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自然

2024-09-17

内在自然(通用12篇)

内在自然 篇1

对自然美与人化自然内在关联的再认识

在审美层次上与人有着复杂精神联系的自然美,产生于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成果.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与人化自然的内在关联较为复杂,要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内涵与形态,必须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包涵的“人”的人化和自然的`人化两个方面入手,它们导致:(1)自然美并非取决自然物自身属性;(2)自然物的属性对自然美具有特殊意义;(3)“比德”审美传统不是自然美的产生方式而是一种艺术创造行为;(4)异化劳动也能丰富自然美观念.这使自然美呈现出多种状态,即被改造了的自然美,认识化的自然美,侧重形式的自然美,富于动势的自然美.它们使人类获得一个个看似纯粹的超然灵动的审美境界.

作 者:张永刚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中文系,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2(5)分类号:B83-066关键词:自然美 自然人化 人的本质力量 审美活动

内在自然 篇2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然而, 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人类文明要延续和发展, 应该对以往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改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执政理念, 十八次代表大会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这是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自觉。

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型的文明形态

在英文中, 文明 (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Civilis”一词, 指的是“城市化”和“公民化”的意思, 后引申为“分工”“合作”, 就是指人们和睦地生活在“社会集团”中, 是先进的社会、文化发展状态和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 是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环境关系规律, 不断自觉地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达到人与自然和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是人类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和谐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终实现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在通过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关于自然、自然秩序与人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逐步由“敬天侍鬼”到“天人合一”再发展到近代社会“人是主宰和目的”的人类中心的文化价值观, 在此过程中也相继创造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物质财富的辉煌, 但是, 其发展中过分的突出人类的中心地位和控制能力, 导致了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 最终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人类对工业文明问题的反思, 对支撑工业文明的人类文化价值观的重新审视的结果, 是面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文化自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不是人类中心的文化价值观, 而是系统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 自然价值的问题是这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分歧。

2 自然系统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自觉

“价值的本意是存在以自身为目的的一种自在自为的倾向性, 也包含着利用其他的存在物来维护和加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分为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是指存在以自身为目的的一种自在自为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认为只有人类具有内在价值, 而自然只有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工具价值。这种文化价值观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在整个近代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然而对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反思, 必然导致以自然价值为根基的系统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

首先, 从环境哲学的角度来看, 人类在生存发展中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用。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 就必须和大自然产生交互关系, 即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关系, 维持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的发展。可以看出, 这本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然而传统的价值哲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来审视自然, 当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 而自然只是具有工具价值,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这种价值视阈的狭隘性和独断性逐步暴露出来。实质上, 大自然包含着自然和人类, 它们都具有自己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大自然无论从现象还是本质上看都是一个价值多元体, 具有多个中心, 而人类是众多价值中心之一。在这个价值体系中, 只不过人类是具有最高主体性的生灵, 他们以不同于自然的方式追求着、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其次, 从自然科学特别是生态科学的发展来看, 无论是自然系统的整体存在和发展, 还是自然生命个体的生成、成长壮大和死亡的过程都具有自足性, 即具有自身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自然内在固有的这种自足性是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根据。在整个生态系统中, 无论是生命个体存在和发展还是自然系统整体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在自为的, 这种自在自为的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恰恰是大自然以自身为目的的自主性的表现。在生态环境中, 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个体生命角度来看它们都是自组织系统、自我维持系统, 这个系统按照特定的自然秩序进行自我维持、自我组织并不断地进行再生产。它们的生命活动是以自在自为形式展开的, 以自然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演进不需要它物作参照而自主地决定, 在自然遗传、生态进化史上完成自己的使命, 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演进。以这种方式既能自足的实现自己种的生存和繁衍, 又能向更高的组织水平进化, 这是其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价值, 它们的存在不是以人类的存在为依据, 自然是自身目的的中心, 正是自然的自我目的性构成了自然的内在价值。

同时,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也以系统的方式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 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 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的, 存在于自然界的。”[2]

最后, 自然的内在价值是自然工具价值的内在根据。自然的内在价值是指自然存在物以自身存在和发展为目的的自在自为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自然生物而言就是生命利用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机理自主生长壮大的过程。马克思说:“自然界不是存在者, 而是生成者和消遣者。”[3]正是因为自然这种内在的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构成它们成为人类世界领域的“材料”, 即对人类具有工具价值。

3 生态文明社会必然要求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自觉

面对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生存困境, 社会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倡导和建构生态文明社会, 而对生态文明社会的认同和建构的哲学基础是环境哲学, 其核心是自然的价值问题。

首先, 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必须突破现有的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自然环境的恶化使人类陷入生存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坚持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结果。对自然内在价值认识的合理回归, 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前提和哲学基础。其次, 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必须在承认自然内在价值的基础上, 逐步确立生态系统和谐共生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 是一种社会品质。

总之, 在现代社会, 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工业文明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反思传统文化价值观, 确立生态文明理念,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是当代人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自觉, 也是历史的必然。

摘要:生态文明社会是继人类创造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 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是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对工业文明的辩证否定。人类具有内在价值, 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 对自然价值的回归是生态文明社会建立的价值根据和哲学支持。

关键词:自然内在价值,自觉,生态文明,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1]米江霞, 张海军.论自然的内在价值[J].河西学院学报, 2006.6.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 1984:305.

