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业发展

2024-10-21

新疆旅游业发展(精选12篇)

新疆旅游业发展 篇1

摘要:新疆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既具有明显优势, 又有很多不足;既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 也存在一些挑战。南疆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改造自身的劣势;准确定位;完善旅游政策体系。

关键词:新疆南疆地区,旅游业,SWOT分析,战略

新疆南疆地区 (以下简称南疆) 包括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五地州。总面积107.51万km2, 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4.76%。人口总数943.11万, 约占全疆人口总数的46.91%。其中, 汉族166.53万人, 少数民族776.57万人, 占人口总数的82.34%。[1]

一、南疆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南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依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五地州旅游资源进行归类, 克州有31个亚类中的21个, 旅游资源亚类类型盖度67.74%;喀什有22个, 覆盖度为70.97%;阿克苏有20个, 覆盖度为64.52%;和田有20个, 覆盖度为64.52%, 巴州有23个, 覆盖度为74.02%, 五地州共有414个旅游单体。[2]

二、南疆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 新疆南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南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多, 拥有8大主类中的7类, 主类盖度为87.5%, 共有414个旅游单体, 旅游资源科学内涵丰富, 人文内涵丰厚深邃, 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

2.政策优势。

南疆地区是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中央及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对南疆旅游事业的发展, 在2007新疆旅游工作会议及新疆“十一五”规划中都特别关注南疆地区, 指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南疆地区重要支柱产业,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南疆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3]这对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政策保障作用。

3.南疆五地州旅游资源整合粗具规模。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从2003年8月起至今, 正全力着手对南疆五地州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伊塞克湖的旅游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整合。将南疆五地州众多旅游景点 (区) 与吉尔吉斯国的伊塞克湖融汇整合, 着手建设以南疆为中心, 以吉国为重点, 辐射中亚国家, 进而吸引欧洲市场的国际性旅游大板块。

4.地缘优势。

南疆地域辽阔, 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4.76%, 边境线较长, 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6个国家接壤, 有4个对外开放的口岸, 具备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

5.古丝绸之路优势。

“丝绸之路”在五地州沿线遗留下来大量的城堡、塔寺、石窟、墓穴等人文景观, 许多著名的遗址如尼雅遗址、龟兹国都故城遗址等, 均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名胜依靠丝绸之路的背景将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

(二) 南疆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南疆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 航线尚不能覆盖区内主要旅游重点城市和地区, 旅游旺季时铁路运力紧张, 区内与周边省市尚未形成旅游联运业务;全区现有等级公路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区之间相距较远, 旅游景点分散, 主要景点之间尚无快速、便捷的旅游大巴或中巴相连接, 这些都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主要客源地居民收入水平低。

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 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南疆地区主要游客来自本地区, 根据2007年统计资料, 南疆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090.3元和2098.66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698.7元和956.3元, 这对南疆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外出旅游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3.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不足。

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没有较高的投入, 其旅游发展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南疆地区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短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从而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4.旅游淡季较长, 旅游宣传不足。

南疆地区大部分自然类旅游景点只有4—5个月旅游时间, 在5—10月形成一个明显的旅游旺季, 旅游淡季时间较长, 淡旺季游客差异极大。

(三) 南疆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1.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自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来, 国家有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措施, 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南疆地区也大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收入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2.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大力加强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整治。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南疆旅游业的发展。

3.南疆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近年来, 南疆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精神生活的需要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对旅游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较好机遇。

4.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了未来五年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指出“新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要满怀信心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 新疆旅游业将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做文章, 开发并提升特色旅游产品系列;着重建设乌昌旅游中心、南疆旅游板块、北疆旅游板块;争取在民俗文化旅游、冬季冰雪旅游、特种旅游和边境旅游上取得突破。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吸引更多的入境旅游者。据估计, 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1700亿的旅游收入。南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 有许多古建筑遗迹都是举世瞩目的, 奥运会会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南疆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作好旅游促销和宣传, 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神奇美丽的地方。

(四) 南疆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国内同行的挑战。

在发展旅游产业时作为个体的省份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 南疆地区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其他省份和新疆其他地区的竞争, 内部的旅游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旅游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消除。随着旅游目的地的日益增多, 国内客源市场的争夺将日益加剧。

2.国外同行的挑战。

南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 存在差距较大, 这些给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结论

上述南疆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表明, 南疆旅游业具有优势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的特点。如何保持和进一步发挥优势来弥补劣势, 如何捕捉机遇并减缓威胁, 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来考虑南疆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首先, 南疆旅游业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捕捉可能的机会, 围绕南疆特色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扩大旅游产品规模和品种, 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制定南疆旅游营销战略规划, 积极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同时要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威胁, 注意克服自身的劣势。

其次, 利用机会改进自身劣势。在保持、稳定、发展和提高现有的经营领域的同时, 开展多元化经营, 培养核心竞争力。

第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要准确定位, 积极探索旅游开发管理新思路, 整合旅游开发资源,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 积极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

第四, 不断完善旅游政策体系, 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旅游界人员素质建设, 不断提高南疆旅游整体服务水平。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克服劣势, 回避风险。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07.

[2]韩芳.基于生态理论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南疆五地州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3 (6) :1-2.

[3]卡哈尔.吾甫尔.加入WTO对新疆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财经, 2002 (2) :5-8.

新疆旅游业发展 篇2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摘要:文章从新疆“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特征进行分析,充分挖掘新疆文化旅游的内涵。文本以新疆独特的地缘、人文优势为基础,研究了当前新疆文化旅游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建构新疆文化旅游发展具体路径,实现新疆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疆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新疆;规划;路径

一、新疆旅游发展目标及文化旅游资源

(一)新疆旅游发展目标205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会议总结新疆“十一五”旅游发展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旅游发展工作,使旅游业成为“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推动新疆旅游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和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I”。

“十一五”期间,新疆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旅游品牌效应已经显现,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游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新疆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得还不够,旅游精品少、产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旅长游短问题还比较突出。“十二五”时期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立足新疆实际,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张春贤要求,新疆旅游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建设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名牌,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50亿,力争达到1000亿,占新疆GDP的比重在8%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左右,旅游从业人员力争达到50万人以上,带动200万人就业。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问,新疆旅游业各项指标基本上至少翻一番。

“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疆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接待国内游客3500万人次,入境游客13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22.5%,旅游总收入达到350亿元[21。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界定

郭来喜认为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科研以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的课题和劳务的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圈。

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开发司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无论是旅游资源还是旅游资源文化学术界没有给出确切的概念,笔者认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等同的,因为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存在的而被人类发现并利用起来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资源都是被人们用于旅游所需,而在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已经赋予其文化的内涵。而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所以说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界定不是很明显。从本质上来说,则是“文明达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文化已成为了新疆现代旅游业的一种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的内涵,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学者们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主要是以旅游资源为中心,介绍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文化属性、文化构成等嗍。

新疆旅游资源更具有独特性、完整性、丰富性和人文性。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屯垦文化交相辉映。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已刻不容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灵魂的旅游是苍白的。因此,在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方面,特别是深挖文化内涵方面新疆还需做多方面的探索,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疆应当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着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把旅游业作为新疆战略条件形成了与内地迥异的旅游资源。

二、新疆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及优势

新疆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天池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西天山库尔德宁自然保护区和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等,具有别具一格的景观。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0年,新疆旅游实现了三个突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00万,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疆GDP的5.6%、服务业增加值的17%。全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00万人。

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新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完全具备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翻o(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从此表可以看出新疆文化旅游资源的自然资源中生物类占绝对优势,在人文资源中风情胜地类资源占有优势,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无不反映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各种类型中,成为这里独特的潜在的和正在开发的旅游产品。旅游业是—个脆弱的产业,受经济以及政治等大环境影响严重,所以要根据当年的国家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大背景及时有效地调整旅游政策,发展当地游,促进国内游,扩大内需。薪疆旅游正处在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进形成国内外游客通过新疆“西进东出”和“东进西出”的新格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旅游通道、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加速形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树立新疆理念、创造新疆效率将成为新疆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逐步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打造了喀纳斯、喀什、天池、葡萄沟、那拉提、赛里木湖等一批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一种文化现象可直接导致一种旅游资源的生成,而天然的旅游资源也会因为有文化的修饰润色而更具可观性。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的“心物交融”的结果。

新疆旅游发展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突出打好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这几张牌;继续重点建设好喀纳斯、天池、吐鲁番、喀什、那拉提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好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克拉玛依、石河子等一批特色旅游城市;不断丰富冰雪旅游产品,建设冰雪旅游基地;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特色旅游基地建设。

1.浓郁的民族特色

新疆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55个民族,各民族不断融合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同时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而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同时新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开展民族风情游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地域文化特色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锡伯族素有“好骑善射”的美誉,据了解我国许多优秀的射箭手大多来自查县,同时在新疆锡伯族又被称为“天生的翻译家”,他们大多都会说维、哈、汉、锡伯语等。

