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类/治疗应用(共10篇)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1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确诊时癌灶局限于子宫, 因此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好, 5年生存率超过75%。但因为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是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手术分期, 卵巢切除可导致一系列副反应, 如骨质疏松症、冠心病、生殖道萎缩等, 子宫内膜癌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性激素治疗 (hormone therapy, HT) 是以补充雌激素为主, 解决与雌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治疗。
自从1975年明确了单独应用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后, 长期以来HT被视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对禁忌证, 其理由是极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 补充雌激素可刺激可能存在的肿瘤细胞而导致肿瘤的进展和复发。但是迄今尚无具有科学价值的文献来支持该理由。1986年Creasman等[1]首先报道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HT的临床研究结果, 以后有关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HT安全性的研究陆续有文献报道, 但数量极少[2,3,4,5,6]。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 几乎均为回顾性研究, 不可避免地存在病例选择的偏差。主要的问题有:①研究组中的患者大多为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②手术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HT各篇文献也不统一, 从手术后马上开始到手术后108个月都有。大约57%~73%的患者开始接受HT在手术后的1年内;27%~43%在手术1年后才开始接受HT, 而此时患者复发的风险则已明显降低。③应用HT的持续时间文献报道也不一, 从2~3个月到最长的84个月。④ HT的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每篇文献报道也不一样, 有单纯使用雌激素, 也有雌激素、孕激素联合使用。给药途径有口服、阴道给药和经皮给药。有关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HT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 除了2篇文献仅为简单地描述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HT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外[3,4], 有4个研究报道均比较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与未接受HT患者的复发和生存率。4个中1个研究报道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与未接受HT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5];其他3个研究结果均显示接受HT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接受HT者[1,2,6]。因此Tangjitgamol等[7]认为尽管已有的研究报道存在着以上问题, 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HT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2006年Ayhan等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与未接受HT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4~8周内接受HT, 选择同期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生育史、合并症、手术前接受HT史、分期、肿瘤细胞分化、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病灶大小、平均切除淋巴结数目、接受辅助性放疗和平均随访时间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患者接受HT平均时间是49.1月。最后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无1例复发, 而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复发并最终因子宫内膜癌而死亡。该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立即接受HT并不增加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为了更好地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HT的安全性, GOG组织了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并于2006年公布了其研究结果。该研究评价了1236例手术后接受雌激素和安慰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0周内接受用药, 均存在应用激素治疗的指征, 包括潮热、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者。患者接受HT持续时间3年, 停止应用后再随访2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研究组, 而两组之间肿瘤复发率、死亡率和新发癌率差异无显著性。最后作者认为该研究并不能得出支持或反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接受HT结论, 其理由主要有:①纳入该研究的患者大多数为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 年龄<60岁者占60%, Ⅰa和Ⅰb期患者分别占38%和50%, 高~中分化者占90%。②由于2002年美国妇女健康启动 (WHI) 部分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 使得该研究提前终止, 最后纳入该研究的患者数明显低于预期的2108例。
综上所述, 迄今尚缺乏满意的证据支持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接受HT是安全的, 因此还需遵循美国妇产科学会 (ACOG) 和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 (SOGC) 建议。ACOG建议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是否选择HT应根据预后的指征来决定, 包括浸润肌层深度、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SOGC建议HT仅用于经过治疗的Ⅰ期、高~中分化和肌层浸润少于5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Creasman WT, Henderson D, Hinshaw W, et al.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n the patient treated for endometrial cancer[J].Obstet Gynecol, 1986, 67 (3) :326-330.
[2] Lee RB, Burke TW, Park RC.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stage Ⅰendometrial carcinoma[J].Gynecol Oncol, 1990, 36 (2) :189-191.
[3]Bryant GW.Administration of estrogens to patients with a previous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J].South Med J, 1990, 83 (6) :725-726.
[4] Gitsch G, Hanzal E, Jensen d, et al.Endometrial cancer in premenopausal women 45 years and younger[J]. Obstet Gynecol, 1995, 85 (4) :504-508.
[5] Chapman JA, DiSaia PJ, Osann K, et al. Estrogen replacement in surgical stage Ⅰand Ⅱ endometrial cancer survivors[J]. Am J Obstet Gynecol, 1996, 175 (5) :1195-1200.
[6] Suriano KA, McHale M, McLaren CE, et al.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n endometrial cancer patients[J].Obstet Gynecol, 2001, 97 (4) :555-560.
