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共10篇)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1
老年性肺气肿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出现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及肺容积增大并伴气道壁破坏。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多为有害气体或颗粒引起的炎症反应[1]。老年人由于耐受能力较差,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本研究收治老年性肺气肿患者80例,给予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老年性肺气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7~79岁,平均(66.5±3.5)岁,病程1~8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5~83岁,平均(68.5±3.5)岁,病程1~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经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等确诊为老年性肺气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咳痰,多为浓痰或黏液浓性痰,个别可伴有痰中带血;排除严重心、肾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常规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祛痰,扩张支气管,解痉,平喘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头孢曲松2 g加入0.9%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滴注,1h滴完,2次/d;并给予地塞米松5~1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①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血气分析及X线片均明显改善;②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血气分析及X线片均较前改善;③无效: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及X线片无改变。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观察组肺总量、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s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老年性肺气肿因为支气管壁的增生及变厚,支气管壁的平滑肌容易出现痉挛,导致支气管狭窄加重,从而促进支气管分泌功能,导致痰液增加;由于在狭窄的支气管中,痰液无法排除干净,致使感染反复发作。故肺气肿常合并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抗感染和排痰。本研究采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本病的致病菌比较复杂,在抗感染治疗时难度非常大,应根据药敏实验,采较敏感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病毒、抗休克作用,对于肺气肿产生的气道炎症尤为适用,可有效减轻胸闷、气急等症状。两药联合可迅速缓解感染,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改善临床症状[4]在本组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肺总量、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 s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故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性肺气肿临床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性肺气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时照组(P<0.05);观察组肺总量、肺活量、最大通气量、1s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性肺气肿能提高临床效果,快速改善症状,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性肺气肿,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万正兰,肖佩玉.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6(2):288-289.
[2]梁亚宁.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4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85-86.
[3]金敏.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0):103-104.
[4]赵士芹,熊宝达.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76-477.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2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孟鲁司特;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91-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同时缺乏一般哮喘的如呼吸困难等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哮喘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因此又叫做咳嗽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等[1]。CVA属于哮喘的一种,因此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慢性炎症以及可逆性气道阻塞等主要病理生理表现与典型哮喘相同。治疗CVA可用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抗组织胺药、糖皮质激素等[2]。近年来投入临床使用的白三烯拮抗剂可用于哮喘治疗。本研究联合应用孟鲁司特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于我科进行住院治疗的CVA患者60例,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CVA之诊断标准。60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6.31±6.26)岁。将以上60例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5.55±6.70)岁;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7.14±6.23)岁。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组成、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①急性哮喘发作;②对孟鲁司特过敏者;③因肺结核、慢性鼻窦炎等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③患者具有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患者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严重系统性疾病;⑤患者因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本研究。
1.2治疗方法: 患者一经诊断,即给予药物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89),经口腔吸入,125-1000μg/次,2次/d;对于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默沙东(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38),口服,5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判定: ①显效指治疗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3个月内哮喘无复发;②有效指患者经治疗后咳嗽症状显著减轻,在治疗1个月内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③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咳嗽症状无任何改善。
1.3.2 肺功能检测: 在治疗前后检测并观察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
1.3.3 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于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状态由肘静脉抽取患者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30min,2500rpm离心20min,留取上清液置于-20℃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血清白介素-4(IL-4)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操作过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在BIO-RAD 750型酶标仪(Bio-rad公司,美国)进行数据读取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而治疗组则显著升高,达9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EV1%、FVC及PEFR均显著升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 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3)