传统的哈萨克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要生计的民族,与游牧相关的物质非物质民族文化是其文化的一大特色。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生活习惯等共同构成了哈萨克族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成为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宝库。

3.冰雪风情

新疆具有丰富冰雪旅游条件,新疆已形成天山北坡滑雪旅游区、阿勒泰滑雪旅游区及塔城、克拉玛依滑雪旅游区三大滑雪片区。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底,各大滑雪场已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冰雪旅游的收入也在旅游整个收入中基本占到了六分之一。全疆已经拥有滑雪场一二百家,其中上等级的滑雪场23家。乌市周边已经形成了丝绸之路、白云、天山天池、雪莲山、维斯特为龙头,五棵松、阳光运动等滑雪场为递进的连线成片态势。

20,为整合新疆冬季旅游资源,自治区旅游局联合民航新疆管理局、体育局等,在全区各地州市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首届冬季旅游产业博览会。如今,中国新疆冰雪旅游节暨冬季旅游产业博览会已由新疆地方性节庆展会升格为国家级节庆活动,成为中国西部冬季最大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专业展会。现在冬博会成为一个标志,每年举办时即表明新疆冬季旅游揭开序幕,随即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天池冰雪旅游节,哈密冰雪旅游节、阿勒泰冰雪旅游节、阿勒泰国际滑雪节、福海冬捕节、喀纳斯冰雪风情摄影节等一系列紧扣冬季旅游主题的地州冬季旅游节庆活动陆续在各地展开。新疆冰雪旅游十年磨一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I8]。

4.军垦文化特色

军垦是指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奔赴新疆的多个地区进行的开荒生产和建设。而“军垦旅游”一般是指游客在军垦景点参观军垦遗迹和了解军垦文化的旅游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红色旅游类型。实际上,军垦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就是“兵团军垦文化”。其精髓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三、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充分挖掘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仍是新疆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产品,看草原、森林、雪山、骑马、逛纪念馆,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这种旅游方式与真正领略、了解新疆文化相距甚远。一些旅游经营企业因受到资金及技术的影响,不能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内涵,新疆的冬季旅游资源还未充分挖掘,没有显现出具有鲜明西域特色的冬季旅游,同时大多基础设施落后,安全设施较差不具备吸纳区外和国外游客的能力。

(二)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和谐新疆各旅游景点大多路途较远而且又分散。接待景点的道路状况比较差;旅游景区内住宿接待设施普遍落后,宾馆数量少,级别低,此外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农家乐形势的餐馆,虽然符合旅游者乐于体验农家生活的愿望,但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清洁卫生不过关,服务不规范现象。其次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生态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三)旅游产品开发种类不丰富,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新意众多客人抱怨能买的只有小花帽、葡萄干等。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挖掘不深不透。目前仅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少数几个民族开发了一些民俗产品,围绕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的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十分稀少。

(四)旅游产业的整体营销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目前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宣传促销力度较弱。许多旅游产品的推广是依靠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促销活动,官方投人为主。众多旅游企业宣传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往往依靠和等待官方组织,坐享其成。此外针对不同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有针对性的形象策划水平低,宣传形式少,现代通讯手段利用不多。

(五)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低,专业旅游人才匮乏目前缺乏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旅游业提升层次的关键因素。由于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的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是凭着一些实践经验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经营管理的水平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的质量。

四、新疆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建构

新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先决条件,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好、挖掘好现有的旅游产品,如何将区内外的众多游客吸引来,使人们一听到“新疆”,就能联想到新疆的美景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游客的心目中留下鲜明良好的印象。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出入境旅游人数将逾2亿人次,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正加速形成。新疆旅游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备区位优势明显,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机遇期,区内外交通极大改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等有利条件。中央“十二五”期间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将逾2万亿元,今年将完成6200多亿元,将使新疆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地区191。

新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围绕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在区内逐步建立统一无障碍的旅游大市场。二是围绕建设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连通重点旅游区的断头路和连接线、旅游安全救援设施和项目、游客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中心、旅游知识标识系统等设施,增加各支线机场至国内主要客源地航线。三是围绕西部旅游胜地建设,进一步打造新疆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保护挖掘和开发新疆各地、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

(一)充分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平台,发挥新疆现代文化优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于2011年9月1日至5日在中国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设国际板块、国内板块、新疆板块、专业板块,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板块等“4+2”个展示板块。中国亚欧博览会是乌洽会的继承和升华,将连续举办十九届的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进一步扩大我国沿边开放和向西开放步伐,加快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确保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站在新的起点上,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能够更有效地搭建新疆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促进新疆与我国东部以及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的长期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加强新疆与国家各相关部门、相关省区的合作交流,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沿边开放、向西开放,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的有效载体【蝴。

新疆有5600公里边境线、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新疆是我国西部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举办亚欧博览会,发挥新疆东引西出、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将其打造成区域的国际交流平台,对拓展与中、西、南亚和欧洲各国全方位、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和“沿海开放”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新疆在向西开放过程中的桥头堡和枢纽作用。

新疆旅游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挖掘新疆旅游特色资源,新疆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应当突出当地的自然特色、民族民俗特点、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特色,以自身所独有的风格去吸引游客,从而在竞争中取胜。在开发旅游时,政府的作用应充分发挥。

做好旅游规划和对外宣传,从而改变新疆文化旅游形象。

新疆旅游业发展 篇3

摘要:本文在对新疆乡村旅游发展基本特征总结基础上,指出新疆乡村旅游在政府宏观管理、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及营销、经营管理、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疆;乡村旅游;问题;对策

0 引言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来吸引旅游者前来休闲、观光等。新疆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区位优越,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农业生态观光与“农家乐”等模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正成为新疆旅游的一种时尚选择,涌现出了杜氏旅游、峡门子景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点。

1 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新疆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很快,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在全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大范围的粗多精少、小区域的类同单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亟待整体提升。其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新疆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新疆乡村旅游景点大多分布于主要的大中城市城郊地带、旅游业较发达地区或靠近新疆的几条主要经济带。①大中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以乌鲁木齐周边地区为典型,另外昌吉、库尔勒、石河子和克拉玛依等城市附近也有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分布;②重点风景区周边地区乡村,这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再借助原有景区吸引力,吸引大量游客,多是乡村旅游开展较早的地区,如吐鲁番葡萄沟的民族家访点、布尔津县因喀纳斯景区而发展起来的“牧家乐”和南山牧场脚下的齐鲁山庄等;③天山北坡经济带沿线昌吉、哈密、巴里坤、奇台、吉木萨尔、呼图壁、玛纳斯、沙湾、乌苏等市县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等;④北疆铁路沿线的经济带以及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经济带沿线附近,开发了一系列平原湖泊、水库观光游览和观光渔业结合型的旅游景点;⑤天山南坡经济带南疆铁路沿线库尔勒至阿克苏段,近年来也有一些乡村旅游景点涌现,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少;⑥精品旅游线路附带产生了一些乡村旅游景点,这些依托精品旅游线路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景点多收益于新疆旅游发展的“五区三线”战略。

从新疆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区位看,新疆乡村旅游目的地分布不均,乌鲁木齐周边地区最为集中。

1.2 新疆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类型 新疆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一是观光游览型,以观赏农村田园风光、“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二是参与体验型,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三是休闲娱乐型,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如杜氏旅游、峡门子旅游区等)。

1.3 新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特点 新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有两大特点:一是以短期游和近地游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绝大多数是为调剂都市生活而出游,故多以城市郊区为活动范围,出游时间也较短;二是消费为中低档层次,游客由于受供给、经济、文化和传统消费观念等的影响,其消费行为呈现重实惠、轻享受的低水平特征。因此,绝大多数游客到乡村旅游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和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

2 新疆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宏观管理方面 目前新疆各地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宏观管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正常发展。而且大多数新疆乡村旅游地区,一般都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基本上都没有关于乡村旅游的专项规划,仅有昌吉州在2004年做了《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很多区县间都是盲目竞争、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2.2 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化方面 新疆一些主要乡村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大多雷同,旅游项目不外乎赏花摘果、生态园林观光、乡村民俗风情、宗教朝拜等;休闲娱乐亦不过打麻将、棋牌活动、浴足、保健和卡拉OK等,而能体现乡村旅游特色的农事体验型、乡村康体健身型的旅游产品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区的形象。有些旅游项目缺乏特色,没能就地取材、发掘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失去了吸引力。

2.3 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及营销方面 新疆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度假村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景点,但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知名度,为人们普遍了解的乡村旅游景点更是寥寥无几。这说明新疆乡村旅游缺乏市场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新疆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多是以农户为主体的个体经营者,市场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加之乡村旅游经营的季节性、小规模性,导致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还处于等客上门阶段,几乎没有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的专业经营行为。游客到乡村旅游地也主要靠口碑宣传和一些经营户散发的宣传资料。

