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产业(精选12篇)
旅游商品产业 篇1
一、旅游体验的概念和特征
(一)旅游体验的概念
一般而言,旅游发展会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光旅游,第二阶段是休闲旅游,第三阶段是体验旅游。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它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体验旅游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如果说在观光旅游中平均每个游客逗留1—2天,人均花费300元,而在休闲旅游中会延长到5—7天,人均花费3000元左右,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体验旅游阶段,游客至少会停留10天以上,人均花费5000元以上,并且可以形成重复性消费。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休闲消费的增长速度会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社会便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体验旅游开始出现。
有人曾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有一个地方刚开始生产花生,当花生成熟后,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1元1斤,我们把它叫做“农业经济”;后来人们把花生米烘干后做出各种花生食品,卖到10元1斤,叫做“工业经济”;接着把花生经过包装和市场营销摆在超市的货架上,变成20元1斤,叫做“商业经济”;再后来把加工好的花生摆在酒吧和咖啡店供人品尝,变成30元1斤,这叫“服务经济”;最后,有人找到花生之乡,在这里营造出一种生活形态,或者是旅游区,或者是农家乐,城里人来到此地,不仅能参观花生的各种加工流程,而且能参与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一天下来每人要给当地农民至少200元钱,这叫“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所谓“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本质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快乐感、亲切感、自我价值。因此,“体验旅游”是以旅游服务为舞台,以旅游产品、旅游设施为道具,以旅游者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通过沟通、互动、游览和消费等方式体验放松、新奇等独特的精神享受。
(二)旅游体验的特点
1. 重视旅游者的参与性
从近年来的旅游实践看,人们为了“体验”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高参与性是旅游体验的核心,旅游的经历就是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结果,参与程度与体验效果直接相关,参与程度越高,体验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比如滑沙、滑草、划船、滑冰、骑马总比单纯观看要印象深刻,这是由当时参与的兴奋决定定的的。。
2. 重视旅游者的情感反应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认知反应,在认知反应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旅游活动就是游客对旅游产品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体验。旅游者的教育背景、个性、兴趣爱好等影响着情感反应的强烈程度。当旅游产品与旅游者的兴趣或心境相符合时,旅游者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表现为愉悦、难忘的一次经历。
3. 体现旅游的差异性
旅游已使人们的社会人角色转变为自然人角色,追求个性的张扬,兴趣爱好的满足,要求旅游体验内容、方式力求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时刻保持体验物与众不同的个性,不断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感受,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4. 体现旅游的挑战性
旅游体验是区分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的因素之一,因此,适度的挑战性活动能使旅游者真正忘却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超越心理障碍时的成就感和舒畅感,从而充分体味到一种克服种种困难后体验征服的愉悦。
5. 体现旅游的主题性
主题是旅游体验的基础和灵魂,鲜明的主题能充分调动旅游者的感官,使旅游者获得真实的体验环境,触动心灵,留下深刻感受和强烈印象。比如,“印象刘三姐”,生动的表演、刘三姐的服饰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真切地忘记了时间,仿佛真的置身于刘三姐的表演之中,从而使体验更加真实。
二、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
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者本人、旅游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过程和旅游体验产品的特性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总体体验效果。
三、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的构建
要想真正让旅游者享受到一种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我们一定要先理解旅游者的动机或主观意图,提供一系列与此有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且尽量情感化,让旅游者参与进去。旅游地居民也要好好地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使其产生一种永久难忘的感觉。
根据旅游体验的特点和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游客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由“旅游者‘我’—旅游者‘他’—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四个主体构成,旅游者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四体”(旅游者“我”、旅游者“他”、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旅游者“我”与旅游者“他”之间是一种交流关系,与旅游从业人员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与旅游地居民是一种沟通关系;旅游者“他”与旅游从业人员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与旅游地居民是一种沟通关系;旅游从业人员与旅游地居民之间是一种相处关系。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地居民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要与旅游地居民融洽相处,要促进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沟通,从而深化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
四、构建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旅游活动的亲身经历性,使得旅游者可以通过寻求体验把握旅游的真谛。构建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四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薄,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庭缺少一种亲情感,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一种亲情感的补偿,同时情感交流也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提升旅游者满意度,从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有利于培养旅游者的忠诚度和树立企业及旅游地形象,此外,情感交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注重“四体”之间美的魅力。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旅游企业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配以美的主题;旅游从业人员要提供美的服务;旅游地居民要增添美的魅力,以迎合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使旅游者产生美好的体验。
(三)旅游地居民要讲诚信讲文明,要与旅游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这样才能使旅游者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
(四)旅游从业人员要在整个旅游过程中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尽量让游客参与体验旅游项目,同时,还要与旅游地居民融洽相处,使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让游客享受到真正的愉悦和审美,让游客在一种不同于生活世界中文化和环境的异化体验中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世界体验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不同的旅游体验需求,我国旅游业的建设需要从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地居民等方面作更多更全面、更高层次的深入研究,以及个性化、人性化的探讨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咏梅.关于体验旅游的特点与设计原则[J].特区经济, 2007, (1) :178-179.
[2]张健华, 陈秋华.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J].商业研究, 2008, (1) :176.
[3]张丽华, 罗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模型的一种设计[J].经济管理, 2007, (3) :72-73.
[4]吴文智, 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 2003, (6) :66-70.
