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2024-10-03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共12篇)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1

摘要:《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旅游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最后重点提出了该课程几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方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 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 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 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 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 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 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 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 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 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 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 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 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 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 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 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 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 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 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 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 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 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 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 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 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 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 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 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 看起来很简单, 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 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 还有很多教学内容, 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 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 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 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 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 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 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 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 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 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 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 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 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 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 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两者才能互为动力,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 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 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 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 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 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 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 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 有的课程很适合, 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 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 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五) 课堂讨论法

该课程在讲授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热点及进行案例分析时, 就应根据所讲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 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例如, 在讲到会展旅游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武汉市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进行讨论, 分析武汉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武汉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等。又如, 在进行博采旅游产品的利与弊分析时, 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 或开展辩论赛的形式, 让学生对博采旅游利与弊进行分析。因此, 课堂讨论法在该课程中的运用,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形式, 又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及知识, 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2

1、红色旅游的含义: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

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A综合性 B地域性 C不可转移性和垄断性 D不可再生性E观赏性 F时限性

3、从200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把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计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4、:A、概查 B、普查 C、详查 D、专业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1)自然地理条件:A、地质地貌 B、水体类型 C、气景、气候D、动植物景

观(2)社会经济:A、当地社会经济简况 B、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名胜古迹、宗教文化、革命纪念地、风情风俗)C、历史沿革 D、旅游开发现状 E、基础设施

6、旅游资源调查步骤:A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收集第二手资料、制订调查计划和制作调查表格)B

调查阶段C研究阶段D总结阶段(调查区旅游资源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现状分布图、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7、各调查区编写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篇目如下: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旅游资源分布图”和“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布图”

8、“六字”七标准评价: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特有的、唯我独有的或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具有应用价值

9、(P25需要知道)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旅游资源分为5级,从高到低分别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90分以上;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为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 30—44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10、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1、旅游规划的性质:A.综合性 B.依赖性 C.地域性 D.系统性 E.软硬性 F.动态性

12、(P31-33)旅游规划类型分为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空间规划,其中旅游产业规划是指旅游发展规划,旅

游空间规划包括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其成果要求为:A、规划文本B、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地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规划图等C、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D、图纸比例;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了近期建设需要而编制的,其成果要求是:A、规划文本B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C、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D、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针对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而编制的,其成果要求是:A、规划设计说明书B、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C、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13:A任务确定阶段B前期准备阶段C规划编制阶段D征求意见阶段

14、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15、(P50)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GIS 技术、RS技术、GPS技术、VR技术

16、旅游市场细分:是根据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差异或特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旅游者归类并组成若干

不同的细分市场,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标准:地理标准、人口标准、心理标准、行为标准。

17、(P55)分析即内外部环境分析,就是确定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

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SW 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怎么用??

18、(P56),R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表明x、y之间的关系越密切,预测的可靠性越大。

(掌握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及R的平方代表什么)

19、目标市场选择策略:A无差异市场策略(无差异覆盖策略)B差异化市场策略(差别覆盖策略)C密

集性市场策略(集中覆盖策略)

20、旅游地形象的三要素:知名度、美誉度、形象定位

21、:是指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区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

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

22、,简称为TIS(Tourism Identity System),是指对一个地区或城市,通过塑造具有典

型个性和特色的形象,使社会公众对其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知名度,从而达到树立良好旅游形象、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战略。

23、旅游地可识别系统(tourist destination identity)与旅游地形象(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的关系:过程与

结果的关系。

24、旅游地形象的特征: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25、:资源分析—形象资源的取舍—形象定位—形象包装—形象推介

26、旅游地形象可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P71图7-5)

27、旅游地形象定位策略:A领先定位 B比附定位 C逆向定位 D空隙定位 E重新定位

28、旅游功能分区:是指依据规划区域地理空间的内部差异,对旅游规划范围内的各种土地分区制定目标

来进行使用和管理的过程。

29、区域空间布局的原则:A突出特色原则 B产品互补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30、区域空间布局的常见模式 :A社区—吸引物综合体布局B 三区结构布局C双核布局 D核式环布局 E环自然风景点布局F 换旅馆布局G 野营地势布局 H同心圆空间布局 I 草原旅游布局 J山岳旅游区布局 K 海滨旅游区布局

31、(P87):132、旅游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指为决定旅游项目是否合理,能否行得通,而在实施前对旅游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

33、旅游项目创意的定义:

34、节庆,是指有主题的节日庆典和公众集会。节庆旅游:是以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地主题性强的旅游产品。

35、旅游节庆的重要意义:A节庆活动可迅速塑造旅游地的形象 B 节庆活动最终将塑造旅游地的精神,使旅游地具体文化使命感 C 节庆活动可增强竞争实力

36、旅游设施体系规划:A 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规划 B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C旅游交通系统规划

37、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指旅游线路、旅游交通运输集聚、交织的场地,这里能为游客提供通向各个景

点的便利交通条件,让游客了解更广泛内容的旅游信息,从而完成旅游目标的转换。

38、旅游体验路径的优化配置:A旅游交通系统的主题配合B旅游交通系统的场景设制 C旅游交通系统的活动安排

39、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以下四个步骤:A评价当前旅游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B预测

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人数和各级职位对人员质量的要求 C 评价未来人力资源情况D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以保证合格人力资源的供给

40、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A 对水体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B 对大气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C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D 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41、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即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上海佘山、无锡马山(太

湖)、苏州胥口(太湖)、杭州之江、福建的武夷山和湄洲岛、广州南湖、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昆明滇池

42、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原则:A 体现休憩功能 B客源市场决定选址和规模 C 服务设施围绕休闲综合配套 D鲜明的形象,突出的个性 E 优化空间布局 F 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规划 G 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43、(P148)高尔夫 网球 游泳和游艇是度假中基本而主要的项目44、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 创造了迪斯尼乐园;1989 年深圳锦绣中华现代主题公园的诞生

45、主题公园的概念:是一种特有的有特定的主题,以实体环境塑造运营管理构式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46、主题公园开发的六要素:准确的主题定位、恰当的园址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主题文化内涵、灵活的营销策略以及深度的主题产品开发。

47、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因素:A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D 空间积聚和竞争E决策者的行为

48、主题公园区位选择: 市场因素、投资环境、自然因素、文化因素49、1983年 赫克特首次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50、:保护性、专业性、普及性

51、(关注)生态旅游特色的规划设计内容:A生态服装 B生态饭店C生态旅馆 D生态商店 E生态交

通 F生态旅游项目52、1999年,国家通过筛选,确定四川九寨沟 云南迪庆 湖北神农架 长江三峡 甘新丝绸之路 内蒙古呼

伦贝尔大草原为生态旅游精品旅游点。

53、是指以乡村旅游为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乡间农,林,牧,副,渔,手

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抗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54、乡村旅游的内涵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 吃农家饭 干农家活 享农家乐”的民俗特

色。

55、:A 村落民居旅游模式B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C生态旅游模式 D现代农业旅游模式 E

综合旅游模式

56、: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瓶颈法)

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面积法:面积较大的一些宏观旅游区域、自然区域(森林环境之地);史迹文化区(纪念地)线路法:游路沿途设置的景点景区;以游路串联的旅游区;河流类的现状旅游形式瓶颈法:瓶颈处(主景区承载力),结合前两者基础上使用。

采用的指标是:

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平方米每人

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其中:

主景景点:50~100平方米每人(景点面积)

一般景点:100~400平方米每人(景点面积)

浴场海域:10~20平方米每人(海拔0~-2米以内水面)

浴场沙滩:5~10平方米每人(海拔0~+2米以内沙滩)

卡口法: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3

摘要:基于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项目式教学,强调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多方互动的活动过程。本文以《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优化旅游线路设计”项目为依托,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及其效果测评。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G632

1、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学生唱“主角”,老师变“配角”,由“传授者”变身为“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成为旅游规划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旅游实践存在认识误区、实践教学存在资金、师资等方面的困难,那么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环境、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旅游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率先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试点,立足于“开放式、应用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重点通过项目式教学法的使用,强调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课后自主性和实践的探索性,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知识并消化知识。

