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精选12篇)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1
摘要:所谓圆运动, 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气机中的运动, 也就是正常人体中气的升浮沉降。拟从圆运动角度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及副作用, 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减轻、治疗其副作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圆运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壮火食气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作用强大, 已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 但其副作用多且复杂, 西医治疗难见成效。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但关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则众说纷纭。圆运动理论方兴未艾, 笔者尝试运用该理论探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及副作用, 以辅助临床合理应用该药。
1 圆运动理论概述
圆运动理论认为:“一气生六气,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六气的变化体现着一气周流圆运动的变化。”[1]如《周易》[2]所言:“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故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并凭人身一团真气运行而周流不息。人身之真阴、真阳寄居于肾, 先天真阳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推动六气运行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功能。“六气”又称厥阴风木、太阳寒水、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少阳相火。《素问·六微旨大论》[3]曰:“显明之右, 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复行一步, , 金金气治之;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退行一步”即“右行一步”, “复行一步”即“复退行一步”, 故可推测六气周流次序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大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如图1所示。可见六气周流如环无端, 不可分割。正常圆运动中, 木升金降, 水升火降, 土气位于中部, 火气须降至水中方能进行下一个圆运动, 若有病邪, 则升降紊乱, 疾病丛生。
2 从圆运动角度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肾为封藏之本, 人之真阴、真阳皆藏其中。正常人体中, 肾上腺合成、分泌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以调动被封藏之阳气, 如同一把温和的火, 使肾水温暖, 脾土得温, 肝木条畅、疏泄, 金气得以凉降并回到肾中, 调度阳气正常升降出入顺序, 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此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体现着“少火生气”的作用。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动, 对人体产生强烈刺激而表现为“邪气”性质时,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机体需要更多阳气 (正气) 以适应此变动。抗御邪气, 肾上腺则可相应地合成、分泌更多的糖皮质激素, 调动更多肾阳, 以使圆运动六气各环节更加强盛, 循环更加紧密、坚固, 以抵御“邪气”。此时虽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成、分泌仍在正常范围内, 但毕竟过量激素调动的肾阳较多, 同时封藏不及时, 因此人体会感觉到疲倦、乏力。
3 从圆运动角度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中医认为, 人体的病理状态可概括为“阴阳失衡”, 而药物干预的目的是恢复其“阴平阳秘”的状态。通过临床观察, 笔者发现疾病和药物剂量的不同可使外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产生差异。如机体在重大外伤、休克、严重感染等状态下对皮质激素需求量增多, 人体不能及时有效代偿, 需外源补给。中医认为机体出现亡阳、亡阴、气脱证时, 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快速调动肾中大量阳气, 经阳化阴、生气, 加强圆运动中阳气生发环节, 回阳救逆。对于严重贫血、造血障碍的患者, 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调动肾中封藏的阳气, 使肾水温暖, 阳气能化生阴血, 脾土得温则气血化生有源, 土运湿无从以生则肝木条畅, 肝得柔养, 促进机体造血。对于急性炎症、高热、排斥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的患者, 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能迅速激发、抽调肾中阳气, 即所谓“壮火食气”, 剩余阳气仅能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机体处于低反应、低水平状态时, 正气不足以与邪相争, 故能显示抗过敏、抗排斥、抑制免疫、抗炎等作用。同时, 由于肾中阳气迅速减少, 为保持圆运动平衡, 阳明燥金凉降之力加强, 以使阳气潜入肾水,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炎症和过敏反应, 使体温下降。由此可知,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调动肾中阳气、增强六气功能和圆运动循环周流以及“壮火食气”三方面。
4 从圆运动角度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出现库欣综合征 (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痤疮、多毛等) 、代谢紊乱 (激素性糖尿病、高血压病、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等) 、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继发性感染、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4]。结合上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 笔者分析如下: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壮火食气”, 肾中阳气被大量调动而有失封藏, 阴阳失调, 阳虚阴盛, 所谓“阳化气, 阴成形”, 阴精凝聚则见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等症状。肾阳大虚, 肾中水寒, 脾土不温, 火不生土, 土不伏火, 亦不生金。脾主肌肉、四肢, 肺主皮毛, 因此肌肉、皮肤失养而出现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变薄、伤口难愈以及消化性溃疡等。湿困脾土、肝木失梳、木气郁滞而强行疏泄成风, 肾失封藏, 阳气外散而成火, 风火相合, 煎灼阴液则成消渴, 上及头面则头晕目眩, 兼扰心神故精神亢奋。阳不化阴则为水, 水液内停于下, 故下肢浮肿, 阳虚水泛则面目浮肿, 脾湿失运则便溏。阳不足则腰膝酸软, 肢疲神倦, 畏寒肢冷;阳损及阴, 肾精亏耗, 髓海空虚则骨质疏松、坏死, 于儿童而言甚则导致发育不良、智力受损。大量抽调肾阳而为去除病因, 阳气逐渐恢复, 邪正相争则表现为壮热恶寒等继发性感染症状。
5 结语
综上所述, 从圆运动角度来看,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为“少火生气”, 药理作用则体现在直接调动肾中阳气、增强六气功能和圆运动循环周流以及“壮火食气”等方面, 而其副作用则是由于长期、大量调动肾中阳气, 阳气失去封藏而导致圆运动失衡引发的。本文系笔者从圆运动角度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的一些管见,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韩鑫冰, 何新慧.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 2008, 26 (4) :13-15.
