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技术(共12篇)
自然技术 篇1
永胜县杂交玉米制种历史悠久, 曾经是云南省主要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 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产值大幅提高, 2007年平均亩产值1 426.10元, 2008年平均亩产值1 571.51元, 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是, 由于部分农户制种质量意识差, 出现了“偷杂粉”、“授杂粉”现象, 影响了种子质量。为规范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行为, 从源头上保障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质量, 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永胜县种子管理站从2006年始探索宽窄行套种父本, 采取“自然授粉”的种植模式, 经过三年来的试验获得成功, 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1“自然授粉”技术在杂交玉米制种中的优点
1.1 保障杂交玉米制种质量
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在人工辅助授粉的过程中, 制种老区往往会发生“偷杂粉”、“授杂粉”的恶劣行为。而采取“自然授粉”新技术模式后, 去杂去雄一结束就禁止种植户下田, 可从根本上杜绝“偷授杂粉”的行为, 彻底保障杂交玉米种子的种子纯度, 保障制种质量。
1.2 提高制种产量
在“自然授粉”新技术模式中, 采取了宽窄行套种父本的种植模式, 即宽行120 cm, 窄行60 cm。窄行点种母本2行, 宽行中间套种父本。这样, 父母本种植比例可达1∶2, 能确保自然授粉, 待全田授粉结束砍掉全田父本, 增加母本植株的田间通风透光度。这样, 在单位面积内提高了母本植株的有效株数, 从而达到了增产的效果。据调查, 新技术种植模式比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每亩可增加母本800~1 200株, 可提高制种产量60~80 kg。
1.3 节省劳力, 减少投入
这几年,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幅度转移, 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 在农业生产的繁忙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 已形成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又一矛盾。“自然授粉”新技术模式, 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中, 每亩能节省劳动力二三个工日, 节省制种成本80~120元, 达到了省工增效的效果。
2 宽窄行套种父本, 自然授粉的生产技术
2.1 选择基地
制种基地是种子生产的基础, 选好基地至关重要。一是隔离条件达标, 确保种子纯度;二是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 能灌能排;三是集中连片, 交通便利, 管理方便。
2.2 正确选择制种组合
要选择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亲本制种, 尤其是母本自身产量高、叶片不披散的杂交组合, 并在当地通过一二年试制, 以保证父母本花期准确相遇。最好父本植株稍高于母本植株, 以有利于充分进行自然授粉。
2.3 加强宣传和组织培训
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制种户的宣传, 让制种户彻底消除“自然授粉”会影响制种产量的顾虑, 并对制种户进行技术培训, 掌握新技术的注意事项, 栽培技术要点, 达到种植规范、统一的效果, 确保种子生产按技术规范要求操作。
2.4 适时播种
严格按父母本错期要求播种, 一般要求父本作两期播种, 确保父母本花期良好吻合, 父本的散粉涵盖母本的吐丝期, 从而保证制种结实率和产量。
2.5 宽窄行套种父本, 自然授粉的种植模式
株行距应根据组合的母本株高、株形合理密植, 一般宽行120 cm, 窄行60 cm。窄行单株种植母本2行, 株距15~20 cm;宽行中间套种父本, 每100 cm种植一塘, 每塘种3株。这样, 每亩母本4 500~4 900株, 父本1 500株左右, 既最大限度增加了母本的有效株数, 又可保证全田父本数量对母本自然授粉。
2.6 及时查苗、间苗、定苗, 确保合理种植密度
一般组合要求每亩母本4 600株左右, 父本1 200株左右, 但应视组合不同合理安排密度。
2.7 合理施肥, 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制种田密度大, 需肥多, 必须多施肥, 做到以肥保苗, 提高产量。播前每亩沟施40 kg磷肥作底肥, 出苗后10天施大粪水 (兑尿素) 一道, 15天深亩施尿素15 kg提苗;大喇叭口期重施一次追肥, 亩用尿素20~30 kg。;抽雄前视田间状况再轻施一次花肥, 一般亩施尿素5~10 kg。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本要同样对待, 切忌每母轻父。
2.8 及时统一去杂、统一去雄
去杂、去雄工作是制种的关键, 务求严格、彻底。一般采取统一组织人员进行去杂工作。在抽雄前通过二三次彻底去杂, 并在母本雌穗未吐丝前逐行逐株摸苞带叶去雄两次, 第二次要顺便将弱苗拔除, 做到尽早、及时、干净、彻底, 不留残苗, 保证种子纯度。
2.8 砍出父本
在去雄工作结束后不得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任其自然授粉, 并对整个生产区域严密监控, 严惩偷授杂粉的行为。散粉结束后立即砍掉全田父本, 减少田间荫蔽,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防止病虫发生和蔓延, 增加母本产量。
3 适时收获, 做好种子的贮藏、晾晒工作
种子成熟达收获标准要及时收获, 过早种子饱满度差, 过迟易雨淋霉变。种子成熟后抓紧收获, 编串晾晒, 并注意晾晒过程中的防霉、防虫工作。
收购时采取收果穗的方式, 这样能充分穗选。依据穗型、粒型、粒色、轴色等果穗特征严格剔除杂穗, 挑出虫粒、霉粒。落粒不予收购。穗检合格后进行脱粒、精选, 并严格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和水分测定, 达标后过称收购。
自然技术 篇2
现代技术:人类对自然控制的实现
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却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本文从人类对自然控制的观念和现代技术对人类控制自然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剖析了现代技术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关系.
作 者:吴婷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刊 名: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6) 分类号:NO5 关键词:技术 人类 自然 控制提高自然伽马测井质量的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自然伽马;测井质量;技术方法;油气田企业;矿产开发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045-02
自然伽马测井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在油气生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油气田企业中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对井与井之间的地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井下油气的存储量进行估算,确定岩土和沉积物的属性,对火成岩石的缝隙等进行分析。自然伽马的测井质量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分别是下井仪器的基本性能以及地面系统所采用的信号数据资料处理方式和方法。其中前者是决定测井质量的基本因素。要想提高自然伽马井的整体运作质量,就应该把握这设计的核心,确保新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和性能。为了提高测井质量,应该从下井的仪器的性能、地面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数据后处理的方法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但是,只是单方面的改变井下检测技术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同时采用恰当的地面数据处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然伽马测井的质量。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伽马测井的后处理方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后处理方法主要是对测井的曲线采用进一步的处理方法和措施,来达到提高曲线分辨率,解决测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因此,从总体上而言要想提高自然伽马测井的质量,就应该从下井仪器的性能、地面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以及后处理等方面入手,之后三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改进才能够不断提高测井的质量。
1 下井仪器的性能
1.1 下井仪器的设计
下井仪器的设计主要包括探测器设计、抗干扰设计以及三次设计技术应用三个方面:(1)探测器设计,自然伽马测井过程中对于统计特性的要求,迫使操作人员对探测器的探头尺寸不断的增大,以提高计数率降低统计数据的起伏波动。探头尺度的增大经常会受到仪器外部轮廓的限制,使其能够发挥的潜力十分有限。如果增大探头的长度就会带来薄层分辨能力下降的问题。于是,在对探测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的价格范围内,最大可能地满足探测器的基本性能、薄层的分辨率以及产品固有的测量属性,实现最大的性价比。(2)抗干扰设计,抗干扰设计是保证测量的信号数据能够完整、准确地传达地面数据分析系统的关键。抗干扰设计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屏蔽、滤除以及抑制。其中屏蔽又主要包括电屏蔽以及磁屏蔽两种形式;滤除主要是通过具有鉴别功能的电路,去除干扰的信号,提取出有用的信号;抑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元器件结构布局以及信号电路的合理设计,来确定信号的走向,以获取有用的信号数据。(3)三次设计技术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电路基本性能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降低成本,并且采用设计技术实现三类元件制造的有机组合。
1.2 下井仪器刻度
(1)确定恰当的采样时间。同样的井下地质特征,如果采用不同类型的仪器开展测量工作,那么就会获得不同类型数据资料。给数据资料之间的对比分析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是进行仪器的标准化处理。同时,为了能够确保采样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应该采取的另一方法措施是确定恰当的采样时间,其中本底的采用时间以及加源刻度的采样时间应该根据统计数率相对误差的影响合理的设计。(2)仪器的工作状态应该一致化。仪器工作状态对于采样信号数据的可比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测井的质量,在对仪器时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工作状态与测井的时刻工作状态保持一致。
2 地面数据处理方法
如果数据处理方法选用得不够恰当,即便是再好的下井仪器性能,也不能够得出质量较高的测井曲线。在对伽马信号数据进行实时的筛选、分析和测量的过程中,伽马放射性的强度、仪器的灵敏度以及过滤的方式等都会给地面数据的分析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根据测井地面的环境特征以及地质条件,伽马测井仪器的固有特征属性等,选取适合不同数字滤波的分析方法,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对于提高测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可以选取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自适应滤波方法、加权平均滤波权值确定方法以及建立灵活可选的数字滤波等。其中自适应滤波方法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研究最为集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数据分析基本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降低数据处理的成本。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测井工程的具体特征,灵活地进行细节的设计和具体方法的选用,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3 后处理方法
