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肾上腺素

2024-10-06

小剂量肾上腺素(共7篇)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1

良性甲状腺结节作为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在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之而引发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亦因此而上升[1]。实际上,导致人体出现甲状腺结节的因素有许多,包括放射因素、药物、食品、性别、年龄以及碘摄入量等[2]。虽然多数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结节,但其存在一定的恶变可能,因此在发现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治疗,以降低其恶化的可能。有相关研究指出[3],借助于药物治疗可使其恶变性显著下降,从而降低其对于人体的危害。此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0月一2015年10月所收治的4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为对象,以观察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一2015年10月所收治的4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关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标准[4],在参与研究前均无放疗史以及颈部手术史,皆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3士8.1)岁。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以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生产厂家: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509)进行治疗,治疗第一周剂量为12.5/μg/d,若在一周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不适感,则可将剂量增加一倍,并持续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促甲状腺素水平进行记录,记录其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予以处理,其所涉及计量资料则以(x±s)予以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所用计数资料则均以(%)予以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经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后,所有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游离甲状腺素有显著上升,促甲状腺素有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则未见较大变化,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1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共出现不良反应病例7例,不良反应率为14.89%。其中心悸者3例,占6.38%;震颤症者3例,占6.38%;胸闷者2例,占4.26%。在短暂停药并给予其相应对症处理后已均无大碍。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良性结节的出现几率亦有相应提高,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持续增大以及恶化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其结节发展进行控制,以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对于未经治疗的结节,经长时间演变形成自主高功能腺瘤而成为毒性甲状腺肿或恶变为甲状腺癌。目前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有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而一次或多次手术带来较大的创伤和手术风险,且不可能完全消除其复发的始动因素[5]。现阶段临床医学关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尚无较为明确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手术及药物两种方式选择上,不够规范和统一,但可以知道的是,多数患者还是比较倾向于甲状腺素抑制治疗。考虑到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故而本次研究以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左甲状腺素属于内源性甲状腺素的左旋同分异构体,其能够借助于人体的激素反馈调节机制,对人体垂体前叶的合成与分泌进行有效抑制,减少促甲状腺素的受体数量以及血液当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数量,从而降低促甲状腺增殖效应。由本次研究可知,在经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后,所有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游离甲状腺素有显著上升,促甲状腺素有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则未见较大变化,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提供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并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雷雷,黎明东.散结平瘿方联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9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46(8):24-26.

[2]魏立民,李海英,刘娜,等.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404-2406.

[3]刘芳.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53-154.

[4]李杰宝.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12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 5,21(1):41-43.

[5]韩静静,吴艺捷.甲状腺良性结节L-T4抑制性治疗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7):520-522.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2

关键词:良性甲状腺结节,左甲状腺素,疗效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部的肿块,在患者吞咽时能够伴着甲状腺上下移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发病患者中以中年女性居多。多种诱因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产生,主要包括性别、饮食习惯、摄入碘的量、甲状腺退行性病变、药物等因素。目前医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甲状腺结节的检出与诊断更加的准确,同时发现虽然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达到67%,但其中90%左右为良性,只有10%是恶性结节。但是良性结节也会对颈部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结节增大时可能压迫颈部或者出现恶性病变。有研究发现[1],约1/3的甲状腺结节体积会每天递增15%,如果无任何治疗措施,5年后可能会增大到89%[2]。所以使用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减缓结节的发展或者是缩小结节尤为重要。本研究使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确诊并治疗的13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100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4.3±10.9)岁,并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排除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高血压病情不稳定、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肿瘤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①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年结束后进行上午空腹采血,分别检测TT4、TSH、TC、TG、HDL及LDL水平。②超声检查: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甲状腺两侧叶结节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等情况,并且对治疗前和进行治疗1年后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和大小等数据进行记录。③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对于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结节的直径>1.0 cm或是0.5~1.0 cm,但有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及出现钙化点等情况的进一步的进行细针穿刺。患者平卧,消毒皮肤后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器次入到结节内并且抽取细胞,随后进行涂片和固定,送检,确定是良性结节后方可进行治疗。

