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

2024-06-02

回流(共12篇)

回流 篇1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也是执业中药师的必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主要讲授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的操作技术, 尤其是提取技术对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常见的提取技术中又以溶剂提取法最常用。在5种常用的溶剂提取法中, 浸渍法和煎煮法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渗漉法的操作技术在教材中都有简明扼要的操作要点, 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较难学的是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的操作技术。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材没有将两者的操作技术用流程的形式描述出来, 更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为此,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总结归纳出了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相似的操作步骤供学生学习,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详细的操作技术概括如下。

1回流提取法

(1) 装样:将沸石、药材粗粉及提取溶剂装入圆底烧瓶。要求: (1) 圆底烧瓶中宜加沸石2~3 粒。 (2) 溶剂浸过药材表面1~2 cm。 (3) 总量一般至圆底烧瓶容积的1/2~2/3。

(2) 连接装置:将圆底烧瓶固定在水浴锅中, 其上连接球形冷凝管, 先通入冷凝水, 再开电源。要求: (1) 连接装置的顺序是由下至上。 (2) 冷凝水是下进上出。

(3) 回流提取:回流提取一定时间, 先关电源, 待冷凝管下端没有液体滴回圆底烧瓶时再关冷凝水。接着拆装置, 拆装置的顺序应该是由上至下。

(4) 分离药液与药渣:滤过, 将滤液倒出, 滤渣留在圆底烧瓶中。

(5) 重复操作2~3 次, 合并滤液:滤渣再加新溶剂回流2~3次, 合并药液, 得到总提取液。

回流提取装置见图1。

2连续回流提取法

(1) 装样:将沸石及提取溶剂装入圆底烧瓶, 将装好药材粗粉的滤纸筒或袋放入索氏提取器中。要求: (1) 圆底烧瓶中宜加沸石2~3 粒。 (2) 药粉的高度应低于虹吸管的顶部。

(2) 连接装置:将圆底烧瓶固定在水浴锅中, 其上连接索氏提取器及配套的球形冷凝管, 先通入冷凝水, 再开电源。要求: (1) 连接装置的顺序是由下至上。 (2) 冷凝水是下进上出。

(3) 连续回流提取:溶剂受热蒸发, 遇冷后变为液体滴回提取器中, 接触药材开始进行浸提, 待溶剂液面高于虹吸管上端时, 浸出液发生一次虹吸流入烧瓶, 连续虹吸, 待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出, 发生最后一次虹吸后, 先关电源, 待冷凝管下端没有液体滴回索氏提取器时再关冷凝水。接着拆装置, 拆装置的顺序应该是由上至下。

(4) 分离药液与药渣:将索氏提取器中的药渣倒掉, 将圆底烧瓶中的药液倒出即得到总提取液。

连续回流提取装置见图2。

现将笔者自己总结的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的操作技术与吴剑锋、王宁主编的2013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描述进行比较。

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的操作步骤有4 步大体一致, 只不过回流提取法因为不能连续, 需要重复这4 步2~3 次, 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溶剂的用量也较大。学生学会了回流提取的操作技术后就很容易学会连续回流提取法的操作技术, 同时也能很快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种简明扼要的操作流程较之前教材[1,2,3,4,5]对其操作技术的笼统描述而言, 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效率更高。笔者也希望自己总结归纳的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的操作步骤能给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详见表1。

参考文献

[1]吴剑锋, 王宁.天然药物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李成舰, 彭裕红.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3]李端, 赵晶.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3.

[4]刘福昌, 明延波, 靳德军.天然药物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5]刘新, 张须学.天然药物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回流 篇2

我喜欢幻想,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时间可以回流,那我就可以避免伤痛。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发生了许许多多令我伤痛的事。有一次,我早早就上学了,吃过早餐,便去教室了。我刚来到门口,发生了一件始料未及的.事。小芳站了起来,吆喝了一声:“大家看,看呀!男人婆来了……”我极难堪,有生气,怒火在我心中烧了起来,我忍无可忍,随口说道:“你再说一遍!”小芳朝着我走来,说“男人婆,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又冲着小芳吼道:“你信不信我揍你!”小芳笑哈哈地说:“你敢!”“啪”,我竟在她脸上重重地打了一个耳光。小芳哭了起来,她哭丧着把我推向一边,向我大声说道:“你打啊!打呀!你凭什么打我!”声音像半空中打了个霹雳,震得教室也动了起来。接着我也大吼一声:“你为什么要那样羞辱我!”小芳又道:“我又怎么了?不就是说一下嘛!”“一下!我顶不得!”我道。……就这样,我与小芳喋喋不休地争吵起来,在争吵中,夹着打架。一位同学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班主任老师。

当天,班主任老师把我和小芳叫去了办公室。一进门,班主任便大声严肃地说:“小师,你应该忍一忍,海阔天空,再说,你作为一位男生 ,打女生是不对的。:我的脸由于困窘,一下子涨得通红。我挨了一顿骂,在去教室的路上,我受到了同学的责骂,我从心顶一直凉到脚跟,脸像一朵块要枯死的鸡冠花,心里很伤痛,很委屈。

国际资金暂时回流 篇3

金融市场大惊,外资回流?

而在实体经济层面,企业也一改此前采取购汇的策略,开始把手中的美元存款换成人民币,出口企业一脸焦虑:这么升值的话,怎么办?现在收到的款大多是一两个月或更早前订单,1万美元就比订单时损失400多元人民币,虽然现在海关、税收都推出一些优惠措施,可根本无法抵消升值导致的损失。

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不可能持续,房地产调控加码,由于一些结构性难题,消费在几年之内难以挑起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更由于欧美经济还在危机中挣扎,中国劳动力工资大幅飙升,中国出口长期而言将很快萎缩。尽管也有学者对中国经济前景乐观,但看淡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人毕竟是越来越多。

这些预期反映到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开始贬值,甚至一度出现连续跌停的现象,外汇储备开始负增长。企业和个人由于看淡人民币升值前景,开始购汇,或者去境外购买房地产,一度也出现热钱流出的趋势。

但是这些现象在9月份发生了变化,首先,9月出现276.7亿美元的大幅顺差,远超预期。接着,9月外汇占款大幅反弹,一个月增加1307亿美元,创6个月新高。

此轮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候,有些人还认为是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是央行故意操作,而非市场的真实反映。但当外汇占款出来后,就有人发出疑问:如果真是央行在操作,那应该外汇占款减少才对。

是什么原因让资金流动的方向突然发生转向呢?笔者首先想到两点: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在短期内大幅下滑的趋势已经稳住了,9月份GDP同比增长7.4%。这可能在短期内是一个底部,因为其他数据比如投资、工业增加值、消费等都很有起色。

二是美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笔者在上篇专栏中曾说过,美国第三轮的大印钞票对中国的影响是滞涨局面的进一步恶化。也就是资金可能回流境内,催生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的上涨,而这些资金很难进入实体领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有人问,中国经济基本面在从实质上改变并不大,今年推出的一些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比如放开对民资在垄断行业的准入,都是在应付政治任务而已。

此前中央政策对铁路、高速公路、地铁、水利、基建等领域一些项目的放开,尽管目前看来还是国计民生急需的项目,但起码说明中国经济还没有走出依靠政府大规模搞投资的老路,结构性调整远远没有落实,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没有找到,中国经济今后要么在低位徘徊,很有可能还会下滑。

尽管如此,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状况还是首屈一指的。

先看美国,9月7日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 数据显示,9.6万的新增就业人数远低于预期的13万人,更低于月均25万新增就业人数的充分就业指标。这让此前对美国经济复苏乐观的念头遇到挫折。

再看欧洲,希腊危机尚未解除,又出现了西班牙问题,其国债收益率一路上涨.西班牙作为欧洲经济大国,如果出现乱局,将直接影响欧盟的稳定甚至世界经济的稳定。9月6日欧洲央行利率会议决定,欧洲央行可以应成员国申请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欧盟的印钞机也启动了。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开动印钞机,人民币就更加值钱了,资金回流就可以理解。

不过,从长期的角度讲,这种回流应该只是暂时的,因为尽管美国经济还有反复,但复苏基础已经奠定,大选落定后,解决了财政悬崖问题,美元重拾升势,那时候,国际资本流动又有可能重新流出。

回流 篇4

人口迁移并不是我国出现的特殊现象, 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工作成为农民工, 并且随着工业化继续推进, 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 1992年, 我国流动的农民工数量为4600万人, 占当时11亿人口总数的4%, 到2004年, 数量上升到1.2亿, 占人口总数的10%。大量的农民工流入城市, 同时这也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 学者们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这一方面, 分析和研究这种现象、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

人口迁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仅有农民工流向城市, 也有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回流是指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工作, 不再外出务工。虽然农民工涌入城市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主流, 但是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一直存在着回流。

本文将对近两年山东五莲县郑家车村附近区域出现的农民工回流现象进行研究, 调查得出当地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分析得出从事农业活动的纯收益增高导致一部分农民自愿回流。这与我国学者们针对我国出现的农民工回流找出的原因———家庭原因、政府政策、外部就业环境恶化等并不相同, 而是受预期收益差距的影响, 这与M.P.托达罗在分析劳动力流入城市过程中分析的预期收益差距的作用一致, 但是这两个过程是完全相反的,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甚至出现了反超。

出现在当地的这种农民工自愿的回流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出现, 当地出现农民工回流得益于当地出现的蔬菜产业集群, 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了农民的净收益, 从而促使农民工回流。这种自愿回流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以缓和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压力,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背景介绍

山东五莲郑家车村是五莲县东北角的一个小村庄, 有300个家庭, 人口约1300人, 属于五莲县许孟镇。许孟镇在2000年开始形成一个以西葫芦为主的蔬菜产业集群, 郑家车村处于这个集群的边缘, 这个蔬菜集群吸引了本村很多劳动力留村种地, 到2010年村里还有39个家庭在种植大棚西葫芦, 这部分村民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家种地, 基本不外出打工。没有种植西葫芦的村民由于诸城工业的不断发展, 并且距离诸城15千米, 距离较近, 很多村民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当中。2009年和2010年出现了明显的农民工回流, 村民从工业 (主要是建筑业) 之中转移到农业, 在郑家车村, 40~60岁 (1) 的农民中外出务工的村民有48位, 46位主要从事建筑业, 这些农民工中2010年有6位农民工放弃外面工作把精力投放在农业活动之中, 占总体的12.5%;同时仍然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有21名在家种植花菜, 每年在外务工的天数由原来的270天减少到180天左右, 占总体的43.75%;有4位村民从事秋天种蔬菜, 每年在外务工天数由原来的270天缩减到240天, 占总体的8.33%, 全部回流和部分程度回流的农民占总体的64.58%, 同时郑家车村只是当地的一个普通村庄, 其他周围村庄也出现相似程度的农民工回流, 总体来说, 郑家车村附近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农民工回流。

这一地区十几年来大量离开农村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为什么会在最近两年内回流, 什么原因引起了农民工的回流?当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最近这几年出现回流?