3讨论
CVA又被称为隐匿性哮喘、过敏性哮喘以及咳嗽性哮喘等,其特点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咳嗽,并不伴有典型哮喘发病时的肺部喘鸣及呼吸困难等典型临床症状,因此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3]。对于CVA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与哮喘相似,均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多种炎症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多表现为持续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4]。
药物治疗室CVA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用β2手提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类药物、抗过敏药等进行治疗。目前主张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为哮喘的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因能够对花生四烯酸代谢、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嗜酸性粒细胞活性等产生抑制,而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5]。本研究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CVA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0.00%,对FEV1%、PEFR以及FVC等肺功能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此外,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IL-4水平,同时使IFN-γ水平升高,Th1/Th2平衡紊乱得以纠正,从而对CVA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白三烯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炎症介质,可促进炎症细胞在气道内的聚集;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促进气道重构以及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等途径参与CVA的发病过程[6]。孟鲁司特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由默克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高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气道重塑及纤维化;抑制炎症细胞聚集、趋化、增殖及活化;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支气管腺体粘液分泌以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机制对CVA产生治疗作用[7]。本研究发现,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孟鲁司特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而且对于FEV1%、PEFR以及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明显,除此之外,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吸入治疗,联用孟鲁司特后,对于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更加有效,可使IL-4水平进一步降低,IFN-γ水平进一步升高,从而进一步纠正Th1/Th2平衡紊乱,因而可对CVA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CVA疗效肯定,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及对肺功能的改善对CVA产生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吸入治疗。
参考文献
[1] Abouzgheib W, Prattler MR, Bartter T. Cough and asthma [J]. Current Opinion in Pulmonary Medicine, 2007, 13(1): 44-48
[2]李晓光, 孙安凤, 安伟国. 咳嗽变异性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1, 32(33): 7105
[3] Gibbons FK, Israel E, Deykin A, et al.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zafirlukast, prednisone, and inhaled budesonide on IL-13 and IFN-gamma secretion [J]. Clinical Immunology, 2005, 25(5): 655-669
[4] 吴雷, 徐涛容.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联合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8): 72-73
[5] 许小暑. 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临床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9): 1451-1452
[6] 吴夕芳. 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息儿血清IL4、IFN-γ、IgE水平的影响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1, 51(11): 9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并呈进行性发作。目前, 对于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但是一般认为其发病与有害气体或者有害颗粒所导致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相关报道显示, COPD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1]。本研究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0例,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 同时均经过X线片、CT、心电图以及肺功能等检查并确诊。110例患者其中男61例, 女49例;年龄48岁~83岁, 平均 (64.67±13.29) 岁;病程6年~38年, 平均 (18.26±4.32) 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排痰化痰以及吸氧等对症治疗, 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2 g静脉注射, 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龙40 mg, 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制定[2], 显效:在安静状态下患者心悸、咳嗽、发绀、水肿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肺部啰音减少, 且上述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各肺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t1、P1为2组治疗前比较检验值;t2、P2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COPD具有病程长、病变缓慢、易反复、难以治愈等特点, 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大部分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由于支气管壁组织变厚、增生, 平滑肌容易发生痉挛, 而这种平滑肌的痉挛又将加重支气管狭窄程度, 最终致使机体分泌功能发生亢进, 痰液分泌增多;由于支气管的狭窄, 分泌的痰液无法排出体外, 淤积于肺部造成了反复感染[3]。患者本身致病菌较为复杂, 在采取抗感染治疗的时候难度非常大。因此对于老年COPD合并感染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抗感染以及排痰。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但是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 使得致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甾体类激素, 具有着抑制免疫应答、抗病毒、抗炎、抗休克的作用, 可以应用于一般抗生素或者消炎药物所不及的病症当中[4]。由于COPD的发病机制与肺部有害气体以及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 气道炎症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当中, 而这正为糖皮质激素在COPD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5]。本研究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宋立华.盐酸川芎嗪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3 (18) :50-51.
[2]柳涛, 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 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 (2011年修订版) 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 (1) :1-12.
[3]曾娟, 张彦亮, 吴会玲, 等.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6) :1046-1047.