2、《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教学的实施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将筛选过的合适的项目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选定“双师型”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学生们拿出项目成果接受师生检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可以开展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行销策划、旅游空间布局与形象策划,旅游线路优化设计等。本文仅选取旅游线路优化设计阐述项目教学的应用。

教学项目:优化设计丝绸之路新疆段旅游线路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线路设计的流程与原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调动学生对旅游专业的热爱。

教学要求:设计的旅游线路须是原创的,在符合常规的基础上体现创新意识。通过自行设计线路,加深对旅游线路的理解并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安排学生分组,选定目标市场,组员讨论市场定位,策划创意旅游线路,讨论结果汇报后投放市场,依据市场反应、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综合完成工作成果。

2.1 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

(1)理论知识讲授

学生熟知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等级和评价,掌握旅游市场营销学中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价格和旅游渠道策略,熟练运用旅游策划课程中的游憩模式设计。

(2)实践准备

学生前期应对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定以及市场定位,对目前新疆现有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日程安排、价格、定位群体以及营销方式等汇总、分析。

2.2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

首先,项目教学实施班的学生分组。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分为4-6个小组,每组5-7人,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学生为组长,要求每个小组自己展开讨论,并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因为有野外调研和市场调查,建议每个小组至少配备1名男生。

其次,每个小组需要明确以下五个问题:设计旅游线路名称、明确旅游线路的市场定位、选择旅游沿线旅游吸引物、交通方式如何巧妙串联旅游节点、旅游线路推广策略。

再者,各小组内部分配任务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随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随时随地答疑,帮助学生出谋划策,掌控全班进展,摸清每个同学的工作表现。学生则需要分配以下工作:目前新疆现有丝绸之路相关旅游线路、线路日程编排、线路价格、线路交通工具选择、线路推广方式等内容。

学生们团结协作,规定在一周内全部完上述任务后进行全班成果展示和讨论。这个过程中,各小组选配一名代表汇报线路设计的理念、市场定位以及营销策略等内容。每组需提交旅游线路文字版本一份,旅游线路地图一份。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担当主持人和疑问人,同学充当旅游者和“挑刺者”,要求学生必须面对疑问,接受“挑刺”行为,并现场解答。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同时相互学习、分享,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通过此举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注意,教师的点评至关重要,要总结每个小组旅游线路的定位是否准确,时间、行程安排是否合理,项目是否多样,游览顺序是否合理等。项目质量最终通过旅游线路的模拟推广,全班同学须购买非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一份,根据旅游线路销售量考核每组工作成效。

最后,对学生、教師分别发放“学生对项目驱动教学的感知测评表”,了解学生对项目驱动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2.3 项目教学的测评

课程结束,教师、学生分别总结项目实施的利弊及改进建议,并测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测由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其中,学生自我评价从学习效果、参与度、团队意识和协作气氛四方面构成,各占10%;教师评价指标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配合度、教学效果各占10%,成果质量和模拟销售量各占15%。项目式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实践教学3年来,学生和教师均乐于该教学模式的推行。

3 项目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3.1项目的选取

项目的设定是难点,应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项目进行试点。教师可以设计若干项目,通过“每组选做”和“全班通做”来推进项目教学,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自主探索和协作指导的帮助下,运用知识和技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项目教学。

3.2教师的能力建设

项目教学法应用并推广的关键是要有“双师型师资”的跟进。任课教师通过承揽相关科研项目、担任政府和企业的旅游咨询顾问、关注旅游大政方针政策、“游山玩水”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变为“杂家”、“专家”、“大家”。

3.3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结束后,应从学生、教师和学院三方分别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核。学生评价指标应从完成项目的质量、项目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考核,教师需从专业知识、技能、行业经验、责任心等指标入手,学院需要从学院的制度支持、资金支持、管理模式方面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袁林,李晓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8, 2:104-106.

[2]蒋述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实证研究及效果测量—以《旅游市场营销》课一个教学项目设计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58-61.

[3]吴丽云.关于高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0,(27):84-87.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4

关键词:《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效果,提高措施

《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为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性课程, 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学科和规划学科结合的产物, 旅游规划与开发需要多种理论的综合指导, 且理论的数量和内容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相应地对任课教师就要求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经验, 同时, 还必须注重自我知识的更替。

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既是一门学科教学的编剧, 更是一次课堂教学的现场导演。教学效果的好与坏, 关键在于任课教师。针对此, 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授课体会, 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出发, 提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任课教师基础理论学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理论基础系统庞杂, 包括旅游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市场营销学、规划学等。如果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必须加强对相关各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同时对各学科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善于带领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回顾。

二、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中每门课程都独立承担着其专业素养培养中所独有的一部分职能, 并且教师向学生公开传授每门课程的机会都只有一次, 因此, 需要在该讲授过程中, 能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准确讲解, 同时对课程内容体系中的主次及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联性具有非常清晰的把握。

针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高应用性特征, 在对这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析, 从而把《旅游规划与开发》知识内容分为三大版块。

基础理论版块讲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整个课程的学习的思路与基础铺垫;核心实践版块则是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任务, 也是本课程学习与讲授的重点部分, 课程讲授中的大量案例与学生野外实践都是基于该部分所涵盖的四方面内容展开的;规划辅助版块则是站在旅游规划地的角度, 为了保证规划任务的圆满完成以及能够对规划顺利实施所要进行的工作, 该板块内容要交给学生对规划地进行分析, 在未来工作中, 基于分析结果向甲方提出恰当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 为了使规划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 要具备丰富的、恰当的图件。

三、注重实践

(一) 注重教师实践

任课教师在空余时间应该参与一些适当的规划项目, 把自己掌握的现有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师在参与实践的同时, 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 汲取其他成员较为先进的理念, 扩展视野、丰富知识、更新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领域内的新知识、带领学生拓展思路, 知晓学科研究热点。

(二) 注重学生实践

基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性强的性质, 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深理解,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实践, 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课程的安排, 笔者在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会有1/3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实地考察。

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分为两类:一是教师安排案例, 首先由教师全程分析, 为学生建立一种分析范式;紧接着教师再安排类似案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尝试分析, 使学生达到“照猫画虎”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分小组寻找恰当案例, 每个小组分别在课堂上利用10分钟进行案例剖析, 教师对该小组寻找案例的恰当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或者学生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 其余小组对该案例进行提问, 并对“展示组”案例的恰当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参与度, 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针对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应该遵循:大小合宜、正反结合、经典与新派结合、同类对比、系统化的原则。

大小合宜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并不是每讲案例就必须要求提供完整的规划, 而是要结合当堂所讲内容, 截取合适的规划片段进行分析。但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为学生安排2~3个完整的规划案例, 并且该完整案例应该归属不同类型的规划, 比如安排的案例分别属于“发展性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正反结合是指在为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 既要注重对成功案例的引入, 同时还要注意在规划界或者在业界被评价较差的规划、抑或是对“落地”工程实施严重脱节的案例现象的剖析, 带领学生对旅游规划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

经典与新派结合是指在引入的案例中既要有被规划界、业界共同称赞的“经典”案例, 又要有“思维新颖、引入先进技术、超前理念”的“新派”案例, 对两类案例中的观念进行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对旅游规划理念的继承与发扬问题进行深刻认识。

同类对比是指在对具体规划理念进行阐释、案例佐证时, 要选择多个案例进行多方面剖析, 引导学生对该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进行全面认识。

系统化是指在整个课程学习中, 结合课程学习进度截取案例片段, 在全部课程结束时应该完成对2~3个案例的分“片段”剖析与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案例组成部分与系统之间“分与合”的系统化理解。

2. 实地考察

为提高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在实践操作中的工作对象具有实际的感官认识, 必须在课程学习中, 适时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针对实地考察需注意两点:

(1) 地点选择。遵循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城市与山区结合、成熟景区与新开发区结合的原则, 使学生对旅游规划的有更多的体验与认识。 (2) 时间安排。旅游资源认识与调查安排在学期中, 在“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章节内容讲述结束之后。而第二次实地调查安排在课程理论学习结束之后, 以利于通过第二次考察, 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并训练学生的旅游规划意识, 培训学生资源合理开发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对实地调查, 必须妥善安排完善的操作步骤:室内资料及设备准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探讨—教师点评—学生实习报告。

