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产业

2024-08-02

世界旅游产业(通用12篇)

世界旅游产业 篇1

澳大利亚生产的羊奶酪农场

黛安·雷原本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省生活,给予客户投资意见。一次她到塔斯曼尼亚省旅游,也让她在此落地生根。

那一年,她来到了让·恩特卡斯特克斯海峡,发现一个对着平静海峡的草原。她细想,如果可以在这个地方生活也不错。于是,她便买下面积达28英亩(约11万平方米)的农地,展开她的农业生涯。

黛安以有机放养方式,饲养了超过200 多头母羊,并将羊们产出的羊奶,转制羊奶奶酪,成为澳大利亚唯一获认证的有机羊奶奶酪工场。她特别在墨尔本的大学进修一年,跟当地的大师学习如何制作奶酪的基本技巧,同时更学以致用,创作多种自家独有的口味,让客人大快朵颐。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事业,黛安参加了不少食品比赛,最让她引以为傲的蓝宝石奶酪,更获得2012年悉尼皇家农展会的“奶酪王”美誉。

除了奶酪之外,黛安没有浪费制作过程中,将奶酪发酵的精华,将这些味道浓郁的液体,加上香草口味,制作成甜品酒,成为全世界唯一的羊奶甜品酒,深得顾客喜爱,并成为农场的另一亮点。

此外,黛安也将农场和工场改变为旅游景点,她利用自己农场的特色,让小朋友喂母羊,又让民众观看挤羊奶的过程,甚至开放工场,教导小朋友如何制作奶酪,好不热闹!

黛安经营的奶酪农场,转眼间已有八年的光景,这成为她下半生的新战场。喜爱大自然的女儿,负责管理农场;修读工商管理的儿子,则负责市场营销,分工清晰,一家人生活得乐融融。

让住客了解当地生活的以色列客栈

如果你想对耶稣生活有更多认识,除了以色列耶路撒冷外,拿撒勒也是不可不去的城市,因为这里是耶稣成长的地方。不过,碍于旅客对这个城市的不了解,拿撒勒往往是一个半天游的山城,到了晚上几乎变成一个死城,古城的小巷除了两三只小猫咪外,鲜见人影。

拿撒勒是以色列境内最大的阿拉伯人聚居城市,里面住了不少巴勒斯坦人。不过数据显示,早年在这个古城里,过夜的旅客不到10%,2005年以前,拿撒勒古城更是没有可以投宿的地方。

巴勒斯坦裔奥德特·舒曼和以色列人慕斯·伊昂一拍即合,创办了Fauzi Azar Inn,成为拿撒勒住宿的好去处。

因为历史因素,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总是不咬弦,不过他们这次的合作,成为了一时佳话,当地媒体形容,这家客栈改变了拿撒勒的形象。

这家客栈原是Azar家族的住家,是建于19世纪的土耳其风格建筑,至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大厅的天花壁画更是人手绘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由Azar家族居住,只是发生了一场无情火灾,让这别具特色的建筑荒废了20年。

随着2005 年建筑重新装修并改装成为客栈,奥德特·舒曼不仅让旅客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旅馆,她同时组织志愿者,向旅客介绍古城的另一面,并同时实施责任旅游业政策,包括选用本地产品及食材、聘用当地居民、节约水电,甚至带旅客到当地住家用膳等。

这家客栈除了星期日外,每星期六天都有免费的半天导览团,带住客参观古城。可是,这并不包括古城市圣母领报堂、古回教寺,或是耶稣事迹路径等旅游景点,而是看看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包括菜市场、咖啡店、衣饰店、香料店和小吃店等,遇到导览团里有一些专业人士,他们更鼓励互相分享,让当地的巴勒斯坦人了解如何做生意。

这个导览团几乎获得所有参加者的好评,因为在旅游者眼中,真真正正的旅行不是在于景点,而是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

客栈也为住客提供早餐,不过食物不是西式的培根煎蛋,而是当地出产的水果、橄榄、干果和彼得包等,虽然这些都不是最佳的美食,但对旅客而言,他们对当地人的用餐文化也多一份了解。

经过数年的努力,这家客栈得到了不少奖项,在著名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com,这家客栈更成为旅客之选,是投宿拿撒勒的首选。

不过,他们并没有独享古城发展以来的繁荣,在网站上,他们也会推介同区内其他住宿,让小区一同成长。

(摘自《世界博览》)

世界旅游产业 篇2

一学期的世界旅游文化选修课将近尾声,有些不舍……回顾当时在大一选课程时,我一眼就相中了这门课程——《世界旅游文化》,一听名字就是个很有吸引里的课,我喜欢旅游,渴望旅游。想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我想,这是绝大多是现代青年的梦想吧!

大二了,新的学期开始,我带着兴奋,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老师的课堂。就这样,沉浸在了这门课里,老师带着我们徜徉在这美丽神秘而又神奇斑斓的大世界里,鬼斧神工的水文地理,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马尔代夫,女人的第二层肌肤——香水,垂涎欲滴的诱人美食,还有千奇百怪的各国食物,咖啡的历史,日本文化歌姬,富饶的石油国家迪拜,还有贫穷落后的产物——巫术,监狱村庄等。

在世界旅游文化的课堂里我了解了听过但却没见过的,渴望见到和去到的地方——马尔代夫。马尔代夫真的很美,从视频里了解到那是一个小岛,那里本来没有水也没有电,但是人类到了那里,我想是被那里的美丽风景所吸引吧。人们在那小岛上造了淡水过滤器和造电厂,原本只知道那里的美,但这里我更了解了美的背后,这是人类文化科技的产物。科技在进步,世界在进步,科技为这喧嚣的社会也创造出了一个能净化人类心灵的地方。虽然,去马尔代夫的成本很高,远远不是我们学生能承受的,但是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课堂,先在视频里一睹那里的美景与美丽,更给我们创造增强了去那里的动力。

课堂虽小,但内容却是全面丰富的,看过了美景,怎能没有美食。美食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个叫卤羊头的怪美食。视频中主持人来到了那家小店,表现的多少有点吃惊吧,因为美食竟然是羊头,一整个吃的,他表现出相当怀疑,这会好吃吗?我们也跟着主持人的情绪看了下去。当店主人把羊头捞出,开始剔羊肉时,哇,这肉煮的好软啊,骨肉已经轻易就可以分离了,想想这肉一定也相当入味儿了吧!果不其然,当主持人尝了第一口后,不禁一阵感叹,与开头大有改观。我看着视频好像身临其境啊!好想也尝一口这从未听闻过的美食!

世界那么大,有繁华也总会有落后的一面。帕尔马索拉是一个位于南美的小村庄,也叫监狱村庄。这里生活着杀人犯,抢劫犯,毒品贩子以及他们的家人。一堵五米高的围墙将他们与外部隔离开。它是政府官员贪污的产物,它就如现实版的越狱,那里满是肮脏,暴力和杀戮。它显示着现代文明的残缺,落后的文化。我们该庆幸处在现在这个治安良好,法规可行的社会,文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世界旅游文化的课堂真的很丰富多彩,有许多印象深刻的事,如果真全部写下来我想我一定可以写个大半天了。总之,我对这个课的感觉就是,它能提升个人的气质,因为它说香水是女人的第二层肌肤,不喷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它能扩展我的视野,因为它带我领略了世界人文;它能提升我的修养,因为它告诉我世界上还有好多原始落后的地方,我该庆幸我的际遇,传承文化,发扬科学。

茶产业的新旧世界 篇3

从去年到今年,林玉辉陷入了最累、最难受的思考期。他在思考茶叶的营销定位、商业模式和未来走向。

何为“天”与“地”?

茶叶目前的营销观念是什么?我把它总结为传统观念和新兴观念,是为“天”与“地”。

传统观念是茶产品好且价格越贵就越是好,茶卖给老茶友、政商、专家等人;新兴观念是产品走时尚人群,贴合新兴80、90市场的营销理念。

类似葡萄酒分为“新世界”与“旧世界”葡萄酒一样,茶叶行业同理可证。

旧世界的茶业态是拼产地、拼文化、拼小众、拼贵;新世界是拼市场、拼时尚、拼大众、拼未来。

茶叶行业目前的营销观念不正常

每一家茶企都在摸索著适合自身的营销发展模式,但是在林玉辉的理念里,茶叶行业目前的营销体系不正常。

回归茶产品本身,有很多企业主都抱怨过一个共同的问题:同行一见面,都在比究竟谁家的茶更好。这从侧面也说明茶行业目前的业态仍在传统行业思维里转悠,把茶当作神品来卖。

但到底如何定义什么是好茶?小众的茶友和专家专业些,不分就里的消费者被搞得头大了。“现在从茶商的角度讲,价格高的就是好茶,以后必须要变为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评判,健康、安全、便捷、标准化才是好”,林玉辉说。“好茶喝的很复杂,要品、要泡,不利于推广”。他认为茶的这种品饮方式虽有特色,却也让茶路越走越窄。

走礼、走贵、走文化,还能撑多久?

政商市场还能有多少存量够瓜分?

不接地气的营销观念如何培育80、90后的消费者?

