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 同时结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进行考查。侧芽中的生长素有一部分是顶芽中通过极性运输而来的, 2、3、4侧芽中含有浓度大致相等的生长素, 只有1中含有较低浓度的生长素, 因此, 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 A项错误;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 顶芽中的生长素会出现横向运输, 使顶芽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 生长素再通过极性运输, 使顶芽以下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 从而出现向光生长的现象, B项错误;琼脂块内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的影响, 因此, 丙组枝条内生长素的分布是均匀的, C项错误;若在黑暗中进行实验, 则甲、丙现象不变, 即甲基本不生长, 丙直立生长;而乙和丁的现象则会发生改变, 即在单侧光下表现为向光生长, 在黑暗中表现为直立生长, D项正确。

【答案】D

2.与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结合考查

例2 小麦幼苗受到大风的影响后, 植株茎秆出现了倒伏现象, 但一段时间以后, 弯曲的茎秆又慢慢变得直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弯曲的茎秆能直立生长与重力的作用有关

B.茎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影响茎秆生长的激素不仅仅只有生长素

D.在植物倒伏后,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出现了重新分配

【分析】该题考查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茎秆弯曲后, 在重力的作用下, 茎内的生长素出现重新分配,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 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 这样会出现近地侧生长较快的现象, 从而使倒伏的茎秆重新变成直立, A、D两项正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指生长素浓度高时抑制生长, 生长素浓度低时促进生长, 茎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 茎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都表现为促进生长的作用, 因此, 并没有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项错误;植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 因此, 影响茎秆生长的激素不仅仅只有生长素, C项正确。

【答案】B

知识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 典型例题

在农业生产中, 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 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 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分析】据题可知, 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较高, 其生长易被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所抑制, 而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较低, 其生长不易被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所抑制。故曲线A、B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当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高于b点时, 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即受到抑制, 当浓度达到c点时, 抑制作用更强, 但此浓度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二) 知识讲解

1.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1)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的大小:根>芽>茎。

(2) 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出生长素的促进效果, 而且A、B、C三点分别代表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曲线在A′、B′、C′点以下的部分体现出生长素的抑制效果。

(3) AA′、BB′、CC′段依然是促进作用, 只是促进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两重性的含义: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

【特别提示】 (1) “低浓度”和“高浓度”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对不同的植物器官来说“低浓度”和“高浓度”的范围并不相同。

(2) 两重性的实例:

(1) 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现象中,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源源不断地向下运输, 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多, 抑制作用越强;离顶芽越远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少, 抑制作用越弱。

(2) 根的向地性:当将植物横放时, 在重力的作用下, 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 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 由于根对生长素十分敏感, 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而根的远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低故可促进其生长, 所以远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近地侧, 根表现为向地性生长。

(三) 考查角度

1.与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结合考查

例1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生长的影响, P点表示最适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是该植物的茎, 则P点左移

B.曲线显示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促进根某一生长速度的生长素浓度均有两个

D.将根横置一段时间后, 根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M

【分析】茎没有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因此, 如果是该植物的茎, 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应大于P点, P点右移, A项错误;曲线显示, 在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效果, 在高浓度时 (大于M点) 表现为抑制效果, 因此, 曲线显示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项正确;促进根某一生长速度的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都有两个, 如最适浓度只有一个, C项错误;将根横置一段时间后, 根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 此时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 D项错误。

【答案】B

2.与顶端优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合考查

例2 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 需要对绿篱进行定期修剪, 其目的是 ( )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

【分析】该题考查顶端优势和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 需要对绿篱进行定期修剪, 其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 即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定期修剪就能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含量减少, 侧芽生长素浓度不至于过高, 从而起到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3.考查与顶端优势有关的实验

例3 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 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 (1) (2) (3) 三组, 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 摘除顶芽; (2) 保留顶芽, 用2mg/L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3) 保留顶芽。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

B.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C.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顶端优势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分析】图中没有显示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 A项错误; (2) 和 (3) 比较, (2)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后, (2) 的侧芽生长了, 说明细胞分裂素并不抑制侧芽的生长, 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或者解除顶端优势, B项错误, C项正确;该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D项错误。

【答案】C

知识点四、其他植物激素

(一)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香蕉, 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 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 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的2, 4-D处理插条两端, 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分析】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因此, A、B、C三项均正确;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但只能使插条的形态学下端生根, D项错误。

【答案】D

(二) 知识讲解

1.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2) 植物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1) 生长素、赤霉素及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植物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 使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使细胞数目增多。

(2)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之间有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3) 赤霉素和脱落酸之间有拮抗作用: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3) 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都与果实有关:生长素与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脱落酸促进果实衰老和脱落。

(4) 植物的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三) 考查角度

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例1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切段内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 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而乙烯含量的增高, 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的伸长作用。以下观点符合上述例子的是 ( )

