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2024-10-08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共11篇)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篇1

构图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的骨架, 也是其精髓所在。好的作品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而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并不是对被摄物体的随意选择, 不是对场地、对画面的随意安排, 更不是快门的随意按下, 而是摄影者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基础上的艺术构想和画面安排。同样的场地配合同样的被摄对象, 摄影师之间的差别造就了差别性的摄影作品。有平淡无奇的作品, 有光彩夺目的作品, 究其原因, 主要是摄影师对摄影的理解程度不同, 对画面的组织和处理能力不同, 对画面主次、明暗、光线运用等分析和综合能力不同。总之, 摄影师需要对画面的布置、构图要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影创作的基本要素

在摄影创作中构图主要是对拍摄的物体进行观察并组织画面及画面中的各元素, 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对于摄影师来说, 作品中必备的先决条件是拍摄角度的完美选择和构图的理想布局, 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主要可以归纳为光线、色彩、色调和线条这四个方面。通过对上面四个方面的因素合理归纳并运用能够对摄影构图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在进行摄影创作时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光线是摄影作品构图的灵魂和基础, 它给了摄影作品的生命;色彩是构成摄影画面的关键性元素, 能够为画面增添情感分量, 如张艺谋对红的无限热爱和淋漓尽致的应用获取了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色调是拍摄画面中的物体对象之间明暗层次的对比关系, 好的作品是层次丰富的, 同时还要注意调子之间的相互衬托, 如冷暖、明暗的相互衬托, 能够使画面主体更突出;线条是勾勒画面形象的轮廓线, 如地平线、成排的树木构成的线条、楼群高低凹凸的线条, 这些都是处理画面的构图的重要手段, 所以说摄影工作者要准确的运用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 这样才会创作出让人记忆深刻的摄影作品。

二、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1、突出主体物, 有主有次

(1) 合理相机与主体物的位置关系

初学者的作品构图往往会出现画面主体不明确, 或主体物不突出, 使作品不能够打动人。这往往和相机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太远有关系, 这样会直接导致取景框中的内容太多, 主体物太小, 以致主体不明显, 甚至看不到主体物。因此, 对于没有长焦的相机来说, 或者即使有长焦的前提下, 我们想容纳更多的背景同时还要主体突出, 这就需要我们的相机要离被摄主体近一些, 同时还要注意距离要保持在一米之上, 防止画面产生变形。

(2) 参照黄金分割比合理布置画面中主体的位置

在摄影中有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数:黄金分割比, 即数学中的1比0.618的比例。以人像摄影为例, 我们应该避免将主体放在画面中间的位置, 多项实例证明这种做法是不成功的。摄影时要注意黄金分割比的充分使用, 将画面主体人物放在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井字格的四个交点处, 实践证明这些位置是人们欣赏照片时感觉最舒服的地方, 同时也会使我们作品的画面更加生动, 避免千篇一律的呆板的构图出现。

(3) 避免主体与背景的粘连

将主体物放置于背景的空白处, 即没有物体的位置, 如苹果树下一个人物肖像的摄影, 我们可以将人物放在画面偏左的黄金分割线处, 而让苹果树的枝叶在画面偏右方向出现, 这样给人物的背景是空白的蓝天白云, 而不是头上长出两个苹果。

(4) 色调中找反差, 求对比

我们要为主体找到合适的配景, 如暖色调的主体配以冷色调的背景, 明度高的主题配以低明度的背景, 纯度高的主题配以低纯度的背景, 保证主体物在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清晰。总之, 要将背景或配景虚化, 避免喧宾夺主。

2、用简洁的背景衬托主体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其背景往往是很简洁的, 能够很好的对主题进行烘托。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做到背景的简洁化。

(1) 变换背景法。如主体物背景比较杂乱, 内容太多, 我们可以将视角进行平移, 将背景移出视线, 或移至画面的一角, 使其不占用画面的大面积空间, 或平移相机找到合适的简洁的对主体物有利的背景;将相机视角进行上下的变换, 我们还可以将天空、大地作为我们的背景进行使用, 同样能够避免杂乱。

(2) 改变景深法。这种方法常用在变焦相机中的操作或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我们可以改变景深将背景进行虚化处理, 数码照片的后期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模拟景深的效果, 以达到虚化的背景衬托前景的主体。

3、合理的光线运用

无论人像摄影还是风景摄影, 光线都是影响作品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在人像摄影中初学者习惯要求人物站在光下光线明亮的位置, 而并未考虑光线的位置, 这样的作品往往会损失细节, 甚至造成眯眼效果。我们可以将人物调整至与光线成45度角的位置, 这样的光线能够将人物脸部的轮廓进行微妙的刻画, 增添好多意想不到的细节, 使画面富于生气和立体感;另一种光线的运用为逆光, 逆光作品能够在画面主体的轮廓线上绘制一圈别具味道的轮廓线。总之, 合理利用光线能够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

三、摄影构图的禁忌

1、作品无主题。初学者往往会看到美丽的景、美丽的人就会不假思索的按下快门。我们在摄影之前一定要问自己想表达什么, 主体是谁, 背景是谁, 做到有取有舍、主次分明。

2、主体物不要放在画面正中间。主体位置太正会显得画面呆板, 不生动。我们可以将主体放在画面中间偏左或偏右位置, 如画面三分之一处或三分之二处, 同时主体要有背景衬托, 避免单调, 达到画面变化之中的均衡效果。

3、人物作为主体时, 背景的内容一定要处理好, 避免出现影响主体突出的杂乱背景。另外, 人物摄影时, 人物面部朝向的方向一定要开阔, 留有足够空间, 否则会造成构图的戛然而止, 视觉感极其不舒服。

4、等距离成组的被摄对象出现时, 相机平行于被摄对象透视感削弱, 画面呆板, 此时我们可以将相机进行转动, 改变其与被摄对象的角度, 这样的构图就会疏密有致了。

5、画面太满、不透气。初学者往往考虑较少, 会所见即所得, 没有精心安排画面, 没有巧妙避开一些杂乱的背景, 使得画面被撑满。其实摄影和绘画是相通的, 我们需要在画面中进行必要的留白处理。

6、人物摄影时, 切忌将人物的头、手、脚部位切割出画面, 造成人物的不完整, 半身像、头像除外。

7、地平线的位置。地平线尽量安排在画面二分之一之上或之下的位置, 切勿安排在画面正中间二分之一处, 同时尽量不要倾斜, 地平线的倾斜会造成建筑倾斜是十分忌讳的, 除非刻意去追求某种特定效果, 否则会造成画面不稳定之感, 也是对摄影师的一种质疑。

四、结语

摄影构图是摄影创作的基础, 对摄影作品的优劣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构图直接影响到一幅摄影作品的好与坏。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进行摄影时, 一定要事先对所摄对象进行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再动手操作, 我们要通过对被摄画面的大小、画面主体物、画面主次, 画面动静以及明暗、色调等综合分析和归纳, 将画面中的主体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充分表现出来, 使其成为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因此, 我们要具备一定的构图知识及技巧, 使画面背景简洁、重点突出、色调统一有变化, 同时还要多学多看, 活学活用, 以拍摄出最佳的作品。

摘要:评价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 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摄影的构图, 摄影中的构图直接影响着一幅摄影作品的好与坏。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摄影构图技巧,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才能让我们的摄影作品更有表现力。

关键词:摄影,构图,技巧

参考文献

[1]彭翔宇.摄影构图要素与技巧探析[J].科教导刊, 2011.

