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通用8篇)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1
提要 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我们正一天天走近2l世纪。当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随着全
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至1990年,全世界进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人数就已超过50亿,总收入已达到2.9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商品和劳务总消费的12.3%。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际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具有广泛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努力探零并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当前的状况与世界经济总格局一致,国际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如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占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以1990年为例,我国旅游收入为286亿元,仅相当于同年世界旅游总收入的0.12%;1990年我国有组织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为425万人,也仅相当于同年国际旅游人数的1%,两者为数都是微乎其微。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年居世界第41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80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相比,韩国排位由第38位上升至第13位,泰国由第24位上升至第14位,香港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众所周知,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关键在于客源,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客源主要依赖旅行社想方设法去组织。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 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
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山如此多娇,不愁无人问津。但事实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设施和完善的软、硬环境,是难以大量吸引客源的。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前几年有一外籍老妇游客,由于景点内厕所恶臭而晕倒在里面。
此外,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货架上还常是景泰兰花瓶、红木雕刻等一些老面孔,不能引导旅游消费。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在财政制度上各地分灶吃饭,地区间在为数不多的旅游投资上各自为政,市场分割,重复建设,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更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国际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即是作为国家内外两种经济体系的重要交接口。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国为了发展旅游业,对改善和优化各自的旅游环境,都在作出很大的努力,从而使旅游业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点。主要是:
(一)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投入少、产出高。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我国在“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4.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I:2.03,换汇成本低。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美国旅游业年平均增值为3300亿美元,而农业为900亿美元,汽车工业为550亿美元,金属工业为400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亦都如此。此外,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1990年世界旅游业提供税收251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直接和间接税收的5.6%。
以上说明旅游业为国家财政积累和创外汇均起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 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因而发展旅游业,首先使许多其他有关联的产业都随之得到发展。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0元之多。其次,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1990年,旅游业约11800万个就业岗位外,并为全世界提供了57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当年新增就业人员的6.5%;1990年至1993年,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50%,刺激了有关联产业的发展。再次,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它成为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热点,1990年世界旅游业共投入资金3510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6.7%,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
(三)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加深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通过国际旅游的频繁交往,加深各国间的经济生活联系和相互合作。不仅推动旅游及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例如从其他产业中采购原料设备、购入先进技术、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等等,使旅游业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其贡献已超过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从而有助于世界国民经济及其总产值的不断增长。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旅游业将面临下面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第一,我国旅游市场将被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度,特别是对旅行社的开放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服务市场的饭店、宾馆早已对外开放,而旅行社和旅游交通业仍受国家高度保护,外资不能插手。关贸总协定要求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服务贸易基本上也以关贸总协定的准则为规范,因而各缔约方为推动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对我国的旅游服务市场,必然会提出要求放宽对外开放度,特别是对设立旅行社问题。
我国的旅游业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尤其由于垄断经营所带来的官商作风,效率低下,如开放旅行社,对发达国家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能否承受得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可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并可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我国旅游业的革新、改造和发展。
第二,旅游服务业涵盖面广,对旅游与相关服务行业如何配套均衡发展问题要发展国际旅游业,住、吃,行、游、娱,购之间因相互关联,须均衡发展,如仅单独发展一个方面,则很难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但当前由于我国的财力有限,无法实现这一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扩大开放利用外资方面,由于国家保护程度不同,有的开放度大,且开放的时间也较早,如饭店宾馆,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有的如购物行业和交通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仍不能适应扩大旅游市场的需要;特别是有关增强旅行社运营活力和完善旅游景点设施问题,使其能与其他相关联的服务行业保持均衡发展,以达到与外部国际环境相适应和接轨的要求,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发展我国旅游服务业的相应对策
(一)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杜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杜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应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第一步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徕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在迈出第一步合资旅行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放宽开放度。
(二)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三)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在管理方面,如对酒搂餐厅和娱乐场所以及在景点出售的旅游商品等,尤以对外籍和港台游客乱收费、漫天要价的“斩”客行为屡见不鲜。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快发展旅游商品,以诱导游客消费并扩大出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已形成了包括商业、轻工和旅游三大供销系统的15大类和约5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体系,一批城市建立了旅游商品销售中心网点已达3千多个,在旅游外汇总收入中旅游商品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商品仍是品种陈旧,花色单一,质量不高,不仅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就连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境内可供购买的也为数不多。他们多半是从本国市场随身带来,或从转口咽喉香港等地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上的高档旅游商品,如卷烟、食品、化妆品、照相器材等,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这与台湾、香港、韩国等不断创出旅游新产品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每年用于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功夫。对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国家应在资金、能源、原辅材料、税收和外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使企业有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通过合资、租赁和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以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扩大旅游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国外旅游者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五)加强旅游宣传,招徕旅游客源
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往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世界旅游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宣传投资,例如美国各州的对外旅
游宣传费用都相当可观,1985年纽约州的宣传费用为960万美元,佛罗里达州为900万美元,夏威夷州更高达1400万美元。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
对主要客源国,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避免以“名山大川”千篇一律的做法,因为不同的客源国有不同的爱好,例如夏威夷在日本客源市场之所以有竞争大,重要原因是突出“冲浪、海泳、夏威夷歌舞”等自身特点。我国对日本则可以“文化古迹、民族特色、佛教圣地”等为特点。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华团,并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等。
(六)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国际游客的人身和财物的保安工作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可仿效澳大利亚的对日本团体游客,派保安人员随队护送以确保安全的做法。同时,必须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责成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需要一提的是在旅游景点,尚须防止环境污染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要保护风景区。桂林那样好的山水,被一个工厂在那里严重污染,要把它关掉。”净化环境,也是对安全的一种保障。
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旅游服务业,除了要做好上述工作外,还有重要的一条,要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熟悉国际旅游业务、外语水平高和作风过硬的旅游导游和相关的领导干部,这是实现各项任务的保证。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由蓝之韵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2
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在旅游人数方面呈现了稳步增加的态势, 且旅游消费总额也不断增加;在旅游消费结构方面, 购物消费仅占一小部分, 大多数的资金都花费在吃住行方面, 观光旅游占据着绝大比例, 旅游质量较低;在旅游服务方面, 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且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不能满足游客享受性的服务, 所采取的相关措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 主要遵循就近原则, 且多数倾向选择知名度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旅游景点。