3 文献综述

农民工回流作为劳动力迁移的一个过程, 在国外研究较为成熟, 代表性的有:以刘易斯为代表的“二元结构理论”。他认为不同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引起了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托达罗为代表的“预期收入理论”, 由于预期收入差的存在导致劳动力不断迁移, 主要解释是由于工业部分的预期收入高于农业部门的预期收益, 劳动力迁移到城市。这两种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的“民工潮”等现象, 但是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从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 与我们的研究的对象不一致。

在国内方面, 对于出现的我国农民工回流, 我国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找出了很多导致农民工回流的原因。郝丽霞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解释农民工回流, 宏观方面, 我国的二元化结构, 农民享受不到城市的居民待遇, 城市就业机会有限, 农民工收入低, 无法在城市生活;微观方面, 农民工年迈, 失去工作能力, 返乡创业等, 使得农民工回流到农村。张辉金等从农民工的观念取向上对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做出解释, 他认为我国农民受家族和家庭观念影响较深, 导致农民工回流的原因还包括照顾亲人、结婚生育和抚养小孩等, 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决策是家庭单位而不是个人。王翌等认为政府政策效应促使农民工回流, 政府扶持农业的新政策不断出台, 各地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等一些政策措施, 同时粮食价格升高, 导致农民工回家种地成为新潮流。李梅等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农民工回流特征, 分析了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环境恶化导致了农民工回流。近两年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 但是当地农民工的就业条件并没有恶化, 学者讨论的其他原因对这些回流的农民工来说, 并没有在最近两年内发生明显的变化, 所以这些原因并不是当地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继续探讨。因此, 本文将基于调查对当地出现的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进行解释。

4 当地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分析

4.1 农民工回流的原因

我们对当地的回流的农民工进行了调查, 发现他们回流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农业活动的收益增高, 超过了他们在外打工的收益。这个原因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类似, 只不过这是研究的劳动力迁移的两个相反过程。所以仿照托达罗模式, 构造一下模型来解释当地的农民工回流。

设一个农民从事农业的净收益为R1, 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净收益为R2, 同时农民在两种选择之间存在转换费用, 即农民工从工业和服务业回到农业的转换费用为E, 不同的农民由于对农活熟练程度不同, 转换费用也是不同的, 总收益为净收益减去转换成本, 记为R。我们主要讨论农民工回流问题, 所以不考虑农民进城问题。农民工存在两种选择, 一种是继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纯收益=R2, 另一种是回流到农村, 从事农业, 纯收益=R1-E。

当R2=R1-E时, 农民在城市和农村的收益无差异, 农民的选择也会无差异。

当R2>R1-E时, 农民在城市的纯收益高, 农民会继续留在城中成为农民工。

当R2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 出现在当地的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从事农业活动的净收益提高了, 并且对于这些40~60岁的农民工来说, 他们年轻时从事过农业活动, 对于农活很熟练, 从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到农业的转换成本很低, 基本为零, 所以他们从事农业活动的纯收益超过了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纯收益, 他们选择了回流和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为什么当地会在近两年出现了从事农业活动的净收益提高?

4.2 从事农业活动净收益增高原因

在我国, 由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 从事农业活动的净收益低于从事工业活动的净收益,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的原因, 也是当地村民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的原因。现在当地出现了农业的净收益增高, 从而使一部分农民工回流, 主要归因于当地形成的蔬菜产业集群, 蔬菜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一种, 农业产业集群是在一个区域内, 以农业活动为中心, 大量与之相联系的企业、服务组织、科研院所等由其共生性与互补性在空间上集中在一起, 形成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 以农业为核心; (2) 以农户为基本单位; (3) 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4) 具有自然风险特征。

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农民的净收益。首先, 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农民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 大规模种植当地的优势农产品, 有利于形成农业品牌, 品牌的形成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提高农民的净收益。其次, 农业产业集群内有大量的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 这些产业的存在可以从前项与后项两个方面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 提高农民收益。再次, 农业产业集群内相关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存在, 可以提高农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同时, 集群内农民的技术创新也比较容易传播,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 提高单位土地产量。最后, 农业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的集聚可以给农民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帮助农民在农闲时候有机会去获得一定的收益, 提高农民的收益。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以上四种途径来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净收益。

龙都街道地区长久以来就种植蔬菜, 20世纪80年代, 由于当地的土地平坦, 肥沃, 水源充足等自然禀赋优势, 加之种植蔬菜的收益强于种植粮食作物, 当地一些农民就开始种植蔬菜, 慢慢地种植面积不断地扩大, 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开始在当地聚集, 如种子店、农药店、薄膜店、蔬菜批发市场等, 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蔬菜批发市场的出现,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 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以花菜、芸豆为主的蔬菜产业集群。

随着当地农业产业集群的规模的不断扩大, 郑家车村也慢慢地融入集群当中, 郑家车村的村民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较大规模种植蔬菜, 农民不断地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来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回流的农民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跟大部分中国农民似的种植小麦与玉米等粮食作物, 而是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 融入到当地的蔬菜产业集群中。由于蔬菜是经济作物, 收益普遍高于粮食作物, 同时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 可以较好的帮助农民提高蔬菜产量, 控制蔬菜种植成本, 解决蔬菜销售等问题, 蔬菜产业集群促进他们从事农业活动的收益增高。在当地, 尤其是农业产业集群的蔬菜市场的存在加上农民不断创新, 当地产生了四种四收的种植方式, 农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一亩地的年纯收益有一万多元, 增加了农民的净收益, 同时蔬菜批发市场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菜农的交易费用, 使得他们农民不用担心蔬菜的销售, 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活动中, 生产更优质的蔬菜, 同时不断发展的配套设施, 为农民提供了很多便利, 降低了农民的成本, 从而促进农民从事农业活动净收益的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虽然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 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 但是农民工回流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缺乏的局面,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出现在郑家车村附近的农民工的自愿回流, 说明了农民在从事农业净收益高于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净收益, 并且转换费用低时, 会出现农民工自愿回流。回流使得他们的增收, 说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并不一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最好途径, 农民自愿回流并且增收, 可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地出现农民工收益的增高, 归功于当地出现的农业集群, 农业集群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各地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 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集群, 促进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工回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因地制宜, 培育特色农产品, 各地由于历史、气候等条件的不同, 各地的比较优势也不相同, 要努力挖掘自己的优势项目, 构筑主导产业, 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蔬菜集群。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由于微观个体自身的局限性, 他们在信息方面的获取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同时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也要借助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中介机构, 完善相关的中介机构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潘年祥.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06 (9) .

如果时间可以回流作文 篇5

如果谁要是问起在我小学的六年中谁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当然是跟我在一起六年的同桌了。

回想起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俩吵过的嘴仗还真是不少,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我还记得,我们吵的最厉害的那次,那节课是美术课,我一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胳膊,让他写错了一个字,气的他跑到了老师那去告状,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觉得很委屈,从那天起一个星期都没有和他说话。就这样的事我们一个星期都要吵上两三次,每次吵架后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那样的好。

我的记性一直不好,有些同学说我得了健忘症,就因为我的记性,老师批评我很多次,上课时老师会让我们带一些学习用具,我总会给忘记,可是我的同桌确不忘这些事,如果他的家里有两份,他就会拿两份,如果没有他会把他自己的跟我一块用,你说说他这个人吧!他做的事会让我哭笑不得。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得懂事些,我们不在因为那些小事,而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了,由其是到了六年级,我们不怎么吵嘴了,可是因为前几天的一件事,我们至今还没有说话,如果时间可以回流,我将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把我们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浓厚些。

文物回流“天路” 篇6

随着国家地产调控的日益紧密,投资客的资金迅速转向另一暴利行业——艺术品。而投资客进军艺术品的一个重要渠道便是:海外“淘宝”。

这股“淘宝”热一度波及到中国邻邦——日本。

“淘宝”日本

日本共同社消息称,中国投资客的竞购,给日本古董市场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促成了这些文物的回流。

2010年底,东京银座的一家古董店举办了一场中国古董拍卖会。主办者称,参加拍卖会的近百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中国的团体游客。拍卖过程中使用了日文和中文。

中国富裕阶层的文物收藏热正在向境外扩散。据佳士得拍卖行介绍,2010年春季该公司在香港的中国古董拍卖会的成交额约达52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

