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能力(共12篇)
内在能力 篇1
财务经济分析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 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 并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 借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中, 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财务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分析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目前, 我国财务能力分析主要划分为四个部分: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这四个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只有在深入理解四大财务能力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经济分析才更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根据其内在逻辑性, 笔者认为四大财务能力中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基础, 营运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是前者的延伸。下面的论述基于四大财务能力分析中所运用的具体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来印证笔者所述观点。
一、财务能力分析框架
其一, 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中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这两个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 这两个指标在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中主要用于评价其变现性。支付能力系数 (支付能力系数=近期能动用的货币资金÷近期急需支付款项)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支付性。考虑了以上五项指标还应该考虑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因素, 包括净流动资产数量、流动资产质量、流动负债结构和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人们进行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关注其投资性和权益性。长期偿债能力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长期资产适用率[长期资产适用率= (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 ÷ (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EBIT÷利息支出) 、已获固定支出倍数[已获固定支出倍数= (利润总额+全部固定支出) ÷全部固定支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是对偿还债务能力进行衡量其内涵一致, 从强弱程度上看基本一致, 这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两者各自具有其在合理的数量界限。但这两者还是存在着偿还期限和对象的不同, 并且具有不同的偿还基础。
其二, 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收益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收益额的大小、比例及收益数额的构成。评价盈利的财务指标也可以划分为长期盈利能力分析和短期盈利能力分析。短期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是关于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 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率÷成本费用额) 。长期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收入) ÷平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盈利率 (流动资产盈利率=盈利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盈利率 (固定资产盈利率=盈利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 。
其三, 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充分运用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 体现企业的经营绩效。营运能力分析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强化资产营运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资产的周转速度, 谋求等量资产创造更多的收益。评价企业营运能力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不良资产分析和资产损失分析。对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应收账款、存货上面。总资产周转情况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来描述。而不良资产分析通过不良资产比率来衡量,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其四, 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又称成长性, 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内部积累的资金不断投入而形成的发展潜力。发展能力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 其一是企业在现有生产经营规模条件下, 通过内部充分挖掘潜力促进企业发展;其二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 通过扩大投资的办法来增长企业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二、财务能力分析内在关系
在描述了财务能力分析的四部分基础之后, 通过图1来描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财务能力关系图中将财务能力划分为两个主要板块即基本财务能力和拓展财务能力。基本财务能力由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构成。在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营运能力分析, 在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延伸出发展能力分析。而且在这一拓展的基础上, 其内部也是逻辑的延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相辅相成,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与总资产的周转情况也需要配合才能对公司的财务能力加以合理的评价。短期盈利能力与盈利增长指标结合考察能够帮助分析者对公司的现在和未来盈利能力结合起来。长期盈利能力与资产的增长能力结合更能分析出公司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 财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的呈现于面前, 财务四大能力评价指标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理解四大财务能力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经济分析能让分析结果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武雯娟:《浅析财务评价指标的改进及完善》, 《财会通讯》 (综合) 2007年第4期。
[2] (美) 埃里克·A·海尔菲特, 张建军等译:《财务分析技术》,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杨军:《商业银行客户评价》,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4]李萍、肖惠民:《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内在能力 篇2
股票内在价值的概述
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是由股票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当市场步入调整的时候,市场资金偏紧,股票的价格一般会低于股票内在价值,当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市场资金充裕,股票的价格一般高于其内在价值。总之股市中股票的价格是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
方法
股票内在价值
那么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怎样确定的呢?
一般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恒丰粤国际微盘,市盈率法是确定股票内在价值的最普通、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股市中平均市盈率是由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所确定的,比如,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为3.87%,对应股市中的平均市盈率为25.83倍,高于这个市盈率的股票,其价格就被高估,低于这个市盈率的股票价格就被低估。
第二种方法资产评估值法,就是把上市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一遍,扣除公司的全部负债,然后除以总股本,得出的每股股票价值。如果该股的市场价格小于这个价值,该股票价值被低估,如果该股的市场价格大于这个价值,该股票的价格被高估。
第三种方法就是销售收入法,就是用上市公司的年销售收入除以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如果大于1,该股票价值被低估,如果小于1,该股票的价格被高估。
决定性因素
股票内在价值即股票未来收益的现值,取决于预期股息收入和市场收益率。
决定股票市场长期波动趋势的是内在价值,但现实生活中股票市场中短期的波动幅度往往会超过同一时期内价值的提高幅度。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价格对于价值的偏离呢?投资者预期是中短期股票价格波动的决定性因素。
在投资者预期的影响下,股票市场会自发形成一个正反馈过程。股票价格的不断上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推动股票价格进一步上升,并促使这一循环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并且这个反馈过程是无法自我纠正的,循环过程的结束需要由外力来打破。
计算方法模型
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模型有:
A.现金流贴现模型
B.内部收益率模型
C.零增长模型
D.不变增长模型
E.市盈率估价模型
计算方法
股利贴现模型DDM模型
贴现现金流模型(基本模型)
贴现现金流模型是运用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来决定普通股票的内在价值的。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
1、现金流模型的一般公式如下:
(Dt: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V:股票的内在价值)净现值等于内在价值与成本之差,即NPV=V-P其中:P在t=0时购买股票的成本
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之和大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价格被低估,因此购买这种股票可行。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之和小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价格被高估,因此不可购买这种股票。通常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证券市场线来计算各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并将此预期收益率作为计算内在价值的贴现率。
内含收益率模型IRR模型
1、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就是使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Dt: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内部收益率P:股票买入价)
由此方程可以解出内部收益率k*。
零增长模型
1、假定股利增长率等于0,即Dt=D0(1+g)tt=1,2,┅┅,则由现金流模型的一般公式得:P=D0/k
2、内部收益率k*=D0/P
固定增长模型(Constant-growthDDM)
1.公式
假定股利永远按不变的增长率g增长,则现金流模型的一般公式得:
2.内部收益率
折叠本段市盈率估价方法
市盈率,又称价格收益比率,它是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反之,每股价格=市盈率×每股收益。
如果我们能分别估计出股票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那么我们就能间接地由此公式估计出股票价格。这种评价股票价格的方法,就是“市盈率估价方法”。
例:
用二阶段模型计算格力电器内在价值:
净利润增长率:
21.00%,
24.00%,
13.85%,
13.41%,
4.20%,
8.90%,
8.20%,
6.72%,
7.64%,
20.08%.
1995年净利润:1.55172亿元。
20净利润:5.0961亿元。
内年比1995年净利润增长5.0961÷1.55172=3.28倍,10年复合增长率为12.6%。
由于格力电器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10年净利润增长率:15%。
分红率:
2005年37.89%, 2038.92%, 2041.9%, 2046.5%, 2045.05%,2045.07%, 1951.06%, 1955.38%, 190%, 1965.72%,
平均税后分红率为42.0%
今后公司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适当调低分红率,预计今后10年平均税后红利分派率:35%
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3%-7.0%,平均4.5%,考虑利率变化趋势,调整为7%
基准市盈率:1/0.07=14.3
年度每股盈利(元) 分红折现系数分红现值
2005 0.950.3325
1.0925 0.3823 0.935 0.3574
1.2563 0.4397 0.873 0.3838
1.4448 0.5056 0.816 0.4125
1.6615 0.5815 0.763 0.4436
1.9107 0.6687 0.713 0.4767
2.1974 0.7690 0.666 0.5121
2.5270 0.8844 0.623 0.5509
2.9060 1.0171 0.582 0.5919
3.3419 1.1696 0.544 0.6362
3.8432 1.3451 0.508 0.6833
合计红利值为:8.0955元
合计分红现值为: 5.0484元
上市以来筹资共7.4亿,分红14.8亿,分红/筹资=2,故折合实际分红现值为5.04/2=2.5元.
折现率:7%
盈利增长率为:15%
分红率为:35%
实际分红现值(考虑分红筹资比后)为: 2.5元
第二阶段即第10年以后,增长率为:7%
第10年的每股盈利为3.84元
折现到第10年的当期值为:3.84/0.07=54.85元
第10年的折现系数为0.508
第二阶段的现值为:54.85*0.508=27.86元
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27.86+2.5=30.36
给以50%以上的安全边际,30.36*0.5=15.18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15.18-0.4)/1.5/1.16=8.49元.