A.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有差异, 但都起促进作用

B.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和乙烯在植物的生长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分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 达到一定值后又促进乙烯的合成, 说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不同, 但不一定都起促进作用, A项错误;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由各种激素共同调节发挥作用, B项正确;C项并不能从题干中体现;D项中生长素和乙烯在植物的生长中并不表现为协同作用, 题干中这两种激素只是相互影响但不是协同作用。

【答案】B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例2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高浓度的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B.一定浓度的2, 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的品质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分析】萘乙酸属于生长素类似物, 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的萘乙酸可能抑制作物生长, 降低产量, A项错误;2, 4-D也属于生长素类似物, 适宜浓度的2, 4-D可促进插条生根, B项正确;乙烯利只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不会明显影响香蕉的品质, C项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因此在芦苇的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项正确。

【答案】A

知识点五、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 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C.可用单位时间内每根枝条上生根的数量作为记录指标

D.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 而扦插枝条、每根枝条上芽的数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无关变量在各组实验中应该相同, A项错误, B项正确;可用单位时间内每根枝条上生根的数量作为因变量判断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C项正确;在一定范围内, 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生根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超过一定浓度, 生根的数量开始减少, 因此, 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D项正确。

【答案】A

(二) 知识讲解

1.实验原理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难以生根的植物插条, 以促进插条生根, 根据生根的情况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在正式实验之前需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免由于设计不周, 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 在制作插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选择生长健壮、一年或两年生 (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 且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条。

(2) 每一枝条上留3~4个芽, 所选枝条上芽的数量尽量保持一致。保留芽的目的是利用芽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的生根。

(3) 选取插条时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把枝条的形态学上端切为平面, 形态学下端削成斜面等, 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插条吸收水分和生根的面积, 促进其成活。

(3) 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不同的小组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但同一小组采用的方法和处理时间应当一致。

(4)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设置:不能只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浓度, 浓度的设置应在3个以上。在经过预实验以后, 确定适宜的实验浓度范围, 然后在这一范围内将浓度设置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在此设置条件下, 通过实验一般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 实验中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

(1)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只能让自变量不同, 而无关变量则应该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 不致影响实验的进行。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某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不同浓度, 无关变量是除自变量以外的对实验结果也可能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 包括插条的情况、插条处理时间的长短、温度等。在不同的自变量条件下, 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或结果称为因变量, 该实验中的因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量 (或根长度) 。

(2) 对照性原则:实验要进行分组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处理为实验组, 清水为对照组。实验中的对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个实验组分别与清水空白组进行对照, 由此可以说明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二是各个实验组之间的相互对照, 由此可以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

(三) 考查角度

1.以坐标图形式考查

例1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离体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 做了相关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10-6mol/L时对茎段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B.可以确定促进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大于10-8mol/L而小于10-6mol/L

C.进行该实验之前最好进行一次预实验

D.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

【分析】图中显示,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10-6mol/L时, 离体的茎段的生长量仍大于在清水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 中的生长量, 说明这一浓度对茎段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A项错误;在10-8mol/L~10-6mol/L浓度范围内, 随着浓度的增大, 茎段的生长量先增后减, 说明在这一范围内有促进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 B项正确;进行该实验之前最好进行一次预实验, 这样可以大致确定促进茎段生长的适宜浓度范围, C项正确;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离体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 因此, 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 D项正确。

【答案】A

2.以表格形式考查

例2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 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本实验说明, 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L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IBA浓度大小

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当相同

【分析】该实验只采用了两个不同的IBA浓度, 因此无法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A项错误;各组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包括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处理时间等) 应当相同, 其目的是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B、C、D三项正确。

【答案】A

【同步训练】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应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能产生植物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B.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不相同

C.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并影响生长素分布

D.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3.下列各组激素中, 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 (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其在生产实践上应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越冬休眠时, 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苹果果实的发育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 与其他植物激素无关

C.香蕉在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果实成熟

D.用带芽枝条扦插较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某些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 这可能与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有关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 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作用于该植物的芽后, 不一定能够促进该芽的生长

6.下表列出了有关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生理效应相同

B.若要解除顶端优势, 可以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显示,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D.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赤霉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都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7.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后, 胚芽鞘弯曲的情况 (弯曲角度用A表示) ;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作用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 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 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2 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8.将一正常生长的植株水平放置, 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根将向地生长, 茎将背地生长。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B两点可分别表示根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状况

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可能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

C.与C点相比, D点有更多的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

【参考答案】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种类,作用,合成部位。举例说明植物激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通过对合作学习和资料的分析,总结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提高问题解决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两面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未成熟的柿子与木瓜放在一起成熟的过程,展示苏轼《格物粗谈》的内容: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提问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入木瓜柿子就成熟了?苏轼描述的“气”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内容,了解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催熟的效果,引入本节主题。

(二)新课展开

1.其他植物激素

展示经过不同植物激素处理过的植物体或者种子,幼芽等器官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教材,分小组讨论:

(1)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有什么作用?(赤霉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2)根据作用推测不同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较多存在与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根尖,分布于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的果实;脱落酸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各器官组织中都有,将要脱落或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乙烯合成部位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中都存在。)

