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2024-10-10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篇1

摄影记者谈在采访中使用索尼相机的体会

仅仅5年时间,索尼微单?就从市场的挑战者和革新者,一跃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为别人推荐,或自己打算购买一台新相机时,我们已经习惯自然而然地选择微单?,甚至优先于单反相机。

不过,单反相机现在仍然牢牢把持着市场上最后一片“阵地”――专业摄影领域。这并不是说索尼产品在专业领域没有竞争力,而是有更多除了产品之外的因素在影响购买决定,比如系统兼容性、摄影师对器材的熟悉度、使用习惯等。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过去总是拿着单反相机、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们,也开始使用索尼微单?相机和佩戴式摄像机。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环境情况复杂且多变,说是现场如“战场”毫不夸张。记者们都知道“抢镜头”,很多时候能拍到就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拍好了。所以,摄影记者对自己手中的相机,除了画质外,对稳定性、操作性、耐用性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来听听在新闻采访中试用了索尼微单?相机的几位摄影记者怎么说吧。

我这次试用的索尼设备主要有两台,分别是X1000V运动相机和A7SII,均让人印象深刻。

先来说X1000V运动相机。这款相机相当小巧,直接搁在口袋里,搭配腕表监视器使用非常方便。它能提供170度视角的大广角静态照片,在拍摄大场面时相当有用。搭配独脚架或者自拍杆,它能以高角度拍摄大场面全景,角度新颖。所有重要的场合,总少不了疯狂围堵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自拍杆加X1000V简直就是神器。

在拍摄一些大场景时,X1000V也表现出色。搭配独脚架使用,它可以通过软件直接连接手机取景拍摄、调节参数,非常便于记者传稿。

值得一提的是,X1000V在拍摄视频方面也非常强大:可以拍摄4K视频;电子光学防抖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顺畅的视频作品,能克服拍摄者走路、运动时产生的抖动;腕表监视屏或者手机都可以连接相机,实时观看拍摄效果;广角镜头也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感。

而另一台A7SII是一款主打视频拍摄的相机,其静态照片拍摄能力相当强悍。整机不大,搭配FE 24-70mm F4镜头的重量也比普通单反相机轻得多。

A7SII功能繁多,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操作,设置快捷键方便拍摄。我把C1键设置成白平衡调节快捷键,C2对焦点选择,C3对焦模式选择、C4取景器切换。会议采访需要拍摄的场景很多,这样的设置让拍摄模式切换变得非常方便。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很不错,ISO 3200时可用,提升了弱光拍摄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机身的防抖功能,可以在拍摄静态画面时使用1/10秒的快门速度,极大拓展了可拍摄性。

相机的静音拍摄功能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别于单反相机的轻声快门,索尼的是完全静音,在小会场内非常有用。

在总理记者会上,我用到了全景照片拼接的功能,通过手机及时将照片发出。由于视角独特、画质精细,照片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的二版。

我这次试用的是A7SII。它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机身和单只镜头的负重并不大。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我背负两台大相机,一台光场相机,外加一台A7SII,并没有觉得比往常重很多,反倒节省了不少体力。

在拍摄过程中,我会选择A7SII内置的全景拍摄模式,只需要拨动拨盘,就能快速启动这个模式,并清晰地完成一张全景照片的拍摄。我用全景模式拍摄了“两会”代表入场、媒体排队等待的大场面全景画面,两张照片均成功签发。

这款相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内置的无线连接模式。我能够直接通过App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手机,迅速使用手机进行必要后期处理,并直接上传。

我这次试用的是索尼微单?A7RII,搭配FE 16-35mm F4镜头。主要体会:一是相机轻巧,便于携带,这是A7RII的最大优势;二是功能设置中的“照片效果”、“微缩景观”选项可以实现一定的横向和纵向移轴效果,让拍摄变得比较有新意,照片效果中的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手机无线发稿功能和遥控拍摄功能非常有用,可以实现远距离遥控拍摄和快速发稿;最后,拍摄小段视频可以实现自动追焦,非常实用。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篇2

一、坚守职业道德

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准则与职业道德,摄影记者同样不例外。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单位的各项有关法规和制度,严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对于先进的技术、经验,要大力地宣传与传播,对于个别丑恶的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去揭露与批评,以唤起民众的支持。但对于批评报道,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度”,绝不要造成失衡的状态。当然这些批评报道都要在单位、有关部门的监控之下。如2009年,我们一行在本市某县采访回来途中,恰好遇见一大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将一小孩压成重伤。我们迅速将小孩送往最近的县医院救治,由于种种原因,该县交通管理部门和医疗部门拒绝我们请求支援的要求,并且还在电话里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但我们还是抢救小孩为紧,尽可能快地将小孩送到了医院。为了鞭挞这些不良的职业道德行为,我们一行连续三天在重庆日报上报道了三篇有关小孩伤情的新闻及对有关部门批评稿件,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有关部门也迅速进行了调查与处理,大大提高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坚守职业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但只要你严于律己,就能抵制各种诱惑,否则你就会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前几年,山西一煤矿发生严重事故,死亡惨重,而前去参访的记者,虽然有许多中央级媒体的记者,但他们没有能抵制住金钱的诱惑,拿了该煤矿送与的“封口费”,帮着煤老板说假话、办错事,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还有一些人借一些单位或个别领导的错,前去敲诈,被暴露后受到有关部门处理。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无非就是自己的思想道德把关不严,贪图金钱享受,以致落得应有下场。因此,要顶的住利益的诱惑,坚守职业道德做一位合格的记者。

二、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

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经常深入基层,“三进三同”,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从中发现新闻,挖掘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因为记者在上面往往看不到、听不到基层的声音与成绩和问题。比如,你来到某一个县,虽然该县有关部门积极地为你提供新闻线索,但他们所了解的东西并不都是全面的,甚至是很片面的。如我在2004年来到我酉阳南腰界乡采访,虽然说在有关单位在介绍当地的经济状况时,说比较艰苦,但我到了这里才真正感觉到这里的经济条件的确很差。南腰界是我市少有的“红区”(当年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地处酉阳偏远地带。地理位置极其偏僻,交通非常不畅,特别是这里的几所村小学校舍,几乎都是危房,并且四面透风,入冬后,学生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当我第一眼看到他们渴求知识、希望改变目前的现状的目光后,我的心被他们所震撼。于是一组组反映该地区村小落后的校舍组照出现在重庆日报上,呼吁大家更多地关心老区的孩子。虽然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有关政策、资金,但几年过去了有一所村小迟迟没有建设,虽然我几次电话询问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基本建成了,但两年后我又一次回访,看到的情况依然如旧。在我们的再三追踪和关注下,直到去年才真正得到了改变,所以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要深入基层,才能全面掌握各种情况。

