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

2024-05-13

自然之友(精选9篇)

自然之友 篇1

选取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个案式的实证考究是社会学在分析和透视该社会现象时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手段。借助这一手段,人们可以深刻而具体把握该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性的东西[1]。因此,深入、 有效地研究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发展, 离不开微观层面上的个案分析与经验透视。然而,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文中的 “自主性发展” 意指,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根据外界环境要素的变幻, 能够独立、自主和灵活地调整自身的生存发展策略, 从而使其获致相应的 “政治合法性”、 “行政合法性”、“组织内部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及 “国际合法性”等,最终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中,能够 “主导”、“维系”和 “延续”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自然之友” 作为中华大地上成立较早的 “自下而上”的公民社会组织,不仅是国内第一个群众性、会员制的民间环保团体,而且是时下民间性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佼佼者。据此,笔者将以其作为考述对象和解剖标本,从而有效地提炼出有价值的本土经验,最终为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生长及培育提供有益启示。

1“自然之友”发展样态的总体素描

“自然之友” 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 “先行者”、 “领航者”,它在绿色教育、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基础性、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确立了民间环保团体在整个中国环保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位置。1994年3月31日,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经文化部办公厅、民政部社团司注册,正式获批成立,简称 “自然之友”。时至2010年,在 “自然之友”成立17周年之际,它完成了独立注册, 注册名称为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注册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注册机关为北京朝阳民政局。

“自然之友” 是一个典型的非政府、非营利、 志愿性的公民社会组织,宗旨是致力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推动民众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行动,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自然之友”由于其出色的表现而享誉海内外,并荣获一系列国内和国际环境保护奖项,譬如: 1995年10月,荣膺由日本 《每日新闻》 和韩国 《朝鲜日报》 联合颁发的 “亚洲环境奖”; 1999年7月,获得由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 “地球之友”联合颁发的 “地球奖”; 2000年8月,荣膺菲律宾 “雷蒙· 麦格塞塞”奖,此奖是以菲律宾前总统命名,有国外报刊誉之为 “亚洲诺贝尔奖”; 2008年10月,荣获首届中国民间生态保护荣誉奖。

历经近20年的厚积薄发, “自然之友”可谓是实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它已成长为具备良好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中国公益性社会组织,跻身为全国标志性、品牌性的社会民间团体,俨然成为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中的一朵奇葩。

2“自然之友”社会治理的独特绩效

“自然之友” 作为草根公民社会组织,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强大的感召力、深远的影响力而著称, 它为公众参与环保搭建公共平台,为民间环保力量构筑基础,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价值典范,并以更加严谨、科学方式为中国绿色环保事业和可持续性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1珍稀动物的拯救者——为国际濒危物种的保护而奔走呼告

1995年, “自然之友” 开始了解和关注青海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问题。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 《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最需要保护的物种之一。为了更多地了解和揭秘藏羚羊的真实问题,1998年9月25日, “自然之友”和 《中国林业报·绿色周末》联名邀请了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扎巴多杰来北京,向 “自然之友”会员、大学生和传媒介绍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998年10月, “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为藏羚绒贸易问题致信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请求他帮助制止英国国内非法藏羚羊绒贸易,支持中国对藏羚羊的保护活动,得到了托尼·布莱尔的回应; 1999年2月1日,向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林业局提交 《自然之友关于保护藏羚羊问题的报告和建议》,国家林业局参考了其建议,有效促成了国家林业部于1999年4月发起旨在打击偷猎活动的 “可可西里一号行动”[2]。“自然之友” 从人们关心的物种保护入手, 树立了自身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并日渐映入了社会公众的眼帘。

2.2绿色文化的传播者——为大众参与环保活动而构筑公共平台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渐趋恶化,中国生态环境也遭受了难以修复的破坏,有关环境治理问题愈来愈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所关切的共同议题。 面对日渐严峻的生态环境, “自然之友” 充分利用自身的制度化渠道、专业化技能、高效运作机制及其独特的媒体资源,开展绿色讲座,宣传绿色理念, 倡导绿色政策,构建绿色文化。与此同时,“自然之友”拟从 “社会———民间”的视阈出发,提供有别于 “政府———国家”视角定位的绿色观察,试图更多地传递一线环保人士、记者、律师、民间行动者、 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观点、态度和评价。 “自然之友”在坚持公众视角和民间立场的前提下,尽可能真实客观地审视和记录我国当年的环境状况,力图把学者的专业研究成果与民间的行动观察有机糅合起来,汇集社会民意,凝聚公共舆论,形成报道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给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从而促使相关决策人士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3]; 与此同时,它还努力使社会公众更加全面、真实而深入地了解中国当前的环境现状,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到践行绿色文化建设队伍中来, 从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贡献力量。

2.3公众行为的倡导者——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提供价值典范

“自然之友” 积极倡导社会公众行为的改善, 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合理的价值指引。

( 1) 推行可持续交通。自2005年起,它就组织 “骑行北京” 的活动,并陆续发布 “骑行绿地图信息标注平台”; 与此同时,还积极呼吁全社会能够理解、支持并认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提高慢行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吁求从细节上不断改善骑行和公共交通的出行环境,使 “健康出行”、 “绿色出行”和 “低碳出行”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自主选择。

( 2) 动员 “夏至关灯”。“夏至关灯”是指在每年的夏至日当天,号召人们关掉室内的相关电源, 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节能减排活动。

( 3) 推广 “低碳家庭”。通过量化信息与质化研究,以准确的数据信息来展示低碳家庭的实践成效,倡导人们通过学习全方位居家环境改造,以达到可持续生活。

“可持续交通”的推行、 “夏至关灯” 的动员、 “低碳家庭” 的推广等,这些致力于全社会的公益项目切实有效地增强和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也为 “自然之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自然之友”自主性发展的智慧觉察

“自然之友” 作为享誉海内外影响的民间环保团体,以自身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为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树立了良好形象,在此,为了有效避免一种蜻蜓点水、宏大叙事的 “水上漂”, 所以特定选取 “合法性”视角 ( 如图1) 来进行观照,以便深度发掘其成功背后的存生智慧或现实经验,进而为本土化情境下公民社会组织自我发展及其培育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向。

3.1践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切实增强组织的“政治合法性”