[2]张孝军.三生万物与中医阴阳学说[J].四川中医杂志, 1992 (3) :1-3.
[3]崔钟雷.黄帝内经[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1:151.
[4]吴斌.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 (3) :719-72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2
天津市胸科医院 林燕萍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ppt6)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ppt7)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ppt8)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ppt10)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 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ppt12)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0.5-1mg/kg/d,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3.长期治疗:选用生物半衰期短的激素;采用每清晨 1 次或隔天疗法;减少到最佳、最小维持剂量。
4.药物选择:选择肺泡上皮衬液中的分布容积大,浓度高,滞留时间长的激素如甲泼尼龙;选择抗炎性强、水钠潴留小的激素;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三)激素治疗呼吸疾病的应用范围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激素类的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更好的在临床合理用药,2011 年卫生部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上,将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疾病的应用范围可概括为: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以结节病为代表的肉芽肿性疾病、Wegener 肉芽肿为代表的肺血管炎、理化因素所致肺部疾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粟粒型肺结核以及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以及肺孢子菌肺炎。
三、呼吸系统疾病激素用药方法及原则
(一)支气管哮喘
气道的炎症应该是哮喘发病的核心因素。由于存在的气道的慢性炎症造成黏液的分泌增多、黏膜的水肿和血浆的渗漏,引起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的高反应,进一步的造成肺功能的受损,出现典型的哮喘的症状。但哮喘的炎症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是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一系列的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不是感染性炎症,因此,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应该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部,较少了全身药物得用量,并且无需特殊吸入技巧,能迅速发挥作用,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应长期规律使用。布地奈德是唯一被 FDA 批准的雾化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及其它激素类药物由于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 3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比单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3)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治疗有益。COPD 加重期住院患者。
(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如(ppt30)图片所示,IIP 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等 7 种类型。7 种类型的 IIP 对激素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差别很大。目前认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的 IIP 类型有 COP 及 NSIP 等,而大部分 IPF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IPF(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对 IPF 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典型 IPF 以及高分辨胸部 CT(HRCT)显示以蜂窝样改变为主要病变的典型 IPF,糖皮质激素治疗基本无效,不主张使用。对 IPF 炎性渗出早期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IPF 急性加重期应予以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 IPF 可考虑较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0.5 mg ∕ kg ∕ d)联合 N-乙酰半胱氨酸及硫唑嘌呤,治疗 4 ~ 8 周评估疗效,若无效或病情恶化应停止治疗,若有效则逐渐减至维持剂量 7.5-10 mg/d,治疗至少维持 6 个月-1 年。但上述剂量与疗程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2 .NS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最近认为 NSIP 可能与其他 IIP 混合存在。病理学将 NSIP 分为细胞型、混合型及纤维化型。细胞型及混合型 NSIP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而纤维化型疗效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CO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大部分 COP 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少数 COP 可急性发病,可在症状出现后短期内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病例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AIP(急性间质性肺炎):大部分 AIP 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对早期 AIP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效。. D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由于 DIP 有明显的肺功能损伤及病情进展较快,一般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 RBILD(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尚不清楚。有报道认为戒烟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部分患者病情改善。. LIP(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较好,但有些患者疗效欠佳,可在数月内死于疾病进展或肺部感染等。
(四)肉芽肿性疾病-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临床上 90% 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结节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为: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短、胸痛),或病情进展的Ⅱ期以及Ⅲ期患者;胸部影像学进行性恶化或伴进行性肺功能损害者;侵及肺外器官,如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伴视力损害的眼部受累,或持续性高钙血症。.如已经存在晚期肺纤维化,其治疗重点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如有指征可考虑行肺移植术。
(五)肺血管炎 Wegener 肉芽肿
首选环磷酰胺: 2mg/k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病情重者 3-5mg/kg/d × 3d 后减至 2mg/kg/d。激素可用作辅助治疗: .诱导期:泼尼松 1mg/kg/d,4-6 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治疗,需要 6-12 月;病情重者甲泼尼龙 1g × 3d,后改泼尼松 1mg/kg/d,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维持期: 5-10mg/d,疗程 1-2 年。
(六)放射性肺炎
治疗首选激素,但是激素对于放射性的肺纤维化则治疗效果比较差。.急性期:泼尼松 40-60mg/d 口服或 1mg/kg/d,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 10-15mg/d,总疗程 3-6 周。.重症:甲泼尼龙 40-80mg/d 静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甲泼尼龙或泼尼松。
