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2024-07-25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共8篇)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1

正常的月经受大脑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HPO)的调节。如HPO轴调节机制失调可引起不规则的阴道流血,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

1 正常的月经及周期

月经≥21d,≤35d为正常周期;经期2~7d;经量20~60mL,≥80mL为月经量过多。

2 月经失调的分类

2.1 月经稀发

月经间隔>40d或≥35d叫做月经稀发。

2.2 月经频发

月经间隔<21d。

2.3 经间出血

(1) 经前或月经后出血; (2) 黄体功能不足; (3)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2.4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包括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绝经过渡期出血。

3 月经失调的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需要排除引起异常出血的器质性原因,如妊娠相关出血、生殖器管肿瘤、感染、血液性疾病、肝肾疾病。

3.1 病史

包括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是否存在引起月经失调的内分泌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史,以及近期有无服用干扰排卵的药物或抗凝药物等,还应包括已做过的检查和治疗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了解不正常月经的出现类型,是鉴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其他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主要依据。

3.2 体格检查

检查有无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应排除阴道、宫颈及子宫病变;注意出血来自宫颈糜烂面局部还是来自宫颈管内。

3.3 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常可做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初步诊断。辅助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诊断和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已有合并症。

3.3.1 全血细胞计数

确定有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3.3.2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3.3.3 尿妊娠试验或血β-HCG检测,除外妊娠。

3.3.4 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

3.3.5 基础体温测定(BBT)

基础体温单相示无排卵。双相体温者体温升高天数≤11d提示黄体功能不全,高相期体温下降缓慢伴经前期出血提示黄体萎缩不全。

3.3.6 性激素测定

酌情检查FBH、LH、E2、P、PRL, 了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类型。

3.3.7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刮宫, 异常子宫出血病程超过半年、或超声子宫内膜厚度>12mm, 或年龄>40岁者, 首次就诊可考虑采用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后刮宫, 其目的包块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3.3.8 孕激素撤退性出血试验

黄体酮20mg im qd×3~5d,停药7d内出现阴道流血为撤退性出血阳性。如撤退性出血阴性提示内源性E不足;如为点滴状出血示内膜厚0.5cm,明显出血示内膜厚0.8cm左右。

4 鉴别诊断

4.1 化验血RT,排除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4.2 与妊娠有关的检查,排除妊娠引起的出血。

4.3 妇科检查、B超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肿瘤引起的出血。

4.4 询问病史排除用药不当引起的出血或外伤引起的出血。

5 月经失调的治疗

具体方法有单用雌激素治疗、孕激素序贯疗法、雌孕激素合并疗法、单孕激素疗法。药物方法:乙菧酚(20世纪60年代的常用化学合成药,现已废除);尼尔雌醇(长效化学合成药,现可用)。

5.1 子宫内膜修复法

多用于青春期。补佳乐和倍美力是天然雌激素,广泛用于临床。补佳乐4mg q8h×3d→3mg q8h×3d→2mg q8h×3d→1mg q8h×3d→1mg bid×3d→1mg qd服至血止后20d停药。

5.2 子宫内膜脱落法(药物性刮宫)

黄体酮20mg im qd×3~5d;可同时加用雄激素(丙酸睾丸酮),青春期25mg im qd×5d,更年期50mg im qd×3~5d。

5.3 子宫内膜萎缩疗法

5.3.1 大量孕酮

妇康片2.5~5mg qd×20~22d;安宫黄体酮8mg q6h~q8h×20d。5.3.2 GnRH

诺雷德3.6mg im每月一次×3个月,后2个月给予雌激素添加疗法。

5.4 调整周期

5.4.1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多用于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补佳乐1mg21d×3个月,口服补佳乐第1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6mg qd×11d,两药同时停用。或口服补佳乐第15天加安宫黄体酮6mg qd×5d,停药第7天开始下一周期。

5.4.2 后半周期治疗

多用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宫黄体酮8mg qd×11d(于月经第10天口服)或用黄体酮20mg im qd×5(月经第16天用)。周而复始,至月经不来潮止。

