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光

2024-11-22

自然风光(通用12篇)

自然风光 篇1

我家有约六百枚邮票。邮票的图案各种各样:有历史、自然风光、伟人名人、科学文化……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自然风光邮票。

在这本集邮册中, 我找出了50枚自然风光邮票, 其中最美丽、最漂亮的有五张。

同学们瞧!那陡峭的庐山, 哈!真是壮观!瀑布沿着悬崖流入池塘, 那一涌而出的清泉, 犹如千军万马奔涌而至, 又像一条长龙飞跃着跳入水中。清泉落入池塘, 清澈见底!我恍如身临其境, 置身于瀑布脚下。

“乡村美景”这枚邮票把我带到了乡间小道, 农民正在辛勤地种田, 碧蓝的小河从绿色的田野旁淌过, 柳枝迎风飘拂犹如小女孩儿在风中梳理着绿发。难怪课文——《小山村》里描绘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

在这本集邮册中, 最吸引我的是那枚黄山邮票。看!如至风平浪静之际, 则白云茫茫, 一铺万顷, 无数的山峰被白云吞没, 只剩下几个峰尖, 似大海中的岛屿。一会儿, 云雾又笼罩整个大山, 山顶钻进云海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

邮票上的自然风光真美, 令人陶醉呀!朋友们, 集邮不光能让你领略自然风光, 可以让你开眼界, 可以让你长见识, 还可以让你美心灵。总之, 集邮, 能带你进入崭新的世界!你动心了吗?

自然风光 篇2

山美如画

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哪一个方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山的形状,他们高高低低的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远处看山,山犹如和天连接到了一起,构成了自然地风景图。当我们向山上爬去,闭上眼睛,感受山林的幽静。山林的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悠扬婉转的鸟鸣似乎唤醒了沉睡的山林万物,一时间各种鸟鸣互相唱和着,汇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睁开眼,顿觉心情舒畅,目光所到之处,都是绿,在绿的海洋中我们是那么渺小,仿佛我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水清如镜

家乡的水永远是那么清澈,如明镜一般,站在水边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楚楚动人。顺着溪流奔腾而来的方向,湍急的溪水从十八里长峡的峡谷两侧汇聚而成,那飞泻而下如银线一般,那汩汩涌出如泉眼突破,那波光粼粼如山鱼跳跃。水冰冰凉凉的,淌过石头,浸着浅浅的湿绿,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在交错堆放的乱石里,桂花儿鱼、麻鱼儿欢快的嬉戏。赤脚走进水里,捧出一面明镜,小嘬一口,清凉甘甜从喉间直抵心田。撩起一捧水,向潭中散去,顿时波光荡漾,山的倒影、树的俏颜,顿时揉碎了,一种异样的美,顺着波光,向溪流的更远方蔓延而去。

水如明镜,照亮心田;水如细雨,冲走污垢;水如梦幻,照亮丽影。清澈的溪水里各色的倒影相应成趣,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这画里有家乡的乡愁,更有十堰的动人之姿。

长峡乡愁

我的家乡坐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在十堰的西南端,盛开出一朵奇葩。十八里长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及拥有数量众多的珍奇动植物而形成多维立体旅游空间。每当春末盛夏、前来避暑的人,徜徉在峡谷间,远望群山,千山叠翠,“悬崖绝壁耸入云,奇形古木崖横生”,终年云雾缭绕,随风变换着浓淡,或在山头、或在山腰、或随山依傍,朦朦胧胧,看不真切,让人陡觉可爱。峡谷中,潮湿的空气中,凉风徐徐,清凉怡人。

十八里长峡集峨眉的秀,华山的险,武当的俊,张家界的幽于一身,又以自然原貌的绿色植被覆盖独占一绝。长峡是家乡的瑰宝,更是十堰的一张名片。

把自然还给自然 篇3

九年拼搏硕果累累

身为环保工作者,浙江水美以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来改善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品质。坚持“把自然还给自然”的理念,贡献自身所长,为社会的永续发展作出贡献。公司成立9年来,共完成环保工程项目80余项,主要是造纸、啤酒、染整、化工、制药、钢铁、洗毛、涂装、汽车制造等领域中的工业废水处理和用水处理,以及市政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遍及我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浙江水美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从事环境保护的同时,求得了自身发展。8年来,从一个只有5名员工,租用办公用房,资本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的小公司逐步发展成如今有40多名员工、数百平方米自有写字楼,资本额为1000万元的省内外有影响的环保企业。九年来,产值和利润逐年稳步上升。近两年,达到人均年产值近100余万元,人均年净利润5万余元。年投资回报率一般为20%左右,最高年份达到60%。较好地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统一。

