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抗生素治疗

2024-07-30

局部抗生素治疗(精选5篇)

局部抗生素治疗 篇1

支气管扩张指的是受到患者支气管以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破坏患者的支气管壁肌肉与弹性组织, 进而形成变形、不可逆性扩张的管腔[1]。作者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4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为依据, 奇数为观察组, 偶数为对照组, 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3例, 年龄57~86岁, 平均年龄 (66±3.9) 岁, 病程2~50年;对照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56~85岁, 平均年龄 (65.1±4.1) 岁, 病程3~52年。所有患者均为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主要运用止血、抗感染、补液、祛痰、氧疗、体位引流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方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 具体治疗方式如下:术前给患者体内注入0.5 mg阿托品, 并对患者行鼻黏膜表面和咽喉部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麻醉后, 使用电子支气管镜从患者的口或者鼻部位进入到气管和支气管中, 然后在患者的麻醉气管与气管黏膜中注入5~10 ml的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插镜的过程中,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然后吸出气管和支气管中含有的分泌物, 将气道中含有的痰液或者分泌物排除干净。通常情况下, 感染部位主要以肺段或者肺叶为主, 因此,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体内发生病变的肺段支气管口或者肺叶处运用连续性方式嵌入。运用高压注入方式为患者注入灌洗液, 灌注为20~30 ml/次, 液体在患者体内停留片刻后, 肺组织、灌洗液以及支气管互相融合, 然后将其吸出, 重复吸出3~5次, 将吸出的灌洗液澄清片刻, 之后注入敏感抗生素。每周根据上述治疗方法治疗一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运用胸片检查, 纤维化索条阴影全部被吸收或者仅留小部分阴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胸片检查吸收率不超过5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胸片复查吸收率无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0 d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0.6%, 有效率为26.5%, 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 有效率为23.5%, 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主要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先天遗传以及炎症增生等因素影响, 导致管壁组织出现破坏, 进而出现不可逆性扩张, 另外, 支气管扩张会影响支气管中的纤毛功能, 导致出现引流不畅、支气管阻塞以及滞留分泌物的现象, 进而引起感染。其是呼吸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伴有慢性咳嗽、反复咯血以及咳大量浓痰的临床症状, 具有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特点, 高发人群为老年人群[2]。目前, 治疗支气管扩张主要运用体位引流、氧疗、补液、祛痰、抗感染、止血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方式进行治疗, 受到其病情复杂因素的影响, 对患者全身用药, 不能有效清除病原菌。反复出现感染现象, 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加大支气管不可逆性损伤程度[3]。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种对患者肺部疾病病因进行分析、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 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简单以及疗效显著的特点, 其主要将纤支镜嵌入到患者肺段或者亚段支气管中,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灌洗、局部注入抗生素, 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除, 保证呼吸道的顺畅, 并有效治疗气管细菌, 最后有效清除病灶,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1%,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 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综上所述, 对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增强治疗效果,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昌远.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9) 158.

[2]李晓辕.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06) 741.

[3]郭华.支气管肺泡灌洗加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疗效.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7) 729.

局部抗生素治疗 篇2

糖尿病足溃疡微生物病原学的特点

浅表感染最常见由需氧的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链球菌。深部感染或缺血性感染或坏死区域感染,通常由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和革兰阴性(G-)杆菌。糖尿病足合并有混合性真菌感染的部位,很容易被在正常情况下属于非致病菌类型的细菌所感染。

局部使用较广泛的抗生素

目前,糖尿病足溃疡局部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1/5000呋喃西林溶液、庆大霉素,也有人在其中加入654-2及普通胰岛素进行创面湿敷。还有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选择敏感抗生素局部湿敷,或直接将药粉倾倒在创面上,认为这样可以一方面不用经过血循环,在局部即可获得高的药物浓度,另一方面,避免了全身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引起如伪膜性肠炎等抗生素相关性不良反应,但缺乏循证医学依据,而局部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敏感菌对其产生耐药性。我们在治疗糖尿病足发生筋膜腔内和/或合并骨感染时,在彻底清除病灶后,封闭的腔隙内置管用庆大霉素溶液持续冲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局部抗感染的其他治疗方式

