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2024-09-23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精选10篇)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1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 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 超剂量使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由于其作用广泛, 在临床得到大量应用, 但随着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广泛应用, 目前滥用现象较普遍。作为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 药物的滥用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使用误区进行归纳, 指导该药的合理应用。

1 适应证

1.1 替代疗法

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急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恶性突眼、甲状腺危象、亚急性甲状腺炎、抗胰岛素性糖尿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性昏迷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治疗。此时主要让其发挥生理作用, 采用剂量宜小。此外, 在严重感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 需用大量糖皮质激素作替代治疗。

1.2 严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 也适用于寄生虫病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致症状严重者, 如急性血吸虫病, 结核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有大量积液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原则上应限于严重感染、症状凶险、组织破坏严重, 并伴有中毒或休克症状严重的急性感染的危重患者。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常可迅速缓解症状, 减轻炎症, 保护心和脑等重要器官, 减少组织损害, 从而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性流行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炎症, 在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前提下, 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对某些重要脏器或要害部位的炎症, 为避免组织粘连或瘢痕形成, 也可考虑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以减轻症状及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在严重感染性炎症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宜用足量短期, 达到目的后即可迅速停药。对过敏性疾病当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抗组胺药治疗无效时, 或病情特别严重时, 也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

1.3 抗休克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各种休克, 有助于患者渡过危险期。对感染中毒性休克, 需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合用, 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要大, 用药要早, 短时间突击使用, 产生效果时即可停用。及早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利于维持血压和减轻毒血症, 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对过敏性休克, 糖皮质激素是次选药, 常与肾上腺素合用。对于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需结合病因治疗。

1.4 血液疾病

血液病过敏性紫癜、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多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性紫癜, 但停药后易复发。

1.5 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应用激素治疗疾病种类最多的一组疾病, 激素治疗大多数风湿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主要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各种血管炎性疾病, 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肉芽肿等及部分关节炎累及内脏的疾病。激素强大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使其成为SLE治疗的基石, 轻型SLE仅需小剂量激素即可, 重型SLE的治疗包括诱导缓解和巩固维持。值得注意的是激素并不能根治RA, 停药后症状多会复发, 故其应用需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1) 严重关节外并发症, 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2) 急性发作者。

1.6 呼吸系统疾病

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有严重中毒症状的急性粟粒型结核及干酪样肺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系统急症时, 需遵循“3L”原则, 即用药不可太晚 (Late) 、剂量不可太低 (Low) 、疗程不可太长 (Long) 。哮喘的病理基础主要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由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性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 因此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1]。值得注意的是结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仅适用于有严重中毒症状时, 且必须保证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 否则有可能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 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

1.7 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免疫反应、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 而发挥利尿、消除蛋白尿的疗效, 必须遵守起始足量、缓慢减量、长期维持的原则。

2 禁忌证及常见使用误区

2.1 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使用

发热是人体针对病毒、细菌感染的防御反应, 体温升高在一定范围内 (<38.5℃) 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大多数患者在体温升高时, 往往把退热作为医师治疗有效的惟一凭证。医师为达到明显退热的效果, 选用激素 (多为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来强行退热。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源的反应并能抑制白细胞致热源的生成和释放, 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但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 绝大部分情况下发热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 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仅无杀菌、抗病毒作用, 而且还能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促使感染扩散, 使病情加重, 延长自然病程, 有弊无利[2]。

2.2 糖皮质激素作为镇痛剂应用

激素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能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炎性浸润和渗出, 并使细胞间质的水肿消退, 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 所以有些因风湿病引起腰痛、关节痛的患者长期将糖皮质激素作为成止痛药, 且随意加量, 这是不正确的。由于激素抑制机体防御机能, 使其自身正常免疫能力降低, 易于加重感染, 且长期大剂量应用不良反应比较大。

2.3 糖皮质激素在抗感染中的使用误区

非生理性糖皮质激素对抗感染不利。生理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接受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感染, 这是由于患者原有的疾病已削弱了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长疗程超生理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使患者的炎性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减弱, 由皮肤、黏膜等部位侵入的病原菌未能得到控制。另外, 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症状, 但必须同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短期用药后, 即应逐渐减量、停药。严重感染与休克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一直存在争论。大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不能改善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而应激剂量 (中小剂量) 、较长疗程的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 则有利于休克的逆转, 改善器官功能损害, 降低病死率。

