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管理

2024-10-17

旅游开发与管理(共12篇)

旅游开发与管理 篇1

素以“古、奇、灵、秀”四大特色而闻名的阳明山, 位于湖南省西南部, 永州古城东郊, 双牌县东北隅, 总面积113.3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1624.8米。1982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一、阳明旅游资源的优势

阳明山旅游风景区内不仅森林资源奇特、秀美、清新、齐全, 并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阳明山佛文化源远流长, 是一个天然的游览、避暑胜境。

1、峰林奇观宛若仙境。

“大峰小峰连中峰, 当天削去青芙蓉”。阳明山以“峰奇林茂”而著称于世。《永州府志》载:“朝阳甫出, 而山已明者, 阳明山也。其麓险峻, 几疑无路, 及登峰顶, 极目千里”。境内有大小山峰161座, 主峰海拔1624.8米, 峰峰相连, 错综复杂, 峰奇岭峻, 绵延千里。以万寿寺为中心, 方圆7.5公里内, 有大小自然奇特景观14处, 人皆称异, 日游不厌。这里湿润的气候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郁郁葱葱的天然次生林木把奇形怪状的山峰打扮得婀娜多姿、情趣无穷, 被誉为湘南的竹乡林海。

2、野生动植物稀又珍。

阳明山系原始次森林地带, 在阳明山繁衍生息的飞禽走兽种类极多, 资源非常丰富, 且珍贵稀有, 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飞禽类有猫头鹰、斑鸠等30多种;走兽类有麝、白山羊、竹根鼠等20余种;爬行类有永州之野的异蛇———鸡公蛇、五步蛇、白蛇等20多种;水食动物有娃娃鱼、南风蛙等10余种。阳明山的珍稀植物也不少, 有号称中国树种“五珍”中的铁杉、水杉、黄衫、三尖衫等。特别是我国独有的高耸入云、英姿挺拔的华东黄衫, 群落面积达1.6万多亩, 全国罕见。这里还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树木银衫、楠木、银杏、苦槠等数十种。在万寿寺的西侧山峰, 还有着近万亩杜鹃花争妍斗艳。每到四五月, 漫山遍野开着五颜六色的杜鹃花, 堪称世上一绝, 被誉为“天下第一杜鹃红”。1993年5月, 阳明山成功举办了首届杜鹃花游览会,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3、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阳明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宜人, 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4.2℃, 降雨量1700m m, 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不超过28℃。夏天, 外界炎热难耐, 这里凉爽舒适, 被游客誉为“不吃冰棒不要扇, 中午睡觉盖被毯”;冬天山下寒风刺骨, 这里却温暖如春, 被称为冬天里的春天。大自然为阳明山装上了天然大空调。

4、人文景观多姿多彩。

阳明山的历史文物古迹很多, 是我国湘南重要的佛教圣地, 古迹有“二龙”、“五坳”、“九庵 (寺) 十八殿”;阳明山还是革命纪念地。1934年8月23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8000多人, 在任弼时、王震、肖克等同志的率领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路经阳明山, 宿营竹篙芨。阳明山还有唐宋时代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欧阳修、吕温, 明代尚书陈荐、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

二、阳明旅游的开发现状

开发阳明山, 发展永州市的旅游业, 不仅是双牌县的大事, 也是永州市的一件大事。近几年, 永州市政府与双牌政府在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加大了改革前进的步伐, 先后投入过亿元资金, 为阳明旅游的开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1、高点规划, 打造精品, 宣传文化。

早在1993年, 永州市旅游局联合双牌县政府就聘请国家重点林业高校———湖南中南林学院为阳明山进行了全方位的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的设计。借助“奇山异水, 阳明天下”的形象定位, 结合万寿寺、小黄江源、大黄江源等景点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 包装宣传阳明山的生态旅游业, 在全省乃至全国内打造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同时精心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宣传着阳明文化。1992年5月, 国际中医学会秘书长、著名中医学家白世藻教程专程考察了阳明山, 并建议“中央军委后勤部”在这里建了一个“百药园”。1993年5月, 阳明山举办了首届杜鹃花游览会,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阳明山文化笔会。2004年成功举办了阳明山旅游推介会。2005年举办了中国·湖南阳明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2006年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美人·美景相映红”摄影大赛、“和美阳明山, 两岸一家亲”大型民族歌舞晚会。2007年4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一系列活动的举办, 将中央到地方的有关领导、省内外各界名流和各方朋友, 汇聚在阳明山“过节”。这意味着阳明山旅游开发已上层次并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2、开辟生态旅游专线, 完善配套设施。

近几年来, 永州市、双牌县把阳明山定位为“灵山福地”, 实施综合开发, 精心做了开发规划, 先后投入1亿多元, 建好了进山的红阳公路和通往主要景点的道路, 改善了水、电、通讯、接待服务的条件。他们一手抓开发, 一手抓保护和管理。先后开辟了几条生态及佛文化之旅热线。

(1) 朝佛休闲一日游。D 1:管理局—万寿寺 (上香、吃斋饭) —一天门、二天门 (观看万亩杜鹃园) —红军纪念亭—黄杉观景台—管理局—返程;

(2) 朝佛休闲、生态观光二日游。D 1:管理局—万寿寺 (上香、吃斋饭) —一天门、二天门 (观看万亩杜鹃园) —红军纪念亭—黄杉观景台—管理局 (就餐、休息) ;D 2:管理局—叶子漯—小黄江源—红军纪念亭—管理局 (就餐) —返程

(3) 大黄江源探险二日游。D 1:管理局—微波台—大黄江源 (野炊、住帐篷) ;D 2:大黄江源探游—微波台—管理局 (就餐) —返程。

3、启动资金, 推陈出新, 开发产品。

在进入21世纪以来, 阳明山通过政府投入, 经营权转让、招商等多种方式, 多个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 吸收各种经济成分参与, 解决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整合了生态旅游资源, 全面完成了景区的净化、美化和设施配套。先后开发了“阳明圣泉”、“阳明仙菇”等系列旅游产品, 推出了“农家乐”等乡土特色服务业。对保护区全面实行封山育林, 并加强了对云豹、银杏等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增强了阳明山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在夯实旅游基础的同时, 还与注意联手台湾阳明山进行“和”文化的宣传, 推陈出新, 创新旅游产品。

三、阳明旅游的发展

阳明山是永州最精华、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 也是一座因“和”而名的千古名山。近几年来, 尽管阳明山旅游形势喜人, 但在旅游开发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制约因素比较明显;景区景点开发水平不高, 规划修编总体滞后, 景点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整合;旅游配套服务较为落后等。因此, 要充分发挥阳明山的优势, 将阳明山规划建设成集生态、文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我们在开发中必须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从长远着想, 切实搞好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搞好规

划设计是建设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绿化、景点、基础设施规划要布局合理, 分期实施。

(1) 从总的来看, 可以规划建设珍稀植物标本园、珍稀动物园、百药园、百花园和果园。利用“中心辐射”形式, 以公园总部和万寿寺为中心, 与周围的几十个景观相呼应, 有机结合成一个森林旅游风景体系。

(2) 从具体分析, 可以归纳为“三区、三点、三线”。

(1) 三区:一是以公园总部所在地的宾馆、招待所、个体旅馆、集贸市场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会议区;二是以叶子漯、高山水库发电为主体的水上游乐区;三是以万寿寺佛文化为主题的拜佛区。

(2) 三点:一是双江口的车辆人流集散点;二是北江冲口的车、船、牌艇、人流集散点;三是歇马庵的高山体育训练基地和封闭式娱乐场所点;