三、要有职业敏感性

摄影记者不但自己要有起码扎实的摄影基本功,而且还要有职业的敏感性与眼光。因为你走下基层所看到的任何事物,对于你来说,可能都是非常新鲜的和感兴趣的,这就要你迅速作出自己在新闻价值上的判断,因为我们人人都有一个视觉疲劳的现象,也就是长期看到的东西,都不会觉得他(它)的价值,而在外人看到后才觉得他的可贵。所以说,你的眼光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而不要局限于眼前,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2011年我在本市一偏远县采访,看到当地政府为帮助本地山区农民致富,广泛引进种植了一种名叫菊苣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问他们这个种来干什么,他们告诉我,这个草种来可以养鸡、养猪、养牛、养兔等,好处很多,动物都很爱吃,并且该草象“牛皮菜”一样可以只剥叶子,让草主干持续生长。对于这样一种可以多年采摘用于饲养牲畜的植物,当时我想如果让我市各区县都进行推广的话,那将是多好的事情,它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养鸡、鸭、牛、猪等的饲料成本,并且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收益。于是我将这一先进种植经验报纸报道了出去,随即来了很多询问电话,要求提供该植物的详情,说明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得到农民兄弟的认可。虽然说象这样的植物在当地他们眼里虽然好,但也不知道它的推广价值,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一植物推广至全市,那将对我市的农业产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不深入基层,那么你就不可能及时地发现新闻、报道先进经验。

2005年秋收季节里我在梁平县准备采访一农民一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路过乡政府时,看到一农户正在乡政府院坝里晾晒刚收获的稻谷。一般说来,作为基层政府场地是不能用来晾晒物品的,但当时这里的情况是,刚进入稻谷收获季节时,但每天都是阴雨绵绵,农民看着田里成熟的庄稼却收不回来,心里特别着急。这不,刚刚太阳出来了两天,农民就迫不及待地将稻谷抢收回来。由于众多的稻谷抢收回来,没有更多的地方晾晒,所以乡政府也腾出了院坝供农民使用。新闻的敏感性让我及时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新闻线索,于是我迅速作出反应,《稻谷晒进了乡政府》图片新闻报道第二天就见诸报纸。去年,我在本市最偏远的一个县采访公路建设,该县有关建设单位的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带着我前往公路建设最艰苦、危险的路段采访。在途中,我一边观察公路沿线的环境,一边观看公路建设的情况。在经过一山沟时,我突然看见公路正在我前方的头上,而背景却是重重的大山和漂浮的白云,我立即叫停汽车,拍下了这一反映出公路穿越高山的壮景。见报后,获得好评。虽然该画面没有陡峭的峡谷和工人艰苦施工的场面,但它同样反映出该公路建设的艰苦程度。

2011年我到江津区采访一农民新居建设的新闻,到了该新村后,与当地农民交谈,询问他们今后生产的打算,他们却说我们准备到XX公司去养海鱼,我一听,说准备到沿海打工吗?他们却说不是,就在我们这里养海水鱼,我一听,这是一个新鲜事,内地养海水鱼,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随着深入的采访,一张内地养海水鱼的新闻图片见诸报端,引起了多方商家和群众的关注。干一行、爱一行,做到摄影记者这个职业,就要将它干好,要养成职业敏感性,也就是在任何时候头脑里都要有这根弦。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从这方面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四、要善于交朋友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篇3

不过,单反相机现在仍然牢牢把持着市场上最后一片“阵地”——专业摄影领域。这并不是说索尼产品在专业领域没有竞争力,而是有更多除了产品之外的因素在影响购买决定,比如系统兼容性、摄影师对器材的熟悉度、使用习惯等。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过去总是拿着单反相机、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们,也开始使用索尼微单?相机和佩戴式摄像机。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环境情况复杂且多变,说是现场如“战场”毫不夸张。记者们都知道“抢镜头”,很多时候能拍到就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拍好了。所以,摄影记者对自己手中的相机,除了画质外,对稳定性、操作性、耐用性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来听听在新闻采访中试用了索尼微单?相机的几位摄影记者怎么说吧。

我这次试用的索尼设备主要有两台,分别是X1000V运动相机和A7SII,均让人印象深刻。

先来说X1000V运动相机。这款相机相当小巧,直接搁在口袋里,搭配腕表监视器使用非常方便。它能提供170度视角的大广角静态照片,在拍摄大场面时相当有用。搭配独脚架或者自拍杆,它能以高角度拍摄大场面全景,角度新颖。所有重要的场合,总少不了疯狂围堵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自拍杆加X1000V简直就是神器。

在拍摄一些大场景时,X1000V也表现出色。搭配独脚架使用,它可以通过软件直接连接手机取景拍摄、调节参数,非常便于记者传稿。

值得一提的是,X1000V在拍摄视频方面也非常强大:可以拍摄4K视频;电子光学防抖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顺畅的视频作品,能克服拍摄者走路、运动时产生的抖动;腕表监视屏或者手机都可以连接相机,实时观看拍摄效果;广角镜头也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感。

而另一台A7SII是一款主打视频拍摄的相机,其静态照片拍摄能力相当强悍。整机不大,搭配FE 24-70mm F4镜头的重量也比普通单反相机轻得多。

A7SII功能繁多,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操作,设置快捷键方便拍摄。我把C1键设置成白平衡调节快捷键,C2对焦点选择,C3对焦模式选择、C4取景器切换。会议采访需要拍摄的场景很多,这样的设置让拍摄模式切换变得非常方便。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很不错,ISO 3200时可用,提升了弱光拍摄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机身的防抖功能,可以在拍摄静态画面时使用1/10秒的快门速度,极大拓展了可拍摄性。

相机的静音拍摄功能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别于单反相机的轻声快门,索尼的是完全静音,在小会场内非常有用。

在总理记者会上,我用到了全景照片拼接的功能,通过手机及时将照片发出。由于视角独特、画质精细,照片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的二版。

我这次试用的是A7SII。它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机身和单只镜头的负重并不大。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我背负两台大相机,一台光场相机,外加一台A7SII,并没有觉得比往常重很多,反倒节省了不少体力。

在拍摄过程中,我会选择A7SII内置的全景拍摄模式,只需要拨动拨盘,就能快速启动这个模式,并清晰地完成一张全景照片的拍摄。我用全景模式拍摄了“两会”代表入场、媒体排队等待的大场面全景画面,两张照片均成功签发。

这款相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内置的无线连接模式。我能够直接通过App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手机,迅速使用手机进行必要后期处理,并直接上传。

我这次试用的是索尼微单?A7RII,搭配FE 16-35mm F4镜头。主要体会:一是相机轻巧,便于携带,这是A7RII的最大优势;二是功能设置中的“照片效果”、“微缩景观”选项可以实现一定的横向和纵向移轴效果,让拍摄变得比较有新意,照片效果中的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手机无线发稿功能和遥控拍摄功能非常有用,可以实现远距离遥控拍摄和快速发稿;最后,拍摄小段视频可以实现自动追焦,非常实用。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 篇4