[7]Tangjitgamol S, Manusirivithaya S, Hanprasertpong J, et al.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J].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8, 65 (1) :35-38.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2
【关键词】老年性阴道炎;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
【中圖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48-02
老年性阴道炎又叫做萎缩性阴道炎,是绝经后老年女性常发的一种疾病;患病后,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加,外阴有灼热感与瘙痒感[1]。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4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甲硝唑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88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皆满足老年性阴道炎疾病的诊断标准[2],即①阴道分泌物增加,外阴存在灼烧感与瘙痒感;②妇科检查时显示阴道出现老年性变化,皱襞消退、上皮萎缩,且阴道分泌物少,表现为淡黄色,阴道黏液存在充血症状;③镜检发现有许多的白细胞和基底层细胞,并未发现假丝酵母菌与滴虫。按抽签法,将88例患者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年龄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3.9)岁;绝经时间在2~16年之间,平均时间为(9.9±1.6)年;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为(4.7±1.2)年。对照组年龄在5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4.2)岁;绝经时间在3~15年之间,平均时间为(9.4±1.9)年;病程最长6年,最短9个月,平均病程为(4.5±1.1)年。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的采取甲硝唑栓(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0376)药物治疗,睡前对外阴进行清洗,之后将1枚甲硝唑栓治愈阴道后穹窿处,持续治疗一个月。
研究组:对该组患者采取甲硝唑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其中甲硝唑栓用法同上述对照组。结合刺激素软膏(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718),将软膏涂抹在阴道中,一天一次,一周后,将涂抹次数更改为每三天涂抹一次,持续治疗一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3]
通过一个月的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其体征完全消退,妇科常规检查显示无炎症充血症状,镜检发现上皮细胞或有少量白细胞,且阴道分泌物检查显示清洁度为Ⅰ~Ⅱ度,为显效。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其体征得以改善,妇科常规检查显示存在炎症充血症状,但并不严重,镜检发现少量白细胞,且阴道分泌物检查显示清洁度为Ⅱ~Ⅲ度,为好转。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其体征并未改善,分泌物检查显示清洁度是Ⅳ度,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1.8%,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复发率情况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发现,研究组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4.5%;对照组中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15.9%。组间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引起老年性阴道炎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为:卵巢功能下降,雌性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收缩且黏膜变薄,继而造成阴道中的PH值提高,而局部抵抗力与杀菌功能变弱,最终引发阴道炎症[4]。若患有老年性阴道炎,将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非常有必要。
临床上对于老年性阴道炎疾病的治疗,通常是采取甲硝唑栓药物,此药的主要成分为人参茎叶苷、甲硝唑,它们均具备抗厌氧菌的作用;此外,其中的维生素E也能对上皮起到刺激作用,继而促使上皮增生,且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加快黏膜的恢复。若在老年性阴道炎早期发作时,采取甲硝唑栓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然而在中断药物后,又会再次发作。
结合雌激素软膏是一种天然性的药物,此药物的作用和人体自身雌激素相类似,直接阴道给药能够使药物的作用直接作用在炎症处,继而起到疾病治疗的效果[5];该药物对子宫内膜增殖的影响并不大,且在短期内无需使用孕激素,不会造成子宫内膜病变,因而能够较好的改善阴道炎的临床症状,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甲硝唑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即95.5%vs81.8%;且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即4.5%vs15.9%,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予以甲硝唑栓和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疗效甚佳,且复发率低,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王薇,王春晓,梁磊等.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50例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3(12):152-153.
[2]商晓毅.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13):123-124.
[3]高淑蓉.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996.
[4]聂红梅.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102.
卵巢癌治疗后的性激素应用 篇3
1 HT与卵巢癌发病的关系