2.4 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

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结核病等禁用糖皮质激素。以下情况不适宜使用糖皮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 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 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较重的骨质疏松, 严重的高血压, 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在糖皮质激素应用期间应注意有无此类情况发生, 如有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停药。

2.5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力, 引起或加重感染, 甚至二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胃酸分泌, 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还可抑制肠道钙吸收, 促进肾脏漏钙, 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等造成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软化症等。其他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皮质类固醇性糖尿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弊端则是禁忌证较多, 不良反应及停药反应明显。因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应贯彻合理使用、及时减量、缓慢停用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应对不同疾病的治疗, 时间愈短愈好。小剂量激素治疗的剂量与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分泌量接近, 且完全通过基因效应发挥作用而不良反应最小, 因此可长期维持治疗。中、大剂量的疗程一般不超过4~6周, 超大剂量的疗程多在1周左右, 冲击治疗为3~5d, 随后逐渐递减激素用量, 直至小剂量维持或停药。应考虑患者的疾病类型、自身素质及基础疾病, 实施个体化给药, 争取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 提高疗效。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适应证,禁忌证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糖皮质激素两种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婴幼儿哮喘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1) :55.

[2]曾艳丽, 帅平.糖尿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8) :53.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2

一、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

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这是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以下作用:1.可增加机体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过量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肠粘膜有破坏作用。2.会减少机体对胃粘液的分泌。胃粘液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3.会影响胃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因此,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若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加重病情,增加发生胃(肠)出血或胃(肠)穿孔的危险性。

二、患糖尿病的人

患糖尿病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为此类药不仅能抑制机体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能促进糖原的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因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血糖增高。如果患糖尿病的人应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使病情恶化的危险;如果患隐性糖尿病(无症状)的人应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隐性糖尿病有转为显性糖尿病(有症状)的可能。

三、患高血压病的人

患高血压病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为此类药可以引起水钠在体内的潴留,使血容量增多。血容量增多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如果患高血压病的人服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增加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

四、患骨质疏松症的人

患骨质疏松症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为此类药具有以下作用:1.可降低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质代谢。2.可减少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使血钙下降。血钙下降可以通过刺激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使骨钙入血。因此,如果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使其病情加重。

五、精神病人

患有精神病的人或家族有精神病病史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为有些人应用此类药后可出现兴奋不安、激动、欣快、失眠、幻觉、精神紊乱等症状。这是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兴奋脑内特异性受体的作用。如果患有精神病的人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使其病情加重的可能;如果有家族精神病病史的人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其患精神病的危险性。

六、患青光眼的人

患有青光眼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青光眼是由房水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而导致的一种眼病。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但可以增加机体对房水的分泌,还具有使眼内组织(指前房角处小梁网状结构的胶原组织)肿胀,引起房水流通受阻的作用。如果患青光眼的人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使其病情加重。

七、妊娠早期的妇女

妊娠早期(怀孕15天至3个月)的妇女,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为科学证明,这类药有使胎儿发生畸形的作用。

八、患水痘、麻疹的人

患水痘或麻疹的人,不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为此类药能抑制人体内干扰素的合成,从而削弱人体对水痘病毒或麻疹病毒的免疫力。如果患水痘或麻疹的人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使其病情加重,甚至可以引起病人死亡。

九、有外伤的人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3-2014年80份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住院病历, 使用吸入及外用剂型的暂不纳入。病历书写均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将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详细情况记录于调查表。

1.2 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确定评价方法:

目前暂无适合我国的糖皮质激素评价方法, 笔者参考《美国医院药师学会药物应用评价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部分糖皮质激素药物说明书等设计《糖皮质激素使用调查表》 (以下简称调查表) , 拟用于某院糖皮质激素利用评价的研究。

1.2.2 组织专家讨论修改调查表:

组织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专家, 逐条从可行性、科学性方面进行讨论, 以确定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准确性、能否发映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便于临床操作等。根据修改意见, 形成调查表, 内容包括 (1) 患者基本资料, 包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所在科室、身高、体质量、出入院时间、出院诊断、过敏史; (2) 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 包含适应证、用法用量、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禁忌、药物费用、不良反应情况; (3) 用药合理性评价, 包含有无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是否合理、用法用量是否合理 (包含给药途径、单次给药剂量、用药间隔、溶媒选择、用药疗程、更换药物、联合用药) 。