[2]张春蓉.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意义、原则及方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

[3]杨永民.摄影构图的技巧与禁忌[J].大众文艺, 2010:37-38.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篇2

方法/步骤

5点构图基础能够处理和胜任的场面相对于三分法更多,不失为一种基本的构图基础理解。如果你的构图经验已经相当丰富,可以不再需要这种固定的构图认知了。

1号点——第一视点

左上中心,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得出的人类视觉习惯中的“第一视点”,这与现代人的从左往右的书写习惯有关。

2号点——记者视点

右上中心,和1号点一样,这两个点都是人文记者最爱安排的人脸视觉中心位置,

3号点——肖像视点

中上中心,3号点是一个永恒的位置。许多肖像大师,甚至一生都只使用该中心作为惟一的视觉中心位置。由此可见,3号点是非常耐看的一个点。

4、5号点——空间视点

左右两端中心,都有能增加空间感的功能。常见于拍摄大海或者大型场面,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成大气磅礴的场面。因此4号点和5号点也可以理解为大气视点。

6、7、8号点——偶然视点

左下、中下、右下中心,这些位置出现好片的概率相对上方中心位置要低很多,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出色的作品。

9号点——圆形对象视点

圆形对象最适合居中,如果圆形不是居中的话,反而会显得怪异。因此猫头、向日葵等等呈现圆形或者圆形扩散的对象就非常适合居中。另外,许多入门级器材的对焦点,也都是中心点对焦速度高于外围。因此9号点是最容易出现视觉中心的一个普遍使用的视点。

注意事项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摄影摄影构图色彩

一、摄影构图及常用方法

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事摄影活动,必须学习有关摄影的技术知识,比如照相机的使用方法、镜头的性能、胶片的知识、曝光技术等等。但是,仅仅掌握了摄影的技术知识还远远不够。因为摄影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艺术内涵。欲将一张照片拍的好,从事摄影的人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要讲究摄影的艺术表现技巧。把照片拍摄的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很多方面,摄影构图便是其中之一。摄影构图就是在拍摄现场针对被摄体,将其有机的安排到照相机的取景框中,使画面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将摄影者对被摄体的认识和感受展现出来。构图的原理是简洁而富动感,下面说一下摄影构图中常用的方法。

在摄影画面上内容是借助具体可视的形象为人们所领会。用以反映内容的形象有三个主体、陪体和环境,即称为构图的三大形式因素,这三大形势因素各自在画面中的作用及其关系,对画面的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主体是摄影者赖以表达自己思想情趣的主要形象,因此,就必须用各种手段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体上去,以通过主体来引导观者的思维,否则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画面内容就无法表达。突出主体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比,而对比的方法又有明暗、正斜、刺激强度、指向、形状、大小、方向、秩序和混乱、虚实、动静、远近、疏密和冷暖对比诸多方法。

二、色彩的性质及人类对色彩的感觉

根据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性,色彩对人们的影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色彩视觉效果,二是色彩的心理作用。由于色彩的许多特性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特定的作用,因此,色彩能够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我们要研究色彩的表现力,掌握色彩的规律性,提高色彩在摄影中的艺术表现能力。

1.色彩的性质

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特性,是色与色之间的差别。通俗的讲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不同的颜色:明度是颜色的明亮程度。在色彩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最低,其它的颜色属于中性:饱和度(又称纯度)是颜色的纯正程度。受色彩的含量和光照两方面的影响。

2.人类对色彩的感觉

由于人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的生理功能,任何一种色彩都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从而引发人们视觉和心理感受的效应,给人以某种感受。了解色彩的感受,对于表现色彩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色彩的大小

在同一色彩中,色相的明度高,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大,相反,就小。在消色中,白色显得大,黑色显得小,灰色呈中性。在彩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也就显得最大,而紫色的明度最低,也就显得小。另外色彩浓,显得小:色彩淡,显得大。

(2)色彩的远近

色彩的色性会引起人们产生距离上的差距。冷色与暖色对远近感受的影响较大,暖色调显得近,而冷色调显得远,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近,明度低的色彩显得远。

(3)色彩的重量

人们观察消色的视觉重量是黑色最重,白色最轻。因为黑与白均处于光谱的两端,而人们观察颜色的视觉重量的顺序由轻至重为黄、绿、蓝、橙、红,其中橙、绿、蓝给人的重量大体相同,另外,明度高,色性冷的颜色视觉重量较轻,明度低,色性暖的颜色视觉重量较重。表面质感粗糙的颜色视觉重量较重,表面质感光滑的颜色视觉重量较轻。

(4)色彩的冷暖

色彩中的色性能影响人们的心理。这是由于人们在自然、客观的事物中长期接触和积累了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感觉。例如红色会与火相联系。因此,红、橙、黄能给人们以温暖之感,蓝、绿、青能给人以清凉之感。

(5)色彩的动静

在色彩中暖色系列的光波长,其透射作用大,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产生紧张、兴奋的动态感觉,而冷色的光波短,其透射作用小,不太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产生平和、清凉安宁的静态感觉。

(6)色彩的软硬

色彩中的阶调层次十分丰富时,其彩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就细腻,画面的色彩感觉就柔和而软弱。相反,色彩中的阶调层次明快时,其彩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就简洁,画面的色彩感觉就粗犷而强硬。

(7)彩色的联想及象征

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如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使人感到温暖,红旗象征着胜利,红色象征着喜庆,表现出热烈欢腾的气氛。同时因红色光波厂,穿透力强,富有刺激性,使人感到兴奋,有时也作危险的信号;黄色使人联想到金灿灿的稻穗,翻滚的麦浪,使丰收的象征,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等。

三、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摄影构图除了对画面中各种形式因素的安排处理外,还有另一种非常重要的画面外因素,就是色彩。色彩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一幅有魅力的画面,最先吸引人注意的往往是色彩效果,然后才可能是线条及其结构,色彩是摄影画面外形式中最令人瞩目的因素。“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彩色照片中,形态通常只构成画面的结构(也就是摄影构图),而较强的情感效果却来自画面的颜色。

1.色彩的选择

画面色彩的选择应该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以及背景色彩的关系。根据这一点,就是要形成主体色与陪体色及背景色的映衬对比关系,主次之间有了对比呼应,画面的色彩构图和造型表现才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主体色和陪体色以及背景色的对比关系可以分为强对比关系和弱对比关系。强对比关系主要指各原色问的对比,或者是互补色之间的对比等。这种对比关系有着强烈的视觉力度和对比效果。互补色是指两种相加后产生白光的色光互为补色,如蓝光加黄光后形成白光,蓝、黄两色即互为补色。蓝和黄的对比,就是一种强对比关系,再如三原色中的红与绿、蓝与绿也是强对比关系。弱对比关系则主要是指色谱上相邻色之间的对比,以及彩色与黑、灰、白的对比等,这种对比关系比较含蓄淡雅,视觉感受不象强对比关系那么强烈。比如说,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连续色谱上,任何两种邻近的颜色的对比都属于弱对比关系。而黑、白、灰均属消色,与各种彩色的对比都是弱对比关系,不同的是,白色与彩色的对比显得活泼轻盈。黑色与彩色的对比显得庄重凝重,灰则界于黑、白之间。

在画面的色彩的选择上应根据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尽量通过主体色和陪体色、

背景色来形成某种对比关系。举例来说,要拍摄一个办公室里的谈话画面,一个是办公室领导是主体,另一个是来访者是陪体,如果主体穿一身深蓝色的西装,那么陪体最好穿与深蓝色构成对比关系的别色服装。比如,浅灰、深黄等。背景可以是办公室的白色墙壁,也可以是高大的米黄色的书橱。这样在拍摄的画面中,深蓝色的主体与棕黄色的陪体及白或米黄的背景构成了和谐的对比关系,色彩选择基本作到了既烘托主体又有统一的环境色彩。

2.色彩的布局

画面色彩的布局是指根据表现的内容、画面层次的主次关系及情绪气氛等需要,把选择入画的色彩分派以适当的面积,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发挥出特征与性能不同的色彩组合起来后在塑造形象、烘托主体、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