早期HT多为仅使用单一雌激素, 故又称为雌激素替代治疗 (ERT) , 以后发展为雌激素加孕激素的HT。近年来通过临床病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以及Meta 分析报道, 关于ERT及HT 对卵巢癌发病率的影响, 结论不完全一致。Moorman等[1]报道绝经期妇女应用ERT≥10年者较未使用者发生卵巢癌的比值比 (OR) 为2.2 (95% CI为1.2~4.1) , 而HT与卵巢癌的发生无相关性。Folsom 等[2]Meta分析15年31381例绝经期妇女应用ERT后, 认为长期使用ERT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病率, 曾经使用ERT者较未使用者相对危险度 (RR) 为1.7 (95%CI为1.1~2.8) ;使用ERT超过5年者RR为2.5 (95%CI为1.4~4.5) 。Lacey等[3]对44241例绝经期妇女使用ERT超过20年的多因素分析发现, 使用ERT与卵巢癌发生显著相关, 使用ERT 10~19年RR为1.8 (95%CI为1.1~3.0) , 使用时间20年或更长时RR为3.2 (95%CI为1.7~5.7) , 每年RR增加7%;在已经切除子宫的妇女使用ERT同样显著增加卵巢癌的发生率;先使用ERT而后改用HT者RR为1.5, 说明先用ERT后用HT并不能减少先前使用ERT时所带来的卵巢癌危险性。有文献报告停用ERT之后, 卵巢癌的危险性可持续29年之久。 Glud等[4]认为每增加1g雌激素发生卵巢癌的OR为1.05 (95%CI为1.003~1.112) , 每5g雌激素OR为1.31 (95%CI为1.01~1.7) , 建议减少HT中雌激素的每日口服量。但也有报道表明曾经使用低剂量雌激素无论是口服还是经阴道给药, 均不增加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5]。绝经期妇女如果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的HT不会增加患卵巢癌的危险[3], RR为1.1 (95%CI为0.91~2.4) , 使用HT<2年者RR为1.6 (95%CI为0.78~3.3) , 使用HT≥2年者RR为 0.80 (95%CI为0.35~1.8) 。Bakken等[6]的研究也提示HT不增加卵巢癌的发生, 但是对于使用HT者的追踪观察时间较短, 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HT的应用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使用雌激素后加用孕激素, 即序贯法性激素治疗 (HTsp) ;另一种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联用, 即联用法性激素治疗 (HTcp) 。Riman等[5]就两种给药方式观察分析, 得出HTsp使用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比采用HTcp者高, OR为1.78 (95%CI为1.05~3.01) ;而使用HTcp者与未采用HTcp相比不增加卵巢癌发生的危险, OR为1.02 (95%CI为0.73~1.43) 。因此提出采用HTcp不会增加卵巢癌发生。
在对各种卵巢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中, 有报道指出, 无拮抗的雌激素明显增加卵巢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与曾经行子宫切除或输卵管绝育术者相比, 生殖器完整者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更大。Moorman等[1]报道ERT会增加患卵巢浆液性癌的危险。Risch[7]的结论是单一雌激素使用5年及其以上会增加患卵巢浆液性癌和内膜样癌的危险性, 与卵巢粘液性癌无关。近期的研究则认为ERT以及先使用ERT后改用HT均可增加浆液性、粘液性、内膜样癌等卵巢癌病理类型的发生率[5]。
2 HT在卵巢癌治疗后患者的应用
Eeles等回顾性分析了373例59岁及50岁以下的Ⅰ~Ⅳ期卵巢癌患者, 其中78例接受HT (32例应用ERT, 38例应用HT, 6例应用孕激素, 2例应用雄激素) , 开始用药时间平均为手术后6年, 用药持续时间平均为28个月, 其中22%的患者用药时间超过6年。HT组与对照组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等因素相匹配, 两组的无瘤期生存率无差别, RR为0.9 (95%CI 0.5~1.5) , 其中浆液性、粘液性患者的预后有改善, HT组死亡患者的RR为0.7 (95%CI为0.4~1.2) 。Guidozzi等将小于59岁的130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 一组62例采用每天口服妊马雌酮 (倍美力) 0.625mg, 另一组68例不服药, 连续观察48个月, 结果两组无癌缓解期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因此认为ER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应用无不良影响。Sittisomwong等权衡利弊将ERT用于系统治疗后的卵巢癌患者, 结果对于那些受到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脏疾病困扰的患者, 应用雌激素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了生存率。由此看来雌激素应用的好处胜过了面临卵巢癌复发的危险性。Betar等[8]报道31例卵巢癌在术后18个月之后采用ERT治疗25个月, 结果使用后第1年, 2年和10年出现了3例晚期病例病情发展, 其中2例分别是中、高度恶性浆液性腺癌;另1例是卵巢内膜样腺癌, 这3例中2例死于病情恶化, 另外1例仍存活。第11个月后, 有1例在无卵巢癌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原发性乳癌。Ursic-vrscaj等观察了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术后应用HT的情况, 开始使用HT平均时间为确诊后21个月, 持续用药平均为24个月, 对确诊时间、分期、手术类型, 第1次术后残留癌灶等进行分析, 采用HT的卵巢癌患者死亡危险性OR为0.9 (95% CI 0.24~5.08) 。
Hopkins 等[9]就卵巢癌患者应用HT进行了系统评述, 结论是ERT或HT似乎没有对卵巢癌治疗后患者的复发或恶化及死亡率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反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HT在卵巢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1 已有的文献资料均未发现HT会促进卵巢癌的发展和复发, 因此卵巢癌治疗后不是 HT的禁忌证。在权衡HT利弊后, 对有严重围绝经期症状的患者以及有骨质疏松及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可以考虑应用 HT。
3.2 HT在卵巢癌患者的应用目前仍缺乏前瞻性、随机性、大样本的研究, 特别是带瘤生存情况下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资料, 因此, 卵巢癌的HT应尽可能安排在肿瘤已治愈的情况下实施。
3.3 鉴于已有的研究发现ERT以及先使用ERT后改用HT均可增加浆液性、粘液性、内膜样癌等卵巢癌病理类型的发生率, 因此对卵巢癌治疗后的HT最好采用HTcp而不用ERT或HTsp。同时也有实验研究发现雌激素体外能刺激卵巢内膜样癌细胞增殖, 因此对卵巢内膜样癌治疗后的HT要慎重考虑。
3.4 卵巢癌HT给药持续多长为合适, 到目前仍未有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研究结果定论, 因此, 应用的经验尚不足,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程度来考虑给药持续时间的长短。至于用药剂量, 目前已有的文献报告均与常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似。且现有资料也没有区分 HT用药剂量、用药途径、不同组合方式的生物利用度和对卵巢癌组织的作用。
3.5 对HT与卵巢癌的风险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 且长期的HT对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卵巢癌患者的HT前, 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参考文献
[1] Moorman PG, Schildkraut JM, Calingaert B, et al. Menopausal hormones and risk of ovarian cancer[J]. Am J Obstet Gynecol, 2005 , 193 (1) :76-82.
[2]FolsomAR, Anderson JP, Ross JA.Estrogenreplacement therapy and o-varian cancer[J].Epidemiology, 2004, 15 (1) :100-104.
[3] Lacey Jv jr, Mink pj, Lubin JH, et al. 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risk of ovarian cancer[J]. JAMA, 2002, 288 (3) : 334-341.
