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的构图(精选12篇)
影视摄影的构图 篇1
电影和电视都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生的, 它们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 然而要掌握这个专业, 则必须刻苦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理论, 苦练专业基本功才行。影视摄影师的工作是双重的, 既有繁重的技术操作, 又有复杂的艺术创作。从技术方面看, 摄影必须掌握摄影机, 摄象机工作原理, 胶片性能, 光学镜头特性, 曝光控制, 化学加工过程, 电和光源的各种基本知识。这些都是摄影师荧屏造型的基本技术手段。影视必须以耳闻, 目睹的图象形式, 把人们直观, 直感的对象, 乃至那些存在于意识中的表现, 想象, 幻想, 意念等表现出来。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 肯定电影是“一项企业, 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存在。”影视具有认知, 教育, 审美, 娱乐, 价值交换等功能。不论上诉何种职能, 功能的体现, 影视总是通过可视的图象, 可闻的声音。即通过荧屏幕形象完成表情, 达意任务。这要求立志从事影视各专业人员, 特别是摄影人员必须完成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
影视摄影构图, 它包括感觉, 知觉, 想象, 情感, 理解等, 而比这更为复杂的创作怎么能用简单的刺激——反应物理, 生理去解释得了呢。“我们试图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 突破有限视觉范围局限, 深入地对生理层面进行探讨后, 认为人的意识过程, 心理层面理应成为构图处理的心理依据。”影视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不同。主体, 陪体, 背景这些表现元素与一般艺术相投外, 影视有变换, 转移, 更替的表现功能, 这构成了影视构图的独有特点。
影视摄影艺术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都是通过具体的可视媒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观点认为, 影视就是绘图。尽管他们不能不正视电影电视是运动的, 但仍然把影视作为绘画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绘画;一种是动态的绘画。他们断言:只有充分这种绘画么的影片才是最好的影片。另一种观点认为, 电影是“光的音乐”、“视觉交响乐”、“光的谐调曲和管弦曲”。上述两种观点, 虽然,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坚持, 但是无形的影响仍然顽强的存在着。古人云:“人不同艺, 文不同法。”法国印象派大师马蒂斯说过一段话, 可能于我们正确认识这方面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性, 他说:“构图是以表现为目的的, 因此, 不同的绘画有不同的构图。当我使用是一定尺寸的纸的时候, 我就只能画出与这张纸有必然联系的素描。我不会在另一张形状不同的纸上也画上这个素描。例如, 第一张纸是正方形的, 那么, 在长方形的纸上就不能再画上同样的素描。”“造型艺术只能把实际时空中发生的事件、行动浓缩在一定的瞬间上, 凝聚在一定的空间中。影视摄影不仅表现时间流程, 而且表现参与事件的对象在时空中的运动过程”影视任何一个镜头画面的构图处理都不能如绘图那样一次空间安排就达到完整性和永久性而必须考虑到处理承上启下的整体性和组接叙述的连续性。
一、影视表现的运动性
“有人把电影称为“运动的绘画”, 看到电影是运动的, 这是看到了他的重要的方面。影视都能表现运动, 并能在运动中进行表现, 这构成了影视摄影造型, 构图不同与其他造型艺术的第二个本质区别。苏联著名摄影师戈罗夫尼亚说:“能够在胶片和荧幕上表现运动中的各种物体和发展中的各种现象, 这就是电影绘图艺术的特点的实质。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它的直接可视结果是事物的形态变化和空间位移。
影视运动性表现的直接结果:首先, 打破了绘画和雕塑在表现运动上的时间凝固和空间静止;其次影视运动性能表现对象自身的运动状态, 速度和节奏;其三运动表现。这可体现人们观察事物时的实际活动状态和具体心态 (这是其他艺术所不能的) 。”林格伦才正确地指出, 电影“画面是活动的。这一点实质上就使画面结构的常规无效。运动成为构图中的主要因素, 它使其他一切沦居次要地位。
二、影视组接连续叙述的整体性
一部故事片通常由300-700个镜头画面组成。一部单本电视剧通常由300-700个镜头画面组成。一部单本电视剧至少由100-300左右镜头组成
三、影视处理的多变性
影视视点——表现角度包括主体审美意识、趣味、情感、具体处理方法和角度、方位、景别等两个大的方面。影视视点在表现和处理上就不止一种, 起码有下列四类不同视点表现被摄对象;⑴客观视点;⑵主观视点⑶主客观统一视点⑷主客观互换观点。
影视的多视点与绘画固定单一观点在表现上有根本区别。此外还有形式差异与多变性上的区别。
四、影视摄影构图的多维性
影视摄影具有空间艺术性质, 因为构成它的视觉感知诸要素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 但它构成的视觉形象并非只表现二维性——宽高, 和秽土一样能表现第三向度——纵深。但, 又和绘画不同, 绘画只是一种幻觉效果。然而。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关键在于后者又可空间进入, 其可信性又成了引起观者认同, 共鸣的坚实审美基础。
五、声画结合
摄影师无论从事造型处理, 光线处理, 构图处理都不可顷刻忽视声画关系。
1、关系, 最主要的有三种:声画同步,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2、构成画外空间
3、主从关系决定镜头画面构图处理
⑴“弥补”回忆镜头画面影象形态用之失当的缺憾。有人曾指责, 回忆镜头画面影象形态过于真切、清晰, 几乎与现实时空的记录毫无二致。如果没有现在这样的声音处理, 上述指责就可能成立。因回忆毕竟是表现一种心理时空, 一种意象, 其形象结构应与直观的现实视象有别。单独的看, 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小纰漏。
⑵声画相映成辉, 相得益彰。声画分离富有表现力地运用不仅使银幕形象意蕴深化, 而且引入深思.