色彩布局的关键就是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画面的整体色彩构图中还必须有重点的色彩、基低色彩和过度色彩,作到整体中包蕴局部、局部里容纳细节。重点色彩即是主体形象的色彩、重要情节的色彩等,是画面色彩的“重音”和视觉的中心。基底色彩是指背景色、环境色等,起到“称底”的作用,而过度色彩是指重点色彩和基底色彩之间的连接部分,主要由陪体来体现。比如,在一副远景图中表现大草原上的牧羊人,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场提供了大块色的基底色彩,暗褐色的蒙古包和雪白的羊群构成了画面中过度的色彩,画面的主体——牧羊人——是色彩构图的重点色彩和视觉的中心。

四、色彩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色彩缤纷艳丽,但并不是画面中的色彩越多,画面越美丽,而应该合理安排和处理。彩色图片要显得和谐与平衡。其颜色必须依据一定的相似对比方式安排。否则,感觉的自然节奏就会被扰乱了,色彩显得华而不实或过分鲜艳夺目。具有太多颜色的照片应通过使用中性色来减少或使用额外的、甚至更强的无色色调,如黑和白来对比补偿。

眼睛总是寻求秩序与和谐。在一幅彩色构图中和谐感似乎在所有颜色合计达中灰值时发生。这是因为常时间观看某一种颜色时(包括黑和白),都产生其相应补色的后影像。只有中性灰保持原样。就色彩而言,色彩和谐主要指的是相关色和对比色的和谐(或协调)。色彩和谐主要原则为:(1)使用尽可能少的不同颜色:(2)当使用几种颜色时,选择色环上临近的相关色,(3)选择具有补色的构图:(4)高色度应同低色度一同时用,使高明度面比低明度面高出3至4倍来补偿,(5)高饱和度的部分应用低饱和度的部分来补偿,大小比例关系保持1:3或1:4是适宜的。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篇4

许多摄像爱好者可能并不清楚构图的重要性。构图就是摄像者为充分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在摄像作品中把各种事物空间排列位置甚至时间顺序, 通过各种手段和视觉因素, 按照摄像者的意图进行设计布局。柏拉图曾经说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构图就是整幅摄像作品的开端, 毫不夸张地说, 良好的构图就是摄像作品成功的基础。对于初学者, 通过鉴赏名家名作、成功作品来激发他们的思想认识, 让摄像者由浅入深地了解和认识构图的内涵, 体会构图的重要性。

2 培养摄像者一定的构图技巧

我们都知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是生活并不等同于艺术。摄像作品需要通过作者自身的感悟, 按照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而不能照搬现实的场景。摄像者在准备摄像的过程中, 往往会感觉到无从下手, 拍摄的画面主体往往不够突出, 主体和陪体的构图混乱, 把要拍摄的事物一一罗列, 分散在各个位置, 没有联系, 更无主次之分。根据摄像者的这一特性, 掌握构图技巧, 培养构图意识, 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 以突出主体, 增强艺术感染力, 表现出作品内涵是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原则主要包括:作品整体均衡与对称, 主体的位置布局, 主体的突出与强化三个方面。由于着眼点的不同, 侧重面不同, 国内外摄像从事者关于构图原则各家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 基本原理是基本一致的。

首先, 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 把注意力放在摄像作品的画面主体上, 力求使作品的欣赏者将目光集中在整幅作品的主体上, 通过主次搭配, 让欣赏者更直接地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 进而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其次, 在摄像作品创作时, 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无论是想表现一个人物还是表现一件事物, 都要有一个主题, 即使是抽象画, 也会有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这里所说的主题, 就是摄像作品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作品内涵, 这个主题必须是明确的、毫不含糊的, 尽管欣赏者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 才能充分展示出摄像作品的含义。最后, 在摄像作品构图中, 要尽量做到画面简洁, 该突出的突出, 该弱化的弱化, 只保留有利于将欣赏者视线引向作品主体的事物, 有利于表现主题的部分, 弱化或者排除分散画面注意力的部分。

3 掌握构图三要素:拍摄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器材与摄像对象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面、背面或侧面。拍照时, 首先要选择拍摄点, 即选择摄像的方向, 然后确定拍摄角度。方向的选择在摄像作品构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旦方向发生变化, 摄像作品的画面特点和意境也就随之改变, 作品表达的主题也就不同。

第一, 正面拍摄主要在着重表现主体正面特征的时候采用, 它可以将横向线条充分地展现在作品上。正面拍摄可以突出显示事物的对称结构, 让主体显得庄严静穆。拍人物可以看到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具有真实感。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正面拍摄时一旦主体所占画面面积过大, 很容易使得主体横线与作品水平线互相干扰, 视觉上产生局限, 作品无法向纵深延展, 整幅作品画面构图呆板, 失去三维空间的美感。第二, 背面拍摄是指拍摄时主体与摄像器材一个方向, 所拍摄的画面同时将主体与主体所关注的对象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上, 并不突出人物主体的面部表情等元素, 而是将人物置于背景主体黄金分割位置。欣赏者通过背景主体, 感受人物主体的思想感受,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艺术内涵。第三, 在重点突出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 我们多采用侧面拍摄。侧面拍摄重在突出主体轮廓或线条, 这种构图手法可以使拍摄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 扩大画面容量, 使画面生动活泼。

4 创作过程中融入构图艺术

摄像作品要想成为艺术品, 在构图上需要融入更多的艺术美学元素。首先, 朴素与新颖的艺术展现形式同时运用。传统的构图规则尽管需要考虑, 但如果都按照老规矩, 千篇一律, 欣赏者难免审美疲劳。新颖求变的构图, 才能持续吸引住人们的目光, 利用人们乐于发现新事物的心理特点,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 作品尝试和谐韵律美。摄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韵律美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一致, 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再次, 采用装饰性摄像手法, 超越写实性摄像技法, 超越现实和时空限制, 特别是先进数码技术的应用, 可以让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出现实与虚幻的作品。通过先进处理数码技术等手法将摄像作品画面进行得体的装饰性表现, 越来越得到应用。

5 培养发散性思维, 创新构图方法

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 发散性思维要求摄像者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向去构思, 寻求不同的构图方案, 达到最佳表现形式。发散思维就是让摄像者自主思考和创作, 发挥摄像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构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拉丁语“构图”, 本意为结构、组成及关联, 摄影中引入这个概念, 重在画面元素的安排布局, 即通过合理安排画面中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关系, 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整体。在我国, “构图”也被称之为布局或位置经营, 它是摄像艺术家在创造摄像艺术作品时, 表达作品思想内涵, 彰显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是艺术作品创造中的重要环节。

风光摄影的曝光与构图 篇5

对于曝光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大的明暗反差。可能最佳拍摄时间只过了5分钟,环境的明暗亮度范围就超出了相机能记录的宽容度。这时我们最好使用一块中灰渐变滤镜,来压暗天空。这会让天空变得更加蔚蓝,也会让云彩的形态更加凸显。

除了曝光,构图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要素。你需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摄影构图法则,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已经充分理解摄影构图之上的,否则何来打破一说?