2.4 经营管理方面 ①新疆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且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和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一些经营者小农思想严重、没有全局和长远观念,对外来游客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难以长期吸引回头客。②整体服务水平不高。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卫生状况不好。一些中小型旅游点,尤其是庭院式经营的小型农家乐,饮用水大部分直接取自地下;一些农家旅馆碗柜、厨房设施简单,缺乏基本消毒措施;住宿条件简便、床上用品不能及时更换等。第二,服务质量不高。当地导游员和服务员接受系统培训的很少,绝大多数只能根据导游词照本宣科,经不起游人的追根求源,满足不了游人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多数服务员为当地农家子弟,对服务技术的把握还不够熟练,服务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 许多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游客不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服务,从而影响游客体验质量。例如,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难以让人接受;缺少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设备。新疆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官员和开发商的急功近利,不能充分认识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和民俗文化遗存的易损性,导致环境和民俗受到冲击,负面影响加剧。比如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污染严重和植被遭到破坏等现象,影响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出现了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和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被破坏的现象。

3 新疆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探讨

3.1 强化科学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针对当前新疆乡村旅游开发的自发性、松散性特征以及项目重复建设、经营效益低下的状况,政府应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为乡村旅游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首先要严格按照乡村旅游开发程序组织专家进行乡村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市场调研和科学规划,避免项目遍地开花及乡村生态和文化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鼓励及奖励机制的力度,通过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来引导和扶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2 提升新疆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的含量决定了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大小和生命周期的长短。随着旅游活动的纵深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难以立足市场。就新疆乡村旅游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言,应涵盖以下三种文化,即:与新疆干旱区相适应的绿洲农业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开荒戍边的军垦文化,而且文化内涵必须完整而一致地体现在游客能亲身感受到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之中,只有这样,新疆乡村旅游才能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3.3 加强客源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久居都市的居民,同时乡村旅游又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和时令性。所以新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应以新疆区内各大城市市民及近郊农民为主,区外、国外游客为辅。这一市场还可以细分为工薪阶层周末旅游市场、城市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追求生态环保潮流的青年旅游市场、离退休职工旅游市场等。在乌鲁木齐这样的新疆旅游重要集散地,旅游季节里,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会聚集在这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项目,使外地旅游者的线路向乡村延伸,形成以城市旅游辐射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

3.4 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要在政府部门统一指导下加大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和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在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新疆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个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舒适、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味。否则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5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各大高等院校均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可与这些高校建立联系,组织乡村旅游经营者进修培训。同时,要组织相关人员到四川、北京、云南、贵族等乡村旅游成熟景区实地参观取经。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乡村旅游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普通的导游及服务人员可以选派当地合格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旅游专业知识,通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3.6 走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当地其他企业的发展,因此,新疆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不能单纯的从乡村旅游产品这一点出发,应该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联合当地其他企业,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具有乡土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企业群,带动当地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兆萍,刘默然.新疆观光农业类型、发展格局与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0,(2).

[2]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3]阎顺.新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干旱区地理,2001,24(4).

[4]许一,由亚男.新疆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潜力分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1).

[5]谢婷,杨兆萍.干早区农业生态园策划、规划、设计理念初探—以新班尉犁县生态园为例[J].干早区地理,2003,(3).

[6]李晓红.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1).

新疆沙漠旅游的发展研究 篇4

1.1 新疆沙漠的分布情况

新疆沙漠面积43.04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沙漠面积近60%。它们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新疆沙漠景观很具典型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以固定半固定的非流动性沙丘为主, 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荒漠动物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以高大的新月形流动沙丘而著称。库木库里沙漠是世界上最高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是中国离城市最近的沙漠, 景观独特。

1.2 新疆沙漠旅游的类型按旅游目的分类

1.2.1 大众大漠观光游

大漠观光游面向的客源层最广, 广袤的大漠风情深深的吸引着大批游客到沙漠中去观光赏玩, 大漠观光游面向的主要是一般游客, 景观观赏是他们最主要的游览活动。

1.2.2 沙漠探险游

沙漠探险游具有冒险性, 它的客源层相对较少, 主要面向比较专业的探险家和勇于探险的旅游者。这类游客较为注重对极端生存环境的体验和挑战, 而观光游览不是其主要目的。

1.2.3 遗址考古游

遗址考古游的客源相对也较少, 主要面向比较专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 以及那些对历史遗迹有浓厚兴趣的游客。他们到大漠中去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学术研究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

1.3 沙漠旅游的特色

1.3.1 浩瀚的沙漠景观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36°50′~41°10′N, 77°40′~88°20′E之间, 东西长约1000km, 南北宽约400km, 面积3.38×105km2。目前能够流入沙漠的河流有24条, 如和田河、尼雅河等。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北部和东部, 广泛分布着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 受主风向影响, 大多为横向沙丘链;尤其是且末和于田之间, 受多风向作用影响, 多为高大的金字塔形沙丘, 一般在50~100m, 甚至有超过200m的。在罗布泊地区, 约有3000km2的雅丹地貌, 土丘高峻似城廓宫阙, 其形似龙伏卧, 所以形象地叫做“白龙堆”。广袤的沙漠赋予人类叹为观止的自然美, 使游客感受浩瀚沙海的神奇魅力。

1.3.2 壮观的原始胡杨林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

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 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 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丛形成了“沙海绿岛”, 在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 有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胡杨的祖先远在1.35×108年前就出现了, 被称为“第三纪活化石”,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由于塔里木河位置的不断变迁, 它流经之处都留下了十几道条带状的胡杨林, 如轮台县南部塔里木河河畔的青年期胡杨林, 沙漠公路零公里处的中年期胡杨林, 以及塔里木河南侧尉犁县境内的老年与枯死的胡杨林区。

1.3.3 特色的旅游产品

比如吐鲁番的葡萄, 哈密的哈密瓜, 库尔勒的香梨, 番茄等。新疆的羊肉也很出名, 比如说烤全羊, 涮羊肉, 牛肉干等等都很受欢迎。手工艺品技术精湛, 例如英吉沙小刀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艺品, 别致、精巧, 既可作刀具, 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是颇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纪念品。

1.3.4 独特的民族文化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 以维吾尔族为多,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这说明他们的文化历程也很丰富, 这里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不管是男女老少, 都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2 新疆沙漠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

新疆处于我国西北地区, 相对偏远, 距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较远, 国内客源市场的开发处于劣势。其沙漠旅游资源的分布受中东部优势资源的屏蔽影响, 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流向中东部优势资源分布区, 且旅游地交通线路数量不足, 道路等级较低, 交通不便, 可进入性较差, 从而严重制约了沙漠旅游的发展。

2.2 景点的分散

沙漠旅游景区多分布在沙漠边缘, 景区开发成本高。沙漠地区道路建设、保护难度大, 景点之间距离大, 造成旅游线路较长, 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 在旅游营销推广过程中价格较高, 市场竞争力减弱。

2.3 基础建设落后

沙漠地区处于我国西部较落后地区, 经济实力较弱, 在政府的指导开发下, 由于资金的匮乏, 旅游项目和景区开发档次及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2.4 品牌意识不强

好的形象是提高景区知名度的关键, 能起到开拓市场, 增加客源的巨大作用。由于现阶段开发沙漠旅游资源的市场意识淡薄以及缺乏宣传经费, 新疆沙漠旅游整体形象定位没有确立, 产品特色和潜在优势得不到体现和发挥, 从而降低了资源的品位, 造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

3 发展对策

3.1 挖掘沙漠旅游文化内涵

浅析CRM中的客户价值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郝彦革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宋娜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与此同时, 旅游企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基于此, 结合CRM理论来探究解析我国旅游企业竞争力不足的症结所在。在IT技术应用基础上, 旅游企业将企业内外客户作为一项重要战略资源, 并有效整合, 实现产品差别化, 培育内外客户长久的忠诚度, 从而建立一个有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最终实现我国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CRM内部客户外部客户旅游企业

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01 (b) -146-02

旅游产品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 旅游者的选择空间和选择余地很大, 只有最先满足旅游者真实需求的产品的企业, 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因此, 旅游企业的管理需要从过去的“产品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 只有快速响应并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与瞬息万变的需求, 重视旅游者的终身价值, 加强与旅游者间的动态关系管理, 并不断挖掘潜在客户, 保留老客户,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于客户群体的支持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与企业内外客户实现关系共赢。

1 CRM的概念及“客户”的内涵

时至今日, 虽然CRM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用语, 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无论何种界定, 我们不难发现CRM主要是企业以客户为核心, 运用信息技术和营销