⑶声音为主。声音是对画面情感表意性的深化, 那么现在则是以声音为主, 声音在表意, 现在荧幕上呈现的视觉形象由于主次关系摆的正, 可以说, 画面配合声音达到“绿叶扶荷花, 荷花异样红”的艺术效果。
人降生于世, 从牙牙学语开始, 就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表达思想感情。“十年寒窗”又使我们逐渐掌握规范的语言和文字, 掌握其表达的技能和规律, 用以进行思维和表达。在我国需要加快经济, 文化建设速度的新时期, 在市场经济面前, 优胜劣汰是无情的规律,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适者生存。学习理论, “师古人”, 使我们有所借鉴, 学习上少走弯路;深入现实生活, “师造化”, 才能使作品具有生活气息, 有生命力, 作品才真实感人。
影视摄影的构图 篇2
摄影小记:这回走进了让人心旷神怡的一片绿地。说到三和牧场。最值得拍的就是绿草坪和流水般的道路。以亲密无间的一对恋人为主线,拍出了由道路分割画面的三等分构图。
上图 下图
摄影小记:去过三和牧场的人,应该都见过海美到开心寺的路口,
对于摄影爱好者,这里是必经的路线。开心寺的石阶、大雄殿以及散步路等都是可以拍照的景观。此外,莲花池的倒影更是美妙绝伦!若配备了CPL滤光镜.可以拍出不同风格的倒影照片。
摄影小记:顺天湾的湿地风景非常壮观。为了拍摄顺天湾的全景.在龙山爬了10分钟,这才到了摄影地丽、壮观。通常在日落时的5~7点,拍摄湿地及流向东泉河口的水流,该景非常美丽、壮观。这就是日落时分拍出的照片。
浅析摄影构图的魅力 篇3
[关键词]摄影;构图;三分法构图
我们看很多场景的时候,都会有一刹那的感悟,非常想用相机将这一刹那记录下来,这就是摄影。拍下的照片要突出当时的意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技巧了。在摄影技巧中,首先可以利用构图突出你的意图。
1 三分法构图对于拍摄意图的表达
构图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实就是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拍摄者的意图,其中最常用的当属三分法构图。看照片的人如果看到主线条在 1/3 线上,拍摄主体在 1/3 线的4个交点上,会感觉更加舒服。
这一幅在锡林格勒拍摄的照片,构图时刻意将地平线放置在下 1/3 线上,此时天空的云比较复杂,作者希望多留出一些空间来表现云。如果仅仅如此这张照片会因为缺失一个视觉主体而变得不好,所以作者选择了一捆牧草作为视觉主体,也将其放置于两条1/3线的焦点位置。
对于初学者来讲,三分法比较简单易用。如果不是长时间习惯对角线构图法和黄金分割构图法我们很难在第 一时间一下子找到四个交汇点,同时多数相机也会在取景的时候提供三分法的“九宫格”构图辅助线。
摄影没有一定之规,了解点、线、面三者的关系,对我们学习三分法会有所帮助。点就是相对来说在画面中面积占比较小的物体。举例来说,一颗星星、一盏灯、一只眼睛,都可以看做一个点。同样,太阳月亮、一张脸甚至一个人只要在画面中占的面积不大都可以看做点。
点在画面中起到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既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作为衬托主体的重要元素。在上图中,作为主体的太阳可以看做一个点,作为衬托向日葵的马蜂也是一个点。
数学里面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或者说是由一个点的运动轨迹构成的。线在摄影里主要指的就是画面中的主要线条。
说线是线条,可以是地平线、海平线,还可以是某个东西的边缘,比如房子的墙沿或者屋顶,再比如一条路或者路的边缘,甚至可以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一个重复元素可以以多个点具有的走向性形成一条画面中的线。线在画面中起到分割的作用以及引导视线延伸的作用,遇到特别长的被拍摄物也可以当做主体出现。
面在画面中就是占较大面积的东西。可以是海、草原、墙,还可以是模特的脸、身体。总之占的面积大了自然就是面了。面在画面中主要就是以背景出现,有时也可以以主体的姿态出现。
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三分法。三分法就是将线放在三分线上,将点放在三分线交汇点上,而背景就是由面被分割出来表现的。
2 非三分法构图表达摄影意图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不会墨守成规,除三分法外,还会采用其它构图方式。有些情况是可以采用非三分法构图的。
比如将主体放置在线条的交点处。当画面中有明显线条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般会很快地找到这些线条。如果这些线条有交汇,继而我们的眼睛会顺着这些线条找到交汇点。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我们会因为看线条交汇点,而忽略 1/3 线交点。这时将主体(点或面)安置在什么地方更能够突出主体呢?显然是在画面中主线条的交汇点上。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画面中的主要线条汇聚到一点时,这一点不论处在什么位置,总会被人眼迅速捕捉到。有了这个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依靠线条对于视觉的汇聚作用来突出拍摄主体。
主体就是你拍摄时要表现的东西,也是最能表达你拍摄意图的东西。将主体最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是我们在绝大多数场景拍摄时应该做的。可以这么说,一般情况下想办法突出你的拍摄主体就是突出你的拍摄意图,而突出你的拍摄主体在构图方面可以由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对角线法类同)和线条的汇聚点构图来体现。
3 超常规构图
有时候拍摄者不想把主体放置在 1/3 线交点上,一般来说就是拍摄者就不想让照片看起来舒服,或者是拍摄者觉得不放在这里更好。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见,比如一张照片想表达一些诸如:压抑、困顿、无奈等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构图法。这样你的作品不仅仅是主体本身的表现让人觉得不舒服,也能让构图帮助你强化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们知道人像构图的时候,人面部如果朝向一方,一定尽量避免朝向与自己位置相同的一方。比如说人在画面左边,脸最好朝着右边。而如果照片中人物处在画面的右边, 同时也朝向这一边,这就能够加剧画面的压抑感。
拍摄风景的时候偶尔也会用超常规的构图方法,同样能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氛围。
三分法是利用人关注的习惯来将主体摆放在人眼会关注的地方。如果画面中有明显的线条汇聚,尽量将主体放在线条的汇聚点上,这样同样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最终以突出主体来体现拍摄意图。玩小文艺的,就没必要非要找个拍摄主体出来,随着线条的汇聚点消失,会让人产生自然的悠远的感觉。而这个就恰恰是你要表达的拍摄意图。
作者简介
石海清(1982-),女,硕士,现为山东威海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
影视摄影的构图 篇4
笔者在讲授“影像语言”课程之构图一章时, 为检测学生对摄影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给学生展示了中外新闻摄影史上两张著名的照片:一张是齐观山的《斗地主》;另一张是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的《胜利之吻》。
针对《斗地主》这幅摄影作品, 有学生说老贫农是画面主体, 因为从作品主题来看是表现农民翻身做主, 并且老贫农是正面角度、实像;也有学生说地主是画面主体, 因为地主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面积, 而且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他的身上, 摄影师想通过人物视线来引导我们关注画面主体;还有学生认为老贫农和地主二者共同构成画面主体, 因为斗地主这一活动包含斗与被斗双方, 缺乏任何一方都无法说明内容和表达主题。至于问到谁是陪体, 有的学生认为地主是陪体, 有的学生认为地主和后面围观的农民都是陪体;在认为地主是画面主体的学生中, 对陪体的看法也与前面类似, 有认为老贫农是陪体的, 也有认为所有农民都是陪体的。
针对《胜利之吻》这幅摄影作品, 大多数学生认为水兵和女护士是画面主体, 因为他俩紧紧抱在一起, 而且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 其他人物的视线也在引导我们关注这对男女。但也有学生受《斗地主》这幅作品讨论的影响, 认为水兵是画面主体。他们认为从画面形式来看, 《胜利之吻》和《斗地主》有很大的相似性:画面中较突出的两个人物都是以一个正面一个侧面的形式呈现, 他们或进行语言交流, 或进行身体接触, 而且其他人物都处于围观状态。既然《斗地主》中老贫农是画面主体, 那么《胜利之吻》中水兵也应该是画面主体。至于谁是陪体, 不同的学生也是观点各异。有学生认为街道上的行人是陪体, 但也有学生认为该画面没有陪体, 街道上的行人是环境的一个要素, 与背景中的建筑共同构成环境。
二、新闻摄影作品构图实体元素的学术探讨
学生讨论中的众说纷纭和莫衷一是, 既与他们对新闻摄影作品主体、陪体和环境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有关, 也与学者们对摄影构图主体、陪体和环境的概念界定含糊不清有关。
笔者查阅大量摄影类文献资料, 发现学者们将摄影构图实体元素划分为二大派系。一派是采用二分法, 即把摄影构图实体元素划分为主体与陪体 (或宾体) 。例如, 《摄影辞典》中对主体的解释是:“在摄影画面上, 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物体, 称为‘主体’……一般来说, 在一个画面上, 主体只能有一个, 其余的称为陪体 (宾体) 。”[1]在《摄影基础——摄影实战技巧》一书中, 作者卜新章认为, 陪体“是画面中用来陪衬主体的所有事物形象和空白, 是画面中除了主体之外的一切前景、背景、环境和空白”。[2]
另一派采用三分法, 即把摄影构图实体元素划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例如, 吴印咸的《摄影构图》一书专列“主体、陪体与环境的处理”一章并指出, “一幅完整的摄影画面, 一般都是由主体、陪体和环境等各个部分组成。主体, 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 集中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陪体, 是用来烘托主体, 使主体更加突出、鲜明;画面的其它部分则是环境”。[3]李兴国在其《摄影构图艺术》的“画面构图”章节中也指出, “组成一幅画面有如下几个因素:主体、陪体、环境 (前景和背景) 、空白等”。[4]