(3) 三线:一是从双江口至万寿寺至微波台至望佛台等古树、古石、古路、古景点的不幸游览线;二是从叶子漯至竹篙芨至龙潭至祖爷岩等探险、探奇、探特、探野、探趣的步行游览线;三是以公园总部至大田至宁远方向的避暑、疗养、休假的清静健身寻乐线。

2、精心规划, 努力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要使阳明

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旅游风景名胜区, 使游人进得来, 住得下, 吃得满意, 玩得开心, 还必须要加强与森林旅游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突出抓五个方面:抓能源, 必须修好高山梯级水库水电站, 解决电的问题;抓万寿寺的修复, 使佛教游人满意;抓公园总部接待、娱乐、卫生、纪念品等基础工作配套;抓森林资源, 珍奇异兽的开发和保护, 维护环保生态平衡;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确保游客愉快平安。

3、立足本地资源, 抓精品、创亮点、树品牌、带全局。为保护

旅客对食品和纪念品的需求, 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以肉、禽、蛋、鱼、果、菜为重点分期分批建立一批食品生产基地。要立足本地资源, 大力发展土特产品加工, 建筑工业, 工艺美术品, 旅游纪念品生产。土特产品加工重点放在干笋加工和风味可口、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上。作为旅游区, 可利用阳明山的丰富的花岗岩资源, 生产建材产品供应城建和路建需要。可以大量生产竹制工艺品或其他纪念品出售。如竹筷、竹雕、竹工艺蓝、竹拐杖、竹刻书法、竹笔筒等。

4、注重宣传推介, 突出重点, 搞好特色景区的建设, 对外展

示其良好形象。旅游需要定位, 定位就是目标, 定位就是品位, 定位就是价位。只有定好了位, 才有可能树立起良好的旅游品牌。阳明山应该借助“和”、“佛”文化的开展, 加大向全省、全国的宣传力度, 借助“奇山异水, 阳明天下”的旅游定位, 调整旅游规划, 突出重点, 搞好杜鹃花海、大黄江源、歇马庵以及高峡平湖水上乐园等特色景区的建设, 打破各条道路交通的瓶颈制约, 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与特色优势, 加大与永州市其他各景点景区的联系, 对外展示其良好形象。

5、加强森林旅游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为了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要加大力度提高阳明山人民打开山门迎宾客的改革开放意识, 提高发展森林旅游, 振兴名山今年国际的制富意识, 提高文明礼貌热情好客的服务意识。其次要抓紧时间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文化和技术专长的森林旅游专业队伍。再次要大胆引进一批为森林旅游服务的管理、财会、导游、翻译等一大批专门人才, 以适应阳明山森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新中:永州旅游[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社, 2003.

[2]湖南省双牌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神奇的阳明山[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2.

[3]秦加增、蒋崇炳:阳明山览胜, 双牌县老年书画诗词协会, 2004.

[4]杨仁里:零陵文化研究[M].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3.

[5]胡幸福:湖湘旅游文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旅游开发与管理 篇2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一步?(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于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567、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力求经济,保护环境

二、名词解释

1、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旅游资源开发: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3、旅游资源调查:是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三、单选题

1、下列哪些属于地文景观()

2、下列哪些遗址遗迹类()

3、旅游资源开发的依托是()旅游产品???(当地的旅游资源)

四、多选题

1、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1审美学评价、2价值判断统计学评价、3认知比较学评价

五、问答题

1、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4)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服务工作的人员。

2、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对策。2)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对策。3)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4)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

3、“三三六”评价体系?

答: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 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四、论述题

1、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答:1)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度、品位、质量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开发水平。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旅游资源质量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4)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结构。

2、论述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一)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包括自然类、文物古迹类、社会风情类、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现代人工吸引物开发模式)。

(二)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民间投资型、外商投资型资源开发的模式)

(三)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东部地区—精品开发模式、中部地区—特品开发模式、西部地区—极品开发模式)

(四)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1、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2、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3、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4、价值低,区位、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5、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科研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篇3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系统设计 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52

0前言

本科研管理系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使得科研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校科研项目繁多,如果用手工管理存在许多不便之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1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通常是经过手工操作完成的。申请一个项目首先从可行性分析开始,接着填写项目申请书和进度报告等。得到上級的批准通知后,根据批准通知规定的研究年限和资助经费,签署《项目责任书》,按批准通知中的修改意见对原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如无修改意见,按原研究方案执行、检查),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按规定时间报送相关部门(一式一份)审查,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

研究计划执行中,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填写《项目年度进展报告》,报送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在检查考核基础上,对《进展报告》实事求是地签署意见。地区科学基金及联合资助项目,同时报送匹配经费的主管部门。

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简称《总结报告》),并由单位审查、验收并签署意见。各单位应将本单位全部结题项目的结题简表,按统一规定录入软盘,于次年受理面上项目申请期同时统一报送计划局。最后由相关部门审核。

如下图:

这样的操作效率大大的影响了科研项目的发展进程,一个项目从申请到审核到立项的,到结项周期过长,而且不方便项目管理。

2系统设计

本系统是典型的项目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c/s结构前台是客户机应用程序,后台是服务器数据库。本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功能:

(1)项目申请,包括项目申请书的录入、管理、查询,在项目申请书录入时还应该把一些项目相关的资料也一并录入,如项目小组成员的详细信息、项目计划等。在完成录入后,还可以对项目信息进行维护、查询等操作;

(2)科研成果管理,包括项目中产生的一些科研成果和论文著作的录入和一些教材资料信息的录入,同时还能对所录入的信息进行信息维护,包括新增,删除,查询,修改等;

(3)系统功能,它包括对用户信息的管理维护,可以新增用户、修改用户权限、修改密码;数据分析,对所有的项目数据和科研成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图表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从而进行分析预测,研究项目开发的发展趋势。

3项目申请书模块管理

项目在开始时要先经过项目申请,因此,要首先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填写完成后,用户还可以对其他项目申请的情况进行查看、查询,了解实际情况。在项目管理子系统中包括三个内容:

(1)项目申请书的填写。用户在此填写自己的项目申请的基本信息。此外在填写项目申请书的同时,应该把该项目的小组成员和项目进度计划也一并填写。

(2)项目申请书的查看。一般用户可以查看其他项目的情况,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3)项目申请书的查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查询条件,来寻找需要的项目资料。

功能:成立一个项目,就应该增加该项目的基本信息的记录,该窗口提供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性质、所属学科、申请金额、批准金额、申请时间、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联系电话和是否批准的信息录入,而且连接计划录入和小组成员录入这两个界面进一步增加详细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基温.信息网络技术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08.

[2]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

[3] 斯蒂芬.哈格.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5.

[4] 李代平.软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02.