[4]程淑一.糖皮质激素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学, 2011, 31 (8) :81-82.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4
【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特布他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8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表现为咳嗽、咳痰等表现加重,若不积极治疗,有很高的死亡率。虽然糖皮质激素对抑制炎症、纠正低氧血症有较好疗效,但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副作用,如血糖、血压增高,易加重基础疾病多老年患者的心血管意外风险,增加治疗成本[1]。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本次研究拟收集近2年我院诊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近3年我院诊治的1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9±7.2)岁,其中男性36人,女性24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为(15.4±3.2)年;对照组平均年龄(61.4±8.9)岁,其中男性34人,女性26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为(14.3±3.7)年;2组人员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入选标准(1)年龄大于18周岁,本次就诊临床资料。(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科学分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排除指标:(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治疗方法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抗感染、全身抗炎、止咳、化痰、扩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以下治疗:(1)经过储氧面罩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90242,生产厂家:葛兰素制药公司,50u/喷),每日一次,总疗程为1周。(2)采用特布他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03,生产厂家:成都华宇制药有限公司,1ml:0.25mg)雾化吸入,每日两次,总疗程为1周。
1.5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肺功能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疗效。
1.5.1治疗标准显效:呼吸困难、咳嗽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呼吸困难、咳嗽临床症状减轻,肺功能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肺功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3天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指患者咳嗽、咳痰加重等临床表现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常规药物不能控制,发病病因可能与肺部炎性反应有关,最常见诱因为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支气管感染,目前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治疗指南建议:抑制炎症反应,控制感染[3]。因此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采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以提高抗炎效果,但住院期间若长疗程使用,不可避免引起患者糖代谢、水钠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甚至诱发精神疾病,抑制垂体肾上腺轴的正常分泌。因此如何减少全身激素用量,改善患者病情,成为治疗的重点。
本次研究中,我們对研究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特布他林。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3天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及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局部的糖皮质激素使用对抑制对非特异性炎症非常有效,通过抑制趋化因子的释放,减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炎症介质,此外还能黏液细胞的分泌,减轻组织损伤,改善肺功能[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多伴有呼吸衰竭,肺毛细血管面积减少,血流与通气失调,加剧机体慢性缺血缺氧,而糖皮质激素还能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支气管痉挛,达到缓解呼吸困难的疗效。特布他林为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舒张小气道的平滑肌,有强大的抑制肺肥大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作用,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降低气道高反应性[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能明显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楼祥云.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8):1177-1178.
[2]陈刚.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2):1950-1951.
[3]张冠磊.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多索茶碱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6):1306-1307.
[4]魏成海,张春梅.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8-79.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入我院的哮喘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其中, 治疗组,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57~82岁, 平均年龄 (66.3±3.2) 岁, 1例60岁以下患者, 44例61~70岁患者, 5例70岁以上患者。病程1~14个月, 平均病程 (6.1±1.5) 个月。对照组, 男25例, 女25例, 年龄58~83岁, 平均年龄 (65.8±3.7) 岁, 2例60岁以下患者, 42例61~70岁患者, 6例70岁以上患者。病程2~16个月, 平均病程 (6.7±1.9) 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非急性哮喘, 排除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茶碱过敏、心肾功能不全者,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 方法: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每次剂量为0.1~0.3mg, 病情严重者每4h1次, 24h内总剂量不大于1.6mg。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口服茶碱控释片治疗, 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茶碱控释片, 0.1~0.4g/d, 分1~2次服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1.3 疗效标准
记录患者的肺内哮鸣音、喘息、咳嗽及出现副作用的情况。治疗前测定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治疗后每两周测定1次FEV1。
1.4 判断标准
(1) 控制:哮喘完全缓解。FEV1增加范围大于35%。 (2) 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哮喘明显减轻, FEV1增加范围为25%~35%。 (3) 好转:哮喘症状略有减轻, FEV1增加量为15%~24%。 (4) 无效:临床症状及FEV1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 (±s) 表示, t检验, 计数资料χ2检验, 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4], 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引起咳嗽、气急、喘息、胸闷等。因此消除支气管黏膜的炎性反应,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治疗关键[5]。吸入激素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 可抑制免疫反应, 减少活血物质释放, 抑制平滑肌收缩。茶碱为嘌呤受体的阻滞剂, 可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气管平滑肌、抗气道阻塞、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表明, 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 尤其是控制及显效数量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 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哮喘可有效减轻气道反应, 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入我院的哮喘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 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口服茶碱控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缓解或改善、肺功能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哮喘可有效减轻气道反应, 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茶碱,哮喘
参考文献
[1]缪莉, 李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结合小剂量茶碱治疗老年哮喘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6) :77.
[2]蔡旭俊, 卢君, 王顺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 2014, 26 (1) :67-68.