“二分法”派与“三分法”派中所指的陪体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从概念界定来看, “二分法”派中的陪体都涉及前景和背景, 这显然更接近于“三分法”派中的环境, 但从论述内容以及列举例子来看, 又涉及“三分法”派中的陪体。正是由于“二分法”派中陪体概念的模糊与不确定性, 使他们在论述陪体时游离在“三分法”派所指的陪体与环境概念之间。学者康大荃可能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 于是在两年后主编的另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摄影构图学》中就采用了“三分法”, 他指出“摄影画面的形象构成因素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个层次”。[5]但“三分法”派对于一些概念的界定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针对新闻摄影, 笔者认为“三分法”较为合适。因为新闻摄影通常是对某一事件或情节的记录, 特别是对于场面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 “二分法”对照片的分析显得不够全面深入, 于是有必要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重要性程度依次划分为三个要素:主体、陪体、环境。主体是一幅画面最重要的表现对象, 是主题思想的重要载体, 也是画面的视觉结构中心。换句话说, 从画面内容来看, 主体是最重要的信息传达者;从画面主题来看, 主体是最能表达主题的人或物;从构图结构和观众的视觉心理来看, 主体是画面的视觉结构中心。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 是重要性仅次于主体的人或物。在内容上, 陪体与主体共同构成事件或情节, 往往与主体形成视线、语言上的交流或肢体上的接触。如果缺乏陪体的信息, 观众就不能准确地理解甚至根本无法看懂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在主题上, 陪体辅助主体共同揭示画面主题, 如果缺乏陪体, 观众便不能准确地理解甚至根本无法理解画面主题。在结构上, 陪体与主体形成或左右或上下或前后等视觉上的对比或呼应态势, 或围绕在主体周围。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就好比影视剧中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样。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和陪体而言的, 是主体和陪体周围所处的人物或景物, 其重要性通常弱于陪体。环境在画面中主要起到为事件、情节交代时间、地点等因素, 或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等, 对理解画面内容和主题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其结构多处于主体与陪体的前后或周围。于是, 新闻摄影作品构图实体元素依其重要性形成金字塔格局:主体、陪体、环境。
三、新闻摄影作品构图实体元素的实践指导
画面主题的主观性以及画面形式的复杂性, 使得我们辨析画面的主体、陪体和环境仍然十分困难。笔者在此为大家提供辨析新闻摄影作品主体、陪体和环境的经验和技巧, 以便于更好地指导新闻摄影实践。由于每一幅新闻摄影作品都是由特定的内容、形式和主题三个要素组成, 因此对画面构图实体元素的辨析也只能从这些要素入手。对画面主体、陪体和环境的辨析可分“两步走”:第一步, 用一句话概括画面所提供的主要事件或情节, 与主要事件或情节相关的人或物即为画面中的主体和陪体, 其余人物或景物则为环境;第二步, 在主体和陪体中, 综合分析被摄对象的景别、角度、虚实、影调、色调等画面形式, 并结合照片主题, 画面中最突出、最想表现的对象即为主体。如果他们势均力敌、不分伯仲, 且共同起到表现主题的作用, 那么他们都是主体, 即画面没有陪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解答前面遗留下的问题。
齐观山的《斗地主》中, 我们用一句话概括画面情节:北京郊区土改会中, 一位老贫农正在批斗地主。因此, 那个老贫农和地主是画面表现对象, 背景中的农民、树和建筑是环境。从画面表现形式看, 虽然地主占据画面较大面积, 但处于侧面角度、边缘位置, 被虚化处理, 而老贫农处于正面角度、黄金分割线位置, 镜头也聚焦在他身上, 联系照片主题, 表现新中国农民翻身做主, 所以老贫农是画面主体, 地主是陪体。
弗雷德·艾森施泰特的《胜利之吻》中, 我们用一句话概括画面情节:二战胜利后, 水兵与女护士热情拥吻。因此, 水兵和女护士是画面表现对象, 其他人群和建筑构成画面的环境。从画面表现形式看, 水兵与女护士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者都处于镜头焦距中, 并且不分伯仲, 联系照片主题, 表现的是二战胜利后人民的喜悦之情, 所以二者都是主体。
以上方法概括而言就是:第一步, 从画面内容分析哪些属于被表现的对象——主体和陪体, 哪些属于对象周围的环境;第二步, 从画面形式并结合画面主题分析谁是主体, 谁是陪体。“两步法”不论是用来辨析新闻摄影作品的主体、陪体和环境, 还是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安排主体、陪体和环境, 都显示了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新闻摄影构图的实体元素根据其重要性依次划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 它们构成了一个金字塔格局。在画面主体、陪体和环境的辨析与摄影实践中, 可提供“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 从画面内容分析哪些属于被表现的对象——主体和陪体, 哪些属于对象周围的环境;第二步, 从画面形式并结合画面主题分析谁是主体, 谁是陪体。
关键词:新闻摄影,构图,元素,金字塔
参考文献
[1]林梦星, 刘建福, 陈纯, 陈扬坤.摄影辞典[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1988:175.
[2]卜新章.摄影基础——摄影实战技巧[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63.
[3]吴印咸.摄影构图[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29.
[4]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2-46.
摄影构图技巧论文 篇5
摄影构图技巧论文【1】
摘要:摄影与绘画在构图上是相通的,点线面的组合搭配,视觉中心,黄金分割都是摄影与绘画的构图要素。
关键词:构图策略方法作用
一、什么是摄影构图
所谓“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
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
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二、摄影构图的内涵
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
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需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用标题说话,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
作品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构图是确定并组织元素以产生和谐照片的过程。
照片中的每个对象就是构图中的元素。
学习构图就像是学习一门语言,一旦你学会一门语言,它就不再是你需要不停考试的东西,因为说话已经是下意识的行为,说什么才是你关注的重点。
我想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要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流畅地运用构图这门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跟其他艺术不同的是,摄影在本质上是挑选的艺术。
必须从现实世界中挑选一处予以框定,并且在框定的区域中对主体材料进行组织和布局。
而挑选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对画面进行编辑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都囊括其中。
考虑可以去除的主体,以简化和增强信息。
当你的框架中所有的元素都起作用而并非浪费时,你就成功了。
三、如何把握摄影构图的策略
在尊重客观场景的前提下主动把握画面结构,即画面内容所形成的轮廓结构。
这种轮廓结构从整体上看,就是画面形式,它在信息传递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刺激人的感官,诱导读者阅读画面内容。
生动的画面结构才有这种视觉传感效力,平淡的画面结构不具备这种力量,则作者的作品就会在读者的第一审视中备击败。
终围绕事物的形象特征寻求画面结构形象特征是作为事物特点的显著标志,它不仅具备视觉个性,也包含着事务的本质。
在对画面结构寻求过程中,有时结构具备刺激性,却不能充分体现事物的特征。
从而要求摄影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保证画面语言鲜明的前提下将事物的形象特征锁定于整个画面结构之中。
在寻求“不经意”的现场状态下主动把握画面秩序世界经典新闻摄影作品现场气氛浓郁,质朴无华,没有一点人为痕迹。
其实,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精心把握的结果。
那么,如果做到“主动把握”与“无人与痕迹”的统一。
方法是在寻求“不经意”的现场状态下主动把握画面的秩序。
四、浅析构图的几种方法
构图是摄影爱好者眼力的体现,要从心灵的眼睛做起。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主体、陪体、背景、前景和空白。
构图就是把这五个要素在一定的空间有机组成艺术的整体,给人以美的吸引和美的享受。
构图的基本方式教科书上讲“构图三分法”、“九宫格”。
九宫格的四个相交点又称为黄金分割点。
