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2024-05-30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通用12篇)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篇1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品种越来越多。目前,抗生素在医院药品中消费量最大,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为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一项严重问题,滥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耐药菌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增多,这不仅给社会带来资源浪费,更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并给其带来经济压力,而造成这种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附属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抗生素的住院及门诊处方1 065张,其中,住院处方503张,门诊处方562张,患者中,男性594,女性471,年龄1月~89岁。疾病种类:呼吸道感染350,手术后感染228,泌尿道感染140,肠道感染131,胆道感染30,妇科感染186。科室用药情况:内科372,外科395,妇科206,儿科9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及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295张处方进行分析,先作报道。

1.2方法

将数据输入EXCEL中,双人输入并复核,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处方295张,其中,临床选药不合理处方163张,给药方案不合理处方132张,将有效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疾病种类应用抗生素处方情况见表1,科室应用抗生素处方情况见表2。

2结果

2.1临床选药不合理

2.1.1在无指征或指征不明显情况下盲目用药38例占3.57%。尤其以抗生素加抗病毒药治疗病毒性感冒。临床研究证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发热,病原体分为细菌和病毒,以病毒为主,约占90%以上。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产生病原菌耐药等问题。

2.1.2小病大治盲目追求新药30例占2.82%。在处方分析中,遇到这样的现象,一般感冒使用抗生素,一般性外件感染选用头孢菌素第三代产品,一味满足患者要求而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因而,应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严格掌握用指征,合理选用安全、有效、价廉的抗生素[1]。

2.1.3凭经验使用抗生素18例占1.69%。目前临床使用抗生素中不及时做微生物学检查、药敏试验,而是医生凭经验使用药物,从而造成治疗困难、临床用药不合理。因而,使用抗生素时应结合细菌学检查,病情危重者需要立即用药者,可先采集标本及时送检,待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方案。

2.1.4频繁换药27例占2.54%。有些医生遇到治疗效果不佳时,频繁换药。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过程,所以医生应用抗生素时剂量一定要足够,疗程要恰当,以确保有效的血药浓度,来控制感染性疾病,确需换药时也要根据病情的发展及病原学检测和药敏结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药品。

2.1.5忽视个体差异20例占1.87%,老人、小儿、孕妇因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有区别,使用药物与成人有质的差异,使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身体损害。美国FDA按药物对胎儿的危险性颁布A、B、C、D、X五个等级标准,按我国一般用药习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种提法。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对老人、小儿、孕妇危害更大,应小心使用[2]。

2.2给药方案不合理

2.2.1首次剂量使用不当19例占1.78%。如磺胺药使用中要求首剂加倍,许多处方没有注明。使用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加倍,12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可有效杀死病原菌。若首次剂量不加倍,需36h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不但不能迅速杀死病原菌,而且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延误病情的治疗。因此,首剂加倍,2次/d是复方新诺明最佳治疗方案。

2.2.2未重视抗生素的后效应(PAE) 45例占4.23%。每一种抗生素都有后效应(PAE),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抗生素后效应(PAE)应成为确定给药方案的重要参考标准[3]。在处方中常见以依靠血药浓度、药物血浆半衰期、消除速率及组织分布等确定给药方案,常忽视抗生素的后效应,影响治疗效果。

2.3用药剂量、次数、疗程不合理

49例占4.60%。在用药剂量、次数、疗程上不遵守药典规定,擅自加大剂量,尤其静脉给药,为图方便及患者易于接受,基本一天只给一次,为保治疗效就采取加大剂量的方法。外科对手术病人的预防用药,存在术前用药过早,术后停药过晚,用量过大、疗程过长等现象。有些住院病人,从住院到出院全程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造成药物体内蓄积,造成肝、肾损害,甚至产生二重感染[4]。

2.4联合用药不合理

49例占4.60%。联合使用抗生素时,仅仅考虑到广谱,而忽视了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相互影响。如β-内酰胺类杀菌抗生素与罗红霉素等抑菌抗生素联用,不仅不能增加杀菌效果,而且产生拮抗作用,使药物疗效降低。有些医生在静脉滴注抗生素时习惯于加入多种药物。如加入VitC、VitB6、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据报道,三种药物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高达4%。特别是住院病人长时间多品种并用抗生素,不仅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而且还会造成药物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3讨论

在1 065张处方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数量为295例,占27.7%,这一数字可以反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还较严重,造成这种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很多,包括有些医生业务素质欠佳、责任心缺乏,对合理用药不够重视,存在“以药养医”现象等。笔者提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几点意见:首先,严格执行抗菌药分类管理,医院各科室应制定出本科感染性疾病的用药常规,首选敏感价廉的抗生素,限制一些广谱、强效、价格昂贵的抗生素,同时应保留一、二种抗生素作为二线用药,以备治疗耐药菌株和院内感染[5]。其次,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必须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应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疗程,有条件医院可以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查、药敏试验和毒性指标观察、血药浓度监测等。最后,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或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抗生素用药管理,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处方分析,解决药物的选择、剂量、配伍等问题,发挥抗生素药物的最大利用价值,避免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万育,我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与分级使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18(4) :241~242

[2] 崔银华阿莫西林致血尿和蛋白[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1(4) :288~289

[3] 张友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 :1303

[4] 王秀丽,杨斌.我院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8;1 7(200) :4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10:9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篇2