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篇4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渊源

在我国, 生态旅游的起步较晚。这一理念得到人们普遍重视始于1995年, 在全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之后, 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才开始频频出现。

生态旅游理念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现实考虑。第一是环境问题, 基于全球环境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 人类必须对资源利用方式和传统旅游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和定位。第二是游客心理, 人们在长时期的旅游活动中逐渐会审美疲劳, 表现出对传统旅游方式的厌倦, 旅游业相关部门必须从游客本身的需要出发, 积极探索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刺激大众消费, 拉动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最后一个方面是基于战略趋势的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不但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WTO也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演绎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理念, 为跟上国际趋势的大潮, 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旅游的开发刻不容缓。

二、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 生态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

生态旅游推行以来, 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热捧, 但同时这种热捧也造成生态旅游管理单位不计成本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以增加旅游利润收入, 把许多自然保护区开发成为自然生态旅游区, 将其作为旅游经济增长点加以不节制地开发和利用。由于缺乏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和评估, 管理者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盲目地探索和粗放式的开发, 并且在利用过程中保护不够, 造成相当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害和浪费。

2. 原始生态环境失衡

一味从经济角度出发建景区、修公路等, 只为了能吸引大量游客而不顾自然保护区内原有的生态平衡, 造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破碎化或岛屿化后果, 不但破坏了原本景区的自然风貌, 而且因过多的游客对保护区内自然植被的破坏和践踏, 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

3. 景区内环境质量下降

不加节制的旅游活动造成保护区内污水、废气、垃圾增多, 对土壤、水源和大气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 不适当的人工造景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视觉污染, 减少人们旅游的乐趣。由于游客众多, 随意丢弃的废弃物垃圾造成景区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不仅损害了原本的自然景观, 而且对野生动植物的存活也形成了威胁, 甚至于造成严重危害。而私家车的涌入, 饭店、宾馆增多等排放的汽车尾气、煤烟气中包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 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设施及其他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污水不加处理地随意排放, 污染了景区水环境。各种不适当地开发和滥用资源, 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三、生态旅游管理完善措施分析

1. 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管理观

在为了满足社会对生态旅游的需要而对生态资源开发和利用时, 要科学的规划自然保护区内的各个景区, 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及生态资源的有机保护。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 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旅游管理相关人员要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管理观念, 根据自然生态经济原则, 以科学的生态市场营销战略武装全局, 在突显生态资源旅游价值的同时, 还要尽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管理观, 科学地进行景区规划与建设,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有机结合起来, 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

2.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坚持绿色旅游理念

传统的“先开发, 后保护”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理念很难从根本上对失衡的环境进行治理, 因此必须要把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打造绿色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塑造自然保护区内绿色旅游形象, 做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旅游区要自觉并积极广泛传播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绿色旅游理念, 号召游客自觉爱护生态环境, 使旅游过程得到质的升华。

3. 保护区内要重视植被环境健康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的绿色植被不但可以起到造景的功能, 另外还可以优化自然环境, 净化空气, 保持水土, 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 要注意保护生态区内原有的森林资源, 引导游客不要随意践踏草坪等, 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明文规定, 把保护自然生态的思想放在首位, 尽力保持自然生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4. 加强立法, 以法制的强制性保护生态资源环境

政府旅游管理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对旅游业管理单位的开发行为进行约束, 建立旅游业统一规范的开发原则、服务标准和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作用, 对生态旅游实行法制化管理。

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环境都逐渐变为一种压力,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提倡生态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是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方式, 有利于保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长久、持续利用。因此, 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 以及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和完善措施, 是十分有必要的。

餐饮渠道开发与管理 篇5

前言:吾友D君是某著名调味品公司的餐饮代表。入行两年,一直从事餐饮渠道的开发与管理,从当初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个行业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手,期间积累了不少的心得与体会。某日晚上,与之深谈,他回忆了这两年来的走过的路,其中亦不乏种种的甜酸苦辣。我将D君在谈话中讲述的工作经历与心得摘录下来,与诸君分享。他所说的内容并无高深的道理,但是很真实的呈现出他的入行经验与感悟。相信对于新入行的朋友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是为记!(注:为了文章表达上的便利,在以下行文中将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入行之初与拜访体会

我于2004年年底通过网上求职找到现在的这家公司,或许是准备得较充分的缘故,再加上公司急需用人,在经过一轮面试后就顺利的加入了这家公司。该公司在业内是相当有名的一家公司,我当时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进入公司后,经过简单的培训、跟老业务员出去跑了两天后,就开始独立拜访客户。在公司的三大销售部门中——流通、零售、餐饮——餐饮渠道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部门,而这种辛苦主要是体现在体力的消耗上。一个没有任何行业经验的新人,在一个近乎空白的区域市场中(当时该公司也是刚刚组建独立的餐饮部),没有任何的客户资源,你只能每天拎着那个十斤左右,装满各种样品、公司资料、菜谱杂志等各式销售工具的公文袋,踏踏实实的进行扫街。用双脚丈量着自己负责区域的每一寸土地,向每一个可能用到公司产品的客户介绍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临街设摊的沙县小吃、天津包子到五星级酒店的餐厅,从地道粤菜馆到四川麻辣火锅店,从一进门就见到老板坐在收银台的旮旯小店到见采购一面也要经过若干道关卡的连锁集团。所有的这些客户你都要去接触,看样品、试用、再跟进促成,每一个环节你都必须做到位。经过无数次的拜访,我切身体会到餐饮成交的全部关键在于:跟进、跟进、再跟进。有时,一家餐饮客户会被若干个不同调味品厂家的销售代表轮番拜访,在这场只能活一个的战斗中(餐饮客户在多数的调味品使用中具有排它性,譬如:在同一时间,我用“双桥”味精用不会用“味之素”的),耐性与毅力远比销售技巧重要得多。

在开始独立拜访后,我面对这个陌生的新市场,每天所拜访的客户少则十几家,多则二十几家。这种拜访量在我所在的部门中领先的。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每天尽可能拜访更多的客户,并不是完成主管要求的10家客户就了事,所以我强迫自己更合理的安排路线与时间,如何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幸运的是,在开始独立拜访客户的一个星期内,就成交了第一个客户,并且在进公司的当月,共成交了6家客户。尽管对现在来说,这些客户属于小得不能再小的C类客户,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与成就感,使我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后来,我统计了当时的拜访记录,发现我的拜访成功率是10%左右。这是个不算高的比例,但若是基数足够大的话,最后实际成交的客户数量还是颇为可观的。

开发餐饮客户其实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只能你坚持每天拜访一定数量的新客户,并做好跟进工作的话,最后的成交是水到渠成的事,根本不难。我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甚至有点内向,但我却是一个比较勤奋与肯吃苦的人,很多与我同期进入公司的人都先后选择了离开,只有我坚持下来,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或许他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我从这份工作中找到极大的乐趣与成就感,乐此不疲。这个世界上,做不成事的人只有懒人,而不是笨人。

如何提高产品在餐饮终端的销量

通过分析餐饮客户的调味品使用情况,发现影响销量的无非是以下的三个内容:

销售额=客户数量*单店产出*进货频率

对餐饮代表来讲,日常的工作内容能聚焦于以上的几个基本点,围绕着客户、品项、渠道这三个关键因素的组合及其潜力挖掘,业绩的增长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何形成稳定的业务关系

对各大调味品厂家来说,餐饮渠道具有一定的排它性,产品进场后会形成较稳定的业务关系;同时投入费用相对少,是一个利润较为丰厚的销售渠道,成为各大厂家的必争之地。正如前面所说的,排它性所带来的业务关系稳定与高利润必然会吸引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因此如何在产品进场后保持关系稳定,不易被竞争对手取代,这是一个深受厂家重视问题。我认为建立牢固的业务关系要从“技术壁垒”与“客情关系”这两个方面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1、技术壁垒。简单的说,是令客户使用公司的多个品项并能组合使用。打个比方,客户的某个招牌菜必须用你公司的产品A与产品B以1:2的比例进行调味,才能突出这个招牌菜的风味与特色。这样你就成功了,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壁垒。更进一步,利用公司的技术支持,针对不同客户的具体特色推荐不同的基于公司产品的专门调味配方,从而将公司的优势与客户的利益最大化的结合起来,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2、客情关系。这个客情关系不仅指给客户送些小礼品、定期的走访一下客户;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带去一些增值服务,如行业信息、公司出版的菜式手册、报刊杂志上介绍的近期的热销菜式或创新菜式等,只有用心你会找到很多增进客情的机会。有时候,客户感动的不是这些资料实际上帮了他多大的忙,而是你的这份心意。