1.3 治疗方法

左甲状腺素初始剂量控制在12.5μg/d,观察1周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增加到25.0μg/d,持续治疗1年。

1.4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TH4、TSH、TC、TG、HDL、LDL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大小。调查患者对于治疗满意度情况。依据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将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前检测患者的TT4为(104.79±21.59)nmol/L,TSH为(2.64±0.26)m U/L,TC为(4.19±0.85)mmol/L,TG为(1.35±0.29)mmol/L,HDL为(1.33±0.36)mmol/L,LDL为(2.74±0.34)mmol/L。治疗1年后,患者TT4为(106.84±22.89)nmol/L,TSH为(2.03±0.52)m U/L,TC为(3.72±0.62)mmol/L,TG为(1.28±0.31)mmol/L,HDL为(1.31±0.33)mmol/L,LDL为(2.73±0.39)mmol/L。治疗前后TSH和T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4、TG、HDL、LD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大小情况

治疗前,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为(1.70±0.46)cm,经过1年治疗后,甲状腺结节为(1.34±0.39)cm,治疗后甲状腺结节明显较治疗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满意度

138例患者中满意55例(39.86%),基本满意64例(46.38%),不满意19例(13.77%),治疗满意度为86.23%。所有患者中有10例在开始用药初期出现心悸症状,但是可以适应,耐受性较好。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部的肿块,多发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20~40岁女性,在影响患者颈部美观的同时可能存在继续肿大或者恶性病变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中首先要确定结节是否为恶性,如果是恶性的除了要进行手术治疗外还要接受中和治疗。如果是良性的可以选择进行保守治疗或者是手术。当前随着高分辨率超声设备的广泛应用及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普及,能够在小创口的条件下比较直观的进行病理检查,极大的提升了分辨甲状腺结节良性和恶性的准确率,显著的降低了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率。近年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有增高的势头,而且良性结节也有可能继续扩大或者病变为恶性,这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选择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控制住甲状腺结节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结节还没有十分统一和明确的方案,而且各个方案的疗效各不相同。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是一种患者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疗法,但是使用大剂量进行治疗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会因为不能够承受而在治疗过程中选择放弃[3]。故而,本研究施行小剂量的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治疗,甲状腺结节显著变小,患者满意度较高,且难受性较好。

有研究人员认为年轻人患上甲状腺结节后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更大,患者要及时的利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确诊是良性结节后可以使用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并且要严格遵照规定时间进行超声检查等。TSH的水平能够反映出甲状腺细胞发生增生的轻重程度,TSH水平的升高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密不可分,而对于有TSH升高症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减弱患者出现甲状腺癌的风险。另外,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要根据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自身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做到有的放矢,以期最大限度的提升治疗的效果。

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血脂产生影响[4],TSH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表达[5],TSH水平较高的人以及甲状腺功能较弱的人血脂的含量比较高,而适量的补充甲状腺激素对降低血脂有一定的效果。本次的研究结果看以看到,经过为期1年的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大小缩小到(1.34±0.39)cm,与接受治疗前的(1.70±0.46)c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TSH和T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TT4、TG、HDL、LDL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这可能与使用甲状腺素的剂量比较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总之,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对于TSH的水平较高的患者以及实性结节的患者尤其适用。

参考文献

[1]周聪,褚斌斌,梁琳春.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16,45(6):724-726.

[2]洪文婕.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临床医学,2016,36(4):43-44.

[3]郑殿宇.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分析.北方药学,2016,13(7):73.