四、结合实践, 调整授课框架与顺序

通过“工作流程”分析, 对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清晰的把握后, 在实际的课程讲授中, 要善于灵活掌握各版块内容讲解的分量, 同时, 根据授课对象不同, 在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局部调整授课顺序与内容。

比如, 对“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部分内容的讲解, 可视情况调整至课程最后讲解, 进而加深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与理论发展过程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 尝试着让学生对该学科理论与实践进行展望。针对授课内容来讲, 如果授课对象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学生, 在该部分应引入国内外有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如果授课对象是本科以下学历层次的学生, 本门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看得懂”一个具体的规划, 因此, 在该部分主要讲解在现下的实践操作中, 有哪些规划思想与技巧是比较科学、受欢迎的, 对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则是点到即可。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 丰富授课细节

基于工作流程的岗位分析,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针对旅游行业中的旅游规划与策划师岗位的。但仅仅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直接把学生培养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规划师, 而是担负着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基础理论的铺垫、与基本实践素养的培养的任务。因此, 在理论讲授过程中, 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丰富授课细节。

例如, 在讲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基本概念引入时, 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教师可以引入两段对比鲜明的音乐的主旋律, 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讲起, 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感。有了对“主题”的基本认识之后, 通过启发式提问, 带领学生对北京的城市旅游主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随之, 让学生思考其所在城市的旅游主题。通过这样三个环节, 在丰富了授课细节的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理解。

六、课堂教学艺术的培养

任课教师要把本门课程应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艺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灵活、恰当的眼神、手势、声音和面部表情、甚至必要时候融入自我表演, 避免任课教师毫无生气、缺乏激情的授课方式。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重点 篇5

1.旅游资源的定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对吸引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A美学观赏价值B历史文化价值C科学考察价值D个性特色价值E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F旅游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节律变化

(三)旅游资源规模与组合价值A旅游资源密度B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是一项复杂而具有科学性的工作,它涉及自然、历史、地理、气候、经济、文化、艺术、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因而规划评价人员必须掌握多学科知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鉴定。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A一般体验性评价B美感质量评价a专家学派b心理物理学派c认知学派(心理学派)d经验学派(现象学派)C“三三六”评价体系。即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D资源与环境综合评价

(二)定量评价法A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a地形的适应性评价b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B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a层次分析法b指数评价法c{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2.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a可以深化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价值功能和系统组成的了解和深刻认识b通过旅游资源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信息化,从而为区域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方便。

原则:a同质性原则b差异性原则c递次性原则

定义: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目的和依据,进行归并或将旅游资源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类型的过程。

3.资源开发的定义: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中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适当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工程。

原则:a独特性原则b市场导向原则c美学原则d保护为先的原则e三大效益统一原则f有序化原则g综合开发的原则

4.资源规划:是以市场导向为出发点,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分局、对旅游项目技术方案进行设计和具体实施。

5.旅游线路设计原则:a市场性原则b效益性原则c特色性原则d旅游点结构合理、布局得当原则e安全性原则

6.区位条件的定义:是指拟开发的旅游区的地理位置与客源地和附近城镇的距离,交通的可达性和相邻旅游区的空间关系。

影响因素:a与客源地的距离(吸引力半径是随距离延长而衰弱的)b与城镇的依托关系c交通的可及性d与相邻旅游区的关系(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

7.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又称旅游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旅游地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不影响后代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旅游地环境和生态、旅游地社会和经济能力、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心理等方面所能承受的最大游人量。8.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求人类对以往自己的行为和对未来的世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进行反思和展望,并对后代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目标:实现三个目标的协调和平衡,即旅游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

核心思想:a总体规划和决策思想b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c强调保护人类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d在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目前的生产率能持续到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几代或几十代。

9.旅游资源开发对周边地区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一: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环境的积极影响:A区域经济环境a增加收入,平衡收支b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c带动相关产业发展d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B区域社会环境:a促进国际交流b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c推进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C区域生态环境第二: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环境的消极影响:A区域经济环境a引起旅游目的地物价上涨b使大量的劳动力弃田从事旅游业c失业问题B区域社会环境a降低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b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标准c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业化C区域生态环境:a旅游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最为显著的b游客的超载可能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游客素质和旅游管理的水平较低也会对生态环境缠身不利影响d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若规划不当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0.旅游资源的城市化:

11.资源遗产的保护问题:A必须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B在规划中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原则C要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的分离D切实做到有能力开发的就要很好的开发,暂时没有能力开发的,要很好的保护起来,等待后人去开发。

12.旅游产品的定义:以旅游吸引物为凭借,以系列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通为支撑,产品经营者在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和实现旅游活动目的所提供的全部实物与劳务服务的总和。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6

关键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03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结合,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发展思路。农旅结合对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农旅结合的规划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而各具特色,无法建立统一的建设模式。本文基于此,对农旅发展在基础规划方面的共性进行了总结。

1 准确把握当地惠农政策

了解当地政府的惠农政策,包括农耕改革、合作社扶持、生态农业、优特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相关扶持政策,并从中着眼于补贴力度大、扶持力度强的产业。重点向当地农业管理部门、“三品一标”管理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咨询,同时关注各大部委及省、市相关政策。特别要注意优选政府支持项目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状况和当地特点,选择适合的农业项目。在此期间,多与当地政府、专家沟通,并按要求及时提供相关材料。

2 理清当地的资源状况和文化脉络

主要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三个方面入手。

自然资源方面:了解当地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水源、植被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资源的承载能力,保护多元化的原生态植物群落。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乡村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都市所不具备的最优资源,结合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规划,打造特色乡村风情。在此基础上,无论选择何种经营模式(养殖业、种植业、种养结合等),都不得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项目规划需做到可持续发展、节能、高效并重。

社会资源方面:从旅游交通的空间尺度来看,主要可以分为3大类,即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的交通、旅游景区内的交通。

由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体系具有公共交通属性,难以按旅游要求进行变动(项目区位是受交通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在旅游交通的设计中,主要考虑旅游原有道路与旅游景区的交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旅行通道。

人文资源方面:重要考察當地的古镇、旧居、村落特征、文化脉络(地方民俗文化、传统节庆文化、信仰文化、农耕文化、古文化及艺术等)。了解文化背景对现状梳理、改造或再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农旅项目规划中,这些因素常常用来构建项目的人文特色。比如河北太行山腹地的小龙窝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石墙石瓦古朴大气,穿梭其中,恍若隔世,曾被评为河北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从这点可以看出,以文化的传承作为项目特色,其自身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以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3 做好项目区经营状况调查

一是目标人群的调查。需考察资源优势及项目特色主要吸引的目标人群,针对目标人群需求做市场调研,并制定各个单项的开发定位。

二是周围同类项目的考察。包括经营模式、特色定位、商业推广、规划设计团队等,科学定位自身特色,避免项目雷同产生的风险,也可从中进行参考和借鉴,提升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 做好项目区民众认可度调研及项目财务分析

与当地村民加强联系,实现资源与效益共享,减少资产投入,避免利益冲突。通过共同开发,合理利用当地水系、沟渠、古井、水生动植物等营造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景观美,既减少费用,又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要做好项目财务分析。要借助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包括招商引资和村民土地、房产入股等)分担资金成本和运营风险。也可将传统商业模式、服务业态和休闲农业结合起来,比如与企业培训基地、宠物训导中心、婚纱摄影基地、单位疗养基地联合开发,增强项目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农旅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本着严肃谨慎的态度,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域价值、项目特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其他制约因素,从而合理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充分结合客户群体的消费愿望和消费特征,满足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让消费者从关注到参与,从消费到自觉维护,形成完整、高效、生态的产业链,提高项目竞争优势,规避经营风险。

总之,要做好农旅项目开发,首先要做到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然后科学制订项目规划,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长期优势。

参考文献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5-11-24.

