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应用

2024-05-10

抗生素的应用(共12篇)

抗生素的应用 篇1

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 但是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状况也较为普遍而且比较严重, 无论在合理选择或联合用药或应用方法与剂量方面均存在问题,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的合理性。

1抗生素的药理特点

1.1 繁殖期杀菌剂

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2 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1.3 快速抑菌剂

四环素类, 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 尚有氯霉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麦迪霉素等) 。

1.4 慢性杀菌剂

磺胺类等。

2出现的问题

2.1 无指征或指征不明显的情况下甚至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疾病 (病毒性感染) 使用抗生素。临床上在征象不明早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 特别是病毒性感染使用抗生素。如病毒性感冒或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在没有明确诊断而使用抗生素的不在少数。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没有效。如果对非病原菌感染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如过敏性炎症也采用抗生素治疗, 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2.2 盲目首选昂贵和新的抗生素 在一些群众中合理用药意识较为淡薄, 药物知识比较贫乏, 不了解抗生素的性能, 尤其是对毒副作用缺乏了解, 认为贵药、新药就是好药, 从而导致盲目首选昂贵和新的抗生素现象较多。实际上贵药、新药不等于好药, 只有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才能确定它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2.3 个人无处方买药使用抗生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药房及个体药店的不断增多, 患者自己购药现象越来越多, 而不经医生指导无处方购买抗生素的不在少数, 他们多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引导盲目使用自己认为适用于自己的药物, 势必造成滥用的不良后果。

2.4 抗生素剂量过大, 疗程过长, 多种联用:临床上医师在没有细菌检验的条件下, 为避免偏、漏及考虑混合感染而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抗菌谱的药物屡见不鲜。虽然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和杀灭某些细菌, 但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其一, 耐药性。细菌对一代又一代的抗生素的不敏感迫使医生联合广泛使用多种抗生素, 剂量也越来越大, 疗程也越来越长。其二, 是二重感染。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某些细菌得到了抑制和杀灭, 而某些非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变成了致病菌。

2.5 手术预防用药, 术前用药过早, 术后停药过晚:据报告临床上预防性用药占抗生素用药的1/3, 特别是术后预防性用药高达90%以上, 而且术前用抗生素早, 术后停药过晚。其实, 为预防术后感染, 短时适当使用抗生素常可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将会导致耐药及发生二重感染的危险。

2.6 频繁更换抗生素的品种 当前个人无处方也能买到抗生素, 他们对抗生素不够了解, 有炎症就用, 使用几次不见效就换别的“抗生素”, 不见效就再换, 甚至使用1 d就换。这势必大大增加药物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和时间, 在药物与细菌长期接触过程中, 敏感菌逐渐由耐药菌代替, 给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2.7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由于各医院很少进行药敏实验, 所以在医生诊断不清病症时, 一般就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炎症。而广谱抗生素不仅能破坏平衡, 还能直接促进条件致病菌的增殖或增强其毒力引起新的感染。

2.8 局部用药过多 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人在眼部感到不适就用一些眼药水“消炎”, 或者皮肤上有红肿、“疙瘩”等也用些软膏“消炎”,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因为皮肤和黏膜是机体的防御病原体侵蚀的天然屏障, 多种抗生素可引起皮疹、皮炎、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 破坏皮肤和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为机会致病菌创造感染的途径。

2.9 厂家促销和医生对新的抗生素了解不够:目前国内的抗生素品种非常繁多, 即使是部分医生, 也难以掌握所有抗生素的药性, 时常发生“误用”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医疗体制上的缺陷。再者抗生素新品种不断上市, 厂家为促销而给医生“提成”, 医生在金钱利益驱动下, 忘记做医生应具备最起码的医疗道德, 不管这种药对患者对不对症, 就给患者开方, 致使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及冒着滥用的危险。

3对策

3.1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观的教育和专业再教育, 使之成为高素质医务人员, 摒弃知识匮乏出现的人为因素, 在用药过程中自觉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在选用抗生素时, 应提倡按病情需要升级, 而且应按药敏结果选用, 按其在病灶的血液浓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程度选用。在使用过程中, 密切监测其药效和不良反应, 有效减少细菌的耐药性, 降低医疗费用, 为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作为医务人员, 首先考虑社会效益、群众利益, 不应为经济效益失去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

3.2 提高药师的素质, 药师是整个临床过程中的药品提供者,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监督者, 在调配过程中要认真审查处方, 仔细调配, 加强用药指导力度,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师及患者坚决制止。

3.3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向医师或药师进行咨询:药物作用、服用方法、使用疗程及注意事项, 要对其不良反应有所了解, 不要盲目使用。

3.4 限制药店非处方销售抗生素, 个人使用抗生素必须凭医师处方购药, 同时积极做好临床科普工作, 不要误导患者用药, 纠正把各种抗生素统称为“消炎药”的说法, 没有细菌感染不能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 篇2

各临床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省卫生相《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现就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㈠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㈡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有无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 异物植入手术;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㈢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并参考本医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静脉给药可在术前0.5小时,肌注在术前0.5~1小时),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污染手术野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使用长半衰期抗菌药物者除外)。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剂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存在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手术时预防用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参考附件1,药物品种可依据各医院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二、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使用量大,细菌耐药率高,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

㈠对于消化和泌尿系统感染,初始经验性治疗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㈡对于确诊的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沙星等)。

㈢按CAP指南条件确诊可以在门诊治疗的CAP患者,首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可选口服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㈣青霉素和/或头孢菌素过敏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

㈤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失败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可酌情改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㈥除上述情况外的其他感染,应参照有关专业用药指南、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或药敏实验结果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㈠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临床实际、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

