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精选8篇)
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 篇1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当前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安徽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策,即:建立和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加大开发设计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多层次旅游纪念品结构。
关键词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安徽省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礼仪用品等众多门类,在旅游业中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开发新的旅游商品,提高产品质量,规范旅游商店服务,从而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已成为安徽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 篇2
1 安徽省旅游商品市场现状
1.1 取得的成绩
(1) 经过多年连续开发, 安徽省有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观赏、收藏价值的旅游商品。就其种类而言, 可分为2类:一是旅游工艺品, 如文房四宝、徽州四雕、芜湖铁画、青阳折扇、灵璧磬石、铜陵青铜工艺品、根雕、风景区风光扑克、黄山风光刺绣等;二是旅游名特产品, 如亳芍、滁菊、八公山豆腐、采石矶茶干、香茶茗品、合肥四大名点、符离集烧鸡及特色水果等。这些具有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的旅游商品, 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满足游客的需要十分重要。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进入了实施阶段。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旅游商品发展, 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引导旅游商品生产、组织旅游商品的展销等措施, 丰富旅游商品种类, 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特别是连续多年举办中国 (芜湖) 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1年底, 安徽共有旅游商品生产厂家292家;旅游商品创汇由1990年的224万美元, 上升到2000年的2 675万美元。与此同时, 逐渐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旅游商品生产的队伍, 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得以挖掘和生产, 重新焕发了活力。目前, 安徽拥有省以上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近百余家, 产品类型多样, 品位高, 知名度大。一批旅游商品的生产企业, 在开发传统旅游商品的同时, 还不断注意创新, 成为重要创汇单位。2007年度安徽省共有10家单位荣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
1.2 存在的问题
(1) 品种单调、雷同, 既缺乏地方特色, 又没有文化内涵, 销售情况亦不容乐观。安徽旅游购物是“六要素”中最薄弱之处。旅游商品大都是土特产品, 没有典型代表意义, 也没有收藏和保存价值, 其大部分旅游商品销售困难, 效益较差, 使得很多旅游商品企业发展不起来。省内目前仅有的1家旅游商品批发市场也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大多是从省外引进。根据对黄山、九华山游客购物的抽样调查, 两山游客对合适的旅游商品均表示有购买欲望, 70%以上的游客对精致的旅游纪念品、名优土特产及价格低廉的工艺品兴趣较大, 尤其对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感兴趣;但安徽恰恰缺乏此类商品, 特别是没有自己代表性的旅游商品。因此, 造成了安徽现有的旅游商品销售困难, 效益不高。
(2) 做工粗糙, 质量低下。旅游商品应该具备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基本特征, 不管是在选用材料、制作工艺, 还是在实用性能、包装等方面都应有较高的质量。但在安徽省旅游纪念品市场上, 游客所看到的往往是诸多做工粗糙、造型不雅、没有吸引力的产品。如在各大风景区均可买到的按摩锤, 就其外观而言毫无艺术美感, 而且容易断裂, 做工粗糙, 质量低下, 不能达到赏心悦目, 更谈不上带回去馈赠亲友。虽然价格低廉, 但也调动不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3) 价格不合理, 市场秩序不规范。由于从事旅游纪念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太过分散, 行业自律机制很难建立, 因此给行业管理带来了极大难度。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 价格高低不一, 质量更是鱼龙混杂, 使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坑蒙拐骗、高价宰客等现象时有发生。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1) 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 重视不足。安徽省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相关部门对其开发及未来效益具有强烈的期望值。长期以来, 政府部门把大量的资金投在了旅游景区规划、旅游设施等建设上, 而对旅游商品认识不足,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研究程度不够。这势必造成安徽省旅游业结构中各构成要素发展不平衡, 影响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如安徽省重点推出的“两山一湖”旅游产品人们耳熟能详, 但却没有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旅游纪念品。
(2) 管理与经营体制尚未理顺。长期以来, 由于安徽省从事旅游纪念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太过分散, 政府管理部门难以实际履行协调管理职能, 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 导致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多头管理、多头经营的现象。旅游纪念品开发缺乏中长期开发规划和产业指导, 管理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形象和游客的购买意愿。
(3) 政府财力不足, 资金投入有限。近年来, 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对旅游商品的发展比较重视, 在财政方面也给予了一定支持, 但没有设立旅游商品开发的专项资金。政府对用于旅游纪念的设计研发、宣传促销、奖励的投入有限, 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新产品设计与开发。
(4) 技术、人才缺乏, 旅游商品开发缺少创新。安徽省的旅游纪念品档次低, 不是没有资源, 而是缺乏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专业人才, 其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远远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多旅游纪念品是从现成的工艺品中派生出来的, 缺少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 无论是在包装、材质, 还是功效上, 都缺少新、奇、特、异的意识, 这对追求变化的游客来说, 较难引发购买欲。导致旅游纪念品开发专业人才匮乏、科研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许多从事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人都是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 大多没有受过旅游专业教育;二是缺乏高级专业人才培养阵地, 安徽省还没有开设旅游商品设计专业及课程的院校;三是一些生产地方名土特产的传统企业, 缺乏创新思维, 其产品多年一成不变, 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3 开发安徽旅游商品市场的对策
(1) 着力培育生产有代表性的纪念品。优质的代表性的纪念品具有标志性, 深受广大游客欢迎。游客看中的主要不是商品的外在品质, 而是附加在产品上面、能够代表当地文化品质的深厚内涵;他们的消费意愿, 不是有形商品的结实与耐用, 而是其中流露出来的精神蕴涵。因此, 应当研究好旅游商品市场的特点, 揣摩游客的心理, 在旅游商品的“特”和“精”上下功夫, 讲究设计、工艺, 将新技术、新艺术、新时尚注入其中, 做到独具特色, 精致美观, 耐人寻味, 百看不厌。安徽省围绕黄山研发的黄山刺绣屏在借鉴苏绣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创造了具有黄山刺绣特色的双面乱针绣工艺。它以黄山、古黟自然景观为主要题材设计生产, 产品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投放市场后, 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游客的赞赏和青睐。
(2) 积极研制开发绿色食品。绿色食品首要的是无污染。针对当前国内外游客注重健康、养生的需求, 研制开发绿色食品, 不仅可以推出特色品种, 也可解决当地经济的发展。如天柱山的栝楼子、宁国的山核桃、霍山的野生葛粉、明光的大闸蟹, 黄山的山珍、茶叶, 巢湖的四珍等。
(3) 增加政府投入,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建立完善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体系, 要总体规划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这是旅游纪念品创新开发的保障。同时要提高旅游纪念品知名度的宣传力度。安徽省旅游纪念品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 就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各地游客都知道安徽的特色商品。可利用参加旅游商品交易会、旅游节等提高知名度;除导游等人员宣传促销外, 还应当借助巨幅广告、旅游网站广告、宣传短片、电视广告等广告形式广为宣传。
