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2025-01-0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精选5篇)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篇1

一、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

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6.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7.胰高血糖素:调节糖类代谢,升高血糖浓度。过多→高血糖;过少→低血糖。

8.雌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分泌不足导致第二性征减弱、性欲降低,性周期紊乱。

9.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分泌不足会导致第二性征减弱、性欲降低。

10.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分泌不足,胎儿无法正常着床。

11.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增强机体的应激机能。缺乏时,应激机能减弱。

12.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具有增强心脏活动、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和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含量的作用。缺乏时,机体应激机能减弱。

13.醛固酮:属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或血钠的平衡。缺乏时,将导致水盐失衡。

三、激素的化学本质及补充

1.含氮类激素:一是肽类或蛋白质类激素,包括下丘脑、垂体、胰岛和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二是胺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主要有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醛固酮)、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3.脂肪衍生物激素:前列腺素。

由于含氮类激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所分解而破坏,临床上不宜口服,应通过静脉注射补充。其它激素既可通过注射补充,也可通过口服方式给予。

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 篇2

植物化学物包括很多种类,其中有植物激素,与其相对应的是动物食品化学物中的动物激素。不过,人们习惯上所称的植物激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激素,只是与动物激素相对应的一种通俗和习惯说法。

什么是动物激素、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主要是由动物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信息传递物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核糖核酸(RNA)和固醇类物质。

动物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固醇和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二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三是肽类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胰岛素、降钙素等;四是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植物激素又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几类微量简单的小分子活性有机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六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近来普遍认可的油菜素甾醇。除了植物中的天然激素外,一些植物激素也可以人工合成。

此外,现在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还包括植物化学物中另外一些物质,如大豆异黄酮这类物质,由于它与人体中的某种激素结构相似,因而具有类似的激素功能,所以也被称为植物激素,但严格意义上讲,由于它们对植物本身生长不具有调节作用,不能算作植物激素,但习惯上已经这样称呼,因此谈到植物激素应区分为两种,一是对植物自身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一是对人体或动物有生理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

食物中的动物激素

食物中的动物激素主要来源于动物食品,如各种动物的肉类和脂肪中含有的激素。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牛奶和牛肉中的生长激素。动物如同人一样,在其生长和生存的时间内会分泌种种激素,如生长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如果仅仅是食用动物自身分泌的包含在肉类和脂肪中的种种激素,对人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否则,人类就不可能通过吃动物食品而进化和维持自身的功能。

让人们担心的是,在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引领下,现代养殖业成为一种集约化的工业作坊,人类用尽了各种方式刺激所饲养的动物生长,以求它们多出肉、多下蛋和多产奶。于是,人们怀疑这种催生的动物食品中的种种激素可能对人类有害。对于这种怀疑,可以通过了解对养殖的肉牛和奶牛使用生长激素的过程来解释。

生长激素是动物大脑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促进动物的生长。牛也会产生生长激素,即牛生长激素(bGH),牛自身的这种激素对人的健康并不产生影响。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也称牛奶激素)。为了让奶牛多产奶和肉牛多长肉,养殖者对奶牛和肉牛注射rbGH,就会增加产奶量和产肉量。以产奶而言,对牛使用牛奶激素之后,产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几。显然,人们担心对奶牛使用了rbGH之后是否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大剂量的短期动物试验。在连续28天的试验中,老鼠被喂的rbGH剂量高达奶牛注射的rbGH剂量的100倍,但是没有发现老鼠各项生理指标有异常。据此,FDA认为,食物中的rbGH不会被吸收,因而不必进行长期的安全性试验就可以得出安全的结论。

原因在于,无论是牛身上天然的bGH还是注射进重组的rbGH,这些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被吃之后,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才能被吸收,因而不会产生副作用。但是现在不能排除蛋白质整体或者大片段被人体吸收的可能,如此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其他影响,因而需要进行长期的检测来确定其是否对人有害。