采用后处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测井曲线的质量,以最终保证测井的整体质量。最具有代表性的后处理方法主要有正则反化褶积方法、小波变换方法、区域分形投影方法以及对曲线进行分段处理等。其中:(1)正则反化褶积处理方法中含有一种信噪比测井数据分析功能,其能够根据信号数据中噪声的大小选择正则化的因子对问题进行处理,这种方法是提高测井质量的有效的后处理方法。(2)小频率变换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测井曲线上不同的频率信号对应不同来源的信息,例如曲线上高频成分通常被认为是对应地下薄层信息,这些信息由于受到信号周围的地层影响较大,使得反应薄层的信息被削弱。在对小波进行变换处理的过程中,常采用“分频加权重构”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对于测井曲线上的高频率信号进行能力补偿处理,从而通过提高测井曲线垂直分辨率的形式,提高测井曲线的质量。(3)频域分形投影方法能够综合地利用多种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诸如频谱分析、分形几何位势论、小波变换以及射影定理等,实现不同测井数据资料之间的分辨率的转变,提高测井曲线的质量。(4)对曲线进行分段处理,测井曲线呈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对于整条曲线都采用一种方法进行处理,会存在较大的误差,面对这种情况分段处理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一条测井曲线可能是不平稳的,但是在测井曲线的某些部分却又是平稳的,这就为有效地采用分段处理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条件。采用分段处理的方法能够使波动情况不同的各段获得相同的误差标准,进而提高测井的质量。因此,对于测井曲线采用分段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也是提高测井质量的一种重要的
方法。
4 结语
伽马测井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测井质量也是最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工作,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增大探测器的尺寸以提高计数的效率、提高传感速率以及集成化设计和制造等方面。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测井的质量,但是现有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挖掘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数据信号精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提高自然伽马测井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提高自然伽马测井质量的技术方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
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商平,蒲小林,雷刚,等.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井壁的稳定性[J].断块油气田,2004,11(4).
[2] 王冠贵.声波测井理论基础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3] 任晓荣.自然伽马测井的数字滤波方法[J].石油仪器,2001,15(6).
[4] 苏克晓.数字滤波在测井曲线中的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1988,13(5).
辅助生殖技术与自然流产 篇4
1 不孕症原因与自然流产
不孕原因包括年龄、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异常、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PCOS、男性因素不育、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低下等,因部分原因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该期专题讨论有专门题目讨论,此文仅涉及以下内容。
1.1 ART夫妇年龄与自然流产
进行ART治疗的不孕妇女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自然妊娠的妇女,欧美国家进行ART治疗的年龄为35岁,50%的患者年龄>35岁,在中国为32~34岁;而自然妊娠的女性平均受孕年龄为27~28岁。在ART治疗中,<35岁的流产率15%以下,40岁时为29%,43岁以后为50%,增加3倍以上。而在赠卵IVF、ICSI治疗中,ART治疗的活产率与受者年龄无关,流产率为13%左右,因为赠卵者的年龄均小于35岁,大多在30岁以下。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子宫纤维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输卵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增高,亦会对生育力产生不利影响。对IUI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加(>45岁),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男方年龄在30岁以下和45岁以上妊娠率分别为12.3%和9.3%,流产率分别为13.7%和32.4%,该研究未适当控制和矫正混杂因素的影响,但提示男方年龄可能亦是导致ART流产率增加的因素。
1.2输卵管因素不孕与自然流产
盆腔输卵管因素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的30%~50%。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手术等常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炎症而发生输卵管远端闭锁积水,无论是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均可间断或连续倒流至宫腔中,最终形成超声下可见或不可见宫腔积液,对胚胎产生损害、降低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影响胚胎着床,降低ART临床妊娠率、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率。文献报道输卵管积水对IVF临床妊娠率降低约50%,自然流产率增加约2倍。故对胚胎移植前(鲜胚或冻胚)输卵管积水的处理对妊娠结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部分输卵管远端梗阻积水难于应用超声检查识别,应该进行输卵管造影以了解输卵管远端闭锁及积水状况。在胚胎移植前行近端输卵管结扎术、远端造口、输卵管切除或经宫腔镜下近端粘堵可以解决输卵管积水反流至宫腔,可提高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降低流产率。
1.3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与自然流产
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低反应的不孕女性,获卵数降低,可用胚胎减少,而相对质量较差的胚胎也进行了移植,故流产率增加。但年轻者的卵子质量仍然相对优良,虽然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流产率可能不升高,而高龄者由于获卵数减少、卵子质量下降,可用胚胎数减少、胚胎质量下降,故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活产率减少。2014发表的有关英国人类生殖与胚胎管理局(HFEA)402185周期COS分析,发现获卵数与流产率密切相关,当获卵数达到一定水平,流产率从20%降至13%,按照获卵4个、10个和15个分组,流产率逐渐下降,而大于20个卵的流产率并不增加。故认为卵巢低反应包括卵子数量和卵子质量的下降,导致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
2 辅助生殖技术操作与自然流产
2.1 IUI、IVF和ICSI
IUI主要用于轻度的男性不育和需要供精的患者,也用于不明原因不孕和排卵障碍的患者,可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进行。尚无大数据研究比较不孕夫妇的自然妊娠流产率与IUI的自然流产率。IVF广泛用于治疗输卵管因素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度男性不育、排卵障碍经多次促排卵治疗仍然不孕的患者等。ICSI则用于严重男性因素、受精失败、附睾或睾丸来源的精子。ICSI逃避了自然选择过程,可能增加非整倍体和新发性染色体异常,ICSI操作是否对胚胎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报道不一。
研究表明,矫正年龄的影响,IVF及ICSI导致的流产与自然妊娠的流产率相似,约在15% ~ 20% ,IVF与ICSI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约在15% 左右; l VF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与ICSI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相似,提示ART治疗未对早期自然流产有负面作用。亦有几项研究表明ICSI自然流产率低于常规IVF,可能与大部分男性因素不育的妻子年龄较轻有关。目前资料表明ICSI和IVF的早期妊娠结局相似,无证据表明ICSI会导致早期流产率增加。IVF及ICSI在临床常规应用的是经COS获得的成熟卵子,而仅有少数IVF中心采用未成熟卵体外培养( IVM) 。大多数文献报道,与IVF及ICSI相比,IVM的临床妊娠率较低、而流产率较高。2013 年的Meta分析表明,与自然妊娠早期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相比,ART治疗不增加早期妊娠流产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 非整倍体的发生与年龄相关,35 岁以上妇女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有研究比较ICSI和IVF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ICSI用于非男性因素不育与对照组相比,自然流产中的非整倍体和染色体异常亦无显著差异,证实ICSI技术自身不会增加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的风险。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ICSI获得妊娠的后代异常,主要是父母双方自身潜在的风险增加了胚胎异常的几率,而非ICSI操作所致。
IVF、ICSI的自然流产率与卵子年龄和不孕夫妻直接相关,ART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并不能改善年龄对卵子胚胎的影响,仍然不能够降低早期自然流产率。2. 2 促排卵药物IVF及ICSI治疗中常规应用促性腺激素( Gn) 进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Gn是常用药物,少部分应用氯米芬( CC) 或来曲唑,Gn和CC是否影响IVF及ICSI的流产率? 由于IVF及ICSI治疗涉及的环节太多,难于分析某项因素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孕妇女应用CC或Gn进行促排卵治疗,< 35 岁以下的自然流产率为18. 8% ,而> 35 岁的流产率为26. 8% ,与普通人群相似,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近期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不孕患者经过各种治疗获得第一次临床妊娠的自然流产率为15% 左右,自然妊娠的流产率为14. 5% ,认为外源性CC、Gn并不增加自然流产率,需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以得出结论。
2.3控制性促排卵方案