[4] Glud E, Kjaer SK, Thomsen BL, et al. Hormone therapy and the impact of estrogen intake on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J]. Arch Intern Med, 2004, 164 (20) :2253-2259.
[5] Riman J , Dickman Pw, Nillsson S , et al .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invasive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in Swedish women[J]. J Natl Cancer Inst , 2002, 94 (7) : 497-504.
[6] Bakken K, Alsaker E, Eggen AE, 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incidence of hormone-dependent cancers in the Norwegian Women and Cancer study[J]. Int J Cancer, 2004 , 112 (1) :130-134.
[7] Risch HA.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risk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 . Gynecol Oncol, 1996, 63 (2) :254-257.
[8]Betar S, Ursic Vrscaj M.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J].Eur J Gynaecol Oncol, 2000, 21 (2) :192-196.
哮喘:规范治疗 别怕激素 篇4
陆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洲细菌耐药监测网络上海儿童分中心主任。
医疗专长:擅长儿童哮喘、慢性咳嗽、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间质疾病、胸膜疾病和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以及儿童支气管镜术和介入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北京西路院区)
特需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上午(北京西路院区)
医生手记
去年9月,7岁的小男孩乐乐因咳嗽、流涕逐渐加重并出现呼吸急促、气喘、出汗、烦躁不安、不能平卧来就诊。检查发现,乐乐有呼吸困难表现,吸气性凹陷,口周轻度发绀,神态疲软。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乐乐从4岁起经常出现“感冒、咳嗽”,常伴有鼻痒、喷嚏和眼睛痒等表现,但不常伴有发热;去年以来咳嗽、鼻塞和流涕愈加频繁,常常持续达2周;出生后不久曾有湿疹病史,父亲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母亲在年幼时有“哮喘”史。由此,我初步诊断乐乐为“哮喘急性发作”,当即给予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经过2次雾化吸入治疗,乐乐的气喘明显好转,随后我为他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并制定了后续治疗和随访方案。
结果,一个月后,乐乐又因咳嗽、喘息来就诊。原来,乐乐妈妈担心激素会引起不良反应,在乐乐症状好转后就给他停药了。经过再次治疗和后续规范的维持治疗,乐乐的哮喘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哮喘是呼吸道的慢性过敏性疾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儿童。我国近20年的3次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哮喘发病率每10年增加50%左右,分别为1.08%、1.97%和3.01%。
哮喘反复发作:长期影响儿童生活和学习
哮喘的发生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吸入性变应原(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食物过敏原(鱼、虾、蟹、蛋类、牛奶等)、各种刺激物(二氧化硫、氨气、冷空气等)、某些药物(阿司匹林、心得安)和呼吸道感染等。儿童哮喘的表现有气喘、咳嗽、胸闷和气急,症状多在夜间、凌晨或运动后出现或加重,可经治疗后或自行缓解。有些哮喘可突然发作,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甚至死亡,有些也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反复持续数月。
哮喘未得到控制,症状反复或持续存在,除了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外,还可能长期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和学习。因长期缺课、缺少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哮喘患儿的心理也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哮喘治疗:药物治标,脱敏治本
治疗儿童哮喘,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脱离过敏原 寻找并确定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使患儿脱离过敏原的接触,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尽管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很难完全避免环境中各种过敏原和刺激物,但有时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药物治疗 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也可经口服和注射给药。
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非诺特罗等,可尽快帮助患儿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
控制和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钠)、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及和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的长效β受体激动剂(支气管舒张剂)。由于急性哮喘症状控制以后,其慢性炎症的基础依然存在,因此必须使用预防药物。一般每隔3~6个月根据病情指标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以最小用药剂量达到哮喘控制,并维持稳定达到1年以上才考虑停药,总疗程至少1.5~2年。因此,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患儿应继续就诊,长期预防,并定期随访。
特别提醒:像乐乐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担心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而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结果导致孩子病情反复、难以控制。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免疫治疗 俗称脱敏治疗,这可能是目前唯一能改变哮喘或过敏进程的一种治疗。经过2~3年的治疗,可使部分患儿对原有的过敏原产生耐受(不敏感),从而减少发病,甚至痊愈。但脱敏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家长应选择专业医院。我科免疫治疗中心是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的儿童免疫治疗中心,已完成了近千例脱敏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专家感言: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疗效与长期规范治疗及随访密切相关。因此,医生对患儿和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只有患儿和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解疑答惑
问:儿童哮喘很难痊愈,会影响终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这种说法不恰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后,儿童哮喘是可以达到完全控制并可以停药的。很多著名运动员甚至奥运奖牌获得者曾经就是哮喘患者。此外,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有很大的不同,早期出现喘息的患儿中,很多到青少年期以后就不再出现症状。
问:听说哮喘儿童不能吃“发物”,如海鲜、鸡、鸡蛋等。是这样吗?
答:空气中的某些可吸入物或某些食物可以引起过敏,并导致哮喘。但是不同人对不同的物质过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敏的物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如果哮喘没能很好地控制,除了要规范治疗外,查找可能的过敏原同样重要。而盲目禁食多种食物没有不要,甚至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问:我女儿反复咳喘,抵抗力较差,可以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吗?