立足高科技抢占制高点

浙江水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支点:立足高科技,抢占制高点。

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认定立足于高新环保技术去开拓市场,公司经由台湾水美公司引进了国外90年代的废水处理先进技术,如:荷兰PAQUESBV公司的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技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美国KRUGER公司的A/O处理技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筛选技术等。1995年,公司将这些技术应用在杭州中策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工程中,获得成功。由水美工程总包的中外合资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造纸废水处理工程之一。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出水清澈透明,已经加用于绿化、冲洗、消防等用水。水美在宁波中华纸业废水处理工程中为我国造纸废水特别是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提供了成功的先例,促进了我国造纸废水处理工作的进展。九十年代后期,水美公司经由意大利TCM公司,在济南齐鲁——安替比奥制药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中,引进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使难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生产废水得到了处理,出水达标排放,这是我国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成功先例。

水美在引进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先进环保设备时,注意消化吸收,同我国国情结合。着重是工艺技术的引进,而设备的配置上因厂而宜,因地制宜地加以考虑。这样既有工艺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考虑了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实践证明,环保高新技术为依托去开拓市场,使水美在激烈竞争的环保工程市场中站住了脚,赢得了属于水美的一片环保市场份额。

以人为本苦练内功

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是实现第一生产力的关键。未来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水美成立之初就注意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的员工队伍。他们先后六次向省内外招聘贤才。特别是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承担人才使用上“违反”政策之风险,不拘一格地聘用外地优秀人才来公司工作。目前,浙江水美的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占70%,教授级高工和高级工程师占30%,技术力量雄厚。他们还比较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知识更新。每年有计划地邀请美国、欧洲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环保专家来公司作专题学术报告和技术交流,派遣技术业务骨干参加国际性的技术交流和研讨会,选拔优秀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浙大深造进修。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保工作的需要。浙江水美的员工特别能工作、能吃苦、有为环保事业服务的精神。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加了水美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

以质量求生产以客户为中心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节选) 篇4

自然孕育了人类。当人类刚出现时,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依靠天然的潜能和自己的体力维持生活、繁衍种族的。他们过着艰苦、朴素然而和谐的生活。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人类迅速地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万物之灵和自然的主宰。特别是近二百年来,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使地球上出现了极其灿烂的人类文化。这种文化在浩渺的宇宙中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十分稀罕的。表面看来,人似乎真的认识了自然,征服了自然。

然而,我们却看到许多不应出现、令人震惊的后果:这几百年中,一些西方国家凭借手中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力量,贪婪地开发和糟蹋着自然资源,无情地奴役着落后的国家和人民,疯狂地破坏、污染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曾经覆盖地球的森林植被消失了,代之以沙漠、秃山和混凝土森林。整个地球被污染了,空中飘着黄烟,地上流着黑水,要找一块净土是愈来愈难了。人口已猛增到60亿(注:2011年已突破70亿)以上,而曾经和人共处在地球上的物种却在迅速减少,很多物种只能在动、植物园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只留下标本,甚至连标本也没有留下就无声无息地永久消逝了。破坏生态、消灭其他物种的人,最后也终将消灭自己。能够说,西方的高科技已经正确认识自然了吗?

对于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胜利后,我们片面地强调了斗争哲学。除了与人斗争外,就是与自然斗争了。我们认定人多力量大,发誓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似乎只要坚决斗争,万物皆能为我所用,事物都会按我们的意志发展,自然是完全可以征服的,成为驯服的工具。于是干了多少错事、傻事,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人类似乎应该重新思考,需要正确地、全面地重新认识自己。“改造自然”似应改为“适应自然”,“征服自然”似应以“与自然和谐共处”代替,“开发资源为我所用”似还应受到适度消费、让大自然休养生息的约束。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团体、志士仁人为此呼吁。也许个别的提法、做法有可议之处,但大的方向和要求该是正确的吧?

自然风光的谚语 篇5

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3、华山自古一条道

4、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5、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6、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7、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8、不到长城非好汉

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0、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11、不到文殊垸,不见黄山面

12、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13、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14、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15、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6、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1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8、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19、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20、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很多雪山的特征。)

21、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22、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3、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24、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25、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26、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27、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28、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29、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30、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31、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32、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33、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34、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35、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一路风光 风光一路 篇6

《时代名流》杂志创刊以来,以独创的鲜亮版式、独到的时政视角、独有的高端眼光、独特的新闻嗅觉,以及正确的舆论公信力,赢得了众多社会精英、各界名流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时代名流》杂志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力求不断超越自我。不仅风格独树一帜,内容新颖活泼,更以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为提升七彩云南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省“两会”期间,《时代名流》杂志都是提前周密安排,精心策划,广采博纳,做到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不论是工作报告解读,代表委员访谈,还是审议意见评述,都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得到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赞扬。

《时代名流》杂志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宗旨原则,恪守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格调高雅,情趣尚美,不跟风,不媚众,不低俗,注重以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引导读者,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值此《时代名流》杂志创刊200期之际,作为忠实的读者,曾经的撰稿人,我衷心祝愿《时代名流》一路风光、风光一路!