我们长兴被称为花园城市,景美,人美。我从小就生活其中,总想把它拍下来,这样,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能带着相机。用相机将家乡人,家乡景记下来,光影给我留住了那一瞬间的美,留住了我曾经经历过的那一瞬温存。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曹世河老师深入浅出教学,使我基本了解了摄影的历史、来源,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常识、以及在今后摄影中需要注意的小的细节。在曹世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提高自己摄影能力,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通过几天的的培训之后,让我一个从“零”开始的摄影门外汉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结合实践 学摄影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这一点我位子每天上午通过曹老师对摄影知识的一些理论讲解之后,下午便对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二、多拍多看 在学习中曹老师经常讲到要多拍多看,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多拍”其实就指我们在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在不影响主拍的同学拍摄的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各个不同的角度、位置去对被摄者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再指的广义一点就是我们在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记得曹老师跟我们讲过一句话“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多看”不用多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就是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注重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摄影也是如此。往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是来自于各种细节的把握。很多摄影师在见到一些好的作品时会不由自主的说一句,“有这样的实景,这样的模特我也能拍出好的作品”,但是在自己拍摄的时候通常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导致画面的不完美。所以我们在学习摄影阶段,也要多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在人像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多去观察被摄者的妆面是否到位,服装是否平整,整体环境是否搭调,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姿态、表情等等等等,都会影响到你整个画面的完整性。总之要拍好摄影作品,我们一定要从小的细节抓起。

四、图像的后期很重要

学习摄影的感受和体会 篇5

大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开始学习摄影了。从第一周到第六周一共有六周的时间,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摄影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摄影的技术知识,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去观察世界和体验生活。

学习摄影的第一堂课后,我就对它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知道了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对于这样的解释,第一感觉就是摄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很复杂很难学,也给人一丝高雅的气息。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觉。也就是这样的感觉吧,对于学习摄影我有一种敬意和冲动。说起摄影,摄影器材是不能不提的了!也许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踏上摄影之路,几乎都是被相机及其附件的魅力所吸引,它完美神奇,是我们如获至宝,珍爱之极。因此,摄影爱好者们通常都会心甘情愿的增加对相机的投入,并且在和摄影同伴们的比较中体验着那种满足感!当然,相机是摄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相机当然谈不到摄影,好的相机也会为摄影者的创作想象力插上新的翅膀,但是我曾经迷信于摄影师们的高质量作品都归结于他们的顶级设备,总觉得只要设备过硬,谁都能拍出好照片!后来我明白,能紧紧抓住摄影者的是照片本身,一张精美的照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它让你懂得什么样的只是好照片,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杰作。虽然你的相机并不是市场上最昂贵的或最新式的,也不必烦恼,相机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照片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拍摄出一幅引人瞩目的照片关键在于摄影者本人,而不是照相机,你的照相机只会因为你优秀而优秀!

在上课之前,我租了一台佳能500D的单反相机,以前只见过别人用过,现在是第一次拿在手中,确实有一点激动。看着相机上那么多的按键,真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想想以前用手机拍照片的时候,觉得这相机就是就是专业,拍出的相片应该也像电脑上那些很专业吧!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对这相机和摄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懵懂无知了。从此开始我对的摄影热度不知提高了几倍,自己也无法限量,以前只是喜欢看人家的,现在突然想研究自己的了。有了这个想法,我对学习摄影技术马上就提起了兴趣。首先学习的是怎样握相机以及拍照时候的姿势,虽然不是很难,但还真是挺讲究的。我按照要求单手握相机的时候,手都抖的厉害,哎,真尴尬!然后就开始练习按快门,按快门也没有想象的简单,要结合许多其他的因素。同时老师也讲到了一些关于摄影的历史方面的知识,像相机的更新换代,胶片的发明与发展等。像一些非操作性的知识,例如各种相机的品牌和它们各自性能,各种型号相机所适用的领域等知识,后来老师都在我们上实践课的时候讲的,这样的讲授方法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总算积累了一点点的经验,慢慢的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学习摄影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经常补充一些理论知识,对于我们初学摄影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经常在网上查阅有关摄影资料和书籍,还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摄影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想想自己以前是拿起相机就按,跟照镜子没有什么区别,照得清楚就好,其实真正的摄影艺术是需要有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的。想要拍出一张好的作品,必须懂得选主题,选位置,选光线,选时间。

另外,老师经常组织室外摄影活动,还有我和同学们组织一起出去摄影,这对我提高摄影技术起一定的帮助,老师教我们注意观察被摄物,传授摄影的技巧,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懂得了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光线等方法,一边学一边拍,总之收获不少,但是比好的同学还相差很远,还要继续努力。渐渐地我也明白不是你想要都能要的,除了特定场所外,精品源自于生活、源自于捕捉、源自于瞬间,更源自于你勤劳和奔波,坐在屋里你永远拿不出精品的。想想自己以前是拿起相机就按,跟照镜子没有什么区别,照得清楚就好,其实真正的摄影艺术是需要有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的。想要拍出一张好的作品,必须懂得选主题,选位置,选光线,选时间。

渐渐的我对学习摄影有了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学习摄影技术的正确方法应该从全面了解照片形成的整个过程入手,而不要过早地专注于技术细节。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摄影设备和摄影过程本身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客观、真实,准确地构成物体画面的多样化视觉方法的了解,以及对作品所具有的自我表现力和公开解说性的了解。并且摄影给了我许多感受,摄影首先要有想象力,必须心中要有灵感,多观察新事物,把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还要抓住主题,尝试不同的角度拍摄,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经常多学习理论知识、多拍摄照片,多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们互相交流,就会有大不一样感受和收获。想要提高摄影技术,留下眼前美好的景象,光说不练肯定是不行了,也并不只是随便按下快门那么简单。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得到好的照片。

摄影学习心得 篇6

一直以来,我对摄影都有一种向往,因为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片可以记录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知道摄影能把美好的记忆留下,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于是,这学期我选修了杨亦隆老师的摄影课。

以前对摄影的了解也很少,仅仅觉得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以为只要一按下快门,可以随便拍出一张相片,也就是摄影的全部内容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提高了我原本低浅的摄影水平,学到了很多实用有效得摄影技巧,提高了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授课老师杨亦隆,他真真正正地在每一个方面都为了我们着想而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满足我们的学习要求,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我们受益匪浅。

摄影,不仅仅是拍照,记录下场景,更是一种述说,一种灵魂的述说。摄影也是门艺术,它是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这就是我对摄影的定义,我想也许略显稚嫩,但这是我的理解——对给我带来快乐的摄影的理解。

摄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仅仅一个凝固了的瞬间,一个静止不动的画面,便使我们读懂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领会出照片所隐含的更深层的含义,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摄影是一个瞬间就可完成的过程,但同是一瞬间,有的人得到的只是普通的、看后即忘的照片,而有的人却拥有了最为精典、最为传神的永久记录,这就是功夫所在。普通人看摄影的人,也许是最为悠闲、轻松的职业了,一部相机,走南闯北,游山玩水。然而从那些优秀的照片中,我们不难看出,一部好的作品出现是要经历多么艰难的磨练。摄影看似简单,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瞬间再现,但却饱含了一个摄影者的主观意图、精神提炼和对社会、人类的思考。