药物。

2.限制使用: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3.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根据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决定将以下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甘酰胺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

4.糖肽类与噁唑酮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利奈唑烷;

5.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病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该类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使用,并应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监督检查,有相关医疗文书记录和签名。

3.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应经感染专科医师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经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并应有相关医疗文书记录。

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必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四、认真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监督临床用药

检验科(细菌室)应每季度将住院病人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作详细监测分析,并将常见致病菌(如:革兰阴性杆菌中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的耐药情况及时报告给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由医院统一转发临床各科室,指导临床用药。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发布抗菌药物应用预警。

㈠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㈡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㈢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㈣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五、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管

药剂科与医务科密切配合,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处方评价制度,规范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对临床医师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和整改,对问题突出的科室的负责人和当事人要按照《山东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山东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有关要求,严肃处理。督导各临床科室及其医务人员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部位

头颈外科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心脏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甲硝唑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

血管外科手术 乳房手术 腹外疝手术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金属、关节置换)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

胃十二指肠手术 胆道手术

头孢呋辛;头孢美他醇

头孢呋辛;头孢美他醇,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

阑尾手术 结、直肠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妇产科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头孢呋辛;环丙沙星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注:1.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

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2.医疗机构选择手术时预防用抗菌药物时,可按卫生部有关要求依据各医院具体

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3

【关键词】 小儿 抗生素 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10-01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 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1.3 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 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3.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 h(重症48 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3.4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3.5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一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SD,SMZ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 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 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 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5.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環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5.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4 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5 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5.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4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抗生素的滥用:感冒、发热等常见病是医院的主要诊疗的疾病, 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这类疾病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 然而医院在治疗方案上选择抗生素及抗病毒联合治疗, 而且成为一种习惯, 有的患者检查血常规, 血象并不高, 临床医生却仍然给予抗生素治疗。

联合用药不当或用量不合理:在临床上, 在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时, 没有根据抗生素的性质进行联合应用, 在应用时没有掌握好具体的剂量, 没有根据抗生素的半衰期应用, 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 增加了治疗的困难。有时, 在应用时, 剂量过大, 急于求成, 增加了不良反应。另外有的医生在应用时给药时间不合理, 如降血压药物, 要求早晨给药, 但是, 临床医生没有强调, 患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服用, 降低了药物效果。更有甚者, 有些医生在选择药物时没有考虑药物的禁忌, 如<12岁的儿童, 给予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 这样直接损害幼龄患者的软骨[1], 另外, 对于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没有考虑到药物可能进入乳汁, 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

溶媒不合理: (1) 青霉素+5%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 酸性或碱性增强均可使之加速分解, 5%葡萄糖注射液呈酸性, 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 速尿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速尿为加碱的钠盐, 碱性较强, 静脉给药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因为葡萄糖注射液p H为3.2~5.5, 而速尿注射液p H为8.5~10, 在酸性环境中速尿易发生沉淀[2]。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主要来至于医生, 医生对药物的半衰期、不良反应等掌握的不准确, 没有细致考虑药物的适宜人群等, 以至于在应用时出现差错[3]。另外, 在药师方面, 没有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 或者在执行处方时出现执行错误, 没有对患者进行药学指导或讲解, 只是按方发药, 患者按照说明书服用, 没有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服用。

医院预防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对策

及时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按确定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正确的病原学诊断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4]。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 选药必须准确, 对症下药。例如, 我们在对待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 进行细菌培养, 针对存在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这样临床可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我们进行了比较, 2012年12月-2013年5月我们对呼吸科收治的160例感染患者进行分成比较, 一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另一组凭经验治疗, 结果显示, 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患者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无滥用抗生素现象。

熟悉所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谱、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不能行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时, 进行经验性治疗, 此时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其临床适应证、药物动力学、不良反应、药源、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 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主要依据[5]。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综合用药:对小儿、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者, 根据其特殊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疗程和剂量:临床效果不佳, 应分析原因, 确因抗菌药物原因, 应在使用3~4天及时换药, 不主张频繁换药, 也不能在无效时坚持使用而不及时更换。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使用推荐剂量, 过大过小均不恰当。给药方式的选择方面, 我们坚持:中等感染选择肌注给药, 严重感染选择静脉推注或滴注给药的原则。

加强宣教与耐药性监测, 指导临床用药:不仅要向医务人员宣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 同时也向广大群众宣传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识, 使他们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

综上所述, 对待抗生素的应用, 医生要正确诊断, 要对抗生素有全面的了解, 明白药物药理知识, 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给药途径, 能应用窄谱者不用广谱抗菌药物, 能不联合用药就不联合用药,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Arrett D, Terasawa T, Okuda S, et al.Studies on13-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ovel C-3 alkyne-substituded cephlosporins[J].J Antibiot- (Tokyo) , 1997, 50 (1) :100-102.

[2] 史占军, 长亚莉, 景宗森, 等.规范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57-59.

[3] Dati F, Tate JR, Marcovina SM, et al.First WHO/IFCC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reagent for lipoprotein (a) for immunoassay-Lp (a) SRM2B[J].Clin Chem Lab Med, 2012, 42:670-676.

[4] Lin HC, Yang YY, Hou MC, et al.Hemodynamic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 octreotide and terlip ressin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related cirrhosis[J].Scand J Gastro Enterol, 2012, 37 (4) :482-487.

专家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5

问:我曾得过甲亢,因为眼凸用过激素治疗。每次得病都要用大量的抗生素才能治好。我这种体质今后该怎么样使用抗生素?