……这些都是茶企要考虑的问题。

一切与茶无关

茶叶新、旧营销观念的碰撞与融合,理论上,现在该是时候了,但现实的滞后,让林玉辉在观念上的创新,举步维艰,很多时候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精力怎样能不停留于茶本身?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无茶”?处在传统竞争氛围里的林玉辉也比较纠结。现实状况的不允许抑或残酷,让他无法跳脱传统的竞争业态,也只能开店、加盟、全产品线……

他没办法像星巴克一样,大胆地抛开茶去做茶。星巴克倡导“一切与咖啡无关”,一切只与人有关。它给我们创建了一个充满灵感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总能够超越地域和观念的鸿沟,成为难以取代的选择。

“茶因人而存在,一如人因茶而相识”,就像立顿红茶的理念一样,传递的是爱与温暖,林玉辉想象的茶也是一样,“茶不是神汤,茶是饮品,是一种体验和感觉的载体,是一种快乐、幸福的生活方式”。

商家要努力引导,把自己放下来,别“端”着,要接地气,要与消费者同级;消费者的心态也要放下来,随手一泡,不装,懂得享受有茶陪伴的日常生活。

他期许的茶营销理念是新兴人类的理念:“好茶——简单泡”。

世界旅游产业 篇4

澳门经济近年呈现快速的增长, 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达2173.2亿澳门元, 大幅上升31.3%。经济增长主要由服务出口和私人消费支出所带动, 分别为2255亿澳门元和506.9亿澳门元, 较2009年同期增长53%和9.8%。截止2009年底, 澳门第二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1%, 其中制造业为1.5%;相应的第三产业比重为89%, 其中批发及零售业、维修、酒店业及饮食业为13.9%, 金融保险、不动产、租赁及商业服务为23.2%, 公共行政、社会服务及个人服务 (包括博彩业) 为48.2%。

随着近年来澳门的产业转型, 产业布局围绕澳门的优势产业博彩业、旅游业、会展及商业服务业等进行转变, 而工业和制造业则相应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工业所占整体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收缩, 但在政府扶助政策下, 工业生产的单位生产值依然有所上升, 并且培养出一批优质企业。

唇齿相依——与内地长期合作发展

自澳门回归祖国以来, 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趋势。国家早在2004年初就制定并实施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的开放性协议, 并在之后进行了多次的补充。这成为了近年来内地与澳门合作发展的基础, 经过双方磋商不断扩大开放以充实和优化其内容, 为两地经贸共同发展与合作带来极大的效益。期间珠三角的9个省区也与港澳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定》, 进一步深入合作, 在物流与知识产权的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而在2006年,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公布, “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认可与鼓励澳门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的同时, 也为澳门产业的进一步转型拉开了序幕。

高瞻远瞩——奠定旅游休闲中心基调

政策:

2008年之前政府虽然尚未提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名称, 但从近几年的政策中可以看出, 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调整是一条贯穿澳门发展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一方面充分考虑了澳门多元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临海的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也合理发挥了澳门博彩业与服务业发达的特点。早在2005年, 澳门历史城区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澳门的博彩业更是举世闻名。在澳门往年的生产总值结构统计中可以看出, 博彩业在澳门的所有产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是澳门生产总值的最大来源。其实在国家规划中“旅游业”是包括博彩业在内的。

成绩:

“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澳门的政策提出了一个总体的产业转型概念和范围, 即发展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 在保障澳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再使经济适度多元化, 以寻求新的发展。但由于当时尚未有具体的措施和更为详细的指导政策, 并且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 到2007年底, 旅游业 (含博彩) 与之密切相关的产业产值虽相对往年有所提高, 但之后在产业中的比重并没有较大增长。反而由于内地与澳门的密切合作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 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长, 其所占澳门生产值的比重由2004年底的4.6%增长到了2007年底的15.2%, 翻了3倍以上。而此时澳门工业的纺织业和制衣业有着良好的发展, 2007年底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2.1%和41.1%。

目标明确——提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概念

政策:

2008年公布, 2009年初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具体指导政策不足的问题。《纲要》中多次提到并使用了专门的章节规划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联合发展。《纲要》中涵盖了支持粤港澳合作发展服务业、巩固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共同建立绿色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等内容。其中“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绿色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等概念也是在国家级政策中首次被提到, 体现了政府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谋求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协同发展的决心和愿望。

而之后, 在同年6月份国务院通过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更是将澳门与内地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横琴岛位于珠海市珠江口西岸, 与澳门隔河相望, 是珠江口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岛, 面积是澳门的3倍以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及CEPA框架下, 建立了与横琴发展定位相匹配, 与港澳自由港政策相适应的粤港澳合作创新机制, 促进三地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高效集聚与合理流动, 特别是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了条件。

成绩:

截止2009年底, 澳门的博彩业所占澳门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29.9%增长到32.3%, 酒店业更为明显, 由2.2%增长到了4.3%, 饮食业和批发零售业也分别从3.3%和4.4%增长到了3.5%和6.1%, 总体第三产业 (服务业) 从80.8%增长到了89%。政策指导所带来的产业转型效果十分明显。

早在2007年, 澳门的酒店入住率已经达到了77.2%, 由于受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经济衰退的影响, 在随后的两年中全世界的旅游业和航空业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澳门的旅游业同样无法幸免。尽管如此, 2010年澳门的酒店入住率仍然回升到79.8%, 而此时澳门的可供应客房已经比2007年增加了将近4000间, 住客也由574万人次增长到775万人次, 增长达到了200万人次以上。

与此同时,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的要求, 澳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加强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合作, 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 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谋图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澳门的工业也在向少而精的先进制造业转型, 在国家的扶持下坚持高端发展战略, 打造了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 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同时在该规划的指导下, 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等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随着《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 澳门终于可以在新的土地上大展拳脚, 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成了这块土地上的新宠儿。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 通关政策的进一步便利, 以澳门本身优势产业为依托, 与内地合作共赢, 新的产业园区纷纷投入建设, 久久为土地面积不足所困扰的澳门大学也在横琴成立了新校区。

多元发展——迈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之路

政策:

今年三月份, “十二五”规划正式公布。与“十一五”规划只在文字的最后提及不同, 港澳的发展被列为单独篇章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 意味着澳门的发展已被提到了国家级的战略高度。其中“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同时强调了“加快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这就使澳门那段悠久而曲折的深厚历史得以发挥它的优势, 成为国际化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平台。“支持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也再次被提及, 与之前不同的是, 本次已不再是方针层面的泛泛而谈, 而是指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即“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会展商务、中医药、教育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这些重点发展产业有部分继承自2008年末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 而中医药、教育服务则与横琴岛的建设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是这些措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经验的积累, 由一些具体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提炼而成为了主体的纲要。

这样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发展国际商贸合作平台, 发展会展商务、中医药、教育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就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了。规划中同时列出了港珠澳大桥、广州南沙新区、珠海横琴新区的合作开发项目, 而同在三月签订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则像是“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澳门发展思路的“完全版”, 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下, 协议中非常详细的描绘了内地与澳门合作的各种蓝图、合作方式、合作项目等, 可以说是目前内地与澳门签订的最详细、最务实的一份合作协议。如此澳门的产业转型终于可以向着目标大踏步迈进。

措施:

随着国家对澳门发展的不断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将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研究课题组也于8月28日来到澳门进行第一阶段的实地调研工作, 期间预计与七十多个政府部门、机构、社团代表座谈, 听取各方对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意见和建议, 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高度重视该项专题调研工作, 并期望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 尽可能为澳门特区政府提供一份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自从2003年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 (简称“中葡论坛”) 成立以来, 以澳门为纽带, 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与此同时, 澳门的国际知名度也在日益提高。仅有55万人口的澳门, 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内地和2亿多人口的葡语国家的经贸往来搭建了一座重要桥梁。继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之后, 中国2009年又超越美国, 成为巴西这一面积最大葡语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现在借助澳门这一平台, 中国将迅速成长为葡语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澳门银河娱乐城等一大批集旅游、会展、酒店、饮食于一身的综合型文化综合旅游体的兴建, 澳门的会展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10举办的会展活动就达到了1399项, 比10年前增长了5倍多。

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的第一批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启动和“珠海竹银水源工程”的竣工也为澳门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6月10日, 由河南政府与澳门方面合办的“2011年河南——澳门经贸交流活动中原经济区投资说明暨合作项目洽谈会”在澳门旅游塔举行, 会上签署了近144亿元 (22.2亿美元) 的9个项目, 内容涉及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领域。澳门在产业发展多元化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向内地扩展业务。

成绩:

2011年上半年澳门的博彩业发展迅速。仅今年7月, 澳门博彩业的收入就达到了242亿澳元以上,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8.4%, 而今年2月博彩业的收并入不足200亿澳元。博彩业今年1-7月的累计收入超过了1483亿澳元, 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5.2%, 而去年一年的收入不过1883多亿澳元。旅游业方面, 7月的入境旅客达到了255万人次以上, 比去年同期增长18%, 比今年2月增长了近40万;1-7月的总人次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8%;截止6月底可供应客房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8%, 其中很大部分为今年5、6月份增加;6月份酒店入住率为82.49%, 比去年同期增加6.74%, 在增长大量客房的前提下比2月底的数据也略有增加;上半年累积入住率81.98%, 比上年同期增加3.33%。

2011年第2季工业生产指数为66.4, 与2010年同季比较上升3.8%;制造业的生产指数上升10.0%, 其中烟草业与食品及饮品制造业比上年分别上升32.1%及18.4%。不仅如此, 一些“品质较好”的食品加工业等在政策的支持下也逐步发展起来, 为澳门建设“世界级休闲旅游城市”添砖加瓦。

去未来世界旅游 篇5

我继续往前走,看见了许多奇奇怪怪高楼大厦。你一定会说:“高楼大厦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这不是也有的是吗?”可是我要告诉你,“悬空水镜屏”上说,那些楼和咱们的不一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面大,下面小,而且它们竟然都很坚固,住个几百年没有问题。我想了想:为什么把楼上面建那么大,下面建那么小呢?我明白了,原来是因为不占地方呀!我还看到了许多奇怪的东西……

看到了这些,给我很大的感触,我觉得只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发明一个比“吃怪”还好的东西,把楼设计得更实用,把楼建得更坚固……这样才算是美丽的地球!