熟悉中国古籍的日本山梨县立大学副教授名和敏光表示:“中国国内的价格高涨推动了古籍在日本的涨价。”

日本的国内因素也推动了古董向中国的回流。在岐阜市经营中国古董的白木健二说:“由于经济不景气,从2000年前后起国内的买家数量急剧减少。在卖家增多的同时,来自中国的咨询也在增加。现在支撑日本古董业界的是中国的富裕阶层。”

日本文物回流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02年。这年12月8日,国内拍卖界震动。

这一年,日本有邻博物馆藏北宋书法大家米芾巨作《研山铭》以2999万元,创造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古书画市场的奇迹。《研山铭》被认为是日本回流的标志性文物。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昊利用有邻博物馆经营不佳的机会,说服负责人藤井有邻将其转卖给6位华侨及港澳人士,然后带回国内进行拍卖。

易苏昊回忆起这段故事时讲到了其中的曲折。有邻博物馆原答应以100万美元出售《研山铭》,还预收了定金。不料佳士得拍卖行突然拿着《研山铭》的图片在国内找专家进行鉴定和估价。

中国的文物专家们都知道中贸圣佳要买《研山铭》,连忙打电话给易苏昊。一头雾水的中国买家找到藤井有邻询问,才知道佳士得愿意出价150万美元。他们于是给出同样价钱,终于将《研山铭》买下,并决定以3000万元人民币出售。

《研山铭》带回国后,财政部的人先找到易苏昊,询问能否将其卖给国家。

这一年,米芾家乡襄阳由一名市长助理带队赴京参加拍卖,而大连的一家著名企业为参与拍卖准备了4000万元人民币,还盖了一栋“研山楼”。

但此时,易苏昊已经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协议——定向拍卖。

协商时,国家文物局官员问易苏昊,3000萬元能不能卖给国家。易苏昊说,不行。一句话出口,对方的汗都渗了出来。

易苏昊莞尔:“2999万!我让一万,佣金也不收了。”

2002年12月6日,仅用了不到10秒时间,《研山铭》就定向拍给599号买家——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协调管理处一位处长。《研山铭》立即被送往故宫。而中贸圣佳在这次拍卖中损失佣金近千万元。

出海与回流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流失发生在清末民初。据统计,这一时期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这一浩劫之后,中国文物又经历三次“流失浪潮”。一次是二战时期,侵华日军多受过相关的教育,对明、清以上的古董都加以保护,然后再集中起来用轮船运往日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大量日本军官举家移民美国旧金山市,就带去了很多的中国文物。

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前,很多明清时期的真文物,因鉴定失误,被当作仿制品卖到了国外。

最近的一次,则属1980年以后的走私潮,并由此形成了以港澳为跳板,从内地到欧美的中国文物走私链条。

有人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文物走私,“80年代开始走,90年代开始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曾流行过“要致富去挖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的口号,盗墓、走私成风。不少地方发生恶性案件,甚至有安保人员被残酷杀害。

那时通过水路走私的文物数量惊人。为躲避水上警察的盘查,走私者把文物装袋用绳系在船尾,在水里拖着走。若是没遇到警察便万事大吉,拖着文物一直进公海跟文物贩子交易。若远远地看见警察过来,便砍断绳子,文物沉入大海,船上再无半点痕迹。

著名收藏家吴树曾经在采访中翻阅海关总署的记录,一般来说海关物品的抽检比例为5%,这么低的抽检率,“有的海关一天居然可以查出上千件走私文物,那么你可想像一下没有被抽检出来顺利出去的数量。”

美国圣塔莫妮卡学院现代语言系教授吴琦幸说,以洛杉矶为例,就有很多香港商人所开的古董店,而据他了解,店中所卖真品,很少是早年进入美国的,更多是近年由香港转移出去。“而且一件好东西进去了,可能几十年都不会再露面。”

而多年以后,当这些走私文物洗去了所有的危险信息后,也许又会重新露面,成为国际拍卖公司力推的珍品。

“新时期以来的海外流失文物回流,应该是从1989年开始的。”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彭卿云说,这一年,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回战国铜敦。

这件当时估价一二十万美元的文物原来存放在湖北秭归屈原纪念馆,1988年6月被盗后,5个月后就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目录上。中方准备了完备的证明资料向美方追讨,最终成功。

此前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通过购买、奖励等方式得到了流失在外的“三希帖”及韩滉《五牛图》。

而在另一位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马自树看来,追讨现代偷盗走私出境的文物可能性更大,也更具现实意义,“买家不会再买,偷盗者就没有市场。”

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追回文物,是大陆近三十年来文物回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然而,国际文物官司,耗费巨大,颇费周折。往往需要动用政府、民间和文物界的各种力量。

为流失文物建档归宗

半个多世纪以来,港台内地均先后出版多部图录集册,收拢流失海外的大量中国文物、书画,每件作品均附有详细注释:现藏哪个国家、哪家美术馆等。

然而遗憾的是,没有一本图册说明,它们是怎样被“掠夺”、“诈骗”、“盗窃”出去的。

可事实上,中国确实不知道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国门后,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以及怎样流失的。

著名考古学家、青铜器专家、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研究员李学勤,11年前曾出版《四海寻珍》。这部书将流失各国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品中的珍品一一作了辑录与描述,涵盖三代秦汉时期的甲骨、青铜器、玉器、陶器等。

李认为自己一直以来所做的工作是“调查研究”,而吴树更愿意将类似行为称为“建立档案”。

历时5年调研,吴树建立了一份“中国文物备忘录”。其中对英、法、俄、德、加、日等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文物进行了粗略的数据归纳。

目前最广为人知的对流失文物进行“登记造册”之人,是有着“调查研究海外流失国宝第一人”之称的中国美术史学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林树中。

59岁那年秋天,林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亲眼看到了北魏《文昭皇太后礼佛图》和《孝文帝礼佛图》的浮雕。

当年美国古董商普爱伦到中国发现这些浮雕,用照相机拍下来,找到北京琉璃厂彬记古董商岳彬,双方签订协议书。岳彬勾结洛阳古董商马龙图,联络当地保甲长和土匪把浮雕凿下来,凿成碎块,用麻袋运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后运往美国。

这件浮雕在美国展出时已是千疮百孔。1952年,在北京炭儿胡同的彬记古玩店内,彬记与普爱伦签订的掠夺《孝文帝礼佛图》浮雕协议书被发现,此事震怒了中国文物界,300余名知名人士联名要求严惩奸商岳彬。岳彬被判死缓,后病死狱中。

2002年,林树中76岁,他开始了继北美洲、亚洲寻遗之旅后的环欧旅程。走完三大洲之后,林编辑出版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后来,胡锦涛访问美国时,曾将其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耶鲁大学。

李学勤说,为流失文物登记造册将是一件非常重要、但难度很高的事情。

“之所以难度大,一是因为各地博物馆的馆藏有的公开,有的因为各种原因,馆藏不完全公开。二是有民间的私人收藏,这就为数量统计造成了难度。三是很多流失文物的真伪难辨,比如中国宋朝的画,国际上数量非常多,真伪需要专家鉴定。”李学勤说。

编辑:朱中原

广州地铁负回流系统分析 篇7

广州地铁五号线牵引回流系统由钢轨、负回流电缆、上下行均流电缆等组成。正线采用60kg/m的钢轨, 连接牵引变电所负母线至上下行钢轨的负回流电缆采用400mm2截面铜电缆。在正线各车站两端上下行钢轨间设置均流电缆, 但在有负回流电缆的一端, 上下行钢轨间不再设均流电缆;另外, 若上下行隧道有区间逃生通道, 则利用该通道设置上下行均流电缆;在高架区段, 区间均流电缆间隔控制在200~300米左右。均流电缆选择2根150mm2截面的DC1500V铜电缆。选取五号线坦尾-西场区间负回流系统图见图1所示。

2 故障事件

2012年5月在此区间发生隔音板掉落短路, 此次短路西场211和坦尾213开关能够正常动作, 短路电流足够大, 通过与开通时接触轨短路试验比较, 发现本次动作电流完全在合理范围内, 说明中山八-西场区间负回流系统完全正常

另外, 对西场211供电臂近端列车启动电流, 和坦尾213开关供电臂近段列车进站时电流进行录波, 发现列车全程取流顺畅平滑, 例如在西场211供电臂附近列车启动时, 电流瞬间增大到2000A左右, 侧面反映了钢轨至变电所负极柜间的负回流系统正常, 故障录波波形见图2所示。

3 五号线接地系统调查分析

五号线变电所接地装置的设置方案如下:

(1) 车站接地装置:每个车站单独设置一个接地网,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 困难地段不大于1欧姆, 并校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对于地下车站, 接地网上设2组引出接线点, 每组接线点设2个引出线, 2组引出线沿接地极的电气距离应大于20米。一组引出线接至强电接地母排, 另一组引出线接至弱电接地母排。强电接地母排设在变电所, 供变电所设备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用。从强电接地母排引出2回电缆至车站设备接地母排, 供车站设备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用。弱电接地母排供车站通信、控制等弱电设备接地使用。对于高架车站, 在变电所下面单独设置接地网的同时, 将高架车站建筑基础桩基 (自然接地体) 和该接地网连接起来构成联合接地网。接地网上设3组引出接线点, 每组接线点设2个引出线, 3组接线点电气距离均应大于20米。一组引出作防雷接地用, 另二组分别接至强电接地母排和弱电接地母排。