5.4.3 雌激素合并疗法

多用于生殖期月经不调。妈富隆(达英35) 1片qd×21d×3个月,停药第7天开始下一周期。

5.4.4 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可用补佳乐1mg qd×21d+安宫黄体酮2mg qd×21d,子宫切除的可单用E。绝经1年后可用克龄蒙口服。用于纠正E低引起的相关症状。

6 其他

另外E可用于产后退乳,补佳乐3mg (3~7mg) qd×3~5d。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雌激素,孕激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疗指南 (草案) [J].中华妇产科学, 2009, 44 (3) :129.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2

天津市胸科医院 林燕萍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ppt6)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ppt7)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ppt8)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ppt10)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 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ppt12)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0.5-1mg/kg/d,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3.长期治疗:选用生物半衰期短的激素;采用每清晨 1 次或隔天疗法;减少到最佳、最小维持剂量。

4.药物选择:选择肺泡上皮衬液中的分布容积大,浓度高,滞留时间长的激素如甲泼尼龙;选择抗炎性强、水钠潴留小的激素;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三)激素治疗呼吸疾病的应用范围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激素类的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更好的在临床合理用药,2011 年卫生部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上,将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疾病的应用范围可概括为: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以结节病为代表的肉芽肿性疾病、Wegener 肉芽肿为代表的肺血管炎、理化因素所致肺部疾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粟粒型肺结核以及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以及肺孢子菌肺炎。

三、呼吸系统疾病激素用药方法及原则

(一)支气管哮喘

气道的炎症应该是哮喘发病的核心因素。由于存在的气道的慢性炎症造成黏液的分泌增多、黏膜的水肿和血浆的渗漏,引起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的高反应,进一步的造成肺功能的受损,出现典型的哮喘的症状。但哮喘的炎症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是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一系列的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不是感染性炎症,因此,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应该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部,较少了全身药物得用量,并且无需特殊吸入技巧,能迅速发挥作用,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应长期规律使用。布地奈德是唯一被 FDA 批准的雾化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及其它激素类药物由于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 3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比单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3)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治疗有益。COPD 加重期住院患者。

(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如(ppt30)图片所示,IIP 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等 7 种类型。7 种类型的 IIP 对激素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差别很大。目前认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的 IIP 类型有 COP 及 NSIP 等,而大部分 IPF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IPF(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对 IPF 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典型 IPF 以及高分辨胸部 CT(HRCT)显示以蜂窝样改变为主要病变的典型 IPF,糖皮质激素治疗基本无效,不主张使用。对 IPF 炎性渗出早期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IPF 急性加重期应予以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 IPF 可考虑较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0.5 mg ∕ kg ∕ d)联合 N-乙酰半胱氨酸及硫唑嘌呤,治疗 4 ~ 8 周评估疗效,若无效或病情恶化应停止治疗,若有效则逐渐减至维持剂量 7.5-10 mg/d,治疗至少维持 6 个月-1 年。但上述剂量与疗程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2 .NS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最近认为 NSIP 可能与其他 IIP 混合存在。病理学将 NSIP 分为细胞型、混合型及纤维化型。细胞型及混合型 NSIP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而纤维化型疗效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CO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大部分 COP 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少数 COP 可急性发病,可在症状出现后短期内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病例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AIP(急性间质性肺炎):大部分 AIP 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对早期 AIP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效。. D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由于 DIP 有明显的肺功能损伤及病情进展较快,一般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 RBILD(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尚不清楚。有报道认为戒烟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部分患者病情改善。. LIP(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较好,但有些患者疗效欠佳,可在数月内死于疾病进展或肺部感染等。

(四)肉芽肿性疾病-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临床上 90% 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结节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为: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短、胸痛),或病情进展的Ⅱ期以及Ⅲ期患者;胸部影像学进行性恶化或伴进行性肺功能损害者;侵及肺外器官,如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伴视力损害的眼部受累,或持续性高钙血症。.如已经存在晚期肺纤维化,其治疗重点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如有指征可考虑行肺移植术。