尽管对牛使用rbGH不会让牛奶和牛肉中的rbGH含量增加,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rbGH的使用会增加牛奶中另一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的含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也被称作促生长因子,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质。IGF-1在婴儿的生长和在成人体内持续进行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F-1似乎与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关系。如果是这样,饮用含rbGH的牛奶就有潜在健康风险。

对此,FDA也作了回应。根据研究,rbGH固然可以导致IGF-1增加,但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动。对一头奶牛使用rbGH之后,所产的奶中IGF-1的含量会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后的含量可能还是会低于许多不使用rbGH的牛奶。此外,人体内本身含有IGF-1,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过rbGH,所获得的IGF-1跟人体内本身含有的IGF-1相比都微不足道。

此外,经过加热、消化、吸收之后,IGF-1在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所以,FDA认为IGF-1与癌症的关系只是一种多因素的相关性,迄今并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与FDA的观点一致,认为牛奶中的IGF-1对人的健康不构成隐患。因此,美国并没有禁止养牛业使用rbGH。

不过,美国禁止的是对牛使用其他激素,如己烯雌酚,要求在牛屠宰前10天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饲料。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就从1981年开始禁止对养殖的动物使用己烯雌酚和己烷雌酚。这些激素加入动物饲料可促进动物生长。后来,陆陆续续有研究发现,残留于肉食品中的激素一旦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明显影响肌体的激素平衡,有的甚至致癌、致畸;有的引起肌体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紊乱,还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等。

如果严格按照动物饲料添加剂法规和畜牧业养殖法的规定,动物食品中包含的激素是难以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4年2月1日实施)共有二百二十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只要养殖者能严格执行,我国的肉类食品是安全的。

食物中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分两类,一是对植物有作用的激素,如刺激作物生长,二是植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与人体中的激素结构相似,有类似人的激素的功能,如异黄酮。从饮食营养角度指称的植物激素其实是植物化学物的一部分。

植物化学物包括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如异硫氰酸盐)、类黄酮、异黄酮、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学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抗氧化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抗感染、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等。它们的总体功能是,维护人体健康,预防许多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和各种各样的癌症等。

人们比较熟悉的植物激素是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然而,大豆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等三百多种植物中,日常饮食中除大豆及其制品外,小麦、黑米、扁豆、洋葱、苹果、石榴、银杏、葵花子和橙汁等食物中含量也相对较高。

异黄酮能发挥人体雌激素的功能或作用是因为大豆异黄酮既能代替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又能干扰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为抗雌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显示雌激素活性或抗雌激素活性主要取决于人体本身的激素代谢状态。对高雌激素水平者,如年轻动物和雌激素化的动物及年轻女性,可显示抗雌激素活性;对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如幼小动物、去卵巢动物、绝经女性,则显示雌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对老年女性和许多与雌激素水平较低而诱发的疾病,如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由于大豆异黄酮物质结构和雌性激素相似,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激活其抗癌症机制,能减少女性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危险。另外,大豆异黄酮还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细胞,并抑制不良肿块结构,因而能防止肿瘤增生和癌细胞扩散。

另外,从饮食营养的角度看,类黄酮也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柑橘类、苹果、梨、红葡萄、樱桃、黑莓、桃、杏等水果和胡萝卜、芹菜、西红柿、波菜、洋葱、西兰花、莴苣、黄瓜等蔬菜中,而谷物、豆类、红薯、茶叶、葡萄酒、咖啡豆和可可豆中也含量丰富。大量研究表明,类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抗过敏、消炎等作用,有利于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几类微量化学物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这些植物激素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有些生产者会对蔬菜瓜果等使用外源性植物激素,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例如,对未成熟的水果,种植者和经销商会使用乙烯来催熟。植物自己产生的乙烯当然对人体无害,那么在水果中人为添加的乙烯是否对人有害呢?这个问题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是无害的。因为,只需少量添加乙烯就能对水果,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起到催熟作用,多余的乙烯会释放到大气中,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被催熟的水果跟自然成熟的水果一样,对身体无害。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篇3

●备课资料

一、离子反应的类型

1.复分解型(如溶液中酸碱盐之间的离子反应)

