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2024-07-21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精选8篇)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篇1

在中国新疆的边境贸易中,新哈边境贸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紧密相连,两地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建交以来,新哈边境贸易迅速发展,对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有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例如政策环境、产品结构层次较低、支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给新哈边境贸易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而且制约了新哈边境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哈边境贸易的发展优势,解决新哈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使新哈边境贸易得到良好的发展,是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扩大边贸规模、改善商品结构

(一)扩大边贸规模

双方可以进行磋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扩大边贸规模。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商品展销会、交易会,在双方城市互设商业性机构等,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双方应努力为对方开放市场,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为扩大边贸减少障碍。

(二)改善商品结构

新疆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轻纺工业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进口原材料。随着两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新疆应逐步改变这种较单一的进出口格局,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的进出口比重。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即从出口产品开发、设计到生产制造、装配、包装、储存、运输、商检、直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提高边境贸易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保持边境贸易政策的稳定性

建议双方政府在出台某项外贸政策前,在做调查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超前研究,进行科学论证、分析预测,或者先在小范围试行,以观察其效果。政策一旦制定和发布实行,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要轻易变动。政策多变,会有损于政府的形象,甚至会失信于民。然而,要求政策一成不变,永远不变也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国外贸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即适应国外政策环境的能力。鉴于中方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根据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完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政策环境的背景下,建议中方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给予边境贸易“例外”优惠待遇的原则,将边境贸易政策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同时,根据边境贸易发展的实际,制定一些新的政策,促进边境贸易长期稳定发展。

三、发展边境服务贸易

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服务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和资金、技术、劳动的转移是沿着先农业、工业、后服务业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因此,商品经济客观上要求服务贸易业相应地迅速发展。新疆边境商品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信息贸易等无形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中国沿边对外开放的需要以及加快沿边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应大力发展边境服务贸易,即大力发展国际边境交通运输、通讯、旅游、保险、信息、劳务合作和金融等行业。鉴于边境商品贸易不容乐观,潜力有限的情况,应该把边境服务贸易提到应有的位置上来。

(一)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边境旅游,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三)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两地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鼓励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摘要: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 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紧密相连, 且两地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为双边开展边境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从扩大边贸规模、提升商品档次、改善商品结构;加强边贸立法及管理, 改善市场环境;保持边境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发展边境服务贸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新哈边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哈萨克斯坦,边境贸易

参考文献

[1]、侯同娣, 李雪艳.新疆边境贸易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9)

[2]、王海燕.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回顾和展望.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 (6)

[3]、胡毅.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贸易.经济贸易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4]、苏磊, 王林彬.浅析中亚国家对外经贸法的发展及对新疆边贸的影响.[J].新疆财经200 (32)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篇2

摘 要: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沿边开放大省,在中俄贸易中举足轻重,其全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但近两年俄罗斯国内经济萎靡不振,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加之中俄贸易产业结构单一、贸易产品结构层次不明显等问题,对中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而通过国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是改变目前现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经济萎靡;金融政策

近年来,中俄边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黑龙江对俄贸易作为中俄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其进出口总额达到232.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俄边境贸易总额的24.40%。但由于俄罗斯受到西方的经济制裁、卢比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将是俄罗斯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中俄贸易前景也并不乐观,俄经济发展部起草的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相关指数表明,2015年俄罗斯进口贸易总额将下降33.90%,进口额则从去年的3080亿美元下降到1970亿美元,而出口值则将从4940亿美元下跌到334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如何确保黑龙江对俄贸易规模健康、平稳的发展则成为中俄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