二、我国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1. 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服务行业, 其行业系统十分庞大, 且对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 许多劳动者经过适当培训都可以从事旅游行业, 因此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 有利于促进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旅游业, 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 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缩小区域内的贫富差距有一定的益处。
3. 能够带动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机遇, 有助于相关产业的资源整合, 促进产业链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4.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
通过发展旅游业能够拓宽游客视野, 陶冶情操, 促进游客的身心健康, 实现游客精神上的愉悦, 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三、当前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旅游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从事旅游行业服务工作的人员的整体素质还相对比较低, 专业水平较差。管理人员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不够深刻, 只能通过打价格战来吸引客源, 不利于旅行社的未来发展。有些导游不注意自身服务技能水平的提高,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将工作视为一种单纯的挣钱手段, 严重损坏游客利益。
2. 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和精力都比较少, 一方面景区的安全基础防护设施建设存在漏洞, 游客的人身安全不能充分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景区交通设施建设不足, 遇到客流高峰堵车事故常有发生, 此外相关服务场所建设不足, 过分追求高档化, 超出了普通游客的经济承受范围。
3. 国内旅游业市场秩序混乱, 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
当前我国旅游业还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手段, 宏观调控能力呈现出不足的状态, 这就导致了旅游业市场秩序的混乱, 一方面行业内部的竞争秩序混乱, 单纯靠打价格战来吸引客源的状况经常发生, 极大地影响其他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行业经营秩序混乱, 损坏游客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游客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
4. 旅行社产品过于单一, 缺乏多样性。
旅行社单位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关投入不足, 旅游产品缺乏足够的特色, 普遍大众化, 多样性和新鲜感都略显不足, 很难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同时旅游单位专利意识不足, 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四、解决国内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注重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新来实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为游客能够提供更为专业更为舒心的服务, 要使工作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 加大对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 保证质量。
旅游景区要加大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对相关设施要进行充分地完善, 使其能够充分地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同时要注重对新景点的开发, 将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产品。
3. 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约束市场秩序。
国家应当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 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 来充分约束规范市场秩序, 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 同时为游客的切身利益提供充分保证, 对于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惩处。
4. 旅游单位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 树立加强专利意识。
旅游单位要深化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和理解, 以实力和服务质量来开拓市场, 要加大对旅游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 通过打造出具备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的眼球。
五、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就目前形势来看, 一方面, 国内旅游业的旅游方式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观光, 增加了旅游的娱乐性和享受性;另一方面, 旅行线路逐渐延长, 人们不再仅限于短途旅游, 大范围跨区域旅游不断增多;同时, 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在吃住行等方面旅游单位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提高了游客的旅途舒适程度。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预测,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内旅游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姝, 彭巍, 蒲妍冰, 董明达, 沈娱.中国大型项目旅游的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J].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12年04期.
[2]张榕.新世纪浦江县旅游业发展思考[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会展旅游;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3-02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种综合性更强、关联性更大、收益性更高的旅游形态,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是基于在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人员互动和文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展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
会展旅游是随着会议展览的不断增加和旅游业的日趋成熟而出现的新的旅游类型。从产品角度看,会展旅游属于旅游产品中的公务旅游;从其特征看,会展旅游兼具旅游业与会展业的特征,即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性;从发展现状看,在我国,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介于旅游业与会展业之间的衍生产品。因此,我们可将会展旅游定义为:借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来招徕客人洽谈业务、沟通交流、参观访问和旅游观光,为他们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刺激消费,从而达到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形式。会展旅游是旅游业与会展业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旅游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诸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会展业为旅游业提供大量的客源,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会展旅游已经是商务旅游市场中份额最大的一种旅游类型;在我国,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会展旅游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①会展旅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迅速发展,展览活动也空前活跃,各类展览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达到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据各方面的统计,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280多万平方米,全国每年举办的各类展会有3000多个,出国办展览800多个,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加会展的观众近2000万人次。②会展旅游的内容日益丰富。随着各类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涌现出“广交会”“厦洽会”“高交会”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为中心的四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北京为例,举行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会议有万国邮联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签约国会议等国际会议,以及汽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③会展旅游的收益日益丰厚。举办国际会议能够给举办国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据测算,接待一名普通的观光游客如果收益1美元,接待一名会议旅游者则将收益4~5美元。近10年以来,我国通过展览已经实现了外贸出口成交额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达120多亿元人民币。
2.我国会展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展馆建设上缺乏合理布局与长远规划。近年来,我国各个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都将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增长点之一,纷纷兴建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但对会展旅游的发展多数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展馆规模偏小,较为分散,供需矛盾突出。②会展旅游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我国很多人仍然把展览会局限于展销或成果展示的概念,对会展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专业人才如国际知名的PCO(指专业会议组织者(、同声翻译人才、营销策划人才等极为匮乏,这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瓶颈。③会展旅游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品牌产品。这也是阻碍中国会展业至今还不能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城市由于定位不准,国际化品牌的会展少,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国举办的会展,大都是临时的、国内的,低水平重复现象十分普遍,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大。而且由于缺少会展旅游管理机构,商业化运作水平低下。
三、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发展会展旅游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共存。那么,如何使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首先,各个城市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会展旅游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次,在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在举办大型会展时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样也不利于我国会展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再次,发展会展旅游,还应该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接待设施条件,使之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需要。
2.坚持特色制胜,加大产品开发。随着会展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实施别具一格的特色发展战略,便成了各地发展会展旅游的制胜法宝。会展旅游持续时间较长,能否给旅游者提供独具魅力的观光旅游项目也成为吸引他们的内容。各个城市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精心开发具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以特色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3.注重培养人才,形成PCO队伍。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培养一批精于会展旅游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PCO(专业会议组织者)队伍。其次,要加大对会展旅游发展中所需要的翻译、导游及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的力度。目前,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旅游专业及课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与会展旅游相关的课程内容,造就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会展旅游的策划、服务、管理、现场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军,李容书.浅谈会展旅游的发展[J].经济师,2003,(12).