水: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内在关联 篇3

——建筑大师 赖特[美]

中国传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是人们在与自然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最佳选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了效益最大化。在对生态建筑的目标追求上,西方的当代生态建筑学思潮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是一致的,也符合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有机建筑”这一理念。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每个建筑的形式、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赖特的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有机建筑主张建筑就应当是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成为自然的一员。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注重与自然环境相的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

赖特认为:“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西。”这种“活“的观念能使建筑师摆脱固有形式的束缚,将注意力转移到建筑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技术条件和材料特征上来,最终取得自然的结果。赖特试图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朔性和连续性去实现整体性。“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体现了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并与环境协调。

“生态建筑”学说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其宗旨就是在创造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依据自然生态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就,实现能量和物质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原则。在执行层面上,主张改变耗用大量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发推广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等新技术以及各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

赖特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创造了“光亩城市”的思想。这种思想源于赖特对现代城镇建筑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认为现代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愿望,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的社团,这个他理想中的社团就是“光亩城市”。在这个城市当中,每户周围都有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足够生产出充足的粮食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联系,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为此,这位理想的美国人在威斯康辛洲建造了自己的家园——塔里耶森,过着独立的农村生活。

20世纪20年代,塔里耶森在一场暴风雨中,因雷击失火,住宅被毁。由于这个意为“灿烂的山顶”的塔里耶森承担着赖特家族的风雨,而且还培育了赖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有机建筑理念的探索,所以在他的心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因此赖特决定建造一个更加宏伟、更加壮观的塔里耶森。

为了把塔里耶森建成为长在山上的居所,赖特大量使用了当地产的黄色石灰石,装饰在花园墙、平台、住宅和烟囱上。甚至横长扁平的砌石也是模仿周围暴露的岩层,屋顶的轮廓设计与周围建筑近乎一致。希尔塞德家庭学校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座建筑,起初这栋房子是赖特为姨母设计的,是姨母管理的寄宿学校的一部分。砂石石板和橡木取材于当地。30年代赖特对其进行了改造,为塔里耶森学社的学生们服务,并且加建了宿舍,改建了剧场和画廊。同时建造还有谷仓、马厩、奶厂、工具棚和农舍组成,又矮又长,便于出入。

对于塔里耶森的住宅部分,赖特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原有的垂直构图被水平构图所代替。他还在起居室的门廊里加建了一个长长的挑出的阳台,叫做“鸟道”,一直伸到了山坡上的橡树林里。

就单体建筑而言,赖特的落水山庄是流传甚广的一座建筑。1934年匹兹堡百货公司的老板考夫曼邀请赖特为他设计一座周末度假屋,地点选在了宾州康那斯维尔市一个叫熊奔的地方。那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瀑布从石壁上落下,清静、幽远。考夫曼夫妇希望度假屋最好能正对着瀑布下方,也许这样能够感受落水的气势和悠长,但是赖特却不这样看,他觉得不能因为瀑布之美而丧失了心灵之悠,更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的原有生态。

为了不破坏自然的美感,使建筑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落水山庄仍然采用了水平的意象与出桃的长檐,房屋与森林融为一体,加之借山石与瀑布造势,浑然天成。整座建筑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瀑布的流水在下,闻而不见,更添雅致的野趣。此时此刻,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了建筑的突兀感。

最下面的一层是整座建筑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它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从这里拾级而下,正好接到小瀑布的上方,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声响飘入别墅,令人叹为观止。平滑方正的大阳台与纵向的粗石砌成的厚墙穿插交错,充满视觉的美感,仿佛绘画里的作品一样。

为了让室内也保持天然的野趣,一些岩石被保留下来,好像是从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窗户的设计采用带形设计,与四周浓密的树林相互交融。别墅的室内空间可自由延伸,相互穿插。步入其中,犹如进入梦境一般。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在房子东、南、西三侧游动,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上,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从北侧山崖上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更显朦胧柔美,让起居室内空间的气氛活跃起来,显现出多样的风采。

房子的背后是一组庭院小品,延伸着建筑的功能,满足了主人的需要。在室外的细部设计上,体现了赖特所秉持的有机建筑的理念。混凝土石板嵌入原有的自然山石之内,形成了土生土长的斑驳空间,是建筑和自然对话的最好方式。房子的室内地面采用了朴拙的石板地面,墙体也是石质的,通过大片的玻璃和室外相连。可以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是成功的,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最好的说明。

在材料的使用上,建筑也是具有象征性的。建筑使用的所有支柱,都是自然粗犷的岩石。赖特大胆地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主要是为了强调房子水平及垂直的方向构筑。可以说,赖特是以一种正反相对的力量构筑这座微妙均衡的建筑。为了兼顾房子的造价和施工的需要,赖特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悬梁臂支撑,这也是赖特依赖“机器”协助的有益尝试。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向外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崖隘。

赖特建造落水山庄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8岁的老人了,这本应是一个安享晚年生活的年龄,然而对他而言,似乎进入了设计的高峰,在他的建筑生涯中,有一半多的作品是在这以后完成的。

注重内在作文 篇4

亚洲女高音歌唱家黄绮珊,或许大家在她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她参加完节目之后,人气飙升,这是为何呢?黄绮珊的外在形象不是特别好,但她的女高音可谓是一流水准。在《我是歌手》节目里,她凭借惊人的高音和爆发力,征服了观众,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可是,她平时的艰辛与努力又有几人知道?她热爱音乐,把音乐当成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一部分,年轻时每天练十几个小时,常常练到嗓子嘶哑才肯停下来休息。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练就如今的“第一”。黄绮珊正是做到了“隐”于音乐背后,默默为音乐而奉献,而奋斗,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青睐。我相信,注重音乐内在,比注重外在“莫须有”的东西,正是黄绮珊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许多跨入一流学府的学子们也正是因为比较重视内在的学问研究,忽略了许多外在的东西,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更要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加强道德修养,勤奋努力,不怕吃苦,努力学习,认真做人;不在衣着服饰等外在方面攀比,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打好坚实的基础。

人的心灵包括很多方面的东西,自身修养、道德水平高低和文化水平高低都会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心灵美才是真的美,我们只有在“心灵美”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自己的未来。如果只注重外在美,忽视内在的修炼,是一定不会获得成功的。

注重心灵美,让美德成为你成功的法宝,让知识成为你追求梦想的武器,让魅力伴你左右,让内在精神成为你到达成功彼岸的航船!