白茫茫简历

白茫茫,哈尼族,历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宣传处副处长、处长、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另兼云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云南人大》杂志副总编、云南省哈尼族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哈尼族研究》杂志主编。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文汇报》《云南日报》《中国人大》《学术探索》《人大研究》《江南论坛》《边疆文学》《滇池》《社会主义论坛》等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200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没有栅栏的地平线》、长篇小说《苍茫的分水岭》。作品曾两次获全国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奖、3次获云南省人民政府诤言奖、首届《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评论奖等多种奖项。

感受自然情怀 感悟自然教育 篇7

儿童多通道的审美感知,使得他们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密。然而,户外的各种“危险”、课余的各种培训、居家的各种电子产品,阻隔了孩子与自然的联系,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宅”,也使我们忧心忡忡。

五年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我们经历了由浅表及内里的探索,从茫然到领悟的进步。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自然,一同分享快乐。

自然万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感觉刺激,他们猫咪般的花脸,灿若云霞,让人心生暖意; 他们拔出泥泞的鞋袜,面目全非,让人忍俊不禁。多样的自然体验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情感在探索中不断感受自然的灵与美。

孩子们不时闪现的爱心,也让我们常有收获的喜悦。记得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王锴文和爸爸搬凳子撤场,需穿过一片草坪,负重的小锴文不走直线,而选择了绕道而行。爸爸问起,他答曰:不想踩到小草。那声音不高却令人心动。我们曾带领一群孩子去户外观察蝌蚪,肖何锦烨等几个小朋友看着软嘟嘟、黑乎乎、扭动着小尾巴的蝌蚪,心里打鼓不敢触碰。在其他小朋友的带动及家长的鼓励下,他们试着伸出小手,接住了老师捧着的蝌蚪。当蝌蚪在他们的小掌心游动的时候,肖何锦烨异常激动,兴奋的大喊: “它好可爱! 软软的,弄得我手心好痒的。我可以摸它吗?”由此,他就跟蝌蚪玩开了。有小朋友不小心将蝌蚪弄到了地上,马上就听到其他小朋友着急的声音: “快点把它放到水里去,不然它会死的! ”“它好小的,我们要保护它! ”立马,周围的小朋友都过来帮忙捡,小朋友们唯恐伤到又小又软的蝌蚪,极其认真,不敢用力,小心翼翼,那场面让人感动。饲养蝌蚪期间,孩子们每天到教室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蝌蚪,跟蝌蚪说话。中午,他们会留些自己的午饭去喂蝌蚪,那模样稚气却很是可爱。蝌蚪变成青蛙后开始往外爬,不时就会有小青蛙爬了出来。胡杨小朋友很为青蛙担忧,便对青蛙说: “你别往外爬,掉下来会摔死啊。我们会把你送回家的,你就等等噢! ”

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这些年,我们教师的自然情愫也在不自觉的变化。很多年了,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天空; 看见有人往车外扔水瓶、纸屑会觉得分外刺眼,会很生气,会制止身边人的这种行为; 家有幼儿的老师会在自己的私家车内放置小垃圾桶; 我们也会像孩子一样在自然中忘我……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会敏锐地捕捉教育主题、随机进行自然教育活动。在一次小朋友下午茶时间,邓老师的班上飞进了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很害怕。邓老师首先安抚孩子: 蜜蜂不会轻易叮人的。然后与孩子们一起“送”它回去,一起讨论蜜蜂为什么会叮人? 蜜蜂叮人之后会怎样? ……寻味而来的不速之客不仅没有让孩子慌乱,还意外收获了有关蜜蜂的知识。他们兴趣盎然地了解和学习,对蜜蜂也没那么害怕了。

生态自然观与自然辩证法 篇8

经过几年的整治和监督、预防, 环境问题相比于之前有了极大的改善。许多严重的污染问题和环境问题, 得到了及时的遏制和治理。没有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凸显了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优点。但是,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环境生态问题依然严峻,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放松。