[4]李杰宝.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12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41-43.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观察对象为我院2012年4月- 2013年4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 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FSH及促黄体释放激素升高, E2 (雌二醇) 水平较低;B超显示卵巢小, 无卵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 (27.9±5.7) 岁;观察组年龄19~39岁, 平均年龄 (28.6± 5.4) 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周期疗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 (1) 人工周期疗法:口服己烯雌酚15μg/kg, 地塞米松0.75mg, qd, 连续治疗22d为1个周期;每天早晚服用100mg维生素E, 治疗第18天开始联合肌注黄酮体10mg进行治疗, 用药共5d。 治疗共5~8个周期, 期间间隔时间为5d。闭经者联合雌激素片0.625mg和安宫黄体酮进行维持, 无月经者长期服用尼尔雌醇, 4个月后改为安宫黄体酮。 (2) 甲状腺素片治疗:口服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50μg, qd, 1~2周为1个疗程, 期间间隔2周, 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无异常情况下治疗4个疗程。

1.3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FSH及E2水平, 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根据有关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2]。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卵巢排卵规律;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 卵巢恢复不彻底;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以治愈和好转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χ2和t检验, P<0.05说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7.5%,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7.314 3, P<0.05。

2.2两组FSH及E2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前FSH及E2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卵巢早衰是月经规律的妇女在40岁前发生持续性闭经或性器官萎缩等症状的临床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一般无法明确具体的致病因素。通常认为卵巢早衰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其中卵巢早衰与自身免疫相关内容的研究较多, 部分患者采取免疫抑制疗法可获得一定疗效。

卵巢早衰的治疗原则是保持患者的女性特征及生殖功能, 同时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临床上主要借助人工周期疗法进行治疗, 其短期内具有明显疗效。通过雌激素周期性补充, 患者的生殖器及第二性特征发育得以促进, 抑制了性腺的萎缩;同时根据患者内分泌情况, 调整雌激素剂量可抑制血中FSH的释放, 起到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3]。 然而, 长期服用雌激素可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需要注意对药物剂量及疗程的合理控制。

甲状腺素片利用T3、T4增强下丘脑TRH合成酶系活性, 使“TRH-TSH-T3、T4”自调控系统中的“调控点”得以增强, 对血液中T3、T4及TSH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甲状腺激素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并不完全明确, 但其与雌激素结合进行治疗可促进排卵功能的恢复[4]。本文观察组联合人工周期疗法与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 其疗效确切, 且FSH和E2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说明结合两种方法对卵巢早衰患者进行治疗, 有利于患者内分泌调节功能的改善, 并可进一步促进卵巢功能逐渐得到恢复。

总而言之, 卵巢早衰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和小剂量的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患者内分泌调节功能得以有效提升, 同时可改善卵巢功能, 其疗效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崔骞, 冀志芹, 冯擎, 等.温肾助阳益气养血方配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肾阳虚型卵巢早衰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 (12) :1642-1644.

[2]曾晓蓉.人工周期疗法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B, 2015, 18 (7) :265.

[3]李花, 赵新广, 刘丹卓, 等.卵巢早衰病理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医药导报, 2012, 18 (8) :4-6.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DKD患者设为DKD组,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中,23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54~80岁,平均年龄(62.17±4.09)岁。观察组39例患者中,22例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52~78岁,平均年龄(61.25±4.80)岁。同时,抽取同期体检的78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47例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55~79岁,平均年龄(61.23±5.54)岁。

1.2 方法

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血脂、正规降血糖等治疗。

观察组:39例患者采取小剂量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左旋甲状腺素(国药准字H20030502),每天剂量为25~50μg,清晨顿服。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的甲状腺功能(TSH、FT3、FT4)与ALB/MAU、Scr、BUN等指标水平[2]。

1.3 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组与疗前DKD组甲状腺功能比较

DKD组患者的FT3水平显著小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T4、TSH水平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肾脏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Scr、BUN、MAU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造成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症状[3],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有所影响,还会并发血浆白蛋白减少、感染、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抑制物侵入血液循环中,将直接或间接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功能产生影响[4]。同时,对周围组织内的5’-脱垂酶的活性造成抑制,从而促进T4经外环脱碘致使FT3水平减少。本次试验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FT3含量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FT3含量高低可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