文/王刚

2011年5月24日下午我院于五楼大会议室举行了《抗生素合理应用》学术讲座。主讲人为徐医附院陈明教授。

抗生素已成为人们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同时抗菌谱愈来愈广,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仅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致使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耐药性等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参合患者的健康,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陈明教授从抗生素的应用历史、国内抗生素合理使用大事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定义、抗生素的种类及特点、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对策、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预防使用、特定人群的抗生素的使用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不仅如此,陈教授还讲述了自己多年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经验以及碰到比较棘手的抗生素应用问题处理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篇3

【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因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54-01

一当前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探究

(一)过多的联合用药

当前的临床实践中,为了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而多采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虽然较之单独用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由此却极易增加药物的毒性,也增加了菌株出现耐药性的几率。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只要得出明确的诊断,即可利用单一的抗生素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并不需要联合用药,应当严格的控制联合应用抗生素的适应症[1]。

(二)医生水平限制

医生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在实践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用药时的方法可不相同,多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治疗,不能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应用,最终为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留下了极大地隐患[2]。

(三)不能规范化进行病原体送检

按照现代的治疗原则和相应规范,在对应于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前应当进行病原体送检,以期能够得出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更为科学的选择合适抗生素。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生主观认识不足和医疗机构客观条件的限制,病原体送检率极低,许多医生单纯的依靠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最终为治疗造成了相应的隐患,最终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四)混乱抗生素使用管理秩序

当前,医院规章制度较为落后,不仅医生不能实现合理的用药,而且对于药物使用的控制极不完善,有时患者甚至可以自由的购买抗生素,这种混乱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耐药株增多的隐患,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极大缩短,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对其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隐患[3]。

(五)受到经济利益的不良驱动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落后模式仍然是当今医疗行业的主流。这种情况下,医生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不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而乱开药,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根本上造成了我国临床上抗生素使用的极大混乱。此外,制药企业为了最大的经济利益,不断的进行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但是很多时候仅仅是对原有药物的更名,这种现象加重了当前医疗实践中抗生素的滥用。

(六)病人自身因素

临床实践中,病人的具体病情和身体条件极为复杂而多变,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医生的诊断难度,这也在客观上加重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因此,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医生许多时候无法做到准确的给药,但是为了救治病症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进行联合用药或多次给药,导致了临床中抗生素应用的混乱。

(七)耐药菌株的增加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和病菌对于许多抗生素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抗药性,有的病原体甚至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会产生抗药性。此外,随着时间的积累,病原体抗药性的问题比如会更为严重,医生在实践中只得不停地进行联合用药和换药,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日益严重。

二对于加强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医护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医护人员的医学水平、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极大地影响着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因此,为了促进抗生素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教育,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的滥用[4]。

(二)加强抗生素使用的专门培训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十分繁多,其功效也各有不同,更新换代也非常迅速,尤其是对新研制开发和得到临床应用的抗生素,更应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培训。应当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准确的掌握使用的适应症,并且注意使用中禁忌症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准确的选择抗生素对于患者进行治疗[5]。

(三)建立严格、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在临床工作中,以卫生部发行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为抗生素使用的准则,以此为基础来建设完善的抗生素使用和控制机制,采取抗生素的分级使用,严格控制二级抗生素和三级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有相应资格的医师批准并经过院感办的审核后方能使用。

三结语

在当今的临床实践中,抗生素是人类医学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药物,因此,其是否能够得到规范、科学的使用,对于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不合理的应用最终不仅会影响到医疗秩序,而且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引起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范洪;张静;郑小丽.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0.

[2].吕玉媚;张珏.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

[3].林维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成因浅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4.

[4].刘顺;李洪强.浅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05.

儿童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几大问题 篇4

“中国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 我们儿科更是‘重灾区’。”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在“2010年全国流感防控会”上说。

儿童是一类特殊用药群体, 其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未发育完全, 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必然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用药的特殊性, 儿童合理用药比成人的难度更大, 突出地表现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应用抗生素时, 比较敏感的细菌由于抗生素的选择性作用而被大量杀灭, 留下来的便是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 这些耐药菌能够通过复制将耐药性传递给后代, 还可通过质粒介导使耐药基因传播, 当耐药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时, 可导致各种难治性感染疾病发生[2]。小孩从一生下来就用抗生素, 直接后果是, 体内长期带着耐药菌, 一旦生病可能无药可医。

对于儿科用药, 无论医师还是患者家长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导致抗生素滥用, 对患儿产生严重的危害, 本文主要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几个问题。

1 医方因素

1.1 用药主导思想不明确

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 对于儿科用药, 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患儿家长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医师家长往往从预防性、保护性、安慰性等角度出发, 盲目的应用或要求应用抗生素。

1.2 新的、昂贵的抗生素必然产生更好的效果

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患者认为所用的抗生素越新越好, 越贵越好。医师认为患者期望得到抗生素治疗, 违背科学地使用了抗生素, 医患双方根本没有意识到抗生素与微生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1.3 用药品种偏少

随着医、药学领域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发现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被禁用或慎用于儿童。如四环素对儿童会形成四环素牙等。加之常用抗生素日趋增长的耐药率, 使儿科用药的种类受到极大的限制。再加上门诊儿童流量大, 很多医师只能靠临床经验对儿童进行诊断没有针对性。

