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从容

2024-09-04

内在的从容(共4篇)

内在的从容 篇1

厌倦了走马观花式旅游的我们可以让幸福跟得上脚步,享受这种绿色、慢行的休闲之乐……

今年的6月5日是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首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

今天,“绿色”二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社会意义。绿色生活、绿色构想、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绿色发展等等跟“绿色”相关的概念一时间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重视了起来。倡导人们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更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环境怡人,优良的自然生态颐养着人们的身心,而自然资源需要每个人珍惜,环境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对于旅游者来说,这更大程度上体现在绿色出行上面。

绿色出行是一种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比如步行,换上运动鞋,“弃车从步”,不仅锻炼身体,更增加了交流机会;比如骑行,从科学角度讲,自行车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骑车者80%的能量转化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再比如公共交通,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可以运载更多的乘客,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少。

绿色出行也是一种出游理念。包括从出游前的准备,到出行的方式和旅游中的消费等等。现在的都市人群在选择出行工具的时候,往往以便利与快捷作为前提,其实如果时间允许,何不变换下思维,能坐地铁的就不坐地面交通,能几个人一同出行的就来个拼车,能骑自行车的就不坐机动车;如果自驾游,可以选择低排量的经济型车出行;如果选择航空线路,尽量安排好合理航程,减少飞行里程……绿色出行的理念不仅能缓解道路拥堵,更保护环境,又契合了当今追求低碳生活的理念。

本期,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以“绿色出行”为题策划了一组专题稿件,为的是让您看到,厌倦了走马观花式旅游的我们可以让幸福跟得上脚步,享受这种绿色、慢行的休闲之乐,沿途观光赏景、体验竞技,也可探索、发现散落在大自然中的各种奇妙景观。

内在的从容 篇2

大学为每一个学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浮躁中静下心来去充分把握、利用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仿佛从我们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意味着我们寒窗苦读十二年的目标实现。

我们应该学会在浮躁的世态中静下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有认清了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大学赋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不应该辜负这段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而是应该沉淀、丰富自己的内涵,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我们要练就一种定力,无论外界多么喧嚣,我们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是一种不搀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

让我们找回自己曾经逝去、已经养成或正在培养塑造的兴趣,做一个真性情真兴趣的自我,告别过去盲目的生活方式。生命有限,不要把精力投错了地方,致使不再来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20501135

遗憾与从容之间的春华秋实 篇3

在组织这期稿件之时, 为了更贴近最普通的护士, 我们刻意地为参访对象加了几个定语:即30年、目前还在临床。

想不到联系了几家医院后, 发现在三级医院里, 目前还坚守在护理岗位上的30年护龄的人员几乎没有, 大多是退休的退休, 没有退休的已经到了其他医技科室。

屈指一算, 假使18岁参加工作, 到今年已经48岁了, 48岁的护士还上晚夜班, 还给病人打针发药吗?可是48岁的护士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 所以一般而言, 30年护龄的人员差不多都改行了。

于是就把目标转向了没有那么多适合48岁以上的护士更换工作的县级与乡镇医院, 于是就找到了这样的四位护士。

如泣如诉, 如诗如歌的三十年

知道彭桂花, 缘于与湘西洲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韩主任的一次会面。她希望我们杂志的眼光能够多放到最基层的护理, 于是说出了彭桂花的名字。

缘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 虽然只是一个中专层次的卫校, 也是金榜题名。恢复高考后的一、二、三届学生对很多人而言, 都有着偶像一样的意义。至今的他们在各行各业之中, 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对于彭桂花, 这样一只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竟然还在当初选择去的湘西的那个乡镇做护士, 而且整整30年了, 无论怎么样,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有些匪夷所思。

第一次电话彭桂花, 是决定与她什么时候见面。可她在电话的那一头里匆匆地说, “对不起, 正在手术室里工作, 完了后再电话你。”已经无需要核对, 一个地地道道还在临床一线的护士。

“这里离县城还有80多公里, 道路很不好走, 会让你们很辛苦的, 还是我把工作安排好后请假过来吧!”之后, 彭桂花在电话里这样说了。无需要照面, 湘西人特有的朴实就袒露了。