[5]约瑟夫·派恩, 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旅游商品产业 篇2
智慧旅游将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使游客、企业、机构与自然、社会相互感知,在感知中产生智慧的服务,提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动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智慧旅游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从旅游业的目的地品牌效应、旅游资源整合能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目前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这些提升的关键手段之一。
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苏在镇江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进中国智慧旅游发展”整体战略迎来了重要机遇期和关键期。
智慧旅游作为新事物,对整个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旅游者而言,智慧旅游可以让游客不出家门,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并支付,旅游行程中也可以动态地了解所需信息并发出救援及接受帮助信息;游程结束后亦可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第二,对旅游企业而言,智慧旅游的系统是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并将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旅游商品产业 篇3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地方;融合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教育的支持,只有培养足够的旅游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应用型旅游人才主要是通过高职教育来培养的,高职教育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和经验优势。将旅游教育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促进旅游教育理论结合旅游实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兼具教育性、经济性、社会性。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旅游教育与地方产业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融合举措,具体如下。
一、旅游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条件
要将旅游教育与地方产业融合在一起,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样,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会影响服务行业发展的深度和层次。要想让旅游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让教育与产业融合,需要大量的试验、试点经费,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扶持和引导。若没有“引导性”资金的注入,在边际成本效应的影响下,融合十分困难。以这个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行业深度发展、旅游教育多层次发展的根本条件。
(二)外部需求状态。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及产业的发展,这种目的性发展本身具有较强的预见性、潮流性,它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密切相关的。我国旅游行业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发展阶段,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矛盾频出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可持续性、深层次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转变为集约化经营管理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成为旅游产业的主要目标。而这正为旅游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可以说,两者的融合是应运而生。
(三)周边产业发展。实际上,旅游产业并非孤立存在的,其伴生、相关产业很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吃喝玩乐之外,还包括农林、通信、金融等行业。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乡村旅游、老工业基地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这些旅游方式需要大量的相关产业作为基础,当这些方面都相对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接待和承载能力的时候,旅游产业才能发展,教育与旅游产业才能实现融合。
二、旅游教育与地方产业融合的举措
(一)加大扶持力度。为了促进两者的融合,政府应该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措施。具体如下:其一,加强经济扶持力度。两者的融合需要大量的试验、试点、试错、发展资金,为了消除高职院校及旅游企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牵头,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其二,提供优惠政策。两者的融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予以税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便利。其三,积极扶持引导。为了让两者深度融合,政府应该加强旅游文化的宣传,帮助旅游企业打造品牌,保护其个人知识产权,创设一个和谐的融合环境,减小融合的阻力。
(二)刺激外部需求。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提高旅游认知能力。双方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联合营销,培养大众对旅游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创新旅游产品、营销方式,争取更多的旅游客户。其二,做好旅游产品设计工作。如今旅游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元素,在设计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应该将两者融合后的理念、文化融入到产品中,真正做到“内容为王”,打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三)培养创新人才。两者融合,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培养足够的创新人才,才能让两者的融合之路走得更远。高校应该聘请国内外行业精英来校授课,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中心,打造具有旅游文化创意的新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在实践中汲取养分,促进旅游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结:旅游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其和地方产业融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经济、产业基础。本文分析了旅游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希望对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旅游商品产业 篇4
一、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确定重点培育发展50个产业集群, 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纳入其中。由此, 旅游商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张家界市工业发展的三个主攻方向。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业拉动相关产业作用测算, 旅游直接收入1元, 会给相关产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2012年, 张家界市接待旅游人数359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208.7亿元, 按此计算, GDP规模应该达到897.4亿元以上, 实际上2012年我市GDP总量为339亿元, 为应有经济规模的38%。按照2007年制定的《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十一五”及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 “到2010年,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主营收入要达到50亿元, 旅游商品收入慈利达18亿元, 永定区15亿元, 桑植县12亿元, 武陵源区5亿元。旅游商品市场上本地产品占70%以上, 生产企业达200家, 规模企业50户以上, 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户, 过亿元企业10户以上。”2012年张家界市实现情况是:实现旅游商品销售收入35.23亿元, 其中慈利县15.9亿元, 永定区12.5亿元, 桑植县6.46亿元, 武陵源区0.35亿元。市域生产企业148家 (永定区87家, 慈利县22家, 桑植县28家, 武陵源区11家) ,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仅5家。2007年以来, 全市用于发展旅游商品产业的各级财政投入上亿元, 2012年旅游商品企业纳税1.02亿元。
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总量问题:产业总量小、企业规模小, 发展速度不快。产品问题:表现为“三多三少”:同质产品多, 特色产品少;大众化产品多, 品牌产品少;初级加工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问题:旅游购物环境不佳, 市场监管乏力, 导致市场价格混乱, 假劣产品市场扰乱, 游客购物意愿低。企业问题:旅游商品生产区域内布局雷同, 旅游商品生产和营销没有专业化分工, 对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研发、产业化文化等软要素重要性认识不够, 存在低端化锁定状况。
二、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 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 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 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 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根据麦克尔·波特对旅游产业集群的阐述可以将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旅游商品生产领域内, 互相联系的、在地里位置上集中的、具备一定数量和整体规模的生产营销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功能配套上的系统集合。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形成的首要条件是相关企业的集聚, 企业集聚有两大影响因素, 即经济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有资本因素、资源因素、消费市场因素。人文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
(一) 资本因素
企业的集聚首先是资本的集聚。但资本总是会投向预期利润高、风险相对较小的产业, 形成产业集聚。因此资本的集聚不一定能形成旅游商品生产的集聚。张家界市投资主要分为政府投资、市外引资、本地企业投资。由于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 政府有限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 市外引资主要投向利润相对较高的旅游地产和商品房开发, 旅游商品企业多是本地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多是白手起家, 资金严重不足, 企业融资担保难是制约企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 企业信誉没保证, 银行信贷资金难向中小企业倾斜, 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长期处于发展壮大的不利地位。
(二) 资源因素
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主要有食品类, 如酒类、茶叶、葛根粉、蕨根粉、红薯粉丝、辣椒、腊肉制品、岩耳、山野菜等;保健品有茅岩莓茶、杜仲茶等;工艺品有砂石画、木雕、根雕、竹制品、土家刺绣、饰品等;服饰类有土家织锦、民族服饰、旅游鞋等;纪念品有以张家界山水为题材的字画、画册等出版物。以上旅游商品原材料均来自于武陵山区动植物资源及民族人文资源。珠宝、玉石、水晶、龟纹石、菊花石、竹制品、民族服装、旅游帽大部分来自湘西州、贵州、云南等地。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与周边旅游地区也存在低质雷同现象, 缺乏独特性、差异性、品牌性, 除珠宝、玉石外, 急需对根植于武陵山区动植物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商品深度研究、挖掘和基地化开发利用。
(三) 消费市场因素
本地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大, 但地方产品知名度不够, 市场占有率不高;购物场所分散, 市场秩序不佳, 影响游客购物信心;综合购物平台缺失, 不利于市场秩序监管;低价恶性竞争制约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品牌化、高端化进程, 影响区域旅游商品市场开拓。
(四) 人文社会因素
张家界市和湘西其他地方一样, 自给自足的山区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 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市场意识和商业文化传统缺失, 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本土企业起点低、基础差。因人才、资术、技术缺乏, 生产管理、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水平低, 因小农意识和封闭观念, 普遍存在不善于和高校、外资联合, 不善于引资引智, 导致产品研发不够, 企业生产工艺装备差, 技术含量低, 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短期行为, 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从政府政策引导来看, 政府的集中关注点和有限资源配置仍在旅游产品促销方面, 对张家界市工业发展及走向的认识存在分歧, 对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清晰发展方向,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不完善, 政府对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引导和培育不够, 导致发展规划目标难落实。张家界市各区县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家专业化的旅游商品产业和物流园区。永定区2008年就规划了旅游商品产业园, 但由于用地问题等原因, 一直没有实质性启动, 旅游商品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市场自发状态。
三、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发展机理
