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术后

2024-10-17

普外术后(共10篇)

普外术后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结果:经手术前后对疼痛的精心护理, 患者均战胜疼痛, 康复出院。结论:重视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普外科,疼痛,护理

疼痛是个体在对一个有害刺激的反应中所经受的不舒适感[1], 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 而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心理行为的反应, 是外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 患者即开始感觉切口疼痛, 24 h内最剧烈, 2~3 d后逐渐减轻。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及内脏牵拉引起的疼痛, 使患者焦虑、恐惧, 限制咳嗽及肢体活动, 疼痛除造成患者的痛苦外, 严重者还可能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易致肠粘连、肺不张、肺炎、压疮等并发症, 对术后恢复不利, 故术后镇痛意义重大。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疼痛的护理, 促进其早日康复。2010年1~7月, 我院对127例手术患者进行针对疼痛的护理, 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普外科术后患者127例, 其中, 男68例, 女59例;年龄10~72岁, 平均52岁;其中, 胆道手术42例, 肠道手术13例, 阑尾切除术10例, 甲状腺手术30例, 脾胃手术32例。127例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见表1。

1.2 疼痛的表现[2]

1.2.1 行为表现

表现为呻吟、哭泣、愁眉苦脸、坐立不安或退缩, 眼睛可以睁开或者紧闭, 固定或求助的眼神。

1.2.2 认知表现

思维过程可以是正确的、恰当的, 也可以是矛盾的、混乱的。

1.2.3 感觉方面

可有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 有心率、血压的变化, 呼吸的速度、节律及深度亦有变化。全身皮肤可较潮湿或出汗。另外, 疼痛部位的皮肤可发红、水肿及发热。局部活动可以是良好的或受限的, 甚至完全不能活动。肌肉张力可呈痉挛状态, 有压痛或因努力掩盖疼痛而颤抖。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

通过对患者的教育, 让其知道疼痛评估的方法, 让其知道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提前让患者了解有关手术方面的情况, 让患者对疼痛、止痛药有正确的认识, 如术前的准备、术后饮食、如何活动、注意事项等, 还可让其熟悉自己的手术麻醉师, 了解手术的麻醉方式, 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所了解, 以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使其积极参与到镇痛的治疗当中来, 术后及时报告疼痛, 及时止痛, 以利于早期活动, 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减轻患者的负担, 并促进早日康复[3]。

1.3.2 心理护理

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沟通, 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给患者以适当的同情与安慰。

1.3.3术后疼痛的控制方法

早期的疼痛分3期, 即麻醉清醒至24 h内、术后2~3 d及术后3~4 d。第一期疼痛一般为切口疼痛, 腹部手术患者有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 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患者感到沮丧、烦躁。此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给予积极鼓励, 使其建立信心。第二期疼痛一般为增加切口张力引起的, 如翻身、咳嗽等, 这个时期最好让患者采取半卧位, 鼓励患者翻身, 以防压疮, 保持病房的整洁。第三期疼痛一般是肠蠕动引起的, 护士应向患者说明其原因, 让患者放松[4]。护理人员还应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自我控制法, 如调节呼吸、变换体位让患者感到舒适等方法放松身心。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 咳嗽时, 用双手轻轻按压切口两侧, 以减轻因震动引起的切口疼痛。还可以教患者一些辅助方法, 以减轻疼痛, 如音乐疗法, 使患者分散注意力, 精神得到放松;交谈法, 通过与患者交谈, 分析疼痛的刺激因素, 从而减轻疼痛, 消除各种紧张等。另外, 在术后疼痛的治疗中, 镇痛泵的使用、杜冷丁、镇痛定和口服氨酚待因等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2 结果

经手术前后对疼痛的精心护理, 患者均战胜疼痛, 康复出院。

3 讨论

术后持续疼痛会对患者产生一种刺激, 能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让其产生恐惧, 甚至还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 这些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术后的恢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 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因此, 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应尽职尽责, 注重术后患者疼痛的身心护理, 将患者的疼痛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邹恂.现代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286-295.

[2]何玉兰, 张志达.无创伤止痛措施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的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 2007, 4 (24) :132.

[3]赵红梅, 刘亚杰.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7, 5 (10) :109-110.

[4]张丽华.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6) :142.

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分析 篇2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出现的原因及相关的处理方法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普外科术后实施胃肠减压的患者14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传统的胃管插管法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进的胃管插管法开展治疗,对患者所出现的不适症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并积极为患者实施相关的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及胃肠减压不适症的发生率予以观察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减压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恶心、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排痰困难、口渴结、咽喉疼痛等,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对症护理与心理干预之后,患者的不适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两组患者的腹部不适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开展对症护理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的发生率,并且适当的增加胃管插管长度,在管端涂抹5%的复方利卡因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腹部不适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76-01

在普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术后辅助治疗措施就是胃肠减压,在为患者开展减压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患者禁饮食,再加上胃管需要在患者体内放置较长时间,这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适症,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普外科术后140例实施胃肠减压患者的不适症的发生情况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普外科术后实施胃肠减压的患者14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7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处于18岁到95岁之间;观察组的7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处于20岁到74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实施插管之前,需要依据患者的鼻孔大小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并为患者增加3到4个直径为5毫米的侧孔,在为患者实施插管的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在患者一侧鼻腔中将胃管缓慢插入,并要让患者保持吞咽动作,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插管法开展治疗,插管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体表长度,大致为45到55毫米,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进插管方法开展治疗,其插管长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11到13毫米,并且其在胃管的顶端涂抹了5%的复方利多卡因。