陕西:世界旅游目的地 篇6

在陕西省政府办公院内,西安事变旧址新城黄楼前,我们见到了神气十足的陕西省政府景俊海副省长。没等我们提问,景副省长就风趣地说:我是老陕,我一直为是陕西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专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记者:作为陕西的主人,怎样理解陕西呢?

景俊海副省长(以下称景俊海):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科教发达、区位优越的省份。就拿我背后的这个黄楼来说就有悠久的历史,它是西安事变的遗址。我们的前面就是城墙遗址,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主要发祥地,走进陕西就是走进了历史。

的确,当你走进陕西,走近威武壮观的兵马俑俑坑边、来到流传美丽传说的华清池遗迹旁、徜徉在有中国最大的石制图书馆之称的碑林中、站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古城墙上……仿佛数千年前的历史会跨越时空展现在你的面前。无论是老子留下《道德经》的终南山、法门寺世上无双的佛祖舍利、大雁塔下玄奘西天取经的神话,还是一座座神秘的帝王陵、让一代名相“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五丈原……先祖浩如繁星的文化遗迹散落在八百里秦川。

记者:游客来到陕西,最能感受到的是什么?

景俊海:陕西实际上处于中国的中心,因为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处在陕西的泾阳县,我们平时所说的北京时间就是在陕西蒲城县的一个天文台测量和发布的。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使陕西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旅游地位。一些外国政要、海外华人、华侨都纷至沓来,大家已经认识到,来了中国不来陕西就等于没来中国,因为陕西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很多外国政要到中国的第一站就先到陕西旅游,之后再去北京进行国事活动。实际上陕西还是一个世界旅游目的地,有许多世界级的令人震撼的旅游景点。首先我们古城西安,它是与罗马、希腊、埃及齐名的古都。到了西安,可以看到十三个朝代留下的灿烂和辉煌:例如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震惊中外,至今游客仍是络绎不绝;唐朝的皇家寺院——法门寺,目前全世界唯一发现的佛祖释迦牟尼的佛指舍利,就在法门寺,而且还随之出土了两千多件稀世珍宝;秦岭,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山脉,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它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被称为中国人的中央公园;还有华山,被称为天下第一险山,它虽险却很隽秀,许多游客都非常喜欢在登山的过程当中感受大自然的险峻,感悟人生,同时也陶冶情操。除了这些景观之外,黄河的源头壶口瀑布也在陕西,它是黄河第一瀑,黄河大峡谷在这里突然收缩,落差达到三十多米,像马蹄的形状一样飞流直下,非常壮观。

现在陕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越来越强,西部大开发这十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单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超过了2200公里。今后3年,我们会达到4000公里。从西安辐射出去9条高速公路,是目前中国所有城市中高速公路通过率最密集的。因为它处在中国的中心位置,连接南北、承接东西,铁路也是米字型的。西安咸阳机场,已经开始第三期的扩建,去年我们是第六大机场,扩建之后我们将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机场,成为迈向欧洲、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机场,所有这些都使得陕西发展旅游产业具有了充分的条件。

除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之外,陕西的民俗文化也很发达。

“秦中自古帝王都”,作为当时经济文化的中心,有很多民间艺术就围绕在古都的周围。像独具风味的陕西特色小吃、灵巧传神的剪纸艺术、古朴热烈的秦腔古韵,还有闻名中外的陕北窑洞、安塞腰鼓等极具地方特色和传统色彩的民艺精华,将给旅游至此的行者留下难忘的体验。

记者:陕西除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景俊海:陕西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的渭北高原、有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还有各种有色金属的储藏。钛明的潜在价值达到42万亿人民币,占全中国的1/3。现在我们正在加快地转化,所以这几年陕西的经济飞速发展,增长速度处在全国的前列。陕西又是一个科教大省,我们的科技人员、高校和大学生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处在全国第三位。

我们的华人华侨海外侨胞,有的人长期生活在国外,有的已经是好多代都在国外了。他们熟悉西方文明,更应该到中国的陕西来,感受一下华夏文明,通过体会差异来感受不同的快乐。我也热情地邀请外国朋友到陕西来看一看,通过看陕西来更深的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看看各自的优势,看看有没有可以互补的地方。陕西有陕北、陕南、关中三大板块,它代表了陕西的三种地理特征。所以我说走进陕西,就是走进历史;来到陕西,就能够感受历史的灿烂。

在许多人心目中,陕西是中国西部一块苍茫浑厚、印满历史辙迹的热土。不过,古老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传统与时尚,构成了陕西旅游的真正内涵。

结束了对景副省长的专访,摄制组一行人即刻来到了古城墙遗址,登上这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斑驳的柱梁,即有思古之悠兴,亦有展望未来昂扬之心情。

文/张芸芸 倪立晗

图/赵瑜

世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展望 篇7

由于美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经济复原难见起色,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缓慢,甚至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国际船市疲软还将持续,再次出现繁荣遥遥无期。

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2011年9月底按手持订单交付期统计,2012年世界新船完工量是1.85亿载重吨,考虑撤单和推迟交付情况的发生,预计实际完工量可能低于2011年。(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1~8月全球有超过30%的订单未能按期交付,另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全球未正常交付订单累计达到1.86亿载重吨,其中,撤单量高达5300多万载重吨。)

2011年7月,在日本召开的世界造船专家预测会上,韩国、中国、日本三家机构对2011年~2020年全球年均新船需求做出预测,预测结果分别为10000万载重吨、9000万载重吨和8600万载重吨,三家平均值为9200万载重吨,这个数仍高于过去十年(2000年~2010年)年均实际完工量约8000万载重吨。

基于对2011年世界新船完工量在1.5亿载重吨左右,2012年~2015年世界年均新船完工量在9000万载重吨左右的判断,考虑船型结构不同及成交价不同、船用设备成本占船价的比例因船型结构不同有所不同等因素,预期2011年世界船用设备市场规模大约在540亿美元左右,2012年~2015年世界船用设备市场规模年均约在500亿美元左右。虽然从金额规模看下降不多,但数量规模上2011年以后几年比2011年下降达40%以上,还不排除个别年份下降幅度更大。全球船用设备产能大幅过剩将持续一定时期。值得注意的是,配套设备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尤其是船舶低速主机的产能利用率将由2011年的约2/3进一步降低。

二、产品技术竞争格局预期

欧、美、日在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韩国在该领域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与欧美日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该领域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与韩国尚存在较大差距,但领先于印度、越南、巴西等其他新兴造船国家。这种排序背后,反映的是船用设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的强弱不同,排序靠前者,研发基础雄厚,反之,薄弱。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抢占竞争制高点及抓住未来船市兴旺的机遇,本来就居领先地位的欧日韩著名船配企业又加紧研发节能、降耗、高效、环保、安全、智能化的新型设备,并且已向市场推出部分这类产品,如符合IMO TierⅢ要求的发动机技术、双燃料发动机、气体发动机,符合标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烟雾探测系统、气体监测系统、船桥航海监测与报警系统、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等设备。因此,世界船用设备技术竞争格局(欧美、日、韩、中排序)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

2011年,船市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型集装箱船、LNG船、特种船、海洋钻井船及海工辅助船、FPSO等高附加值船舶及海工装备的订造量大幅增加,散货船、油船、中小型集装箱船的订造量大幅减少,这意味着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配套设备需求增加。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韩国等国有能力为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的设备企业优势突显,更有市场。因本国船厂大量承接了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置订单,韩国船配企业从中获益,从而引发了韩国提出要加速提升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本土化率。

今后几年,船市疲软及买方市场状态持续,IMO国际新规范、新标准陆续生效实施,以及船市需求结构的轮动变化,都对船用设备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是如此,三大主流船型的配套设备也是如此。因此,欧日韩那些较早研制出能降低运营成本和满足IMO对船舶安全、环保要求的新型设备的生产商受船东欢迎。

