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2024-10-17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精选12篇)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1

随着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 腹腔镜在手术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在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在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低体温情况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均有着一定的影响[1,2]。本文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84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 分析了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84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 女性患者有39例, 年龄最大的为68岁, 年龄最小的为24岁, 平均年龄为 (44.6±3.8) 岁, 排除伴有心、肝、脑、肾、肺等功能障碍和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有患者42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的比较上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 手术过程中给予静脉输液、用常规液体作为冲洗液, 同时, 给予正常的保温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具体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如下:用监护仪对患者的鼻咽部温度进行测量, 在手术前将手术室的温度调节至24~26℃, 湿度控制在40%~60%,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棉被加盖, 达到隔绝室内冷空气的目的, 同时, 对患者手术中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进行包裹, 保证患者术中身体保留的时间和面积降到最少, 减少患者皮肤的散热, 将手术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28~30℃。在对患者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应该将消毒液加温至36~37℃, 术中静脉输液加温至37℃, 腹腔冲洗液加温至37~40℃, 利用脑科手术贴膜对术野进行保护, 为了防治冲洗液遗漏浸湿手术单, 应该用接水带收集冲洗液, 在此基础上采用湿热交换器保持患者呼吸道内的恒定温度和湿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以及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等情况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记录, 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对本次实验研究中出现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录入, 计数资料用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卡方χ2检验, 组间构成比用配对t分析, P<0.05为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组有42例患者, 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分别为 (36.8±0.5) ℃、 (36.7±0.3) ℃、 (36.4±0.4) ℃;对照组有42例患者, 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分别为 (36.8±0.4) ℃、 (35.4±0.5) ℃、 (35.5±0.4) ℃, 两组患者手术前体温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观察组有患者42例, 其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和术中心率分别为 (77.4±16.8) min、 (14.2±1.2/10.8±0.7) k Pa、 (77.6±5.5) 次/分;对照组有患者42例, 其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和术中心率分别为 (83.5±17.2) min、 (16.3±1.1/12.2±0.8) k Pa、 (89.3±6.8) 次/分,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使手术治疗过程中低温问题逐渐的凸显了出来。而导致患者发生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低体温的因素相对较多, 因此, 为了减少这一情况的出现, 就应该对更好的手术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3]。术中低体温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凝血功能、循环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均造成一定的影响, 使患者发生代谢紊乱、寒战等情况, 影响手术的效果。而在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运用护理干预服务可以减少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出现。通过身体暴露时间和部位的减少, 消毒液、术中静脉输液和腹腔冲洗液的加温以及手术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等护理措施, 有效的减少了患者体温的下降, 达到了维持患者体温的目的, 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护理模式[4,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以及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在对普外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干预的运用可以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出现, 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 缩短手术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亚如.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1) :528.

[2]黄英莲, 周秋红.护理干预预防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5, 28 (27) :15.

[3]李世春, 莫丽娟, 刘冰, 等.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手术低体温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35 (10) :2205-2206.

[4]杨剑云.腹腔镜手术防止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 (8) :82-83.

[5]马海侠, 陈燕会.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5) :220-221.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李凤仙

徐世元

关键词:腹膜后腹腔镜,皮下气肿,泌尿外科 前言:

自1992年印度医生Gaur[1]将球囊扩张器应用于腹膜后腹腔镜,从而得到了理想的手术操作空间后,腹膜后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至今已趋向成熟,其在泌尿外科手术中更是备受青睐。新的手术方式必然带来麻醉管理上新的挑战以及影响,在该术式的众多并发症中,皮下气肿是其中发生率高、对全身影响较大之一者,国内外对本并发症报道甚多,但是并没有关于该术式并发皮下气肿的详细总结,本文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皮下气肿情况进行概括,并结合国内外情况,对其发生情况、生理影响以及处理情况作一个总体分析总结,以提供临床参考。

1.腹膜后手术空间的建立及其优势

1.1气腹的建立是腹腔镜发展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借此可得到清晰、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目前利用人工气腹机可产生连续的、可控的气腹状态。由于二氧化碳为非可燃气体,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易被血液吸收及通过肺部代谢,且通过氩气、氦气、氮气以及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应用[2],均认为二氧化碳为目前较理想的人工气腹气体,故世界范围内多采用二氧化碳进行气腹的建立,并且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

1.2腹膜后腹腔镜直接进入腹膜后间隙进行手术操作,不骚扰腹腔内脏器,相对腹腔内途径而言,其入路直接,各种并发症少,在外科学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符合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已经成为许多泌尿外科手术的首选途径,腹膜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腹膜后淋巴结、肾盂等各种手术已相继开展。

2.常见并发症----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

2.1气腹建立后,CO2的吸收是即时发生的,腹腔内途径时CO2的吸收在约前20分钟时逐渐上升达到平衡后,维持平台水平不再继续上升[3]。但在腹膜后途径中,由于缺乏腹膜的保护,CO2的吸收在整个气腹过程中持续上升[4,5],且腹膜后吸收面积较大,吸收的量自然较大,大量研究表明在腹膜后途径中,其CO2的吸收量远比腹腔内途径大[5,6]。Glascock [7]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腹膜后途径气腹中,CO2的吸收也可因毛细血管以及淋巴管的破裂而直接入血。这些研究均显示在腹膜后途径时,CO2的吸收率更高于腹腔内途径,并且皮下气肿的发生率也更高;这个在临床上也可证实,在腹膜后途径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后,关于皮下气肿的报道也接踵而至。

2.2腹膜外途径是腹腔镜中并发皮下气肿的一个高发因素[8],另外,在发生皮下气肿的危险因素中,有以下几个是得到共识的: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⑵气腹压 力越高,其发生率越高;⑶手术时间越长,其发生难以避免,有研究指出:在气腹时间超过200分钟时,皮下气肿的发生率大幅度增高[9]。2.2我院情况:我院泌尿外科自2004年开展腹膜后腹腔镜途径以来,其前期(2004年中至2005年上半年)并发皮下气肿者约达25%(包括轻微的以及大范围的皮下气肿),后期(2005年中至今)由于外科技术的熟练,其发生率下降至1%左右。在所有发生皮下气肿的病例中,肾囊肿去顶术约占52%,肾切除术约占32%,肾切开取石术约占10%,其它约占6%。大部分病人在皮下气肿发生后均出现血压、心率的增快,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增高,经过行过度通气以及降压、控制心率等处理后均能安全度过。

2.3国内情况:国内报道各异,综合发生率为1.1%-9.5%。贺大林[10]等报道68例腹膜后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皮下气肿12例,发生率为1.7%(12/68);王建宁[11]报道35例后腹腔镜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2例,发生率为5.7%;郭国营等[12]报道21例治疗肾囊肿中并发皮下气肿2例,发生率为9.5%;李新德等[13]总结1250例中并发高碳酸血症及皮下气肿者14例,发生率为1.1%;周程等[14]通过回顾分析,总结了该院2003年1月-2005年2月中3216例各类腹腔镜手术中,皮下气肿的发生率为3.39%(109/3216);叶军明[15]等报道腹膜后入路行泌尿外科手术67例中并发皮下气肿2例,发生率为2.9%;.胡三元[16]等报道68例泌尿外科腹膜后腔镜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者1例,发生率为1.4%,等等。

