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价值体系(共12篇)
内在价值体系 篇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指导和引领大学生生活, 既可对大学生群体成长发展提供共性指导, 又能满足不同群体、个体不同层次和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大学生生活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生活,关联,载体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生活的内在关联, 是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指导和引领大学生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其基本内容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需要认同和接受一种科学的价值体系, 并以这种价值体系为指导, 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包含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因素, 而且整合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 不仅对大学生群体成长发展有共性指导, 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群体、个体不同层次和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为大学生在生活中确立科学世界观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说用马克思主义去取代一切, 而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凸显当代大学的文化个性, 让大学生在多种可能中自觉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高校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场所, 也是一个不同文化和思潮之间激烈碰撞、冲突再到融合的场所。大学生所接触的思想观念, 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 并且相互交织。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要想正确地辨别和区分, 并非易事。从现实的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理论仅是多种选择的一种,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可以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确立科学世界观的提供理论指导。努力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实际行动上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 可以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迷失, 并透过纷繁的表象把握事物本质, 避免各种各样错误思想的迷惑和影响, 最终实现自身的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可以为大学生在生活中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提供目标依据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确立人生理想目标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的发展形势, 特别是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大学生看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此时, 我们要的不是临危不前, 而是要迎难而上, 要给大学生增加信心, 这就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振奋大学生的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 使他们看到在重重危机和种种困难背后,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共同理想能够使大学生明确历史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 将个体追求融入共同理想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 就是要让所有的大学生都明白, 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可以为大学生在生活中强化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提供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有自己的精神。从历史的角度, 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从现实的角度, 这种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 也是指引和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社会发展浪潮的光辉旗帜。一方面,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能够激起青年大学生志愿报国的热情和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帮助他们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 为建设中华民族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另一方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创新的社会,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 素有开风气之先的传统, 他们思维敏捷, 反映迅速, 富有创新精神, 是改革的主力军。当前, 大学生中的许多人都在积极尝试创业, 或在为创业做积极的准备,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成为大学生改革创新过程中的精神动力, 它能够指引大学生成才的正确道路, 引导大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树立理想的基础上认真学习, 主动研究, 努力使思想跟的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为实现科技的创新、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为大学生在生活中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做出正确道德选择提供基本准则
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荣辱观。但也应看到, 由于价值取向多元、道德规范模糊等原因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拜金主义盛行、不良风气滋长、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等问题。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有正确的道德情感和人格品质, 大学生也都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就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求学计划, 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 形成积极的精神面貌;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知道应该接受什么, 拒绝什么, 支持什么, 反对什么, 在思想上筑起道德的防线。同时, 通过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 通过发挥大学生身边榜样的作用也可以很好地将荣辱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为, 生动案例、典型人物和真情实感都能够很好地感染大学生, 教育大学生从追星中走到学习英雄榜样的正确道路上来, 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 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大学生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载体
首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作出了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大决策, 明确规定在本科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的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 是帮助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各门思政课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密切的教育内容。虽然各门思政课均不同程度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但各自的教学侧重点是不同的。总体上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侧重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侧重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侧重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各门课程应该在从整体上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侧重于课程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密切的教育内容, 并强调这些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 高校各类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辅助渠道。
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中均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要根据高校课程性质和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一方面, 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程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 历史类课程可以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哲学类课程可以渗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经济类课程可以渗透时代精神和共同理想教育, 等等。另一方面, 高校自然科学类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虽然有一定难度, 但不是没有可能, 其关键是如何挖掘各门课程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相关的教育内容。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做法。美国在大学的专业课教学中, 要求学生对其主修的每门课程, 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在学习每门专业课程时, 都要回答三个问题, 即, 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去关心和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 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样, 在我国高校专业课教学中, 尤其是自然科学类专业课教学中, 专业课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 并在其指导和帮助下,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 从而加深对自身专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性的认识。比如, 物理类课程可以通过对牛顿后半生转向神学所导致的研究方向的迷失问题进行探讨, 让学生思考正确、科学的信仰对人生的影响。再如, 数学类课程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研究成就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首先, 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隐性载体。
大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 可以营造良好的隐性教育氛围。通过各种文化活动, 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变僵化的宣传教育为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体验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参与, 要激发起他们参与的激情, 高校就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力度, 以丰富的文化为素材, 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旋律, 把握时代发展 (下转218页) (上接205页) 的脉搏, 紧跟时代的步伐, 广泛地组织融思想、学术、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品位高雅、哲理丰富, 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第二课堂活动, 如大学生文化节、报告会、论坛、大合唱、师生运动项目等。让广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 对比不同思想流派和文化, 以更加了解国情, 了解外国与中国, 了解历史与现实, 最大限度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阵地”。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 我们可以依托高校校园网, 积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网站, 为大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的信息检索和利用服务, 使他们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马列经典著作、历史著作、优秀民族文化著作, 用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开展多样的网上教育。如, 可以通过举办网上专题讲座、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开展与受教育者的个人交流, 也可以参与学生的班级群聊,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这样,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与老师、同学相互交流沟通, 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关心热点和思想动态, 从而充分真正占领网络教育的“新阵地”。
最后,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载体。
一般来说,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都是要经过实际的锻炼和考验的。理论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情感陶冶使他们产生与观念相应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的推动下, 要通过行为实践才能把这种观点和信息转化为行动。特别重要的是, 受教育者某些价值观念的内化, 有时不一定都是说理教育和情感陶冶的结果, 而常常是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体验到的。实践锻炼不仅可以锻炼意志, 形成行为习惯, 而且有助于形成观念、情感和信念, 在实践中加深认识, 在实践中培养感情, 在实践中坚定信念, 在实践中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 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载体。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 将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转化为对外界活动的主动参与性,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大学生的课外、校外、寒暑期活动, 逐步将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性教学纳入计划, 落实支持措施, 逐步形成实习、社会服务、就业指导三结合和产学研三结合的长效机制。要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要求, 并把这些要求转化为理性认识, 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内在价值体系 篇2
薛晓嫘
有专家指出,评价是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它是以把握世界的意义或价值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它要揭示的不是世界是什么,而是世界对于人意味着什么,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因此,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评价可以揭示价值的存在。具体到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实践中,评价所要揭示的就是语文学习结果对于人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习结果对于人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考查学习结果的工具价值,而忽略了学习经验的内在价值,因此,在实施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时,往往只是关注对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例如能什么是“内在价值”够认读多少汉语字词,能够记诵多少名篇佳句,却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学习体验的评价,例如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习惯。杜威认为,“价值”这个术语具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内在价值”,另一个是“工具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是指学生的学习经验,它是珍视事物的一种态度,觉得事物本身是有价值的。“价值就是丰富的或完全的经验的名称。在这个意义上,评价就是欣赏。但是,评价也指一种有特色的理智行为———一种比较和判断的行为,估量事物的价值。”因此,内在价值不是判断的对象,不能与其他价值进行比较;就内在价值而言,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可比较的意义。所谓工具价值,是指与外部目的相联系的价值,“就是所学习的课题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课题以外的目的”。例如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能否升入重点学校,或者直接影响着任课教师的奖金多少,这就是学业成就的工具价值。杜威关于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解释,对于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现以作文为例来剖析语文学业成就的内在价值。某中学中考前的一次语文考试,试卷的作文题目是《如果世界没有奇迹》。有一篇作文记叙了考生和同学与校长的一次沟通过程。大致内容是说同学们在学校食堂用餐时吃到了一条虫,于是到校长那里去反映情况,当时他们对校长的处理态度不是很满意,因而情绪有些受影响。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校长竟然主动到教室来找他们,专门对此事进行解释说明,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认真备战中考。该作文认为校长专门到教室找学生进行沟通,这简直就是奇迹。这篇作文只得了38分(满分55分),语文老师对该考生的解释是这件事不能算“奇迹”,校长本来就应该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件事情很平常。然而,试想一想,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校长的含义可能更多的只不过是教室里扩音器中的声音,或者学校礼堂讲台上的身影,能够面对面地与校长沟通交流,并不如学生见老师一样平常,更不是每一个初中生都能亲身经历的事情,因而考生将它视为奇迹并写在作文中,是很自然的。从这个角度看,该考生在审题与选材方面应该说都没有发生偏差。语文教师如此评价这篇作文,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与真切的内心体验,忽视了该作文的内在价值。评价语文学业成就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欣赏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例如阅读学业成就,同一个班级阅读相同一篇作品,有的学生记住了自己喜爱的词句或语段,有的学生获得了某种思想的启迪,有的学生也许什么都没记住,但他阅读时感受到了愉快或兴奋,压抑或难过,另外一些学生则有可能做了读书笔记,有的也许并不记笔记,但是他们能够与同学讨论这篇作品,或者向同学推荐这篇作品……所有这些阅读表现,其实都是阅读学业成就的内在价值,都应当受到欣赏和尊重。可是,有的教师可能会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后所记住的词句或受到的启迪,关注学生的阅读笔记或阅读
心得,而忽略学生的讨论过程与内心体验———这其实就是对阅读学业成就内在价值的忽视。总之,在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在听说读写学业成就各方面的内在价值,这些内在价值,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鼓励和欣赏的重要意义,可以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发展。
评价观的取舍
迄今为止,课程评价大致有三种价值取向的评价观:目标取向评价观、过程取向评价观和主体取向评价观。目标取向评价观,在本质上受工具理性支配,它将课程评价视为对照课程计划或学习结果的过程,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将预定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因而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例如各种各样的纸笔测试和标准化考试,就是目标取向评价观的主要评价方式。由于目标取向的评价观简便易行,容易操作,在实践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过程取向评价观,在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强调评价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它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张对于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无论其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过程取向评价观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了一定的尊重。例如近年来兴起的档案袋评价,就是过程取向评价观的典型评价方式。主体取向评价观,在本质上受解放理性支配,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法法,主张质的评价。它注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评价过程中的交互主体关系,注重评价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共同协商、师生交往与沟通。例如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实验点所开发使用的表现性评价,就是主体取向评价观的主要评价方式。主体取向评价观具有价值多元、尊重差异的基本特征,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本人主张主体取向的语文学业成就评价观。因为主体取向的语文学业成就评价观重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这就使语文学业成就的内在价值能够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得以彰显和揭示。同时,主体取向的评价观倡导尊重差异,价值多元,可以避免单一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带来的不足,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真正价值。
新的评价工具
发现你的内在价值 篇3
其实市场经济这四个字,是两个词的组合,前面叫市场,后面叫经济,合起来才是市场经济。前面的市场,就是要有客户意识。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客户而存在。
企业小的时候,老板经常会碰到客户;企业越来越大以后,他离客户就会越来越远。这时,老板看到的是报表和数字。我们发现企业越大,老板越会把客户交给资历较浅的基层员工。
但当一个公司的老板无法随时去保持对市场的把握时,那么他被市场所淘汰,也就为期不远了。
从来没有一家企业是因为不喜欢赚钱而倒闭的。之所以会倒闭,大多是因为你远离了客户。客户要什么,你慢慢忘了。一个企业的价值是谁在界定?是我们说了算呢?还是客户说了算?这些,我们都要随时想清楚。
纸尿布能用来做什么?
每个人内心的核心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宝洁是世界知名企业,我们也都知道他们生产纸尿布。那么,我们的妈妈对纸尿布的期望是什么?
“干爽!舒适!”
不错,这两个词就是定位。
可是在2001年,有一阵子宝洁在美国的纸尿布销量出现下滑。他们就深入去研究到底为什么。后来他们才发现:问题就在宝宝包着这个纸尿布太舒服了,随便走,随便尿,所以宝宝到了该自己学上厕所的时候,妈妈教他要教很久的时间,而宝宝依然不愿“自找麻烦”。在这种情况之下,宝洁马上开发了另外一种纸尿布,是专门帮小孩学会自己独立上厕所的,叫做学习型纸尿布。其实那种纸尿布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尿下去以后前两分钟不吸水,从而让宝宝浑身不舒服,这就促使他下回自己上厕所了。他们经过实验以后,证明宝宝学会上厕所的周期可以从3~4个月缩短到3周!于是好多妈妈觉得很高兴。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因为纸尿布对我们来讲太熟了,熟到认为它的产品定义就是“干爽舒适”。可是灵活的销售人员,却能够找出它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
当中央电视台在转播奥运会比赛的时候,那些比赛对人们的价值是什么?恐怕不同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或许想到什么的都有,但一个共同点,就是:打动你的心。企业产品的价值道理也是这样的,能够触动越多人的心,那就代表你的产品被接受的范围越大。
住温泉酒店的理由何在?