从设备大类来看,船舶动力装置技术,MAN、瓦锡兰公司具有绝对优势;船舶电器技术,ABB、科孚德集团、西门子公司具有绝对优势;甲板机械技术,麦基嘉、HATLAPA、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具有领先优势;舱室设备技术,Harmwortny、ALFA-LAVAL、Jowa、欧宝等公司具有领先优势;船舶导航和通信技术,欧洲的康士伯公司、SAM Electronics、LMS、Consilium集团等,美国的Sperry Marine公司、Litton公司、Raytheon Marine公司等具有领先优势;船舶自动化技术,欧洲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科孚德集团、ABB集团、西门子公司等,美国的SAM电子公司、L-3 offshore公司、SBS公司等具有领先优势。

中国船舶配套企业在已实现为出口船和内销远洋船配套的主辅机的工艺技术和制造技术升级改造上、为内河沿海船舶配套的各类船用设备自主创新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产品能力投资风险预期

由于船舶配套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及市场情况复杂,投资机会也多。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2012年及以后造船规模可能出现下降,船用设备市场需求规模相应下降,全球船舶配套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程度加重。但是,船用设备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在2003年—2008年船市兴旺期生产能力扩张幅度大的船舶主辅机、舾装件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严重,相应市场竞争就更激烈;而部分高端船用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的产能有可能不存在过剩情况,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

从地域来看,金融危机爆发前,相对于本国造船需求,欧洲的船用设备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约50%的产品供出口;日本的船用设备生产能力也大于需求,约30%的产品供出口,随着其造船份额下降,船用设备的能力过剩情况加重;韩国的船舶主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最多50%,另外一半产能需从国际市场上“消化”。近几年中国达标的主要大类船用设备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造船需求,约50%进口,印度、越南、巴西等新兴造船国的船舶配套业还很落后,海洋工程装备的配套能力更弱。近6年来,欧日韩主辅机船用设备生产能力加速向中国转移。随着中国船舶配套业发展壮大,且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资源优势下降,欧美日韩船舶配套企业又将投资目标转向印度、越南、巴西等船舶配套业还很落后的新兴造船国。

如:2011年4月初,全球动力装置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启动了在越南海防市生产亚洲最大的船舶起重机项目,预计该项目将2012年完工。2011年10月,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决定增加在巴西的产能和打包配套能力,并扩展产品系列范围。其中包括:增加其位于巴西圣保罗Piracicaba工厂的产能,专门推出了打包的3500系列柴油发电机组,为拖船、救援船、货船和海洋工程提供柴电推进和船用辅助电力,以及船用紧急电力和消防泵;扩大其近期购买的、2011年四季度开始运行的、位于巴西Parana州Campo Largo的工厂产能。卡特彼勒公司还将巴西当地的产品范围扩展至小型、高速发动机和大型中速发动机,用于船舶和石油行业。法国博杜安动力(Moteurs Baudouin)公司、马森船舶传动有限公司(AMP)、Marinelec和Barillec在内的船配企业也看好越南的投资前景。

由上可见,目前形势下,投资于产能已严重过剩的柴油主机整机领域风险大,投资于船用设备制造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空白多的印度、越南、巴西等新兴造船国风险较小,反之则反。

对于中国有实力的船舶配套企业而言,在我国船舶配套产业链薄弱的主机二轮配套、动力系统集成、已实现国产化的船用设备营销服务、国内短缺的高端船用设备、导航通信自动化系统等领域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四、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当前,在供大于求市场条件下,船舶配套市场竞争从兴旺时期的主要拼产能转为拼技术研发、营销服务、员工素质等软实力,欧美日韩知名设备厂商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竞争策略,强化产品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旨在增强核心竞争力、赚取营销服务环节的丰厚利润,并养精蓄锐以赢得未来船市复苏后的利益。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占据市场。

欧洲跨国公司在技术遥遥领先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提高技术标准、布局全球营销维修服务网络、与相关公司强强联合及并购、成系统和模块化供货等途径,确保垄断地位。

日韩企业一方面通过加强研发(包括与欧美企业联合研发),与欧洲企业缩短距离和与中国企业拉大距离,一方面通过扩大出口、能力转移和强化营销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大幅提升海工和非船的配套能力,力争与欧洲企业“两分天下”。

今年以来,国外著名船用设备厂商在全球布局营销服务网点的动作频频,其中有:三菱重工委托英国Harris Pye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为三菱船用锅炉提供售后服务;美意合资的STDN公司为打开日本船舶市场,与日本两家公司签订代理和推销BALPURE压载水处理系统协议;全球救生设备领先者丹麦Viking公司看好巴西船舶与海工市场,在巴西增设办事服务站;挪威Noreq公司为扩大阿联酋和中东市场,在迪拜成立子公司,为该地区的船东、船厂和海工行业提供设备和服务;康士伯海事公司在希腊新设办事处,满足公司产品在南欧船东和船厂的采购及服务需求;美国卫星通讯和电视产品供应商KVH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亚洲-太平洋总部,为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生产海上通讯与安全产品的Ocean Signal公司选定加拿大最大的船舶电子产品经销商CMC Electronics公司作为代理,以此进入北美市场;为确保分销商具备标准的服务质量,卡特彼勒公司将其全球船用经销网络交由劳氏船级社进行评估认证,等等。

世界旅游产业 篇8

平板显示走向成熟

平板显示器自1973年开始应用于计算器起, 迄今己有近40年的历史, 随看TFT-LCD液晶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平板显示取代CRT显像管, 进入大规模生产及应用, 抢进笔记本电脑及台式PC市场, 21世纪初掀起平板电视应用高潮, 进展十分迅速, 2008年平板电视出货量即超过CRT电视, 市场趋向成熟。

据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估计, 2011年全球TFT-LCD液晶面板与上年相比的面积增长率将是历史最低的2% (图2所示) 。大尺寸TFT-LCD液晶面板与上年相比的供货量增长率甚至低于整机 (电视及个人电脑等) 的增长率。原因是市场低迷, 整机厂商对面板的过剩库存进行了调整, 导致2011年面板需求的进一步减少。在去年年末和年初调整完成后, 库存达到合理水平, 该公司预测, 2012年液晶面板可望有16%的强势反弹, 但终因液晶电视市场已经成熟, 2013年后复将回归个位数增长。

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

同时, DisplaySearch公司预估2011年世界主要液晶电视面板厂商的出货量将仅达2.1亿片, 不仅较2010年减少6%, 而且也是有史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预期2012年将有力反弹19%, 达2.47亿片 (表3所示) 。

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

按金额计算, 2011年世界显示器市场及FPD市场规模将比上年减少4%, 分别为1100亿美元及1090亿美元。同样, 2012年将恢复增长, 但2013年以后增长率将长期徘徊在5%以下。平板电视趋于饱和, 今后移动设备将唱主角。2011年智能手机用面板需求将超过电视及个人电脑, 估计2014年将超过传统手机面板需求, 且智能手机需求仍在持续快速增长, 因而说它目前在全球FPD市场中最受关注也并不过分。DisplaySearch公司认为, 笔记本电脑用面板需求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10%~15%左右的年增长率, 但受到平板电脑的竞争, 笔记本电脑用面板需求会有某种程度的减少, 今后平板电脑用面板需求必将超过笔记本电脑 (见图3) 。日本显示器业希望在中小尺寸显示器领域对抗韩台, 重振日本领先全球的雄风, 由有政府背景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 (INCJ) 牵头, 投资2000亿日元 (占70%股份) , Sony、东芝和日立制作所参加, 于2011年11月14日宣布, 就中小尺寸显示器业务的合并正式签订了协议, 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 (暂定) 。2010年东芝、Sony和日立在中小尺寸面板的全球市占率合计约22%, 将一举超越目前的龙头厂商Sharp (约15%) , 以及韩国三星和台湾奇美电子 (各12%) 。在苹果公司iPhone 4手机的引导下, 显示屏制造工艺从3um提高到了2.5um, 2012年将进一步提高到2um, 2013年1.5um, 智能手机还追求高清晰度, 也将从2011年的326dpi不断提升到2012年的360dpi, 2013年的400~500dpi。

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

日本“产业经济情报中心 (IEK) ”预测, 世界TFT液晶面板 (包括非晶硅和低温多晶硅) 今后的 (按销售额计算) 市场年增长率仅为2~4%, 而未来OLED面板的年均增长率则高达26%左右, 2015年可望达到50亿美元 (图4) , 不过两者以实际数额相比, 届时约为2:8, 还有相当差距。从OLED生产厂商看, 韩国公司投资最为积极。三星 (SMD) 2011年启用第5.5代工厂, 2012下半年可启用8.5代工厂, 而LG Display则正投资建设4.5代工厂, 2013年也可能启用8.5代工厂。在产品战略方面, SMD与LGD略有不同, SMD优先发展中小型移动产品应用, 而LG Display则把电视作为主要目标, 计划在2012年推出OLED电视。日、中国台湾 (地区) 对OLED发展并不晚甚至更早, 但因认识不足导致发展停滞, 被韩国赶超, 业界建议双方应携手急起直追, 以对抗韩流。在苹果手机的带动下, 触摸屏也获得了业界特别注意和大力发展。

资料来源:日产业经济情报中心, 2011年8月

据DisplaySearch最近发表的报告称, 2011年世界触摸屏达到12亿片、1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应用最多 (按数量计) 的手机 (智能手机) 约占7成, 平板电脑预计到2017年则有望达到触摸屏总需求量的近40%, 若按面积计算它的贡献率会更大。按静电容量方式主流技术的触摸屏发展如图5所示。