关于肾脏疾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是否有应用甲状腺治疗的必要,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相关学者认为[5],低T3综合征后降低糖皮质激素受体,产生激素耐药,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其对糖皮质激素的结合力。该次试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FT3含量显著升高;肾脏指标也获得了显著改善,说明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患者的耐受性良好,肾功能有所改善,没有产生显著性不良反应。通过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后,使甲状腺浓度明显得到提高,有助于蛋白质酚基的合成。当甲状腺素到达细胞内时,可能处于游离状态,可能与具有低亲和力的胞浆受体结合,也可能与高亲和力的线粒体及核酸相结合,提高细胞代谢,有效改善肾血循环状态,进而促使肾基底膜得到良好的恢复,有助于肾功能的改善,使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得以缓解。因此,该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处于甲状腺FT3偏低状态,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后,能有效提高FT3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伟,陈海翎,邓丽丽.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2(25):431-432.

[2]周南,任玮,夏建新,等.小儿肾病综合征甲状腺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1,1(1):346-348.

[3]刘丽.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吉林大学,2012,24(13):587-588.

[4]聂景蓉,高清源,成小苗.肾病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2(1):692-4593.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性的心脏病患者64例,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14例, 女性18例, 年龄45~81岁, 平均 (54.32±5.26) 岁;观察组男性15例, 女性17例, 年龄44~80岁, 平均 (55.30±5.60)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甲状腺素 (H20100523, 海南海灵制药厂有限公司, 口服) 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 (H20045399, 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口服) , 每次25μg, 每天服用2次, 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超声心电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 (左室射血的分数) 、LVDd (左室舒张的末期内经) 、与SV (每搏输出的量) 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 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LDH (乳酸脱氢酶)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与CK (血清肌酸激酶) 行检验[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的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以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 (%) 表示, 使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F、SV与LVDd比较:

两组LVEF、SV与LVDd指标均有所提高, 且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 比较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LDH、CK-MB与CK比较:

两组LDH、CK-MB与CK的水平比治疗前低, 且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甲减性的心脏病患者的氧化代谢功能减慢, 致使心肌能量缺乏供给, 从而损伤心肌细胞,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 需及时给予治疗,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4]。经观察可得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LVEF、LVDd与SV的变化得出, 观察组的LVEF、SV与LVDd指标均有所提高, 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显著, 加之甲减性的心脏病患者心肌发生改变的表现包括LVEF的下降, 说明联合用药可以使LVEF指标提高, 此外心功能指标包含SV, 而磷酸肌酸钠能够显著地改善心功能状况, 从而表明甲状腺功能有关减退性的心脏病患者行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与甲状腺素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相类似, 使甲状腺功能有关减退性的心脏病患者行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与甲状腺素联合使用具有显著的疗效得到进一步地验证,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表2可看出, 两组患者的LDH、CK-MB与CK的水平均下降, 但是观察组的LDH、CK-MB与CK的水平比对照组低, 而LDH、CK-MB与CK包含在心肌酶谱中, 此外CK主要在骨骼肌、脑组织与心肌中存在, 如果CK升高, 表明组织中存在细胞坏死的现象, 由此说明联合用药能够降低心肌酶的水平。磷酸肌酸钠通过磷酸肌酸存在人体内, 而磷酸肌酸又在人体骨骼肌、心肌、脑等器官细胞内广泛存在, 它能够降低患者心肌酶的水平, 对心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5]。

综上所述, 甲状腺功能有关减退性的心脏病患者行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与甲状腺素联合使用治疗的疗效显著, 能够使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得到改善, 也可使患者的血清心肌酶的水平降低,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与甲状腺素联合使用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收治的6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的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甲状腺素,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LVEF、SV与LVDd指标均有所提高, 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LDH、CK-MB与CK的水平比治疗前低, 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甲状腺功能有关减退性的心脏病患者行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与甲状腺素联合使用的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素,磷酸肌酸,心脏病,疗效

参考文献

[1]曹胜雁.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8) :3-5.

[2]王芳, 周雨, 许铁, 等.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心肺复苏后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 (1) :77-81.

[3]陈万国, 钟易红, 肖彬斌, 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研究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8) :1109-1110.