2.4国外情况:国外关于该术式的并发皮下气肿的个案报道颇多,但关于发生率的报道却较少。Kumar M[17]等报道在316例腹膜后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7例,发生率为2.2%;Quentin[6]

等发现一例在腹腔镜行疝修补术时甚至出现了皮下气肿导致二氧化碳昏迷;而Sumpf[3]等在研究中指出,实际上,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中,发生皮下气肿为100%,但有些皮下气肿却因范围小,影响不大而被忽视,等等。3.皮下气肿的生理影响以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3.1尽管腹腔镜并发皮下气肿并非少见,但是对于皮下气肿的病理生理过程却缺乏详细的研究,据文献总结[1],在术中并发皮下气肿时,首先表现为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其次是相关的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各个系统的变化,但远期的影响至今未见总结报道。

3.2.对于呼吸系统影响:皮下气肿首先导致CO2的吸收急剧增加,造成高碳酸血症而引起各种危害。再者,皮下气肿造成胸廓外压增加,导致气道峰压增高,潜在气道压伤的风险。临床上一般采用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来监测PaCO2以及进行气道峰压的监测,随时发现高碳酸血症以及高气道压[18]。然而,PetCO2并非为监测PaCO2的最好办法,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其二者并非完全相关[19,20],特别在体质较差/ASA3~4级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肥胖者,在全麻下自主呼吸时,PetCO2并不可靠的反映Pa CO2 [2122];

3.3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皮下气肿首先致使CO2吸收过多,高碳酸血症首先表现在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儿茶酚胺释放大幅度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且,2 高碳酸血症增加肺血管阻力,可使右心负荷加重,在心功能差的病人中,有诱发右心衰竭的危险性。早年有报道[23,24]在婴幼儿使用氟烷时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3.4对脑血管影响:高碳酸血症使得脑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在PaCO2从40mmHg增加至80mmHg,脑血流量便增加一倍,使得颅内压不断增高,这对于伴有颅内病变以及存在颅高压的患者来说,存在致命的风险[25]。

3.5.对肝、肾功能以及对内分泌系统影响暂时无深入的研究报道,虽然在腹腔内途径中,高腹腔内压可使肾血流量减低,从而导致少尿的发生[26],而在腹腹后途径下,暂时未有此方面报道。

3.6处理原则及方法:由于皮下气肿的众多生理影响在于高碳酸血症的形成以及高气腹压的存在,故处理原则必须在这两个方面着手。大多学者处理经验表明,由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溶解度大,且在肺中交换速度快,因此在ASAⅠ~Ⅱ级患者中,使其过度通气常可得到相当好的治疗效果。首先,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上,虽然区域麻醉[27]曾成功的实施于气腹状态下手术,但是目前仍倾向于使用全麻状态下实施[28],一方面可消除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可实施控制呼吸,以排除过多的CO2。学者俎志勇[29]在57例LC术中并发严重皮下气肿患者中,采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以12号大针头在气肿处排气,同时过度通气(10-15ml/kg,R15-20bpm),术后向切口方向挤压排气的方法,使皮下气肿顺利解除。在早期腹腔镜使用时并发高碳酸血症时,许多麻醉科医生[30]便通过增加通气的15%-30%来排除过多的CO2,并且使用适当水平的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来对抗由于气道压增加导致的功能余气量下降。4.总结与讨论

腹膜后腹腔镜发展方向良好,是泌尿外科手术的主要手术途径,其皮下气肿发生率在国内外均较高,因此在术中需要术者以及麻醉科医生的及时发现以及对症处理,对于其带来的生理影响,要做到心中有数,其发生率的高低与术者水平、患者因素以及手术大小、手术时间长短等密切相关。皮下气肿的发生并非少数,但是许多情况下,麻醉医生与术者均未能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处理,其原因有:

1、皮下气肿范围小,未能引起注意;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未能反映出真实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因此,在术前,麻醉科医生应该对其发生做好充分评估并有所准备措施,对高危人群要做到时刻查看,对于肥胖病人,患有肺部疾患者,ASAⅢ级以上者、以及心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对待。一旦发生,则应尽量降低其高碳酸血症带来的各种危害,加快排出血中CO2,解除高碳酸血症;并通过各种心血管药物控制血压、心律及心率。随着该术式的进一步完善,手术操作的进一步熟练以及手术时间的缩短,该并发症将趋向减少,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病理生理过程将逐渐呈现。

参考文献:

[1] Gaur DD.J Urol.1992;148:1137-1139 [2] Menes T,Spivak H.Laparoscopy:searching for or the proper insufflation gas.Surg Endosc, 2000,14(11):1050-1056 [3] Sumpf E,Allen TC,Ahrens D et al.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During Extraperitoneal and Transperitoneal Endoscopic Hernioplasty.Anesth Analg.2000;91:589-595 [4 ]Mullett CE, Viale JP, Sagnard PE, et al.Pulmonary CO2 elimination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intra-or extraperitoneal CO2 insufflation.Anesth Analg 1993;76:622-6 [5] Wolf JS, Fr., Monk TG, McDougall EM, et al.The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 and subcutenous emphysema a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ab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during laparoscopic renal surgery.J Urol 1995;154:959-63 [6] Quentin M, Gemmill EH, Eastwood JE, et al.Carbon dioxide narcosis and grand mal seizure complicating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surg laparoscopic endoscpercutan tech,2007;17(1):52-53 [7] Glascock JM,Winfield HN,Lund GO,et al.Carbon dioxide homeostasis during transperitoneal or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elvic lymphadenectomy:a real-time intraoperative comparion.J Endoural 1996;10:319-23 [8] Nakajima K, Kan Y, Yasumasn K, et al.Subcutaneous emphysema along cutenous striae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Surg L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6;16(2):119-121 [9] Murdock CM, Wolff AJ, Van Geem T.Risk factors for hypocabia, subcutanous emphysema, pneumotharax and pneumomediastinum during laparoscopy.Obstet Gyneol.2000;95:704-709 [10] 贺大林,杨志尚,何辉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初步经验(附38例报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3;8(4):202-203 [11] 王建宁,门同义,王振声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及肾囊肿.第十二届全国、第七届全球华人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册)2005年

[12] 郭国营,胡新生,冀阳等.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21例.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3] 李新德,张大宏,余大敏等.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手术疾病围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分析.2006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年

[14] 周程,胡思安,龚超等.腹腔镜手术诱发皮下气肿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6年08期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3

【关键词】普外;腹腔引流管技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43-01

接收普外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并且有可能发生感染的情况。由于普外手术常有出血,液体滞留,组织坏死等情况出现。病人的术后情况很不理想,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利用低效,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腹腔引流管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监测。可以明显地控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的情况。其有明确的指征,能够给予医生明确的提示。为了探究腹腔引流管应用于普外手术中的效果,对本院收治的96名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对于两种手术方法的作用疗效进行报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将我院在2013年度3月-2014年度7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计96名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实验对象行常规检查,确定无其它类疾病干扰。选取进行普外手术的对象均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中,把96位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8名作为对照组,年龄分布于33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1.6±3.5岁,对照组中有35名男性,有13名女性。另48名作为观察组,年龄分布在31到5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0.2±3.7岁;观察组中有30名男性,女性患者18名。普外手术应用于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管结合普外手术应用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除实验数据外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有意义。