在临床中有应用湿润烧伤膏,认为它能抑制细菌繁殖速度,使细菌变异,降低细菌的数量和内毒素的产生,对G+需氧菌、G-菌、G+有芽孢厌氧菌、G-无芽孢厌氧菌及真菌,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另外,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敷料也是一种选择,例如使用聚维酮碘溶液6周后,可大大地增加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相比愈合时间也显著缩短。我们在临床中也使用络合碘纱布湿敷感染创面,发现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迅速、新鲜,伤口愈合明显加快,但只应用于感染期,停用于上皮生长前。速愈乐敷料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中药制剂,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其亦有一定抗感染能力。还有一些公司的银离子敷料也具有抗菌活性,可以持续释放一定数量有杀菌活性的银离子,但未进行随机和对照的临床实验来评估它们的临床效果。蜂胶也是一种有良好抑菌效果,可局部用于创面的物质,但是相关基础研究较少。超声清创仪利用空化效应和微声流作用,可以将坏死组织清除,同时很好地保护肉芽组织,并且有杀菌功能,其杀菌功能可能与其破坏了细菌与坏死组织形成的生物膜有关。缺点是仪器价格偏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局部应用抗生素和消毒剂来治疗和清洁足溃疡的疗法还有争议。有实验研究证实,创面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时,对上皮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不能太高。因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微环境是复杂的,可能是多种病菌的混合体,甚至还存在一些我们常规方法无法培养出来的致病菌,即使抗菌谱很宽的抗生素,其覆盖面也是有限的,而且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一方面可能造成敏感菌对其的耐药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打破创面微环境,既不利于组织再生修复,也可造成霉菌甚或更难对付的条件致病菌的生长。我们认为,糖尿病足溃疡局部应用抗生素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原则上创面是不主张局部直接应用抗生素的,局部合理应用敷料及加强清创等综合治疗,可能是更好的处理方式。

(编辑/唐袁媛)

相关链接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局部抗生素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于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 共147例, 其中男116例, 女31例,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48.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 对照组73例, 2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故具有可比性。

1.2 SBP诊断标准[2]

SBP的确诊标准为: (1) 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 (2) 腹部张力增高, 有程度不等的压痛、反跳痛; (3) 腹水量迅速增多, 利尿效果差; (4) 腹水检查多核细胞数>250/mm3,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 腹水培养发现致病菌。SBP的疑诊标准为:以上标准 (1) ~ (4) 中符合2条或2条以上, 但腹水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者。SBP的排除病例为:排除继发性腹膜炎, 如胃肠穿孔导致的腹膜炎;排除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排除癌性腹水。

1.3 细菌培养方法

穿刺前让患者反复变换体位并按揉腹部, 无菌抽取腹水10 ml, 按照血培养方式进行细菌培养, 细菌鉴定用K-B法进行。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在护肝、抗炎 (诺氟沙星0.4口服, 1次/12 h) 、利尿、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强免疫力、补充肠道益生菌, 防治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出血、休克等并发症, 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氨基酸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的治疗方法, 将腹水放出后把温盐水注入腹腔, 以患者不感觉腹胀为度, 让患者多次翻身后, 尽可能将灌洗液等量抽出, 每次灌洗液量为3 000~10 000 ml, 直至灌洗液变清为止, 灌洗完成后向其腹腔内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 (合并厌氧菌感染时也需注入甲硝唑) , 拔出穿刺针, 让患者变动体位并按揉腹部使药液均匀分布。放出腹水后要注意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以防患者血压骤降。此法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连用或隔日应用;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 1次/12 h。抗生素要在有药敏报告的基础上使用, 即按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1.5 疗效判定[3]

痊愈:腹膜炎症状、体征消失, 腹水减少或者腹水细菌培养转阴性, 腹水中的WBC<0.3×109/L, PMN<0.25×109/L;好转:腹膜炎症状、体征减轻, 腹水中的WBC<0.5×109/L, PMN<0.25×109/L;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变或者加重, 腹水量增多, 血液、腹水中的WBC或PMN未下降者。本研究通过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病情缓解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Child-pugh分级、腹水消失情况、并发症、总有效率等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评价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注: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1说明治疗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情况比较 (见表2)

注:*P<0.05

表2说明治疗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比对照组见效快。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

注: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表3说明治疗组患者所使用治疗方法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4)

注: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表4说明治疗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2.5 2组患者组间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5)

注:*P<0.05

表5说明治疗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由于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吞噬、清除细菌和肠道内毒素的能力明显降低。患者往往存在门脉高压, 易产生腹水,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 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细菌进入腹腔的几率增加, 常常诱发SBP[4]。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SBP的发病率约为10%~30%[5], 故SBP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随着SBP的发生, 患者机体常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 肝、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门脉高压加重, 容易发生出血、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 甚至出现休克引起死亡。近年来文献报道该病死亡率虽有所下降, 但仍在30%~50%[6], 因此及时控制腹腔感染, 是遏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病情加重,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表明, 在入院后2~3天内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预后较好, 这提示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即肝硬化腹水患者无论有无腹膜感染的症状和 (或) 体征, 均应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水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判断肝硬化SBP患者预后的关键, 分级越高, 疗效越差。