肖永红答:如果现在没有服用激素,我建议你可以采用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的办法来控制感染反复地发作。如果你现在在使用激素,要注意避免一些感染,如果有呼吸道或者其他的感染,应该避免到人群拥挤不通风的地方去。用药是一个不得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问:我的孩子从8个月开始就经常有呼吸道感染,每次挂盐水,他今年10岁了,他的体质怎样使用抗生素?

肖永红答:让你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要一发烧一感冒就去挂抗生素,这种方法是非常不恰当的。问:胆囊炎服用消炎药时必须加抗生素吗?

肖永红说:胆囊炎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如果是慢性的服用抗生素是没用的,它常常伴随胆囊结石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在慢性的基础上可能发生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用抗生素是方法之一,如果有结石胆道阻塞等还需要药手术治疗,抗生素只是起到基础的治疗作用。

问:如果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哪些抗生素?

肖永红答:病毒引起的感冒请多饮水,适当地休息。体温太高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一些退烧药即可。问:抗生素用多了会产生癌变吗?

肖永红答:到现在为止抗生素没有引起癌症的报道。但是,在部分动物实验发现可以引起细胞畸变,甲硝唑有这种情况。因此有些药物不太适合孕妇使用,可能引起胎儿损害。所以,在特殊的人群,比如孕妇使用抗生素特别要注意。

问:我家小孩出生刚20天,今年医生给他用了菌必治会有后遗症吗?

肖永红答:不会。

问:男人吃过头孢抗生素后多长时间以后才能要小孩?

肖永红答:每一种药物进入体内以后大致需要5个半衰期就可以排泄完全,一般的抗生素半衰期大概是两到四个小时,最长的也不过是十几个小时,因此,口服抗生素最后一次结束到一周以后体内的药物基本上排泄完全不再影响人体的细胞,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问:我患有慢性荨麻诊,一直吃药,非常担心有副作用。最近一直服用的是西可韦和雷尼替丁胶囊,到现在还没有效果,有没有更好的药物可以彻底地治疗?这种病会遗传吗?

肖永红答:荨麻诊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在人群中间发生率很高,它主要是对某一些物质过敏引起的,包括

食物、药物、尘埃,甚至我们的衣着,环境的空气,花粉都可以产生这个病。因此,建议你和医生配合寻找引起荨麻诊的原因,去除原因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时期适当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这种病应该有遗传倾向,即便遗传也不会很严重的影响下一代。是比较轻微的疾病。

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病是必须使用抗生素的?哪些病是不必要服用抗生素的?

肖永红答:使用抗生素的必须是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等,其他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问:孩子一咳嗽,医生总要用抗生素,而且都不同,价格也很贵,请问该选择同样的还是换另外一种?

肖永红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孩子单纯咳嗽也没什么痰可以不使用抗生素,如果有发烧,咳嗽浓痰或者呼吸很困难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具体使用哪一种抗生素药根据患儿的情况以及引起感染的细菌来选择。问:我去年9月份得了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两个月经周期后,第三个月经周期又发作,一直到现在。这次我选用了三个周期的药,目前正在使用中。可否不检查直接服用丁克?若服用药后多长时间能药孩子?

肖永红答:霉菌性阴道炎的感染大多来源于外界环境,因此除了治疗疾病本身意外,建议你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包括自己的内衣内裤等,贴身衣物应该进行严格消毒,不然可能会引起反复地感染。服用药物以后最好停药三个月以上怀孕。

问:大多数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为什么有的人只是静脉注射了抗生素就能退烧呢?

肖永红答:错觉。由于错觉导致我们的误解,最终导致滥用抗生素。需要纠正大家的这种观念,病毒感染本身就有一个自限的过程,不治疗也会好,我们治疗是针对比较突出的症状,发高烧,或者是头疼,或者是咽喉疼痛非常厉害的情况下使用对症的药物。比如感冒一周好了,在这一周你可能也使用了抗生素,但并不是抗生素发挥了效果,而是疾病本身好转的结果。

问:我的孩子因经常使用抗生素消炎,现在是不是耐药性很强,一般的抗生素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

肖永红答:你讲得很正确。一个经常使用抗生素和另外一个不经常使用抗生素的人作对照,从他们体内分离出来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很大的不同,长期用药的人细菌耐药性很高,而不经常用药的,或者是不用药的人体内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比较好。

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孕妇、老人和小孩在抗生素使用上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肖永红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一般抗生素在青壮年使用不良反应比较少。而老人、小孩、孕妇是人体的特殊时期,他们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不光是抗生素,任何药物在这些特殊人群中使用都要加以注意。比如小孩,各个器官发育得不太完全,有些组织或者器官生长非常迅速,如果我们不慎使用了一些药物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非常明确的是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在小儿使用可以引起耳神经的损害,导致耳聋和聋哑状态。儿童期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四环素牙和骨骼发育的损害,氯霉素可以引起肝脏损害等。在孕妇用药过程当中,除了考虑成人以外,还需要考虑她腹中的胎儿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对孕妇相对比较安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的药物,其他类别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或者是禁用。对于老年,随着人体年龄增长,他们肝脏、肾脏、心脏、肺功能逐渐减退,如果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话,会损害这些器官,加重器官衰退,影响他们的寿命。老年人使用某些药物时的使用量、使用方法和普通人不应该相同,比如要减量使用,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等。除了这三类人群以外,还有一些人群用药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本身就有肝脏功能不好的人,我国是肝炎大国,有肝脏损害的比较多,抗生素应该避免,或是尽量不使用。肾脏功能不好的人,比如说慢性肾炎或者是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对加重肾脏负担或者是直接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应该避免使用。

问: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之分,这两种有什么样的不同?