在尝试创新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最基础的三分构图法,通常也称之为“井字格”构图法。即将场景用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分割,让交汇的参考线看起来如同“井”字一般,然后将拍摄主体位

专家建议

不要畏惧明亮的天空,利用渐变滤镜均衡画面亮度。

使用渐变滤镜

中灰渐变滤镜能压暗天空的亮度,这能让天空更加湛蓝。同时,你也能兼顾地面的曝光。在风光摄影中,最好使用方片式滤镜,以便能调节被压暗的区域大小。根据天空亮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挡位的滤镜。

实时取景

当你使用方片渐变滤镜时,取景器中看到的画面往往不能直接反应拍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你打开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以便更好地观察画面中被压暗的天空部分。如果环境光线太强,你可以用手遮挡住屏幕,或开启直方图显示。

调节角度

如果想让画面看起来更有趣,不妨尝试着降低机位,以更贴近地面的角度拍摄可以夸大前景和增加背景高度的画面。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或旋转方片滤镜的位置,避免压暗的区域过大或者不足,导致天空出现一条高光带。

实战技巧

中灰渐变滤镜使用攻略

圆片还是方片

中灰渐变镜分为2种,一种是如同多数UV滤镜那样直接拧在镜头前方的螺口上的圆片滤镜,另一种则是先拧在滤镜架上,然后再固定在镜头上的方片滤镜。本文提及的H&Y方片滤镜就属于后者。对于风光摄影来说,能够自由旋转和快速更换滤镜的方片滤镜更加适用。

如何安装

方片滤镜需要先固定在一个滤镜支架上,然后再安装到通过螺口固定到镜头前端的接圈上。除了单独使用一片滤镜,你也可以在一个滤镜架上同时插入多片方片滤镜。

宁大勿小

对于超广角镜头来说,最好选择大一号的滤镜架和方片滤镜。比如H&Y的方片滤镜尺寸为100mmx125mm,足够超广角镜头使用,而不会产生暗角。

灵活旋转

方片滤镜的优势在于旋转和移动渐变区域,这样可以根据天空和地面比例、形状的不同,自由条件作用范围。而当你进行上下移动或旋转时,大一点的滤镜就有足够的移动空间。

佳片解析

这张照片好在哪里?

1雪山自身具备结构对称性,因此适合使用更具表现力的中心构图法。

2 由于使用了渐变滤镜,天空被压暗,云层更为凸显。

3因为渐变滤镜并不改变地面的亮度,所以画面中下方的曝光合适,细节丰富。

4 前景中的流水遇静止的雪山形成了一静一动的对比,让画面更具有张力。

于4个交叉点中任意一个即可。这是大部分图片都会用到的构图法,但其实如果将要表达的主体置于画面中心,获得的视觉冲击力反比三分法来的更为直接、强烈。这种构图得方法在主体具有一定对称性的情况下非常适用,譬如人脸或者动物肖像,水面倒影的风光等等。

如何改变常规构图?

三分法构图虽然常见,但是今天我们要尝试一种大家都没想过的方式来实践。例如利用三分法构图时,大胆的摄影师更愿意将主体位于画面上部1/3一处,而非循规蹈矩的将其置于下部1/3时。虽然同为将主体位于井字格交汇处,但放置于画面上方1/3处时,能够营造出一种不同的平衡感并且强调主体。此时如果利用远射镜头拍摄,并且人为地将焦点控制在主体之上,将前景后景都虚化掉还能够进一步加强突出效果。

当你成功地尝试过各种可能性之后,你会发现打破常规不仅仅是一次自我的突破,还能够让你的照片更接近心目中的理想画面。

巧用滤镜找回细节

在拍摄时,经常会碰到天空与地面曝光值不一致的情况。你可以采取包围曝光,然后后期合成HDR照片的方式。但多数风光摄影师仍然喜欢使用方片(或称插片式)滤镜来平衡曝光,其好处是效果立竿见影,也省去了后期调整时间。

不过,方片滤镜并不是随便添加的。你需要根据现场光线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多少挡位的镜片。以本文图片所用的H&Y滤镜来讲,就有0.6、0.9和1.2三种挡位可供选择,这些数值分别代表滤镜颜色最深处降低了2、3和4挡光圈的曝光。对于光线不太强烈的白天来说,可以选择0.6挡位的方片滤镜。如果使用过高挡位,反而会让天空曝光不足而损失细节。从这种意义来说,携带两片不同挡位的渐变滤镜,必要时再叠加使用是更好的方法。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滤镜有足够好的光学质量。

追求高品质的中灰渐变滤镜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使用廉价低质的滤镜就等于放弃了画面效果。

滤镜不能贪便宜,在方片滤镜的选择上更是如此。因为方片滤镜大多用于对画面细节有着严苛要求的风光摄影之中,所以其光学质量更加重要。在本文中,所有图片均使用的是来自香港H&Y的方片滤镜。目前市面上多数滤镜都采用的是两片光学玻璃夹住一片渐变染色的树脂制成,虽然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也存在光学素质不佳、透光率低、染色不均、树脂易氧化等问题。H&Y的系列方片滤镜突破了传统无法在玻璃上镀制渐变膜的技术瓶颈,采用了德国肖特B270光学玻璃材质,镀以金属减光膜,光学质量出色,并且防水、防油和防划性能出色。

摄影构图在编导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篇6

1、摄影编导工作的概念、地位以及编导工作的建立和作用

1.1、摄影编导工作的概念和地位

(1)要摄影师从编导工作的角度和专业来对题材的内涵和体裁来进行相应的理解认识,并且要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摄影构图,同时要在题材的摄影时要运用专业的技巧,而在拍摄题材时要主动的诠释编导对其题材的理解范围之内,故而称之为编导工作。

(2)编导在工作中要对题材进行确定和构思,同时还要在拍摄时要对素材的选择和加工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编导通过这样的严格把关就是要把最好的摄影构图创作作品展现给大家,而且编导工作还在摄影创作时起着组织和领导的地位,这也就说明了编导在这些环节中起着对摄影构图的创作把关的重要作用。

1.2、摄影编导工作的建立和作用

(1)编导工作的建立。

一般都是摄影师与编导一起参与对题材进行规划和分析,并且要一起完成对构图的设计和拍摄计划上的安排,同时还要对编导的知识和修养上进行相应的加强。这些对编导在建立工作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编导工作时的作用。

就是摄影师在编导工作建立起来之后,不是进行盲目的拍摄工作,而是要运用有目的和主动的方式来掌握拍摄工作,在这样的工作态度下将会拍摄到更加完美的构图,这就大大满足了编导的要求质量,且对整个摄影构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摄影构图在编导摄影创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摄影构图是通过很多年在专业领域里发展而来的,它形成了被公认的一些构图规则,同时这些规则不是绝对的且不可以生搬硬套来运用其规则。而是被大家们广泛的运用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最后旧规则被新的规则取而代之了。而我们知道了创作的表现方法在编导工作中具有灵活多变的,且打破了教条的不变的规则。在创作时摄影编导根据拍摄现场和对象的情况、主题以及意图来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有决断和选择的权力。所以,我们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摄影构图的在编导工作中几种常见的构图表现形式。

(1)井字构图法在编导工作中的运用。

就是让编导根据摄影构图的画面平均的分配为9快,而在正中心的方位上确定其四个角的点,可以用任何的一个点来确定主体的位置。而编导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可以很好的呈现出其自身的变化与动感,且构图画面上有很强的活力。在四个点上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应。而且这种构图法也是黄金分割方法中的一种。

(2)三角形构图法在编导工作中的运用。

此方法是编导根据不等边三角的三个顶点来确定其位置的,这三个点可以形成一个牢稳的三角形构图。让编导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拍摄到的构图换面,使其画面更加生动、更加立体。而此方法包括倒三角构图、正三角构图和斜三角构图,而我们一般在编导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是斜角三角形构图方法,因为此方法编导运用中它比较灵活且多变,具有稳定的平衡性。

(3)曲线构图法在编导工作中的运用。

曲线是给人一种以柔和、浪漫和优雅的视觉冲击,它是一种美的象征。它在编导摄影中可以展示出很强的韵感,在视觉效果中很完美体现出来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这个方法是被广大的编导摄影工作者而使用。

3、摄影构图在编导摄影中的作用

3.1、主体方面的作用

就是利用镜头的成像性和造型的手段来共同完成和揭示一个摄影构图,编导在摄影中必须要有突出性、一眼就注意的物体和可以让观赏者也一眼就能看到的物体等呈现其拍摄的画面,并能产生共鸣。而在拍摄中的多重主体画面不是一个单一的突出物体组成,而应该是多个物体相互组成的,编导在拍摄出来的多个画面也可让观赏者们观赏到极佳的效果。所以说编导在拍摄过程中也必须有一各中心和一个能引人注意的点。