[3]陈芳, 刘智玲, 韩小彤.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哮喘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 (1) :29-30.
[4]池蕊.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4) :75-75.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就医的老年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均被确诊为老年哮喘,且病症为中度,排除茶碱过敏或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重症哮喘患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并且患者于最近1个月内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63~92岁、平均年龄78.3岁,患者病史3~7年;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9.1岁,患者病史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分2次吸入布地奈德吸入剂,吸入总量为200~400μ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口服茶碱控释片进行治疗,口服量为0.1~0.3 g/次,每隔12 h服用1次。两组患者如有发热、白细胞升高以及胸部X线示肺部炎症等感染症状,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接受两种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对患者喘息、咳嗽以及肺内哮呜音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治疗的不良反应。检测对比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接受治疗后间隔2周及6周后的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2]。
1.4评判标准临床控制: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哮喘症状得以缓解,如若患者偶会轻度发作而不需要用药即为缓解。FEV1增加量应>35%,或患者接受治疗后FEV1≥80%预计值。显效:治疗后,患者的FEV1增加量保持在25%~35%,并且FEV1达到预计值的60%~79%,患者哮喘发作比治疗前明显减轻。好转:治疗后,患者的FEV1增加量应在15%~24%,哮喘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哮喘情况没有得到任何好转,FEV1测定值并未改善甚至加重,出现此种情况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哮喘患者疗效对比60例老年哮喘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治疗后,哮喘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后,哮喘症状以及肺功能症状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缓解,治疗后2周及6周的FEV1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后,FEV1值优于对照组(P<0.05)。
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常伴随气道的高反应性,缺乏稳定的可逆性气流、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气急以及咳嗽等症状常有发生[3]。因此,控制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减少气道高反应性频率可以有效防治哮喘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代谢、生物合成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免疫应答,也可实现抗炎、抗毒和抗休克的功能[4]。因此,在治疗老年哮喘上糖皮质激素得到临床的普遍肯定。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控制剂量,大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将会使患者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甚至产生如糖尿病、溃疡以及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本身存在着较多的基础疾病,再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茶碱属于甲基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脏性呼吸障碍、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的临床治疗,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强心以及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亦可有效进行免疫调节、抗炎、减少气道阻塞症状的出现。茶碱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抗炎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一般在5~10 mg/L。吸入激素为局部用药,可以有效增强溶酶体的稳定性,并对支气管黏膜产生直接作用,降低抗体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降低活血物质的活性及释放,有效抑制平滑肌收缩反应;缓解支气管黏膜肿胀,控制渗出,有效降低哮喘症状的发作。但要严格控制茶碱的使用剂量,如果剂量调配不当,极易出现不良反应[5]。茶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心悸、腹痛和恶心呕吐等,并对患者的心脏刺激比较大。将茶碱用于老年哮喘临床治疗和慢阻肺时间已长达半个多世纪,但其功效一般需在血浆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才较明显,此浓度几乎接近中毒浓度,因而茶碱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降低临床上茶碱的毒性/疗效比,可以为其广泛应用于老年哮喘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口服低剂量的茶碱控释片,患者的血药浓度比常规推荐的血浆浓度要低,长期进行小剂量服用并不会导致茶碱中毒。
本文研究分析,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变动更大,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速度比对照组快。综上所述,通过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可以使患者的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英雄,张鹏.60例老年哮喘的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0,29(20):85-86.
[2]赵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142-143.
[3]李有香.老年哮喘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92-2594.