[4]胡长军, 张红, 陆卫平, 等.甲减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4) :2938-2940.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为40例,年龄为65岁~79岁,平均年龄为(71±2.1)岁;对照组患者为40例,年龄为64岁~80岁,平均年龄为(75±1.8)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诊断为心力衰竭病症,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发病缘由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强心、利尿等药物,比如氢氯噻嗪(天士力第一药业,国药准字:H20080080)的一些常规治疗。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小剂量甲状腺素(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812676)结合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北京木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8415)治疗,用药量为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服用一片,同时服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用药为每天12.5μg。

1.3 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根据其临床表现判定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患者身体状态非常好,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消失;有效:患者的腹痛、食欲不振有消失现象,但有些患者的病症并没有好转;无效:患者的身体与治疗前一样,患者病情不但没有好转,有些出现恶化[2]。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结论

近年来,心力衰竭病发病率愈来愈高,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引起此病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心功能衰退,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3]。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抗衰竭为主,常规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临床显示其效果并不理想。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35.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了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这一病症使用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效果更佳。笔者认为试验组疗效优越的原因是:甲状腺素的功能主要为影响人体的左心室及其周围的血管进而作用于全身,对心脏的收缩有重要作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心输出量;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缓解血管的特异复合剂,它能够通过作用于肾素等进而降低血压,血钾水平[4]。两种药物的联合对降低患者的血糖有一定的疗效,更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病症。本研究结果与魏伟[5]等学者观点基本一致,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药物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症疗效优越,且能显著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药物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远桥.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5,5(3):37-37.

[2]朱剑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采用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17):202-203.

[3]王晓斐.用小剂量的左旋甲状腺素片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3(7):188-189.

[4]钟伟钦.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9):1969-1970.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 其中男婴45例, 女婴35例;体重2400~4000 (3100±323) g;足月儿60例, 早产儿20例;患儿窒息程度:重度30例, 轻度50例。所有患儿随机分组I、II、III、IV四组, 四组患儿间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四组患儿在保暖、清理呼吸道、吸氧改善通气、心外按压30s后, 心率仍<60次/min, 立即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经脐静脉注入, 对于无效的患儿, 5min后再重复一次。在此基础上心率和肤色恢复正常后仍出现呼吸抑制, 则经脐静脉注入纳洛酮, I组患儿应用纳洛酮0.02mg/kg, II组患儿应用纳洛酮0.05mg/kg, III组患儿应用纳洛酮0.1mg/kg, IV组患儿应用纳洛酮0.2mg/kg, 均与5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推注[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组与II组患者相比, III组与IV组患者相比, 其死亡率、HIE、机械通气例数、惊厥例数等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II组患者分别与III、IV组患者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肾上腺、肾、肺、心和脑等多器官损害,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会造成患儿迟发性脑损伤问题, 脑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问题的影响下会逐步凋亡, 在缺血缺氧问题发生6~12h内, 细胞凋亡过程具有可逆性。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作用机制在于: (1) 能够缓解B ̄EP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效应, 为患者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提供保证, 增强心排出量和心肌收缩力。 (2) 保护脑细胞, 清除自由基,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出现产生刺激作用。 (3) 提高新生儿苏醒速度, 对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产生保护作用, 改善脑供血, 降低颅内压, 避免恶性循环, 缓解新生儿窒息症状。 (4) 对延髓呼吸中枢神经元细胞与B ̄内啡肽 (B ̄EP) 的结合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促进气体的交换, 改善换气与通气功能, 缓解脑水肿症状。研究表明, 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新生儿窒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纳络酮不仅有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 还促进自主呼吸和脑功能的恢复, 减少肾上腺素的使用量, 避免大剂量肾上腺素产生的严重副作用[2]。

在本次研究中, III、IV组患者死亡率、HIE、机械通气例数、惊厥例数等指标优于I、II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 0.1mg/kg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是治疗新生儿窒息临床最合适的剂量,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杜可周, 马秀云, 张艳平, 等.纳络酮对重症中暑血浆B-内啡肽含量的影响[J].急诊医学, 2005, 23 (2) :79-80.

上一篇:开发开放试验区下一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