在术后的24小时以及术后5天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不是症状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相关不适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对于咽部疼痛的患者,每天应用生理盐水漱口3到4次,以便于患者能够保持口腔的清洁与湿润;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轻压其胸骨上窝主气管引导咯痰,如有必要可以给予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吸痰;对于口渴饥饿的患者,定时的用温水棉签涂抹患者的口唇;对于腹部不适的患者,每天应用20毫升左右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胃管进行冲洗,以便于保证患者减压管的通畅,同时为了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需要积极的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由于患者胃肠不适容易产生焦躁心理,所以需要为患者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關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减压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恶心、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排痰困难、口渴结、咽喉疼痛等,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对症护理与心理干预之后,患者的不适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两组患者的腹部不适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普外科术后的辅助治疗中,胃肠减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这对于改善患者胃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容易引起一些不适症。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140例普外科术后实施胃肠减压患者的不适症进行分析发现,常见的不是正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恶心、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排痰困难、口渴饥饿、咽喉疼痛等,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及心理干预之后,患者的不适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由于增加了胃管插管长度,并且在胃管顶端涂抹了5%的复方利多卡因使得患者的腹部不适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与插管长度增加之后,患者的肠蠕动时间缩短、引流量增多有关,并且利多卡因的应用,对于患者的血管扩张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患者开展对症护理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的发生率,并且适当的增加胃管插管长度,在管端涂抹5%的复方利卡因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腹部不适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军,王艺,丁海涛.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分析[J].吉林医学,2012,25(4):213-215.

[2]陈赢.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33(11):312-315.

[3]龙定梅,刘艳.普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7):33-35.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护理,疼痛护理

疼痛主要是指人体自身对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不舒适感, 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主观感受。且常常会伴随有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和生理变化,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在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 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尽管这些反应属于人体组织因出现损伤和恢复而出现的正常反应, 同时也是选择手术治疗必然需要面对的问题。但由于疼痛程度的不同会给患者的情绪造成不同的影响, 非常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 并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 通过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痛感, 在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镇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34例患者, 其中女性62例, 男性72例;患者年龄均在20~8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8.3±11.3) 岁;其中26例胃部手术, 98例肝胆手术, 另10例为肠道手术。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67例, 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无论是手术方式, 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表现

(1) 行为表现:患者以哭泣、呻吟、退缩以及坐立不安等主要行为表现。眼睛可以紧闭或睁开, 且表现出求助或固定眼神; (2) 认知:能够恰当正确地表达思维, 也可能出现混乱和矛盾的情况; (3) 感觉方面:其感觉出现迟钝或有异常感觉。血压以及心率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地变化, 且呼吸的节律、速度以及深度均变化。全身皮肤有出汗或潮湿现象。此外, 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还会出现水肿、发红、发热的现象。局部活动受限, 甚至可能是完全无法活动的。肌肉张力主要表现为痉挛状态, 有因掩饰痛感而发生颤抖或有压痛感。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术前, 护理人员必须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手术治疗的优势。同时, 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详细讲解相关医学知识, 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 并帮助其认识手术注意事项和环境。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 还应当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入住环境, 使患者消除烦躁的心理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1]。向患者讲解缓解疼痛感的正确方法, 便于术后缓解痛感。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更加信任医院, 进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

1.3.2 健康宣教

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缓解, 不少患者因对医学知识缺乏, 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应从专业的角度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解说, 使患者更加全面彻底地了解普外科, 以此来达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目的。护理人员还必须结合患者的病情, 为其解答治疗方法和目的, 使患者能够掌握护理工作的进度, 进而更加有安全感, 提高自我调养的意识。

1.3.3 降低疼痛

引导患者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 使患者能够根据病情的发展, 给予自己最佳的护理, 同时帮助患者保持较好的休息体位, 促进病情快速康复;当患者进行第一次离床活动时, 应当注意将床头稍稍抬高, 并协助患者从侧卧位逐渐转为座位, 在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缓缓进行, 接着再进行下床活动;在进行深呼吸或咳嗽时, 必须用手或枕头将切口的位置按压好, 以此来避免缝线牵拉对伤口造成伤害;通过引导患者调整呼吸节奏来缓解痛感。

2 结果

对134例患者进行1h、24、72h的VAS评分。其中对照组术后1h (3.20±0.52) , 术后24h (3.01±0.81) , 术后72h (2.56±0.57) ;另观察组术后1h (3.17±0.51) , 术后24h (2.41±0.68) , 术后72h (1.92±0.48) 。两组具有明显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术后护理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术后疼痛成为了当前普外科术后护理的重要问题。术后疼痛主要是因引流管刺激和手术创伤等方面所导致的, 而患者自身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则会对疼痛感造成不同的影响。此外, 教育、环境以及疏导等外界方面也会对疼痛造成影响[2]。由此可知, 普外科术后护理过程中, 疼痛护理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分别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通过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从早期疼痛开始护理;引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 使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予最佳的护理, 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

参考文献

[1]谢金玉.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2 (1) :156-157.