区域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育必需具备的基本要素条件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资本资源;符合生产要求的劳动力资源;基本的技术和管理支撑;良好的地方基础设施。核心要素条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较长的产业链;合理化的专业分工与合作;配套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高端要素条件是:合理的制度创新;积极的文化创新;持续的工艺流程和产品创新;区域统一的旅游商品品牌打造和营销。从张家界市及周边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 基本要素条件具备, 核心要素条件需要培育和完善, 高端要素条件缺失。国际上产业集群有两大类:一是走高端道路和基于创新的集群。其现象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功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良好的法规制度下企业间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二是走低端道路和基于低成本的集群, 其参与竞争的基础是低成本;在很多情况下, 企业之间的合作只是偶然的, 甚至不存在, 企业之间信任程度低, 往往恶性竞争。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标准还可进一步进行分类, 如按照产业类型可分为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创新类型可分为产品或技术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商业模式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改变走低端道路和基于低成本的集群发展道路, 转向走高端道路和基于创新的集群发展道路, 通过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 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营销等, 占领旅游商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中附加价值增加的高端环节。在张家界市, 传统可规模化生产的集群创新产业主要包括旅游食品业和旅游用品业。旅游食品有蔬菜类加工、肉类加工、果品加工、特色食品、茶叶、饮水系列 (矿泉水、纯净水) ;旅游用品有环保酒店用品、旅行用品。高附加值集群创新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医药保健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有传媒演艺衍生品、创意型书画艺术品、民族纺绣 (包括土家挑花、刺绣、织锦) 、地方民族特色首饰、化石工艺品、纪念品;生物医药保健品主要有保健茶、保健酒、生物提取深加工产品 (大鲵系列产品) 。坚持传统可规模化生产的集群产业创新和高附加值集群产业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促进旅游商品生产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 实现从生产环节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利润丰厚的环节跨越。要确立整合张家界市周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集群发展目标, 延伸产业链, 深化专业分工与合作, 要利用张家界市本地庞大游客市场优势, 利用本土旅游商品生产集群发展平台, 充分挖掘武陵山区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 通过产品设计、品牌创立和营销;在张家界市各区县发展旅游商品生产营销块状错位, 协作发展;通过制定生产、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严格标准, 利用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劳动力优势, 将加工、组装、制造等低端价值环节外包给周边地区, 实现武陵山区旅游商品产业合作发展共赢。
四、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保障构建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丰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庞大的游客消费是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市场需求基础;武陵山区充足的山地自然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是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保障基础。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需要用好三张牌即生态资源牌、民族文化牌、区域合作牌。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保障构建包含政府服务创新和企业自我发展创新两方面。
(一) 在政府服务创新方面
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好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实现山水文化资源可持续升值利用。
2.按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引进现代理念进一步完善集群发展规划。
3.建立品牌营销商业模式。政府专注打造区域旅游商品品牌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 明确在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营销模式中政府与企业的各自分工, 选择一批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品牌知名度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 明确扶大扶强的目标, 从财政支持、人才培养、融资协调等方面予以支持。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设计创新、生产、营销的链条衔接。
5.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 打造金融诚信环境, 规范投融资秩序。
6.加强引导, 整合资源, 构筑四大特色产业区, 发展市域块状经济。在市中心城区建立旅游商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展示中心、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物流中心、湘西地区生物医药保健品生产中心、湘鄂渝黔旅游商品会展和旅游购物中心;依托慈利省级工业园区发展生物医药提取产业、酒店用品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在桑植加强中药材资源调查、监测和区域规划, 加强中医药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依托桑植省级工业园, 打造生态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经济发展区。
7.建立创新服务体系组织网络。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需要培育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需要培育集群内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需要建立能促进集群创新发展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 (协会和商会等) 、中介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具体来说:一是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张家界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加大研发设施投入, 依靠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高校师资力量建立武陵山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产品研发中心, 积极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人才、科研和智囊支持;二是扶持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积极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发展的作用;三是利用网络宣传平台, 依托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网、土家文化创意产业网, 提高旅游商品、民族文化宣传促销力度和展示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状况, 建立市场禁入制度。
(二) 在企业自我发展创新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对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 要关注旅游商品的文化属性、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民族风格、地方特色风格, 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
2.在传统可规模化生产的旅游商品集群创新生产上, 利用毗邻地区资源互补与共生的关系进行并购或联合投资生产, 实现资源共享、旅游商品产地多元化、产品优化和地区协作共创品牌, 发挥规模效应, 降低成本, 以销促产。
3.积极开拓目标市场, 以往的旅游商品目标市场是针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者, 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 销售渠道的多样化, 旅游商品不仅在景区及周边地区销售, 还出现了遍布各城市的旅游商品销售商店、购物中心、旅游特色步行街销售和网上销售等经营模式。旅游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目标消费群体由旅游者扩充到大众消费者, 扩大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摘要: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旅游发展走向成熟阶段的旅游地区张家界市, 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利用庞大游客市场, 充分挖掘旅游购物消费潜力, 提升旅游购物在旅游六要素收入中的占比, 是带动本地相关产业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张家界需要用好生态资源、民族文化、区域合作三张牌, 通过区域块状经济发展和服务平台的完善推动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块状经济,张家界,产业集群,旅游商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785652.htm.
旅游商品产业 篇5
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假日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但受关联产业的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如何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带动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发展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假日经济进而发展休闲产业的战略措施.
作 者:原梅生 郭梅军 作者单位:原梅生(山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山西,太原,030012)
郭梅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00)
旅游商品产业 篇6
【关键词】旅游行业 高职英语教育 旅游专业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旅游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典型的就是我国旅游服务水平的国际化程度偏低,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英语人才的紧缺。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所以,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获得文凭,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但是,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特色,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根据长期的实践研究,认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记下了英语的语法词汇,但是却没有获得必要的课堂锻炼机会,导致英语实践水平普遍较低。
2.评估方式过于单一。传统英语教学的考核模式大多数以试卷为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将理论知识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就会是学生陷入一种错误的意识中,似乎英语的学习仅仅是依靠语法和单词就可以了,所以,这种考核模式是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的。
3.教师水平偏低。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非常强,所以,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事与愿违,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对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而旅游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还普遍较低,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旅游英语水平就不容乐观。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旅游英语水平的途径
1.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当中去的,所以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当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英语理论教学。通常情况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的,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首先,课堂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听、说、读、写、译为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当落实到实践当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搜索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运用英语进行讨论等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校内实践,学生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小组,在小组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相互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可谓是一举多得。最后,校外实践。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到旅行社进行实习,让学生能够切实了解旅行社的相关运作流程,使学生能够对英语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旅游英语的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加强英语教师对旅游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其他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又如可以鼓励教师到旅行社去参加实训,这样能够使教师对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现状有一个切实的了解。
3.创新多种教学手段。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设立多种评估手段。利用考试这种方式去检验教学效果虽然比较客观,但是过于简单、方式过于单调,难以调查出学生对英语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的语言素质。旅游专业的应用性很强,所以,我们应当设立多种评估手段,多角度去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可以在笔试考试中加大听力考试的比重,或是在口语考试中加大模拟情景考试的成分,教师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现状设定一定的障碍,以此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旅游專业的英语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的比重,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在校时间里,既能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又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照兰.从旅游业的发展探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1:114-116.