IVF、ICSI中最常用的COS方案是GnRHa(长效制剂或短效制剂)长方案和GnRH拮抗剂(GnRHant)方案。2014年Meta分析表明,卵巢正常反应者采用GnRHant方案组的Gn应用天数、Gn量、获卵数、OHSS、临床妊娠率低于GnRHa长方案组,但是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周期取消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应用两种COS方案的后续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FET),每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近年的几项前瞻性随机研究则报道两种方案的鲜胚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COS是卵巢高反应、OHSS的高危人群,Meta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鲜胚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相似,而GnRHant方案明显降低了重度OHSS的发生,故对PCOS妇女进行IVF及ICSI治疗应该首选GnRHant方案。2013年对卵巢低反应者的Meta分析表明,与GnRHa长方案比较,GnRHant方案的获卵数、E2峰值、子宫内膜厚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报道流产率的差异。有研究者比较GnRHant方案与GnRHa隔日给药的短方案,表明GnRHa短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但是比较随后的冻胚移植,则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在GnRHant方案中,应用GnRHa促卵子成熟和激发排卵(trigger),明显减少甚至消除了中重度OHSS的发生。与应用绒促性素(HCG)激发排卵相比,由于黄体功能的缺陷和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但是强化黄体支持方案,包括激发排卵日加用低剂量HCG、在取卵日给予HCG、黄体期加用小剂量HCG、用雌激素加孕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等,可达到与HCG激发排卵相同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亦无显著差异。GnRHa激发排卵与HCG激发排卵相比,后续FET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
总之,应用GnRHa长方案与GnRHant方案进行IVF、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相似,GnRHa短方案的临床妊娠率较低、流产率较高。
2.4新鲜胚胎与冻融胚胎移植
早期大多数文献报道冻胚移植的流产率高于鲜胚移植,认为冻融过程与流产率增加有关。近年来由于冻融胚胎技术的改进,文献报道冻胚移植与鲜胚移植的早期自然流产率相似。虽然并不是所有冷冻的胚胎都能耐受冷冻及解冻的过程,但经历冻融的胚胎可能有更高的活性,胚胎的质量不比新鲜周期的胚胎低,这可能是两组流产率无差别的原因之一。近期有些文献比较<35岁妇女的鲜胚与冻胚临床结局,表明冻胚的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均高于鲜胚移植,认为冻胚的胚胎与内膜协同性更好,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而鲜胚期移植由于COS导致的高雌激素水平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减少了临床妊娠率、增加了流产率。冻胚移植中常用自然周期或激素补充治疗(HRT)方案准备子宫内膜,大多文献报道两种方案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显著差异;亦有研究比较在冻胚移植周期应用HRT治疗较自然周期(黄体期给予孕酮或HCG)的流产率增加,但临床妊娠率相似。因此尚需要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3 不孕患者进行ART治疗影响妊娠及流产的其他因素
3.1多胎妊娠
由于超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和接受ART治疗的患者常规移植2~3个胚胎,多胎妊娠率较自然妊娠显著升高,双胎的晚期自然流产率是单胎的2~3倍,约50%的双胎和几乎全部的三胎妊娠均在37周前分娩。
3.2肥胖和超重
文献报道随着BMI的升高,因卵巢反应不良的周期取消率增加,每周期Gn用量增加,BMI与获卵数、发育胚胎数呈负相关。超重和肥胖妇女的可用胚胎数较少,生化妊娠率随BMI升高而增加,继续妊娠率较低,周期活产率较低。但也有文献报道认为超重和肥胖对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继续妊娠率无明显影响。Meta分析肥胖妇女接受赠卵的IVF治疗结局,表明着床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与非肥胖者相似,肥胖对接受赠卵的生育结局无明显影响,认为肥胖主要影响了卵子发育而非子宫内膜。
3.3心理因素与自然流产
不孕症患者常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情绪较普遍,侵入性及复杂性的辅助生殖技术、对治疗的高预期值以及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亦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文献报道认为IVF-ET的女性患者在治疗时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将降低临床妊娠率,而对IVF流产率的影响尚缺乏文献报道。
自然技术 篇5
[内容提要]
现代自然课堂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又动脑,并凭着志趣在课后进行后续研究,本文谈了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中,应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擦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胆量等方面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明确研究目标。
二、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抛砖引玉,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辅助自然教学,能使教师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下面,我就谈一谈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在《压缩空气》一课中的运用。
一、激发兴趣,明确研究目标
这是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培养创新兴趣、创新意识的阶段,也是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内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活动。他们易为内容新颖、方式方法独特、活动变化多样且变化激烈的事物所吸引,产生兴趣,同时,自己也会因事物、环境的新奇而产生独到的想法,别出心裁的见解!
《压缩空气》这一课中培养能力的知识载体有1、空气可以被压缩;2、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这些知识点的内容是新颖的.,它与固体的压缩与弹性有相似点,但更抽象,更能以理解。所以在教学引入的方式方法上,必须从他们喜闻乐见的现象出发,引出疑点,激发探究欲望。
本课开头,我利用录像资料,播放一位叔叔骑瘪轮胎的自行车,费力而难以前行,然后叔叔用气筒打气。发出冲气时“哧哧”的声音,轮胎气充足后,转动轻巧而有力,这样通过熟悉的、直观的轮胎形状的变化,充气时形象的声音,进而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时,同学们思维异常活跃,纷纷想到了体育课上打篮球,气充足时拍起来轻松、弹性好,而且落地有声;当没有气时,费力而弹不起来。还有顶气球活动:饱气球用头轻轻一顶就蹦得很高,而瘪气球用力顶还直往下掉。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录像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课堂,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整理了头脑中原有的信息知识,进而又明确了研究目标,进入迫切想解疑的心理状态,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也为后文的创新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意识状态。
二、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影响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
在《压缩空气》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如何压缩的,压缩后是什么样的,又如何会有弹性呢?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在用实物在进行探究时是观察不到的,为了全体学习能够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点,为后文的实践应用、创新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空气分子画成形象可爱的小人头,当没有压缩时,它们自由自在地在空间中活动、游戏;当被压缩后,它们满脸愁容地被挤在一起,你挤我,我挤你,恨不得冲出去,由此一旦有空隙,它们就奋力往外冲,这也就是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当学生通过媒体展示,见到这一形象的情景时,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真好玩,我也是这样想的,但说不好
自然技术 篇6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设计地域建筑节能
1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2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殛应用
采用自然通风取代空调制冷技术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实现了被动式制冷。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热环境。二是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的技术,与复杂、耗能的空调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能够适应气候的一项廉价而成熟的技术措施。通常认为自然通风具有三大主要作用:①提供新鲜空气;②生理降温:③释放建筑结构中蓄存的热量。
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造成建筑内上部空气压力比建筑外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同时在建筑下部,不断有空气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这样形成的持续不断的空气流就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根据进出口位置,自然通风可以分为单侧的自然通风和双侧的自然通风。双侧自然通风系统示意图,表示的是单侧的自然通风形式。
3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
3.1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利弊,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3.2围护结构开口的设计
建筑物开口的优化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3.3注重“穿堂风”的组织
“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人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显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越大,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通风越流畅。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3.4在建筑设计中形成竖井空间,来加速气流流动,实现自然通风
在建筑设计中竖井空间主要形式有:①纯开放空间。目前,大量的建筑中设计有中庭,主要是平面过大的建筑出于采光的考虑。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我们可利用建筑中庭内的热压形成自然通风。②“烟囱”空间,又叫风塔一由垂直竖井和几个风口组成,在房间的排风口末端安装太阳能空气加热器以对从风塔顶部进入的空气产生抽吸作用。该系统类似于风管供风系统。风塔由垂直竖井和风斗组成。在通风不畅的地区,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上部的气流引入建筑内部,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风斗的开口应该朝向主导风向。在主导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则可以设计多个朝向的风斗,或者设计成可以随风向转动。
3.5屋顶的自然通风
通风隔热屋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①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②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3.6双层玻璃幕墙围护结构