事实上国家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把公民社会组织塑造为一个 “帮忙者”,而不是 “捣乱者”。从社会参与角度上看,政府希望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合法性的、程序性的 “圆桌政治” 和合法的、 公开的 “街头政治”,而不是属于黑社会性质的 “夜晚政治”[4]。然而,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中创生的公民社会组织,首要遭遇的问题就是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 指涉国家政治规范对公民社会组织建立或活动的总体态度和政治要求,它决定了公民社会组织的衍生与存续的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民社会组织要试图在中国境内获得细水长流发展,其中就不得不体悟、揣摩出一条重要的 “潜流”,即不能横跨 “政治底线”。这条 “政治底线” 意指以维护政府的执政地位,稳固既有的政治秩序为前提,并且不能采取情绪化、过激化或极端化的行为与政府进行分庭抗礼。 “政治底线” 很大程度上就像 “高压线”,公民社会组织既不准触碰,也不允越雷池一步,倘若一旦触犯了的话,不仅会惹祸上身,而且还会牵连业务主管单位,更为严重的是,还会面临被迫全线退出,甚至是自取灭亡的危险。国家允许公民享有有限的结社自由,允许某些类型的社会组织存在,但不允许它们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更不允许它们挑战自己的权威[5]。对此, 丽莎·乔丹、彼得·范·图埃尔[6]也表达出类似的观点: 由此,在面对强大的政府时,所有公民社会组织都得把握一条 “铁律”———不能冒犯政府。它们深知如果得罪了政府,自己将一事无成,而且机构可能被取缔,负责人还有可能锒铛入狱。对此, 每个公民社会组织领导人都心知肚明。因此,在遵守 “铁律”方面,所有想持续生存下去的公民社会组织都要非常 “自律”。

对此, “自然之友”则是具有明确的 “底线意识”和 “规则意识”,在自身生发和成长的过程中深深地暗悟到 “有自律才有自由”,从而 “承认政治”,践履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策略,遵循 “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监督不替代、办事不违法”的重要原则,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审慎克制的姿态,即不管是从管理体制而言,还是从功能特性上说,它都是政府的得力 “帮手”或 “助手”而不是公开叫嚣的 “对手” 或 “敌手”。就目前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而言, “克制”可能是维持组织存续的基本策略。“克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对组织规模进行自我控制。 “自然之友” 自成立以来,会员人数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之所以如此,这并不是因为该组织缺乏吸引力,而事实上,这是 “自然之友”有意识控制的结果,杜绝引发政府的猜疑或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其二,对组织活动领域和方式进行有效限定。 这种控制意味着公民社会组织将回避敏感的政治议题——— “人权”、 “工人运动”,而是将组织活动重点框定在一个相对明朗且不易引起政府怀疑的领域之中。 “自然之友”几乎从来不涉及或主动突破政府设定的 “底线”,并将自己活动范围定格为政府 “欢迎的”环保领域。这种 “自我矮化” 的活动行为在很多的欧美同行看来似乎并不彻底,但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它却为公民社会组织的生存提供了有效的庇护场所,也增加了其成功的可能性[7]。

3.2灵活运用“符号资本”,积极提升组织的“行政合法性”

“符号资本” 这一概念率先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提出,他把在社会空间的各个市场中竞争的资本划分为4种普遍类型: 即 “经济资本” ( 货币与财产) 、“文化资本” ( 包括教育文凭在内的文化商品与服务) 、“社会资本” ( 熟人与关系网络) 和 “符号资本”( 合法性) 。然而,在社会交换体系中, “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 和 “资本符号” 之间并非截然的分离,在特定的场合并通过一定条件,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其中 “符号资本” 是最具转换力的。譬如: 倘若某个人的头衔、荣誉或者威望作为 “符号资本”一旦被社会公众所认可或接纳,那么它就可以相应的转换成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或 “社会资本”。那些能够把自我利益转化为超功利的并从中获益的个体或群体,就获得了布迪厄所谓的 “符号资本”。在布迪厄看来, “符号资本”代表了一种谈论权力关系通过符合形式而合法化的方式,是一种 “合法的积累”形式[8]。按照布迪厄这一论述, “符号资本” 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长期累积的荣耀、声誉、威望或关系网络等。 “符号资本” 是一种无形、象征和稀缺性的社会资源,在很大意义上它更容易使某个组织获得政府的认可、信任或支持。换言之,即易谋取行政上的合法性。

倘若说 “政治合法性”是一种实质合法性,那么 “行政合法性” 则是一种形式合法性。 “行政合法性”基础是官僚体制的程序和惯例,公民社会组织的行政合法性在于某一级单位领导以某种方式 ( 允许、同意、支持或帮助) 把自己的行政合法性让渡或传递过来。他们的承认往往自然延伸为参与。 他们参与的方式是很灵活的,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符号的,如名誉会长[9]。如有学者认为,如果公民社会组织的核心人物本身就是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行政负责人,那么这样的公民社会组织就天然地获得了行政合法性。当公民社会组织有了行政合法性之后,它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展活动[10]。在此,或许有人进一步思忖: 为什么公民社会组织要获取相应的 “行政合法性”? 因为较强的行政合法性是获得体制内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及继续争取加大支持额度的制度保障,只有符合强行政合法性的要求,才易得到与体制内相关的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的支持,也只有符合强行政合法性的要求,才能在动员体制外资源的过程中利用体制内力量和渠道[11]。

另外,据有关学者在2000—2002年对北京、浙江和黑龙江三地登记注册公民社会组织的调查中, 发现公民社会组织领导人 ( 包括会长、秘书长等) 的个人素质、社会资源 ( 包括人际关系网络、声望) 和物质资源情况直接影响着公民社会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自身的运作。一言以蔽之,我国当前公民社会组 织发展可 谓是呈现 出一种 “能人效益”[12]。然而,通观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实践, 事实也的确如此。利用 “符号资本”———即某个知名人士或政府官员担任民间组织的会长或荣誉会长, 不仅可以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在那些对政府权威存有依恋的公众心中的合法性地位,从而赢得其支持, 而且还可以通过关系资源从政府那里获得基本的信任。因此,对于诸多公民社会组织而言, “符号资本”确实是一种拓展组织衍生空间、增强组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策略选择[7]。

“自然之友” 之所迅速地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孕育成熟,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使然,但有一个重要的事实: 它的成功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梁从诫先生的符号资本的社会影响力。“自然之友”起初作为一个民间环保团体直接挂靠在中国文化书院,是其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而梁从诫先生就是中国文化书院的副院长,所以由他本人亲自担任 “自然之友”的创会会长,并且身体力行地参与该组织的相关活动,无疑会大大增强 “自然之友”的行政合法性。