教师展示生活实例,小麦播种之前放在河水中冲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脱落酸与发芽的关系。(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发芽。)

2.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各植物激素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教材内容,举例思考。

(1)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如果共同起作用,结果会是什么?(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可以促进分裂的子细胞伸长。)

(2)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特点?(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3)阅读教材54页,归纳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思考能不能说“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组控制的。)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提出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利弊。(利:缩短生产周期、增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弊:农产品口味不佳,营养含量降低,危害人类健康。)

(三)小结作业

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查阅当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给当地农名写一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建议。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篇6

雌激素留住青春的秘密

人体内足量的雌激素作用水平能使女性的皮肤光彩熠熠,眼睛似水柔情,胸部丰满,而更重要的是,人体有400多个接受雌激素作用的器官,包括骨骼、心脏、阴道、皮肤、乳房及大脑等。如果想让皮肤保持光泽和弹性,就需要体内分泌充足的雌激素,如果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就会出现皮肤暗黄起皱、衰老、骨质疏松、阴道干涩、失眠焦虑等多种身体负面状况。

雌激素是一种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用于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女人35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退化,雌激素水平也开始下降,此时适当补充植物来源的植物雌激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延缓衰老过程,保持身材,留住青春和健康。

女性缺乏雌激素的不适症状

失眠头痛 失眠、多梦、疲倦、头痛。催眠的方法皆用尽,还是无法入睡。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困倦嗜睡,嚴重影响日常生活。

皮肤衰老 皮肤出现松弛,白皙的肌肤也日渐粗糙,毛孔膨胀粗大,甚至连色斑也跳出来捣乱。

月经不调 “老朋友”总是不按时出现,不是提前就是推后。提前还好说,最多就是弄个措手不及,但推后就不安了,疑神疑鬼地掰着手指头算日子,或是怀疑安全套是否出问题,好不容易盼来了,却发现它该离开的时候却拖拖拉拉不肯“走”。

烦躁胸闷 心慌气急、易激动甚至狂躁,会因一件小事与同事或家人争吵,总是摆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睡觉时会因为胸闷而被憋醒,严重时会出现血压不稳。

性欲低下 昔日傲人的双峰逐渐萎缩、下垂,同时月经不调,性欲低下,阴道分泌物减少,影响性快感。

安全补充天然植物雌激素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一些植物中,如泰国野葛根里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雌激素,这类植物雌激素具有神奇的双向调节作用,即当人体缺少雌激素时,植物雌激素可直接被人体当作雌激素发挥作用;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量时,植物雌激素可转化为其他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并阻止外源性雌激素对人体的伤害,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妇科病变的可能性。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导学 篇7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是高考和平时模拟训练的重点考查内容。要想对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掌握, 就需要对相关重要考点进行归纳梳理, 下面就对本专题中的重要考点进行分析。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

1. 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分析。

以上实验均可设计相应对照实验, 具体有:

(1) 图①②表明:光并未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光未抑制促进生长的物质的合成) 。

(2) 图①③表明:光照不均匀 (单侧光照) 会引起胚芽鞘生长不均匀, 即造成向光弯曲。

(3) 图③④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有尖端的缘故。

(4) 图①②③④表明:胚芽鞘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5) 图⑤⑥对比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与否和琼脂块本身无关, 而是与处理过的琼脂块中的某种物质有关。

(6) 图⑥⑦对比分析表明:该物质能向下运输则胚芽鞘生长;反之, 则胚芽鞘不生长。

(7) 图⑤⑥⑦对比分析表明: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 促使胚芽鞘生长。

(8) 图③⑥⑧对比分析表明:该物质分布不均匀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 而单侧光照仅仅是引起该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而已。

(9) 图③⑨⑩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10) 比较图⑪和⑫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即感光部位。

【知识归纳】针对燕麦胚芽鞘的系列实验应明确下列结论:

a.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b.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c.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d.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

e.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导致生长不均匀;

f.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2.植物向性运动原因分析。

(1) 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或植物茎尖) , 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 (向光侧→背光侧) 而分布不均匀。

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2) 茎的负向重力性、根的向重力分析。

原因: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

【典例1】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 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 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 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 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 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 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 虽然比较基础, 但也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虽经相同处理, 但d组发生颠倒, 故结果是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不是d组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 而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答案】D

考点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1. 生长素双重作用曲线的分析。

(1)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 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 称为“高浓度”。

(2) 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3)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促进生长作用减弱 (但仍为促进生长) 。

(4) 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g。

(5) 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 即大于C所处生长素浓度, 将会使生长受抑制, 此即所谓的“高浓度”。

2.根、茎、芽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的解读。

上图可解读以下信息:

(1)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 。

(2)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 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3) 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 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4) “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 “低浓度”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 “高”和“低”是相对而言。

(5) 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 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只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6) A′、B′、C′点既不促进生长, 也不抑制生长。

【知识拓展】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 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是相对于“最适浓度”而言的。所谓最适浓度是指对植物某器官生长促进最明显时的浓度。当低于最适浓度时, 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 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 而高于最适浓度后,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 直到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的解读。