双层(或三层)幕墙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会呼吸的皮肤”,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冬季,关闭进出风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夏季,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通道内一般设置有可调节的深色百叶。双层玻璃幕墙在保持外形轻盈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解决夜间开窗通风而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在节能上,双层通风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在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在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是解决建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
4结束语
通风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目标。
自然技术 篇7
视觉是人们感知世界客观事物最为重要的一个手段,图像是人类视觉的输入的基础,也是对自然场景的描述,其可以采集自然环境的各类型信息。图像中的问题是自然场景的描述信息,也是自然场景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人们快速定位信息提供强大的线索,比如商店招牌、导航招牌、交通指示牌、大型建筑物广告文字等,这些文字都具有较为明确的含义,也是自然场景信息的重要的表现形式[1]。据统计,文本信息对于人们具有更加明显的吸引能力,因此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文字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图形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识别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文本信息已经成为需对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资产场景文本信息提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车牌识别。目前,各个交通卡口都设置了测速仪和摄像机,卡口车流量非常大,为了能够快速定位每一辆车,判断车辆是否违法,提高车牌检索、判别的速度和准确度,以便能够更好的保证车辆遵守交通秩序,进一步提高智能交通应用成效[2]。
(2)提高图片检索效率。目前,google、百度等浏览器已经提供了图片检索功能,用户输入相关的图片之后,系统自动识别图片中的文本信息,并且在网络上检索类似的图片信息,并且输出检索结果到网页上[3]。
(3)为工业生产提供帮助。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文本信息识别技术提升图像检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精细化、智能化和共享化[4]。
目前,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提取已经引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包括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近邻传播、遗传算法、K均值等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提取的精准程度。论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经验,详细地分析了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形态学处理、文本图像分割、文本信息特征提取等,以便为自然场景文本信息处理提供参考,改进文本信息识别准确度和效率。
1.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提取关键技术
1.1形态学处理
形态学以数学形态学为基本原理,将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文字形态作为研究和描述的对象,并且能够将相关的文字结构和特征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类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区域之间的关系等[8]。一般情况下,形态学图像处理可以计算文字边缘的邻域信息,并且能够将邻域信息结构化,将每一个邻域结构化元素和相关的区域进行有效计算,并且将运算结果作为一种输出图像,能够进行有效的计算[5]。二值图像是指像素点仅仅取值0或1的两种灰度级的图像,灰度图像经过阈值判决之后,可以将一幅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并且能够将大量的孤立噪声点、区域空洞和连接间断等节能型去除干扰,并且能够获取更好的物体形态[9]。
但是在对文字图像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形态学处理模式以集合论为基础,其基本的思想是能够通过分析图像的形态结构包含的元素,提取一幅二值图像集合中的相关文字物体的形状,并且能够对提取的图像进行优化,删除不相干结构的干扰。在二值图像的描述过程中,其基本的元素集合A是一个整数空间,取值范围为Z2,并且每一个元素z都是一个二维向量,该坐标能够表示二值图像中某一个图像的坐标,目前,形态学的计算模式包括四种,分别是腐蚀计算、膨胀计算、开运算和闭运算。鉴于本文在图像的连通分量分析和处理过程中的需求,本文选择开运算进行重点介绍。假设集合A和集合B分别表示图像中文字的形状,开运算可以断开运算的接通量,消除细小的噪声突出等内容,还可以使文字的轮廓更加的光滑,具体的,集合A和集合B的开运算定义为公式(1)。
开运算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结构元素B对集合A的开运算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先用结构元素对图像的集合A进行有效的腐蚀,接着再使用结构元素B对腐蚀之后的结果进行膨胀运算。
1.2连通分量处理
二值图像经过实施开运算之后,接着需要对图像的连通分量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提取出图像中的结构化物体[6]。连通的定义如下:假设在二值图像中,如果两个像素的灰度值是相等的,并且能够满足一定的规定条件,则表示两个元素是连通的。在连通分量分析过程中,灰度值为1的像素表示需要等待提取的像素,则与该像素相邻的像素还能够满足两种邻接方式,分别是四邻接和八邻接。四邻接表示水平方向的像素和垂直方向的像素都相邻,八邻接表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对角方向上的像素均为相邻的像素。
1.3文本图像分割技术
1.3.1灰度阈值分割
灰度阈值分割算法可以预先确定一个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将火焰视频图像所有的图像像素的灰度值与灰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可以将火焰视频图像的像素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像素灰度值小于阈值的一类和像素灰度值大于阈值的一类,达到划分图像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灰度阈值分割算法包括双峰法和最小误差法[7]。双峰法适用于火焰视频灰度级直方图明显时可以作为阈值,具体的双方法首先找到火焰视频图像局部灰度的最大值Z1和Z2,计算Z1和Z2之间的直方图的最小位置Zm,假设灰度直方图为h(z),灰度取值范围为0≤z≤N,在火焰视频图像直方图任意取灰度值z,比z小的灰度范围Nl中,h(z”)-h(z)的最大值可以确定为△L,比z小的灰度范围NH中,h(z”)-h(z)的最大值可以确定为△H,计算可以确定△H和△L的乘积为最大时的灰度z就是所求的阈值Zm。
1.3.2边缘检测方法
边缘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取图像中不联系的特征内容,根据闭合的边缘确定相关的区域。边缘检测算法不需要逐个分割图像的像素,更加适用于大图像的分割[8]。常用的边缘检测算子较多,这些算子可以与图像卷积,定位图像边缘的位置和方向。一阶边缘检测算子主要包括Roberts算子和Sobel边缘算子,具体的一阶边缘检测算子方法详细描述如下。Roberts算子可以利用局部差分算子寻找火焰视频图形边缘,采用的理论公式如式2所示。
其中,f(x,y)表示一个具有整数像素坐标的输入图像,平方根运算可以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发现火焰视频图像边缘的整个过程。Roberts算子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边缘定位,但是其对于噪声数据非常敏感,因此Roberts算子对于具有较为明显边缘、噪声数据非常少的图形进行定位具有良好的效果。
Sobel边缘检测算子可以采用一个3×3的矩阵进行描述,可以分别从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计算出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亮度差的近似值,比如可以使用矩阵A表示原始的图像内容,Gx表示垂直方向边缘检测的图形,Gy表示水平方向横向边缘检测图像[9]。
二阶边缘检测检测算子最具代表性的是拉普拉斯算子。拉普拉斯算子是一个线性的、移不变算子,其可以对二维函数进行二阶导数运算,假设f(x,y)表示一个在图像中的位置(x,y),则拉普拉斯算子可以描述为公式(3)。
拉普拉斯算子(Laplace)充分的利用二阶导数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并且拉普拉斯算子与坐标轴的方向是相互独立的,坐标轴旋转之后梯度结果保持不变。图像经过二阶微分之后,可以在文字图像边缘处产生一个较为尖锐的零交叉点,根据这个零交叉点判断图像的边缘信息,拉普拉斯算子的模板如图1所示。
图像的文字边缘检测是为了能够在图像中寻找到具有局部最大梯度值的像素点,因此文字图形边缘检测过程中必须能够有效滤除噪声、尽量精确定位边缘位置[10]。Canny算子是高斯函数的一阶导数,其可以对信噪比和定位乘积进行最优化逼近,具体的Canny算子的检测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步:使用高斯滤波器对文字图像进行平滑操作,消除噪声数据;
第二步:使用一阶偏导数实施有限差分,计算文字梯度的幅值和方向;
第三步:对文字梯度幅值实施调整,使用非极大值进行抑制操作;
第四步:使用双阈值算法检测和连接图像文字的边缘。
Canny算子文字图像特征检测算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可以准确的判断文字特征边缘点;二是具有较高的特征定位精度,能够精确的把文字边缘点定位在灰度编号最大的像素之上;三是能够抑制虚假边缘点。
1.4特征提取技术
1.4.1幅度特征
在图像特征中,图像的文字幅度度量是一种较为关键的特征。文字幅度度量可以有效的测量图像点或及其邻区做出关键的测量[11]。在算法执行过程中,可以从某些线性或非线性的变换过程中构成了新的图像文字幅度的空间,也可以直接从图像的灰度等级求取图像的文字幅度特征,以便能够分离目标物的描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2线条或角点的特征
对于一幅文字图像来讲,文字线条的轨迹特征可以有效的描述图像中的文字的凸凹状态,数学上被称为图像的线条的法向量。通常情况下,图像的文字幅度是由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发生极大的变化的,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峰值检测出图像的文字线条,提取图像的线条或角点之后,既可以按照相似的比例压缩图像的大小,减低数据存储的信息量,并且可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推理、描述和识别[12]。
1.4.3灰度边缘特征
数字图像文字特征处理过程中,由于图像文文字具有不连续性,灰度或纹理通常会发生改变变等现象,因此图像文字的特征可以有效的描述述图像中包含的各种字体,但是大范围的不连续续性容易给图像文字造成边界,因此如果图像文文字幅度水平具有不连续性,很容易称为图像的的局部边缘,一个比较理想的边缘检测器需要能能够检测出图像中目标物体的各类边缘,同时还还能够确定斜坡的位置。
22.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进,图像像处理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和使用,有效提升了了工业生产、安防监控、图像检索效率。自然场场景文本信息提取可以与当前实际应用相互结合合,比如车牌识别等,采用先进的形态学处理理、连通分类处理、灰度阈值分割、文字边缘检检测、幅度特征、线条或角点特征、灰度边缘特特征等处理模式进一步识别自然场景中的文本信信息。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多媒体应用技术得到迅速改进和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提取是多媒体处理的关键技术,目前已经诞生了形态学、联通分类、文本图像分割、文本特征提取等多种技术,有效提升了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提取的成效,进一步改进了自然场景文本信息检索的准确度。
关键词:自然场景,文本信息,图像分割,特征提取
参考文献
[1]彭浩,陈继锋,刘琼,等.一种面向聚焦爬虫的自然场景文本定位技术[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24(9):2014-2018.