[2]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Z].2015-11-25.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7

1 GIS在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原理

GIS (Geographer Information System) 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它是有效处理、科学分析数据的一种系统。在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理论的运用基础上, 它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能有效分析地理数据, 从而可以根据数据提供一种良好的规划、决所需信息的系统。GIS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相比有其特殊性。

GIS在分析处理问题中可用空间与属性数据, 并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二者进行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思维视角;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仅仅具有属性数据库管理的作用, 即使可以进行存储图形, 但也往往是机械形式的存储等, 对相关空间数据的处理工作很难进行, 像空间查询等等, 而像更其他复杂空间分析功能更是难以完成。

GIS侧重于对空间进行分析, 并力图通过这种空间的解析式模式来处理空间的数据。其实,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成功应用, 很大程度上在对研究空间分析模型依赖。当然, 单纯讲GIS成功在各种资源中应用是得利于技术上的成就、取决在技术层面上, 这就是片面性的理解了。因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还要依靠一定的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 可包含各种要素的构成即实施组成, 包括人员的参与, 即系统的管理员、技术上的操作员、系统开发的设计者等等。

所以, 我们说GIS是有效处理、科学分析数据的一种技术性的系统。它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二者进行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思维视角。但实践证明, 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还要依靠一定的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和人员的积极参与等。

2 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相关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 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 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旅游资源开发是循环的、逐步过程, 其程序包括资源的调查、开发的可行性、开发模式、总体规划、规划实施及信息反馈等步骤。

2.1 资源的调查

资源的调查, 可包含对开发资源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查, 如自然环境, 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植物动物等条件;如社会环境, 包括行政归属、人口居民、卫生医疗、历史文化及距离交通、电力供水等条件;市场环境, 客源地经济情况、相互的紧密联系程度、居民的消费能力、居民的出游率等。然后, 依据资源吸引力大小, 可以对进行客源可能分析, 可包括客源形成范围、大致数量, 对客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环境的质量调查, 指旅游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我们知道, 旅游资源中, 评价是前提, 也是保证科学、有效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基础环节, 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一定旅游资源的有效评价, 可对资源的品质、开发的条件、吸引力、环境质量等有个比较全面的、真实的、客观的认识, 为明确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整个区域中的地位, 从而为确定不开发的顺序、程序, 为制定开发的规划等, 奠定了理论依据。

2.2 开发的可行性

资源的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 它的应用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专业角度上讲, 是一种经济技术的活动。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可行性的分析与广泛的论证, 如经济角度的可行性、技术角度的可行性、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等等, 都必须充分考虑到, 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这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否产生较为合算的经济效益、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能否达到技术上的要求水平, 能否确保资源开发与规划的顺利进行。

其中, 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可以作为整个可行性论证部分的关键与核心内容。经济的可行性由市场分析和经济分析这两部分构成, 首先要求市场分析, 对旅游者来源地、空间距离及可支配收入、旅游动机、人口统计指标进行调查研究, 像旅游者的总量、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等, 这样可以有效确定客源市场。其次, 对市场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如季节的因素有没有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利影响、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降低吸引力、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互补关系。最后对客源市场的需求方向、大小.进行分析。其实, 经济可行性的分析目的主要是确定资源的开发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收益。首先对投资条件进行分析, 以判断可以在多大期限内获得大规模投资;其次, 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基础条件进行分析, 像投资的政策水平、物价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的交通、水电等等;最后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估, 从而预测在潜在市场内的开发规模、人均消费水平、测算总收益。

所以, 对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 需要一个可行性的分析与广泛的论证, 需要经济角度的可行性、技术角度的可行性、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确定这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否产生较为合算的经济效益、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能否达到技术上的要求水平, 能否确保资源开发与规划的顺利进行。

3 如何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应用GIS

GIS在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与传统旅游开发相比, 有它自身的优势与良好的切入, 并在应用中很好哦地发挥出自己处理数据等特点来, 为有效分析旅游资源制造良好的理论支撑。

3.1 资源数据调查更准确、更方便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而这种数据的分析主要在于开发初期。来源的途径有现有资料搜集、地图数据、遥感资料及进行实地调研搜集的资料等等。这些数据, 不论哪种形式都有进行存储。这么多的数据分析, 如遥感资料和地图数据, 就需要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这比传统的方法更方便, 可实现数据自动存储, 这与传统采集、存储分离, 是占有很大优势的。GIS在分析处理问题中可用空间与属性数据, 并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二者进行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3.2 资源数据存储更广阔、更有效

计算机的存储设备, 硬盘和软盘——作为GIS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进行数据的大量存储。硬盘的容量越大, 存储的数据自然越多。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期, 需要对海量的数据作分析, 这样, GIS就发挥了它的优势性。传统方法在对数据更新上, 往往对某部分数据更新时, 查找数据麻烦, 并且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使得整个系统全部更新。浪费时间、浪费物力。GIS则可以对目标数据自动查找、对目标数据自动更新、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系统。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仅仅具有属性数据库管理的作用, 即使可以进行存储图形, 但也往往是机械形式的存储等, 对相关空间数据的处理工作很难进行, 像空间查询等等, 而像更其他复杂空间分析功能更是难以完成。

3.3 资源开发评价更客观、更准确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评价, 包括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条件的评价, 资源的相关的影响因素在上文中已有涉及, 如市场分析, 对旅游者来源地、旅游动机、人口统计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对市场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如季节的因素有没有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利影响、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降低吸引力、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对客源市场的需求方向、大小.进行分析。对开发条件的评价, 主要包括交通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法, 可分为定性、定量等。

传统评价方法把目光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 这样导致主观性较强。GIS则通过系统本身的一系列模型, 应用于资源的开发、评价中, 可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加准确, 从而为后期开发、规划,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GIS还对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位、环境交通、餐饮休闲的最佳位置进行选择, 以及最佳路线选择等, 对这些基于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3.4 规划编制更科学、更美观

传统旅游资源的规划图件主要是用手工的方法进行编制而成, 速度慢、更新慢、线条不均匀、美感不强、表现单一。而利用GIS的自动化制图则可以避免以上不利因素。它通过系统设置, 可运用各种投影变换的方法, 这样使规划图件保持与实际的相同数学基础。还可以通过配准方式, 使资源地点的定位更加准确。系统的自动修改又避免时间、人力、物力浪费,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底图要素相同的不同图件, 还可叠加图层、实现数据共享, 避免手工制图的重复操作。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 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 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的能力, 对数据和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思维视角, 本文从GIS在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原理出发, 对旅游开发资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本的目的即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探讨。这对于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达到较好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 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 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的能力, 对数据和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在本文中, 作者将GIS运用到旅游资源中, 以期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开发与规划。

关键词:GIS的运用,资源的利用,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甘枝茂, 马耀峰, 旅游资源与开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2]保继刚等, 旅游开发与研究一一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苏文才, 孙文昌, 旅游资源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雷明德, 旅游地理学,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8

一、旅游系统理论

1.旅游系统与规划

针对旅游系统构成与规划,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滨谊提出了旅游规划三元论,认为全面的旅游规划应以“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为基本理论。[3]刘峰则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旅游系统的观点,[4]认为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旅游系统规划要解决很多问题,诸如客源市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交通和人力资源等等。这些问题又交叉覆盖、互相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通过旅游系统这个整体来解决。从这两种主要的观点可以看出,前者注重了产业、景观和生态环境三个主要方面,后者则从经济的角度注重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

从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旅游系统包括四个组成成分即客源市场需求系统、旅游目的地供给系统(包括目的地吸引物系统、设施系统和服务系统)、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系统(图1)。

在旅游系统规划中,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5]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图2)。

2.旅游系统知识建构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来讲,只要提供的场景、知识导引及线索正确,对于学生的旅游规划知识建构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凭景区、景段、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廓道,背景,引景空间、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核心区、缓冲区、活动区,解说系统等要素的识别,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在感性基础上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但还不能把握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的整体。