[2]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3]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4
泰山旅游资源品位高, 风景组合上乘, 区位条件好,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 旅游资源开发迈出了较大步伐, 服务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泰安市政府、管委、建委、旅游局等从不同角度对泰山旅游开发与管理做了不少开拓性工作, 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 在其开发建设过程中,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4.1 旅游资源开发重点不突出, 特色不明显
泰山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极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上, 它不及南方山水的秀丽险峻,但却有其它名山无法望其项背的悠久文化。因此, 其旅游开发也应以此为重点, 突出其浓重的文化特色。调查数据显示有13.6%的人能够得到泰山文化体验的满足,对其他各方面的满足情况如图1.1显示。而就目前开发现状来看, 开发过程中各种旅游项目一起上, 没有突出重点, 反而掩盖了泰山旅游的特色。以泰山中路为例来看, 泰山大多数的人文景观集中于此,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服务如导游等, 开发力度不够, 并未充分体现其文化特色, 发挥其巨大的潜力,致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大多数仅限于走马观花。这一方面降低了泰山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加大了市场营销的难度;另一方面,游客在游览泰山时的导向性差,多借助高速游览工具,从而导致旅游感受不佳,无法感受到泰山“五岳独尊”的神奇魅力,产生了“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片面感受。
4.2 旅游产业链条结构还不完善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整个旅游产业链条结构还不完善,尤其娱乐、购物两项消费始终在低端水平上浮动。在现代旅游经济的产业链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缺一不可,国内的海南、云南、九寨沟等购物、娱乐消费已占据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调查数据显示有51%的人在泰安的消费额处于200——500之间,32%的人消费额在200元以下,13%的人消费额处于500——1000之间,只有4%的人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而游客在旅游中关注的要素比重情况如图1.2显示,其中购物跟娱乐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所以泰安的旅游消费额较国内如海南、云南等其他旅游发达的地区相比还相差太远。4.3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4.3.1 客观上泰山旅游业供需的时空矛盾突出
在时间上,泰山旅游的季节性很强,来泰山旅游的游客主要集中于四至十月,调查数据显示42.5%的人选在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来爬山,这就导致了小长假期间的客流高峰,最高达
日进10万人以上,而其它月份游客数量较少,有的月份日进山人数不足2000人;在空间上,9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泰山主景区——泰山中路和西路,而扇子崖、普照寺、玉泉寺等景区游客稀少。由于供需的时空矛盾,导致泰山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旅游管理的难度大,安全隐患多,服务与游览质量难以保证。调查数据显示60.5%的游客对景区内的公共服务不满意。上述问题最终导致游客游览感受降低,对泰山整体形象的评价不高。
4.3.2 景区的城市化、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
泰山景区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服务设施不断增加,方便游客的同时也使景区的城市化、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在岱顶,常住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多达数百人,所排放的生活垃圾、污水严重危及生态环境;过多过乱的店铺地摊、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体量巨大的商业广告牌等,造成了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氛,与泰山自然风貌和人文胜景极不和谐。4.4 国内外、省内外客源地发展不够平衡,市场营销针对性不强
泰安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数百万人, 而其中国际游客仅万人, 这与泰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不相称。大批国际游客对泰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兴趣, 特别是港澳台同胞、东南亚游客, 以及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 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泰山之游恰恰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在泰山的对外宣传、营销过程中, 应抓住这一特点, 充分利用香港及东南亚当地具有影响的旅行社, 增强海外游客的进入度, 推进泰山的国际旅游。
另一方面,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3.9%的游客来自省内,36.1%的游客来自周边及国内其他省区,而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某些发达地区的游客不足10%。这一数据表明,泰山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周边省份以及其省内各地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区市场尚需进一步开拓。而且游客在泰山逗留时间短,大约有80.9%的游客在泰安的滞留时间少于三天,旅游消费偏低。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 泰山还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客源市场有待开发。
4.5 交通、餐饮等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效益不理想
作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 在旅游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泰城在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市区道路普遍过窄、车辆违规违法占道行为较多、公交线路不尽合理,以致交通拥挤。其次,餐饮住宿行业结构不尽合理, 特别是一些新建的餐厅、饭店, 对需求考虑不充分, 档次追求高档化,缺乏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 脱离了泰山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之饭店总量激增,结构不尽合理,造成了其经济效益不
理想。如何疏导交通、解决泰城居民和游客畅快通行,同时合理布局餐饮服务业已是目前泰安旅游服务方面亟待解决的大问题。4.6 旅游线路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从近几年的泰安旅游看,除了泰山以外,在外省旅行社报线中,泰安就没有第二个景点能够拿到外省报到山东旅游线上来,也就是说没有个高层次产品与泰山相匹配。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泰安的其他景点相知甚少,具体数据如图1.4所示。泰山、徂徕山、莲花山、东平湖、大汶河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路线。所以产品空间结构比较单薄,这就是一个走出泰山发展泰安旅游的问题。目前自然泰山、休闲泰山的形象也没有在国内树立起来。泰山东部、西部距济南不足50公里,且交通方便,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大量的养生资源,本应是休闲最好的目的地,泰安却没有好的旅游产品打造出来,不能满足休闲度假群体的需求,所以说泰山旅游市场形象单调。5 强大泰安旅游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加快泰安旅游经济发展步伐,有利于提升泰安经济总量,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要加快发展泰安旅游经济,关键是以提升泰安旅游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发掘利用泰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实现泰安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5.1 坚定不移地确立旅游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泰安旅游产业是泰安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件,是与周边城市比较优势中的璀璨之处。旅游产业与生俱来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带动性、关联性作用,决定着它必然成为泰安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展示一个城市的投资优势与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拉动城市人口就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为此,应尽快制定《加快泰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措施。以此发挥政府的指导、倡导和引导作用,为泰安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引导、扶持泰安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精心筛选一批启动快、投资量大、带动力强的旅游项目,通过金融支持,财政扶持,土地使用优惠,鼓励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大力倾斜,增强泰安旅游经济的后劲发展。5.2 提高泰山导游素质、积极调动多种因素,充分展现泰山文化魅力