(4) 完善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中国 (芜湖) 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中心;另一方面还要建立黄山旅游商品综合购物中心。旅游商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性、情绪性以及层次性等特征。所谓地域性, 就是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主要表现在特色的原料、设计、工艺以及特定地区的特产等。反映安徽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很多, 如皖南、皖西各种名茶, 亚热带山区各种名特产, 民间的各种工艺美术品等。旅游商品能表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 即文化性。安徽省地接中原, 长江、淮河横贯其中, 是多种文化圈的交错区域,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古徽州为中心, 所形成的徽文化体系, 除藏学外, 是地方历史文化中最有魅力的1支。安徽旅游商品的文化性大有潜力可挖。旅游商品还具有很高的情绪价值。由于旅游商品除具有一般商品的价值外, 还具有艺术、欣赏、纪念、地位价值等, 统称为情绪价值或称第2价值。旅游商品还是旅游目的地的标识, 是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安徽的古井贡酒, 祁红、屯绿等名茶, 舒席、芜湖铁画等,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可见, 将黄山建成安徽最大的旅游商品综合购物中心, 集全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之大成, 与黄山风景区相匹配的旅游产品十分必要。购物中心建筑应突出徽派建筑风格, 建筑物内应集中省内, 包括国内具有代表性、优质的旅游商品, 按照地域性、文化性、情绪性、层次性和实用价值、欣赏价值、珍藏价值分类摆放, 从而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 旅游商品是旅游地创收的重要手段, 是宣传旅游地文化特色的重要工具, 其开发与创新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下, 安徽省的旅游商品市场会日趋完善, 蒸蒸日上。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当前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了安徽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策, 即:建立和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突出地方特色, 加大开发设计力度;以市场为导向, 构建多层次旅游纪念品结构。
关键词: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安徽省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冯万荣.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 2004 (1) :38-41.
[3]王子燕.江西旅游工艺品及玩具产品特色开发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8) :25-28.
临沂市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临沂;旅游商品;现状;对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商品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己与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四大支柱。开发旅游商品不仅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实现临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旅游商品发展势在必行。
1.临沂市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临沂素称沂蒙,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临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临沂旅游商品开发也有了较快发展,旅游商品种类繁多,既有传统工艺品,又有地方土特产,还有当地名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据统计,临沂现有20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生产和销售各类旅游商品达480余种,其中旅游食品300余种,主要以孙武宴系列食品、三益系列食品、绿润系列食品、龙润食品、鹰窝峰系列食品、兰陵酒业、沂蒙红嫂、沂蒙小调等土特产食品为代表;旅游纪念品150种,主要以王羲之系列仿古工艺品、竹简仿古工艺品、精品砚台、板泉木梳、多种民间手工艺品等为代表;此外还有旅游装备品20种,旅游一般用品9种,已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旅游装备品和旅游一般用品四大类为主的旅游商品系列。目前,全市已发展省级旅游商品金牌购物店7家,居全省第二位;旅游休闲购物街区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旅游商品专柜5个,沂蒙优质农产品专卖店17家(全市4A级旅游景区内),定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9家。此外还有63家非定点生产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研发单位19家,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商品专卖店、旅游商品专柜、休闲购物街区及景点附近的旅游商品零售摊位为主的销售体系。
2.临沂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临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购物收入也逐年增长,并已成为旅游总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但与旅游商品发达地区比较,临沂旅游商品的开发还比较落后,旅游商品的品种还比较单调,其销售收入远远底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30%)。从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和横向比较来看,临沂旅游商品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旅游商品品种单调,文化内涵不足,缺乏特色和名牌产品
目前临沂市旅游商品偏重于各类旅游食品和纪念品的生产,旅游装备和其他类型商品不足,供应品种太少,而且缺乏文化个性和地方特色,高知名度、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更少。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商品销售点也大都以出售大众化旅游小商品为主,缺乏地方特色,产品系列化的生产和销售严重不足。同时旅游商品品牌意识淡薄,临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没有看到品牌效应带来的长期竞争优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游客能熟知的临沂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少,能叫上名字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的不良局面。
2.2旅游商品开发人才队伍缺乏,研究设计力量薄弱,生产能力小
临沂旅游商品设计人才短缺,还没有自己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渠道,从业人员素质低,得不到相应的咨询、指导和培训服务。目前临沂还没有旅游商品开发研究设计机构,研究设计人才缺乏,懂市场、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更加缺乏,几乎都是传承原来的旅游商品进行重复生产,因此难出系列产品,难出精品和名牌产品。临沂旅游商品开发生产起步较晚,生产企业规模小,大部分企业尚属于“小、散、弱”,家庭作坊式经营方式还很普遍,生产工艺落后,企业员工人数少,更谈不上拥有非常专业资质的生产设计开发人员了,而且生产企业缺乏相互间的联合,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弱。
2.3旅游商品市场市场不规范,管理不完善,价格不合理
目前临沂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发育较差,缺乏统一协调管理,经销网点布局没有完善的规划,摊点、商店分布散乱,无序竞争、管理混乱的状况较为突出,既影响了旅游景观,也影响了其经营效益。临沂旅游商品的销售既有正规的旅游商品经销商,也还有很多的私人销售小贩。正是因为没有建立旅游商品销售进入标准,使得很多并不具备销售资格的私人小贩也在旅游景点和旅游购物点附近销售旅游商品,假冒伪劣商品难以根除,价格欺诈、尾随游客兜售和强买强卖现象不时发生,既破坏了游客的游览情趣,又影响游客的购物欲望。
2.4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宣传促销力度低,知名度不高