给以60%以上的安全边际,30.36*0.4=12.14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12.14-0.4)/1.5/1.16=6.75元)
给以70%以上的安全边际,30.36*0.3=9.10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9.10-0.4)/1.5/1.16=5.00元)
为获得15%年复利,现在可支付格力电器的最高价格:
净利润增长率为15%
的预期价格:3.8432*14.3=54.90元
加上预期红利:8.09元
预期20总收益:54.90+8.09=62.99元
获得15%盈利现可支付的最高价格62.99/4.05=15.55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15.55-0.4)/1.5/1.16=8.70元)
折叠本段内在价值
净资产收益率(%):
2005年18.72
年17.24
年15.53
年16.17
年15.82
年15.48
年21.68
年26.3
年32.9
年33.56
平均:21.34%
预计后10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
则内在价值为:
每股收益(0.95)/贴现率(0.07)=13.57元
净资产收益率(18%)/贴现率(7%)=2.57
13.57*2.57=34.87元即格力电器内在价值的现值为37.37元.(加上红利的现值2.5元)
给予5折的安全边际则37.37/2=18.68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18.68-0.4)/1.5/1.16=10.5元)
给予4折的安全边际则37.37*0.4=14.94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14.94-0.4)/1.5/1.16=8.35元)
给予3折的安全边际则37.37*0.3=11.21元
(除权及增发后调整为:(11.21-0.4)/1.5/1.16=6.20元)
成长率为10%,10年后将成长2.58倍;
成长率为12%,10年后将成长3.11倍;
成长率为15%,10年后将成长4.05倍;
成长率为16%,10年后将成长4.41倍;
成长率为18%,10年后将成长5.23倍;
成长率为20%,10年后将成长6.08倍;
成长率为25%,10年后将成长9.31倍;
成长率为30%,10年后将成长13.79倍;
成长率为40%,10年后将成长28.95倍;
内在能力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能力 内在规律 电子档案袋
电子档案袋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在国外教育行业已有多年的实践,我国在引入电子档案袋之后,不但将其作为评价手段,而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帮促工具。Coloradeo大学的Dr.Kenneth Wolf认为教师档案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教师在认真检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同时,其实践能力得以提高;(2)档案袋中提供的案例为以后研究和别人借鉴提供基本素材;(3)档案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展示自己专业进步的机会;(4)档案袋为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哲学、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在学校规划之间一致性等问题提供信息。
一、幼儿教师电子档案袋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1.设计原则
(1)内容灵活自选:每个教师在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表现需求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灵活设计,有其个性的开放性结构。一是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进行内容栏目的选择,二是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
(2)多种媒体形式: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居多,因此,针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电子档案袋应加入图片、视频、观察日志等多种媒体形式。
(3)共享合作交流:教师电子档案袋应具有合作共享的功能。除了横向关于同一主题的整理之外,还将不同时期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实现资源共享。
(4)凸显园本文化:通过电子档案袋的设计,可以全面展现教师风貌,幼儿园的园本特色在教师对日常工作的整理和创新中能较好地得到体现。
2.幼儿教师电子档案袋开发
根据以上原则,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并进行分析,设计教师模块如下图所示。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发展过程,针对这一过程,采用“板块+通用性+个性”的开发设计方法,给出若干个电子档案袋板块。每个板块有其通用的结构,其元数据描述相对固定。而教师在建立电子档案袋时将围绕某种需求,通过选择若干板块组合形成,使教师被动的专业化正转向教师积极的个人专业化发展,形成“教学—反思—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选取八位幼儿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电子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任何成长都离不开各方面条件的帮助,有些因素还可能阻碍这个动态过程的发展,因此通过幼儿教师电子档案袋资料的分析,可以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袋以可视化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参与者的整个成长过程,既为实施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又促进了知识建构环境的信息化与平台化。
分析评估表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电子档案袋哪些内容可以反映该研究问题;(2)可以获取哪些内容?(3)可以获取的这些内容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度如何?(4)可获取的这些内容自身有何局限?
1.相关联文本的选择及获取
根据标准中幼儿教师的七种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逐一分析哪些内容可以反映相关的能力,并可获得并上传至电子档案袋。
2.电子档案袋内容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关联
根据上述分析,请行业专家列出电子档案袋内容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关联程度。
3.电子档案袋材料的内容编码
分析单元来自于电子档案袋中的内容,内容中涉及文本上传及讨论交流的数量,以及上传文本的质量及讨论交流的质量。对文本材料的质量分析采用观察法中事件观察法的取样内容,设计的分析评估表采取ABCDE5级制评分,分数分别为9、7、5、3和1。
4.评分过程
评价者在进行档案袋分析时通过收集、记录材料——解释说明材料——评价教学效果——档案袋评分与信息反馈四个步骤完成评价。三位评价者为一小组,共同评价同一批文档材料。首先评估者查看档案袋内容是否完整;再根据材料与教师表现,依据相应的分析评估表对基于档案袋呈现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分;然后将不同的分值折算统计后,计算出相应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得分;最后,根据得分分析不同类型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三、结果与讨论
在本研究中将专业能力发展阶段区分为新手型(0-3年)、熟手型(4-8年)和专家型(8年以上)。在进行多重差异比较后,为探讨每种能力的均值及差异,对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进行T检验。在全部用于分析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的73份文本中,专家型教师的均值为7.433,显著高于熟手型和新手型教师的5.700和5.273,专家型教师的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较强。
在全部用于分析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的文本中,专家型教师的均值为7.200,熟手型教师的均值为6.261,新手型教师的均值为5.000。三种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是依据教案与反思,而教案与反思本身可学习的案例较多,通过学校的职前教育及新入职培训较易达到中等水平。而日志主要依靠平时的观察与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显示出来的差异较明显。在对103条讨论文本的分析中,专家型教师的均值为8.658,熟手型教师的均值为6.953,新手型教师的均值为7.636。与前几种能力不一样,新手型教师高于熟手型幼儿教师的讨论质量。而新手型幼儿教师与熟手型幼儿教师之间,新手型幼儿教师和熟手型幼儿教师均与专家型幼儿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显示出讨论主要依靠平时的观察与积累,是长期的过程,显示出来的差异较明显。
不同成长阶段幼儿教师的反思与发展、激励与评价能力这两种能力均是八年以上幼儿教师呈较高水平值,其中反思与发展能力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的均值相差较大,而激励与评价能力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均值相差较小。这说明各成长阶段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呈线性上升趋势,而激励与评价能力在到达一个阶段后才会有质的变化,即从关注自我事物转变为关注幼儿。
四、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规律
1.感性经验——理性经验
在电子档案袋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手教师的反思及日志多数来自于自己的感性经验。这个阶段日志的内容往往只有具体的事件,却不能提取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或提出有改进性的建议和措施。他们开始常常关注一个概念或一个简单的事件,很难分析出方法。而熟手型教师已经学到一些处理教学事物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同时会统整并巩固在前一时期所获的经验和技巧。而专家型已开始思考关注个别学生的问题并会采用理性经验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因此,这时最需要获取有关特殊学生或处理学生问题的各种信息。并且,在这一时期给予教师教学的现场协助,使教师接触专家、接受同事及顾问的建议都是必要的。
2.关注自身——关注幼儿
新手型教师在反思中关心的往往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等问题。他们希望尽快地了解所教的内容,做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材料,做好教学工作。此阶段的教师已开始注意了解学生,但仍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新手教师刚踏入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及环境只有非常有限的知识,因此,面对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而熟手型教师的知识相对丰富一些,没有刚入职阶段的紧张情绪。教师们有精力了解孩子们的复杂性,此时会寻求新的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迎合学生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专家型教师经验更丰富,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且对教学环境已有充分的了解与熟悉。这一时期教师们感觉比较安心,可以专心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教师能不断地追求并尝试新的方法,更能关心和配合学生的需求,关心师生之间的交流。此阶段的教师已逐渐获得专业见解,并处理大多数可能发生的新情况。
3.漫无目的——有的放矢。
刚进入工作单位的新手型教师对什么都感兴趣,在他们的电子档案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日志与反思,涉及各个不同的点。而专家型教师的日志有特定的指向,或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或对于培训过后某个新问题新方法的探讨,他们都参加过各种进修活动等。教师参加了各种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包括参加各种研讨会,加入教师团体组织,进修学位,收集并阅读各种学前教育的相关信息与资料等,科研材料与培训材料相对较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文件.