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

世界消费电子市场温和成长

据市场调研公司IHS iSuppli日前报告, 包括液晶电视、DVD、蓝光播放器、录像机、便携媒体播放器、台式和手持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机顶盒、电池充电器等在内的世界消费电子业, 2011年的总收入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而大不如预期。该公司原预测2011年将增长6.4%, 达3744亿美元, 而后下调为仅增1.5%, 达3519亿美元, 比2010年上扬近8%, 相差悬殊。主要原因之一是约占消费电子近30%的液晶电视销售不理想, 估计收入仅1040亿美元, 未达原预测的1100亿美元。

此外, 便携媒体和MP3播放器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冲击而被摈弃, 如苹果公司一度最为热销的iPod也未能幸免, 2011年第二季度仅销750万台, 相比上年同期的940万台, 相差20%之多。但电视、蓝光播放器等产品还有反弹的可能, 故该公司预测世界消费电子未来3年仍可保持温和增长, 直到2015年才会走向下坡之路, 届时将达4000亿美元, 2010~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7%, 尚算差强人意 (图6)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北美、西欧和日本众多家庭已经完成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的过渡, 市场趋于疲软, 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表明, 2011年美国电视市场出货量仅微增约2%, 西欧更下降了1.5%, 日本在政府政策鼓励下, 经过2009~2010两年的飞速增长后, 2011年电视市场江河直下, 急泻40%以上, 尽管当年有停播模拟电视之举, 稍有补益, 但还难逃沉沦。救市只有依靠新兴市场, 中国、拉美、印度等因平板电视普及率相对较低, 发展空间甚大, 有可能补发达地区之欠。该公司报告指出, 2011年世界电视出货量比上年下降了3%, 共计2.52亿台。

IC Insights公司则预测, 2011年世界电视市场将在2010年增长13.2%的基础上, 微增1.7%, 达2.36亿台, 2012年可望回升5.1%, 达2.48亿台 (图7) 。

资料来源:IC Insights

DisplaySearch公司指出, 液晶电视无疑已是电视市场主流, 今已独占84%的市场份额, 正是由于其出货量仅从2010年的1.92亿台略增到2011年的2.1亿台, 未达预期的2.17亿台, 导致整个市场低迷。该公司同时指出, 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达4600万台,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市场, 而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最新的联合调研报告显示, 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销售规模预计为4161万台, 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仅为4%, 与以往五六年的连续两位数增长不能同日而语。

奥维资讯公司预计, 而今往后到2015年的年均需求也只在4600万台左右, 可见整体电视市场己趋饱和, 难有大作为。

DisplaySearch公司还说, 2011年世界LED背光液晶电视约占液晶电视出货量的46%, 3D电视约占8%, 这两种高端产品对2011年液晶电视的价格起了维稳的作用, 平均每台约降7%, 从而使行业营收还稍有增长, 但到2013年前后随着新品的价格急剧下降, 液晶电视业势将萎缩。依据该公司发表的数据预测, 世界液晶电视的平均单价正一路下滑, 从2010年的523美元, 2011年的485美元, 再降至2012年的448美元, 直到2015年的315美元, 5年下降40%, 生意不好做, 前景不乐观。等离子电视在液晶电视的冲击下, 40~49英寸产品市场相继失守, 不得不转而主攻50英寸以上市场, 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 预计将从2011年的7%减小到2015年的5%, 只在50英寸以上产品中可望占有40~50%的份额。面对电视业的现实, 向来以提供电视用SoC (片上系统) 首家公司为荣的博通公司于2011年9月宣布撤销该项事业, 关闭了有关的产品开发和行销单位。同年10月Intel也裁撤了面向家电开发SoC的数字家庭部 (Digital Home Group) , 归并到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部 (Notebook and Tablet Group) 。称雄等离子电视市场的松下公司日前宣称, 将大幅度缩减有关电视的亏损部门, 2010年刚投产的兵库县某主力等离子显示器工厂停止生产, 千叶县的液晶屏工厂干脆计划卖掉。这对中国的显示器事业倒或将是个利好消息。

已经研发了十几年并在3D电影的引领下, Sony公司将2010年定为“3D元年”, 但终因产品价格过高、技术瓶颈和内容缺乏等因素发展并不顺利, 2010年世界3D电视总出货量不过320万台, 与原预计600万台相去甚远, 预测2011年可成长到约2000万台, 2015年可望达1亿台的规模。当下平板电视几成鸡肋, 3D电视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成为全球电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到目前为止, 日本有10家、北美有11家、欧洲有34家电视台已在进行3D电视节目的播出, 伦敦奥运会也将采用3D信号转播, 我国央视、北京台、上海台、天津台、江苏台和深圳台等6家电视台于2012年元旦试播, 春节正式开播3D节目, 预期到“十二五”末, 共要开通10个3D频道。

根据NPD DisplaySearch公司的最新报告, 人们惊讶发现, 西欧和中国是3D电视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 特别在2011年3季度, 中国3D电视的渗透率高出美国一倍之多, 北美和日本还都低于中东市场 (图8) , 原因据称是北美消费者比较青睐于大尺寸、性价比高的电视;而中国消费者则更愿意购买具有新鲜感的如3D、LED背光和智能电视等。

资料来源:NPD DisplaySearch

不过话说回来, 虽然3D很时髦, 但它面临的问题不少, 除了人们传统电视收看习惯不易改变以外, 业内人士还指出:内容 (片源) 匮乏是目前3D电视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 2D可转3D不错, 可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其次, 当下3D电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还比较明显, 而从技术角度上来讲无法完全解决, 例如, 相当大比例的观众观看时会头晕、头疼、恶心等, 对眼睛尚未发育健全的儿童尤甚;再者, 3D电视厂家们“窝里斗”严重, 3D电视的技术流派现有快门式、不闪式、裸眼式等等, 互争短长, 未来发展何者将成主流尚无定论, 消费者贸然选购, 几年后或将陷于边缘化而悔之莫及;最后, 3D电视产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和国家标准, 并未形成统一, 这使厂家在3D节目的拍摄、编辑、制作、压缩、传输、存储、显示格式等方面各自为政, 极易造成浪费。此外, 带着眼镜看3D总不是个事, 又费钱, 戴着又重又不方便, 本来带眼镜的观众再带一副更添麻烦, 观看时只要摇一摇头就会看不清3D画面。记得台湾一开始就主张搞裸视3D, 很有远见, 在针对3D电视的一项调查中表明, 8成以上的消费者都表示“戴眼镜很麻烦”, 裸视式备受期待。东芝公司一向专注于3D裸视电视的开发, 在日本已上市12英寸和20英寸两种款式, 并将在欧洲上市55英寸的大画面裸视3D机型。

日本NEC公司则主打便携式裸视3D产品。专业人士指出, 这或许是裸视3D最先应用的滩头阵地, 认为游戏机是目前最适合的应用, 开发也更为容易些。市调公司In-Stat报告, 尽管移动3D产品尚处于萌生初期, 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但随着时间的前进, 问题的解决, 而将迎来市场需求的高潮。公司预测, 2015年世界移动3D产品将突破1.48亿台, 其时手持3D游戏机的渗透率将近30%。2012年, 可3D裸视的笔记本电脑将达100万台, 2014年可3D裸视的平板电脑占14%。据报道, 台湾华硕公司于2011年6月展出裸视3D笔记本电脑后, 日本东芝旋于7月率先上市产品, 三星与其他笔记本电脑大厂也将纷纷参战, 市场可望热络起来。只是其价格昂贵, 且所用“Head Tracking”技术只适于一个人观看, 故厂家是把功能重点放在3D观看上还是笔记本电脑上还要有明确抉择, 据称把3D作为附属功能, 且不使产品价格上涨太多才是明智的选择。又据台《电子时报》日前报道, 3D面板将向两极发展, 大的有电视, 小的有相机、游戏机、摄像机、手机等等, 而PC则受到冷落, 认定它是并不友好的3D平台。

据调查, 有的人看完电视便上网, 也有人边看电视边上网, 加上手机、平板电脑、电脑都能用作电视终端, 人说现在进入了“泛电视化”的时代, 对传统电视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 电视也在不断发展, 联网电视, 智能电视, 中国则提出了“云电视” (实际与智能电视相仿佛) , 电视正从单向传播, 走向互动, 并企望攻入电脑领域, 具有电脑的功能。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日前报道, 联网电视还在继续发展, 2011年世界销售的电视中, 联网电视占27%, 预计到2015年可上升到占54%, 1.55亿台, 其中日本联网电视最为普及, 渗透率达87%, 西欧其次, 占83%, 北美占62%, 中国59%。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篇9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是文明史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沉淀。截至目前, 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1处, 其中, 世界文化遗产26处, 世界自然遗产8处,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文化景观3处。近年来, 国内兴起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 遗产价值、遗产开发、遗产保护、遗产管理等一系列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1994年以来国内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学术研究为基础, 通过中国知网对“世界遗产”和“旅游”作为关键字进行核心文献的检索, 共搜索出相关文献459篇, 文献研究内容涉及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四大领域。