其实在毕业分配时, 作为高考后的第一批毕业生, 彭桂花是有机会留在湘西州人民医院工作的, 但生在山村、长在山村、淳朴敦厚的她, 得知老家的永顺县塔卧镇中心医院急需要护士, 就放弃了在州府工作的机会, 来到了塔卧镇。同时过来的还有一位同学, 这位同学后来调到一所县医院去了。

塔卧镇不是她的老家, 但塔卧镇是中国革命的老苏区、根据地, 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她们为能够在革命根据地工作而自豪。

她与同学一起坐着卡车, 穿山越岭而来。一路上, 唱着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 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清脆的歌声在山峦之间回荡着。那一年, 她20岁, 带着女孩子玫瑰色的梦想。

春秋轮回、光阴似箭,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回首这三十年, 她百感交集, 感慨万千。

这个曾经的镇中心医院的总护士长在不多的话语里, 展现了在基层工作的艰辛。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医院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水电现已基本正常, 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但与上级医院相比还是相差甚大, 尤其是医护人才很难留住。

她说, 当年这里自然条件之差, 环境恶劣, 交通不便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中心卫生院就连最基本的水电都没有, 而工作量又很大, 二十几张病床就两个护士, 根本就没有上班与下班之分。遇到抢救危重病人时, 都是提着马灯去打静脉、上氧气等。

一次, 一个情感受挫而选择自杀的女孩被抬进病房时, 瞳孔极度缩小, 已经深度昏迷了, 并且全身都是呕吐物, 散发着刺鼻的农药味。时间就是生命, 这时的彭桂花顾不得那么多了, 赶紧到十几米深的吊井去打水来帮病人洗胃、开通静脉通路、使用解毒剂,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后, 这个女孩终于活过来了。

在这个偏远的、崇山峻岭之间的小医院, 彭桂花与大家一起不知把多少这样的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面对那些有了生机的生命和来之不易的欢笑, 是彭桂花最欣慰的事情。

彭桂花也曾动摇而退缩过, 不是没有机会, 淳朴的她就是觉得这里本来就严重缺乏医护人员, 自己一走, 不就是更缺乏了吗?况且, 这里的老百姓需要自己, 自己虽然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但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就是问心无愧了。

彭桂花其实对不理解她为什么会坚持在这里的人有些生气, 乡镇怎么了?不都是要人做的吗?

虽然她从来不说自己的职业是天使的职业, 如何神圣的话, 但她觉得自己对得起这30年的护理生涯。在工作上她任劳任怨, 从来不打折扣,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五准确”的原则, 虽然是如此简陋的一所医院, 但在她的周到、细心与负责之中, 从来没有出过医疗差错。

虽然, 她没有得到过什么嘉奖、什么荣誉, 最多就是医院自己评选出来的优秀工作者之类, 但她已经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或许, 舍不得离开这一方山水一方人就是她坚持下去的理由。

现在的彭桂花已经将总护士长的位置交给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护士, 退居二线的担任着这所医院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兼负责管理供应室。其实供应室就是她一人, 如果哪天需要外出, 必须准备好所有的手术包, 万一回不来, 她的丈夫就利用业余时间去代替她完成这份工作。

“其实就我自身而言, 没有什么可说的, 反正哪里都是工作, 只是希望上级领导能不能对我们这些长期坚持在乡镇最基层的医务人员有个让子女得到优先工作的政策。”原来, 目前的彭桂花最挂牵的一件事情就是希望女儿有个正式工作。说到女儿, 她的眼里满是泪水, 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太多。

彭桂花永远都记得1990年, 一个极寒冷的日子。那天, 病房里的住院病人特别多, 担任总护士长的她, 已忙碌了一天, 正准备下班回家, 正在这时来了一个重度烧伤的患儿。情况危急, 彭桂花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之中。当彭桂花忙完患儿抢救治疗后, 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一场灾难就在这天发生了。彭桂花不满三岁的女儿不慎被开水烫伤了, 疼痛难忍, 正在那里大声哭闹。焦急万分的彭桂花心如刀绞, 可是没有车去县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那一夜, 她彻夜未眠。

在县医院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 女儿才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的几年时光, 彭桂花除了上班之外,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处找专家给女儿做进一步的治疗。那次的灾难给彭桂花精神上、经济上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欣慰的是, 女儿后来考入了吉首大学的卫校, 至今的她已经是一名合同的护士, 在湘西洲中心医院, 做着母亲钟爱的护理工作。