(2) 接触轨接地扁铝及电气设备接地。在牵引变电所处, 将三轨的接地扁铜接至变电所内的强电设备接地母排。变电所设备应通过变电所接地母排接地。车站低压设备 (如水泵、电梯等) 应通过车站设备接地母排接地。车站弱电设备 (如通信、信号等) 应通过车站弱电设备接地母排接地。正线各车站变电所内设置两台钢轨电位限制装置, 每台都与左右线钢轨相连。区间电缆支架的接地扁钢在车站接至变电所强电接地母排。高架区段的防雷接地扁钢应接至桥墩地网接地端子。区间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至区间电缆支架接地扁钢上。车辆段内沿线电气设备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方式接地。五号线正线综合接地系统网络图见图3所示可见各站的信号机等其他轨旁电气设备的地线都是接在强电地网PCE中在此次事件中接触轨对地短路, 造成故障点附件接地扁铝电压瞬间抬高, 所以在接触轨对地短路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相应的轨旁设备异常。

4 验证及分析

为了验证五号线西场-坦尾区间的接地扁铝连接是否正常, 西场、中山八、坦尾站的变电所接地电阻是否正常。对以上三站变电所的两个强电接地引上线利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了测量。测试原理见下述:

在多重接地的接地电阻中, 以测试对象的接地电阻为Rx, 其它接地电阻为R1、R2、R3、Rn。R1、R2、R3、RN可看作并联并视为一个合成电阻Rs。由于并联关系, 与被测电阻RX相比, Rs可视为足够小。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

通过钳口 (CT1) 向电路施加电压 (V) , 即在相应的接地电阻中产生电流 (I) 。在另一个钳口 (CT2) 测得此电流后, 通过计算即可确定电阻值 (R) 。此时, 由于相对于RX, RS非常小, 仪表显示的阻值R即可看作Rx。通过上述的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原理可以知道, 如果对西场、坦尾、中山八的变电所接地引上线进行测量结果满足要求 (大于1Ω) 。说明上述三所的变电所接地极正常, 对上述三所的测量后试验结果均正常

5 结束语

通过对西场-坦尾现场牵引系统牵引负回路进行核查与设计相符, 接触轨接地扁铝连接紧固良好与变电所的接地网连通正常。对五号线接地网分析为今后区间故障查找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周捷.宋云翔, 徐敬松.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微机保护测控探讨[J].电网技术, 2002.

[2]郑瞳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3]王晓红.地铁直流馈线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2.

[4]陈生贵, 卢继平, 王维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无铅回流炉技术发展综述 篇8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无铅化的发展趋势,电路板无铅贴装焊接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与发展。特别是欧盟于2003年颁布WEEE(关于电子电气设备废弃物的指令)和Ro HS(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指令以来,人们对电子产品中的铅残留对人与环境的影响日益关注,同时对电路板组装制造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本文将就电路板组装技术中的无铅回流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的论述。

2 回流焊接设备技术发展

随着电子组件广泛采用贴片组装技术,回流焊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回流焊又称为再流焊,它是一种适于电路板贴片组装焊接的一种方法,也可应用在插件与贴片混合组装的焊接中。

目前实际应用中的回流焊设备包括三大类:红外回流焊、汽相焊和激光焊[1,2]。

红外回流焊设备源自热传导式回流焊设备的技术发展。由于热传导方式焊接有热效率低、表面贴装组件表面温度不均匀等缺陷,促进了第二代红外回流焊设备的出现。由于表面贴装组件具有吸收1~8μm波长红外线能量的能力,因此红外热辐射加热具有非接触,被加热表面可以均匀受热等优点。但是,由于红外线处于可见光谱极限位置,也具有光照射物体后的光反射现象,不能穿透电子元件,因而造成焊接阴影现象。为此,第三代结合了热风循环功能,使得回流焊设备在红外热辐射的基础上结合热风循环热传导的加热方式,来消除可能存在的焊接阴影现象。目前,热风循环红外辐射加热回流炉已成为表面贴装焊接的主流设备。

汽相回流焊接由美国Wester电气公司于1973年研制成功。该焊接方法采用相变传热的原理,与红外热辐射焊接相比,汽相回流焊接具有热转换效率高和加热特别均匀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复杂的BGA的焊接。但由于汽相回流焊所需的传热介质是FC-70,而该物质价格昂贵且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汽相回流焊设备不是主流的表面贴装焊接设备,仅用于军工、航天等对焊接质量要求很高的焊接应用中。

激光回流焊接是利用激光照射焊接区域,该区域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热能,熔化焊料而实现器件焊接。激光焊接所需能量小,通常15~20W的CO2激光器就可以满足电子元器件焊接的需要。激光回流焊设备采用光导纤维分散激光束技术可实现多点同时焊接,这对焊接QFC和PLCC器件是有意义的。一台激光回流焊设备包括激光发生器、光路系统、精密运动工作台和控制系统,因此设备复杂度高,适用于特种产品的焊接。

3 无铅电子产品对无铅回流焊接设备的要求

长久以来,电子产品都含有一定量的铅,其主要来源是电器器件焊接所使用的有铅焊膏。锡和铅都是地球上储量特别丰富的两种原料,锡可很好地得到焊接合金,而铅的目的是降低表面张力,改善焊接的润湿性,抗氧化,降低熔点,提高焊点强度。无铅化后,给新的焊膏带来了挑战。目前,表面贴装焊接所使用的焊膏是铅-银焊料,如96.5Sn3.5Ag,焊接温度一般比有铅焊料提高10℃以上。

图1是有铅回流焊的典型温度曲线,图2是无铅回流焊的典型温度曲线。可见,相对于有铅焊接,无铅焊接有以下不同[3,4,5,6,7,8]:

(1)焊接区温度相对提高10℃左右;

(2)预热区升温速率要低0.7~1.5℃/s;

(3)保温区时间要短20~30s;

(4)保温区温度最大提高10℃左右;

(5)焊接高温区时间较短。

为此,针对无铅回流焊技术要求,对无铅回流焊设备提出了以下要求:

(1)应增加焊接设备的温区,以应对预热区慢速升温的要求;

(2)保温区的温控应保证电路板进入焊接区达到所需的预备温度;

(3)焊接区温控工艺窗口缩短,要求温控系统具有优良快速的温度动态响应特性;

(4)采用氮气保护、热风循环、上下红外加热的功能;

(5)横向温度不均匀度小于1℃。

4 无铅回流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

由于无铅焊接相对于有铅焊接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再留区焊接工艺窗口缩短、焊接温度动态变化较大,为保证焊接质量以及避免对元器件、电路板的损伤,根据以上对无铅回流焊接设备的技术要求,必须突破以下关键技术:

(1)多温区的协同温控系统及焊接区的高动态响应的温控技术;

(2)新型热风循环、上下红外加热系统;

(3)基于温度工作曲线的自动温控技术;

(4)基于SPC的焊接缺陷追踪技术。

5 结论

随着电子产品无铅技术的不断推进,无铅回流焊接设备要根据无铅焊料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及时发现技术瓶颈,不断研发具有多温区、节能、温控精度及响应能力好的新一代无铅回流焊接设备。

摘要: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无铅化的趋势,电路板表面贴装焊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叙述了回流焊设备技术发展的历史与趋势,分析了无铅电子产品对回流焊接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无铅回流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表面贴装焊接,无铅焊接,回流炉

参考文献

[1]张文典.实用表面组装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盛菊仪,徐冠捷.无铅回流焊工艺及设备[J].电子工艺技术,2004,25(2):60-63,67.

[3]冯涛,王豫明.氮气对无铅回流焊温度的影响[J].电子工艺技术,2010,31(4):191-195,233.

[4]Lempinen J,Tuominen A.Evaluation of reflow ovens for lead-free soldering[A].2006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icroelectronics[C],MIEL 2006:649-654.

[5]Wang Bo,Yang Xuexia,Zhang Yu,et al.Experimental studyon the effect of reflow soldering temperature profile on the solderjoint shape[A].2010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High Density Packaging[C],ICEPT-HDP 2010:1128-1131.

[6]Wang Yuming,Cui Zengwei,Wang Beibei.Test and assess-ment of the heating system of reflow ovens[A].2010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High Density Packaging[C],ICEPT-HDP 2010:798-804.

[7]Illés B,Harsányi G.He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on reflowovens[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9,29(11-12):2166-2171.

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综述 篇9

随着农民工回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关该现象的学术成果也不断地积累。本文基于已有成果, 对近些年来的国内公开发表的与农民工回流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农民工回流的概念及时代背景

1.1 农民工回流的概念

在国内研究当中, 针对农民工回流的界定各个学者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农民工回流的概念处于不断的完善当中。早期研究中认为农民工回流主要是指劳动力由非农向农业产业转移、以及由城市向农村地域回流两部分组成 (李红卫, 1990) , 也有认为是指曾从本村出县务工经商半年以上, 又返回本县县内包括村镇从事各种工作的 (崔传文等, 1999)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学者们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回流的概念进行发展, 如胡枫等 (2013) 认为农民工回流是指从城市工作回乡已一年以上的劳动力。近几年来, 随着农民工回流现象研究的热度提升, 农民工回流的概念也得到了丰富, 笔者认为曾在东南沿海地区工作半年以上, 随后回到原籍包括原籍城市打工的农民皆可被称为回流农民工。