(七)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治疗首先脱离或避免抗原接触。对有持续症状和肺功能减退的过敏性肺炎患者,可选择激素治疗。.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 或甲泼尼龙 24-48mg/d,1-2 周或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总疗程 4-6 周。.亚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2 周后逐步减量,3 个月后泼尼松减为 15-30mg/d,缓慢减量至最低剂量,隔日 1 次。疗程 6 个月。.慢性型:治疗同亚急性型,但疗效较差。
(八)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ABPA 是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曲霉菌抗原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ABPA 在急性发作期有喘息、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治疗原则: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真菌药物,根据病程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应避免暴露于高浓度曲霉菌环境。同时积极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分期治疗
(1)急性期:泼尼松 0.5mg/kg/d,连服 2 周或监测肺部阴影改善后逐渐减量,一般疗程约 3 个月左右。急性期症状严重者最初 2 周泼尼松剂量可提高至 40 ~ 60 mg/d,疗程亦可视病情适当延长。
(2)慢性期:同急性期,但使用激素最小维持量时间长。慢性糖皮质激素依赖期和肺纤维化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应用激素,提倡隔日服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九)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3%,无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1.治疗原则:避免接触变应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2.参考治疗方案
(1)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为倍氯米松 250 ~ 500 μ g/ 次或等效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 2 次,持续应用 4 周以上。
(2)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 10 ~ 20mg,持续 3 ~ 5d。
(十)粟粒型肺结核和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 1 .激素治疗适应证:粟粒型肺结核;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患者伴有较重结核中毒者或大量浆膜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激素治疗原则:需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使用激素;在浆膜炎的早期未发生粘连肥厚之前使用;大量胸腔积液可胸腔内抗结核药及地塞米松,胸膜炎或心包炎应积极抽胸水或心包积液之后使用。.激素应用剂量:应小剂量及短疗程。泼尼松 30-40mg/d,1-2 周,继之每周递减 2.5mg,至 5mg/d,维持 5-7 天停药。总疗程约 3-4 月。
(十一)肺孢子菌肺炎(PCP)
中重度 PCP 患者和 HIV 感染合并 PCP,应使用激素辅助治疗: .泼尼松: 40mg/ 次,2 次 /d,1-5 天;泼尼松 40mg/d,6-11 天;泼尼松 20mg/d,12-24 天。.或甲泼尼龙静滴,剂量为口服量的 75 %。
四、激素使用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全身应用激素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分解代谢方面,病人可以出现满月脸、水牛背、肌肉的萎缩、脂肪堆积,皮肤可出现类似妊娠纹的红色条纹,出现向心性的肥胖,四肢、手臂及腿部变细,皮肤变薄,容易出现溃疡,伤口不易愈合;在代谢方面的异常同时还可以出现血糖的增高、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甚至可以出现水钠储留。在心血管方面可以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等。
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口咽的局部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甚至可以有念珠菌的定植和感染,因,此对于吸入激素的患者应该吸药以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吸入激素的病人,也可能出现医源性的库兴氏综合症的表现。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篇3
【关键字】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24-01
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被广泛地运用在了治疗各类炎症、免疫性疾病和应激反应当中[1]。但是长期的大量的不适当应用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本研究将对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旨在为该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现状
目前,大量的文献报道,由于糖皮质激素的不当使用、滥用,已经造成了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结核播散、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2]。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后,出现了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也有的患者由于过于信服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擅自购药后,并无医生的指导自行服药,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而有的患者由于过于顾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导致用药的剂量不足或者用药不及时,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临床研究发现,部分医生对于发热或各种感染性的疾病都过分依赖激素的作用,这样不但会降低治疗的效果,而且容易延误患者的病情。
目前在临床上,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比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等,在剂型上包括了片剂、针剂、喷雾剂、眼药水、软膏剂等,必须在应用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病程的不同对药物的剂量和剂型进行严格选择。
2 患者在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1 病毒扩散。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抵抗力的降低,使病毒容易在其体内进行繁殖和扩散。例如患者出现由病毒感染引发的水痘时,如果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或血性水痘,严重者将会死亡。申昆玲等人[3]在研究中发现,72例出现病毒性出血热的患儿当中,有49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死亡患者为32例(65.3%),23例患儿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死亡1例(4.3%),因此对于病毒性感染引发的疾病来说,应慎用或者禁用糖皮质激素。
2.2 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是通过抑制炎症的促进因子、抗原和抗体的反应,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毒素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以此来起到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感染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并没有抗菌的能力,而且会对细胞的免疫功能和体液的免疫功能起到干扰作用,从而促使感染的扩散。在临床治疗当中,由于过分强调了疗效,因此部分医生或患者个人会将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具有非常强的抗细菌毒素的作用,能够减少内源性的致热原释放,同时抑制致热原对下丘脑的作用,从而起到退热效果。但是实际上,患者表面的发热解除了,感染却会出现进一步的扩散,不但病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并发真菌或细菌感染[4]。比如在治疗大叶性肺炎时,如果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了抑制,看似症状减轻,但是实际上糖皮质激素并没有起到抑制病原菌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而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还会对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的作用产生抑制,同时减少干扰素的合成,降低患者抗感染的能力。因此在治疗时,为了防止感染的恶化,必须在保证了充足的抗生素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用糖皮质激素,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的加重。