2.置换反应型(如活泼金属与酸、盐溶液中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与盐溶液中的阴离子间反应等)。Cu2++Fe===Fe2++Cu Cl2+2Br-===Br2+2Cl-

3.盐类水解型

Fe+3H2O

PO3+H2O43+

Fe(OH)3+3H

HPO2+OH- 4+2Al+3S+6H2O===2Al(OH)3↓+3H2S↑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

2Fe+H2S===S↓+2Fe+2H

3Cu+8H++2NO3===3Cu2++2NO↑+4H2O

3+2-

3+2+

+5.水溶液中进行的电解反应,如:

2Cu+2H2O===2Cu+O2↑+4H(电解CuSO4溶液)

6.有络合物生成的反应,如:

Fe3++3SCN-===Fe(SCN)3

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必须遵守“三大守恒”

方程式都要遵守三大守恒规律:①方程式两边元素的种类应守恒;②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应守恒;③方程式两边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代数和应守恒。

2.必须符合反应事实

(1)化学用语是否准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可逆符号的书写是否符合反应事实。一般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应写成离子符号,不溶于水的电解质,可溶于水的弱电解质及所有的非电解质、单质均应写成化学式。如CaCO3、CH3COOH、SO2、P4、Fe、CH3CH2OH、H2SiO3均应在离子方程式中写成化学式,至于强电解质的微溶物,在生成物中一般写成化学式,反应物中则看情况而定,如:石灰乳则写成Ca(OH)2,-而澄清的石灰水则应写成Ca2++2OH-,又如NH4+OH,一般未说明或浓溶液中应写成2+

NH4+OH===NH3↑+H2O,而在稀溶液中反应可写成NH4+OH===NH3·H2O。弱电-

-解质的电离、弱离子的不完全水解,常见的可逆反应均用可逆符号。如Cl2+H2O

-HCl+HClO、NH4+CH3COO+H2O

CH3COOH+NH3·H2O。一般情况下,可逆符号与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不同时使用。

(2)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反应事实:主要是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如Fe+H+只能生成Fe2++H2,而非Fe3++H2。

(3)与量有关的反应是否表达准确。由于许多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则方程式的书写应根据反应物的量的关系来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如未给出反应物的量的关系,则各程度的反应的方程式均认为可能发生。如FeBr2+Cl2,氯气不足,应写成2Fe2++Cl2===2Fe3++2Cl-;若氯气过量,则应写成:2Fe2++4Br-+3Cl2===2Fe3++2Br2+6Cl-。若未加说明反应物的量关系,则二者均可。

《鼎尖教案》学科网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三、常见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1.少量的NaHCO3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

NaHCO3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

2.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3.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4.碳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盐酸 碳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过量盐酸 5.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6.在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 在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1.HCO3+Ca2++OH-===CaCO3↓+H2O

22HCO3+Ca+2OH===CaCO3↓+CO3+2H2O 2+

-2.Al3++3OH-===Al(OH)3↓

Al3++4OH-===AlO-2+2H2O 3.2Ag++2NH3·H2O===Ag2O↓+2NH+H2O 4Ag+2NH3·H2O===[Ag(NH3)2]+2H2O 224.CO3+H===HCO

3CO3+2H===CO2↑+H2O +

++

+5.2Fe2++Cl2===2Fe3++2Cl-

2Fe2++4Br-+3Cl2===2Fe3++6Cl-+2Br2

6.Fe+4H++NO3===Fe3++NO↑+2H2O 3Fe+8H++2NO3===3Fe2++NO↑+4H2O

四、微溶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的书写原则

1.有微溶化合物参加的、在稀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若生成物的溶解度小于微溶化合物(反应物)的溶解度,该微溶化合物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2.微溶化合物以浊液参加反应时,微溶化合物应写成分子形式。

五、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

离子—电子法主要用于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较复杂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配平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写出两个反应式,一个代表还原剂被氧化的反应,另一个代表氧化剂被还原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分别被称为半反应式。