(五)肺血管炎 Wegener 肉芽肿

首选环磷酰胺: 2mg/k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病情重者 3-5mg/kg/d × 3d 后减至 2mg/kg/d。激素可用作辅助治疗: .诱导期:泼尼松 1mg/kg/d,4-6 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治疗,需要 6-12 月;病情重者甲泼尼龙 1g × 3d,后改泼尼松 1mg/kg/d,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维持期: 5-10mg/d,疗程 1-2 年。

(六)放射性肺炎

治疗首选激素,但是激素对于放射性的肺纤维化则治疗效果比较差。.急性期:泼尼松 40-60mg/d 口服或 1mg/kg/d,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 10-15mg/d,总疗程 3-6 周。.重症:甲泼尼龙 40-80mg/d 静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甲泼尼龙或泼尼松。

(七)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治疗首先脱离或避免抗原接触。对有持续症状和肺功能减退的过敏性肺炎患者,可选择激素治疗。.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 或甲泼尼龙 24-48mg/d,1-2 周或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总疗程 4-6 周。.亚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2 周后逐步减量,3 个月后泼尼松减为 15-30mg/d,缓慢减量至最低剂量,隔日 1 次。疗程 6 个月。.慢性型:治疗同亚急性型,但疗效较差。

(八)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ABPA 是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曲霉菌抗原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ABPA 在急性发作期有喘息、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治疗原则: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真菌药物,根据病程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应避免暴露于高浓度曲霉菌环境。同时积极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分期治疗

(1)急性期:泼尼松 0.5mg/kg/d,连服 2 周或监测肺部阴影改善后逐渐减量,一般疗程约 3 个月左右。急性期症状严重者最初 2 周泼尼松剂量可提高至 40 ~ 60 mg/d,疗程亦可视病情适当延长。

(2)慢性期:同急性期,但使用激素最小维持量时间长。慢性糖皮质激素依赖期和肺纤维化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应用激素,提倡隔日服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九)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3%,无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1.治疗原则:避免接触变应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2.参考治疗方案

(1)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为倍氯米松 250 ~ 500 μ g/ 次或等效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 2 次,持续应用 4 周以上。

(2)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 10 ~ 20mg,持续 3 ~ 5d。

(十)粟粒型肺结核和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 1 .激素治疗适应证:粟粒型肺结核;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患者伴有较重结核中毒者或大量浆膜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激素治疗原则:需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使用激素;在浆膜炎的早期未发生粘连肥厚之前使用;大量胸腔积液可胸腔内抗结核药及地塞米松,胸膜炎或心包炎应积极抽胸水或心包积液之后使用。.激素应用剂量:应小剂量及短疗程。泼尼松 30-40mg/d,1-2 周,继之每周递减 2.5mg,至 5mg/d,维持 5-7 天停药。总疗程约 3-4 月。

(十一)肺孢子菌肺炎(PCP)

中重度 PCP 患者和 HIV 感染合并 PCP,应使用激素辅助治疗: .泼尼松: 40mg/ 次,2 次 /d,1-5 天;泼尼松 40mg/d,6-11 天;泼尼松 20mg/d,12-24 天。.或甲泼尼龙静滴,剂量为口服量的 75 %。

四、激素使用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全身应用激素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分解代谢方面,病人可以出现满月脸、水牛背、肌肉的萎缩、脂肪堆积,皮肤可出现类似妊娠纹的红色条纹,出现向心性的肥胖,四肢、手臂及腿部变细,皮肤变薄,容易出现溃疡,伤口不易愈合;在代谢方面的异常同时还可以出现血糖的增高、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甚至可以出现水钠储留。在心血管方面可以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等。