1。水平线构图:水平线构图主要把握地平线的平直,把摄影的主体放在地平线的上部或下部。
2。垂直线构图:直线构图主要是利用三分法,把主体放在画面的左中右,使画面均衡,主体突出。
3。斜线构图:斜线的动态特性使得它成为了表现激烈运动和事态的不可缺的部分。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需要强烈视觉引导的画面中。
4。对角线构图:对角线式构图主要是利用主体的形态,使其处于画面的左右两侧,增添画面的平衡感。
5。放射线构图:放射线构图能够表现一种开放性、跃动感以及高涨的气氛。
此构图在对光线或者树木等物体的表现过程中比较常见。
这种构图方式比较抽象,需要摄影者仔细观察才能够实现此构图。
一般来说,放射线构图的线性方向主要是由某个集中点向上下左右伸展开来,它可以表现出舒展的开放性和一定的力量感。
五、构图的作用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
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
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
一幅作品的构图,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
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是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参考文献:
[1](美)克莱门茨。[M]。《摄影构图学》
[2]姝娜。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期
[3]王金玲。希施金风景画艺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4]夏乾丰。论摄影艺术的形式美[J]。娄底师专学报,1991年03期
人物摄影如何构图? 篇6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手里毫无疑问地都有了一个“相机”,这些相机不需要你了解什么光圈、快门速度和ISO,你只要会按快门就可以拍摄了。但有一样,相机永远无法帮助你,那就是照片的构图。说到构图,许多人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构图法则,像什么三分法,S曲线法等等。这些从世界名画中继承下来的一大串构图“法则”充斥于网络和各种图书中,但这些法则只能使人困惑不解,因为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并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法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
那么,到底怎么来提高我们的构图能力?在摄影实践中,许多摄影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的身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重点。这些方法显然比所谓的构图法则要简单和实用得多。掌握它们,可以使你的构图能力迅速提升。
通过动感来突出主体
镜头是可以传递动感的,当一个物体或者人在移动时,你可以用“常规”的办法把它“凝固”在画面上。通常情况下,这种“凝固”住的动作都不是多么好看。这时,你也许可以把它拍模糊。模糊是传递动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动感是可以突出主体的。
拍模糊其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主体清楚,背景模糊;另一种是主体和背景都模糊。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二战诺曼底登陆的照片,就是通过战士和背景的全模糊来传达紧张的战争气氛。当然,你也可以使移动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产生这种效果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低速快门追摄物体,让镜头跟着物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另一个是利用闪光灯的后帘幕开启功能来凝固主体,模糊背景。
让主体足够大
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拍照时,往往把被拍摄对象拍得太小,使被摄主体淹没在其他景物之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应当向前,再向前,尽量站得近些。只有你站得足够近,主体才会凸现出来。
美国摄影师乔·麦克纳利在他的书中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去拍一个船长,拍了一天,回来看照片,在她所有的照片中,船长都只有绿豆般大小。乔·麦克纳利告诉她:“明天你跟船长一整天,就用这个广角端,必须站在船长一米范围内拍。”结果第二天摄影师回来,情况果然好多了。
用广角把主体拍得足够大,这是绝大多数摄影记者都会用到的技巧。这样拍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使被摄主体的影像在画幅中处于支配的主导地位,而且用广角近距离拍,可以表现出真实的现场气氛。
为主体搭一个画框
当你离被摄体很远,被摄体由于相对尺寸较小而无法支配画面(或者距离较远,你又想表现距离感),这时你也没办法走近,那该怎么办?给主体搭个画框吧!这是吸引注意力的另一个十分常用的技巧。
对户外远处的大型物体,像山峰、纪念碑和建筑物等,一个常用的搭框方法是把树枝摄入画面。处于非主导地位的树枝会给画面一种空间感和距离感。这种技法常常用于旅游摄影和建筑摄影中。
当然,这种方法你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中。给主体搭个画框,这个画框既可以是窗子,也可以是两根柱子;可以是院子里的一段篱笆,也可以是主体旁边的两个人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富于创意的画框无处不在。当主题比较单调时,我们都可以考虑这种办法——为它搭一个画框。但是,这种画框式的构图只是一种“噱头”,是用来调换口味,增强画面的吸引力的,在现实中也不可滥用。记住,它的作用不是要人们去多看画框而少看被摄主体。
让线条聚向主体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线条。它们都会在你的视线里或视线外相会。好吧,那我们来利用这些线条,把你的主体放在线条要相会的地方。这样,当人们看这些线条时,视线最终都会被引向主体。在大街上,马路和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在视野中最终都会聚集在一点,在这个交会点上,你为什么不可以安放你的主体呢?在室内,墙角和桌子的线条也许会相会,它们也可以来为我们的主体服务。
使用广角镜头的人都知道,广角镜会加强线条的会聚效果,它会扩大前景的实有空间,缩小画面中人体的相对尺寸,强化距离感和孑然一身的孤独感。
把主体放在亮处
光线,永远是摄影师关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都会注意和利用光线。而光是有方向的,它也有软硬之别。在阴天,户外的光线柔软又缺少方向性。而阳光下,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它会产生阴影。
影视摄影的构图 篇7
许多摄像爱好者可能并不清楚构图的重要性。构图就是摄像者为充分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在摄像作品中把各种事物空间排列位置甚至时间顺序, 通过各种手段和视觉因素, 按照摄像者的意图进行设计布局。柏拉图曾经说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构图就是整幅摄像作品的开端, 毫不夸张地说, 良好的构图就是摄像作品成功的基础。对于初学者, 通过鉴赏名家名作、成功作品来激发他们的思想认识, 让摄像者由浅入深地了解和认识构图的内涵, 体会构图的重要性。
2 培养摄像者一定的构图技巧
我们都知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是生活并不等同于艺术。摄像作品需要通过作者自身的感悟, 按照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而不能照搬现实的场景。摄像者在准备摄像的过程中, 往往会感觉到无从下手, 拍摄的画面主体往往不够突出, 主体和陪体的构图混乱, 把要拍摄的事物一一罗列, 分散在各个位置, 没有联系, 更无主次之分。根据摄像者的这一特性, 掌握构图技巧, 培养构图意识, 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 以突出主体, 增强艺术感染力, 表现出作品内涵是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原则主要包括:作品整体均衡与对称, 主体的位置布局, 主体的突出与强化三个方面。由于着眼点的不同, 侧重面不同, 国内外摄像从事者关于构图原则各家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 基本原理是基本一致的。
首先, 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 把注意力放在摄像作品的画面主体上, 力求使作品的欣赏者将目光集中在整幅作品的主体上, 通过主次搭配, 让欣赏者更直接地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 进而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其次, 在摄像作品创作时, 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无论是想表现一个人物还是表现一件事物, 都要有一个主题, 即使是抽象画, 也会有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这里所说的主题, 就是摄像作品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作品内涵, 这个主题必须是明确的、毫不含糊的, 尽管欣赏者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 才能充分展示出摄像作品的含义。最后, 在摄像作品构图中, 要尽量做到画面简洁, 该突出的突出, 该弱化的弱化, 只保留有利于将欣赏者视线引向作品主体的事物, 有利于表现主题的部分, 弱化或者排除分散画面注意力的部分。