尊重内在作文 篇5

我们当然知道这些容易的道理,知道人的内在与表现形式的不符。但又有着这样的现象:著名音乐家约夏。贝尔在一个地铁站里用一把价值三百五十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四十五分钟,而在大约20xx个经过他身边的人当中,只有6个人愿意停下来。伟大的音乐家没有了光亮的头衔就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在这样一个繁华的世上活着,追随的到底是华丽的潮流,还是品质修养上升所带来的思想进步?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膜拜的是一种形式,而不是这种形式背后所伫立的厚实内在。生活中有着太多光环:明星光环、天才光环等,如果他们脱下了华丽的名声外衣站在了众人当中,人们是否能够重新注意到他们内在的才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形象,有一部分是公众效应堆叠起来的,并且在生活中,公众也在这种冲刷下淡薄了判断力,造成盲目与尾随。

然而,我们又怎能否认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是要来源于内在的。在精致或粗俗的名声之下,内在才是真正纯洁的,它彰显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与才华,能力与道德。约瑟夫。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刻的内涵。”

一颗美好的珍珠不希望蒙尘,一颗砂金不希望埋没于地底深处,一个有能力的人绝不希望隐迹于世。请尊重这个世界的内在吧,给予他们真正纯粹的属于自己的价值;请注意那朴实无华的内在沉淀,而不是迷人眼的外在形式;请试着提高自己的素养吧,用心倾听世界上有价值的美好声音。尊重内在,是给予了对方无限的尊敬。

模仿,从内在开始作文 篇6

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近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我们身边总有一群自己崇拜的对象,见贤思齐焉,差距促成了我们的模仿,或注重表面,或注重内在。然而正如歌德所说,人的外貌并不能对自身的成就产生持久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注重内在的模仿。

外在的模仿,是精美外盒中毫无价值的石块,是光鲜外衣下丑陋的灵魂。古有东施,模仿西施捧心病喘,遭人嘲笑;今有各种“有幸”与名人“撞脸”的人为名利或是财富模仿名人的动作,声音,穿着打扮,然而这些模仿秀风靡一时后便被掩盖。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刻意模仿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并不代表模仿了这个人,就像华丽的鼓面,再怎么雕饰也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外在的模仿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可悲,带来自以为是的成就感和骄傲感,在他人眼中却成了笑料。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悲剧,选择内在模仿。

内在的模仿,是平淡无奇蚌壳下温润光泽的珍珠,是普普通通外表下朴实却高尚的心灵。成功者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他们选择模仿贤人的内涵本质。爱因斯坦视牛顿为偶像,不仅研究牛顿的`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模仿牛顿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探索精神,最终超越牛顿,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内在的模仿,不是将自己复制成贤人,而是汲取贤人身上的精神内涵。内在的模仿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帮助我们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应对准备。内在的模仿拉近了我们与成功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贤人成功的艰辛不易。内在的模仿同样为我们提供了高于常人的平台,给我们超越前人的空间和机会,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内在的模仿亦是对人生的丰满,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

内在的模仿,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我们要从或美丽或丑陋的的外表下揭露本质,找到闪光点;内在的模仿,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做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内在的模仿,需要时时刻刻的自我审视和追求完美的心态,需要善于看准时机的智慧和敢于抓住机遇将模仿变为超越的勇气。

闪光的不一定是黄金,我们可能无法拥有黄金般的外表,但我们可以努力铸造黄金般的人格和心灵,做到和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并超越黄金的光芒。

品于内在 篇7

话说艺术大家都不陌生,去美术馆画廊大家习惯用看画,赏画来表达,可当我初识杨和平老师,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时,我已不能再用我惯有的美术理论知识去衡量一幅作品的好坏,慢慢坐下来细细赏玩,细细体会,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一幅画聊聊数笔,仿佛已勾勒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品其画如品其人,静观冥想之余便窥视到了自己的内心,能明白其中若干道理之人,方能活得明白,活得自在。

至真——画为心意

画为心意,论为心声,当笔墨随着律动在宣纸上飞舞,最终呈现的必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电脑前跳动的文字谱写出行云流水的文章,必是一个人内心声音的表达。众人皆知郑板桥画竹,先要心中有竹,此乃胸有成竹之意。看杨和平老师的作品试问“竹”在哪里,随着那一笔一墨的痕迹去追寻,最终你会发现原来“竹”就在他心里。用最真挚的情感在宣纸上认真地画下每一笔,不多不少,不长不短,恰到好处的就在那里;用最真的情感去渲染每一片颜色,不深不浅,不浓不淡,清新爽朗的就在那里。

写文章不难,画画也不难,而难的是用心去写用心去画,品读一幅作品第一眼观摩,便可知用心与否。纵观杨和平老师的作品,真性情不喧而露,直抒胸臆,情感才充沛,对自然的真挚,才使画面生动而赋予了感情。

至美—一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俗话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品杨和平老师的画,美在哪里?这样的水墨小品,也许它没有写意山水的恢弘壮阔,也许它没有工笔山水的精到细致,也许它没有传统花鸟的雅俗共赏,但正是这样别具一格的构图,这样随性而不循章法的手法,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它的大美则蕴藏在作者的思想之中。比陆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正是杨和平老师身体中蕴含着老庄空灵的哲学思想,才使得绘画看起来有大美,纵观人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只有认清了这样的大思想,有了这样的大心态,才能真正地沉静于当下,画不在大小,用笔不在多少,一分一毫之间已尽显大美而不言。