2.根据反应前后电荷相等的原则写明半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3.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在两个半反应式中分别乘以适当的系数。(由得失电子数求出的最小公倍数而进一步确定的系数)

4.将两个半反应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在具体使用这种方法配平时,有时会遇到氧化—还原的两个半反应式两边的氧原子数不

《鼎尖教案》学科网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等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好这个问题是这种配平法的一个难点,在处理时根据反应的介质情况采取加H、OH或H2O的方法进行调节。下面举例说明

(1)当反应物氧原子数少于生成物氧原子数时。①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半反应式可采取下面的办法:

(左)+H2O2H+(右)

例:在配平中性介质中KMnO4与K2SO3反应生成MnO2和K2SO4的化学方程式中遇到22SO3。SO4的氧化反应式(其中反应物氧原子数少于生成物)

++-

22SO3SO4

加水进行调节得:

+-22SO3+H2OSO4+2H+2e

②在碱性介质中半反应式可采取:

(左)+OHH2O+(右)

例:配平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的方程式。

半反应式为:

氧化反应:Cl2。2ClO(反应物氧原子数少于生成物氧原子数)左边加OH进行调节:

Cl2+4OH2ClO+2H2O+2e

还原反应为:Cl2+2e-===2Cl- 两个半反应相加得:

--

2Cl2+4OH-2ClO+2Cl+2H2O

--

-化简为:Cl2+2OH===ClO+Cl+H2O(2)当反应物氧原子数多于生成物中的氧原子时。①在酸性介质中可采用:

(左)+2HH2O+(右)

例如:配平KMnO4与HCl反应的方程式。半反应分别为:

-Cl2+2e 氧化反应:2Cl-+---

2+

Mn(反应物中氧原子数多于生成物中氧原子数)还原反应:MnO4左边加H调节

+-2+

Mn+4H2O MnO4+8H+5e+使两个半反应式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

5Cl2+10e 所以(2e)×5得:10Cl-《鼎尖教案》学科网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2+(5e)×2得:2MnO+16H-+10e-Mn+4H2O 4两个半反应相加得:

2MnO+10Cl-+16H+===2Mn2++5Cl2+8H2O 4②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采取:

(左)+H2OOH+(右)

例如:在配平中性介质中KMnO4与K2SO3反应生成MnO2和K2SO4的化学方程式。半反应分别为:

还原反应:MnOMnO2(反应物中氧原子多于生成物中的氧原子数)4-左边加水调节得:MnO+2H2O+3e-MnO2+4OH 4-22氧化反应:SO3SO4(反应物中的氧原子数少于生成物中的氧原子数)

左边加OH调节得:

22SO3+2OHH2O+SO4+2e

--将两个半反应中的物质配以适当的系数使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3e×2)2MnO+4H2O+6e2MnO2+8OH 422(2e×3)3SO3+6OH3H2O+3SO4+6e

-两个半反应式相加即得到配平了的离子方程式:

-222MnO4+3SO3+H2O===2MnO2+3SO4+2OH

六、纯净水和矿泉水

1.怎样区别两瓶没有标签的水,其中一瓶是纯净水,一瓶是矿泉水?

(1)电导率法。由于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离子,导电能力很差。而矿泉水中有许多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矿物元素,因此矿泉水的导电能力会明显强于纯净水。我们只要用电导率仪分别测定两种水的电导率(一种衡量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电导率大的水就是矿泉水。事实上,电导率指数正是纯净水合格的指标之一,只有电导率小于一定数值的水,才是合格的纯净水。

(2)观察法:这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由于矿泉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所以矿泉水比纯净水具有更大的表面张力。如果将两瓶水分别倒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矿泉水表现出较强的满而不溢的特性。再将硬币小心平放在两杯水的表面,矿泉水往往可以托住硬币而不下沉。

2.纯净水和矿泉水有什么不同?