有一回,我在日本参加一个坐落在温泉地带的酒店规划项目。经营者们在深入探讨:人们为什么要去度假?
如果我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这辈子哪一次旅游最有价值?你马上就会去想起一件事,或者某次经历。
真正善于经营旅游业的人,并不是在贩卖旅游产品,其实他们真正在贩卖的,是一种回忆,是在创造怀念,令人难忘的经历。如果在你人生当中出去玩的三四次当中,每次一想起来,那次经历都排名第一,就代表那次旅游最有价值。
也因此,我们要反问一下自己:你的公司或你的行业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宜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宜家家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卖家具吗?不是。宜家的很多家具款式都有很多厂商在模仿。宜家,他们在贩卖一种东西,叫生活提案。
什么叫生活提案?
生活提案是从欧洲兴起的。很多的年轻人都希望享受顶级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房子跟内装修的样子,但是这种顶级设计师的数量很少,他请不到,也请不起。
所以,宜家就聘用了世界顶级的设计师,每一年设计6~8款的厨房、客厅,然后整合起来。同时居室内还有灯光、窗帘、柜子、台子等等好多个搭配。实际上,宜家是把时装的观念引用到了家居中,并大批量生产。在这里,高昂的设计费已经被分摊了。通过营销手段,宜家再创造出来一种概念,就是创造企业的核心价值:生活提案。
如果我们注意看看宜家的广告,会发现它们并不是说自己在卖家具,说什么?
“圣诞节到了,有老朋友到家里过夜,可客厅这么小,怎么办呢?”接着,宜家写了一句很感性的话:“从今天起,有朋友来家里过夜,我不再尴尬了。”而到底宜家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折叠床!——但它卖的不是折叠床。想想看,主人接待朋友,深聊到半夜,非常过瘾,一张折叠床放开来就可以睡了;在这个圣诞节的晚上,与朋友一起吃大餐之前,应该吃点儿点心,还得泡一壶好茶,旁边相衬的是咖啡……
宜家告诉你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让你憧憬而想学习的小资情调、浪漫情怀。而实现的那一刻,宜家就是在创造企业的核心价值。
银行如何避免被提款机取代?
我们所讲的发挥企业潜能,就从这几句话开始延伸出来了。关于创造价值,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持续创造价值。
过去,美国有很多传统的大银行。为了服务客户,银行的服务网点必须布得密一点。为什么?因为要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的逻辑就是要布很多的网点,方便客户。
可是时代改变了,以前非得到柜台才能提款,现在到处都是提款机。不仅提款,存款、还款、交水电费也可以在自动提款机完成。
这时候,银行柜台的价值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很明显,它创造价值的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成本还在那里。摆在银行面前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么关,要么继续经营。可是要关的话,退出成本很高,银行那么多员工去哪里?设备搬到哪里?当初买的时候很贵,现在卖掉可很不值钱。你可以想象这时的银行业,经营会有多痛苦。
在这种情形下,一些银行业开始转型。它们把每一个银行柜台的人员都转为财务顾问。当你拿钱要来存,他就顺便问两句:你要存一千美金,存三个月的利率只有1.15,另外还有一种投资组合,三个月可以让你大概有四分的获利,当然会有一些风险,你可以参考一下。
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他的背后有些东西是不是要跟着变呢?
以前银行的员工,如果只是做存款和提款,他需要的专业知识很少。现在,改为财务顾问,要求就不一样了。美国的金融产品可以组合的至少超过4000种!所以,现在银行员工必须高学历、高度专业化。从柜台人员到金融顾问,他需要的知识结构跟他以前懂的东西会不同,因而训练方式也会不同。
那么,他的薪水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以前,他坐在柜台上存款、提款,不用努力就可以做到了。而现在变成金融顾问,业绩的好坏对组织的影响会很大,所以他的薪酬结构也在跟着变。
这时,银行面临的,是不变就死,要变又有困难。单说说金融产品的变革和组合,如果你的银行不是自己在操作,那你可能会跟不同的基金公司签定各种的产品协议。每一笔进来以后,买了基金,你就要跟它的后台进行处理交易,然后去算佣金,去算后台的管理费用,这会让财务的计算变得非常复杂。
一旦管理不当呢,你的成本就上扬。有些基金可能一年只卖了两张,可是你为了它,也派了两个专家去分析这个产品,接受这个产品的训练,结果卖两单还是亏本的。所以哪些产品该引进,哪些产品不该引进,跟零售店是一样的。你开这么多店,该摆什么样的产品,摆多少产品,都得考虑。最后遇到的是执行力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银行的员工训练好,能不能让他们为客户做出正确的界定。
所以到底客户的价值会变成正,还是变成负,最终还是在于你是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待续)
内在价值体系 篇4
一、由于稳健性会计处理造成的资产价值低估
低估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低, 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较高的资产。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稳健性原则记录和反映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 由于稳健性会计处理原则造成的可能被低估的资产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对外投资、研发项目成果等。
1. 存货。
一部分可能被资产负债表低估的存货是石油、建筑业以及其他生产畅销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等待销售的产成品。石油、建筑业以及其他制造企业的产成品是以实际生产成本入账的, 而销售时要以远高于成本的市场价进行交易, 因此这部分产成品存货会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实现增值, 因此资产负债表上的这部分资产是低估资产。另一部分可能被资产负债表低估的存货是企业购进用于进一步生产产品的材料物资或商品流通企业等待出售的商品。虽然一般企业持有这部分存货的时间比较短, 但是不排除在持有期间这部分存货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如果在持有期间存货市场价格下降了, 根据稳健性原则, 企业要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把存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较低的市场价值上去。如果在持有期间存货市场价格上升了, 高于其账面价值了, 会计准则不允许企业调高存货的账面价值。因此, 资产负债表低估了这部分存货的价值, 产生了低估资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看不到存货价值升值部分, 那么这部分存货的价值评估就低估了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
普遍被低估价值的资产应是已经增值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寿命长, 持有期间其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更多。比如, 企业囤积的土地与楼盘, 由于周边经济环境的改观, 土地和楼盘的价格必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收购土地、购买楼盘时支付的历史成本, 远远不能反映其现实价值, 如果不能发现这些低估资产, 将会严重低估企业的价值。
3. 长期投资。
一是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核算, 以摊余成本计量;二是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所投资的这部分债权和股权随着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的改善, 其价值可能已经翻了几番, 但账面记录的仍是摊余成本或企业原始的投资成本, 远不能反映其价值。
4. 研发项目成果。
企业在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以前, 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作为支出当期的费用处理。这样, 已经研发成功的项目成果, 仅仅以较低的申报等费用列于报表上, 其账面价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
二、由于历史成本计价造成的资产价值高估
高估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高, 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较低的资产。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资产的现实价值有可能发生变化, 由此而造成资产价值被高估的主要有短期债权、纯摊销性资产等。
1. 短期债权。
由于存在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短期债权很难全部以账面价值回收, 可能收回时会低于账面价值。企业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冲销了短期债权的贬值数额, 但是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或销售收入百分比法, 这难以恰当地反映债权资产的贬值。这是因为,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均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企业对坏账准备计提的百分比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债权的贬值程度, 统一的一个或若干个坏账计提百分比忽略了决定债权质量的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问题。因此, 对债权价值的分析, 仅根据债权账面数据和坏账准备数字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企业债务人的情况进一步分析。
2. 纯摊销性资产。
纯摊销性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原则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 如长期待摊费用项目等。应该说, 除个别摊销性项目有可能包含对企业未来有利的资产性质的内容之外, 纯摊销性资产项目的主体并不能为企业未来提供实质性帮助, 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因此, 纯摊销性资产的实际价值趋近于零。
三、账面上未体现净值的隐形资产
账面上未体现净值的隐形资产, 是指那些因会计处理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净值但可以为企业在未来作出贡献的“表外资产”。表外资产即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三个条件的隐形资产。隐形资产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力资源。
企业的管理层能力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可是目前财务会计还难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例如, 比尔·盖茨无法出现在微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2. 品牌资产。
企业或产品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质量或服务、诚实的信誉或良好的声誉为消费者所喜爱, 是企业很重要的价值来源。2010年7月《福布斯》发布世界品牌价值排行榜, 本年度世界排名第一的是苹果公司, 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574亿美元, 也就是说, 苹果公司尚有574亿美元的无形资产尚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
3. 重大销售合约。
重大销售合约也是一种隐形资产, 因为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形成资产, 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 销售合约只是企业的意愿或者计划, 这些销售合约的购买行为是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 目前尚未发生, 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只是一种隐形资产, 故不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4. 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一次摊销成本的低值易耗品。
企业已经提足折旧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上由于其历史成本与累计折旧相等而不能体现出净值。企业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生产线等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企业正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因为使用一次摊销法其成本已经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了, 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其价值。这两类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未来有利用价值, 因而也是企业的隐形资产。
四、由于会计准则规定而形成的潜在负债
负债项目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负债主要是因为:首先, 负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行为。其次, 负债要求企业持续地偿还利息和到期本金, 一旦企业现金流不能支付这一部分义务, 企业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甚至破产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股东权益的价值评估过程中, 正确评估负债的价值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因为资产价值减去负债价值就是股东权益价值。
受会计准则规定的限制, 资产负债表很难完全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 需要发现和评估一些表外的潜在负债。与会计资产和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负债属于一个很广泛的企业义务概念。企业的义务是指企业在将来可能需要付出经济资源来履行的责任。因此, 企业的义务降低企业的价值, 但是并不是企业所有的义务都表现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 会计负债要满足三个条件: (1) 负债表明企业未来需要付出经济资源来履行; (2)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 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3) 引起这项企业义务的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因为这三个条件, 一些潜在的或可能的企业义务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并汇总在资产负债表上, 但这些表外的义务对企业的价值具有影响, 在一些特定行业中, 这些表外义务甚至可能对企业价值有重大影响,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必须加以考虑。比较重要的表外义务包括环境成本、或有负债等。
1. 环境成本。
对于像化工、电力、石油等企业来说, 在其正常经营过程中对周遭环境造成污染, 严重的可以使周围社区爆发疾病, 不严重的也会污染水源和土地, 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长时期不能恢复正常。这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未来可能发生的义务和潜在的负债。但是在评估或分析企业的价值时, 必须考虑这些环境成本, 因为它会降低企业的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大幅度提高, 法律系统对企业污染环境的惩罚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如果不考虑企业资产负债表没有披露的这些潜在负债和义务, 就很可能高估企业的价值。
2. 或有负债。
企业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产品安全、知识产权等都会形成或有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 企业在报表日如果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在审被诉案件、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需要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充分披露未决诉讼、仲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等形成的或有负债信息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当某种信息影响到了企业的持续经营状况时, 企业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 不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但这些尚未披露的信息会对企业未来价值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的价值时, 需要从各个方面搜集证据, 考虑或有负债对企业可能产生的损失。
总之, 作为企业价值评估依据的资产负债表还有一些缺陷, 它遗漏和排除了一些创造价值的经济资源和抵减企业价值的负债, 包括低估资产、隐形资产、高估资产和隐形负债等。因此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密切关注这些高估或低估的资产、隐形资产以及潜在负债, 评估他们对未来盈利预测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评估出企业的实际价值。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内在价值是企业账面价值加上资产负债表上未能反映的隐形资产和潜在负债的认识, 阐述了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正确分析资产负债表中内在价值不等于账面价值的低估资产的隐形资产和高估资产的潜在负债等项目, 客观地评估企业的价值, 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账面价值,内在价值,低估资产,隐形资产,潜在负债
参考文献
[1].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培根.稳健原则与财务报表的改进.对外经贸财会, 2003;5
幼儿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探究 篇5
http:///e/20090712/4b8bcc71c711c.shtml
一、论题的缘起
(一)我的经历
将毕业论文选题定在“教师研究”这一领域,首先跟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因为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从小我就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教师们都是妈妈的同事,经常和她们的亲密接触,使我从小到大对教师没有一般学生会有的那份“怕”和“敬畏”,而只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和喜爱。妈妈是一位小学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奉献在教育岗位上,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对于妈妈来说,学生的成才、家长的尊敬、教学的成绩已经让她很满足。作为一位好教师的妈妈给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追求。而我读小学、中学遇到的教师大部分都对我的学习和成长帮助很大,这些都使我逐渐热爱上教师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这也成为我高中毕业报考师范院校的原因之一。在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幼儿教育”,因为是调剂到这一专业的,刚开始很不情愿。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只上过学前班,对学前班老师的印象也很模糊,凭感觉幼儿教师的地位比小学、中学老师低。虽然我很喜欢小孩子,但总觉得读四年本科去幼儿园工作太不值,那样的话还不如当初读中师当个小学老师好。后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去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中,我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一个多月在幼儿园的实习生活,更加切身地体会到了幼儿教师这一劳心又劳力的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体会到了做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耐心、爱心、童心和责任心。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经营幼儿家庭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做编辑,仍然没有离开这一领域。也许我与幼儿教育这一行是有缘的,一年后我考上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幼儿教育。自然而然地,幼儿教育、幼儿以及幼儿教师就成为了我关注的焦点所在。
(二)现实触动
现代社会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关于幼儿教师,人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副美丽的画面:面带微笑,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阳光灿烂的、像童话世界的幼儿园里,一起游戏、一起歌唱„„她们应该是清新的、温柔的、快乐的、健康的、耐心的,对于每个孩子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问题都能够给予很好的处理;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孩子所学的是一些粗浅的知识,在人们眼里,幼儿教师的工作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简单的。
然而,由一位幼儿教师的丈夫在网上发的帖子所引起的争鸣,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在自己职业中的感受有了更多的了解(摘选其中十条)[1]:
A.我是一个幼师的老公,我老婆天天早上6点多起来上班,说是五点半下班但经常是六、七点才回来,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幼儿园是常事。一个月还要交一大堆的论文、教案,还要回家写这写那、做教具,双休日加班当饭吃。现在家没人管了,小孩也没人管了,回家争吵多了。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幼儿园工作压力太大了。现在我就是为了帮她写教案找资料。唉!做幼师的老公好累。
B.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你的幼师妻子的忙碌辛苦我真的是有很深切的体会。幼儿园的工作的确比较繁琐,如果仅仅是为了孩子们忙碌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因为孩子们是那么的天真可爱、纯真无暇,和她们在一起感觉自己的心永远都是年轻的。可是我们现在到底在忙碌些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笔头工作,得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些形式上的、繁重的工作到底对孩子有多少帮助呢?为什么不减轻我们一点我们的压力,把更多时间放在孩子们身上呢?