3.2、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

摄影构图在编导的帮助下首先要把主体部分拍得很清楚,环境方面虚糊,这样是构图简洁,主体突出,这样才更加让人有视觉上的冲击。其次就是要利用虚与实的相结合的方法把一张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用动态的观感让人感受到换面的栩栩如生。然后再利用视觉上的错觉把一个为两度的画面转变为一个三度的画面,以达到编导在摄影构图的目的。最后把一幅虚虚实实,藏头露尾的画面给观赏者们进行观赏,让他们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以达到拍摄的意境的完美表现。

4、结语

总之,摄影构图在编导工作中是摄影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取决于一个好的作品的基础。且它又是确定和组织的拍摄的过程,而且还要编导在拍摄时掌握好构图的知识和技巧,了解摄影构图的特点以及主要目的和规律,进而这样才能使编导在帮助摄影时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摄影作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摄影结构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在编导工作中摄影结构也是决定着一个好的作品的基础。这些都是取决于在编导工作中形成的构图。可见摄影结构在编导进行摄影创作中占有一席地位且有着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就摄影构图在编导工作中的应用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摄影构图,编导,概念,地位,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翔宇.摄影构图要素与技巧探析[J].科教导刊, 2011,6(中):234-235.

[2]、钭琼毅.浅谈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11(22):114.

[3]、电视编导的作用[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 baidu.com/view/f3ac97220722192e4536f6c4.html.

摄影构图要素与技巧探讨 篇7

摄影的构图, 是指利用镜头中所观察到的各个方面, 包括主体与陪体等以体现摄影师所要表达的意图。依据画面主题的思想要求, 通过比实际生活更具有表现力的形式, 有机组合的安排在摄影画面中, 将摄影人员的情感及心境通过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充分展现摄影画面的主题思想。

2. 摄影构图的几点要素

2.1 摄影画面的色彩

若说光线为摄影画面注入生命, 色彩则为摄影画面增添情感色彩。色彩是构成摄影画面的重要元素, 其在摄影构图中占重要地位, 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张艺谋导演为例, 其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 运用色彩非常成功。不论是拍摄《英雄》, 还是《红高粱》等影片, 其均能通过画面图像的色彩设计、提取以及搭配选择等, 获取最佳的艺术效果, 充分体现画面的主体及内容, 为画面主题的渲染创造特定的氛围。因此, 色彩对摄影画面的构图极其重要。

2.2 摄影画面的光线

光线是摄影画面构图的根本及灵魂, 具有独特的摄影特点, 具体表现于:首先, 影像画面所记录的是某一时刻的光色变化, 摄像的光源是无法用瞬间的光源来充当。其次, 摄像的用光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选取及处理光线的过程中, 应考虑画面展现出的方位及空间等因素是否对画面的光影结构造成影响。最后, 在摄像的过程中, 要想选取恰当的光线较为困难, 由于光线随着环境、机位、被摄主体以及光位的不断变化, 对画面的成型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甚至使其发生改变。

2.3 摄影画面的线条

线条通常是指摄影画面所体现出的画面形象与明暗分界线间的连接线。例如道路轨迹、地平线以及排成一行的树木连线等。依据线条所处不同的位置, 将其分成内部线条与外部线条。其中内部线条, 则是被摄对象轮廓线范畴中的线条。而外部线条, 则是勾勒画面形象的轮廓线。依据线条的不同形式, 将其分成曲线与直线两种。其中曲线, 是指某个点顺着特定的方向变化移动而成的轨迹。而直线又可分为水平线、斜线以及垂直线等三种, 水平线易给人产生宽阔明亮的感觉, 在拍摄海洋、大地、草原以及湖泊时, 通常以水平线作为摄影构图的主线条。而垂直线则易给人产生刚直、高耸的感觉, 比如高耸的楼群、陡直的山峰以及挺拔的树木等。

2.4 摄影画面的色调

色调是摄影画面中影像所体现的明暗关系与明暗层次, 其是处理画面构图、造型、情感、气氛、意图的有效方法。若摄影画面中明亮的景物较多, 其所占据的范围较广, 则给人产生明朗的感觉。而摄影画面出现较为的暗景, 将给人压抑沉闷的感觉。因此, 明暗适中、层次分明的画面, 才是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之感。根据画面的明暗分布进行划分, 可将其分成亮调、暗调以及中间调等三种形式。若按照画面的明暗比例划分, 则可分成硬调、软调以及中间调。硬调画面中的明暗差异明显、对比性强, 画面的亮暗层次较少, 给人硬朗、粗犷之感。软调亦称柔和调, 其的画面中缺乏最暗与最亮的调子, 对比性差。而中间调则被称为标准调, 其明暗适中、反差性小、层次分明。

3. 摄影构图中需要掌握的摄影技巧

3.1 主次分明与突出重点

在摄影构图的过程中, 应努力做到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若拍摄的主体是人像, 应使摄影的对象远离景物, 切忌让人物过于靠近景物。原因在于:若人物与和背景过分贴近, 将难以辨别前景与后景, 无法突出摄影的对象, 从而使照片缺少重心。然而, 若拍摄的主体是风景, 则应保持画面结构的紧凑, 选取某个点作为结构的重心, 比如一处建筑物或者一座小桥等, 从而起到联系整体画面的作用。此外, 画面的主体还应与背景及配体在色调冷暖、色调明暗上形成对比。红花需要绿叶衬托, 明亮主体需要在较暗的背景上才能突出画面的主体。

3.2 保持画面背景的简洁以充分体现画面主题

保持简洁的画面背景, 能有效体现摄影画面的主题。若画面的背景过于繁杂, 将会影响到摄影主题的表现。而简洁的画面背景则是体现画面主题最为简单有效的途径。常见的方法主要是变换画面背景的角度, 若左边的背景较为复杂, 则将背景转向右边。围绕主体旋转一圈, 将使画面背景更为清晰。另外, 仰拍或者俯拍天空或大地, 能有效避免画面背景的杂乱。若使用的照相机是光圈或者变焦镜头的照相机, 可采用转变景深法将画面背景虚化。摄影的目的在于再次体现我们所看到的人物或景象, 而非对现实的记录。对此, 在处理摄影画面以及选取画面背景的过程中, 应根据主题的要求合理选择, 以保持画面背景的简洁。与此同时, 在摄影构图的过程中, 在摄影画面上留取适当的空白地方, 更为充分突出画面主体的作用。

3.3 利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

依据画面的形状参考典型的几何图形进行构图, 主要包括对角线的结构、井字结构以及黄金分割等, 在液晶屏下观察这些图形结构的效果。其中井字结构的构图方法, 是采用井字形的四条直线将画面平均分割, 画面上的四个交叉点则是安放摄影主体位置的最佳选择。同样的道理, 对角线结构的构图方法, 是将画面的两条对角线进行连接, 而这两条直线在画面中央的交叉点则是摄影人员摄影时的参照点, 其具有汇聚及发散画面主体的效果。而所谓的黄金分割点则是数学中所说的1:0.618的比例分割点。在拍摄具有鲜明主题的图像, 如人物等, 黄余分割点发挥重要的参照作用。

4. 结束语

构图作为摄影的骨架, 决定着摄影作品的好坏。同样的位置, 同样的对象, 技术高超的摄影者能拍出不同的摄影效果, 时而平淡, 时而光彩丽人, 原因在于优异的摄影家能对画面进行合理的组合及处理, 通过分析及处理摄影画面的大小、主次、动静以及明暗等, 将画面中的主体充分显示出来, 使其成为一幅优秀的作品。因此, 拍摄者应具备一定的构图知识及技巧。总之, 在摄影构图的过程中, 要想拍摄出较好的照片, 应重点突出画面的主体, 使画面背景简洁清晰, 注意画面色调的调整, 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 合理勾勒摄影画面的结构, 以拍摄出最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晓纪.浅谈摄影构图的运用[J].才智, 2009, (20) .