一、世界遗产开发

遗产开发是世界遗产价值凸显的有效方式, 世界遗产开发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梁学成 (2006) 指出, 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不能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向旅游产品方向转变, 不然会造成旅游价值取代遗产价值的后果, 引起世界遗产核心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丧失, 遗产资源应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 并提出以基于旅游价值的五种开发模式。傅才武、陈庚 (2010) 指出, 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整体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节庆文化保护与开发、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类型。

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是世界遗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 陈金华等 (2006) 以世界遗产———武夷山为例, 分析其旅游线路现状, 指出旅游线路及经营所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提出创新的旅游线路方案。梁学成 (2010) 认为,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是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周永振 (2010) 将内蒙古文化旅游产品按照客观真实旅游体验、结构性真实旅游体验、舞台化真实旅游体验、存在性真实旅游体验四类划分, 并描述了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提出提升草原文化品牌建设、注意文化产品组合、注重文化真实性与旅游者真实体验相结合的开发策略。

二、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遗产是大自然的恩赐, 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世界遗产保护是世界遗产管理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学者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展开如下相关研究:杨慧 (2002) 论述了丽江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为古城风貌所带来的弊端, 从古城原始居民、古城建设投资、古城监管机制和法规等角度提出保护丽江古城的相关建议。毛历辛 (2004) 陈述了世界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指出我国世界遗产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世界遗产保护对策。章剑华 (2006) 指出, 保护是对待文化遗产的首要态度, 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加以利用, 开展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孙九霞 (2010) 认为, 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

保护和走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世界遗产发展和管理的必然选择, 将有效增强世界遗产地的生命力, 延长世界遗产地的生命周期。杨云仙 (2010) 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例, 根据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方法, 得出庐山的资源条件要重要于开发条件, 并分别从资源条件、自然开发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开发环境条件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对策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 促进庐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样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 卢松等 (2010) 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型。该模型从人文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角度 (分别包括社会文化发展等和总体环境感知等8个维度) 入手, 对宏村现阶段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状况作相关评价。文举 (2010) 指出地震灾后四川各世界遗产地的损害情况, 提出通过黑色旅游的结合等有效手段实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张辉、袁俊、张萌 (2010) 认为, 实现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仅有科学规划并不够, 还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及各种管理措施作保障, 政府通常可采取经济、教育、法律三方面的手段, 展开澳门遗产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澳门遗产旅游规划、澳门遗产旅游管理三方面的分析。

三、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

世界遗产的经营管理一直是学者探寻的热点。白宇飞 (2010) 以美国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管理模式为例, 分析国内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特许经营现状, 并提出改善特许经营现状的建议。刘长生、简玉峰 (2010)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的构建, 以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数据为例, 利用优化控制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质量的模型。并分析得出, 在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景区中, 当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时, 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时, 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建立政府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模型, 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征收较高的排污费时才能产生优化排污的效果。建立环保部门的污染管制程度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型。并得出关于不同投资主题的投资行为差异及其政府行为方式对旅游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结论。张辉等 (2010) 提出建立权威高效的“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加强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规划和服务设施规划、引入经济管理手段和旅游者教育手段以深化遗产旅游管理。

四、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及感知

旅游者的行为与世界遗产地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国不少学者从旅游者行为与感知的角度对世界遗产展开研究, 以期实现世界遗产的保护及世界遗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卢松等 (2004)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 分别得出古村落以季节性、一般周、黄金周、客流周以及客流日等时间节点的旅游流的特征, 从社会自然等因素、遗产景区的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角度分析影响客流时间变化的原因。李涛等 (2010) 以故宫等13处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 采用对应分析法, 分析了受访者年龄、学历等因素对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文化影响的差异感知。蔡彩云等 (2011) 从游客的满意度入手, 以民居类遗产福建永定土楼为例, 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 建立目标层和要素层细化评价指标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IPA法分析得出游客对永定土楼的满意程度感知。邹统钎等 (2011) 分析游客对于贵州荔波的价值取向及游客需求, 提出适合荔波发展的建议。

此外, 国内不少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空间结构有相关研究。如陶伟等 (2002) 以苏州为例, 通过苏州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及域面要素的分析, 提出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整体整合和核心整合两种手段。宗晓莲 (2005) 以丽江古城为例, 介绍了古城空间被直接商品化和间接商品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并论述了空间商品化对丽江古城的社会影响、文化影响。有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土地利用展开相关研究。如梁栋栋, 陆林 (2005)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为例, 总结了古村落型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 并分析了旅游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也有部分学者从法学角度对世界遗产地进行思考。于定明 (2007) 从法学角度出发, 阐述了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提出应建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配套制度, 世界遗产旅游景点游客容量控制与游客平等观赏权的协调, 世界遗产地居民正当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语

从现今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现状看来, 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感知四个方面。随着人们对世界遗产的认可度的提升, 世界遗产地将会迎来更多旅游者的到访, 世界遗产的价值也将会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世界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本质, 今后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将更多集中于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 以及更多有关世界遗产旅游地开发、经营管理、及遗产旅游者的行为的研究, 必将积极引导世界遗产管理部分的合理性开发, 鼓励遗产地旅游者开展生态的、和谐的、环保的遗产地旅游, 而其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 2006, (6) :16-22.

[2]梁学成.多元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J].旅游学刊, 2010, (5) :9-10.

[3]陈金华, 秦耀辰.论武夷山旅游线路的创新[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6) :197-200.

[4]周永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5) :71-72.

[5]傅才武, 陈庚.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 2010, (7) :93-98.

[6]章剑华.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时代性[J].艺术百家, 2006, (7) :1-3.

[7]任文举.地震灾后四川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5) :70.

[8]孙九霞.多元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J].旅游学刊, 2010, (5) :10-11.

世界旅游产业 篇10

根据它2012年的报告, 从吸纳的创新公司数量看, 世界前10大创业公司生态系统分别是:加州硅谷 (包括旧金山、帕洛阿尔托、圣何塞、奥克兰等) , 以及纽约硅谷 (主要是布鲁克林) 、伦敦、多伦多、特拉维夫、洛杉矶、新加坡、巴西圣保罗、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另外排名第11到25位的创业公司生态系统分别是:巴黎、圣地亚哥、西雅图、马德里、芝加哥、温哥华、柏林、波士顿、奥斯汀、孟买、悉尼、墨尔本、华沙、华盛顿、蒙特利尔。

一、硅谷和纽约创新优势分析

该报告重点比较了排在前2名的加州硅谷、纽约硅谷。

纽约硅谷拥有优势的指标主要是:在规模经济发展阶段, 纽约硅谷的创业公司平均融资规模比加州硅谷多27%;在产品开发方面, 纽约硅谷的公司外包率比加州硅谷高34%, 也就是说, 纽约硅谷借用外脑的比率更高;在创业团队吸纳商务人士的比率上, 纽约硅谷是加州硅谷的2倍多。在工作强度上, 加州硅谷比纽约硅谷高出35%, 如加州硅谷公司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每天9.5小时, 纽约硅谷仅7小时。在创业类型上, 纽约硅谷侧重金融、证券、贸易、房地产、宇航、重工业、服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等。如纽约硅谷创业公司开发交易平台的比率是加州硅谷的2倍。相比之下, 纽约硅谷创业公司从事的行业对市场的长期控制力较强。

有趣的是, 加州硅谷的创业公司如果实现资产证券化, 最终大都被纽约硅谷的投资公司收至麾下。这表明, 纽约硅谷不是一个被科技资本、创新资本抛弃的老金融中心。它一直很新, 一直拥有操控美国科技资本、创新资本的能力。

加州硅谷拥有优势的指标主要是:在初期融资能力上, 加州硅谷的创业公司融资金额往往是纽约的2倍。不过,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则认为, 在2013年第二季度, 加州硅谷吸纳的风险投资数额约为纽约的7倍;在创业团队中, 加州硅谷公司的技术人员比例要高出纽约34%。在创业公司吞吐量上, 加州硅谷是纽约的4倍, 伦敦的5.5倍。在创业公司成功率上, 加州硅谷处于“规模经济阶段”的创业公司分别比纽约、伦敦多22%、54%。在创业类型上, 加州硅谷创业公司开发游戏的比率是纽约的3倍, 开发社交网络的比率高出纽约23%。相比之下, 加州硅谷创业公司从事的行业对市场的长期控制力较弱, 需要减小创新周期, 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技术更新, 维持竞争优势。

Startup Genome的报告认为, 与以往的创业公司侧重金融、证券、商业创新不同, 纽约硅谷现在的创业公司也侧重发展高科技, 是一种把纽约各个行业都高科技化的新创业。在加州发展高科技的时候, 纽约早已是美国经济中心, 没有发展高科技的内在动力。现在, 纽约积极发展高科技, 是“想拿回它原来不需要的东西”。不过, 纽约硅谷能否赶超加州硅谷, 把美国高科技中心搬到纽约来, 这还是个未知数。