普外术后 篇4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普外科手术患者900例,术后60例发生尿潴留,男38例,女22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为42.7岁。术后尿潴留发生率6.7%,实施护理措施后2011年1~6月310例患者中11例发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3.5%。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8h中其尿量小于600ml或无尿,或患者不可自行排出尿液,其膀胱中有尿液残余,小于100ml。

2.普外科术后尿潴留具体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方面的原因:患者对手术的惧怕、焦虑、紧张,容易出现术后尿潴留;择期手术患者轻视护士术前健康指导,加上术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过度关注,缺乏正确的认识等心理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心理紧张,导致术后尿潴留。

2.2 手术方面的原因:对患者进行手术因为创伤会对患者的腹壁肌肉进行牵拉,这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了紊乱的情况,致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的并发症。所以手术操作时一定要轻柔、仔细,尽量避免粗暴牵拉。

2.3 麻醉因素:人体正常的排尿功能是由人体中的脊髓反射中枢所控制的,其可对患者的膀胱肌肉进行控制,故不管是患者应用硬膜外还是腰麻的麻醉方式都可对其膀胱的排尿神经进行阻滞。尤其是患者如在麻醉中应用了长效的药物,这让患者进行阻滞的时间有所增加,其恢复的时间也很缓慢,从而发生尿潴留的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麻后因为药物的残余功效会让其对膀胱排尿的感觉不够敏感,当患者的麻醉效果消除之后其膀胱中的尿量已经过于多,致使其丧失功能,且在一定时间内很难的恢复,从而出现尿潴留情况。通常发生在术后12小时内,多见于老年人。所以在给予患者进行麻醉时应尽量选择短效的药物进行麻醉,如患者应用全麻进行手术,在其清醒之后也尽量减少应用镇静药物的剂量,让患者的膀胱可以得到恢复,从而自行排尿。

2.4 患者年龄方面的原因:高龄老年患者因为各器官都出现了明显的衰退,其腹部的肌肉也出现了松弛,致使膀胱排尿的肌力不强,从而出现了尿潴留,如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也易于出现此并发症。

2.5 药物方面的原因:

2.5.1 患者在手术之后会使用硫酸镁、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此类药物有明显的平滑肌松弛的作用,其会致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的并发症。

2.5.2 术后应用。PCEA现今患者在手术后多应用PCEA进行术后的自控镇痛,此技术可明显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但其会致使术后发生尿潴留,而且发生率很高[1]。很显然,与药物阻断排尿反射有关。

2.5.3 低血鉀症。术后低血钾麻痹至尿潴留的文献报道较多。术后患者发生低血钾时候可让患者的膀胱出现收缩无力的表现,从而发生此疾病。

2.6 合并其他疾病的原因。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如有尿道外伤史、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会让患者在手术之后易于发生此疾病。

2.7 术后疼痛方面的原因。患者在手术之后会有疼痛的感觉,因疼痛刺激会致使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出现痉挛让患者的膀胱中的尿量过度,致使发生此疾病。

2.8 术后发生便秘方面的原因。长时间的刺激可使脊髓骶段初级排尿、排便中枢神经调节发生紊乱,不能正常协调膀胱逼尿肌和内、外括约肌的舒缩,加之粪块对尿道的机械压迫,引起邻近组织水肿和肌肉痉挛,综合因素引起尿潴留。

2.9 拔出尿管后尿潴留。由于插入的导尿管型号过于粗大或尿管过硬,导尿过程中操作者动作过于粗鲁,对患者尿道造成粘膜的损伤(可表现为尿道口少量渗血),而引起患者尿道水肿、疼痛,排尿时疼痛引起尿道痉挛造成排尿困难,尿液排不尽,形成尿潴留。

3.普外科术后尿潴留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讲解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术前与患者作一次较详细的谈话,告诉患者手术的性质,对其最关心的手术疼痛问题、术中出血、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安慰患者,使其树立信心。

3.2 术前训练患者卧床排尿:术前未经卧床排尿的训练,或急诊手术无法进行训练,术后又不能下床,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尿潴留;应在术前训练患者使用便器卧床排尿。

3.3 督促术后排尿:从手术室回病房后2h嘱患者排尿。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室内人员走动。尊重患者的隐私,在床边拉上帘子或放置屏风,使患者与“外界”相对隔离。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使患者精神放松,在术后2h~6h内完成首次排尿,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3.4 温热排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并给予适当的按摩,可使其肌肉放松,以利于排尿;或采用温水坐浴,冲洗会阴部,也可使肌肉松弛,促进排尿。

3.5 诱导排尿:给患者听流水声进行暗示,诱导排尿;也可用新鲜生姜、大蒜片涂擦尿道口,使患者产生尿意促进排尿;轻压耻骨上部,使尿意增强有助于自主排尿。

3.6 开塞露灌肠疗法:由于直肠、肛门部神经与泌尿系统神经同起自骶2~骶4,当直肠注入开塞露,刺激肠壁产生强烈的排便反射,大便排出的同时,排出小便[2]。

3.7 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有气海、关元、足三里、曲骨、三阴交、中极、阴陵泉等,配合取穴针灸,常可取得良好疗效。

3.8 术后镇痛:手术创伤往往给患者术后造成剧烈的疼痛,而剧烈的疼痛又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从而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所以,术后镇痛是治疗关键。如经上述处理不能自行排尿者,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3.9 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的预防措施:术后患者应注意自我卫生情况,进行外阴的清洗,应用0.2%的碘伏对其阴道口进行擦洗以预防发生感染。进行导尿后应每天进行一次更换贮尿袋。防止泌尿道感染。

4.小结

综上所述,尿潴留是普外科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术后尿潴留对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而且可延长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手术后发生此疾病还能让患者出现逼尿肌损伤的情况,给患者的影响非常的大,也让患者易于发生感染,所以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精心护理,预防此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3]。普外科术后患者受到了一定的创伤,其身体的抵抗力等多出现了下降的表现,一些患者会发生尿潴留的并发症,故给予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应重点给予实施预防措施,防止患者出现此疾病。同时,护理人员更应把术后排尿情况作为交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术后尿量的监测,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如发生尿潴留后,护士应根据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所以我科实施尿潴留预防措施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由6.7%降低到3.5%。

参考文献

[1] 白雪情.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24-25.