善用外力,搭建网络

1、善用厨师个人的交际圈。在每个厨师的身后都有一个由从事相同职业的朋友组成的圈子,他们一起聚会、娱乐、交流,他们所属的圈子类型或许是按地缘(如由在当地工作的湖南厨师组成的圈子),或按菜系(如粤菜酒楼的厨师组成的圈子),不一一而足。这种圈子有一个特点是,彼此间容易接受对方推荐的调味品品牌,并乐意尝试。特别是如果你能争取到该圈子中意见领袖的支持及推荐,你的工作进展将变得非常的顺利。

2、深入厨师俱乐部及行业协会的会员网络。善用他们的会员网络及影响力,达到快速接触厨师、建立信任感,以及一对多的宣传效果;并进一步介入各个厨师的交际圈,寻求转介绍,提高销售的成功率。从陌生拜访以外,寻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客户开发模式。

3、在各种厨师交流会中建立关系。这是一种很好的接触媒介,在这种的一种交流氛围下,淡化了业务员与厨师之间平时那种业务沟通、谈判的感觉;代之以一种烹饪技能、调味手法的交流与专业知识的探讨。既能有效的增进客情,又能利于新品的宣传与推广。同时,我的一个体会是:厨师交流会未必能频繁的举办,但如果我们能在日常拜访中也能营造出这样的一种感觉与氛围,而不是纯粹在推销一种调味品,那么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综合感受

餐饮渠道的开发是一个稳打稳扎、精耕细作的过程,不要寄望于公司出台某个促销活动或政策就能一夜之间改头换脸、出现“农奴翻身当主人”的奇迹。或许促销活动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想拥有稳定、长期的效果必须要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市场基础与客情关系。

而在这个过程中,工作的激情很重要、赢的激情很重要,气势与格局很重要,打败竞争对手的坚定信心更加重要。当我们还是一个“弱势品牌”时,基层业务员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气势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动力。

浅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篇6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而且使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来进行。把传统的企业管理引向新兴企业管理,把传统的生产经营引向现代生产经营型,把传统经验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复合化,使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将人力资源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方法、经营战略等方面,都要有个根本性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充分重视人的价值,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挖掘企业人才的潜力,精神文明方面就是树立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物质方面应切实引入“以人为本”的制度,建立创新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激情,把广大员工的意愿、力量、智慧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的一个整体来努力奋斗;大胆探索创新,收集信息,开发新技术,去应用和开拓、创业,最后实现我们的目标。

1.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当前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我们的人力资源素质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是很不相称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国际竞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胜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功有极大的关系,而现在追求发展,就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体,他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关键要素,因此,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1.1经营管理与考核脱节

我们知道,绩效考核主要有3个方面的目的: 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但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绩效考核不能实现战略目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究其原因, 关键是没有把经营目标和计划真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的考核上, 缺乏一套关键绩效指标, 无法将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贯彻下去。

1.2不重视长期绩效

大多数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结果, 而忽视了长期或者过程绩效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有的企业考核销售人员的业绩, 常常只考核和关注他们短期内的销售量, 而忽略了潜在销售机会、客户拜访量这些过程指标, 结果销售人员光注重短期行为,短期的绩效可能达到了,但失去了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

1.3重管理、轻开发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从开发利用方面来看, 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 但是整体素质不高, 大量潜在人才有待开发。只有开发好人的潜能, 讲管理才容易出效益。然而, 许多的企业却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 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 导致许多工作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因分析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将帅和灵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他们的开发管理较之对一般员工的开发管理, 应当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当务之急, 首先是让他们补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课,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其次,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方法,评估其综合素质, 发现和挖掘其潜能;第三, 引进竞争机制, 考核其绩效, 优胜劣汰;第四, 按照人才市场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其应当享受的工薪报酬和福利待遇。做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开发管理工作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 也是企业兴旺发达, 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陷入上述误区的根本原因是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 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走出误区, 必须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必须加大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改革一切阻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旧规章、旧制度、旧运行机制和旧运行方式;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 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队伍。走出误区,才能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 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3.1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 只重拥有, 不重培训开发; 在用人上, 只限于企业内部的小圈子, 论资排辈, 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樹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3.2给员工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舒尔茨早在20 世纪60 年代也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培训工作加强管理,不断地给员工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3.3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 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要有激励性; 其次, 薪酬体系的建立, 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 最后, 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 与业绩挂钩, 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 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的。

3.4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 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例如,有的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 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 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个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代沁员, 王学庆.现代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初探[J]. 商场现代化, 2007, (14).

[2] 林泽炎.3R 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1.

[3] 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4] 李剑.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必备手册[M].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

[5] 王东升.加入WTO 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J].经济管理与研究,2002,(4).

旅游开发与管理 篇7

生态旅游开发是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上, 开展的一系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工作, 以此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从某方面来说,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在平衡地方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发展。

1 生态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促进作用

1.1 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筹集更多资金

经费不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首要问题, 也是多年来自然保护区职能无法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 可以为自然保护地区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融资渠道, 生态旅游的收入可以为自然保护区投入更多的发展资金, 促进自然保护区设施的完善、环保工作的落实等, 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2]。

1.2 为自然保护区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 是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餐饮、住宿等, 同时也缓解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 为旅游区的居民带来更多的利益。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策略的实施, 有助于帮助人类实现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保护, 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促进良好社区环境的构建。

1.3 增强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我国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都处在偏远的山区, 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 同时加之国民在生态保护意识方面不强, 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自然保护区。而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 可以使公众对自然保护区有更多的了解, 也有利于为宣传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另外, 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者和居民进行良好的生态教育, 可以提高群众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

2.1 生态旅游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

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开发方面都缺乏科学的规划, 有很多旅游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报批, 而且大部分的工程都偏向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 对于如何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及如何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都缺乏足够的考虑。当前, 仍然有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科学的规划, 造成生态旅游开发过度或者不当等, 违背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初衷。

2.2 缺乏完善的生态旅游制度

目前, 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 都是依靠我国较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要求。在宏观层面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 因此而导致盲目开发现象普遍存在。另外, 我国在关于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因此使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缺乏足够的依据。

2.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较为混乱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的管理方面也较为混乱, 通常由部门管理和行政管理同时执行。由于业务与行政的相互分离, 使得保护区的管理机制与经费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旅游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都较为复杂, 所以无法保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

2.4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缺乏具有专业旅游开发管理能力的人员, 也是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在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都表现得较为滞后, 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很少, 而且同时掌握生态、环境、林业以及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更是严重缺乏, 这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而且, 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培训, 对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反而产生了一些阻碍作用。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3.1 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实施全面规划与管理

目前,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大多是在自发的状态下开展的, 所以难免会存在重复建设或者盲目建设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大量耗费[4]。因此, 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应当由国家和政府实施统一的规划, 并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 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工作中, 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 推动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全面发展。

3.2 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 需要有明确法规进行规范管理, 当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法规主要有《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监督管理办法》等。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5], 将上述法规建设纳入立法规划, 争取早日颁布实施。

3.3 坚持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原则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内部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其他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一基本任务。因此, 对于自然保护区内部的资源环境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主的基本原则, 确保生态旅游的开发符合自然规律, 满足自然环境良性发展的要求。另外, 在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 要对旅游区内部的游客接待能力有正确的评估, 确保科学的接待量, 减少过多的旅客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才能实现对生态资源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

3.4 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 生态旅游开发工作中存在着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 所以要加强对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 使管理人员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有正确的认识, 并且增强其自身在旅游开发区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指导旅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6]。另外, 对于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使得很多群众对于生态旅游的环保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也是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 管理人员也应当掌握一定的宣传、沟通技巧, 可以与当地的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总之, 只有管理人员掌握生态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的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生态旅游开发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旅客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些都为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对此, 应当对目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 积极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也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房艳刚.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万绪才, 朱应皋, 吴芙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 2004 (3) .