旅游商品产业 篇7
一、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一) 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地形秀美。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西南部, 地处瓯江、飞云江两江源头, 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素有“浙江的西双版纳, 华东香格里拉”之誉。景宁属浙西南山区, 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斜贯, 峰峦耸立, 地形复杂,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 发源于洞宫山脉的瓯江支流小溪, 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 形成两岸宽约124.6公里的狭长带, 构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两山夹一水, 众壑闹飞流”的地貌格局。长期以来, 浙西南地区工业经济相对落后, 也正因为如此, 这一地区环境受污染程度较低, 生态保持良好, 通过了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二是山峦众多, 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8.8%, 位居浙江省前列, 其中草鱼塘是省级森林公园, 是全省生态保护最好的区域之一。三是湿地资源丰富。全县境内有三个较为集中的高山湿地群, 分别是望东洋高山湿地、大仰湖湿地、仰天湖湿地, 湿地总面积约1, 200多亩。最为突出的是望东洋高山湿地, 海拔1, 230米, 面积达600多亩, 湿地内的江南恺木林属省内罕见, 绝无仅有, 国内也属凤毛麟角。四是境内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表现为山林密布, 灌木丛生, 水草丰茂,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全县有植物178多科, 691多属, 1, 552余种。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等会叶林为主, 夹杂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竹林, 灌丛, 草甸等。全县林相种类众多, 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福建柏、香果树、银杏、厚朴等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短尾猴等44种。五是水文景观丰富。境内是瓯江和飞云江两大水系发源地之一, 小溪流更是不计其数, 源短流急, 水流冲刷出许多鬼斧神工的瀑布景观, 特别是景宁的大际雪花祭, 每年都会吸引上百名摄影家前来采风。
(二) 畲乡文化独树一帜。
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拥有一张“畲乡文化”的金名片, 民族风情在这里尽显风采。畲族文化自成体系, 特别是在歌舞服饰、婚俗、饮食、手工艺品等方面都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有很大的不同。畲族山歌曲调高亢, 假嗓发音独树一帜;以悠荡步为基本动作的畲族舞蹈动作优雅欢畅, 表现力强;以手编彩带为代表的畲族工艺品技艺精湛, 色彩协调, 深受人们喜爱。畲族风情则体现在婚俗表演上, 畲家婚礼集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风土人情之大成, 其表演性和群众参与性强, 游客可作为婚礼上的任何角色参与活动, 在娱乐中充分感受畲乡风情的文化魅力。[2]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被现代文化同化的程度较低, 景宁包括畲乡文化、廊桥文化、香菇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此外, 景宁还保存着十分完好的宋、元、明代古建筑和一些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的古村落。比如大际乡时思寺, 建于宋绍兴十年, 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江南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式布局的古建筑群, 是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建筑奇观, 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3]
(三) 区域政策优势凸显。
景宁县毗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其周边的省、市经济均较发达。景宁离杭州市的直线距离259公里, 具有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离您最近的民族县”等区位优势, 对发展旅游产业极为有限。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集中地的同类旅游资源相比, 景宁县更具有丰富的客源市场。[4]同时即将在2013年全县贯通的云景高速, 将使景宁县完全纳入浙江省四小时交通圈, 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景宁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近年来, 景宁县各级政府逐渐重视并且加大了对生态旅游的扶持力度。2000年, 景宁县委、县政府从时代要求出发, 提出了“创畲乡生态优势, 建风情旅游名城”的战略思想, 并成为景宁县指导工作的一个主流思想。2011年景宁县、县政府编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 每年将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 000万元 (占县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 并根据需要逐年增加, 用于全县旅游项目前期、规划编制、行业管理、人才培训、商品开发、信息化建设、招商引资、资源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旅游市场开拓和景宁旅游形象宣传等, 优惠政策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将促进景宁进一步掀起旅游发展热潮。
二、景宁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景宁的旅游业起步较晚, 一方面有利于机制、体质创新, 找捷径、低成本地实现高起点、高速度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 也存在后发地区普遍存在的服务设施、资金、人才品牌和机制等“瓶颈”问题, 及旅游开发中心面临的其他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薄弱, 接待能力低。
景宁属于浙西南欠发达地区,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虽然近年来设立了专门用于乡村旅游的专项发展基金, 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上这些投入对于开发乡村旅游、完善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所需的庞大资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所以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靠农民自身极其有限的投入为主。由于资金投入有限, 大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服务功能不全, 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不少配套设施建设较滞后, 如道路路况差, 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简陋, 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 卫生状况差, 旅游旺季住宿床位紧张等。
(二) 生态旅游整体营销不足。
对外宣传促销大多还处在原始、被动的水平上, 投入少, 形式简单, 专业水准差, 没有突出畲乡的特点, 甚至许多乡村旅游点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宣传促销, 仅限于“回头客”的口头宣传, 品牌意识不足。同时, 很多农民固守着原有的销售模式, 在家坐等顾客上门, 缺乏主动推销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多数农家乐缺乏对于乡村节日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整理和挖掘, 品牌意识匮乏, 很难保证持久稳定的客源。
(三) 管理队伍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景宁, 很多乡村旅游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 用人唯亲, 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我国农村的长期相对闭塞, 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 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和锻炼。粗放式的经营, 重视短期效益的小农意识和淡薄的服务质量意识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上的规模、上档次和良性健康发展。
(四) 旅游产品单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品牌不强, 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创新, 对市场的吸引力不大。旅游产品目前尚局限在以大际雪花祭、大均“畲乡之窗”观光及纯表演式的畲族文化观光, 旅游产品单一, 不能够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重点景区虽有旅游商品, 但发掘还不够。近年来, 乡村旅游点大多以经营餐饮业为主, 客房数量少而且档次不高, 项目内容较为单一, 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式”发展, 如旅游娱乐项目、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的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中附加值高的部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5]
三、景宁县发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观念的快速转变和消费结构的较快升级, 感受自然、回归自然已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对此, 应该顺应潮流, 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 大力宣传, 打造品牌。
品牌就是竞争力。景宁生态旅游要从简单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入品牌经营战略, 必须开辟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一方面可以申请设立 “浙江景宁民族旅游试验区”, 同时还可以向国家旅游局申请设立“生态旅游示范区”, 依托试验区和示范区及自治县的特殊优势, 搞好旅游开发的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 对现有的旅游品牌进行系统整合, 抓住龙头, 积极建好和宣传“华东民族城”和“双际黄金线”这两个精品工程, 让“民族风情、天然氧吧、特色农家菜”等关键词不断吸引潜在游客, 提高畲乡生态旅游知名度, 打造集畲族为主的各民族风情展示和“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和休闲景区, 结合大均“畲乡之窗”较为成熟的漂流项目, 与民族风情项目互为补充, 互为促进, 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努力构建畲族文化品牌社会基础和影响力。
(二) 完善机制, 多元投入。
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额大, 效益长久的项目, 应由政府主导, 营造环境,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一是政府每年要拿出专款, 继续用于改善景区的交通条件, 完善基础设施, 丰富旅游景观, 开展宣传。二是县里要做好生态旅游统一规划, 整体设计, 并按“谁开发, 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明确各部门在景区的景点建设任务。三是要争取市场性投入。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 按照“思想上放胆、领域上放开、经营上放活、税费上放宽”的原则, 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要运用市场手段, 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大集团投资参与生态旅游开发。[6]
(三) 完善硬件, 培育人才。