好照片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拍出的,回想当年偶然有相机时,拍些简单的花花草草,画面上毫无意义却斑斓的色彩表现都能让我有勇气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获得快乐!而现在,或许技术和感觉都已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但眼光挑剔了,喜欢思考,要懂自己拍的内容,懂了内容下一步又该如何去表达你的内容,然后其他的一切手段都是因为有内容才变得有意义。

我之前也曾在业余时间试图自学过摄影,但是深奥的原理与复杂的技术让我越学越糊涂。在这个学期的每周四晚上的摄影技术课,我跟着老师的讲授实实在在地从头开始学起,照相机的种类、构图、曝光问题、用光问题、快门、风光人像、胶卷知识、暗房技术„„。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给我们放映许多优秀摄影作品,构图新颖,别出心裁。我又发现了构图上的精彩,在我进行拍摄作业时,也不断地尝试新的角度,新的构图。有一句话说 “美来自内心”讲得很有道理,看到那一组组风光旖旎的照片,我觉得在具备专业知识的背后,更是用心在创作,快门之下的灵机闪现,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欲望,照片不仅是简单的风景静物写实,而且是一个人思维想法最惟妙惟肖地传达。

当然,拍照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到底自己学好并用心创作,好的作品如同囊中取物,召之即来,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渗透想法和表现创意的一门学问、一种美学。“学以致用”,真的,越拍越有趣!在不断地拍摄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得到更多的拍摄经验;在不断地拍摄中发现世界上更多的美,并且把那些美存留在照片中。我所体会到的就是这种乐趣。我会把摄影当作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一种爱好,我依然会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依然搜索属于自己的风格,依然努力立足于这个社会,依然用我手中的相机去留住生活中最美妙的时刻,在简单里凝聚内在的神韵。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篇7

从2006年开始, 王斌就走进小巷茶肆, 深入乡村院坝, 关注川剧这一传统地方戏剧的命运, 拍摄了川剧变脸吐火等绝技, 拍摄了川剧艺人的失落与坚守, 还有观众的不了之情。从《乡戏》联想到传统摄影与川剧的处境有点相似, 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摄影需使用胶卷准确曝光, 然后冲洗制作, 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技术活。今天, 数码摄影结束了传统摄影 (胶片) 的时代, 迎来了全新的全民摄影 (数码) 时代。人人拿着手机或卡片机, 轻而易举地拍下画面。数码摄影让摄影记者技术优势不复存在。

目前国内不少报纸图片稿的主要来源早已不是摄影记者, 而是图片库、通讯社和微博。比如,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4分钟, 旅客第一条求救微博及图片已出现在网上, 半小时以后最敬业的记者才闻讯匆匆出发。摄影记者的活动空间在萎缩, 摄影记者图片的采用量在下降。

图片编辑, 版面编辑越来越识货, 他们选用最好的图片, 不会过多考虑是否为本报记者所拍, 记者拍啥报纸用啥也成为过去时。

面对困境, 王斌带了一个好头。他从事摄影20余年, 镜头大多聚焦于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记录身边悄悄发生的变化, 拍摄了《一个人的篮球》、《沱江大污染》、《补习》、《川剧之困》等一系列好作品。这些作品既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实录, 更是他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他相信越是平淡的、“渐变”的, 越能历练摄影师的眼力。

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拍什么?我认为多挖“渐变”, 少等突发。《乡戏》这类“渐变”的、深挖的新闻更见记者功力。

摄影记者的“新闻眼”培养 篇8

一、摄影技术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只“眼”

近年来,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完全数码化。很多优秀的新闻图片就出自于普通人之手,使得新闻现场摄影似乎不再专属于摄影记者。这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拍出比普通人更好的新闻图片。

掌握摄影技术的确是成为摄影记者所必备的前提条件,也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只“眼”。如今摄影的数码化程度过高,很多人都忽略了摄影技术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一些报纸媒体重文字轻摄影,甚至给文字记者发一部相机就敢让其充当摄影记者的角色。殊不知,摄影记者需要运用光圈、快门、镜头、色温、感光度等各种摄影元素来拍出一张正确表述的新闻图片,而不是靠蒙、靠碰运气。举个例子,如果在一个夜间抓捕嫌犯的新闻现场,警方要求跟随记者不能使用闪光灯拍摄,对于不懂摄影技术的人来说怎么办?对于这些特殊新闻现场,摄影技术就成为摄影记者实现新闻采访的唯一条件。

二、新闻敏感性是摄影记者的第二只“眼”

要做一个好的摄影记者,首先要做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具有超常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洞察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有一句宣传语:“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的确,新闻每天都在发生,甚至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有的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看出背后的大新闻,而有的人则“只缘身在此山中”。

新闻敏感性靠培养,更要靠新闻记者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好新闻要多读几遍,好图片要多看几眼,博览群媒才能见多识广。同样的新闻事件,众多媒体的报道角度各不相同,如果有可能,可以把同一新闻事件的各家媒体报道都收集起来进行对比,就能发现统一新闻不同媒体的不同视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摄影记者的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是世界抓拍大师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摄影美学理论的核心,指的是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原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给该报摄影记者提出要求:“如果一个新闻现场有其他媒体的摄影记者出现,那么你必须拍出完全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照片。”这个“不同”,不是换换角度换换镜头,也不是你拍一个正面我拍一个侧面,而是要求摄影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发现重要的、独特的新闻点,并通过镜头语言准确地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最关键的决定性瞬间。

举个例子,领导人接见或会见恐怕是摄影记者经常接到的拍摄任务。当领导人见面后,都会礼节性地面对摄影记者握手拍照,摄影记者也当然会从容不迫地按下快门完成“标准照”。同样是拍摄领导人接见,甚至也许贺延光当时也站在了官方指定的摄影记者席,而贺延光所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就会使如胡锦涛接见连战,双方都伸手打算握手,并同时向前迈出一步,若此时准确按动快门,会让一张象征着海峡两岸两党积极合作交流、期待祖国早日统一的力作藉此诞生。

四、走路不捡东西等于丢,走路不捡照片不算摄影记者

好照片是捡来的,信吗?当然,如果说好照片都是捡来的,那恐怕就不会有摄影记者这个职业了。但是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却一定要有捡照片的能力。所谓捡照片,是摄影者们随时随地保持摄影敏感性进行抓拍照片的一种形容。有人说,摄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而我想补充说,摄影还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我一直有带一台照相机在身边的习惯,就在走路、乘车、吃饭、等人的各种空闲时间拍些照片,虽然有一大部分都不是新闻图片,但是其中不少却作为新闻配图使用了。比如说我在停车的时候拍摄的中学生早恋照片,就用在了一篇关于中学生早恋的文章中;广告牌上的办假证照片出现在清理小广告专题里;拔野菜的小伙伴放到六一儿童节特刊上……我还会给这些平时积攒下来的照片进行分类,以便于将来查找方便。总之,这些随手“捡”来的照片虽然少有重大新闻,但却给丰富、美化版面起到了大作用。

摄影记者其实是一个糅合了体能、技术、艺术、新闻等各项能力的复合职业,是个杂家。它需要摄影记者具有一双独到的“新闻眼”,将你所发现的客观新闻事实通过照片呈现给读者,让更多人了解新闻真相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