1.2 方法

入院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排除其他类重大疾病的干扰。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式,手术中严格做好监测工作。观察组应用腹腔引流管结合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引流管选取质软,材料无刺激的乳胶引流管。正确安放引流管于病人的引流位置,尤其注意固定引流管的位置。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实验对象的治疗效果 ;②对患者手术之后治愈过程中满意度的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4.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以x±s表示,计数用X2检验,采用t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观察实验对象接受手术情况指标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用药效果比对照组较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进行手术后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反馈,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忽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不注意控制自身饮食,生活习惯极不规律。大多数人并没有进行定期全身检查的习惯,往往发现症状的时候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各种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病人不得不选择手术进行疾病的治疗,而手术当中液体的潴留、脓液的渗出、血肿、组织坏死等情况时有发生,若不及时采取引流等措施进行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居高不下,对病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损害。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引流技术的应用为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的风险。

引流技术的使用已经十分频繁,能够成熟地应用于各种普外临床手术治疗中。引流技术的使用有比较明显的指征,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的疗效;引流技术也可应用于预防和监测,能够有效地预警腹腔脏器的血肿情况、机械性损伤出血以及液体的渗出情况。在选择引流方式的时候应格外慎重,本次实验采用了具有可封闭且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的被动引流。其次,引流管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当选择质软、无刺激且易于固定的引流管,不理想的引流管很可能增加感染和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本次实验则采用了具备理想引流管条件的乳胶引流管。最后,手术中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操作一定要严格规范,要避免对血管的压迫,避免直接接触吻合部,防止其脱落和脱出也要保持其通畅。

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疗效的观察,对实验患者治愈情况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较优;通过对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术后满意度调查情况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仅应用普外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总之,普外手术中应用腹腔引流管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愈。在对接受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应用腹腔引流管辅助普外手术,可以更有效地治愈患者,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且在临床上应用更安全,效果也更明显,可以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志强主编.腹部外科手术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祁士恩,王科.腹腔引流管在普外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4)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4

1 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手术是手术者通过腹腔镜摄像并显示在监视器上, 用特制加长器械, 进行手术操作。

1.1 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

急腹症是普外科常见的急症, 患者发病急且重, 诊断比较困难, 传统的开腹手术切口大、术后恢复慢, 并发症多, 美容效果不好, 且易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 越来越不被患者所接受。文献报道[2], 腹腔下进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操作方法简单, 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是胆囊结石手术首选方式, 无需开腹, 只需将CO2气体形成气腹后将镜头和操作钳置入体内而进行的手术。术中充分冲洗腹腔, 避免了如残余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整个过程无需开腹, 均在腹腔镜下进行, 视野开阔, 操作器械细长, 能将积液彻底清除的同时减少对腹腔的刺激。病灶在腹腔镜下用3-0带针缝合, 使术后即使有胃酸侵袭, 也能及早溶解[3]。

1.2 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常见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并非所有腹部外科疾病都适用, 就目前而言, 下列疾病是腹腔镜最好的手术适应证。①胆囊疾病:腹腔镜技术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是腹腔镜技术成功应用的范例, 也是腹腔镜技术得以推广的重要后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最广泛, 技术最成熟的手术之一。随着技术不断的提高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其适应证不断扩大, 以往的禁忌证在现在可以变为适应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而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有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 因长期结石摩擦胆囊内黏膜层易引发慢性炎症, 发展成非典型增生, 导致癌前病变, 极易转变成胆囊癌, 故亦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手术。胆囊息肉虽很少有伴随症状, 但因且癌变率高于正常人群的数倍, 主张以及早手术为宜。②肝囊肿、肝脓肿:此两种疾病一经确诊即应及早手术。且由于手术操作相对安全简单, 均为开窗引流术, 已成为腹腔镜手术很好的适应证。③阑尾炎:切口不感染或很少感染是应用腹腔镜切除病变阑尾的最大优点, 且术后肠梗阻、肠粘连的发生率极低。切口小、可藏匿, 手术瘢痕难见的特点目前很受女性患者的欢迎。④腹外疝:腹腔镜行腹腔内的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没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股沟斜疝、直疝等腹外疝患者。对于切口疝, 嵌顿绞窄性直疝、斜疝患者则不宜。⑤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手术能在很小的创伤下将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处修补成功。⑥颈部疾病:对患有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颈部疾病的患者, 手术时仅在两侧腋下或两乳晕处穿刺约1 cm左右的切口。对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 应用腔镜进行甲状腺手术时既美观又安全。⑦其他普外科疾病:由于腹腔镜的手术微创化, 避免了腹部切口过长、术后腹腔内脏器粘连、内脏功能恢复慢、住院周期长等传统开腹手术所普遍存在的缺点, 在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应用腹腔镜行乙状结肠切除、脾脏切除、胃部分切除等手术也是很好的治疗手段。如脾囊肿、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脾肿瘤等需行脾脏切除。

2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因对腹腔镜认知不足而易产生焦虑和惧怕心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 耐心解释腹腔镜手术的优点、特点及注意事项, 开展健康教育,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 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保持良好心态, 以利手术顺利进行。②术前准备: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做全面体检, 重点是心肺功能, 严防全身麻醉和CO2气腹下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戒烟, 指导练习有效咳嗽, 进行相应的体位训练,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手术方式及部位的不同, 做好皮肤清洁及肠道准备, 留置胃管、尿管等。如单纯性胆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根据情况一般不做肠道准备及术晨留置胃管。对疑有胆总管结石、术中需探查胆总管者, 为避免影响腹腔镜手术视野, 术前晚须行普通肠道准备, 术晨留置胃管。对于肥胖患者亦应做好肠道准备, 以扩大手术中腹腔镜空间[4]。

2.2 术中护理

①手术配合:熟练掌握腹腔镜的各种操作及熟悉手术步骤, 密切配合术者。②术中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以防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2.3 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全麻护理常规护理, 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保证正常的肺换气功能, 调节氧流量, 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以预防因CO2人工气腹后导致的呼吸深而慢, 表现为类似呼吸性酸中毒症状的高碳酸血症。有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后有发生高碳酸血症的危险, 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肺部并发症增多[5,6]。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观察伤口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流量。注意营养支持, 加强饮食指导, 维持内环境稳定。②并发症的护理:a.人工气腹后并发症表现为皮下气肿和膈下及肩部疼痛。术后让患者取仰卧位, 小腿抬高15°, 预防皮下气肿。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密切观察。b.与传统的手术相似并发症, 护理工作也相似[7]。

3 结语

腹腔镜手术现已在临床普外科广泛开展,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病例比较, 其护理措施、特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有其特点。术后传统开腹术的并发症要多于腹腔镜术, 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术的特殊并发症。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优点突出, 可减轻护理负担, 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8]。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在普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及护理措施。方法 从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胆囊疾病、肝囊肿、肝脓肿疾病、腹外疝、颈部疾病等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及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等多方面加以阐述。结果 腹腔镜手术现已在临床普外科广泛开展,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病例比较, 其手术及护理措施、特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有其特点。结论 传统开腹术的并发症要多于腹腔镜术, 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术的特殊并发症。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优点突出, 可减轻护理负担, 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普外科,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欣娟, 马玉芬.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7) :334-336.