问题是仅凭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操作仍然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困难之一是,各种功能区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相互协调,需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基础。困难之二是,针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划分,资源类型划分可以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有条不紊的确认,但对于资源品位的确认基本上都是定性的结论,诸如“齐全、数量丰富、品位较高”等赞美之词较多,无法进行区域性的比较;即便是采用打分的方法,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武断猜测。困难之三是,在SWOT分析使用较为普遍的情况下,有些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真正缺少专家分析基础(往往需要有几个回合的确认过程),大多数的SWOT分析都是流于形式。总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那些专业旅游规划公司、经常从事旅游规划的专门人士以外,直接从这门课程中掌握旅游规划的真谛是很难的。

建构主义理论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解释了知识的本质和学习发生的机制。[6]“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教师是学习者共同体内的高级伙伴。由于学生的旅游规划知识体系是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构建的,不仅对教师的角色、职责、行为、素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且在实施中也要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项目内容,并注重学科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完整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规划工具包

1.旅游工具包的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工具包(Tourism Planning Toolkit)提供了一种连接旅游战略开发与管理的工具,[6]是一种将旅游规划集成化的方法与工具,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旅游规划工具包作为一种集成性的工具,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这种工具包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但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7]等已经明确了旅游规划编制的具体步骤及要求,也使得旅游规划工具包的编制有章可循。

尤其是针对一些区域性的旅游开发组织而言,可以根据区域的结构、功能及法定的规划程序等进行操作,具有较为实用的特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游客体验,旅游规划本质也是围绕游客体验开展的社会经济文化休闲活动。以体验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笔者提出了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旅游产业、景观环境及社区参与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四元模型(VICE)。这也是一种由四种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系统(图3)。模型中的每一个子项中,现实中能够获得明确的具体信息。该模型也反映了与旅游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需求,在实践中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2.旅游规划工具包的构成

按照旅游系统的理论,旅游规划包应由四种子工具箱构成的,即包括形势分析工具箱、战略规划工具箱、贯彻执行工具箱及观测运行工具箱等四种基本工具箱(图4)。每个工具箱又由若干个子工具包(箱)所构成,在每个工具箱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工具(信息)。在工具箱中,有许多工具是以链接的形式存在的,只要点击链接就能够找得到相应的网页(或所需信息)。

在每一个工具箱的使用过程中,始终围绕游客体验、旅游产业、景观环境及社区参与等元素为核心,按照“引言与展望——工具箱利益——工具箱资源——实践与案例——报告与资源”五个基本步骤开展旅游规划编制。每一个工具箱都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各种信息及操作方法;通过相应的菜单,搜寻到相应的旅游信息,编制旅游规划较为方便可靠。在教学中,依据工具包的构成原理,将图3的具体内容转化成教学中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包。

3.旅游规划工具包的应用

由于旅游规划还不属于我国现有法定规划编制体系,从规划类型上属于非法定规划,因此在操作和实施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非正常的行为。但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采用旅游规划工具包的做法,就会把旅游系统理论与旅游规划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技术实现有机的结合,就会拓宽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掌握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通过提供各种媒介等场景线索,寻找合适的工具,通过组装拆卸操作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也要求旅游规划改变过去资源导向型的规划设计理念,深入研究市场的需求特征和发展趋势,策划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旅游规划工具包,也会促进对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编制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开发意愿与市场需求的旅游规划。

三、结论与讨论

首先,旅游规划工具包本身就是一个系统集成。它是根据旅游系统规划理论“制作而成”,是集成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在一起的综合体。在教学中,提供这种“集成技术”,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技术性的线索,创造更加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编制出符合要求的旅游规划“产品”。

其次,旅游规划工具包是旅游规划知识重整过程的重要工具。它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改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及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三,旅游规划工具包编制需要丰富的信息为基础。“制作”工具包不仅需要集成现有公开的政府信息,还需要集成一些调查研究信息;不仅要集成文字信息,还要集成图片、视频等其他类型的信息;不仅要集成定性的信息,还要集成定量的信息。

第四,旅游规划工具包的编制也要体现特色。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国情、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国情区情的旅游规划工具包。应该指出的是,工具包不是“万能钥匙”,依靠旅游规划工具包编制出来的规划,最终还要与国家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的特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广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2):119-121.

[2]严少君,俞益武,方躬勇.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111-112.

[3]刘滨谊.旅游规划三元论——中国现代旅游规划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J].旅游学刊,2001(5):55-58.

[4]刘峰.旅游系统规划——一种旅游规划新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56-60.

[5]马勇,李玺,李娟文.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12.

[6]李方,刘晓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换[J].高教探索,2003(4):45-48.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9

一、泉州清源山概述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泉州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渲染着游客, 感动着千万代泉州子民。泉州沉淀了太多的历史, 至今它们仍活跃在人们的眼前。泉州, 犹如一张藏宝图, 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它的美好。

清源山就坐落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北郊。清源山是泉州的母亲山,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泉州人的生长。清源山因山中源泉而得名, 因此其山麓的城市称为“泉城”, 后为泉州。清源山是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说到清源山也许你并不熟知, 但说道老君岩石像, 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老君岩石像就屹立在清源山麓。

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的余脉, 它没有泰山的雄伟高大, 它也没有黄山的美景奇貌, 它亦没有华山的奇险俊俏。走进清源山, 你能感受到的只是它的隽秀, 它的平和, 它的恬静。微风拂面, 鸟语花香, 树叶婆娑, 小溪轻淌。它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安谧悠远, 置身于山中, 你是画中一景, 俨然与它融合。登山远望, 俯瞰山城, 它真是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清源山里有着众多的人文胜迹, 它们与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素有“北有武夷, 南有清源”之誉。清源山包括了道教、佛教、儒教、伊斯兰教等众教, 各教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这一文化现象是因为泉州的历史而形成的, 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清源山, 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 泉州人民的后花园。

二、泉州清源山现状

目前,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 清源山每年的游客量在60万人次左右浮动, 一年收入在1500万左右。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12年“五一”小长假3天, 清源山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86.1%。而厦门鼓浪屿共接待游客21.67万人次, 同比增长达74.8%。由此对比,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泉州清源山虽然游客数量远不及厦门鼓浪屿, 但是它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其发展后劲足。

但是, 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不足, 有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1、景区范围跨度大, 景点间联系不够密切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占地62平方公里, 共有清源山景区、灵山圣墓景区、九日山景区、桃源景区、双阳山景区和面望山景区六大景区 (如图1) 。由图可以看出,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几乎跨越了半个泉州城, 只有清源山景区和灵山圣墓景区离市区较近, 而九日山景区则在南安市丰州镇。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三大游览景区分别是:图2 (拍摄、后期制作:何冰茜) 清源山景区、灵山圣墓景区和九日山景区 (如图2, 黄色区域) , 而又以清源山景区为主景区。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这三个景区分布较散, 空间跨度大。如此大面积的景区, 一日之内是无法游览完全的, 因此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最为著名的清源山景区, 从而也就导致了各个景区客流量不均衡的一个局面。

作为主景区的清源山景区内, 其景点的分布也是较为分散的 (如图3, 黄色圆点表示主要景点) 。由图可看出, 大部分景点主要分布在景区北部, 南部的一些景点较为分散, 且与主景区联系较弱。这也使得游客集中于北部区域, 客流量也不均衡。

针对这一现象, 我在下文也将提出一些建议。

2、景点修缮维护力度不够

清源山是一座人文荟萃、遍地胜迹、宗教气氛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山。在这一山之中, 踏着青苔石路, 呼吸着跨越千年留下的书卷气息, 感受着石刻中字里行间展现的豪迈情怀, 领悟着各种宗教的哲学思想。为了让这些人文胜迹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是需要修葺维护的。

清源山中有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寺庙、石室、石刻等人文景观。例如千手岩寺、弥陀岩寺等, 解说牌有些部分已锈迹斑斑, 木质的门柱也有缺陷, 寺外上香的香炉鼎也沾满了香灰, 不再金光闪耀。又如南台岩上的大片石刻, 经过漫漫时光的洗练, 有的因风化而模糊不清。