近些年,临沂市非常重视旅游景点的宣传促销,但对旅游购物品的市场开拓、宣传促销的力度却远远不够,严重制约了旅游购物品的开发。缺乏对旅游购物品市场的调查研究,不了解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心理和需求特点,从业人员素质低,得不到相应的咨询、指导和培训服务,这就难免造成旅游购物品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实际上,旅游商品的纪念性、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对宣传、塑造旅游地整体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对旅游商品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旅游商品当作一种旅游资源,只是简单地把其当作可以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重景点、旅行社、宾馆建设,轻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在增加旅游收入的途径上,把精力过多的投到了旅游者人数的增加上,在努力扩大旅游者的消费上下工夫不够。而在旅游消费方面,又主要着眼于旅游者的基本消费,而忽视了弹性最大的“活消费”。全市大多数景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收入,占到了80%以上,而旅游商品收入所占比例太少。全市缺乏有效的旅游商品开发规划,政府也缺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投入严重不足,不利于旅游商品产业的做大、做强。
3.临沂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的旅游商品开发管理协调体制和机制。旅游商品开发涉及研究设计、生产、销售等三大环节,涉及到政府多个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谁都抓,谁都不主抓,谁都没法协调,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并灵活运转起来。建议成立旅游商品开发管理协调机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参加,形成机构健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协调管理体制和机制,使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这三大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灵活转动。同时,要建立社会团体性质的临沂市旅游购物品开发协会,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是编制全市旅游商品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指导临沂旅游商品的发展。加快旅游商品调研,全面分析全市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并邀请国内知名旅游商品规划专家编制全市旅游商品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优势,确立今后的发展目标,在宏观上、战略上、方向上指导全市旅游商品工作。
三是出台旅游商品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借鉴省外市及我省泰安、日照、烟台等市办法,制定支持旅游商品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旅游商品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针对目前全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小、资金少、融资能力差的现状,出台奖励政策,建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资金。同时加大社会融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旅游商品开发为纽带和桥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途径引进社会资金,吸引更多的外地民营企业到开发旅游商品。
四是促进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建设,状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与临沂现有的大中专院校合作,在旅游院系内建立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增设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专业,培养有实力、有水平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人才,为临沂旅游商品开发储备人才。其次是,加强与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联系,重点培育沂蒙红嫂、羲之文化、沂蒙六姐妹、白石屋等一批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引导他们自身成立旅游商品研发机构,或与旅游科研单位联合组建旅游商品开发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旅游商品专业公司,这样即可以使旅游开发设计人员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也可以迅速直接的给生广企业带来效益。同时,组织业务及管理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并适时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取经研讨,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临沂旅游商品开发水平。
五是促进旅游商品的研发创新。结合临沂商贸旅游优势,充分发挥临沂批发城的知名度和辐射能力,以活动促创新研发,继续办好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提升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包装的文化创意水平,并以此来发现选拔民间优秀的旅游商品设计人才。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加大旅游商品特色化、系列化开发,深度挖掘开发沂蒙土特产类、红色旅游商品类、历史文化复制品类、奇石类等一批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增值效益。
六是加强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扎实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金牌旅游购物商店、沂蒙优质农产品专卖店建设,进一步完善购物店、专柜、专卖店销售体系。继续做好沂蒙优质农产品专卖店、专柜的推广工作,统一推荐销售沂蒙优质农产品,力争在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设立沂蒙优质农产品专卖店,完善旅游商品品种,指导他们进一步增加旅游购物功能,与旅行社积极挂钩,使团队进店购物,启动团队旅游购物市场。大力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金牌旅游购物商店创建工作。指导县区在流动人口多、商店林立的地商业中心创建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旅游购物商店,或者在大型超市内设立旅游商品专柜。规划建设集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以及餐饮娱乐等各类旅游商贸业态、服务设施于一体大型旅游购物中心,打造旅游商品旗舰店,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加强旅游商品市场监管,制定旅游商品统一的质量标准,强化质量认识,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规范市场竞争。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法,打击各种假冒伪劣旅游商品和价格欺诈、尾随游客兜售和强买强卖行为,规范与整顿旅游商品市场。
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 篇4
作者:刘敏来源:商业经济 2011年 第35期发布时间:2012年5月26日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城市化建设和城市商业的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与城市相比反差强烈,这一现象已成为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缩影。本文从分析农村市场的现状入手,寻找稳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城市商业的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明显滞后,反差强烈,已成为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缩影。在这种背景下,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商务部牵头,会同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从2005年2月起在全国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希望将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堵住假冒伪劣商品,改造农村“一截土柜台,两间黑房子”的消费环境,缓解农民“买难”和“卖难”的状况。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农家店41.6万家,配送中心1467个,基本覆盖85%的县、7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对于这一惠及几亿农民的工程,能否扎实推进,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试图从分析农村市场的现状入手,寻找稳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对策。
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现状
目前,农村商品流通市场普遍存在着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资供应不畅、生活消费低迷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中不利的现实因素。
(一)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购买力相对低下