上图说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敏感, 故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作物地里的双子叶杂草。

4.应用。

(1) 设计实验证明果实发育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 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

①如果切断生长素的自然来源 (不让其授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 果实因缺乏生长素而停止发育, 甚至引起果实早期脱落。

②在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子房正常发育为果实, 因为没有受精, 果实内没有种子。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 生长素是果实正常发育所必需的, 自然情况下, 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由发育着的种子合成提供的。

(2) 单性结实与无子果实

自然情况下, 果实一般是在两性结合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如果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 没有发生受精现象, 此时由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叫单性结实。无子果实是单性结实的结果。

无子番茄:在花蕾期去雄,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而获得, 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使其发育成果实。

香蕉:香蕉是三倍体, 由于染色体数目方面的原因, 香蕉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 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子房能产生一定的生长素并自我刺激, 进而发育成无子果实。

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育成。其结实需要用正常的花粉刺激 (产生生长素) 。

【知识拓展】 (1) 生长素只是促进子房发育, 并不改变其细胞的遗传物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包括子房形成果实和长大两个方面。

(2) 在生产实践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遭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对瓜果类作物所带来的产量下降, 但该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或油料作物的减产问题 (因种子的形成须以双受精作前提) 。

【典例2】 (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 (无叶和侧芽) , 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 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 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 (α) 如图甲, 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 从图乙可知, 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 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 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原因是_________。

(2) 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 即低浓度 (A) 和高浓度 (B) 。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 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 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 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 并得到相应的结论: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意在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在最适浓度的两侧, 可有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相同。 (2) 待测浓度若是低浓度A, 则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 其促进作用会减弱;待测浓度若是高浓度B, 则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 其促进作用会增强。

【答案】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 (两) 重性, 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 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 从而产生相同的α

(2) 若α2小于α1, 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 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变式训练】 (2012·上海青浦调研) 如图所示, 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 (10-10 mol·L-1) , 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C的范围内, 能促进生长

B.在AD的范围内,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相当于曲线FE段的浓度, 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 (重力为0) , 根的生长将是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 坐标图中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解析】由于重力作用, 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 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 生长较快, 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在AC的范围内, 能促进生长。在AD的范围内, AC属于促进生长, CD属于抑制生长。在太空中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影响, 根水平生长, 坐标图中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答案】A

考点三、多种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共同调节

1.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2.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 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 有的是相互促进的, 有的是相互拮抗的。举例分析如下:

(1) 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 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提醒】在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的生理过程中, 各种激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有主次之分, 例如:

(1) 果实发育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 果实成熟主要是乙烯的作用。

(2)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即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即细胞数目增多, 二者共同促进植株生长。

【典例3】 (2012·安徽高考) 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 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喷施赤霉素和2, 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 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 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 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解析】分析图1, 与喷施清水组对比, 喷施赤霉素和2, 4-D都能降低落果率, 其中喷施赤霉素+2, 4-D落果率最低, 可见同时喷施赤霉素和2, 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二者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分析图2, 不难得出C项是正确的。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所以不能说明赤霉素、2, 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答案】D

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扦插枝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2. 实验流程: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 4-D溶液 (0.2、0.4、0.6、0.8、1、2、3、4、5 mg/mL) →将新剪下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 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 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将插条分别扦插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知识拓展】 (1) 变量分析:根据实验探究的问题, 实验因素一般可分为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本实验中, 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原则, 如用相同的花盆, 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 结果分析:①不能生根。用多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扦插的枝条, 却不能生根, 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枝条所带叶片较多, 蒸腾作用过强, 失水太多;二是枝条幼芽、幼叶保留较多, 本身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三是配制的营养液缺乏营养元素或缺氧;四是没有分清形态学上端与下端。②生根过少。配置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 浓度梯度要密一些, 组别要多一些。组别少、梯度疏是导致生根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典例4】 (2010·北京高考)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 (幼苗) 伸长影响的实验中, 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 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 (实验组) 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对照组) 中。在23℃的条件下, 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 逐一测量切段长度 (取每组平均值) , 实验进行两次, 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 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 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

(3) 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中, 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图2中, 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 (选填“有”或“无”) 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 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

(5) 图2中, 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 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 还应_________。

【解析】 (1) 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据图2, 1mg/L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 震荡培养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的量, 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混合均匀。

(3) 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可以减少切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4) 据图2, 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 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 与7mm比较, 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 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 实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 误差大的可以重复实验。

【答案】 (1) 调节1 (2) (1) 氧气 (2) 均匀 (3)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 (4) 7.0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 C重复实验

【变式训练】 (2012·石家庄一质检)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图所示结果, 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 应进行预实验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解析】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的差异会导致自身所具有的生长素有差异,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自身生长素含量。图中所示曲线只是部分结果, 并非代表全部结果, 该曲线的走势并没有完全确定。这里的时间是无关变量, 对照实验中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统一。

【答案】A

考点五、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的归类

1.单侧光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实验方法。

(1) 暗盒开孔法:

(2) 锡纸遮盖法:

2. 人工处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实验方法。

(1) 云母片插入法:

(2) 琼脂块切割移植法:

(3) 装置旋转法:

3. 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的实验方法。

(1) 幼苗横置法:

生长素浓度a<b, c<d。

(2) 失重法:幼苗移到太空后, 其向光性仍保留, 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1) 实验操作 (如下图) :

(2) 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典例5】 (2012·邯郸模拟) 如图所示, 一植株被纸盒罩住, 纸盒的一侧开口, 有单侧光照, 固定植株, 旋转纸盒, 一段时间后,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 旋转植株,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 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解析】只旋转纸盒, 不旋转植株, 这样植株只能在纸盒上的小窗转到光照一侧时才能接受光照, 所以向左弯曲生长;只旋转植株, 不旋转纸盒, 植株永远不能接受光照, 所以直立生长;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 每次植株都在小窗朝向光源时接受光照, 但每次都是植株向盒开口的这一侧接受光照, 所以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图中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进行的处理, 那么一段时间后, 右侧 (1) (2) (3) 在图示位置时, 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解析】由图示可知, 由于单侧光的作用, A的IAA浓度高于B, A侧生长快, 所以 (1) 应向B侧生长, 而 (2) (3) 中的旋转和单侧光对A、B的IAA分布无影响, 所以仍都向B侧弯曲生长。

【答案】B

跟踪练习

1. (2012·浙江高考)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2. (2011·海南高考) 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 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 (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 然后将胚芽鞘 (近尖端向上) 和幼根 (近尖端向上) 直立放置, 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 , 培养在黑暗条件下, 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 合理的是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3. (2012·广东湛江市10月调研) 科学重视实证。右图是拜尔在探索植物生长素时所做的实验, 此实验证明了 ()

A.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

4. (2012·福州八中质检)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 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 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5. (2012·安徽省江南十校摸底)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6. (2012·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期中联考) 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在预设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正式实验中, 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7. (2012·河北保定市10月摸底) 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 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进行以下的推断, 错误的是 ()

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储藏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

8. (2012·河南巩义二中月考)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生长的影响, 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设置不含激素类似物甲和乙的一组的目的是作空白对照

B.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抑制月季生根

C.激素类似物甲的最适使用浓度最可能在10~50μmol/L之间

D.激素类似物乙的最适浓度可能小于1μmol/L, 也可能大于100μmol/L

9. (2012·河北保定市10月摸底) 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 扦插时不能成活

C.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抑制其发芽

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顶芽能解除其顶端优势

10. (2012·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期中联考)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 有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 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 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 (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上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 打开纸盒, 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 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 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装置。

(3) 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_____号和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 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 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 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 只能说明__________。

11. (2012·江苏省无锡调研) 下图表示某小组探究一种植物的枝条生根状况的实验, S为枝条的形态学上端, X为枝条的形态学下端。请回答:

(1) 通常选取一年生且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进行扦插, 其原因是________。

(2)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

(3) 下表是小组进行的“某种植物枝条倒插生根法”研究的结果。表中“方法一”指枝条仅正插处理 (如图甲) ;“方法二”指先倒插处理 (如图乙) , 一段时间后, 再作正插处理。

①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分析, 枝条生根过程包括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 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2. (2012·北京高考)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 (如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 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 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

(3) 从图2中可知, 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

(4) 在实验Ⅰ中, 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 导致B叶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

(5) 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 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

(6) 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 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 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B 6.B 7.B8.D 9.C

10. (2) 3、4、5

(3) ①1 3②1 2③1 4④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有关

11. (1) 细胞分裂旺盛, 芽和幼叶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插条的基部, 促进生根, 提高插条成活率

(2) 探究形态学上、下端 (S、X) 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 (部位) 的影响插条生根的部位和数量

(3) ①分裂 分化 ②用先倒插再正插的方法要比仅正插处理的效果好

12. (1) 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 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 A叶数量越少, B叶生长越慢

(6) a、e、g

《植物的激素调节》热点分析 篇8

热点一:生长素发现过程实验分析

总结:1.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尖端;

2.感光的部位——尖端;

3.促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4.运输——极性运输;如果受单侧光刺激, 还可以在尖端横向运输 (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 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

热点二:向光性的原理

1.植物茎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如下图) 。

(1) 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均匀极性运输→尖端以下各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均匀→各部分生长均匀→直立生长。

(2) 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 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 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 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原因:

(1) 横向运输:尖端向光侧→背光侧;

(2)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即产生部位→作用部位) ;

(3)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4) 影响因素:主要是单侧光和重力。

可见, 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 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照。

热点三: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

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

(1) 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 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 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2) 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

(3) 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 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 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 也不抑制。

2.从乙图可以得到: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3.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1) 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 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 促进作用增强, 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 促进作用减弱。

(2) 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 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 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 (向光一侧生长慢于背光一侧) 。

(3) 若植物水平放置, 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 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易错点】