加强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业等建设, 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交通上大力发展快客和旅游专线, 利用金丽温高速和云景高速, 解放思想, 超前规划落实。多渠道吸纳和培育人才, 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作为“培育新农民”的重要内容, 依托丽水市大专院校和挂钩单位搞活用人机制,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吸纳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本土人才, 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企业。推行许可证和农家旅馆评优制度, 为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户颁发“旅游接待许可证”, 以规范行业准入。加快星级农家旅馆建设, 改善乡村接待设施, 组织农家旅馆开展星级创评, 提高服务水平。
(四) 健全法制, 保护环境。
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 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的原则, 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虽然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 但是在各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 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的毁坏和污染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同时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 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这也是在推进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7]因此要尽快实施生态旅游的专门立法, 使生态旅游的决策、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和旅游行为有法可依;而且要建立专门的旅游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 负责对旅游尤其是生态旅游进行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 做到有法必依。要清理整顿旅游管理队伍, 定期、系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法制、政策、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方面的专门培训, 并要求旅游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岗位任职条件,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效益。要切实加强生态旅游的行政监管力度, 建立旅游监管机构和机制, 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实施督查, 对旅游培训及各种资格考试实施督查, 对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资质和行为实施督查, 控制和约束生态旅游按着规范的方向健康发展。
摘要: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都有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挑战, 并指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产业,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 1996
[2].柳向阳.乡村旅游:浙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J].浙江经济, 2004
[3].麻益军.论景宁县旅游品牌的创建与营销策略[J].旅游经济, 2002
[4].莫艳恺.丽水市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发展研究[J].产业经济, 2011
[5].任三英.关于应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J].山西林业, 2011
[6].附敏.发展乡村旅游活跃农村经济[J].当代江西, 2007
旅游商品产业 篇8
一、辽宁发展“创意旅游”的基础与条件
(一)辽宁旅游业的蓬勃兴盛是发展“创意旅游”的良好前提
近年来,辽宁大力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地位迅速提升,旅游经济已实现跨越式增长。“十五”期间旅游业总收入2509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8倍。2007年,全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了“四个突破”。2008年,又实现了升级进位,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20%以上,总收入超过河南省,历史性地实现了突破。2009年初,以春节黄金周为代表的旅游市场开门见红,春节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555.9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旅游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29.6%。辽宁旅游业可喜的发展势态,为发展“创意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创意旅游”的坚实基础
辽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首先,自然风光秀美奇特、巍然壮丽。丹东凤凰山被誉为“国门名山”和“万里长城第一名山”,大连海滨是远近闻名的海滨胜地,有着“九曲银河”之称的本溪水洞则是中国北方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等等。其次,文物古迹历史悠久、多彩厚重。早在30万年前,营口金牛山的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拥有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五女山山城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再次,民风民俗热情浓郁、特色鲜明。满族风情、锡伯族文化、辽南皮影、东北大秧歌、“二人转”等,都反映着黑土地文化的鲜活生命力。辽宁还成功举办了“辽宁欢乐旅游节”、“辽宁冰雪温泉旅游节”等多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这些都为辽宁发展创意旅游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发展“创意旅游”的坚强后盾
辽宁省旅游部门以“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为主题,结合辽宁旅游资源特色,于2007年推出了“一环三线”旅游精品路线。2008年,辽宁省旅游局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构建“大宣传、大促销、大市场、大互动”新格局。除了以旅游大篷车形式巡游全国外,还积极参与2008北京“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与环渤海5省市区共同构建区域旅游框架结构,积极开展“奥运在北京,畅游来辽宁”主题宣传促销活动。2009年初,省旅游局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国内旅游需求”为主题,对全省旅游业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启动2009“辽宁人游辽宁”大型系列活动,全省14个城市旅游局签订了《应对经济危机加强旅游合作互换游客协议》,鼓励省内各地旅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交流活动。
二、辽宁发展“创意旅游”的前景与对策
(一)对现有旅游资源注入创意元素
以创意的理念开发辽宁旅游创意产业,首先要对现有旅游资源注入崭新的创意元素。
1. 利用高科技创意手段使静态资源动起来。
目前,自然旅游景点和人文旅游景点大多是将原生态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加以修缮和保护形成的静态旅游资源形式来呈现。而我们对于旅游资源的了解,或是通过图片、文字,或是通过实际前往、亲身体验,前者可谓“纸上谈兵”,只能领略大概,后者虽然能够使游客身临其境,体会精华所在,但现实中又会受到诸如时间、金钱、健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创意产业中动漫和动画等表现形式,将静态的旅游资源声情并茂地呈现在网络世界中。例如徐霞客镇即推出大型动漫片《中华游圣———徐霞客》,将动漫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化创意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也可以借鉴当前“开心网”的游戏模式,给人们打造一个虚拟的旅游空间,以期更加全面、细致地展现出旅游资源的特色。
2. 通过影视作品及文艺演出丰富拓展旅游市场。
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引起人们对其拍摄基地的广泛关注,因此,把握商机,开发有创意性的旅游专线,可以短时间内形成专线旅游热潮。例如在央视等台热播的反映新时期农村生活题材的《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受到观众的好评之后,“龙泉山庄”“凤舞山庄”“象牙山”等地立即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引发了当地旅游的新热点。
辽宁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开发底蕴深厚、参与性强的文艺演出会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如“刘老根大舞台”的绿色“二人转”表演,已成为众多外地游客来沈阳必看的项目之一;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等在黄金周推出具有满族特色的宫廷礼仪、皇家祭祀等表演,都进一步增强了此类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价值。
3. 采用创意理念刺激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销售。
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生动地反映当地的文化艺术、传统习惯,而且还可以满足旅游者纪念、欣赏、自我满足等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是对当地旅游特色无声的宣传和最直接的物质表现形式,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销售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将创意产业中的时尚与工艺设计引入其中,将有利于凸现旅游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增加市场份额。辽宁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意理念,打造“东北风格”的旅游纪念品,提升包装设计水平,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
(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专业旅游创意人才
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目前,既从事旅游行业,又掌握创意产业相关知识的复合人才相对匮乏。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意人才,与辽宁本地相关业者进行经验和技术交流,参与到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中来。同时还应利用现有社会教育资源,一方面,在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骨干精英;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旅游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旅游创意产业技能型人才,从而增强辽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
(三)加大保护力度,健全相关法律保障
旅游商品产业 篇9
一、旅游教育对旅游产业的积极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教育也发展起来。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旅游教育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输出者, [1]同时, 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旅游理论的研究也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现状分析
虽然旅游教育对旅游产业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但是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问题。
(一) 许昌旅游教育体制与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