近年来, 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探险猎奇和科考访古等特色旅游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沿古丝绸之路探险, 体验丝路文化, 追寻厚重的丝路历史沉积, 丝绸之路成为我国旅游的黄金线路。把沙漠旅游产品纳入“丝绸之路游”系列产品之中, 使之相辅相成, 产生组合优势。“丝绸之路游”是新疆旅游的拳头产品也是中国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名牌产品之一, 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丝绸之路游主要体现丝绸之路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差异, 由干旱风光、古文化遗址和民族风情构成。把沙漠旅游产品纳入“丝绸之路游”系列产品之中能够丰富丝绸之路游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内容。古丝绸之路不仅经过新疆的绿洲城镇, 而且跨越了沙漠、戈壁, 但目前国际国内游客的丝绸之路游主要选择在乌鲁木齐、吐鲁番、伊犁、喀什等绿洲城镇, 或围绕这些城镇周边的旅游资源或景点展开, 没有充分涵盖和体现新疆特殊的沙漠干旱风光。另外, 目前的丝绸之路旅游一般比较注重浅层次的观光产品开发, 新疆具有垄断性的专项和特种旅游产品项目则开发不足, 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 可借助丝绸之路的旅游热效应, 推出多元化的组合产品, 逐步形成沙漠旅游特色产品。

3.2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人们对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 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 不再停滞于客人提出什么给什么, 而是提前了捷克人需求什么就给什么。

景区单位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 适当设置奖惩措施, 激励员工进步, 督促员工尽职尽责。每年都选报一些有培养价值的员工外出学习, 带回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服务技能。

3.3 加大旅游广告宣传, 充分运用“主题促销”手段

手段, 通过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从CRM这一名词的构成, 还是从对CRM定义的理解, “客户”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尤其是客户至上的服务环境中。传统的CRM中的“客户”包括分销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及其合作伙伴, 这些主要是指购买企业服务和产品的外部客户。企业还应有另一类客户, 就是企业内部客户——内部员工。本文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描述:重视企业的内外客户这一最重要的资源, 完善客户服务, 深入分析并满足客户需求, 构建客户品牌忠诚度以及获得客户终身价值, 对企业提高销售质量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2基于CRM的我国旅游企业发展背景透视

2.1旅游业的自身特点

加强旅游广告宣传就是要加强对细分旅游市场的市场促销力度。沙漠旅游产品是一种可以向海内外市场开发和营销的高产出产品, 在宣传时往往更关注具有特殊兴趣的散客, 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态和文化体验, 激发游客的动机。旅游广告宣传只有对目标市场有的放矢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沙漠旅游的旅游广告必须充分考虑沙漠旅游者的个性特点。沙漠旅游者往往更注重自我感受, 旅游宣传必须投其所好, 满足沙漠旅游者行为层次的需求。促销的目的在于利用宣传促进的方法, 诱发游客的旅游动机使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有利于自身旅游产品的销售。主题促销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推销手段。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找准促销主题, 这个主题既应该充分反映本地的特色, 又必须对海外或国内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新疆的沙漠旅游产品开发也可以充分利用主题促销的手段。如举办“新疆‘大漠孤烟直’摄影展”这样的特色主题来宣传打造沙漠旅游的吸引力。在新疆几乎全部为传统低价观光旅游产品的产品系列中, 凸现沙漠旅游的产品层次来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3.4 严格控制游人数量, 强化生态旅游环境管理工作

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 有效地控制游人数量, 一方面可以防止生态旅游资源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满足游人舒适、方便、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另外, 还可以使地方上获得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对于生态旅游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管理效果, 定期分析总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正确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接受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避免污染和破坏旅游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发生, 确保生态旅游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新疆是历史上著名的丝路要道, 而在这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 留存下了很多城堡、石窟、驿站、烽燧、墓葬等古迹遗址, 它们大多数都淹没在沙漠之中, 所以新疆的沙漠成为了神秘而又独特的旅游景点。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兴起, 沙漠旅游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我国沙漠旅游也逐渐兴起。为促进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沙漠旅游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提出了发展沙漠生态旅游, 实施沙漠知识经济战略, 发挥沙漠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等发展思路。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篇5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文章把波士顿矩阵法引入旅游市场的分析,在对新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接待境外游客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士顿矩阵法的`计算,建立了新疆境外游客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并对来疆旅游境外游客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疆在拓展境外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境外旅游市场的建议.

作 者:周立学 马倩 楚新正 ZHOU Lixue MA Qian CHU Xinzheng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刊 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4(3)分类号:F592关键词:入境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新疆

新疆发行“最亲民”旅游年票 篇6

今年的旅游年票价格与去年的298元的价格相比大幅下降,更加亲民,且今年精挑细选了53个优质景区,其中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1个,3A级景区21个,主题景区7个,总减免价值高达1 600余元。在有效期内持年票可免费进入一次年票加盟景区的第一道门。

2016年度新疆旅游年票,主打亲民的价格,坚持把“转方式、惠民生”作为总体方向,促进推广全面旅游,积极倡导各族群众低碳出行、绿色出行。

今年的旅游年票在去年年票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更新升级。今年的新疆旅游年票与新旅程集团发行的全国其他省市年票一样,采用了实名制卡加票册的形式,防伪技术较之2015年年票做了较大提升。一人一卡一册,卡片小巧精致,游客携带起来更加轻便。卡面左侧为持有者近照,卡片仅限张贴照片的本人使用,不得冒用或更换照片,遗失不补,防伪标识跟照片章损坏无效,同时游客可拨打防伪膜上方电话或发送短信查询年票真伪。

此外,今年的年票除卡片做了技术处理之外,票册也更加精致。票册主打中国红色调,喜庆之余也彰显了新疆的热情,明快艳丽。票册目录按地区划分,更加整齐划一,清晰明了。各大景点的等级、票价、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便于游客浏览。票册内页,一页一景区,图文信息详尽,相辅相成。每页右下角还有2016年新疆旅游年票纪念章加盖处,用盖章代替去年撕角的检票形式,更加美观,也更加环保,使年票更具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

除了已加盟的景区之外,还有众多优质景区也在火热加盟中。年票通过票册、网站、户外广告等媒介,以文字、图片、地图、视频、评论等功能,立体化地向旅游者介绍景区特色、旅游线路以及景区周边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多方面的相关信息,真正做到旅游、娱乐、消费全程指导。

新疆旅游交通现状及发展研究 篇7

一、新疆旅游交通现状及对比分析

新疆地域辽阔,旅游景点分散,景点间距长。以新疆城市间的交通为例:新疆城市间平均距离为958公里,首府乌鲁木齐市距各地州所在城市的平均距离为742公里,其中距喀什1 100公里,距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市则长达1 509公里,而到达昆仑山下的民丰县公路里程达2 277公里。新疆旅游城际间距长,景点(区)分布分散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交通运载能力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1.新疆旅游交通体系

公路运输是新疆解放后发展最快、地位最重要的交通运输产业。公路客运运输量从1978年的786万人提高到2005年的31 747万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客运运输能力提高了40.39倍。目前,新疆列入国家编号的国道8条,全长9 112公里;省道68条,全长7 244公里;县道有643条,全长13 976公里;乡道有2 773条,全长23 658公里;专用道路281条,全长8 341公里;通车总里程62 231公里。形成了一个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东连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亚各国,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运输网络。

新中国建立前,新疆的铁路是一片空白。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制定了逐步将内地铁路向西延伸的计划。1958年12月兰新铁路铺至新疆境内第一个车站天湖站。[1]1962年12月铁路延至乌鲁木齐西站,至此兰新铁路胜利建成(新疆境内753.5公里)。1985年5月至1990年8月,北疆铁路全线贯通,全长460公里。1994年9月兰新铁路复线铺轨接通,1999年4月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全线开通运营。至此,新疆铁路网初步建成。

新疆民航事业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成立于1985年1月1日的新疆航空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民用航空西北管理处)于2002年10月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北方航空公司联合重组成立新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目前,中国南方航空新疆公司(简称南航新疆公司)经营航线53条,其中国际航线8条,连接4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10个区内重镇及7个国外城市,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疆内成网,东西成扇”的航线运输网络。新疆是全国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包括13个在用机场,那拉提机场于2006年7月正式通航,是新疆第一个旅游支线机场。2007年8月,新疆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喀纳斯机场正式通航。

2.新疆旅游交通的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2005年新疆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 761公里,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公路里程达89 531公里,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名列第五,其中等级路里程位列第八;但高速公路的建设里程仅略高于青海,处于第三十位;一级公路里程处于第十三位;二级公路里程位列十四;等外路里程处于第七位。

如图1所示,山东、江苏、广东、湖北、广西、四川、湖南等地的公路里程与新疆相仿,但其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却远远高于新疆,新疆公路存在等级提升的迫切要求。

如图2所示,在铁路营业里程方面,四川(2960.4)、湖南(2902)、广西(2728.8)、云南(2328.1)、广东(2225.2)等地区与新疆(2761)相似,但铁路客运量却大大高于新疆。由此可见,新疆铁路建设速度较慢,对已有铁路运输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二、新疆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铁路交通建设慢、密度低,利用效率低

新疆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铁路交通营业里程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同四川、湖南、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区铁路营业公里数量相当,但在铁路客运量方面,由于人口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新疆的铁路的客运量远远低于以上地区,铁路交通的利用效率低。