C.我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是从教师角色走过来的,也曾饱受过苦、累、烦。不过我认为幼师社会地位低与该职业的技术含量低也有关系。电视不是报道过下岗女工办幼儿园的新闻吗?连下岗女工都能做的事,能有多少技术含量呢?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加强学习,钻研业务,通过做课题写论文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把写论文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完成任务。这样就不觉得累,反而有成就感、有乐趣了。心情好了,家庭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D.我想请问上面的这位园长,您所说的技术含量是指什么?理论能力强、会写论文就是技术含量高吗?但我觉得要做好这行,首先需要的是超出其他行业多得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其次就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跟随新的教改形势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而现在很多老师就是为了应付笔头的工作而不得不花费相当的精力,有很多不能不说只是表面文章,是做给“上面的”人看的。但我们的工作价值、意义究竟在何处?是为了看到我们的文采日益见好?还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愉快地生活?要做到这样,真的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下岗女工就能行的吗?有时我们会洋洋得意:到底是幼儿园教师,唱、跳、画、弹哪样不行,什么废旧物品到我们手里也能变成玩具,这些是下岗女工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吗?相信您不会和有些社会上的人一样认为我们只是带带孩子的吧?那位幼儿教师老公的话能引起这么多的共鸣,说明我们的烦恼不是值得引起全社会重视的一种现象。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有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E.我在幼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年。其实我算是个很随心所欲的人,我很喜欢国外那种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工作着的人们,但是我们中国人却不得不为温饱、生存而工作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每个人谈到自己的工作都比较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吧!但是话说回来,我认为既然干了这一行,还是开开心心的干下去吧!至少现在我每天起床,看到灿烂的阳光,想到自己还要急着上班,还有一些小家伙等着你,那感觉真的是很幸福!工作着就是美丽的!
F.每当别人羡慕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的时候,我从一开始的辩论慢慢地转成了苦笑,谁能理解呢,包括自己的亲人!同事之间经常感叹,什么叫不堪重负?什么叫有苦难言?干了这行你就知道了!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我们为什么忙?为什么上级没人下来了解一下?
G.我也是幼儿园老师,为了修改论文,深夜了我还在找资料,无意之中看到各位的话,实在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更头痛的是各项比赛,比如幼儿运动会、绘画比赛、广播操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等等,难道不是对教师、对孩子的折磨?孩子们成了教师们争名夺利的工具,你不折磨自己,你不折磨孩子们(无休止的练习),哪来的成绩?
H.教师们认为幼儿园这份工作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不舍是因为孩子们是可爱的。我干了一辈子幼教,我喜欢幼儿园的孩子,但我不喜欢幼儿园的工作气氛,它太压抑。而且一个指导老师带7、8个孩子是最适宜的,在中国平均一个老师带20多个孩子,怎么会不累,但是幼儿园为了生存、为了创收,必须得收更多的孩子,这是社会问题,是整个中国大教育环境所趋。我认为教师的困惑是国内教学观念落后以及畸形的社会竞争环境所致。
I.幼师工作有苦有乐、有悲有喜。当今竞争时代谁没有苦,谁没有压力,关键看你是怎样去理解这些问题。要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活在世,是要有理想和追求的,有奋斗目标的,但是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幼儿园园长、同事、社会、家庭的共同协作和帮助支持。因此,希望幼师们能正确理解园长的目标与压力与你们的目标与压力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大家携手共创一片蓝天,在压力中寻找快乐,寻找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谛,感受工作和家庭的幸福。
J.我是一个从教10年的幼儿教师,从未厌烦过自己的职业,因为我想不出如果不当幼师,做什么职业会比现在更得心应手,更有收获感,更有安全感,在我没找到答案之前,我一点都没有理由去厌烦它,虽然我也有工作的压力,但我很快乐。心态平和,就是快乐的前提。
以上教师的心声中有牢骚和抱怨,有骄傲和得意,也有理性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幼儿教师职业生活中的一些方面。反观我的大学同学(幼儿教育系),23人中有8人做了幼儿教师这一行,她们中一开始就在沿海城市机关幼儿园工作的比较稳定,其他的因为待遇、环境的问题后来也都逐渐跳槽到了沿海。她们平时很忙,双休日难得放松一下,可是有的为了文艺汇演的任务加班加点排练节目,有的去做美术、弹琴、珠心算等方面的家教来贴补一下收入,有的为了完成园长布置的科研论文的任务绞尽脑汁。有机会在电话里聊起她们的工作,出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烦”、“累”,其中一个每次说话的声音都是嘶哑的。这些现状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现实中存在这样几种状态的教师,她们的职业生活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的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只感受到了工作的苦、累和没劲,丝毫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有些教师虽然很苦很累,但为了可爱的孩子们,为了职业良心,依然奋斗在岗位上,唯一的成就来自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还有些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把工作当作一种经营,全身心投入,既创造了职业的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了“双赢”。第二,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一方面,社会和家长们往往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强调教师应具有奉献精神,把教师“神圣化”、工具化的同时却忽略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忽略了教师自身的各种需要,一些不考虑教师工作承受量的任务成了异化的劳动,加重了教师的身心压力;一方面,还有人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只是一种简单劳动,一种保姆式的劳动,是“下岗女工也能干的活”。这些认识反射到幼儿教师身上,严重影响到她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和满意感,她们发出了“理解万岁”、“呼唤自我”的心声。
第三,职业生活的质量与人的职业自我意识和价值追求相关。教师们的这些话语说明她们也在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我们现在到底在忙碌些什么呢?”“我们的工作价值、意义究竟在何处?”“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当今竞争时代谁没有压力呢?关键看怎样去理解这些问题。要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职业不仅有服务社会、促进儿童发展的外在价值,还有使教师享有一定的权利、待遇、地位以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能否体验并享受到自己职业的价值,这关系到她们是否会安心本职工作,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这一职业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
二、研究价值及概念界定
(一)研究价值
1、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教师的作用即外在的工具性价值层面,而很少关注和理解职业对于教师自身的价值所在。把研究视角聚焦到幼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她们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任务都有其特殊性,本研究旨在关注她们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引起大家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关注,从而提升教师生命价值,最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幸福教育的所指不仅仅是儿童愉快地学、获得成功和幸福,也应该意味着教师愉快地教、在职业活动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收获创造的满足。
2、理查德写道:“没人聆听教师,是因为她们不说话,她们不说话,是因为她们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在这种文化中,一系列的压制性机制如超负荷工作,社会地位地下和外在界定的一个业绩标准等让她们保持缄默。”[2]幼儿教师是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本研究给她们言说自己的机会,打破教师的失语状态,让公众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以及她们对工作的真实感受,挖掘并认识隐含在其言行中的职业价值,由此展开我们对幼儿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理解和重建。
3、本研究能丰富幼儿教师理论,推动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建设,为研究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突破口。还能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高师院校开展教师培训,幼儿园开展教师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概念界定
1、职业。是指“个人进入社会的物质生产或非物质生产过程后获得的一种社会位置,个人通过这一社会位置加入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3]职业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职业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生存意义的决定因素。个体对于职业内容的每一细小环节都可能有不同的需要,从而引发不同的价值评判。从职业特性的表现形式来说,有些比较外显,有些则相对内隐,正因如此,美国职业心理学专家施恩将职业分为内职业和外职业。
2、价值。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具有真、善、美等多种形式。哲学层面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即正价值和负价值。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相对关系,“即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主体的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价值总是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欲求和兴趣,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结构、属性,两者缺一不可。”[4]
3、职业价值。就是指“职业能够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即职业对人的发展、生存和生活以及社会进步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简言之就是职业对于主体的意义,它体现了职业的属性、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具有涵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层次化,个体体验存在差异的特点。
4、教师职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这一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主体包括社会、群体和个体(包括教师群体和个体)。“教师职业价值不仅包括职业外在价值层面,也包括内在价值层面。前者指的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使命以及实际的社会贡献,这是教师职业所以存在的根本依据和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根本途径;后者指的是教师这一职业对于教师这一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师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待遇、地位以及自我发展和精神上的自由程度。它有一个层级体系,包括维持生计的实用价值、满足社会性需要的精神价值以及独立进行创造而获得的内在尊严与快乐的生命价值。”[6]
5、幼儿教师。主要指在幼儿园中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工作的人员,包括教师、保育员和园长。
6、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是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的概念。[7]
三、研究现状及相关论点
(一)关于教师的研究
对近10年我国关于教师领域研究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关于“教师”的研究文章有600多篇,著作也很多。90年代以前,关于教师领域的研究更多是从理性的视角,关注教师应然层面的存在,如“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能力”等问题,忽略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90年代后,研究领域开始关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进入二十世纪,开始关注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等问题。在国外,教师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教师专业成长、影响教师工作满意感的因素等问题。近两年,国内有研究者(檀传宝、刘次林、束从敏等)关注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
基于内在需要的顾客价值模型建构 篇6
摘要:许多学者都对顾客价值有过不同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并未深入分析顾客价值的真正涵义。文章在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尤其是消费者行为学中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1)是顾客而非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的服务主要表现为协助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2)顾客有内在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需求,所以企业应设法满足顾客的需要,这可以更好地帮助顾客实现价值,并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关键词:顾客价值;顾客忠诚;内在需要;途径—结果链
一、前言:忠诚源自价值
平均来讲,企业每年要流失10%-30%的顾客。每五年要流失一半的顾客。若不能防止这类“漏桶”现象的发生,企业效益将减损25%-50%。甚至更多。因此顾客终生价值、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体验、顾客忠诚等概念。已经成为现代营销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顾客忠诚度每提高5%,企业的利润将增加100%。
忠诚的顾客资本,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而要提高顾客忠诚,首先要使顾客满意。虽然满意不等于忠诚,但不管是顾客满意还是顾客忠诚,本质的驱动因素就是价值。而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是更广泛的价值主张。Blackwell等人在其提出的价值一忠诚度模型中也认为。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陈明亮通过对于中国IT分销业的数据分析,也证明了在整个顾客关系生命周期内,顾客感知价值都是顾客再购买意向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因此。培育忠诚顾客的要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察什么是顾客价值。虽然顾客价值对于营销,尤其是顾客行为研究十分重要,但人们对顾客价值本质的探查方面所投入的努力,还是出奇的少。
二、顾客价值的涵义
1,企业对顾客的价值。Anderson、Narus和Van Rossum把顾客价值定义为:顾客从购买的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与所要付出的所有成本的“成本效益比”,这种定义没有明确说明顾客价值所包含的方面。科特勒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他认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产品本身的价值(产品价值)、购买过程中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服务价值)、提供产品的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态度(人员价值)及产品和购买行为给顾客形象带来的价值(形象价值);而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预计费用——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