[2]何飞.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7) :334-336.

[3]曾久平.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 :167-168.

[4]李雪, 刘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193.

[5]侯晓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283.

[6]张红艳, 赵黎丽, 王俊晖.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对全麻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12 (5) :441-442.

[7]李泌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新进展[J].护理学报, 2009, 22 (4) :156.

普外科主任微创手术事迹材料 篇5

只需要在患者体表开几个铅笔粗细的小孔,就可以完成胃肠、肝、胆、脾、胰腺、疝气、甲状腺等多种复杂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可以免除开刀手术的巨大创伤。X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X就是微创技术的践行者。

在他的带领下,X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微创技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成为开展普外科微创技术种类最全,例数最多的科系。

用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好的治疗。X,现任任X市第二人民医副院长、普外科主任。X毕业于x医学硕士。曾任X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兼职教授,在x医院从事外科工作多年。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编委、X省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X市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曾荣获x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开阔医学视野的专家,X对于职业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好的医生必须把目光始终放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把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这样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患者最好的康复,这也是医生最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这样一种理念的引领下,X在普外科微创技术领域不断探索,获得了不俗成就。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普外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微创手术已成为新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这项技术的产生为患者大大减轻了手术创伤,只需在患者体表打几个铅笔粗细的小孔,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就可以完成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是,这项技术在X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普外科微创手术一直局限于简单的胆囊摘除手术。患者要想接受复杂的微创手术治疗,只能选择去上级大医院。

这样一种状况激发了X加速微创技术发展的决心。为了减轻X病人的治疗痛苦,在X的带领下,新二院外科团队开展大量腹腔镜微创手术,四年来累计填补X市空白项目X余项,完成各类微创手术X余例。这些手术使得病人免去了开刀之苦,如果去外地大医院手术,则加重护理和经济负担,因此深受病人欢迎。

现在在市二医院普外科,X%的手术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大肠癌、胆石症、各类疝气尤其是儿童疝气等,众多患者在这里可以用非常微小的创伤得到更好治疗的效果。整体水平跃居市内前列,目前正在争创市级重点专科。

要做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什么是好医生?好医生就是当病人患病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患者肯以生命相托的人,普外科医生就需要成为这样的好医生。”这是市二医院普外科医生的共识。在他们看来,要想成为这样一个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还需要为患者负责,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在临床工作中,X一直这样努力着。不久前,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到普外科就诊。对这位患者来说,结肠癌症就像一片驱之不散的阴云笼罩着她和她的家庭。她的家人已经有X人患了结肠癌,而致命的元凶都是由结肠息肉导致的恶变。该患者的结肠息肉在X年前被发现,X年的时间里,她在心里折磨中渡过。不做手术,根据家族遗传规律,她很可能也难逃噩运。做手术,需要在腹部切开一条致少X厘米的切口,创伤巨大,这让这位患者感觉十分恐惧。两难的遭遇,让她的精神几近崩溃。

检查结果让X大吃一惊:患者整条结肠内竟满布着千余枚大小各异的息肉!每一个息肉都存在着恶化的潜在危险。这种家族性息肉,根据遗传规律有X%的癌变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几率会逐年增加。防止的唯一办法就是尽早接受全结肠切除手术。因全结肠切除手术范围大,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开腹手术的方法,国内很少见运用腹腔镜进行切除的方法。

考虑到患者的家族病史和病情的严重程度,X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技术为她进行全结肠切除手术。经过X个多小时,手术成功完成。术后第X天,患者就可下地活动,一周后就出院,彻底摆脱了癌症的阴影。

得到患者的认可了,找X看病的人多了,但他依旧保持着平淡谦和,带头竖起清正廉洁的风气,坚决拒绝红包、回扣,倾力打造医德医风绿色科室。X在手术台前站X、X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要连续工作X几个小时以上,他用他的品德和医术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创新的事业。医学是不断前进的,只有跟上前进的脚步才能为患者带来福音。这是X常常勉励自己和科室人员的话。如今市二医院普外科在全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X和全科人员依然在追求着创新,追求着治疗的完美。

胃切除,令患者谈之色变,其治疗过程也让患者非常痛苦。通过学习和钻研,X带领同事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胃切除手术,实现“无切口”手术胃切除。完全腹腔镜下胃切除手术的成功开展,对于X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较为特殊,主要为腹腔镜辅助切除,即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还需要在患者腹部切出一个X厘米左右的刀口以用于吻合器进行器官吻合。尽管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X厘米左右的刀口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但是还是会让一些患者对切口产生恐惧。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全腹腔镜胃切除术近年来开始兴起。

完全腹腔镜胃切除手术避免了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手术的小切口,整个手术都通过腹腔镜来完成,只在患者体表留下几个半厘米左右的小孔相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完全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难度大,操作复杂,手术者必须有非常纯熟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完成,目前只有国内少数医院能开展完全腹腔镜胃切除术。

腹腔镜下经胆囊取胆总管结石、小儿疝气修补术……一项项具有市内先进水平的手术在X的带领下开展起来。在他的带动下,该院普外科完成了普外及肝胆胰脾外科的所有开放式手术,主刀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肝尾叶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多次复杂胆道矫形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断流术、全胃切除、胃胰脾肝等多器官联合切除、结直肠癌根治、全结肠切除、腹膜后肿瘤切除、巨大切口疝修补等大型手术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6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3.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37-01

随着我过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其创伤性较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手术本身存在的应激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治疗的疗效造成影响[1]。本文为主要研究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并做如下报道: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泌尿外科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数字随机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3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3.19)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3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29)岁;研究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本次研究均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以及良好的通风;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而让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及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术前12h给予患者500mL10%的葡萄糖;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饮。

(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放置输液加热装置等;术中,护理人员还应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对其处理。

(3)术后护理:待患者清醒后,给予其少量流质食物,次日给予其半流质的食物,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剂量,病向普通饮食过渡。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疼痛难忍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其药物镇痛;

1.3效果评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一百分,其中,比较满意:≥85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比较满意+满意)/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对照( X±s)

组别例数(n)首次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天数(d)研究组3413.45±2.1211.23±2.345.43±1.29对照组3418.43±2.9417.92±2.1611.32±2.482.2护理后两组满意度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满意度为82.3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满意度情况对照(n)

3.讨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的侵袭性较小、且符合美学要求,将其应用到泌尿外科的治疗中,不仅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所涉及到的仪器较多,一旦对其的保管或处理不当,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手术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对于减少手术应激性、缩短患者卧床的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实施围术期护理的研究组,其护理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由此表明,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參考文献

[1]苏艳秀,文艺燕,唐露璐,等.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40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52-53.