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口咽的局部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甚至可以有念珠菌的定植和感染,因,此对于吸入激素的患者应该吸药以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吸入激素的病人,也可能出现医源性的库兴氏综合症的表现。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3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72例Cs AD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1~41 (31.1±4.8) 年;病程5个月~4年, 平均19.1±2.1月。纳入标准:均确诊为Cs AD, 年龄≥18岁, ≤50岁;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过敏者, 伴有其它可致皮肤病变者, 已采取系统性治疗者, 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器质性疾病与重大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4例。三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A组:运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 3片/次, 3次/d, 联合外用普特彼 (0.1%他克莫司) 软膏, 2次/d, 14d/疗程。B组:养阴清热汤加减, 组成:北沙参、玄参、生地黄各20g, 地骨皮、牡丹皮、赤芍、夏枯草、白花蛇草、白鲜皮、地肤子各15g, 生甘草6g, 若皮质损而鲜红可加黄苓、马齿觅各15g, 若皮肤纤薄见血丝, 可加丹参20g、鸡血藤30g, 若多有脓包加野菊花15g, 瘙痒甚剧加灵磁石30g、龙骨20g等。加水500ml武火浸煮30min后, 文火持续20min, 滤出药汁约200ml, 续加凉水, 武文火反复20min, 反复3次取药汁调匀, 餐后温服, 3次/d, 1剂/d[3], 联合外用普特彼 (0.1%他克莫司) 软膏, 2次/d, 14d/疗程。C组:给予养阴清热汤加减, 疗程用法与B组同, 14d/疗程。发红者取本方剂去水沉渣待冷却后湿敷, 干燥脱屑者联合外用薇洛娜舒敏保湿霜 (云南滇红药业生产) 。均给予常规医嘱:禁食肥甘、辛辣、激素含量丰富食物, 禁用药膏、护肤品、化妆品等。分别于第1、2、3、4个疗程结束后由患者自身测评、医师视诊评估病情得分, 第4疗程末行满意度调查并做出最后的疗效评估。

1.3 疗效判定标准

据自觉症状灼热、疼痛、瘙痒、干皮、肿胀五种指标[2], 据视诊红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脱屑, 应用直线评分法, 分为0~3分;丘疹、水疱据计数评分, 以计数除以10计算得分, 分为0~4分。痊愈:评分下降幅度≥90%;显效:下降幅度60%~90%, 有效:积分下降20%~60%;无效:积分下降<20%[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B组痊愈率、无效率高于A组、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注:与A组、C组比较, *:P<0.05

2.2 患者满意度与治疗结束后症状评分比较

B组痊愈者症状评分、合计评分优于A组、C组, 患者满意度低于A组、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B组比较, *:P<0.05;**:P<0.05

3 讨论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不能有效的治愈炎症, 一旦停用复发更甚, 发展成为Cs AD。近年来随着各种含激素类化妆品的广泛应用, Cs AD发病率显著上升。Cs AD其发病可能与血管功能改变致血管收缩、功能失调, 细胞增殖受抑制, 皮肤表皮屏障功能受损, 中性粒细胞免疫机制下降等因素有关, 总之Cs AD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Cs AD尚无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不利于疾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

中医治疗Cs AD多以疏风、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为主要治疗方法, 但因Cs AD为现代新病种, 古代中医尚无Cs AD明确证型。现代中医认为Cs AD其病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属“药毒”范畴, 血热之证; (2) 肌肤被腐蚀, 内外邪气相侵; (3) 风邪侵袭, 化湿蕴毒。故治疗总则也可分为三种: (1)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2) 急性以祛风清热、凉血消肿;亚急性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慢性以清热祛风、养血润燥; (3) 清心泻火、清肺宣热、凉血散结、驱风解毒。本次研究中养阴清热汤以养血、解毒、清热润燥为治疗总则,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s AD患者多为女性, 后者对治疗效果要求较高, 本次研究中运用西药内外结合治疗与中医方剂治疗, 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联合普特彼治疗痊愈者改善极为显著, 患者满意度较高。据实际访谈, 部分患者治疗医嘱执行性较差, 认为每日一剂中药太过繁琐。养阴清热汤加减对患者医嘱依从性要求较高, 因此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法时应据患者自身情况, 详细问询患者意愿, 酌情给药, 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 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肖吾开特, 马春雷, 魏清琴.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肝素钠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21) :3297-3298.