3、创意旅游产品严重不足

无论是景区内的凉亭小店, 抑或是景区外游客中心的纪念品店, 都没有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缺乏具有创意的伴手礼。现有的旅游产品没能将清源山的文化资源很好地融入, 使得产品缺乏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很难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4、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处于泉州市北郊, 距离泉州市中心大约有3公里的距离。因此, 此处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市区, 食宿行业不健全, 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目前景区周边未建有星级的酒店宾馆, 餐饮行业仍不发达, 环境卫生有待提高。也因为如此, 很难吸引游客在此地滞留, 使得清源山风景区流失了一部分客流。

三、泉州清源山的旅游开发设想

今年初的泉州市两会上, 清源山申报国家5A级景区被写入了泉州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这就意味着清源山将全力冲刺5A。为了景区的升级, 泉州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支持, 清源山管理委员会积极配合工作, 泉州人民也都万众一心, 从点滴中给予支持。近一年来, 可以看出清源山的变化, 从这些点滴的变化中, 可以感受到清源山冲击5A的信心和决心。盘山公路铺成了柏油路, 变得宽敞平坦;在山间陡峭的石头小路之上架设了木栈行道, 方便了游客的攀爬;处于山腰的天湖景区, 四周的食肆茶寮得到了统一规划和管理, 还给天湖一片整洁与安静。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努力, 可以看出它的决心。

对此, 我也针对了泉州清源山的旅游现状, 对清源山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一些建议。

1、短期开发

短期内,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应该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 增强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清源山不仅人文胜地荟萃, 同样也蕴藏了众多的传说, 宣传部门可以深入挖掘清源山里的民间传说, 赋予其传奇色彩, 以此来吸引游客到来。

上文曾提到, 清源山各景区间联系不够密切, 很容易造成客流流失。因此, 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增设旅游专线公车, 加强主景区与灵山圣墓景区、九日山景区等其他景区的联系。完善交通情况, 是带动客流量最有效最易见成果的办法。

2、中期开发

为了提升景区的整体质量, 还需要从“小”抓起, 即要注重各个景点的管理与建设, 促使人文景观得到更好的规划, 以达到各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效的目标, 这是一项耗时耗力耗神的工程。例如老君岩景点, 它可以说是清源山的名片, 游客都慕名而来的。因此, 对于老君岩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它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也优于其他景点。因此, 如果每个景点都能够受到重视, 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完美地规划建设, 那么整个清源山景区的旅游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优秀的旅游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2012年6月12日, 泉州市旅游局下发了关于举办首届泉州市特色伴手礼活动的文件,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文化产品开发的重视, 意识到文化产品的重要性。

3、长期开发

上文提到主景区内景点较为分散, 对游客的游览造成了不便。虽然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但我们还是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措施。缆车索道是一个较快捷的方式, 在两个景点间取直线距离, 有效缩短了时间。但是, 兴建缆车索道是一个耗资不菲的庞大工程, 其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运转资金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因此, 对于景区的客流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 前文所说的短期、中期开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为景区的长远开发做基础做铺垫。

除此之外, 我认为清源山还应该拥有自己的旅游节或文化节, 将单一的业态形式整合, 进行集约化经营, 合理利用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因为清源山集众多宗教于一身, 并且可以依托泉州的宗教云集的历史人文资源, 宗教旅游节的举办是有其文化基础的。但是, 举办宗教旅游节, 对景区和城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设计、景区管理规范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尽善尽美。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基础, 但这些资源还未被完全开发利用, 它具有巨大的上升潜力和发展空间。加之清源山的隽秀、平和、恬静的休闲气质, 可以让忙碌的人们在此放慢脚步, 感受自然, 感悟人生。

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如何有效整合清源山的人文景观与休闲旅游资源, 将是思考清源山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如若做到, 这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清源山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泉州http://baike.baidu.com/view/8154.htm2012年2月18日10时28分.

[2]、吴玲莎.2012年“五一”小长假福建旅游市场情况简析[EB/OL].《中国旅游新闻网》2012年5月3日15时02分.网址: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2/05/03/sny8eiCIyT3exM24qVMe0.shtml

[3]、刘宝琴、谢玉妹.清源山申报国家5A级景区, 将打造成泉州城市品牌[EB/OL].《东南网》2012年7月2日8时35分, 厦门网转载.网址:h t t p://n e w s.x m n n.c n/h x x w/2 0 1 2 0 7/t20120702_2377843_1.htm

[4]、泉州市旅游局.泉旅[2012]97号文件[EB/OL].《泉州市政府网》2012年6月15日.网址:http://www.fjqz.gov.cn/govinfosend/view/publicdoc.jsp?unid=40732F9FB2B7E7CB83984171034E48B5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10

现阶段, 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自身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对旅游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需要寻找一些新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使旅游产业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又能有效地推动环境保护。当前, 用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旅游规划正倍受瞩目, 它强调以旅游开发的综合效应评价为出发点, 以谋求旅游开发的长期价值为目标, 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

2 旅游系统规划理论概述

2.1 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系统

旅游系统的提法己被学术界认同, 但关于旅游系统的定义、组成、结构、功能、特点等基本问题并未达成共识。吴必虎认为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 由客源市场、目的地、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组成[1], 其中旅游系统指旅游活动系统;吴人韦认为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企事业和旅游地组成, 具有运转、竞争、增益三大功能[2], 其旅游系统概念实质上指旅游业系统;刘峰认为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系统[3], 其旅游系统也指旅游活动系统。吴人韦和刘峰都认为旅游系统是旅游规划的对象, 而旅游系统是以目的地系统为核心, 通过旅游媒介系统与多个客源地系统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开放系统。

2.2 旅游系统与旅游系统规划

旅游系统规划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 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这对供需关系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行系统等因子评价的基础上, 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 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胜运转, 达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最佳效益, 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其顺利进行[3]。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 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中心, 以出行系统和支持系统为媒介, 利用反馈系统监控, 从使到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实例

3.1 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概况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小兴安岭北麓, 黑龙江中游右岸, 因出土大量恐龙化石, 而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嘉荫县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形成的文化景观也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 根据国家旅游局1992年颁发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的规范, 嘉荫县拥有13种自然资源的基本类型和10种人文资源的基本类型[4], 每个基本类型又有多个旅游景点, 这使嘉荫成为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胜地。

3.2 旅游系统要素规划 (见图1)

以下为旅游系统要素规划的简要说明。

3.2.1 客源市场系统规划

根据现状和未来的开发的潜力, 将嘉荫县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为:一级客源市场, 以伊春及黑龙江省内其他城市为主体市场;二级客源市场, 以东北地区为辅助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 以国内其

他地区为机会市场。规划近期嘉荫县旅游客源开发的重点为:除黑龙江省以外的东北地区;此外, 俄罗斯、日本、韩国将成为嘉荫县增速最快的海外客源市场。

3.2.2 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

嘉荫县旅游的总体格局是在18个景区开发的基础上, 规划为北部森林生态区、中部综合性旅游区、南部民俗文化旅游区等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以及由一系列沿黑龙江的景区、景点所组成的沿江旅游带。这些景区景点由伊嘉公路、黑嘉公路、绥嘉公路等陆路交通和黑龙江水上交通干线相连接, 一起构成“1带3区18景”的整体布局[5]。

3.2.3 旅游出行系统规划

营销规划:针对客源市场的变化和嘉荫县本身的特点, 建立以形象拉动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模式, 采取如下策略:a.品牌带动策略, 打造旅游品牌, 通过品牌效应带动旅游业发展是嘉荫县旅游市场营销的主导策略。b.优质服务策略, 提供一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服务保障;提供科学、准确、快捷的旅游信息服务, 咨询服务;提供一流的导游服务等。c.弹性价格策略, 根据不同需求对旅游产品实施弹性价格策略。

交通规划:改造建设快速公路网;加强水运建设, 建设小型客运码头;增强与省内各旅游景点的公路联系, 预计在规划中期与省内旅游环线相连。

3.2.4 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除以上三个系统之外, 还包括一个由政策、制度、环境、人才、社区等因素构成的支持系统, 包括非赢利性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协会等旅游部门或团体, 赢利性的但非专门为旅游服务的行业或部门, 如邮电、供水、供电、银行等行业。支持系统的功能是为旅游目的地系统正常运转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规划中需要对其中的各子系统做出相应的规划。

4 结论

第一, 旅游系统规划方法就是针对旅游规划的多主体、多层次、多目标、多时段的特点, 通过系统理论, 综合分析。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通过旅游系统这个整体来解决。

第二, 根据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 将旅游系统进行分解, 再对各子系统进行综合协调。低一级的旅游规划应统一于高一级的旅游规划。

第三, 提倡对旅游系统整体进行规划, 不仅是对新规划方法的倡导, 更重要的是旅游规划意识的转变, 在规划时能够从大局和长远着眼, 用系统的、可持续的观念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 既应体现所处大区域的共性, 又要突出本地特色, 从地脉和文脉中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

第四, 旅游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同样旅游系统规划的方法和途径也在不断地优化, 旅游系统规划涉及旅游过程的方方面面。此外, 因各地旅游系统的完备程度和旅游产业的发育水平不痛, 旅游系统规划不可能拘泥于同一个模式或范例, 对嘉荫县旅游系统规划的研究只是沧海一粟, 希望后来的学者能够做出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 1998, 1 (1) :21-25.