[3]黄晓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3.

[4]朱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9.

[5]唐永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旅游开发与管理 篇8

1 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 指的是以乡村为地域条件, 以乡村的特色为旅游特色和资源, 通过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氛围吸引城市中的游客的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与其他的旅游不同,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 乡村旅游的场所和区域是乡村, 不同于传统的名胜古迹的旅游方式, 为城市中喧嚣的人群找到了新的休闲方式。第二, 乡村旅游具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特点, 其中的基本理念是让人体会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乡村文化气息, 给城市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 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的旅游产业。其中包括观光、娱乐、体验和休息的旅游过程, 让旅客有一种参与其中的感觉, 而不是置身事外。乡村旅游的第四个特点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的,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乡村的剩余劳动力, 这就是乡村旅游的乡土气息更加浓郁, 更吸引人。但是, 这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与城市人口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 再加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教育落后, 导致了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

2 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状况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第一, 村民总体素质偏低。对于乡村旅游来讲, 主要的从业人员就是乡村中的村民, 而其他不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也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外在环境。因此, 村民的旅游管理意识和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关系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但是, 我国农村的人口总体素质远远低于城市, 仍有大量的农村居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其本质原因就是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低下, 同时, 又有大量的人才流失。

第二, 高素质人才短缺, 大量人才外流。由于我国乡村的劳动生产率较低, 我国农村的农民收入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农民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部分有志向的农民一般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个是读书型, 这个类型指的是出生在乡村中的大学生, 这部分人由于考上大学而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毕业之后只有极少数愿意回到农村。第二个是打工型, 由于我国农业耕种的性质, 导致了具有很长的农闲期, 在此期间,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中去打工, 这部分打工者中的人才, 大多留在城市而离开了农村。第三个是创业型, 这部分农民以农业为基础进行创业, 积极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也是这部分乡村中的创业者开发了乡村旅游的行业。但是由于前两个类型的人才外流, 导致了我国农村中的乡村旅游业很难在本土找到合适的人才。同时, 由于乡村条件相对艰苦和发展相对缓慢, 导致了很难在其他地区和城市雇佣到对口的人力资源。这是导致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第三,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乡村旅游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乡村旅游项目包括乡村饭店、乡村旅行社和乡村交通等等, 这些部门都需要大量专业的人力资源。但是,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难以满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 这些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中的下岗工人, 具有专业素质和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这就导致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维的落后, 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不只是一般的员工, 而且还应该包括各个旅游部门的经理和负责人, 这些成功的商人大多是农村本地的创业者, 当初是凭借着自己的艰苦奋斗而取得了成绩, 但是当旅游公司和项目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之后, 就存在着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落后的问题, 因此, 管理者专业素质的低下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隐性障碍之一。

3 关于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论述和分析, 我们了解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短缺的现实情况, 本文认为有以下两个解决途径:

(1)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

对于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 本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 各方面共同培养乡村旅游人才。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中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旅游发展部门。各个部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规划, 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对口衔接, 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乡村当地要重点依赖于其所隶属的县市的高校和旅游培训中心, 通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培养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对于这些专业的旅游培训机构的课程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 尽量使课程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 尽量多开设市场营销和乡土文化等课程。

第二, 旅游培训要具有乡村旅游的特色。对于乡村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来讲, 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这个“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顾客, 也就是乡村旅游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的文化和环境。因此, 对于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的培养不能按照传统的名胜古迹旅游的培养方式, 而是要加入传统的文化培养和工艺培养。对于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来讲, 要发展旅游业还需要具有许多懂得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艺人, 因此要根据各个村庄的不同特点和特色进行具体的培训活动。

第三, 开展全民的旅游教育。乡村中非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具有两种角色。首先, 他们是乡村旅游的客观环境, 时时刻刻都会影响到旅客的旅游情绪和旅游感觉。其次, 他们是潜在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 因为他们经常会和旅客打交道, 具有许多潜在的商机。因此, 从以上两点来看, 对于全体村民的旅游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需要当地的政府和企业联手加强对全体村民的旅游思想进行培训。这个培训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讲解和分析, 使得全体村民了解到旅游业对其生活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其次是讲解旅游心理学, 是村民掌握与旅客打交道的方法, 提高文化水平。再次是讲解专业技术, 使村民通过技术的提升和思维的转变, 由原来的非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转变成乡村旅游业的从业人员。

(2) 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

对于专业乡村旅游人才的引进, 应该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的力量, 共同努力。

第一, 政府与企业联手引进人才。我国乡村旅游业人力资源短缺除了乡村中缺少合适的人才, 要进行培训之外, 还要加强从其他城市和地区引进专业对口的旅游人才。这些人才的引进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企业的努力。政府应该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县乡政府的政府绩效考核, 对各级行政机构设置每年引进旅游人才的数量和指标, 对完成指标的单位给予奖励, 否则给予惩罚和处分, 使得各级政府具有一种压力感, 使得各级领导干部重点搞好旅游人力资源引进工作。除了要对单位具有一定影响之外, 也要对干部本身具有一定的约束, 对于没有完成年初额定引进旅游人才指标的干部, 要使之在评优和提拔上有所体现, 这样才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促进人才的引进和引进经费的到位。对于人才的引进, 除了政府和行政部门要出力之外, 各个企业也要积极宣传本地区的乡村旅游, 争取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乡村来工作, 同时, 企业要给予更高的报酬, 政府要给以更多的优惠条件, 使得人才感到安心和放心。

第二, 引入人才市场机制。人才的引进除了政府和企业要发挥作用之外, 还要利用市场的力量。人力资源市场与传统的市场概念不同, 包括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制度层面看, 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制定旅游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表彰、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政策措施, 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更宽领域里合力推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使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建设要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和拓展开发领域两个方面来展开, 力争达到扩张旅游人才数量、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发挥旅游人才作用等三个方面的效果。在技术上, 要加快旅游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旅游人才数据库建设, 形成机制健全、信息灵敏、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摘要: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中新兴的旅游项目, 并且发展迅速。但是, 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究其根本就是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短缺和专业素质差的问题, 因此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并且根据现状具体论述了几点解决方法, 希望对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人力资源,乡土

参考文献

[1]王琼英.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1) .

[3]吴必虎, 徐斌.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王莉, 王万同, 梁留科.中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 .