[2]王晓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405-2406.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7

腹腔镜微创手术由于对患者的创伤轻、恢复快、不改变疾病发展过程,调整医生和护士的医疗行为,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产生影响。

本研究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胆囊切除以及结直肠癌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我院的计算机病案信息系统收集普外科从2000年到2008年6月收治患者数目、手术病例、腹腔镜手术所占比率情况。

利用我院的计算机病案信息系统查找普外科从2000年到2008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ICD-51.2.2),其中包括急诊病例以及合并进行其它腹腔镜手术病例。共收集病例4292例,其中男1408例,女2884例,年龄中位数53(14~89)岁。

利用我院的计算机病案信息系统查找2005~2008年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结肠癌I C D-1 0 C 1 8,直肠癌I C D-1 0 C 2 0),包括了急诊手术患者。共收集病例639例,其中男354例,女280例,年龄中位数68(21~99)岁

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时间评估。2008年1~6月选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10例,开腹结直肠癌8例,根据自行设计的开腹结直肠癌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临床路径时间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时间,护理时间包括了直接护理时间(即护士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所需要的时间)与间接护理时间(指间接为病人服务,不涉及具体病人及病情的护理项目,包括文书处理、物资管理、清洁消毒、药品管理、交接班等项目)。

1.2 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000~2008年6月我院普外科的平均住院日从15.01天下降为7.39天,患者的住院人数从2000年的2316人增加到2007年4587人,手术病例数从2000年的2194例增加到2007年的4040例。在住院人数增加、手术例数增加、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手术的比率也明显增加,从2000年的20.33%增加到目前的35.01%。见表1。

2000~2008年6月我院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例共4292例,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费用见表2。平均住院日变化较大为2007年以后,特别是2008年1~6月,平均住院日降为3.10天,同时随着平均住院日的下降,患者的费用由2005年的10736.79元,下降为2008年1~6月的7426.13元。

2005年1月~2008年6月结直肠癌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3。在本文统计期间结直肠癌患者病例数逐渐增加,2008年仅6个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数就已达到2 0 0 5年全年的总数。平均住院日从19.43天降为14.54天,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3.83p=0.00016)。其中术前的平均住院日从7.32天降为6.11天,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2.19 p=0.029),术后从12.12天降为10.03天。腹腔镜手术所占比率逐年从5 3.4 9%增加到70.37%,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2.70 p=0.0035)。患者总的费用从2005年到2008年8月无明显变化。

结直肠癌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将不同年份的腹腔镜与开腹组进行合并,见表4。在术前住院日、术后住院日、总的平均住院日方面,腹腔组同开腹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相比下降3.1天。

结直肠癌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病例数的增加,合并症的病例逐渐增加,从27.91%上升为39.26%,同时大于65岁患者的比率由53.5%上升为62.9%,见表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二组在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23%和8.73%,二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见表6。

注:2008为1~6月数据

注:2008为1~6月数据

注:2008为1~6月数据

结直肠癌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对护理时间的影响。开腹组的护理时间为2554.46±444.88分(n=8),腹腔镜组的护理时间为2070.10±477.63分(n=10),二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2.20 p=0.042626)。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的直接护理时间减少484分。

3 讨论

从2000年起普外科的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5.01天下降到2008年1~6月的7.39天,下降比率达50.77%(7.62/15.01)。这与医院的管理效率提高有关,如取消检查预约、检验结果24小时出报告、手术室无障碍运行等管理措施,这与我院整体平均住院日的下降相吻合。另外普外科进行流程改造、根据病情进行分类、对慢性胆囊炎、甲状腺肿物、腹股沟疝的患者采取建立快速康复病室48小时离院;同时设立主诊医师组,制定了各病组的临床路径。在2008年1~6月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住院天数为2天的病例占62%,其余患者主要因为节假日、周末、无手术日的原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我科已经成为常规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数目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376例增加到2008年1~6月的453例,同时增加了外科住院医生以及主治医生的培训机会,实现了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医生中的普及。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将微创技术广泛的应用到更复杂病例中,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既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又能保证医疗质量。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已在国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部分已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因其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下地时间早,可缩短平均住院日。本组研究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平均住院日缩短3.1天,二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前开腹组较腹腔镜组短0.74天,这是由于开腹组包括了急诊探查手术,术后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缩短3.82天。从2005年的129例增加到2008年1~6月135例,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比率逐年增加,从2005年所占53.49%增加到70.37%。说明了我院外科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由原来在院外等候时间7天缩短为48小时,同时也增加了外科住院医生以及胃肠专业医生的培训机会,实现了在胃肠外科医生中使用该技术水平的提高。

注:2008为1~6月数据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平均费用由2005年的10736.79元,下降为2008年1~6月的7426.13元。这与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关,凸显了核心技术的价值同时减少了药品和床位等非核心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2005年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由项目付费转为病种付费,每例收费标准8028元,我院次均费用低于此标准;尽管降低了患者次均费用,但我院日均费用由2005年的1656元变为目前的2395.53元,保证了医院的效益。从2005年到2008年6月我院结直肠癌患者的费用无明显增加,这与缩短平均住院日4.89天有关。在引进设备时管理者首先会考虑产量、成本、利润,一套腹腔镜在40~60万元,8年折旧,每年平均折5~8万元;按目前北京市收费标准1000元计算,每年需要开展50~80例,可以分摊掉成本,如果再多作就可产生利润;普外科共有3套腹腔镜,年折旧费合计为16.25万元;分摊到每例手术的成本,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为243.99元、176.82元、133.63元;由于腹腔镜普遍开展,设备折旧也相应下降,这说明腹腔镜设备成本已经不是主要成本。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费用高3893元,这与两方面有关,一是允许单独收取腹腔镜手术费用1000元以及腹腔镜手术所需要的专用设备和所需要的耗材,另外与医务人员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关。

新技术的开展拓展了外科治疗的适应症范围,但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相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的并发症较开腹组相比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特别是伤口感染、肺部感染、伤口裂开的并发症方面。随着腹腔镜应用的比率增加,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的比率也明显增加。这提示我们治疗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的比率增加。该结果与英国的Simpson S.等人构建的新技术影响平均住院日的评估体系相吻合。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性,患者术后恢复快,减少了护理工作时间,本组研究中,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的护理工作时间减少484分钟,这与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早,胃肠功能恢复快,拔出胃管时间短,进食时间早,输液的时间和量少有关;同时与腹腔镜手术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有关。

总之,通过腹腔镜技微创技术在普外科的应用,日均费用得到进一步提高,平均住院日缩短,治疗患者的数目逐年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并发症明显降低,也满足了大多数患者的需求,对于外科医生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了学术地位,达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exford E.Santerre,Stephen P.Neun.卫生经济学:理论、案例和产业研究[M].3版.程晓明,叶露,刘宝,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6.

[2]Simpson S.,PACKER Claire,STEVENS Andrew,et al.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new health tech-nologies on average length of stay:development of a prediction framework[J].Int J T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2005,21(4):487-491.