肖永红答:首先,我们药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谱”,所谓谱就是范围的大小,因为引起我们人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的,抗生素有的是只针对其中个别的细菌可以产生杀菌或抑制作用,而有的抗生素是可以针对比较多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针对的细菌比较少的抗生素就叫窄谱抗生素。针对的细菌越多它的谱就越广。我们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有的放矢,应该尽量选用窄谱的针对性强的药物使用,只有在我们对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太明确的情况下面才选用广谱的抗生素。但是一旦我们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以后就应该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地使用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更换。

问:慢性阑尾炎有什么特效药吗?

肖永红答::没什么特效药。最好去手术治疗。

问:为了不产生耐药性,是不是使用抗生素每次都应该更换一种?

肖永红答: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一种抗生素它的的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一种抗生素对每一种感染都有效,所以要根据疾病情况来选用抗生素。为了避免耐药产生而更换抗生素,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是对耐药情况的关注。要避免耐药性产生最关键的还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果不合理使用,比如我们使用的量不够,在体内的浓度比较低,低浓度的情况下不光不能杀灭微生物,同时还有可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问: “芬必得”属于抗生素还是消炎药?

肖永红答:消炎药。

问:如果生病都去医院找大夫开处方太麻烦了,能否给一个家庭常用的抗炎处方?

肖永红答: 7月1号以后任何抗生素都要凭处方购买,虽然是麻烦,但绝对是利大于弊,不应该怕麻烦而采取一些别的方法致使抗生素滥用。不建议你在家里常备抗生素,家里的常备药应该是感冒药、止痛药,或者是一些外伤的药物,不应该把抗生素作为家庭常备的药物。

问:我很容易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的抗生素也没什么用了。最近发现吃青霉素V钾片还挺有效的,不知道长此以往有什么大的副作用?

肖永红答:建议也把青霉素V钾片停掉,不吃抗生素。

问:为什么我吃先锋霉素的时候胃特别难受?医生说这是个体差异正常现象,对吗?

肖永红答:这是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每一个人发生的情况可能有一些区别,也就是你的医生说的个体差

异吧。但不是每一种药物都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反应,如果你对某一种药物有非常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建议你换其他的药物使用。

问:我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造了一个瘘,经常感染,用什么样的抗生素?

肖永红答:直肠癌术后造瘘的部位经常感染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有排泄物的污染。如果炎症不重,选用口服一代二代头孢菌素为好,比如阿莫西林,头孢克罗,头孢呋辛酯等药。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抗生素话题的关注!我国抗生素的滥用的情况虽然比较严重,但通过今天大家这么积极地关心抗生素的问题,我相信通过大家社会的专业的努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使用会走上一条非常合理的道路。

浅议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6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耐药性;细菌;病毒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工业的发展,品种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各级医疗单位医用最多的药物。目前我国临床使用抗生素有1/4左右为不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除了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外,最重要值得关注的是诱发细菌的耐药性。2004年8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了不能违规使用抗生素。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不合理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可分以下幾个方面:

1.对细菌的影响: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耐药基因转移,并转化为院内感染的感染源,甚至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

2.对人体的影响:杀伤正常菌群,以致引起药源性疾病,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处于易感状态,从而发生感染。

3.对感染的影响:由于用药不当,感染不仅未能被及时控制,反而可能加重,甚至引起感染中毒休克死亡或感染致病菌播散,进一步扩大院内感染的可能。

4.对社会的影响:造成医院感染甚至爆发流行,加重了人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一、抗生素使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不熟悉细菌对抗生素存在的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的动向,不能根据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变迁来选择抗生素。不太了解抗生素发展动向,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老各类抗生素作用特点和同类抗生素品种之间的差别,在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针对性不强。

2.未能很好掌握感染疾患发生规律,未能根据病源、机体和抗生素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制订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遇到的感染疾患不仅致病菌的种属与耐药程度各异,感染部位不同,而且发病过程、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各不相同,均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剂量未能按照抗生素临床药理特点和控制感染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有的时候则是只注意给药剂量,未注意给药浓度,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不注意给药浓度也可致治疗失败。

二、抗菌药物选择步骤

一个完整的抗菌药物治疗计划包括起首治疗与针对治疗二个过程,由于感染性疾病急、病情重、变化大,因此不能等待完整的微生物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才开始治疗,一般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资料等依据来选用抗生素,从感染部位或感染灶常可初步估测感染病原体。

三、抗菌药物剂量选择:根据抗菌药物安全指数进行选择

1.标准剂量方案:即按成人与儿童选用固定标准剂量,适用于安全指数大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个体剂量方案:需按病原体重及肥胖程度进行给药,适用于安全指数小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首剂量饱和原则:由于抗菌药物效应常与血浓成正比,而血浓又与剂量成正比,故不论病原疾病状态,首次剂量必须饱和以求即达到有效血浓。

4.持续剂量与给药间隔时间需按病原病生理状态进行调整。

四、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①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②预防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③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④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⑤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⑥应遵循能窄不宽,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总原则。

2.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①医院结合本院情况,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内成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拟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组织药房和微生物室定期检查调研和分析全院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②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量的原则,消除重复用药现象。静脉滴注抗生素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静脉点滴的浓度速度。③护士要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④药房管理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定期将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⑤医院内感染委员会邀定期公布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有条件的单位可报告其他病毒真菌等感染情况。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①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②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症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确定认为非细菌感染者立即停用抗生素。③怀疑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按疾病诊疗常规采集标本(包括血尿常规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④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对病原来使用的抗生素进行必要调整,选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药品来源及价格。⑤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征。一般适用于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要长时间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⑥要避免外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临床各科室使用的外用抗生素也应严格管理,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⑦细菌性感染所致发热,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注意症状消失后,及时停用抗生素。⑧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在使用某种抗生素72小时后临床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加重者,应多方面分析原因。明确抗生素使用问题时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其他敏感性新药。⑨一般情况下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滥用广谱抗生素,对内科无感染征象的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糖尿病、非感染性休克、慢性肾脏疾病,一般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⑩只有对急性风湿热病人可定期使用青霉素G以杀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11}胃肠手术及胆囊手术摘除前可术前一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12}对其他选择性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矫形手术可在术前一天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使用时间根据病情而定。{13}必须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强调结合治疗,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物。