在很多的时候, 彭桂花都在谈着她的女儿。我们的确可以理解,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她, 没有多少人际关系, 仅有的财产就是2005年在医院集资了2万元得到的一套70多平方米、位于一楼的房子, 潮湿、阴冷不说, 还只有使用权。17年的主管护师职称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收入, 而工资常常还不能按时足月发。

其实, 国家对于援藏、援疆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有照顾政策的, 真希望有同样的政策适用像彭桂花这样一辈子都服务于山区、乡村的医务人员。但愿本人的这些文字能够成为呼吁:帮助了彭桂花就是帮助了我们乡镇的医疗卫生事业, 就是帮助了最底层的农民兄弟, 这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部分!

其实,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的烫伤事故, 彭桂花是很满足的。虽然从表面来看, 彭桂花的经历可以与辛苦与清贫联系在一起, 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 感觉彭桂花应该比很多人收获的幸福要多很多。

首先, 她坚持住了当初献身“老少边穷”地区的理想;其次, 她在这里找到了相守相伴一生的伴侣———本院的一名中医医生, 一个本份而实在的人, 在当地老百姓中无论在医术还是人品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彭桂花说, 她能够坚持也缘于他。再次, 也是彭桂花最骄傲的地方, 她的一双儿女, 是如此偏僻、闭塞的小地方走出去的好学生, 尤其是儿子, 现在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研究生。

“物质、地位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 我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只是希望医院越来越好, 我的孩子们以后有好的正式的工作。”彭桂花就这样喃喃地说着。

望着已近五十的彭桂花, 黝黑的面容里写满了坚强与执着, 也写满了沧桑与艰辛。面对着湘西连绵起伏的山岚, 凝视着那些在石峰之中独自青翠的树木, 我开始在想如果她不是选择了这里, 她的命运是怎么样的呢?

“那时候的你喜欢唱《泉水叮咚》, 现在还喜欢唱歌吗?最喜欢哪一首?”我突然这样问了。

“还喜欢唱歌, 最喜欢的是《隐形的翅膀》”, 她说。

她竟然喜欢唱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 这可是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金曲。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在她低低的歌唱里, 我在想, 那双隐形的翅膀就是她的坚持, 就是她的用心!她的梦想已经开花了, 并祈祷她所有梦想都开花。

她的一生真的是如泣如诉, 但绝对是如诗如歌!

平平淡淡、真真诚诚、因而顺顺畅畅

系洞庭湖淤积之地的南县, 有着一马平川的地势, 纵横的河渠, 密布的湖塘, 肥沃的土地, 是个典型的鱼米之乡。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都是因为历史与地域的原因迁徙而来的移民, 由此而来的南县人, 较之其他人具有了较多的平和、包容的生活智慧。由此, 南县虽然没有特别的出彩, 但以其富庶与安宁,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和谐篇章。

始创于1945年的南县人民医院,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 目前已经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担负着全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救治、医疗急救、孕产妇、危急重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任务, 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专家定点指导医院, 是南华大学、益阳医专等院校的教学医院。

南县人民医院一向来重视护理工作。2006年, 年仅34岁的内一科护士长龚利纯走上了护理院长的职位, 更使南县人民医院的护理事业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首先是大幅度提高了护士待遇, 对合同制护士实现了同工同酬;其次是规范了护理管理, 对没有取得护士执业执照的一律不得从事护理工作;再次是鼓励护理人员继续教育, 让多名护士得到了到上一级医院进修的机会, 迄今, 全院76%的护理人员具有大专学历;还开展了护士分级管理与APN连续排班模式, 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等。

见到吴爱琼是在下午下班之后, 之前她怎么样都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是龚利纯院长再三劝说下才得以进行的。

她说, 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这样过来的,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有自己的报道, 只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对得起医院就可以了。而据龚院长介绍, 吴爱琼平时就是默默地做事情, 从来不计较任何荣誉得失。

出生于1955年的吴爱琼, 现担任南县人民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 是地地道道南县县城里出生, 然后又工作在这个县城里的人。如果不是1971年中学毕业, 作为知识青年需要下放到农村锻炼, 1974年被推荐去益阳市读卫校2年的话, 基本上可以说她这几十年的岁月都是在南县县城度过的。