秦汉以来, 历代帝王到泰山封禅告祭, 无数文人、雅士到泰山顶礼膜拜, 给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泰山正是一座硕大无比的露天博物馆。泰山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应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首先要培养高水平的泰山导游, 增强泰山旅游的文化内涵。泰山作为
历代登临胜地, 不同于一般的自然风光, 它是经过历代的精心营构, 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天成, 相得益彰。要想使泰山风光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 紧紧吸引住游客, 使其不是走马观花, 而是流连往返, 就得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导游队伍, 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紧地融为一体,向游客展示出泰山风光的真正内涵, 增强泰山旅游的文化含量。其次要组建并开放泰山文化馆, 开设若干展厅, 如历代帝王封禅展厅、历代文人墨客石刻展厅、泰山神话传说厅、泰山古建筑厅等,展示泰山古文化的全貌。开发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既可增强旅游者的科学意识, 扩大旅游者视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又能够提高泰山的知名度, 实在是一件应该快办的事。
5.3 调整泰山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旅游新产品
目前, 泰山游客绝大部分是以观光旅游为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 人们出游将不再单纯以观光为主, 而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享受, 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要充分利用泰山的知名度, 打好泰山这块金字招牌, 在充分开发泰山观光旅游基础上, “跳出泰山看泰山”, 下大力气建设一批配套游乐设施,使游客来得了, 留得住, 玩得好, 变单纯观光游览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购物、会议、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 实现旅游经济的升级转化。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观光旅游的档次。依托泰山华夏文化旅游城的开发建设, 借助泰山良好的资源、区位和客源优势, 着力抓好展示传统华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泰山华夏文化旅游城项目建设, 并以此带动整个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 把泰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与泰山相映生辉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二要进一步做好文化娱乐旅游大文章,大力开发会议和购物旅游的潜力市场,在充分发挥现有度假区、宾馆、购物街的休闲购物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泰城交通状况,使游客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畅通无阻地到达休闲购物场所。5.4 保护好泰山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基。要实现泰山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泰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和前提下,一要制定《泰山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为泰山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根据和行为准则。二要制定科学的旅游总体规划,协调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经一步完善风景区的旅游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协调旅游经济活动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针对景区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坚决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做法。三要控制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古树名木, 精心养护植被生物, 切实保护山石古物, 不得损坏,防止火灾, 重于泰山。游人和管理人员的衣、食、住、行、便都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全面考虑。四要切实保护好泰山和泰城的文物古迹, 对
遗址和遗迹等文物古迹要尽量保持现存形态, 不宜进行过多的修复、重建活动,开发服从保护。另外景区一切建设, 都应服从景观环境的要求, 统一规划。凡属风景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 均应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一支笔签署, 报省以上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兴建。5.5 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国内外市场的营销工作
首先,要研究确立泰山的主体形象,并围绕着主体形象宣传促销。泰山主体形象应定位于“中华历史文化第一名山”、“中华民族的圣山、神山”、“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历史文化的缩影”。其次,要借助于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宣传促销工作使之经常化、网络化。要充分认识并及早介入信息高速公路,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再次,宣传促销应加强区域联合“山水圣人旅游线”,泰山、济南、曲阜三地旅游联系密切,三地应加强区域联合。最后,应针对泰山旅游的目标客源市场开展宣传促销工作。目前泰山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在国内,因此宣传促销应坚持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指导方针。对国内旅游市场,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500公里以外更为广阔的市场。在泰山的对外宣传、营销过程中, 应抓住海外侨胞对祖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特殊情感, 充分利用香港及东南亚当地具有影响的旅行社, 增强海外游客的进入度, 推进泰山的国际旅游。5.6 加强对相关服务行业的宏观调控
旅游行业是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其内部、外部都要求有较严格的比例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另外,无论是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还是购物、观光等都需要互相协调发展,既不能出现瓶颈效应,也不能任凭某一方面过分超前。这需要加强旅游行业的宏观管理。首先,政府职能部门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心,加强行业法规建设,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对旅游企业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培育完善的旅游市场体系;其次,结合统计部门关于游客的消费结构和层次的调研,合理布局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比例,更好地满足中低消费者的餐饮、住宿需求。再次,建立鼓励创新机制。管理者要有创新思想及领导创新的意识,然后才能将蕴藏于行业和社会的金银“点子”挖掘出来。
相关部门要以以上宗旨来指导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疏导。无论是汽车、火车,泰安市应与铁路和公路交通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城建方面要逐步拓宽市区道路,严格规范道路行驶准则,要做到满足泰城居民正常山下班以及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使游客来去舒畅,减少在车站、道路上的滞流。二是依据游客的消费结构需求,合理布局餐饮服务消费层次,同时抓好饮食卫生及物价检查工作。“假日旅游”人多于平时几倍,饮食卫生工作难度较大,可临时组建卫生监督队。同时,物价、工商、卫生、环保等管理部门加大力度,做好管理、检查工作。以防止欺行霸市、诈游人钱财的现象发生,维护好泰安市的声誉。三是扩大住宿面积。虽然,泰安市现有床位两万多张,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假日旅游”的需求。泰安市现有高校十几所,在假日期间完全有可能为此提供住宿空间,但这需要泰安市与住地高校协商解决,使其利益共存。5.7 增强泰安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
从“着眼泰安, 放眼山东”的视角出发,为实现泰安市“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 泰安市旅游资源应加强整合发展。