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是治疗SBP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腹腔穿刺放液后大量输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引流出炎性腹水, 可清除腹腔中的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并减少腹腔对内毒素等毒性物质的吸收, 使腹腔内环境得到净化, 破坏细菌的生存和繁殖;术后向腹腔内注入敏感抗生素可提高并维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 增强抑菌、杀菌作用;放液后积极补充足量的白蛋白及新鲜血浆, 以防止血浆蛋白下降、血容量不足, 从而使腹水增多, 加之大量利尿, 易诱发肾功能损害、肝性脑病、低血容量休克等并发症。

观察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 其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病情缓解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Child-pugh分级、腹水消失情况、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由于全身用药致使腹腔内药物浓度较低, 疗效欠佳。而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腹膜炎, 可缩短疗程、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反复发生严重腹水感染的病例, 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满意时, 我们采用腹腔镜下放置引流管行腹腔放液灌洗术, 辅助患者灵活调整体位, 以最大限度地引流出感染性腹水及灌洗液, 术后局部注射敏感抗生素, 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因门静脉高压导致多次上消化道出血和 (或) 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患者, 我们采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PTVE) 联合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 治疗或进行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IPS) 治疗, 这些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SBP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对治疗组74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采用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 其主要症状、体征变化、病情缓解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Child-pugh分级、腹水消失情况、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提示治疗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在改善症状体征、肝功能、防治并发症及提高总有效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后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局部注射,腹腔穿刺放液灌洗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毒寄生虫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肝脏, 2000, 5:257~263.

[2]Moore KP, Wong F, Gines P, et al.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 in cirrho-sis:report on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cites Club[J].Hepatology, 2003, 38 (3) :258~266.

[3]汪承柏.重视慢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防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1, 11 (4) :193~194.

[4]Bernard C, Jean-Philippe R, Tuan K, et al.Nosocomial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nd bacteremia in cirrhotic patients:impact of isolatetypeon progno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n[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 35 (1) :1~10.

[5]Rimola A, Garcia_Tsao G, Navasa M, et al.Diagnosis, treatment andprophylax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 consensus document[J].J Hepatol, 2000, 32 (1) :142~153.

局部抗生素治疗 篇4

关键词:角膜溃疡,角膜炎,维生素C

在眼科疾病中,角膜炎和角膜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角膜溃疡是因为角膜部分位于眼球前面,很容易受到外伤或是真菌、细菌的感染,而且角膜本身就没有血管、透明的,那么在患病以后病程就会很长、症状也会很明显,假如没有正确、及时的治疗,那么就会发生溃疡,从而影响视力,严重的话则会致盲。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在对其局部使用维生素C治疗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年龄在15~63岁,11例左眼,14例右眼,5例双眼,有17例患者是病毒性,有1例患者是真菌性,有6例患者是细菌性,有6例患者是混合感染;观察组:男性有19例,女性有11例,年龄在14~61岁,10例左眼,13例右眼,7例双眼,有15例患者是病毒性,有2例患者是真菌性,有8例患者是细菌性,有5例患者是混合感染。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患位置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全身使用阿昔洛韦或是抗生素来抗感染,然后在局部分别的使用诺氟沙星眼液(0.3%)和无环鸟苷眼液(0.1%)来抗感染,同时使用阿托品眼液(1%)散瞳。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局部使用抗真菌、抗细菌。将0.1g的病毒唑、4万U的庆大霉素[1]、0.25克的维生素C混合,然后在患者的结膜下注射进0.3m L,用剩下的药液对患者的结膜囊进行冲洗,每天进行一次,同时将上述药物配成眼药水,每天点眼三次。在注射的时候要先将结膜囊冲洗干净,针头要全面向下,与眼睑缘平行,距离角膜缘5mm作用的地方挑起要注射的地方,然后进针2mm,慢慢的将药液注射进去,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的时候不要触碰到结膜血管,防止刺伤到巩膜。在散瞳的时候使用阿托品眼液(1%)来滴眼[2],从而减轻刺激感,避免粘连虹膜的前后,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那么就可以全身用药。