1976年, 从益阳卫校毕业分配到南县人民医院的她, 成为了一名内科护士, 这在当时, 无数的知识青年还在广阔的农村战天斗地的时候, 她无疑是一个幸运者。

以后的历程基本上就是波澜不惊。

1978年到1994年是手术室护士;1994年到1999年是妇产科护士长;1999年到现在是手术室护士长, 主管护师。该结婚的时候结婚, 该生子的时候生子, 为此她都很满足。期间, 她多次获得益阳市、南县的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优秀女职工等荣誉。

“为什么选择了做护士, 并且一做就是30多年?”面对这个看起来对我们的采访有些勉为其难的吴爱琼, 我这样刀直入出地问了。

“没有什么选择不选择, 就因为家里人觉得学医比较好照顾家人, 而且有这样的一个卫校能够让我去读。”吴爱琼实打实地说着。

“30多年做着一件事, 50多年呆在一个地方, 有想过跳槽或者是离开南县的念头吗?”

“跳槽与调离南县的机会有过几次。80年代, 有一个调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机会。”吴爱琼仍然用宠辱不惊的语气说着。“其实也没有什么, 就是习惯与喜欢呆在这里, 可以照顾父母。自己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 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一家人和和睦睦, 健健康康, 小孩有出息就可以了。”

龚院长随即告诉我们, 吴爱琼工作的这30多年里, 尽心尽职, 踏踏实实, 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 在这30多年里, 没有任何迟到的记录。

回忆起过去的日子, 她最难忘的是当初做手术室护士的时候, 手术室就一个护士长与一个护士, 由此, 她基本上是24小时随喊随到。之中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加班费, 认为有病人就是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长达3年之久, 以至于她当时年幼的女儿一想到手术室就有恐惧感, 因为妈妈长时间要呆在这里, 不能接送她上学, 不能准时给她做饭吃, 连团年饭都很少一起吃过, 尤其是常常要在手术室外面完成作业。

女儿至今都还记得, 一次她高烧不止, 因为妈妈下不了手术台, 她只得跟着妈妈找来的阿姨带她去打针。为这件事, 一向支持她, 脾气不错的老公都生气了好几天。

而谈到医院这几十年的变化、护理事业的发展, 她说, 原来医院只有90多人, 现在已经600多人了;原来只是一栋破旧的2层的楼房, 现在已经有了气派的住院大楼, 以及很多高新尖的设备了。尤其是最近“新农合”制度的实施, 使那些贫困的农民也能来看病了。

说到这里, 龚院长说, 吴爱琼这30多年的护理工作, 达到了零投诉。从来没有与其合作过的医生、护理同仁、病人红过脸, 甚至是大声过, 但在科室里非常有威信。这一切除了她对工作的敬业、精益求精之外, 就是大度善良, 乐于助人, 对任何荣誉、利益从来都是先人后己。

采访吴爱琼的确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 她很不善于表现自己。采访过程中, 基本上是问一句答一句, 说的更多的就是“这没有什么, 大家都很好, 工作就顺手”之类的话。

“如果让你这一生重新选择, 你还会选择当护士吗?”

“不会, 当护士太难了, 尤其是手术室的护士, 满脑子都是手术室的事情, 唯恐有差错。”吴爱琼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着。

“你这一生有什么最遗憾的事情吗?”

“对不起女儿, 她读书从来没有接过一次, 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

其实吴爱琼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女儿中山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广州;老公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一直默默地支持她, 担负起了照顾家庭的任务。

“在你的职业生涯之中有什么让你最值得感动的事情吗?”真想在吴爱琼的话语里出现一个采访高潮。

“一个住院过的肾衰患者, 在大街上卖烤红薯, 要送给自己吃。”吴爱琼说着, 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无需刻意去寻找她的闪光点, 无需通过这个话题去衍生很多的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故事, 面对吴爱琼, 你会感觉, 她的一切都是那么平淡自然, 那么真诚实在。

或许, 可以这样说, 吴爱琼从参加工作到即将退休的现在, 以一颗平常心, 在真诚与平淡之间, 打造了出了她顺水顺风, 顺顺畅畅的一生。

最年轻的护士, 最有人缘的“阎妈”