梁从诫先生是我国政治活动家、维新变法先驱梁启超之孙、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和作家林徽因之子,可谓名门望族之后。此外,梁从诫先生自身还是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委员,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种种迹象表明,梁从诫先生这一系列的符号资本使得 “自然之友”在与相关政府进行交往、沟通和合作过程中,更易获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有效化解了与政府之间的各种体制性摩擦。诚然, 事实发展亦充分明证了这一结论。纵观 “自然之友”的孕育过程,不难发觉,梁从诫先生的个人符号资本可谓是对该组织的行政审批、组建创立、资源筹集、人员招募和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都立下汗马功劳和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对此,赵友梅[13]曾论述: 在中国现行的环境下,其非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就格外明显。某个公民社会组织能否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这在很大程度往往取决于该组织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背景,以及组织自身的社会网络。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法律化、制度化的运作方式。

3.3构建长效激励机制,有效获致组织的“内部合法性”

公民社会组织的 “内部合法性”是该组织的内部成员对共同体和组织文化的认同或接纳,并志愿为组织发展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然而, 从很大意义上说,公民社会组织的 “内部合法性” 来源于它有效激励机制。公民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 实质上就是有关发展动力的问题。毋庸讳言,同市场和政府部门相比,公民社会组织在激励机制方面则是明显乏陈,因为它既不像市场主体那样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收入水平,也不像政府衙门那样为公务员赋予显赫的社会地位。故此,如何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则是时下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取得 “内部合法性”的关键所在。

“自然之友”主要是在 “形象激励”、 “兴趣激励”[2]和 “认同激励”等三个方面来吸引或留住高素质人才并有效激励组织成员,进而达致本组织的 “内部合法性”。

( 1) 形象激励。充分利用公众形象的作用来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自然之友” 自成立以来,就颇受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组织主要成员,如梁从诫、杨东平、王力雄等,都曾接受过相关媒体的专访,通过新闻媒介的报道和宣传, 使组织里的一些精英人物成为社会公众的新闻人物和环保的形象代言人。这样一来,不仅他们本人感到无上光荣,而且他们的家人和亲人也将引以为豪, 最终致使组织内部的核心成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于中国环保事业。实践也充分证明,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举措。

( 2) 兴趣激励。兴趣对人们的工作态度、钻研程度和创造精神影响甚大,它往往与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紧密勾连,在公民社会组织的成长过程中, 倘若高度重视相关兴趣因素,则会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因为公民社会组织缘起与创立的本身就是人们基于某方面的共同爱好、旨趣或利益而自主、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 “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正是 “自然之友” 成员们的相同意志和共同信念的最简洁表述。 “自然之友”诸多项目活动的开展与策划正是源于该组织成员的一种 “道同而相与谋”,即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组建的。例如:“演讲组”、“观鸟组”、“植物组”和 “登山组”等等。这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增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增加成员对 “自然之友”的归属感。

( 3) 认同激励。从社会心理角度看,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两种认同: 其一 “个体性认同”, 即为了寻找 “自我”,为了寻找自我的唯一性、排他性、自主性和独立性; 其二 “社会性认同”,即为了寻找归属,为了寻找与众相同的群体内一致性和群体间区别性[14]。然而,笔者这里所指的认同是一种社会性的组织认同。对于 “自然之友” 而言, 其成员凝聚力的形成来自他们对环保价值观念的社会性认同和该事业共同体的接纳,这种强烈的需求和内在的动机致使他们对环保事业锲而不舍、对组织工作兢兢业业、对艰辛付出任劳任怨。正是基于这一缘由,使 “自然之友” 形成了一种组织内聚, 并感召一批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积极加入到这个社会团体。

3.4竭力推行“玻璃式”财务制度,不断巩固组织的“社会合法性”

“社会合法性” 是公民社会组织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广泛性群众基础。在政府不直接拨款的情况下,倘若一个公民社会组织得不到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承认、信任或支持,那么它就没有相应的资源来开展活动,甚至连注册所需的资金可能都无以筹措[9]。然而,一个公民社会组织 “社会合法性”的重要支撑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社会中的公信力。

公信力顾名思义是社会公众信任的力量,概念最初来源于英文Accountability一词,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并接受质询。公民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就是它在社会上被接受和信任的程度,这主要通过其合法性、组织使命、诚信、 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来进行彰显[15]。然而,作为一个公民社会组织,它没有像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 “企业秘密”,它必须向社会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信息[16]。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公民社会组织是否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关键看它的财务制度是否建立在 “透明的玻璃口袋”上,即定期向社会发布财务状况,并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介的监督,从而使其在阳光下运行,这既是公民社会组织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也是公民社会组织得于存在和延续的根基。恰如路易斯·布兰德斯所述: 透明度是社会经济问题的最佳药品,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阳光是最佳的防腐剂。

有鉴于此, “自然之友” 在组织章程中的第五章第二十条明文规定: 把全部收入都将用于开展环保活动,依照组织章程,每年的年底定期向会员、 捐赠者及其社会大众编制出版组织年报,并积极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收支披露制度。据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1999年9月30日,“自然之友”所募集到的资金共计252. 6万人民币,平均每年约63万元, 其中会费7. 9万元,其余全部是社会各界的捐款, 而国外各种基金会的资助132万元,约占总数的52% ; 支出共192. 2万元,主要用于各种环保项目的开支,必要的行政开支共计53万元,占总支出的28%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比较详细的财务收支账目,由办公室负责向理事会报告资金的收支情况, 并向会员和社会公开[17]。

通过仔细觉察,不难发现,正是由于 “自然之友”向社会竭力推行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实现 “玻璃口袋” 的捐款,定期向社会发布捐款的去向和善款的使用效果,增加组织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并努力做好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督,不断打造自我品牌,提升社会合法性,从而大大增强社会公众对该组织的信任度和认同度,最终致使它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和赢得较高信誉。

3.5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努力赢得组织的“国际合法性”

“国际合法性” 意指某个个体或社会团体突破了在国内疆域的范围,其活动、影响或声誉获得了国际范围的认同、接纳或支持。近年来 “自然之友”不断延伸、拓展国际活动的范围,主动与国际多边组织开展深度的项目合作,不但践行 “引进来”的理念———把国外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里所取得的自主管理方式、先进项目经验、成熟运作模式引介国内,努力铸就自己的品牌项目,更为重要的是,它还积极实施 “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把我国政府的环保政策、治理理念和政策选择通过多边会议和国际传媒努力宣传、推广和扩散出去,让世界各地更多了解中国的环保制度和做法,进而维护、提升中国环保的国际形象。

以2007年为例, “自然之友”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十分活跃和日趋频繁,这其中包括联合其它公民社会组织开展公益环保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加强与国际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等[3]。

( 1) 在项目合作方面,积极同国际环保组织开展深度的项目合作,并达成伙伴关系。 “自然之友”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EP) 继续共同开展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项目,并在 “十亿大树项目 ( Billiontree Campaign) ” 上与之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 2) 在国际会议方面,参与和策划各种国际性的环境会议,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层面上的影响力。 “自然之友” 作为筹备委员参加了在肯尼亚内罗毕举办的联合国环境署公民社会论坛和环境部长年会, 参加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全球公民社会参与联盟的年度大会,并作为主办方组织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北亚青年环境大会。