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至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连续五年超过300元,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CPI(消费品价格指数)始终持增长趋势,特别是2007年达到4.8%,2008年达到5.9%,2009年虽然较上年下降0.7%,但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购买力还是相对低下。例如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的三分之一。剔除农村区域性发展差距、贫富差距和统计偏差等因素,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农民实际收入水平更低,即使粤、闽、浙、苏、鲁等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同样有不少偏远的农村贫困区域。农民的这种经济收入状况,决定了其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只能处在维持生存需求的范围内。
从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来看,农产品生产经营性收入比例普遍偏低,非农性收入比重日渐增大。由于农民收入结构中相当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农村本土之外,而这些外出务工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也只是通过城市实现,使得农村居民实际购买力原本低下的状况更加突出。
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偏低和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决定了农村实际购买力的低下的现实,这必然导致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迟迟不能全面启动。
(二)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从这五年的农村日用品流通市场的整体情况看,得到了许多改善,但“农民买廉、商人贩假、监管缺位”的状况仍然非常普遍。
一是受购买力的限制,商品价格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首选要素,而对商品可能存在的潜在质量与安全问题则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有的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也同样购买。“只求价而不求质,只求有而不求好”成为农村居民的普遍消费心理。
二是随着统购统销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体系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以农户个体兼营为主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模式,整体呈现出“散、乱、差、小”的特点,即网点分布随意散乱而缺乏合理规划,经营环境差而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经营面积普遍偏小、品种单一,有的农家小卖店就是几百元钱的投入,甚至经营与生活不分,缺乏专门的经营人员和基本的商业常识,经营动机只是在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带经营以获得一些额外生活补贴,无税收、工资、租金等经营成本负担,经营的投机色彩较强。同时许多农村小卖店还存在经营困扰,即村民邻里间的信用赊欠问题,有的甚至连初始资本金都赊欠出去,归结原因,还是受制于农村居民的现实购买力。
三是不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商业网点的监管缺位,农户个体经营的流程就是从周边县镇集市以较低价格批发回商品,再出售给村民消费,从中赚取批零差价。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工商、税务、质监、卫生等主管部门均难以保证连续有效地依法监管,从而使得农村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冒伪劣商品倾销地,这造成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环境的不良损害,也对正规商业资本介入正规经营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和障碍。
(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些地区出现了“大跃进”现象
由于农村购买力低下,被称为“超市下乡”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为鼓励流通企业办农家店,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扶持政策,财政部采取直补和贴息给试点企业补助;一些地区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列入政府工作规划,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指标,地方财政也拿出配套资金,有的甚至要求“各地政府把农村市场建设放在与GDP增长速度同等重要的地位”。
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地方出现了虚假浮夸的问题,使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变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作为“钓鱼项目”,或为占领农村市场,结果都一味地追求试点企业和农家店的数量,甚至把经营实力不强、辐射性不大甚至资金短缺的企业,包袱沉重、经营困难的企业,瞒报有关资料的企业都列入了试点规划,出现了“大跃进”现象,致使一些农家店运作不规范,经营水平低,不开架售货,无统一标识,也未完全做到统一进货,坑农问题仍有发生,甚至有的商家还将店址选在了城区。这些问题无疑对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育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稳健推进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既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素质,又受自然资源、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就是说农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
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既从当前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又从长远考虑根本改善农民增收的环境。
一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非农产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促进农产品增值;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渠道;加强劳务输出,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解决好拖欠工资、劳动环境差等突出问题。
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增收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为主、种植业以粮棉为主的格局,使农业经济走向良性循环。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长效渠道,既可以解放部分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耕地等资源占有量,又可以提高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形成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政府扶助、多元办学、面向市场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增强致富本领中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和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
(二)稳步发展农村连锁商业
根据我国农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消费特点,应重点发展农村连锁经营,这样能够保证农村居民在其相应的购买力范围内放心消费,商家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合法经营,政府主管部门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有效监管,从而促进现行农村商品流通机制向互制互动、有序良性的循环机制转变,有效改善农村市场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对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
在农村建设连锁商店,要引导企业参与,使其成为农村商品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是大中城市的有实力的连锁公司,如上海的华联、北京的物美、山东的银座等向农村延伸,到县、镇开店,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建立起城乡商品流通梯度消费模式,即在全国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前提下,根据城乡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实行相应的商品供销配备机制,将城市供应日趋饱和的成熟消费商品通过市场机制引向农村市场,确保农村市场商品的物美价廉和消费安全。各类生活日用品和农用物资等工业品,通过农家店下乡进村,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买到质优价廉的生产生活用品。
二是中等城市或县城有实力的中小型连锁企业或由同业店铺联合创建的连锁店,充分利用地熟人熟的本地资源,开办适合农民需要的综合连锁店或便民连锁店。当地有一定基础的中小店铺经过诚信经营,可以争取成为著名连锁店的加盟店,享受到连锁店的品牌和先进管理等益处,还可以吸纳大批农民转入非农。同时,发挥加盟连锁店的地缘优势,进村收购农产品运进城,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连接,破解农产品卖难。
三是要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彻底解决农民税费、医疗和教育费用等问题,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扩大农村公共产品、公用设施的投资,增加电力、道路设