1.2 农民工回流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的同时, 也曾出现过几次回流高峰, 不同的回流高峰也存在着不同的时代背景。198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出现了经济发展过快, 工业增长幅度过大以及通货膨胀。于是, 国家做出了“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 从1989年到1991年开始了三年治理整顿时期。在此期间, 国家采取措施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把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第一个小高峰 (游益, 2007) 。这一阶段直到90年代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民工的个体问题, 如白南生 (2002) 认为农民工回流多是因为在城市生活不习惯、工作不顺回流。又如崔传文等 (1999) 对农民工问题进行分析时也主要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增加、职业的转变方面入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头几年, 农民工回流现象一直处于农民工打工潮之中, 并没有明显的回流浪潮, 这一阶段的研究也多局限在对于国家农业政策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原因对于部分农民工回流的影响, 并且在这一阶段对农民工回流的研究更偏重的是将农民工拉回来。直到2007年, 美国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008年下半年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出现经营困难, 部分企业裁员停工甚至倒闭, 从而引发了外出务工人员被迫提前返乡的现象 (王春超, 2009) , 这一时期尤其是2009年, 许多学者都将研究重心瞄准了被迫返乡的大批农民工身上, 集中于如何利用好回流的农民工人力资源、解决个体的就业困境、消除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马红梅等, 2009) 。韩长赋 (2006) 曾预测农村劳动力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小城市 (镇) 扩散, 事实的确如此。近两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推进农村发展城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同时随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集约型产业, 并且产业结构逐渐向中西部偏移, 农民工回流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近几年的春节后民工荒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此时, 农民工回流的重点并不仅仅包含前人所研究的一些, 同时包括将如何安置好农民工回流与推进城镇化以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这也标志着农民工回流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Todaro理论认为, 当农村工资高于城市工资乘以城市工作可能性时, 会出现农民回流现象。在国内农民工回流文献中, 农民工回流原因分析一直是所有阶段中都被重点考虑的问题。不少学者在分析农民工回流问题时, 都选择使用推拉理论来解释农民工回流的原因, 例如张宗益等 (2007) 在分析农民工回流原因时就从农村推力、农村拉力、城镇推力、城镇拉力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并且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取决于“农村推力+城镇拉力=继续外出”与“农村拉力+城镇推力=回流或留在农村”这样两个封闭的循环圈进行决策, 李强 (2003) 的分析则认为在中国使传统的国际上的推拉理论失效的原因有很多, 同时只有在特定的生命周期时才能使用推拉理论。在具体分析拉力与推力时, 不同时间段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这些也体现了农民工回流研究处于不断进步当中。早期的研究中, 主要研究侧重点在于政策所带来的推拉力以及个人原因所带来的推拉力, 高强等 (2007) 就认为, 农业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 因而回流到农村进行农业生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拉力, 而城市政策的缺失所带来的生活保障缺失也推动了农民工返回农村。在个人原因的研究方面, 刘铮 (2006) 认为, 城乡收入预期差别的减小是回流的主要因素, 这也符合托达罗模型对城乡二元劳动力流动的解释。白南生 (2002) 则提出, 农民工选择返乡而不是进城, 很大一部分则是因为在城市工作生活并不习惯所导致, 而在张辉金等 (2006) 的研究当中却提出农民工回流所导致的结果实质是技工荒, 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本身素质与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不相符。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农民工回流原因分析更多的是结合社会大环境分析, 在传统推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分析, 如马红梅等 (2009) 人在分析农民工回流原因时, 就主要在农民工回流所存在的大背景之下讨论。孟艳春 (2012) 的观点则比较独树一帜, 她认为我国农民工回流的更多原因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加强以及较少经历磨难, 从而造成对传统低回报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的排斥, 更多人选择返乡创业或工作, 近些年来的农民工回流问题更是预示着我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近三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沿海地区也渐渐转向集约型经济, 农民工回流潮再次涌现, 近一段时间有关农民工回流原因的研究也大都放在产业转移及城镇化的背景之下, 笔者认为这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有关农民工回流原因的研究重心所在。

有关回流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与回流原因相似, 从单一的影响因素分析渐渐发展到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如金融危机刚刚度过时秦华等 (2009) 认为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等。而郭力等 (2011) 则将影响因素分析结合产业转移背景, 除了分析家庭及个人、社会因素之外, 同时也将就业结构如工作行业、就业时间等问题结合其中, 重点研究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农民工回流影响因素分析。

3 农民工回流的影响

有关农民工回流的影响, 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 积极观念者认为农民工回流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消极观念者则认为农民工回流对社会有着消极的影响,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从两方面综合看待。积极影响的研究在文献中体现的较多, 在积极观念者看来, 农民工回流对农村综合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回流农民工所拥有的技术与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陈如 (1996) 在上世纪末就曾认为, 农民工回乡办厂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骆剑琴等 (2009) 也认为农民工多年在外打工所吸纳的社会经验和知识, 以及所扩大的视野、带回的资金技术和信息及社会资源, 可以为回乡创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农民工的回流对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经营都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 (谢韶光2011) 。回流农民工对农村社会文化的进步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带回的不仅是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信息和市场, 而且给广大农村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全新观念。谢韶光 (2011) 提出“他们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管理带回家乡, 在创业中引导当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带动了整个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不少农民工在城市成为了农民工经济精英, 不少地方的农民工经济精英回乡时已经实现了从经济精英向政治管理者的转变, 这些经济精英也确实对运作村级权力、村委会的选举更替以及村内事物的公共管理有着不小的影响 (朗友兴2003) 。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民工回流对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当中, 石忆邵 (2013) 就认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方向已不再是以城乡间迁移为主, 或者说从农村向大中城市的集聚为主, 而是转变为从都市市区内部的迁移即人口从主城区向郊区小城镇迁移为主, 或都市区之间的迁移即人口从高成本的都市区向成本相对较低的都市区迁移为主, 从而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以及人力资本的支撑。

也有一部分学者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农民工回流的消极影响, 马红梅 (2009) 认为, 农民工回流不仅对输出地城市化的进程会有延缓作用, 而且回流后难以找到工作的农民数量有相当的一部分, 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 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 而且一旦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这就意味着, 农民工返乡即面临失业, 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社会的稳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王彩平, 2013) 。同时王彩平 (2013) 也指出, 返乡潮中的农民工回到农村, 有一部分要回了自己的土地, 回到过去的土地生产经营方式, 这样就造成了人多而地不变的情况, 加大了人地矛盾, 削弱了农民的增收, 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 农民工回流是产生积极还是消极效应, 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政策导向是否正确, 正确的政策导向使农民工回流的社会总收益大于回流前即可产生积极效应。而对于个人来说人力资本的不同则会导致个人影响的不同, 对于那些有着充足准备的回流农民工来说, 回流不仅可以提高个人收益, 当然也可以对社会产生正外部效应 (齐小兵, 2013) 。

4 农民工回流后的农民工就业、创业及人力资源研究

国内文献中关于农民工回流后的安置问题也十分关注。首先是农民工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生力军, 同时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点 (万宝瑞, 2010) , 但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农民工自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 所以如何支持保护农民工创业, 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王环, 2009) 。但是, 创业农民工只是回流农民工的一部分, 绝大多数农民工还是需要通过就业来解决自身生活问题, 农民工回流后的工作问题并非十分容易解决, 王春超等 (2009) 在湖北的调查表明, 回流农民工多以制造业、建筑工人以及年龄偏大者为主, 这些人群对再就业持有悲观态度, 对当地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黄小勇等 (2009) 也基于江西省的回流情况提出, 解决农民工就业,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十分重要的措施。由回流农民工再就业安置研究所引发的是关于人力资源研究, 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转移的选择会受到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 (王明杰, 2009) 。另一方面更是由于目前我国虽然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 但就业技能普遍缺乏, 就业能力弱, 职业教育供给状况尚难以满足农民个人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 因此造成了农村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 农民工就业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刘万霞, 2013) ,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如何将解决回流农民工再就业与推进中西部城镇化建设结合, 对农民工综合培训, 笔者以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5 农民工回流相关对策研究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 农民工回流问题也是如此。如何发挥农民工回流的积极作用, 减小消极作用也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有关农民工回流文献主要讲对策研究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关于农民工维权、农民工权利保障方面的对策研究

安徽调查显示, 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中, 有近一半的人最希望政府所做的就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服务。因而, 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障农民工权利 (肖冬华等, 2009) 。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应重点体现在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障制度尤为重要, 养老、医疗等社会基本保障问题在回流农民工眼中是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孟艳春等, 2012) , 李梅曾提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加强农民工对疾病、失业等现实和未来不确定风险的抵御能力, 从而避免出现农民工大规模回流产生的社会问题 (李梅, 2009) 。

5.2 关于回流农民工培训机制的研究

进行回流农民工的培训, 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马红梅等, 2009) , 同时进行培训也是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 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但现有政府部门所提供给农民工的培训多是以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 缺乏实效性, 得不到农民的认可 (李梅, 2009) , 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笔者认为可以作为研究的又一重点。

5.3 关于回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支持的研究

回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 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时返乡创业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也带动了其他一些农民工的就业 (石秀珠, 2013) , 所以对回流农民工的创业实行政策支持, 是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张秀娥 (2011) 认为回流政策应该包括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提供政策支持、提供惠农政策三个方面考虑。肖冬华 (2009) 也同样认为地方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 从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 (肖冬华, 姚会元, 2009) 。白南生 (2002) 则特别指出不能幻想有一套整齐划一的模式适应于全国, 一方面, 不足以把回乡创业者的精彩成功案例作为鼓励所有回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导向的充分理由;另一方面, 也不应该因为大量回流实出于无奈而否定某些地方确实具备条件有可能通过吸引创业而发展成富于活力的小城镇乃至城市。