大多数学者认为,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感知价值。Mon,roe最早定义了顾客感知价值,他认为顾客感知价值等于感知利益(Perceived Benefits)与感知牺牲(Perceived Sacri,flee)之间的比率。Woodruff则认为。顾客价值是顾客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中对产品性能、产品属性的表现以及使用结果达成(或阻碍)其购买意图的感觉偏好和评价。因此。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认识,它既包括顾客的主观评价,又包括顾客的心理体验。
如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将顾客价值定义为顾客感知利得与顾客感知利失之差。顾客感知利得指顾客感觉到的收益总和,是顾客对于产品或服务的品种、价格、质量、服务、信誉、速度等要素的满意程度。而顾客感知利失是顾客感觉到的支出总和,它不只是顾客支付的价格,而是顾客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时间、金钱、心理等成本总和。这种定义与科特勒的让渡价值定义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过他们在注意到感知得作用的同时,都没有深入考察顾客的认知作用。这些定义方便了企业的衡量。并且符合顾客理性假设,但忽略了顾客购买决策中的情感因素,重视顾客的经济价值而忽略非货币价值。这种价值主张仍然是基于顾客需求的,即假设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他们塑造出一个期望值并实践它。
2,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这种角度主要是说明顾客所带给企业的经济价值,这也是现代企业更多关注顾客的原因。忠诚的顾客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的利润增值,因为忠诚顾客重复的购买行为不仅增加了销售收入。还能成为企业的“传道者”,影响其他顾客的购买行为。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顾客价值不仅仅是短期一次的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是长期的重复性的包含非货币的价值。
西方学者用“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来表示忠诚顾客在其作为企业顾客的购买周期内,对企业的贡献总值,不同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的“顾客终身价值”估计值。衡量顾客对于企业的价值有多种方法,科特勒等提出了根据潜在顾客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以销售收益作为判断的标准,将顾客分为白金顾客、黄金顾客、铁顾客和铅顾客,针对不同的顾客实施不同的战略。Dhar和Glazer利用证券组合原理来说明企业如何选择其顾客资产组合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些做法的目的主要是管理顾客的价值,以此来选择适当的顾客,并与之建立关系。
三、顾客价值的创造与积累
显然,上面的两种价值角度并不是没有联系的。如果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提供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品质,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真正的价值,则有助于提升顾客的忠诚,而忠诚的顾客又会不断的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很多人容易误解“顾客价值”的真正涵义。传统上关于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加发生在企业端,企业在采购、加工生产、营销等一系列过程中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然后再交给顾客,而顾客则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增值的。换句话说,企业战略的基础,就是找到价值链上合适的定位。
但是事实上,顾客并不仅是消极的接收者;相反地,是顾客而不是企业创造了价值。对于消费者而言。价值增加是一种内在活动(Internal Process),是利用企业的供给(产品、服务、信息等)作为投入物,通过与销售者交流从而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是企业认为的价值,而是顾客自己定义的。增加产品用途和保持竞争力的价格都是很重要的,顾客经常对此也有期望,但真正的或者有意义的价值创造,只有在顾客认同这种改进增加的价值,并且因此感到更加满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Maslow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有更高的心理需求满足需要。而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不能凭借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获得超额经济利润,吸引并留住顾客,因为顾客有太多的选择机会。因此心理感受将是顾客选择、使用及评价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关键变量。
大多数学者都同意,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有顾客认知的收益和顾客认知的付出,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的时候,大多数企业仍然将焦点放在了经济性或货币性的价值,因此企业之间很容易陷入恶性的价格战。同样,尽管很
多企业都认知到服务的重要性,然而一厢情愿地提高服务水平,未必就可以留住顾客,因为服务的价值是由顾客所决定的。唯有先设法了解顾客心中的价值,并针对顾客价值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有效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何种程度。
所以,要了解顾客价值,就必须了解顾客心理,包括购买前、使用中、使用后和再次购买等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况。因此探索顾客的认知空间,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理论
1,价值的维度。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价值被认为是驱动大部分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关于消费者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与价值的辨别和测量相联系的。其中,价值表(List of V-alues)被广泛的运用测量于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中。LOV包含了九种价值:归属感、兴奋、生活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到尊重、成就感、安全和自尊。Homer和Kahle利用因子分析得出:价值表中的九个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种价值——外在价值,包括归属感、受到尊重、安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在价值(Internal Value)。包括自我实现、成就感、自尊和兴奋;兴奋价值(Fun/Excitement Value),主要是生活愉快。
而Kamakura和Novak利用价值图(Values Map),将价值分为三个方面:享乐主义(Hedonism),主要是生活愉快和兴奋;移情(Empa~y),主要包括良好人际关系和归属感:成就(Achievement),主要包含成就感、自尊和自我实现。这两种分析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了对于这个层面的价值维度,学界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2,途径一结果链理论(Means-End Chain)。为了更好的定位产品或品牌,企业必须理解和衡量产品或服务对于顾客的意义。而途经一结果链理论建立了产品有形的属性与消费者个人需求(利益)和社会需要(价值)之间的联系。Vriens和Hofstede对属性(Attributes)、利益(Benefits)、价值(values)三者加以区别:“属性”是相对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产品或服务的实体特征,如价格、颜色、重量等;“利益”是不易被直接观察的产品或品牌的特征,它们可能是多种属性的组合和消费者使用的结果。如容易使用、舒服、方便等:“价值”通常是相对稳定的认知或信仰,如安全、幸福、快乐等等。
而消费者一般也会以这样的模式来感知价值,从产品的特定属性及其效能,到期望的使用效果。最后主观地得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因此企业在考察顾客价值的时候,必须采取逆向的推演,采取行动帮助顾客实现最高层次的目标。而这些终点价值(Terminal Values)实现的同时,也是顾客产生忠诚的时候。
3,基于需要的模型(Needs-Based Model)。有很多学者提出,企业要创造超过顾客预期的品质。提供不断的“惊喜”,使顾客达到真正的、超乎预期的满意。这样更容易达到顾客忠诚。科特勒曾经说过:“除了满足顾客以外,企业还要取悦他们”。绝大多数的顾客总是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在不满意(Dissatisfied)和满意(Satisfied)之间徘徊。只有一小部分的顾客是被激怒的(Outraged),同样也只有一小部分是愉悦的(Delighted)。传统的满足顾客预期的模型,假设顾客对于与企业互动有一个特定的预期。满足这样的预期,顾客就会满意。
但是,基于需要(Needs)的模型认为,顾客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消费者。人们首先追求更为基本的人类核心需要满足,其次才考虑到满足最为消费者的特定期望。所以企业应该关注并管理顾客的需要,深入了解顾客内心状态,特别是情感状态,由此发掘出愉悦顾客的机会。
4,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理论。
(1)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概念。需要(Needs)描述了基本的人类要求,这种要求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一旦这种潜在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顾客就会表现出对企业的满意、忠诚乃至于情感上的归属。
顾客价值是一个主观的、内在的创造过程。因此,了解顾客的心理过程,进而设法影响顾客认知、管理顾客需要,对于企业提高顾客价值、实现顾客忠诚。具有非常大的意义。Parasueaman指出,顾客从第一次购买,到短期购买再到成为长期顾客,他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抽象和全面,这种抽象和全面的标准,更加接近于顾客的基本需要。结合上面的理论。我们提出一个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模型。
顾客对于价值的感知和创造,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层次性,顾客首先会考虑特定产品的属性,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总结产品或服务对于期望实现的贡献:最终,顾客会从内在需要出发。来考察是否将继续与特定企业发生关系。企业为了能够实施需要管理,必须先针对顾客进行相关的需要调研。然后才能响应顾客的需要,来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按照企业为顾客价值创造提供投入的观点,顾客价值的每个层次,都包含着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投入。如可靠性、高质量的产品、竞争性定价与生产能力、技术领先的创造性设计、高效的分销渠道、企业的道德和诚信、智能化的沟通等等。
在这些投入当中。顾客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关系,将是最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帮助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关系发展的过程,而关系本身也是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因为关系与顾客价值一样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而情感是关系的精髓。因此企业富有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为顾客价值创造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样做的优势还在于,忠诚绝对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所以从顾客需要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容易产生顾客忠诚。
(2)顾客关系与顾客价值创造。现在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企业已经很难单纯通过产品的创新来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以顾客为焦点的战略来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至少五种战略,来通过与顾客的互动而创造价值。已有的关于关系价值的研究,首先集中在关系的经济价值,然后是战略价值,最后是一些行为方面的定性描述。不过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基础之上的。Ravald和Gronroos研究了长期关系价值的意义,他们意识到了关系本身所蕴涵的安全、可信、可靠和连续性,并认为双方的信任是支撑关系的力量。但是并没有更为深入地讨论。
任何服务都包含着交换关系。顾客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心理契约”,这其中包括了信任感、反应度、交流程度、尊重、感情、理解等等。也就是说,顾客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带来价值的并不仅仅是所提供的核心产品或服务、技术表现,而是更根本的情感因素。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需要赞扬、尊重。因此顾客价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系价值,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情感,而情感层面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应该关注顾客需要(或欲望),而不只是表层的需求。总之,在强调家庭气氛,重视和谐,鼓励集体精神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人与组织的交换,是为了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和满足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
五、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回顾了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中,关于顾客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基于心理需要的顾客价值模型,有助于深化对顾客需要、顾客价值和顾客忠诚这一系列概念的理解。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探索 篇7
随着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其他改革举措的不断推进,我国证券市场日益规范和完善,价值型投资理念逐渐取代非理性的投机炒作,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在国外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经受住了市场长达几十年的检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价值投资理念能在规范市场投资行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2008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市受到重创,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广大投资者也深陷其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价值投资理念由此受到了各方的质疑,甚至许多专家学者也由此质疑价值投资理念,认为该理念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来佐证这一观点。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坚持了为中小投资者服务、简单实用的原则,以市场上主流的价值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内股市现状,基于新的会计准则,构建了适合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并最终得出投资建议。这有助于帮助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掌握分析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减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发展理性投资;同时对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秩序,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适合我国股市的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一)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定量分析
(1)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价值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公司重置价值 = 重置总资产一重置负债
每股净资产价值(EOC)= 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的值/ 股本总数 =(重置总资产一重置负债)/ 股本总数
(2)上市公司每股盈利能力价值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盈利能力(EPV)= 调整后的收益 *1/R
每股盈利能力价值 =EPV/ 股本总数
其中,R代表现在的资本成本。由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由债务和权益两部分构成,因此通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代替R值。
(3)上市公司每股成长性价值的计算。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成长性价值的创造取决于以下两个变量:第一,追加资本的盈利能力,追加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则每单位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故用ROC/R来表示第一个变量。第二,用来获取特许经营权收益的资本数量,这取决于特许经营权的发展速度,增长率的上限是资本成本。故用G/R来表示第二个变量。
成长性价值(PV)= 盈利能力价值(EPV)*F
F=(PV/EPV)=[(ROC-G)×R]/[ROC×(R-G)]