1.4 用药途径不安全

目前, 大多数医院儿科门诊应用抗生素的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给药。主观上, 对滥用注射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习惯将静脉给药作为首选, 病好得快。客观上, 儿童胃酸度低, 肠管相对较成年人长, 通透性高, 胃排空和通过肠道的时间较慢, 因此对儿童来说, 口服吸收比静脉注射更安全。

1.5 用药疗程不合理

剂量过大、过小、疗程过长、过短均属于不合理用药。门诊用药疗程过短已成为普遍现象, 由此而造成剂量不足, 血药浓度过低, 达不到治疗效果, 同时还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调查表明, 3/4以上的患儿应用抗生素未达到需要疗程。往往家长见病好了, 就马上停止用药。

1.6 个别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医师为完成药品指标及多得药品利润, 不遵循抗生素的应用原则。用贵药、进口药的现象并不少见。医师不遵循抗生素用药原则而选择广谱抗生素, 且多种抗生素同时应用。对抗生素的适应症、禁忌证、了解不够详细, 且不结合小儿发育成熟度用药, 不注意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而儿童最好别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

2 家长方面

2.1“吊针”更快更有效, 用药疗程越短越好

抗生素使用前期, 病情确实看上去好的快, 很多时候, 患儿家长往往还会主动要求“吊针”, 甚至错误地把葡萄糖当作“补药”, 儿童一不舒服就去医院要求挂吊针。却不知道抗生素不仅不利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的发展, 更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消灭”体内的益生菌, 造成菌群失调。

2.2 现在独生子女多, 孩子生病, 家长着急。

恨不能用药后立竿见影。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常伴有发热, 甚至惊厥。多数家长认为发热即炎症, 立即要求静滴抗生素以求退热。而实际上, 90%以上的上感为病毒感染, 多有自限性, 约一周左右。宜采用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中药对症治疗等方法即可。如继发细菌感染, 甚至向局部扩散引起鼻窦炎、咽炎、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时, 再合理选用抗生素 (但多数家长不理解, 认为如不用抗生素, 孩子有事, 跟你没完) 。

在中国儿童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 总的来说归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医师为避免病情恶化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等, 会放宽抗生素使用条件;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受罪就想用药把病快点治好。为控制抗生素滥用局面, 2011年4月卫生部发不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征求意见稿。当然改变国人对抗生素的依赖, 应多进行宣传教育[3]。让老百姓加强对抗生素认识, 避免出现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同时加强医师道德责任感。才能根本改变中国抗生素滥用的局面。抗生素是把双刃剑, 要合理使用。只有合理使用, 防止滥用, 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 避免浪费, 保证儿童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 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研究我院2011年儿科门诊处方, 进行研究抗生素用量。结果 门诊儿科抗生素使用存在滥用现象。结论 儿科抗生素为何存在不合理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这几大问题。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严珍.儿科抗生素应用的误区、危害及对策[J].海峡药学, 2006, 18 (3) :55.

[2]廖晓玲, 金星.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难点分析[J].中国药房, 2005, 16 (6) :441.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会议记录 篇5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人:****** 会议内容:关于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抗菌药物概述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起草的背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目录;

2)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3)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4)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2.病原微生物检测; 3.管理与督查;

4.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三、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无指针用药

2.选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 3.联合用药不当 4.给药剂量不合理 5.溶媒使用不当

6.给药间隔不正确 7.开药的疗程过长

四、持续改进与整改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 尽早确立感染病学诊断,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 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预测病原体种类,进行经验治疗;试验结果报告后应认真参考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抗生素治疗2~3 天后如未见效再更换其它药物。做好病情及用药记录。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7 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因易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9 密切监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10 注意特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用药。

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6

【关键词】 小儿 抗生素 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10-01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 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1.3 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 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3.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 h(重症48 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3.4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3.5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一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SD,SMZ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 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 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 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5.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環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5.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4 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5 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5.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篇7

1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尤为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 我国住院患者和外科手术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高达80%和95%, 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规定的30%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抗生素使用率22%~25%[1]。在一项对1688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 抗生素使用率为74.76%, 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者占使用抗生素人数的6.09%, 指征不符合标准者占38.04%, 抗生素联用过多占31.31%, 疗程过长占9.09%, 抗生素更换频繁者占8.08%, 联用不合理者占7.40%[2]。

2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目前我国对抗生素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尽管已有相关规定、使用指南等政策出台, 但对抗生素的销售和市场监管力度仍然欠缺, 导致抗生素生产厂家及经销商为追求经济利益违反规定、钻制度的空白扩大产品生产销售, 加剧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2.2 医方因素:医师对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标准及方法、不良反应理论水平欠缺或不遵循指南用药, 单纯追求近期疗效大剂量、长期、联合、广谱应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剂量、疗程、配伍、给药方式等判断错误。受当前医疗环境影响, 医师为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倾向于选择高级别、广谱、进口抗菌药以保证疗效, 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目的, 忽视了药物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菌的严重后果。部分医疗机构条件有限、药敏试验耗时过长费用较高等使得医师很少应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多数情况下经验性用药。观念错误导致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不合理的预防性用药。个别医师放弃遵循抗身素应用原则, 而是以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为原则, 造成大量抗生素的不必要、不正规应用。