至纯——返璞归真

他的作品如人一般,深沉内敛,朴素无华,让我们在喧闹里找到了一片宁静,在繁冗间享受了一片简洁。成长,在渐变的岁月里,在繁华喧闹里,人们渐渐地迷失了最初的心,拥有一颗童真童趣的心不易,保持一颗这样的心更难,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内心是干净纯洁的,是脱离世事烦恼的,而它的作品带给人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宁静感。在杨和平的作品前,你细细去品味,那夸张的瓶子,憨态可掬的大鸟,胖胖傻傻的鱼儿,笨拙中带着灵性,它们把你引向了自然的深处,宇宙的深处。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来就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能真正了解另一个灵魂,可是当一个灵魂的情感通过绘画艺术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否有了共鸣,如果这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能打动你,那么证明你的内心深处,你的灵魂跟他是共通的,绘画欣赏不是靠别人的言语去解读,而是要靠自己的心,自己的经验去体味,当你站在一幅作品前能感触到作者的灵魂时,那不是别人,那就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对话。

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参展

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

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展

全国中国画展

世界文化遗产年国际美术作品展

盛世丹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全国扇面画展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城市山水

新加坡“翰墨徽光”书画邀请展

个展

水墨静物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汉魏风骨水墨作品邀请展深圳F518艺术园区

惊鸿一瞥花鸟画作品邀请展杭州

大象无形水墨作品邀请展深圳

出版

《鸿爪雪泥》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选集

隐藏的内在力量 篇8

单单从视觉上审视一辆改装车是不够全面,不能让人信服的,因此本刊对这两辆加装涡轮增压系统的车进行专业测试,数据让读者感受到改装涡轮增压之后能够带来如何强劲的效果并评判它的优劣变化。

北京的冬天异常干冷,车辆的轮胎、刹车等部分都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这对于测试并不是有利的客观条件。不过还好,我们在最终测试了加速和制动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出它们的改装性能和协调性。

首先登场的是这辆黑色的本田飞度1.5“T”,其日本Mugen样式的大包围极其劲爆抢眼、圈胎、减振、刹车、内饰等各个部分全部经过优化改装后,涡轮增压这“一针强心剂”也将被注射到L15A发动机中。我们已经在2007年的10期杂志登出过这辆车的涡轮系统改装过程,其全套设备为针对飞度车型的HKS涡轮增压套件。在这样类似“罐头”一样方便快捷的成套改装后,车辆的性能能够在保证安全和发动机寿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原车发动机的潜力。

在实际的测试中,该车的碳纤维离合器片似乎总是与测试作对,驾驶者稍稍踩深一些油门,离合器就开始长时间地出现严重的打滑现象,我们分析认为这是改装涡轮后,离合器片很难承受住增大的强大捆矩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转而进行60-120km/h中段加速测试和100-0km/h车辆制动测试,

在60-120km/h的加速过程中,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几乎在全部时间内都处于0.6bar的低幅度全增压状态,这可以清晰地反应出车辆的中段加速能力。在4次测试中最快的一次,为2挡换3挡的加速过程,所用时间仅为6.62s,这样的成绩已然非常出色,虽然推背感并不强烈,但是涡轮全开时的动力输出非常线性,推算0-100km/h的加速时间大约在8s以内,相比原厂车的13s来说,提升幅度和压榨发动机的程度简直如“禽兽”一般,5s的差距着实令人汗颜。

本车的制动系统同样经过大幅度改装前轮制动改装成Wilwood 4活塞刹车套件包括280mm刹车盘以及金属刹车油管 而后轮的鼓式制动方式则改装成盘式制动,向更高层次迈进。车主告诉我们该车的刹车不太好用,刹车踏板比较软,可能是由于后轮鼓式改盘式之后的影响,换了本田雅阁车型上的型号更大的刹车总泵后,变好用了一些,但是还是比较软

在100-0km/h制动测试时,测试的结果同样验证了本车的刹车确实有些“软”,制动距离42.18m,用时3.34s,成绩属于中等。但这在一辆拥有200hp动力的改装车上,就显得不够用了。车主看到这个成绩后,惊诧之余则迅速掏出电话,定了一套BREMBO的刹车系统,

根据测试我们发现,这辆飞度虽然改装得不错,但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离合器打滑的问题,虽然已经换成了碳纤维的离合器片。但是,可能是由于驾驶不当或者堵车的原因,离合器经常处于半联动状态,因此该离合器片在仅仅使用3个月后,就无法充分地传递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了。其次就是刹车偏软的问题个人觉得本车的Wilwood 4活塞刹车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全车的前后刹车系统还是存在着一些管路、油泵或者盘片的问题需要解决。

接下来登上测试场的是高尔夫1.8“T”,大红色的车身颜色与18英寸的白色轮圈非常抢眼,去掉大众汽车标志的中网和高尔夫R32的前保险杠则低调地显露着动感个性。高尔夫自推出以来,一直被许多青年人热衷,动感的两厢身躯有欧洲的简约美,但是高尔夫在国内没有推出过1.8T版本的涡轮增压车型,这让无数人左右为难于它和宝来之间。

本车的涡轮增压系统是在宝来1.8T发动机的基础上替换原涡轮而成,所用的涡轮本体以及增压系统的辅助部件均为NEUSPEED的高性能产品。在原有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上改装涡轮,可以很好将新涡轮与发动机匹配,相比在没有涡轮的发动机上加装涡轮增压来说,其运装则更加平顺和流畅,很难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配合NEUSPEED的替换式ECU电脑程序,以及1.8个大气压的增压值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225hp,这让我尤其艳羡。