[2]苏晓明.自拟养阴清热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D].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22-26.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矮小症患儿24例, 男18例, 女6例;年龄3~15岁, 中位年龄11岁。2008年指定的身材矮小诊断标准为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2个标准差, 生长速率<4cm/年2。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第2天即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常规在试验前晚10∶00开始禁食、禁饮, 胰岛素试验分别于0、30、60、90min各取血2ml, 生长激素测定采用天津九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验时, 应先抽取空腹血2ml, 测定空腹血糖。用胰岛素0.1U/kg加生理盐水4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以后每隔30min取血标本1次, 共3次, 同时监测血糖变化。当血糖下降至基础值的50%或<2.6mmol/L为试验有效标准。受试儿童中血糖最低为1.1mmol/L。

1.3 结果

24例矮小症患儿经激发试验, 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如下:<5μg/L者16例 (66.7%) , 提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5~10μg/L者6例 (25.0%) , 提示生长激素部分缺乏;>10μg/L者2例 (8.3%) , 提示生长激素不缺乏。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试验前向患儿及家长耐心解释采血方法和过程、常见不良反应及持续时间, 消除其顾虑, 用鼓励、赞扬等方式取得患儿的配合。试验过程以谈话、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安抚, 减轻患儿心理紧张情绪, 缓解恐惧心理, 从而减轻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减轻护理工作量, 提高护理质量。

2.2 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

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头的方法, 避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使家长及患儿易于接受和合作。同时, 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试验顺利完成的保障, 也是护理的重点。通常选用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直而大的血管为宜, 穿刺成功后充分固定, 并协助患儿采取合适的体位, 以防止针头移位或脱出。每次抽血后必须用生理盐水通管, 若见回血即推入生理盐水少许, 防止针头阻塞, 既可保证采血顺利, 也可减轻患儿心理压力。试验过程中穿刺部位以消毒方纱布覆盖可避免发生局部感染。每次采血时需戴无菌手套, 采血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本组患儿未发生医源性感染。

2.3 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

帮助患儿取平卧位, 注意保暖, 予热水 (50℃左右) 袋热敷腹部, 除热敷外轻揉腹部, 采血过程中常观察患儿情况, 记录不良反应。患儿有恶心呕吐时协助其头偏向一侧, 并应即清除呕吐物, 全部完成后给予食物及热饮, 并逐渐采用坐位和直立体位。

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试验药物剂量及给药方法正确, 及时采集标本及送检。如胰岛素注入皮下组织或未按时抽血, 应视为无效, 择日重做。

2.5 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激发试验主要通过诱导低血糖的发生, 经中枢肾上腺素能途径, 兴奋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释放, 促进垂体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严重不良反应为惊厥和休克。一些患儿在用药后15~30min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护士应准备好50%葡萄糖和注射器备用。本组2例在用药后30min出现轻微的低血糖反应, 表现为一过性头晕、胸闷、四肢乏力、面色苍白, 予口服少量糖水即可恢复, 未出现抽搐现象;1例患儿对胰岛素反应过快, 用药15min血糖迅速降至2.2mmol/L, 可能与试验前已禁食10h和胰岛素的作用等有关, 予卧床休息, 未见不适症状;1例患儿在用药30min出现四肢发冷、出冷汗, 测血糖为1.1mmol/L (此时测定的生长激素水平准确性最高) , 抽取静脉血后即给予口服少量糖水, 症状逐渐消失。

3小结

生长激素分泌呈脉冲式, 每隔3~5h潮式分泌一次而形成峰值。峰值时间难以捕捉, 孤立的1次标本无鉴别诊断价值。因此, 均需做胰岛素激发试验, 该试验为诊断性试验, 操作步骤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2]。为提高准确性, 除了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宣教外, 还必须严格掌握抽血时间, 及时送检。