[3]顾荣芳.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J].幼儿教育,2005(3):16-17.
[4]李莉.电子档案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15-120.
[5]刘礼明.美国电子教学档案袋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5(217):69-73.
[6]秦金亮《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新时代出版社,2008.
[7]徐炜霞袁爱玲.制约当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内在能力 篇4
关键词:会计,业务能力,财务管理,联系
一、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这两大方面。
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动。具体内容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 其中,筹资活动是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投资活动是将企业资金投放、使用的过程。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一系列资金收付活动。 资金分配活动,是指企业通过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取得各种收入, 实现资金增值。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共同构成了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些财务活动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企业必须合理的对这四个方面的财务活动统筹安排,才能取得良好的财务效果。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了企业与所有者、债权人、被投资单位、债务人、供应商等其他有关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1、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的优良对企业能否取得高利润有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却体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因此,为了融入到市场经济中,企业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科学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基础性管理方法和循环性管理方法或者分为筹资管理方法、投资管理方法等。但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财务管理方法才是最好的。
首先,从财务的日常管理出发,按照企业自身的工作特点, 制定符合会计法并且适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程序,强化会计基础核算工作。
其次,从企业内部机制出发,在预算管理方面要建立企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强化企业预算管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提高办事效益。
最后,在企业中实施财务监督机制,全面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和会计业务进行监督。建立事中监督事后审计机制,对预算的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进行严肃处理。
总之,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必须按照适应性、谨慎性、合理性原则,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并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
2、明细市场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扩大,竞争内容复杂,竞争手段先进,竞争方式多样。“优胜劣汰”这一市场竞争法则使众多的企业增加了危机感,当然这也是一次机遇。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随着世界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成熟。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各种服务业、电子信息业都融入了电子商务网络, 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子商务,因此,现代企业应迎合市场的发展, 加强企业信息化网络观念,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利用电子商务开拓更广的国际市场,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好例子。
3、会计核算资料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而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会计信息质量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二、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的联系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企业要想求得生存、进行发展必须重视会计方面的发展,因为会计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者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又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
1、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区别
首先,二者之间的本质不同: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是对经济活动能动性的反映与控制。而财务管理是一项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
其次,二者之间的目的不同:会计是一门学科,主要是反映和控制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通过运用货币表现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可靠的、真实的、准确的财务信息。 而财务管理主要是根据价值运动规律,运用会计业务能力进行分析,通过计划、控制等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
最后,二者之间的历史起源不同: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后, 人们需要对劳动成果计量、分配才萌芽了会计思想,产生了会计行为。而财务管理,即财务活动。它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商品货币经济时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消亡而消亡。但对于会计来说, 只要人类的生存活动存在就将一直存在。
2、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的联系
虽然,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内容,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企业财务信息, 并且财务部门筹集资金,运用资金,以及对盈利的分配,都会反映到会计部门。同样的,会计则要密切关注财务经营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为财务管理服务。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与价值有关,会计与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处理和分析、 判断都是按照价值来进行的,而最终目的也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需要财务活动及其结果的情况。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而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价值运动信息。
3、会计业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既然会计与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会计业务能力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重要。提高会计业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会计与财务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合理优化财务管理的结构,对企业的系统进行最优的规划与经营,不断创新,制定符合其自身的经营模式,创造更高的利润;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财务透明度, 提供准确的企业财务管理、资金流动方面的信息,使企业更好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取得一席之地;有助于帮助企业管理者选择收益高的投资项目,并有效的利用资源,全面协调经营与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内在与外在作文 篇5
人的内在美你看不见,就不知道。但外在美,在你看见他的第一眼,就能发觉。有时,外在美很重要呢——“如果我在路上被摩托车撞了,只要我定神一看,那位仁兄骑着一辆崭新耀眼的鲜红跑车,穿着漂亮泛白的牛仔裤,套着艳黄四射的一件运动衫——而且,顶要紧的,有一张奥玛雪瑞夫式的性格的脸,我一定软了心,爬起来自己拍灰自己走路,并且诚心地向他道歉,请他不要介意我的额头无意间撞掉了他的车漆。但如果来人骑着一辆灰不灰黄不黄的老爷车,又邋遢着一张浮肿油亮的丑脸,(或者,更不幸的,又长了些红豆。)我一定非找他算帐不可!”
如果人只有内在美——用花来说“可没人听说过芭乐花吧?有谁订购过杨桃花送女朋友呢?冬瓜花、西瓜花虽然将来大可以“瓜瓞绵绵”,可是哪里上得了花谱!”
但人有了外在美,就像一枝高贵、美丽的玫瑰花——“要说做花,就得做漂亮的玫瑰花。做人,当然以伟大为好,否则,至少也得漂亮!”
内在美,美在内心,可又有谁能一眼看出呢?为何整容院那样火爆?为何大家都想整形?原因只有一个——“我原谅林黛玉,原谅西施,原谅早死的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虽然她们常常生病。“东亚病夫”大概都是这类“东亚病妇”生的。但只要生病生得像林黛玉那样桃腮泛红,星眸放光,或像西施那样颦眉捧心,娇喘不胜的话,就算送到选美会上,也能捞个;最佳病容奖”。要是像东施,虽然身体棒、演技好,又有谁敢领教?”
不能说内在美无用武之处,这点我与作者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人只有外在美却缺失了内涵,我只能称其为没有灵魂的空壳。人如果不但有外在美还有内在美,那么那些没有无用的空壳与单一的灵魂完全无法相比。
韩特《内在的宇宙》 篇6
人的心智自然推理过程是很逻辑的吗?
小孩心里的想法是怎样得来的?
人的记忆潜能到底有多大?有改进之道吗?这些问题本身并不新鲜,但答案却有出乎意想之外的地方,这就是近年来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研究的成果,也就是《内在的宇宙》这本书所要介绍的。
什么是“认知科学”?这得从人脑的结构说起。
人的脑细胞和身体上其他细胞不同,其他细胞可以新陈代谢,脑细胞则死一个少一个,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老以后或脑部受伤以后某些受脑指挥的功能(如记忆)会丧失而且不再恢复的原因。那么人一生下来这笔只能开销没有进账的本钱有多少呢?这个数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所举的最低数字是一百二十亿。光看这个数字,我们还无法看出人脑的能力有多大,如果我们拿电脑来比较一下就可以明白了。现在一般应用的电脑其中央控制系统的记忆单位不过32k,64k,128k而已(k=1,032)。换言之,电脑的能力只不过是人脑的几十万分之一。看到这里,大概有不少人要问:既然咱们人的头脑已有那么强的能力,述花大钱出大力发展电脑干嘛?问题在于,能力不等于运用。人的一生能被运用的脑力简直是微乎其微。这是人的一大笔还没动用的财富。要是人们的头脑个个充分动用起来,那潜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如今从事认知科学的工作者就是千方百计想研究出如何“挖潜”的办法,使人的脑力比较充分地运用起来。
认知科学不是冥想式(Specu-lative)的学问,它是综合十来种以实验为基础的学问,包括心理学、电脑学(Computer Science)、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等等,而发展出来的一门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智活动。
一般人往往轻视心智活动,认为那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于是由华生(Watson)以降的心理学中的所谓行为学派,专门集中精神研究外界刺激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当然,他们以种种动物作实验,不过主要目标是人,不是动物本身)。有名的制约反应说(condi-tionedreflex)就是他们的成就。然而,人在接受外界刺激后和作出某种反应前其身体内部的活动过程是什么,他们既不去研究,也不屑研究。他们把这极重要的一环活动只用一个名词就一笔带过:黑箱。
情报处理理论的建立帮助了我们了解黑箱之谜。简单地说,人的心智活动在某些方面和电脑内部活动情形并无不同之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幻灯打出AA和Aa两组字母时,问你:“两个字母意思一,样吗?”你的回答都是“对的”,可是就时间来说,回答AA要需要549微秒,而回答Aa则需要623微秒。这是因为,根据情报处理理论,Aa的识别过程比AA要复杂。因为识别Aa要动用比视觉模式更多的过程,而识别AA则仅用视觉模式就够了。
这本415页、附有插图说明的书所提的问题都是很有挑战性的。虽说是写给一般读者看的,但是仍需读者花点脑筋才行。不过对一门新学问有兴趣的人是不应该知难而退的。
内在能力 篇7
关键词:发展能力,农民工,市民化,驱动力
市民化是指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 (Farmer或Cultivator) 和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农民” (Peasant) 在向市民 (citizen) 转变的进程中, 发展出相应的能力, 学习并获得市民的基本资格、适应城市并具备一个城市市民基本素质的过程。[1]通过这一过程农民工实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身份认同等方面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固然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农村土地权益处理机制等。这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 但农民工市民化还与农民工自我发展能力密切相关。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农民工能在城市立足与发展, 而这需要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工市民化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是农民工立足城市并融入城市过程中自身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包括就业能力、城市生活适应能力、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1.就业能力