实际测试直线加速时,涡轮在发动机3000rpm就已工作,3500rpm时动力提升明显加快动,力输出更线性、涡轮迟滞现象并不明显、而同样来自于宝来1.8T车型的MQ250变速器能够承受250Nm的最大扭矩,配合改装HELIX竞技离合器套装后,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安全有效地输出至前轮在3500rpm至红线断油区域内都能获得均衡持久的推背感觉,而中高转速的扭矩输出更为显著。最终在测试了7次之后,得出0-100km/h加速为7.44s、60-120km/h加速为5.51s的成绩,得益于1.8L的排量和1.8bar的增压值,它比之前的涡轮飞度快了不少。

很多改装车主只是一心把座驾的动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却忽略了很多连带性的改装问题。其实车子的动力越强,对散热的要求也就越高。尤其对于涡轮车型,机油还要负担涡轮运转的润滑和散热作用,因此不能忽视冷却的重要性。

在之前的飞度测试了刹车的性能后,没有经过刹车改装的高尔夫也做了几次制动测试进行对比,最终得出100-0km/h制动距离为41.45m制动时间2.99s。这样的成绩虽然比之前改装过刹车的飞度要好,但是依然不够理想,假如进入到赛道内多频率,长时间的刹车的话,肯定很快就会出现刹车衰弱或失灵的情况。

这辆经过精心改装的涡轮增压高尔夫也同样比较完备,强有力的“心脏”以及各部分名牌大厂的配件,让它立刻显露出赛车模样的竞技风格。不过同样是刹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只改装动力部分而不强化制动部分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后者直接关乎生命安全。因此,将这方面重点升级,才算完美。

纵观整个测试,我们从数据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0-100km/h加速测试的数据上,两辆车都已经达到了8s以内的级别,涡轮进发的时候非常劲爆,再加上全方位的改装升级后,车辆的动力和操控一下子升了几个层次。在制动测试上则让人稍显遗憾,我个人认为100-0km/h的制动距离在40m以内才能算合格,毕竟这对于一辆一吨多一点的小车来说,升级到40m内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内在小孩》的读书笔记 篇9

和任何事物的相遇,也许都需要契机。这本书借了有好些天,但是今天才开始看。里面说到了意识、潜意识还有超意识,记得前几天前还想过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意识是可以觉知到的,是显现在外在的,而潜意识是无法被立即觉知到的,但是潜意识很智能,知道一切,会通过各种方式给意识下指令,让我们的行为通过意愿显现出来。

看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潜意识就是内在小孩。记得第一次听到“内在小孩”这个概念是在几年前看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也许那时才开始好好认识自己。原来在我们的内在,有一个内在小孩,知道所有关于我们的一切。如果没有好好照顾我们自己的内在小孩,就会产生一系列情绪。而当我们能和内在小孩好好相处时,我们自身就会变得不一样。原来一切的根源是我们有没有好好照顾好自己的内在小孩,我们的状态会因为内在小孩的状态而变得不一样。

荷欧波诺波诺认为,所谓“问题”,不过是“内在小孩”重播出来的记忆而已。只要你为问题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他必定能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让你的人生更加圆满,继而遇见“真正的自己”。

原来,对于潜意识的神奇力量就觉得不可思议。之前会想是不是潜意识和意识存在一个通道,让我们能意识到。原来,与潜意识联结就是与内在小孩联结。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有了新的思考,就是对潜意识新的认识。我们需要照顾好内在小孩,需要与内在小孩产生亲密的联结,因为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有时候,一些想法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但就是那样想到了,事后看来就是我们想要的方式。我们看不到的,或许内在小孩早已看到。又比如灵感,就是在好好照顾内在小孩之后来到的讯息。内在小孩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意识不到,但却像另一个意识和生命体,会知道如何为我们安排对我们最好的。

我们会有很多记忆,很多也许我们自己都忘了,但内在小孩会记得,一直都记得。也许这就是功课,我们需要清理这些对我们有影响的记忆,所以我们需要和内在小孩联结,有良好的沟通,于是便会开始清理。所以是不是所谓的仪式感也是基于此?仪式感是让我们的意识完完全全清楚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比如要开始一个行动或者是要忘记过去。

因为往往我们的大脑需要有这样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来彻底进行到下一个动作,或者说我们自己需要有这样一个时刻去记住。就像《具身认知》里面所讲,我们的身体行为和大脑所想是连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对自己说或把想要表达的行为做出来,然后大脑会以为是这样,就真的是这样了。因为也许内在小孩会以为我们这样做,就会要这样想,于是会开始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真的那样去想。

既然叫“内在小孩”,就说明是小孩,孩子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会天马行空,于是灵感迸发。甚至我们的创造力也来自于此,内在空间若足够大,灵感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不受限。也许勇气也是内在小孩给的,有时候会想要突破,想要跨越舒适区,意识接收到指令,要想办法跨出这一步,需要勇气,需要有这股力量,来产生突破。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篇10

(一)——作者:追梦

文中写道:光阴似箭,对于那些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的人来说,总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的确如此,走在大街上,到处是行色匆匆的行人,从早上边吃早餐边赶路的上班族,各种电话频繁之约的从商人员,晚晚会议不断的各个领域的高层,无不在忙碌中度过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沉思就是奢侈,回味就是浪费。

在我曾经近二十年的职业中,我也是奔波在路上的忙碌者,无论是上班还是休假,我从未空闲过,我搞不清哪个景区有无花展,也搞不清哪个景区是否风景宜人,甚至更多的景区我都无从所知。