[2]吴人韦.论旅游规划的性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15 (4) :50-54.

[3]刘峰.旅游系统规划一种旅游规划新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15 (1) :56-60.

[4]嘉荫县统计局.嘉荫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06[Z], 2007, 2.

华西村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 篇11

关键词:华西村 旅游产业 农村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47-0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含着体育文化事业的振兴。农村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体育旅游产业是以农村体育旅游商品的形式,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开发农村生态资源,为旅游者在农村提供生产劳动;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民俗文化交际等各种服务,使旅游者从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体验[1]。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准,其农村体育旅游的状况,在全国具有相当突出的示范性、典型性。该文试图把华西村体育旅游作为“麻雀”进行解剖,以期对江阴乃至全国农村体育旅游建设有所裨益。

1 华西村体育旅游建设现状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东,张家港市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 km2,人口1500多人。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建村五十多年来,始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时时有目标、段段有蓝图。20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1世纪造人。从“三化三园”新农村,到“五容五子”第一村,再到“十全十美”新市村,走过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华西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从当初的农业单一化,发展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等“五业”多元化的产业新格局,旅游业已成为华西村的五驾马车。

1.1 体育旅游资源不断建设,旅游环境优美如画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人靠自己的双手建造出:金塔、隧道、民族宫、天安门、山海关,桥文化、西游记壁画、世界公园、农民公园、植物园、博物馆等80多个景点,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旅游资源建设理念使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华西旅游城”、“中国田园旅游中心”。目前,村内绿树成荫,竹林成园,草坪成片,别墅成群,四季花开,鸟语花香。高效的投入产出比,是实现体育旅游营销升级的动力,华西村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的考察、访问,每年游客接待量在200万人次以上。

1.2 体育旅游营销理念清晰,体育旅游产品丰富多彩

江苏省政府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業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0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万亿”级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的目标[3]。吴仁宝说:“让城里人来农村花钱,来农村消费”。让城里人到农村健身、休闲、疗养、探险、体验。近年来,华西村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调整的先行军,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增加旅游景点,优化旅游环境,使华西村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开辟了特色农业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等项目。行百米金塔、走千米巨龙、跑万米长廊、爬万米长城。特别是最近推出的登高达328 m的中国第八高楼“龙希大酒店”的体育旅游项目倍受追捧,农村体育旅游这一既具有竞技性、观赏性、参与性相融合为特征,又具有高度挑战性和娱乐性内容的旅游产品,是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品位需求的,符合了游客的旅游消费心理。2013年华西村的旅游业产值实现突破6个亿。

2 对华西村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建议

2.1 进一步提高农村体育旅游建设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农村体育旅游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准确把握农村体育旅游面临的新形势和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把体育旅游产业作为华西村的优势行业进行发展,唱响华西村,突出特色,积极开发建设一批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体育部门结合《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管理,与旅游部门一道,积极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服务质量,确保活动安全,形成良好的体育旅游发展大环境,调动体育和旅游两个行业的资源优势,达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2 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是保证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由于自然体育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保护意义就更加突出。保护自然体育旅游资源要从现状保护、生态保护、建设保护等几方面做起。现状保护是指在利用自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不改变原有的状态。生态保护也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内容,生态保护要求旅行者不得随意丢弃各种垃圾,不得对土壤、水流、沙滩、林地等造成污染,更不能捕捉和猎杀自然界的各种动物,以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建设保护在开发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4]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农村在保持原有古朴模样的同时,大力开发农村体育旅游产品,让诚市里人到农村来感受大自然的生态美和古朴的民俗,农村旅游环境的优化是农村体育旅游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样既能吸引大量的游客,也能保护好环境,让子孙后代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坚持可持续开发,(吴仁宝说华西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把华西村建设成一个“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的生态之村、环保之村。

2.3 大力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

2.3.1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宣传投入,就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许多国家在旅游业宣传上不惜投入巨资。比如, 1995年泰国的海外宣传预算就超过10亿铢(约合4080万美元) [5]。农村体育旅游的宣传也一样。应利用一切机会,广泛宣传、推介农村体育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财团投资,举办体育旅游博览会,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增加观战类体育旅游客源。

2.3.2 加大开发红色旅游

华西村不仅是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象征,更是新时期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名牌。面向全国不定期的举行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学习班、培训班等来宣传华西精神、华西经验。

2.3.3 大力开发观光保健旅游

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四季花开,鸟语花香。是观光和保健旅游的好去处。以爬万米长城、登高达328 m的中国第八高楼“龙希大酒店”的体育旅游项目等为切入点,结合田园风光展开多种多样的观光保健旅游。

2.3.4 大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秧歌”、“舞龙”、“武术”“广场舞”等是人们在日常与节日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体育旅游资源。游客不仅可参与其中,而且可感受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小林,周道平.我国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2]吴协恩.继往开来续创华西新辉煌[J].唯实,2013(5).

[3]省政府召开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新闻发布会.江苏旅游政务网[EB/OL].

http://www.jstour.gov.cn/art/2011/5/11/art_2789_91388.html.

[4]于素梅.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科学,2007(5).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 篇12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句容,开发,规划

休闲农业在发达国家早已蔚为时尚, 是久居都市的人们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关注乡村是关注农业和乡村地区变化的特征和主题, 而很少关注乡村旅游。[1]最近句容市正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 笔者就句容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与规划进行了初步尝试性的研究。

一、句容市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 (或优势)

1、低山丘陵地貌特征明显。

江苏省以平原辽阔, 水网密布, 湖荡众多为特色, 此外还有少数的低山丘陵岗地, 为坦荡平原增色添彩, 这些低山丘陵岗地一般贴近城市集镇以显露自然风貌为主要特色, 是宝贵的自然资源。[2]句容市就处在江苏省西南部低山丘陵岗地地带。

2、地处城市交错地带, 区位条件优越。

句容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江苏中部, 东邻上海, 西依南京, 南接常州, 距南京40公里, 又常被称为“金陵后花园”[3]。随着城市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城郊旅游的迅猛发展, 乘此东风, 更有利于句容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3、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

句容市地处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 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公路里程和密度都列全省前茅。沪宁铁路横穿北部, 104国道横贯南北, 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纵贯东西, 沪宁高速公路陈武道口已建成至句容的12公里的一级公路, 镇句、丹句、常溧、宁溧等公路干线与句蜀、句石、句郭等公路交错纵横, 形成公路网。乡乡通公路, 村村通汽车。航空便捷, 句容南距常州机场45公里, 西去南京禄口机场行程仅30公里。句容通往世界的空中交通极为便捷。[3]旅游接待设施日趋完善, 现在拥有四星级宾馆一家, 三星级宾馆一家, 现在正在开发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二圣湖旅游度假村、茅山湖旅游度假村、北仑湖旅游度假村、瓦屋山旅游度假村等。