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立一个快速、便捷、低耗、高效的农村商品流通渠道。
(三)遏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的“大跃进”
对于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数量的情况,商务部成立了抽查小组,分别对安徽、山东、河北等8个重点省区的农家店及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进行随机复查。
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大跃进”问题,不要大呼隆,要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致力于农村连锁商业的稳健发展,认真解决虚假浮夸的问题,指导企业正确对待国家补助,切不可贪多求快,千万不能搞拉网式推进。县、镇政府在制定建设新农村的规划时,务必把商业网规模作为重要构成部分。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掌握本地的店数、规模、行业结构、诚信经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科学的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检查验收,实施网上公示和农民现场调查,对弄虚作假的取消试点资格并通报批评,对验收不合格的取消优惠政策,对不开架售货、不明码标价的责令立即整改,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商品的依法予以处罚并取消经营资格。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我国农村市场挖掘扩大内需潜能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四)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以拉动农村消费
全面推广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在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重视统一配送这一农村现代流通业的薄弱环节,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开展“农超对接”,建设从产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论我国旅游商品的包装(下) 篇5
旅游商品作为伴随旅游活动而产生的特有物质成果,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的内在特征,
1)小型化、便携式。这是畅销旅游商品所具有的一般外观特征。物品携带方便,这与旅游者要求旅途轻松、愉快的心理预期一致,很难想象旅游者会有好心情带着大宗物品四处游览观光。这同时也限制了大型旅游商品的发展,如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织锦小手工艺品等。而随着旅游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包装越发重视越来越走向精美化。
2)美学价值高。旅游本质上是旅游者走出户外。寻求美的享受过程,包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的追求。旅游商品伴生于旅游。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这一需求,在创制上多追求工艺美术美,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旅游商品的购买还表现了游客对其美学价值的认同。
3)多样化、层次化。旅游者在个人阅历、 趣爱好、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商品需求。审美标准及其评判结果的不同。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在个性化与多样化。这种多样性差异又衍生出旅游商品的层次性,高、中、低档次商品分别适于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4)高附加值。游客购买旅游商品所愿支付的最低价格不仅依据物化在其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而且往往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伴生其中的旅游商品的美学价值、纪念意义及其给予的精神享受。而人们对情感享受的价格一般不敏感,往往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成本。
5)消费弹性大。旅游商品一般不是日常必需品,受旅游者的情绪及购物地的环境氛围等影响,对其购买具有随意性。另一方面,游客的一次消费行为往往会激起周围游客的购买欲望,即旅游商品购买具有弹动性。同时,旅游业受四季交替,节假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影响存在周期性或突发性的波动,而游客人为的增减必然影响旅游商品的销售。因此,旅游商品销售的波动性强,消费弹性大。
6)地域文化性。旅游商品在构思造型、原料质地、流程设计、工艺技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旅游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以及游览区特征。文化内涵的地域性是旅游商品的突出特色,也是其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关键。
7)纪念性。旅游商品的地域文化性使旅游者寻求旅游纪念物成为可能,旅游者据此还可显示其游览经历。目前国内游客购买旅游商品很大程度上均出于其纪念意义。
4 旅游商品包装主要存在的不足
1)旅游企业大多不重视旅游商品的包装。旅游商品作为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开发的消费品,普遍都不重视其包装。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食品直接外露在外面,即不卫生也不雅观,极大的影响了旅游商品的销售。由于对旅游商品包装的不重视,所以旅游商品的销售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一直不高。要知道包装不仅能使旅游商品免遭污染,损坏,变质等。而且能促进消费的作用,便于携带的包装使旅游者购买欲望大增,有利于旅游商品的开发。
2)旅游商品的包装层次低、不美观,
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商品没有进行包装而直接销售,有的进行了简单的包装,但层次低。往往使用的包装材料单一,色彩不丰富,也没有任何说明,有的甚至内容与形式还不一致,旅游商品也应根据旅游者的心理需求,采用多方面的手段对商品的成分、特点、出产厂家等方面进行说明,使其能及时,广泛,准确无误的沟通信息。另外,美观的包装不但可以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还可以增加旅游商品本身的价值。同种旅游商品包装的精美程度不同,得到市场认可的价格就不同。精美的包装使旅游者爱不释手,从而促使其销售。
3)旅游商品的包装缺乏文化内涵。包装的文化内涵是指包装的文化品格或文化品味。它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我国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大部分旅游商品包装粗糙,简单,无色彩更谈不上有文化∞ 。旅游商品的包装。无论其所用的材料和所具外形千差万别,其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功能。即对旅游商品起保护作用,不使起质量受损,数量短缺;一是社会功能,即对旅游商品起媒介作用。也就是把旅游商品介绍给旅游者,把旅游者吸引过来。从而达到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的目的。充分展示旅游商品包装的社会功能,也就是丰富其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包装文化品味是旅游商品包装势力的主要方向。
5 提高旅游商品吸引力。改进其包装的措施好的旅游商品的包装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引起游人的购买欲望。如何提高这种吸引力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即包装的色彩、包装的图案和包装的内涵。
1)包装的色彩:它在诱惑人的魅力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83%的感应来自视觉,如果我们在包装色彩的把握及运用上能直接反映旅游商品的某种特性,又能与旅游者走到心灵的碰撞与默契,那么这种旅游商品就有可能成为旅游者必选无疑的旅游商品。根据旅游商品的固有色彩或属性,采取形象化的色彩使旅游者产生对旅游商品的回忆,对旅游商品的基本内容,特性作出判断,是当前包装用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手工竹制品的小玩具包装用带有蓝猫纸盒的包装就非常逗 JJ、孩子喜欢,当旅游地土特产的包装就绿色包装衬托表明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的葡萄
千的包装成葡萄色等等。这些利用旅游商品本身的色彩在包装用色上的再现,从而对旅游商品有了一个基本概念和印象。
2)包装的图案:它是最能诱惑旅游者的 路标 ,也是一种旅游商品形象的公告和产品文化的载体。在这些图案的组合种要从3个方面考察:组织形式、表达的主题、展示的风格。在组织方式上,不管是用几何性的构图,或是抽象化的手法构图,还是用具象化或实物化的构图,都应有~种内在的能提醒人们注意的绘画语言与旅游者产生沟通和共鸣点。才能使这种物品让旅游者接纳。在组合形式上,有的以突出文字为主,有的以突出实物为主。也有二者兼顾的。在文字上既有单用文字表现的,也有用文字和象征性图案或物品照片结合的,也有单独以内在物品进行表现的;而实物上多是以照片为宜。
论南岳衡山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 篇6
论南岳衡山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
南岳衡山不仅是南方重要的旅游商品批发中心,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本文据南岳衡山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以佛教文化、寿文化为主题形成龙头旅游商品,以提升品牌形象和整体形象,通过面向市场,依托衡山,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严格管理,加强促销等策略进行深度开发.