五、结束语

眼科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篇7

1 眼科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药物选用不当

目前常见抗生素选用不当包括用药指征不符、频繁更换抗生素、不按优先使用一线药物、偏重进口药物等[2]。抗菌谱重复造成药物浪费的也较为多见, 例如红霉素眼药膏和林可霉素眼药水、妥布霉素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药水同用等。以上用药问题引起耐药菌株数量日益增多, 导致感染时间延长。

1.2 联合用药不当

有时受时间限制来不及进行药敏实验, 医生往往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难免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局部点眼药联合用药不当、全身联合用药不当、以及局部与全身联合使用不当等现象。如眼部和眶深部感染时, 有眼部或眶部向颅内蔓延的趋势, 必需全身使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而眼内感染、细菌性眼内炎时, 眼内注射是关键, 而全身联合用药为辅助治疗。

1.3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当

眼科是手术较多的科室, 以无菌手术和内眼手术为主。眼球表面是有菌环境, 睑板腺口及结膜囊常有细菌生长。据统计, 国内院内感染中由手术引起的大约占14%, 眼表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3]。因此, 必须重视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术前及术中用药时间必须以术中血药浓度最高为宜, 用药时间提前导致手术时已过了药物半衰期而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时间推后又会错过控制术中感染的时间。此外, 术前与术后的抗生素使用, 必须符合用药指征。

1.4 抗生素给药方法不当

眼部组织结构特殊, 因此给药的时间、方法、部位都要准确把握, 才能节约药物, 提高疗效。

2 眼科抗生素合理用药原则

2.1 严格根据抗菌谱选择用药

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 有的抗生素还有抗真菌、支原体等作用, 单一的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发热, 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所以合理使用抗生素, 首先要确认感染的菌种, 根据药物对此菌种的敏感性选择抗生素。常规做法是参考药敏实验结果,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4]。如青霉素抗菌谱主要为革兰阳性菌, 对链球菌感染十分敏感;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对衣原体活性有抑制作用, 又可用于沙眼治疗。针对金葡萄球菌, 近年比较常用头孢菌素, 一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 代表药有头孢氨苄和头孢唑啉, 而针对革兰阴性杆菌, 三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 代表药有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定, 也可选择氨基糖甙类。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与一代相近, 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较优异, 代表药头孢呋辛, 可应用于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中[5]。

2.2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

对进展迅速、症状较重、感染部位较深的眼病, 如眼内炎或眶内蜂窝组织炎等, 要选用作用强、药物浓度高的抗生素, 静脉点滴或同时球内注射等。如眶内深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选用头孢唑啉, 也可选择青霉素, 优点是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 如绿脓杆菌引起的眼内炎或眶内感染, 细菌培养阳性时, 应优先考虑半合成青霉素等, 代表药有哌拉西林, 也可选择头孢哌酮或头孢他啶。药敏检测结果为耐药时可选亚胺配能类药与氨基糖甙类联合治疗, 氨基糖甙类代表药有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 要根据感染程度确定剂量, 根据每阶段的检验报告确定疗程, 以尽力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为佳。同时还要考虑药物分子量大小和溶解播散情况, 必须考虑穿透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因素。细菌性眼内炎在必要时使用万古霉素或头孢他啶直接玻璃体腔内注射, 不受以上屏障的阻挡, 这样局部组织浓度较高, 疗效确切, 据报道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100%的敏感性[6]。

2.3 联合用药原则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适用于各种眼部感染。一般应首先考虑使用单种抗生素, 单一药物治疗有效就不需联合用药。联合用药虽然能够起到协同抗菌作用的效果, 但同时也可增大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以联合用药须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7]。联合用药时优先考虑局部外加一种抗生素全身使用;其次考虑两种以上全身使用。选择以上给药方法的先决条件为局部用药难以控制, 或局部药物不易达到感染组织, 或有各种原因不适合局部用药, 或为局部急性感染较重, 需局部与全手相结合给药时。常见的如眼睑深部感染或泪囊感染, 眶内的感染如蜂窝织炎感染等, 外伤或手术后球内急性感染时, 采用全身给药。但是全身给药受血-房水屏障, 血-视网膜屏障的限制, 一般房水浓度只有血液浓度的10%左右, 不同的抗生素房水浓度不同, 有时甚至对其他部分足够药量但对眼内部完全无效,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 必须考虑所用药物针对眼组织的药效动力学情况, 一般选用分子较小易通过以上屏障的药, 如青霉素、晏卡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其优点是全身血药浓度高, 易通过以上屏障, 起效迅速, 缺点是全身吸收和药物用量大, 增加治疗成本。

2.4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

(1) 无感染症状和体征者, 建议不使用抗生素。有实验证明, 应用头孢尼西单次和连续5 d相比, 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2) 确定有感染者, 要做分泌物、创口溢流物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做药物敏感试验, 无条件或无时间做的, 可根据分泌物、创口溢流物特点、疼痛特点、伴随的热型等临床表现, 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 (3) 对于不确定感染的, 术中及术后极易造成感染的, 要在极易感染的时段让组织内达到最有效的抗生素浓度, 药物作用时机要把握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与半衰期之前, 一般在术前1 h给药或麻醉前给药1次, 术后24 h追加1次, 如果手术时间>3 h, 可根据所使用药物的半衰期在手术当日追加1次[8]。此外, 卫生部对围手术期用药的种类有严格的规定, 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避免盲目使用[9], 一类切口一般不预防使用抗生素, 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3 眼科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3.1 滴眼剂点眼