答:哮喘是由于过敏性炎症所致的呼吸道敏感性增高而反复出现症状,并非抵抗力差造成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治疗过敏性炎症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无需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问:哮喘治疗中,吸入激素会导致孩子发育异常、肥胖和性早熟吗?
答:首先,吸入型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其直接到达呼吸道病变部位,用量小,局部浓度高,作用强,全身作用轻微。其次,吸入型皮质激素在体内很快失活,对机体影响很小。如果中高剂量较长时间使用,可能对身高有一定的影响。
问:治疗儿童哮喘,激素吸入会产生成瘾或依赖吗?
答:不会。由于哮喘的慢性炎症可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吸入激素的治疗需要有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要1~2年,待病情控制后逐步停药。以后仍可有反复,需要再次给予治疗或添加其他药物综合治疗。
问:我儿子经常咳嗽、喘息,服用抗生素消炎后,为什么总不见好转?
答:你儿子可能患有哮喘,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而非感染性炎症。因此抗生素治疗无效。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常常可以诱发哮喘发作,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当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时,可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延伸阅读:过敏性鼻炎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4例,男42例,女72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6.8±7.2)岁;耳聋程度:轻度耳聋(26~40 d B)6例,中度耳聋(41~55 d B)27例,中重度耳聋(56~70 d B)34例,重度耳聋(71~90 d B)23例,极度耳聋(>91 d B)24例;发病侧:右耳49例,左耳65例;发病时间1~10 d,平均时间(4.8±2.9)d。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经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内听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3未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4排除中耳炎、内耳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药物包含改善微循环药物、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类药物等。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激素治疗,激素均选择为甲强龙。
1.2.1实验组患者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于500 ml 5%~10%葡萄糖中加入500 mg甲强龙,静脉滴注,2.0~2.5 h内滴完,1次/d,连续治疗3 d;之后甲强龙剂量改为25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 d;之后甲强龙剂量改为12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 d;之后甲强龙剂量改为12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 d;之后甲强龙剂量改为8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 d。
1.2.2对照组患者应用甲强龙常规剂量治疗,剂量为8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5 d;之后甲强龙剂量改为4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5 d。
1.3观察指标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给予患者纯音听阈测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听阈值。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与患病前的听阈水平相同;显效:经过治疗后,听力改善>30 d B,但未恢复到治疗前;有效:经过治疗后,听力改善15~30 d B;无效:经过治疗后,听力改善程度<15 d B。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中,痊愈12例,占21.1%,显效28例,占49.1%,有效14例,占24.6%,无效3例,占5.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54/57);对照组中,痊愈9例,占15.8%,显效25例,占43.9%,有效13例,占22.8%,无效10例,占1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47/57)。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听阈值比较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平均听阈值(63.8±23.4)db,对照组患者平均听阈值(64.0±23.3)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听阈值(48.1±20.2)db,对照组患者平均听阈值(54.2±21.6)db,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10.5%(6/57),其中,消化道不良反应2例,血糖升高3例,失眠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7.0%(4/57),其中,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血糖升高2例,失眠1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尚不明确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多认为与内耳病毒感染、内淋巴水肿、血管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相关。患者患有突发性耳聋后,会导致内耳局部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时,关键在于早期给予患者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将内耳细胞缺血缺氧的状况缓解,同时,给予患者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可显著改善受损听力,促进患者康复[1]。类固醇激素具有的功效比较多,如抗炎、抗病毒等,可将血管内皮细胞的水肿状况有效缓解,增加内耳血供,治疗内耳疾病的疗效非常高,广泛认为类固醇激素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首选药物[2]。
甲强龙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免疫抑制等多种功效,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突发性耳聋时,可有效的改变内耳炎症及内耳微循环状况,缓解患者的病情[3]。内皮细胞合成过程中,分泌的生物活性肽为内皮素,其作用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内耳血液流变中,内皮素的作用非常重要,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甲强龙后,内皮素的合成受到直接抑制[4]。研究发现,采用激素冲击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时,治疗时间越早,具有越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严重病例,内耳在高浓度药量作用下,尽早挽救听力,避免发生不可逆性听力损伤[5]。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强龙常规剂量治疗,10 d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且纯音听阈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听阈值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良好[6,7,8,9]。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促进患者听力恢复,而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耐受性,促使患者尽早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突发性耳聋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 11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实验组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强龙常规治剂量疗。均治疗10 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听阈值。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54/57)高于对照组82.5%(4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听阈值(48.1±20.2)db,对照组患者平均听阈值(54.2±21.6)db,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5%(6/57)与对照组7.0%(4/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应用激素冲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听阈值,改善患者的听力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激素冲击治疗,突发性耳聋,冲击疗效
参考文献
[1]韦一,王德乐,王韶鉴,等.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194-3196.
[2]刘秀坚.大剂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观察及护理.现代医院,2013,7(5):88-89.
[3]刘静.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76例疗效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777-778.
[4]邓炳辉,林云雁,吴华飞,等.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3):383-386.
[5]刘鹤,孙中武.鼓室内注射激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5):33-35.
[6]刘文,陈鸿雁,钟朝晖.局部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0):895-900.
[7]杨剑,刘博,韩德民.突发性耳聋的循环病因机制.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3):175-177.