2 结果

某三甲医院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患者80例, 男39例, 女41例;年龄1~96岁, 其中1~17岁12例, 18~45岁18例, 46~60岁22例, >60岁28例;使用的品种及剂型以地塞米松注射剂最多, 见表1;用药科室以肿瘤科及眼科较多, 见表2;糖皮质激素费用<100元, 共49例 (61.25%) 。

存在用药相对禁忌情况见表3, 主要为原发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提示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 需定期监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有7例用药存在临床意义上的药物相互作用, 均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存在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在不良反应监测中, 发现一例导致明显的血压升高、一例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并在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的病例。

注:其他包括心胸外科、口腔科、消化内科等

3 讨论

本研究进行过程中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采集过程顺利, 方法可操作性强。根据采集信息, 评价者能否作出合理性评价是药物利用评价的关键步骤之一。本研究中糖皮质激素用药合理性评价包括有无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是否合理、用法用量是否合理。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适应证用药, 未出现滥用糖皮质激素作退热和止痛之用。由于是回顾性分析评价, 评价者可以通过患者的出院诊断、具体的病情客观判断。

存在糖皮质激素选择不合理的情况。药物选择是否合理的评价是调查项目中的难点, 通常需要资深的医师及临床药师承担。糖皮质激素按其对受体的亲和力、水盐代谢比、糖代谢比、抗炎作用、血浆半衰期、作用持续时间各有特点。如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具有等效作用的药物是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 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如原发性、继发性 (垂体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用于抗炎治疗, 一般选择泼尼松、泼尼松龙及甲泼尼龙。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 抗炎治疗指数高, 用药剂量小, 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长而强, 则适合短期使用及其他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无效的情况。不同糖皮质激素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亦有差别, 如可的松需在肝脏转化为具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发挥效应, 泼尼松亦需在肝脏转化为具有活性的泼尼松龙发挥效应。可见, 应根据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剂型、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和疾病情况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

药物用法用量是否合理的评价亦不可忽视, 如用于生理替代剂量, 应长期或终生服用口服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 当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患者发生严重应激状况, 则应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该药无需肝药酶活化, 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一些特殊患者, 如中枢神经系统有疾病的, 一般不予使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因其含50%乙醇。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较多。如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加重其至溃疡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联合可加重低钾血症等。评价者需对病历进行充分评估, 判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否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相互作用, 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是否有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可替代。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禁忌亦不少, 需衡量利弊, 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或挽救患者生命时, 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同时, 慎重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在评价过程中, 需结合病情评估。

药物利用评价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 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对不良使用的纠正。因时间限制, 本次研究建立的调查方法还需持续完善与跟进, 故理论上本次研究所制定的评价方法只适用于该院的本次调查, 亦可供相近状况的医疗机构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2] 袁浩宇, 林勇, 胡明, 等.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建立的方法探讨及实践[J].中国药房, 2010, 21 (22) :2101-2104.

[3] Woods M.Criteria for use of cefepime in adults[J].Am J Health Syst Pharm, 1994, 51 (4) :531.

[4] Al-niemat SI, Bloukh DT, Al-harasis MD, et al.Drug use evaluation of antibiotics prescribed in a Jordanian hospital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clinics using WHO prescribing indicators[J].Saudi Med J, 2008, 29 (5) :743-748.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50-02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此病会导致人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据国际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高?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人体气流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受限过程,主要分布在肺血管?气道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气流受限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采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藥物进行联合治疗?以下就本次研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于收治2013年 1月至 2014 年 1月的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病人20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依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100例,平均年龄(60±5)岁,病程(14±8)年,对研究组应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药物进行吸氧?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等常规性治疗,治疗一疗程后,综合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研究对象中不存在有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医治史,病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 6个月~36 个月?

1.2方法

医院手术之前要仔细判断患者病情 ,患者由于支气管黏膜炎症水肿加剧,痰液阻塞支气管,导致通气量不足,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或喘息加重?痰液增多等症状,医师要及时为患者用药抑制病情发展,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医师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情况采用吸氧?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等常规性治疗或联合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规范细致操作,术后更要注重患者身体的恢复状况?定期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档案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改善及呼吸困难改善数据?