作 者:彭蝶飞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刊 名:热带地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TROPICAL GEOGRAPHY 年,卷(期): 22(4) 分类号:F590.8 关键词:南岳衡山 旅游商品 深度开发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 篇7
关键词:旅游景区,小商品市场,三亚市
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发展旅游购物, 旅游景区附近的小商品市场发达, 其直接原因是旅游景区及附近的小商品市场能给景区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国际上的旅游景区的小商品购物率平均水平为40%左右, 而中国大部分旅游景区的小商品购物率基本在20%上下徘徊。国内外旅游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但基本上达成的共识是中国的旅游景区及周边的小商品市场中的多数商品千篇一律、做工粗糙等问题严重, 降低了旅游购物者的消费欲望。
就三亚市而言, 2013年接待的过夜游客总人数突破1 200万, 旅游业收入总值达到了233.33亿元。然而大量游客旅游购物的重点花费区域却集中在了三亚市的免税门店, 2013年的免税门店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大关, 而旅游景区及周边为数众多的旅游购物的小商品市场依旧不温不火。这不仅说明了三亚市景区周边的小商品市场刺激景区游客的消费的能力欠缺, 也影响到了三亚市景区旅游经济的效益。
一、三亚市旅游景区小商品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
三亚市地形呈现出狭长的带状分布, 其主要旅游景区也基本沿海岸线分布。
据三亚市旅游委统计, 三亚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多达60多个。为了保证本次调研数据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三亚市1个5A级旅游景区南山佛家文化旅游区、两个4A级景区分别为天涯海角与大东海旅游景区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三亚景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这些景区分别是三亚市的西部、中部、东部, 具有一定的空间代表性, 同时也是在三亚市占据重要地位的旅游景点, 能够反映出整个三亚市景区及周边的小商品市场的信息状况。
(一) 在对景区及周边的小商品经营者的实地访谈调研中, 收集整理的具体信息
1.摊位租金。以三亚市政府提供的免费摊位与年租金3万元以下的摊位居多, 年租金在3万元~5万元的摊位仅占26%的比重。这反映了三亚市景区周边的小商品经营摊主基本上以小本投入为主。景区出现免费摊位的原因是景区开发过程中, 周边当地居民失去了土地因而被安排在景区经营小商品以维持生计。
调研发现, 多数摊位装修简单或者直接没有任何装修, 而政府免费提供摊位的摊主也只求摆摊能够解决生计问题即可, 这直接使得低廉粗劣的小商品长期存在且经济效益低下, 难以出现改观。
2.小商品类别与成本信息。调研统计的景区周边摊位销售小商品类型的商品以椰木制成品与贝壳类商品的居多, 这是因为这些商品对于岛外游客而言款式设计比较新颖独特并且成本低廉, 利润空间较大;其次就是以销售服装类商品与珠宝类商品为主, 这类商品通常标价虚高, 一般游客都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还价。
商品的成本方面, 10元~20元的小商品占据了半数, 而20元以上的小商品仅占到了23%的比重。而在小商品的销售价格方面, 56.8%的商品售价在30元~50元之间, 与商品的成本进行对比, 景区的小商品商品的利润空间接近200%~300%, 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摊主想维持现状、持续经营的主要原因。
3.摊位年收入。调研访谈信息统计, 超过半数的景区小商品摊位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 年收入偏低。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摊位占到了33%左右, 年收入10万元~15万元的摊位占到了12%, 这些摊位效益相对较好, 这主要和摊位的装修、销售的商品类别相关, 例如大东海周边的摊主反应销售服装类商品的摊位年收入较高。
与往年相比, 大约86%的摊主反映收入与往年持平或者是下降, 其中摊主反映年收入下降的比率达到了44.1%。摊主反映收入下降的原因是摊位销售的商品海南岛其他旅游景区或者商铺都能买到, 并且同一景区周边也存在多家摊位经营同一商品, 因此销售越发困难, 这也与市场现状相吻合。
(二) 在对三亚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小商品市场的旅游消费者问卷调研中, 收集整理的具体信息
1.旅游购物者偏好信息。据统计, 此次参与问卷调研的旅游购物者以岛外的中国内地游客为主。旅游购物者最喜欢的小商品为贝壳类商品, 其次是椰木制成品。这两类商品都有鲜明的海南岛特色, 款式设计新颖, 做工不错。这两点正是游客看重的卖点, 因此很受游客欢迎, 这些小商品摊主出售的这两种类型的商品最多相呼应。然而, 游客信息反映其他类型的商品排在了第三位, 这说明景区周边的小商品类型还不够丰富, 存在较多游客想买但买不到的商品, 这部分对于景区周围想转型转卖其他小的商品的摊主而言市场潜力巨大。
2.旅游购物者的花费信息。调研统计的旅游消费者景区购物花费金额中, 游客购物消费比率最大的是100元~200元之间, 其次是购物消费100元以下。简而言之, 游客在景区购物消费金额200元以下的游客占据了约78%的比重, 以此可以得出, 三亚市景区游客景区购物消费能力比较强。