数码摄影学习心得 篇9

一、摄影感悟

1、感悟很重要。摄影是一种感受!是对生活对人生甚至人性的感悟与理解。摄影有三种境界“初级的比设备、中级的比技术、高级的比思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我平时拍照时,很少采取多方位的角度,尤以平视的角度拍摄为多,这样的角度拍摄的照片,当然感觉视角平平,没有冲击力;另外,我这个人拍照时,喜欢大而全,这样,有些照片拍出来后,让人感觉杂了点。在此,特别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更是我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让我真切地领略到“峰回路转”的洒脱,“蓦然回首”之后的轻松。

2、既要“悦目”也要“赏心”,形神兼备。外美与内美的统一,才能做到赏心悦目而经久耐看。单纯追求光影或者色块线条构成,只能得到形式美,照片没有内涵是不耐看的。例如:拍风景不是地图记录;拍摄花草鸟虫,不是为了搞标本,而是要拍出神韵和趣味来,这就要求带着爱心和感情去拍摄。二、摄影体会

1、劝君用好说明书,少走弯路快提高。要学好用足相机的使用说明书,现在数码相机的说明书编写得还真不错,初级指南、高级指南分开来,循序渐进,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阅读说明书与拍摄实践应同时进行,循环往复,逐步掌握和提高。出门时把说明书带在身上,遇到问题翻一番,还真是管用。对说明书,要看细、看透,每看一遍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2、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一般情况下,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已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物;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个办法就是用三脚架,最好用10秒延时拍摄。

3、善于选择天气和时段。同一个风景和景物在不同的天气,拍出的照片效果大不一样。比如晴天和雨后拍的照片清晰、锐度高、色彩鲜艳。这是因为光照好以及光的散射少。拍风景,天气不好宁可不拍。要想景物清晰、色彩明快,并且背景有蓝天白云,必须顺光拍;逆光拍,色彩不那么艳丽,天空白苍苍的没有生气(要逆光和剪影效果例外),要学会选择时段。景物面向东的,上午拍;面向西的,下午拍。

4、熟练掌握自己的相机。要拍好照片,拍摄技术是基础,也就是熟悉相机的光圈、速度、对焦、测光、白平衡等等功能以及电脑的图片处理软件的功能,想要对拍摄技术熟悉掌握,应该多用手动档去拍摄;前期拍好了,尽量减少对后期电脑处理的依赖,以免处理过火而失之自然。

三、工作照片的拍摄技巧

1、关于会议摄影及人物摄影。会议摄影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拍摄,技术必须是“狠、稳、准”,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情有趣。对于人物摄影应该具备敏锐的形象观察力,善于利用摄影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和感情,对形象的变化有细致的辨别能力,并熟练运用摄影的造型技术和技巧,也是摄影取得成功的原动力。只要我们比平常人多用一只眼睛去观察,那只眼睛就是心灵,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人或事物,手中的相机记录的就是一个瞬间里的辉煌。

2、电视画面的摄影。通常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这是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3、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4、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数码摄影学习心得感想 篇10

本次学习中发现以前自己的摄影知识是多么的少。摄影中的技巧是多么的多,可以关注的东西是多么的多,大到你所到的地方,小到一个小家庭, 好的坏的,快乐的悲伤的......所有你想留在脑海里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来关注,学摄影也是一种培养人观察能力的很好方式,要取景就要观察,要拍人物肖像更要抓住时机、注重观察。

对于我们这些使用惯傻瓜机的人,对于光圈、构图、速度都是个需要掌握的活,这才真正的体会到摄影并不是当初所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摄影需要大脑和手指的协调,眼睛和心灵的默契。摄影是一门艺术要有一定的绘画,书法,文学,音乐等基础.要培养一种多生活深层次的洞查能力和对周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是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观察力.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中的人,尤其是爱好摄影的人,就更应该时时处处做一个生活有心人,积累生活,突破生活。

党报摄影记者“换位”模式的思考 篇11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日益偏向于以阅读图片为获取新闻信息的一种便捷习惯。然而,在读图时代,纵观全国诸多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却鲜有 “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理想传播状态,党报宣传定位等因素导致“缺图”成为常态。目前,笔者所供职的海南省委机关报海南日报摄影部,正以一线摄影记者轮流值班的“换位”模式,探索如何从“缺图”常态中突围。

采编缺乏沟通需破题

在海南日报摄影部供职十年间,笔者注意到,“缺图”一直是摄影记者与版面编辑间的常态困扰。以往,摄影部由副主任与图片编辑在办公室轮流值班,负责与版面编辑沟通、推荐图片,以及跟一线记者联系、安排采访任务。长年来,摄影记者的日常新闻图片往往得不到版面编辑的认可,而编辑苦于没有好图片编版,采编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了解等诸多问题需要破解。

一线记者值班制初探索

如何破解“图文不能并茂,两翼难以齐飞”难题?2012年底,海南日报摄影部提出了摄影记者轮流值班制度,让记者与版面编辑加强沟通了解,以“换位”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从1月开始,一线摄影记者每人轮流值班一周,值班内容为每天参加报社的“三会”,即上午的采前会、下午的编前会、晚上的值夜班。

笔者结合自己及部门同事的具体实践,梳理出一些对值班制度的思考。

首先,上午的采前会。海南日报社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1点召开采前会,由各个部门的值班主任参加。采前会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对当天的见报稿件及版面等进行点评,另一个是各个部门的一线记者报题汇总。针对这两个内容,值班的摄影记者需要提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认真了解当天见报的稿件,尤其是见报图片,为领导点评图片时提供建议做好准备;二是提前梳理所有一线摄影记者当天的采访内容,并及时填报到报社的报题系统上(会场设投影大屏幕,各部门所报线索可一目了然)。在会上,值班摄影记者不仅能了解报社领导和编辑对当天图片使用的反馈情况,还能及时掌握当天报社的图片需求,并得知其他部门的新闻线索。会后,通过网络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将这些反馈、需求和线索与其他摄影记者进行沟通,并做好相关题材拍摄工作的策划与安排。

其次,下午的编前会。采前会侧重掌握当天记者采访线索的情况,便于做好采访策划与安排,而编前会则侧重当晚版面编辑的谋划与统筹。编前会在下午4点半举行,由报社领导、各版编辑及各部门值班主任等参加,主要任务是将当天记者可以提交的稿件和图片进行版面分配,并做好版面计划。值班的摄影记者需要提前了解当天图片拍摄完成的情况,并向各版面编辑提前推荐说明。如果说上午值班是安排记者“种菜”,下午就要跟各饭店(版面)的厨师(编辑)们预约“卖菜”,至于晚上值班,则要想法设法给厨师们“送菜”下锅,力争成为次日“餐桌”上的“主菜”“好菜”,以求顾客们的满意甚至赞誉。