关键词: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矮小症,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黄秋芳, 唐卉.保定地区矮小儿童病因分析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在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7, 5 (29) :453-454.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标准[2]。其中, 男58例, 女32例, 年龄31~79岁, 平均57.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中, 合并有肺心病12例, 合并有冠心病18例, 合并有自发性气胸8例, 合并有肺炎5例, 合并有2型糖尿病11例, 合并有两种以上合并症有13例;实验室检查:肺活量FVC (2.80±0.81) V/L,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 (1.43± 0.51) V/L, 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VF (0.85±0.48) V/L, 峰流速PEER (2.12±0.64) V/L, 二氧化碳分压PCO2 (7.23±0.84) p/kPa, 氧分压PO2 (7.53±1.52) p/kP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5例, 对照组4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生素、吸氧、止咳、解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对照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理盐水5 ml加α糜蛋白酶5 mg雾化吸入, 2次/d, 连续7 d。治疗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可必特雾化液2.5 ml/次 (含异丙托溴铵0.5 mg, 硫酸沙丁胺醇3 mg) +普米克令舒2 ml/次 (含布地奈德1 mg) , 加入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 3次/d, 连续7 d。两组均采用宁波海曙医疗用品厂生产的QYM-I型药物雾化器, 以氧气为动力, 氧气流量6~8 L/min, 驱动药物吸人呼吸道, 直至液体雾化完毕。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咳痰喘、缺氧等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哆音基本消失或显著减少;有效:咳、痰喘、缺氧等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有所好转;无效:上述各项无好转,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45例患者, 经过治疗显效29例, 有效1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45例患者, 经过治疗显效22例, 有效9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8.89%,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使用。

3讨论

近年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 是指慢性气流阻塞, 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慢性支气管炎和 (或) 肺气肿。主要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气流受限的状况, 恢复可逆的成分。通过药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4]。

可必特为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气雾剂, 可作用于肺部的毒蕈碱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普米克令舒是布地奈德混悬液, 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 抗炎作用强, 能有效抑制气道中免疫细胞的活性, 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减少腺体分泌, 减轻粘膜水肿, 与可必特联合应用, 既消炎又解痉, 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得到更快的控制[5]。本组资料中, 治疗组45例患者, 经过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患者应用的a糜蛋白酶, 是牛胰中分离提纯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具有显著的排痰作用。但是, 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总有效率为68.89%;与对治疗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玉麟, 刘春涛.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B激动剂在慢阻肺中的应用.世界临床药物, 2004, 25 (3) :140-14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 2002, 25 (8) :453-460.

[3]谢永平, 龚衍, 吴瑞明.沭舒坦雾化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5) :1437-1438.

[4]张清, 殷凯生.抗胆碱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世界临床药物, 2004, 25 (3) :149-153.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6

资料与方法

本组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2例,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 X线或B超检测胸腔积液, 胸水为渗出液, 29 例草黄色, 3 例呈血性, 比重>1.015, p H<7.30, 白细胞计数>500, 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蛋白定量>30 g/L, 胸水ADA>45 U/L,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符合以上条件即可确诊。其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18~70岁, 平均51 岁; 40 岁以下18 例 (56.3%) , 60 岁以上9 例 (28.1%) 。21 例入院前已确诊为2 型糖尿病, 11 例入院后确诊。 本组患者空腹血糖7.0~15.0mmol/L, 餐后血糖9.1~23.5 mmol/L, 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2HRZE/4HRE方案抗结核治疗, 在胸腔B超定位下穿刺抽取胸腔积液, 1~2 次/周, 第1次抽液量不超过600 m L, 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 m L, 在此治疗早期加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15~30 mg/d, 待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胸腔积液明显吸收后开始减量服用, 每周减量5 mg, 直至停药, 总疗程6~8 周。血糖调整全部给予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30) 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 根据血糖水平, 逐渐调整、过渡到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 糖皮质激素减量后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结果

本组患者中28 例在1 周左右控制症状, 体温正常, 胸水在10 d左右吸收。有4 例胸水在4~5 周左右吸收, 可能与结核菌毒力较强和胸膜微淋巴管堵塞有关。在治疗过程中有2 例发生轻度低血糖, 经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好转, 其余30例血糖均控制满意, 空腹血糖5.0~7.8mmol/L, 餐后血糖8.1~10.2 mmol/L;且未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 也未出现原有感染加重、应激性消化性溃疡、精神障碍、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讨论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年轻和老年者居多, 年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多见, 而老年患者悲观、抑郁情绪多见, 不同情绪变化都会影响血糖水平[1]。要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解释结核性胸膜炎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从而使患者能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常规胸腔穿刺抽取胸水, 可以尽快排出胸水中的结核菌和代谢产物、炎性渗出物等致热源, 减轻中毒症状, 同时减少纤维素沉积, 防止胸膜肥厚粘连, 要告知患者胸腔穿刺抽液的必要性, 尊重、关心和理解患者, 安慰、开导患者, 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手段有了解, 解除精神负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护理:结核性胸膜炎和糖尿病均为高消耗性疾病, 需要足够的热量, 而糖尿病又需要良好的饮食控制, 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特点, 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结核性胸膜炎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体型消瘦, 饮食控制过度, 会导致总热卡摄入不足, 建议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及优质蛋白的摄入。另外, 脂肪、维生素的补充都要适量。