3 掌握构图三要素:拍摄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器材与摄像对象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面、背面或侧面。拍照时, 首先要选择拍摄点, 即选择摄像的方向, 然后确定拍摄角度。方向的选择在摄像作品构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旦方向发生变化, 摄像作品的画面特点和意境也就随之改变, 作品表达的主题也就不同。
第一, 正面拍摄主要在着重表现主体正面特征的时候采用, 它可以将横向线条充分地展现在作品上。正面拍摄可以突出显示事物的对称结构, 让主体显得庄严静穆。拍人物可以看到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具有真实感。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正面拍摄时一旦主体所占画面面积过大, 很容易使得主体横线与作品水平线互相干扰, 视觉上产生局限, 作品无法向纵深延展, 整幅作品画面构图呆板, 失去三维空间的美感。第二, 背面拍摄是指拍摄时主体与摄像器材一个方向, 所拍摄的画面同时将主体与主体所关注的对象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上, 并不突出人物主体的面部表情等元素, 而是将人物置于背景主体黄金分割位置。欣赏者通过背景主体, 感受人物主体的思想感受,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艺术内涵。第三, 在重点突出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 我们多采用侧面拍摄。侧面拍摄重在突出主体轮廓或线条, 这种构图手法可以使拍摄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 扩大画面容量, 使画面生动活泼。
4 创作过程中融入构图艺术
摄像作品要想成为艺术品, 在构图上需要融入更多的艺术美学元素。首先, 朴素与新颖的艺术展现形式同时运用。传统的构图规则尽管需要考虑, 但如果都按照老规矩, 千篇一律, 欣赏者难免审美疲劳。新颖求变的构图, 才能持续吸引住人们的目光, 利用人们乐于发现新事物的心理特点,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 作品尝试和谐韵律美。摄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韵律美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一致, 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再次, 采用装饰性摄像手法, 超越写实性摄像技法, 超越现实和时空限制, 特别是先进数码技术的应用, 可以让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出现实与虚幻的作品。通过先进处理数码技术等手法将摄像作品画面进行得体的装饰性表现, 越来越得到应用。
5 培养发散性思维, 创新构图方法
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 发散性思维要求摄像者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向去构思, 寻求不同的构图方案, 达到最佳表现形式。发散思维就是让摄像者自主思考和创作, 发挥摄像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构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拉丁语“构图”, 本意为结构、组成及关联, 摄影中引入这个概念, 重在画面元素的安排布局, 即通过合理安排画面中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关系, 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整体。在我国, “构图”也被称之为布局或位置经营, 它是摄像艺术家在创造摄像艺术作品时, 表达作品思想内涵, 彰显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是艺术作品创造中的重要环节。
影视摄影的构图 篇8
一、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形式
1、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当中有着重要作用, 摄影创作过程中, 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 例如构图以及光线等等, 每项要素对摄影创作的质量水平都有着直接性影响。摄影人员自身被真实情感意象吸引的时候, 就能将视觉形象通过构图进行表现, 在摄影构图的应用下, 就能将内容构成的内部结构得以表现, 这样就能将外部和内部的结构进行统一化呈现, 从而在构图的完整性以及完美型才能有效突出[1]。
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摄影构图自身不能成为目的, 在摄影构图中主要是将典型的人以及物进行强调以及突出, 将一些表面的和琐碎的进行摒弃, 或者是将其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在对构图的科学设置下, 就能将摄影创作的内容表现的更为突出以及完善化, 在艺术效果上就会愈来愈强, 最终能够通过摄影构图将思想情感通过摄影创作加以传达。摄影构图的应用过程中, 对主题的突出比较重要, 要能将摄影创作的主题主次分明的呈现, 在构图的稳定性方面加以保证。
2、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形式
摄影创作过程中, 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 在摄影构图经过了长期发展后, 就逐渐形成了构图法则, 在进行摄影创作过程中, 对摄影构图法则的遵循就显得比较重要。摄影构图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例如在黄金分割构图法的表现形式层面, 主要就是将一条直线完全分成联股份, 其中的一部分和全部比等于其余部分和这部分的比, 在构图的比例上基本达到2:3, 3:5, 5:8等比例, 这样的摄影构图形式在实际中是比较常用的[2]。
摄影创作当中的摄影构图表现形式中横线构图也比较重要。在这一构图法的应用下, 就能体现出宽广以及博大意境的呈现。在单一化的横线构图方面就要避免横线从画面中心穿过, 摄影过程中就可通过对镜头的上移以及下移, 对中心的位置加以避免。在对摄影创作过程中, 有着多条横线充满画面的时候, 就要选取部分线在某一段上作为主体位置, 从而在视觉上就能达到变异的效果。
摄影创作中的摄影构图中V字形构图法形式。在这一构图过程中, 重要是在前景当中作为框式结构进行的突出, 在交合点是向心的, 在这一摄影构图方法应用上比较简单化, 在双拥的时候就能在可靠稳定性上得以保证。还有是十字形的构图形式, 也就是通过两条线将画面分成四份, 这就能产生平行透视的视觉效果, 这一摄影表现形式在表现对称景物的拍摄上比较常用[3]。
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摄影构图表现形式中的曲线构图形式。在这一构图表现方面, 能够通过曲线给柔和以及优雅等感觉, 能够在美的呈现上得以突出, 这一构图形式在摄影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能够对韵律的画面呈现有着积极作用, 在视觉上也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摄影构图在摄影中的具体应用
摄影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应用过程中, 要注重遵循相应原则。在内容上能遵循简练的原则, 对拍摄内容选择要将表达主体放在突出位置, 将不需要的部分尽量的删除。这就需要摄影人员进行详细观察, 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敏锐了解等, 从而在内容选择上能简练化。再有就是在拍摄的形式结构的相关性原则要充分注重。在摄影构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有形状以及线条等, 将这些要素联系系统以及组合性的应用, 就能对主题的表现有着促进作用。还要注重摄影构图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原则遵循, 要注重对表达内容进行服务, 可将夸张以及重复等手法加以应用。
摄影创作中对摄影构图的应用中, 在构图主体的应用层面就要充分重视。摄影的构图运用主要就是将相机镜头成像特性以及摄影的造型手段的利用, 从而呈现出相应画面, 通过这些画面来对拍摄内容进行揭示。在拍摄作品中的画面比较突出的, 常常是单一主体, 也是对拍摄者最先注意的。单一的主体并非是具体东西, 可能是一个小村子, 也可能是一个群落等, 这一在某一形式以及环境下, 对景物的衬托下的主体[4]。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 构图主体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
摄影构图应用中的画幅应用也要充分重视。对摄影创作中的摄影构图的运用, 是需要通过具体场景来实现的, 同时也需要摄影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理解, 在不同的心境下对摄影的对象关系也是有着不同的。摄影人员在对拍摄的物体选择过程中, 对柱子以及树木等拍摄, 在外形的形状线条是不同的, 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 竖幅的构图是最佳的选择, 在采用竖幅的构图下, 就能将景物的雄伟高大形式有效呈现, 对景物的全貌也能有效反映。在拍摄过程中的画面处理过程中, 对垂直线条疏密变化的把握要注重, 避免垂直线条平分画面。景物有着客观性, 在对拍摄构图的表现手法选择方面就要能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拍摄对象相结合。
摄影创作过程中的摄影构图当中的虚实结合的应用也要充分注重。对拍摄的主体清晰度以及模糊环境等加以明确[5]。将简洁集中的画面能加以呈现, 对拍摄的主体要能有效突出。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应用, 在视觉上也能呈现动态的感觉。在具体的构图中就要注重对动体部分的清晰化呈现, 虚糊动感强烈的部位, 对动体自身的清晰度要能有效保证, 在背景以及前景的强烈虚糊要注重。通过这些构图方法的应用分析, 就能对实际拍摄构图的应用起到促进启示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对摄影创作过程中, 应用摄影构图, 就要充分注重科学化方法的应用, 只有注重摄影构图的科学化应用, 才能真正有助于摄影创作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通过此次对摄影创作中的构图研究分析, 对实际摄影创作就能提供理论支持, 促进摄影技术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彦良.摄影构图论[J].戏剧之家 (上半月) .2014 (12)