[2]刘新瀚,钱侃,王宇飞,等.自然场景下基于连通域检测的文字识别算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21(5):41-45.
[3]黄晓明,高陈强,田阳阳.自然场景文本区域定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5):700-705.
[4]杨彬,夏思宇.自然场景多方向文本检测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S1):228-232.
[5]陈梓洋,王宇飞,钱侃,等.自然场景下基于区域检测的文字识别算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18(7):230-233.
自然技术 篇8
1 受体牛的选择
受体牛需健康状况良好, 无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体重在350 kg以上, 中等膘情;青年牛连续正常发情3次以上, 经产牛在3胎以内, 产后连续正常发情2次以上;无难产、助产、胎衣不下史;移植前60 d内不得注射任何疫苗, 不能使用激素类和驱虫类药物。
2 受体牛的发情鉴定
2.1 外部观察鉴定
发情前期:母牛不安、食欲减退、吼叫和爬跨其他母牛, 外阴肿胀, 流透明细长黏液, 尿频、摆尾, 但不接受其他牛爬跨, 经产牛产奶量下降。
发情中期:外阴肿胀, 黏膜潮红, 流透明粗长黏液, 愿意接受其他牛爬跨, 呆立。持续时间4~6 h。
发情后期:流粗、短、混浊黏液, 不接受其他牛爬跨, 外阴肿胀开始消退, 食欲及产奶量恢复正常。
2.2 直肠检查鉴定
子宫颈松软, 左侧或右侧卵巢有卵泡发育。
2.3 阴道检查鉴定
用阴道开张器插入阴道, 借助光源, 观察阴道黏膜潮红, 子宫颈松弛, 子宫颈口有多量透明黏液流出。
3 排卵时间确定
外部观察发情结束后8~12 h排卵;直肠检查原卵泡发育部位变为凹陷或卵巢整体变形, 排卵时间约为1~2 h。
4 移植时间及部位确定
由排卵时间向后推7 d即为移植时间, 移植部位为排卵侧子宫角小弯处。
5 黄体质量判定
5.1 体积
母牛排卵后7 d的黄体直径可以达到1~1.5 cm, 总体积占整个卵巢的1/2~1/3。
5.2 形状
正常黄体上端有一凹陷俗称“火山口”, 与卵巢实质部分界限明显, 部分突出于卵巢表面。
5.3 质感
凹凸不平, 呈“肉”样感觉, 光滑有弹性。
6 移植前准备
6.1 器械准备
移植枪、细管剪、大镊子、器材盘全部用75%酒精消毒;移植枪、细管剪酒精消毒自然挥发后再用火焰消毒;移植枪火焰消毒后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一次性软外套内备用;准备四层10~15 cm2的无菌纱布一块。
7.2 受体牛的准备
采用六柱栏保定, 对外阴部进行消毒:肛门、尾根、外阴先用0.05%高锰酸钾水冲洗;肛门、尾根、外阴再用温开水冲洗;将外阴黏膜用75%酒精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7.3 人员准备
需移植人员和助手各一人, 穿好工作服, 术前手臂消毒, 剪短、磨光指甲。
8 冷冻胚胎的解冻
解冻槽中放入35~38℃温水, 由助手将放有胚胎细管的漏斗提至距液氮罐口5~10 cm处用镊子夹出所需的胚胎细管 (将放有胚胎细管的漏斗放回原位) , 取出的胚胎细管在空气中晃动5~8 s后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擦去细管表面的结霜, 并迅速放入水中晃动20~30 s。取出解冻好的胚胎细管再用无菌纱布擦去其表面残存的水珠, 用左手捏住解冻好的胚胎细管棉塞端, 使其另一端向上, 右手拇指和食指配合轻轻弹动细管中上端, 待细管内解冻液与保存液完全融合后即为解冻完毕, 核对胚胎细管外壁的标识内容。
9 胚胎细管装入移植枪
9.1 使用卡苏式移植枪
将枪芯插入胚胎细管棉塞端1~2 mm后将枪芯连同细管一起向后退, 退至细管前端与枪前端差1 mm~2 cm的位置。用细管剪剪开细管前端。套上一次性硬外套, 使细管前端与硬外套前端金属头紧密结合, 套上软外套, 枪头向上轻轻推动枪芯使细管内的液体流至枪头不能流出。
9.2 使用节段式移植枪
将移植枪前段装入软外套中, 用细管剪剪开细管压口端, 装入移植枪前段使细管开口端与枪头紧密结合, 枪芯插入细管棉塞端1~2 mm, 推动移植枪后段 (枪芯不动) 与枪前段结合拧紧, 将整个移植枪装入软外套内。
1 0 移植操作
皖北河蟹河沟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篇9
1 自然生态条件
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水源充足, 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淤泥厚度不超过20cm, 底部平坦, 底栖生物丰富;长年水深保持在1~3m, 风浪平缓, 透明度大, 远离航运要道与进排水口, 最好有流速在5~10cm/s的微流水;水中种植的水生植物以河蟹喜食的沉水植物为主, 水草覆盖率达40%~60%。
2 栏网设置
栏网材料宜使用聚乙烯网片3×3网线, 栏网顶端防逃材料用聚乙烯薄膜。栏网底部防逃材料宜用石笼, 石笼为目大2cm聚乙烯网片包装成圆筒形的网袋, 圆筒直径为10~15cm, 内装直径2~4cm的圆石子。周围支撑材料宜用毛竹, 直径8~12cm, 长5m。捆绑材料宜选用聚乙烯绳和铁丝。栏网面积大小应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统一规划布局和养殖投资能力等情况来确定, 一般栏网养殖面积以6.67~33.33hm2。采用双层防逃栏网, 内栏网选用网目2cm, 为主要防逃设施, 所栏水域为养殖区;外栏网选用网目3cm, 为第2道防逃设施, 用于检查河蟹外逃情况, 阻拦漂浮物。内外网间距3~4m, 栏网高度根据平常水深及汛期水位而定, 一般要求在平常水位露出水面1.5m。在内栏网上可用檐网或用聚乙烯薄膜防逃。安装时应根据栏网区域形状, 用毛竹打桩, 竹桩间距2~3m, 入土深度1.5m左右。将栏网的上、中、下纲牢牢绑在桩上, 竹桩间隔分布于栏网内外两侧。石笼要求全部压入底泥中。
3 蟹种放养
蟹种为纯种中华绒螯蟹, 规格为80~150只/kg, 放养密度1 800~2 400只/hm2。放养前, 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min, 冲去泡沫, 提出放置片刻, 再浸2min后提出, 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后, 用3%~5%的食盐水或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min左右进行消毒。一般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放养蟹种。
4 日常管理
刚放养的河蟹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投放的当天晚上, 活动十分剧烈, 有部分会爬出养殖区。因此, 前3个晚上, 必须在内外防逃栏网之间多放置几只地笼, 回捕外逃河蟹。河蟹蜕壳期要保证栏网内有足够的水草, 覆盖面不少于1/3;保持环境安静, 防止敌害动物入侵和人为干扰[2]。要及时清除腐烂的水草和各种漂浮物等;适时冲洗栏网, 防止网眼堵塞, 保证水体自然交换。要定期检查栏网的各部位设施, 修补漏洞;大风天气或汛期, 应加强管理;在内外栏网之间永久性放置地笼, 经常检查地笼中有无逃出来的河蟹,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若栏网养殖区水草缺乏, 或养殖过程中, 由于河蟹摄食损害而大量减少时, 应进行水草移植, 补充水草, 以保证河蟹具有足够的青饲料和隐蔽栖息的场所[3]。可供移植的水草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和喜旱莲子草等。对于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的河段, 可采用分段轮养的方法, 即把一大段河沟分成若干小段, 中间每隔一段当年进行养殖, 第2年把当年未养殖的各段进行养殖, 当年养殖的区域则让它自然恢复生态平衡。
5 病害预防
栏网生态养殖不投药物, 但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为防止带入病原体而引起病害发生, 要求在蟹种放养前对其进行消毒[4,5];捕杀影响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摄食的大型凶猛性鱼类、老鼠、水蛇等敌害动物。
6 捕捞与上市
9 月下旬开始, 根据水温及市场情况将河解捕捞上市。
捕捞工具可用地笼等渔具, 捕捞上来的河蟹可放入河蟹专用暂养网箱 (1.5m×1.5m×0.8m) 中。网箱中暂养数量不宜过多, 每只网箱放养量一般要求在50kg以下。同时, 应积极组织销售或待价外销。
参考文献
[1]徐启达.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10) :22.