[4]罗石坚.固定思维误诊误治老年哮喘23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24-25.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7
关键词:皮肌炎,羟氯喹,糖皮质激素
皮肌炎主要指累及到横纹肌, 且主要因被淋巴细胞所浸润而引发的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 同时可伴多类皮肤损害, 其临床表现多为肌无力、皮疹、呼吸困难、发热等[1]。为探讨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 本院针对收治的80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 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对照组38例, 男女比例18∶20, 年龄25~54岁, 平均 (44.3±2.0) 岁;研究组42例, 男女比例20∶22, 年龄27~55岁, 平均 (44.0±2.4) 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H33021207, 5 mg) 治疗:首周剂量为每天40~60 mg, 之后依据患者情况对剂量予以调整;研究组4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羟氯喹 (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 H19990263, 0.2 g) 治疗:糖皮质激素, 首周剂量为每天30~50 mg, 羟氯喹, 2次/天, 0.2克/次;两组疗程均是4周, 并于第2周末时, 依据患者肌力状况减少20%~30%的糖皮质类激素。
1.3 疗效判断:参照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疗效。显效:皮疹消退, 且肌酶可基本上恢复正常, 而肌力恢复至Ⅱ级以上;有效:皮疹、肌力均显著好转, 且肌酶恢复接近正常;无效:皮疹、肌酶及肌力等均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用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糖皮质类激素用量情况:对照组显效、有效及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例、14例及4例, 总有效率为89.5%;研究组为24例、16例及2例, 总有效率为95.2%, 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第2周时, 对照组激素用量为 (45.4±1.8) mg/d, 研究组为 (42.5±2.0) mg/d, 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 但第4周时, 对照组激素用量为 (41.7±2.8) mg/d, 研究组为 (32.3±1.6) mg/d, 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出现呕吐、恶心、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3% (10/38) , 研究组为9.5% (4/42) , 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临床对皮肌炎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类激素, 并对无法耐受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再联合免疫类抑制剂进行治疗, 但糖皮质类激素使用时常因用量过大而产生较明显不良反应[2]。为探讨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 本院针对80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本研究组中, 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羟氯喹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及糖皮质类激素用量情况, 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89.5%虽然略低于研究组95.2%, 但总体来说二者差异不大, 且在第4周时, 对照组激素用量显著多于研究组, 说明二者疗效相当, 但对照组患者需提高激素用量以确保疗效。原因分析可能为:糖皮质激素是经肾上腺类皮质所分泌的一类激素, 具有较好抗炎的作用, 同时其可用于治疗消炎药或抗生素类药物所不能治疗的病症, 如败血症、SARS等, 起调节脂肪、糖及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的作用[3]。羟氯喹药理作用和4-氨基类化合物有关, 具退热消炎等作用, 且其可影响对机体的异常组织具调节作用的紫外线进行吸收, 进而使皮损得以改善, 缓解皮疹;此外, 其可阻止免疫反应, 且不破坏机体对其他外来病毒类抗原所起免疫反应[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多于研究组, 究其原因, 与对照组为确保疗效而大量使用糖皮质类激素密切相关, 而长期且大剂量应用糖皮质类激素易导致机体出现药物的依赖性, 而不良反应会随剂量增多及时间延长而日渐累积, 且停药后易造成肾上腺的皮质功能出现不全等, 而联合用药可避免单药大量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减少不良反应。关于两组症状改善时间,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雷, 洪道俊, 张卓莉, 等.低肌病性皮肌炎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六例分析[J].中华风湿病杂志, 2012, 16 (2) :111-114.
[2]金怡汶, 韩玉增, 王爽, 等.肌酸激酶正常的儿童皮肌炎3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 (21) :1657-1660.