1.3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都经过一疗程治疗?有效:患者无呼吸困难,运动耐力明显增强,咳嗽明显减轻,肺部湿音和哮鸣音减少?无效:患者呼吸困难未改变,运动耐力仍然较差,咳嗽症状没明显变化,肺部仍可检测出湿音和哮鸣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困难评分?运动耐力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特布他林结合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作用?近年来,国际COPD诊治指南已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列入指南中?但是,研究发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稳定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并不是那么好?稳定期应用之后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多,糖皮质激素也对患者有一定的副作用,若是消化道出血?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严重精神病等患者应用,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2]?因此,在治疗要尽早中要预防,及时发现病情?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除应用特布他林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外,还有另外两种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使用布地奈德药物辅助,布地奈德是一种非卤代化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局部抗炎作用,患者使用后对细胞因子形成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有抑制作用,对腺苷环化酶的生理活性有激活作用,从而降低气道炎症状况[3]?雾化吸入治疗法,临床使用后不仅可达到稀释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雾化吸入治疗法中雾粒直径细小且均匀,药物沉积在气道黏膜,穿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可在小气道聚集较高浓度,生物利用度高?给患者应用后雾粒会对气道表面的感受器或靶受体直接产生治愈作用,疗效迅速?也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既可控制症状,又可使病情长期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新垓,刘长,南雁,谢东升,朱勇.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7:18-19.

[2] 肖海励. 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2:93-94.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篇5

1 常用药物及剂型

1.1 常用药物

一代产品二丙酸倍氯米松 (BDP) 、二代产品布地奈德 (BUD) 、三代产品丙酸氟替卡松 (FP) 以及新型产品环索奈德 (CIC) 等。

1.2 吸入制剂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剂型

(1) 原液如布地奈德混悬液 (普米克令舒) 。

(2) 气雾剂为手控定量气雾剂, 如:①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 (必可酮) ;②布地奈德气雾剂 (英福美、普米克) ;③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辅舒酮) 等。

(3) 粉剂, 如:①二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 (必酮碟) ;②布地奈德粉剂 (普米克都保) ;③复方制剂如丙酸氟替松/沙美特罗混合粉剂 (舒利迭) , 使用时注意选用不同的剂量组合 (如50/100μg, 50/250μg, 50/500μg) ;布地奈德粉剂/福莫特罗粉剂混合制剂 (信必可) 。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配伍合理, 应用方便, 减少病人操作麻烦, 病人依从性高, 容易长期坚持。研究认为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激素受体的兴奋性, 可以预激活激素受体, 增强其对激素的敏感性从而使抗炎活性大大增加而使临床疗效倍增[3,4],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2 吸入方式

(1) 气雾剂吸入用手持定量气雾剂 (MDI) 吸入, 于喷药的同时深吸气, 要求喷药/吸气同步进行, MDI设备简单, 携带方便, 适合于门诊及出院带药者。对于小儿及重症患者等配合欠佳者可加用储雾器或改用其它吸入方式。

(2) 干粉吸入根据不同的药物剂型和不同的患者年龄选用不同的干粉吸入装置帮助吸入, 以达最佳效果。干粉吸入更方便, 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较多, 口咽部局部不良反应较轻。

(3) 雾化吸入借助雾化吸入装置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 (6~8L/min) 为动力。雾化吸入可以灵活配伍药物, 如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加特布他林雾化液2.5mg、根据病情选药定量;还具有对患者吸气配合技巧要求不高, 起效较快、疗效确切等特点, 适用于哮喘发作的住院及门诊治疗。我院的住院病人多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给药。

3 用量用法

(1) 常用ICS每日用量及剂量换算见表1。

注:环索奈德160μg/d疗效与布地奈德400μg/d相似[5]。

(2) 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如表1所示, 哮喘中度持续者吸入“中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500~1000μg/d (或其它吸入激素的相当剂量) , 视病情变化适当增减, 重度持续者用“高剂量”>1000μg/d, 一般不超过2000μg/d。一日量分2~3次给予, 一般3~5天见效, 1周后显效。待症状控制、肺功能正常或达本人正常值的80%以上并稳定3个月后可减半调整剂量。以后若病情持续稳定, 则在3~6个月后再次调整剂量, 根据个体差异最后以最低需要量维持。吸入激素应做到足量开始、低量维持。