目前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教育招生主要是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计划进行招生, 其招生规模、人数以及专业的设置都是一种计划性安排, 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据调查显示, 在许昌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中, 目前只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 而酒店管理专业还是2013年刚申请下来, 目前还没有毕业生。这与许昌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成比例, 而且涉外旅游的毕业生几乎没有, 远远不能适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二) 许昌旅游教育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不协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许昌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2014年, 许昌市共有A级景区17家, 其中, 4A级景区3家, 3A级景区5家。星级饭店19家, 其中五星级1家, 四星级6家, 三星级饭店9家。旅行社79家, 其中国内旅行社75家, 国际旅行社分社4家。[2]旅游产业范围很广, 涉及会展、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开发、旅游节庆开发等, 产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优秀人才。但是, 许昌高校旅游教育设置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 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旅行社、饭店方面, 对于会展管理、电子商务、节庆策划组织、旅游咨询等人才基本没有, 导致这些产业人才严重短缺。
(三) 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在人才培养上不协调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目前的培养目标看出, 旅游教育对培养的人才目标定得很高。但是, 旅游产业门槛比较低, 可进入性很强。许多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都不高。在人员素质上, 初中文化程度从业者比重较大, 而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则较少, 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管理水平较差, 服务质量不高。同时, 许昌很多旅游企业认为中专生都能做的工作, 没必要招聘本科生, 所以导致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不能很好的被旅游企业接收, 而旅游企业自身还存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四) 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交流合作不足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也开始和许昌市一些旅游企业进行合作, 比如福港大酒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 但一个学期也就去1次, 所以缺乏经常性, 同时对于许昌本地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准, 培养目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 许昌学院旅游学院也承担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和课题, 同时也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基地, 但是大部分研究课题和项目都是其他地区的, 涉及许昌的不多。另外学生的实习基地都集中在浙江、江苏、广州等地, 在许昌的几乎没有。所以和许昌本地区的产学研结合度不太高, 导致学生对于许昌市旅游产业概况不太了解, 研究成果也不能很好地指导许昌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 受教育者对旅游产业的期望有差距
为了准确、客观、真实的了解许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专业教育满意度和从事旅游行业意愿的态度, 以及旅游产业的前景的态度, 对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和访问, 发现97%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但是, 对于从事旅游行业意愿的态度和对旅游教育态度的调查中, 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占到68%, 对旅游教育不满意的占到57%。旅游行业前景乐观, 但是又不愿从事这个行业, 这种现象必将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是旅游教育自身发展的障碍。
三、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策略
为实现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必须消除这些不协调的问题, 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 政府积极推动
建立和加强许昌学院旅游教育与许昌市旅游局的互动, 许昌市旅游局是代表许昌市人民政府管理许昌旅游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许昌市旅游局主要负责许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 以及宣传落实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因此, 旅游教育必须积极与许昌市旅游局联系, 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可以让教学秘书或者教务员作为学院与许昌市旅游局的联络人, 许昌市旅游局如果有什么信息, 和联络人联系, 向旅游教育机构传递行业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同时学校通过与许昌市旅游局进行交流, 这样旅游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二) 产学研结合
旅游教育要服务于旅游产业, 同时旅游产业需求是旅游教育的依据。首先, 许昌学院应该以许昌旅游产业格局及其发展作为许昌学院旅游教育的出发点, 同时许昌学院要与旅游产业内部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办学。比如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正在筹备的白云山旅游学院, 主要是针对景区而培养景区管理人才, 同样, 许昌学院可以考虑和瑞贝卡大酒店联合开办瑞贝卡酒店管理学院,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许昌酒店行业的需求。
其次, 许昌学院可以与企业紧密结合, 培养双师型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因此要求旅游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深的理论基础, 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据调查显示, 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高学历人员, 基本没有从业经验。虽然有部分教师取得了导游资格证, 但是基本上只是考取了证书, 并没有实际上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所以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依然艰巨。因此对于校内专业教师, 鼓励教师考取一定的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 进行挂职锻炼, 了解企业生产实际, 掌握新技术, 加快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邀请旅游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这些兼职教师能为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兼职教师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的转化, 也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3]
再次, 加强旅游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 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 并且也取得了一批质量很高的研究成果, 但是, 目前为止, 这些科研成果基本都没有转化成产品。因此, 许昌学院应该与许昌市旅游局、许昌市旅游行业协会联系, 创造条件建立教研基地, 同时促进旅游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最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 修订符合产业需求的培养目标
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的保障, 因此, 许昌旅游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产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培养目标, 在基础课设置中要加强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统计等学科的教育, 在传承原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 把旅游专业课程分为人文史地通识课程、工具性课程、经济管理学课程、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知识板块, 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一是搭建“大旅游”的公共基础平台;二是将过去按专业小方向开课的做法调整为按专业大类整体优化开课;课程结构呈现开放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压缩课堂教学时数,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根据旅游专业服务人的生活之特点, 将校园文化全面纳入旅游专业的教学视野之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导游、优秀导游评比竞赛、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专题旅游文化活动、学生旅游活动策划等活动, 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延伸课堂教学。同时, 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必修课, 增加足够的学分, 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 突出旅游学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四) 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市场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是人才质量标准的最终检验者。旅游管理专业定期邀请许昌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以及行业协会的成员, 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 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与社会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学校建立专业教学QQ群, 教师、企业、学生可以在QQ群里自由交流, 信息可以得到迅速反馈和流通, 好的想法和建议能够得到迅速实施和处理。
(五) 产业调整用人观念
旅游行业要避免员工高流失率现象, 不断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 许昌旅游企业可以秉承“企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用人理念, [4]同时应勇于授权给下属, 努力培养下属, 为基层员工提供发展成长的空间, 激励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旅游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设置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 同时让员工享受到丰厚的待遇。这样可以让员工感觉到保障, 就不会轻易离开企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科教兴旅步伐也在加快, 旅游教育要和旅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保障科教兴旅, 也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许昌旅游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河南省积极推动、许昌市政府全力支持, 许昌旅游企业全面参与, 许昌学院积极主动与许昌当地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有效结合, 最终保证许昌旅游教育与许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芳.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J].科学经济社会, 2004 (3) :65.