农民工要想立足于城市, 首先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就业能力, 这是农民工立足于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有就业才会有收入, 有收入才能在城市生存与发展。这里的就业能力指的是农民工在城市实现就业和保持就业的能力, 包括工作搜寻能力、工作胜任能力、创业能力等。城市的生产特点与农村的生产特点完全不同, 农村的生产不涉及工作搜寻问题, 一般来说, 农业生产劳动作为一种简单劳动也不需要专门训练就能胜任。而城市生产中农民工首先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 需要在劳动力市场搜寻工作岗位, 且城市生产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和农业生产相比更具规则化和标准化, 绝大多数工作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胜任。同时, 城市生产中存在着更大的创业空间。因此, 农民工要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就需要熟悉城市生产的特征, 适应城市生产的规律和特点, 具备一定的工作搜寻能力、工作胜任能力、创业能力。
2.城市生活适应能力
城市生活的现代性特征不同于农村生活的乡土性特征, 城市社会在生活方式、生活风格、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农村社会存在着巨大差别, 由乡土社会进入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社会, 需要理解和认识城市社会生活的特点。如果农民工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 就很难与城市居民进行良性互动, 并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一是和城市居民交往的能力。进入城市生活需要熟悉城市的交往方式, 因为农村的交往方式和城市不同, 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农民的交往是基于血缘和亲缘关系的, 人情味浓;城市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 开放性强, 市民的交往是基于业缘关系的, 人际关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即经济生活中的理性[2]政治参与是一个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 也是实现其自身利益和提升利益表达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利益表达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 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 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3]利益表达包括对利益的认知、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方式、利益表达平台等要素。农民工作为城市新兴的产业工人阶层, 在融入城市化的过程中, 可能会面临一些利益得不到实现的问题, 这需要具备一定的利益表达能力, 需要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 需要具备利益表达意识, 需要利益表达的平台, 特别是需要学会自我组织起来进行利益表达。比如农民工可能会面临着就业歧视、拖欠工资、工作中意外伤害等问题, 利益表达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工劳动报酬在分配格局中的位置以及其他利益实现的程度。
4.学习能力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社会在近代的发展, 就是理性取代传统和感情的过程, 对于成本和利润的考虑是理性的核心, 理性化过程首先发生在经济领域。
学习能力是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也是以上三种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影响因素, 就业能力的提升、更快的适应城市生活、更积极的政治参与和更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利益都离不开学习能力。农业劳动基本都是简单劳动, 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 而城市生产劳动则大多是相对复杂的劳动, 需要经过学习才能胜任。这里的学习能力主要由学习意识、意志品质、学习模式、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等要素构成, 也就是指农民工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有没有学习的合理安排和途径, 以及通过学习能够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等等。
二、农民工市民化中自我发展能力现状及原因
目前, 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为就业能力较差, 难以真正适应城市生活、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缺乏, 并存在学习障碍。
1.就业能力较差
一是工作搜寻能力不足。由于农民工的交往限定在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家庭和老乡范围内, 搜寻就业的渠道过窄, 绝大部分农民工是通过亲友和老乡介绍的, 其所获信息不可避免的会有片面性和滞后性, 很少一部人是通过劳务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获取工作的, 利用现代媒介如网络搜寻工作的更少, 究其原因, 有自身素质不高、不会使用现代媒介的, 有对职业中介机构不信任的, 也有缺乏对就业信息的辨别能力, 担心上当受骗的。
二是工作胜任能力不强。他们能胜任的工作一般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技术含量低、风险高以及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培训状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绝大多数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就业之前没有受过专业技术训练, 导致了只能胜任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
三是缺乏创业能力。不仅缺乏创业的意识, 也缺乏创业的经济能力, 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状况。从人力资本状况来看, 主要是缺乏创业所具备的知识、经验, 以及求稳妥造成的对创业风险的过度担心。从社会资本来看, 主要是缺乏社会网络支持, 家庭难以提供多余资本来支持其创业活动, 其社会关系网中的老乡所能提供的资源是重复性的, 也不能为其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资金, 他们又难以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 而非正式的金融机构由于融资成本高且风险大, 很少人愿意去冒这个险。
2.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弱
从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看, 农民工和市民缺少交往和互动, 交往的对象主要限定在老乡的狭小圈子内, 其社会交往表现为封闭性、内倾性等特征。美国社会学家彼特·布劳指出, “位置相同或极为相近的人, 其面对面交往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位置相距悬殊的人。”[4]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农民工的数量及其弱势地位造成其处于被边缘化的状况, 经常遭到市民的歧视, 与小群体 (精英群体除外, 笔者注) 相比, 大群体所拥有的这种歧视性的群体压力和活动则更为普遍。……在社会交往中的歧视源于多数派群体或大群体。市民不愿意与其交流, 加之农村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不同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 对城市的交往方式不熟悉, 他们和市民交流的主观意愿不断被消解。
从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看, 市民的歧视, 给农民工造成了心理阴影, 造成了融入城市的困难。由于农民工被市民看成是城市的负担和城市安全的隐患, 一些市民把肮脏、下流、粗俗、没礼貌、易犯罪等和农民工联系起来, 农民工被妖魔化, 成为城市社会问题的替罪羊和首选的排斥对象。[5]甚至把一切不文明的行为称为“很农民”。城市社会对农民工形象的贬低性记忆, 进而转化为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形象负面的“评价图式”, 且日益内化为城市群体的价值信念。[6]农民工对市民的排斥和歧视, 致使农民工把自己贬低, 自卑感增强, 对城市的疏离感增强, 在被边缘化的过程中, 形成过客心理和自边缘化心理, 把自己当作城市的匆匆过客, 认为城市的一切与自己无关, 把自己看成是低人一等的人, 农民工的自边缘化有时也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自我隔离, [7]这种自我隔离不仅使其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形成了对市民的防御心理, 延缓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从语言适应能力看, 由于普通话是立足和融入城市的关键要件, 他们有学习普通话的主观意愿。由于“外部交际”基本被普通话所垄断, [8]他们特别看重普通话的功能, 把普通话看成是城里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说普通话对他们而言并不容易, 其普通话带有明显的乡音, 由于普通话对其工作和生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且有的行业如服务业对普通话有严格要求, 迫使他们在交往中甚至在和同乡的交往中也得使用普通话, 试图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准, 争取更好的融入城市。有的农民工为了在城市立足, 还得学习所在城市的部分方言, 尽管这种努力是不能完全掩盖其身份, 但体现了农民工主动求适应而融入城市的努力。
3.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欠缺
农民工政治上的融入程度较低, 表现为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欠缺。从政治参与看, 尽管近年来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的热情有所提高, 由无意识参与走向有意识参与、从个体参与走向组织化参与、从非制度化参与走向制度化参与、从政治参与的边缘走向政治参与的中心, [9]但总体而言, 参与的水平较低, 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也有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参与时间等原因。农民工利益表达能力欠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身的利益及相关的法律缺乏明显的认知。对自身利益和相关法律的认知是利益表达的前提和基础, 农民工对于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权益的了解不是十分透彻, 对于关系自身利益的《劳动法》非常了解的人占的比例也不是很高, 这就会造成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程度认定上的法律模糊。二是利益表达的意愿不强烈。农民工缺乏强烈的利益表达意识, 除了对自身利益和相关法律不了解外, 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农村长期生活形成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保守意识, 使其权利意识淡薄, 缺乏反抗精神, 而已有的维权失败的案例, 强化了其胳膊扭不过大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意识。三是缺乏利益表达平台。其实社会上并不缺少为农民工说话的声音, 有人大代表、有良知的官员、知识精英、媒体等, 但毕竟他们不是农民工自身, 对农民工利益的认知程度和利益要求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 农民工缺乏表达自身利益的组织化平台, 农民工的利益表达呈现出一种原子性的参与状态。[10]
4.学习能力不足
农民工缺乏学习的基础, 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低, 即使是新生代农民工也不容乐观, 绝大多数 (62.5%) 新生代农民工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而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 (中专、中技、职高、大专、高职) 的比重尚不足四成 (37.5%) 。[11]并且农村教育质量偏低, 即使想学习但缺乏相应的理解力, 造成其学习的困难。同时, 由于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多为艰苦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劳动, 过多的体力耗费和过长的劳动时间, 使其没有精力和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充电, 而大多数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较低, 没有良好的职业预期和规划, 没有通过学习晋升职业阶梯的欲望和能力, 造成其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升农民工自我发展能力的途径
农民工立足于城市,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除了政府的“赋能”外, 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增能”,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1.重视自身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W·舒尔茨将人力资本的投资解释为“直接用于教育、保健以及为了取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而用于国内移民的费用”。[12]农民工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资,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重要内容, 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培训状况等与农民工收入呈正向关系, 也是农民工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提升其就业能力、城市生活适应能力、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从政府的角度讲, 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教育的投入, 增加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 并进行制度创新, 可以设想一种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为突破口的制度设计, 通过教育的作用促进以代际传递为模式的城市融入进程。[13]从个体的角度讲, 个体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 并加大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农民工要清楚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认清教育在其职业阶梯晋升中的关键作用, 积极参加政府组织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不能把培训看成是耗时、费力、费钱的行为, 应着眼于长远, 树立职业理想, 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干中学”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技能, 提高自身对劳动力市场信息搜寻和判断能力, 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竞争力。当然这一点离不开政府要消除相关的制度性障碍。有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城市的劳动就业制度里, 岗位和收入机会还没有做到对城乡劳动力平等开放, 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工在竞争较高收入的职位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14]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 学习相关内容, 还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接纳新事物, 进而融入城市, 得到市民的认同;还能促成自身政治意识的觉醒, 积极进行政治参与, 提升利益表达能力, 和市民一样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2.加强自我改造, 克服落后意识