每股成长性价值 = 成长性价值 / 股本总数
其中,F代表成长因子,ROC代表净资产收益率,G代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F值越大意味着该公司的成长性价值越大。由公式不难看出,F值由变量ROC/R和G/R共同决定。
(4)构造函数确定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
其中,M代表公司价值,EOC代表每股净资产值,P代表每股盈利能力价值,V代表每股成长性价值, W为调整后的每股收益,a、b和c代表权数。
对a、b和c分别赋予权数,通过权数的比重,来测定公司价值的最低Mmin和最高价Mmax。具体公式如下:
(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结果分析如果现行股价小于等于最小值,说明公司价值被低估,购买该公司股票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如果现行股价落在估值区间内,说明股价在上涨、公司价值的增长具有潜力,但购买该公司股票需谨慎。如果现行股价大于等于最大值,说明公司价值被高估,购买该公司股票具有较大投资风险。
三、目标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探索
(一)评估华锐风电的内在价值
(1)计算每股净资产价值(EOC),华锐风电的股本情况及相关财务指标调整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调整的说明:
(a)应收账款考虑坏账准备,按2%的比例扣减,调整后为10647292060.87×(1-2%)=10434346219.65(元);
(b)其他应收款也应考虑坏账准备,按2%的比例扣减,调整后为101998284.08×(1-2%)=99958318.40(元);
(c)存货要考虑跌价影响,按5%的比例扣减,调整后为10562421502.23×(1-5%)=10034300427.12(元);
(d)流动资产合计调整后的值 = 货币资金调整后的值+ 应收票据调整后的值 + 应收账款调整后的值 + 预付账款调整后的值 + 其他应收款调整后的值 + 存货调整后的值 +待摊费用调整后的值 =12228962577.48+40000000+10434346219.65+639341480.93+99958318.40+10034300427.12+0=33476909024(元);
(e)根据华锐风电的战略目标,2011年要实现收入300亿元,目前为203亿元,目前经营过程中的净现金流为1016371997.96元,则Rt=1016371997.96×300÷203;
取n=3,3年期国债利率为5.18%,因此取值为I=5%,取分享率为30%,则无形资产调整后的值为
(f)资产总计调整后的值 = 资产总计 -(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调整额)+ 无形资产调整额 =36058281568.81-34220015905.59+33476909024+377519948.234=35692694635.45(元);
(g)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的值 = 资产总计调整后的值 - 负债合计 =35692694635.45-21502897700.25=14189796935.20(元);
(h)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调整后的值 = 资产总计调整后的值 =35692694635.45(元)。
2011年3月31日,华锐风电总股本为1005100000股,其中,流通股为105100000股,限售流通股为900000000股 ,则每股净资产EOC= 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的值÷股本总数 =14189796935.20÷1005100000=14.12(元)。
(2)计算每股盈利能力价值(P)。
第一,R值的计算。根据华锐风电的资产负债表,权益和债务的比例为:P1:P2=14555383868.56÷21502897700.25=41:59,取权益P1为41%,负债P2为59%。
根据公司年报,华锐风电为总部位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率优惠,2011年华锐风电的税率为t=7.5%。
债务利率取r2= 取3-5年的利率6.65%和5年以上的利率6.8%的算术平均值,即r2=(6.8%+6.65%)/2=6.73%。
2010年底,华锐风电的股利政策是:每10股送10股派10元(含税),所以权益资本成本r1=10%。
第二,P值的计算。根据公司年报,华锐风电2010年实现利润28.56亿元,增速达到50%以上,假定公司今年的增速为50%,可以预测2011年华锐风电的净利润为42.84亿元。
综上述,华锐风电的每股盈利价值为
EPV= 调整后的收益×1/R=4284000000/7.77%=54923076923.08(元)
每股折合的价值P=EPV/ 总股数 =54923076923.08÷1005100000=54.64(元)
(3)计算每股成长性价值(V)。
由表3可知 ,ROC取平均净 资产收益 率 =(73.62%+39.62%+59.53%+3.01%)/4=43.95%。
G取2010年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8.03%,R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代替,由前文可知,R=7.77%,因此:
成长价值PV=EPV×F=54923076923.08×0.018=988615384.62(元)
折合每股成长价值V=PV/ 总股数 =988615384.62÷1005100000=0.98(元)
(4)华锐风电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华锐风电的每股净资产价值,每股盈利能力价值,每股成长性价值,如表4所示:
Mmin=14.12 ×1.016+0.283 ×54.64+0.105 ×0.98=29.91(元)
Mmax=1.593 ×14.12+0.503 ×54.64+0.203 ×0.98=50.08(元)
综上述,华锐风电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为[29.91,50.08]。
(5)华锐风电的结果分析。由于华锐风电内在值的估值区间为[29.91,50.08],而从华锐风电的股价走势图(图1)不难看出,自上市以来,华锐风电的股价一直在高位运行,远远超出公司内在价值,同时,发展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投资该公司有较大的风险,该公司的股票不值得购买。
(二)评估保利地产的内在价值
(1)保利地产股本情况及相关财务指标调整结果分别如表5、表6所示。
(2)保利地产的估值结果如表7所示,算法同上。
Mmin=5.57 ×1.016+0.283 ×18.89+0.105 ×15.05=12.59(元)
Mmax=1.593 ×5.57+0.503 ×18.89+0.203 ×15.05=21.43(元)
综上述,保利地产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为[12.59,21.43]。
(3)保利地产的结果分析。由于保利地产的估值区间为[12.59,21.43],从股价走势图(图2)不难看出,保利地产的股价还处于低位,同时,由于保利地产是央企,有很强的资源优势,所以该公司股票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值得购买。
(三)结果分析通过对上述两家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对保利这只蓝筹股的估值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度比较高,而华锐相对弱一点,但也在合理范围内。下面选取24只股票的估值结果列在同一张表中进行分析,如表8所示:
(1)关联度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该估值模型对蓝筹股的估值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度较高,对中小盘股和新股的估值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性差一点,但也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可能与该类股票市场投机气氛浓郁,股价波动比较大有关系。选取表8中的14只蓝筹股的股价均值和估值均值作为样本数据,作出折线图,可以很好地看出这种关联性,这也体现了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波动的规律,如图3所示:
(2)差异化分析。从表8中不难发现,尽管股价与估值有偏差,但差别并不离谱。以蓝筹股为例,利用SPSS软件来分析估值与股价的差异化程度。最低股价与最小估值的检验结果分别如表9、表10所示。
最高股价与最大估值的检验结果分别如表11、表12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蓝筹股的估值界值和股价界值存在均差、偏差和标准差,但是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在合理的范围内。这表明该模型对公司价值的评估结果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也说明净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是投资者所关注的价值指标。
四、结论
内在价值体系 篇8
一、唐朝马球运动的传入
综合相关史料可以证实, 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 是受到了唐朝时西域诸国的影响而逐步传入的。唐朝著名的“纪实性作家”封演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太宗常因事到安福门爱谓诗臣曰:‘闻西蕃人好为打球, 比亦令习, 会一度观之, 昨升仙楼有群蕃街里打球, 欲令见朕。’”[2]689从唐太宗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 唐朝初期就已经有马球运动, 并且是从唐朝西部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传入唐朝长安的。此外, 目前的新疆喀什库尔干县城的北部大约一公里的地方还留有古代马球场的遗迹, 马球场四周还有高地供人坐着观看, 这表明我国唐朝马球运动是从“西蕃”少数民族和外国传入的。从马球在当时被称为“波罗球”来看, 似乎和波斯文化的传统有紧密联系。
唐朝马球运动的传入和发展受到诸多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唐太宗即位初期, 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域诸国和少数民族的往来, 对当时唐朝体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郝更生于1926年出版的《中国体育概论》一书就认为:“马球经过波斯传到土耳其斯坦和西藏, 于是中国普遍流行起来。”[3]9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马球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和路径是有争议的。没有争议的是, 马球运动是从“西蕃”少数民族和外国传入的, 并且在唐朝达到鼎盛, 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
二、唐朝马球运动的盛行
唐朝是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很繁荣发达的封建王朝, 其中唐朝的体育运动也十分繁盛。马球运动是唐朝的众多体育项目中最具特色的项目之一, 同时也是唐朝的所有“球戏”中最为流行的时尚运动。唐朝的众多帝王热衷于马球运动, 比如唐太宗、唐中宗、唐玄宗、唐宣宗、唐敬宗、唐昭宗等, 这些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高手。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 许多王公大臣自然“被动热衷”于马球运动, 加之唐朝“尚武”之风气尤为盛行, 马球运动在民间迅速推广并流行起来。唐太宗首开唐人打球的风气, 表明唐朝马球运动进入了发展的阶段。唐中宗经常在梨园观看专业的“皇室球队”打球, 表明唐朝的马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中宗本人对于马球的喜爱程度更为突出, 直接促使众多皇亲国戚日夜练习马球, 马球运动在宫廷全面普及开来, 成为贵族中最为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 所以被称之为“王者运动”。
唐朝统治者不仅以马球运动作为一种游戏娱乐、强身健体的活动, 同时, 唐朝统治者还将马球运动作为军队训练的重要手段,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唐军作战的技能水平。唐朝的“月灯阁球会”反映了不仅体育爱好者、武官喜好马球, 唐朝的文人雅士同样喜欢马球运动。马球运动在唐朝发展到兴盛阶段, 呈现出深层次的意蕴, 对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繁荣昌盛产生重大影响, 对我国唐朝体育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内在价值。
三、马球运动对唐朝体育繁荣的内在价值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谱下了辉煌兴盛的伟大篇章。盛唐的繁荣气象成为后世历朝历代乃至今日之民众对唐朝文化最具代表性、普遍性的认识。唐朝文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的。唐朝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盛极大地对唐朝体育活动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朝的文化精神实质也深刻地影响着体育运动。马球作为唐朝最为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 对于唐朝体育的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内在价值, 彰显了唐朝文化的开放性, 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社会公众积极向上、恢宏阔达的精神状态, 对唐朝的生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马球运动成为人们研究大唐盛世的重要“视点”。
1. 马球运动开拓了唐朝体育外交。
我国唐朝初期, 就继续沿着汉朝开拓的丝绸之路, 切实加强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使唐人的眼光更加开阔。在我国唐朝文明以较快的速度向西方国家传播的同时, 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经济、宗教、体育等也逐步传入我国, 并且给唐朝带来多个方面的重大影响。这个时期, 我国文化受到波斯国的影响较大, 许多史学家认为马球是从波斯国传入到唐朝的, 并且成为唐朝吸收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体育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马球运动是唐王朝和西方诸国开展体育外交、文化交流的历史产物。马球的传入, 是唐太宗李世民开放政策、兼容形态导致的必然结果, 开创了外来体育项目在唐朝兴盛的端倪, 丰富了唐朝体育文化活动的方式, 促进了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有效推动了唐朝体育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710年, 唐朝的宫廷球队和吐蕃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 表明当时朝廷中已有专门的“国家队”, 并且还经常以马球比赛的方式开展对外交流。
2. 马球运动提高了唐军作战技能。
我国自战国时期就有骑兵, 但是在战国时期的骑兵完全属于步兵的附属军种, 到了南北朝时期之后, 骑兵的功用得到良好发挥, 自此之后成为封建时期历朝历代十分重要的军种。唐朝的疆域极其广阔, 为了适应广大疆土之下唐军作战的需要, 唐太宗将之前装备较为繁杂沉重的“铁骑”改良为“轻骑”, 能够适应远程奔赴和快速行动的军事需要。唐朝统治者在立国初期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必须对骑兵进行日常的军事技能训练, 认为军事训练是建设骑兵的重要基础, 唐朝开展马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满足骑兵进行军事训练的需要。骑兵通过马球运动开展军事训练, 和日常的其他枯燥乏味的训练不同, 因为马球运动集娱乐和训练为一体, 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士兵的兴趣, 因而, 通过马球体育运动的方式训练大唐王朝骑兵, 有效地提高了唐军的作战技能。747年, 唐玄宗李隆基在骊山华清宫颁布的诏书指出, 马球运动是用兵之技, 不能“徒于禁中”, 要求“示于天下”, 并命令军队尤其是骑兵开展马球体育运动, 以马球运动作为骑兵开展军事训练的方式之一。在唐玄宗的积极倡导之下, 马球运动一时之间成为唐朝军队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训练方式。正是由于军队中不断开展马球运动, 当时许多马球运动的高手均来自军队, 军队的整体马球运动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同时也提高了唐朝骑兵的作战技能, 对于加强唐军的作战应变能力和培养士兵的进取拼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作为体育项目的马球运动发挥了军事实用功能。
3. 马球运动满足了民众健身的需求。
因为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对马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工作, 从而使马球运动在贞观、开元时代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众多民众参与到马球运动中来, 满足了唐朝社会公众健身的需求。在贞观、开元年间, 唐朝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经济繁荣昌盛、天下富庶, 在这样的环境下, 社会公众自然需要有一些健身的活动, 而恰好马球运动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 同时还具有休闲性、娱乐性、竞技性, 所以马球运动受到了民间群体的广泛欢迎。李廓的诗歌《长安少年行》中有言:“长安好少年, 骢马铁连钱。陈王装脑勒, 晋后铸金鞭。步摇如飞燕, 宝剑似舒莲。去来新市侧, 遨游大道边。道边一老翁, 颜鬓如衰蓬。自言居汉世, 少小见豪雄。”描绘了当时唐朝长安城民众爱好打马球、将马球作为娱乐建设活动的场景。1971年在乾陵发掘的《马球图》, 是研究唐朝马球运动的十分重要而珍贵的文物, 反映了马球运动在当时的流行。此外, 1972年在新疆出土的打球俑, 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唐朝社会民众喜爱马球运动的景象。故宫博物院中珍藏有一面唐朝打球图的青铜镜, 镜面上刻有四名唐朝妇女骑马打马球的图像, 表明唐朝当时的马球运动不仅是男子的专利, 已经在妇女群众中得到了普及。上述文物生动传神地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老少热爱马球运动的现实, 马球运动满足了人们健身的需要。
马球运动, 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激烈的竞技性。马球运动席卷大唐盛世的各个社会阶层, 发挥了十分强劲的威力, 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唐人尚武、豪迈、自信、兼容的品质。
摘要:马球运动在唐朝达到鼎盛, 成为唐人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马球运动对唐朝体育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内在价值, 开拓了唐朝体育外交, 提高了唐军作战技能, 满足了民众健身和娱乐需求。
关键词:马球运动,唐朝,体育繁荣,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佳.马球:唐朝的时尚运动[J].国学, 2011 (4) .