[3]Myfanwy Morgan,Roger Beech.Variations in lengths of stay and rates of day case surgery:implica-tions for the efficiency of surgical management[J].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1990,44(2):90-105.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配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完成后腹腔镜手术60例, 其中无功能肾5例, 肾囊肿42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术前常规行彩超,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选择性做CT检查。患者年龄19~68岁, 平均45岁。

1.2 方法

采用气管全麻, 患者体位为分健侧卧位, 应用斯道斯腹腔镜及器械。先于12肋下2cm与竖脊肌前缘做一约1.5cm切口, 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 突破腰背筋膜, 有落空感。用手指钝性分离一间隙, 用手套自制扩张气囊放入后腹腔中, 注气约400mL。制备后腹腔空间。放置10mm戳卡。连接气腹机, 插入腹腔镜, 直视下分别与腋前线肋弓下插入5mm穿刺器, 锁骨中线髂脊上插入10mm穿刺器。在腰大肌前面切开肾周筋膜。上至膈肌, 下方超过肾下极好水平。在此间隙内游离肾脏、输尿管完成手术。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手术配合

1.3.1 术前准备

(1) 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术前1d访视患者, 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详细介绍访视的目的。介绍此类手术损伤小, 出血少, 疼痛轻,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增强治疗信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讲术手术及麻醉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合作[1]。 (2) 手术器械准备:电视腹腔镜1套、超声刀、气腹系统1套、腹腔镜器械1套。侧卧位固定架及软垫, 铗夹, 自制扩张器。术前认真检查各种仪器的性能, 并调查试至备用的待机状态。

1.3.2 术中配合

(1) 巡回护士配合:a.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 协助麻醉医师诱导麻醉, 气管内插管。b.手术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 腰部对准腰桥, 健侧腋下垫软垫, 防止牵拉损伤臂丛神经。健侧大腿曲屈, 患侧大腿伸展, 两腿间垫软垫。用固定架固定臀部及膝关节。c.配合要点:协助医师常规消毒铺巾, 连接调试仪器。升高腰桥, 调整手术床至合适体位。充分暴露腰部。紧密配合手术进程, 及时供给手术所需物品, 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 (2) 器械护士配合:a.铺巾后, 在患者臀部用无菌巾制作器械袋, 放置腹腔镜器械, 防止术中更换时跌落损伤。b.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步骤主动、准确、及时递送器械和物品。既要观察显示器掌握手术进度, 又要机敏的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械[2]。根据医师需要, 及时补充所需物品。熟练、准确无误地将各种器械、材料迅速平稳地送到术者手中。 (3) 手术结束前后再次与巡回护士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等, 确保安全。

1.3.3 术毕处理

(1) 患者处理:麻醉完全清醒后, 使用手术专用平车将患者送返病房, 动作要轻, 减少剧烈搬动引起的出血。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 观察病情及恢复状态。 (2) 器械保养:腹腔镜器械极为精密, 最佳的消毒方法是采用气体消毒灭菌。使用后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 设立专人保养腹腔镜手术器械, 定期检查并做好登记。

2 结果

60例中, 有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 术中结石向上移位中转开放手术。58例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术中出血80mL。术后5~8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 结论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已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 术中出血少, 创伤少,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充分的术胶准备, 良好的术中体位, 完善的术中配合以及合理的腹腔镜器械管理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4 讨论

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 需借助于显示器及特殊的腹腔镜器械来完成手术。手术用物器准备齐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术前应对仪器进行调试, 检查其性能, 确保术中顺利使用。既缩短手术时间, 也给护理配合带来方便。

术中配合的娴熟程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患者体位的安置以患者舒适、安全、无损伤为原则。良好的手术体位有助于术中暴露, 提高术者操作的舒适度及顺利程度。熟悉后腹腔镜下解剖结构, 熟悉手术步骤, 熟练掌握腹腔镜器械的名称、功能、及正确的安装使用方法, 对手术操作有预见性。配合术者操作时精力集中, 确保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及时传送。确保者者能目不离荧光屏能用到合适的器械[3]。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配合要点, 提高主刀医师的满意度及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对60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手术患者, 认真做好术前访视, 心理护理, 术中配合及器械管理。结果 60例中有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结石移位, 中转开放手术, 58例顺延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 精心的术中配合是后腹腔镜手术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彭红, 张邯红.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218.

[2]周培萱, 刘玳.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8) :34.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9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42例, 女性24例, 年龄8~65岁, 平均年龄42.7岁。涉及疾病包括肾囊肿、肾结核、输尿管结石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都经过常规性相关检查,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步骤:三点法置入Trocar取健侧卧位, 腰部抬高, 于腋后线肋缘下作一长约2 cm切口, 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肌肉和腰背筋膜, 食指探入腹膜后间隙推开腹膜, 腹膜后放入自制气囊, 注入空气500~800 m L扩张腹膜后腔隙, 压迫3~5 min, 放气并取出气囊。将示指探人已扩张的腹膜后问隙, 并在其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腋中线髂棘上2 cm处做皮肤小切口, 三切口各置入5 mm或10 mm Trocar并缝合封闭切口。后腹腔间隙充入CO2气体, 压力为10~15 mm Hg, 腋中线Trocar放入窥镜, 另两孔放入操作器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取十一肋间或十二肋下剖腰切口, 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3.0, 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运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 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如附表所示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降低,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由上表可知,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 (min) 、平均出血总量 (m L) 、住院天数 (d) 及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泌尿外科手术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好于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手术技术融合在一起, 既符合现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 达到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又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得到了外科学界的普遍认同, 开拓了外科手术的新境界[4]。目前所能够在腹腔镜下实施的手术的难度和种类已远远超出了当初人们的期望, 适应证不断拓宽[5]。

腹腔镜手术的经路和体位: (1) 经腹腔入路适用于几乎所有腹膜后脏器的手术, 具有视野清晰、解剖关系清楚, 操作空间大等优点, 对于病灶较大或双侧病变的手术, 可以选择此入路; (2) 经腹膜外入路适用于进行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器官的手术, 与泌尿外科医师所熟知的开放腹膜外入路相似, 对腹腔内脏器干扰相对较轻, 与泌尿系统的器官距离近, 操作方便。腹膜外手术区域 (包括腹膜后区和盆腔腹膜外区) , 其实并无实际的腔存在, 仅为潜在腔隙, 因富含脂肪等疏松结缔组织并包含或毗邻空腔脏器如肠管、膀胱、子宫等, 可有较大的拓展余地[6]。腹膜外腹腔镜手术只有在将潜在腔隙拓展为相对较大的腔后, 才能进行, 人工制备的操作空间内无浆膜覆盖, 解剖标记不明显, 毗邻关系复杂, 操作空间狭小, 学习曲线历时较长。本组资料显示,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降低,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总之, 泌尿外科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切口和疼痛情况, 并且比较安全, 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值得推广。维CTA诊断willis环的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认为敏感性达到97%, 特异性达到100%[7]。本组研究中, 通过比较3D-CTA和DSA检查及手术中间所见:CTA检出率100%。在动脉瘤的形态、位置、载瘤血管及相邻部位的解剖关系等方面有更好的显示。双源CTA还能缩短检查时间及辐射剂量, 保障了急诊难于有效配合患者的检查。