一位友人曾打电话善意地嘲笑我:听说你在深圳十几年,居然比我更不懂深圳的景点。这句话至今让我想起都汗颜。

文中说,忙有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我想,这就是一种从容的表现。

从容是一种心境,没有这种心境,我们的一切忙碌只是一机械性的劳作,丝毫产生不了创造性。

所以,从容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灵感才会更清晰地显露出来,那么创造也就产生了。

记得曾看到一篇文,作者说他们国家计划准备为火车提速,这个方案遭到作者在内很多人的反对,作者认为,他并不希望快速到达某个目的地,他只是想在缓慢地行驶时,享受窗外的风景,车上人们聊天中的各种趣闻,以及悠然自得的时光而已。

这种从容的心态让人的内心更加平和,试想想,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活得如此忙碌,有多少时间去留意草木荣枯、树叶飘落,小鸟鸣唱,风儿低吟等等意境?

有许多本应值得回忆的往事却付之东流,到头来人生就成了一眼望到头的空白。

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用一种心静如水的态度,摆脱功利、欲望、份争的干扰,回归生命的单纯,收获内心的宁静,留住光阴里最美的瞬间,那么,你的从容便会成为永恒!

写于2017.5.3 20:26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二)怀一份从容做教师

唐芳

最近在读周国平的书,单单看到《内在的从容》这个书名就很喜欢。在序言中,作者对书名做了解释:“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但是对于忙,应该有一种警惕。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保持一种内在的从容,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作者正是以这样从容不迫的心态,或随感,或短章,把自己对人生、情欲、哲学、文化等的理解娓娓道来。

很喜欢文中的这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安静是是内心的丰富,是精神的丰富。泰然处之,谦卑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安静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缺点;在安静中,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人生境界宁静简单而又丰富充实,有人说“读书就是读己”。我看到了“残缺”的自己:处在浮躁的名誉、利益的漩涡中。我渴望这样的安静。

在安静中阅读。周国平认为读书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读书的快乐一是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在自我精神的丰富和生长。通过阅读过一种心智生活,使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答道:“因为它在那里。”回答得简单而又令人深思。他把阅读好书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优秀的书籍好比宝库,它就在那里,而阅读是占有的唯一方式。

作者认为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想来,我很惭愧。近年来,我读的大部分是教育教学类书籍,刚参加工作之初,教学理念的贫乏、教学观点的陈旧,都迫使我不得不从专业书籍中汲取营养,应该说读书的功利性太强。在胜任工作之余,我也准备阅读一些哲学、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著作,只为在安静中丰富精神世界。

在安静中思索。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每个人都要为成为怎样的人负责。作为教师,虽远离官权利诱,但职称晋级、荣誉表彰等也使自己身心俱疲。我总问自己:自己究竟还能做点什么?每天的忙碌只为一些荣誉吗?不,不是的。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当做朋友,基于信任和尊重,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去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教师更需要一种从容的心态。教师是“慢”的教育,不仅是因为周期长,更是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工作中,我为学生之间的差异烦心过,因学生屡教屡犯的错误懊恼过……急功近利,最终只会揠苗助长。

文中写道:“无论多么重要、多么喜欢的事情,都要忙得愉快,忙得从容、有分寸;始终保持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内在是从容而闲适的。”做一个从容的教师,享受职业那份特有的幸福。这,也许才是教师最应该拥有的生命底色。

作者在书中还强调,拥有“自我”。他认为每个人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这个内在的自我能够健康成长,必须给它充足的营养,而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都是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途径。生活不正是这样细水长流吗?我们不妨在教育之路上从容些,再从容些。

(鹤壁市山城区第九小学)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三)左春晓

大学为每一个学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浮躁中静下心来去充分把握、利用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仿佛从我们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意味着我们寒窗苦读十二年的目标实现。

我们应该学会在浮躁的世态中静下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有认清了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大学赋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不应该辜负这段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而是应该沉淀、丰富自己的内涵,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我们要练就一种定力,无论外界多么喧嚣,我们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是一种不搀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

让我们找回自己曾经逝去、已经养成或正在培养塑造的兴趣,做一个真性情真兴趣的自我,告别过去盲目的生活方式。生命有限,不要把精力投错了地方,致使不再来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20501135

内在的导向 篇11

这时,凄黯的夜空中,几颗微弱的星光,一闪一闪,似乎带来了一线光明,却又不时地消失在黑暗里,留给人迷茫。但是对汪洋中的溺水者来说,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贵的,都会被认为是救命的法宝,虽然一根稻草是那么地无济于事。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位流浪汉踽踽途中,他不禁欢喜雀跃,上前叫住,探询出去的路。这位陌生的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的迷途。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途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逃出森林精确的地图,他再跟随这个新的导引,终于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圖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的想象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沉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地迷茫。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惧起来。无意间,当他把手插入口袋时,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只要往自己本身去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太忙,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情绪性的恐惧是多余的,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一份内在的导向,指引你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

注重文章的内在美 篇12

老板:这个老师讲得真好, 本来这进屋的时候吧心里冰凉冰凉的, 这老师一煽呼, 什么春哪, 这心里当时就热乎了。

师:不是我讲得好, 主要是朱自清写得好。

老板:朱什么清?

师:朱自清

老板:哦。也是你们学校的?

师:啊……

老板: (亲热地握住老师的手) 这我儿子吧一直想找个好点的家教。你要是认识朱老师的话你帮我联系联系呗。

师: (无奈的搔头)

大家想想, 孔令学为何会无奈的搔头呢?