2.3 患方因素:患者对抗生素了解欠缺观念错误, 盲目要求应用所谓的好药、新药, 导致体内细菌耐药, 造成“无药可用”。出现不适症状时自行购买服用抗生素者不在少数, 主动要求医师应用抗生素或静脉给药、不遵循医嘱过早或过晚停药、不按常规剂量应用、擅自更换药物、过于依赖药品广告、用茶水或饮料服用抗生素等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常见, 并且与患者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3,4]。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管理的力度及规范程度, 明确治疗性、预防性、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要求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严格把控抗生素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及用量, 养成正确的用药观念, 杜绝盲目用药、习惯性用药, 推广并鼓励进行药敏试验及病原体鉴定科学指导临床用药, 避免药物滥用。重视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监督, 切断药品营销与医疗机构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 阻断为谋求利益开药的现象。

3.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医疗机构定期举办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培训和讲座, 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不断强化对相关规章制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深刻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和正确应用的必要性, 培养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在单纯病毒感染、发热原因不明时滥用抗生素, 经验性治疗可应用于危重患者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未回报前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推测最可能的病原体, 并结合相关细菌药物敏感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 待病原学结果回报后调整给药方案。

3.3 加强人民群众科普宣教:政府和媒体有义务向群众宣传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滥用所导致的严重危害, 纠正一味追求“好药”、“新药”、短期内疗效显著等错误观念, 杜绝想当然自行错误应用抗生素, 培养正确的理念和意识。

3.4 建立合理用药考核制度: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质控委员会, 制定临床抗生素使用细则、应用指南, 不定期抽查处方中抗生素的开立情况, 对违规现象进行指导, 必要时进行处罚并通报。将合理使用抗生素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定期举行相关考核评比及阶段性的工作总结。

5.5 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实行区别化管理政策。要求医师根据药物安全性、耐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感染部位、病情病程、致病菌种、药物价格及患者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 科学合理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有研究表明实行抗生素分级管理后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手术预防用药率、联合用药率、人均使用频次及费用明显降低[5]。

摘要: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极其广泛, 滥用抗生素将引发严重的耐药性、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现就当前抗生素使用的现状进行阐述, 分析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 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并提出改善抗生素滥用现状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现状,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晶晶, 王小万, 靖瑞锋.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 39 (1) :14-17.

[2]邹英, 夏培元, 张杰.1668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8 (7) :724-725.

[3]郑莉, 杨家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经验和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18) :114-115.

[4]金颖, 陆一鸣, 鲁培俊, 等.中老年人抗生素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 (9) :1140-1143.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篇8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化,规范

抗生素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1]。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 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 使用率非常高。对于感染, 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2]。随着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采用抗生素治疗的1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 取得了一定的发现,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568例。男963例, 女605例;年龄5~78岁, 平均 (46.2±5.8) 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568例患者在诊断、用药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有关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患者所属科室分布、抗生素类别以及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成因进行整理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863例患者, 有1568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40.6%。

2.2 患者所属科室统计

1568例患者当中, 内科患者562例 (35.84%) , 外科患者427例 (27.23%) , 妇产科患者238例 (15.18%) , 儿科患者106例 (6.76%) , 其他科室235例 (15%) 。

2.3 抗生素类别统计

氨基糖苷类485例 (30.93%) , 头孢菌素类426例 (27.17%) , 氯霉素类325例 (20.73%) , 大环内酯类208例 (13.27%) , 喹诺酮类124例 (7.9%) 。其中庆大霉素341例、妥布霉素144例, 头孢噻吩钠223例、头孢唑林钠203例, 琥乙红霉素220例、阿莫西林105例, 罗红霉素134例、琥乙红霉素74例, 诺氟沙星74例、左氧氟沙星50例。

2.4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统计

1568例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 共有208例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其中, 剂量、用量不当90例, 给药方式不当57例, 药物使用时间不当38例, 滥用药物23例。

3 讨论

3.1 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成因

3.1.1 人为因素

抗生素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医护人员作为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 医护人员诊断的正确与否、处方的科学性以及药物调配、配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对用药治疗的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1.2 药物因素

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 药物作用的效果及使用方法因人而异, 不同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所取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表现都不尽相同。由于联合用药治疗能够保证药物功效的充分发挥, 因此, 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联合用药, 但是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期间, 受联合用药的影响, 极有可能发生生理变化,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药治疗的风险性。

3.1.3 个体差异

受患者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不同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对不同抗生素的反应和耐药性也都不尽相同, 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即为药物的个体差异[3]。

3.2 抗生素临床应用对策

3.2.1 建立健全的抗生素用药制度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和减少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保障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抗生素用药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规范、统一的抗生素用药制度, 建立严格的处方制度, 加强对临床用药治疗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能使医护人员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不合理行为得到约束和限制, 从而有效降低和控制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3.2.2 增强医护人员用药风险的防范意识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药物知识, 及时更新医护人员的用药常识和用药观念, 使医护人员能够明确认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性[4]。组建临床药物和医护人员的合作团队, 为抗生素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药学知识和用药指导,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2.3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着重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重要性, 解释用药的必要性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用药的认识, 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5]。

综上所述, 建立健全的抗生素用药制度和流程、增强医护人员用药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对预防和控制抗生素滥用、不合理应用, 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杰.对我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原因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35 (25) :274-275.

[2] 王明学, 张敏.遏制滥用抗生素低碳节源促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对策[C].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 2010, 372-373.