1.3 疗效评定

治愈:患者眼部的刺激症全部消失,在裂隙灯下可以看到溃疡已愈合,而且患者角膜知觉已经恢复正常,荧光素染色体是呈阳性的,角膜切片的厚度基本正常,角膜没有水肿;好转:患者眼部的刺激症有明显减轻,病灶有明显的缩小,溃疡面愈合,荧光素染色有少量的出血;无效:在治疗以后,患者的体征、症状没有改善,或是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14例治愈,有8例好转,有8例无效;观察组有23例治愈,有6例好转,有1例无效,两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对照组的起效时间是4~8d,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是2~4d;对照组的治愈时间是9~27d,观察组的治愈时间是6~25d,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年龄28岁,农民,左眼没有明显诱因就疼痛、流泪、自觉畏光持续1个月,曾经在其他医院进行治疗过,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在连续注射10次以后没有明显好转,继而来到我院治疗。在患者入院以后进行检查发现,全身情况良好,但是左眼的上、下睑有肿胀,同时球结膜有混合充血,在角膜表面可以看见有黄白色的脓苔,在角膜上缘处有2.5mm透明区,其前房积脓,其他的组织不清,经过诊断以后是化脓性的角膜溃疡。治疗方法:穿刺前房,将部分脓液放出以后,将0.1g的病毒唑、4万U的庆大霉素、0.25克的维生素C混合,然后在患者的结膜下注射进0.3m L,用剩下的药液对患者的结膜囊进行冲洗,涂抹红霉素眼膏。在治疗后的第二天,可以看见溃疡有所减少,继续以上述方法进行治疗,每天一次,同时使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加维生素C进行点眼,每天三次。在5d以后,患者的睫状充血有所减轻,前方的积脓也有明显的减少,在继续治疗21d以后,溃疡面缩小、变小,前房的积脓全部消失,可以看见虹膜、瞳孔,此时就可以停止注射,然后每天使用药水点眼,在40d以后,患者睫状充血全部消失,但是角膜溃疡位置留有2mm混浊区,而其他的角膜透明,患者治愈出院。

4 讨论

维生素C的活性很强,属于还原物质,参与着机体重要的氯化还原过程,可以促进形成胶原纤维,保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组织稳定性,能够减少渗出组织,保证溃疡尽快愈合。同时维生素C还有着抗氧化剂作用,能够直接的作用于氧化剂,从而就可以避免其他的物质受到氧化破坏[3],而且维生素C的抗病毒、抗感染能力也是很强的,能够激活白细胞吞噬活性,可以抑制住细菌素毒性,从而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帮助外伤愈合。通常在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时候都是全身使用维生素C的,但是因为角膜没有血管,其营养供给是来于房水以及泪液、周围血管的,而感染性的角膜病变常发生在角膜中央,那么全身用维生素C的效果也就不会很明显[4]。但是如果在结膜下注射,那么就会获得较高的浓度,那么就能够明显提高药物的浓度,这样治疗效果也就会更好。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局部使用维生素C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在注射的时候刺激性会比较强,那么就建议联合使用局部麻醉,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参考文献

[1]苏易云,何月枝,温天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53-54.

[2]Kadir AJ,Samsudin A,Fauzi A,et al.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角膜溃疡的回顾分析(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8,9(12):12-15.

[3]顾建军,林瑶敏,邱平,等.α-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95-1396.

痤疮局部治疗研究进展 篇5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易反复发作,遗留瘢痕,有损容颜,影响身心健康。近年来,痤疮的局部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光动力等物理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为患者所青睐,现总结如下。

1 外用药物

1.1 维A酸类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具有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抑制皮脂腺分泌及抗炎的作用,还能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瘢痕,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加强其透皮吸收。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耐受性、安全性以及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较好,是目前治疗痤疮外用维A酸类药物的一线选择药物[1]。蔡林等[2]使用0.1%阿达帕林凝胶维持治疗,能较好预防和减轻寻常痤疮复发。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紧绷感、烧灼感等,因此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且注意避光。有学者使用0.3%阿达帕林凝胶联合2.5%过氧化苯甲酰洗剂在治疗中度至重度炎性非囊性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3]。

1.2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外用可释放出新生态氧及苯甲酸,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毛孔的作用,临床常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使用。袁江等[4]使用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外用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有效率达80%。

1.3 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等。在以往的治疗中发现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因此不建议单独使用。彭贤东等[5]使用硝唑螺内酯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70例,4周后有效率达78.12%,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瘙痒、红斑、烧灼感等局部刺激症状。近年来发现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郑海波[6]对比夫西地酸乳膏与红霉素软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发现夫西地酸乳膏疗效远大于红霉素乳膏。