1 黑龙江省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与俄远东地区有1500公里的边界线,拥有25个开放口岸,已经建成的贸易区有3 处。由黑河大桥,洛河大桥,以及贯通我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铁路,共同构成了黑龙江省深入俄罗斯远东腹地发展经贸的重要通商口岸,黑龙江省在中俄贸易发展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2013 年,通过国务院审批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更加确立了黑龙江省在中俄贸易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2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特点简述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网站数据显示,2010年个体私营企业对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6.70%,占对俄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20.80%上升为2013年的86.90%,其中出口增长率更是达到90.30%。而国有企业进出口比重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主体。另外俄罗斯转变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边境贸易政策,转而出口附加值较高的商品。进口方面,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宗商品主要为资源型产品,但进口量同比略有下降。以2013年上半年为例,原油进口共计755.38万吨,同比下降4.00%;木材则由206.652万立方米下降到204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30%;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共计229.88万吨,同比下降2.10%。

3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凸显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主要依靠边境小额贸易,品牌性不强。虽然边境小额贸易促进了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地带的经济快速发展,但这种贸易模式成本较高,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品牌意识薄弱,且容易受到两国贸易政策的影响。在目前俄罗斯持续受到西方制裁的经济环境之下,两国贸易政策变化更加频繁,边境小额贸易更易受到影响。

3.2 进出口形势变化,黑龙江的经济呈收縮状态。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波动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多方面因素, 黑龙江省大多数对俄口岸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源型商品的进口额大幅萎缩。卢布贬值也殃及外贸企业,导致利润严重缩水。

3.3 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不明显。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出口商品主要以家电、鞋类、服装等日用消费品为主,而从俄罗斯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等资源型初级产品为主。这种单一的贸易产品结构模式不利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长远发展,并且当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政策改变时,极易对黑龙江省进出口贸易造成猛烈打击。

3.4 政策支持力度不强。相比于国家对新疆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和对广西—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支持,黑龙江省虽有众多对俄开放口岸,并且对俄边境长度、对俄贸易额均远远超过相邻的吉林省,但《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战略直到2013 年才得到国务院批复。另外,黑龙江省是国家商品粮第一大省,却依然没有获得粮食进出口权,而相邻的吉林省已享有这一政策。

4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发展建议

银行业对边贸的信贷支持政策应更加灵活,目前贷款倾向于已经发展起来的集团企业,边贸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还依然存在。银行应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其规模,使中小企业建立起自有品牌,用优秀的商品去开辟、占有俄罗斯市场。政府应加强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调整,在企业没有完全解读外汇政策及新的外汇调整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收入。因此,建立事前告知制度,以便在外汇管理政策调整时,各企业能及时应对外汇政策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建立起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牵头,银行提供服务支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还可以借鉴对俄产业园区的相关政策,对省内资源类回运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自俄资源类商品进口加工产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出优惠贷款,降低贷款门槛,并对其进行政策扶持,促使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实现进口增长。通过调整对各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出口产品由单一的日用消费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并提升对俄出口产品质量,规范对俄出口秩序,以实现出口增长。黑龙江省应该充分利用沿边开放带建设和“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夯实已有的开放带建设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进一步扩大。同时,在沿边开放带地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的新优势,以替代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学习广西—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区等一批成熟的贸易区先进治理经验,在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的同时,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式军,王凤涛.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贸易与应用,2011(06).

[2]王志文.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财经,2013(01).

[3]毕岩.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4(5).

[4]索伶俐.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3(3).

[5]王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7):62-63.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推动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面上项目(12542028)的资助。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伊犁州,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与中亚、俄罗斯等边境国家经济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交往中, 我国与西部周边国家之间互通有无, 建立了长久的经济贸易关系, 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 双方国家受益、人民受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以下简称伊犁州)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 现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 首府设在伊宁市, 是全国惟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 总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 人口408.33万, 有哈、汉、维、蒙、锡伯等47个民族, 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七、八、九、十师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作为我国的西部桥头堡, 经过多年发展, 伊犁州边境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深思。