( 3) 在能力建设方面,以合作的方式来增进和提升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与瑞典国际发展署 ( SIDA) 合作,派员赴瑞典、印度全程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与香港乐施会合作,赴港进行 “发展教育”系列参观学习等。

( 4) 在民间外交方面,加强与各国环保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互信。“自然之友”接待韩国环境运动联合 ( KFEM) 、国际地球之友 ( FOE) 、国际河网 ( IRN) 、印度环境教育中心 ( CEE) 等多家国际机构的友好访问,参与接待了多家国际友人和媒体的来访和采访,其中包括会见法国总统特使,与德国环境部长会谈等。

由上观之,正是 “自然之友”以积极、矫健的姿态频繁地活跃在国际公民社会组织的舞台上,致使它不断累积自身的国际声誉,进而提升自己的国际合法性; 同时,正因为它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种良好公众形象,从而赢得了诸多国际公民社会组织的资金援助和项目经费。目前, “自然之友” 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海外基金会的支持,比如米苏尔基金会、博尔基金会以及香港的施乐会等。一如相关资料所显示的, “自然之友”1995年3月1日 - 1999年9月30日共计收入252. 6万元,其中,国外捐赠132万元,国内捐赠98. 3万元,会费收入7. 9万元, 专项救助5. 4万元,其他收入9. 0万元,国家没有任何拨款[18]。

摘要:“自然之友”不仅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先行者”和“领航者”,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向,即:践履“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灵活运用“符号资本”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竭力推行“玻璃式”财务制度,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因此,有效提炼出这些有价值的本土经验,力争为我国公民社会组织生长及其培育提供一种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组织,自主性发展,“自然之友”

2006年,自然之友志愿之星 篇2

他们就是自然之友的志愿者。为了表达我们对志愿者真诚的感谢,2006年底,由自然之友办公室工作人员评选出10位志愿者作为“2006年度‘自然之友’志愿之星”和2位“特别贡献志愿者”,以感谢他们为自然之友做出的贡献。现在,我们再次将他们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加入到志愿者大团队中来,用大家的智慧、参与使我们的“家”更美好。

杨斧

杨斧是自然之友植物组的指导老师。他工作认真严谨,为不了解植物的朋友答疑解惑;他热爱大自然,长年引导我们领略花朵之美、树木之美、自然之美;是他的坚持,让我们在这冰冷的城市森林中还能亲近自然,感受花朵的绽放,树木的生长。记得有一次,办公室的一名同事请教杨斧老师一种南方野花的名称,杨老师一时把握不准,回家后查阅了相关书籍,将正确的名称、科属通过平信寄到办公室,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相信,植物组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必将与更多的朋友一起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

洪霞

自然之友广州会员小组协调人洪霞,她的身体不好,但仍长年组织当地会员活动;她的心中有爱,不仅把位于市中心的老房子捐给当地会员开展各种活动,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小荷轩”;她不计回报的付出,无所怨言地成为“自然之友”与广州会员之间的联络员。每次“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到广州,都是她张罗着工作人员与当地会员的见面、交流;无论是身在北京办公室的我们还是广州当地会员都亲切的称她“洪姨”。

Jeff Orcutt

他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他一直参与“绿色选择”网站项目的活动,从最初的组建团队、招募志愿者、网站内容整理、发布仪式到如今的“绿色什刹海行动组”,每一处都闪动着他辛勤高大的身影。在2006年9月,绿色选择项目要举办“骑行北京”自行车摄影展,他担负了主要的展览设计、整理和布展的工作。在他的精心设计下,整个摄影展显示出朴素的风情和独特的审美品位。他,被我们亲切地称作“姐夫”。

李然

她是自然之友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她在高考结束后即进入到自然之友团队中,主要参与了美境行动、健康骑行项目,同时,在自然之友急需志愿者的时候,她总是当仁不让地来到办公室“救火”。她说在自然之友很开心,像初恋一样,有很多的美好回忆,感觉很幸福。感谢她明朗的笑和她“小小年纪,公益的心”。

裴芳

她是一位可爱、积极、阳光的女孩。她参加的第一次自然之友活动是“扎巴多杰关于可可西里的讲座”。多年以来,她一直积极地参加自然之友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假期都用于做志愿者,先后前往了山西、广西等省的希望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她的每一堂课都给当地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号召下,她周围的同事、朋友、亲人都开始关注公益事业,并一起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使他们重返校园。真心的感谢你,感谢你的热心,感谢你的参与!

张薇

2006年,自然之友发布了第一份北京市什刹海绿地图。每个看到这份地图的人,都会感叹于这份手绘地图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在充满古城韵味的街道上,遍布着各种亭台庙宇,恢宏的钟楼,古雅的石桥,湖中有可爱的水鸟,庭院里有细致的花草,更不要说其间描绘出的种种人物形象,或坐或卧,闲庭信步,品茗下棋。每一笔都显示出绘制者的热情与用心,浸染着她对这个地方的了解与喜爱。而制作这份地图的人,就是一位还不到20岁的志愿者——张薇。她用精彩的画笔和温柔的巧思,将整个绿地图志愿者小组半年多的辛勤工作完整而充分地呈现给了大家。自然之友新春联谊会现场的自然之友家庭照相背板,也是由她设计绘制完成。

刘辉

刘辉是一名资深的出版人,出于对环境的关注和对自然之友的认同而成为志愿者。她利用她的专业知识,为自然之友解答了不少关于出版方面的问题。《2005年中国环境绿皮书》的成功出版离不开她的帮助,她同时也担任“自然生活与思想征文活动”的负责人,她为自然之友搭建起与多家报刊杂志的合作关系,并成功通过征文活动使文学界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感谢她为我们提供的专业指导和开阔思路。

王立礼、翟峥、梁泓负责的自然之友英文编译志愿小组

这是一个志愿者团队,他们包括王立礼、翟峥、梁泓三位专业教师,上百位大学生,以及三十多位中外教师及专家。自2004年以来,他们长期支持自然之友的各项翻译工作。没有他们,就没有备受认可的《自然之友通讯(英文版)》;没有他们,《2005中国环境绿皮书(英文版)》就不可能与关心中国环境的海外读者见面。

他们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帮助自然之友解决了翻译方面的任务,更在于他们开创了以一个团体来提供志愿服务的形式。感谢他们的紧密合作,感谢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感谢他们的坚持。