位于湘西北地区的石门县人民医院, 是一所在县级医院里颇有知名度的医院, 它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 是一所大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它拥有“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院”六张国家级名片。2007年, 经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批准, 又成为了长沙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全院设有17个护理单元。这支护理队伍在常德市率先推出整体护理、量化管理、风险管理、宾馆式礼仪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快乐护理服务等护理模式, 制定有237项常见疾病护理常规、137条人性化服务措施及承诺、65项护理制度、54种风险预案、121项护理工作流程、50项护理技能操作流程、11项护理告知程序、25项护理质量标准以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等, 实现了“护理服务零投诉、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安全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这样的一支护理队伍, 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阎小燕的出现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现年45岁的阎小燕纯净秀丽, 微笑之间给人带来的是愉悦与轻松。1964年出生的她, 竟然有了30年的护龄, 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原来, 在她15岁还不到的时候, 作为护工被招工进了石门县人民医院。而后, 先后到县护士培训班、常德卫校学习与进修, 成为了一个合格护士。

14岁, 本应是女孩子撒娇的年龄, 为什么会选择到医院给人端屎端尿、擦身体呢?“一是因为家里穷, 兄弟姐妹多, 想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其次并不厌倦这份工作, 之前有同学的母亲瘫痪在床, 自己就去帮忙协助过。”阎小燕说, “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适合干这个工作”。阎小燕接着说。

在这三十年的岁月里, 阎小燕以平平常常的心态, 踏踏实实地奉献在自己的岗位。先后八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多次被评为医院护理服务明星。

而最让她津津乐道的事情, 就是她的病人、同事, 无论男女老幼, 都喜欢称呼她为“阎妈”, 这都缘于她有着纯净、亲切的面容, 温和的话语, 和妈妈一样可以信赖和依靠的耐心与爱心。

这个称呼起源于一位她带教的学生。这个学生因在操作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 护士长对她进行了严厉批评后有些消沉, 甚至想放弃护理工作。阎小燕知道后便耐心开导她、鼓励她, 还帮助她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使她的心情得以改变, 工作热情得以焕发, 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随后, 那些刚分配来的新护士都开始叫她“阎妈”了, 其实那时候的她, 三十出头。久而久之, 科室里的同事, 无论长幼都这样称呼了, 入院不久的病友们也跟着“阎妈、阎妈”地叫个不停了。

迄今为止, “阎妈”已经取代了阎小燕的名字, 成了阎小燕在所在科室乃至医院的一个名号, 成为了大家的阎妈。14岁的小护工, 15岁从护士培训班出来的小护士, 到现在的“阎妈”, 贴切地展现出了阎小燕平凡而博大的情怀。

当时, 从护士培训班出来的阎小燕, 在天真浪漫之中, 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护理岗位的累、脏、以及社会地位又不高, 尤其是一些同学纷纷得到时髦、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后, 她思想上也有过波动, 心想护理工作图个啥?只有吃苦、只有受累, 还要遭到社会上一些人的白眼。

但是, 是一件事坚定了她。那是一个病情非常严重的肺心病病人, 对战胜疾病失去了信心, 在住院前就买了不少的安眠药, 准备随时结束自己的生命。阎小燕在与他的交谈中, 无意发现了他的这种心理状况, 便及时地告诉了医生, 并和他的家人一起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大家的开导, 病人的心态得到了调整, 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病人深情地拉着阎小燕的手说:“谢谢你, 你这么小, 就这么懂事, 救了我这条老命”。

由此, 阎小燕深深地感到护理工作虽然累点、苦点, 但是能够帮助病人解决痛苦, 能够与医生一道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情啊!于是, 她坚定信心了, 就这样一路走过来, 再没有任何跳槽的想法, 并且还将继续干下去。

在这三十年里, 阎小燕深知要想做好护理工作, 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 她知道自己起点低, 就把加强业务学习做为她业余时间最主要的事情。每年, 她都要读几本护理方面的专著, 还经常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同时不放过任何向行家里手学习的机会。

初参加工作时在内科上班, 老年久病的患者血管弹性差, 穿刺难度很大, 她就整天呆在老护士身边, 从选择进针部位、增加血管充盈度到确定进针角度、深度和固定针头等, 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地求教, 认真地摸索, 后来, 这些久病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都点名要她做了。

除此之外, 她还善于向患者和陪护学习。她说护理工作是一个接触社会很广的工作, 护理人员除了具备护理专业知识以外, 还必须了解掌握相关的社会学、人际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她不仅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 还加深了对社会不同人群的了解, 她把这些称作是增添护理工作的新能量。