从历史文化方面看, 泰城因泰山兴起与发展, 泰山-泰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 如泰山-泰城共同构成了“天上-人间-地府”的神文化, 通天街-岱庙-岱宗坊-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共同构成了山城轴线,泰城与泰山的古建筑也遥相呼应、风格协调统一。千百年来, 由于帝王封禅、文人登临和宗教的繁衍等社会历史原因, 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历史文化的局部缩影。因此应将开发开发泰山旅游资源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真正使泰山载体与其历史文化内涵相得益彰,成为重塑泰山品牌、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泰安市有岱庙、天外村、徂徕山、莲花山、东平湖等旅游资源, 它们大都属于省级旅游景点, 知名度不高, 宜将此类知名度相当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发挥它们的互补功能, 实现叠加效应, 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由于处于阴影区 , 它们的整合需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营销宣传, 以打破屏蔽效应。6 结语
改革开放后的泰山旅游,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泰山被列入世界双重遗产名录之后,泰山旅游进入了黄金时代。随着整个世界旅游大发展的热潮,泰安市政府又提出顺应时代的旅游发展思路“大泰山、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进入21世纪,泰安在泰山保护、资源开发、景区景点建设以及旅游服务、队伍建设、宣传促销、产业管理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的了全面地协调发展。季羡林的名言也逐渐被国人所熟悉:“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对泰山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弘扬与利用不仅对泰山的旅游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作用。
泰山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泰山文化不仅是泰安与山东的重要旅游资源,也是整个国家和全世界的重要旅游资源。通过分析泰安旅游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所得到的改进措施也终将贯彻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旅游业的全球化,世界双重遗产的命名地——泰山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游览圣地和探索知识的宝库。
【参考文献】
[1]付景远 《整和旅游资源 打造旅游经济》聊城大学管理学院,2006年. [2]孔宁宁.《发展泰山生态旅游 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3]谭海鸥,谭益民.《关于发展泰山旅游经济优势的思考》.山东农业大学,2001年. [4]李敏.《价值工程在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5]林爱庆.《山水城市 名山特色》.城乡建设报,2010年. [6]徐威.《深入开发再创商机—谈谈泰山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 [7]孟华,范方堃.《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以泰山为例》.泰山学院,2010年.
[8]刘建,李秋颖.《泰安市旅游资源整合发展问题研究》.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年.
[9]朱波,梁振民,国转英,《泰安市泰山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农机局,2010年. [10]郭树生.《泰山风景区管理状况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 [11]赵敬民,彭淑贞,乔晓红.《泰山风景区自然灾害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泰山学院,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 [12]贾静.《泰山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青岛大学,2010年. [13]徐建春,张雪莹,刘庆.《泰山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泰山旅游文犯产业发展》,2006年.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5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6
时间:2010-12-02 14:16:00 来源: 农贸网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
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2、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3、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推进体制改革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做好发展规划 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5、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1][2][3] 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4] 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5][6]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
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7] [8]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9]。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10
由“皮革奶”事件引发的对国内乳品安全的深思
2011-04-17 16:29:19| 分类: 食品08级1-4班 | 标签:皮革奶 乳品安全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年新春刚过,让中国民众备受关注的中国乳制品行业依旧风生水起,不大太平。告别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后,皮革奶粉悄然来袭再次刺痛民众的神经。皮革奶是指添加了“皮革水解蛋白”的乳制品。什么是皮革水解蛋白呢?这种非法添加物就是用皮革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的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生成一些粉状物,这种粉状物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它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可以提高产品蛋白含量。
“皮革水解蛋白粉”多用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后的下脚料来生产,自然这种“蛋白粉”中混进了大量皮革糅制、染色过程中添加进来的重铬酸钾(可用来检验酒精浓度)和重铬酸钠等有毒物质。不法厂商利用这种皮革水解物,加入浓缩鲜奶精、香兰素精和甜味素等物质,经过喷雾改造后生产假冒乳制品。如果长期食用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粉”的食物,“铬”重金属离子便会被人体吸收,积累于骨骼之中,长期积累便会中毒,使人体关节疏松肿大,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如此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皮革奶让人深恶痛绝。之前发生的阜阳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三鹿奶,几乎让人们到达了“谈奶色变”的地步。再这样下去,中国人的健康还会有保证吗?中国的奶制品行业,迟早会爆发一次更大规模的信任危机……
通过查阅资料,乳制品安全事故的成因,概括起来共有两点:市场失灵与监管失效【1】。
乳制品及作为其中间产品的原料奶都具有经济学中的“信任品”特征,即无法通过肉眼或者口感分辨乳制品的质量。衡量质量高低的指标,例如乳脂率、蛋白含量、体细胞数等都需要采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皮革水解蛋白的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蛋白质。目前农业部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查牛奶中是否含有皮革水解蛋白,这是动物胶原蛋白中的特有成分,在乳酪蛋白中则没有,所以一旦验出,则可认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国内多家乳企如
伊利、雅士利等均表示,目前很多大乳制品企业都有针对这个的检测设备,这些都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只是企业需要投
入二、三百万元进行设备购置。
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的判断止于商品的外包装和口感上,很难获得乳制品质量的准确信息。“信任品”的交易中存在着信息严重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购买者和销售者对他们所交易的商品质量拥有不对等的信息,通常是销售者对自己的商品拥有一些私人信息。即企业的原料奶交易是基于长期博弈中形成对原料奶生产者的信任,而消费者的选择是基于对企业品牌和监管机构的信任。然而随着我国乳制品产业竞争的不断深化,奶农、奶站、企业和监管部门等主体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倾向逐渐显现,交易中的市场失灵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失效导致信任链的断裂。