[2]杨永民.摄影构图的技巧与禁忌[J].大众文艺, 2010, (05) .

[3]黄建明.摄影构图和取景的技巧[J].中老年保健, 2008, (07) .

[4]王琦.对摄影构图形式的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06) .

浅析提升摄影构图效果的常用技巧 篇8

关键词:摄影构图,效果提升,常用技巧

引言

任何艺术的产生都有其规律可循, 摄影艺术也不例外;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摄影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 摄影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一幅摄影作品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它不是对摄影物象的简单体现, 而是融合了人与自然, 综合了技术与艺术两大因素, 涵盖了摄影者的艺术构思与审美取向。即使是一样的场地, 一样的摄影对象, 一样的创作主题, 不同的摄影者也能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摄影作品, 或让我们不屑, 或让我们觉得平淡无奇, 或让我们铭记于心。

一、摄影构图的构成要素

众所周知, 掌握摄影构图技巧, 首先要了解摄影构图的构成要素。构图是摄影者思索如何运用不同办法来观察物体的过程。对于摄影者而言, 构图是其进行摄影创作所最需注意的地方, 唯有如此, 才能综合利用摄影构图的诸多元素, 使摄影作品呈现出摄影者所要表达的东西, 取得出神入化的视觉效果, 引发欣赏者们心灵上的共鸣。

通过总结归纳可知, 摄影构图主要由四大要素所构成, 即光线、色彩、影调与线条。

1. 光线

光线是摄影构图的基础与灵魂, 是它为摄影作品融入了生命, 缺乏良好光线效果的摄影作品是呆板而死寂的。正因如此, 摄影者选择并处理光线之时, 为获得优质的摄影画面, 应关注空间、方位、角度等变化对作品光影结构所形成的影响。

2. 色彩

色彩是摄影作品的必要构成要素, 对整个摄影构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 影调

影调是由摄影画面中物象所展现出的明暗层次关系, 它是实施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 具有反映摄影者创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4. 线条

线条是指摄影画面所呈现的形象间的连接线与明暗分界线, 如地平线、成行的树木、道路轨迹等。摄影者构图时关注画面线条的位置及形式, 能够为构图效果的提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摄影构图中常见的构图形式

自从诞生以来, 摄影技术就一直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不难看到, 在摄影构图层面已然形成一些公认的发展, 但我们不能就此将这些发展绝对化, 也不能将其生搬硬套地应用于摄影构图之中。艺术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摄影技术中的许多旧有构图法则为新生法则所代替, 摄影者们赋予摄影技术以活力, 他们打破摄影创作中的僵死教条, 将摄影现场状况、摄影者意图、创作主题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 在摄影构图中做自由的决断与灵活的处理, 从而创作出更符合摄影者要求的摄影作品。

三、摄影构图中的诸多禁忌

就如许多摄影者所知, 有时虽然我们掌握了大量的摄影理论, 并深入了解了摄影构图形式和技巧, 但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而陷入生搬硬套的泥潭, 有时也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出现画面倾斜现象

我们时常有拍摄高大建筑物的时候, 有些摄影者为了争取空间, 故意在取景时将画面倾斜, 从而将建筑物拍全。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出现了画面倾斜的现象, 往往给欣赏者不舒服的感觉。

2. 出现画面过满现象

初学摄影的人容易将画面拍得过满, 致使照片缺乏空间感, 显得呆板而拘谨, 也不利于对照片的后期处理。

3. 出现喧宾夺主现象

有些摄影者拍摄时重景不重人, 因将镜头抬得过高, 致使所拍摄的画面景物部分过多, 而人物只占画面很少的一部分, 出现人物主体被淹没的感觉, 这是摄影中存在的喧宾夺主现象。

4. 动向空间不足现象

有些摄影者拍摄运动的物体或侧面人物时, 将动向空间留得很小, 致使画面主体偏离了重心, 给人压抑而失衡的感觉。

四、提升摄影构图效果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 数码相机因其卓越的摄影功能而为人们所喜爱, 但拍摄出让人公认的优秀作品也绝非易事, 这是因为摄影是一门具有极高要求的艺术。若想获得优秀的摄影作品, 需要在拍摄照片时做好框架构建工作, 一般而言, 摄影构图方面有如下几种的常用技巧:

1. 讲究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人像摄影颇为重视主次分明这一技巧。这是因为人像摄影以自然人为摄影主体, 要求对前景和后景做合理的区分。但现状是, 许多摄影者拍摄出的照片中人像过小, 甚至看不清照片中人物的表情。究其原因, 是摄影对象过于接近景物, 距离镜头偏远, 致使人物与背景处于同一位置, 增加了区分前景与后景的难度, 使摄影作品失去了重心依托。为解决上述难题, 摄影构图时应力求保持画面结构的紧凑, 在众多的拍摄对象中选取一个点, 使其成为摄影作品的重心, 可以是一个小建筑、一座小桥或一个桌子, 这样的中心将画面整体联系起来, 使整个摄影作品主次更为分明, 重点更为突出。

2. 讲究构图形式、参照典型

摄影构图形式多样, 优秀的摄影者善于参照典型, 根据画面需求来选取适合的构图形式, 如对角线结构、井字结构和框式结构等。如对角线构图形式, 连接画面的两条对角线, 画面中央会形成交点, 这一交点是摄影者摄影时的参照点, 用来参照摄影的发散、汇聚等效果;如井字结构, 通过井字形的四条直线, 画面被平均分割, 画面上会出现四个交叉点, 而这四个交叉点则成为摄影者放置摄影主体的绝佳位置, 从而取得好的摄影效果。

3. 讲究背景整洁, 凸显主题

杂乱的背景画面会对摄影作品形成干扰, 不利于其表现自身主题。摄影并不是对所见到的景物或人像的简单记录, 而是为了

浅谈摄影作品中符号语言的表达

张秋雯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作为视觉艺术的表达, 摄影已经能够通过图形符号语言引导读者理解画面意义, 在摄影作品中, 理解和传达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对于视觉表述而言也别无二致, 不论表达的内容如何, 表达方式和载体本身就构成某种意义, 即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 两种意义的融汇贯通构成摄影作品独特的艺术。

关键词:符号;双重性;摄影作品

符号某种意义上指代某种特殊事物, 这种事物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图像, 图像就代表事物的结果, 是客观存在的。摄影作品以逼真的视觉图像来储存和传达信息, 通过摄影获得逼真图像再现客观事物, 图像语言、文字表达都属于符号的表述语言, 使摄影作品具备图像符号的基本元素, 提高表达和再现能力。

一、符号语言是摄影作品的灵魂

传统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摹仿和再现, 符号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种传播方式, 它对摄影创作的意义不只在于形式方面,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更关注符号本身所体现出的人文内涵。在一幅创作作品中, 画面构成离不开三种符号元素的交相呼应, 模拟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 如象某类征符号所指代的并没有逻辑上的联系该符号是建立在后天的学习认知的基础上的理解, 象征符号的识别要依靠观者了解并掌握的它们的关联关系;同象征符号不同, 指示符号就显得略直接些, 如“烟”就是火的指示符号。对同一符号的不同运用, 在摄影艺术创作过作品中创作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

摄影作品当中加入符号的特征, 使我们能突破传统, 系统的了解艺术。皮尔斯提出的“符号三个层面”[1]也对摄影作品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作品本身具备符号意义, 同时也具备三个层面关系, 对画面的第一感触、感觉;回到真实的画面反应;以及心理活动层面, 他会形成关联既以约定共识的方式把符号和具体的被指代元素进行串联。