2.3 溃疡穿孔。若患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将有可能引起胃部出血或者十二指肠穿孔。研究发现激素能够促进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减少胃粘液,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加强蛋白质的分解,从而降低胃黏膜的修复功能和保护功能,引发患者出现溃疡病,或者加重溃疡病,甚至出现穿孔、出血的危险。值得注意的是,45% 的胃穿孔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死亡率会高达20%,所以必须慎用糖皮质激素。
2.4 代谢紊乱。糖皮质激素的长期超剂量使用可以引起患者水、糖、盐、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表现出痤疮、向心性肥胖、无力、多毛、水肿、低血钾、糖尿、高血压等症状[5]。大部分患者在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相关的症状会自行消失,严重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因此如果患者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或者心肾功能不全,那么必须慎用糖皮质激素。
3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必须严格掌握相关的适应证,将该药物主要用在毒血症患者、急性或慢性的肾上腺机能减退患者、免疫性疾病患者、过敏性疾病患者、脑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患者、休克患者的治疗当中,同时由于药物的品种过多,所以用法、用量和疗程的长短必须根据患者的疾病以及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控制。若患者的病情严重威胁到了生命安全,那么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要足,使患者能够度过危險期,但是在患者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必须逐渐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不要骤然停止用药,防止病情的复发或者引发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萎缩,应该在2周以上的时间内逐渐减量,在观察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后再进行停药。针对停药后疾病易复发的患者,治疗的疗程要充足,能够口服控制病情者就不要使用其他途径进行给药,能够短期用药控制病情者就不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果患者必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那么最好同时给予促皮质激素,从而防止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减退,与此同时,为患者补钙、补钾,防止患者因为缺钙或血钾过低而引起抽搐,同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参考文献:
[1]吴爱民,陈强,刘建梅等.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0):797-799.
[2]钟伟恩,叶红,李石红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及干预[J].山东医药,2014,(13):49-50.
[3]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86-9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4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儿科重症感染,临床效果
儿童重症感染是常见的PICU疾病问题, 病死率较高, 同时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的患儿即使存活也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 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在临床上需要应用杀菌药物对严重感染进行控制, 以对疾病康复发挥促进作用, 但是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死亡细菌中会释放出大量毒素, 造成代谢紊乱, 将病情加重[1]。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 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感染患儿80例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重症感染患儿80例, 根据随机数字法, 将80例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3个月~13岁, 平均 (3.5±1.0) 岁, 其中包括脓毒症30例, 严重脓毒症3例, 感染性休克7例;研究组包括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个月~13岁, 平均 (3.3±1.1) 岁, 其中包括脓毒症28例, 严重脓毒症4例, 感染性休克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即对患儿进行药敏试验, 以此结果为依据, 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之后进行胃黏膜治疗, 心肌保护、补钾、补钙等治疗, 如果患儿存在局部病灶, 要给予局部处理。 (2)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患儿实际病情为依据, 给予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在患儿入院后2 d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应用剂量0.5~1 mg/ (kg·d) , 给药要分3~4次;氢化可的松应用剂量5~10 mg/ (kg·d) , 给药要分3~4次;甲基强的松龙应用剂量3~5 mg/ (kg·d) , 给药要分2次, 3~5 d后, 根据患儿的病情, 将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剂量进行逐渐减少, 5~7 d后可以采用口服方式, 也可以停止应用。
评价指标[2]:经过2周的治疗,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皮质醇水平、ESR水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CRP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另外,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整合, 其中研究结果中各项指标及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的验证方式为t检验, 而用χ2对并发症发生率 (计数资料) 进行检验,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结果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相关指标, 见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对比: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 研究组的治疗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14.80±2.99) d及 (4.05±1.20) d;而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18.95±4.25) d及 (10.10±3.15) d, 两组治疗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见表2。
讨论
儿科重症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 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 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各种微生物也会引起感染。儿童因年龄较小, 免疫功能低下, 各脏器没有完全发育, 自我防护能力较差, 导致其抗感染能力不强, 病情很容易发展[3]。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患儿的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中显示, 患儿皮质醇水平、ESR水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CRP各项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 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 效果显著, 主要是因为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增加骨髓释放, 降低粒细胞吞噬力, 降低杀菌力, 同时降低淋巴因子释放, 减弱效应C反应, 降低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减少抗体形成, 降低补体活性和合成减少, 且抗炎、抗毒素、抗休克、抗过敏作用较好, 同时可对激素不足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 在儿科重症感染患者中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确切, 不但可改善患儿的各项指标, 同时可将治疗时间缩短,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 2012.