[2]封演.封氏闻见记[M].中华书局, 2008.
内在价值体系 篇9
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是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实现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而决定审计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审计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科学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对于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审计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切实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审计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关键因素
审计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审计活动维护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秩序,维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提高管理层的执行力,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决策活动。审计部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而决定审计部门“有为”“有位”的恰恰是审计质量水平的高低。
(二)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审计的根本途径
目前,企业发展对内部审计的总体要求是向管理审计转型,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由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转变、由符合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审计职能从监督为主向监督与评价相结合转变。但在总体发展上,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处在转型期,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相比,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和效果。
(三)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监督基本要求
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审计的第一要务。审计工作必须做到成为领导决策的外脑,成为企业管理方面的咨询专家,成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秩序的“卫士”和“保健医”。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项目质量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达到审计监督目的的基本要求。
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审计工作中实践中,对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感到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五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审计人员责任感、质量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完成审计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在部分审计人员中抱有“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一些审计人员审计责任感不强,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审计质量,表现为“重完成任务、轻审计质量”,造成实施的审计项目多,审计效果不明显,这些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
一些审计人员业务知识不熟练,专业水平不高,对被审计单位工程、财会人员作弊看不出、拿不准、识不破,必然会使其违法乱纪问题蒙混过关,加大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一部分审计人员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知其一,不知其二,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待到审计碰到问题后,有的回避疑点,轻易绕过,有的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
(三)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二是忽略了制定审计方案时的前置工作。如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未对所取得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经营管理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分析工作不充分。三是审计方案过于简单。计划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四是对审计的目的不明确。对审计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没有十分明晰的思路,要求十分模糊。五是审计方法不当。审计方法运用不当或方法单一,抓不住审计重点,找不准问题隐藏的领域,泛泛而审,虽然下了功夫,但顾此失彼,审计查得不深不透。六是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证据的收集、底稿编制缺乏严格的程序要求,随意性大。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审计报告质量水平差强人意。
(四)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一般而言,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计划制度、现场作业标准、审计底稿复核制度、审计报告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但存在着对项目质量仅规定原则性标准,对项目的质量指导性不强,缺乏操作性,同时配套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所有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项目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质量管理考核力度不强
在项目组织上普遍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尽管制定了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但在实际执行中水分大,检查落实少,实际流于形式;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审计质量;重单项,轻全面,对影响比较大的单个项目质量抓得紧,而对全面的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做得不深不细,随意性大;重经验,轻制度,审计人员习惯于凭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处理问题,人为因素大,不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重实施,轻研讨,满足于一般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三、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措施
为克服上述问题,应考虑在制度体系建设、采用先进审计手段、建立责任考核机制等方面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通过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实施制度”实行全方位的项目质量控制,用制度来控制审计质量,同时对审计项目质量实行闭环管理,确保质量准则的贯彻落实。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对项目组的审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确立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1. 抓好审计方案的制定工作。
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方案制定存在的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年年审计或者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认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财务状况,而具体到资金流向,财务管理方式,有哪些重大投资和特殊开支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具体和深入。三是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审前调查和编制方案,既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的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强调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强化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方案的基础。在制定审计方案过程中要重视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并注意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做好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工作。
2. 抓好审计底稿的现场编制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既要记录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不同会计账项的审计往往由不同人员执行,而形成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时必须把不同人员的审计工作有机联结起来,而这种联结必须借助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所作出的专业判断,都完整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工作底稿理当成为审计结论与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 高度重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报告编制和提交工作。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他应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下级审计机关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在工作中,要采取加强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明确责任,实行层层把关制度,加强审计意见的操作水平,切实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水平。
(二)加强先进审计方法的推广
1. 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先进审计方法的吸收和推广,推进审计质量水平的稳步推广。
要立足于认真总结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经验,吸收民间审计和其他企业先进审计思想和有益做法,总结整理出指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既明了又实用的常用审计方法,用于指导审计实践活动。
2. 加强成果的综合分析,不断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抓住审计发现问题的本质。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加强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审计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落实责任追究制,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要通过制定审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使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有制度约束。目的是解决审计监督的求真求实问题,解决审计人员不作为、不负责,甚至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等问题,大力提高审计监督的执行力。落实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问题,进而增强审计人员的危机感,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四)在项目的组织上注意解决好“三个环节”
1. 要解决“如实报告“环节。
他是对审计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要求。审计人员要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实汇报,同时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2. 把握好“整改落实”环节。
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做好后续审计跟踪工作,对重大审计问题,审计人员要跟踪到底,查明审计决定是否得到执行,审计意见是否得到落实。完善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备案制,要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
3. 把握好“用好成果”环节。
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通过审计活动衡量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的建立和推行,切实推进企业内部审计总体工作质量的提高,推动审计工作水平上一个崭新的层次,为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必将起到良好的核心作用。
摘要:科学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对于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加强先进审计方法的推广;落实责任追究制,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等措施。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篇10
巴菲特在其创作的《Lessons Forcorporate Anlerica》一书中明确提出, 企业内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概念, 它重在评估企业的投资情况, 提高企业的相对吸引力。其计算值只能是简单的估计值, 而不是用某种计算公式精算得出的精确值。而且在利率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内在价值的估计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后, 业界大部分学者又结合巴菲特提出的企业内在价值理论, 从投资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企业在其剩余寿命中将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产生的折现值即为公司内在价值。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企业现在与未来的盈利能力。
当前, 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股票价格来评估其内在价值。究其原因, 是上市公司股价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 股价能反映企业资本与投资大众获利的关系。而在内部方面, 企业的内在价值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及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
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
1.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1) 财务效应
相比普通非上市公司, 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更大。而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又主要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 财务杠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业负债与优先股筹资情况。当财务杠杆加大时, 上市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往往要高于其负债利息率, 此时若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企业内在价值将有所提升。相反, 如果企业创造的利益无法支撑债务利息需要, 那么企业内在价值将受此影响而略有所下降。换言之, 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企业负债率与利益的关系间接实现的。
(2)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当前, 判断上市企业是否具备合理资本结构的方式主要有: (1) 判断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具备成本节约、弹性适度等良好特质; (2) 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在结构、数量及期限等方面是否协调; (3) 对未来环境变动进行预期, 全面考核资本结构、投资结构是否具备应变能力。通常, 资本结构合理性越强, 资本结构愈加优化, 企业获得预期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内在价值越大。相反, 如果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财务杠杆作用无限放大, 那么上市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无限放大, 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越难确定。
(3) 经营业绩
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通过股价来反馈, 且经营业绩会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 上市企业经营效率越高, 经营业绩越好, 股价会随之上涨,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企业内在价值提升;如果企业股价受外部影响下跌, 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其影响下降, 企业的盈利减少, 企业内在价值下降。更具体地说, 上市企业预测的经营业绩越好, 股价越高, 购置该上市企业股票的股民会逐渐增加, 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好, 企业更容易获取更多高利润项目, 进而促使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向上提升, 企业整体盈利增加, 企业内在价值顺势提高。
(4)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分别是股利支付情况、支付方式、支付水平及支付连续性。其中, 若上市企业股利支付能保障投资者的稳定收益, 说明企业股票风险小,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企业内在价值高;反之, 则说明企业资金紧张, 企业难以继续运营, 企业内在价值流失;若企业能够长期采用现金股利支付方式, 说明企业投资风险低, 投资者青睐度高, 股价会随之上涨, 企业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反之则企业内在价值下降;若企业支付水平保持某个适当的波动幅度, 而不大起大落, 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良好, 上市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企业盈利机会大, 进而促使企业内在价值有效提高。
2.提升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
(1) 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发挥并强化上市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上市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 促使上市企业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而上市公司要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首先要按照企业发展实情调整财务结构, 实现财务结构的规范化, 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 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其次, 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明确公众持有企业股票的最低比例, 使企业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回购股票, 实现股权结构调整, 把握上市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再者, 财务部门要时时核算企业的负债情况, 监督企业的股价变动情况, 评估企业盈利能力, 并以此与企业管理者协商, 适当强化财务杠杆作用, 规避企业盈利风险, 增强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2) 把握企业控制权
把握企业控制权,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是间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增加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而要把握企业控制权, 管理者必须要先积极克服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产生的利益目标偏差, 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实现两权的规范化;同时, 上市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把控企业经营情况, 监督股价上涨与下跌波动幅度, 规避不利于企业经营、股民收益、股东利益的措施, 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消除敌意收购股票的现象, 尽可能保障上市企业平稳运营, 把握企业控制权, 使企业正常发展, 进而保障企业获取可观盈利, 有效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此外, 把握企业企业控制权, 要求企业监事会等监督部门要时时监督企业高层职位被接管、管理者被更换的情况, 以及时消除“蚕食”控制权现象。
(3) 优化证券市场
上市企业内在价值与其盈利能力有关, 而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又通过企业股票直接表现。众所周知, 企业股票是置放在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市场的变动或一些不稳定情况, 都会对上市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进而减少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 要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必须要做好证券市场优化工作。具体来看, 可执行以下几项措施: (1) 构建合理的证券市场运营监督机制, 提高证券市场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及时消除证券市场不流通问题; (2) 以立法的方式颁布提高证券市场规范化操作的法律法规, 使证券市场有序发展, 规避不必要的企业股价波动风险; (3) 根据企业实情适度调整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供应量, 使股票价格均能实现价值回归, 保障股东利益; (4) 构建违法清偿机制, 对违背证券市场规定, 恶意“暗箱操作”, 打击经营良好的上市企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惩治。总体而言, 只有实现证券市场的优化, 使上市企业的股票减少外部环境波动影响, 提高企业盈利稳定性, 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4)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上市企业创造收益提供更多保障。一般而言, 良好的股利政策, 乃至外部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上市企业提高经营绩效, 增加企业收益, 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特别是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 它能够优化上市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为上市企业与其他企业提供“通行证”, 使企业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因此, 上市企业要特别注重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具体来看, 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 发挥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使政策得以有效利用; (2) 发挥管理层的功能, 结合政策优势进行有利决策。
三、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价
1.贴现现金流量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是一种通过评价企业投资收益或现有资产收益情况来判定企业内在价值的方式。该理论认为, 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企业经营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现值总和。因此, 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评价方必须要具备长远发展目标, 并积极收集与上市企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完整的信息;同时, 要在现有的风险调整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现金流进行比较, 以提高上市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精确性。
当前, 利用贴现现金流量法对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价, 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其中前者重在扣除利息再进行折现, 后者重在先整体折现再实行利息扣减。不同上市企业主要看其整体现金流与债务现金流的本质而定。但不管是哪种方法, 其最终的导向都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2.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 简称EVA, 其主要是通过衡量企业组织价值、度量企业财富创造能力来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的。就数量角度而言, EVA就是通过计算企业缴纳税收后所得营业利润减去债务与股本成本的剩余收入, 进而判定企业当前盈利能力与内在价值的。相比其他判定方法, 经济增加值法更符合经济收益本质。而且, 这种方法规避了传统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 有利于正确衡量企业股东的收益、管理者绩效, 进而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使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结果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所用。所以,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 EVA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更实在、更客观。
3.Ohlson模型
Ohlson模型是学界研究者于1995 年提出的专门用于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完善情况, 并利用代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利润取代价值分配股利, 进而实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即这种评价方式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 而不是鼓励分配活动。据悉, 利用这种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法, 有利于上市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 评估企业自身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专门驱动企业增加盈利的因素, 进而集合这些因素构建基础模型, 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增加企业盈利, 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值的注意的是, 利用Ohlson模型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价, 最好要分清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是成熟期、成长期, 企业投资资本报酬率与销售增长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
四、结语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是评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 分析企业内在价值, 就相当于分析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因此, 上市企业必须要善于剖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如财务效应、资本结构、经营业绩、股利政策等, 并寻找相适应的方法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同时, 在企业内在价值合理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企业现实情况采取贴现现金流量法、经济增加值法或Ohlson模型等评价方法对并对企业内在进行合理评价, 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摘要:上市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看, 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主要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因而, 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 笔者就在企业内在价值概念解析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及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的实践途径, 并提出了三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的通用方法, 希冀本文研究能够为同行研究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周露.基于价值评估模型对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研究--以獐子岛为例[D].上海海洋大学, 2014.