旅游开发与管理 篇9

一、张谷英村旅游开发管理研究背景

目前的张谷英村处于典型的“多头管理”阶段——张谷英村管理处、长沙金荣企业集团张谷英分公司 (简称金荣公司) 、全体村民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对张谷英村行使不同形式的管理权。

张谷英村管理处在行政上隶属于岳阳县政府, 由岳阳县政府牵头, 副县长任管理处处长, 从全县文物、文化、旅游等各行政管理部门抽调各级干部任管理处干事。设置此管理处的初衷是想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的资金、技术优势, 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构进行约束, 使旅游经济反哺作用极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沙汇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张谷英分公司于2003年正式进驻接管张谷英村的全权旅游开发经营事宜 (2005年, 长沙金荣企业集团与岳阳县政府签下50年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权) , 就笔者所掌握的情况来看, 仅从数字上来看, 张谷英村的旅游收入可以2003为分水岭, 自汇谷公司接管以来, 收入确实逐年增长, 然而就收入构成来看, 2003年前后并无实质改变, 仍然是以门票收入为主要龙头, 虽然对张谷英村的旅游区总体规划业已完成, 但规划中有关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却迟迟未付诸行动, 其原因无疑多方面的, 却也着实暴露出其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开发尚处于简单、粗糙的原始阶段, 有效的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效益优势的现实问题。

张谷英村全体村民对张谷英村行使完全的所有权, 2003年之前, 张谷英村的包括旅游在内的各项事宜均由村委会全权负责, 由于多方面原因, 诸如经营管理思路狭窄, 引发产品缺乏竞争力等, 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不佳, 通过笔者的访问式调查掌握的与此相关的一个信息是, 目前张谷英村的居民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 普遍以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水平。

二、张谷英村旅游开发和管理问题诊断

张谷英村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 文化性是其本质、核心属性, 也是其旅游吸引力的源泉, 但在张谷英村旅游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急需解决。

1. 生态环境恶化, 文化物质载体遭到破坏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张谷英村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 原有的植根于风水理念的建筑格局逐渐被打破。旅游业的发展, 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对该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张谷英村的排水系统, 本是根据风水术中“山管人丁水管财”和“财宜藏不宜泄”的原理从天井下面, 采用暗道的形式, 迂回环绕, 穿过数个天井逐步下行的。当排水暗道到达前大门后, 流入门前的烟火塘, 再由烟火塘流出。然而, 大量的游客涌入, 导致旅游垃圾增多, 依靠原先自身生态系统进行排污净化已变得力不从心, 原本曲水流觞的下水道, 却发生过两次较为严重的衍塞事故。

不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建设给传统村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许多古村落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的错误经营机制, 导致了急功近利的掠夺性开发, 使传统建筑等古村落文化物质载体遭到破坏。在这些“破坏”中, 由于政府指导失当, 旅游服务公司河泽而渔式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古村落建筑损坏是显而易见的“有形”破坏;而在旅游开发管理过程中, 由于多方利益主体关系的不协调势必也会对古村落造成“无形”的破坏, 例如, 在金荣旅游服务公司2005年9月委托达沃斯旅游规划设计院所做的张谷英村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对“旅游服务配套建设施”的规划如下表所示:

“在其规划近期, 预计在张谷英村结合游人中心建设一座中档宾馆, 按照3星级酒店标准设计, 宾馆床位达200张左右;规划中期在旅游区内按3~4星级标准设计建设100个床位, 在旅游区周边设计200个~300个床位;至规划远期, 张谷英村镇上的床位预计达到1000张~1500张。”旅游业确实将改善该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 使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进一步向城市化迈进, 然而笔者以为, 古村落, 一是古, 二是村落, 如果古气、古风、古韵、古朴、古貌不存, 商贾遍地, 古村落则变成了新集镇。少数古村落里的新景观, 如充满现代气息的楼房, 穿街过巷的电线, 为了吸引旅游者新建的“古建筑”, 杂乱无章的摊贩等, 已经让人感到古村落的风韵消失殆尽, 这种“无形”的破坏似乎更具杀伤力。

2. 原生民俗文化逐渐瓦解异化

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带来巨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 原农业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这种趋势的到来。旅游开发存在重开发, 轻保护倾向在张谷英村旅游区也较为明显, 当张谷英村落成为“景区”后, 旅游配套设施——停车场、餐饮设施和道路交通建设相应修建。大型停车场、宽敞的水泥路和功能完善的宾馆在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却也破坏了其原有的独有的儒雅和幽静、清丽和妩媚。商业气息日益浓厚, 而古建筑前过多的商业摊位, 更冲淡了古村落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开发过程中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 对于隐性的文化、价值观保护不够。古村落的居民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当地旅游发展中, 许多当地居民并没有参与。根据现有调查, 众多居民尤其是青壮年居民的外迁, 使许多老建筑闲置无用年久失修, 对村落景观起重要作用的村落中心也渐渐败落, 村落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老人们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尚比较强烈, 喜欢老房子、古村落, 眷念古老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 然而, 占人口大多数的中青年人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普遍低落, 对于传承了千百年的许多民俗文化也没有多大兴趣, 对曾经被视为绝活而倍受尊敬的传统工艺也不愿传承。如竹编这一在张谷英村存在并发展了200多年的独特传统工艺, 曾因工艺精美, 质量上乘成为明清时期供品, 但由于手工制品难抵工业化流程的批量生产, 许多竹编技艺的掌握者都将之束之高阁, 且由于所获经济效益甚微, 对年轻人不具有吸引力, 这一传统工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这种较低的文化认同感致使, 即便是村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 其行为也更多地受经济理性支配, 致使文化基因流失。缺乏文化认同感的旅游开发, 只是对原生文化的商业化炒作, 使其日益表演化、庸俗化, 文化失真严重。

3. 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营销力度薄弱

目前, 张谷英村旅游开发存在对民俗文化、湖湘文化理解片面的现象, 眼光局限在一些看得见的既有文物上, 强调对文物古迹的恢复和利用, 忽视对张谷英村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限于这种思想, 张谷英村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仍旧以同其他古村落相比较趋同性较强的古民居、祠堂等旅游产品投入市场, 造成产品的单一性和雷同性, 无法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完整的旅游解说系统尚未建立, 游客在导游人员带领下, 看看老房子, 逛逛老巷子, 进行走马观花似的游览, 并未从中领略和体验到真正的湖湘文化、程朱理学以及当地民俗文化。张谷英村文化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还包括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科技以及风情民俗等无形资源, 但许多传统的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等尚养在深山人未识;已经开展的一些民俗民风的旅游项目, 缺乏整体规划, 存在形式粗糙、规模小、内容不丰等缺陷, 未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

目前, 包括张谷英村在内的大多数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品牌意识淡薄, 品牌经营、品牌塑造上还很粗放。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缺乏高标准的形象定位与策划, 致使旅游开发没能形成古村落的鲜明个性和整体魅力。宣传促销力度弱, 有关张谷英村的宣传信息鲜有所闻, 只是到了古村落内才能看到简单的宣传册和专业书籍, 而目前张谷英村唯一的官方网站知名度并不高, 在对国内最权威的中文网站百度搜索“张谷英村”一词, 其排名在搜索结果中位列第五, 说明其知名度和使用率都差强人意, 且网页内容略显粗糙, 例如“游客指南”与“地理交通”内容竟然如出一辙一字不差。值得借鉴的是,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 如埃及金字塔, 在人们去那里游览之前,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如音像、电影、电视、书籍、文章等看到大量关于金字塔的介绍, 充分了解其价值。

张谷英村旅游经营者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依赖朋友关系, 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宣传促销手段较为原始, 仍然以发传单、名片和宣传册等为主要方式, 而且局限在本人较为熟悉的人际范围内, 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不强, 很少举行大型的宣传促销活动, 许多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未能很好利用, 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近几年。