一、伊犁州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1.外贸队伍发展迅速。伊犁州边境贸易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而对俄罗斯、乌孜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市场拓展明显弱于全国对中亚市场贸易发展的增长形势。目前我国在中亚国家的经商人员有8万多人, 其中哈萨克斯坦有6万多人, 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在州直有业绩外贸企业中, 进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的企业有3家, 超5000万美元的有6家, 超1000万美元的有10家, 他们已成为州直外贸快速发展、创规模、创效益的排头兵。仅2007年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就有110多家;州直从2003年至2007年7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7.9亿多美元, 占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4.2%。外贸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州直乃至全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2.贸易方式多元化。在外贸经济发展中, 由于这几年边境贸易和一般贸易“双管齐下”, 使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 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等贸易方式, 其中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约占进出口总额的80%。许多外贸企业充分利用边民互市灵活、简便等优势, 通过互市出口。哈国许多边民入境采购商品后, 通过边民互市报关出口, 手续简便、费用较低、方便灵活, 边民互市现已成为州外贸企业与哈国边民开展贸易的最佳方式。而商品出口贸易国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外, 又开辟了马来西亚、德国等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3.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贸易额增加。2003年以前, 主要出口轻工和轻纺产品, 2003年以后, 机电产品和基建机械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主要出口商品的43大类中有18类出口额超过300万美元以上, 其中箱包鞋帽、服装、纺织品出口在5000万美元以上。目前, 伊犁州直已有22个商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注册了商标, “斐娅”番茄酱、“恒德”方便面、“源源”油漆、“alio”塑料袋等享有盛誉。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商品发展到畜产品、石油及制品、纺织原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11类100多个品种, 进口额达到5383万美元, 其中从哈国进口5331万美元, 同比增长12%, 占99%;从吉尔吉斯进口49.9万美元, 同比下降31%, 占0.9%。

4.贸工一体化速度加快。伊犁州的许多外贸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从事边贸和互市贸易, 实现一定的资本积累后, 通过贸易打市场、产品强基础, 实行了贸易的转型过渡, 如卡森皮革、索斐娅番茄酱、广源塑胶、源源化工、阿旺都方便面、安琪酵母、伊品酪蛋白等外向型生产出口企业, 实现生产、出口、分拨、销售一条龙, 向国际物流综合化发展。“十五”期间, 伊犁州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64亿美元, 年均增长100.3%。其中, 进口额累计达4.51亿美元, 年均增长182%;出口额累计达15.12亿美元, 年均增长87.43%。外经贸已成为州直经济实力壮大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 自治州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口岸为支撑点, 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 充分发挥霍尔果斯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作用。

二、伊犁州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伊犁州边境贸易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塔城、阿勒泰地区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州的60%, 其贸易额大幅下降直接对全州外贸额产生了影响。下降的原因一是缺乏强势外贸经营队伍, 主要支柱企业投资其他生产项目或“走出去”开发境外投资项目后, 相对减少了对贸易的投入;二是贸易市场经营秩序不规范, 造成客户流失。

2.2007年4月份以后哈方对货物运输重量限制和征收关税做了相应的调整, 分类别每车征收关税在13000至14000美元, 口岸通关环境好转, 通关速度加快, 但对发往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过境货物仍实行严格限制重量措施。

3.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货物出口选择手续简便、费用低的边民互市和国际班车, 特别是国际班车载货出口现象较普遍。企业一般将货值低、不能退税的百货、果蔬类商品通过班车运输出境, 这也是贸易额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4.蔬菜出口遇到通关问题。主要原因是:保鲜技术落后, 运输损耗大;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量偏高, 品质达不到出口标准;哈方实行的以量定关税政策, 限制了货值较低的果菜通过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通关时间过长, 加大了果菜的损耗。

5.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资金仍有8亿元的缺口。

6.伊犁都拉塔口岸2006年正式开放后并没有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 目前只能双边开放, 不能多边开放, 得不到国家应有的口岸基础建设资金支持, 影响了口岸的发展。

7.据企业反映口岸国检部门对非法检商品要求检验, 海关对非法检商品要求企业提供检验报告, 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