[2]李军.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效果[J].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5, 14 (5) :50.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5
1.构效关系有四:基本结构为甾核1)C3的酮基、C20的羰基及C4-5的双键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2)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3)C1~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则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4)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2.四大生理作用:升糖、解蛋、分脂、保钠。3.分四类:短效(的松类)、中效(尼松类)、长效(米松类)、外用(氟松类)4.四大抗作用(超生理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四多一少:1)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ˉ,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红细胞-、血红蛋白-,治再障。3)血小板-,治血小板减少症。4)中性粒细胞-,治粒细胞减少症。6.不良反应:
(一)四个一:一进,一退,一缓,一反。1)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3)一缓:伤口愈合迟缓。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
(二)四诱发:1)诱发或加重感染。2)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诱发或加重精神病。7.四用法:1)小量替代: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2)大量突击:严重感染或休克。3)正量久用:自身免疫疾病、炎症后遗症等。4)两日总量一次晨用。
感冒发热莫用糖皮质激素 篇6
答李某读者:
虽然病情演变不完全与地塞米松有关,但在感冒发烧时需要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即地塞米松,切莫将糖皮质激素看作是退热药。
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只要体温不超过38.5℃,建议不必进行退热处理,更没有必要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如果那样去做,反而会因糖皮质激素抑制巨嗜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与处理,减少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加感染扩散和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使得病情加重,并发症增多。
当人感冒发烧时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与合理应用抗感冒药,不要轻易去打点滴,更不要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暂时减轻发热、乏力、流涕等感冒症状,但它所具有的抗免疫作用会使得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其弊大于利。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 其中男32例, 女16例, 年龄16~81岁, 平均 (48±8) 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等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即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替卡松, 结合患者病情, 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级别。其中轻度患者7例, 给予125 g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中度患者11例, 给予250 g氟替卡松吸入治疗;重度患者6例, 给予375 g氟替卡松吸入治疗;2次/d, 持续治疗3个月, 并逐渐降级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病情改善状况分为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 明显改善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各项观察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所改善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所减轻。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3.1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机制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脂溶性特性, 能在细胞内自由扩散, 并形成激素-激素受体复合物, 能够促炎性基因转录, 最终生成炎性抑制因子, 并有效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游离与趋化。此外,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能减少促纤维化的T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数目, 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最终延迟肺纤维化。
3.2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应用
3.2.1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到气道慢性炎性反应而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 如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平滑肌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性作用, 能抑制多种炎性细胞间的反应, 从而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
3.2.2 结核病的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已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被证实, 可有效治疗结核病, 打破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力的认识。临床医学证实,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效果。在应用过程中,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 有效减退感染性高热等症状, 增强患者食欲, 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治疗效果。
3.2.3 COPD的治疗
COPD通常呈进行性进展, 且不完全可逆,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发挥其抗炎性作用, 减缓COPD的发作,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治疗COPD[2]。
3.3 不良反应
科学用药是保障肾上腺皮质激素安全使用的前提。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发挥抗炎、抗免疫、抗纤维化的作用,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 违反用药原则, 易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患者机体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代谢所需的活性物质分解代谢紊乱等。此外, 长期服用、突然换药、停药等也是诱发不良反应的重要表现, 易导致活着的肾上腺功能损害, 引起撤药性综合征与反跳等的发生[3]。
综上所述, 科学地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有效改善呼吸内科患者的病症, 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4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科学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有效改善呼吸内科患者的病症, 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内科,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萍, 王学胜.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 2013, 34 (2) :263-263.