1.5 中药面膜与熏蒸

张俊等[7]使用中药面膜(黄芩、野菊花、大黄、白芷、金银花、赤芍、丹参等混合研细粉)联合超声波导入夫西地酸乳膏(丹麦利奥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寻常性痤疮97例,治疗1个月,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7.73%和80.41%。王辉等[8]使用自制中药面膜(野菊15 g、黄连15 g、川芎10 g、丹参5 g、白芨2 g、白芷10 g、白附子10 g、当归5 g、菖蒲5 g、芦荟10 g、薄荷15 g、毛冬青10 g、黄檗15 g、白术10 g、绿豆30 g,干燥粉碎,过6号筛,混合均匀)倒模配合超音皮肤深层清洁治疗面部炎症丘疹痤疮43例,治愈率达65.12%,有效率达86.05%。梅莉红等[9]使用中药(大黄、黄檗、桑白皮、黄芩、苦参、知母、白芷、赤芍、白茯苓、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牡丹皮、连翘、仙灵脾)熏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有效,且患者血清s IL-2R,IL-4,IFN-γ和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1.6 其他外用药

其他常用的外用药有二硫化硒、硫黄洗剂、水杨酸乳膏或凝胶等,一般作为其他外用治疗措施的联合用药。董贺福等[10]对比复方硫黄洗剂单独使用及与红霉素联合使用治疗痤疮疗效,发现单独使用总有效率为38%,而联合使用总有效率达76%。

2 化学疗法

果酸剥脱法:果酸广泛存在于天然水果、酸奶中,按照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甘醇酸、乳酸、苹果酸等37种。果酸呈酸性,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11],对皮肤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能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减轻毛囊口堵塞,还能刺激真皮胶原合成,促进组织修复。临床上根据从表皮至真皮乳头层渗透深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浓度的果酸,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果酸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治疗局部可见白霜、红斑、肿胀、刺痛等不良反应,大多在3~5天内恢复,部分患者有色素沉着,治疗间期注意防晒。部分患者治疗初期会出现暂时性炎症暴发、痤疮恶化[12]。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浓度为40%的羟基乙酸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较好,且能显著降低皮质分泌水平[13]。吴实等[14]发现使用果酸联合强脉冲光照射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强脉冲光治疗。

3 物理治疗

3.1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使用光敏剂与靶向组织和细胞产生反应,特定光照射之后发生作用,导致靶向细胞坏死的治疗技术。目前最常用于治疗痤疮的光敏剂是5-氨基酮戊酸。通过外用5-氨基酮戊酸,使细胞合成足量的具有强光敏作用的原卟啉Ⅸ,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和异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在特定波长的光照(通常经红光630 nm或蓝光415 nm)下光毒反应,使组织细胞受损,从而破坏皮脂腺结构、抑制皮脂腺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该治疗方法适用中度至重度痤疮,特别是伴有肝功能异常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曹萍等[15]使用5%~10%浓度的5-氨基酮戊酸封包1~1.5小时,配合波长633 nm光照20 min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蓝光(415 nm)照射联合口服维胺酯胶囊及外擦克林霉素软膏。除5-氨基酮戊酸外,还有甲基氨基酮戊酸、叶绿素等光敏剂。有学者使用1.5%3-丁烯基-5-氨基酮戊酸凝胶,以日光作为可见光源,治疗寻常痤疮,有一定疗效,且使用方便、耐受性好[16]。目前,有关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最佳光源参数等尚无统一的标准,光动力疗法的尚待进一步研究。对轻、中度痤疮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和)红光进行治疗。黄林等[17]比较红蓝光联合运用与单纯蓝光对痤疮皮损的改善效果,发现红蓝光联合对脓疱、结节/囊肿的疗效较好,而单纯蓝光照射对丘疹的疗效较好。

3.2 激光及强脉冲光疗法

杨勤宇等[18]使用585 nm脉冲染料/1 064 nm Nd:YAG复合激光治疗丘疹脓疱性痤疮及红斑性痤疮有效且副作用小。王琼等[19]使用1 550 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炎性痤疮疗效好,疼痛轻微且无不良反应,增加其维持治疗次数可提高临床疗效。张元文等[20]使用波长为420~950 nm的强脉冲光联合CO2激光打孔引流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强脉冲光治疗法。此外激光还广泛用于痤疮后瘢痕和红斑的治疗。万建勣等[21]比较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及Er:YAG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安全有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其他治疗方法

赖旭峰[22]用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对囊肿型痤疮进行囊肿皮损内注射,取得良好效果。王端等[23]比较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与单纯使用红蓝光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起效更快,效果较好。

上一篇: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论文下一篇:水产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