刁娜

刁娜是位在马来西亚读社会学研究生的天津女孩儿,因为做志愿者主题的研究工作来到自然之友,从事了近5个月的志愿者工作。她积极地与我们分享她在志愿者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只为了将自然之友的志愿者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当她看到有些会员、志愿者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时,她比我们还要上心,还要着急。5个月中,她被当成了“全职”志愿者。在荒漠化研讨会、ESD-C、金融环境等多项会议中都活跃着她的身影。她在办公室承担的“小”工作更是多得无法计数,自然之友的员工加班时,她也在加班协助工作。如今,她已经返回马来西亚继续学业,我们期待她回国后再次加入我们。

李正文

李正文老师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从学校退休后长期从事环境教育工作,是自然之友所有环境教育项目的忠实志愿者;她是一位朴实、善良、和蔼可亲的老阿姨。十年来,她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影响了她所在的社区,带动大家一起来为环境保护而努力。我们都称她为“救火队员”,随叫随到。她像正午的太阳,用激情和执着的精气神儿感染着我们年轻人。她的所言所行告诉我们,无论年龄,任何人都可以将环境保护当成理想和事业去做。关于她的故事太多了,她笑称自己是“星期八休息,二十五点回家,三十二号逛公园”。

高武

观鸟组指导老师高武是位幽默宽厚学识渊博的长者。十年来,他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为初学者讲解,为爱好者解惑;十年了,那么多的人来了,又走了,他依然在。他指引我们聆听婉啭鸟鸣,眺望飞鸟划过天空;他用望远镜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那些活泼的空中精灵,第一次离我们那么近。是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起来,我们感谢他,更尊敬他。

最后,我们仍要道一声“感谢”,传不尽伙伴之情;无限感激,只因与你同行。真心实意的言语,身体力行的行动。我们要大声说:谢谢你们!

《学生之友·最作文》 篇3

《学生之友-最作文》为您呈现的是学生们最优秀的作品, 汇集的是最精彩的点拨。它将会成为您学习上的良师与益友, 为您带来一场丰富的作文饕餮盛宴。校菌彩翳:主要登载以校园生活为内容的学生作品。广fi W j秀年华:以反映青春足迹、生活乐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作品。我思我想:.主要以励志文章为主.文章应反映出作者独特的观点与视角, 独特的生活体味和感受等。考场秀:学生的优秀考场作文。荷頸乐享:将相同题目、相同体裁的优秀作文同吋呈现, 提供给读者不一样的角度与思路, 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官享受。童学天下:刊载小学高年级的作品。指挥棒:登载由教师撰写的有矢作文写作方面的指导牲文章, 并将有关作文考试的信息与动态呈现出来。名怖点按:名师或专家在写作方面的指导性、启示牲文章。专韪精併:就作文写作某一方面进行的指导和解析。模海科格:将学生初期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写, 并将改前及升格后的两篇文章同时呈现, 以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醉青春:本栏目将呈现出不同于应试作文的学生作品, 如:心情随笔、小说、诗歌等。展现出不同的写作风采来丰富学生的写作世界,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现后感:登载学生在闲暇吋读书或观影后所写成的观后感 (文体不限) 。说读场:本栏目是从提供作文素材的角度加以呈现, 將有价值的文章转载过来, 或时事要闻, 或故事, 或经典语录, 或精彩美文, 或名家名篇等, 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作文素材的积累。学校:班级:学生姓名:家长姓名 (签字) 联系电话:国内刊号:C N 23-1 1 1 3/G4 V-, *国际刊号:ISSN1 002-2023邮发代号:14-342定价:每刊5.00元·半年30.00元·全年60.00元联系人:冯育民电话:13904664069 0451-53910877

自然之友登山队在戈尔特斯 篇4

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

我们13日上午到达素有“天下第一苗寨”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展现在眼前的景色让我们所有的队员都为之激动不已:连绵起伏的绿色山丘,奔流的江水,古色古香的苗家吊脚楼遍布整个山坳,层层叠叠地从山脚一直建到山顶,构成一副壮观而美丽的图画。所有的队员都赶快拿起了相机,把眼前仙境般的景象摄入。雷公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处探秘之地,海拔2178米,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气候独特,阴晴变化莫测。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老天爷非常眷顾我们。下午5点队伍到达雷公山顶时还是大雾缭绕,一瞬间太阳破雾而出,使我们有幸看到了神奇美丽的雾中彩虹——“佛光”。山上百年以上的杜鹃树比比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长得像十几年树龄的小树一样。当天晚上我们露营在雷公山山顶,享受到了在喧闹的都市里无法得到的野外露营之乐趣。夜晚的山顶很冷,大家纷纷穿上了冲锋衣,钻进了帐篷,点亮了露营的小灯。一排帐篷依山而立,星星点点的灯光透过帐篷,在夜色中闪烁着绿色的彩光,给大山的夜晚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7月20日,我们抵达闻名遐迩的岜沙苗寨。岜沙由五个自然寨组成,全部人口2000多人,十多年前还是以狩猎为生,政府在禁猎缴枪时岜沙人死活不交,最后政府破例同意他们保留枪支,但是不准打野生动物,因此岜沙也成了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此行我们还了解到岜沙还有一个令人起敬的习俗:每当寨子里诞生一个孩子,那户人家就种下一棵树,让这棵树伴随孩子成长;而当一个人死去,就砍下这棵树,搭起他魂归故里的桥;在密林深处埋掉死者,还要在死者身旁再种下一棵树,寓意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开始。岜沙人对树的这种敬畏使我们深受感动,也使我们深切体会到,“环保”的理念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现代人,其实它早就存在于古老民族的信仰中,浸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与他们的生老病死联结在一起。在枪手部落的一家客栈,我们将一面标有“戈尔特斯黔东南苗侗探秘之旅”的旗帜永远留在了那里,以表达我们对芭沙人的敬意。

黔东南是比较偏僻贫困的地区,交通不便,有的村子人均年收入只有500元,但沿途老乡们的淳朴、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22日傍晚我们驻留高定村,村民们在学校的操场上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喝米酒、跳芦笙。我们的队员也被拽进了跳舞的队伍,随着芦笙曲跳了起来。村里的苗族姑娘“盛装登场”,穿戴起了只有过节才穿的美丽的民族服饰。跳舞时全身佩戴的银饰叮叮当当,闪闪发亮,形成一道特别美丽的风景。那天还正好是当地的吃新节,晚上我们在书记家吃长桌宴,队员们禁不住乡亲们的盛情,个个都喝了很多米酒。