[3] 吕粤俊, 左斯为, 陈美玲.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0 (16) :184-185.

[4] 陈淑红, 许鹂权.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及合理应用原则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14) :512-513.

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9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抗生素的滥用:感冒、发热等常见病是医院的主要诊疗的疾病, 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这类疾病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 然而医院在治疗方案上选择抗生素及抗病毒联合治疗, 而且成为一种习惯, 有的患者检查血常规, 血象并不高, 临床医生却仍然给予抗生素治疗。

联合用药不当或用量不合理:在临床上, 在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时, 没有根据抗生素的性质进行联合应用, 在应用时没有掌握好具体的剂量, 没有根据抗生素的半衰期应用, 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 增加了治疗的困难。有时, 在应用时, 剂量过大, 急于求成, 增加了不良反应。另外有的医生在应用时给药时间不合理, 如降血压药物, 要求早晨给药, 但是, 临床医生没有强调, 患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服用, 降低了药物效果。更有甚者, 有些医生在选择药物时没有考虑药物的禁忌, 如<12岁的儿童, 给予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 这样直接损害幼龄患者的软骨[1], 另外, 对于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没有考虑到药物可能进入乳汁, 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

溶媒不合理: (1) 青霉素+5%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 酸性或碱性增强均可使之加速分解, 5%葡萄糖注射液呈酸性, 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 速尿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速尿为加碱的钠盐, 碱性较强, 静脉给药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因为葡萄糖注射液p H为3.2~5.5, 而速尿注射液p H为8.5~10, 在酸性环境中速尿易发生沉淀[2]。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主要来至于医生, 医生对药物的半衰期、不良反应等掌握的不准确, 没有细致考虑药物的适宜人群等, 以至于在应用时出现差错[3]。另外, 在药师方面, 没有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 或者在执行处方时出现执行错误, 没有对患者进行药学指导或讲解, 只是按方发药, 患者按照说明书服用, 没有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服用。

医院预防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对策

及时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按确定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正确的病原学诊断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4]。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 选药必须准确, 对症下药。例如, 我们在对待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 进行细菌培养, 针对存在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这样临床可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我们进行了比较, 2012年12月-2013年5月我们对呼吸科收治的160例感染患者进行分成比较, 一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另一组凭经验治疗, 结果显示, 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患者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无滥用抗生素现象。

熟悉所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谱、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不能行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时, 进行经验性治疗, 此时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其临床适应证、药物动力学、不良反应、药源、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 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主要依据[5]。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综合用药:对小儿、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者, 根据其特殊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疗程和剂量:临床效果不佳, 应分析原因, 确因抗菌药物原因, 应在使用3~4天及时换药, 不主张频繁换药, 也不能在无效时坚持使用而不及时更换。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使用推荐剂量, 过大过小均不恰当。给药方式的选择方面, 我们坚持:中等感染选择肌注给药, 严重感染选择静脉推注或滴注给药的原则。

加强宣教与耐药性监测, 指导临床用药:不仅要向医务人员宣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 同时也向广大群众宣传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识, 使他们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

综上所述, 对待抗生素的应用, 医生要正确诊断, 要对抗生素有全面的了解, 明白药物药理知识, 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给药途径, 能应用窄谱者不用广谱抗菌药物, 能不联合用药就不联合用药,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Arrett D, Terasawa T, Okuda S, et al.Studies on13-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ovel C-3 alkyne-substituded cephlosporins[J].J Antibiot- (Tokyo) , 1997, 50 (1) :100-102.

[2] 史占军, 长亚莉, 景宗森, 等.规范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57-59.

[3] Dati F, Tate JR, Marcovina SM, et al.First WHO/IFCC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reagent for lipoprotein (a) for immunoassay-Lp (a) SRM2B[J].Clin Chem Lab Med, 2012, 42:670-676.

[4] Lin HC, Yang YY, Hou MC, et al.Hemodynamic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 octreotide and terlip ressin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related cirrhosis[J].Scand J Gastro Enterol, 2012, 37 (4) :482-487.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篇10

1 抗生素的滥用

医疗机构作为众多疾病的汇聚地, 人员流动性大, 医护人员工作忙碌, 特别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急诊科, 患者的复杂性和值班制度的特点, 是抗生素滥用最为严重的地方。目前临床上对抗生素的滥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盲目使用。患者一旦被定义为感染, 且病因不详, 医师即凭经验和主观立刻给予抗生素, 忽视了一些常规的疾病, 如病毒性感冒、肿瘤等也能引起发热感染这一疾病特点, 缺乏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正确性。 (2) 忽视抗生素使用的时间要求。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未能及时使用抗生素, 导致病情的延误及加重, 造成菌群的大量繁殖[6,7,8,9]。 (3) 使用抗生素种类多。抗生素的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 很多医护人员看到体温下不能控制病情就急于更换抗生素, 产生了不良的治愈效果。盲目地更换抗生素, 容易引发二次感染。