直接滴于结膜囊内, 常用于治疗结膜和角膜疾病, 前房及虹膜等感染病变, 是最经济、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这样全身及相邻组织吸收很少, 是药物全身不良反应最小的给药途径, 是首选的给药方法。但要通过渗透、吸收后才能发挥作用, 眼药水的药物浓度, 易被泪液稀释而下降, 由于眼睑的闭合挤压使药物溢出, 同时有部分药物经过泪道排出, 因此作用时间比较短暂。应根据病情确定给药的时间和频率, 如急性流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可反复频繁给药, 每1-2 h给药1次。眼凝胶比眼药水制剂维持浓度时间要长一些;目前已有最新研制的抗生素眼药, 有水溶兼脂溶双重性的单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期待早日投入临床使用, 这样就能维持比较长时间的眼表药物浓度。眼药膏为油制剂, 能够在眼表停留比较长的时间, 但油膜能够阻止药物与眼表组织的接触, 妨碍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和药物与感染组织的接触;近年研究的眼用药膜置于结膜囊内, 随着泪液的分泌缓慢溶化后释放, 提高了生物剂用度, 具体品种有卡那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等[10]。

3.2 眼球结膜下注射

球结膜下注射是指将抗生素药物加局麻药直接注射到眼球的结膜下与巩膜上的组织内, 以达到治疗目的。球结膜下注射的药物到达角膜缘, 然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达角膜基质层并进入眼内, 即进入房水。使用这种方法给药, 药物在局部组织浓度高, 维持时间长, 还可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 局部组织代谢增强, 抗体增加, 不良反应小, 是治疗眼表及眼前房病变很有效的方法, 可用于治疗眼科多种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进针部位尽量离开感染部位, 以免造成感染的扩散;还须注意操作时要避开结膜血管, 以免刺到毛细血管而引起结膜出血。

3.3 球周注射

球周注射是将抗生素药物加局麻药直接注射到筋膜囊、球旁和球后, 可以根据情况适用一种或几种临床配方使用, 药物经局部血液循环进入房水、色素膜、视网膜等组织, 局部的浓度较高, 维持时间也较长, 全身吸收较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可增加眼眶压力间接增高眼压, 可引起局部刺激和局部水肿, 易碰到眼球周围小血管引起眶内出血等不良反应, 常用药如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等。

3.4 电离子渗透法

电离子渗透法是借助直流电将药物电解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进而导入眼部组织。其特点是起效快、用药少、不受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影响, 用于治疗浅表感染性疾病, 如眼睑、泪腺部、眼眶浅表部的软组织感染, 全身吸收少[11]。

3.5 眼内注射

眼内注射是在一般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 或者病情危重时所采用的给药方法。眼内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入前房或玻璃体腔, 前房注药时从近角膜缘的透明角膜部, 做穿刺孔或直接用快针穿刺进入前房后注药, 玻璃体腔注药用30号针头, 经睫状体平坦部, 即角膜缘后4~5 mm, 向眼球中部, 穿刺入玻璃体腔内直接注药;为防止眼压增加, 注药前做前防穿刺, 如需稀释用0.1~0.2 m L平衡盐水溶液配制, 必须在手术室无菌操作下完成, 注射时须注意药物安全剂量, 药物中是否含有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如有应考虑其在眼内的毒副作用;常用药物有头孢吷率、万古霉素等。其优点是药物直达病变部位, 迅速起效;缺点是注射时有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压增高的危险, 另外玻璃体内注药还可引起玻璃体机化[12]。

3.6 全身给药

眼科感染全身使用抗生素, 经常用于治疗外眼感染和眶内感染。在外眼组织达到的药物浓度等同于全身皮肤和肌肉等部位的浓度, 所以一般用于眼睑、泪囊、眼眶等急性感染性疾病, 在局部用药难以控制时使用此方法。因眼部的组织解剖特点、药物的分子量大小、屏障的影响, 全身给药对眼内感染难以起到控制作用, 如果确需使用, 应选择小分子可以通过屏障的抗生素, 建议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族等, 同时结合局部治疗。全身使用抗生素的缺点是用量大、全身吸收, 因此在局部用药难以快速奏效时才使用。

兽医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8

具体而言,兽医临床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抗生素的认识不全面、不客观。兽用抗生素药品种类与人类用药一样繁多,而兽医的从业资质审查相对不够严格,很多兽医受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其对抗生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动物临床治疗中有可能存在错误用药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畜禽的身体健康,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动物死亡。比如红霉素联合青霉素用药,两种药物会产生抑制作用,不仅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而且畜禽有可能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加重而死亡[1]。于比如磺胺类药物会对动物的肾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量谨慎使用,但是有些兽医使用磺胺类药物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次,诊断条件受到限制,这种情况在基层兽医单位尤其突出,一些兽医站无法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也多凭临床经验,导致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一定盲目性。而且基层兽医单位的兽医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情无法做出正确诊断,也会影响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最后,畜主问题。兽医在给畜禽治疗过程中,会严格规定每日用药次数及剂量,以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浓度,但是一些畜主随意更改医嘱,不按规定用药,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还有一些畜禽感染较为严重,需要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但是畜主看到病畜病情稍有缓解即自行停药,导致畜禽病情反复,兽医不得不追加剂量或改用新药,导致抗生素剂量增加却难以达到较好效果。