[2] 汪明.肛门直肠病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预防及治疗[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3):1.

[3] 周秀芳,尚雪琴,杨奎芳,等.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98.

普外术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治疗的28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13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1±2.5)岁。本组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284例,胃癌切除术121例,直肠癌术后69例,胆囊切除术6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结肠手术13例。

1.2 治疗方法

将本组镇痛药装入PCA泵,其主要成分是枸橼酸芬太尼[1]。自控镇痛泵包括:(1)注药泵;(2)自动控制装置;(3)输注管;(4)报警装置。术毕,在医护人员设置完PCA参数后即可实施镇痛,但前提是麻醉医师需将泵与留置的静脉输液管连接。PCA参数指标有:(1)负荷量(3~5m L);(2)持续给药(0.5~1m L/h);(3)锁定时间(10~30min);(4)自控镇痛泵追加给药1次,同时在一定时间范围里二次按压疗效并明显者;(5)在单位时间里,采用最大治疗剂量(>8mL/h)。以上设置对患者有几大优势:需要时追加用药,无需时防止过量,PCA泵出现故障时,自行停止报警。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在普外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对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细致向患者讲解其原发疾病,让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的必要性以及治疗过程,让患者清楚的了解有关治疗及护理知识,以及治疗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安慰患者,取得他们配合的同时,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并引导患者明白一些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尽早康复。

2.2 术前PCA使用指导

术前医护人员向患者展示PCA泵样品及进行详细PCA泵的优点和使用要领,能使患者进行独立操作。并告知患者镇痛药不会延误创口愈合,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心理。

2.3 生命体征监测

PCA护理的监测重点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以及体温等,并做好相关的病程记录,直到患者自控泵治疗完成。这样做的原因是,PCA泵里镇痛药的主要成分为芬太尼,其患者应用过多的话会导致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皮肤冰冷僵直、呼吸抑制甚至窒息。当患者发生以上情况时,若没有立刻给予适当的抢救或护理,往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结果。所以,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有无不舒服的地方;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及变化情况。当患者发生异常不良反应时,如昏睡、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等,应该首先关闭镇痛泵,并第一时间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2.4 留置导管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进行相关的生活指导,还要注意留置导管的管理。首先,应该保证其长度适宜,一般不超过30cm,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其次,如果患者发生不适或者是局部皮肤有变态反应或炎性渗出时,则应该及时与医师联系,在拔管的同时,给予局部治疗及抗感染处理。以上这些护理原则的目的就是防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运动或者其他原因发生导管脱落、扭曲、局部感染等。

2.5 正确处理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即便是认真做好各项处理,但由于种种原因,患者还是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所以一旦有突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需要做好及时的抢救护理工作。首先,由于镇痛泵采用的主要药剂为麻醉及止痛类,所有由于患者体质原因,可能会发生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造成呼吸不规律、呼吸频率以及通气量的骤减,呼吸抑制是指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是麻醉及止痛类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呼吸功能损害表现为开始时呼吸频率减慢而通气量减少,呼吸运动不规则,最后出现呼吸抑制,严重时还可以产生呼吸停止。尽管是采用治疗剂量下罕见此类现象,但是只要是在镇痛泵中应用了这类麻醉及止痛药物,就要随时做好警惕。本组中就有一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衰竭,我们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吸氧,并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3]。最终患者成功解救,无生命危险。

此外,由于阿片类药品能够听过刺激并兴奋延髓呕吐中枢,所以应用镇痛泵的患者常常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本院在治疗此不良反应时,首先让患者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此外还对发生呕吐的患者给适当量的胃复安进行治疗。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术后患者因为呕吐动作而增加腹内压,加重伤口疼痛或切口裂开。

3 结果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立刻给予镇痛泵治疗,镇痛时间为1~2d。应用VAS法评价镇痛效果。其中:镇痛效果良好的患者有269例(评定<3分),占94.8%;在并发症方面,发生恶心腹胀的有24例,占8.5%;发生呕吐的有12例,占4.3%;有1例发生呼吸抑制,经抢救患者恢复正常。

4 讨论

由于自控镇痛泵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以及稳定的性能,所以在临床中目前已经开始被医疗工作者所接受[4]。但是,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是使用自控镇痛泵成功的关键。结合本组疗效来看:本组患者均根据个人体质的差异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镇痛药物。在采用自控镇痛泵以后,均保持了非常好的镇痛疗效以及血药浓度。镇痛效果良好的患者有269例(评定<3分),占94.8%。以上治疗结果是非常满意的。结合本组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接受了自控镇痛泵的治疗,可达到较理想的术后镇痛目的,且不会对患者形成药物依赖的不良反应。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控镇痛泵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很多异常的情形。比如电脑程序设置有误、电源中断、药物管道堵塞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自控镇痛泵的治疗疗效不稳定或是发生危险。所以,只有护理人员严格进行有效的定期查房,关注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才可以保证镇痛的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治疗的284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的综合护理,避免患者产生镇痛不理想以及不良反应或相关并发症产生。结果 本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其镇痛效果满意。在自控镇痛泵治疗过程中通过恰当的临床护理是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以及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结论 护理人员在普外术后的护理中,要加强对自控镇痛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镇痛药物的特点,做好管道管理与密切观察,帮助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护理

参考文献

[1]林红华,张艳霞,张秀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9):2299-2301.