2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1 正确选择抗生素

抗生素对病因明确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是极为有效的, 且均能找到作用效果最佳的有针对性地抗生素, 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因此, 医护人员在使用时明确病因是十分重要的, 不应该把患者一发热就定义为细菌感染, 缺乏抗生素使用的正确性, 应给予患者必要的检查, 如取得病原学标本以明确感染的类型, 再给予对症治疗。抗生素具体的应用原则为:病毒性感染或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 且不能确定是细菌感染的患者不使用抗生素;病情严重尚不能排除非细菌感染者可以选用抗生素, 一旦确认为非细菌感染者应立即停用。此外, 再明确感染类型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时, 应考虑抗生素的使用疗效。抗生素的有效作用表现在敏感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如青霉素可用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 如扁桃腺炎、心内膜炎、大叶性肺炎、流脑等, 而对一些其他的感染无效[10,11,12,13,14,15,16,17]。

2.2 选择合理时间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疾病治疗指南中要求“轻度感染的患者”要在诊断后4 h内使用抗生素;“重度感染的患者”要在诊断后1 h内使用抗生素, 以上为选择临床合理用药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为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及发挥最大的药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 控制感染后, 抗生素的给药原则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而定, 以使药物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为治疗原则。如按照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间隔时间, 它们之间呈正相关性, 即药物半衰期长的药物, 给药时间间隔长, 反之则短。众所周知, 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 如1株大肠杆菌8 h后可繁殖到200万株以上, 10 h可超过10亿株, 24 h后, 其数据很难用数字表达, 因此, 如果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不合理, 则治疗效果欠佳, 甚至会延误病情危重患者的治疗, 使体内菌体大量繁殖[18,19,20]。

2.3 注意联合用药

在患者就诊初期, 由于病原检查的片面性, 对“抗生素能够覆盖”的病原体检查缺少片面性, 因此, 联合应用抗生素或使用光谱抗生素是十分合理的。联合用药指2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以达到协同作用或累加作用, 在联合应用时可减少个别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进而降低毒副作用。此外, 药物半衰期相差较大的药物尽量不合用, 一旦合用, 会使半衰期短的药物血药浓度急剧下降, 半衰期长的药物血药浓度下降慢, 很难发挥协同作用, 即使必须在一起使用应注意调整剂量。另外, 在联合应用中, 不能频繁更换药物种类, 明确抗生素的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 未在规定起效时间内就急于更换药物, 会引起感染的二次发作。所有联合应用药物的合用, 停药时间为感染好转后的3~4 d。2.4明确各类抗生素的应用范围抗生素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每一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 对疾病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喹诺酮类是通过抑制DNA的合成, 从而影响细菌的繁殖进而发挥抗菌作用的, 因此, 多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且是肺部感染的重要药物;大环内酯类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 因此, 在抗过敏、抗炎上疗效突出, 如代表药物红霉素, 对顽固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较好;β-内酰胺类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合成肽缺陷, 进而使菌丝破裂而死亡, 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的杀伤效果较好, 且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

2.5 加强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及各项管理制度, 明确各科室抗生素的使用种类, 对耳鼻喉科、外科、妇科及皮肤科使用的抗生素也加以明确规定, 避免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发生, 为进一步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各基层医院应参照此规范进行使用抗生素, 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与细菌耐药性地发展。同时, 对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与指导, 对一些滥用抗生素的科室, 应给予批评指导, 并对检查与督导结果进行定期公布, 科学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2.6 关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均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且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 应避免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在众多药物中是毒副作用较大的一类药物, 如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红霉素或某些磺胺类药物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可造成肝肿大, 使谷丙转氨酶升高导致肝毒性;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甚至造成耳聋或肾损害;氯霉素、新生霉素、抗肿瘤抗生素等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 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应严格按照适应证正确使用抗生素[21]。

2.7 重视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管理

抗生素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特别是在预防外科手术感染方面, 但必须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原则, 根据手术有无感染可能, 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22]。

3 结论

婴幼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11

感冒

感冒是3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治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理由有:

1、感冒的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2、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感冒病程和转归,也不能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并发症;

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毒性最小的青霉素除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大剂量应用还可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惊厥,即“青霉素脑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儿感冒一般都能恢复较好,但容易并发肺炎。建议妈妈对感冒患儿进行科学护理的同时,注重饮食调配,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能有效提高患儿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各种并发症。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时间2~3天至一周左右。这时就需要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建议做相关检查和治疗。一般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C反应蛋白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大多升高。

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上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同时物理降温如冷敷、擦浴等,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交叉感染和并发症,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适当应用一些中成药。

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是没必要使用抗生素的。若是有细菌感染证据,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选用口服或静脉点滴,按疗程使用抗生素。

不明原因发热

发热就是有感染,感染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这是错误的思维。急性发热是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症状,感冒、扁桃体炎和肺炎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一般小儿生病后表现发热或高热(体温≥39℃)持续不退来医院就诊时,儿科医生常要求检查血象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小孩发烧一般都有流涕、咳嗽等症状,大部分属于病毒感染,约有15%属于细菌感染。简便快速的血象检查对鉴别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尤其对细菌血症提供及早的诊断指标,为病儿选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可靠的指示。

一般来说,如果观察到宝宝有了异常的情况,要先量体温,如果在38℃以下,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法,如冷敷等。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则需要先在家中吃退烧药,然后立即看医生。

现在,好多家里都储备了一些常用药物,一旦宝宝生病,总是习惯于不经医生指导,就凭借以往经验或药物说明擅自喂药,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危险的。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感染的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用抗生素是没有用的,只有细菌性感染的情况,使用抗生素才能缩短病程。但是对刚出生的小儿来说,出现这些病症时家长无法鉴别,所以,还是需要让医生来解决。