但3D-CTA检查也有缺点, 图像处理时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者图像的变形;对于血流动力学不能进行动态观察;对于终末血管的显示差等。Anderson等报道漏诊动脉瘤直径往往<4 mm, 但对直径<4 mm的动脉瘤, 检出率和形态学显示仍不很理想。伴随着CT技术在分辨率、空间、密度等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在颅内动脉瘤的空间形态、与载瘤动脉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影像学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常规血管造影。3D-CTA与DSA相比, 虽然3D-CTA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略有欠缺, 但总的来说,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CTA与DSA在动脉瘤检出率上的比较无明显差异[8,9]。对于病灶形态的显示, 3D-CTA对瘤内的钙化和血栓敏感, 而3D-DSA则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敏感, 尤其一些细小的穿支血管。对于动脉瘤的形态、瘤颈、载瘤血管等显示仍比较一致。

因此, 3D-CTA和DSA各有优缺点。3D-CTA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损伤小、检查时间短等优点, 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10], 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为详实的影像信息。但如若病情、时间及经济条件许可, 仍需在夹闭或栓塞术前行DSA造影检查, 以防止漏诊直径<5 mm以及临近骨组织的动脉瘤。对于动脉瘤破裂的危重患者, 3D-CTA拥有更大的优势。我们认为, 可将CTA作为筛查的最佳方法, 有利于动脉瘤早期治断及治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 并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降低,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切口和疼痛情况, 并且比较安全, 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值得推广。

关键词:泌尿外科,手术,腹腔镜,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汉标, 杨海超, 杨伟忠, 等.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326例临床经验总结[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2, 18 (1) :187-188.

[2]王秀新, 张少峰, 贾洪涛, 等.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1 (35) :156-157.

[3]黄文涛, 温星桥, 庞俊, 等.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附5例报告[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1, 26 (1) :128-130.

[4]陈露, 高铁, 崔心刚, 等.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及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6:424-426.

[5]White WM, Goel RK, Kaouk JH.Single-port laparoscopicretroperitoneal surgery:initial operative experience and comparativeoutcomes[J].Urology, 2009, 12 (8) :117-118.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篇10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进步, 很多泌尿外科手术都在后腹腔镜下完成, 如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脏肿瘤切除术等。尽管后腹腔镜与普通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有相似之处, 但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63例, 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63例, 男367例, 女296例, 年龄23~82岁, 其中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56例,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202例,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89例,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78例,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8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麻, 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 阿托品0.5mg, 患者进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 监测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 全麻诱导用药咪哒唑仑0.05mg/kg、 芬太尼0.05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mg/kg, 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6mg·kg-1·h-1、维库溴铵0.1mg-1·h-1, 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

1.3 麻醉处理

术中气腹建立后增加呼吸频率, 根据PETCO2调节通气量, 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监测气道压力, 如发现气道压异常升高, 应立即检查气管导管是否受压、呼吸管路是否通畅、腹腔内注气压力是否过高等情况, 并及时调整。同时根据循环指标调节麻醉深度, 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如手术时间较长, 应监测血气电解质情况, 及时处理酸碱紊乱, 纠正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1例术中发现气道压异常升高伴SpO2下降, 经检查发现膈肌穿孔造成气胸, 经鼓肺排气膈肌修补后转危为安;术中有9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异常增高, 经调整通气后改善, 有5例患者患者术后苏醒延迟, 在麻醉恢复室监护超过3h, 经呼吸治疗改善通气, 拮抗残余肌松剂及镇静剂后完全苏醒, 安返病房。

3 讨论

后腹腔镜手术主要用于后腹腔脏器手术, 常用于泌尿外科手术, 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呼吸生理的影响较大, 主要是对PaCO2的影响较大, 大部分患者在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 PaCO2会逐渐升高, 其原因有: (1) 后腹膜腔是一个潜在的间隙, 腔隙没有腹膜的限制, 也无明显界限, CO2吸收面积较大, 持续CO2气腹后腹膜及腹膜后组织对CO2的吸收较多[1,2]。 (2) 手术中需分离大量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 导致手术创面较大, CO2弥散缺少屏障, 可能造成CO2吸收速度加快, 导致CO2在体内积聚, 形成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3) 高压气腹造成膈肌上升, 肺及胸廓顺应性下降, 肺泡死腔增大, 导致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调[2]。 (4) 体位因素, 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常取折刀位, 导致腹腔内器官挤压膈肌使气道阻力增加, 胸肺顺应性下降。 (5) 后腹腔镜手术一般时间较长, 充气压力高, CO2可经腹壁戳口进入皮下, 随着手术时间延长, 皮下气肿发生率明显增加, 严重的皮下气肿使肺顺应性下降, 呼吸道阻力增加, PaCO2逐渐增高, 形成高碳酸血症[3]。

后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原则: (1) 麻醉方式选择:麻醉选择以快速、有效、能尽量减少CO2气腹引起的生理改变为原则。椎管内麻醉虽然简便、经济实用, 但不能消除CO2气腹后膈神经牵张引起的不适, 且气腹后膈肌上抬, 易导致通气和换气不足, 如果为了减少气腹引起的不适而应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 可能发生麻醉中呼吸管理困难, 如阻滞平面过广易导致血压下降, 而且椎管内麻醉不能控制通气, 所以后腹腔镜手术不宜选择椎管内麻醉, 宜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可控制患者的呼吸, 有利于保证足够的氧供和排出CO2, 又容易控制麻醉深度, 维持循环稳定, 有利于患者安全。 (2) 麻醉中监测:除了常规监测血压、心电、SpO2外, 麻醉中应重视呼吸力学监测, 如通气量、PETCO2、气道压力等, 如手术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还应监测直接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 间断监测动脉血气, 了解酸碱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 (3) 麻醉中管理:由于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与特殊的体位, 对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 术中应严密监测气道压的变化, 如发现气道压异常升高, 应及时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呼吸回路有无扭曲, 气腹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腹腔过度充气, 并告知手术医师, 检查有无膈肌损伤造成气胸。由于气腹后对腹主动脉与腔静脉的压迫, 后负荷迅速增高, 表现为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如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时, 应监测直接动脉压, 及时控制血压与心率, 可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等扩血管药、β1 阻滞剂等对症治疗。麻醉中如发现PETCO2逐渐升高, 应调整通气量, 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 必要时可做血气分析, 了解酸碱情况与电解质是否正常, 了解组织灌注与代谢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内环境。对术前内分泌异常的患者, 如糖尿病患者, 因手术刺激可增高血糖, 术中应监测血糖, 可应用胰岛素调整血糖。 (4) 麻醉后管理: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CO2蓄积, 常发生麻醉后苏醒延迟, 对这类患者, 建议不宜提早拔管, 而应加强通气, 将组织内蓄积的CO2逐渐排出, 并拮抗残余肌松作用, 待患者自主呼吸良好, 通气量恢复正常, PETCO2在正常范围, 意识清醒时再拔管, 以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Streich B, Decailliot F, Perney C, et al.Increased carbon dioxideabsorption during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 (J) .Br J An-aesth, 2003, 91 (6) :793-796.