[2]苏淑芬,许燕冰.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1):2701-2702.

[3]范桂荣.骨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8,6(15):1330-1332.

镇痛泵在普外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 000例患者中, 男427例, 女573例, 年龄15~72岁, 胃肠手术401例, 肝胆手术453例, 脾切除、胰腺十二直肠切除14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立即应用镇痛泵, 镇痛时间为24~72 h, 麻醉方法采用胸段硬膜外麻醉术毕保留硬膜外置管, 并置入吗啡2 mg为负荷量, 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 而后常规接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 内加吗啡20 mg、氟哌啶10 mg、0.75%布比卡因10 ml, 再加生理盐水至60 ml, 以0.8 ml/h的速度均匀、缓慢注入。

1.3 结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 (VAS) 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 <3分者为镇痛优良, 共930例, 占93%。镇痛期间大部分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 生命体征平稳正常, SpO2≥95%。无呕吐、尿储留及置管处感染发生, 肠功能恢复时间在正常范围。镇痛效果达到临床要求, 满意度达到98%。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有报道称有70.24%的术后患者伴有情绪[2], 表现为焦虑、恐惧等。焦虑情绪与疼痛反应呈显著正相关。这与焦虑能降低痛阈, 增加疼痛的感觉有关[3]。所以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应用麻醉镇痛泵的作用和原理。该泵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同时无明显的副作用, 尤其要说明镇痛药不会妨碍刀口愈合、不影响排气, 来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 以积极配合治疗。

2.2 导管护理

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 应用专用的胶布粘贴固定, 其余导管用胶布固定后由颈下引出, 防止脱出。尤其是协助患者翻身时更应注意, 保持硬膜外导管的自然通畅, 勿折成角或扭曲变形, 影响镇痛药的输入。每天置管处检查一次, 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及脱出。一旦发现局部感染要立即报告医师及时拔管。局部予以75%酒精湿敷, 并常规换药。同时观察镇痛泵的注药速度, 以保持在0.8 ml/h。

2.3 观察呼吸、脉搏、血压

麻醉类镇痛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抑制呼吸中枢。吗啡注入胸段硬膜外腔后, 可渗透并扩散到脑脊液中, 并上升作用于第四脑室, 产生呼吸抑制。另外布比卡因对脊髓阻滞过深, 或阻滞平面过高至颈段时, 也影响呼吸。因此, 术后患者应常规吸氧12~24 h, 12 h病情稳定后, 使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卧位交替, 减轻对呼吸的影响。并于术后24 h内每30 min 观测呼吸情况一次。包括呼吸幅度、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同时检测SpO2保持在95%以上, 根据病情24 h后可延长为1次/h。特别是术后6 h, 应注意患者的神志、表情变化。如出现嗜睡、表情淡漠, 呼吸频率小于10次/min , SpO2<90%, 则应立即停用术后镇痛药, 报告麻醉医师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另外麻醉镇痛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使血浆中的浓度下降, 机体的痛阈提高, 同时也使脉率减慢, 血压下降, 所以镇痛期间应每30 min观测一次脉搏、血压, 使脉搏保持在60次/min以上, 收缩压不低于90 mm Hg, 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2.4 恶心呕吐的护理

术后镇痛配方中已有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如氟哌啶。但仍有3%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因阿片类药物可兴奋延髓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区。这可能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而恶心呕吐患者主观上不易耐受, 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变化。且可增加腹内压, 引发刀口出血, 加剧疼痛。所以, 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必要的卫生宣教和细心的照顾。如恶心呕吐时嘱其张口深呼吸, 取平卧头侧位, 防止误吸。并遵医嘱应用胃复安10 mg肌注, 治疗效果良好。呕吐时注意伤口护理, 可协助患者或嘱患者用手按住伤口, 减少伤口张力。

2.5 导尿管的护理

由于吗啡有引起尿潴留的不良反应, 因其持续作用于脊髓神经, 影响膀胱功能, 兴奋平滑肌, 提高括约肌的张力, 降低了膀胱膨胀感和膀胱平滑肌的功能。术后镇痛患者尽可能保留尿管, 并给予碘伏会阴部擦洗2次/d, 预防泌尿系感染。在护理中, 注意重点掌握拔管的时机, 一般拔管时间要与停用镇痛药同步或较迟, 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训练膀胱功能, 患者感觉能自主排尿方能拔管。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 尽早自行排尿, 一旦发生尿储留, 可给予膀胱区松节油热敷或其他按摩方法, 以促进排尿。

2.6 做好皮肤护理

瘙痒是由于吗啡诱发组织胺释放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痒疹, 通常局限于颈部、前胸。轻度者可1~2天自动消失, 较重者要嘱其避免抓伤皮肤, 可按医嘱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或非那根, 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 及向患者解释发生的原因, 避免增加其心理负担。

2.7 保持安静休息

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刀口愈合、机体恢复。对于个别精神特别紧张、影响睡眠的患者, 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使其得到充分休息。

3小结

在护理中, 因普外患者术后焦虑是影响疼痛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 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即在合理应用镇痛药的同时, 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魏绪庚, 田素杰.麻醉镇痛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200-202.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213-214.