[2]黄有望, 张星, 张婷婷.浅谈摄影中的构图设计意识[J].美术大观.2014 (11)
摄影构图中的剪裁之美 篇9
1 摄影构图与剪裁
1.1 摄影构图理论
在《辞海》中,“构图”定义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摄影中的构图是指对画面中各元素进行取舍,使被摄对象在画幅内的任何位置都能成为视觉的焦点。摄影的构图方式与拍摄者想要传达的主旨息息相关,与主题交相辉映的构图可以深化表达意图,使美感超越画幅的局限。
1.2 摄影剪裁理论
摄影剪裁,即对摄影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摄影者拍摄作品时由于受场地和条件限制往往无法完全达到预期拍摄效果,如完整与残缺、画幅的横与竖、中心的均衡、主题不明确等,摄影者便可通过预留一定的裁切范围并在后期进行二次剪裁,以实现主体的变化和主题的突出。
2 摄影剪裁的重要性
2.1 简化画面突出主体
由于拍摄时的场地的限制,瞬间拍摄下来的照片往往带有无关主题的多余物体,通过对作品的二次剪裁便可以将多余物体除掉,以将主体突显出来。
客观对象纷乱无序,需要拍摄者捕捉其中的有序并赋予个人情感。最佳作品包罗万象但韵味不减,主体旁的陪衬往往能增添趣味却不会抢风头。对摄影内容进行简化可以使画面整洁有序,主体突出,使主题获得更有效的表达。
2.2 提高拍摄意境和效果
摄影是快门按下的一瞬间,如果拍摄者抓取拍摄对象时无法全面考虑拍摄效果,便可通过二次剪裁放大突出局部,实现拍摄全局画面无法达成的效果,即摄影意境的形成。摄影意境需要通盘考虑,与表达主旨相糅合,在弥补一次拍摄画面比例不匀称的基础上提升作品意境。
2.3 产生强烈的动感
根据构图方式的阐述,对角线构图法相对其他构图法而言更能产生强烈动感,而一次拍摄时线条往往不能形成画面的对角线,画面运动性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二次剪裁选择适合角度,调整线条位置,便可使整幅画面动感增强。
2.4 增强均衡感和趣味性
摄影二次剪裁可对拍摄时产生的不均衡感进行调整,常用于自然景观的拍摄,自然景观本身的韵味辅以二次构图中深思熟虑的剪裁,是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拍摄大海和太阳月亮、水面等,通过二次构图调整水面是否水平,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区域的比例以增强均衡感。
3 剪裁的方法和手段
3.1 调试拍摄范围
3.1.1 突出主体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一次构图可能无法将主题明确展现出来,剪裁时便可扩大主要对象在画面中的比例,去除可能影响主体表现的非主体人、景、物,以在观看时夺人眼球,凸显主题。
3.1.2 删繁就简
杂乱景物进入取景框是很常见的现象,剪裁时可在不影响主题的前提下将繁杂景物去掉,重新选择图片中的趣味点和精彩内容,加以强调和阐释使主旨更加鲜明。如果你的作品主题想要表现红土地,周围的绿草、沟壑、农作物等繁杂景物影响了主体表现,通过二次剪裁便可明确主题思想,突出表现“红土地”这一主体,展现出它的千变万化又不失规律的样貌特征。
3.1.3 改变画面中主体和陪体的关系
一次构图中设定的主题若不符合最终需要,可通过二次构图进行更改,即改变主体和陪体的关系,确定好新的主体后,加大新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重,或通过位置调整使主体成为视觉的焦点。图1作品《夏诺多吉神山》,画面主体要将河流改作雪山,则可借助剪裁手段裁掉河流并放大雪山,使被摄对象得到强调,改变画面主题。
3.1.4 水平垂直剪裁
拍摄有地平线的风景时要保证主体景物垂直于地平线并确保地平线水平,但水平高低相差很大或竖直物体倾斜度过高会影响二次剪裁的成功率。如果画面中水平线的倾斜在可调整的范围内,便可首先通过画面旋转至海平面水平的方式再进行多余边角的裁剪实现整幅作品的平衡。
3.1.5 均衡画面
拍摄时现场条件限制往往导致作品画面失衡,如未能注意到画面本身含有的对称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二次剪裁进行校正。
4 剪裁优劣的评判标准
4.1 是否能明确传达主题
二次剪裁能删减繁杂赘余事物,从而使画面主题明显传达出来,但不恰当的剪裁会适得其反,造成凸显主题的事物被缩减到很小比例甚至消失,导致主题传达模糊。
例如第52届“荷赛奖”突发新闻组照二等奖作品《被救的小女孩》,它在诸多报刊中被编辑引用,但因不同的剪裁方式产生了不同的传播效果。照片的拍摄主题是传达救灾者营救被困人员的力量,主体形象是救出女孩的军人和被救出的小女孩,辅助烘托主题的是巨石及废墟。拍摄者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而不是选用寻常的九宫格构图。按摄影构图法则,正中心常被视为视觉静止点不宜放置主体对象,摄影者独辟蹊径突破常规,通过曲线构图方式引导观众视线,弥补了将主体放于视觉静止点的僵硬感,画面左下角的一只手和三位军人的视线都引向主体,成为传达主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2 能否迅速有力聚焦主体
选择简洁有力的拍摄对象瞬间抓住观者的注意力是成为好作品的关键,例如作品《地震了》中,园长阿姨惊恐的眼神和未穿好的鞋子,右边孩子睡眠中惊醒的面孔,左边孩子光着的屁股、仅穿一只袜子的双脚等细节,几乎被占画面二分之一的无效空间淹没,将画面左侧与地震毫不相干的“香聚”与右边的门框、玻璃裁剪掉,有利于使观者迅速聚焦主体,并用竖画幅与画内人物运动走势相吻合。
4.3 能否形成一定的思想深度
在明确传达主题的基础上深化其内涵有助于提升作品价值,思想深度在人像摄影中尤其重要,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获得者游建平便认为“思想性是人像摄影的灵魂”。例如《国家地理》的获奖作品,使用框式构图方式,表现西藏的一对兄妹透过窗户看向世界的澄澈眼睛,严谨贴合窗户外框的剪裁将主题深化到极致,引人遐思。
4.4 能否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摄影构图的艺术性窥探 篇10
新闻摄影是以图片为主要形式, 通过图片对各种事件进行的报道, 但是它又不是只有图片, 而是要有适当的文字说明, 但一般来说, 新闻摄影上附有的文字都是简明扼要的。
二、新闻摄影构图的内涵
摄影构图既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也是一种考验组织技巧能力的过程, 它要求摄影家能够从无序甚至是杂乱的被拍摄物中找到秩序, 并且能把点、线、面与光度及色彩进行很好的结合, 从而传达出摄像师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新闻事件的主体性特征。新闻摄影构图是拍摄各种新闻现场的摄影师, 运用手中的照相机对目标进行合理取景, 展示画面内的各种关系, 进而展现新闻信息并且吸引观众。
三、新闻摄影构图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许多领域已不仅仅是靠文字来说话, 而是更多的借助图画进行说明, 、新闻摄影亦是如此。一副好的摄影构图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 更是体现出它作为新闻摄影构图的价值。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新闻摄影构图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 在展现艺术美的同时也更好、更准确、更形象的体现出它的新闻价值。
四、进行新闻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新闻摄影构图是一种来源于美学的艺术, 因此它与艺术摄影, 以及实用摄影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但是它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即它更加强调摄影的构图要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中心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从而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去把握。
1. 处理好场景布局
在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新闻中会发现, 那些新闻中展现的画面大都是目击者现场观察到的人、事、物, 所以这就要求摄影者能够有效地利用场景中固有的形式进行构图。在场景处理的过程中, 切记不可主观臆造, 而是要根据现实生活, 真实客观的进行摄影构图, 要做到尊重客观实际。
2. 突出主体
事物是相互联系着的, 并且事物与事物之间以事物本身都会存在着相互矛盾着的方面, 即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那么, 与此相类似的, 摄影中的画面也会有主客体之分, 而那些能够体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就是一副作品的主体, 在作品中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在进行新闻摄影的构图过程中, 是有好多的画面景物的, 在这些场景中, 不是每一个画面都对新闻有价值的, 因此要找出那些与新闻有着直接的关系或者是间接地但是能透露出相关信息的一些图形或者是符号, 即掌握构图的主体。
3. 把握新闻构图中的视角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在观察事物是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而在摄影构图中, 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所选择的视角不同, 拍摄出来的画面所反映的思想可能就会大不一样。所以, 这就要求摄像师在进行构图之前, 要弄清楚这个事件是要反映一种什么现象或是表达一种怎样思想的, 然后, 围绕着新闻的主体, 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取景构图, 这样才能有充分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五、新闻摄影构图的策略