这些能量使得她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文化层次, 不同的社会地位, 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职业特征, 选择适当的沟通交流方式, 帮助他们打消各种顾虑, 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治疗疾病的心理基础。

这个当年的小护士, 以她的聪明、好学、细致, 认真, 很快就成为了科室最受欢迎的护士, 之后就是最有人缘的阎妈了。

回首这三十年, 她最大的感触就是做好护理工作, 就像演电影、电视、唱戏一样, 面对镜头步入舞台, 就要进入角色, 否则就是表演不成功!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 但是只要一穿上工作服、一走进病房, 她就把一些诸如子女教育、老公下岗等之类的一些不顺心、不如意都丢在脑后, 此时的她就是一个快乐地对待工作的阎妈、对患者笑脸相对的阎妈。

如有一次跟老公吵架, 闹到要到民政局拿离婚证的地步了, 但那天的她还是坚持上班, 并且迅速地进入工作角色。看着笑脸盈盈的阎小燕, 患者和同事根本不知道她在经历家庭矛盾中怎样的暴风骤雨。

面对挑剔、刁难的陪人, 烦躁过激的患者, 阎小燕也总是笑脸相迎, 因为, 她总是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病人, 她的耐心, 她的热心, 她的诚心总能使一切变得顺畅。

一个老年患者, 由于长期卧床引起便秘, 腹痛腹胀难忍, 心情非常烦躁, 对治疗护理总是鸡蛋里挑骨头, 甚至在病房内大发脾气。阎小燕得知这一情况后, 主动来到病人床边, 和她聊天谈心, 在了解她的难言之隐后, 冒着难闻的臭气用手指为病人抠出了干结的粪便, 感化了病人和家属。

可是, 对家人而言, 阎小燕却有着太多的遗憾。她深深地爱着她的家人, 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 常常不能与家人团聚, 在亲人需要照顾、需要关爱之时, 往往力不从心, 无法分身。

患有脑干梗塞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母亲, 在去世的前几天, 就住在医院的五楼病室, 而阎小燕就在四楼病室上班。但由于科室病人很多, 工作十分繁忙, 她都没能请假照顾陪伴病重的母亲。

在母亲去世的当天晚上, 作为女儿的她正好当班, 她就在楼下为其他重病患者服务着、照顾着, 却没有能够去为自己母亲尽孝送终。这是怎么样的遗憾啊, 每次想到这里, 她都会泪流满面。

一次, 幼小的儿子发烧, 体温高达39.8度, 家人打来电话要她回去照顾, 可此时的她正在岗位抢救一个胃出血的患者无法脱身。虽然心急如焚, 但只能强忍心痛, 嘱咐家人在附近的诊所进行静脉点滴, 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才匆匆赶到诊所照顾孩子。以至于儿子现在一谈起这件事, 都有小小的“埋怨”, 说她心里患者的地位要比他要高。

一个真正进入了角色的人, 忠孝往往不能两全, 而这样的人无愧于“高尚”的称谓!

2004年, 40岁的阎小燕开始攻读高护课程, 她说不是为了晋升, 就是为了多读一点书, 之前因为要工作, 要照顾孩子, 没有时间安静地读书, 儿子读大学了, 现在大学毕业了, 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可以读书了。

“有了更多的知识, 工作就能够做得更好, 以后退休了, 就去社区, 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说这些时, 阎小燕的仍然是那种娴静的表情, 但笑容特别甜美, 如同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在憧憬未来。

“所有的一切都像梦一样, 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采访谢爱香纯粹是一个歪打正着。因为之前已经觉得在三级医院应该没有30年护龄的护士还在临床了。

始建于1950年的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原怀化市人民医院) , 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是怀化市120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怀化显微创伤外科中心、怀化市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拥有显微外科、神经外科、腔镜外科、呼吸内科等重点学科。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一所设备先进、科室齐全、技术雄厚、管理科学, 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三级医院。

没有想到的是, 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我们采访对象条件的有2个, 其中一个就是谢爱香, 但她在今年9月就要退休了。这实际上就在我们杂志要出版这一期的时候, 谢爱香, 只能够作为一个退休护士阅读我们的刊物了。