普外术后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普外术后患者100例, 男60例, 女40例, 年龄12~68岁, 平均年龄43.45岁。病例类型主要表现为胃癌、结肠炎、重症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粘连性绞窄肠梗阻等。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的葡萄糖功能治疗, 而观察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具体方法:对照组主要是在术后3 d禁食并通过颈内静脉插管的方式进行输送葡萄糖液, 不含氮源。在患者术后的第5~8天, 通过排气的方式检查患者体内的氮平衡情况。另外, 对于患者能量的供给除了葡萄糖外, 还有适量的牛奶[3];观察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 也是通过颈内静脉插管的方式进行, 采取的是混合营养液输入, 包括热能、氮、糖、脂肪。混合营养液配置依据热卡公式进行计算, 涉及到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等[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为期8 d的相关治疗, 对照组术后出现胰瘘、胃肠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切口感染、死亡的例数分别为4例、3例、2例、6例、1例, 而观察组在术后出现胰瘘、胃肠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切口感染、死亡的例数分别为0、0、2例、2例、0。另外, 两组患者氮平衡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作为机体生长、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组织修复的基础, 营养可以维持术后患者机体内部的营养代谢的平衡, 促进患者康复[5]。如果由于疾病的原因导致患者营养摄取的不足以及术后伤口感染、内分泌失调引发的代谢旺盛, 可以加重患者机体内的代谢能量的需要, 一般为正常人水平的1.3倍左右。这是在机体摄取营养不足的情况之下, 需要动用身体存储的脂肪。当脂肪不足时, 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就会分解, 提供必要的代谢能量[6]。从而引发患者机体内负氮平衡, 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各项营养指标骤然下降。

本研究的对照组术后3 d禁食并通过颈内静脉插管的方式进行输送葡萄糖补充液体, 不含氮源。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促使液体量达到了患者机体所需的最大值[7], 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脂肪以及氮源的供应, 对照组在术后的几天内, 氮平衡一直处于负值状态。即使给予对照组患者能量的供给除了葡萄糖外, 还有适量的牛奶, 但进食的牛奶含量也是有限的, 所提供的热量不到正常人的四分之一, 不足的热量还是需要由静脉输入葡萄糖液进行补充, 总体上仍然不能够达到机体正常代谢所需氮源的三分之一, 从而氮平衡一直处于负值状态。而观察组患者的混合营养液配置是依据热卡公式计算得来的, 涉及到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 具有科学性, 因而可以给机体提供充足的热能。通过满足机体所需要的热能以及蛋白质,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术后患者体内氮平衡转向正值, 其临床症状的表现就是各项营养指标有明显的好转。

总之, 通过本研究结果, 即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 可以发现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运用, 提升普外术后患者后期的治疗水平以及康复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普外术后患者100例,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的葡萄糖功能治疗, 而观察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 在术后的第10天观察两组患者氮平衡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普外手术,肠外营养,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阮征, 黄海龙, 杨明训.仿生灌注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 11 (3) :12-13.

[2]钟志强, 宋茂民, 白日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6, 10 (4) :34-35.

[3]张军, 王严庆, 王致天.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12 (8) :45-46.

[4]彭金钰.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 2010, 14 (8) :67-68.

[5]彭金钰.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5 (8) :123-124.

[6]李厚敏, 贺伟, 孟祥飞.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2, 19 (4) :111-113.

普外术后 篇8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干预,术后疼痛,护理

疼痛是个体在对一个有害刺激的反应中所经受的不舒适感, 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而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心理行为的反应, 是外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时患者会有不同的疼痛, 尽管这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恢复时的自然反应, 也是参与手术治疗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若疼痛程度较重则会给患者情绪造成异常, 使得手术的并发症概率提升, 也造成了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恐惧、抑郁等。这就需要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减轻其疼痛程度。故术后镇痛意义重大,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疼痛的护理, 促进其早日康复。现将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对254例手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控制术后疼痛的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术后患者254例, 其中, 男136例, 女118例:年龄16~81岁, 平均48.4±11.4岁;其中肝胆手术186例, 胃部手术51例, 肠道手术17例。随机分观察组128例 (护理干预) 和对照组126例 (常规护理) ,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的表现

(1) 行为表现:表现为呻吟、哭泣、愁眉苦脸、坐立不安或退缩。眼睛可以睁开或者紧闭, 固定或求助的眼神。 (2) 认知:表现思维过程可以是正确的、恰当的, 也可以是矛盾的、混乱的。 (3) 感觉方面:有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有心率、血压的变化, 呼吸的速度、节律及深度亦有变化。全身皮肤可较潮湿或出汗。另外, 疼痛部位的皮肤町发红、水肿及发热。局部活动可以是良好的或受限的, 甚至完全不能活动。肌肉张力可呈痉挛状态, 有压痛或因努力掩盖疼痛而颤抖。