运动指导: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当运动,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而且能够起到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的效果, 同时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帮助患者疾病的好转。建议患者进行适量活动, 如各种有氧运动, 每周3次以上, 每次不少于30 min, 运动时达到靶心率 (170-年龄) [1]。

血糖监测:糖皮质激素是通过拮抗胰岛素, 从而达到降糖的作用, 其主要机制: (1) 促进肝脏中的糖原异生。 (2) 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3) 拮抗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4) 降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的释放[2]。治疗前应常规监测血糖, 本组有11 例 (34.4%) 入院前不知晓已患有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约有2%的患者可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3]。所以在使用激素前, 应该将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维持在4.4~10.0 mmol/L[4]。应用激素时, 每天监测血糖4~7 次, 根据血糖水平, 随时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节, 避免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用药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内源性皮质醇等升糖激素的作用高峰出现在上午, 故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高, 以早餐最为明显, 早餐后血糖达峰最快, 峰值最高, 波动幅度最大。而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糖升高主要在午餐及晚餐后, 尤以午餐后最为明显。提示2 型糖尿病患者在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即应增加胰岛素剂量, 而不能等血糖水平已经升至顶峰时再增加, 主要应增加午餐、晚餐前剂量[5]。本组32例患者均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30) 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根据血糖水平, 逐渐过渡到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大多数患者缺少相关知识, 有些患者认为胰岛素具有依赖性, 从而拒绝使用。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胰岛素治疗, 使得患者能够具有正确的认识, 同时教会他们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 如吸药的方法、皮下注射的技术、注射部位、胰岛素的保存、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和处理[6]。症状控制及糖皮质激素减量后, 应该及时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整, 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糖尿病是慢性、长期疾病, 结核性胸膜炎是可治性疾病, 但应遵医嘱用药, 不能随意或停药, 防止复发或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定期定时复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胸片等。

摘要:目的:探讨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体会。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2例, 在强化抗痨药物的基础上,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在1周左右控制症状, 胸水10 d左右吸收。4例患者胸水45周吸收, 2例发生轻度低血糖, 经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好转。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2型糖尿病,糖皮质激素,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 (8) :2-42.

[2]刘超, 孙敏.类固醇激素与糖尿病及其临床问题[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2 (5) :5-6.

[3]李光伟.SARS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致糖尿病危险应予以重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20 (1) :1-2.

[4]翁雪燕, 王庆开, 叶苗苗.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的血糖控制[J].海南医学, 2007, 18 (1) :60.

[5]咸玉欣, 李莉, 孙瑞霞, 等.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后动态血糖特征及胰岛素方案调整[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 (6) :468-472.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体会 篇7

1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方法有胰岛素、左旋多巴、精氨酸3种, 我科采用胰岛素+左旋多巴联合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嘱患儿空腹, 静脉注射胰岛素及口服左旋多巴, 用药后0、15、30、45、60、90、120min分别抽血测血糖和生长激素, 试验完成需2h。为患儿建立2条静脉通道, 一条静脉推注药物胰岛素, 用生理盐水100ml维持;另一条为静脉留置针, 用于采取血液标本。采血前弃去留置针内生理盐水2ml, 采血后用生理盐水5ml封管, 每次用生化试管取静脉血液3ml[1]。采血时应固定钟表, 测血糖时应固定血糖仪, 由专人守护床边。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向患儿及家属讲解试验目的、方法、持续