[2]Matsuda T, Fujise K, Matsumoto S, et al.Respiratory effects ofCO2pneumoperitoneum during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ological surgery (J) .Eur Urol, 1996, 30 (4) :484-489

普外科手术的健康指导 篇11

【关键词】普外科健康指导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62-01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腸、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根据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普外科手术失败的原因是伤口感染。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并不止存在于术中,其实医生、护士甚至于病人自身在手术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手术最终失败。普外科手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在于病人术后的疼痛症状,疼痛是机体对人体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信息[1],疼痛严重甚至会提高并发症的概率。

针对这两种普外科常见问题,系统研究、整体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要求医生、病人双方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力求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痛苦,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一、术前健康指导

伤口感染的风险并不止存在于术中,对术前的一些客观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临床调查发现,病人个体差异的不同,会影响伤口感染的几率,比如术者的年龄(伤口感染多见于儿童和老人)、肥胖程度、手术部位以及术前的营养状况、是否有糖尿病史等因素都应该列入综合考虑范围。也就是说,医生在手术前就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住院期间通过控制病人的饮食、药物等调节病人的身体机能状态,做好伤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仅仅依靠医生和医院创造的客观条件,并不足以充分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病人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探视交流人员,认真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控制细菌数量和围术期血糖等都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

伤口感染如果仅仅是作为术中和术后的一种偶然状况处理,无疑会增加其几率及风险,术前的充分准备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险,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病人的人生安全。

二、术中健康指导

临床数据研究表明,伤口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4.7%、铜绿假单胞菌占18.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5%。”[2]所以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抗生素,控制手术中的内源性感染等。大量临床数据表明仅在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率,而且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所以,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无菌管理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各项监控,有效预防伤口感染。

引起伤口感染的另一大因素是手术时机的选取。急诊手术的伤口感染率往往高于择期手术,这是由于急诊手术术前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病理状态,比如说糖尿病、贫血等,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理。而且急诊手术的时间一般较长,这就无形中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机会。一般来说,夏季是伤口感染的高发季节,这是由于夏季湿热,人体自然分泌物增多导致的。所以,选取适当的手术时机,从免疫功能的角度出发,保证手术中的高效安全,手术后病房的干湿调节都有助于降低伤口感染的几率。

除此之外,术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伤口感染率,比如说手术伤口的长度,长度越长,暴露的组织就越多,缝合时的难度就更大,自然容易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手术时间过长,伤口清洁程度,患者皮下脂肪厚度等都是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三、术后健康指导

手术并不是治疗的全部,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术后的各项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术后为了避免伤口感染应该继续使用抗生素,但不能因为经济利益和回避风险等问题滥用抗生素。病人病房环境要严格消毒,控制每日的人流量,按时给伤口换药,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术后治疗的另一个重点是病人的疼痛问题。术后疼痛是一般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见症状,疼痛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皮肤的缝线引起伤口肿胀所致,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3]一般认为,疼痛治疗需要护理干预,但根据多年的临床案例分析,医生和护士在疼痛问题上的配合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文字描述式评分法,疼痛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即无、轻、中、重、极度疼痛。由于病人缺乏对疼痛的正确认知,因此感到不安、惶恐,甚至主观上放大疼痛等级,这是极不利于治疗的。

减轻病人疼痛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两个方面。心理干预指向病人详细阐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医生为处理这些问题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尽可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药物干预主要是指镇痛药物的使用。临床上很多镇痛药物都有明显的副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病人的药物依赖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医生要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严格控制镇痛药物的使用,按手术规模和疼痛程度给药,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药物使用效果,合理使用镇痛类药物。

总的来讲,普外科手术涉及的问题及其复杂且多变。针对一般普外科手术的健康指导只是普遍情况,如果遇到特殊病人,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纯针对手术中的某一类问题做准备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纵观全局,统筹兼顾是每一个医生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刘亚耘,《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8-59。

[2]赵蔚,《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849。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篇12

关键词: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

后腹腔镜手术是泌尿外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其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本研究为了解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31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泌尿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999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31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5.5±17.0)岁。肾囊肿12例,输尿管结石9例,肾上腺肿瘤6例,肾肿瘤2例,无肾功能积水2例。

1.2方法

1.2.1后腹腔镜操作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手术处理,以患者疾病类型为依据选取相应的手术方式,但各术式中后腹腔镜操作方法均相同。具体操作: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且均在后腹腔镜引导下行麻醉处理,麻醉后取健侧卧位,腰桥需抬高,在腋后线肋缘下2 cm采用三点置入Trocar法切开纵行切口,切口长度通常应控制2 cm,切开后对肌层、腹膜后间隙及腰背筋膜进行钝性分离,将气囊置入其中,利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停留5 min,然后弃去生理盐水,并将气囊拔出。然后将5、10 mm Trocar分别置于腋窝中线髂肌上缘2 cm部位及腋前线肋缘下2 cm部位;然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后对切口进行缝扎,然后置入腹腔镜,充入CO2,建立CO2气腹,维持为14~15 mm Hg(1 mm Hg=0.133 k Pa),行手术操作。

1.2.2手术操作以患者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手术方式:①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游离肾脏,查找肾囊肿位置,并利用电刀将囊肿壁切除,置入引流管,然后关闭切口。②肾切除术:在后腹膜反折背侧纵行切开切口,将肾脏周围筋膜及脂肪组织切开,并对腹侧、上下级、背侧进行钝性分离,于腰大肌神经按肾门处对肾脏进行游离,以显露肾静脉及动脉,并进行夹闭,夹闭后进行离断,然后将肾脏取出。③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将肾脏周围筋膜纵行切开,探查输尿管,对结石段输尿管进行游离,然后采用Babcock固定,固定后于结石部位与近端切开输尿管,将结石取出。在腹腔镜下将6~7号双J管置入腹腔镜输尿管切口部位,最后利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④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开肾脏周围筋膜,分离脂肪囊,显露肾脏,游离肾上腺肿瘤,切除瘤体并送检。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2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26.6)min;术中出血量20~250 ml,平均出血量为(76.5±58.6)ml;住院时间5~13 d,平均住院时间为(7.9±1.8)d。

3讨论

泌尿外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因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等多种不足之处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

腹腔镜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泌尿外科疾病常用技术,由于泌尿外科脏器多位于腹腔后间隙,故而,临床上多采用腹膜后入路。后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回复快等特点,故而逐渐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3]。研究显示经腹膜后途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于腹腔镜下对侧腹膜进行扩张,可有效的切除多余的腹膜外脂肪组织,对大手术操作空间有重要帮助。且腹腔镜具有多角度观察、照射、放大效果,可有效的提高术野清晰度,操作者可清楚的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可有效的解决腹腔后间隙狭窄问题,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4,5]。本研究中收治的31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均在后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显示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26.6)min;术中出血量20~250 ml,平均出血量为(76.5±58.6)ml;住院时间5~13 d,平均住院时间为(7.9±1.8)d。患者术中出血量均<250 ml,手术时间均<3 h,术后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但为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在给予患者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对下述几点的重视:①需建立有效操作孔,探查肾脏上下极的解剖部位;②术中查找病灶,避免造成不避免的损伤;③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各项相关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泌尿外科手术指征。

综上所述,于后腹腔镜下行泌尿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明显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快等特点,可显著改善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慢等多种不足之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立国,吴国忠,孙忠凯,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7):2050-2053.

[2]王慧,张磊,许勇,等.后腹腔镜下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19-222.

[3]杨水法,章振保,潘东山,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的对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6):4361-4363.

[4]吴红章,邱敏,卢剑,等.后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经验及中期随访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3):228-230.

上一篇:替代治疗下一篇:旅游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