[3]陈静.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临床效果[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 2013, 11 (3) :247-248.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2例老年哮喘患者, 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6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6例, 20例, 年龄60~79岁, 经计算后其平均年龄为 (70.4±4.6) 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8例, 18例, 年龄61~81岁, 经计算后其平均年龄为 (72.8±5.3) 岁。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计算, P>0.05, 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组间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每日服用一次, 每次服用12 mg, 药物应在上午8点至10点进行服用, 一日服用的最大剂量应在25 mg以下。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茶碱进行治疗, 此药物的服用方法为每日服用3次, 每次服用0.1~0.2 g, 药物的服用剂量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
1.3 治疗效果评定[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予以评估, 治疗效果显效为哮喘症状和治疗前相比较有所消失, 无肺部哮鸣音, 肺功能缓解明显;治疗效果有效为在治疗过程中哮喘症状显著缓解, 肺部哮鸣音好转, 肺功能有所恢复;治疗效果无效为在治疗过程中哮喘症状并无任何改善, 肺功能和肺部哮鸣音与治疗前相比无缓解。治疗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率相加。
1.4 观察指标[3]。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 此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则选择计量资料或者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组间的数据经过对比后如P<0.05, 说明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3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 显效率经计算后为76.09%, 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 有效率经计算后为19.57%, 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 无效率为4.34%, 有效率为95.66%;对照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2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 显效率经计算后为56.22%, 1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 有效率经计算后为21.74%, 1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 无效率为21.74%, 有效率为78.26%, 组间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可知, 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1.81±0.21) 、 (2.29±0.28) ,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1.76±0.20) 、 (2.06±0.23) ,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经对比P>0.05, 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治疗后的肺功能经对比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2.3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包含咽部不适1例, 心悸1例, 发生率经计算后为4.35%,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包含咽部不适2例, 心悸2例, 恶心3例, 发生率经计算后为15.22%, 比对计算后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3 讨论
哮喘是通过多种细胞以及自身的组分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 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老年哮喘。患有此病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气道阻塞症状, 同时具有较强的可逆性。老年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及发作性喘息等表现, 特别是夜间的呼吸出现困难性。由于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无敏锐的感觉, 因此极易对气道阻塞现象进行忽视, 所以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进而提升了老年患者的病死率[4]。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 哮喘病的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老年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中应引起了重视。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甾体激素, 并经过肾上腺素皮质束带而分泌出来, 对血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等具有一定的调节效果, 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代谢效果, 除此之外, 对免疫应答可以起到抑制效果, 对于患者而言还能够进行抗炎和抗休克[5]。由于糖皮质激素具备抗炎效果而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因为支气管哮喘在全世界的患病率有所提升, 而临床治疗药物则首先选择抗生素或者支气管扩张剂等相关药物, 然而在无法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时需要及时选择激素冲击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但是此治疗方法需要没有禁忌证。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对哮喘进行治疗的主要因素为可以对花生四烯酸所产生的代谢效果进行抑制, 并且对炎性细胞的趋化起到阻碍效果, 对前列腺状素的形成和渗出起到抑制作用。
茶碱为甲基嘌呤中的一种药物, 能够起到强心的效果, 对冠状动脉起到相应的扩张效果, 同时对其支气管平滑肌起到相应的松弛效果。临床中将其应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中。而此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是因为内源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所产生的释放效果。除此之外, 茶碱为一种受体阻滞剂, 可以对呼吸道起到良好的收缩效果。综上所述, 将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哮喘患者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茶碱进行治疗, 经过探究可知, 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此能够看出, 此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少芳, 付东红, 尤丽英, 等.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的疗效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 (10) :33-35.
[2]梁艳均, 周立远.老年哮喘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的用药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2) :9-10.
[3]周为, 柯会星, 李洋, 等.老年患者哮喘长期控制不佳应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 (7) :711-714.
[4]王晓艳.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程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 :186-188.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9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 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7.11; R974.3; 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5-0019-03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hormones combined with long acting β2 receptor agonist in the treatment of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t stable period*
XIA Wu, MEN Li, LIU Hongping
(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hormones combined with long acting b2 receptor agonis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 at stable perio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t stabl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n=56) and a control group (n=52).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an inhalation therapy of salmeterol plus fluticasone propionate twice a day for 28 days besides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nd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IL-2 and CRP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FEV1, FEV1 / FV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owever these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furthermore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MMRC and 6 MW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however, the MMR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6 MWT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levels of serum IL-2 and C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L-2 and CRP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halation therapy of salmeterol plus fluticasone propion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 at stable period has an exact curative effec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reaction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table period; salmeterol; fluticasone propionate; efficac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老年群体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其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2]。