[8]杨亚灵,桂雄斌.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4):88-92.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6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内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参照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正分期法(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Score,R-AFS),确诊为Ⅲ期或Ⅳ期;(2)年龄28~40岁;(3)主要临床表现为卵巢囊肿及痛经。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合并其他类型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3)相关药物过敏;(4)术前3个月使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共纳入患者83例,年龄28~40岁、平均(31.7±6.2)岁。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单一用药组,研究对象40例;联合用药组,研究对象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单一用药组:术后月经周期第1~3天,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天津武田制药有限公司),1次/4周,共6次。联合用药组:术后使用亮丙瑞林同单一用药组,另第一次使用亮丙瑞林即开始反向添加,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戊二酸雌二醇0.5 mg)+孕激素(地屈孕酮5 mg)。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内异症治疗效果、复发间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痛及慢性盆腔痛等)及超声检查。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分别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15个月,由两组患者自行对各项疼痛程度(盆腔痛、痛经及性交痛)进行评分;同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估卵巢囊肿是否复发。使用Gn RHa1个月后、3个月、6个月后,测血清雌二醇水平。统计使用Gn RHa后发生潮热盗汗、性欲减退、骨痛、情绪波动、失眠及乏力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间对盆腔疼痛治疗效果疗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卵巢囊肿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联合用药组潮热盗汗、性欲减退、骨痛、情绪波动、失眠及乏力发生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雌二醇水平
联合用药组3、6个月后雌二醇水平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用药组3个月后雌二醇水平低于1个月后,6个月后雌二醇水平低于1个月后及3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EMS为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是育龄期女性最常选择的术式,但该术式术后复发率40%[3]。对于重度EMS患者,由于盆腔粘连严重,手术常常不能完全切除病灶,故术后使用药物推迟复发很有必要。Gn RHa能下调垂体功能,造成暂时性药物去势及体内低雌激素状态。也可在外周与Gn RHa受体结合抑制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的活性。副作用主要是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下降、失眠及抑郁等[4]。长期应用则有骨质丢失的可能。Barbieri[5]提出“雌激素安全窗”假说,认为当雌二醇<73.4 pmol/L时,可产生血管运动综合症,雌二醇水平在110~165 pmol/L范围内,既不刺激内异症病灶生长,又保持骨密度仅有微小变化。反向添加雌激素将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维持在不刺激异位内膜生长而又不引起围绝经期症状及骨质丢失的范围,则既不影响治疗效果,又可减轻副作用。
本研究显示,术后使用Gn RHa,反向添加小剂量雌激素(戊二酸雌二醇0.5 mg)+孕激素(地屈孕酮5 mg)方案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单一使用Gn RHa相当,术后两组疼痛复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反向添加方案中,患者3个月、6个月绝大多数患者雌二醇水平<100 pmol/L,提示不会刺激内异症病灶生长,进而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另外,联合用药组潮热盗汗、性欲减退、骨痛、情绪波动、失眠及乏力发生率低于单一用药组,显示反向添加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说明该反加疗法中药物组合和剂量是有效的、合理的。
对于何时开始反向添加尚无定论。孙爱军等[6]报道,部分患者使用Gn RHa第1个月就可以出现潮热、心悸、乏力及失眠等围绝经期症状,治疗3个月后,约20%的患者出现明显骨痛。本研究提示,开始Gn RHa时即可以选择开始启用反向添加,能有效减轻患者Gn RHa相关副反应,且并不会增加复发,不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Gn RHa治疗EMS中应用激素反添加疗法,可减轻绝经期症状,不会增加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2-273.
[2]于玲,田永杰.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3,51(2):80-81.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8-274.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学,2015,50(3):161-169.
[5]Barbieri RL.Hormon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the estrogen threshold hypothesis[J].Am J Obstet Gynecol,1992,16(6):740-745.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患者70例, 年龄60~72 (64.3±3.6) 岁,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3例, 年龄 (62.7±3.1) 岁, 平均病程 (4.2±1.3) 年, 对照组男21例, 女14例, 年龄 (64.5±4.1) 岁, 平均病程 (4.1±1.1) 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法, 即静脉滴注4.0g头孢噻肟+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同时口服维生素C和盐酸溴已新片, 同时给予吸氧以控制患者的心跳频率, 静脉滴注10ml硫酸镁+5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即治疗前3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0.6mg·kg-1·d-1, 后3d剂量调整至0.3mg·kg-1·d-1, 最后4d剂量调整至0.15mg·kg-1·d-1,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d。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2]: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实验室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心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改善Ⅱ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心脏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 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评分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值发现, 治疗后3d、10d的Pa O2升高和Pa CO2降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10d观察组患者的Pa O2升高和Pa CO2降低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 观察组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 对照组患者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4.2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 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 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次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10d的肺动脉血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同时研究还发现,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说明了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老年,慢性,肺心病
参考文献
[1] 张岚.老年慢性肺心病重度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30 (23) :2982-2984.