(1)市场失灵 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创造的最引人瞩目的制度之一,然而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发现,当存在外部性、垄断或信息不完全等情况时,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将出现失灵。在原料奶和乳制品交易中的市场失灵是引发乳制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乳制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行动集合是提供高质量、低质量的产品,消费者的行动集合为购买、抵制。正是乳制品的“信任品”特征造成质量信号失效,具体表现在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混同存在于乳制品市场上,使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难以得到高的同报,而那些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得以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质最战略也发生扭曲。为了应对价格竞争,突破奶源的瓶颈,许多乳制品加丁企业为了占领更多市场,享受到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降低,竞相参与奶源的争夺,面对明知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仍忽略对原料奶质量的检测。
奶源在进入企业生产线前污染严重,这是导致乳制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奶源质量与奶源组织方式直接相关,分散且小规模的奶农不但饲养方式落后,标准化水平低,而且客观上也使消除质量信息不对称所需要的检测成本变得更加高昂。因此,在缺乏质量监控的散奶交易中,契约约束变得非常脆弱,掌握质量信息的原料奶生产者更加倾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2】。在奶牛饲养和原料奶销售的过程中,部分农户为提高产奶量,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重金属添加剂等,导致奶源的抗生素和重金属超标;在奶站环节,出现不法经营者在原料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含量等质量安全事故。“三鹿奶粉”事件中以散奶为主的乳制品生产企业都受到很大冲击,而以牧场和小区为奶源主要模式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出现问题则相对较少正印证了这一点。
(2)监管失效 在市场失灵情况下,仅靠企业来保证乳制品安全,显然是不现实的。保障乳制品安全,维系消费者信任,必须依靠政府的有效监管。我国乳制品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是制度不健全和相关标准落后。(1)乳制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从草场到消费者的全程乳制品安全监管,而且监管职能分属质检、卫生、防疫、工商等多个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监管格局必然存在很多漏洞。“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奶站环节原料奶质量监管缺失所致,而之后质检部门对每一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派驻监管员,向社会奶站、养殖场派驻监督员的“人盯牛、人盯人,人盯车”的应急监管方式,更是反映出乳制品安全监管方法和手段的匮乏。(2)乳制品质量标准落后。现行的中国乳业标准共有129项,包括奶牛饲养标准、乳制品厂标准、乳制品标准和奶业机械标准。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安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7
1 安徽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安徽旅游业逐渐实现了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跨市域发展,成为安徽省在新世纪的强劲增长点,其国际、国内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逐步形成体系,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1.1 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安徽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编制了《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批科学含量高、指导性强的规划,明确了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了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了实现安徽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2011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徽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
1.2 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安徽省着力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水平和旅游设施的服务接待能力,合宁、铜九等铁路相继完工,特别是在合武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之后,安徽成为连接华东和华中的高铁走廊,人员流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新安江“黄金水道”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重点旅游区的通讯、水电、食宿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安徽省正积极探索组建合资旅游航空公司,加快新增国际和境外航线,大力发展与国内重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空支线交通。同时推进长江岸线旅游港建设,支持开展游轮、游艇等业务。
1.3 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在巩固和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了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力度,形成了更多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黄山世界遗产游、徽州历史文化游、九华山佛教文化游等产品都颇受欢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低碳旅游等产品日渐成熟,全省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1.4 旅游区域合作联盟紧密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加强对入境和沿海、周边市场的宣传促销,初步形成区域联合、政企齐动、上下互动、整体联动的新促销机制[1]。签订了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协定,发挥各省旅游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探索资源互享、政策互惠、信息互通、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合作模式,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步伐,这无疑将给安徽的国际旅游市场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1.5 旅游经济对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
旅游业逐渐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908.90亿元,同比增长23.30%,相当于全省GDP的9.04%。旅游业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与战略意义日益显现。旅游业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
2 安徽旅游业发展问题
尽管安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人们对旅游有了更高层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求美。而目前安徽省旅游业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类新需求,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安徽旅游业总量较低
旅游收入总量指标综合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安徽省旅游总收入2006年为411.5亿元,2010年超千亿元,虽增加了很多,但在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中的排名仍靠后,其旅游经济总量还是偏低。
资料来源:五省市2009年旅游统计年鉴及旅游业发展统计报告整理
2.2 安徽旅游收入结构较合理
从安徽国内旅游收入组成来看,安徽旅游业的区域发展仍不太平衡。安徽的三大板块中,大皖南的旅游收入占绝大部分,2009年大皖南板块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20.82万人次,所占全省比重为77.37%,而新皖北板块累计接待入境游客5.82万人次,尽管增长了18.13%,但其所占比重只有3.73%(如下图所示),因而如何进一步带动新皖北板块和泛巢湖板块的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式开发,是安徽旅游业今后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
2.3 安徽旅游业的综合性配套服务较落后
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安徽的旅游景区尚未在游乐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及金融、通讯、医疗方面投入较多,因而游客看过景点就返回,逗留时间较短,这无疑会影响旅游收入的提高,制约安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2.4 安徽旅游业创汇能力偏低