在景区附近小商品商品的单价方面, 约42.3%的旅游购物者能够接受的地摊货商品单价为30元~50元之间;另有接近30%的游客可以接受的单价是50元~100元, 他们购物的前提是这个商品能够值这么多钱或是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调研统计的小的商品有56.8%的售价在30元~50元之间, 这基本上能够满足游客的单价需求。因此, 摊主要做的是提升商品的质量、做工、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水平。
3.旅游购物者对景区小商品的印象。总的统计数据表明, 旅游购物者对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小商品的品牌不关注与偶尔关注的人群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89.2%的比率。由于旅游购物者对商品的品牌不够关注, 景区周边销售的多数小商品商品都没有品牌商标。由于多数小商品没有品牌, 旅游购物者已经习以为常, 由此导致一些游客新买商品就出现质量缺陷等问题也无人监管负责, 容易产生纠纷矛盾。
调研问卷统计的旅游购物者对景区小商品商品的印象中, 反映售价高排在了首位 (30%) , 其次是反映同质化严重 (22%) 与做工粗糙 (19.5%) , 部分椰木制成品及贝壳类商品以其独特的款式设计 (16.5%) 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针对上述不良印象, 旅游消费者给出的主要建议有降低价格 (22.9%) 、提升商品质量 (17.7%) 、提升服务质量 (16%) 、增加商品的文化内涵 (14.9%) 等方面。
二、优化升级三亚市景区小商品市场对策
(一) 针对三亚市景区及附近地区的小商品经营销售者现状问题而言, 优化升级的对策
1.推动促进小商品市场摊位的合伙化与公司化。笔者认为可以在三亚市政府的主导下, 扶持试点推动景区小商品市场的摊位整合, 实行摊位合并摊主合伙投资经营。这可以一举解决店面装修资金不足、店面狭小、人手缺乏、销售同种商品的店铺过多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 同时可以使得景区小商品市场经营变得更为合理规范, 提高景区小商品市场经营者的竞争效益。
另一方面, 小商品市场可以引入公司管理机制。即相关部门把景区的小商品市场摊位转让承包给相关投资公司装修包装整合, 再分配给原有摊主经营, 公司每月按摊位销售金额收取一定的摊位租金, 并实时对小商品摊位的销售类别、服务状况等进行监控, 避免同一景区的恶性竞争;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与游客反馈平台, 奖罚并举, 激发摊主的经营销售动力, 进而提高整个景区的小商品市场的经济效益。
2.推动景区原创品牌小商品的开发经营与销售。这其中的精髓部分就是把景区文化内涵与景区特色联合起来, 推动景区原创特色化小商品的开发与销售。相关景区机构部门可以委托产品设计包装公司进行景区特色小商品的开发, 同时融入景区文化与风光, 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景区小商品。景区可以把开发出来的特色商品进入小商品市场摊位授权销售, 这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经济收入, 又可以增加小商品市场经营者的经营收入, 避免其他景区大量出现销售同质化的小商品的状况。
(二) 结合消费者的偏好特征以及反馈建议, 优化升级三亚市景区小商品市场的对策
1.提升小商品的质量。调研中发现, 接近30%的消费者反映小商品的价格虚高, 这表面上是有部分小商品标价虚高的实质性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旅游购物者不认同这件货品。调研发现, 较为多数游客认为景区小商品的质地、做工都很一般, 不值这么多钱, 这才是旅游购物者觉得小商品“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小商品市场的摊主可以通过提升对进货商品的成本来提升小商品的质量, 因为在此基础上所花费的一块钱的成本得到的收益远不止一块钱, 让消费者觉得景区小商品物有所值就达到目的了。
2.丰富小商品的品种类别。调研发现, 游客认为景区销售的小商品类别比较单一, 大部分摊位主要销售的小商品都有雷同的部分, 椰木制品、贝壳类饰品等几乎家家摊位都有出售, 而像其他类型的商品如特色手工制品、景区特色的小艺术品等却都没有出现, 存在部分想买的小商品却买不到的状况。
三亚市景区小商品市场的商品供应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市场需求饱和区域, 由此导致摊主收益难以增长。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与游客需要, 适当投资开发探索销售新的小商品品种, 如三亚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沙画产品、贝壳类雕塑品等等, 这不仅增加收益, 还可以宣传三亚城市景区品牌文化,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参考文献
[1]盛颐.三亚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 2011, (9) .
[2]邹亮.基于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旅游纪念品开发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 2011, (10) .
[3]颜节礼.海南旅游商品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8) .