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应用分析 篇9

此外,目前利用的植物激素还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发芽、开花、结实和落叶等)及代谢有调节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水杨酸、茉莉酸、独脚金甾醇(分支素)、这些激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成为近年各地高考的热点。本文对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相关试题进行讲解,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为顺利解决习题打下基础。

一、生长素和赤霉素

生长素和赤霉素是控制植物茎伸长的两类主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使细胞壁疏松,增加可塑性,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加了原生质体的量。赤霉素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实验表明, 赤霉素可通过增加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来促进植物生长,而生长素通过促进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并抑制其失活来维持高水平的赤霉素,从而促进茎节间的伸长,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例1.(2013天津卷)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解析】对去顶芽豌豆幼苗施加适宜浓度IAA,抑制GA29和GA8的合成,促进GA20形成GA1,A正确;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顶芽,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GA1少,而其他三种赤霉素多,茎的伸长减弱,植株较矮,B正确;酶1基因突变, 施用GA20也无法催化GA1形成,不可恢复正常高度,C错误;酶2突变的豌豆,GA20形成GA1过程不受影响,还阻断了GA2和GA1的消耗,所以比正常植株较高,D正确。

二、生长素和乙烯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两者具有拮抗作用。实验表明: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以及生长素的两重性,主要是因为当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会使细胞合成另一种激素———乙烯,乙烯可以抵消生长素的影响,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最适浓度时,乙烯的含量增加,抑制植物的生长等。因此,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又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同样,乙烯也能引起植物内含量的升高,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其生物合成或运输来实现的。

例2.(2013海南卷)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分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解析】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产生部位与作用部位一般情况下不同,需要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A正确;生长素主要的产生部位是芽、幼叶和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化成为生长素,B正确;细胞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作用于同一细胞,C正确;乙烯具有促进茎段的横向生长、抑制纵向生长的作用,而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茎段细胞伸长,D错误。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篇10

利用高中教材中科学研究的过程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通过主体性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培养。

2. 说教材

2.1 地位和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 (必修) (人教版)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第一课时, 教材介绍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 重点讲述了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 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了解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 掌握生长素的生理功能。本节内容利用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呈现科学知识, 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所以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 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生长和个体发育等内容。

2.2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来实现以下三维目标。

2.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 理解生长素发现的相关知识, 掌握探究性科学实验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原则。

2.2.2 能力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会根据实验的变量和结果, 进行分析, 推出结论。

(2) 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表达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实验的积极体验。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体验设计, 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植物的向光性运动原因的解释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3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理由。

2.3.1 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长素发现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

确定的理由:因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 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 更是探究能力培养的好材料。

2.3.2 教学难点。

围绕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探究。

2.3.3 确定的理由。

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涉及到的科学家和实验较多;高二学生尚未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方面的训练, 缺乏科学方法的系统培养, 对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都难以准确把握;对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材料 (如胚芽鞘、锡纸、琼脂、云母等) 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分析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流程和一般原则,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单一变量的探究性实验设计。

3. 学情及学法指导

3.1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之前, 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 如:植物向光性、向重力性, 简单而不规范的实验设计, 等等。但由于高中学生相对发言不太活跃, 讨论积极性不太高, 因此还需要课前充分准备, 课堂上耐心引导, 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2 学法指导。

(1) 通过课前指导学生做“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 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在讲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中发现问题, 纠正、弥补出现的差错和纰漏, 帮助学生正确表述。

(3) 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调动学生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

4. 教法选择

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 结合素质教育理论, 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教师讲实验为学生设计实验, 变读科学史为体验科学史,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进而启发、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5. 教材的再处理及理由

5.1 调整概念引入顺序, 保持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 按教材的编排, 先总述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不同形式, 导出“植物的激素调节”, 接着通过向光性与向重力性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过渡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来。这种总分式结构有利于教师讲授, 但对于探究性实验设计来说却失去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第一课时起先不谈及“生长素”这一概念, 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家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逐步发现一种能够促进生长, 能够使植物表现出向性运动的物质 (即生长素) 。这样既可避免老师先入为主讲解带来的学生对未知知识缺乏好奇心的弊端, 又可以让学生具有真正充当“科学家”和学习主人的切身体验。把对知识的理解变成自己想做的事, 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2 将实验的叙述改为探究, 科学实验变为层层推理, 引人入胜。

生长素的发现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已对科学家的实验按时间顺序进行了阐述, 但生长素发现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 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故而我没有就教材讲教材, 而是引导学生按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结果→得出结论→验证结论) , 边思考、边分析推理, 层层递进, 将科学家的实验自然地引入到问题的推理中, 这样更能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培养学生用探究方法探索生活复杂问题的能力。

6. 创新

6.1 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组实验, 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探究欲望。

“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和向重力性”实验本来是教师做的演示实验, 而且必须在课前就完成, 课上只是让学生分析实验的现象。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是没有参与性, 尤其实验的准备过程。因此, 我将演示实验改为课外让同学分小组完成, 这样参与的学生不仅有了实验探究的经历, 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同时还调动了其他同学想积极参与的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物丰富了全体同学的感性认识, 亲眼见到了向性运动的真实存在, 调动了学生对未知生物知识的探究欲望。