这是因为:这个洗浴中心的老板穿着皮衣, 戴着名表, 红光满面, 却连朱自清都没听说过, 可见他的内在是多么的空虚。其实文章跟人一样, 一个人外表再美, 衣服再漂亮, 装饰再华贵, 如果没有内涵的话, 都一样上不了别人的法眼, 可能还会闹出像洗浴中心老板一样的闹剧。同样, 一篇文章不管文采多么优美, 如果内容空洞, 感情苍白, 没有思考, 都算不上是好文章。好文章必须要有内在美。

那么, 文章的内在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文章的内在美从大的方面来看, 主要是三点:1、内容充实。2、感情真挚。3、思想深邃。

当然, 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兼具这三个优点, 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叙事性文章重内容, 比如记叙文、传记等;散文重感情或者哲思;而议论文更看重论证的说服力和思考的深刻性。但这三点又是互为补充互相完善的。内容充实是基础, 因为内容充实才会让感情更细腻更真挚, 让思想的深刻性有依据有体现;情感真挚的文章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作为依据;而思想深邃是提升, 它建立在前两者之上。下面, 我就文章内在美的三个部分展开讲解。

(一) 化大为小, 多用细节描写, 使内容充实———以记叙文《心灵的慰藉》为例

内容充实, 这是叙事性文章最基本的一项要求。那么, 内容充实的标准是什么呢?打个简单的比方, 就像是文言文里面的实词和虚词, 你说出一个实词的时候, 会有联想, 会有具体的所指, 比如说出饭这个字, 你会马上想到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饭, 说出盐的时候马上想到我们平时吃的白白细细的盐, 说到阳光能想到阳光明媚的时候那种暖洋洋的感觉, 说出爱这个字我们会想到和爱有关的种种感觉, 说出美这个字, 会想到美丽的女生、美丽的衣服、美丽的鲜花等等美好的事物。总之, 实词能让你有所联想有所感觉。相反, 虚词就没有这样的功能了。说出“之乎者也而乃若所因则焉”的时候你想到什么具体的事物呢?

内容充实的文章就好比实词, 你看了之后就能有所联想有所感觉。而内容空洞就像虚词, 你看了一遍, 但却什么也不记得。好了,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为什么高考改卷可以这么快, 十几秒一份了, 阅卷老师眼光一扫, 什么内容也没有抓住, 你的文章就在40分以下了。

现在, 我们一起来想想, 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充实呢?方法有很多, 但我在这里只讲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化大为小, 多用细节描写。

大家一定要明白, 事件多算不上真正的充实, 反而有堆砌的嫌疑, 事件叙述充分, 能够让人看清真相, 心里有所触动才叫真正的充实。比如放假回家亲人做饭给你吃, 如果只是简单地叙述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那么只消一二百字就写完了, 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东西, 那就根本谈不上内容充实了, 但是如果用细节描写展开叙述, 却会有非常惊人的效果, 我们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

心灵的慰藉

阳春市第二中学王红华

播下亲情的种子, 收获心灵的慰藉。

———题记

月考成绩下来了, 看着面前那一个个低得不能再低的分数, 心不禁打起冷颤。眼泪掉下来, 如雨滴般打在成绩单上, 顿时模糊了一大片, 我拿起手, 想把它擦干, 却不料手上也是湿淋淋的。今天就要回家拿成绩单给家长签名了, 我慢吞吞地朝汽车站走去, 感觉天气是如此的昏暗, 坐在座位上朝四周看去, 个个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 只余我孤独地陷在悲伤之中。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 我的心恰如听见了战场上的号角, 厮杀声一片。

回到家里, 弟弟开门, 见了我, 便立刻说:“姐, 回来啦!吃早餐没有?我去煮饺子你吃!”听了这话, 我冰冷的心温暖起来。“要···”, 我话没说完, 弟弟人已经进了厨房。“你先去看看电视吧!很快煮好的。”我走进厨房, 只见弟弟熟练有序地煮饺子, 不一会儿功夫, 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

“哇, 真香!你可以去当厨师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冲弟弟说。

“姐, 太夸张了!离那个地步还隔着一个天呢!”弟弟乐滋滋地说道。

“姐, 你还好吧!你不要太介意成绩问题, 我也一样, 沮丧什么。有什么好沮丧的呢?这次为什么会考成这样, 问一下自己, 平时有没有及时复习呢?”他有条有理地说。

我觉得很奇怪, 一向调皮捣蛋的弟弟怎么今天还装起大人来了。我疑惑地摸摸他的额头:“弟, 你发烧了吗?”

“你才发烧呢!我早听爸说了, 你月测成绩出来了, 我就知道你肯定要回来的。饺子是我昨天去买的。”这时, 我才恍然大悟。

那一刻, 我的心从冰箱里走了出来, 暖洋洋的。家, 是如此的温暖。原来, 那碗饺子是有特意性的, 特意为我受伤的心灵而买的。这时, 我低下头, 一口一口慢慢地品尝, 连碗里的汤底都吃得一滴不剩。如此美味的饺子慢慢地从嘴里流进胃中, 一路是如此的畅顺, 如此的温暖, 温暖我冰冷的心, 它久久地在我的身体中随着血液流淌着。

至今, 我仍然记得那碗热腾腾的饺子, 它是如此的美味、如此的温暖。每当我遇到挫折萎靡不振, 受到委屈伤心难过时, 我都会想起它, 它使我的心不再彷徨, 让我充满热情。它就像一扇透明的窗, 把阳光引进来, 让我看到了希望。

它不是一碗简单的饺子, 它代表着亲情, 是家的象征。它是我心灵的慰藉。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于细小之处见真情。一碗特意为自己准备的饺子抚平了作者受伤的心灵, 从而认识到亲情是自己心灵的慰藉, 一生的慰藉。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 作者采用了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姐弟之间浓浓的亲情。