(3) ICS的疗程因人而异, 可用1.5~5年甚至更长, 或者需要多久就用多久。临床上也有于发作季节前2周连续应用至发作季节之后2周者。1998年我们经治的首诊哮喘病例中, 有16例长期坚持用ICS达5年以上, 占同期首诊哮喘病例用ICS者的7.1% (16/226) , 长期坚持用ICS者临床控制较好。

4 注意事项

(1) ICS的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 口咽呼吸道不适感和咳嗽, 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在吸药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并含漱口咽部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如有发生, 通常是暂时的且多不严重, 较易处理。如声嘶一般减少用次或/和加用储雾器即明显减轻, 必要时停药2~3个月后常可好转;如发生念珠菌感染, 适当局部给予抗霉菌治疗可迅速消除。

(2) ICS全身不良反应主要是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骨质疏松等, 多发生在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者。其预防措施主要是:①尽量选用副作用较小的二、三代ICS及新型产品环索奈德等;②严格控制剂量, 适时调整至最低维持剂量;③正确联合β2受体激动剂、控释茶碱等药物以减少ICS的用量;④掌握正确吸入方法, 避免无效用药;⑤注意控制疗程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 (3) :132.138.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4.73.

[3]Chung K F.The comple mentary roleof glucocorticos teroids and longa cting beta.adrenergi cagonists[J].Allergy, 1998, 53 (suppl42) :7.13.

[4]Barnes P J.Scientifi crational form haled combination the rapy withlong acting beta2agonists and corticosteroids[J].Eur Re.spir J, 2002, 19 (1) :182.

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住院号随机抽取2011年在该院住院治疗患者的病历1 000份。自制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病历号、年龄、性别、诊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频次、起止时间等信息。

1.2 评价方法

严格按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使用现状,判定合理性。

1.3 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表数据输入Epidata 3.1数据库,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随机抽取病历1 000份,男569人、女431人,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88岁,平均年龄52.6岁。其中应用糖皮质类激素的病例243人,男性126人、女性117人,平均年龄38.3岁。

2.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

该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总体使用率为24.3%,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病和肾脏疾病。就使用率而言,以上四类疾病的使用率也较高,均高于50%。见表1。

2.3 药品选择及剂量

根据《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限定日剂量(DDD),并作为判定药物利用的依据,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药物总用量/DDD。DDDs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临床用药指标,DUI=DDDs/总用药天数。

该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品选择情况,以及常见药品相应的DDDs、DUI等指标见表2。地塞米松使用量最大,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符合经济性原则。甲泼尼龙的每日剂量偏大,用药欠合理。

2.4 使用目的和用药疗程

表3展示了该院糖皮质类药物常见使用目的和疗程,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治疗目的的药物使用疗程不同。该研究对象的用药疗程以<1个月的病例为主,用于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功效,但是,目前其滥用情况特别普遍,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也给病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1,2]。该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以地塞米松为主,该药物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研制成功,抗炎作用强大,价格低廉。另外,大部分药物使用日剂量和疗程也正确,因此该院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用药指证不明确。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并发毒血症、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文献报道,基层医疗机构的常把激素当“解热、镇痛“药使用,虽然及时的缓解了病人的症状,但是掩盖了病情,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3]。极少数医务人员药学基础知识薄弱,不了解糖皮质激素类应用的禁忌症。其次,在药品选择、给药方法和应用疗程方面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品种较多,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各不相同[4]。具体药物的选择、用量、用法及疗程长短应根据不同疾病和疾病的轻重程度而定。该研究中甲泼尼龙的DUI为3.2,使用剂量明显偏大。糖皮质激素有两种用法,在冲击治疗时,为了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会在短时间内应用超大剂量药物。但如果应用不当会导致淋巴细胞凋亡[5]。布地奈德是具有强烈的局部抗炎作用,主要应用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或非依赖性的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临床适应症,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消化道溃疡、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6]。常规的监测有血压、血糖、血清电解质或大便隐血等项目;对于特殊群体如儿童或长期用药者还应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在加强糖皮质类药物应用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面,很多医院报道,合理用药软件的应用以及临床药师制度的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临床药师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采取对医生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用药的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等多种手段,能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调查该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从该院2011年1—10月的住院病人病历中,随机抽取1000份进行统计,调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指征、剂量等指标。结果 用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为主,以地塞米松应用人数最多(49.8%),布地奈德销售金额最大(543.9元/人)。结论 该院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合理用药,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

参考文献

[1]肖爱丽,井春梅,鄢琳,等.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6):576-578.