内在价值体系 篇11
一、 心灵自由的内涵与价值
高中新课程方案,力求凸显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这里所说的“人才”,高中新课程方案对其质量标准已经作了明确的表述。而其中的“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最具特殊的意义。
笔者常常在想,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心灵僵固,缺乏独立人格的人,能够思接万仞,神游八极吗?能够对社会的瞬息万变作出恰当的应对吗?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吗?会有多强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所以,不能不说,强烈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旺盛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虽然十分重要,但都仅仅是花或果,而其根与本是人的“心灵自由”!可见,人的“心灵自由”应该成为我们高中课改内在的价值追求!课改成果最终应该反映在学生思想的解放与心灵的自由之上。
爱因斯坦说得好:“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和“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正如与怀疑精神密切相关的是批判精神一样,与独立性密切相关的则是心灵的自由(或思想自由)。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强调的是一颗纯洁的、开放的、真诚的、不怀成见、求真尚美的心;老子也说,要“复归于婴儿”,因为,只有婴儿才不被世俗的功利宠辱所困扰,无私无欲,纯朴无邪,天真好奇,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也没有泯灭儿时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想象力伴随其一生。爱因斯坦的成功与其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是密切相关的。
心灵自由关乎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已为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所证明。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是什么?是解放思想!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了大发展,每一次大发展也都伴随着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都伴随着全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独立人格的增强。而每一次的思想解放,并不总是实事求是的,可是,这正如学飞的雏鹰从云遮雾障的远方回归到现实家园时,可能要走过无数的冤枉路,但这“试误”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就是获得更大程度的“心灵自由”的过程。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教育要继续获得大发展就要有更加充分的“心灵自由”,只有少一些条条框框,少一些担惊受怕,少一些独断专行,才能多一份激情,多一份想象,多一份创意,多一份闯劲,才可能使更多的人“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
二、 心灵自由的动力与标志
走向“心灵自由”的动力是什么?我们照样可以从爱因斯坦那里找到线索。在爱因斯坦看来,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他们费尽心机所追求的目标是庸俗的,甚至是可鄙的。他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思想:“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可见,怀抱感恩之心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责任感,是走向“心灵自由”的重要动力。毕竟,自由意味着责任的担当而不是我行我素、放任自流。
当然,我们不能期待学生个个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但是却可以希望学生人人都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因为,它是人的创造力与独立性的重要源泉,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可以说,“心灵自由”是人的天性,而我们后天不当的教育,有意无意中给人的天性套上了一层又一层无形的精神枷锁,从而降低了心灵自由度。高中新课程就其内涵而言,是为被“遮蔽”的心灵“去蔽”,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心灵自由”。因此,在高中课改进程中,我们不能不时时检讨,我们学生的心灵是否变得更加自由了?因为,“心灵自由”将意味着创造力的提升和独立人格的增强,它必定优化我们的国民的个性,并增进个人幸福。
如果人们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就能在不断地、流畅地进行着“自我对象化”与“对象自我化”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的融合,从而使想象力与创造力喷涌而出,而“自我对象化”与“对象自我化”本身就是高级而能动的学习过程,自然会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从而表现出杰出的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独立品格。我想,能否使学生更好地获得这一独立品格,是衡量高中新课程成败的一块试金石。
必须声明,这里所说的“心灵自由”指的是获得思想解放后的心理状态。“心灵自由”并不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著名科学家的专利,当年在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遭受非人待遇的维克多·弗兰克也是依靠其“心灵自由”发明了“意义治疗法”的。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许多人经常获得“心灵自由”的高峰体验,此时人们会感觉到内心敞亮、茅塞顿开、新思路新点子层出不穷,有空前的自信和做不完的想做的事。因此,可以断定,就连善良诚实的、靠勤劳与智慧发家致富的老农身上也同样可以看到“心灵自由”!“心灵自由”只是对于人的天性的回归和智慧的激发!所以,“心灵自由”与喧嚣一时的“自由化”是截然不同的,更不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
三、 心灵自由的困境与前景
高中新课程试图通过领域的完整与模块的必修,来保证教育的基础性与均衡性;试图通过丰富的模块与选学的机制,来兼顾多样性与选择性。基础性与均衡性并非新课程所独有而是对旧课程的调整与改进,而多样性与选择性才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可是,不能不说,尽管多样性与选择性对形成“心灵自由”确有帮助,但是光靠“多样性与选择性”恐怕难以担当培育心灵自由的重任。甚至,如果是有形无实的“选择性”,将会使师生的心灵更不自由!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只是按方捉药式地设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只是有形无实地表演“自主、合作、探究”,“心灵自由”的培育将无从谈起。
作为有良心的校长,我们时时感受到来自上下、左右、内外的强大压力,使我们常常因为不得不弱化对师生“心灵自由”的关照,而去强化对升学率的追求而感到羞愧和痛苦!可见,要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追求“心灵自由”这个深层次的价值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学生现实的考虑与社会世俗的压力,迫使你去追求“眼前的分数”而不是“心灵的自由”。问题还不止于家长与社会的压力,有时反教育的行为是来自于政府部门!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还在给学校下达高考指标,如果政府行为未能规范化,学校办学未能自主化(当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提下的自主化!),校长的手脚就将被捆死,当然就谈不上心灵自由,而一个心灵不自由的校长,又如何去谋求教师的心灵自由,而心灵不自由的教师又如何培养出心灵自由的学生?如果没有形成“鼓励冒尖、允许落后,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又如何去培植心灵的自由呢?可见,心灵自由的培育是需要全社会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不能忽略根本性的价值追求的。高中新课程推进如此艰难,从某个侧面看,正好反映出教育界人士普遍缺乏“心灵自由”!因为,思想僵化者必定天然地拒斥新生事物,而高中新课程先进理念的贯彻落实却需要借助创造性劳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源源不断的“教育创新”来解决,所以,需要经常审视我们的教育是否妨碍了“心灵自由”。如果我们在高中课改过程中,感觉到师生的精神变得更加紧张,心灵变得更加僵固,身心变得更加疲惫,那么,无论是教育长官还是学校校长,只要尚存文化的自觉,都要进行认真的反思与及时的整改,努力消除这一远离“心灵自由”的状态。尽管我们的基础教育要达到“心灵自由”还必须走过十分漫长的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是认定了“心灵自由”的特殊价值,随着高中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一定能让更多的师生获得更大程度的“心灵自由”,从而为全民族的思想大解放与社会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 心灵自由的培育与呵护
“心灵自由”需要精心培育与呵护。如果能让考生对于自己的高考成绩享有高度的隐私权,那么学校与师生就可能不再被异化成赢取考分的工具;如果能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来揭示深奥的科学原理,就必定能唤起学生高度的情意投入;如果能用生活化的语言或事例,来阐释严谨的逻辑关系,就必定能使枯燥的推演变得生动活泼;如果能以隐喻的方式来讲述明晰的道理,就必定能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而扩大视野;如果能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讲述严谨的科学,必定使课堂迭宕起伏而丰富教育的意蕴;如果能把学生当作“未完成的存在”而拥有更大的容错力和博大的宽容心,那么就必定使学校变成了允许犯错误也欢迎改正错误的“安全地带”;如果能够保证每天下午三点之后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必定会激发更多学生在更广阔领域上的内在潜能;如果教师能在每节课上都能留下哪怕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提问,必定能激发求知欲而打开智慧之门。当然,提问的热情是需要精心呵护的,不管在教师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的疑问,都给予中肯的鼓励、认真的解答。仅仅就语言表述而言,高明的教师就是这样,他总能轻松自由地地借助“常识性表述”,来支持“科学性表述”与“哲学性表述”,从而使自己的表述既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又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上述这一切,都能润物细无声地涵养并培育着师生的“心灵自由”。
当然,追求“心灵自由”并不是不要纪律,恰恰相反,需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集合时下了“立正”的号令,就得做到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照样岿然屹立,真正能做到动静分明,那么就能有可能创造放飞“心灵自由”的和谐空间。只是,我们要时时提防,不能让纪律成为扼杀“心灵自由”的帮凶,而要让纪律成为“心灵自由”的守护神!
肖川的文章文字清新,意蕴深刻,同时他还善于以小故事来隐喻大道理,展示了充分的“心灵自由”。他曾经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说他不想再盖房子了,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雇主来看房子。他把前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故事就是这么简短而又平常,但肖川先生话锋一转就揭示了一个大道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有人说:‘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和所做的选择,筑成你明天要住的‘房子。要用心建哟!这个故事的寓意: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事的态度。”这种教育的效果,肯定比直白地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努力工作,将来一定会后悔的”要强过千百倍!因为,这很好地关照到了听者的“心灵自由”。
总之,学生的“心灵自由”应当成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内在的价值追求!