几乎我们沿途所到的每一个村子都把我们当作贵客来盛情接待,倾其所有地招待我们,让我们既感动又过意不去。在高定村,我这个领队只好带着队伍起大早“逃跑”。可村里闻讯,还是要给我们举行欢送仪式。寨子里的乐手们都集中到出村的路上。欢送队伍把道路挤满,前面是五位芦笙手,后面则是几十位盛装的姑娘。我们的队伍要从他们的欢送队伍中穿过,还必须喝了姑娘们敬的酒,吃了村支书夹的自制的腌肉才能通过。之后,再由一位姑娘给我们系上他们手工缝制的精美腰带以示祝福。等我们走到高坡上回头望时,乡亲们还在向我们挥手致意。此情此景,令我们不能忘怀。

充满艰险的旅途

在自然之友登山队历次远途出行中,应该说,这是又一次艰苦的行程。途中几次遭遇险情。7月14日那天,天空下着小雨,我们离开雷公山,前往污讲村。途中要穿越月亮山系。这段路程地形复杂,沿途有多处山体滑坡,还要经过一处原始森林。加上雨季,更使道路泥泞难行。有的路段塌方严重,只有半尺多宽的一条小路可以行进,下面是200多米深的山崖。原始森林中景色奇幻瑰丽,吸引着队员们的相机镜头,但处处隐伏着险情。在路上,老向导一路上多次遇到毒蛇,其中有乌鞘蛇、青恶蛇,据向导说都是剧毒。我们听得不寒而栗,大家走路也愈发小心,不时互相提醒。

不过最惊险的是两次“丢人”,四次“摔马”。先说两次“丢人”。第一次是队员李联辉一路忙于抓拍森林中的美景掉了队,在一个岔路口不小心走上了跟大部队不同的另一条路。原始森林中几乎没有手机信号,走失一个人就像一滴水掉进大海里,大家心情都很紧张。我作为领队自然也有些紧张。幸而李联辉是老户外,一看前面没人,知道不对劲,就赶紧往回返,一小时之后遇到了找他的队员。

最让人冒冷汗的是女队员金敏文的失踪。本来她是走在队伍中间的,在山顶休息清点人数时突却然发现她不见了。队员们大声呼喊都没有回音。加上当时天快黑了,原始森林光线阴暗,空旷无人,那种“人间蒸发”的恐惧漫过每个队员的心。身为领队的我虽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险情,但金敏文是女性,比之李联辉来,自我救护的能力要差些。我立刻组织一个四人搜寻小组,由向导带领沿原路回头去找。谢天谢地,半小时后,接应队员在原路遇到正追赶我们的金敏文。原来她也是一路拍照,不知不觉中与前面的队员拉开了距离,在一个岔路口没看到标记。好在她醒悟之后,也赶紧“迷途知返”,最后遇到回头寻找她的队友。当金敏文与大部队会合之后,队中年纪最小的张燕妮扑上去抱着她大哭,周围的人鼻子也都酸酸的。经过这两次事件,我向队员们再三强调要有团队精神,不能单独行动,得确保安全:凡遇岔路口一定要留人,不能光是插标记。

由于沿途多处塌方,加上雨天路滑,有些路段十分险峻,驮我们辎重的马队超重,每匹马身上驮五个大背包。路上前后有两匹马四次翻下山沟,有一次竟深达200多米,队员们的几个大背包全部滚落在溪水里,雇来赶马的老乡一看情况,便开始闹“罢工”。负责押运的“马帮帮主”周恒和尚瑞金频频向我告急。我在前面接到“情报”后,当机立断,交托周恒全权处理。后来,周恒和尚瑞金不辱使命,历尽艰辛,一次次攀下山沟,从湍急的溪水中把马牵上来,把一件件浸湿的行李捞上来。特种兵出身的周恒有一次还掉下深达几十米的山沟。最后总算在艰难跋涉11个小时之后,与接应的队友在山顶会合,除了行李被溪水泡湿之外,马和人都安然无恙。河南队友瑞金紧紧拥抱住接应的队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我见到他们时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为我的队友感到骄傲。

牵手助学两所小学

我们这次活动的另一个内容是牵手助学山区儿童。21日晚上我们抵达高定村。次日上午我们分成三个小组,一组上山拍照,一组和高定小学学校师生互动,最后一组对当地政府及村委进行采访。我们向高定村小学捐赠了从北京带来的书籍、篮球及学习用品,还送给孩子们自然之友的书签,向他们介绍和宣传自然之友的环保理念。在互动环节上,我们的队员瑞金教小学生玩起了我们带来的魔方,燕妮教他们唱儿歌。不过我们发现,这里的小朋友没有儿歌,他们唱的都是成人的流行歌曲。我们一路走来,所经过的村寨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这给我们带来很大触动。我们希望回去以后呼吁广大的作词作曲家多为孩子们编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儿歌。队员周恒还教他们玩成语接龙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这里的小学生文化水平非常差,这显然与教学质量有关。

24日,我们抵达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稿旁小学。老师和学生们早已身穿节日盛装,手捧自酿的美酒,恭候在校门口。来的不仅有不少老百姓,就连岑松镇的人大主席和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也来了,可见当地政府对我们的活动相当重视。我们在稿旁小学举行简单而充满激情的“戈尔特斯营地”挂牌仪式,并移交了大家带来的图书和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品。镇和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我们的举动,让队员们感到既自豪又愧疚。

挂牌仪式结束后,我们与当地学校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队员真正体会到了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村民的贫困。住宿生连被褥都成问题,往往是两个人合作,一个拿被子,一个拿褥子;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每天只有两顿饭,早餐和晚餐。编制19人的教师队伍,目前只有12人,而且还没有英语老师。所有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无法进行英语教育,这意味着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英语水平上有几年的差距,这在过高考独木桥时将是致命的。很多家庭相当贫困,根本无法提供学生上高中的学费,更别提大学教育,而且每个家庭有好几个孩子,往往是牺牲了女孩而保全男孩能够受教育。目前为止,竟然没有一个女生完成高中教育。

大家深受触动,希望能够为当地孩子办一些实事,有几个队员当场就决定资助几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我们在稿旁小学建立了戈尔特斯营地,使更多的“驴友”参与进来,与之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环保、户外活动,包括帮助学校建立一座小型图书馆。

下午4点,当我们要踏上归程时,热情的学生们又端起了美酒为大家送行,每个队员喝了好几杯,最后还是落荒而逃,一路狂奔出了稿旁村。我们跑出村一里多路,竟然还有几个女孩拿着她们亲自采摘的黄瓜给大家送行,队员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急忙跳下车为她们拍照,用相机留住了她们满脸汗水的可爱笑脸。