2提高兽医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策略

针对抗生素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2.1加强兽医对抗生素的临床认识

兽医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会对其临床治疗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很多兽医,尤其是基层兽医对抗生素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其对抗生素的认识,定期举办抗生素临床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讲座,相比其它技术讲座,抗生素的用药知识培训更具针对性,也更易引起兽医的认可,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保证培训效果。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兽医临床抗生素应用考核机制,使其更加自觉、主动的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学习,由卫计委部门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定期考核兽医的抗生素应用行为,如考核不合格,则要进行停职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参与临床治疗工作。

2.2兽医临床抗生素应用注意事项

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减少抗生素应用的盲目性。任何一种抗生素都是不是万能的,其通常仅对部分细菌产生抗菌作用,因此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根据临床诊断,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畜禽病情选持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抗生素;且抗生素多应用于细菌感染,不适用于病毒性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等疾病。采用应用要严格掌握剂量及疗程,否则细菌易产生耐药性;通常治疗初期可在规定剂量范围内合理加大剂量,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后续要根据病情恢复适当减量;针对急性传感、严重感染时也要适当加大剂量,通常传染病及感染症状用药3~5 d即可,症状消失后再用1~2 d,不可过早停药[2]。注射时要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通常情况下普通感染、消化道感染主要采用内服给药,感染严重者再进行注射用药;如果消化道感染严重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则要采用注射法与内服并用的方法。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畜禽要格外慎重。如需联合应用抗生素,则要结合临床经验控制使用,通常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包括:单一抗生素控制严重感染及混合感染效果不佳者、用药时间过长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性者、病灶处抗菌药物不易渗入者等。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征。应用抗生素过程中要注意配伍禁忌,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严格控制预防性及局部性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过敏发生,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此外,食用动物在上市前、屠宰前如果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以保证消费者人体健康。

2.3加强对畜主用药知识的培训宣传

农村畜禽养殖户多为未经过专业知识教育培训的农民,其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抗生素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抗生素可包治百病,畜禽稍有发热或食欲不振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并且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随意停药、随意加大或减少剂量等,且未考虑到畜禽上市前的休药期。因此基层动物防疫站要加强畜主用药知识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培训讲座邀请其免费学习;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也要积极宣传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使得畜主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提高其配合用药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3结语

总之,尽管抗生素在兽医临床对畜禽进行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兽医临床在应用抗生素期间,也应该注意合理使用,防止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不规范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永秋,周贵德.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5,(4):243-243.

抗生素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篇9

1 影响抗生素效果的相关因素

1.1 药物浓度

通常以最低杀菌浓度 (MBC) 和血浆最低抑菌浓度 (MIC) 来衡量药物浓度[1], 抗生素应用效果的优劣, 与药物浓度关系最为密切, 但二者并无正比关系。在药物浓度最小时, 开始发生药效,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药效也不断提高, 但药效达到峰值时, 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药效。同时, MIC及MBC的不断提高, 也会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1.2 病变部位

在疾病治疗中, 只有药物达到病灶才能有效发挥其效果, 一些深部感染容易形成局部脓肿, 同时血管分布少, 所以在这些病变部位很难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在脑部病变的临床治疗中, 仅有少量抗生素能通过血脑屏障, 所以病变局部常常难以获得有效药物浓度, 从而影响药效发挥[2]。

1.3 药物浓度恒定性

用药以后,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 在人体排泄、代谢等过程中, 血药浓度会逐渐降低, 即药物消除。临床上通常以半衰期 (T1/2) 作为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指标, 半衰期指的是药物浓度降至50%所需时间。半衰期前后, 血药浓度维持其有效作用的情况, 即药物浓度恒定性[3]。血药浓度在半衰期前后若不能维持其有效作用, 必然会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1.4 患儿机体状况

抗生素治疗效果还与患儿机体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发育状态、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 都会对抗生素药效产生不同影响。患同种疾病的儿童, 即使年龄相同, 所用抗生素类型及用法、用量也相同, 也可能出现疗效各异的情况。这说明患儿机体状况与抗生素药效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以抑菌性抗生素为例, 其药效的发挥就主要依靠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

2 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1 严格把握抗生素适应证

据研究显示[4], 抗生素除了对细菌有效外, 还对原虫、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有效, 甚至还可用于治疗肿瘤。因这些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疾病, 均为抗生素药物的适应证。儿科医生在临床诊断中, 应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以明确患儿是否为感染性疾病。以发热症状为例, 其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 但在高渗脱水、严重脱水、水电解质异常、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中, 也可出现发热症状。所以临床医师不能仅凭发热症状就判定为感染性疾病, 盲目应用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血常规是必检项目, 白细胞计数增高在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 但也不能单纯根据白细胞计数高低来判定是否发生感染。进行便常规及尿常规检查, 可排除肠道及泌尿系统感染, 做CT、B超、X线检查可排除内脏病变。

2.2 抗生素的应用是否必要

导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多种多样, 在应用抗生素前, 应先明确是否为病毒性感染。在儿科中, 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某些系统感染疾病中, 病毒性感染比细菌感染概率更高, 如肠道、呼吸道等。要鉴别病原菌是否为病毒, 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数量高低都只能提供参考, 主要还需依靠免疫学检查。由于病毒种类繁多, 要通过简单的检查进行诊断较为困难。对于一些常见的咳嗽重、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 白细胞计数不高者, 有很大可能是病毒性感染, 此时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是临床医生常遇到的问题[5]。笔者认为, 此种情况下, 应根据病情来决定, 若患儿一般情况差、病情重, 可应用抗生素1 d~2 d, 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若病情不重, 抗生素疗效不明显者, 则很有可能为病毒感染, 此时则应停用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也是不必要的。对于重症非感染性疾病、严重的病毒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 有些医生为预防继发细菌感染而应用抗生素, 其实这是无意义、不必要的。

2.3 合理选用抗生素

根据抗菌谱不同, 可将抗生素分为广谱和窄谱两类, 窄谱抗生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用明确;而广谱抗生素作用面广, 但没有确切的针对性。在无法肯定感染菌种的情况下, 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若感染菌明确, 则应选用窄谱抗生素。儿科医生应充分了解各种系统的常见感染致病菌,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做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上行性感染多为阴性杆菌, 血行感染多为阳性球菌。

3 总结

抗生素作为儿科常用药物, 其应用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患儿的身体健康, 所以在临床治疗中, 应严格掌握抗生素适应证, 正确判定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合理选用抗生素, 以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亚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 2009, 4 (7) :559-560.