在自然辩证法中, 关于自然观的部分里, 强调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 人与自然界存在着对象性的关系, 人与自然需要的是协调发展, 既要反对无节制开发的征服论, 也要反对消极适应自然的宿命论, 应坚持实践中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辨证统一;

第二, 从现实出发, 从20世纪以来, 工业的发展, 把人工自然地扩大到空前的范围, 人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经超出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正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 引发了全球性的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五个最终决定和限制我们增长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必要的。

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社会, 就是一种人类新型发展的模式。它是以尊重自然、维护环境为基本前提, 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宗旨, 建立起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方式, 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从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不难看出, 生态文明与自然观在很多地方是相互照应的。生态文明的提出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它的提出, 就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 从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着手, 梳理了当今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不协调、不统一的现象和其中根源, 即目前我们所认知的自然观不是强调协调发展, 是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我们并没有利用辩证统一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是想当然的、自以为是地对待发展、对待环境。

在如何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问题上, 以偏概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效益, 缺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 过度追求自我的人类中心主义。

而近年来, 多次出现的雾霾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根据我国相关环境机构的调查, 2013年至2015年, 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天津、西安是我国目前遭受雾霾最为严重的六个城市, 雾霾天数、PM2.5指数以及相应的死亡率在全国居于前列。造成此局面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可以解答出多种答案, 但是究其内在的根本原因, 就是从本质上没有处理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 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存在严重不足。

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 不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 就会没有指导性的思想, 缺乏科学的规划, 往往被生产效率和生产价值所主导, 不惜牺牲周围环境的代价。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 能源大省山西, 就属于这种粗放型经济的直接受害者。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在2007年以前, 全省的煤炭资源有相当的一部分被个人所承包, 形成了所谓的“黑煤窑”, 这些黑煤窑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24小时不停作业, 没有科学规划挖掘、没有考察周围对环境的伤害预估, 基本是“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 挖空当地资源就抽身。山西省当时共有3 000个煤矿, 其中“黑煤窑”1 600多个, 直接环境损失是23个亿, 造成了巨大的水土流失。使得当地百姓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也使得山西省的空气质量连续15年在全国位居倒数, 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到处是裸露的黄土。这种破坏, 也给山西省蒙上了不好的名声, 成为环境恶劣的代名词。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自然界这个整体中, 人类和其他自然存在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自然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换而构成的巨大有机体, 任何一个物种都占据自己特定的生态位, 离不开其他物种的有机联系和对特定环境的依赖。因此, 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复杂的反馈机制, 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动能, 保持在一定时空中的相对稳定。

认识到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这一规律, 并正确把握其中的特性。对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它建立在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 它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协调发展, 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 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可以说,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它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观念, 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整治环境问题时, 充分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 将科技和环保相结合, 生产和建设对环境有益、能够保护生态的产品。

此外, 调整社会关系, 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将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协调理顺, 将阻碍人与自然发展的障碍清除。

同时, 主张适度的、节制的消费取代过度消费, 不光是面对企业和工厂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 每个家庭、每个个人都需要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 认识所带来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自然的凌驾观念。

十七大之后, 国家从战略和法律上, 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 颁布了多部针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对破坏生态的行为, 国家予以重拳出击, 环保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执法, 不断进行排查和监督。同时, 利用舆论的曝光和公众的监督,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微博、微信、网络媒介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 使得平时关注不到的环境问题, 迅速地通过此种渠道, 被广泛关注。许多违法和不重视环境的行为, 都被曝光和及时的关注, 从一定程度上, 对环境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经济可持续是基础, 生态可持续是条件, 社会可持续是目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要和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 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 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 建立新型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 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随意剥削和利用的对象, 而是作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源泉。要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来看待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重视其中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建设, 也对我们自身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好的启示与引导。

参考文献

[1]张艳艳, 刘春捷.辩证法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2]王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自然风光 篇9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芦苇草甸, 蓝天碧水, 飞鸟游鱼构成了湿地原生态的自然美, 孕育了湿地原始的沼泽生态奇观, 也为宝清人民奉献了一处回归自然的游览胜地。尤其是体现湿地夕阳美景的“星河浴日”更是被誉为宝清的八大美景之一而为全省人民流传。

几年来,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领导者们树立与世界接轨与, 与国家政策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思想, 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支持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大好时机, 抢搭发展的快车, 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内管护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自然植被恢复性建设, 达到了国家对项目建设的设计要求, 获得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和保护示范单位”的称号。进入2009年,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领导者们, 更是创新思路, 谋划发展, 全面实施“321”发展战略, 快速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1 提高三种能力打造优秀团队