4. 管理手段简单粗糙, 尚未系统化、规范化

张谷英村目前虽然实行的是“政府牵头, 村民搭台, 企业唱戏”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管理的模式, 并在引入市场化管理理念后确实取得显著成绩, 但毋庸讳言的是,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 还隐藏着较多问题, 就开发管理方面来说, 管理手段明显过于简单粗糙, 缺乏明确而科学的指导理念, 管理方法、管理资料零散、紊乱、缺乏一定手段、方法进行系统化、规范化, 使科学、有效的管理张谷英村成为一种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制度, 而不是仅靠个别领导人的灵机一动或妙手偶得。古村落旅游之所以受到青睐, 除了古色古香、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之外,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村民生活方式、氛围、文化、民俗等一系列无形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面对外来文化、文明时, 古村落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无疑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两种文化的碰撞, 这些无形的文化正在一点点丧失, 消融在历史之中, 现在急需要做的工作之一便是抢救、整理、保存、传承这样的古老文化、文明, 使之变为有文字记载, 有影音记录的有形文化,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 至今为止无论是金荣公司亦或是张谷英村管理处为此做出的努力都乏善可陈。在实地调查中, 笔者的一大深刻感受便是无论是张谷英村本身所具有的大量知识要素, 还是在旅游开发后逐渐产生的知识要素似乎从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这些宝贵的资料若不及时加以系统的整理、提炼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泯于岁月之中, 后续的管理开发工作便无以为继;又或是, 基于知识要素享有者本身认识的局限性, 因为害怕丧失知识垄断优势, 例如笔者在调查金荣公司历年在处理与村民利益纠纷案例时, 就深感资料搜集的艰难, 管理公司三缄其口, 而类似的利益冲突在古村落中并不少见, 若能对成功处理案例经验加以推广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有鉴于此, 笔者深感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及系统, 进行有益的探索。

摘要:湖南岳阳张谷英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的乡村人文景观,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毋庸讳言, 在以岳阳张谷英村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村落的开发和管理中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如生态环境恶化, 文化物质载体遭到破坏;原生民俗文化逐渐瓦解;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营销力度薄弱;管理开发简单粗糙等, 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对岳阳张谷英村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使其在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岳阳张谷英村旅游开发管理现状的分析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张谷英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湖南岳阳张谷英村旅游区总体规划》

《海洋开发与管理》征稿简则 篇10

提交的论文请直接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本刊邮箱, 邮件收到后会给您回复, 若1周内未收到回复, 可电话查询, 另外请注明邮寄地址以及作者的身份证号码。作者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 若6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 可自行处理所投文稿, 并请告知编辑部。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 必要时返回作者修改并清稿。

对于国家重点项目及基金项目有突破性进展、重要理论发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 本刊将会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优先发表。

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 均视为已获得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许可, 本刊有权将所出版的刊物加入各相关网络、数据库或制成光盘版。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费包括在稿酬中, 不再另行支付, 作者如有异议, 请务必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酌付稿酬 (包括光盘和网络版) , 并赠样刊。

写作要求

1.论文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与排序、作者工作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 (包括必要的图表) 和参考文献等。论文题目须中英文对照。在文稿首页脚注处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获奖项目或重大课题。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和电子信箱。提供联系人详细准确的通信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

2.摘要 应为独立完整的第三人称的报道性短文, 要求350字左右, 应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3.关键词 3~8个, 尽量选取能突出论文的主题, 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 用词规范的名词术语。

4.正文 文稿书写要工整, 用字规范, 标题层次分明。正文中引自参考文献的部分, 以中括号标注于引用处右上角。

5.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应符合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要求:量符号、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用斜体表示;矢量、张量、矩阵用黑斜体表示;量符号的下标, 若是变量用斜体表示, 其他情况则用正体表示。量符号尽量用一个字母 (特殊情况除外) 表示, 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 必须给出量的名称及单位。

6.科技术语和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 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外文原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并以国际符号表示。

7.图 应有自明性, 必要时应有图注解释图中各符号含义、注明实验参数。图题信息要完整。图中若有中国地图, 国界必须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一致, 中国全图上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

8.表 要求采用三线表, 表中尽量不使用竖线和斜线, 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线段。表题信息要完整。表自明性要强, 必要时使用注解。表内各栏目中参量符号之后注明单位。

旅游开发与管理 篇11

1  第一代开源式档案管理系统

第一代开源式档案管理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T和 Archon系统,两个项目源于同样一种需要,即找到一种工具用来支持档案管理和档案数据能够按照反映档案实际的方式进行自动化操作,并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输出数据。这种需要首先在2002年得以满足,当时联邦数字图书馆和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共同赞助的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坊开始探讨此项议题,并发表了《“档案管理工作坊”白皮书》,白皮书设想通过开发一套开放源码工具来整合档案描述分类和元数据编码功能,通过数字化目标管理达到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的目的。

1.1  AT系统。2004年7月,纽约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校区),联合其他五个学院,在梅隆基金的资助下开启AT项目。AT项目成功地整合了之前分离式的数据存储模式,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AT系统通过把馆藏层次的机读编目记录上传到资源库的母组织,实现权限控制技术。访问信息、描述数据、存储单元信息和权限控制记录等所有信息都保存在同一个搜索空间,同时还有利于生成报告和数据输出标准化。项目为档案和图书馆的元数据提供执行标准,包括档案内容描述标准(DACS)、文献编码标准(EAD)、元数据对象描述标准(MODS)、元数据编码和传输标准(METS)等。该系统工作流程灵活,并能够整合以前的各种档案数据,集成传统科层化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登记入册、清单管理、产品描述和权威控制等各项职能。

1.2  Archon系统。Archon系统是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开发的,始于2004年秋,当时作为一个试点项目用来研究通过开发软件辅助编码、线上进入档案描述和权威控制数据的合理性,使用“基于网络的工具推动档案描述标准付诸实践和操作”,同时具有集成的面向员工的编写界面和面向公众的搜索与获取界面。

与AT项目一样,Archon项目同样针对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而开发,项目希望吸纳更多外部机构的支持,以便能够更进一步地开发和发展该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个人偏好而使用Archon系统,文档编制开始成为基于用户社群的活动。即便如此,香槟分校发现难以满足用户的期待,通过志愿者活动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料来提高档案馆成员参与的层次仍然是一项挑战。同时,Archon系统还面临着档案资料的更新、对Archon编码的维护保养、修复电脑病毒、满足新功能要求、由于后端技术更新必须进行的代码重构等诸多挑战。

1.3  AT系统与Archon系统的比较。AT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客户密集型、基于桌面的应用系统,而Archon是基于浏览器的PHP网页应用系统。两个应用系统各自有其功能优势:AT系统集中于构建与元数据的内容和结构标准紧密耦合的应用软件,致力于使档案馆的后台业务工作流程效率更高,开发元数据标准是为了通过标准的逐渐普及达到互通性目的。实际上,AT系统提供了输出EAD、HTML、PDF等版本的档案检索工具的途径和方法,并没有解决线上直接访问问题。Archon系统基于网络的用户个人,界面相对简洁,提供联机搜索、访问机制,能够覆盖档案描述编码和数据搜集等功能,较好地适应了小型机构对后续应用程序必须按比例递减的要求,不仅能被大型的研究和学术性档案馆所采用,还可以获得单一用户或者小用户的支持。二者同样都面对可扩展性的问题,实现更大数据收集能力问题或者大量的描述性数据在配置方面的效能问题。