二、中国新兴公司要加强创新才能形成竞争力

与上述25个创业公司生态系统不同, 我国一些城市的新兴公司或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独立创新, 而主要是离职人员复制、抄袭前雇主的商业模式, 或分流前雇主的客户, 或利用新的社会关系刻意推广新的应用组合, 所以中国一些创业公司生态系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推进能力较弱, 尚未形成欧美式的企业独立创新模式,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 可能较难形成国际竞争力。

与西方企业不同, 中国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力度和深度普遍较强。如欧司朗公司总裁阿尔多·坎珀 (Aldo Kamper) 曾指出, 欧司朗的创新主要是知识、技术、材料、工艺、应用的实质性创新, 中国企业则侧重设计出成千上万种千奇百怪的台灯, 以及款式、造型、色彩、材质变换无穷的吊灯。阿尔多认为, 前一种是真正的科技创新, 后一种则是破坏性创新。再如Google的创新触角已伸展到智能玩具、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操作系统、3D地图、自然语言编程、太空探索、新能源、生物制药、无人驾驶汽车、基础设施、电信服务、宽带卫星、金融卡等行业。相比之下, 中国某些互联网巨头主要在发展一些过于丰富、细致的传统网络应用, 其满足的所谓需求已过于琐碎、庸俗。

中国要想创造出登临世界科技产业之巅的“加州硅谷”, 以及勇攀世界科技产业之巅的“纽约硅谷”, 还需要对其创业公司生态系统进行根本性改革, 如全面改造其专利资助、融资政策, 仅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创性技术创新提供专利资助, 或仅对创业公司的开创性技术创新提供专利补贴、专利退税、专利抵押贷款优惠等。在知识产权创造、实施等领域, 中国更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或“触及灵魂的改革”, 如在中国硅谷的理工院校创校、建校、管理等领域, 全面学习、借鉴和引进加州硅谷的配套制度。

(资料来源:Startup Genome网站)

摘要:与以往的创业公司侧重金融、证券、商业创新不同, 纽约现在的创业公司也侧重发展高科技, 是一种把纽约各个行业都高科技化的新创业。现在, 纽约积极发展高科技, 是“想拿回它原来不需要的东西”。我国一些城市的新兴公司普遍缺乏独立创新, 而主要是离职人员复制、抄袭前雇主的商业模式。中国一些创业公司生态系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推进能力较弱, 尚未形成欧美式的企业独立创新模式,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 可能较难形成国际竞争力。

印度科技产业的世界野心 篇11

无论是发展火箭科技还是从事DNA研究,印度人正在极力甩掉自己那顶“贫穷国家”的帽子,并且努力赶超中国。知名科技女记者安吉拉·萨伊尼亲赴印度科技产业城市与“印度硅谷”实地探访,写作的新书《极客之国:印度科技如何掌控世界》,为世人揭示了印度高科技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最新状况,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科技产业的竞争呢?

拉瓦萨,电脑控制的城市

安吉拉·萨伊尼在《极客之国》中写到了一个“电脑管理的城市”。孟买是世界知名的城市都市,可是在距离这座大都市仅几个小时车程的印度西海岸,高山丛林密布,大象、蛇、洞穴蝙蝠、老虎等珍禽异兽随处可见,动物学家在那里随手就可以找到一些新的物种。那里就像是文明的尽头,就连手机都会接收不到信号。

然而就在如此神秘的印度西海岸的一个山谷里,躺着一座神秘的新兴城市:拉瓦萨,即便有人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也并不为过。拉瓦萨的对外宣传广告说,这是“一座由机器管理的现代化都市”,中央电脑控制着这座城市从社区保安到交通运输等诸多细节,这是真的吗?

10年以前,拉瓦萨地区还到处是部族居民的小棚子,如今这里到处是高挑而多彩的现代化建筑。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城市的拉瓦萨公司甚至把欧洲很多地方的街景移植了过来。与熙来攘往的印度城市相比,这座规划建设中的新城安静得就像座“鬼城”。

某种意义上,这座城市就像是印度的一个实验项目,他们挑选了拥有多个美国中西部城市管理经验的美国人斯科特·莱顿负责管理,他会负责管理这里直到第一批居民到来并选出他们的市长。

印度传统城市里充满了陋巷和贫民窟,甚至连基本的水和电都无法保障。或许有外国人觉得那些街巷很草根很亲民,但从拉瓦萨项目可以看出,其实印度人也希望创造出一座不那么“简陋”的城市,他们想到了用机器来管理,全部无纸化办公,拉瓦萨公司甚至想把这种模式推广到诸多印度城市乃至全世界。

而拉瓦萨的智能化城市系统,是由印度三大IT公司之一的WIPRO负责建造架设的。居民可以通过一个网站来做诸如缴纳账单、获取服务、报告问题、投诉或者任何需要政府帮忙的事情。没有电脑的家庭会安装一个智能终端,硬件每4年更换一次,软件通过网络随时更新。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对拉瓦萨城的每一寸土地进行监控,任何一个路灯、一个水龙头、一根光纤、交通枢纽,哪怕是一根水管爆了,也能掌握它确切的位置。设计者说:“我们不能再往印度那些超载的特大城市里塞人了。”

在未来的40年中,将会有数亿的印度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来居住,而在欧洲要经历1000年才会迁移那么多的人,印度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必须更迅速。然而,根据设计规划,拉瓦萨的城市人口承载量仅为30万,也就是说,拉瓦萨占据了孟买1/10的土地面积,但是却只能装下将近2%的孟买人口。

而这,仅仅是印度实现“高科技革命”的一个例子而已。

研发投入上赶超中国

去年,印度总理辛格说,印度未来要在科技研发投入上达到目前投入的双倍,达到日本和美国的水平。目前,印度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8%,与巴西和南非差不多;印度希望在2012年达到1.2%,并最终达到占GDP2%,超过中国目前的1.5%比重。英国目前的科技投入占GDP比重为1.8%,并且宣布即将在未来4年内削减预算,于是,印度人兴高采烈地认为,印度终于可以在科研投入上超过曾经殖民过印度的英国了。

印度每年培养将近60万的工程师毕业生,他们就是这个“极客之国”的中流砥柱。所谓“极客”,翻译自英文geek,本来是指个性古怪的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词开始指那些对网络等科技非常热衷并投入大量时间去钻研的人。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庞大群体的代名词。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就是描写4个美国大学研究所里的“极客”生活的,或许是为了反映印度人在美国科技界的一席之地,《生活大爆炸》主人公之一的拉吉就是印度人,一个在女人面前不敢说话的印度物理学博士。安吉拉·萨伊尼将新书命名为《极客之国》,也恰恰说明了科技精英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在印度社会的迅速崛起,他们不但拥有技术和财富,并且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印度的IT科技企业很多聚集在德里或是班加罗尔,西方IT科技公司中的形式和文化已经在那里被本土化了。班加罗尔的年轻IT企业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基于语音的互联网络,这种技术可以允许任何一个只拥有手机的人运用网络。班加罗尔有那种设计师和科技族们的定期聚会,这种氛围很像是在美国硅谷。或许是这些努力和准备,才给了印度人一个梦想,那就是到2015年,印度的软件产业产值会达到120亿美元,而在1990年,这个数字仅仅为1.9亿美元,25年间,产值增长了近60倍。

以印度最著名的IT技术服务与咨询企业Infosys(印孚瑟斯)为例,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被称为是“印度的比尔·盖茨”,印度软件业的教父级人物,他是把公司式管理引入印度的第一人。该公司目前拥有12.8万名员工,为33个国家的企业提供服务。他个人的创业经历更是传奇,因为他只花了250美元创立这家公司,如今他的身价将近16亿美元,但他仍然过着传统印度那种非常简朴的生活。

中国与印度高科技企业的关系也在竞争与合作的双重身份中徐徐拉开。Infosys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云集的上海和杭州建立了开发中心。而西南航空更是开设了成都直飞班加罗尔的航线,成都作为中国西南部的软件业中心,希望能够在班加罗尔这个世界性的软件外包中心分得一杯羹。

高科技无法改变的问题

就在印度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来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时候,印度人却发现,有些问题远非高科技可以解决的。以软件业中心班加罗尔为例,三天两头的恐怖袭击几乎是这座城市的噩梦。

随手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2005年12月30日,班加罗尔科学院遭遇恐怖袭击,一名大学教授中弹身亡,另有5人受伤;2006年10月,班加罗尔警方破获了一起试图攻击政府建筑物的恐怖袭击案件;2008年7月25日,班加罗尔的商业中心区、汽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区连续发生了7起爆炸案;2010年4月,班加罗尔的一家板球场发生土制炸弹爆炸,多人受伤。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班加罗尔的治安情况,巴基斯坦等国的极端组织最喜欢在班加罗尔进行恐怖袭击,因为那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又是“印度硅谷”的所在地,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局势以及极端组织的恐怖袭击恐怕不是高科技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可以。

在印度,每3分钟就有2人死于肺结核病。印度政府建立了一个医药研发信息共享网站,使得印度数百名生物制药学家可以彼此共享研究成果,消灭结核病在印度的蔓延。

据印度政府的测算,印度在2012年将创造1000万至1500万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生物科技产业和IT产业。