促进和确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队伍建设是关键。为此, 保护区管理局从培养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入手, 全力打造高效专业的优秀团队, 为保护区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和人力保障。

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管护能力。管理局通过派人外出观摩考察, 集中观看管护知识电教片和开展管护知识培训等形式, 大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管护业务水平。同时, 协调和争取专项资金更新管护交通工具, 延伸巡护路线, 完善监测设施, 配备通讯器材, 为构建高效的管护网络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高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管理局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参与湿地方面的高科技课题研究和邀请专家驻区讲学和调研等方式, 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基地的特殊功能, 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培育科研人才和后续力量。

三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宣教能力。管理局通过保护区景观图片展示, 制作多媒体风光专题片和组织各种旅游纪念活动及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不断扩大保护区的社会知名度, 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努力夯实湿地保护的群众基础。

2 明确两条主线开发利用资源

保护区管理局在广泛深入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保护区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两条保护区科学发展的主线:

一是强化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4月,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又被国家湿地管理中心评为全国湿地恢复和保护示范单位。保护区管理局利用这一有利契机, 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 全面加强和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物资支持。

二是推进人工养殖和旅游开发项目。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是巨大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工养殖优势和可观经济效益前景。同时, 保护区内, 河流纵横, 滩水浩渺, 碧草连天, 百鸟齐飞, “星河浴日”景观远近闻名, 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保护区管理局已完成相关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 着手打造新的产业品牌和旅游品牌, 努力走出一条依靠保护区自身资源优势, 自主管理, 自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扭住一个目标不断提档升级

进入世界湿地名录并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 是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件大事。为此, 在成功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 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又为七星河自然保护区跃入世界湿地名录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各方面管理制度, 提高对基础设施、人员队伍、工作效率的管理能力, 尽力缩小自然保护区自然状况与国际湿地要求接轨间的差距, 满足进入湿地名录的基本要求。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级湿地保护区, 这将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们, 思路创新, 以超前的理念定位发展;管理创新, 以严格的机制监督发展;科技创新, 以严谨的行为引领发展;舆论创新, 以多维的宣传推动发展;管护创新, 以规范的机制保护发展。按着“建设大湿地, 打造生态县”的工作部署, 纵向沟通, 横向联络, 抢抓机遇, 按着设定的工作目标推进发展, 到目前, 进入世界湿地名录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完成, 与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已做好衔接工作;人工养殖鱼类工作也已展开, 养殖地水域已完成区划;旅游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保护区在2009年将增加栈桥, 观赏亭台, 人工湖游览等景点建设及购置游船, 游览车等设施, 并将增加服务人员数量和提高服务质量。保护区管理局将利用各种方式, 提高管理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保护区管理局各项工作能力, 全力推进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自我完善, 实现自然保护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质量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

摘要:探讨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夯实基础,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然风光 篇10

一、因地制宜, 科学设计, 适地适树

根据园林植物配置地点的立地条件, 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妥善安排, 使各种植物都能成活并生长良好。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 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来园林植物种。即使引进, 也要考虑到适地适树原则和种群的入侵性, 防止外来种群入侵破坏了乡土植物群落。近年来流行的广场色块风、彩叶植物风等, 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然规律, 应谨慎对待。

二、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 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 根据美学要求, 进行各种适宜的融合和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 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 从而达到步移景异, 时移景异, 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布局合理, 疏密有致, 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全是群生的, 也有孤生的。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孤植树赏风姿, 群植树看华美。欣赏角度不同, 处理上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

2. 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 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上的抵触, 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

3. 注重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

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 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叶色多变, 冬季银装素裹, 景观各异, 近似自然风光, 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变化,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红枫、三角枫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

4. 注意园林植物配置与园林的文化性相融合

吊桥公园历来有许多名人到访, 如李凖、老舍等, 留下许多题词和诗文, 这是吊桥公园的文化性所在。这些文化性的东西和周围园林植物怎样做到协调一致, 处理得当, 使人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时, 受到文化的熏陶, 对园林布景的要求很高, 需要认真细致地处理。总之, 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 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 后景观的原则, 源于自然是前提, 高于自然是目的。

三、重视植物的多样性配置

主题阅读之:尊重自然 善待自然 篇11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曾经有人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得到的却往往是抚不平的创伤。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也许这才是今天我们真正要做的。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

愚 茶

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征服自然,怎么叫做征服了呢?爬上去踹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二十个人准备上一年半载,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一个又一个前站营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就可以插上旗子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同样的道理,登山是可以的,但登山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征服了高山,而是应该感谢山允许人的攀登。其实反过来想想,那么多的人不遗余力地要去爬高山,那么执着那么强烈地要登顶,当他们怀有“壮志”的一瞬间,是不是已经被山的魅力征服了呢?