8.旅购企业出口普遍下滑, 除国家政策调整受影响以外, 地方奖励政策发生变化, 如伊犁的个别企业在喀什落户, 这是南增北减的原因之一。

9.货运代理、边境贸易、旅购企业经营秩序不够规范, 采取压低代理费甚至让利退税等不正当竞争办法争夺中亚客商。

10.中小企业规模小, 自有资金少, 无资产抵押, 融资贷款难。

11.企业反映, 中哈贸易政策不对等, 哈方“灰色清关”现象依然严重, 口岸经常出现通关不畅等问题。

三、化解伊犁州边境贸易发展问题的对策

对此, 伊犁州政府以及外贸部门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 化解伊犁州边境贸易发展问题, 以确保完成进出口增长目标任务, 主要措施如下:

1.除重点企业外, 将州直八县二市和28家生产型企业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经营中存在的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或反馈, 为各县和企业发展助力。对已注册的130多家中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外贸企业和有意发展外贸业务的内贸企业加以引导, 给予政策和信息方面的支持, 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经贸队伍。

2.组办好“哈洽会”、“乌洽会”, 为各县和企业搭建开拓国际市场的平台。多为企业办实事, 提高企业开拓市场、出口地产品的积极性, 提高外经贸拉动地方经济的含金量。

3.创新制度, 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新疆区情和伊犁州州情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边境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涉及的招商引资、口岸管理、人员往来、边境旅游、进出口商品质量、贸易秩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强化各口岸管理委员会的协调职能, 加大管理力度, 增加政策透明度, 为开展对对外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4.加强服务, 完善协调机制。建议国家充分发挥驻哈国使领馆的作用, 把收集哈方市场信息 (包括哈方制度、法律、法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动态等) 作为专项工作, 利用我国政府的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专项资金建立开拓哈市场的公共信息库, 在政府有关网站上加以公布, 及时更换有关信息。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外经贸人才, 积极完善“大通关”协调机制, 切实为企业开拓市场服务。

5.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用保险力度, 降低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的风险。国家应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的作用, 增加出口信用保险的资本金, 加强其承受能力, 并且将开拓俄、哈市场作为当前支持的重点。建议在新疆伊犁设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 (新疆伊犁营业部) , 适当提高对哈出口保费的补贴比例, 有效规避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的风险;加强双边协调, 为结算、汇兑等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6.坚持以质取胜战略不动摇。发展的着力点从规模和速度转移到效益和质量上来。扩大一般竞争性大宗产品的出口、稳定资源性产品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我国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比重, 限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项目和外资项目;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资源性产品进口, 以市场换技术, 以市场换资源, 充分发挥进口对提高经济内在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7.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加大出口企业技改力度, 加快利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带动、改造、提升纺织、冶金、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步伐,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 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参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大循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贸易结构调整, 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8.实施品牌战略, 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培育出口自主品牌, 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出口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鼓励企业做好相关产品的国际认证、安全认证、环保认证、原产地认证等, 获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9.大力开拓服务贸易领域。对拥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的新疆伊犁州而言, 与周边国家开展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

10.通过整合做大做强外贸企业。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走强强联合之路, 造就一批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管理规范、诚信度高的外贸企业, 促使他们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11.加强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加强旅游购物和边民互市出境商业性货物检验检疫监管, 依照边贸管理规章组织出口货物, 不购买, 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继续依照先报检后报关, 边贸出口货物凭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验放的管理规定, 查验放行边贸出口货物。各部门密切协同配合, 共同把好边贸出口商品关。

参考文献

[1]伊犁州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2006, 11, 9

[2]伊犁州外经贸局.伊犁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E B/OL].新疆伊犁州商务之窗地方商务之窗, 2005-08-22

[3]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州中心支行课题组.伊犁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西安金融, 2006 (6)