新疆南疆西境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五国接壤,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南疆仅有一条铁路线,且终点在喀什,这极大地制约了塔里木盆地以南的喀什、和田等地区出入境旅游的发展。

总之,相比之下,新疆的铁路旅游交通存在密度低、跟不上旅游业发展步伐的缺陷。

2.公路等级低,效率低,旅游重游率低

公路交通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及旅游发展的命脉。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疆的经济就是公路经济。新疆公路交通密度由1985年的134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到2005年的538公里/万平方公里,公路交通密度居全国各地区前列,但公路总体等级水平较低。江苏、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区的公路总里程数同新疆的公路总里程数相当,但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新疆为9.4%,远远低于山东的37.40%、江苏的25.50%、广东的23.92%、湖北的19.72%;略低于广西的13.32%、四川的11.75%。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旅游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路交通的发展,目前,新疆的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旅游交通耗时长、舒适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旅游目的地重游率的提升。

3.景区(点)间距远,旅游交通成本高

据统计,在旅游效果影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为首位。[3]旅途舒适度低→旅游线路重游率低→旅行社利润小→降低组团成本→避开高等级公路收费站,耗费更多时间走路况差的路段→旅途舒适度低。旅游交通方面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制约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4.对景区内的旅游交通缺乏规划

当前国内许多景区内的旅游交通建设容易趋向两个极端:要么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景区内交通建设处于停滞状态,造成游客对景区的人为破坏;要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没有充分考虑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影响了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较早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南山景区为例,在其开发初期,对游客的数量、游览路线、交通工具限制较少,造成了机动交通工具在景区内随意行使,骑马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行走,对林地、草地破坏严重;游客游玩后的垃圾漫山遍野。近几年来,情况大有改观。

三、新疆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1.创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

旅游公路的建设在新疆尚属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以喀纳斯旅游风景区为核心的一系列旅游公路的修建。2005年,新疆共有4A级旅游景区6个,3A级36个,2A级42个,1A级21个。这105个A级以上的旅游风景区大多存在公路不能直接到景区的问题,并且到景区的道路条件差,舒适度差,加重游客的旅途疲惫感,降低对该景区的愉悦体验度。铁路建设方面应重点考虑南疆经济和旅游发展的需求,以喀什为起点,继续向西修建联接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吉、乌铁路,使之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另一方面,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修建和田、民丰、且末、若羌一线铁路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总之,坚持分级、分步进行旅游交通的建设,在新疆形成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主体、铁路为补充,相互衔接、安全快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

2.加强管理、提高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沙漠与绿洲共存的格局是新疆旅游的亮点,同时也是旅游交通的巨大障碍,城际交通距离长、道路等级低、沿途风光单调等制约因素都要求新疆的旅游交通提高服务质量,对旅游线路、行程安排精心规划,保证快捷、舒适、安全的旅游交通服务,做新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3.合理规划景区内的道路

景区内的道路规划是景区旅游活动的“生命线”,与景区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使游客能全方位领略景区美景的道路设计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景区内道路的成功规划使得景区内的各个景点环环相扣、相互促动,提升游客的感官愉悦体验,同时也是提升景区美学品质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戴良佐.新疆铁路修建百年回眸[J].新疆地方志,20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数通电子出版社,2007.

新疆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篇8

1 昌吉市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昌吉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较大。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网上查阅等方式分别从昌吉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几个方面对昌吉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

1.1 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昌吉市乡村旅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及政府较重视3个方面。昌吉市乡村自然风光有高山、湖泊、大漠、草原、古迹等五大自然景观,种类较多,且保存状态较好。除此之外,昌吉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景观,在历史上就属于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居住着汉族、回族、哈萨克和维吾尔族等32个民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昌吉市的交通也十分便捷,东面与乌鲁木齐米泉市相邻,北面与五家渠市相邻,312国道从昌吉市横穿而过,交通便利也给昌吉市带来了较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昌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开发相对较早,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形成了农家乐、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模式。当地政府也积极开展旅游推广工作,加大了旅游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1.2 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劣势

昌吉市的乡村旅游劣势主要体现在受季节的影响显著、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基础设施不到位、管理混乱等现象。昌吉市乡村旅游接待时期主要集中在夏季,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旅游收入。每年的5-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旅游淡季。受气候影响,冬季气候寒冷,旅游的收入不足以支付经营支出,所以冬季都是停止营业的;大多数的旅游工作人员都来自社会闲人员,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没有受过专业的旅游技能培训,缺乏相应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景区内的娱乐项目较单一。服务意识不强,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满足;景区在管理上比较混乱,缺乏明确统一的执行标准,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松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1.3 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机遇

昌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与帮助,同时也为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011 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公示期已满,全国共评出38 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就包含有昌吉市杜氏休闲农业庄园。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31号文件,出台了许多鼓励和引领乡村旅游的政策[1]。2015年国务院1 号文件提出要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3 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按“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表述,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同时新疆推出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乡村旅游,昌吉市则受到了更多点关注。可以预见,乡村旅游必将对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1.4 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挑战

在国家和新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昌吉市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分别体现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生态旅游的建设及与其它周边景区的竞争几个方面。随着国家新政策的出台,及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的提出,昌吉市作为新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典范,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乡村旅游的规划及发展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景区规划开发时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建设好乡村生态旅游业逐渐成为了现在旅游的新常态[2]。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带动经济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游客过多带来的噪音污染,垃圾污染,改造游览区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促进旅游开发,又要保持生态平衡也是一个新的挑战[3];昌吉市周边自然环境优良,临近的城市乡村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乡村资源外还有大型的国家级风景区,旅游旺季时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和昌吉市的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竞争,因此针对昌吉市特有的旅游资源招揽游客也是一项新的挑战[4]。

2 旅游者意愿分析

2.1 问卷的调查与结果

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偏好,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探究。问卷的内容主要从旅游者角度出发,围绕自然风光、治安状况、活动安排、服务水平、餐饮住宿、基础设施、旅行费用这几个方面探究大家的关注程度。昌吉市乡村旅游客源主要来源于乌鲁木齐市、米泉、五家渠、昌吉市及周边,因此问卷的发送也主要在这些地区进行[5]。调研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地点向20岁以上具有旅游决策能力和经济能力的完全行为能力人进行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328 份,去除无效问卷42份,共收回286份,问卷有效率87%。将旅游者的偏好定义为9个变量(见表1)。

通过结合286 份调查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见表2)。

2.2 问卷的分析与结论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变量的均值越大,旅游消费者的关注度越高。在旅游偏好的图表中显示,餐饮住宿的均值最大,为3.85,那么就表示旅游者若前往昌吉市乡村旅游,对餐饮住宿类的关注度最高,因此,餐饮住宿的这一方面也是旅游消费者的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依次的关注内容为交通状况、治安状况、自然风光、活动安排、接待能力、基础设施、民族文化及旅行费用。通过以上顺序可知交通、治安及风光也是旅游消费者较为关注的内容。旅行费用上大家的关心度是最低的,这表示乡村旅游的费用较为低廉,大家对于乡村旅游的旅行费用基本都是可接受的。也就是说在旅游的影响因素中,餐饮住宿、交通、治安及风光是决定前往昌吉市乡村旅游最多的几个因素[6]。

3 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收益群众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业,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从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上可以看到昌吉市旅游的发展氛围很好,同时也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但是从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周边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分析来看,对昌吉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3.1 景区的建设

从景区的建设方面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8]。在景区建设上要健全基础配套设施,尤其是在餐饮住宿等旅游者最基本的旅游服务需求方面。目前昌吉市乡村旅游的资源丰富,但是开发程度不高,受气候影响,旅游时间短暂,因此,在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多种模式的旅游活动,增加活动安排,促进不同季节的旅游发展,增加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3.2 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方面加强建设。昌吉市乡村旅游分布较广且不均匀,针对此现状建议集中规划,发展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建立乡村旅游度假区,由点到面式发展;在旅游规划时要有长远目标,围绕国家生态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目标,建立可持续、绿色、健康的模式发展。管理上一方面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同时还要对旅游从业人员有效管理,可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3.3 景区的宣传与推广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与发展对策 篇9

新疆的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品位高、功能全、博大精邃,气势恢宏,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入境旅游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扩大对外开放、解决就业问题及赚取外汇的重要渠道。因此,对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认清市场发展特点,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加快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新疆旅游资源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资源赋存位居全国之首,属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其中部分资源为全国独有或世界稀有,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一)优美的自然资源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四周环山。特殊的气候及地质构造造就了高山、盆地、荒漠、湖泊、绿洲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新疆沸泉、温泉、气泉众多,如木垒的沸水泉、乌苏温气泉等,温泉周围大都景观组合良好,部分已开发成为新疆著名的疗养、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较大的昼夜温差,充足的光照,使得新疆有了“瓜果之乡”的美誉,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巴旦木、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甜樱桃等更是名扬中外。