至于通过登山来展示人类的力量,更是大可不必。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可以只用三分钟就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长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山,可以炸平;湖,可以填满;海洋,可以当成自家后院的垃圾场;天,都可以戳个窟窿……还有什么我们办不到的?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说明孔武有力,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我们一直都是在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力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让我联想起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段。辛德勒问纳粹军官:为什么我们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辛德勒说不对,这不叫权力。军官很惊讶,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辛德勒告诉他,有一个小偷犯了偷窃罪,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才是权力!

一棵参天古树,本可以用来做家具,但人没有伐倒它;一只珍稀野生动物,可能被投进汤锅,但人保住了它;一片平静的湖水,人没有让推土机隆隆碾过;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停下来欣赏它神秘且宁静的美丽,并把它的圣洁和神秘代代相传。这,才叫做力量。

(摘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赏析】

好文章不仅给人以美感,更应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本文在“人与自然”方面作了求异思维,其独到的见解在于:“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也就是在告诉人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才能真正显示人类的力量。

作者并未板着面孔说教,而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穿插引证,对照比较,丝丝入扣,发人深省。

蒋威宁

他还是那么健壮,他永远那么骄傲,他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他从不需任何人的帮助。他的嘴角总略带一丝笑意,鼻孔中不时发出一声“哼”,他似乎在蔑视一切,因为他做爸爸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从头充溢到脚,然后淌到林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初秋的林中,清晨便稍有寒意,可他不在乎,他要尽一个爸爸的义务:觅食。

“嘀……嗒……嘀……”与他相伴多年却连名字也叫不上的老树,叶子上的露珠正踏着音符,他欢快地舔着水,凉凉的,似乎没有以前甜了,他本能地仰起头——远处黑烟一如既往,直冲云霄。

他感到有些异常:脚下的草里有几个脚印,有人来过了。“砰——”随之他便觉得不远处一股冷风直向他逼近,他刚想避开,冷风便钻入了他的骨子中。一声尖叫几乎要淹没整个林子,他理智地倒下了,腹部却疼痛难忍。

湖边的他盯着湖中的自己,两只犄角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身上的斑纹暗淡无光,眼皮好沉,“睡意不该这么早到来。”他嘱咐自己……

湖那边的水车依然清秀宜人,阵阵流水声让他感到欣慰,刚刚还青葱翠绿的草儿已穿上了一袭黄色的淡装,昔日与知心伙伴在湖边饮水的镜头出现了:他和她依依脉脉、难舍难分;他们曾一度希望去水车旁的神秘区瞧瞧,却因鹿天生的胆小,而一直没能如愿以偿。远方的山上白雪依旧皑皑,而海拔高了许多,他知道自己没时间带领妻儿去领略风景了。他的妻子——鹿妈是一位“乱世佳人”“绝代天骄”,当他第一眼见到她时,就已打定娶她的主意了:小小的耳朵不失玲珑,小小的鼻子不失典雅,小小的眼睛不失莹洁,小小的嘴唇不失红润。她从他身边经过,扑鼻的香气令他的一颗痴心迷离。他的鹿娃则汇天地灵气于一身,英武俊逸。可他还没来得及教他怎样在众鹿群中独占鳌头、永驻雄风,就……

他累极了,可他不愿休息。花儿的馨香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刺鼻的腥味,他撑着眼皮,朦朦胧胧地看到腹前一摊血迹,而且能清晰地听到血液的奔涌之声。“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止一次地想着。他越来越恐惧,他爱这世界,爱他的妻儿,爱这片林子,爱这林中他熟悉的一切。然而,他恐怕要失去他们了……

nlc202309090107

血腥味越来越浓,招来了一批饥饿凶残的苍蝇、蚊子及一切喜欢这味道的昆虫。他厌恶,可他无可奈何,远处两个高大的影子渐渐移了过来,他闭上了眼睛,等待着上苍的安排……

(选自《年轻人·中学生读本》,有改动)

【赏析】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应当爱同类,也应当爱自然中的异类。作者在呼吁保护生命,呼唤超越人类的大爱,文章所写的鹿爸爸无法继续爱自己妻儿的悲惨故事,怒斥了人类对动物残忍的一面。

文章从鹿的心理世界着笔,写作角度新颖机智,语言表达含蓄优美,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你的欲望我的悲怆

张 捷

不能用枪,要用棍棒,因为枪弹会损坏小海豹雪白的皮毛。杀戮让小海豹头开脑裂,有的在剥皮时还在痛苦地挣扎蠕动。前来保护自己孩子的成年海豹也难逃乱棍。纯洁安静的冰面上一片凄厉叫喊,鲜红的血将方圆十几里的白色世界渗透。