COPD根据症状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稳定期相对于急性发作期,其症状较轻,较稳定,但对其治疗也不可忽视。近年来,局部雾化吸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COPD患者治疗中,而针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雾化吸入药物的应用与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3]。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类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功能性运动能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探讨稳定期COPD更好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均经临床表现、病史确诊为COPD,且病情处于稳定期,诊断参考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级》[4]。纳入标准:①近3个月内未曾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可对本研究相关观察指标造成影响的药物;②纳入研究前无感染情况。排除标准:①具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②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感染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及需机械通气治疗;③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共纳入108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43~68岁,平均(52.86±11.84)岁;治疗前肺功能FEV1为(1.47±0.22)L, FEV1/FVC为(50.49±4.43) %。对照组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4~66岁,平均(52.73±11.55)岁;治疗前肺功能FEV1为(1.45±0.26)L, FEV1/FVC为(51.02±4.50)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基础肺功能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小剂量茶碱0.2 g口服治疗,2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商品名:舒利迭,批准文号:H20090563,葛兰素史克公司)吸入治疗,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困难评分(MMRC)。0分:无呼吸困难或气促; 1分:轻度体力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和气促; 2分:一般活动时感到呼吸困难和气促; 3 分:安静时感到呼吸困难。同时按照美国胸科学会指南应用标准使用说明测定功能性运动能力指标6 min 步行距(6 MWD)[4]。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包括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计算FEV1/ FVC。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无菌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IL-1、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及功能性运动能力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MRC、6 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MRC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 MWT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CRP 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的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COPD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故其临床治疗方案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6-8],细菌感染是导致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入侵患者体内后,可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进而导致胸闷、憋喘、气促、咳嗽和(或)咳痰等临床症状明显加重,且可引起黏液过度的分泌,使患者痰量增多、痰液黏稠度增加,且由于CO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黏液纤毛活动降低,咳嗽反射降低,痰液不易咳出,故抗感染、化痰是稳定期COPD治疗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对56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早晚各1次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采用小剂量茶碱治疗的52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均得以有效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表明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功能性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实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沙美特罗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强效、持久的扩张支气管作用,同时可通过抑制肺部的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D2、组胺、白三烯等,从而有效舒张支气管[9]。此外,沙美特罗还可减少支气管的高反应特性,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10]。而丙酸氟替卡松经口进入肺内,可产生有效的抗炎作用,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11-12]。沙美特罗与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协同作用,雾化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的表面,从而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雾化吸入治疗,可避免全身性用药的不良反应[13]。本研究还对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CRP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的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IL-2主要由T细胞,尤其是CD4+ T细胞分泌,具有多种免疫增强活性,可刺激NK细胞增殖和活化,增强其活性并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具有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增殖的作用,同时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其血清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活力。本研究的稳定期COPD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升高,表明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可有效升高血清IL-2水平,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而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与细菌性感染、炎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CRP在稳定期COPD炎症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程度,并可作为其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之一[14]。本研究的稳定期COPD患者经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更显著,表明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Ngai SP, Jones AY, Hui-Chan CW, et al. An adjunct intervention for manage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3,19(2): 178-181.
[2] Gaude GS, Rajesh BP, Chaudhury A, et 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order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J]. Lung India, 2015, 32(5): 465-472.
[3] 范家亮, 彭婷.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42例分析 [J]. 上海医药, 2015, 36(23): 52-54.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 8-17.
[5] Celli BR, MacNee W. 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 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J]. Eur Respir J, 2004, 23(6): 932-946.
[6] 宋晓燕. 贝羚胶囊与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比较[J]. 上海医药, 2012, 33(16): 24-26.
[7] 唐朝晖. 茶碱缓释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疗效[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4): 3-4.
[8] 肖建, 杜春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11): 3191-3194.
[9] 陈乐宁.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 μg与50/500μg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4): 3110-3113.
[10] 颜正茂, 王昌惠, 张国良, 等. 舒利迭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评价[J]. 上海医药, 2010, 31(12): 562-564.
[11] 张远平.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百令片治疗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疗效[J]. 上海医药, 2015, 36(13): 26-28.
[12] 田攀文.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38(2): 89-92.