(二)丰富的人文景观

新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丝绸之路不仅连通了东西经济、文化,也留下了著名的高昌古城、楼兰古城、交河古城等古城遗址,还保存了与敦煌、云岗和龙门石窟齐名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这一著名的石窟。另外,古长城、烽燧、炊儿井以及众多的清真寺更为这片土地蒙上了神奇的面纱。

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锡伯等48个民族造就了新疆著名的歌舞之乡。西域古风的歌舞、浓郁的绿洲文化、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构成了天山南北最具有特色、最具有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新疆各民族工匠技术精湛,巴扎上的各种手工艺品,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地毯、玉雕、腰刀、日用铜器、木器、陶瓷、首饰、花帽、服饰等,大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做工非常精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三)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

新疆占我国1/6的国土面积,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汉、巴基斯坦、印度八个国家接壤。绵延了5600千米的陆地疆界,形成了18个开放的边境贸易口岸,为新疆的跨国旅游和贸易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注:数据来源于1978~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旅游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几个较大的起伏。由1978~2006年国际游客量折线图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1988年,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比较慢,但却非常平稳,这是由于当时的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度很低造成的;到了1989年,由于苏联解体、89学潮等国内外政治事件,该年的旅游人数降到了谷底;在此后的1990到1993四年间,新疆入境旅游人次快速上升,1993年旅游人次比1989年增加了两倍多;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分别使这几年的入境旅游人次明显减少并出现了两个波谷;自1998年到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平稳增长,但到2003年,“非典”又导致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大幅下降,甚至回落到了1994年的水平。此后,从2004到2007年又平稳增长。综上,新疆的入境旅游市场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起伏不定,但总体是上升的,这也可以看出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越来越开放,发展也越成熟。

(二)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分布

俄罗斯是新疆主要的客源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与新疆接壤,存在较大的地缘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中俄成熟的边境贸易。日本紧随俄罗斯之后,位居第二。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与新疆两地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日本人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历史上一些日本探险者对丝路的考察及其它活动一度在日本引起哄动。再次是西欧和北美客源市场,包括德、法、英、意、瑞士、荷兰、比利时、美、加等国家,因历史上几位欧洲著名探险家对丝路文物的发掘和盗窃活动引起了一个多世纪的丝路热潮,加之现代西方人特有的探奇心理,使欧美游客对丝路上的各类文物古迹、宗教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等都有独特的兴趣。亚洲(除日本)及澳洲客源市场,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印尼、韩国、巴基斯坦、印度、西亚等国家,也是很有潜力的客源市场。

(三)新疆入境旅游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各种消费类型的比例关系。按旅游消费的不同用途,旅游消费结构可分为“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需求的消费。2001~2007年间,新疆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自9900万美元增加至16190万美元。但从消费结构来看,“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却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2007年与2001年相比较,入境旅游者娱乐消费所占比例下降了1.2%,住宿消费所占比例下降了1.6%,餐饮消费所占比例上升了2.7%,长途交通、市内交通所占比例下降了5%,邮电通讯的消费占比所占比例上升了2%,而商品销售所占比例增长了5%。可见,基本旅游消费在入境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具有较大的消费弹性的非基本旅游消费有明显的发展。整体入境旅游市场消费结构由基本旅游消费向非基本旅游消费转变,呈现良性发展势态。

(注:数据来源于2001和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

四、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一)维护社会稳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新疆入境旅游人数总体是上升的,但入境旅游市场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起伏不定,因此,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必须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前提。所以,新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的旅游交通网

近年来,新疆旅游业蓬勃发展,2007年仅入境旅游人数就已达到40多万,虽然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旅游景区(点)相应的基础设施却仍显滞后,这严重制约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新疆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各景点相隔很远,漫长的旅途更需强化旅游公路景观的合理建设。还应该加强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开通新疆和内地主要客源市场城市之间的旅游专线,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各大城市之间的包机旅游和团体旅游等业务,以扩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三)积极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尽管近年来新疆入境旅游人次持续攀升,但客源市场分化比较明显。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境外客源,其中,日本、美国和俄罗斯是我国前三大入境旅游客源国。因此,应进一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一方面加强对入境旅游大国的市场渗透,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新兴境外客源国家的市场潜力,综合运用广告、公关、会展等整合营销手段,深入各客源市场开展长期的、系统的传播推广,对外展示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最新旅游信息,并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同时,合理规划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黄金线路,并利用广告、网络、文化交流等各种渠道对外宣传,不断推出旅游焦点,吸引国际旅游视线。

(四)调整旅游供给,促进消费结构健康发展

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的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例与旅游发达国家60%的比例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调整旅游供给结构来实现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健康发展。改变新疆长期以来重旅游目的地、旅行社、宾馆建设,轻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的状况,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供给的协调发展,平衡基本旅游供给和非基本旅游供给的结构比例。在保证整体旅游供给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旅游产品,如建设民俗博物馆、文化艺术剧场等;重视旅游商品的研发,旅游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加大对民间工艺的发掘,引导其健康地进入旅游市场,同时还应杜绝千篇一律、假冒伪劣等问题;另外,还应加强纪念品包装的合理与规范设计,使之美观实用,便于携带。这样既宣传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又能激发旅游者美好回忆,满足其精神需求。

(五)整顿旅游市场,加快淡季旅游产品开发

由于起步低,发展时间短,新疆的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特别是外语导游。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整个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

还应加快淡季旅游产品开发。由于受气候影响,新疆旅游旺季短、淡季长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研究开发淡季旅游产品,搞好均衡旅游已成当务之急。虽然新疆冬季旅游市场日渐成熟和繁荣,旅游产品逐渐丰富,但远未形成具有西域风情、文化厚重、产品丰富的旅游市场。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整合新疆优势冰雪旅游资源,大力推广和宣传新疆冰雪旅游及休闲娱乐项目,吸引内地客商和游客积极参与新疆的冰雪旅游项目,提升新疆冰雪旅游的文化氛围和品牌价值。把新疆的“冬博会”打造成新疆冬季旅游的第一品牌。另外,新疆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是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而且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又比较小,大有文章可作。

参考文献

[1]杨兆萍,阎顺.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地理,1999,(22).

[2]张蓓.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与策略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1).

[3]李凤华,李晓东,杨彩凤,娄在风.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J].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7).

[4]李景宜.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3,(26).

[5]张丽旭,杨国安.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

新疆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篇10

一、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

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它们相互促进, 相互抑制。从旅游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交流, 文化伴随着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而传播, 从而为旅游景点当地的人民创造了发扬其本地文化的条件。从文化产业来讲, 文化也是旅游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是因为旅游的过程当中一定充斥着文化元素, 旅游和文化是伴生的。另外, 当游客旅游过程进行消费活动时, 也一定是为文化产品买单。所以, 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容, 是旅游的灵魂所在和文化的传播渠道

旅游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始终贯穿着旅游活动。这是因为旅游者之所以旅游, 是因为他们需要文化的交流, 旅游过程的消费也是为文化而买单, 旅游的特色之一就是各地的文化差异。所以说,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此外,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尽相同, 其所造成的民俗、民族文化差异是旅游的特色之一, 这些差异不但使旅游过程丰富多彩、让旅游者赏心悦目, 更是不断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旅游消费, 从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因此, 说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容毫不为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外出休闲的主要方式。为了迎合这一巨大需求, 世界各地都在积极挖掘、发扬本地的传统文化, 以期形成自己的特色, 而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又必须以旅游为传播媒介。因此, 文化的传播是以旅游为载体的。除此之外, 由于旅游活动的日益普及, 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也随着旅游活动逐渐传播开来, 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因此文化是依靠旅游这一途径进行传播的。

(二)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当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色和文化传统相结合时, 能够极大地提升旅游内涵并促进旅游者的精神享受, 这有利于该景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此外, 旅游引起的各种文化交流, 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交流, 将会弘扬各地文化传统, 去粕存精, 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要是通过文化旅游的服务和产品表现出来。文化旅游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 就是因为该旅游地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与其本身文化不同的文化产品。这说明了文化旅游的本质, 即提供与文化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可以这样说, 首先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 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其次文化旅游注重“文化”, 是以本地文化传统为根基的, 这种文化传统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而且, 文化旅游的主要消费是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途径来实现的, 而这些途径恰好能体现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传统。

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分析

(一)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

新疆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位于欧亚大陆腹心, 毗邻南亚、西亚和中亚, 周边与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 并且拥有多个对外开放口岸, 是我国重要的对外通道。比较重要的口岸有红其拉甫、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 无疑让新疆有了发展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的资本和潜力。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的旅游主流将是回归大自然。这一点, 新疆也不甘落后。新疆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有著名的火焰山、喀纳斯湖、天山天池、那拉提大草原、乌尔禾魔鬼城、卡拉库里湖、赛里木湖、禾木村等, 符合现在和未来的旅游需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都有着不可限量的潜力。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东风, 以及国家对于新疆制定的很多优惠政策, 新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旅游资源的方面来说, 新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很多资源都未完全开发到位。此外, 中国加入WTO以后, 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 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和投资机遇。