内在价值体系 篇12
关键词:交换理论,《资本论》,体系,内在逻辑
能否正确理解交换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战略意义的现实问题。纵观整个经济学发展史, 唯一对流通问题作出全面系统分析的, 当属马克思。马克思把流通环节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并作为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主线之一。但是,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实践排斥交换和流通, 忽视、误解了交换和生产的关系以及交换的基础性地位, 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攻坚阶段、适应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还原马克思交换理论的本来地位, 并联系实际加以发展和创新, 对于全面提升本世纪中国经济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交换关系是马克思所强调的研究对象。《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说,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从《资本论》体系的展开来看, 交换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重要内容和贯穿始终的线索。笔者尝试以交换角度切入, 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 从交换和简单商品经济、交换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以及交换的国际拓展三方面对马克思经济学体系进行总结:
一、交换与简单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价值、货币等都是交换发展的产物。
1. 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的前提条件
交换的直接动机是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交换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商品首先有使用价值, 有用处。生产者首先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
2. 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 才探索到隐藏在
其中的商品价值
“同商品体的可感觉的粗糙的对象性正好相反, 在商品体的价值对象性中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因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 那么不用说, 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 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1]某种商品可以和不同商品按比例交换, 这就说明:同一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而交换价值不过是这个等同的东西的表现形式。这个东西不能是使用价值, 因为当做使用价值的两个商品首先是异质的;而作为交换价值, 两个商品却是同质而异量的, 因此“作为交换价值, 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 因而不包括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最后,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 商品体就只剩下劳动产品这个属性了, 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 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 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 抽象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所以, 隐藏在商品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的共同物, 就是商品的价值, 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作为价值实体和计量价值量大小的就只能是一般人类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在这里, 马克思从商品和交换关系入手, 发现了隐藏其后的价值本质、价值实体并考察了价值量、价值形式等一系列问题, 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3. 交换过程使货币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
马克思作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来没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这种货币形式的起源, 就是说, 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 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与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相适应, 交换过程也具有二重性并包含着矛盾。交换过程是个人过程和一般的社会过程的统一:一方面是个人过程 (为了得到个人需要的使用价值) , 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社会的过程 (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管自己的商品对别人有没有使用价值) 。商品交换要完成, 必须是两个商品所有者彼此需要对方的商品并且二种使用价值包含的劳动量又相等时才能达到。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极其偶然的[1]。每个商品所有者都想把自己的商品当做一般等价物, 所以实际上就没有一种商品是一般等价物, 这就是物物直接交换的矛盾。随着进入交换的商品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 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出现一个独立的价值形态的必要性也随之增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 交换中出现了第三种商品 (一般等价物)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起初是很不固定的, 但随着交换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 商品价值也日益发展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化身, 货币形式也就日益转到天然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贵金属上。马克思历史地考察了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就说明了货币的产生。
4. 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简单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私有制的存在, 生产商品的劳动直接是作为私人劳动表现出来的;但由于社会分工, 各种私人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所以各种私人劳动本质上又是社会劳动。不过, 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发生社会联系, 所以, 其私人劳动的独特社会性质在生产领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只有在交换中通过他们的劳动产品发生价值关系时, 才能表现出来。这时他们的私人劳动才能得到社会承认, 并在事实上证明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而要实现交换, 私人劳动必须取得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私人劳动必须对社会有用, 能满足社会一定的需要, 即具有社会有用性;另一方面私人劳动还必须具有社会等同性即必须把各种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各种商品才能相互比较。简单说, 就是商品必须在质 (使用价值) 、 (价值) 量两方面满足社会需要。交换的实现意味着矛盾的解决。
5. 货币职能随着交换的发展逐渐完备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分析了作为货币本质具体表现的货币职能, 阐明货币职能的完备反映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内在矛盾的发展。
货币的产生一方面使商品交换的矛盾得到了实际的解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超越了直接的产品交换, 克服了直接产品交换的困难, 实现了买卖分离, 打破了直接产品交换的个人和地方的限制, 发展了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另一方面, 货币又发展了商品交换的矛盾:买卖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以及支付手段的出现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
交换的发展使货币的职能逐渐完备。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和货币在流通中不断交换位置, 商品流通也表现为货币流通。货币当做支付手段也是商品流通发展的结果;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债务关系。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直接产生出信用货币, 并逐渐占据了大规模交易领域, 而金银被赶到小额买卖领域。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和规模后, 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越出商品流通领域在非商品关系的地租、赋税等方面发挥作用。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越出国界, 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成为世界货币。货币制度作为最古老的金融制度, 为交换提供便利, 节约交易费用, 促进了流通和分工的发展, 银行信用制度为流通的发展筹措资金, 加速流通领域的资本积累, 使流通的扩张与整个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二、交换理论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简单商品生产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
“交换不会只限于在形式上设定交换价值, 它必然会进一步使生产本身从属于交换价值。”[2]从第四章起, 马克思进入对资本的研究, 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研究的序幕。该章阐明了由货币到资本的质的飞跃, 随着这个转化过程的完成,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就转化为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对立, 也就是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对立。由此得出结论, 资本主义的矛盾正是从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首先, 流通和来自流通的交换价值 (货币) 是资本的前提 (最初表现)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即贸易, 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1]货币转化为资本, 是生产的起点。
其次,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不同于商品范畴 (产品变为商品只需要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已经完成就足够了) 和货币范畴 (它是商品交换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的各种职能表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是根据经验, 不很发达的商品流通, 就足以使这些职能出现。) 有了商品流通或货币流通, 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的自由工人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 资本才会产生。“货币作为可能性上的资本, 它可以交换的使用价值, 只能是生成、生产和增殖交换价值本身的那种使用价值。而这种使用价值就是劳动。”[2]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了。
2. 生产过程中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及其作用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商业资本参与产业资本的循环, 以其专门化的服务缩短了流通时间, 节约了流通费用, 提高了经济效益,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马克思分析商业资本的作用,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商业资本的活动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因为在商业资本代行产业资本出售商品的职能的情况下, 产品一旦转入商业资本手中, 对产业资本来说, 商品出售过程即告结束, 从而大大减少了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另外, 一个商业资本可以为不同产业部门的许多产业资本推销商品, 这样不仅能缩短单个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 而且能缩短一个产业部门以至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时间。况且, 商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 比产业资本家更熟悉市场状况, 能更快完成买卖。第二, 商业资本的活动有助于增加生产资本和扩大再生产规模。商业资本集中专业的从事商品买卖活动, 比由产业资本各自单独兼营商业事务来说更经济, 能节省大量用于商品销售方面的资本, 也就相应增加了单个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中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 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第三, 商业资本活动于各生产部门和生产企业之间, 对他们之间的分工起媒介作用, 有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总之, 商业资本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提高利润率。但是商业资本的积极作用是以它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为条件的。过度臃肿、重叠的商业机构和环节会增加纯粹流通费用, 减缓资本周转速度, 破坏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活动既掩盖又加深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商业资本的反常运作、流通中商品储备的人为垄断和炒作都会造成市场的虚假供求并加深这一矛盾。
3. 交换与资本运行
资本论第二卷分析了资本的流通 (广义) 过程:单个 (产业)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以及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第二卷的第一、第二篇, 马克思不仅总结了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而且进一步概括出资本的循环运动和价值独立性的本质关系:既然资本循环的主体是价值, 目的是价值增殖, 则加入循环的商品与“作为它们来源的生产过程的性质如何是没有关系的”;“因此, 商品来源的全面性, 市场作为世界市场而存在, 是产业资本流通过程的特点。”[1]“作为商人资本的职能的商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日益发展。”[1]显然, 价值规律是左右商品经济的客观内在规律, 资本流通过程尤其是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 使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
在论述社会总资本的运行即再生产理论时, 马克思把商品资本作为分析的起点:从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角度进行考察;分析了再生产中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和过程。分析表明, 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 两大部类生产的平衡与否能够通过商品交换的情况直接反映出来。
4. 发达的商品交换 (流通) 与生产价格
突破前人, 马克思将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进一步深化发展, 创造性的提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科学的解决了古典学派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同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相一致的。马克思说:“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 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 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 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1]
从历史上看,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 小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 交换大体按价值进行。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和统一的商品市场还不够发达, 竞争也尚未充分展开, 因而还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平均利润率, 价值也不可能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有到了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时期, 信用关系广泛深入发展, 不存在人为及自然垄断, 从而为资本自由转移提供物质、技术、经济条件, 平均利润率才形成, 利润才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5. 交换的完全形式———市场 (经济)
马克思的市场有几方面含义:首先, 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有一个外部的地理界限”;其次, 市场是交换的组织。马克思有时也把“商人的店铺、栈房”叫做市场。第三, 市场是供求关系总和。第四, “市场即流通领域”。马克思还分析了市场的类别。但是马克思并不确定市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市场的抽象范畴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以后将会知道。”[2]马克思研究计划的中断令我们关于市场和交换关系的认识变得更加困难。现在看来, 市场经济 (体制) 就是在交换行为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制度总和。随着产品 (商品) 、劳动、产权的社会化, 集中、统一、开放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及其运行机制逐渐形成, 商品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市场机制就是通过各种交换活动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经济效率。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交换经济。市场本身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交换发展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1. 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交换
从最一般意义上说,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就是分工和交换的相互关系。没有分工, 就没有交换, 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及方式都取决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水平。同样, 国际分工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当社会分工从部门分工、地区分工发展到国际分工时, 贸易关系和市场联系也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到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和市场关系。在国际商品交换的背后, 是各国商品生产的分工, 没有国际分工, 就没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际贸易的规模、范围、方式和速度。国际贸易的格局也明显受到国际分工格局的制约。另一方面,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互为条件、互为促进。没有交换, 商品价值就无法实现, 分工和生产就无以为继。国际贸易引导、加快、创造着国际分工, 使参与国能够直接分享到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利益。
2. 商品、价值、货币的国际化发展
交换使商品、价值、货币等一切经济因素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自身性质的充分表现。“只有对外贸易, 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 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 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2]
首先, 在世界市场中获得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将自然经济扫除干净, 使产品普遍发展为商品;同时, 在世界最大范围和各国劳动创造的无限产品中, 商品普遍的展开自己的价值, 发展为世界劳动所形成的国际价值, 真正地成为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其次, 货币转化为世界货币。“作为贮藏货币和一般支付手段, 货币变为世界市场上的一般交换手段;……货币在执行铸币职能时获得的特殊民族形式, 在它作为货币而存在时丧失了。货币本身是世界主义的。”[2]
最后, 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国际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平均成本和国际平均利润构成的市场价格, 它是世界市场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商品交换的基础。
3.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结果
首先, “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2]。
世界市场是适应资本扩张的需要,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发达的商品经济, 它的经济要求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的, 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资本不断膨胀、扩张, 寻找更大的投资和销售场所。地理大发现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些区域性的国际市场联合起来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 原始积累和殖民掠夺促进了国际分工和贸易,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当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制造业以后, 机器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的商品需要日益扩大的市场, 而生产的扩大又引起对原材料的大量需要。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生产联系, 寻找廉价的原料和有利的产品销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其次, 资本国际化从商品流通领域起步向生产领域发展, 造成国际化过程的全面发展, 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并将各国的经济连接为一个整体, 形成世界市场总体。世界市场一旦形成, 就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从而“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
四、与时俱进发展交换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再证明, 只有从交换的角度, 才能更好地认清并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及规律, 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看, 20世纪上半叶以来,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最贴近市场的现代流通业也超越了传统商业, 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 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生产, 而是交换和流通;流通已经上升为经济生活的主导!流通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 变成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力量;新科技的运用使流通业出现了网络化、虚拟化、信息化的特点, 其强劲的穿透力、巨大的辐射力和迅猛的带动作用, 颠覆着整个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流通力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核心力量!对交换 (流通) 及流通现代化的研究是本世纪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8-1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13-5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54-255.
[4]宋则, 郭冬乐, 荆林波.中国流通理论前沿 (4)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内在价值体系】推荐阅读:
法律内在道德及其价值09-02
试论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性的内在关联08-25
内在自然10-20
内在语言05-16
内在环境06-05
内在特色06-11
内在质量06-18
内在潜能06-19
内在矛盾08-07
内在能力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