[2]王景民, 杨敏会, 王亚梅.双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 2012, 14 (9) :142-14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各60例。60例支气管哮喘组患者中包括男33例, 女27例, 年龄47~72岁, 平均年龄为 (58.3±2.8) 岁。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包括男29例, 女31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为 (56.3±3.1) 岁。将支气管哮喘患者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患者再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均为30例, 每组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其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支气管哮喘组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 所有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吸氟替卡松气雾剂, 轻度患者每次120μg, 中度患者每次240μg, 重度患者每次360μg。支气管哮喘组的所有患者均行每天2次用药, 连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病情是否得到控制, 若控制后行降级治疗3个月[2]。
1.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每天3次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 连续6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肺通气功能检查, 并记录检查结果, 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
(2) 对综合疗效的评价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和指标具有明显改善, 视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和指标出现一般好转, 视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和指标与治疗之前无明显改善, 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 试验数据以±s表示, 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支气管哮喘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的患者在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 肺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 但是两组患者间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支气管哮喘组中,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 肺功能有更为明显的改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患者中, 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也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患者的具体肺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后, 研究组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两组在治疗后FEV1%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 (P<0.05) , 这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肺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注:组间内部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FEV1%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种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 以气短、慢性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为症状, 这与患者的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紧密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但是肺部发生病变, 同时也会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 是一种多发性、高致残和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废气排放等原因导致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性疾病, 患有此病的患者饱受反复发作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的困扰, 使生活质量下降。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针对以上两种常见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抗炎药物, 能抑制多种参与哮喘发病的炎性反应细胞、抑制炎性反应介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患者长期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情况, 减少发病次数,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病进行研究,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在接受6个月的治疗后, 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 且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在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恢复肺功能、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中, 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治疗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 能够起到明显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广发, 李楠, 武阳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23 (13) :1001-1003.
[2]董云龙, 吕洁.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8) :3140-314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2006年~2007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共计86例,年龄(52.14±27.11);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病程1~5年30例,其中,男性19,女性11例;6~15年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16年以上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群30例,年龄(46±13)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1.2 实验方法
受试者均采用普通饮食,血样本的采集:卧位:普通饮食,早6:00~8:00起床前,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取血清测醛固酮。胰岛素水平测定:所有受试对象,需要口服葡萄糖75g,然后在0、60、120、180min分别取血,测定空腹及60、120、180min血清中胰岛素的水平。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试剂盒均为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差()一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方差齐)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采用SPSS10.0软件包。
2 结果
2.1 胰岛素分泌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糖尿病在不同发病阶段胰岛素分泌水平不同,早期胰岛素呈高分泌状态,显示为高胰岛素血症,晚期水平下降。病程≤5年组胰岛素水平与≥16年组比较,t=10.11,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早期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晚期胰岛素水平。对照组餐后胰岛素峰值在1h,而病程≤5年组峰值在2h,3h时胰岛素水平仍然持续高水平,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比较,t=5.817,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见表1)。
2.2 醛固酮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
观察醛固酮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发现在发病早期醛固酮水平增高,胰岛素水平亦增高;在发病的晚期,醛固酮和胰岛素水平均下降;DM病程≤5年组Aldo与对照组比较,t=4.542,P<0.01,有极显著差异;DM病程≤5年组FC-P与对照组比较t=12.88,P<0.01,有极显著差异。DM病程≤5年组卧位Aldo与≥16年Aldo对照组比较,t=10.51;P<0.01,有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醛固酮与胰岛素分泌具有高度相关,r=-0.529;P<0.01;提示,醛固酮和胰岛素水平早期均明显增加,而晚期分泌水平下降与长时期的拮抗作用,导致醛固酮和胰岛β细胞的衰竭有关(见表2)。
注:DM:糖尿病
注:Aldo:醛固酮;FINS:空腹胰岛素;DM:糖尿病
3 讨论
醛固酮在糖尿病的领域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Aldo是由肾上腺球状带所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近年发现,肾上腺外组织-心脏、血管、大脑等均可合成Aldo,可与心脏、血管等部位的非上皮组织受体结合,直接参与血管顺应性下降、内皮功能失调、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进展性肾病、蛋白尿形成等靶器官损伤的发生及进展[4],参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病过程[2]。近年来逐渐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