6.2 课本阅读材料作探究性实验设计,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成功体验感。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作为阅读材料出现在课本上的, 作一般了解。但我在整堂课设计时发现,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性设计, 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和方法,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讲授此内容时, 以学生亲眼见到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 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内部原因的欲望为动力, 按照科学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 一个个问题逐步解决, 并在每个问题解决之后,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 加以验证, 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样, 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学生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 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从而树立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和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的良好习惯。

6.3 动态多媒体课件引入, 直观、生动、易于接受

用Flash制作的电脑课件演示生长素发现的探究实验, 变静态为动态, 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认识的主体、主动的语言构建者。动态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 而且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同时弥补了观看插图或挂图静止不动的缺陷, 更加直观生动, 易于接受。

7.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通过探究形成科学观点、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设计以问题讨论为主线, 通过教师激发的一组组环环相扣的问题,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 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这节课, 我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 2003, (6) .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必修) .生物第二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植物雌激素≠雌激素 篇11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自身的变化会引起全身不适或一系列症状,如潮热、失眠、肩背酸痛,急躁、情绪不稳定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在这一阶段,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逐步减少,性欲较年轻时降低,并导致泌尿生殖道萎缩,性生活时感到外阴干涩或疼痛不适,性生活后容易引起浅表性创伤,易导致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致使性生活次数减少,阴道更加干燥。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性功能障碍。

性爱助健康

研究发现,夫妻性生活和谐不仅能降低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而且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防止抑郁症和骨质疏松。相关试验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常嗅到男子腋窝气味的妇女,与不常与男子相处的女子相比,月经周期规律程度高50%,所以夫妻即便不过性生活,只是爱抚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绝经妇女若能有规律地进行性生活并有性高潮,患尿路感染和阴道感染的机会便会减少,可见更年期女性也应该享受性爱。

植物雌激素来帮忙

对女性更年期性生活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传统上多采用雌激素或类似雌激素制剂进行治疗,即所谓雌激素替代疗法。但长期使用药物雌激素可能增加某些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这让许多更年期妇女不敢接受药物雌激素替代治疗。不过,不用担心,植物雌激素或许能帮你安度更年期。

植物激素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篇12

1 促进生产与提高产量

1.1 粮食作物

玉米用10~20mg/kg的赤霉素浸种2~6h, 出苗早而整齐。对玉米三类苗喷10~20mg/kg赤霉素液, 可以促进生长赶上一般苗。玉米授粉后, 当花丝变焦时, 用20~40mg/kg的赤霉素灌棒, 可减少玉米的秃尖率, 促进籽粒饱满, 增加产量。水稻在抽穗扬花期, 喷洒300mg/kg增产灵;大豆在盛花期喷洒20mg/kg的增产灵;花生在开花期, 每10d喷洒1次10~20mg/kg的增产灵, 连续喷2次, 均可增产10%~30%。

1.2 经济作物

棉花在小苗期喷10mg/kg的赤霉素, 可促进生长, 提早现蕾。用20mg/kg的赤霉素和40mg/kg的矮壮素混合液, 在棉花盛花期喷4~5次 (每次750kg/hm2) , 保蕾效果好, 结桃率一般可增加10%~16%, 产量可提高7%~10%。芹菜在收获前2~3周, 用50~100mg/kg的赤霉素喷洒1~2次, 可增产30%~50%。春菠菜在4~6片叶时, 喷20mg/kg的赤霉素可提前收获增加产量。

2 促进生根

在番茄生产过程中, 利用侧枝容易产生不定根的特性, 应用激素处理, 进行水插育苗, 可缩短育苗时间, 一般只需15~20d, 插枝多而快, 病害轻, 结果多, 产量高。具体做法是:选择植株第1花序以下的强壮侧枝, 长度为8~12cm, 并将伤口削平, 晾干后用50mg/kg萘乙酸或100mg/kg吲哚乙酸, 将插枝基部3cm处浸沾10min;然后插入500m L的广口瓶中, 在瓶底部放蚕豆大小的碎石块2~3cm高, 作填充物 (瓶、石块要消毒) , 再盛清水250g左右;插条生根后, 新根伸入碎石块缝中, 起固定作用, 避免根系受伤。插后2~3d内要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茎叶萎蔫。经6~7d后即可生根, 15d后即可定植大田。

3 防止脱落

3.1 防止蔬菜脱帮

大白菜收获前3~7d, 用50mg/kg的2, 4-D水溶液喷洒, 或用20mg/kg萘乙酸溶液喷雾, 直到外部叶子全部湿透为止, 可减少大白菜贮藏时脱帮现象。

3.2 防止棉花落蕾落铃

用10~20mg/kg的萘乙酸, 在开花期每10d喷洒1次植株;或用1mg/kg的2, 4-D喷洒植株;或用20mg/kg的增产灵在棉花盛花期涂花蕾, 均有保蕾、保铃的效果。