[4]外经贸厅办公室:外经贸厅和宜明厅长一行赴博州、伊犁州调研报告[R].2007, 7, 11

[5]谢霞:国际客服中心将全力提速中亚贸[N].新疆经济报, 2006, 12, 26

[6]蒋本正:解读伊犁州2007年发展思路[N].伊犁晚报A2版, 2007, 1, 24

[7]胡全胜:伊犁州直外贸市场焕发新生机[N].伊犁日报, 第二版, 2007, 1, 25

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研究 篇4

一、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现状

新疆现在有15个边境口岸 (见表1) 。这些口岸均为一类口岸, 口岸对方国家分别为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这些口岸由北到南分布在沿边境一带, 形成公路、铁路交叉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

此外, “十一五"期间, 新疆除扩大开放中吉吐尔尕特口岸、中蒙塔克什肯口岸和老爷庙口岸外, 还拟开放中吉边境乌什口岸和中俄边境喀纳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 喀纳斯口岸将是中国西北地区对俄罗斯的惟一口岸。届时, 与新疆接壤的8个国家中, 除了阿富汗和印度受自然条件等原因限制外, 其余6个国家都与新疆开通口岸。

(一) 主要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现状

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公路口岸。在阿拉山口口岸铁路开放以前, 霍尔果斯口岸的年过货量持续增长。目前, 年过货量居新疆边境口岸第二位 (见表2) 。

数据来源: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 (其中2007年数据为1~7月数据)

近几年, 霍尔果斯口岸大力发展口岸建设, 先后建立了边境互市贸易区和工业园区, 筹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2006年6月开工建设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其主要功能定位包括仓储运输等。当前, 以按照建立现代化物流体系的目标, 全面展开对边民互市的改造和功能整体提升的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启动建设。该国际物流中心以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为目标, 营造通畅、便捷的流通体系。中心突出货物集散、配送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立高水准的仓储、展示、电子商务平台设施, 建成高层次、规范化、适应货物流通快速发展要求的物流基地。其中投资2500万元、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区已竣工。同时, 霍尔果斯口岸还拟建铁路物流中心, 将霍尔果斯口岸建设成区域中转中心。

由于精伊霍铁路已与2004年11月开工建设, 预计2008年可全线贯通, 加上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高速公路、伊宁市机场扩建等交通项目的实施, 以及“十一五”末哈萨克斯坦铁路与我国铁路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对接, 霍尔果斯口岸将形成中国西部一个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最大、全国惟一的集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 目前承担着全疆90%的过货任务, 年过货量突破1300万吨 (见表3) 。

注:数据来源: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 (其中2007年数据为1~7月数据) 。

阿拉山口现有20条换装线, 铁路换装能力1300万吨。目前有一条重型集装箱现已投入使用, 一条封闭式、两条开放式的集装箱场地正在兴建, 预计2008年6月交付使用。为提高通关效率, 阿拉山口口岸2006年8月完成了大型货运列车检查系统 (H986) 工程的建设及调试工作;2007年7月25日起, 联检单位采取阶段性的便捷通关措施, 调整出口货物通关流程, 增加现场查验频率, 力促铁路出口提速。新的通关流程实行后,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换装哈方宽轨车皮由目前的每天30车可望提高到100车, 货运量增加近5000吨。

(二) 其他边境口岸物流现状

相对于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口岸而言, 新疆的其他边境口岸的发展相对落后 (见表4) , 这事实上和各口岸的地理位置和新疆与对方国家的贸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口岸协会网 (http://www.caop.org.cn/)

从目前看来, 由于中吉乌国际铁路的修建, 中吉伊尔克什坦口岸或吐尔尕特口岸未来会有极大发展。该铁路自南疆铁路喀什站引出, 至伊尔克什坦口岸或吐尔尕特口岸出境与吉尔吉斯拟建铁路接轨, 全长173公里。预计2012年过境货运量可达20万吨, 2017年达到44万吨。