1954年9月出生的谢爱香在她17岁的那年, 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的她, 因为形象美丽、声音甜美, 加上做事勤快乖巧, 虽然只读了小学三年级, 但也被选拔到了公社任话务员兼广播员。在20岁那年, 一个推荐就读卫校的机会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当时的她还有些不情愿, 感觉自己做一个广播员很惬意。而且, 对她来说, 当时还有很多择业的机会, 但她还是怀着对白衣天使的梦想, 走进了黔阳卫校, 成为了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

在就读期间, 她克服了学习基础差的困难, 并且在1976年,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被分配到当时的怀化县, 现在的怀化市人民医院工作。

之后, 她越来越理解病人的痛苦, 更加刻苦钻研护理技术, 不久就成为了医院静脉穿刺能手。

一位患肺癌晚期的老局长, 由于长年住院, 手上、脚上只要能看得见的血管全都打遍了, 老人只要想到要打针, 心里就害怕, 嘴里总是骂骂咧咧。谢爱香看到老人痛苦的表情, 就主动提出天天由她出面打针。

开始时老人将信将疑, 认为“你这样年轻, 前面那么多护士每次打针都要打好几针, 你能打得进吗?”谢爱香对老人的质疑, 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而是亲切地说, “伯伯, 你别急, 让我试一下行吗?”说完, 谢爱香一边安慰老人, 一边认真、仔细地寻找着可穿刺的血管。就在聊天中, 老人发现液体已经缓缓地输进自己的身体了。

自那以后, 点她的名打针的人越来越多, 不论是白天或是黑夜, 休息或是上班, 只要是病人需要, 她都会克服一切困难及时赶到病房, 为病人排忧解难。很多病人为了感谢她, 曾多次送红包、礼物等, 但谢爱香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至今, 科室里的人还记得, 那是1994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爆发流行, 使得病人人满为患, 医生和护士加班已经是不分白天和黑夜。到后来, 很多护士实在无法坚持而累倒了, 谢爱香当然也是疲惫不堪, 但还是强打精神地对护士长说:“护士长, 现在是特殊时期, 其它护士已经很累了, 今晚我来上夜班吧。”殊不知, 她有好几天没回家了, 家里最小的女儿还不满8岁。

就在这天, 一位瘦瘦小小的女孩在病房门口, 一边搀扶着她的母亲, 一边在撕心裂肺地叫着“快救救我妈妈吧!”当时这位母亲已面色苍白, 表情淡漠, 颜面及嘴唇发绀, 呕吐不止, 散发出奇臭无比的气味。

谢爱香立即从小女孩手中接过这位母亲, 一边通知医生快速抢救, 一边急忙给她吸痰, 吸氧。此时病人的血压仅为40/30mmHg, 全身皮肤及血管都处于重度脱水状态, 要想找到一根容易穿刺的血管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谢爱香凭借她以往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技术一针见血, 这位母亲终于得救了。之后, 女孩跪在了谢爱香的身旁, 抱住她的双腿向她嗑了三个响头。

谢爱香曾先后在大内科、传染科、儿科工作过, 现在为儿科的总务护士。她始终抱着“干一行, 爱一行”的想法, 认真、扎实地工作。多年来从未休过一天病假, 也从未向任何领导提过任何需要照顾的要求。

由于业绩突出, 几乎每年她都被评为医院的优秀护士、优秀总务护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 被怀化市卫生局评为了十大优秀护士之一。

“就像做梦一样”, 望着记者, 谢爱香笑着说。

或许她压根底也没有想到她喜欢阅读的《当代护士》能够采访她、报道她, 她觉得自己太普通、太默默无闻了。

30多年来, 作为一名普通护士, 谢爱香以她开朗的性格, 慈爱的心灵, 踏实的工作作风, 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态度, 鼓舞着、感染着周围的人。

迄今, 15年都做着儿科总务护士的她, 甚至成为了科室的一个支柱。众所周知, 儿科是一个需要有更多的交流技巧的科室, 一旦发现科室可能存在矛盾的苗头时, 谢爱香都会身先士卒, 在她的热情、善良与开朗之中, 成功地将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一次, 一位护士在为一新生儿输注葡萄糖酸钙时, 未注意仔细观察穿刺的部位, 导致该患儿头皮穿刺处有0.5*1cm的皮肤发红区, 患儿的父母见状后很是恼火, 便急冲冲地跑到护士办公室, 把桌子使劲一拍, 恶狠狠地说:“把你们当官的找来, 我要求你们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否则的话, 我要你们好看。”