5.4 关于推进小城镇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回流农民工就业的对策研究

近几年来, 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化, 配合农民工回流的趋势提出了一些对策。不少研究者认为, 农民工外出所增长的人力资本以及所带回来的新思想, 不仅可以用于创业, 更重要的是正确加以利用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推进社会发展。游益 (2007) 认为, 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镇化, 加速中小企业进入城镇是城镇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 所以鼓励和引导回乡的农民工参与小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让已有的小城镇逐渐产生积聚效应, 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才能最终实现我国农村的城镇化。石秀珠 (2013) 也同时强调, 鼓励农民工向小城镇转移, 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力度的支持是解决农民工再就业进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同时, 对于回流农民工来说住房也是需要政策扶持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城市、小城镇的房价相对较低, 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 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张秀娥, 2013) , 所以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租住在建筑工棚和地下室等不宜人居的地方, 居住面积小并且缺乏基础设施, 高犯罪率以及与城市主流文化的远离都是这些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郑思齐等, 2011) 。所以政策需要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安置回流农民工住房两方面来综合考虑, 即通过解决好回流农民工的工作与住房来推进城镇化建设。

6 结语

正如齐小兵 (2013) 所说, 随着产业梯度的转移, 内地和沿海地区收入差距的减小, 可以预见, 农民工回流将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在这个大趋势之下, 农民工回流问题将会吸引更多研究者的目光, 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民开始从正反两个方向迁移, 关于农民工回流的研究就一直在开展并处于稳步发展之中。但不少学者认为, 我国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 对于农民工回流问题的研究仍然有许多并不完善之处, 基于上文对近些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综述, 可以发现目前对我国农民工回流问题还有多个角度有目前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探讨。

第一, 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宏观角度, 对于农民工个体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对于回流农民工回流前后心理尤其是心理变化缺乏相应的研究, 农民工回流前后的心理变化是否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又如对于回流农民工自我实现的需求缺乏研究, 而经过调查发现, 也确有一部分农民工在回流后感到精神较为空虚。

第二, 缺乏对于具体政策制定的研究, 例如部分针对具体地区的研究当中, 关于如何将农民工回流与农村发展、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如何对农村回流劳动力进行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大多是笼统地提出大方向上的意见, 而对于具体的政策细节, 却缺乏详细的研究, 这就极易造成政策研究成果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当中, 同时也使实际问题的解决效率低下, 所以加强具体政策细节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 对于回流农民工所产生的作用分析, 多集中于对经济发展方面的探讨, 对文化、政治生活、法制等方面的分析较少。回流人员所带回的先进文化、权利意识以及法制意识对农村文化、法制进程和政治生活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这些又是农村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所以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对如何促进回流人员将先进文化带回农村、如何通过回流提升农村法制进程与政治生活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

摘要:农民工回流作为我国特有的现象, 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于我国社会发展之中。学界对于我国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多年来积累了不少成果, 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影响、意义等方面。近些年来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也一直处于稳步发展当中。从农民工回流的概念、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对国内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 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水力压裂支撑剂回流控制措施探讨 篇10

1 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浅析

就单粒支撑剂而言, 当其处于游离状态下时, 只需很小的能量就能被带入井筒,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排液初期;而当支撑剂在缝中被裂缝壁面挤压着时, 则需要流体克服支撑剂与裂缝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之后, 才能将其带入井筒内。支撑剂与裂缝壁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是由裂缝闭合压力、闭合程度、裂缝壁面的粗糙程度、支撑剂表面的光滑度决定的。而流体对支撑剂的拖曳力则主要是由流体的返排速度、粘度、开关井作业等因素决定。综合考虑, 支撑剂回流主要受流体粘度、返排速度、气液两相渗流、裂缝闭合程度、抽汲及气举强烈程度、开关井作业等因素的影响[1]。

针对支撑剂回流控制措施, 一方面是改善支撑剂材料性能, 研发出新的支撑剂和添加剂, 找出其性质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是对支撑剂填充层稳定性进行控制, 减少支撑剂回流。

2 改善支撑剂的性能, 减少压裂后支撑剂的回流

2.1 树脂包胶支撑剂

树脂包胶支撑剂有两种:固化和预固化。固化砂在地层温度下固结, 这对于防止压后回流和防止地层出砂有一定效果;预固化砂在地面上已形成完好的树脂薄膜包裹的砂子, 像一般加砂一样, 随携砂液体进入裂缝。再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双涂层技术、高温环氧树脂支撑剂、二次包胶支撑剂等[2]。

2.2 加纤维支撑剂

加纤维支撑剂是将支撑剂与一种纤维混合后注入裂缝, 主要作用是稳固支撑剂充填层, 是替代固化包胶支撑剂, 阻止支撑剂回流的一种新工艺。加入纤维的支撑剂可以是砂子或陶粒, 可作为一种添加剂随支撑剂尾追注入。目前可用的纤维种类比较多, 包括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纤维、有机聚合物纤维、玻璃纤维和热固树脂纤维等。各种纤维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油气田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压裂液性质进行选择, 以不影响压裂液性能和增产效果为原则[3]。

2.3 热塑性薄膜支撑剂

压裂施工中, 将热塑薄膜片或聚烯烃条随支撑剂注入地层, 热塑薄膜片与支撑剂在裂缝中相互粘接, 形成无数固结团块, 使新压开的裂缝保持张开状态并防止支撑剂回流[3]。

2.4 表面改良支撑剂

在支撑剂颗粒表面涂敷一种化学改良剂, 大幅度增加其粘胶性或附着力, 减小细粒的移动, 从而控制支撑剂返排和细粒运移[3]。

2.5 可变形支撑剂

由树脂和惰性填充物包裹在一起而形成, 在一定闭合压力下, 由于变形在这种支撑剂的表面会形成一些小的窝或凹陷处。这些窝或凹陷处有助于稳定和锁住周围的支撑剂[4]。

2.6 树脂冲洗措施

树脂冲洗技术是在施工结束后向裂缝内泵入可固化的树脂, 理论上是使树脂包裹裂缝中靠近井筒处的支撑剂, 并通过聚合物交联作用固化, 用一个额外的后冲洗, 以保证树脂不会充满支撑剂充填的孔隙。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很难在整个长度上用树脂覆盖, 而后又冲洗整个的处理体积, 在固化以后还需钻开多余的树脂并排除井筒[5]。

总之, 以上各种支撑剂性能各异, 各有优缺点, 使用中应根据各井的实际情况, 考虑经济成本, 选择合适的支撑剂, 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撑剂回流, 提高压裂效果。

3 控制支撑剂填充层稳定性, 减少支撑剂回流

3.1 压裂液滤失

压裂液的滤失速度影响着裂缝闭合时间以及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最终分布, 如果滤失速度过慢, 砂子会在缝底沉降, 不能在裂缝整个高度上形成有效支撑, 将降低增产效果;如果滤失速度过快, 大量的压裂液滤失到地层中, 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 特别是中高渗储层, 由于渗透率较高, 压裂液的滤失速度较快, 这对裂缝闭合过程也有极大的影响。

3.1.1 滤失的计算方法[6]

1) 综合滤失系数C

undefined

2) 滤失速度v

undefined

3.1.2 滤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压裂在地层中的滤失速度随滤失时间增长而减少, 但在滤失初期, 滤失速度的减少比较快, 滤失一段时间后, 滤失速度趋于稳定。停泵后压裂液的滤失速度或滤失量主要取决于裂缝中静压的变化。滤失速度还随地层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滤失时刻, 滤失速度又随着裂缝中静压的升高而增加。

3.2 关井期间裂缝自然闭合模型

3.2.1 裂缝自然闭合过程中井口压力计算模型

由体积平衡原理, 关井期间, 裂缝闭合过程中裂缝体积的变化量等于停泵后的压裂液的滤失量, 公式如下:

ΔVf=Vf (tp) -Vf (t) =ΔVt (t) (3)

停泵后某时刻裂缝体积的变化量为[7]:

undefined

ΔVt和ΔVf都是pf (t) 的函数, 结合滤失量的计算公式, 在每一计算步内对上式中的压力项迭代求解, 就可以得到停泵后不同时刻的井底压力, 进而得到井口的压力变化, 即p (t) =pf (t) -ph。结合裂缝闭合压力, 即可确定闭合时间和支撑剂的沉降距。

3.3 返排期间裂缝强制闭合模型

3.3.1 裂缝强制闭合过程中井口压力计算模型

根据体积平衡原理, 压裂液返排时, 裂缝体积的变化量应该等于返排时刻起的裂缝液总滤失量与返排量体积之和, 公式如下:

ΔVf=Vf (t0) -Vf (t) =Vl (t) +Vout (5)

1) 压裂液返排量的计算[8]

由伯努利方程则可得到放喷油嘴中不同时刻返排液的速度:

undefined

返排流量Q和累积返排量Vout, 计算式分别如下:

undefined

积分式中关于p (t) 的函数为非线性函数, 采用复合梯形公式进行离散。

在返排过程中, Vout是随井底压力pf而变化的。在tn时刻, t1至tMn-1时刻的井底压力值己求出, 则Vundefined仅是pundefined的函数, 公式如下:

Vundefined=f3 (pundefined) (8)

2) 返排过程中井口压力的计算

将公式改写成如下形式:

ΔVundefined=Vundefined+Vundefined (9)

对其进行迭代求解, 即可得到pundefined的值, 进而根据pundefined计算出Vundefined, 以进入n+1步的计算, 这样就可以求出不同时刻的井底压力pf。改变放喷油嘴半径r的值, 重复上面的过程, 则可以得到不同r所对应的压降曲线。在压降曲线中结合裂缝闭合压力pc则可以求出裂缝闭合时间t′c, 以预测裂缝的闭合。根据闭合时间可以计算出在返排过程中支撑剂的沉降距离。

3.3.2 支撑剂回流临界参数及回流控制

在实际的压裂液返排操作过程中, 不出现支撑剂回流的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支撑剂回流总会出现, 只是严重与否的问题。为了防止在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支撑剂回流, 在这里可以将支撑剂临界返排流量作为一个参考值, 对回流现象进行控制。