最后,值夜班。这是能否成功“卖菜”的关键一环,不能让一张好图片“倒”在冲刺环节。海南日报的夜班时间从晚上8点半的碰头会开始,总编室值班主任会在碰头会上根据来稿情况和广告位置进行版面布置,然后各版编辑开始改稿编版,整个过程大家都在同一层楼的办公平台上进行。摄影记者值夜班,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主要还是两方面,一是收取当天来稿,并把关;二是向各版编辑推荐图片稿件。对此,需要加倍细心、耐心与“专”心。在对来稿的把关上,无论是图片里的信息,还是图片说明里的文字、标点符号,都需要细心检查把关。而如何让各版编辑接受图片稿件,加上版面及稿件在整个晚上都会不断地被调整,因此需要更多 耐心去反复推荐说服。除了细心与耐心外,摄影记者的“专”心不可少,这些都要求值班的摄影记者有“专业”之心,才能把关好、推荐好。

“换位”模式促进沟通

海南日报摄影部一线摄影记者轮流值班制推行几个月以来,取得了几方面的改变。

首先,加强了一线摄影记者与版面编辑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一周里全身心在报社值班,一线摄影记者“换位”为“值班图片编辑”,不仅能对各个版面对图片的需求有足够了解,还能有足够时间跟各版编辑进行业务探讨,在了解编辑思路与风格的同时,还能让编辑们对图片及摄影记者的想法有一定了解。值班过后,有些编辑在休息的日子里,还有兴趣跟随摄影记者一起下乡采访,增加了两者的沟通与互动,面对基层新闻线索也可以交流策划出更好的新闻作品。这样,不仅能让摄影记者拍摄图片时更加有针对性,还能让编辑加强对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的了解与理解。

其次,加强部门摄影记者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了解与进步。虽然是部门同事,但由于常年在外面奔波,摄影记者之间业务交流并不充分。值班制实行后,一线摄影记者“换位”为“值班人”,这就要求值班者有全局统筹意识,无论是策划稿件、安排采访,还是来稿把关上,都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这些环节中,加强了摄影记者之间的业务交流与探讨学习,有效促进了彼此间业务能力的进步。比如在微信群里,值班记者不仅反馈当天值班图片的使用情况,而且从拍摄技巧、画面构图、表达思路等多方面分享共勉。同时,一线摄影记者在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拍摄想法,也可以同步在微信群里与其他摄影记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最后,摄影记者与主任之间的“换位”。一线摄影记者轮流值班,让部门领导腾出时间从全局考虑,进行管理工作,加强摄影记者的业务培训学习、器材管理等工作。在每个星期一的周会上,部门主任会安排值班摄影记者将上周情况进行汇总介绍,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将上周所有来稿的使用情况及存稿情况进行介绍,并做好业务交流,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此外,时间允许的话,部门主任还会亲自带队,与摄影记者们一起下乡采访,了解一线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报道策划。这些都有效解决了一线摄影记者与部门领导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海南日报摄影部的“换位”值班模式,得到集团领导的支持,给值班的摄影记者按照每天刊发一张要闻图片的相应分数进行考核加分。这解决了值班者没有时间采访拍摄发稿的后顾之忧,使值班的摄影记者更加安心、更加负责任地进行工作。

(作者单位:《海南日报》摄影部)

摄影记者如何做活图片新闻 篇12

1 新闻摄影的特点

1.1 新闻摄影的对象是新闻事实

所谓的新闻事实是最新的, 或者新发生, 或在事实的最新变化。新闻照片的两个特点:时效性和事新性。时效性强调在最近的时间里发生的事实。事新性是事实或新鲜或有新的变化。因此, 新闻摄影本身是新闻。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所以摄影的时间、地点、事件或者人物必须真实的。

1.2 新闻摄影的形式是照片和文字的结合

新闻摄影也是摄影艺术形式中的一种体裁, 只不过以图片的形式来表达新闻, 而图片的第一位是具有新闻性, 艺术性排在第二位。图片与文字想结合, 从而构成了新闻摄影的特殊报道形式。无论是文字或图片, 都是记录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只不过新闻图片的表达方式与文字的表达有所不同。

同时, 也可以用新闻图片独立报道新闻, 不是填空、补白、美化版面, 而是要图文并重、图文相融、图文互补、图文成一体, 相得益彰, 这样的新闻报道更为真实具体。

1.3 新闻摄影的职能是形象化的报道新闻

新闻摄影的基本职能是报道新闻, 具体说是形象化地报道新闻。其形象化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图片可视影响的形象。图为新闻视觉图像, 具有新闻价值的图像, 真实生活的形象反映。第二, 图片真实生活的形象。新闻摄影是最真实, 最生动的记载, 要挖深, 形象化的表现时代。

2 图片新闻画面的形象

新闻摄影图片的形象, 新闻报道的图片, 必须有视觉冲击力, 情感震撼力, 引起注意和关注角度的美感力。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 对图片新闻有阅读好感是从接收图片形象开端的, 进而才会往阅读其文字说明或者报道。如果新闻图片原本没有吸引读者的视觉, 则很少有读者持续看其文字报道。

2.1 视觉冲击

一组成功的新闻图片除了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简洁外, 画面的形象也尤其的重要, 画面里如很优美, 又有情趣, 加上对读者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这样的新闻图片更受到读者的欢迎。如果新闻的内容很精彩, 但照片的构图或者影调平淡, 这就找不到新闻图片的“形象”, 更谈不上受众的喜好了。因此, 摄影记者在拍摄的时候, 不光要求图片的“形象”, 更要求关系到整张图片如建筑、风光、设备、各种场面的整体“形象”。把各关系“形象”找准后, 通过新闻摄影者的构思和拍摄后将产生新闻画面中的“形象”, 就是“新闻形象”。而图片形象的表现, 必须掌握光影、色彩、形状、质感等形式结构的知识和整体操作能力, 这是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

抓住最典型的报道对象, 就是摄影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抓住这一刻, 也就抓住了该新闻事件发展高潮瞬间的关键场面及气氛, 从而也是抓住了图片新闻的“点”, 即“视觉冲击点”。达到这样的新闻摄影的高度, 摄影出来的图片将给读者一种直观的冲击。因此, 对新闻图片是否有冲击力, 很多时候就看摄影记者是否找到新闻发生的“点”, 当然其技术也很关键。

2.2 情感要素

一般的新闻图片, 是通过记录过程和情景来表达事件中的情感, 包括特写, 其表达力最强, 能突出的表达出事件中的人或物的表情或动作某一个细节的特点。新闻图片可以直观, 生动地再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事件的场景, 这可称为情境信息。情境信息新闻图片具有戏剧性元素, 它能使人兴奋焕发生命力, 能充分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 并通过“故事”的叙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主要作用是强调新闻事件的内涵环境, 表现出一定的气氛。

好的新闻图片, 不仅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读者也因生动的画面而被感染。图片可以显示人物或者事件的外貌、举止, 也可以重现事故现场情节和气氛。从而唤起读者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情感, 提高沟通效果。