摄影本身是一种美学的艺术, 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 是人们想通过手中的相机留住美好事物的一种方式。而新闻摄影构图则是人们对新闻事件的一种更为直观的记述, 所以, 要想摄取好的摄影构图, 除了知道什么是新闻摄影构图, 它的原则以及了解它的相关作用之外, 还要清楚怎样才能实现好的摄影构图。
1. 尊重客观实际
在讲述它的原则的时候, 我们已经提到了, 对于摄影构图要在遵循客观实际的情况下选材。这主要是因为新闻摄影构图不仅仅是展示一种美的艺术, 它的主要魅力或者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新闻的说服力, 而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客观, 所以, 这就要求作为主要辅助的相关摄影构图也要是客观真实的。因此, 摄影构图者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付诸于行动。
2. 正确处理好主客体的关系
在进行摄影构图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其他摄影物, 而在这些景物中, 是要有先后主次之分的。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并且扑捉其中能够最直观真实的表达新闻主题的图画。找到构图的主题还只是工作的一半, 因为只有主题画面的构图并不是完整的, 起码是不能很好展现新闻内容的, 这就要求我们还要对与之相关的客体进行选取。“红花还需绿叶衬。”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闻构图。主体画面是直接、直观突出新闻的中心的, 但如果没有客体的衬托, 也会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3. 把握色彩与光线
恰当的色彩与合适的光线能够更好的冲击人们的视觉, 既能展现明亮清晰的画图,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也可以更好的突显主题。所以, 在摄影之前, 要先对色彩及光线进行细心的选择, 色彩的明亮, 光线的强弱淡等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这样, 就可以对目标画面进行时时抓拍, 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 多角度取景
视角是摄影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是不可模糊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无论是使用专业相机亦或是手机拍照, 我们都会选择适合自己拍摄的角度, 以此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那么在艺术摄影中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新闻摄影中, 对构图的要求可能还要高。因此, 摄影师在调整好色彩与光线之后, 便是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取来景。所以, 对于新闻摄影师来说, 要有专业的知识, 以便能更好的进行构图。
5. 构图多样化
对于构图的形式, 没有特别的严格而固定的要求,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可以采用单幅画图, 也可以使用多幅画面的组合, 可以使静态的画面, 也可以是动态的画面, 这都要根据新闻的主题进行筛选。
新闻摄影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 因为, 必须要明确新闻摄影构图的原则, 充分考虑构图的艺术性, 提高新闻摄影构图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岚岚.浅谈新闻摄影构图[J].淮南市经济技术学校, 2013, (12) .
[2]杨洲.新闻摄影的构图特点[J].辽宁广播电视台, 2010, (10) .
[3]提日猛.浅谈新闻摄影构图的艺术性[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校报, 2010, (06) .
掌握风光摄影构图 篇11
读者求救:提高我的构图水平!
问题:
我最近刚刚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我非常喜爱拍摄风光,但是我拍摄的照片都缺少惊喜,只是平淡地展示。我所居住的区域非常美丽,我希望能将这些美景留在镜头中,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我掌握那些听起来很虚幻的构图技巧呢?请《影像视觉》的编辑帮帮我,希望能让我的拍摄技巧有所提高!
Christine Wakeham英国
心向山林间
无论是奇异的天气还是灵动的光线,都能为你的风光照带来惊喜。你的目的地以及所使用的镜头不同,拍摄的照片也会有很大差异。在感受这些差别之前,你必须有最基本的拍摄技巧——构图。这也是Christine所缺少的东西。
学好构图和等待完美的光线不同,你随时都可以去练习,甚至没有相机,都能预想要拍摄的画面,你需要养成“提炼”元素的习惯,能在杂乱的景物中,将画面中利于构图的元素串联起来,然后再去考虑应该使用何种器材,等待哪一束光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hristine知道引导线、三分法这些构图名词,但是在拍摄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东西抛在脑后,而且无法在现实中分辨哪些元素适合放进画面。“知道”和“懂得”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将带领她走进山林,走近摄影。
分析问题
背景信息
《进阶教练》的建议
一个月前,Christine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的卡片机升级为550D数码单反相机。她非常努力地学习着如何驾驭这台复杂的机器,尽量去尝试各种功能。虽然这让她迅速熟悉了相机的用法,但是在拍摄技巧方面,她欠缺构图和取景的知识。
从她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Christine非常用心,她克服了很多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比如地平线倾斜和焦点选择错误等,但这些不能让她的照片变得精彩。在构图方面,Christine依然需要更多讲解和实践。
在下面的照片中,她尝试了一些很经典的构图,比如添加前景来制造层次感,但是“试验”不太成功。她的很多照片都缺少兴趣点,没有能吸引人注意的主体。在选择拍摄场景的时候,她需要更有信心地尝试新的构图方法。
拍摄建议
拍摄风光必备器材
1 快门线
为了防止相机震动,快门线是非常实用的小部件,这个附件能让你在不碰相机的情况下触发快门,还可以在B门的时候锁住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
2 偏振镜
风光摄影中,偏振镜绝对是必备之物。它可以过滤天空中的偏振光,压暗蓝色的天,增强天空与云朵之间的对比,这种滤镜还能降低一挡快门速度,让你实现慢门效果,可以虚化流水,不过它的作用有限。
3 三脚架
三脚架是保证相机稳定的最佳方法。风光摄影中,你需要斟酌构图,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有利于你的思考。此时你可以选择功能较多的脚架,比如精嘉这款脚架不仅操作方便,还能拍摄全景,这也是选择风光摄影脚架的重要指标。
诊治方法1
合理安排
她使用镜头的广角端进行拍摄,这样做虽然能让视角更广阔,但也让照片缺乏主体。我让她使用较长的焦段,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紧凑。此时她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脚下的土地,而是延伸到更加遥远的地方。我建议她拍摄右图中那块突起的岩石。
Christine发现使用较长的焦段是简化构图的好办法,此时她意识到不能一味使用广角镜头追求广阔的画面,应该先从长焦练起,学会安排画面中元素的数量,再来驾驭更广的视角。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要让主体引人注目,必须先排除画面中的干扰。
拍摄了几张后,我发现Christine下意识地将主体放在中心对焦点上,她没有更改过对焦点,所以拍摄的照片中,岩石总离不开画面中央。于是我教她手动切换对焦点,让山峰位于画面右侧,照片的构图更好,同时加入了很少的背景,表现层次。
诊治方法2
表现纵深感
拍摄了远山之后,我让Christine使用广角焦段,学习把握镜头中的元素。我们来到了一片山坡上,这里没有突出的岩石,地势比较平缓,而且远景中的亮点不多。Christine觉得在这种地方无法得到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空洞的前景也让照片显得很难看。如果减少地面的比例,天上也没有值得作为主体的云朵。
我建议她依然采取类似三分法的构图,将地面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然后寻找一个比较突出的前景。这种景物可以填补画面下方的空缺,让照片整体更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寻找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也许是地面上的石头或者是草丛,就能带来这样的效果。此时使用广角镜头能让微小的前景看起来很大,这是透视比例夸张的缘故。
我借给Christine一支10-20mm镜头,这个焦段比她的18-55mm套头广得多。使用这种镜头,她可以贴着前景的事物进行拍摄,画面中还会包含大量背景,体现画面的纵深感。
在尝试了几种构图之后,她选择将这个草丛作为前景,并将它安排在画面的左下角,并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上三分之一处,远处的山峰打破了水平的地平线,这张照片的构图不错。
诊治方法3
尝试竖构图
Christine的风光照片几乎都是横构图的,她认为风光照都是横向的,只因为“风光”二字禁锢了她的思维。风光不一定非要表现广度,把相机竖过来,也许另有一番风味。很多人将横构图戏称为“风光式构图”,而将竖构图叫做“人像式构图”,改掉这些潜移默化的思维,你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我让Christine使用横、纵构图拍摄了几张照片,对比结果非常明显。在这样的场景中,竖构图更适合容纳前景、表现层次。在横构图的画面中,你只能看到少许岩石,而在右面的照片中,我们使用了10-20mm广角镜头纵向拍摄,此时画面下三分之一的岩石,中间的草地和天空从质感到颜色,都层次分明。在拍摄的时候,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影子出现在镜头里!