[2]刘德明.河蟹生长期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13) :48-49.
[3]陈祥.河蟹育肥三注意[J].农家致富, 2009 (18) :45.
[4]周日东, 陈浩进, 周丽斌.四种常见蟹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 2009 (10) :81.
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篇10
关键词: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应用,金矿
自然崩落法作为一种低成本并且大规模的采矿方法, 能够和露天开采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媲美, 是一种高效的采矿方式。在部分国家中, 自然崩落法采矿在工艺和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 在厚大矿体的开采中被广泛运用, 能产生较高的经济利润。我国已经在很多地区进行了自然崩落法采矿的实验研究, 在理论研究与实际的工程应用上都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1 自然崩落法采矿的原理
自然崩落法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它对矿岩有着很高的物理性要求, 在应用的时候, 有很严格的开采技术条件, 要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做保障, 如果要确定使用这种方式, 需要承担比其他种类方式更大的风险。这种方式的基本原理为, 在比较容易自然崩落的矿体里面, 运用矿体自身的低强度特征以及带有的节理裂缝分布特点, 在矿体的底部位置要做固定范围的拉底, 并形成矿石冒落自由面, 还要铺设深孔割帮, 将矿块和周围的矿石及岩石的联系诱导等工程进行削弱。会对矿体内应力分布的形态做出一定改变, 让矿石按照要求出现破坏和失去稳定性, 以及依靠矿体重力场, 自然崩落出适合的矿石块度, 从而完成最终落矿。自然崩落法完成自然崩落的前提条件是拉底工作的进行, 对矿体崩落有很大的影响。拉底指的是出矿工程上端, 岩石整体的下端, 通过人工爆破出现有效空间, 在这部分空间的水平连续面积很大时, 导致岩体出现崩落情况的系统工程。矿块在进行大范围拉底之后, 对矿体里面的矿体应力平衡有一定破坏, 造成应力再次分布, 一定会形成新的自然平衡拱, 拱里面的矿石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而产生周期性的脱落。
2 自然崩落法采矿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以前的矿体开采中, 只有比较容易崩落及破碎的矿体会涉及到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 因为能够对矿体的破碎块度及可崩性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铲运机比较容易得到, 对放矿控制过程的规律有着进一步了解, 拥有合适的二次凿岩爆破设备, 并获得更加可靠的成本数据, 让天然块度较大的稳固矿体, 运用低成本的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在地质资料方面, 地质数据存在不准确性和局限性, 致使自然崩落开采存在风险。矿岩体的数据方面, 要建立能反映整个矿床地质的模型。在崩落块度上, 矿石块度会影响放矿漏斗的尺寸及放出物体的形态, 会对产生能力及设备选型有直接的关系。在底部放矿结构上, 放矿工作如果完成的很好, 矿石就能够顺利放出, 最终可以获得较高经济优势。
3 自然崩落法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河南小秦岭金矿带, 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岩金产地之一, 位于华北地台南缘, 南部位置紧靠秦岭褶皱系, 东西之间的长度为40多公里, 南北宽度为10~15 km。地区之内的金矿分布比较广泛, 金矿的数量也很多。河南小秦岭金矿带的开采曾用自然崩落法试验, 为了保证初始崩落以及持续崩落, 在进行拉低工作时严格遵循了NE向SW开始推进的原则, 拉底的开刀位置为东部的地质构造较为严密的岩体中进行, 后来进行逐步扩展。经过观察分析, 得出在金矿矿体的节理裂隙不发育以及强度中等的情况之下, 要采用漏斗结构电耙来出矿的方案, 卡斗及大块率高都为正常现象。如果依照外国的成功经验, 采取无轨设备的出矿道出矿以及堑沟式的结构这些自然崩落法的方案, 那么金矿出矿口的范围将扩大很多倍, 也能提升大块块度的标准, 同时将大块率降低。无轨设备出矿比较灵活, 有助于对放矿进行控制, 以及提高生产能力。
河南小秦岭金矿带经过生产管理中的不断改进, 以及技术上的大力提升, 运用自然崩落法进行采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日生产量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底部结构的支护上, 如果矿体松散, 矿体的底柱无法支撑上部的矿体整个金矿的矿石重量将都压在支护上, 所以在矿体里面的支护一定要加地脚梁, 避免支护出现下沉, 并确保巷道断面不至于缩小, 从而影响出矿。金矿在运用自然崩落法时要注意对地压进行控制, 要对金矿采场监测应力, 加强分析底部结构的稳定性及应力。要按照工程揭露的情况, 及时的做出矿石质量的调查, 为选择正确拉底和支护方式提供参考依据。要合理的进行拉底工作, 对地压实行有效控制, 对放矿工作也要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在生产过程中对地压的管理。
4 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的应用展望
自然崩落法在1985年起源于美国的铁矿开采中, 到目前为止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为国际上的采矿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建议。我国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自然崩落法开采矿山。自然崩落法的采矿方式在现今还仍然处于经验探索的阶段, 还需要大量的不断进行实践研究, 让这种开采方式更加的理性化和程序化, 更加便于人们去掌握并应用。自然崩落法的生产试验, 在我国还只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不是很足, 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矿山不能在开采的时候盲目选择采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 而是要按照矿山实际的状况, 来慎重的分析和判断是否可以采用自然崩落法来进行开采。
5 结论
目前, 我国对自然崩落法的应用主要局限在对大中型矿山的开采上, 很少应用于小型矿山的开采上, 我们要对那些小型矿山使用自然崩落法的成功应用案例, 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得出自然崩落法采矿的适用条件, 对我国进一步运用自然崩落法进行矿山开采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争取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业茂, 曾晓文.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应用探讨[J].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 2010 (3) .
[2]沈南山, 顾晓春, 尹升华.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J].采矿技术, 2009 (4) .