[2]李加.糖皮质激素用药不合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探讨[J].西南军医,2008,10(5):81-82.

[3]赵杰.267例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12):1141-1144.

[4]潘颖,付秀华.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2):220-221.

[5]张育才,王程毅,郑启安.关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剂量的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89-340.

[6]刘素敏.糖皮质激素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60.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患者70例, 年龄60~72 (64.3±3.6) 岁,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3例, 年龄 (62.7±3.1) 岁, 平均病程 (4.2±1.3) 年, 对照组男21例, 女14例, 年龄 (64.5±4.1) 岁, 平均病程 (4.1±1.1) 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法, 即静脉滴注4.0g头孢噻肟+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同时口服维生素C和盐酸溴已新片, 同时给予吸氧以控制患者的心跳频率, 静脉滴注10ml硫酸镁+5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即治疗前3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0.6mg·kg-1·d-1, 后3d剂量调整至0.3mg·kg-1·d-1, 最后4d剂量调整至0.15mg·kg-1·d-1,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d。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2]: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实验室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心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改善Ⅱ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心脏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 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评分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值发现, 治疗后3d、10d的Pa O2升高和Pa CO2降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10d观察组患者的Pa O2升高和Pa CO2降低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 观察组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 对照组患者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4.2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 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 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次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10d的肺动脉血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同时研究还发现,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说明了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老年,慢性,肺心病

参考文献

[1] 张岚.老年慢性肺心病重度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30 (23) :2982-2984.

[2] 葛俊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体会[J].光明中医, 2013, 28 (3) :569-570.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医院自2013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 其诊断结果均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1], 排除合并鼻咽部存在新生物者、慢性鼻炎患者、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偏曲者及精神病患者, 本组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 各40例。其中, 治疗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17~43岁, 平均 (29.0±3.7) 岁;病灶位置:左耳13例, 右耳9例, 双耳18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17~44岁, 平均 (29.1±3.5) 岁;病灶位置:左耳12例, 右耳11例, 双耳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灶位置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疗法, 即接受鼓膜穿刺, 抽吸出鼓室中积液, 应用1%麻黄素液 (生产企业: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30512, 规格:30 mg) 滴鼻;每次2~4滴, 3次/d;同时, 口服盐酸氨溴索胶囊 (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30628, 规格:30 mg×12 s) 治疗;0.1 g/d, 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30421;规格:1 ml:2 mg×10支) 鼓室注射治疗, 同时取5 mg地塞米松与头孢呋辛钠 (石药集团中诺药业 (石家庄) 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30524, 规格:0.75 g/支) 3 g混合, 予以静脉滴注治疗, 1次/d。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鼓室积液、听力变化, 评估其临床疗效; (2) 统计两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的复发率; (3)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听阈变化; (4) 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变化,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鼓膜愈合良好, 鼓室压力恢复正常, 且鼓室积液消失, 听力恢复至病前水平;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体鼓室压力与听力均有所好转; (3) 无效:临床症状与听力等均无明显变化[2]。治疗有效率= (治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7.50%,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7.50%,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68, P=0.03)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治疗组40例患者中, 无复发病例, 其复发率为0;对照组40例患者中, 复发者7例, 其复发率为17.50%,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57, P=0.033)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变化对比