2  第二代开源式档案管理系统

第二代开源式档案管理系统的典型代表是ArchivesSpace系统,项目开始于2009年9月,由纽约大学图书馆等五家图书馆合作开发,并得到梅隆基金会资助。项目的推出是为了整合与集成AT和Archon系统的功能,以解决AT和Archon 的技术局限性和市场推广的可持续性问题。

2.1  ArchivesSpace系统:功能、使命与技术

2.1.1  功能界定。2010年6月项目组举行了一次技术规划会议,会议决定要将两个系统的功能整合进一个新的系统,同时将通过社区反馈过程中整理的新的管理需求整合进来,解决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以后,需要挑选外部供应商完成软件开发任务,并挑选项目的组织中心。来自纽约大学、伊利诺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代表组成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政策层面的建议,并将建议转达给组织中心。2011年9月,项目组选择了HM作为项目开发伙伴,HM 是一家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对于数字图书馆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在挑选软件开发商的同时,技术团队完成了软件功能说明的评估并初步设计了数据模型。

2.1.2  项目使命。2012年7月,HM开始开发软件,项目开始集中将ArchivesSpace作为一种开源软件加以开发。学习AT系统,为档案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端对端的后台应用系统,支持档案的核心业务以及特别收藏图书馆,比如登记入册、馆藏出售、图书安排和描述、仓储管理、名称和权限控制,以及数字资料的元数据管理等业务。学习Archon项目,通过一个可配置的接口为档案描述和数字资料提供强有力的访问机制和更高级的可扩展性更强的集成机制。

2.1.3  技术结构。软件作为解耦后端和前端应用程序而设计,通过表述性状态传输程序界面进行沟通。JRuby用Sinatra框架编写的后端应用程序,利用Apache Derby 或MySQL等关系数据库提高数据的持续性,用Apache Solr搜索服务器作为搜索和索引程序。两个前端应用程序(员工面对的后台应用程序和公众面对的访问界面)是利用Ruby on Rails编写的JRuby软件,利用Twitter引导框架提供一致的用户界面元素。

2.2  可持续性的构建:治理体系。治理体系分为三块:组织中心、会员组成和治理结构。2012年3月,纽约大学宣布LYRASIS被选为ArchivesSpace的组织中心后,软件开发、运营支持和管理用户群参与的责任从ArchivesSpace团队转移到LYRASIS。项目将会员分为五个等级:微小型、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会员费用按照规模比例征收。

ArchivesSpace由其成员进行治理,治理结构由理事会、用户咨询委员会和技术咨询委员会组成。(1)理事会:通过对软件开发、技术设施和用户支持路线图的评估和优化向LYRASIS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对ArchivesSpace的支持建议。(2)用户咨询委员会:识别、接收、讨论并投票决定关于改进软件的观点;代表档案系统用户和其他相关的专业团体,向ArchivesSpace项目经理和其他治理团体提出关于服务设计和服务提供的建议。(3)技术咨询委员会:评估由用户咨询委员会确定的功能改进和优化方案,并向ArchivesSpace的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基于用户社群提名和用户贡献代码的质量来确定代码提交者和代码发布人。制定指导方针,用于检查和测试所有外部代码贡献,评估外部代码对代码库的贡献。

3  关于第二代开源式档案管理系统的思考

3.1  面临的挑战。成功的开源性项目一般都要依赖用户和开发者之间构成的协作性志愿群体,然而ArchivesSpace项目却没能成功地培育出足够的志愿群体。目前很明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用户基础,带来项目的不可持续性风险;第二,项目的治理结构需要更加开放化,尽可能地给用户委派任务,降低日常管理费用,使项目在本质上真正具有协作性和基于用户社群的开源性特征。

3.2  发展建议

3.2.1  改变软件开发的理念。改变以往基于设计师的立场,采用基于为用户提供服务支持的立场。通过组织区域用户团体会议,开展行业论坛会议,促进开发团队之间正式沟通、用户之间的非正式沟通,在论坛上通过软件的展示证明系统的可行性,为现有用户提供机会与潜在用户分享他们成功的应用案例,同时也让潜在的用户能够更加了解软件及其功能。从一开始的应用开发就优先考虑易用性;在软件开发中评估插件程序,将其作为评估用户真正需求的一种途径;提供完整产品包,包括发布和编辑、版本升级修正等。

3.2.2  创造更加开放和参与性的环境。提供大部分最新的代码;指导如何处理代码贡献,谁可以获得提交者的地位;将一切可以分配给开发团队外的任务都分配出去,在用户群中而不是在项目团队中培养文档编制、软件测试、规范说明等方面的专家;注意开发与第三方的伙伴关系,与第三方的关系有助于软件项目传递整个产品的所有方面的信息,第三方的存在还能够说明该产品的稳定性,获得了潜在使用者的较多支持。利用圆桌会议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决策方式和任务分配平台,使项目中领薪人员数量达到最小值。

《海洋开发与管理》征稿简则 篇12

本刊只接受原始论文。署名作者应为主要参加研究的人员, 能够为研究内容及结果负责。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内容充实, 数据可靠, 文字精练, 无涉密内容。提交的论文请直接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本刊邮箱.邮件收到后会给您回复.若1周内未收到回复, 可电话查询, 另外请注明邮寄地址以及作者的身份证号码。作者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 若6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 可自行处理所投文稿, 并请告知编辑部。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必要时返回作者修改并清稿„对于国家重点项目及基金项目有突破性进展、重要理论发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产文, 本刊将会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优先发表。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 均视为已获得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许可, 本刊有权将所出版的刊物加入各相关网络、数据库或制成光盘版。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费包括在稿酬中, 不再另行支付.作者如有异议.请务必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酌付稿酬 (包括光盘和网络版) .并赠样刊。写作要求1.论文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与排序、作者工作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 (包括必要的图表) 和参考文献等。在文稿首页脚注处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获奖项目或重大课题。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和电子信箱。提供联系人详细准确的通信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2.摘要应为独立完整的第三人称的报道性短文, 要求350字左右, 应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3.关键词3�8个, 尽量选取能突出论文的主题, 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 用词规范的名词术语。4-正文文稿书写要工整, 用字规范, 标题层次分明。正文中引自参考文献的部分, 以中括号标注于引用处右上角。5.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要求:量符号、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用斜体表示;矢量、张量、矩阵用黑斜体表示;量符号的下标, 若是变量用斜体表示, 其他情况则用正体表示。量符号尽量用一个字母 (特殊情况除外) 表示, 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 必须给出量的名称及单位。6.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 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外文原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并以国际符号用正体表示。7.图应有自明性, 必要时应有图注解释图中各符号含义、注明实验参数。图题信息要完整。图中若有中国地图.国界必须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一致.中国全图上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8.表要求采用三线表, 表中尽量不使用竖线和斜线, 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线段。表题信息要完整。表自明性要强, 必要时使用注解。表内各栏目中参量符号之后注明单位其形式是“量符引单位”。9·参考文献可把标准格式要求的国标代号列出 (2005年版本) 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 即按其在正文中出现顺序连续编码。参考文献只列确引的、主要的、近期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献。每条文献要求列出前三位作者, 多者以“等”或“etal.”表示省略。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西文人名、西文刊名中, 缩写点一律省略代以空格, 人名按姓前名后排列。每条文献的题名后请注明文献类型:期刊论文[J],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专利[P]�类型不明的文献[Z]�公开发行的专著、论文集、报告集等必须注明出版地与出版社。期刊著录格式为: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 年份, 卷号 (期号) :页码.;图书著录格式为: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单位, 出版年:页码.。

上一篇: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下一篇:关注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