[2]许昌市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xuchang.gov.cn/view Cms Cac.do?cac Id=4aef14082d57f1c2012d5cd4532d0316.
[3]石继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旅游商品产业 篇10
历代医学书中对黑木耳的药效也有详细的记载, 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 性甘干, 主治益气不饥, 轻身强志, 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等作用。”同时我国医学历来认为黑木耳有滋润强壮, 清肺益气, 补血活血, 镇静止痛等功效, 是中医用来治疗腰腿疼痛, 手足抽筋麻木等病症的常用配方药物。因此, 黑木耳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 黑木耳作为一种东北旅游商品土特产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本文试图通过黑木耳的各种不同功效和作用展开分析, 使更多人较为深入的了解黑木耳的价值。并且希望使黑木耳以一种广为人知这种食用菌类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喜爱, 从而使小小黑木耳为黑龙江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黑木耳的食用价值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较高, 据测定, 每百克黑木耳含蛋白质10.6克, 脂肪0.2克, 碳水化合物65.5克, 粗纤维7.0克, 钙357毫克, 磷201毫克, 铁185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磷脂、植物固醇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黑木耳的含铁量很高, 比蔬菜中含铁量高的芹菜高20倍, 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高的猪肝还高约7倍, 为各种食品含铁之。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补血食品。
黑木耳又是一种减肥食品, 因为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质, 这二种物质, 都能促进胃肠蠕动, 促使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 减少食物脂肪的吸收, 从而起到防止肥胖的发生和减肥作用。祖国医学也认为, 经常食用黑木耳能“益气不饥, 轻身强志”。
2 黑木耳的药用价值
黑木耳不仅有营养作用, 医学研究证明:黑木耳还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 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 降低血黏度, 软化血管, 使血液流动顺畅, 减少心血管病发生。是一种非常好的药用食品。
2.1 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作:
防止血栓形成, 对延缓中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十分有益。不仅对冠心病, 对其它心脑血管疾病, 以及动脉硬化症也具有较好的防治和保健作用。
2.2 清润肠胃、防止肥胖: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植物胶原成份, 它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常吃木耳能起到清理消化道、清胃涤肠的作用。是矿石开采、冶金、水泥制造、理发、面粉加工、棉纺毛纺等空气污染严重工种工人的良好的保健品。黑木耳能够促进胃肠蠕动, 促进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 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 从而防止肥胖。
2.3 优质天然补血食品:
每百克黑木耳中含铁185毫克, 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 相当于鲫鱼的70倍, 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多的食品, 所以它是一种优质的天然补血食品。
2.4 化解结石不可少:
黑木耳中含有发酵素和植物碱, 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各种腺体的分泌, 协助催化结石、润肠管道, 及时排除结石。
2.5 抗癌的首选食品:
科学家研究发现, 黑木耳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植物胶原, 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 防止便秘, 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及时清除和排出, 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及其它消化系统癌症的作用。
3 黑木耳作为的旅游商品的价值对地方产业的拉动
旅游商品属于商品一种, 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品, 也可称作旅游购物品。旅游商品行业的主要类别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服饰、旅游食品、旅游营养保健品、旅游活动用品及土特产等用品。其中土特产品主要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农副产品等。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 山川纵横, 土特产品十分丰富, 是旅游者特别是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必购的自用品和礼品, 其中作为土特产品的黑木耳具有极高的旅游商品价值。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链。以牡丹江绥阳镇为例, 黑木耳已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一号产业”。2006年全镇发展黑木耳1.2亿袋, 仅此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27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有力地拉动了该地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如此前景广阔的产业当地政府积极做到政府搭台, 经济唱戏, 产业跟进的方针。积极发展黑木耳的旅游商品走出去方针。并着手制定了相应策略即:a.突出黑木耳旅游产品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及礼品性等特点。黑木耳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应在加工工艺、选材、设计和品种等方面多下功夫, 使黑木耳旅游产品做到观赏性、创造性、地域代表性、便于携带性及商品包装的精美性相结合。b.刻意创新。游客在游览中, 充满着对美好和新鲜事物追求的愿望, 购买商品也有同样的心理。因此对于黑木耳旅游产品生产企业, 应该抓住游客的这种心理, 不断开发新黑木耳旅游产品, 刺激游客产生新的购物要求。3、黑木耳旅游产品开发要与市场需求相符。黑木耳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应通过市场调查, 分析、研究海外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对我国黑木耳旅游产品的需求情况, 及时调整商品结构, 并对原有商品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 积极开发适宜海外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需求的黑木耳旅游产品。在黑木耳旅游产品的档次方面, 应做到低、中、高档次相结合, 以满足不同层次与不同消费水平的旅游者的需求。
摘要:黑木耳俗称“木耳”, 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真菌, 因其形似人耳, 颜色黑褐而得名。黑木耳营养丰富, 即可食用, 又可入药, 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欢迎。近年来黑木耳作为一种东北旅游商品受到越来越多南方游客的欢迎, 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同时黑木耳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产品也起到了对地方产业拉动的效应。
关键词:黑木耳,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旅游商品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兰宝.中国黑木耳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25.
[2]顾二熊.黑木耳菜谱[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5, 1.
[3]田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旅游购物[J].旅游调研, 1998 (3) :52-56.
[4]田伦.把旅游购物放在突出地位[J].中国旅游报, 1998, 4, 6.
[5]张文敏.于德珍.关于生态旅游商品的几点思考[J].林业经济, 2001.
旅游商品产业 篇11
湖南省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基本上都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绿水青山掩盖着贫穷落后,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发展旅游业恐怕是首选。
美丽不能和贫穷同行。旅游注定和扶贫相遇,那如何让两者相得益彰?
全域旅游突破“两个集中”
湖南构建大湘西“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2015-2020年,将重点建设“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等12条精品线路。
“散落在各村各寨的景点,就像是遍地珍珠,省旅游局所做的就是串点连线,利用张家界、凤凰这些知名景区品牌,带动后发景区。”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长高扬先介绍。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12条线路中的首条试点建设专线——“中国最美侗乡”精品路线的关键节点。通道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
高扬先对通道的印象极为深刻。2008年,他第一次去通道,“当时,没有高速公路,我从长沙乘火车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桂林,最后开车3个多小时才到县城,这是当时最快的一条线。”
抵达通道后的遭遇,让高扬先记忆犹新:老旧潮湿的县城,密密麻麻的蚊子满天飞;在农村,触目所及全是破破烂烂、摇摇欲坠的吊脚楼,逼仄的道路泥泞不堪,一下雨泥巴、猪粪、牛粪搅在一起,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
除了交通、卫生等基础建设薄弱,村民生活困苦,这趟“通道之旅”给高扬先留下的另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回来时,因为没票,一路从广州站着到长沙。”
湖南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是少数民族文化,侗族文化在通道保存得非常好,是张家界到桂林的中间地带,可以很好的对接桂林和张家界。高扬先认为:“通道对湖南旅游至关重要。这十多年来,我走到哪里就推荐到哪里。”
2014年,杜家毫同志在通道调研时强调,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定位,突出特色产业,促进通道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湖南青年学者李镇多次前往湘西地区调研后发现,以往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存在“两个集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旅游收入过度集中在个别热门景点,利润过度集中在景区运营商手中,老百姓很难分享到红利,基层政府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收益。
如何破局?通道县原副县长杨长青介绍,通道发力全域旅游,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旅游扶贫与侗族文化保护相结合,政府通过规划,把分散的景点串起来,同时取消大部分景点的门票,分散红利,参与经营的老百姓实实在在获得了好处。