2.3 角度美感

美学与新闻摄影的关系可以说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影响个体, 个体作用与总体, 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达到高度统一。图片新闻的美感在新闻报道领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新闻拍摄角度选择, 角度选择好后, 这对图片新闻的画面出美感是很重要的。一些常规的新闻摄影报道, 是死摆画面的再次出现, 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 要有专业精神, 加强自己的想法、新闻、艺术的修养, 这样当遇到各种各样的采访报道题材时, 这才找准一个新视角, 才能做出具有美感的图片新闻报道。

3 新闻摄影的艺术技巧

在新闻摄影中, 技巧是特别重要的, 如何让图片“活”起来, 这就得在“动”练功夫, 而“动”即技巧, 通过技巧拍摄, 图片展现出来了动感。因此, 在摄影中要科学选用背景、事件角度、环境光线、表情等条件, 这样才能展现出图片的生动活泼。

3.1 题材细节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 不是任何一个题材都能产生很好的摄影效果。所以, 选择好的题材是新闻摄影工作的一种技巧, 用独特的视角拍摄。从而才能达到展现事件的内容, 才能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在新闻摄影中要选取典型性的画面新闻主体, 以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作为场面, 题材选择好了, 拍摄出来将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 也更容易形成观众的共鸣高潮。所以, 题材的选择也是技巧中的一种。作为摄影记者, 在日常拍摄中应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观察生活中的新闻图片, 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发掘出具有传播效应的题材。另外, 如果遇到是同一题材新闻, 要用创新拍摄理念的双重完美。其次, 创新拍摄理念, 对于同一题材的新闻, 可以选取不同的拍摄视角, 创新拍摄理念和思考方式, 结合新闻的实际, 赋予事实以最真实的面目, 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3.2 环境细节

新闻性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新闻现场环境, 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开放、复杂、混乱、无序的局面, 作者摄影记者深入现场, 很难找到其图片新闻的点。事实上, 大环境有时可以加强读者的想象空间, 以帮助读者全面地感知和理解新闻事件。能反映事件特定的地点环境、社会现场的消息和时代特征, 通过这个新闻背景, 将产生更逼真的环境, 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现场感。

因此, 摄影记者不仅要关注新闻环境细节, 更要重视新闻环境中具体的“对象”和在特定事件环境中的“对象”反应和态度, 捕捉他的表情神态和行为举止, 反映在此环境中的内心世界, 引发读者对事件的思考。

3.3 事件情节

新闻照片, 不仅能够反映某些事件如何发生, 或者事件怎么发生的过程。拍摄纪录了新闻事件的特点, 或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回放事件的过程, 这往往受到读者的喜欢。图片记录不是一个孤立的片段, 可以记录事态的发展链, 凝固在“定格”效果被强调和放大, 读者可以想像从选定点在整个事件过程。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 新闻事件情节总是不断的发展, 或高潮的瞬间或达到峰值, 过程还出现层出不穷的悬念, 引人入胜的情节, 强烈的现场感、生动的新闻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都吸引着读者的注意, 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性质。作为摄影记者, 在此刻, 要全面的深入了解, 及时抓住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时刻, 把典型的、独特的、戏剧性的和意想不到的情节的新闻事件拍摄下来。

3.4 专业细节

作为摄影记者, 其新闻的摄影水平必须要专业, 职业道德对摄影图片也是很重要。要使摄影出来的照片吸引公众的眼球, 提升其传播效果, 那么对摄影记者不仅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拍摄视角和布景格局, 更要求用专业的角度和艺术的技巧, 如合理的使用长、短、广等镜头, 把原本看不清事物真实的东西给予特写, 通过专业的视角和镜头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视差, 适当变换角度, 重新组合画面内容, 从而形成内容和画面之间的双重完美。采用专业的拍摄视角, 实现立意角度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赋予画面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 带给读者焕然一新、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

3.5 抓拍细节

新闻摄影的抓拍不能干涉被摄对象的活动, 这抓拍与其他拍摄方法是一个基本的差异。对应于自然状态下的运动捕获, 捕获由于不干预的被摄者。无论被摄者的动作还是内心世界的表露, 都比较和谐, 照片看起来自然, 生动, 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和钝性错觉。抓拍从实际出发, 深入实际生活, 尊重生命, 尊重现实, 在现实中发现新闻。首先, 瞬间把握, 这个是每个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技能。在新闻采访现场中, 不同的时刻, 会形成不同的画面, 不同的图片会产生不同的吸引效果。新闻摄影虽然没有文字那样描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但新闻摄影捕捉事件发展的关键时刻, 最好的时刻, 读者可以感受到图画记录时所发生什么, 给人以联想与想象。其次, 抓拍的调焦。在新闻摄影调焦的清晰与否, 直接关系到新闻摄影的成功和失败。面对着稍纵即逝的瞬间形象, 能够迅速调焦清晰, 这是拍摄者的又一项基本功。

4 小结

总之, 图片新闻要有可视性、可读性, 使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相统一, 就把新闻图片与美学真实、全面、确切地结合起来, 这样的图片新闻报道才更加真实, 更加生动, 新闻摄影才能得以迅速发展。

摘要:镜头可以拍摄下客观世界的每一个变化, 表达“难以用语言形容”或“罄竹难书”的内容。作为摄影记者, 如何把图片新闻做出更有冲击力, 笔者就此先介绍新闻摄影的特点, 然后对新闻图片的形象与情感视觉冲击力及艺术技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地市级党报,摄影记者,图片新闻

参考文献

[1]张民生.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 .

[2]李响.新闻摄影需要创意.新闻爱好者, 2010 (8) .

[3]苗艳丽.新闻图片影响力研究.山东大学, 2008 (4) .

[4]吴方敏.新闻摄影拍摄手法浅析.新闻爱好者, 2011 (2) .

[5]胡瑛.浅谈新闻摄影的艺术技巧.青年文学家, 2011 (1) .

[6]郑雅良, 耿文茹.新闻摄影形象表现力的提升策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 (2) .

[7]陈兆贤.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新闻前哨, 2011 (5) .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篇13