Christine放低角度,蹲下进行拍摄,此时相机离地面更近,前景和背景的关系更加夸张,效果非常好。使用这么广的焦段拍摄时,她试了好几次才让地平线完全水平。
从看见到理解
进阶教练Chris:
“Christine在这一天的进步非常大,她将我教她的每一个方法都付诸实践。很快地,她就把自己的观察水平往上提了一大截,Christine不再只看着眼前的东西,还会观察远方,寻找更适合拍摄的目标,而且试着让这些元素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此时的构图和她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这种方法重在观察和预想,你不能只是实践,思考更加重要。
为了让她的风光照片更上一层楼,Christine需要学会使用滤镜的方法,并且尽可能多地尝试在日出和夕阳时拍摄,那种大角度的阳光有利于表现层次。她需要学习如何驾驭这种光线。”
爱好者Christine:
“这是非常愉快的一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拍出了一些很棒的照片。Chris教了我很多东西,他非常耐心地讲述相机的基本操作,比如切换对焦点,还有拿相机的正确姿势。我开始只是站在那里拍摄,他告诉我蹲下拍摄可以得到不同的拍摄角度。他经常提醒我不要将自己的影子拍到照片里,在使用大广角顺光拍摄的时候,我经常会犯这个错误。
除了三脚架等大件物品,Chris还展示了一些小附件,比如热靴水平仪,有了它就可以精准调节相机的水平。我打算继续练习构图,并买几片滤镜,试着拍出更好的照片!”
你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如何联系《进阶教练》寻求帮助?
你想得到摄影专家的指点吗?你是否还想了解某一个摄影领域?如果你认为你的技术可以从与数码相机专家共处一天中受益,可以发邮件到以下地址:g@dcmagcn.com。记住确保在主题中标明“进阶教练”,并且告诉我们你最喜欢的摄影题材,你想提升哪方面的摄影技术以及你拥有的相机型号及配件,还要发送几张样片供我们参考。
浅论构图对摄影创作的重要作用 篇12
1 构图的目的
摄影师基于对作品的创作意图,需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技巧和方法,去掉那些普通的、繁杂的景物,巧妙设置陪体,选择好周围环境,使被摄物体的形状、质感、空间感和动感等关系充分彰显,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使观赏者具有真切而真实的感受,以获得理想的视觉美点,达到突出主体、更好表现主题的目的。
2 主题与构图的关系
主题是作品主要传达的内容,是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即拍摄前必须先确定主题,有了主题才能考虑构图。主题确立后,艺术家不断思考并运用多种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的过程,即为构图。作品所传达的内容正是从构图上体现出来的,没有思考的过程也就没有构图,构图的过程正是发展和深化主题的过程。
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即作品无需文字介绍,仅凭画面视觉效果就可表达出作品的意图和创作者的情感。
3 构图技巧
3.1 突出主体
主体是画面的视觉中心所在,是表达画面内容的主要对象,画面若没有主体,内容就无法表现。从技术上来讲,主体是曝光和对焦的依据,也是光线、色彩处理的重点所在。
3.2 恰当选用陪体
画面陪体不可削弱、动摇主体作用,陪体应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色调的安排、人物的表情,都要与主体紧密配合,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
3.3 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环境有助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涵。首先来看前景,前景一般在主体之前,靠近镜头的景物称为前景。比如可通过利用带有地域特色的树木植物、动物、建筑等做前景,使画面更加充实,更有层次感,也可使观赏者对作品的拍摄时间、地点有直观的了解。前景选择不能影响主体,应确保使主体更加突出,能更好地表达作品主题;其次是背景,背景是位于主体后面的景物,以烘托主体所在的环境,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和内涵都起着重要作用。摄影作品对背景的选择有三个要求,一是把握主要特征;二是画面简洁;三是色调明晰。背景的选择对整个画面的质量及效果影响较大,应以烘托主体为前提,优化画面为目的,使作品提升档次。
3.4 景别选择
景别可大致分为五种,即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中景(人体膝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特写(人体肩部以上)。摄像者对景别的选取,首先应明确拍摄主题,明晰作品所应传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然后确定应使用的景别,景别的选取对作品内容的表现非常重要,其在一定程上决定了作品的成熟度。
4 常用构图形式
4.1 横向式构图
拍摄取景时,如果画面总体布局呈水平状,通常应采用横向式构图法,横向构图给人以平稳、舒展、开阔的感觉。例如浩瀚的大海、辽阔的草原。
4.2 对角线构图
这种构图用倾斜的线条、影调或呈倾斜状的物体,把画面对角线连接起来。采用斜线式构图,可使画面生动、有动感、充满变化和生机。此构图法,适用于表现兴奋的情绪和迅速变化的物体运动,常用于拍摄体育运动和比赛。
4.3 L形构图
它是利用L形的前景所形成的重影调在画面中留出的部分空间,安排一个小的点景,使画面活泼、多变。在风光和旅游摄像中,常用到L形构图。可利用周边的景物和树木、高楼等,构成L形。也可利用树枝、柳树叶作为前景,构成倒L形。此构图法能使画面主体由一角框起来,使其更加生动。
4.4 S形构图
S形构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画面结构的纵深中形成的S形伸展,它在视觉上引导人们由近及远,深入到画面意境中去;二是画面中的主要轮廓线构成S形,从而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常被用于拍摄弯曲的河流、道路等部分,可把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从而延伸有限的画面。
5 结语
【影视摄影的构图】推荐阅读:
影视传媒类摄影专业可报考院校11-02
摄影构图的一般性技巧09-20
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技巧10-08
新闻摄影构图06-25
摄影构图视觉元素教案09-21
摄影构图形式教学研究07-29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06-21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10-10
摄影的美学08-02
摄影的未来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