安徽国际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旅游创汇能力仍偏低。近年来,安徽省着力提升了黄山、合肥、安庆、阜阳机场的接待能力,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2010年前七个月安徽省旅游外汇收入增加了四成,但与全国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入境旅游促国内旅游这一方针已在云南省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果,而在安徽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2.5 安徽旅游管理和质量不具有明显优势
安徽省旅游多元化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但总体规模偏小。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也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安徽旅游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
3 安徽旅游业发展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消费狂潮就要来临,旅游业更应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十二五”已来临,各行各业均已做好了相应的规划,安徽省更应充分利用其丰厚的旅游资源,力争取得更高的旅游收人。在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下,随着安徽产业转移的逐步实施,安徽旅游经济必会更上一个台阶。
3.1 加强旅游宣传力度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宣传,只有当更多人了解安徽的美与好,才会有更多的旅游者选择到安徽。强化旅游的宣传,扩大影响至关重要。在宣传工作中,要注意整体策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目前,安徽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等早已名声远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去旅游观光,其所带来的旅游收入相当可观。但安徽还有很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景点,但这些地方尚未被大多数人所知道,这无疑是因为宣传还不够到位,如何将旅游热景区的游客吸引到这些地方,如何更好的联合促销,这些都值得思考与实施。
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可以自主对外宣传促销,同时每年省、市可以组织全省的、全市一些旅游景区景点联合进行宣传促销,这样旅游资源可以互补,不会空置,旅游线路也便于组合,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首先,我们应在客户的细分市场上下功夫[2],由于年龄、收入等因素,每一类客户的偏好与特点都有差别,应采取差异化的宣传方式。其次,优化宣传队伍,除了每个景区要建立各自的宣传营销队伍外,还应在全国甚至国外进行宣传促销活动;在宣传中应加强旅行社之间的沟通机会,使自己的旅游线路更加方便与完善,以便得到更多游客的喜欢。再次,改进宣传方式。要进一步改进网络营销,不仅要宣传旅游资源,更应详细介绍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医疗甚至近邻的旅游线路,注重细节方面的服务。另外也可利用在安徽省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发放一些精致的介绍旅游景点的宣传册子,增加全国各省的会议代表对安徽省的了解。最后,多举办一些促进旅游的事业和活动,增加知名度。可以组织召开历史人物纪念活动和中国现代革命史重大事件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制造影响力,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引起世人注意;争取举办国内国际赛事如“四体会”。这些都会提高知名度,从而增加旅游客源。
3.2 开发新的旅游商品
安徽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文化、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齐云山、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花山谜窟—太极洞等丰厚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安徽的旅游商品也非常丰盛。
最近几年旅游方式由团队为主变为散客(含自驾车散客)明显增多,旅游规格由大众型向豪华型提升,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观光,越来越多的向休闲、生态、探险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的需求必然要求不断推出新的有价值的旅游商品。像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山区风景旅游地,应更多利用山区有特色的农副产品资源,如用山区的竹、石、瓷等制造装饰品、纪念品;像水资源丰厚的江河湖泊风景点,可以加工鱼等特色食品。目前我国的旅游商品高低档两极化严重,与大众购买力相符且能令大众满意的旅游商品尚且不多,不能同时兼顾国内国际市场。“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旅游越来越火热,这无疑会提高旅游商品的需求。
国际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偏向于中国特色,而国内游客偏向于地方特色,因而应针对游客的差异而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偏好的旅游商品。在推出新的旅游商品时,应注意与地方环境资源相吻合,不可违背地方习俗等悠久的文化,也不可一味的追求旅游商品的数量,而大量使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从而破坏地方生态环境。同时不可只注重美观而强调包装,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旅游商品的推出应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市场调研等,不可盲目追求速度,应尽量考虑周全,旅游商品推出后若不受欢迎,严重的可能会增加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抱怨,降低该旅游景点的品牌形象。所以,要着重开发适应国内外游客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价格适中又不乏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3.3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服务是决定旅游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服务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快慢,因而要从各个方面提高旅游的服务水平。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旅游业的相关制度,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发、经营和从业行为进行指导、管理和调控。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损害游客权益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如旅游企业创汇要享受外贸出口企业同等的奖励政策。还有应加强旅游风景点和旅游购物场所的管理,杜绝乱收费、乱提价和坑骗游客。应逐步做到和国际上各国家发展旅游业的通常做法接轨,制定各项政策和规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旅游服务景点应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水源、卫生等方面,让游客享受旅游的舒适与快感,杜绝让游客产生不满与抱怨的情绪。加强风景点的餐饮、购物、信息传递、宾馆等一条龙的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并且要加强对这些旅游服务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使其无论何时都是规范的、放心的。
再次,应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高素质、专业的贴心服务。导游不仅要善于表达与交流,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应妥善处理好与游客的关系,避免与游客起冲突,应注意表达方式,不可对游客产生偏见而区别对待,及时帮助游客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3.4 扩大旅游企业规模
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国内国际知名酒店巨头的“眼球”,如快捷假日、锦江、古井等。但从全省来看,安徽星级酒店呈明显的橄榄型,其中二、三星级饭店占全省总数的82%,五星级饭店仅占1.2%。目前,安徽省星级酒店的增长与旅游市场的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应加强旅游星级饭店的建设,另外旅行社的建设也有待加强,进而扩大旅游企业的规模。在加强一、二星级饭店建设的基础之上,加大三星级饭店的建设,增加国内国际知名饭店的数量,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提升星级饭店的整体形象,满足游客的高层次需求。
要使安徽旅游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通道,必须对安徽省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2000年安徽省就提出加快发展“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的战略[3],因而应当以“两山一湖”来整体推进全省的旅游联动,应考虑以黄山、九华山两个旅游集团为基础,整合周边省市旅游企业,组建更有区域竞争力的大集团。