咳嗽

感冒后咳嗽多数不需使用抗生素。

当感冒急性期症状(如发烧、流涕、头痛等)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感冒后咳嗽,多见3~7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呈阵发性,早晚厉害些,可以持续3~6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

医学研究证实,引起患者感冒后咳嗽持久不愈的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这种咳嗽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缓解。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

由于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轻度刺激性干咳,如其精神和食欲正常,玩耍自如,晚上睡着后不咳,可以不用止咳药,更不要使用抗生素,2~3周后咳嗽会自行消失;若少数患儿频繁咳嗽,影响睡眠,则需要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强效镇咳药物,咳嗽症状就能缓解,乃至消失。

必须指出,抗生素治疗感冒后咳嗽大多是无效的,切不可滥用;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慢性咳嗽,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治疗确有明显疗效。

咳嗽是人体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也就是说,咳嗽是小儿的一种保护性生理现象。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不需要治疗,可多喂宝宝一些温开水,尽量减少用感冒药;冷空气刺激性咳嗽要多让宝宝从小接受气温变化的锻炼,经常到户外活动;流感或咽喉炎引发的咳嗽应该马上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非感染性腹泻

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而且宝宝到了4~6个月大的时候,还会添加辅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腹泻状况,如果碰上秋季,宝宝肚子易受凉,腹泻会更加严重。而有的妈妈看着上吐下泻的宝宝,就急着给宝宝服用抗生素,有的妈妈为了求速度,还会几种抗生素一起使用,结果宝宝腹泻越来越严重。

其实,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过敏刺激、饮食不当、消化不良、滥用药物、天气突变等原因引起的是非感染性腹泻,譬如夏末秋季,天气转凉期,宝宝特别容易腹泻。这些情况下,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患儿有3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秋冬季腹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70%,可见滥用抗生素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凡遇到病儿腹泻,要仔细观察粪便性状,秋冬季腹泻多是蛋花样便,没有特殊的腥臭味。中国腹泻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病因多为轮状病毒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患儿就可以治愈。

鹅口疮

“鹅口疮”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口腔病。它由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常因母亲患霉菌性阴道炎分娩时感染孩子口腔,母亲奶头或人工哺乳时用的奶具不洁所致。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会给孩子喂服一些抗生素类药物,结果反而会加重病情。

正常人的口腔内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一般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如果随意使用抗生素,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但是,抗生素是无法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当那些与之相制约、相拮抗的其他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会繁殖更快,从而使病情加重。

所以,婴儿得了鹅口疮后别随便使用抗生素。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口腔护理和卫生,比如哺乳前母亲用淡盐水清洗乳头,喂奶器具要每天高温灭菌。在哺乳前,母亲可先用棉球蘸上2%的小苏打水擦洗孩子口腔,随后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喷患处。如一星期左右不见好转,应带婴儿到医院复诊。

预防用药

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引起感染,让孩子常服抗生素;小儿感冒了,怕继发细菌感染,提前让孩子服点抗生素;孩子有点轻微擦伤,虽经医生进行了清创处理,但还是不放心,再服点抗生素预防感染。

其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除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外,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据报道,国内外用于预防性的抗菌药物占总用药量的30%~40%,而有明确预防性应用指征者仅占少数情况。因此,必需严格控制预性用药。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般仅适用于以下情况:防止风湿热复发、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气性坏疽的预防、结肠手术前的预防性用药、大面积烧伤预防败血症。

小儿使用抗生素常见问题

到底哪些小儿疾病应该使用抗生素?

孩子生病后,家长应带孩子去看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临床应用适应症有下面这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外耳道流脓;鼻窦炎,表现为流脓性鼻涕;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感冒合并高烧(体温超过39.5℃)持续增高1~2天不退或有高热惊厥者;细菌性肺炎;验血报告白细胞超过12000个立方毫米,嗜中性粒细胞超过80%。

另外需提醒,半岁内婴儿慎用抗生素。英国医学界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给6个月以内的婴儿使用广谱抗生素,其在7岁之前发生过敏性鼻炎、湿疹和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的危险明显高于6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素的婴儿。

鉴于此,如果没有适应症,对6个月内的婴儿要绝对禁忌使用抗生素。即使有适应症,使用广谱抗生素也要特别小心谨慎,尽量选用抗菌谱较窄的抗生素。半岁到2岁的婴幼儿可以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的药物,禁用四环素、磺胺和氯霉素,还有喹诺酮类药物,比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适合小儿使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青霉素类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用于轻微的耳部感染和细菌性窦炎,副作用较小。青霉素过敏者不宜选用头孢菌素。临床药理学研究显示,头孢菌素过敏者,几乎都对青霉素过敏;而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对头孢菌素过敏。因此,凡以往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者、近期内刚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反应者、原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均应禁用或慎用头孢菌素,最好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免发生不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用于较严重的耳部感染、窦炎和某些肺炎。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可用于严重的耳部感染、病菌性窦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可用于肺部敏感细菌所致的咳嗽、支原体肺炎。

不适合小儿应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近年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三万儿童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药物)而造成耳聋。

磺胺类药物 这类药物易引起新生儿核黄疸。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四环素类 这类抗生素影响骨和牙齿的钙的代谢,它可以和钙结合,沉积在牙齿上,引起四环素牙,还可引起骨的异常发育。故四环素不主张用于8岁以前的小儿。