1.3 护理措施

1.3.1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普外科术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1) 心理护理:在接受手术之前, 护士需要和患者进行言语上的交流, 使其明白参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此外, 还需根据病情和症状向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 使其对手术治疗能够全面认识到位, 并且介绍主刀医生的情况、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注意事项。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积极为患者创造一个优雅的住院环境, 这样能够使患者内心感到舒适, 帮助其调整心态, 净化心灵。具体措施可以从打扫兵士、清理床铺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整洁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护理服务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心, 对医疗工作给予信任。护士在工作之余应该多阅读护理学方面的知识, 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方式, 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2) 健康宣教:健康教育也是普外科护理不可缺少的工作, 鉴于很多患者因为对医学知识缺乏专业的了解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向患者讲解医学知识, 让患者对普外科有彻底的了解, 避免因多疑而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 而病情的回复则需要患者自身加强调养、护士可以在思想意识上引导患者做好调养工作, 消除治疗障碍。 (3) 降低疼痛:忽视需要正常引导患者掌握相关的护理技巧, 不断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 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已加快病情回复;第一次离床活动时需把床头抬高, 先从侧卧位、转为座位, 接着才能下床活动;咳嗽或深呼吸等环节里需手或枕头把切口按住, 这样可避免对缝线牵拉, 造成伤口过度疼痛[1];防止压迫、扭曲、牵拉留置引流管;引导者掌握呼吸节奏, 学会放松调整。 (4) 自我护理:要让患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日常生活等, 要关心患者躯体不适的主诉, 及时通知一声排除躯体疾病, 以免耽误治疗。协助患者处理治疗期间的家庭及社会关系, 以取得多系统支援源。据患者特点进行观察, 对患者给予鼓励和帮助, 使其在学会自我护理的同时降低手术疼痛。

注:和观察组比较, *P<0.05

1.4 效果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或文字描述式评分法测量疼痛, 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并以0~4级评分, 评分高, 疼痛明显[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术后24、72h的VA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困扰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 属急性疼痛, 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综合反应。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术后镇痛越来越被当今医学和生物学专家所重视。从临床医学角度看, 疼痛、脉搏、呼吸、提问、血压等逐渐成为临床五大生命体征。腹部手术的术后疼痛常会因为手术创伤、引流管刺激等造成, 有时患者自身的情绪、性格、心里等都会引起疼痛加重。另外, 一些外在因素也会对患者的疼痛造成影响, 如环境、教育、疏导等[3]。而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医护人员没有主动为患者采取相关的疼痛治疗处理。因而对普外科手术术后的疼痛采取措施是临床的重点。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临床手术前后对患者采取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后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促进效果。健康教育可以避免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情绪, 为早期的疼痛护理提供了帮助;心理护理能够维持患者的良好心理情绪, 让患者能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治疗;自我护理能让患者自己学会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了疼痛程度;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较轻, 这些都给其健康恢复创造了条件。

术后疼痛会对患者产生一种刺激, 能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让其产生恐惧, 甚至还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 这些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术后的恢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4]。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 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因此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日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做为医护人员我们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深入研究, 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对于做好手术后患者护理, 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凤莉.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 2008, 14 (8) :808~809.

[2]邱旭君, 谢仁青, 林月敏, 等.术后疼痛患者自我评估与护士评估比较[J].护理研究, 2008, 22 (8) :2017~2018.

[3]赵红梅, 刘亚杰.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7, 5 (10) :109~110.

普外术后 篇9

(四川省达县石梯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县635000)【摘要】目的:探讨在乡镇医院普外科术后康复护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分别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病人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病人术后应用自制辅助卧位枕辅助维持康复体位及VCD光盘辅助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辅助卧位及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病人疼痛减轻、舒适度及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CD光盘辅助康复指导功能锻炼的应用可让病人感到舒适、方便和尊严,实践了人性化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值得推广。【关键词】康复护理;普外科;乡镇医院;临床【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12-0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全过程,基层医院所面对的手术病人,文化层次差别大,如何做到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关键。普及宣传卫生科学知识,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仅以我乡镇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88例病人康复护理需求及实施的护理对策,谈点滴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病人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86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阑尾炎13例,胃癌12例,胆石症12例,肠梗阻10例,胃穿孔9例,脾破例4例,腹股沟斜疝8例。1.2方法:(1)系列辅助康复卧位枕制作与应用:选择柔软、透气的海绵及纯棉布作为材料,根据不同专科康复体位的具体要求及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制作成相应规格和形状的辅助卧位枕,部分已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用于实验组病人辅助维持相应的康复卧位:①上肢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抬高患侧上肢;②长枕、鞍枕、足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辅助卧位,以帮助维持偏瘫侧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位及保持踝背屈。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方法辅助维持卧位,即用普通的枕头或衣物、棉被等垫于病人相应的身体部位。(2)功能康复锻炼音像光盘的制作与应用:根据腰椎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要求,制作规范化功能锻炼VCD光盘,用于指导实验组病人术后相应的功能锻炼,病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功能锻炼观看VCD光盘的时间和次数,直至掌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即护士口头指导、示范及提供文字资料等。2康复护理术后宣教。根据患者不同病种、不同手术方式,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对不同患者的需求,每日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对于伤口与引流管的注意事项应当特别讲明,避免不必要的感染,防止脱管、阻管的发生[2]。进行用药指导:向首次用药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药名、作用、药物的副反应的判断,几组液体,输液的顺序等,每日更换液体时告诉患者药名、作用,医嘱更改后随时告知患者,使患者明明白白用药。进行饮食指导:对于患者的进食时间、种类以为相关的营养如何搭配进行指导。患者术后一般由于刀口的疼痛、以为术后的疲劳往往不能进行有咳嗽排痰,容易并发肺部感染,进行咳嗽、排痰指导,有利于病情恢复。3结果