谢爱香连忙主动上前, 给病人家属赔礼道歉, 并调好50%的硫酸镁湿纱布覆盖于红色肿胀区。并凭借她娴熟的穿刺技术, 一针见血。然后一边是手在不停地忙碌, 一边是不停地安慰着患儿的父母。两小时后, 患儿皮肤发红的区域消退了, 这对父母紧绷的脸上才露出了丝丝的笑容。事后, 她和护士长一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相关应急预案。可以说谢爱香如同一片绿叶, 在护理事业中默默地奉献, 衬托着红花的绽放。

所以, 连科主任都说, 要查查她的真实年龄, 怎么就到了退休的年龄呢?言下之意, 就是不舍得她离开。

面临着即将退休的事实, 她说“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所以对自己做的这一切都很知足。我喜欢这个职业, 热爱这个集体, 退休后如果科室有需要, 我都会过来。”说这些时, 她的声音依然如银铃般的动听, 她的笑容里满是祥和与慈爱。可以感受得出, 生活在她这里呈现出来的是较高的幸福指数。

谢爱香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在教育部门工作的丈夫一直都理解她、支持她, 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虽然因为工作与子女接触的时间实在太少, 但她的品质与对工作的热爱却无时无刻不鼓舞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因而, 两个儿女均学业有成。这或许也是她整天都乐呵呵的理由。

回想起这三十年的护理生涯, 谢爱香觉得自己很幸运, 幸运的是她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幸运的是她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里;幸运的是她拥有一个好家庭。当然也有遗憾, 如果说自己起点更高一点, 服务的水准也就更高一点, 也就能够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了。

如果说她对年轻的护士有什么希望的话, 她希望年轻的护士能多一点换位思维, 对病人能多一点亲情服务;如果说她对护理事业本身有什么恳求的话, 她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还给护士, 护士才有更多的时间给予病人。

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共) 篇4

(真实是人的一种生存状况,可人往往在这种真实中迷失了自我,把自己交给了世界,自己成为了虚无。)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照我的理解,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掺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当然,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已经超越于社会的评价,而人生最珍贵的价值和最美好的享受恰恰就寓于这样的成功之中。

(其实,想想自己近来的状态,恰恰是因为自己没有内在的丰富,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老是觉得自己在为别人服务,在工作上生活上没有了自己。这是我的性情使然。我随遇而安,我没有自己的主见,我随波逐流,这让自己没有丰富的内在,没有自己。这是以后要切忌的。)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上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 随便什么东西,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或许,现在的我就是这个样子,只是一个事务的机器罢了,读后感《内在的从容读后感》。)

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本人性格的形成发生过重大作用。

(是的,童年无小事,教育无小事,你与孩子的每一句话或者每一个动作都对孩子有影响,孩子越小影响越大。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为着孩子发展考虑,做好我们自己。)

我一再发现,孩子对于荣誉极其敏感,那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可是,由于尚未建立起内心的尺度,他们就只能根据外部的标志来判断荣誉。在孩子面前,老师不论智愚都能够成为权威,靠的就是分配荣誉的权力。

成长是人生最重要而奇妙的经历之一,我们在一生中有两次机会来体验这个经历,一次是为人子女,在父母的抚育下长大,另一次是为人父母,抚育孩子长大。然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所了解的。事实上,在这两种情形下,我们的处境都带有某种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因此,孩子怎样长大——这始终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题目。

(其实人永远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即使是已经头发苍白,她也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体验着成长着自己的未来,而所有的成长只有在回过头来时也能进行反思,因此,所有的行为所有的 言行都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人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坚持不懈地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我看来,凡是有文化的父母都应该这样做,这是他们能够为孩子、也为自己做的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不易,能够坚持不懈更不容易。从怀孕时起,我就写胎儿的成长日记,写到孩子一岁左右,我终于没有坚持,由于自己的惰性。现在想来,有些遗憾。后来又给孩子建博客,隔三差五地记录孩子的表现。做起来容易,坚持难。希望这次我能克服自己的惰性,坚持给孩子的成长做一个完整的记录。

上一篇:词汇语块下一篇:理念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