2006年《新疆“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阿黑土别克、塔克什肯、吐尔尕特、阿拉山口、伊尔克什坦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公路建设;在巴克图等有条件的口岸, 建立若干个进出口加工区, 强化其转口贸易、保税业务、进出口加工制造、物流等功能。2007年9月,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重点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边境贸易政策, 推进双边或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形成西部陆上开放和东部沿海开放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疆边境口岸这些年有了很大发展, 但其物流现状也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了口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一) 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新疆的边境口岸全部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境地区, 加大了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 口岸建设管理费的取消也使得口岸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资金来源。因此导致边境口岸的仓储、过关货物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例如霍尔果斯口岸两国边境通关卡口较窄, 随着过货量的逐年增加, 形成了运输瓶颈;阿拉山口口岸的出口货物在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换装, 换装能力目前为30车~40车, 换装费每车2000美元左右。换装能力不足和换装成本过高极大影响了阿拉山口出口货物的运输量。此外, 通往各口岸的公路有待维修和完善、各口岸仓储设施破旧或是过于窄小、由于缺乏物流设备而采用人工装卸搬运导致盗货和货损的增加等都是阻碍口岸发展的因素。

(二) 口岸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新疆各边境口岸还未准许提供办理落地签证的服务, 这给过境旅客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海关报关清关系统和口岸检验、检疫系统与相应其他环节信息系统的联网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很通畅, 而且双方海关报关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不统一, 容易出现差错, 影响了海关的工作效率。这些都影响了口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三) 口岸受对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对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式的频繁变动, 对我方口岸的物流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哈方海关关长以及海关政策 (尤其是关税) 的频繁变动, 致使口岸通关不畅, 货车在口岸大量堆积。其次哈方普遍存在灰色清关现象, 对汽车收取不合理的罚金。第三, 大陆桥周边国家大多与我国实行护照互签制度, 时间长, 难度大, 而且各国海关经常闭关, 每天开关几小时, 没有实现24小时通关, 节假日均要闭关, 既降低货主通关速度, 也增加了运输成本。最后, 运量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即使在正常情况下, 季节波动性也比较大。运量不均衡到达, 也是造成运输能力紧张的一个原因。

(四) 缺乏大型的能够承担国际联运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新疆从事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转型而来的, 除中外运公司之外, 其余的企业规模都较小, 其业务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而在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不强。而且由于任何自然人或法人, 只要挂靠在新疆具有进出口贸易资格, 并具有涉外运输证的企业的名下, 都可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 使得国际货运公司良莠不齐。许多公司在经营方式上多采用单车承包、个体挂靠、融资租赁等形式, 缺乏有效管理,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境物流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重点口岸和发展潜力大的口岸, 建议由政府投资,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加快仓储设施改造, 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 提高仓储效益, 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 提高装卸效率。例如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物流中心和集装箱中转站;加强吐尔尕特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其通关能力和物流能力, 同时应考虑建设其为铁路口岸;加强阿拉山口口岸的铁路换装能力, 提高换装效率。最后, 政府和物流公司可考虑开发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海内外的供应商、保险公司、银行、运输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海关等。提供本地化的物流信息查询、物流商贸信息及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 并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协作式供应链管理。同时, 也可以和电子口岸、电子海关进行对接。可利用信息网络实现提前报关、报检。对于其他边境口岸, 由于其过货量相对较小, 我们可以主要考虑采取优惠措施, 吸引民营企业进行投资, 提高其物流效率。

(二) 进一步加强和口岸对方国家的合作

由于新疆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口岸对方国家的条件, 因此, 可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 进一步加强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目前, 亚洲开发银行有意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提供优惠信贷来兴建一批物流基础设施, 从而带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们应借助这个契机。一方面由亚洲开发银行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应有的公路、铁路运输网;另一方面, 通过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谈判, 由我国协助投资建设这些国家的边境口岸及与之相配套的公路和铁路, 对方国家提供应有的优惠甚至特惠政策, 保证商品货物的正常通关。这样加强了对方国家的换装基础建设, 提高换装能力, 同时通过谈判使进出口运量均衡合理。另外, 由于各国运输条件的限制, 加上各国对该问题的认知度不同、政策协调不一等原因, 使得中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四国联运并未进入实际实施阶段。我国应设法促成其实施。

(三) 组建大型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

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营等方式组建大型从事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 整合资源, 产生规模效益。并在基本物流业务的基础上, 发展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 葛炬.中亚贸易物流现状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 (11) :72-73.