4、物产丰富,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全市土地面积11000万亩, 水域面积298353亩。大小水库67座, 可供发电、排灌、养鱼、开发旅游等综合利用。句容市林地面积广, 物种资源丰富。目前已有林面积达40万亩, 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用材林有杉、松等, 经济林有油桐、板栗、青梅、葡萄、柿、桃等270个品种, 是江苏省林业生产重点城市。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明的有54种, 其中被李时珍写入《本草纲目》的有380多种。茅山苍术名冠全国, 宝华山的宝华玉兰是全国罕见的古老树种, 被称之为活化石。1996年6月, 宝华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3,4]茶叶、草莓、裘皮、四季鹅是句容的四大特产。“金山翠芽”获国家金奖, 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草莓种植面积已愈万亩, 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 现在正在申请“中国草莓之乡”称号。句容市是国内最早生产加工裘制品的城市, 现在裘皮制品远销海外, 现已形成养殖、加工、生产、成品一体化的产业。四季鹅肉嫩味美, 是菜肴中的佳品, 成为民间过年、过节、结婚喜庆普遍重用肉食品。[5]

5、历史悠久, 名胜古迹众多, 乡村民风淳朴。

句容于西汉元朔年 (公元前128年) 置县, 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气候温和, 山水秀丽, 人文荟萃, 古迹众多。市区东南座落着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 它有“江南第一山”之誉, 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茅山是道教上清派发详地, 有“秦汉神仙府, 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山上九霄万福宫和华阳洞分别被道家尊为“第一福地, 第八洞天”, 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美誉。茅山自然景观独特秀丽。山上景点多, 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 峰峦叠嶂, 云雾缭绕, 气候宜人, 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 大小溶洞深幽迂回, 灵泉圣池星罗棋布, 曲涧溪流纵横交织, 绿树蔽山, 青竹繁茂, 物华天宝。市区西北30公里处有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因其形如莲花故名华山, 又因南朝梁代高僧宝志登山讲经传教, 后易名为宝华山。其“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被视为四大奇景。三十六座山峰环抱的宝华山隆昌寺, 迄今已有1500余年。隆昌寺律宗严明, 为“金陵四百八十六梵刹”之最上者, 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有70%的僧尼来此受戒, 名闻遐迩, 享誉东南亚。除梁武帝登山会见宝志和尚外,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均多次驾临此山此寺。[6]

句容农村民风淳朴, 在一些乡村还保留着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划旱船等。句容乡村的农家菜也别有一番风味的有葛村狗肉、茅西臭干、天王白斩鸡、茅山老鹅等等, 这美味佳肴在家上句容人的热情好客, 让往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二、句容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1、旅游景点开始加强自身开发。

景点旅游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景区也越来越重视旅游资源。茅山整合旅游资源投资3亿元人民币, 完善旅游功能, 配套旅游设施, 兴建茅山土特产品一条街, 加快聚福苑和茅山山庄项目的推进, 规划茅山旅游镇恢复南镇街旧貌。宝华山积极开发森林旅游项目, 建设生态园、杨柳一条街、风味小吃一条街、景区基础设施、接待中心等。[7]

2、旅行社开始开发乡村旅游线路。

在旅游线路的开发上, 茅山风景管委会开动脑筋, 拓宽思路, 先后邀请南京各大旅行社的老总到句容踩点, 然后推出“草莓之旅”等活动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句容阳光旅行社也推出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线路。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推动, 游客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旅游方式既能感受到句容的风土人情, 又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草莓、葡萄等水果, 这种体验比纯粹的观光旅游要好的多。由此, 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 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3、少数农民积极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者。

从事农业生产的当地少数农民尝到了旅游给他们带来的甜头, 积极投身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当中。原来农产品价格低, 且销路不好, 现在旅游团来先品尝再采购, 价格是原来的几倍, 年收入大幅度提高。因此, 农民在原来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品种, 改革传统的种植技术, 采用新的生产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4、当地政府开始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句容市委、市政府确定2009年为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成果显著年。当地政府有积极建设葡萄观光园、草莓观光园、养鱼生态观光园以及开发建设了万亩茶园、万亩水蜜桃园等等。这些观光园的建成对句容市的乡村旅游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句容市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现在虽然推出了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线路, 但当地的旅游接待设施非常落后, 游客往往来了以后没有可以休憩的地方, 停留时间短暂,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观光。有的观光园还正在建设当中, 速度迟缓, 缺乏长远地规划。

2、服务意识不强。

一些农业生态观光园的业主, 只盯着游客的钱袋子, 没有提高服务意识, 惟利是图。观光园内根本没有讲解员或服务员, 服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3、乡村旅游形式单一。

目前句容的乡村旅游仅限于采摘草莓、葡萄等形式单一的旅游形式, 没有很好的把当地农村生产劳动、文化习俗与旅游联系起来。

4、“农家乐”旅游活动项目是空白。

如何留住游客, 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是旅游开发经营者处心积虑考虑的问题, 从句容的实际出发, 景点虽然得到一定的开发, 品位也得到长足的提高, 但游客停留的时间仍然很短暂, 没有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农村资源如何开发的问题。

四、句容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对策

1、筹措资金, 注重规划, 开发农业旅游区。

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做精品, 出效益。农村的生活条件特别是起居条件, 与城市相比相差很远, 要缩小差距就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从而增强乡村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农村旅游区的开发依托于观光农业的开发, 观光农业开发内容主要有农业观赏、农业示范、农业耕作、乡村民居、乡村民俗、乡村商贸等, 通过开发形成具有观光游览、生产加工、度假休闲、健身娱乐、文化商贸等多种功能的农业旅游区。

2、加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管理, 提高服务意识。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乡村旅游的重头戏, 规划农业生态观光区, 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 在农业生态观光区设一些小石屋、茅草房、竹楼等反应当地特色建筑物, 供游客休息。聘用懂技术的导游讲解员在园区内负责导游讲解, 加强服务意识的培训, 强化服务规范, 让游客玩的开心、获得知识、开阔眼界。

3、开发农村资源, 建立家庭旅馆, 开辟真正的“农家乐”旅游项目。

把当地的农业、农村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发乡村旅游, 开辟“农家乐”等与当地的资源相结合的新的旅游项目, 不但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同时也为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营造大旅游的氛围。农业是大的绿色旅游加工厂, 农村就是一个个厂房, 如何让游客参与到生产当中去?那就是建立家庭旅馆, 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农村旅游项目, 让每户人家成为旅游接待的场所, 让游客真正的体会“农家乐”的韵味。

4、充分发掘当地农村的传统民间文化。

农村的饮食风俗, 如饮茶, 酿造果酒等;婚嫁习俗, 如议婚、订婚、结婚等程序;逛庙会, 时间固定, 以娱乐、小商品买卖、风味小吃品尝为主要形式;民间杂艺, 如舞龙灯、舞采茶灯、狮子舞、荡湖船等。这些都是句容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的开展要依托这些文化活动项目吸引游客来体验当地的民间文化。

5、政府加大政策倾斜, 扶持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旅游项目, 但如果能做出成效, 推陈出新, 政府加大政策倾斜, 加大投入, 乡村旅游在句容这块土地上也一定能够大放异彩。政府同时要充分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做法, 开辟休闲农业的新概念随着国内假日旅游的蓬勃发展, 各地也围绕休闲农业大做文章,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8]我们不妨来借鉴一下, 结合观光农业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6、注重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 加大服务人员的培训。

与旅游大中专院校取得联系, 引进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进行智力投资, 选派旅游管理部门的骨干到旅游专业院校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大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 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 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吸引回头客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句容乡村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 2002, (4) :45-46.

[2]江苏省旅游局编.江苏导游基础知识[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47-48.

[3]句容概况[OD/OL].句容旅游网, 2003, http://www.jrtour.gov.cn/.

[4]张春蕾, 夏和生.茅山区域文化[M].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77-80.

[5]句容特产[OD/OL].句容企门户网, 2011, http://www.web019.cn/jr/tc.asp.

[6]句容市有机农业示范园[OD/OL].江苏省科技特派员网, 2011, http://www.jskjcs.com/samp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5.

[7]两山启动新一轮开发[R].句容日报, 2003-2010.

上一篇:艺术类高职英语下一篇:主要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