农民工市民化是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过程, 英克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提到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时指出, 要求人们在精神上变得现代化起来, 形成现代的态度、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 并把这些熔铸在他们的基本人格之中。[15]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农民工再社会化的过程, 进城农民工个人再社会化, 获得市民的角色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也就是“素质市民化”。[16]除通过政府的努力消除二元户籍制度障碍, 给农民工平等的身份, 通过大众传媒向农民工宣传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引导市民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态度外。更为重要的是, 农民工要树立自尊、自强的理念, 打铁还需自身硬, 农民工不能只看到市民对他们的歧视, 也应该认真反思自身的问题, 承认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增强自我转变的主动意识, 主动的融入城市社会。通过自我重塑, 在社会生活技能、规范性、个人气质等方面完成农村人向文化人的转变, 最终适应城市社会的规则与逻辑, 用自己的行动逐渐改变市民的偏见和歧视心理。
3.强化政治参与意识, 推进自身的组织化程度
内在能力 篇8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创新,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 创新能力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在产品研发、流程设计、组织架构、技术、营销等不同领域的创新方式, 在新的路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有效整合, 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组织文化作为一种企业内在价值因素, 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从组织文化中探究挖掘企业创新的元素。
本研究从组织文化维度和创新维度视角出发, 回顾和分析了组织文化对企业创新管理影响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发现组织文化中的多重维度能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组织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企业创新,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概念界定
1. 组织文化
学者们往往将组织文化定义为组织内部, 以及组织内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认知和观念, 它是一种组织内部的共识 (Koc&Ceylan, 2007;Mavondo等, 2005;Schein, 1996) 。组织文化在反映组织成员共享的思维方式的同时, 又会反作用于成员的行为, 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活动形成导向作用。并且, 这种文化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认知范畴, 因而一般很难被复制模仿, 很容易成为企业独有的竞争力而为企业建立优势。一般来说, 对组织文化的评估维度往往从创新维度、质量维度, 以及效率维度等方面进行 (O’Reilly等, 1991;Rousseau, 1990) 。
2. 企业创新管理
创新一般是组织在已有知识或新发展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进行调整或革新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来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和发展需求, 并创造一定的价值。早先的企业创新往往围绕产品和服务展开, 并不断扩展到商业模式、管理技能和组织架构等方面 (Jamrog等, 2006;Aiken&Hage, 1971) 。毫无疑问, 企业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 是否能基于内外部环境因素状况, 通过一定类型的创新行为来实现绩效的提升。
三、组织文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1. 西方学者定义的组织文化维度与企业创新
组织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由构成组织文化自身的多重维度决定的, 即“文化因子”。Hofstede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五维度理论”, 对跨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界定。阳刚-阴柔倾向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主要反映了跨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对组织创新的影响表现在创新活动开展方式的不同, 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的文化背景而不易被企业有效管理。对于微观的企业而言, 其他三个文化维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为明显。
(1) 权力距离。权力距离反映了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层次,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决策的产生和选择。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 组织结构一般呈现扁平化, 各层次组织成员都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因而更容易实现企业创新发展。IBM、通用等很多西方企业在创新发展上表现卓越, 就与其组织成员能够主动参与创新决策是分不开的。事实上, 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民主化的决策方式也越来越成为西方企业管理的趋势。
(2) 不确定性规避。组织文化中对“冒险性”、“不确定性”思想的态度和容忍度, 会影响组织成员对待创新的积极性。如果组织内部一味地追求常规化和标准化而放弃和排斥不确定性观点和行为, 就会对创新形成较强的束缚。这种容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包容和开明特质, 正如福特公司早期因为这种不包容的文化氛围导致组织中任何创新想法都被禁锢从而丧失了产品革新和发展机会。
(3) 长期-短期倾向。毫无疑问, 在基于长期利益的基础上去评价和审视创新活动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短期利益倾向不利于创新。这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状况, 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具有不同的周期, 长期和短期利益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的类型, 如组织架构创新就是一种周期较长的创新活动, 它更多的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
2. 我国管理实践中体现的企业文化新维度与创新管理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 我国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都采用Hofstede模型的5个维度来分析企业文化, 并一一对应探寻自身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这种做法并无不妥之处, 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企业文化的本土性, 同时也忽略了中国企业文化中一些独特元素对企业创新管理造成的影响。本部分将根据作者亲身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一些中国企业文化中的独特元素, 进而探讨这些维度对企业创新管理可能的影响。
(1) 服从 (Conformity)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上”的思想比较严重, 中国员工的服从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高的。这一特性使得中国企业的员工更加团结, 执行能力更高。但是, 服从文化往往也会使得企业的基层员工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从而无法从企业基层开始培养活跃、自由、创新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创新思想的来源形成阻碍, 同时这也对企业领导的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2) 享乐主义 (Hedonism) 。对于我国企业的员工来说, 享乐主义的内涵与西方企业的员工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企业的员工享乐主义多是针对自身的, 主要指员工自身福利水平的提高。而我国企业员工的享乐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囊括了家庭的概念。对于许多员工来说, 若企业的福利能够给员工家人带来一定的益处,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这一点我们在许多国有企业的福利设置上能略窥端倪, 如公司食堂、医院、学校的设立, 都大大提升了员工的组织归属感。这里本文并不是说这样的企业福利一定能够提升企业活力, 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而是指中国企业员工的享乐主义内涵有更广的范围和区别于以往的独特视角, 如果企业能够着眼于这一方向提升员工福利, 将有可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 从而更有活力地投身企业工作、提升企业的基层创新能力。
(3) 慈善 (Benevolence)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 慈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企业如果不积极于慈善事业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但是如果过度投资慈善又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在组织文化方面, 慈善事业往往能够营造和谐、团结、友爱的企业氛围, 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而促进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激励员工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的其它任务, 例如从自我岗位的角度提出对企业的创新建议等。
(4) 组织政治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组织政治在中国企业文化中是明显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有明确的共识, 即过强的组织政治会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从而增加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距离, 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下降。
组织政治还能明显僵化企业的组织架构, 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困难, 使得信息传递成本上升。在阻碍企业正常信息传递的同时, 还增加了企业的其它成本, 尤其是严重妨碍了平等、自由、创新的企业文化的构建。
四、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方面, 组织文化维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行为的不同方面, 包括企业不同的经营型活动和管理型活动 (Jamrog等, 2006) 。另一方面, 组织文化的影响直接作用于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 进而影响组织绩效。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出发, 对于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问题, 应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看:
1. 从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上讲
企业应该注意组织文化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长期-短期倾向、慈善活动等维度, 尽可能地从战略层面为组织创造良好的文化培育氛围。以慈善活动为例, 企业为了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塑造统一、负责任的形象, 同时又不能因为过度参与慈善活动给企业本身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 所以应在年初或更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做好慈善活动的财务规划。
之所以要从战略上注意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是因为组织文化涵盖了组织内部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认知, 进而影响组织中个体和群体行为。在这种影响下, 企业的经营性和管理性活动将呈现一定的导向性。这种导向性反映在创新维度上, 就会形成企业的创新行为, 包括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架构创新等。企业只有从上层计划中为创新文化培育率先营造良好的氛围, 才可能在今后的经营中逐渐形成活跃、创新的组织文化, 从而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
2. 从企业管理的战术层面上讲
首先, 企业需要从组织文化的角度, 尽可能地降低组织政治水平, 培育和构建组织内部文化中的创新因子。例如建立包容的决策环境, 让创新者能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其次, 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实现对组织文化的诱导, 形成创新导向型的组织文化氛围, 引导员工突破过度服从的心理障碍和行为习惯, 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权力距离过大导致的创新压抑;最后, 结合我国员工享乐主义的大内涵, 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如格力斥巨资解决员工家庭住房问题) 、为员工家庭争取一定福利 (例如海底捞给每位员工家属一定的免费探亲机会) 等制度, 提升员工的组织归属感, 从而充分挖掘基层员工的创新能力。
本文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的一种途径。在回顾了经典的Hofstede五维度文化模型之后, 根据笔者的实践管理经验探究了影响我国企业组织文化的其他四个重要维度 (服从、享乐主义、慈善和组织政治) , 并解析各维度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 提出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Koc, T.and Ceylan, C. (2007) , “Factors impacting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in large-scale companies”, Technovation, Vol.27No.3, pp.105-14.