实验组病人(应用系列辅助康复卧位枕辅助维持体位与通过VCD光盘学习功能锻炼)不仅在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3],而且在接受康復护理及功能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方便、关怀、舒适、尊重和尊严。表1 两组病人疼痛及活动情况比较(%)4讨论4.1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术后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疼痛 这种疼痛多发生于麻醉清醒后 24h 内, 麻醉作用消失后,组织的损伤仍在持续地释放产生疼痛的物质,手术的部位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特别是上腹部、胸部、肛门、直肠和背部等部位的手术,出现严重的术后疼痛最为频繁;②切口张力引起的疼痛 这往往是由于翻身、咳嗽等原因引起和导致的,多发生在在术后 2~3d; ③肠蠕动引起的疼痛 通常此类疼痛发生在术后3~4d左右,这是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之一;④心理因素引发的疼痛 情绪、文化水平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术后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3]。安静、舒适的环境,富于兴趣的交谈等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疲倦、紧张、焦虑、恐惧、软弱均能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性格外向者较内向性格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较文化程度低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差;有过手术史者,对第二次手术一般都认为无法接受。总之,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4.2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更能体现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护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更多体现在护士对病人生命与健康的关心与照护。本课题根据不同专科病人术后康复的具体要求,制作系列辅助康复卧位枕及功能锻炼音像教程并应用于临床,让病人关怀、方便、舒适中维持康复需要的体位及功能锻炼,有效预防并发症或减轻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充分体现了护理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5结论本研究表明,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外科术后康复护理中,能够让病人感受到被关怀与享受、尊严与被尊重,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同时,还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的服务需求的敏感度,护士在专科护理中能主动感受和察觉病人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地需要。外科的其他病区亦根据各自专科疾病术后康复的要求及特点,制作相应的术后功能锻炼VCD音像光盘或多媒体课件应用于临床,使术后康复护理充满了人文怀,形成了外科术后人性化康复护理文化,丰富了护理文化的内涵。参考文献[1]Yuen TS,LrwinMG.The 'fifth vital sign.'Hong KongMedical Journa,2005,11 (3): 145 -146.[2]王祥瑞.急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展.上海医学,2007,30(6):393-396.[3]李漓,刘雪琴,等. 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8):632-634.

普外术后 篇10

关键词:普外科疾病,糖尿病,手术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糖尿病患者普外科疾病发生率较高, 而普外科疾病又会加重糖尿病, 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尤其是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而言, 患者手术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地方法治疗将会影响手术预后, 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其他疾病, 对患者精神和生理上都带来很大痛苦。因此, 临床上研究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临床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1]。为了探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3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32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中男23例, 女9例, 患者年龄为49~84岁, 平均年龄为 (59.3±1.2) 岁, 病程在1~6 d, 平均病程为 (3.5±2.4) d。患者中, 25例入院前已确诊为糖尿病, 7例入院后确诊。外科疾病类型:3例骨折、14例胆道感染、5例阑尾炎、10例下肢溃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 实验均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 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 患者均行普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手术治疗后药物使用如下:患者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糖等常规检查, 并让患者在手术当天停止降糖药物的使用, 根据患者情况静脉滴注胰岛素, 手术后在患者能够正常进食情况下停止使用胰岛素, 患者口服10 mg辛伐他汀, 1次/d。患者手术后要控制患者血糖在8~11 mmol/L, 尿酮 (-) , 并且要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2]。

2结果

该次研究中, 32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 患者中26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 6例切口出现感染, 患者经过换药后愈合。32例患者中, 30例对该院总体满意, 满意度为93.8%。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多, 患者长期血糖异常容易造成细菌生长, 并且造成人体抑制白细胞的不断移动, 从而造成患者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能力下降。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普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 使得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率也比较高, 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 临床上分析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用药显得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和正常患儿相比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患者在进行普外科手术后应该对患者血糖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 为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等创造稳定的调节。因此, 患者手术前医师要及时了解患者糖尿病的病情、治疗情况等, 并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了解患者血糖指标及其肾功能指标等。对于血糖在7~9 mmol/L, 尿糖为 (-) ~ (+) 、尿酮为 (-) 的患者方可进行手术。对于普外科疾病患者由于手术时间较长, 患者血糖应该控制在8~11 mmol/L, 并且患者手术过程中要密切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等。患者手术中要控制血糖水平在6~11 mmol/L;手术后为患者每天补充术150~200 g糖, 并同时补充钾等。手术后, 对患者2 h监测一次血糖 ,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等。患者手术后应该尽早让患者进食, 避免发生酮症, 并且患者手术后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等并发症。最后,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较差, 手术后感染率较高。手术后, 医师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降低患者手术发生感染率, 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该次研究中, 32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 患者中26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 6例切口出现感染, 患者经过换药后愈合。32例患者中, 30例对该院总体满意, 满意度为93.8%,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3]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 糖尿病和普外科疾病之间关系密切, 患者普外科手术后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 降低糖尿病患者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 提高临床治愈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聂丽娟, 薛慧娟, 祝捷.社区健康教育对减少家庭注射胰岛素不良反应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1, 11 (3) :44-47.

[2]沈琴华, 高芷萍, 陆晓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1A) :29-31.

上一篇:外国运动员下一篇:鸡白痢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