Ranade等[5]在一项中国和日本裔后代的研究中更发现,Aldo合成酶(CYP11B2)基因的启动子区-344C(T/C)和3号外子上A/G变异导致的Arg-173 (lysina/arginine)与血糖密切相关,尤其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Hollenberg等[6]认为1型糖尿病中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组织水平干预醛固酮应该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治疗目标。Price等[7]在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结果亦相似。但Bjorck[8]则认为2型糖尿病中血浆醛固酮水平正常甚至下降。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即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陷。本课题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发病阶段的醛固酮水平,研究和探讨醛固酮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醛固酮在糖尿病的发病早期分泌水平增高,在病程的晚期其水平降低;而在不同的发病阶段胰岛素水平亦不同,早期胰岛素分泌增多,晚期明显减少;说明糖尿病发病早期,胰岛素是代偿性的分泌增加,是由于醛固酮参与了对胰岛素有抵抗因素,影了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导致高胰岛素的血症的发生。上述资料提示,醛固酮对胰岛素的分泌有抵抗作用,醛固酮的水平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和探讨醛固酮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因素的认识和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Corry DB, Tuck ML. The effect of Aldosterone on Clucose Metabolism.Curr Hypertens Rep,2003;5(2) :106-109
[2] 郭维英.醛固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初探.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2) :35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798
[4] Struthers AD, MacDonald TM. Review of aldosterone and angiotensin Ⅱinduced target organ damage and prevention. Cardiovasc Res, 2004; 61(4) :663-670
[5] Ranade K, Wu KD, Risch N,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aldosterone synthase predicts plasma glucose levels. Prec Nail Acad Sci USA,2001;98(23) :13219-13224
[6] Hollenberg NK, Stevanovic R, Agarwal A, et al.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patient with diabetes mellitus. Kidbey Int,2004;65 (4) :1435-1439
[7] Price DA, De'Oliveira JM, Fisher ND, et al. The state and respoasivaness of the rennin-angiotensinaldoster one systemi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Am J Hypertens, 1999; 12(4 Pt 1) :348-35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各60例。COPD: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1.3±5.2)岁,病程3.5个月~15年,平均病程(11.4±2.3)个月。支气管哮喘: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30.4±10.1)岁,病程4.5个月~19年,平均病程(12.9±2.6)个月。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每组有COPD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COPD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重庆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01)吸入治疗,100μ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28)吸入治疗,50μg/次,2次/d。症状控制3个月后,进行降级治疗。
1.2.2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01]吸入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西班牙Glaxo Wellcome S.A.,批准文号H20130190)吸入治疗,并根据症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轻症患者给予125μg/次,中症患者为250μg/次,重症患者为375μg/次,2次/d,症状控制3个月后,进行降级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COPD患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COPD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来判断其肺功能改善情况。
1.4 疗效标准判定[3]
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指标完全恢复;有效:患者体征基本恢复;无效:患者体征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PD患者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显效15例占50.0%,有效12例占40.0%,无效3例占10.0%)高于对照组的63.3%(显效6例占20.0%,有效13例占43.3%,无效11例占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支气管哮喘患者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效16例占53.3%,有效12例占40.0%,无效2例占6.7%)高于对照组的53.3%(显效6例占20.0%,有效10例占33.3%,无效14例占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COPD患者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治疗组FEV1(2.69±1.21)L,对照组FEV1(2.71±1.34)L;治疗组FEV1(%)(40.38±6.97),对照组FEV1(%)(39.98±6.89)。治疗后:治疗组FEV1(3.87±1.53)L,对照组FEV1(3.11±1.47)L;治疗组FEV1(%)(70.37±6.54),对照组FEV1(%)(53.78±6.57)。与治疗前相比,COPD治疗后各组肺功能得到明显恢复(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
3 讨论
COPD、支气管哮喘等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4],然而,目前,基本上没有特效药物彻底将其根治,现有的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且需长期服用,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止咳平喘、免疫抑制等作用,是目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之一。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而言,单靠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不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采用常规药物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组结果显示,COPD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COPD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支气管哮喘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对COPD患者来说,由于气道阻力的增加,使气流出现阻塞,这种情况下,单纯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进行治疗是不能有效缓解症状的,此时,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炎作用。那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而言,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抑制淋巴细胞的释放,从而缓解症状。若患者症状较轻,则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疗法,若患者症状较重,则可采用静脉滴注。因此,结合上述结果及分析,作者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综上所述,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COPD及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值得肯定。然而,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可能会存在疏漏,期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弥补之。
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COPD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每组有COPD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不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种疾病患者不同组的疗效。结果 COPD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COPD及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值得肯定,具有推广价值,但需要后期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1]潘飞.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50例近期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45.
[2]张学年.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2996-2997.
[3]张克垒,杨艳茹.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1):34-35.