氯霉素 氯霉素用于治疗伤寒、流脑、百日咳等传染病效果满意。但氯霉素对新生儿及小儿(12岁以前儿童)毒性较大。这是因为新生儿及小儿肝脏的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少,对氯霉素的解毒能力低。新生儿的肾脏排毒能力也较低,易引起氯霉素积蓄中毒。

喹诺酮类(沙星类) 本类药物具有口服易吸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价格较低等特点,已成为临床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有关临床毒理试验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对多种幼龄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有损伤作用。有些诺氟沙星胶囊使用说明书中说,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应避免使用,氧氟沙星片使用说明书中则写明儿童禁用。

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

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抗生素使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的用量和疗程要依照宝宝感染的轻重程度来决定,家长切记不要自行加药、加大服用剂量,否则会导致药物的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期治疗前功尽弃。一般来说,抗生素可使用至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后3~4天。

家长应注意使用抗生素不可用一阵停一阵,也不能过于频繁地调换,一种药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用药后短时间内症状未见好转,就盲目认为该药不灵而频繁地调换其他抗生素,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延误治疗。

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0年1月-2011年12月开具的抗生素应用处方, 每月40张, 共计960张。

1.2 判定方法

据抗生素的药物说明书及应用原则等判断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 系统分析门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处方的比例及原因。

1.3 不合理应用标准

抗生素药物用量过大或过少, 未按抗生素的有效治疗剂量进行给药, 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途径、药物的疗程、配制药物的溶液等不合理应用, 未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合理用药, 联合用药不合理, 同类药物联合重复应用, 未掌握药物禁忌证及不良反应[1]。

2 结 果

960张处方中, 单张处方应用抗生素1~4种, 平均每位患者使用抗生素2.12种, 其中单用一种抗生素430张;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301张;>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229张。共抽查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处方362张, 其中无抗生素应用指征220张、给药次数及溶媒选择不合理70张、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及抗生素不合理联用30张、抗生素禁忌42张。

3 讨 论

临床上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提高治疗疗效,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采用2种、3种甚至4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但因各种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不同, 联合应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的拮抗, 可致药效降低甚至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2]。

上述处方应用不合理有362 张占37.7%, 可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 (1) 选用抗生素不合理或无应用指征, 临床上>9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应首选抗病毒药物, 如盲目增加抗生素的剂量, 不但不能提高疗效, 还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耐药的发生率, 延长了治疗时间,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另外一类手术切口属清洁伤口, 无需应用抗生素。只有上述合并感染时, 才选用有效抗生素。 (2) 给药次数及溶媒选择不合理, 临床上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而青霉素在pH<4.0时快速分解, 药效降低, 只有选择可使青霉素保持良好稳定性的溶液, 才能提高治疗疗效。而葡萄糖的pH多在3.2~5.5, 青霉素与溶媒葡萄糖结合后可使其稳定性降低, 快速分解, 药效降低, 故用0.9%氯化钠溶媒才能更好地保持青霉素的稳定性能, 提高其药物疗效。青霉素类药物半衰期约为0.65~0.7h, 24h内单次静脉滴注情况下, 其全天的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抑制细菌的浓度, 细菌耐药性增加, 不能更好杀灭细菌, 故应增加药物的给药次数, 用药总量可分2~3次/d给药才能增加药物的疗效。 (3) 临床医师对抗生素的成分、抗菌谱、不良反应掌握不够, 造成同类抗生素或抗菌谱一致的抗生素联合应用, 如青霉素、阿莫西林与美洛西林、甲硝唑与替硝唑、红霉素与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与诺氟沙星, 上述药物均属相同机制的抗菌药物, 联合会增加相互拮抗, 耐药的发生率。 (4) 杀菌剂与抑菌剂联用会造成药理拮抗, 繁殖期杀菌剂常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而快效抑菌剂有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等, 联合应用会导致药理性拮抗, 降低疗效。 (5) 配伍禁忌。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与氨茶碱合用, 两者均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 增加了氨茶碱的毒副作用[1]。

临床上很多医师有应用抗生素错误观念:如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控制、治疗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是一种万能药、放心药, 在无抗生素应用指征下随意选用抗生素, 或在感染控制情况下仍继续使用抗生素, 甚至在1种抗生素可控制感染的情况下, 采用2种、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错误观念造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增加。另外医院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鼓励医师开高价抗生素, 选用昂贵的新一代抗生素, 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要求不严格, 造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增加, 放弃单用抗生素可控制炎症的治疗方案, 而选用二联、三联甚至多联的治疗方案[2]。

综上所述, 我院抗生素合理应用方面仍存有一些不足, 为减少我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的发生, 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减少细菌耐药, 提高治疗疗效, 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院要加强医务人员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处方管理方面的学习, 掌握抗生素的药物代动力学及抗菌谱, 避免或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的发生, 摆脱片面增加经济效益的错误观点, 掌握抗生素选用原则。药师要充分发挥在药学中的重要作用, 定期审查处方, 杜绝不合理用药处方, 及时总结、分析并向临床通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3]。

参考文献

[1]李红.2008年本院住院处方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 (17) :88-89.

[2]李卫, 钟洪兰, 温秀珍, 等.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 2009, 9 (1) :87-88.

上一篇:自定义默认输入法下一篇:保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