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 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文化生态旅游;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33-04
一、乡村文化变迁:从“诗意栖居之所”到“旅游消费空间”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1]。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描述的场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不仅可体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且能从中悟出人生真谛,这也是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lderlin)所赞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村不仅是人们的劳绩之地,更是诗意地栖居之所。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生活形态由以乡村聚落为主向大规模城市集聚的转变,曾作为人类文明主要载体的乡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或被城市和工厂侵占,或随着年轻人离去而失去了活力。19世纪后期以后,作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城市生活也遇上了麻烦,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人际关系淡漠等社会问题使城市居民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人们开始怀疑城市生活的美好性和真实性,自然性的乡村生活价值被人们重新想起,“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上流阶层纷纷举家逃离城市而迁往郊区或乡村,以求获得清洁的空气和宁静的生活”[2]。在“逆城市化”潮流下,一批又一批的城市居民带着找回传统生活的愿望进入乡村,他们或重新迁入乡村居住,或到乡村进行短期观光度假。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这样描述20世纪中后期法国乡村的变化[3]:一切似乎都改变了:村庄现代化了,人又多了起来。在某些季节,城市人大量地涌到乡下来……一个拥有20户人家和若干处住宅的村庄可能只有二三户是经营农业的。这样,乡村重新变成一个生活的场所。
〖JP2〗在孟德拉斯看来,如先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样,“逆城市化”(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凋落的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农民可以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转而围绕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展多样化经营,一些乡村因此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一时期,随着国民休闲权利的增长,旅游消费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常态和文化时尚,与温泉、沙滩、海岛等一样,乡村是人们最热衷谈论和消费的时尚符号之一。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国有近四分之一的农场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4],游客在农场里不仅消费农产品和自然景观,而且也消费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市场交易逻辑替代了传统的自然生产逻辑,乡村物质景观、习俗都成为可交易的商品,格林伍德(Greenwood)称之为旅游导致的“文化商品化”[5]。乡村的文化内涵也由此发生转换——由诗意的栖居之所转化为大众化的旅游消费空间。
摘要: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传统乡村是人们的劳绩之地和诗意栖居之所。工业革命摧毁了传统乡村,催生了现代乡村旅游业,乡村日益成为一个商品化的旅游消费空间。寻求真实体验是游客的自然愿望,但过度商品化会导致乡村文化变异,使其失去真实感和活力。文化生态旅游主张“文化生命观”、“均衡发展观”和“社区参与观”,并力求在商品化和真实性之间做到平衡,它可作为一条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优选路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文化生态旅游;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33-04
一、乡村文化变迁:从“诗意栖居之所”到“旅游消费空间”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1]。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描述的场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不仅可体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且能从中悟出人生真谛,这也是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lderlin)所赞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村不仅是人们的劳绩之地,更是诗意地栖居之所。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生活形态由以乡村聚落为主向大规模城市集聚的转变,曾作为人类文明主要载体的乡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或被城市和工厂侵占,或随着年轻人离去而失去了活力。19世纪后期以后,作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城市生活也遇上了麻烦,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人际关系淡漠等社会问题使城市居民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人们开始怀疑城市生活的美好性和真实性,自然性的乡村生活价值被人们重新想起,“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上流阶层纷纷举家逃离城市而迁往郊区或乡村,以求获得清洁的空气和宁静的生活”[2]。在“逆城市化”潮流下,一批又一批的城市居民带着找回传统生活的愿望进入乡村,他们或重新迁入乡村居住,或到乡村进行短期观光度假。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这样描述20世纪中后期法国乡村的变化[3]:一切似乎都改变了:村庄现代化了,人又多了起来。在某些季节,城市人大量地涌到乡下来……一个拥有20户人家和若干处住宅的村庄可能只有二三户是经营农业的。这样,乡村重新变成一个生活的场所。
〖JP2〗在孟德拉斯看来,如先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样,“逆城市化”(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凋落的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农民可以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转而围绕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展多样化经营,一些乡村因此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一时期,随着国民休闲权利的增长,旅游消费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常态和文化时尚,与温泉、沙滩、海岛等一样,乡村是人们最热衷谈论和消费的时尚符号之一。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国有近四分之一的农场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4],游客在农场里不仅消费农产品和自然景观,而且也消费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市场交易逻辑替代了传统的自然生产逻辑,乡村物质景观、习俗都成为可交易的商品,格林伍德(Greenwood)称之为旅游导致的“文化商品化”[5]。乡村的文化内涵也由此发生转换——由诗意的栖居之所转化为大众化的旅游消费空间。
摘要: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传统乡村是人们的劳绩之地和诗意栖居之所。工业革命摧毁了传统乡村,催生了现代乡村旅游业,乡村日益成为一个商品化的旅游消费空间。寻求真实体验是游客的自然愿望,但过度商品化会导致乡村文化变异,使其失去真实感和活力。文化生态旅游主张“文化生命观”、“均衡发展观”和“社区参与观”,并力求在商品化和真实性之间做到平衡,它可作为一条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优选路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文化生态旅游;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33-04
一、乡村文化变迁:从“诗意栖居之所”到“旅游消费空间”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1]。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描述的场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不仅可体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且能从中悟出人生真谛,这也是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lderlin)所赞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村不仅是人们的劳绩之地,更是诗意地栖居之所。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生活形态由以乡村聚落为主向大规模城市集聚的转变,曾作为人类文明主要载体的乡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或被城市和工厂侵占,或随着年轻人离去而失去了活力。19世纪后期以后,作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城市生活也遇上了麻烦,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人际关系淡漠等社会问题使城市居民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人们开始怀疑城市生活的美好性和真实性,自然性的乡村生活价值被人们重新想起,“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上流阶层纷纷举家逃离城市而迁往郊区或乡村,以求获得清洁的空气和宁静的生活”[2]。在“逆城市化”潮流下,一批又一批的城市居民带着找回传统生活的愿望进入乡村,他们或重新迁入乡村居住,或到乡村进行短期观光度假。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这样描述20世纪中后期法国乡村的变化[3]:一切似乎都改变了:村庄现代化了,人又多了起来。在某些季节,城市人大量地涌到乡下来……一个拥有20户人家和若干处住宅的村庄可能只有二三户是经营农业的。这样,乡村重新变成一个生活的场所。
【新疆旅游商品的现状及】推荐阅读:
新疆旅游商品开发研究08-12
旅游商品现状研究07-04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09-06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8-29
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分析11-10
贵定县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开发现状分析06-28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2-21
新疆休闲旅游07-03
旅游商品开发赛的策划方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