[2]魏晨曦, 徐伟君, 杨东兴, 等.雷贝拉唑联合二联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6) :1140.

[3]崔晓燕, 侯广杰, 焦皖颖, 等.我院儿科126例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 2013, 17 (5) :882-883.

[4]胡理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2, 6 (7) :68-70.

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10

关键词:小儿,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 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 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 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 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 无论什么感染, 都用广谱抗生素。

1.3 无论疾病性质, 大都用静脉注射, 而且剂量过大, 疗程过长。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 随意联合使用。

2 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耐药菌株产生, 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 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 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 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3.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 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 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 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3 对细菌感染患儿, 选用适宜抗生素, 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 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 (1) 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 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2)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 应以窄谱, 不良反应少, 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 (3) 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 h (重症48 h) 后可根据疗效, 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 (4)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 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3.4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 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 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 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 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 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 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 不必使用抗生素, 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 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 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 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 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 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 应停用抗生素, 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 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也具有自限性, 通常病程3~7 d, 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5.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尤其是耳毒性, 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 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 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5.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 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 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4 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5 喹诺酮类, 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 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 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 不仅影响儿童长高, 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浅谈儿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11

【关键词】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67-02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儿童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對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h(重症48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4)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5)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1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4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bsp; 儿童腹泻和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儿童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儿童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儿童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2)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

(4)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

(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浅议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12

1.对细菌的影响: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耐药基因转移,并转化为院内感染的感染源,甚至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

2.对人体的影响:杀伤正常菌群,以致引起药源性疾病,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处于易感状态,从而发生感染。

3.对感染的影响:由于用药不当,感染不仅未能被及时控制,反而可能加重,甚至引起感染中毒休克死亡或感染致病菌播散,进一步扩大院内感染的可能。

4.对社会的影响:造成医院感染甚至爆发流行,加重了人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一、抗生素使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不熟悉细菌对抗生素存在的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的动向,不能根据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变迁来选择抗生素。不太了解抗生素发展动向,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老各类抗生素作用特点和同类抗生素品种之间的差别,在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针对性不强。

2. 未能很好掌握感染疾患发生规律,未能根据病源、机体和抗生素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制订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遇到的感染疾患不仅致病菌的种属与耐药程度各异,感染部位不同,而且发病过程、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各不相同,均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剂量未能按照抗生素临床药理特点和控制感染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有的时候则是只注意给药剂量,未注意给药浓度,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不注意给药浓度也可致治疗失败。

二、抗菌药物选择步骤

一个完整的抗菌药物治疗计划包括起首治疗与针对治疗二个过程,由于感染性疾病急、病情重、变化大,因此不能等待完整的微生物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才开始治疗,一般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资料等依据来选用抗生素,从感染部位或感染灶常可初步估测感染病原体。

三、抗菌药物剂量选择:根据抗菌药物安全指数进行选择

1. 标准剂量方案:即按成人与儿童选用固定标准剂量,适用于安全指数大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个体剂量方案:需按病原体重及肥胖程度进行给药,适用于安全指数小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 首剂量饱和原则:由于抗菌药物效应常与血浓成正比,而血浓又与剂量成正比,故不论病原疾病状态,首次剂量必须饱和以求即达到有效血浓。

4. 持续剂量与给药间隔时间需按病原病生理状态进行调整。

四、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 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 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 预防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3) 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 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5) 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 (6) 应遵循能窄不宽,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总原则。

2. 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1) 医院结合本院情况,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内成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拟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组织药房和微生物室定期检查调研和分析全院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量的原则,消除重复用药现象。静脉滴注抗生素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静脉点滴的浓度速度。 (3) 护士要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4) 药房管理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定期将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 (5) 医院内感染委员会邀定期公布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有条件的单位可报告其他病毒真菌等感染情况。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

(1) 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 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症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确定认为非细菌感染者立即停用抗生素。 (3) 怀疑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按疾病诊疗常规采集标本(包括血尿常规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 (4) 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对病原来使用的抗生素进行必要调整,选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药品来源及价格。 (5)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征。一般适用于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要长时间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 (6) 要避免外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临床各科室使用的外用抗生素也应严格管理,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7) 细菌性感染所致发热,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注意症状消失后,及时停用抗生素。 (8) 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在使用某种抗生素72小时后临床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加重者,应多方面分析原因。明确抗生素使用问题时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其他敏感性新药。 (9) 一般情况下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滥用广谱抗生素,对内科无感染征象的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糖尿病、非感染性休克、慢性肾脏疾病,一般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0) 只有对急性风湿热病人可定期使用青霉素G以杀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 (11) 胃肠手术及胆囊手术摘除前可术前一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 (12) 对其他选择性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矫形手术可在术前一天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使用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13) 必须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强调结合治疗,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物。

五、结束语

上一篇:无人直升机的梦想下一篇:SQL注入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