[3]袁海平, 曹平.我国自然崩落法发展现状与应用展望[J].金属矿山, 2004 (8) .
自然技术 篇11
关键词:目标 基础 氛围 模式
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多的享受教育信息化的恩惠。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捷的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的优势被我们接受,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1、自然科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
自然科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和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资源,在信息环境下,应用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认识过程中的驱动力也来自学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可以说“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行为,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教学的目标,指在教学实施中,由学生提出的探究目标——认知的自然事物。为什么要强调学生提出探究目标呢?“探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从提出研究的问题,到完成研究过程是一个整体,科学家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我们从小培养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探究目标。
再者要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思想活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别人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的情况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蛛丝马迹,从而概况抽象提出问题,展开研究。可以说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探究。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才会很高。
3、学生探究的基础
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探究式的方法需要学生探索研究未知的事物,所以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这里特别强调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如IE浏览器、Word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等软件的使用。设想我们指导一个从未摸过计算机的孩子去探究,那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方便。
提出了问题具备了探究的基础,是不是学生就可以顺利地探究呢?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学生同样是件不易的事情,这时候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就成了关键。如,我们讲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出现一年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等,对认识地球自转同时还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形成一定障碍,只有扫清障碍,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4、学生探究的氛围
本文反复强调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这就是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神圣不可侵犯。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这个氛围的营造关键是教师。民主和谐的核心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学。形成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和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积极性的发挥必然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师生关系的影响。师生平等相处,心情舒畅,双方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如果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双方的积极性根本不可能充分发挥。民主和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民主和谐还有利于学生团结有爱、互学互助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对自然探索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发展。因此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是探究教学的需要,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如实汇报观察、实验结果与同学们讲的不符,也要敢于如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自己的观点被证实是错误的,也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乐于接受正确的观点。
5、自然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基本模式,探究教学也不例外,它从指导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开证假设,最后形成结论。
探究式教学也是根据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上网查询——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程序,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太阳系》教学为例,本课学生探究的目标是认识太阳系的构成和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一些情况。
上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关于《太阳系》这一课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系究竟有多大?除了太阳系以外还有其他星系吗?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吗?太阳系以谁为中心等等。然后让他们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自己的问题提出假设,上网查询搜集整理,研究问题相同的结组合作研究,根据从网上得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自己的結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关于太阳系的很多知识。
这样的探究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有了自己的收获,做了一次科学家。
总之,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过千百次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实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的探究活动,我认为不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过程。我们从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至于发明创造是水到渠成的。
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晓自然学科的科学体系,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2]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四结合通讯,2001年10月
瓦斯矿井的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 篇12
阜新矿业集团为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各矿自然发火规律, 发现各矿井下自然发火多集中在综采、综放工作面, 煤巷巷道松动圈、巷道高冒区、采空区。根据调研成果, 积极引进防灭火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采取综合治理技术防治自燃, 改变了阜新集团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
一、预测预报技术
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至关重要, 若不及时发现, 极易造成大的发火隐患, 并转化为灾害, 严重危害矿井安全生产, 近几年公司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
(一) 采取人工微型束管采样检测技术及建立地面束管监测系统
2002年开始对采空区及密闭防火监测, 我们采用了微型束管采样检测技术。即在上隅角后部和指定支架后部埋设6分塑料管, 人工井下定时定点用取样器或便携式抽气泵抽取细管内气体, 人工带到地面, 通过地面化验室设备分析采空区气样, 实现预测预报。
采取该预测方法后实现了采空区气体参数预测预报, 而且也实现了采空区水平三带划分, 并逐步深入探索到倾斜三带、垂直三带的划分。
2004年以后, 兴阜矿、五龙矿、恒大公司、艾友矿、八道壕矿和清河门矿都相继投入使用束管监测系统监测。
通过束管监测, 实现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 做到科学防火, 经济防火, 实现了阜矿集团从“以消为主”向“以防为主”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束管监测, 对不同工作面采空区进行三带划分, 找到最佳防火时机、最佳防火区域, 采用最佳的防火手段、技术, 实现工作面安全生产。