二、艺术双重符号结构对摄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 如果在拍摄照片是使用不同类型的胶片、不同的背景布光、不同的取景和聚焦方式都会得到不同的照片效果。我们拍摄同一个物体, 最终获得的照片意义也会互不相同。一张有颗粒感的照片会带给人怀旧感, 一张特写使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照片人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上, 这一过程中把对图像手法含义的了解和认识加入到了照片的意义读取活动中, 比如焦黄的照片就理解为有年代的老照片等等。符号的表意具有现实意义, 是审美意义的基础, 拓展了形象思维空间, 开创了能通过图像来获得信息以及含义的艺术环境。欣赏摄影作品时根据符号的表意进行理解, 这个过程也是主观随意的, 被赋予图形图像的意义是以读者后天习得的规则或经验为基础的, 但这种主观理解不能停留在

再现这些东西, 凸显其主题与内涵。

结语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 是摄影者的创作结晶, 是摄影者依据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的选择与布局, 其摄影画面的处理严谨而具有章法。摄影构图体现出摄影者的摄影技能及艺术修养, 也体现出摄影者的艺术创造能力。对于摄影者而言, 摄影构图艺术是我现实意义上, 仅仅用现实符号来解说。对于图像的解读不仅要肯定艺术客观存在的意义, 也要了解其主观内涵。摄影艺术画面上所记录的图像是摄影艺术形成的必要元素。如果没有这层含义, 那么摄影艺术会显得空洞, 缺乏灵感, 没学上也将会无所凭附。如著名的《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幅作品是二战期间所拍的。在纽约时代广场上, 当二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一位海军士兵狂喜不已, 搂住正在身旁的护士便热烈地亲吻。他与护士其实并不相识, 而周围的人看到之后都报以微笑, 这样的画面直观反映了战后人们的轻松心情。这幅作品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 同时也成为了人类美好爱情的见证。作品发表于《时代》杂志, 它没有任何雕琢, 清新自然。四十年之后摄影者阿尔夫德.伊森斯塔特找到了作品中的士兵与护士, 他们已有了自己的家庭, 子孙满堂。又如作品《乡村医生》作者是尤金史密斯, 拍摄于1948年。史密斯曾作为战地摄影师拍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他认为纪实摄影在拍摄前不仅要对画面进行主观的安排, 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拍摄的画面内容能够被读者理解和领悟。就像《乡村医生》中所拍摄的这位的医生, 他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 抽着烟, 史密斯用他独到的眼光捕捉着他所观看到的人生感觉。此时的乡村医生不仅仅是医生的身份, 同时也能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上的符号, 具有审美意义, 在摄影史上留下烙印。

创新自古就是艺术的灵魂, 摄影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登场就必然会衍生出多种表现形态。语言符号作为摄影作品与读者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 成为人类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摄影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借助语言符号来使自己的创作思想得以表达、感情得以传达。艺术家不管是用它来展现真实、记录生活还是创造艺术都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感情和审美情趣。作品表现力也随艺术家的胸襟、素养和观念而富有无穷变化。“从哲学意义上来看, 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摄影艺术符号作为一种具有结构层次的艺术符号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观者的欣赏对象同时也是对现实反思的对象, 显示了创作者与观者对艺术含义的体验。

注释:

[1]第一层面-某种感觉.第二层面-某种事实.第三层面-某种心理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春时.艺术符号与解释[M].湖南文艺出版社.

[2]潘嘉来.摄影艺术对文化的贡献[J].新华文摘, 1998.3.

[3]顾铮著.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M].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4]邱志杰著.摄影之后的摄影[M].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5.

们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摄影构图元素与其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12期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篇9

一、挖掘主题

摄影创作的主题挖掘是来自于生活的。主题的形成引起摄影者更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主题是灵魂, 是属于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立意, 意也就是主题, 主题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主题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 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二、在构图中表现主题

主题确立后, 必须具体地把它在构图中的形象和画面描绘出来。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 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 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 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 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 也无需介绍和注解, 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 用标题说话, 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作品的主题思想, 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 只有这样的作品, 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在摄影创作进行构图过程之前, 先要寻找创作动机 (立意的动机、造型的动机) , 而构图则是创作艺术作品的一个过程, 构图是艺术作品一切因素的综合。这种综合, 是能够更全面地、更有力地表现作者思想意图, 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体现到可以感触到的艺术作品形式的过程, 所以, 构图正是按照艺术作品的内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连接在一起的。

三、运用陪体深化主题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 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 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 对深化主体内涵, 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画面上由于有陪体, 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它的作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 陪体的原则

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 不能喧宾夺主, 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多少, 色调的安排, 线条的走向, 人物的神情动作, 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 息息相关, 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布局有轻重主次之分, 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 只需要留下能够说明总是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全, 主体会削弱, 不要贪大求全, 要从实际效果出发, 取舍上有分寸感。

(二) 陪体的处理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 有时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的情况, 陪体虽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 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 而在画面之外。画面上主体的动作神情是与画面以外的某一对象有联系, 这对象虽然没有表现在画面之上, 却一定会出现在观赏者的想象之中, 这种表现我们叫作陪体的间接表现。陪体的间接处理, 重要的在于必须巧妙地安排好引导想象的媒介。陪体的间接处理是结构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可以扩大画面的生活容量, 创造画外之画, 让观赏者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 引起欣赏的兴趣和回味的余地。所以, 结构画面要做到像外见意, 画外有画, 画幅有限, 画意有限。

四、利用环境烘托主题

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体前面的, 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 我们称它为背景。

(一) 前景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 靠近相机位置, 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 色调深, 大都处于画在的四周边缘, 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 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第一, 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作前景, 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二, 用前景陪体的处理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结构画面对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 利用其呈像大, 色调深的特点, 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 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 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像有了纵深轴线, 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 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 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 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 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 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 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第三, 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 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二) 背景

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 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 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 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抓取其有时代特征的景物, 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其次, 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 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第三, 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 (在彩色摄影中要有色调对比) , 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 加强视觉上的力度。

五、留下空白突出主题

(一)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要使主体醒目, 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 如拍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 而将人物安排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 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 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因为, 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 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之中, 就很难欣赏到它的美, 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 精美的艺术品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二) 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一幅画面如果被实体对象塞得满满的, 没有一点空白, 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 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 思路也有发生变化的可能。人们常说:“画留三分空, 生气随之发。”空白留取得当, 会使画面生动活泼, 空灵俊秀。空白处, 常常洋溢着作者的感情, 观众的思绪, 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升华。画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总是实处的延伸。所谓空处不空, 正是空白处与实处的互相映衬, 才形成不同的联想和情调。

(三) 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不同的空间安排, 能体现不同的呼应关系。所谓呼应, 总是由两个对象之间有一定距离构成的, 如两个对象紧挨在一起, 也就无所谓呼应。一切物体因开头不同, 使用情况不同, 线条伸展方向不同, 光线照射不同等情况, 都会显出一定的方向性, 有向背关系, 要仔细观察物体的方向性, 合理地安排空白距离, 以组织其相互的呼应关系。

(四) 画面上的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 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

要防止面积相等、对称, 一般来说, 画面上的空白处的总面积大于实体对象所占的面积, 画面才显得空灵、清秀。如果实体对象所占的总面积大于空白处, 画面重在写实, 但如果两者在画面上的总面积相等, 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呆板平庸, 这是一个形式感觉的问题。

六、均衡画面达到整体的和谐

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中, 最后一步是要审查一下画面是否均衡, 因为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画面均衡与否, 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 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一幅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 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

在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 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 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式的均衡, 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及生动活泼的人物、情节画面中, 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 有虚有实, 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摘要:构图是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创作在构图中表现主题, 运用陪体深化主题, 利用环境烘托主题, 留下空白突出主题, 才能使画面达到均衡整体的和谐。

浅析人物摄影构图 篇10

摄影构图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多喜欢将主体人物置于画面的中间或者黄金分割部位,使主体人物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中,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