由于矿泉水与纯净水包装形式一致,饮用口感相似,所以普通消费者往往误认为两种产品是一样的。其实不然,这两种水在其水质、水源、加工工艺及对人体的作用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

纯净水是市场上销售的蒸馏水、太空水等的合称,它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鼎尖教案》学科网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经过深度净化,制得纯度很高、没有任何添加物(臭氧除外)、可直接饮用的水。纯净水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纯净水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6点:

①纯净水的溶解度高,极易为人体细胞所吸收,有利于生津止渴,解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②纯净水是一种弱碱性饮料,能消除人体系统中的油腻,进而还可以消除血管上的血脂,有利于血管弹性的恢复。

③服药时饮用纯净水能使药物充分溶解、吸收而提高药效,使药的残余物及时排出体外,可以减少副作用;

④纯净水能延缓乙醇的吸收,并使之加速排泄,因而有利于解酒;

⑤能降低血脂胆固醇,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饮用;

⑥经常用纯净水洗脸能滋润皮肤,防止面部起皱纹,起到美容效果,因此人们将这种富含氧气的纯净水称之为“20世纪90年代的饮用水”。

矿泉水是在地下深处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锂、锶、锌、溴、碘、酮硅酸、游离二氧化碳等)并符合其他指标。人体如果缺乏某些元素或体内元素平衡失调就会出现疲乏、头昏、恶心、食欲不振、全身绵软无力的症状,甚至引发疾病,目前有一些查不出病因的疾病,其实是人体缺乏某种元素。根据身体状况及地区饮用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矿泉水,可以起到补充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作用。尤其是在盛夏季节饮用矿泉水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矿物质,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该法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溶液与纯水分隔开。在通常情况下,纯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溶液一侧,从而使溶液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称为渗析。此时,溶液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溶液一侧施加一大于溶液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溶液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纯水中。反渗透膜属新材料,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特殊加工制成的、具有半透膜性能的薄膜。它能够在外加压力作用下使水溶液中的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从而达到淡化、净化或浓缩分离的目的。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整个过程中无水相变化,能耗较少,而且设备投资省、建设周期短。

说明:《备课资料》中介绍纯净水和矿泉水的内容,一是作为《能力训练题》3的补充扩大学生视野,二是为后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提供一点启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课题推荐。

课题1: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相互反应的产物研究。

问题:FeCl3和Na2S溶液之间的反应是否仅仅为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Ⅰ:将0.5 mol·L-1 Na2S溶液逐滴加入到0.5 mol·L-1 FeCl3的溶液中,局部产生黑色沉淀;振荡,黑色沉淀立即消失;静止后,溶液呈浅黄色且有大量的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同时闻到较强烈的臭鸡蛋气味。

《鼎尖教案》学科网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实验Ⅱ:将0.5 mol·L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0.5 mol·L的Na2S溶液中,同样产生黑色沉淀,但振荡后,黑色沉淀不消失,同时闻到轻微的臭鸡蛋气味。

思考并解释以上两种不同的现象。

参考答案:实验Ⅰ:滴加前,Na2S溶液中存在以下水解反应:

Na2S+H2O

NaHS+NaOH;NaHS+H2O

H2S+NaOH

Fe(OH)3+3HCl

-1-1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反应:FeCl3+3H2O若将Na2S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局部反应为:2FeCl3+3Na2S===2FeS↓+S↓+6NaCl 故产生黑色沉淀(浅黄色S被黑色FeS遮盖);振荡后,由于FeCl3溶液显酸性,发生反应:FeS+2HCl===FeCl2+H2S↑。故黑色沉淀消失,S的浅黄色显示出来;同时,溶液中还存在一个主要的反应:3Na2S+2FeCl3+6H2O===2Fe(OH)3↓+6NaCl+3H2S↑。故静止后,溶液中还有大量的红褐色絮状沉淀,同时闻到较强烈的臭鸡蛋气味。

实验Ⅱ:反滴时,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3Na2S===2FeS↓+S↓+6NaCl