这种“化大为小, 多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在让内容变得充实的同时, 也让感情得到了真挚的体现。所以很多时候, 内容充实是感情真挚的基础和条件。

(二) 善用心理描写, 使感情真挚动人———以散文《到底, 是青春挥霍了年华》为例

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散”, 很多同学以为既然是散文, 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 随便写一通也没什么关系, 这个就大错特错了, 散文如果漫无目的, 虚无缥缈, 也算不上是好散文。

我们来看一篇发表在《疯狂作文·高中版》2011年12月号上的文章《到底, 是青春挥霍了年华》,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现在我班上的黎秀锋同学, 他的这篇文章展现了高中生的心理困境, 读来十分真挚感人。

言归正传, 散文怎样做到情感真挚呢呢?既然是情感方面的, 那么我们应当多用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方法展开来讲有如下这些:

1、直接抒情法+比喻。

直接抒情的标志是“痛苦”、“开心”、“郁闷”等等表示心理感受的词语。由于感受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 所以在直接抒情时, 为了让感受更形象生动, 常常会用到比喻手法。

我不断地权衡得失, 忘了时间的无情, 青春从我的身体上脱落时的疼痛, 让我醒悟我对年华的挥霍。

这里, 把青春喻为一种像金蝉脱壳一样能够剥落的东西, 而这种剥落伴随着疼痛。把作者内心因为浪费时间一无所成的伤感展现出来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 如果要描述我很痛苦, 我们可以这样写: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立刻传遍了全身, 似有千万只蚂蚁在撕咬着身上的每一寸肌肤, 所过之处, 遍体鳞伤。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加上比喻是否生动了很多呢?

2、幻觉展现法和梦境描绘法。

幻觉展现法跟梦境描绘法比较相似, 都属于虚构情景。不同的是梦境展现法是描写梦中的情景, 通常会用到诸如“我梦见”、“梦里”之类的词语。而幻觉描写法是描写幻觉中的情景, 常常会直接用动词来表示, 例如“我听见”、“我看见”、“我仿佛”“我似乎”、“我好像”之类的词语。

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躺在床上, 闭上眼睛。看到自己形单影只地在操场上游荡, 看到自己在朋友面前装疯卖傻, 一脸茫然地对着课本, 看到老妈无奈、担忧的目光, 看到抽着烟的一脸愤怒的老爸……

这里是很典型的幻觉展现法, 明明躺在床上, 却看到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这种幻觉很好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譬如我们要表达自己特别想回家的心情, 可以这样写:我仿佛看到妈妈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鱼汤, 十分温和地对我说:儿子,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 妈妈给你做了鲜鱼汤, 趁热尝尝。这种表达比“我真的好想好想妈妈”生动得多。

3、心灵独白法。

这种心理描写的特征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的过程。

看到文章第三部分第二段:

很多事情, 没做到就是没做到, 没有必要解释, 但很多时候, 想和做是分离的, 所以我解释了。解释是掩饰罪恶感的借口, 回过头来一想, 发现有很多开头和结尾出现在我已有的生命之中。

在此段落中, 想和做, 解释与不解释的矛盾将作者内心的纠结展现得淋漓尽致。

4、环境烘托法。

描写自己的心灵感受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做环境烘托法。就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来烘托自己的心情。例如文中第一部分:

下笔写这篇文章的那个下午, 窗外下着雨。雨很密, 像是从天边悬下的帘幕, 遮蔽了十米外的世界。

细细密密的雨遮住了外面的世界, 好像把作者锁在了一个牢笼里, 很好地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压抑和痛苦。

一篇好的散文, 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 少不了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所以, 同学们要多去运用, 去体会,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三) 做生活的思想者, 让自己的文章具有深刻性——以小悦悦事件的思考和分析为例

如果要让自己的文章深刻, 在写作时, 就必须要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去发现问题、揭示问题, 这样, 就能离“深刻”更近一步了。

当然, 我们作为高中生, 这一点比较难以做到, 所以在这里, 我只简单地讲讲。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方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 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 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 漠然而去, 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事件的中心焦点应该在哪里?你能看出什么?

明确:一个小女孩死了———生命的消逝——为什么消逝——人情冷漠造成——不是一个人的冷漠, 而是整个社会的冷漠———怎样对待这些冷漠———拒绝冷漠———同情和良心———要有制度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的思维方法是: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 我们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深刻了, 所以, 如果要做到思想深刻, 就必须多去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这样的情况多吗?怎样去处理这样的情况呢?怎么去面对呢?有什么办法去解决呢?

如果我们能在文章中展现出这些追问的过程, 表达追问的结果, 我们的文章自然就深刻了。

纵观高考满分作文, 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文章要深刻, 请关注困境。比如2008年上海市唯一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将自己的视觉放在了身处上海这个繁华都市的农民工的生活困境上,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其中一篇满分作文写自己的同桌因为来自安徽, 不得不回安徽老家参加高考的社会问题写出来了, 将视点放在了农民工子弟参加高考的尴尬处境上。

所以, 如果我们要让自己的文章更深刻, 就要多注意下面这些近年来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关键词是:弱势群体、留守问题少年、农民工、乞讨者、矿难事件中的受害者、食品安全问题、交通事故、大学生自杀。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不能泛泛而谈简单叙述, 要像思考小悦悦事件一样“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 将思考的经过和结果加以艺术化的展现, 如此, 方能让文章思想更深邃。

【内在自然】推荐阅读:

内在语言05-16

内在环境06-05

内在特色06-11

内在质量06-18

内在潜能06-19

内在矛盾08-07

内在能力08-16

内在激励08-20

内在契合08-23

自我内在08-28

上一篇:小院作文素材下一篇:表达心累的伤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