[2]Mavondo, F.T., Chimhanzi, J.and Stewart, J. (2005) , “Learning orientation and market orientation: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o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39Nos 11/12, pp.1235-63.
[3]Schein, E.H. (1996) .Culture:the missing concept in organization studie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1, 229-241.
[4]O’Reilly, C.A., Chatman, J., &Caldwell, D.F. (1991) .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a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organization fit.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4 (3) , 487-516.
[5]Rousseau, D.M. (1990) .Assess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the case for multiple methods.In B.Schneider (Ed.) ,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ulture (pp.153–192) .San Francsico:Jossey-Bass.
[6]Jamrog, Jay, Mark Vickers, and Donna Bear."Building and sustaining a culture that supports innovation."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9.3 (2006) :9.
[7]Aiken, Michael, and Jerald Hage."The organic organization and innovation."Sociology 5.1 (1971) :63-82.
[8]Hofstede.Geert.The Usefulness of the“Organizational Culture”Concept.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6, 45 (3) :214-221.
品于内在 篇9
话说艺术大家都不陌生,去美术馆画廊大家习惯用看画,赏画来表达,可当我初识杨和平老师,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时,我已不能再用我惯有的美术理论知识去衡量一幅作品的好坏,慢慢坐下来细细赏玩,细细体会,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一幅画聊聊数笔,仿佛已勾勒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品其画如品其人,静观冥想之余便窥视到了自己的内心,能明白其中若干道理之人,方能活得明白,活得自在。
至真——画为心意
画为心意,论为心声,当笔墨随着律动在宣纸上飞舞,最终呈现的必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电脑前跳动的文字谱写出行云流水的文章,必是一个人内心声音的表达。众人皆知郑板桥画竹,先要心中有竹,此乃胸有成竹之意。看杨和平老师的作品试问“竹”在哪里,随着那一笔一墨的痕迹去追寻,最终你会发现原来“竹”就在他心里。用最真挚的情感在宣纸上认真地画下每一笔,不多不少,不长不短,恰到好处的就在那里;用最真的情感去渲染每一片颜色,不深不浅,不浓不淡,清新爽朗的就在那里。
写文章不难,画画也不难,而难的是用心去写用心去画,品读一幅作品第一眼观摩,便可知用心与否。纵观杨和平老师的作品,真性情不喧而露,直抒胸臆,情感才充沛,对自然的真挚,才使画面生动而赋予了感情。
至美—一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俗话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品杨和平老师的画,美在哪里?这样的水墨小品,也许它没有写意山水的恢弘壮阔,也许它没有工笔山水的精到细致,也许它没有传统花鸟的雅俗共赏,但正是这样别具一格的构图,这样随性而不循章法的手法,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它的大美则蕴藏在作者的思想之中。比陆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正是杨和平老师身体中蕴含着老庄空灵的哲学思想,才使得绘画看起来有大美,纵观人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只有认清了这样的大思想,有了这样的大心态,才能真正地沉静于当下,画不在大小,用笔不在多少,一分一毫之间已尽显大美而不言。
至纯——返璞归真
他的作品如人一般,深沉内敛,朴素无华,让我们在喧闹里找到了一片宁静,在繁冗间享受了一片简洁。成长,在渐变的岁月里,在繁华喧闹里,人们渐渐地迷失了最初的心,拥有一颗童真童趣的心不易,保持一颗这样的心更难,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内心是干净纯洁的,是脱离世事烦恼的,而它的作品带给人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宁静感。在杨和平的作品前,你细细去品味,那夸张的瓶子,憨态可掬的大鸟,胖胖傻傻的鱼儿,笨拙中带着灵性,它们把你引向了自然的深处,宇宙的深处。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来就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能真正了解另一个灵魂,可是当一个灵魂的情感通过绘画艺术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否有了共鸣,如果这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能打动你,那么证明你的内心深处,你的灵魂跟他是共通的,绘画欣赏不是靠别人的言语去解读,而是要靠自己的心,自己的经验去体味,当你站在一幅作品前能感触到作者的灵魂时,那不是别人,那就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对话。
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参展
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
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展
全国中国画展
世界文化遗产年国际美术作品展
盛世丹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全国扇面画展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城市山水
新加坡“翰墨徽光”书画邀请展
个展
水墨静物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汉魏风骨水墨作品邀请展深圳F518艺术园区
惊鸿一瞥花鸟画作品邀请展杭州
大象无形水墨作品邀请展深圳
出版
《鸿爪雪泥》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选集
激发员工内在鲜活力 篇10
不妨以智立方为例, 来看看提升员工内生动力的六大方法。
风向:企业文化白皮书
俗话说:“没有不合适的父母, 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如今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 则是“没有不合适的孩子, 只有没有办法的父母。”