(二) 新疆文化旅游的劣势

由于面积太大, 新疆各景区之间相隔太远。各景观之间过于分散, 对于游客的旅行参观极为不便, 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新疆特殊的气候使得交通成为一个大问题, 虽然现在新疆的交通比起过去已有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受气候的影响仍然较大, 如进入那拉提、喀纳斯等景点就很不方便。此外, 不少景点的配套设施较差, 住宿、停车等基本设施匮乏, 使得长途跋涉的游客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从而降低了旅游体验。

新疆远离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 而这些地区是游客的重要来源地, 坐火车去新疆旅游会浪费太多时间, 而坐飞机去新疆费用太高, 不利于吸引回头客, 如京津唐地区、珠三角地区到新疆主要旅游景点的机票价格都十分高昂, 如此巨大的路费成本几乎和出境旅游相当。并且, 新疆旅游的淡季旺季差别十分明显, 旺季往往机票折扣较小, 这无疑不利于新疆的旅游发展。

新疆的部分旅游资源, 如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 和西部其他地区如陕西等地的旅游景点较为类似。而西北其他地区的交通条件要优于新疆, 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原本打算去新疆旅游的游客。此外, 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出国旅游, 加之国外旅游成本越来越低, 以及我国其他旅游景点的大力度建设, 都对新疆的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对新疆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文化旅游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方式, 而新疆又具有文化旅游的基本条件, 如何发展新疆的文化旅游, 是新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新疆文化旅游产业要健康快速发展, 产业化必不可少。而新疆目前的情况是, 大部分文化旅游景点都相当于“事业单位”, 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没有形成产业化, 导致了其旅游产品的粗放性。另外, 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是新疆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所以, 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发展, 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扬自己的民族特色上, 如果在发展新疆文化旅游的道路上一味追求现代化, 将是舍本求末, 不利于其文化旅游的发展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方式, 要发展文化旅游就一定先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 不管是前期投入, 还是概念宣传, 还是提高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在前期投入上, 各种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必须的, 而政府此时可以把旅游业当成是高投资高回报的大好机会。在概念宣传方面, 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十分明显。现在旅行社方面不管怎么做广告, 起到的效果也许还不如政府的一句话, 毕竟旅游者最留意的还是官方的宣传。此外,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干扰到当地一些居民的正常生活, 引起不满情绪, 此时政府应该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让他们明白开展旅游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并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得到利益。

(二)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商品, 树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形象

相比其他旅游发达地区而言, 新疆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所以应该想办法抓住游客旅游的各个环节, 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舒舒服服地消费旅游商品。首先, 要加强旅游商品的宣传。其次, 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不管是新疆本地的文化产品, 还是古玩、玉石等, 都有着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最后, 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拿石河子市来说, 石河子的旅游区域虽说不错, 但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还是很难取得较大收益。可以充分利用其周边环境, 如与之毗邻的玛纳斯和沙湾, 这样一结合, 对于石河子主打“军垦旅游”的发展就大有裨益。若继续扩大其旅游圈, 和天池、天山、吐鲁番等知名景区有机结合, 就更能互相利用其资源, 达到多方发展的目的。具体的结合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交通系统来实现, 让游客可以自由地往来于旅游圈内的各个景点, 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打包优惠政策, 让游客同时能游览旅游圈内的多个景点, 促进游客在区域内消费, 以达到提高收益的目的。

(三) 大力改善新疆的旅游环境

一个地方的旅游环境是能否吸引游客的重要指标。任何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 其旅游环境一定不会差。对于新疆来说, 这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提高新疆的旅游环境, 首先要大力开展绿化活动。新疆地处西北, 给人的印象是黄沙漫天、环境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兴趣。提高城市的绿化环境不但能够给游客以美的感官享受, 更能起到阻风抑沙的作用, 还可以提高游客对新疆的印象, 可谓是一举两得。其次, 加大旅游景点的建设力度。相比其他旅游大省而言, 新疆的旅游环境较为粗犷, 很多景点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 甚至有些地方连住宿、洗澡都成问题, 这样不但不利于游客的旅游体验, 更丧失了提高旅游收益的大好时机。大力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的吃喝玩乐等享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 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前面已经说过, 现在新疆的很多景点相当于是事业单位, 相关从业人员抱着“铁饭碗”, 劳动积极性不高。这样难免会让一些没有得到应有服务的游客失望, 对新疆的旅游发展及口碑很不利。所以, 一方面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改革旅游从业人员的聘用制度, 采用竞争上岗的措施, 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摘要:新疆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文化旅游本身和文化产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搞好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本文在介绍了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之间的辩证关系后, 又介绍了新疆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最后, 就新疆如何发展文化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能够发挥优势、克服劣势, 促进新疆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新疆

参考文献

[1]苏琦.新疆南疆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10.

[2]陈淑琳, 马莉.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甘南的案例分析[J].地理研究, 2011 (05) .

[3]石承烈.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N].中国旅游报, 2011-05-27.

[4]何昭丽.人力资本投资对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03) .

新疆旅游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 旅游;网络口碑;传播学原理

一、概念

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外休闲娱乐的主要部分。而在新疆,旅游业一直以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灿烂的古文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新疆来说不仅仅在经济层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全国各个地区交流不同思想文化形态,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社会化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网络社区研究专家Mayfield 所著的《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书中,被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最常见的基本形式有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站和内容社区等6种。网络口碑是网民之间通过网络渠道所传播有关产品、服务、企业品牌等相关体验评价、讨论和推介的信息,基于与企业的利益是否一致,可以划分为正向口碑和负向口碑。本文中的新疆旅游信息口碑传播泛指网络上对新疆旅游信息的发布、评价、讨论的过程与结果。网络口碑作为旅游爱好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和人际关系维持的重要表现形式,影响着其他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也为企业或组织提供了宣传和与目标受众互动的机会。

贺辉把旅游定义为“暂时离开自己的居住地,为了满足生活、文化的需求,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做出的短期暂时的运动或逗留在异地的人和人的交往”。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消费行为,而从事精神生产的行业就是信息产业。旅游既是一个信息生产性产业,也是一种信息生成产品。消费者在旅游之前会搜寻相关产品和服务信息。旅游产品不可视,不可触摸,不可试用以及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特性,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信息传播,信息的传播在整个旅游过程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众多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中,互联网以其及时、互动、海量、公开、社交、连通的特点,使用户参与度大大提升,为口碑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环境和技术支持,网络环境的口碑传播契合旅游业依靠信息发展的特性。网络口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网络口碑传播对新疆旅游发展的影响

1.激发旅游欲望。随着网络的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旅行预订业务2014年用户年增长达到194.6%,旅游预订越来越成为来网络交易的一个热点,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表达与自由沟通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基于受众的分享欲望,越来越多受众在网络中提供个人对旅游产品的评价和感悟等信息,另一方面,在旅行之前,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搜索引擎或在网络社区中查看其他用户提供的评论信息,有60.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非常愿意的占13.0%,比较愿意的占47.0% 。借助网络空间,网民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创造了新的价值,网民的分享意愿为是口碑传播能够发展的主要动因。而这种分享行为也能够激发其他受众的旅游愿望。

网络口碑的发布,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文本、声音、图片、视频,这种多样性能够使其他受众获得更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综合感官体验,受众在媒介构筑的真实而虚幻的“拟态风景”推力下,真实体验的动机会加强。以新浪微博为例,2015年6月20日笔者在新浪微博以“新疆”“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话题“大美新疆”692.9万阅读量,6870次的讨论;话题“新疆旅游”424.7万的阅读量,8万讨论,话题讨论下的网友微博都配有新疆美景的图片和描述性文字,澄澈的喀纳斯湖、浪漫的薰衣草地、漫山的野杏花,新疆得天独厚的美景图经过网络的传播,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一幅幅有形的图画,最大限度激发受众的旅游欲望。

2.网络口碑影响受众旅游决定和旅游企业。网络口碑传播,一方面弥补了旅游信息不足,相对于旅游机构发布的信息,网络打破了以前由企业垄断旅游信息资源的情况,对于初次旅游的游客来说,在网络不发达时对于旅游信息资源的获取只能依靠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推介,旅游企业提供多少受众知晓多少,旅游信息传受双方地位不平等。而由于旅游信息的获取相对缺失,受众因为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旅游地的系统感知很可能会放弃选择。如今互联网络的极大普及,受众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旅游的相关信息,获得真实的旅游目的地情况,可以减少这种因为信息的不完整而放弃的情形的发生。并且相对于包含明显商业利益因素在内的旅游企业发布的信息,网络口碑包含的信息由于匿名性、广泛性、多样性和无明显商业因素的原因更容易被受众信任、采纳。