3.3 防止蔬菜类花果脱落

南瓜在开花授粉时, 用毛笔蘸取100~200mg/kg的萘乙酸溶液, 涂在雌蕊柱头上或花托上;菜豆在盛花期, 用5mg/kg的萘乙酸每10d喷1次;用10~20mg/kg的2, 4-D喷洒刚开放的番茄花;茄子开花时用20mg/kg的2, 4-D滴蘸花, 均可防止落花落果。

4 防止徒长与倒伏

4.1 防止徒长

花生开花后25~30d, 用500~1 000mg/kg的B9溶液喷施叶面, 可使花生矮小紧凑, 控制茎株生长, 促进荚果的生长发育。在马铃薯的初花期, 喷施1 000~3 000mg/kg的B9溶液, 能延缓茎的伸长, 增加块茎数量, 提高产量。

4.2 防止作物倒伏

矮壮素可有效防止小麦倒伏, 一般增产10%~30%。处理方法:一是用50%的矮壮素原液稀释150倍, 将小麦浸种6h, 晾干后播种;二是在小麦分蘖后期, 拔节刚开始的时候喷洒0.3%的矮壮素3 000kg/hm2。水稻拔节始期, 用3 000mg/kg的B9喷洒叶面, 2周后再喷洒1次, 用药量450kg/hm2, 可使水稻茎秆粗壮, 防止倒伏。

5 促进成熟

5.1 促进瓜果成熟

为了提早番茄的供应, 可用乙烯利催熟。选择果实已长足、颜色发白、果顶稍转黄的番茄, 带果蒂摘下, 放入筐中, 每放1层, 用0.4%的乙烯利溶液 (其中加少量的洗衣粉) 向果面上喷1层雾, 每筐放3~4层果。经过处理的番茄盖上聚乙烯薄膜, 不必密封, 放在22~25℃条件下, 保持3~4d, 即可完全成熟。乙烯利也可对西瓜催熟。当西瓜果形基本长足, 但尚未成熟时, 用100~500mg/kg乙烯利进行喷果处理, 可提早5~7d成熟, 增加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1%~3%, 明显提高西瓜的甜度, 同时也能促进种子成熟, 减少“白瓜籽”。

5.2 促进棉花吐絮

棉株大部分棉桃的铃期在40d以上, 喷后至少连续5d最高气温在20℃以上, 同时离枯霜期还有20d左右的时间为宜。用乙烯利 (40%有效浓度) 1.50~2.25kg/hm2为宜。如用压缩式喷雾器喷洒, 可配置800mg/kg的浓度 (即用乙烯利1.50~2.25kg/hm2, 加水900~1 125kg) ;如用超低量喷雾器喷洒, 可稀释到3~5倍, 注意定量药在一定的面积上喷完。

5.3 形成无籽果

番茄和茄子在花期分别用5~10mg/kg和10~20mg/kg的2, 4-D溶液喷洒处理, 都可得到无籽果实。

6 控制雌雄花

南瓜长到4~6片真叶时, 用150mg/kg的乙烯利水溶液 (即40%乙烯利原液1m L, 加水500~750g) 喷洒1次, 7~10d后, 瓜苗有10片左右叶子时, 用同样浓度的乙烯利再喷1次, 可使南瓜连续着生雌花, 减少雄花, 增产15%~20%。

7 控制发芽与抽薹

7.1 抑制马铃薯发芽

大量贮藏马铃薯, 密闭贮藏室, 将萘乙酸甲酯的气体通进去, 熏蒸1d后, 继续密封3~5d, 就能收到抑制发芽的效果。

7.2 抑制洋葱发芽

!!!!!!!!!!!!!!!!!!!!!!!

在洋葱收获前3周, 当大部分叶子还处在绿色状态时, 用2 500mg/kg的青鲜素药液喷洒植株, 喷药液600~750kg/hm2, 处理后收获的洋葱, 可以贮藏半年以上不发芽。

7.3 抑制大白菜、萝卜类蔬菜抽薹

萝卜类在收获前, 用25%的青鲜素液加水40~80倍喷洒;大白菜在收获前4d, 用25%青鲜素加水60~90倍喷洒, 均可防止其贮藏期间抽薹。

8 打破休眠与促进发芽

夏收马铃薯用0.5~1.0mg/kg的赤霉素浸泡切好的薯块15~20min, 晾干后埋于湿沙中进行催芽或直接播种, 一般4d后便开始萌发。这不仅解决了二季栽的薯种问题, 而且还有增产效果。

摘要: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外, 还需要激素参与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植物对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反应往往表现在多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上, 在研究植物激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也具有类似于天然激素的作用, 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 使其生长发育按照人们的需要而发生改变, 收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植物激素,农作物,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列萌.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GGR) 实用技术[J].现代种业, 2003 (3) :24.

[2]鲁旭东.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中应注意之点[J].植物医生, 1999 (5) :42.

[3]王俊香, 曹春田, 冶晓瑞, 等.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J].中国农药, 2008 (5) :48-50.

上一篇:涉烟案件下一篇:血压及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