通道县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皇都侗文化村,2015年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60多家贫困户做了星级农家乐。村民平均收入,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近2000元。
2015年,通道的游客量突破了20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突破10个亿,比2014年增加近30个百分点,比2013年增加了近一倍。
高扬先说:“事实证明,扶贫为旅游扶出了广阔的空间,以前游客都是去知名景区,人流、财流过度集中在狭窄区域。旅游总量空间极大拓展后,产品线极大丰富,打造出了真正的全域旅游。”
高扬先举例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湘西花垣县,以前总有邻近的重庆人跑到那里大量收购土鸡,老乡们起初很高兴,后来才知道是重庆的乡村旅游做得好,土鸡供应不足,才跑来湘西买鸡。“现在,花垣县的旅游业突飞猛进,老百姓的鸡供不应求,更因为其产自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而倍受追捧,再也没有多余的鸡卖给重庆人了。”
湖南旅游瞄准万亿目标
通道是整个湘西,乃至湖南旅游扶贫的缩影。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能带动全社会增加5-7个就业机会。同时,旅游业是扶贫方式最灵活、返贫率最低、受益面最广、拉动性最强、扶贫效果最好的行业。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贫困地区大都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大有可为。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湖南474万人口实现脱贫,其中通过旅游业带动脱贫70多万人,占15%。
“十三五”期间,湖南规划通过旅游业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通过构建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已初步形成了“旅游+”精准扶贫十大模式。
“旅游+”的扶贫模式,既是经济扶贫,又是精神文化扶贫,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扶贫,是造血式扶贫,财政投入少、生态环境保护好、扶贫效率高、返贫率低,而且有利于打开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有利于提升人口素质和带来开放观念。总之,有益于贫困地区的人口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脱贫。
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让“旅游+”在湖南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湖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总产值达一万亿元,现在还不到4000亿元,6000亿元的空间在哪里? 高扬先认为:“出路就在全域旅游,就在于扶贫来扶出一个广阔的空间。”
一种新的共识正在产生:精准扶贫与全域旅游就像一根轴带上的两个轮子,旅游带动扶贫,扶贫则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高扬先阐释,湖南要新增6000多亿元的旅游产值,空间就在于全域旅游,重点就是拥有青山绿水的贫困地区。李镇也认为,旅游的确是山区脱贫的重要路径,从之前的经验来看,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对了,旅游扶贫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旅游商品产业 篇12
1 医疗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 医疗旅游对于多数国人仍是一个较新概念, 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甚至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已不再是陌生词汇。Josef Woodman指出:在2005年美国、加拿大、欧洲地区到海外从事医疗旅游的人数至少有15万人, 至少有28个国家在推动医疗旅游, 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在境外国家的医院或诊所接受治疗[2];在印度也已有400多万从事医疗旅游行业的人员[3]。在治疗疾病时享受他国风光, 在康复过程中体验异国人情, 医疗旅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产业的新宠。
2 医疗旅游的益处考虑
医疗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笔者从资源利用、风俗交流、弘扬中医三个方面入手, 重点分析医疗旅游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具体影响。
2.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 拥有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把医疗旅游作为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的新途径, 可以使国外患者在国内接受治疗的同时, 更让他们享受中国自然景观的雄伟与恬美, 从而更好地减轻他们对于出国诊治疾病的压力和增加他们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可程度。在此期间, 国外患者在医疗中享受我国自然风光的舒适旅行, 将会加强我国旅游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
2.2 广泛交流异国风俗
我国历史悠久, 含有的风俗底蕴相对深厚。国外患者在饱览祖国自然景色的过程中, 同样也可以感受中国风俗与本国的差异。享受春节的团圆气氛、端午的追思前人、七夕的爱情凄美等, 国外患者虽是等待漫长焦急的康复, 却更是在体悟中国风俗带来的心灵触动。更重要的是, 在领略我国风俗的过程之中, 国外患者在我国买些生活必需品以备自己旅游的不时之需, 或购得几件称心的纪念品送给亲朋好友, 同样也会带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其同等重要的是, 国人在与国外患者的风俗交流中, 融入他们的风俗优点, 使得他们更快地适应我国医疗旅游在风俗方面的不同, 从而达到“我国风俗为主, 它国风俗多样”的目标, 这样也会使旅游业的竞争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
2.3 加大宣传中国医术
我国医术精湛, 具有的养生理念亦是独特。“不治已病, 治未病”的中医养生原则一直是减少国人疾病发生几率的理念, 国外患者也可在我国的医疗旅游中深刻体验到这一点。观察药膳在平日生活中发挥的良好疗效, 关注恬淡虚无的养生方法, 注重精神内收的养生观念, 国外患者也可在中国太极的奥妙中体会出中国医术养生的独特。继而吃些汤药调养受损的身体, 适当推拿减少工作的劳累, 合理针灸增强自己的体质, 国外患者即使没有什么顽疾, 也会更加认同以养生为初衷的中国医疗旅游。回到本国, 深受中医养生理念的国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亲自作为宣传者加大对中国医术的传播, 之后也会有更多的国外患者自愿加入我国医疗旅游的行列, 为今后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3 医疗旅游的政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曾益新院士指出, 我国必须加快医疗改革的进程, 我国医改的核心在于基本保险、基本药物和基层医院3个方面[4]。因此, 我国针对医疗资源存在的缺陷进行必要的改革, 是加大医疗旅游对我国旅游产业影响的有力保证。
3.1 增加医疗旅游的保险内容
我国政府应当了解、分析客户需求, 增加医疗保险覆盖内容与项目承保, 完善保险服务法律。针对客源地就医超出医疗保险范围的障碍, 官方的某些医疗保障仅限于一定范围内, 客源地政府应打破国界限制, 对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予以肯定, 将医疗旅游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 扩大医疗保险的外延, 可增加延伸到国外医疗市场的医疗事故保险类保险, 避免病人出国后还需另置私人保单。同时, 我国政府也应积极填补自身法律漏洞, 高效解决医疗纠纷, 对未取得相关经营资格的非法医疗机构、未通过执业医师认证的非法个人采取法律措施, 抑制恶性竞争, 使医患之间减少诉讼之苦, 使在国外没有追索权的医疗旅游者通过与保险公司签定合同明确各方责任, 从而使权利得到较好的保障。
3.2 完善医疗旅游的药物体系
我国政府应确保落实将基本药物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的政策, 鼓励基本药物创新, 并遏制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 以降低医疗旅游药物的费用。医疗旅游的基本药物还应当包括采用水疗、沙疗、泥疗、日光浴、空气浴等特色项目, 以用药膳搭配、烹饪等。开拓医疗旅游药物应向自然药物发展,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 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
3.3 提高医疗旅游的医院服务
我国基层医院首先应当尽力打造自我医疗旅游品牌, 取得国际的认可, 建立高质量医疗机构的形象, 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首先, 医院可与客源国建立起国际信息认证网络, 增加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 积极加强医务人员医疗技能以及外语的培训, 避免语言差异带来的不便。其次, 我国基层医院应当在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服务的前提下, 划分出专门服务于医疗旅游者的医院, 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规划出符合自身的服务对象, 提供周到而多样化的服务, 具有针对性的满足病人的需求, 跟踪随访病人回国后的情况, 最大程度的关注病人, 保护病人隐私, 满足病人需求。再次, 医疗旅游是因定居地的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完善而到国外寻求保健服务并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产物, 因此我国基层医院应合理收费, 并以多种语言在互联网上公开医院服务价格、自身医疗条件以及休闲保健旅游配套等, 使病人具有较高的可获得性, 从而避免病人与医院的信息不称现象。另外, 我国基层医院最好公布更详细的费用账单, 包括药品、医用耗材和接受医疗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医疗总费用等情况, 还包括可复印或者复制的病人病历的主要内容和服务的流程、地点等处理医疗事故问题时可能需要的信息[5]。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 哪个国家在接待国际医疗旅游者方面起步早, 哪个国家的医疗旅游环境优越, 哪个国家就将抢占国际医疗旅游业的鳌头[6]。因此, 我国政府应抓住医疗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围绕以医疗与康复、养生与休闲的医疗旅游主题, 在发挥我国医疗资源的优势中, 创办出我国医疗旅游的自身特色, 更好更快地将我国旅游产业推向世界顶峰。
摘要:以医疗护理、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医疗旅游服务行业正作为新兴力量, 进一步推动世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当代中国应客观了解医疗旅游的发展现状, 重点分析医疗旅游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具体影响, 围绕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核心, 完善我国相关医疗旅游的政策体系。我国政府应抓住医疗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发挥我国医疗资源的优势中, 创办出我国医疗旅游的自身特色, 更好更快地将我国旅游产业推向世界顶峰。
关键词:医疗,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孟卓.医疗旅游, 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 2004, 10 (11) :27.
[2]Woodman J.Patients Beyond Borders—Everybody's Guide toAffordable, World-Class Medical Tourism[M].Chapel Hill, NC:Healthy Travel Media, 2007.
[3]印度驻华大使馆.印度经济新闻[N].今日印度, 2004-11 (17) .
[4]中国新闻网.院士: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亟待发展医改意义大[EB/OL].http://www.chinanews.com/jk/news/2010/05-17/2287540.shtml, 2010-05-17/2011-05-12.
[5]刘俊英, 余正.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J].上海医药, 2010, 31 (10)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