[2] 葛俊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体会[J].光明中医, 2013, 28 (3) :569-570.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8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的关系密切, 有研究报道[1], 约30%~40%的EM患者合并不孕症, 而在所有不孕症患者中, 因EM引起者占15%~20%。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起子宫与直肠粘连、输卵管周围粘连, 使得精子不容易进入宫腔而导致不孕症。当前对于EM的治疗公认腹腔镜治疗为最佳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合并不孕症的患者来说术后持续用药就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EM合并不孕症患者给予腹腔镜及术后用药治疗, 观察GnRH-a在EM合并不孕症腹腔镜术后应用的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90例Ⅰ~Ⅳ期EM合并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 知情同意并有妊娠意愿, 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不孕症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22~48岁, 平均 (29.1±5.8) 岁;不孕时间1~13年, 平均 (6.4±1.7) 年;原发性不孕21例, 继发性不孕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46岁, 平均 (28.7±5.2) 岁;不孕时间1~11年, 平均 (6.2±1.3) 年;原发性不孕25例, 继发性不孕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不同采取粘连松解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输卵管通液术、腹腔灌洗等治疗。两组患者术后1~3d后开始给予后续药物治疗, 观察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 (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0824) 肌肉注射, 每次3.75mg, 每4周注射1次, 连续注射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片 (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9980003) 2.5mg口服, 每周2次, 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 记录EM复发率及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复发率及妊娠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M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EM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7.267, *P<0.01。
2.2 妊娠率比较
观察组随访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1.926, *P<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面色潮红3例;对照组体重增加2例、痤疮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未影响持续治疗。
3 讨论
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十分常见, 而其可能导致的不孕症对女性的正常生育能力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研究发现[2], EM引起不孕症可能由于其可对盆腔内环境造成不良改变, 不利于卵泡及卵子发育;同时对输卵管造成异性变形, 不利于受精卵的运输和与卵子结合;最后EM可对女性的卵巢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从而引起黄体功能不足, 造成不易受孕。当前对于EM合并不孕症往往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由于其解除粘连快速、可彻底清除病灶, 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临床实践发现, 在腹腔镜术后须加用相关药物治疗, 以提高后期受孕率及降低EM复发率[3]。本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术后1~3d开始分别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和孕激素治疗, 连续应用3个月, 随访观察1年, 结果发现观察组应用GnRH-a治疗较对照组应用孕激素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前者具有更高的妊娠率和更低的EM复发率, 提示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a治疗可显著提高受孕率、降低EM复发的可能性。
有研究报道[4], EM采取腹腔镜手术后不加用任何药物治疗术后1年EM复发率为38%~50%, 而给予孕激素治疗同期EM复发率约为11%, 显示孕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EM腹腔镜手术后的复发率。但同时也有相关文献报道[5], GnRH-a更适合EM腹腔镜术后治疗, 其1年EM复发率仅为1%~4%, 较孕激素治疗更加理想。目前国内对于EM腹腔镜术后给予GnRH-a治疗对妊娠率的影响的报道较少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 GnRH-a同样可提高EM腹腔镜术后短期内妊娠率, 其效果较孕激素更加理想。在腹腔镜术后使用GnRH-a提高妊娠率的机制包括:抑制内源性LH分泌, 有效防止卵泡过早黄素化, 降低IVF-ET的周期取消率;促进卵泡发育的同步化, 减少卵泡发育的差异;降低血LH水平, 降低卵巢局部的雄激素水平, 改善卵细胞质量, 提高妊娠率。此外, 有学者认为GnRH-a还能够对一氧化氮 (NO) 提高合成活性, 提高子宫内膜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 从而发挥良好的卵泡及胚胎保护作用[6]。
在使用GnRH-a过程中,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面红潮热、阴道干涩、出汗过多、出血斑及由于雌激素的血浓度降低至绝经后的水平所可能引起的轻微小梁骨基质流失等。但由于在EM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剂量较小、间隔时间较长, 不良反应得到明显降低。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 仅出现3例面色潮红病例, 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对于EM合并不孕症患者来说, 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GnRH-a治疗是当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其可显著降低术后EM复发率、提高术后短期妊娠率,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 林丹玫.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 2012, 19 (4) :447-449.
[2]陈文波.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212-213.
[3]高娟.腹腔镜配合戈舍瑞林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2, 8 (3) :219-220.
[4]喻周香.腹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诊断价值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8) :108-110.
[5]何家纯, 杨艳明.腹腔镜术后辅助GnRH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12, 25 (6) :137-139.