参加全省教育网络新闻摄影摄像培训学习体会

我今年的2月份有幸来到吉林省柳河县驼腰岭中学开始新的教学生活。校长王秀芹安排我教《.信息技术》课。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校长又让我在授课之余兼任党办信息员,我又开始了学习写党建信息,发邮件。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充实了我的生活。4月末,另一位信息教师病休,我没用领导吩咐,主动接过工作。这一下,信息这一部分的工作全都落在了我的肩上。忙碌的生活中,我一直存在一个困惑:・ 我所发的信息虽然被采纳、发布,但为什么却不给发布照片。照片我也是附带发过去的呀!・ 直到6月,我们加入柳河县教育信息推进群,主管教育信息的勾连旭老师诉之详情:你们的摄影技术太差了,所选照片不是主题不突出,就是相片模糊不清。所以,把照片拿下,只发文,不发图。而我们又是一群爱学习的人,大家商议,决定组织一次培训。没想到,我们的想法与省里的不谋而合。・ 206月27日---6月29日,我在王校长的全力支持下参加了“吉林省教育网络新闻摄影摄像培训”班,到省会长春省教育信息中心去学习。省信息中心座落在长春理工大学的东校区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6月27日早上,省信息中心的教室内,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教师学员都在忙碌着。有的在忙着支三脚架;有的忙着调摄相机的最佳角度;有的打开自己的卡片机忙着拍下自己认为精彩的瞬间。8时58分,吉林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学军博士首先向这次培训致辞,强调了教育网络新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培训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洮南市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吴主任讲授的是《摄影器材与基础知识、摄像》。一个个摄影术语,以前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过吴主任的讲解,茅塞顿开。只是遗憾的是,我们手中多数的照相机是卡片机,而非吴主任所讲的单反相机。・ 通化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张波主任为我们讲授了《教育新闻摄影与技巧》。张波老师的讲解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张波老师在讲图片构图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我们学员拍摄的照片,从构图到摄影角度让学员们点评。与此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平时拍的照片为什么会歪,为什么主题不突出了。张波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的.摄影技巧 :拍景物时怎样选取角度,图中必须有天,有地,有人,图片才生动,才有灵魂,才会活。“S”曲线是最美的。到室外拍摄时只需带一件黑外套或一块布即可。先练习拍静物,再拍风景,人物最难拍。拍大型场面有时可以摆拍,必须先了解活动程序,有预见性的拍摄,等等。可谓是:一语点破梦中人啊!・ 这次的培训是省信息中心为提高全省教育网络新闻的质量而全力准备的。这次的培训班是空前最大的,有来自双阳、辽源、临江、柳河等地200多人参加培训,而柳河县是人数最多的。可见,柳河县的校长是多么的支持教育新闻工作,是多么的重视教育。至于我们去学习的学员也会学以致用,今后更加努力的工作,尽发一分光,尽放一份热。

学习摄影的方法有哪些 篇14

那个是摄影教材的经典。

等你把上册乖乖的看过2,3遍以后,在模相机,之前先忍住。

还有,找一些构图的书来看看。

其实什么相机都可以拍出好片子,要是想学摄影,建议你买个手动相机。

虽然现在数码和自动相机这么多。

但是胶片和手动仍然是最基本,也是最快最便捷的选择。

等以后你接触摄影非常多的时候,数码和单反和数码单反都用过的时候,就知道我说的是实话。

初期买个亚西卡的2手机,或者美能达700的2手机。

很皮实,而且很练手艺的。

镜头吗。

不要去照着最高级的买。

在最开始,一个50mm标头就足够用。

别觉得广角不够,远射不够。

摄影记者谈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篇15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 摄影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摄影技术向数字化和集成化的转变, 对摄影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记者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摄影技术外, 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全方位提高自身在新闻编辑、后期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动向全方位人才转变。

二、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就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融合形成的合流现象。而在大范围的媒介合流形势下, 新闻摄影也从传统单一的摄影技术要求向图片质量、后期处理以及多元数字化传播的方式转变。随着智能化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 人们能够更加快速全面地介入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 开启了一个“全民皆媒体”的时代。图片摄影已经不再是摄影记者的专利, 因此摄影记者想要在媒体大融合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就需要主动更新思想观念, 对自身进行全新定位并主动向全方位摄影记者转变。

三、媒介融合时代下摄影记者的全新定位

(一) 提升修养, 找准定位拓展空间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 决定一个摄影记者成就高低的标准都是其内在的素质修养。优秀的摄影记者需要具备坚定的新闻信仰, 具有高尚的专业操守, 既不能为博眼球进行夸张拍摄, 更不能为一己私利而作虚假图片报道。真正的摄影记者能够主动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用自己灵敏的新闻嗅觉发觉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 真实记录每一个真善美的瞬间, 宣扬正能量。而在基础素养的基础之上, 现代摄影记者还需要对新鲜事物具有灵敏的触感, 及时把握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闻图片题材, 做出真正具有时代感、生命力的图片新闻。这些技能的培养就需要摄影记者主动接触现实社会生活, 保持与广大居民的紧密联系, 从生活中挖掘新闻素材, 成为一名既具有新闻专业素养又与现实社会相连接, 具有人情味的摄影记者, 这样才能做出有影响力且满足市场多元化要求的图片新闻。与此同时, 新时代的摄影记者不能将自己的发展仅局限于图片拍摄这一狭窄的空间之中, 更需要主动找准定位, 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用镜头记录现实以外, 还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向摄影教师、摄影艺术家方向转变, 成为新时代的新式媒体人, 丰富自己作为摄影记者的社会价值。

(二) 深度挖掘, 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人人皆媒介”的全媒体时代, 摄影记者想要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以取得相应的新闻地位。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记者, 他们之所以能够与业余摄影记者有所区别就在于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更多人都能积极参与到新闻图片的拍摄中来, 然而对于摄影记者而言, 他们具有更为专业的器材与专业的知识储备。因此, 当代摄影记者应该积极利用这一优势, 不仅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更要随时保持谦虚, 虚心向外界学习更具时效性、技术性、专业性的摄影知识以充实自己。力求能够拍摄出更有深度、有细节的新闻图片, 体现自己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独有的专业技术。而专业摄影记者的专业更体现在能够综合多种碎片化新闻内容, 将多种多样的小新闻组成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组图上, 以形成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集束式新闻。同时, 综合性较高的新闻组图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摄影记者独特的视角。

(三) 紧跟时代, 做全能型影像新闻记者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促使传统摄影记者向全能型动态摄影记者转变。媒介融合时代下, 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传统大众获取的新闻信息更加全面迅速。因此, 摄影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拍照能力, 还需要综合个人新闻敏感、价值判断、想象理解等能力拍摄出更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图片。同时, 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升级, 传统摄影记者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此摄影记者需要及时更新综合性技能。媒介融合时代下, 摄影记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 还需要掌握后期剪辑制作、稿件撰写、活动组织、新闻策划等一系列技能。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只具备单一技能的记者更容易被时代淘汰。因此当代摄影记者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主动提升自己的多方位技能, 降低自身的被淘汰的机率。

(四) 独具视角, 为用户提供优质新闻产品

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途径、速度、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因此当代摄影记者需要主动更新自己的新闻视角, 为大众提供更为新鲜、有价值的新闻产品。一份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向大众传递新闻信息, 更能主动向大众传达出摄影记者独特的新闻视角。所谓新鲜的新闻视角并不是指特立独行的新闻图片, 而是指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心声, 引起多数人共鸣并且尚未被发掘的题材。优秀的新闻图片是集画面美、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产品, 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 能够通过单一的图片传达出更多的内涵背景。优秀的摄影记者更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被人忽视且能够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素材, 结合自身的专业素质、艺术意识、文学素养将这些画面记录下来, 向更多的人传达一种新闻的体感, 丰富自身新闻图片作品的内涵。

四、结语

虽然媒介大融合的潮流为摄影记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但摄影记者只要能及时更新新闻思想、找准定位, 就能够获得时代的认可。基于此, 我国的新闻媒体市场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梁君健.媒介融合时代摄影记者的重新定位——以台湾联合报系为个案[J].新闻与写作, 2015 (11) :58-62.

上一篇: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四大名著下一篇:数控铣床基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