在扩大旅游企业规模的同时,也要继续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安徽省各级风景名胜区与景点,存在着条条分割、管理权交叉的现象,应该重新审视安徽省旅游业管理权与经营权的体系;安徽省国有的大中型宾馆饭店多数经营不佳,前景堪忧。各类旅游企业应加快以产权明晰为中心的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胆探索景点景区三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体制创新,积极引进海内外的资金与管理。
4 小结
特色是旅游业之魂,文化是旅游业之基,环境是旅游业之根,质量是旅游业之本[4]。因而安徽在进行旅游工作时,应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挖掘,高度重视城市特色的营造,高度重视环境的绿化与美化,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建设势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靖.安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7,21(5):2.
[2]王斌.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潜力[J].统计教育,2003(2):1.
[3]章尚正.把握市场发展大趋势开创安徽旅游新局面—论省政府的旅游主导作用[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5(2):1-2.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 权益 侵害 保障 对策
旅游消费者属于特殊消费者,一是身份具有暂时性,二是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正因为旅游消费者有别于一般的消费者,我们才需要对其给予较多的保护。通过对侵害事实的认真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探索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1 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为了解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状,本人通过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检索法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情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权受侵害,通过调查问卷显示,34%的旅游者认为他们在旅游过程中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旅游高峰期,景点未认真考虑可能影响安全的个项因素并制定周密的安全保护预案和急救措施,如2013年四川九寨沟景区因游客人流量超负荷引起的严重滞留事件。二是知悉权受侵害,按规定旅游消费者具有真实了解旅游信息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旅游过程中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完全了解旅游的全部真实信息,因此会引发一定的矛盾。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随团旅游者表示部分经营者为节约成本在旅游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夸大宣传、相互倒卖游客,而旅游者为了顺利完成旅游活动不得不接受安排。三是求偿权受到侵害,旅游者在权益受到侵害后,部分游客不知道依法求偿的途径或者得不到及时的补偿。例如旅游者在明知权益受到侵害后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旅游时间或者不影响自己旅游的行程,只能勉强接受不合理的消费等等。
2 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导致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又相互关联。具体体现在:
2.1 我国关于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不健全。我国在很早就已经启动《旅游法》的制定,目前我国的旅游法已经正式实施,可谓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新旅游法虽然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但它主要从纵向法律关系层面来规定,对于横向法律关系的规定较少,无法及时有效地保护旅游者的利益,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又比较笼统,存在适用上的空白。
2.2 我国有关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执法、司法力度不足。目前,在旅游行政执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些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较为欠缺不文明执法,综合素质差,执法时不出示有效证件,态度恶劣。二是执法过程不严肃,其中出现法律依据不清楚、执法程序不合法、处理结果不公正等问题。三是受理慢、处理效率低。
2.3 旅游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旅游者在遇到纠纷时往往自认倒霉或者认为维权很复杂自动放弃权利,这就使得不法经营者有空可钻,利用旅游消费者保护意识差的弱点损害旅游者的权益,逃避本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从实质和长远的角度分析,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漠视将导致大众对旅游行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甚至敌视,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 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对策
从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和解决旅游纠纷的有效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3.1 完善旅游立法,弥补法律适用上的空白。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的完善,提高旅游投诉规范的法律效力、构建全国性旅游投诉平台、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应对体系、提升投诉处理人员素质、加强旅游投诉机制的公共宣传。二是在旅游合同中更加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据调查旅游者对旅游合同的投诉主要体现在合同内容不完整和合同内容理解模糊,因此旅游合同的细化已经势在必行。对旅游合同细化的实现途径应在内容、主体、争端解决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3.2 政府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强以及执法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旅游执法力度,这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通过执法机关依法打击旅游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能够使旅游消费者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同时要加强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和考核,定期对外公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科学量化等级管理,反映其综合水平。
3.3 加强旅游立法知识的宣传,树立旅游消费者正确的法律意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定期开展旅游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宣传,使旅游消费者广泛了解旅游中的各种消费知识和维权常识。同时,旅游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旅游经营者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必依。
总之,我国旅游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只有充分了解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原因才能探索出有效的对策,才能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有效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制度,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刘宇涵.《我国旅游消费者基本法律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困境探究——以威海地区调研为实证分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
(5).
[2]高乐.旅游市场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郑海英.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J].学术交流,2011(8).
[4]莫小春.《基于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思考》;中国商贸,2010(14).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市场营销论文11-16
我国财政金融支农现状问题及对策06-27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05-20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05-14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09-06
我国健康管理的问题、挑战及对策07-11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9-23
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