时间、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消除患儿对采血的恐惧心理, 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取得患儿的配合, 并推选穿刺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 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减轻患儿的痛苦, 消除家属的顾虑。试验中护士应主动与患儿交流, 以了解患儿的主观感受, 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2]。

2.2 留置针护理

操作时选择上肢较粗且直的静脉进行穿刺, 如肘正中静脉, 严格无菌操作, 固定好留置针[3]。指导患儿取正确的卧位, 平卧位时, 上肢勿下垂, 防止留置针回血、阻塞、扭曲而致采血不畅;出汗多时, 应及时更换敷贴, 以免留置针脱出, 增加患儿痛苦。每次采血前, 应先抽取血液2ml弃去, 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采血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封管。

2.3 试验中护理

试验中应用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如饥饿、心慌、出冷汗, 因只有血糖降低50%时试验结果有效, 应密切观察患儿神智、血压、心率的变化, 可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测定血糖。注射胰岛素15~30min时, 血糖迅速下降, 多数患儿会烦躁、出冷汗, 需嘱其保持安静并及时报告医师, 据情况可进食或给予50%葡萄糖10~20ml口服;口服左旋多巴时, 应注意患儿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腹痛时应热敷腹部等。

3小结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为身材矮小儿童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试验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静脉留置针护理及相关病情观察, 帮助患儿顺利完成试验, 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激发试验,注意事项,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邹海燕.108例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0, 16 (25) :112-114

[2]张振路.护理程序基础操作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1-3.

雌激素临床应用的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6例, 均为已婚未育年轻女性, 均以月经量少、稀发、婚后不孕就诊, 彩超提示子宫小且宫体与宫颈之比为1:1或2:3, 其它生殖器都发育正常, 内分泌激素均正常。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3例, 年龄20~35 (平均25.3) 岁。对照组33例, 年龄19~33 (平均24.6) 岁。观察组采用雌激素联合扩宫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用药治疗。两组患者资料经t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 嘱患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探针探得子宫大小和位置, 用扩宫棒从4号始扩至5号半, 自当日起每晚于宫颈穹窿处放2mg戊酸雌二醇, 连用20d, 第二次用药在月经干净始用药, 连用6个周期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雌孕激素序贯法:于月经第5d起口服戊酸雌二醇2mg, 连服21d, 于服戊酸雌二醇后11d加服醋酸甲羟孕酮8mg, 1次/d, 连用10d, 共服6个周期。

1.3 疗效评定指标[2]

显效:月经量明显增多, 子宫增大至正常大小。月经量约50ml, 子宫大小约7×5×3cm3;有效:月经所量增多约30ml, 子宫增大但未达正常范围;无效:月经量无增多, 子宫大小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 显效18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93%, 对照组显效13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75.7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者的月经量、子宫大小、宫体与宫颈之比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者月经量、子宫大小与对照组有效者比较有较明显差异 (P<0.05) , 但宫体与宫颈之比都接近正常,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雌激素受体 (ER) 与孕激素受体 (PR) 存在于激素的靶细胞表面, 能与相应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产生特异性生理或病理效应[3]。ER和PR主要分布于子宫、宫颈、阴道及乳腺等靶器官。雌激素有刺激ER、PR合成的作用, 而孕激素则有抑制ER合成, 并间接抑制PR合成的作用。E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 是核受超家族的成员。在子宫中, 雌二醇和ER都是促进增生的因子, ER与雌激素在靶器官结合后, 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可刺激子宫生长。研究显示, 观察组采用雌激素直接作用靶器官+扩宫术治疗子宫发育不良, 因雌激素有刺激ER、PR合成的作用, 而孕激素则有抑制ER合成, 并间接抑制PR合成的作用, 所以不用跟对照组患者采用雌孕激素序贯法一样, 加用孕激素。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中药物不通过胃肠、肝脏的代谢, 可减少脏器的损伤,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雌激素直接作用靶器官+扩宫术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副作用小、作用快、疗效显著、经济、安全, 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05, 336, 407.

[2]柯江维.雌激素受体α (ERα) 与β (ERβ) 表达的研究和检测技术新进展及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2009, 27 (3) :291-294.

上一篇:重组人白细胞-11下一篇:政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