3.网络口碑:用户内容自生产。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新媒体平台在个性、开放、多元、互动、低门槛方面大步前进,将主导权下放给每个受众,激发了草根阶层的参与热情,而最初传播了旅游信息的那个受众就成为了网络中意见领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受众在网络的信息传播中成为意见领袖,参与的动机在于对某一群体归属感的获得,通过做出贡献而建立自尊并获得承认,从而创建自我形象以及自我实现而学习新技能、寻找新机会。意见领袖的影响在网络口碑传播中被放大化。传统的口碑传播中,受众的影响力较小,口口相传的方式只能在亲人、朋友、熟人中进行信息沟通。而网络中,意见领袖的影响范围被放大,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旅游信息的传播中,游览过的游客成为意见领袖,继而评价商品和服务与人分享购买经验,完成口碑传播。

三、网络口碑传播的隐忧及期待

在2009年新疆“7·5”事件以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对新疆的报道主题多集中在“稳定”“团结”“发展”等方面。由于报道的碎片化和不全面,使得新疆地方形象刻板化。这样的印象使得新疆在网络口碑传播的价值上大打折扣。如何对网络口碑进行管理,提高网络口碑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提高网民的分辨能力,这也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却需要经过慢慢思考才能有所改善的问题。

网络的口碑传播相对于传统形式的口碑传播影响力大大加强。笔者相信,新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湖光山色,辽阔草原,民族风情,网络口碑如果能把新疆的美人、美食、美景都传播出去,一定能够拉动新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并且能够还原给受众一个真实的新疆形象,打破疆外受众对于新疆的刻板成见。利用网络口碑传播,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一个多维、立体的新疆形象,新疆不止有灿烂的古文明,新疆同样拥有现代性;新疆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动荡不安,这里的人们也是勤劳勇敢,安居乐业。通过旅游业加深新疆和全国各地民众之间的交流,那么对于新疆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大团结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May field A. What is SocialMedia?[E/OL].(2011-04-15)[2012-05-20].http://www.icrossing.co.uk/fileadmin/uploads/eBooks/What_is_Social_Media_iCrossing_ebook.pdf .

[2]罗刚毅,张晓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口碑营销探究[J].生产力研究,2010(3).

[3]黄莉.基于“5W”模式的桂林旅游信息传播现状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高红波.口碑营销:传媒舆论经济生成的一种诠释[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4.

[5]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

新疆旅游业发展 篇12

新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自然景观中, 有喀纳斯天池、那拉提大草原、赛里木湖、博斯腾湖等等;而人文景观则有古墓葬、千佛洞、古屯田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 还有肉孜节、那达幕节、灯节、“十二木卡姆”等等。可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未给新疆旅游业带来相匹配的旅游收入。为找出其原因, 本文对新疆与全国旅游总收入排名前十的省市区进行对比分析。这些省市区及其排名如下: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山东、上海、辽宁、河南、四川和福建 (排名为作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汇总所得) 。

2008年新疆入境旅游收入为1.3578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 旅游总收入207.38亿元 (按2008年100美元=694.51元人民币整理和计算, 下面等同) 。与同年排名第一的江苏相比, 在规模上, 新疆入境旅游收入占江苏的3.5%, 国内旅游收入占江苏的6.75%, 旅游总收入占江苏的6.5%;在速度上, 2005-2008年三年间, 新疆入境旅游收入年均增速为10.7%, 与江苏相差9.05个百分点, 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速为14.89%, 与江苏相差6.85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为12.92%, 与江苏相差8.65个百分点。

从上面的表述, 我们可以看到新疆旅游业发展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速度上, 都与江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这些差距到底有多大, 本文将在下面的文章中进行具体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避免各指标之间的互相影响, 文中对这四个方面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 然后以这四大类指标得分计算得到的方差值占总方差的比重作为权重, 最后得到旅游业竞争力总的综合评价值。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1、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主要参考张梦在《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建立的指标体系。但由于书中指标过多, 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因此本文的指标体系结合其他同类文章中的指标和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替代和删减。

市场竞争力包含的指标有“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各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各省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旅游企业人均实现利税”“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核心竞争力包含指标有“4A级及以上景区的数量”“旅游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国际旅行社个数”“旅行社集中度”“星级酒店集中度”;基础竞争力包含的指标有:“高级公路比重”“每万平方公里公路营业里程”“每万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互联网上网人数占总人数比重”“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每万人邮电业务量”“每万人固定、移动长途电话使用量”“星级饭店数”“博物馆数”“各省区城市供水量”“各地区电力消费量”“各地区环保人员数”“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教育经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R D经费支出”“人均GDP”“各省区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制度竞争力包含的指标有“进口贡献率”“出口贡献率”“外商投资比率”“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比率”“星级酒店的国有比重”“星级酒店的股份制企业比重”“星级酒店的外商投资比重”“公共图书馆数量”“各地区艺术表演场所数”。

2、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年各省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9 (副本) 》、《中国环境年鉴2009》和2008年政府统计公报及各省市政府网站中的数据。

四、数据计算与结果分析

1、数据计算。

采用Markway4.0软件对第一大类市场竞争力7个原始变量的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表1特征根和累计贡献率中可以看出, 前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0892%, 按照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标准, 本文只需提取前两个主成分因子即可。再由表2因子载荷矩阵可知, 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各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各省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旅游企业人均实现利税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 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分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 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1个指标的信息。 (见表1、表2)

用表2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2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我们可以得到每个主成分因子的线性表达式:

其中X代表的是市场竞争力原始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通过计算, 第一主成分得分新疆排名末位, 第二主成分得分新疆排名倒数第四。

根据上述表达式计算出各个主成分得分后, 以每个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占这2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之和的比重为权重, 利用加权求和公式:

通过计算, 我们可以得到各省区旅游业市场竞争力排名, 排名结果为: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四川、江苏、辽宁、福建、河南、新疆。

同理, 运用马克威软件, 我们也可以得到其他三方面的各省区竞争力排名。排名结果是:在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方面, 新疆均排在末位;在制度竞争力方面, 新疆排在第二位。

通过对四大类的主成分分析后, 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大类的方差值, 进而以各类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作为权重, 从而得出各省市区旅游业四大类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值。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1、F2、F3和F4分别是四大类的综合得分值。

2、结果分析:

(1) 从各省区旅游业市场竞争力的排名情况来看, 前十名的都是旅游业总收入排名前十的省份, 这与现实较为符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在市场竞争力方面, 新疆的竞争优势很弱, 与前十名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从表2可知, 第一主成分包含了6个指标的信息, 从经济含义上, 结合定性分析, 我们可以将第一主成分简单定义为规模效益因子;第二主成分则只含有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这一个指标的信息, 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效率因子。在规模因子方面, 新疆排名末位。由此可见, 新疆在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入境旅游人数方面与前十名省区有着不小的差距;在效率方面, 新疆排名倒数第四。通过进一步考察构成这一主成分的指标信息我们可以发现, 这一主成分只有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这一指标, 而浙江、江苏、广东这三省区排名靠后则是因为人口数量拉低了人均固定资产原值这一数值, 同时体现效率的利润率、旅游企业人均实现利税这两个指标的数值, 新疆分别是-4.38%、0.03万元/人, 均是排在末位, 但这两指标的信息却均未被包含在第二主成分中, 这也有可能是导致新疆排在这三省区前面的原因。

(2) 各省市区在其他方面的排名结果, 除了制度竞争力外, 在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方面, 新疆均排在末位, 其余省区则只是位次出现相对调整和变化。这一结果表明, 旅游业总收入排名前十的省市区有着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基础竞争优势, 新疆与这前十位省区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制度竞争力方面, 新疆在十一个省市区中排名第二。单从排名来看, 新疆有很强的制度竞争优势, 甚至远超浙江、北京、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但是通过对构成旅游业制度竞争力的指标进一步分析后, 我们可以发现对新疆制度竞争力排名贡献较大的指标是进出口贡献率、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率。而与实际相联系后我们可以发现, 新疆进出口贡献率之所以很高, 那是因为新疆是我国沿边开放战略对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很多商品都是要经过新疆输出去引进来, 可新疆本地的工业却欠发达, 出口到中亚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内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省份加工生产的, 引进来的商品也都是内地发达省份所需要的原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 新疆仅仅是一个中转站, 这是造成新疆进出口贡献率很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样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率这一指标很高, 则是因为新疆幅员辽阔、经济落后, 许多地方财政支出数额很大, 往往导致财政收入入不敷出, 这些表明新疆在制度竞争力方面并不是如表中所显示的那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3) 表3是各省市区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排名。新疆排在末位, 符合事实。从各大类指标的方差贡献率来看, 对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这两大类。而包含旅游资源的第二大类核心竞争力则影响不大, 这说明并不是旅游资源越多, 旅游业就越发达。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四大类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旨在揭示新疆旅游业与内地旅游总收入排名前十的省市区的差距具体所在和其重点影响因素, 以便为新疆旅游主管部门在进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时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208.

[2]、付向阳.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12) :3-8.

上一篇:金融工具风险控制下一篇:文化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