撒播绿色种子

除了原先制订的计划之外,此次行动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在高定村,我们发现虽然这里山清水秀,但村民的环保意识都比较差,路上街边到处都能看到垃圾,废弃的塑料袋、矿泉水瓶,还有鸡屎、牛屎遍地都是,与美丽的自然景观很不相称。

在对当地政府和村委进行采访时,村主任提出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七台旧电脑,以改善村小的教学条件。我欣然同意。不过,我脑筋一转,跟他们提出要他们以改善村子环境卫生作为交换条件。具体要求是:1. 鸡鸭圈养。2. 在村子里放些垃圾筐定期回收处理。3. 帮助有条件的村民建沼气池。4. 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学校公共厕所每天打扫一次,并设垃圾筐。我还说,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不光你们的环境美了,村民的疾病也少了。至于电脑,甭说七台,就是十台也没问题。村主任听后激动地站了起来说:“一言为定!”伸手便要跟我拉勾立誓,我二话没说,伸出手来高兴地接受了村主任的要求,一旁的队友抓拍下了这一幕。于是,戈尔特斯自然之友登山队和高定村“环保——助学”协定就这样诞生了。

这件事虽然不在我们事先的计划中,但却是我们此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最富有建设性的一件事。如果我们能藉此改变一个山村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将“绿色”种子撒播到村民们的心中,并且影响他们的世世代代,尤其是那些将来有可能走出大山的孩子们,那我们将不虚此行。回北京后,我们立即着手实施这项计划——为高定村募集十台旧电脑,以兑现我们的诺言。同时也还要帮助并督促高定村委实施他们的村庄环保计划,兑现他们的诺言。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要去村里“验收”。

回顾这15天旅程,有艰辛也有喜悦,有平淡也有惊险,有沉重也有欢乐,有叹息也有感动,大家团结一致,甘苦与共,出色地完成了此行的任务。队员天时、江宁为我们此行摄像、录像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负责后勤保障的队员金敏文、何颖为这次出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功不可没。队员张永强为了及时往回发稿,不顾旅途劳累,每天工作到深夜。特别是两位“马帮帮主”为大家作出的贡献令我们欣慰。当然队里的年轻人最值得称赞,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前面,最疲惫的时候是他们用歌声给大家带来欢乐。我觉得,这和我们登山队多年的磨合锻炼、不断地积累经验是分不开的。作为队长,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特别感谢戈尔特斯和探路者公司为我们此行提供的优良装备,尤其是在黔东南潮湿高温的雨季里,这些装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一路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远征。

《农家之友》杂志学术版征稿启事 篇5

《农家之友》杂志学术版, 以宣传和推广新思想、新经验、新技术为宗旨,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深切关注农业、农村、农民, 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注与城乡居民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保及法制建设问题。《农家之友》杂志学术版是正刊, 每月30日出版, 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 主要刊登三农及与之相关的学术性文章。本刊在全国农业系统有较高知名度, 是发表相关论文的理想刊物, 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欢迎有关单位组织集体投稿。

主要栏目

理论研究农业科学动物科学植物科学林业科学水产渔业畜牧兽医园林园艺

水利水电气象科学交通能源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教育教学农村医疗法制天地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鲜明、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格式规范, 篇幅在1500-6000字为宜。

2、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 一般不接收打印稿, 投稿请通过电子邮件发至本刊投稿信箱。3、来稿必复, 编辑部一般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审稿情况, 3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4、编辑部审稿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实行“三审三较”制度。5、请在文章或邮件中注明作者详细联系方式, 以便及时联系。

地址:南宁市东葛路24-8号凯丰大厦C0503室邮编:530022

网址:www.njzylt.com投稿信箱:njzybjb@126.com

联系人:王书松 (主编) 联系电话:0771-2094263工作QQ:824330537

欢迎订阅2016年《果农之友》 篇6

《果农之友·文摘版》--《中外果树栽培技术精选》

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果树专业大户等的致富首选

★一册在手, 啥都有!订一本杂志相当于订上千种杂志!摘编上千种中外农业报纸、期刊、科普图书、网站上等有关果树最新栽培技术的文章, 让您只花一本的钱, 尽揽中外果树栽培技术精华。★内容丰富, 料特足!有关果树新优品种、栽培技术、病虫防治、贮藏加工等方面的内容一应俱全, 每期近400篇优秀文章, 具权威、丰富、新颖、实用的特点, 将成为您掌握科技动态和更新知识的窗口!别等了!赶紧到当地邮局订阅吧!大16开, 每年出版2期 (3月25日、9月25日) , 每期176页码, 每期定价15元, 全年共30元。发行代号36-368。

注:将2016年全年《果农之友》、《中外果树栽培技术精选》订单复印件寄回编辑部, 我们将各抽取500名幸运订户, 赠送精美礼品。错过邮局订阅时间可直接汇款至编辑部订阅。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未来路南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邮编:450009

电话:0371-65330982 (发行部) 65330925 (编辑部) 65330928 (社长室) 65330949/26 (广告部)

《语文教学之友》每月作文题 篇7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公分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着“文明”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人类的精神发育、道德养成,靠的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滋养;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靠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推动;战争阴云一次次被和平之光驱散,靠的是政治文明和民主秩序的力量。文明是美好的,文明更是一种力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永远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长期以来,我们以文明古国自居,但现在有些人忘却了最起码的文明道德,甚至不顾礼义廉耻,公然挑战道德底线;知识、生活水平上去了,但良知泯灭了,文明丧失了——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具体可确定的立意有:①我们要给自己找一条通向“文明”的文明路;②找回迷失的“文明”;③文明体现于细节;④文明在我心中;等等。

自然之友 篇8

本刊旨在宣传党的政策, 宣传农村改革, 指导农村基层工作, 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为农民致富,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校师生。

《农民致富之友》为半月刊, 16开, 逢每月1日, 15日出版, 每期定价20.00元, 全年24期共480元。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4-72, 也可与本杂志社直接联系订阅。

地址:北京邮政100074———18信箱《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邮编:100074。

编辑部电话: (010) 52895552;广告部电话: (010) 52895552;

自然之友 篇9

截止到2008年,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非政府组织)已有十多家,历经十几年的创立与发展,自然之友成为中国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境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然之友组织的活动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情和更新的认识,而1993年,梁从诫等四位发起人在北大做关于环境问题的演讲时,听众尚不足三十人。