3Na2S+2FeCl3+6H2O===2Fe(OH)3↓+6NaCl+3H2S↑

② 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速率快,是主要反应,故也有黑色沉淀生成;振荡后,由于Na2S溶液显碱性,故FeS不溶解,同时溶液中又发生反应②,故闻到臭鸡蛋气味。该气味是轻微的,说明生成的H2S很少,反应②为次要反应;由于生成的Fe(OH)3量少且被FeS的黑色遮盖,故仍然看到黑色沉淀。

课题2:设计一实验揭示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背景资料:

使用中学常用实验器材,试设计一个实验验证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要求作出有关实验原理、过程和现象的说明。

(1)实验原理;

。(2)实验过程:

。(3)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本题的实质是考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一旦发生,反应就会向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这样溶液的导电性就会减弱,实验设计就以此为起点:

(1)所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总数成正比,根据溶液在不同反应阶段的不同导电性能,来证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证明反应是离子反应;

(2)利用测定导电能力的装置,在烧杯中先加入Ba(OH)2溶液,再一边不断滴入H2SO4,一边适时地轻轻摇荡(装置见教材);

《鼎尖教案》学科网独家提供!欢迎您下载!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规划 篇4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命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命科学的重要保证。随着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物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这就要求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也要随之改革,以满足培养创新型素质人才的需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室近三年来承担了高教出版社、农业出版社有关教材的编写工作,制作了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的网络版课件和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课程组老师们多年的建设,该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网站建设、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2007年争取进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为下一步教学改革工作制定了发展规划。

一、全面进行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做好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办法为标准,围绕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两个层次展开。通过评估验收,本课程计划到2007年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2.通过课程建设工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全体教研室教师资源,整合教学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成为懂得教育规律、运用教学规律的现代研究型的教师。进一步充实教学梯队。

3.为加强动物生物化学教研室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研室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能够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授课教师水平,特制定动物生物化学教研室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每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期为3年。②教研室每学年拨给青年骨干教师每人1000元教学科研活动费,用于资助科研、教研活动。③在同等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省内外进修提高。④青年骨中教师每学年将本人的科研、教研成果向教研室、学院和学校汇报1次,教研室将论文或著作摘要汇辑成册,促进学术交流。⑤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院科研基金或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⑥在住房和晋职问题上,给予优先照顾。⑦青年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原则上不准调离。教研室对培养的青年教师予以管理与考核。

二、全面开展教学研究

1.提高教学研究项目的内涵质量,扩大教学研究项目的范围,取得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在已有的教学研究立项的基础上,增加对教学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使教学研究项目在数量上有一定增加,在质量上有显著的提高,在项目等级上有明显的上升。到2007年要达到国家级项目有1个,省级项目有2个,校级项目有3个。

2.在开展教学研究方面,拟发表教学文章: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探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考;《动物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探索;关于如何认识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内容的探讨;组织器官生化学习内容与方法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农业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的模式选择;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尝试;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初探;浅谈《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几点体会等文章。

3.举办全省性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研讨会,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我们计划在2006-2007年期间,由东北农业大学主办,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研讨会,邀请省内知名高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组的教师,特别是获得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组教师,来校交流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完善多媒体、网络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大力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改革。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信息量大,深奥、抽象、繁琐,学生学习时普遍认为内容很多,难度较大。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适应信息大量增加的现代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优点。我室在近几年制作和收录了大量的彩色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网络版和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精细的动画展现,教师很容易讲清楚这些过程,节省了许多时间,并在课堂内留给学生充分的理解、记忆时间,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显著提高了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进一步完善教学网站,教学网站的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方便使用,并且反映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亮点,使我们的网站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辅助学习的平台。

四、大力开展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倡教学途径多元化的趋向发展。

逐步改进课堂授课的模式,将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动教学模式,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渡,提倡教师使用问题教学法、研究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协作式学习法、讨论法、演示法、导读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及能力。

动物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式如下:①强化重点内容与知识点的教学。②多媒体教学是动物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先进方法。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④开展双语教学,提升教学水平。⑤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

理论课程具体的教学方法是:①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②研究教学法:研究教学法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学生白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提高能力的基本教学方法。③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④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⑤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是将成绩高的与成绩低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要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文理渗透理念。