治疗前, 治疗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听阈水平分别为 (45.94±6.37) d B、 (45.98±6.33) d B, 其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95, P=0.749)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听阈水平为 (20.31±1.77) d B, 对照组患者的听阈水平为 (32.42±4.25) d B, 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61, P=0.043)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前, 治疗组患者的TNF-α、IL-1β分别为 (5.21±0.48) pg/ml、 (3.85±0.34) ng/ml, 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1β分别为 (5.24±0.46) pg/ml、 (3.84±0.36) ng/ml, 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055, P=0.842;t=1.652, P=0.791)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TNF-α、IL-1β分别为 (1.98±0.20) pg/ml、 (2.09±0.17) ng/ml, 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1β分别为 (3.56±0.41) pg/ml、 (1.05±0.12) ng/ml, 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45, P=0.031;t=3.989, P=0.026) 。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耳科疾病, 其发病和免疫反应、感染及咽鼓管通气障碍等密切相关, 主要是因咽鼓管通气障碍, 导致其表面活性物质降低, 引发中耳负压, 产生鼓室积液, 而渗出液滞留于中耳腔所致[3], 以听力下降、中耳积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易复发特点[4], 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无效, 容易进展成慢性中耳炎或者变态反应性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5]。目前, 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组胺类药物、抗生素以及类固醇类药物等治疗, 但效果一般。

糖皮质激素作为抗变态反应药物, 其免疫抑制作用和抗炎作用比较强, 对于多种炎性细胞的趋化、游走、聚集、分泌等均有强效抑制性作用[6]。糖皮质激素能够激活人体巨噬细胞, 促使巨噬细胞减少对抗原的吞噬, 同时抑制巨噬细胞生成IL-1、抑制T细胞生成IL-2, 并能抑制补体蛋白合成与分泌, 最终发挥其消炎功效, 提升人体免疫力。而在糖皮质激素药物中, 地塞米松的应用范围相对广泛[7], 且抗炎功效良好, 可有效减轻患者耳咽管水肿及管口黏膜水肿, 最终减少渗液, 减轻并促进鼓室积液吸收, 最终恢复患者听力[8]。经本组研究发现,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听阈水平以及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优于对照组, 而复发率为0, 远低于对照组, 充分证明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的突出功效。

综上所述, 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鼓室积液、听力水平, 并纠正其听阈、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 且复发率低, 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运华, 李梅生, 董明敏.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4, 21 (9) :461-464.

[2]陈皓.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7) :172-173.

[3]王玉芝, 吕凌燕, 柴俊建.桉柠蒎胶囊口服联合鼓室注射干扰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 (3) :381-384.

[4]Maris M, Wojciechowski M, Heyning P V D, et al.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J].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4, 173 (10) :1319-1325.

[5]孙洪光, 张红霞, 初海霞, 等.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J].心理医生, 2015, 21 (22) :101-102.

[6]闫宏岭, 李淑娟, 李翠平, 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抗变态反应治疗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31) :5090-5091.

[7]尚娟, 李鹏飞.大剂量地塞米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 10 (1) :88-90.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9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哮喘 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85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之一,发病因素与遗传及环境诱发有关。临床主症状以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主,少数患者伴有胸痛,严重者会引发窒息甚至危及生命[1]。本研究中,通過临床总结得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的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哮喘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56岁,平均21.4±7.38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在病症分型、性别、年龄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院诊断检查:①肺功能检查;②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③呼出气NO(FeNO)浓度测定;④变应原检查。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即发作期解痉:乙二胺茶碱、喘定(二羟丙茶碱),缓解期给予沙美特罗,另配合调节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来治疗,嘱远离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诱发因素;②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外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mg/次,2次/日,6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喘息、气急、胸闷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提示肺部纹理基本恢复正常;②好转:患者喘息、气急、胸闷症状好转明显,X线检查提示肺部纹理增粗现象有所好转;③无效:未达到显效及有效程度;另做肺功能检查。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有效率采用X2检测。

结 果

试验组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6.7%,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肺功能方面情况相比较,见表1。

讨 论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主症状以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主,肺部听诊可闻及肺底部干,湿啰音,在发作期X线片检查呈阳性,肺纹理增粗,因遗传因素或接触外部环境中过敏原可导致发作[2],目前临床治疗多根据病情发展程度给予不同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往往出现控制不利,反复发作的情况,所以临床寻找高效治疗方法,十分紧迫。