通过支撑剂回流现象的试验研究, 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支撑剂在不同返排条件下的针对每个射孔的临界返排流量Q*, 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确定一个总的临界返排流量Q*T[9]:

Q*T=α·n·Q* (10)

上式中, n为射孔的数目, α为放大系数, 一般1.0到1.1之间取值, 在实际返排过程中, 只要不出现大量支撑剂回流, α还可以适当放大一些, 这一般由试验来给定。

可以由公式求出不同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返排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这样就可以将总的临界返排流量Q*T作为压裂液返排量的上限值, 并结合储层和支撑剂沉降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放喷油嘴半径, 以控制支撑剂回流。

当裂缝的闭合压力和宽度增加的时候, 应该采用较低的返排流量进行返排;当采用的支撑剂的粒径比较大时, 则可以用较高返排流量进行返排;掺有添加剂的支撑剂在相同条件下所对应的临界返排速度或流量, 一般为普通支撑剂所对应的临界返排速度或流量的3到5倍[10]。

3.3.3 选择准则

对于返排的控制, 主要在两个方面[11]:一是在停泵时选择合理的裂缝闭合方式和恰当的返排时机, 为返排过程提供初始条件;二是在返排过程中优选出放喷油嘴半径, 以便对返排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一个己知施工参数、储层参数和裂缝形状参数的压裂井, 在停泵时, 可以先通过计算预测出裂缝在关井状态下自然闭合的一些主要参数变化, 根据这些参数再进行闭合方式和返排时机的选择以及进行返排控制。

1) 裂缝闭合模式的选择准则

对于高滤失地层中的裂缝, 采用停泵后关井让裂缝自然闭合的方式或采用小排量返排让裂缝闭合的方式。对于低渗透地层中的裂缝, 尤其当压裂层内裂缝保持良好延伸, 或者有较高应力差的上下层遮挡时, 应采用停泵后立即返排使裂缝强制闭合的方式。此外, 对于有较大应力差的多层裂缝或向下延伸的裂缝, 也应采用此闭合方式。对于在产层上方延伸较大距离的裂缝或高度发育过快的裂缝, 应采用有控制的返排方式使裂缝闭合。即停泵后先关井或小排量返排以避免裂缝过快闭合, 这样就可以使支撑剂有时间沉降到产层或向近井筒地带运移以形成较稳定的支撑剂填充层。然后, 选择合适的大排量返排时机使裂缝快速闭合, 返排量的选择受临界返排量的约束。

2) 返排时机的选择准则

返排时机的选择与裂缝闭合模式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参考裂缝闭合模式的选择, 可将返排时机的选择大致分为以下3种情况:

(1) 停泵后马上进行返排;

(2) 先关井再返排;

(3) 裂缝闭合后再进行返排。

停泵时刻, 根据已知的储层参数和压裂参数可以由前面的计算模型预测出井底压力的变化曲线、裂缝闭合时间、以及支撑剂的沉降距离, 然后以此为基础来选择上面的3种返排时机, 选择准则如下:

如果预测的关井期间井口压力曲线过于平缓、裂缝闭合时间太长就应该关井30min左右使井底压力平衡, 然后返排。如果支撑剂的沉降距离远远大于裂缝的上延距离, 尤其对于低渗透储层, 停泵后应立即进行返排。预测的关井期间井口压力曲线变化较快、裂缝闭合时间不太长, 这时如果压裂液破胶时间大于裂缝闭合时间, 就应该关井, 使近井筒裂缝闭合后再返排;如果压裂液破胶时间小于裂缝闭合时间, 则可以先关井, 等压裂液破胶后再返排。

3) 放喷油嘴半径的选择准则

在以往的放喷油嘴半径的选择过程中, 工作人员一般完全凭经验来选择, 而且油嘴半径一旦选定, 在放喷过程中就很少再改变。这样做的弊端是, 返排过程中很难发觉所选的油嘴半径过大或过小了, 也很难了解返排对裂缝形态及支撑剂运移的影响, 施工完后方可发觉, 但又很难采取弥补的措施。所以, 这里将采用对返排进行实时控制的方法, 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和模型计算的结果, 即实时选择放喷油嘴半径, 其选择准则如下[12]。

返排过程的计算模型可以预测出不同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裂缝闭合时间, 可以利用裂缝闭合时间和支撑剂的沉降距离来选取放喷油嘴半径的下限值。通常情况下, 小的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裂缝闭合时间过长并且对应的支撑剂沉降距离过大 (大于裂缝向上延伸的距离) , 这些小的放喷油嘴半径就应该被排除, 而选取较大尺寸的放喷油嘴。对于放喷油嘴半径的上限值, 则可以参照支撑剂对应的总临界返排流量来选取。在返排的不同时刻, 不同放喷油嘴半径所对应的返排流量是可以预测出来的, 在这些返排流量中, 以总临界返排流量为上限值选取最大的放喷油嘴半径。对于停泵后即刻返排的井而言, 支撑剂的回流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结合支撑剂的沉降距离和支撑剂回流量来优化油嘴尺寸。对于小排量返排过程中的油嘴半径选择, 可采用在一定返排流量范围内逐步放大油嘴半径的方案。

4 现场应用

西峰油田庄XX-XX井为一口0.3mD攻关试验油井, 完钻层位长8, 完钻井深1795.0m, 套管为139.70mm×7.72mm, 套管下深1793.11m, 人工井底1780.95m, 地层压力17.94MPa, 压裂层位长82:1740.0m-1744.0m加砂20m3压裂, 井的储层参数和压裂参数, 见表1。

代入编制的软件计算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undefined。计算出裂缝自然闭合时间达到3200min。支撑剂沉降距离的计算是随井口压力的计算同时进行的, 其沉降距离为13.95m。将计算结果与裂缝的上延距离进行比较, 结合返排时机的选择准则, 可以预测出返排时间为t0=0, 即停泵后立刻返排, 无需关井, 让裂缝强制闭合。在这种情况下, 返排的初始条件为停泵时刻的条件。

从计算中可以看出, 强制闭合返排如果采用小油嘴, 裂缝闭合时间和支撑剂沉降距离将是很大的。对于半径分别为0.5mm, 1.0mm, 1.5mm的油嘴而言, 防喷450min都很难使裂缝闭合, 并且所对应的支撑剂沉降距离也超过了裂缝上延的距离。根据油嘴的选择准则, 这3种小油嘴应该被排除, 首先至少应该采用半径为2.0mm的油嘴进行返排。但如果直接选用半径5mm的大油嘴, 将会带来严重的支撑剂回流问题, 根据油嘴的选择准则, 应该逐步增加油嘴半径, 直至裂缝闭合。庄XX-XX井施工中首先采用半径2mm的油嘴控制返排, 并逐步增加油嘴半径, 返排裂缝闭合时间85min, 回流出压裂砂约0.03m3, 占总量的0.15%, 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压裂效果良好, 截止2007年9月30日止, 平均日产液9.8m3, 日产油5.4t。

5 结论与建议

对渗透率较低的储层中的水力裂缝采用自然闭合的方式是不合理的, 一般都需要进行有控制的返排, 使裂缝强制闭合。对应于不同的放喷油嘴半径, 井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截然不同的。放喷油嘴半径越大, 井口压力下降得越快。

对于低渗透性和低滤失性的储层, 如果选择的放喷油嘴偏小, 裂缝的闭合时间就会过长, 这将使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增加, 所以应该适当加大放喷油嘴半径。但是, 所选择的放喷油嘴半径过大又会带来大量支撑剂回流的问题, 因此, 为了合理地控制返排, 优选放喷油嘴半径是首要的。当放喷油嘴半径一定时, 返排流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所以油嘴的优化又是动态的。压裂液临界返排流量是控制支撑剂在返排和油气生产过程中回流的一个重要参数。临界返排流量随着返排液的粘度的升高而减小;当裂缝闭合压力升高的时候临界返排流量是降低的;对于同一类型的支撑剂, 随着支撑剂粒径的增大临界返排速度流量增加。

摘要:从两个方面对支撑剂回流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 一是改善压裂支撑剂的性能;另一方面是近井筒地带支撑剂填充层的稳定性, 采用有控制的裂缝闭合工序, 让裂缝尽早闭合。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对改善性能后的支撑剂和添加剂进行了总结, 包括树脂包胶支撑剂、加纤维支撑剂、热塑性薄膜支撑剂、表面改良支撑剂、可变形支撑剂、树脂冲洗措施等, 总结其性质和适用性。总结前人的成果, 建立模型, 分析了评估支撑剂回流的重要参数——压裂液临界返排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提出了对压裂液返排程序进行优化设计的准则和方法, 指导返排, 控制回流。

关键词:水力压裂,支撑剂,回流

参考文献

[1]叶晓端, 张绍彬, 曹学军, 等.压裂液破胶效果对支撑剂回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钻采工艺, 2006, 29 (4) :94-95.

[2]于庆红, 王宏飞, 隋向云, 等.树脂包覆支撑剂控制回流方法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 2005, 27 (增刊) :66-68.

[3]胡奥林, 陈吉开.包胶支撑剂及回流控制技术的新进展[J].钻采工艺, 1999, 22 (3) :44-46.

[4]陈冬林, 张保英, 谭明文.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的新发展[J].天然气工业, 2006, 26 (1) :101-104.

[5]米卡尔, J埃克诺密德斯.油藏增产措施[M]. (第3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451.

[6]曾晓慧.郭大立.王祖文.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27 (5) :52-57.

[7]王鸿勋, 张士诚.水力压裂设计数值计算方法[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48-69.

[8]孔珑.工程流体力学[M]. (第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2:102-140.