但构图无定式,有时另辟蹊径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摄影构图和绘画构图一样,只有构图合理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画面的特点。一张构图完美的摄影往往给人以美感,我们平常的摄影也得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加的吸引别人。每一种构图有各自的好处与优点。

构图特点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人物外景构图技巧

画面位置指的是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拍摄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于在实际拍摄外景时我们无法改变景的位置,有时对于“景”而言拍摄角度是唯一的,此时人物在画面中起着平衡画面的作用;其次,摄影师在决定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画面的理解并赋予了其意义。

谈到画面位置首先要决定拍摄时是采用横画面还是竖画面。当画幅与主体的方向(主体方向是指被摄者的姿态是直立还是平卧)相同时,比如人物站立并采取竖幅时,画面的表现以突出人物为主;当画幅与主体的方向相反时,比如人物站立并采取横幅时,画面表现以“人在景中”即人与景的关系为主。当然,这是指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比例较为合理时的情况。

按照传统的观点,常用的画面位置有六个:中线位置、黄金分割线位置、三分线位置、画面对角线位置、画面的边缘位置、画面的角落位置。选择哪个位置放置被摄者主要取决于景物的特点或是被摄者的姿态或眼神。

中心位置:

当景物本身是对称的或没有方向感同时被摄者的姿态也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时一般采用中心位置。

黄金分割线位置:

当景物本身是对称的或没有方向感同时被摄者的姿态有明显的方向性时一般采用黄金分割线位置。(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介于中线和三分线之间的位置)。

三分线位置:

当景物本身并不平衡时,为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感应该将被摄者放在画面中相对应的三分线位置。

画面的边缘位置:

画面的边缘位置是指画面中三分线之外到画面边缘的位置。可以看出,在前面提到的画面位置中,被摄者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在画面中四条三分线框出的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的位置就被看作是画面的边缘了。当被摄者被放置在画面的边缘时,画面中景的表现是“最大化”的。在现在流行的旅游婚纱摄影中常被采用。但画面上部的边缘位置很少被采用。

画面的角落位置:

以“九宫格”划分的画面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四个位置被称为画面的角落。

摄影构图注意事项

1.画面撑得太足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3.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4.趣味中心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5.失衡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响照片效果。

6.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7.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毕根辉.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师范出版社,2000.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篇11

一、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形式

1、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当中有着重要作用, 摄影创作过程中, 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 例如构图以及光线等等, 每项要素对摄影创作的质量水平都有着直接性影响。摄影人员自身被真实情感意象吸引的时候, 就能将视觉形象通过构图进行表现, 在摄影构图的应用下, 就能将内容构成的内部结构得以表现, 这样就能将外部和内部的结构进行统一化呈现, 从而在构图的完整性以及完美型才能有效突出[1]。

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摄影构图自身不能成为目的, 在摄影构图中主要是将典型的人以及物进行强调以及突出, 将一些表面的和琐碎的进行摒弃, 或者是将其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在对构图的科学设置下, 就能将摄影创作的内容表现的更为突出以及完善化, 在艺术效果上就会愈来愈强, 最终能够通过摄影构图将思想情感通过摄影创作加以传达。摄影构图的应用过程中, 对主题的突出比较重要, 要能将摄影创作的主题主次分明的呈现, 在构图的稳定性方面加以保证。

2、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形式

摄影创作过程中, 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 在摄影构图经过了长期发展后, 就逐渐形成了构图法则, 在进行摄影创作过程中, 对摄影构图法则的遵循就显得比较重要。摄影构图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例如在黄金分割构图法的表现形式层面, 主要就是将一条直线完全分成联股份, 其中的一部分和全部比等于其余部分和这部分的比, 在构图的比例上基本达到2:3, 3:5, 5:8等比例, 这样的摄影构图形式在实际中是比较常用的[2]。

摄影创作当中的摄影构图表现形式中横线构图也比较重要。在这一构图法的应用下, 就能体现出宽广以及博大意境的呈现。在单一化的横线构图方面就要避免横线从画面中心穿过, 摄影过程中就可通过对镜头的上移以及下移, 对中心的位置加以避免。在对摄影创作过程中, 有着多条横线充满画面的时候, 就要选取部分线在某一段上作为主体位置, 从而在视觉上就能达到变异的效果。

摄影创作中的摄影构图中V字形构图法形式。在这一构图过程中, 重要是在前景当中作为框式结构进行的突出, 在交合点是向心的, 在这一摄影构图方法应用上比较简单化, 在双拥的时候就能在可靠稳定性上得以保证。还有是十字形的构图形式, 也就是通过两条线将画面分成四份, 这就能产生平行透视的视觉效果, 这一摄影表现形式在表现对称景物的拍摄上比较常用[3]。

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摄影构图表现形式中的曲线构图形式。在这一构图表现方面, 能够通过曲线给柔和以及优雅等感觉, 能够在美的呈现上得以突出, 这一构图形式在摄影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能够对韵律的画面呈现有着积极作用, 在视觉上也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摄影构图在摄影中的具体应用

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应用过程中, 要注重遵循相应原则。在内容上能遵循简练的原则, 对拍摄内容选择要将表达主体放在突出位置, 将不需要的部分尽量的删除。这就需要摄影人员进行详细观察, 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敏锐了解等, 从而在内容选择上能简练化。再有就是在拍摄的形式结构的相关性原则要充分注重。在摄影构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有形状以及线条等, 将这些要素联系系统以及组合性的应用, 就能对主题的表现有着促进作用。还要注重摄影构图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原则遵循, 要注重对表达内容进行服务, 可将夸张以及重复等手法加以应用。

摄影创作中对摄影构图的应用中, 在构图主体的应用层面就要充分重视。摄影的构图运用主要就是将相机镜头成像特性以及摄影的造型手段的利用, 从而呈现出相应画面, 通过这些画面来对拍摄内容进行揭示。在拍摄作品中的画面比较突出的, 常常是单一主体, 也是对拍摄者最先注意的。单一的主体并非是具体东西, 可能是一个小村子, 也可能是一个群落等, 这一在某一形式以及环境下, 对景物的衬托下的主体[4]。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 构图主体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

摄影构图应用中的画幅应用也要充分重视。对摄影创作中的摄影构图的运用, 是需要通过具体场景来实现的, 同时也需要摄影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理解, 在不同的心境下对摄影的对象关系也是有着不同的。摄影人员在对拍摄的物体选择过程中, 对柱子以及树木等拍摄, 在外形的形状线条是不同的, 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 竖幅的构图是最佳的选择, 在采用竖幅的构图下, 就能将景物的雄伟高大形式有效呈现, 对景物的全貌也能有效反映。在拍摄过程中的画面处理过程中, 对垂直线条疏密变化的把握要注重, 避免垂直线条平分画面。景物有着客观性, 在对拍摄构图的表现手法选择方面就要能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拍摄对象相结合。

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摄影构图当中的虚实结合的应用也要充分注重。对拍摄的主体清晰度以及模糊环境等加以明确[5]。将简洁集中的画面能加以呈现, 对拍摄的主体要能有效突出。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应用, 在视觉上也能呈现动态的感觉。在具体的构图中就要注重对动体部分的清晰化呈现, 虚糊动感强烈的部位, 对动体自身的清晰度要能有效保证, 在背景以及前景的强烈虚糊要注重。通过这些构图方法的应用分析, 就能对实际拍摄构图的应用起到促进启示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对摄影创作过程中, 应用摄影构图, 就要充分注重科学化方法的应用, 只有注重摄影构图的科学化应用, 才能真正有助于摄影创作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通过此次对摄影创作中的构图研究分析, 对实际摄影创作就能提供理论支持, 促进摄影技术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彦良.摄影构图论[J].戏剧之家 (上半月) .2014 (12)

[2]黄有望, 张星, 张婷婷.浅谈摄影中的构图设计意识[J].美术大观.2014 (11)

上一篇:旅游商品产业下一篇:课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