走出激素治疗的3 个“怪圈” 篇9
怪圈一 恐惧用药 由于使用激素不当造成的副作用,使一些病人对激素望而生畏,不肯用药或不坚持用药。有一位初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年轻姑娘,由于道听途说激素的种种副作用,吓得不肯用激素,专门找一些偏方、秘方和所谓良药治疗,不但花费了很多钱,贻误了病情,失去了根治机会,还出现了严重的血液系统及肾脏损害,幸好后来医生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才控制了病情。从此以后,这位姑娘在医生指导下不断调整激素用量,三年后她如愿与心爱的人喜结良缘,安全渡过妊娠分娩期,喜获健康宝宝。
医生的话: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成人斯蒂尔病等,因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常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抑制免疫细胞和调节细胞因子,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病人千万不要因惧怕副作用而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否则会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并发症,损害健康。
怪圈二 擅自停药在激素治疗过程中,有些病人因自身种种原因,在症状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轻易停用激素。我们曾遇到过一位患有红斑狼疮的年轻女子,在病情初步缓解后,因为要怀孕生子,擅自把激素全部停掉,结果妊娠后出现高热、皮疹、蛋白尿、高血压甚至脑病,不得不中止妊娠而重新进行治疗。
医生的话:病人不要随意停用激素。因为轻易停用激素,会出现疾病“反跳”或复发。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激素的减、撤方案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及化验结果综合考虑。通常在病情控制后,可渐渐减少激素剂量,采取隔日减,以维持量控制病情,不仅不会出现副作用,甚至可以正常妊娠。
怪圈三 依赖用药 有的病人担心疾病复发,特别是一些病人认为激素“一吃就退热”,而不愿减、撤激素。例如,一位反复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的病人,最后被诊断为成人斯蒂尔病,经激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她担心反复发热,始终抱着激素不放,高热时她擅自自将强的松加量到每日8片(40毫克),结果半年下来,发热不退,且越来越高,最后确诊为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经过一年多“四联”抗结核治疗,病情才好转。
医生的话:任何疾病都不能单纯依靠激素治疗。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可以使病情明显好转,这种效果往往具有过分的吸引力,以致激素滥用现象比比皆是。目前认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果在使用激素的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激素的疗效,有利于把激素尽快减、撤下来。而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极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出现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糖尿病、高血压等。
激素类/治疗应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2例老年哮喘患者, 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6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6例, 20例, 年龄60~79岁, 经计算后其平均年龄为 (70.4±4.6) 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8例, 18例, 年龄61~81岁, 经计算后其平均年龄为 (72.8±5.3) 岁。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计算, P>0.05, 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组间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每日服用一次, 每次服用12 mg, 药物应在上午8点至10点进行服用, 一日服用的最大剂量应在25 mg以下。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茶碱进行治疗, 此药物的服用方法为每日服用3次, 每次服用0.1~0.2 g, 药物的服用剂量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
1.3 治疗效果评定[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予以评估, 治疗效果显效为哮喘症状和治疗前相比较有所消失, 无肺部哮鸣音, 肺功能缓解明显;治疗效果有效为在治疗过程中哮喘症状显著缓解, 肺部哮鸣音好转, 肺功能有所恢复;治疗效果无效为在治疗过程中哮喘症状并无任何改善, 肺功能和肺部哮鸣音与治疗前相比无缓解。治疗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率相加。
1.4 观察指标[3]。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 此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则选择计量资料或者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组间的数据经过对比后如P<0.05, 说明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3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 显效率经计算后为76.09%, 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 有效率经计算后为19.57%, 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 无效率为4.34%, 有效率为95.66%;对照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2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 显效率经计算后为56.22%, 1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 有效率经计算后为21.74%, 1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 无效率为21.74%, 有效率为78.26%, 组间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可知, 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1.81±0.21) 、 (2.29±0.28) ,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1.76±0.20) 、 (2.06±0.23) ,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经对比P>0.05, 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治疗后的肺功能经对比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2.3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包含咽部不适1例, 心悸1例, 发生率经计算后为4.35%,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包含咽部不适2例, 心悸2例, 恶心3例, 发生率经计算后为15.22%, 比对计算后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3 讨论
哮喘是通过多种细胞以及自身的组分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 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老年哮喘。患有此病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气道阻塞症状, 同时具有较强的可逆性。老年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及发作性喘息等表现, 特别是夜间的呼吸出现困难性。由于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无敏锐的感觉, 因此极易对气道阻塞现象进行忽视, 所以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进而提升了老年患者的病死率[4]。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 哮喘病的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老年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中应引起了重视。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甾体激素, 并经过肾上腺素皮质束带而分泌出来, 对血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等具有一定的调节效果, 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代谢效果, 除此之外, 对免疫应答可以起到抑制效果, 对于患者而言还能够进行抗炎和抗休克[5]。由于糖皮质激素具备抗炎效果而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因为支气管哮喘在全世界的患病率有所提升, 而临床治疗药物则首先选择抗生素或者支气管扩张剂等相关药物, 然而在无法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时需要及时选择激素冲击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但是此治疗方法需要没有禁忌证。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对哮喘进行治疗的主要因素为可以对花生四烯酸所产生的代谢效果进行抑制, 并且对炎性细胞的趋化起到阻碍效果, 对前列腺状素的形成和渗出起到抑制作用。
茶碱为甲基嘌呤中的一种药物, 能够起到强心的效果, 对冠状动脉起到相应的扩张效果, 同时对其支气管平滑肌起到相应的松弛效果。临床中将其应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中。而此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是因为内源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所产生的释放效果。除此之外, 茶碱为一种受体阻滞剂, 可以对呼吸道起到良好的收缩效果。综上所述, 将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哮喘患者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茶碱进行治疗, 经过探究可知, 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此能够看出, 此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少芳, 付东红, 尤丽英, 等.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的疗效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 (10) :33-35.
[2]梁艳均, 周立远.老年哮喘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的用药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2) :9-10.
[3]周为, 柯会星, 李洋, 等.老年患者哮喘长期控制不佳应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 (7) :711-714.
[4]王晓艳.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程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 :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