六七十年代,每年春天,这幕惨剧都会在加拿大东海岸上演,只为满足欧洲对海豹皮的需求。

如今,被加拿大政府允许的商业捕杀再度如火如荼。这次遭殃的是雄海豹。l997年有40万头海豹被杀。

一位中国环保人士到加拿大,当地人说,这一轮加拿大海豹被杀,是为了给你们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补肾。

他无法否认。国内的电视屏幕上,一位因出演潘金莲而成名的女星,正每天在电视广告中唠叨:“人人都为礼品愁,我送北极海狗油(海狗,就是海豹)。”

他们可能不会想到,为了自己的私利,中国渤海湾的斑海豹已经濒临灭绝了,加拿大海豹接着遭殃。

从远古的漫长岁月中一起走来,人类虽一直利用动物,但并未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工业革命后,征服自然的工具不再是手、斧头,而是机械、科技。人类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如此有力。心存畏惧的生存挣扎,终于演化为肆无忌惮的欲望释放。

不只如此,几乎每个让人类激情迸发的单词,背后都有一曲动物的哀歌:

爱情。每年中国几百万只相思鸟被送到日本,供少男少女表达浪漫爱情。为了一只鸟成为笼中物,捕捉过程中会使20只鸟死于非命。

美食。毛里求斯的渡渡鸟被当做“活罐头”吃绝了。中国海口市正时兴用野生鸟类熬粥。一家美食城赫然打出灯箱广告:“鸟的王朝,粥的世界。”

时尚。“沙托什”——可以从指环中穿过的戒指披肩,用藏羚羊绒织就,贵逾黄金。

健康。熊胆汁清肝明目,且除痔疮。虎骨、麝香各种以动物为原料的药酒,效果显著;而中国东北虎,目前仅余7只(野生)。

战争。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公里、宽16公里的油膜。所经之处200万只海鸟丧生,一些特产鱼种永远消失。

利润。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

许多野生物种甚至还没有被人类认知,就已永远消失了。在地质时代,鸟类平均300年灭绝一种,兽类是8000年。如今,自然界植物灭绝的速度是每小时一种,动物是每天一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一切动物皆为平等”,这种论点对多数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不那么容易接受。可即使只为人类自身着想,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对其他生命的不节制行为是一种不妙的事。

(摘自《兰州晚报》,有改动)

【赏析】

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贪欲给动物世界带来的悲剧性后果。试想,动物的被戕害,意味着生态被破坏。生态不平衡使人类不再拥有和谐宁静的家园,人类为贪欲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也就不言自明了。

文章以事实说话,因确凿的事实而形成很强的警策力量,特别具有现实针对性。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自然美 篇12

1.“物我两忘,意象俱一”

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完全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事物,也不是完全忽视客观对象由人类主观心理状态决定,而是一种审美现象,一种审美活动。“审美”,顾名思义,“审”作为一个动词,那么必定要有一个发出“审”这个动作的主体,这里的主体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类。那么,“美”必定就是作为被“审”的客观事物,客观对象。“审美”,也就是说,美,只有在和人类具有一定关系的情况下,美,才会变得有意义。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简言之,也就是作为“审”这个动作发出的主体——人,与客观对象——“美”,发生了审美关系,离开了主体人,也就没有所谓的美不美。例如,桂林的水,丽江的玉龙雪山,这些景象,如果离开了“审美”主体的人,也就没有了美的意义。

2.“心外无物,于我心间”

我着重分析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之所以选择研究自然美,是因为其他审美现象大多是由人类创造而来,因此作为审美现象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艺术美。但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美,何以能够成为审美现象,这是很多人难以理解之处。如我们前面所提,桂林的水,丽江的玉龙雪山,很多人也许认为,这些景象甚至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完全外在于人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客观事物。因此,他们认为,自然美,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现象,也必将永恒存留下去。这种看法看似合理实则不科学。

自然,人类,这两者是相对而言。自然只有相对于人类而言,才真正可以称作自然。在人类未产生之前,现如今被我们称作“自然”的种种客观事物、现象,确实早于人类已经存在,但是,这仅仅是作为一种集合着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万物”而存在着。自然,只有相对于人类才是有意义的,如果缺失了“审”这一动作发出的主体人,那么,也就不存在任何审美的意义。比如,桂林的水,丽江的玉龙雪山,在人类产生之前这些景象就已经客观的存在,它们的样子也不以人类意志转移而变化,但是这些如今被我们称之为“自然”、“自然美”的景象,在没有人类的条件下,又何来审美的意义呢?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后,像玉龙雪山这类景象和人类发生了审美关系以后才可以成为美,如果没有人类的产生,自然虽客观的存在,但并不存在美,不存在自然美。