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发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较佳,因其可有效降低炎性介质的和细胞因子释放表达度,使气道变态反应发生率受到抑制,并且通过提高多核巨噬细胞、NK细胞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吞噬能力,来消化体内损伤、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自身局部环境内的稳定[3],并放出自由基对微生物灭活,泌出干扰素,白三素等活性因子来抗炎,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二聚体抑制四烯酸代谢,降低呼吸道高反应性,且促进单个细胞核中溴苯丙氨酸,焦谷氨酸,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量降低,抑制蛋白质与RNA的合成,减少局部组织中效应T细胞的积聚来完成的,从而使患处组织中组织液的渗出量减少,促进平滑肌功能恢复,减轻其水肿,使气道恢复畅通状态,达到缓解,最终稳定控制效果;本研究中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得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肺功能恢复方面亦优于对照组,表明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对于哮喘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殷凯生.哮喘病的治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600.

2 孙旭辉.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12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9):101-102.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10

1 糖皮质激素概述

糖皮质激素 (GCS) 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合成和分泌的, 主要为皮质醇, 它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 调节人体的血糖、脂肪水平, 而且可以起到抗炎、抗毒以及抗休克等作用。糖皮质激素最初是用于调节人体内糖类代谢的, 由于其可以起到抗炎症作用, 临床通常将其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以达到扩张支气管、止咳化痰的作用, 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 减轻炎性反应及组织损伤, 同时, 它也常用于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 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改善休克症状[1]。

2 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原理

全身性炎症的反应较为强烈, 尽管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时人体内含有高浓度的皮质醇, 还是无法控制其症状, 这不仅与人体机体内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现象有关, 而且与皮质醇的浓度和有效时间有关, 此时人体内的皮质醇分泌相对不足, 即为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严重感染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GCS抵抗综合征都与全身炎症有关, 全身性感染时人体内的介质浓度会发生变化, 呈上升趋势, 导致皮质醇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 进而导致全身性感染时的外周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现象, 同时也会减弱ACTH和促皮质素释放激素的作用, 使其无法促进肾上皮质和垂体激素分泌, 进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补充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对全身性感染时的外周GCS产生一定的影响, 使机体HPA轴的功能恢复正常, 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和血液流动, 进而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这也是糖皮质激素应用在严重感染中的依据。即使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内的皮质醇浓度, 但其浓度和有效时间并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会使其处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状态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不畅、病情加剧, 这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原理。

3 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相关报道指出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严重感染中的疗效较为显著, 在20世纪70年代又有相关报道指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多次研究实验表明糖皮质激素并无法有效改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症症状, 甚至会有不良反应。20世纪90年代有相关研究表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改善血管活性药物依赖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液循环, 人们也因此改变了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评价[3]。2002年, 有多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 (氢化可的松50 mg, 每6 h/次+氟氢化可的松50 Lg, 1次/天) 、7 d为1个疗程) 补充糖皮质激素可以延长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RAI患者的生存期限, 降低其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性。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且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 该指南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 若感染性休克患者服用血压加压药和补液复苏治疗后, 仍对血管活性药物有较强的依赖性, 则可予以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若严重感染患者未出现休克现象, 则不建议应用糖皮质激素, 但是若有长期服用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 则可予以激素进行治疗或应用应激剂量治疗, 若严重感染患者未进行ACTH刺激试验, 则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

虽然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已有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但是后来的研究实验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研究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并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症状。2010年, 有关报道指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而由于其受益人群的特殊性, 加上治疗方案也缺乏科学合理性, 仍会出现较大的病死率。因此, 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仍无法得到推广, 而要使糖皮质激素能够广泛应用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中, 还需进一步确定其治疗方案和治疗指南, 保证其使用剂量合理, 且要合理控制用药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 从而发挥其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多年来一直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 起初大多数人都认为糖皮质激素是抗炎的有效药物, 但现在人们了解到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目前, 对于如何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仍有待于确定, 主要是由于其诊断体系和治疗指南并未得到确立。

摘要: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大多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所出现的免疫反应, 都可应用抗病原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并可以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但是应用不当, 也会加重病情或促进病情恶化, 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 在糖皮质激素的诊断体系和诊断指南未得到最终确立之前, 需全面掌握其疗效、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 确保其在严重感染和感染休克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严重感染,感染休克,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志海.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 (10) :255-256.

[2]朱文庆, 杨明全.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时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 2013, 37 (3) :67-68.

上一篇:有氧运动≠氧气运动下一篇:校园招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