印度人心中最大的心愿或者说是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航天业。去年圣诞节的周末,一个电视画面让印度举国上下陷入了伤感之中:电视画面显示,火箭在脱离发射台一分钟后就被黑棕色的浓烟吞噬,这枚火箭是在印度南部城市钦奈附近的一个发射场发射的,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发生爆炸,通讯卫星也炸飞,而去年4月印度的另一颗火箭也以近乎同样的方式偏离了轨道,印度的媒体将此视为印度的“耻辱”。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曾梦想探索太空,那是印度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之一。而如今,探索太空的梦想被爆炸的火箭炸得支离破碎。但印度国会依旧希望可以在2015年将宇航员送去太空,就像中国一样。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旅游城市,旅游业,城市化

一、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是城市建设的突破口

世界城市是20 世纪末以来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尤其引人关注。一般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化的趋势下所产生的新空间形式,它是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商业服务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等,兼具各种功能,并且是控制全球经济的重要节点[1]。围绕着世界城市概念,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多样的判断标准。比如,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选取了涉及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对全球政策制定与对话的影响力等5个方面共计25个指标,推出了“全球城市指数排名(2010)”,中国的香港(5)、北京(15)、上海(20)、台北(39)、广州(57)、深圳(62)、重庆(65)都位列其中[2]。

世界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战略选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城市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当然,创建世界城市的任务非常艰巨,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找到建设世界级城市的突破口,将成为建设世界城市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都具有成为全球性世界城市的潜力,有些城市则具有成为区域性世界城市的潜力。无论如何在将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潜力城市的综合优势,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旅游由于其对于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旅游流对商务流、资本流、信息流、文化流、科技流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因此旅游业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些潜在世界城市中能够率先实现突破的领域之一。也就是说,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是建设世界城市重要途径之一。

二、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集聚性和扩散性

如同世界城市一样,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要义也在于“超越地理界限的影响力”。这种超越地理界限的影响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集聚性影响力,其二是扩散性影响力。

(一)集聚性吸引力

所谓集聚性吸引力,就是指由于旅游城市的吸引力所产生的对全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某旅游城市所吸引的外国入境旅游过夜人次数。如果以北京为例,则可以发现北京与伦敦、纽约、巴黎等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见图1)。2010年北京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为490.1万人次、旅游创汇50.44亿美元,而伦敦在2007年就已接待了1 530万国际游客,国际旅游收入为83亿英镑,约16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接待的国际游客分别为1 503.3万人次、1 405.9万人次,初步预计2010年将接待1 600万国际游客;纽约2008年接待国际游客达到946.3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约为170亿英镑,2009年接待数下降10.7%到847.9万人次,预计到2013年国际游客数量约为929.7万人次;巴黎2008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大约为3 510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约为837.5万人次,估计到2013年该数字将上升到3 710万人次;2008年罗马接待入境国际游客为562.9万人次,预计到2013年国际入境游客约为660万人次。即便是泰国的曼谷,2008年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也达到了1 021万人次,2009年尽管同比下降了2.2%,但仍达998.6万人次。

资料来源:GMID数据库

(二)扩散性影响力

所谓扩散性影响力,大概又可分三个小层次,即传播的扩散性、创新的扩散性和管控的扩散性。可以想见,在当前传播媒体如此发达的环境中,如果无法通过各种全球主流媒体将自己推送到全世界各个角落,那显然难以称为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一个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无法通过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对世界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产生足够的影响,或者该旅游城市所驻有的旅游类跨国公司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数量少的可怜,则显然也难以对全球旅游业“发号施令”。比如,从2004年至今的Google搜索量看,若以北京的网络搜索为基准的话,巴黎是北京的14倍,伦敦是北京的16倍,纽约是北京的15倍,罗马是北京的2倍;据1998年的资料,四大城市中巴黎的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总部的数量最多,达208家,其次是伦敦57家,再次是纽约21家,东京为16家;而北京才2家[3]。

第七,要处理好相同的市界和不同的空间之间的关系。

城市无论大小,都有市界,但是却有不同的纵深空间,因此在所谓的外国入境过夜人次的概念表现上会有不同。比如,伦敦之于英国,因为英国国土面积相对小,所以大量的游客可能是国际游客,北京之于中国,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对大,所以大量的游客可能是国内游客,但是这些游客到北京的旅行距离未必比那些英国周边国家游客到伦敦的旅行距离为短。也就是说,如何在两个国土面积、人口总量完全不同量级的体系中确认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如何处理国际入境游客在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确认中的地位和权重,还需要深入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四、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相关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经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中国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4]。应该说无论是国际化、城市化还是旅游,都是当前社会热点。应该看到,我们正在积极有效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正在不断拓宽国民的国际化视野。当然,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城市化都将与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国际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一)标准

总体的建设目标必须要有细分的标准来支撑,这样大家才能遵照设定的标准来一步一步完成最终的发展目标。标准设定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建设过程的效率和效果,但有的时候标准可能会让人误入歧途,如果撇开学术的界定,我们不妨通俗地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世界级旅游城市:就供给角度而言,世界级旅游城市是指旅游供给达到世界级水准的旅游城市;就需求而言,世界级旅游城市是指为国际旅游市场所熟知具有一定美誉度的旅游城市。因此,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

1.要有足够高的国际交往程度。主要可以通过诸如国际性组织和世界大型企业总部和代表机构的数量、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量、外籍居民的数量和比例、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国际航班数量等多个方面来体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北京并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07 445人,其中外籍人员91 12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8 045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500人、台湾地区居民7 772人[5];居住在上海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境外人员共有20.83万人,其中外籍人员为14.32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为1.93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为910人,台湾地区居民4.49万人[6]。而日本2010年10月开始的国情调查显示,东京人口突破1 300万,其中外国人在20万以上,外国人中中国人最多,达9.6万人;其次为韩国人和朝鲜人计7.7万;菲律宾人2.5万;美国人1.8万[7]。

2.在国际上要有明确的城市旅游形象。目的地形象是目的地多因素综合匹配后作用于市场的一个总体印象。这对吸引国际客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3.接待设施要完善,尤其是要充分保证国际游客使用的便利性。这是世界级旅游城市区别于一般旅游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标识系统要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包括标识外语翻译的准确性)、要考虑使用人群的国别差异,居民的友善程度及与国际游客基本交流能力等。接待设施的完善则既包括类型的多样,还要保证档次配置的合理性。

4.需要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这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景区、会展活动等。之所以强调人文环境,一方面是因为人文环境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没有了她,城市就没有了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独特的人文环境往往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但是独特人文环境并不反对多元文化的融合。

(二)瓶颈

当我们旅行于各个城市之间的时候,推开窗户,我们无法明确地告诉自己这是在哪里;当我们在多数城市的街道漫步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这显然不是世界级旅游城市所应该追求的,可却恰恰是我们目前的一种真实写照。但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瓶颈而言,更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组织的数量和城市建设的理念上。

以北京为例,截至2011年7月,北京已经拥有《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中的41家,仅次于东京,不过这41家企业都是中国企业。据国际协会联盟(UIA)的统计,2008年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②数量为75次,而排在第一位的新加坡有637次、第二位的巴黎有419次,此外东京有150次、首尔有125次;2010年前10位为新加坡(725次)、布鲁塞尔(486次)、巴黎(394次)、维也纳(257次)、首尔(207次)、巴塞罗那(193次)、东京(190次)、日内瓦(189次)、马德里(175次)、柏林(165次)。另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2008年北京举办的国际会议③数为99次,而巴黎为167次、伦敦105次、东京92次;2010年分别为98次、147次、97次和68次(见图2)。

国外的理念认为,城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城市的文脉与肌理应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老建筑没有必要全盘保留,在城市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复兴城市的灵魂。此外,国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于老城与新城的关系处理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模式,诸如新老分离等。可是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往往是要么在城市化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片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消失在铲车下,仿古建筑大量涌现,无国别的建筑大量涌现;要么只要是古代的东西就不能动,就需要保护。这两者都是极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三)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国民经济必将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勃勃发展,为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对应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在传统的运行轨迹上转型,才能顺应发展的需要。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根据资源的特质和市场的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过程中要实现核心旅游产品的国际化,使之具有国际性的吸引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应拥有世界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世界罕见的旅游景观,更要按照国际标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要瞄准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就要建立面向国际的目的地营销体系和适应国际散客化发展的旅游接待体系,包括保证国际化便利的旅游集散中心、引入国际知名的城市观光品牌等。

如果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的旅游业中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要改善这种情况,就要求世界级旅游城市要对城市发展内在肌理、特质文化等的梳理和展现。加快旅游观光与休闲体验之间的融合,优化城市环境,满足“宜居、宜游”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剑锋.世界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当代社科视野,2009(11):26-30.

[2]Brian Fung,Jared Mondschein.The Global Cit-ies Index 2010.Foreign Policy.2010.8.11.

[3]魏小安.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EB/OL].http://weixiaoan.blog.sohu.com/182934116.html.

[4]张保淑.中国稳步推进城市化[EB/OL].[2005-05-12].中国人大网.

[5]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pcgb/201105/t20110504_201364.htm.

[6]上海市统计局.2010年上海境外人员的现状与特征[EB/OL].http://www.stats-sh.gov.cn/fxbg/201112/237137.html.

上一篇:指导思想转变下一篇:微积分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