[9]Naval Goel, SubhaSh N Shah.Experimenta1 Investigationof Proppant Flowback Phenomena Using a Large ScaleFracturing simulator.1999.

[10]J Romreo, J P Feraud.Stabi1ity of proppant Pack Rein-forced with Fiber for Proppant Flowback Control.1996.

[11]R D Barree, HMukher jee.Engineering Criteria for Frac-ture Procedures.1995.

合理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篇11

合理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对于提振内需重要而紧迫。当前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如何切实提高中国制造产品质量以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如何让中国的品牌获得更高的信赖度和美誉度?如何提升国内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体验?在此背景下,《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近日举办研讨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下为嘉宾发言摘要: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

消费外流的原因,第一是品牌质量;第二个,价格低;第三个,旅游出国的购物习惯。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巡视员赵立东:

引导消费回流,第一,着力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消费,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第二,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第三,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海关总署关税司副司长高瑞锋:

第一,对商家定价不法行为开展反垄断调查;第二,推动国内免税业发展;第三,对出境旅游实行出境购买、入境提货的政策;第四,采取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国货;第五,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消费品国内购买;第六,发挥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吸引消费回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

境外消费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阶段性现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对这个事要反思,但是不要反应过度,不要忙着出五花八门的政策,去吸引所谓境外消费回流,如果那样做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第一,希望在税收的政策上首先要做调整,扩大免税店的牌照,包括企业牌照和布点牌照;第二,是调整汇率政策;第三,是提高产品质量。

山东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

消费外流很大原因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赖度不高。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没法让顾客成为忠实顾客。我们有一个解决方案,在公司里边建高级体验店。最高端的品质、最适中的价格,一般人能买得起,一旦建立信任感后,是能够做到消费回流的。希望国家能够在每个行业支持一下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并给与政策扶持,通过试点在全国推广。

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

建议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抽出更多的精力来做好自己的产品;社会上造假比较厉害,药品行业也是一样,企业打假需要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

箭牌卫浴副总经理周智伟:

第一,建议国家层面实行智能升级补贴;第二,要树立国民的信心。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绿色采购清单,引导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

回流焊焊接关键工艺的研究 篇12

由于表面贴装组装件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 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 一般采用表面贴装技术后, 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 重量减轻60%~80% 以上。因此表面贴装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典型的SMT工艺分为三步:在印制板上涂覆焊膏———贴装元器件———回流焊接, 每个步骤都必须严格控制, 才能获得合格的产品质量。

回流焊后产品常见的质量缺陷有:桥连、锡珠、立碑、PCB板翘曲、印制板阻焊膜起泡、虚焊等。对桥连、锡珠、立碑和虚焊缺陷, 在焊后的检查中发现, 还可以修复, 而如果出现PCB板翘曲、印制板起泡的缺陷, 就很可能造成印制板及板上元器件的报废, 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和时间损失。

1 影响回流焊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PCB 焊盘的设计

回流焊的焊接质量与PCB焊盘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PCB焊盘设计合理, 贴装时少量的歪斜可以在回流焊时, 由于熔融焊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得到纠正;相反, 如果PCB焊盘设计不合理, 即使贴装位置十分准确, 回流焊后反而会出现元件位置偏移、桥连等焊接缺陷。

1.2 焊膏质量及焊膏的正确使用

焊膏质量包括焊膏中的金属微粉含量、金属粉末的含氧量、粘度、保形性等;焊膏的使用方法要正确, 如从低温柜取出焊膏必能直接使用等。

1.3 元器件引脚 、印制电路板的焊盘质量

包括焊盘和引脚的氧化和污染, 或印制板受潮等情况

1.4 焊膏的印刷质量

包括印刷位置正确与否、焊膏量的多少、焊锡量是否均匀、焊膏图形是否清晰, 有无粘连、印制板表面是否被焊膏粘污等。

1.5 回流焊温度曲线

温度曲线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 实时温度曲线和焊膏温度曲线的升温斜率和峰值温度应基本一致。160℃前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2℃/s。若果升温斜率太大 , 一方面使元器件及PCB受热太快 , 易损坏元器件, 易造成PCB变形;另一方面, 焊膏中的溶剂挥发速度太快, 容易溅出金属成份, 产生锡珠。峰值温度一般设定在比焊膏金属熔点高30~40℃左右 (例如63Sn37Pb焊膏的熔点为183℃, 峰值温度应设置在215℃左右) , 再流时间为30~60s。峰值温度低或再流时间短 , 会使焊接不充分, 严重时会造成焊膏不熔。峰值温度过高或再流时间长, 造成金属粉末氧化, 影响焊接质量, 甚至会损坏元器件和印制板。

2 回流焊关键工艺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或军工单位, 原料的供给, 如印制板、元器件、焊膏质量, 都经过严格的检验, 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考虑设计原因造成的回流焊焊点不足, 仅从工艺的角度, 锡膏印刷质量和回流焊温度曲线的设定决定了回流焊后焊点的焊接质量。

2.1 锡膏印刷

SMT焊接质量问题约70%出自印刷工序 , 而模板直接影响印刷质量。通常使用的模板材料是铜板或不锈钢板, 有相对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弹性。因此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用更利于焊膏脱模成型的材料, 防止印刷过程中产生焊膏桥连。对引脚中心距为0.635mm以下的细间距元器件的印刷, 必须采用不锈钢板。

2.1.1 模板厚度

模板厚度如果太薄, 锡膏量少, 焊点成型不好, 机械性能不良;太厚则易引起桥连。一般对于阻容元件和1.27mm间距期间, 采用0.20~0.25mm厚度的模板印刷 ;对于窄间距器件 , 采用0.10~0.20厚度的模板印刷;如0.64mm间距器件或更小间距器件, 通常采用0.20mm厚度的金属模板印刷;0.50mm间距器件采用0.15mm厚度的模板印刷;对于1.27mm和0.50mm窄间距器件混装, 可选用0.15mm与0.20mm之间的模板印刷。

2.1.2 印刷参数

刮刀的速度和压力决定了焊膏所受的剪切速率和剪切力大小。刮刀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将印刷速度调慢, 可保持焊膏的黏度基本不变, 供给焊膏的时间加长, 焊膏量增多, 成型较好, 其值一般为10mm/s~25mm/s。另外如果模板与印刷板之间存在接触障碍 , 在刮挤时锡膏就会被挤出焊盘或粘在模板底面, 在模板离开时就会产生焊膏塌陷, 导致桥连现象。一般模板与PCB的最小间隙≤0.20mm。

2.2 回流焊温度曲线 :

回流焊的目的是将印刷好的锡膏熔融, 将器件的引脚和印制板的焊盘连接起来, 最终完成电气功能的导通。

理想的回流焊温度曲线由四个部分或区间组成, 前面三个加热区、最后一个冷却区。回流炉的温区越多, 越能使温度曲线的轮廓达到更准确和接近设定。大多数锡膏都能用四个基本温区成功回流。

2.2.1 预热区

也叫斜坡区, 用来将PCB的温度从周围环境温度提升到所需的活性温度。在这个区, 产品的温度以不超过每秒2~5℃的速度连续上升, 温度升的太快会引起某些缺陷, 如陶瓷电容的细微裂纹, 而温度上升太慢, 锡膏会感温过度, 没有足够的时间使PCB达到活性温度。回流炉的预热区一般占整个加热通道长度的25%~33%。

2.2.2 活性区

有时也叫保温或浸润区, 这个区一般占加热通道的33%~50%, 有两个功用, 第一是将PCB在相当稳定的温度下感湿, 允许不同质量的元件在温度上同质, 减少它们的相当温差。第二个功能是, 允许助焊剂活性化和挥发性的物质从锡膏中挥发。一般普遍的活性温度范围是120~150℃。

2.2.3 回流区

有时也叫做峰值区或最后升温区。这个区的作用是将PCB装配的温度从活性温度提高到所推荐的峰值温度。活性温度总是比合金的熔点温度低一点, 而峰值温度总是在熔点上方。典型的峰值温度范围是205~230℃, 这个区的温度设定不宜太高, 太高会使其温升斜率超过每秒2~5℃ , 或达到回流峰值温度比推荐的高。这种情况可能引起PCB的过分卷曲、脱层或烧损, 并损害元件的完整性。

2.2.4 冷却区

理想的冷却区曲线应该是和回流区曲线成镜像关系。越是靠近这种镜像关系, 焊点达到固态的结构越紧密, 得到焊接点的质量越高, 结合完整性越好。冷却率应控制在每秒4℃以内, 一般, 较快的冷却速率可得到较细的颗粒结构和较高强度与较亮的焊接点。可是, 超过每秒4℃会造成温度冲击。

回流焊温度曲线的测试, 一般采用能随印制板一同进入回流炉的炉温测试仪进行测试, 测试后将数据通过输出接口输入计算机, 通过专用测试软件进行曲线数据分析处理, 再根据焊膏供应商提供的理想温度曲线对比, 调节各温区温度, 得到合理的回流焊温度设定。

3 总结

回流焊工艺要求严格,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 都可能造成焊接缺陷。工艺人员应认真理解和总结各工艺过程的知识, 制定严格的工艺方案和措施, 完善工艺管理, 选择合适的印刷锡膏参数, 设定合理的回流焊炉温度设定, 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海涛, 等.回流焊温度曲线控制研究[J].微处理器, 2008, 10 (5) .

[2]贾忠中.SMT工艺质量控制[M].北京:电子工艺出版社, 2007, 07.

[3]彭勇, 等.回流焊缺陷成因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J].金属铸锻焊技术, 2011, 1: (40) .

上一篇:直流过电压下一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