改善公众环境行为的努力

社会学者认为,环境NGO为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提供了可能。自然之友自成立开始便致力于推动改善公众环境行为,“绿地图”、“绿色希望行动”、“美境行动”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绿地图(Green Map system)是在纽约成立的一家非营利组织,其工作致力于联合世界各地的人们,以绘制绿色地图(Green Map)的方式,帮助大家认识、描绘本地区的人文和生态环境。每张绿地图上都会使用统一的图示标注出包括自然胜境、动植物分布、基础建设、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环境资讯、交通步道甚至污染情况等十几类、超过一百种地区信息,共同组成一幅反映社区人文生态景观的本土综合图谱。它能帮助人们发现熟悉的环境中可能被忽略的绿色资源,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居住环境,让人在喧嚣拥挤的都市中用一种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生活。

世界上第一份绿地图诞生于1992年的纽约,到今天,已有超过30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绿地图”小组,公开出版了274份“绿地图”。作为“绿地图系统”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正式合作伙伴,自然之友希望通过“绿地图”项目,在市民中倡导绿色文化概念,并开发出一套鼓励市民自发参与环保活动,关心、考察并监督社区变化的活动工具与参与途径。由志愿者自发协作而成的“绿地图”产品,也将以北京市特色名片的方式,成为一种介绍北京社区风貌,传达环保人文理念的宣传媒介。2008年4月,北京东四奥林匹克社区的数十位居民在自然之友等组织志愿者的帮助下绘制了一副“绿地图”,标注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市政设施、古树分布、交通步道等一百多种地区信息,这份人文生态景观综合图谱在当年5月底面世。东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彤说:“在一般地图上只能看到公共交通线路、大型的景点和机构等主要的标志,很多像胡同这样的小街巷根本没法找到,东四地区有很多600年历史的古老胡同,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想通过绘制‘绿地图’让居民更了解自己的社区,让奥运会期间来东四的中外游人可以更多角度地认识胡同和北京人的生活。”

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对中国的环境状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来源于农村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给当地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致命影响,而且也严重地威胁着城市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然而,农村地区接受新信息的渠道不如城市,环境教育基础极其薄弱。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农村的青少年和乡村教师中开展环境启蒙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000年,自然之友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绿色希望行动。志愿者到各地希望小学带领小学生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的环境教育课程,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绿色希望行动采用户外活动,试验教学,游戏表演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些活泼、新颖、具有地方针对性的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志愿者根据希望小学所处环境状况设计了教学活动,将环境问题于一个个令人深思的小游戏中展现出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年中,绿色希望行动项目组共派出近百个志愿者小组、三百余名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前往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余所希望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参与绿色希望行动的学生数量超过20000人,有效地提高了项目涉及地区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除此之外,“夏至关灯”、“低碳出行”、“26度空调节能倡导行动”、“绿色选择”等改善公众环境行为的项目,也都为自然之友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环境公共政策倡导

2005年3月,媒体披露圆明园管理处排干湖水在湖底大规模铺设防渗膜,事先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没有得到文物局等其他相关部门的批准。自然之友紧急介入应对这一突发事件。通过主办市民、专业人士、政府官员共同参与的网络直播研讨会,积极推动并参与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听证会,紧密跟踪事态进展的各种努力,为促进事件最后进入环评程序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然之友的环境公共政策倡导者角色进入公众视野。

创立15年来,自然之友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挑战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2005年,自然之友策划并开始实施环境理念倡导、传播项目——“中国环境绿皮书”,至今已持续开展了四年,是自然之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包含自然之友针对中国环境领域所进行的专项调研、报告出版、政策建议及绿色传播等四项工作内容,现已成为中国民间和公益领域环保发声的平台。依托此平台,联合民间组织、学术团体、媒体等,形成绿色传播的合力,以此影响相关决策人士和公众;推动、支持以民间公共视角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调查。四年来,通过项目每年产出年度报告《中国环境绿皮书》,增加公众获得环保信息的管道,提升环境议题的公共化并推动其在社会中的讨论与反思,在国内环保界形成了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国内著名环境记者冯永锋评价,“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正在成为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国民间环保智慧的集中亮相场”。由于环境绿皮书具有民间的视角,更直接地反映了一线人士的观点与观察,相对通俗简明的表达及其立足于依凭事实和数据说话的特点,使得这样的年度环境报告能够较好地帮助关心中国环境问题的各界人士,准确地了解一年来中国重要的环境变化、问题、挑战、经验和教训。同时,这也是为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型,留下真实写照和民间记录。梁从诫认为,这样一种视角和立场,对帮助和促进政府部门、传媒界和学

术界在环境问题上的科学决策,选择研究重点,都应有所帮助。自2007年开始,随着首部中国环境绿皮书英文版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在欧洲和北京的同步发布,绿皮书从国内民间环保力量的合作平台,更逐渐成为国际关注中国环境的窗口。

目前,把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银行业的目标已成为国际金融和银行业的一大潮流。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及一些多国区域发展银行已经制定、实施并正在更新有关的保障政策。国际上也已有40多个资金雄厚、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的私立银行建立了银行业的“可持续性的”基准原则:《赤道原则》。国际经验表明,在金融银行业建立环境和社会政策过程中,公众和NGO的参与极为重要。世行、亚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更新都受益于NGO的意见和建议。私立银行的行业准则《赤道原则》也受益于NGO倡导的《关于金融机构和可持续性的科勒维科什俄宣言》。中国环保NGO在政府的支持下,正扩展其参与环境决策的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006年12月,自然之友、绿色流域、日本湄公河观察和香港乐施会联合发起了“金融与环境”行动,在北京红墙饭店举行了“中国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希望推进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讨论促进中国金融银行业的环境和社会政策的活动策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代表多边发展银行的世界银行、代表出口信贷机构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以及代表加入国际赤道原则的民间商业银行日本瑞穗银行、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多个民间组织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银行界人士近百人将共聚一堂,探讨和交流如何促进建立金融和银行业的环境和社会政策,让金融银行业在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之友还将沟通、联系全国各个环境NGO、建立一个环境NGO协作、交流平台作为自己的职责。自然之友建立了“中国环境NGO在线”网站,国内环境NGO从事的最新活动都可以在网站上看到。同时,自然之友还开展了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对其他NGO、团体提供小额经费支持。第一期蒲公英于2003年至2005年实施执行,第二期项目于2008~-2月22日启动,旨在鼓励和支持已成立的会员小组、主题小组开展针对当地环境问题的各项活动。自然之友每年向全国民间环保组织与高校大学生环保组织提供环保类课题项目资助,这些项目必须切实可行,通常金额在10万元人民币以内。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分为“普通”和“学生”两类,额度在3千至5万元不等。只要是有志于改善身边环境的组织、团体都可以申请。通过小额资助来协助解决资金缺少问题,成为环保民间组织共同成长的一种典型方法。第一期项目实施时,两名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朱灿灿和吕辉从自然之友获得了2750元资助,用以解决宿舍装修污染。

上一篇:卫生学状况下一篇:医院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