其实, 无论哪个时代, 员工内心的渴求都是有共性的, HR就是要寻找这种共性, 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 变员工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就好比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 从内部破壳是孵化生命。因此, HR运作组织的关键, 是从内部突破, 增强员工内动力。
智立方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白皮书。首先开宗明义, 表达我们是谁, 要去哪里, 有哪些规则是需要遵守的, 什么是公司反对和抵制的。比如, 公司尊重知识、尊重想法和创意、尊重实践, 始终明确这样的主导风向。但这其中尤其要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 语言不能采用教导式的, 而是要引导和熏陶, 比如把所有公司的理念包上“故事的外衣”, 春风化雨式地深入人心, 让它在员工内心产生共鸣, 使员工对公司逐渐信赖、依赖。
熏陶:组织环境建设
人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一些潜在语言, 会慢慢地影响他的行为和思考。因此, 在做组织环境建设时, 要避免纯标语式的口号, 这样很难进入人心。试着让它有创意, 所有的大道理都可以转化成轻松幽默的文字, 更容易让大家记住。
比如小会议室写着“捞干的唠”, 洗手间卫生纸边上写着“人生就像卫生纸, 没事的时候少扯”, 大会议室的钟表上写着“少说废话”等。
评估:员工成长看得见
在智立方, 称员工为伙伴。让员工伙伴负责任地成长, 看得见隧道那边的光。而不同的伙伴要的东西不一样, 基层伙伴是要有所学, 中层伙伴是要有所长, 高层伙伴是要有所成就。
人没有天生的信心, 只有不断被鼓舞的信心, 公司每季度都有提名奖, 看到员工快速地成长, 就要让他显现出来, 每季度有成长之星、成长之组。员工受到鼓励后自然激情万丈。有个团队为宝马发布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配合, 高标准严要求地工作, 被评为季度成长之组, 他们组获奖后把合影挂在墙上, 写上“致没有遗憾的青春”。
集训:激发团队创造力
学习一定要变成一种信仰。公司每两周举行一次午餐交流会, 业务系统的叫“教你三招”, 创意系统的叫“口活一个钟”。一起午餐时分享各自创意的想法, 如此持续坚持, 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创意中心的几个85后员工自己参赛“ONESHOW”国际创意奖, 拿到了中国区的创意金奖, 把四块奖牌淡定地轻轻放在主管桌上, 吓了主管一跳。
集训时, 智立方会把各地的伙伴, 还有链条上的合作伙伴集中在一起, 让大家集群作战, 这时要把原有团队打散, 突破部门界限, 重组之后设同一个主题进行比武, 目的是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企业实践中, 常常会发现集团越来越大时, 却“集而不团”, 经常是20%的人扛着80%的责任, 所以专业互补, 合作经营会很重要。
另外, 智立方还有对外的大学生职前公益训练营, 通过两周的课程, 把职场必备素质的观念技能传达给学生, 播撒未来快速成长的种子。
关怀:家外之家计划
在企业中, 与其说大家在一起工作, 不如说在一起生活。很多员工离职往往不是因为公司的大气候, 而是因为团队的小环境。所谓不怕狼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智立方在很多小地方设计彼此生活的互动感。
比如“家外家计划”, 公司力争“做事到位, 作秀到点, 做人到家”, 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为人知的过去, 或难以言表的苦衷, 有可能是单亲家庭, 可能母亲要住院, 这些情况, 公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关怀和考虑到。
一般公司能在母亲节时送个小礼物就不错了。但智立方的HR会打电话给员工的母亲说, “您的孩子在公司做得很好, 同事都很喜欢他……”这是为了让每个母亲感觉她的孩子在这个组织中很放心, 孩子的成长跟她的爱心是同步的。
鼓励:给员工正能量
还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给员工带来新的正能量。对HR而言, 首先要持续地、多角度地了解员工;其次是认同员工。员工没有天生的信心, 外界的夸奖对他来讲很重要, 即便是批评, 也是建设性的, 不能说你不好, 而要说你可以更好。有时员工的信心就像一个气球, 扎一下就会破, 所以要好好呵护。
此外, 公司还要感恩员工。像很多公司经常采用的方式一样, 智立方在三周年时给一起工作了三年的伙伴每人定制了一枚铜制勋章。这看似作秀, 但对新人来说却是树立榜样, 对老人来讲则是一种安慰和满足, 表达你对他的肯定、认同和感谢。
从内在看男人 篇11
三角裤VS平角裤——想满足谁的愿望
款式解析:
英国成人杂志最近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男人内裤款式能透露男人的性取悦趋向。
最传统的三角裤是最不受女人青睐的内裤款式,只有30%的受访女性喜欢性伴侣穿三角裤,大多数女人觉得三角裤太过老套,而且“包得”太紧,有可能会降低男人的“尺码与欲望”。
45%的女性喜欢看男人穿四角裤或平口裤,不过喜欢平口四角裤的男人,表现得很分裂,女人对他们的评价分为两种典型:一种是讲究享受生活,对内裤讲究,对床上的表现一样相当在乎;另外一种则是贪欢者,爱好自由、不想被束缚,对性的态度非常随意,只顾个人的享受,完全不理会伴侣的感觉。
低腰、中腰、高腰——从诱惑到保守
低腰内裤(腰型高度低于8cm以下)款式解析:
实际来说,穿着并不舒服。经常会导致外裤摩擦腰部。而爱穿低腰内裤的男人,则是在性事上非常活跃的人,他们乐于在男女关系上投入时间,喜欢诱惑女人,擅长软磨硬泡。
中腰内裤(裤腰高度在肚脐以下8cm内)款式解析:
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款式,也是社会规则中默认的男人内裤款式,所以,正如许多女人认为的一样,穿中腰内裤的男人,在情趣方面是懒得用心的。他们默守寻常的方式,只会偶尔调戏女人,而不擅长诱惑女人。
高腰型内裤(裤腰高度在肚脐以上)款式解析:
虽然看起来有点老气,但是,他们是懂得享受生活的男人。高腰的设计较为舒适,兼有保暖较果,对臀型的维护也较好。他们不会为了你赌咒发誓,却会在家里准备一张弹性最好的床,一个带喷水按摩的浴缸,他们乐于慢拍的调情,上床是奖品,调情的过程再漫长,也让他们觉得快乐。
花样暗示情趣——色调性格分析
彩色系男子——欲望优先
色彩情趣分析:
选择红色、蓝色、橘黄色等彩色内裤的男人,往往是个期待床上运动能热力四射的男人。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及强烈的支配欲望。顺便说,他们若缺乏道德及自制力的约束,很容易放荡不羁。
黑白灰的驾驭者——技术实力派
色彩情趣分析:
只穿黑白灰等素色内裤的男人,是最挑剔的情人。他们往往是现实派,对女人的身体本身很挑剔。他更期待女人有一些动作绝招,当然,他们乐于陪练,一起去健身房,一起学习瑜伽,在性事技巧上,他们也乐于学习。
不过,他们有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做爱时会表现得非常卖力,一定会问你,你到底到没到高潮?你一定要回答……到了,你真棒!否则,他们下次会羞愧地不想和你上床。
图案分子——口腔活跃者
色彩情趣分析:
那些能忍受内裤上印有图案的男人,是天生的幻想家,但往往易流于空想而不去实践、空谈多于实践。他们乐于在口舌上讲黄色笑话,性事传奇,喜欢与床上伴侣一起畅想野合、车震、偷情等性冒险。但是,让他们实践却难以成功。
纹理主义——期待更多花样
色彩情趣分析:
内裤上有印花图案,是一种所谓的艺术审美倾向。他们对女人的挑剔,是在调情格调上,他们有虚荣心及好胜心,总想呈现一种sex的创造力。
他们会真的想要与你实践一些非常的性体验,比如,拍摄艳照!甚至尝试上班时间给你打性爱电话……他们或者让你欲仙欲死,或者让你生不如死。
Tips:
他们对女人水准的底线——内裤多久一换?