五、吸收原版教材的优秀内容,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

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同以往相比是增多了、加深了。同十年前相比,由单纯以物质代谢为核心的传统生化内容深入到全面阐述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反映了现代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的知识领域,也体现了动物生物化学在动物科学中的核心地位。

在原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围绕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新的修订。新教学计划修订的工作要符合如下原则:

1.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构成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符合时代要求。

2.要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实践”的主导思想。

3.要有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4.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扩展课程的学科领域覆盖面。5.增设理论课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环节,设置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

六、全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它配套教学活动开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所用到的相关资源。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完善,对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教学效果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教研室于2004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时,就致力全面建设教学资源,近几年在保留原来的优秀内容的前提下,致力于全面补充和刷新教学资源。主要的方面有:

1.纸介材料,包括:课程教材及配套实验教材、授课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库和习题答案册、试题库及其答案库、教育科研项目及成果、教学改革规划、教改教研论文、教学表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课程内容更新体系、理论实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讲义及指导书、教师资料、教师指导手册等。

2.媒介材料,包括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相应纸介的电子授课教案、电子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内容包含丰富的动画、视频、图片等)、习题库、习题答案幻灯片、试题库及其答案、实验讲义及指导书、全程授课录像(课堂实录)、自制音像资料、专家和督导评价材料、学生评教材料、参考文献目录、教师资料等。

3.学生辅助资源,包括:学习辅导书、纸介教材、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包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教案、教师手册、学习指南、习题解答等。

七、加强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条件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是培养有关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化实验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近五年来,学校给我室硬件建设拨款累计达300多万元,充分补充了实验课程所需要的学生配套仪器和器材,使学生能够3人/组享受相应配套仪器和器材,解决了原来十多人一台仪器的尴尬局面,锻炼同学学会了如何使用仪器、维护仪器以及运用仪器的能力。同时进行了旧实验室和实验台的改造,营造了宽敞、明亮、通风、安静、整洁的实验室。

2.我室结合教学设备条件和科研成果对所开设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进行了系列的改进,力争使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去掉了原来的几个陈旧或过于简单的或原理与方法重复出现的一些分析和制备实验,新开设的实验有: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酶解及分析鉴定,真菌多糖的制备及含量测定,SDS-PAGE,高分子量核酸的制备及电泳分析、PCR扩增、质粒制备、血浆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等。这些实验内容与技术综合、全面、代表性强,且经费使用较少。经改进后的实验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多种样品中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和分析,涉及的实验技术包括电泳、离心、分光光度测定、组织匀浆、盐析与盐溶、有机溶剂提取与沉淀、PCR、超滤、透析、酶解、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内容全面合理,反映了现代动物生物化学技术的成果和发展的特点。这些实验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拟进一步设计综合性的实验,将多糖、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初级制备、分离纯化和系统的分析鉴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充分体现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机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如设计从动物胰脏中制备胰蛋白酶原、进行胰蛋白酶激活条件的研究、胰蛋白酶的含量与活性测定、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活性观察等连续的实验,就比孤立的类似实验效果好得多。但这需要实验课教师对这类实验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实验条件,以保证学生能够做出全程实验结果。通过引入其它高校的有关实验教学内容及吸收实验室科研项目的有关技术成果,也将有利于实验课内容的拓宽,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则是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进的前提与保障。

动物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在近年变化较大,我室三年前进行了持续的实验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并将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全部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5个学年38个班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习效果得以加强。通过“蛋白质制备与分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掌握了蛋白质的制备技术(包括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透析、超滤等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等)和分析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测定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技术)等一系列复杂的动物生物化学技术。通过“核酸制备与分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掌握了核酸的微量制备技术(包括有机溶剂抽提、高速离心、盐溶、紫外透射反射现象、多聚酶链式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技术)等一系列复杂的动物生物化学技术。上述两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现了实验内容的综合化和设计化,实现了实验内容的一体化,使学生对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抽象的实验内容具体化和直观化,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实验的复杂程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经过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训练后,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八、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1.逐步改进课堂授课的模式,将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动教学模式,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渡,提倡教师使用讨论法、演示法、导读法、实践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及能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具体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演示法、导读法、实践法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发掘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活动,并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和发表科研文章。