[13] 朱莹莹, 皇晓娟.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1): 93-95.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 临床诊断为NS, 经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类型为IMN患者32例,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2例;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53.6岁。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16例患者。治疗组:采用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 霉酚酸酯0.75g, 每日早晚2次口服;泼尼松龙开始60mg, 每日1次口服, 12周后开始减量, 逐渐减至7.5~10.0mg/d。对照组: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1g, 每月1次, 静脉滴注, 连续3个月;之后, 1g每3个月1次, 静脉滴注, 泼尼松龙用法同治疗组, 观察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用药前及用药后定期检测血、尿常规, 24h尿蛋白定量, 肝、肾功能, 根据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变化、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及肾功能的变化, 将疗效分为: (1) 完全缓解:尿蛋白转阴 (<300mg/d) , 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 肾功能正常; (2) 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下降≥50%, 血清白蛋白上升, 肾功能无变化; (3) 无效:尿蛋白定量下降<50%或肾功能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2个月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 血浆白蛋白显著上升, 肾功能无显著改变, 起效时间平均1~4个月。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6例, 起效均在4周后, 部分缓解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75.0%。治疗过程中, 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经加用降酶药物后恢复正常。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的对照组, 治疗12个月后, 尿蛋白定量下降, 血浆白蛋白上升, 但治疗过程中, 3例出现肝损害, 经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 用药后得到改善;1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2组均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被迫终止治疗发生。霉酚酸脂联合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变化见表1, 疗效比较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NS为肾病综合征。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治疗组: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照组: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
3 讨论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 由于病情的多样性, IMN的自然病程也大不一样, 有些病人不经治疗, 5年后蛋白尿可以自然缓解65%, 88%的肾功能可以维持, 这是预后相对良好的;而有些病人, 不经治疗, 10年后蛋白尿才缓解33%, 肾功能维持60%, 这是预后不好的类型。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肾病范围、蛋白尿, 尿中IgG与α1-微球蛋白比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功能不全[1]。当这些可以导致不良预后的因素出现时, 也是使用细胞毒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指征。基本治疗方案为抑制免疫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 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细胞毒药物, 但单用激素疗效较差, 环磷酰胺等不良反应较大,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霉酚酸酯是霉酚酸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 口服后迅速吸收并脱酯化, 形成其活性成分霉酚酸。后者通过非竞争性抑制嘌吟从头合成途径中次黄嘌吟单核苷酸脱氢酶的活力, 抑制从头合成途径, 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由于T、B淋巴细胞增殖高度依赖于从头合成途径, 而其他细胞增殖可同时利用补救途径, 因此, 主要影响T、B淋巴细胞, 对其他细胞尤其肝、骨髓细胞无明显影响, 细胞毒性也相对较小。此外, 还通过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的增生起减轻肾实质损害和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2]。因其可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 其免疫抑制作用较强且细胞毒性小, 近年来用于器官移植和狼疮性肾炎[3]等疾病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赵明辉等[4]曾研究显示, 该药物对NS也有效, 且不良反应少, 我们选择临床诊断NS, 病理诊断IMN患者, 用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同时与环磷酰胺进行对照, 研究治疗结果表明,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MN, 均可使患者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 环磷酰胺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出现较多, 霉酚酸酯治疗不良反应相对少, 因此, 相对于环磷酰胺等细胞毒物, 霉酚酸酯更加安全, 当然,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 结论有待增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在治疗中同时也注意到, 治疗起效时间多在1~4个月左右, 提示可能不宜过早减量或停用。霉酚酸酯能在短期内提高IMN合并NS的蛋白尿缓解率, 但能否提高蛋白尿的长期缓解率及肾脏存活率尚缺乏证据[5,6,7]。目前所获证据均为短期的系列病例分析, 尚缺乏设计有对照组的长期临床试验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而且霉酚酸酯价格昂贵, 亦缺乏相关卫生经济学评价。因此, 关于霉酚酸酯治疗IMN合并NS的上述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膜性肾病,治疗
参考文献
[1]Cattran D.Management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when and what for treatment.J Am Soc Nephrol, 2005, 16:1188-1194.
[2]陈楠.膜性肾病的治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2, 11 (3) :251.
[3]Briggs WA, Choi MJ.Successful mycophenolate mofetil treatment of glomerular disease.Am J Kindey Dis, 1998, 31:213-217.
[4]赵明辉, 陈香美, 谌贻璞, 等.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 (9) :528-531.
[5]Miller G, Zimmerman R, Radhakrishnan J, et al.Use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resistant membranous nephropathy.Am J Kidney Dis, 2000, 36:250-256.
[6]Choi MJ, Eustace JA, Gimenez LF, et al.Mycophenolate mofetil treat-ment for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Kidney Int, 2002, 61:109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