3.“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

在人类产生之初,其与自然的关系并非是亲近的、和谐的,甚至是一种对自然的恐惧乃至敌对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人类与自然不可能产生审美关系。由此不难理解,人类与自然产生审美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人类和自然发生了亲和关系。事实上,人类和自然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是充满人类与自然抗争的、搏斗的历史。

以太阳为例,不容置疑的是,太阳在如今的人们心目中已经是公认的自然美现象。多少文人在其作品中歌颂太阳,如今的太阳已是光明、温暖、正能量的代名词。然而,太阳并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初便与人类建立了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并与其发生审美关系,也并没有被当作一种自然美、一种审美现象。众所周知,后羿射日,是流传甚广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虽然神话故事并非事实,但从这个神话故事里可以折射出,在中国古代,在人类产生之初,太阳并不是作为美的对象受到人们赞颂,而是作为造成酷热与干旱的巨大灾害,甚至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罪魁祸首。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很显然,太阳和人类没有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相反,是一种敌对、恐惧、抗争的关系,后裔非要射掉九个太阳才罢休,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形成一种审美关系。只有在以后,太阳对人类不再造成威胁和灾难并逐渐融入其生活,成为人类亲近、和谐、友好、共处的对象时,成为带给人类光明和温暖的对象时,人类才会与之发生亲和关系并逐渐产生审美关系,才可被称作美,自然美。因此也说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再比如雪山,红军长征过雪山,在那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红军随时都可能有发生意外牺牲的危险,那么,这个时候的雪山,绝不会与红军建立亲近、和谐的关系,更不可能作为审美的对象。然而,如前所提,丽江的玉龙雪山,多少人不惜身背氧气袋也要去看一看,欣赏它独特的美。事例说明,雪山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被公认为大自然的美。

水,作为自然现象的一大元素,历史追溯到四千年前,河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源,包括人类。水不仅作为自然现象的一大元素,其文化更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人们对河流都有着别样的情感。自古以来,河流都是诗人和画家的灵感源泉,用心去感受,流露出的都是诗人画家最真挚的情感。历代的诗人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各朝的画家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画卷,无不留下了河的符号、水的印记。

<<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水赞美伊人倾诉爱慕之情。骆宾王《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以水衬出鹅的可爱等。中国画中描绘山水的作品不少,有的表达细腻的情感;有的表达恢弘的气势;有的表现以水性温美的内在素养;有的表现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意识,气势虽不同,但各自表达的水味却都是耐人寻味。古代艺术家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时,便与自然现象发生了一种审美关系。而在这种过程中,这些艺术家是用整个身心来完成审美过程。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指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即指以整个身心对山水作直接的审美关照,这时山水的审美形象就会显现。[1]“身即山川”也就是说,人的身心和自然山川已浑然一体。在这个层面上,蒋孔阳先生用简短的言语精辟地指出,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经整个身心”,“来和现实发生关系的”。[2]

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此卷咫尺千里,气势恢宏,山势与河流蜿蜓交错,时而波涛时而支流;采用横卷的绘画形式,画面布局宏大壮阔,细节精彩,首尾一气呵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那么在这里,长江,河山等景象,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客观自然现象,但在作品《长江万里图》中我们可知,其与画家张大千建立了一种审美关系,那么此时,山势、河流等自然现象便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成为自然美。

相反,在“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中,这里的“水”、“山”、“海”便不可能作为一种审美现象。而如今现实生活中,“亲水”成为多数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理念,“爬山”、“看海”更是现代人们热衷的丰富业余生活的方式,这里的“水”、“山”、“海”等自然现象与人类建立了亲近、和谐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种审美关系,因此,它们又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即自然美。

结语:

自然现象只有和人类建立了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并与其发生审美关系,才可以被称作一种自然美、一种审美现象。而在这一审美活动中,没有人类的自然,是不存在的:自然万物一旦显现,就已经有了人类。只是对人类说来才有自然万物,然而人类又并不是自然万物。

摘要:为了探讨自然现象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称作自然美,以“太阳”、“桂林的水”、“丽江的玉龙雪山”等自然现象为例,采用对比论证等方法,得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现象和人类建立了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并与其发生审美关系。缺失了“审”这一动作发出的主体——人,也就不存在任何审美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关系,审美现象,自然美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页。

上一篇:部队资源论文下一篇: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