这貌似是一个卫生问题,但其实还是一个下半身的态度问题,男人对内裤的谨慎度与他们对性事的谨慎度多少都有一点对应关系。
更换频率参数:
一天换一条:男人中偏勤快的类型,对女人的长相身材都有一定的要求。
两三天换一条:正常男人水平,对生活不抱太多幻想,能接受稍微有点丑的女人。
鬼知道他多久换一条:你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没什么好探寻的。
一天换两条以上:确实有这样的男人,如果不是下体太爱出汗,就是太容易幻想,太爱走火。当然,某些这类男人,是内裤和外衣一起换的。遇到这样的极品,你永远不要指望他吻你的下面……他们过于挑剔与洁癖。
从内裤看男人类型总结:
当款式与色彩等多重元素不同组合的时候,男人的表现类型其实是千变万化的,我们示范几种组合的解析给你看,希望你能举一反三。当然,这些只是参考而已,可不要对着自己的老公对号入座呀。
三角+低腰+彩色=色情狂
平角+高腰+花纹=情趣大师
平角+低腰+图案=口活大师
金融泡沫内在原因探析 篇12
关于金融泡沫是否可持续的研究以及适当的测度标准, 在国内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但并不是本文研究对象。同样, 关于金融泡沫生成的原因,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详尽的解释, 从制度原理上可归结为信用制度下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完全性和投资者的非理性 (伊特韦尔, 1997) , 从操作层面可以归结到流动性过剩这一主要原因上来 (格林斯潘, 2004) , 这也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金融泡沫破裂的既有前提和历史经验下, 揭示泡沫破裂的本质原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泡沫这个东西, 如果说我们就可以靠泡沫不断吹涨, 让货币形态的货币增长, 那不也是很好吗?可是不行, 因为世界历史上, 还没有一个说是泡沫吹吹吹, 不断的往前吹而不破的。” (吴敬琏, 1999) 当泡沫膨胀超过一个临界点, 必然会导致破裂, 似乎已经是学术界一致认同的观点, 一般认为当金融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导致市场上预期的改变, 预期的改变是导致趋势逆转的最主要原因 (希勒, 1989) 。通常, 市场经过连续的、巨大的上升趋势后, 市场上的恐慌现象日益加重, 已经有一部分人做好了逃离的准备。市场预期的改变, 通常是由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变并经太阳黑子事件引发的 (卡斯和谢尔, 1983) , 并经常表现出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引起预期改变的最直接的导火索的黑子事件, 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国家某项政策的出台, 某个大企业的破产, 一次地震抑或是一个谎言的揭穿。预期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释金融泡沫的发展、破灭机制, 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 在实践中证明也是比较正确的。但是预期理论只是说明了金融、地产市场等趋势形成和破灭的表面现象, 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泡沫破裂的内在动力, 没有说明金融泡沫的膨胀与实体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导致金融泡沫最终破裂的一系列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揭示金融泡沫破裂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原因, 并以各国历次金融泡沫破裂的实证研究辅助本文的观点。
造成金融泡沫破裂的本质原因, 是多层面的, 既有经济的因素, 也有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本文就主要的因素在下面加以列举。
一、资源的稀缺性限制
正如气球不能够无限制地吹大的原理一样,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金融泡沫不可能无限制地膨胀下去。这里的资源, 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是指实物资源, 尤其是能源与原材料。经济泡沫要维持下去, 必须依赖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如果泡沫是不断膨胀的, 必然要求宏观经济增长率是递增的。后者则会加速对实物资源的消耗, 快速发展的经济一旦遇到资源的瓶颈, 可能会导致拐点的出现, 迈入另一个经济周期, 从而使泡沫随之破灭。可以说正是实物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才决定了泡沫的不可持续性。如美国80年代的股灾, 就是与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密不可分的, 正是油价在金融泡沫期间的不断攀升, 导致实体经济运营成本大幅提升, 企业负担加重利润减少, 导致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骤然增加从而最终促进了金融泡沫的破裂。第二方面是指货币供应的稀缺性, 随着资产价格的不断膨胀, 其所要求的货币存量必然要随之上升, 虽然中央银行有调节货币供应的能力, 但是我们可以设想, 如果资产价格投机氛围异常浓重, 其价格必然以指数的形式上升, 只要这种情况得以维持, 货币供应就要无止境的增多。而货币无限增多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 这绝对是中央银行和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货币的供应最终会维持在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上, 一旦停止了大量的货币供应, 资产泡沫必然难以维持。而正如马科维茨所言:在所谓的泡沫市场中, 从来就没有均衡可言, 如果得不到进一步的扩张, 则会走上另一个极端———破灭。
二、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不确定性
首先, 根据索洛模型Y=Af (k, l) , 其中A, K, L, 分别表示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索洛认为, 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要素, 即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事实表明, 资本和劳动存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 而且具有资源边界的限制。所以决定持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和创新, 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 在当今社会, 人们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普遍是高估而不是低估了, 尤其在金融市场中, 这种情形表现的就更加明显。在金融市场上, 人们普遍预期, 某些技术的发明将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并进行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投机, 造成金融泡沫的不断膨胀。事实经常是, 当这些技术走向成熟时, 所带来的收益经常会低于已经被无限放大的预期收益, 泡沫因此会走向破裂。其次, 熊彼特的创新导致经济波动理论预言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企业家的发明与创新是长期经济周期背后的驱动力。由信用支持的发明导致了创新与繁荣。效仿者很快被吸引过来, 于是最初的创新造就了经济繁荣。但是效仿者的效率总是比创新者的效率低, 而且很多效仿者在这个扩张期中姗姗来迟。错误的估算和紧缩的信用将一些企业推向破产境地, 并导致萧条与不景气。实际上, 熊彼特的创新导致经济波动理论对现实经济具有很强的解释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 正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使创新领先企业大量赢利, 吸引大批高技术企业应运而生, 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股市繁荣。但是后进入企业尽管也提供产品与服务, 却几乎无法获利, 股市基本在炒作网络概念。随着创新加速, 产品价格下降, 一些创新企业还没来得及收回成本就又进入下一轮技术创新, 造成利润大幅下降, 企业亏损严重。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所解释的技术波动轨迹。这种状况积累到一定程度, 削弱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造成股市逆转, 高估的股票大幅贬值, 网络泡沫破灭。股市泡沫形成初期, 由于市场普遍预期高科技会带来巨大收益, 股价和市盈率不断攀升, 但是当网络神话一旦破灭或者达不到人们的预期, 则会在股市晴雨表上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并成倍放大。随着时间发展, 部分理性的投资者会发现, 这些网络公司的收益大大低于预期, 开始抛售股票, 逐渐人们发现技术和创新的收益被高估, 预期逆转, 泡沫破裂, 市场回归理性。
三、资金流向的不均衡性
金融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 如果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会对实质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金融泡沫的膨胀速度, 大幅超过实质经济的平均投资收益率, 则会导致资金大幅流入资本报酬率更高的金融市场, 并引起实质经济领域投资不足, 生产规模和效率下降, 优秀人才流失和技术开发停滞, 债务拖欠和违约现象大量出现, 大量企业破产。社会资源的配置被严重扭曲。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说明, 金融领域作为社会生产中的流通部门并不能创造使用价值, 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居民的福利。离开实质经济部门的躯干的支撑, 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只是一种幻影。这种幻影最终将伴随着通货膨胀、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衰退而消失, 剩下的则是已经萎缩和衰败的实质经济。由资金追逐高收益的本性所导致其流向的不平衡性, 是决定金融泡沫最终破灭的又一根本原因。而诸多的历史经验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如80年代末的日本金融泡沫时期, 大部分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都参与了金融资产的投资, 其中, 丰田、日产、松下等公司申报的企业利润中, 一半以上是来自于金融投机的。通过表1, 可以反映出在日本金融泡沫膨胀时期, 金融资本“挤出”实质资本的情形:由于虚拟资产膨胀过快, 本来是实体领域的资金流向股市、期市等虚拟领域, 导致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畸形发展, 股票指数增长率数百倍于实体经济增长, 而这种发展从长远来看, 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表1: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虚拟经济和实质经济 (以GDP表示) 比较。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期指软件, 《日本经济年鉴》1985-2000)
四、金融泡沫激发社会矛盾的尖锐
促使恶性泡沫破裂的内在原因, 不仅来自于经济、技术层面, 泡沫所造成的社会矛盾的激化, 也是导致其破灭的主要原因。第一, 金融泡沫会造成不合理的收入, 加剧贫富分化, 导致社会动荡。金融泡沫膨胀时期, 金融市场的投机客的收入增长会大大高出实质经济部门的员工, 这是不合理的;投资与金融资产需要一定的资本, 而且资本越多, 其规模收益越大, 因为投资规模巨大的个人或机构, 可以收集和处理更多的信息、接触市场内部人、使用先进的技术分析甚至可以操纵市场,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因为其金融市场的不健全, 这些情况更加普遍。因此他们可以获得高出社会平均收益率数倍的收益率。即使金融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所有居民都可以平均分享金融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好处, 但是由于他们初始投入的资本金是不同的, 金融泡沫膨胀的结果仍然是居民间绝对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事实也表明在资产泡沫快速膨胀的时期, 各国的基尼系数都要高于普通年份。由于不合理的收入存在和贫富差距加大, 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和犯罪事件的增多, 这是一国政府不希望看到, 政府会因此而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刺破泡沫。其次, 金融泡沫的盛行还会导致社会投机赌博氛围浓重, 社会生活奢侈浪费, 经济领域短视行为突出, 政府腐败行为滋生, 地下非法活动猖獗甚至国际冲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金融泡沫持续高涨, 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 则会以突发的、革命式的暴动来结束一场旷日持久的泡沫, 一切又将重新回到某个初始的起点。
参考文献
[1].董贵昕.金融泡沫的形成、运行与控制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拉斯·特维德.周为群译.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的真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方.金融泡沫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8
[4].罗伯特·J·希勒.非理性与繁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