如何正确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篇11
1.应选择功效适当的药物。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的功效越强,抗炎的效果就越好。但是,功效越强的糖皮质激素,其副作用也就越大。也就是说,患者使用功效过强的糖皮质激素会更易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和痤疮等病症。所以,患者在面部和皱折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功效过强的糖皮质激素。
2.尽量选择油膏制剂。一般来说,药物的剂型会影响整个药物的作用强度。这一点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也不例外。在糖皮质激素的所有外用剂型中,油膏制剂(如卤美他松油膏等)的作用强度最大。这是因为,与其他剂型相比,油膏制剂的分子更小,穿透性更强,同时油膏制剂的基质中添加了尿素、丙二醇、氮酮等物质,这些物质也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所以,患者在用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治疗皮肤病时,最好选用油膏制剂。
3.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次序。对于初发或初治的皮肤病患者来说,应先使用功效较弱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若使用后没有疗效,再依次使用中效、强效、极强效的糖皮质激素。而对于慢性顽固性的皮肤病患者来说,可直接使用功效较强的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在皮损消退之后立即停药,或者先使用功效较强的糖皮质激素治疗3周,再改用功效较弱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
4.应根据使用部位来选择用药量。临床实验证实,人体的不同部位对药物的吸收量是不同的。例如,同等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溶液,在前臂的吸收率仅为1%,在前额部位的吸收率为6%,而在阴囊部位的吸收率竟高达42%。因此,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治疗皮肤病时,要根据自己的使用部位来选择用药量。
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住院号随机抽取2011年在该院住院治疗患者的病历1 000份。自制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病历号、年龄、性别、诊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频次、起止时间等信息。
1.2 评价方法
严格按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使用现状,判定合理性。
1.3 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表数据输入Epidata 3.1数据库,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随机抽取病历1 000份,男569人、女431人,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88岁,平均年龄52.6岁。其中应用糖皮质类激素的病例243人,男性126人、女性117人,平均年龄38.3岁。
2.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
该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总体使用率为24.3%,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病和肾脏疾病。就使用率而言,以上四类疾病的使用率也较高,均高于50%。见表1。
2.3 药品选择及剂量
根据《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限定日剂量(DDD),并作为判定药物利用的依据,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药物总用量/DDD。DDDs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临床用药指标,DUI=DDDs/总用药天数。
该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品选择情况,以及常见药品相应的DDDs、DUI等指标见表2。地塞米松使用量最大,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符合经济性原则。甲泼尼龙的每日剂量偏大,用药欠合理。
2.4 使用目的和用药疗程
表3展示了该院糖皮质类药物常见使用目的和疗程,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治疗目的的药物使用疗程不同。该研究对象的用药疗程以<1个月的病例为主,用于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功效,但是,目前其滥用情况特别普遍,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也给病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1,2]。该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以地塞米松为主,该药物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研制成功,抗炎作用强大,价格低廉。另外,大部分药物使用日剂量和疗程也正确,因此该院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用药指证不明确。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并发毒血症、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文献报道,基层医疗机构的常把激素当“解热、镇痛“药使用,虽然及时的缓解了病人的症状,但是掩盖了病情,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3]。极少数医务人员药学基础知识薄弱,不了解糖皮质激素类应用的禁忌症。其次,在药品选择、给药方法和应用疗程方面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品种较多,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各不相同[4]。具体药物的选择、用量、用法及疗程长短应根据不同疾病和疾病的轻重程度而定。该研究中甲泼尼龙的DUI为3.2,使用剂量明显偏大。糖皮质激素有两种用法,在冲击治疗时,为了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会在短时间内应用超大剂量药物。但如果应用不当会导致淋巴细胞凋亡[5]。布地奈德是具有强烈的局部抗炎作用,主要应用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或非依赖性的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临床适应症,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消化道溃疡、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6]。常规的监测有血压、血糖、血清电解质或大便隐血等项目;对于特殊群体如儿童或长期用药者还应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在加强糖皮质类药物应用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面,很多医院报道,合理用药软件的应用以及临床药师制度的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临床药师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采取对医生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用药的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等多种手段,能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调查该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从该院2011年1—10月的住院病人病历中,随机抽取1000份进行统计,调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指征、剂量等指标。结果 用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为主,以地塞米松应用人数最多(49.8%),布地奈德销售金额最大(543.9元/人)。结论 该院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合理用药,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
参考文献
[1]肖爱丽,井春梅,鄢琳,等.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6):576-578.
[2]李加.糖皮质激素用药不合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探讨[J].西南军医,2008,10(5):81-82.
[3]赵杰.267例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12):1141-1144.
[4]潘颖,付秀华.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2):220-221.
[5]张育才,王程毅,郑启安.关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剂量的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89-340.
[6]刘素敏.糖皮质激素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