3.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完善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管理,对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考核。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九、完成课程相关教材的编写

1.拟完成的教材编写:我们申报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教材已获得批准,目前正在组织教师,在原有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优秀教材的思想,编写十一五规划实验教材,争取2007年9月底出版。

2.拟对部分教材进行修订: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生物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生物化学(网络版),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印刷厂出版的《动物生物化学习题集》;东北农业大学印刷厂出版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等。

十、建设习题库,开展教考分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教考分离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根据教务部[2007]023号文件要求,我教研室自2007年4月9日开始试题库立项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动物生物化学列入2007年试题库立项建设计划,并开始接受试题库软件培训。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计算题,题量为名词解释10个、选择题20个、填空题40个空、论述题5个、计算题2个,分值分配标准为名词解释1个1分;选择题1个1分;填空题1空0.5分;论述题1个8分;计算题1个5分。答案为标准答案。

十一、教学改革规划实施步骤:

规划的实施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主要完成规划的制订、讨论与通过;对规划的内容进行宣传、动员及初步实施;

动物暗藏的“化学武器” 篇5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毒蛇、毒蝎、毒蛙、毒蜘蛛等能够分泌毒液,以此作为武器,用于进攻或防卫的动物。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前者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后者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

放屁虫是善跑的昆虫,也是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的能手。在他的腹内有两个臀腺,能分泌出氢琨和过氧化氢,平时贮藏在贮液囊里:当它受到攻击时,能立即让上述化学物质进人体内“燃烧室”,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滚烫的腐蚀液,依靠其腹部尖端可转动的“炮塔”,把腐蚀液准确喷到追击者身上,而且发出令人吃惊的咔嗒声,使追击者不知所措慌忙逃走。

燕尾凤蝶能利用化学武器实施集体防御。它有一对鲜红色或橘色触角,位于紧挨头部的后面。在正常情况下,触角隐藏在囊里,受攻击时会突然伸出,喷出一股极臭的脂肪酸分泌液。一群燕尾凤蝶在一起飞舞时,只要外围有一只受到骚扰,这个群落就会同时喷射,在四周形成一圈化学“烟雾”,有效地抗击来犯者。

白蚁虽然不大,可是它却有多种化学防卫手段。其中有一种叫注射法,即在咬伤对手的同时,向其伤口注入毒素或抗凝油,使之中毒或流血不止而死亡。大白蚁或军白蚁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第二种是刷毒法,利用其上唇演变而成的“油漆刷子”,将油状毒液刷在对手身上,使之无法脱身中毒死亡。第三种则是喷胶法,这种胶与松树脂相似,内含黏结剂、刺激剂和毒液,对手粘上此胶后动弹不得,只好束手待毙。

猴子、野猪等动物中的领袖能够发出使其他雄性动物臣服的气味,只要闻到这种气味,即使没有见面也马上服服帖帖,不敢“乱说乱动”。有一种貂熊发现小动物时立即撒尿,用尿在地上画一大圈,被圈中的动物如中魔法,费尽全力也难逃出“禁圈”。更令人惊奇的是,当貂熊在圈中捕食小动物时,圈外凶猛的豹和狼等,竟也不敢跨入“禁圈”去争夺。貂熊的尿液气味使某些动物闻之发晕、发腱。

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海蜗牛能吐出一种含盐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唾液,别说动物肌体,就是滴在岩石上也会使之冒烟气化。因此,海中动物包括鲸、鲨都不敢去惹海蜗牛。

河豚内脏带有剧毒,还能排出带有剧毒的鱼卵。河豚毒的毒性比化学毒品氰化钠大120倍。倘若其他动物吞食了它或它的卵,会很快神经麻木中毒死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尚义县八道沟镇中心小学秋季会操比赛闭幕词范文下一篇:谈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