(二) 推广使用红外测温仪、SF6示踪技术、热敏电阻等预测预报技术
1.采用红外测温仪测温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温可以对部分人员无法达到的高顶、缝隙、高冒区、支架间缝隙立即测定出表皮温度, 然后根据温度情况采取措施。
海州立井2004年8月3日外围防火检查员利用红外测温仪检测到357集中风道原234反皮带道旧巷附近靠底板喷浆层温度达60℃。通风队立即对该处实施补注砂, 同时打钻孔注水, 处理了火情。
2.采取SF6检漏技术
采取SF6检漏技术, 解决了无法准确判定存在哪些漏风源问题尤其大范围的漏风源问题。我公司目前一般采用定性方法, 即通过在可疑地点释放SF6, 同时在预计的一个或几个接收点同时检测, 找到漏风源, 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堵漏降压及调压措施, 达到防灭火效果。
为了准确判断海州立井3312采空区是否与上覆224采空区存在连通关系, 我们采用了SF6检漏技术。在357四石门穿塘管内释放了SF6失踪气体, 在火区的331皮带上山密闭内、331回风上山密闭内检测到了。因此有利证明了3312采空区与224采空区存在连通关系。
3.引进热敏电阻技术
在易发火巷道打钻孔, 钻孔内安设热敏电阻, 并通过导线连接到孔外, 测定热敏电阻阻值, 与温度-阻值对照表查出温度。热敏电阻技术解决了我公司采空区、高冒区及巷道松动圈尤其小煤柱自然发火预测预报问题。
(三) 巷道松动圈发火预测预报
由于个别松动圈的发火点较隐蔽, 不易发现, 所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对巷道出现松动的位置打观测孔, 即利用锚杆钻机和风煤钻对巷道的帮顶打观测孔, 然后下4分或6分铁管及塑料管 (最好是顶板用铁管、帮用塑料管, 尤其是有明显动压的煤层) , 用聚氨酯封孔。孔深视松动圈范围大小而定, 阜矿集团一般为:帮3~4m, 顶板4~9m。观测孔个数视巷道松动圈范围而定。
观测孔的有关参数为:1) 顶板眼必须打到实顶, 超过松动圈1~2m, 如果检测时发现眼底仍有温度, 应及时加大孔深, 另视顶板情况布置成3花眼或5花眼;2) 帮眼要布置在腰线以上, 角度为65~80°, 问题严重的还应在帮顶亲口位置打75~80°孔;3) 封孔长度最好在距孔口以里400mm以上, 并保证质量, 以注水时孔口不流水为最佳。
如图1所示, 观测孔打好后, 及时下好热敏电阻或束管 (视发火期长短及注水情况而定) , 进行电阻测定, 对照温度表, 查出温度值, 或人工检查孔内束管, 确定温度变化, 及时发现发火隐患。
二、自然发火的防治技术
(一) 巷道松动圈综合防火技术
1.加强松动圈的巷道维护
对工作面上下顺槽采用锚网、锚索支护方式, 以缩小巷道松动圈的深度。
对巷道岔口附近, 以进行喷浆封闭。
回风巷道表面喷涂堵漏, 向巷道破碎的煤体内注水泥浆、凝胶或黄泥凝胶等, 使浆液充满煤体裂隙。
巷道松动圈注水泥浆充填。入回风巷道松动圈较大地点先进行喷浆, 然后对巷道帮顶打钻孔, 利用注水泥浆泵压注水泥浆, 封堵巷道空隙。
2.松动圈内注白泥、阻化剂、粉煤灰、凝胶技术
当通过观测孔观测出巷道松动圈内氧化层已经开始氧化生热, 出现一氧化碳气体时, 立即采取防火措施进行降温, 堵漏。具体办法是在巷道帮、顶布置防火孔, 防火孔参数与观测孔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防火孔内插入的6分铁管, 然后通过防火孔向松动圈内注入防火材料。
3.目标注氮
巷道松动圈防火技术之一是采取目标注氮措施, 即巷道、支架上部或采空区发生煤层自然发火或高温时, 不封闭该区域, 而是直接向火源或高温点打钻注氮 (图2) , 氮气释放口离火源目标的距离不超过8m, 通过降低高温点附近氧含量, 达到防灭火的目的。阜矿集团各容易自燃矿井先后建立了流量在500~1000m3/h的地面及井下氮气防火系统, 为防治自然发火创造有利的条件。
4.采用注凝胶技术
注凝胶技术解决了巷道松动圈、高顶裂隙、高冒区裂隙浮煤自然火区熄灭后复燃问题。凝胶是集降温、堵漏和阻化三位一体的先进灭火方法, 特别有利于防止火区复燃。根据不同地点, 注凝胶方法略有不同。
(1) 对于巷道松动圈可以通过插管或打小钻的形式注凝胶。
(2) 对于高冒区附近有实体煤时可以通过实体煤向高冒区打钻注凝胶。
(3) 高冒区附近没有实体煤时则尽量用煤电钻套钎打钻, 小套管到终孔位置。
(4) 对于煤层特厚的冒顶区, 则可以直接插6分钢管。
注凝胶技术工艺在阜矿集团小煤柱防治自然发火方面已经由最初的尝试发展到目前的成熟运用, 是小煤柱防治自然发火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且也为我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 综采、综放工作面开采前防治自然发火
综采、综放面的开切眼由于进行设备安装和试采, 煤体氧化时间较长, 也是自然发火主要地点, 防火技术采用:1) 采出副帮已经氧化的煤炭;2) 底板喷洒阻化剂;3) 顶板和切眼副帮打钻孔压注阻化剂、凝胶、黄泥凝胶;钻孔间距在2m左右, 孔深2m, 注浆设备采用KBJ系列注浆泵;4) 切眼上头埋设高顶管, 开采后进行注浆。
(三) 综采、综放工作面生产期间防治自然发火
综放工作面在进回风顺槽两端有不放顶煤支架, 工作面采过后, 在采空区上下两端各有6m左右的丢煤带, 在采空区里综放开采比分层开采要多丢煤10%左右, 因此, 在开采期间处理好采空区上下两端丢煤带, 有效地隔离采空区, 工作面上下两端顺槽的防火处理是防治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关键。综采工作面不存在采空区上下两端丢煤带, 但采空区防火与综放工作面相同。
1.采面及上下顺槽的防火技术
根据各煤层发火期确定工作面月最小推进度, 一般为35~50m。
各采面上下顺槽加强注水防火, 注水后煤体含水率在10%左右, 所有进入采空区的煤炭都必须是湿润的。
2.采空区防火技术
(1) 采空区灌注阻化泥浆
综采、综放面开切眼开始在工作面上顺槽, 每隔一定距离埋设一个注浆高顶管, 管距根据工作面倾角, 倾斜长度来确定, 一般采用30~40m, 每个高顶管的灌浆范围控制在采空区自燃带内。
(2) 采空区堵漏
方法一是在工作面上下三角砌丝袋闭, 工作面每推进2~3m上下砌一次。方法二是上下三角注砂带, 工作面每推进8~10m上下注一次。第三种方法不普遍使用, 就是注凝胶堵漏, 此方法在出现发火隐患时效果明显。
(3) 均压通风
在工作面的边界上山或其他新风巷道设置局扇, 接设风筒通过工作面回风顺槽引至工作面上三角, 这样, 降低了工作面上下两端压差, 减小了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半径和漏风量。
(4) 采空区注氮
在运输顺槽下三角埋设管路, 结合三带划分, 确定注氮出口位置, 一般情况下注氮管出口位置应当选择在工作面入风顺槽切顶线以里15~20m。
注氮方法采用采空区埋管注氮和拖管注氮 (图3) 。
埋管注氮下三角每隔20m埋设一排管路, 管路进入15~20m时开始注氮。
托管注氮是在采空区进风侧埋设直径为ϕ89mm、壁厚为10mm、长度为30m左右的无缝钢管, 管与管之间焊接 (无法兰盘) 或采用螺纹连接, 钢管的出口端在约1m长度钻小孔, 便于在管出口被封塞时注氮, 管路的进口端焊上2个拉钩, 用ϕ18mm的钢丝绳穿过这两个拉钩, 再将钢丝绳连接到回柱绞车上。埋管随回柱绞车牵引移动。埋管出口位置始终处在采空区内20m左右 (根据各矿工作面氧化带宽度进行调整) , 保证开放式采空区防火注氮的需要。引进该方法后, 尤其在确定工作面三带后, 能更加科学地、准确地向氧化带注入氮气, 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管材。
(四) 综采、综放工作面停采线防火措施
综放面停采后自然发火危险性非常大, 防火工作极为繁杂, 包括采空区防火, 综放支架顶部尾部的防火, 外围巷道防火等。
1.准备
在工作面距停采线60m开始, 在上顺槽每隔15m埋设一个注浆高顶管, 对工作面采空区注阻化泥浆, 使阻化泥浆覆盖采空区底板, 尽量避免采空区内出现注浆盲区。
2.堵漏
工作面停采后, 立即对上下三角进行堵漏, 堵漏方法一是砌丝袋闭, 二是注砂, 注砂时一定使工作面上下角充满、充严, 做到严密不漏风。
3.注氮气高顶管埋设
工作面距停采线15m时, 在工作面入风顺槽埋设注氮气高顶管, 停采撤出期间向采空区连续注氮气。
4.插管注浆、注砂
停采后, 工作面支架顶部、尾部防火措施是采用插管注浆、注砂方法。先把要注浆地点的综采支架撤出, 然后在原工作面支架的顶部、尾部用单体液压支柱把四寸钢管顶入煤体内。固定好与矿井灌浆管路系统汇接进行灌浆或注砂, 注浆管插入深度根据堆积煤炭内的空隙位置来确定, 一般2~3m深。插管的密度以插管灌浆后能把工作面支架的顶尾部全部覆盖一层砂土层, 全部出水为准, 确保不出现空白区, 每个灌浆管注砂时间和次数以出水是否有温度来确定, 在整个撤出期间插管注浆、注砂工作贯穿始终。
(五) 高冒区、封闭区、邻区防灭火技术
巷道高冒区由于处于微风区域, 煤体易氧化自燃;采掘工作面存在相邻采空区及上覆采空区, 间距较近, 煤柱的帮顶形成多路漏风, 存在发火隐患, 是防火重点区域。
对于巷道高冒区首先采取插管注砂、注粉煤灰浆或注固体泡沫措施, 封闭高冒区, 然后再补注凝胶、白泥等, 使高冒区充严, 消除发火隐患。
对于采掘工作面存在相邻采空区及上覆采空区, 采取注砂、注白泥、注粉煤灰浆或注三相泡沫技术防灭火以及注氮气等。就是在巷道掘进过程中, 向相邻采空区及上覆采空区打钻孔, 利用移动注浆泵向采空区压注白泥、粉煤灰、三相泡沫。三相泡沫技术是我公司引进的新技术, 施工工艺是利用一台螺杆泵吸入白泥或黄泥浆, 一台计量泵吸入发泡剂, 混合后向采空区压入, 混合泥浆压入前注入氮气, 使其在采空区发泡, 充满采空区巷道, 起到降温、隔绝氧气作用。
三、结语
自2002年阜矿集团采取综合防火技术以来, 成功防治了重点综采、综放面尤其复采综放面高冒区、大范围火灾, 成功消除了外围火灾, 使集团公司自然发火率大大降低或消除, 为集团公司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保驾护航。
摘要:阜矿集团现有井工矿井8个, 其中易自然发火的矿井就有6个。其煤层自然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 少数为1-3个月, 最短发火期为11天。2002年以来阜矿集团在研究和总结井下自燃机理和规律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应用防灭火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迅速提升了矿井防火技术水平, 实现了防治自然发火工作重心关口前移, 实现了早期预测预报, 大幅度降低了矿井自然发火率, 避免了因自然发火而封闭工作面事故, 改变了阜新集团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
【自然技术】推荐阅读:
自然通风技术07-27
煤层自然发火预防技术09-14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09-27
矿井自然防灭火技术12-06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09-22
自然辩证法自然论06-30
感悟大自然的“自然”08-28
满庭芳 处自然,满庭芳 处自然马钰,满庭芳 处自然的意思,满庭芳 处自然10-27
大自然的馈赠感恩自然作文08-09
感受自然的作文800字:走进大自然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