[2]梁新渊.对霍尔果斯口岸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59-61.

[3]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篇5

关键词:新疆,边境贸易,存在问题,对策

一、边境贸易的现状及其优势

新疆边贸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新疆边贸的发展基本上与我国其他边境口岸和全国边贸发展同步。据外经贸部的边贸统计,1991-2007年间与沿边各省区相比较,新疆边境贸易位居前列。

(2) 新疆作为边境地区,其地区经济对边贸的依存度较高,GDP中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并且随着边贸活动的起落变化明显。

(3) 新疆的边境贸易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90年代初,中亚各国独立后所实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为双方的边境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出现了连续多年大发展的喜人局面。

(4) 边境贸易的主体多元化;边贸企业还不断向大型化,实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现汇贸易、小额贸易成为新疆边贸的主要贸易方式。

主要优势如下:

(一)区位优势

目前,新疆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一批在国内外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已投入到新疆的开发建设中,从新疆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新疆已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已经形成了能够吸纳和承接世界范围产业转移发展的巨大能力。

(二)西部商业战略优势

新疆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承接地的重要战略地位日渐显现,正日益受到国外客商关注和青睐。新疆2007年对外出口产品的70%来自内地,进口产品的70%以上是内地所需的资源能源性产品;边境贸易连接了亚欧大市场和国内三个三角洲地区,也带动自治区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口岸经济带发展。同时, 贸易先行引导产业联动,近年来内地一些企业落户新疆,把出口产品组装、加工转移至新疆的各类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重要的边境口岸等,有力推进了当地新型工业化发展。

(三)边境贸易中的结构优势

根据2007年的统计资料,对出口的边境贸易和进口的边境贸易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新疆对外出口当中,一般贸易所占的出口比重明显小于边境贸易,而且边境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一般贸易增长速度。一般贸易以1994年为期年,从29 106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07 538万美元,增长率为248.7%,平均增长率为22.6%,而边境出口贸易从1994年的23 932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427 361万美元,增长率为1 726.78%,年平均增长率为156.8%。这说明新疆出口贸易中边境贸易占据绝对重要地位,对本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率很大。

(四)民族文化优势

族际文化渊源相通的优势、伊斯兰文化方面的优势、阿勒泰语系诸多语言相通的优势、多元文化背景优势。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正是新疆少数民族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的天赐良机,并在边境贸易中发挥了极其大的作用。

二、新疆发展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边境贸易风险较大,缺乏统一管理与标准

占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70%左右的边境小额贸易往往依靠易货或现金结算方式完成,双方边境口岸非常缺乏相应的贸易结算机构,对贸易双方来说,交易和人身安全的风险都很大。

(二)出口边境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1、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在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尚处于较低层次,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

2、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

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粗加工品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中,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比重偏低。高科技的缓慢发展严重阻碍了新疆贸易的发展进程。

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不能合理有效引导外资投向通信、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技术产业;新疆的服务业存在着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不当,竞争力差等问题。

三、解决边境贸易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服务平台,建立进出口保险基金

打造开放型经济服务平台,完善边贸进口税收政策,鼓励边贸进口,以落实边贸进口环;建立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专项资金,完善投资贸易出境体系;在目前中亚国家企业资金不足、信贷困难、支付能力差的情况下,应借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及中亚贸易的成功经验,建立进出口保险基金。

(二)改善贸易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1、在外汇、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所需外汇优先予以支持。自营出口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享受与外贸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待遇。

2、建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贸易信息传递、交流的中介机构。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现有出口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有必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和国际经贸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结构。

3、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扩大旅游、中文教育、医疗服务和电信服务、运输等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部际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对服务贸易统一的宏观管理;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

[3]、王克林:《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 (1) .

[4]、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篇6

一、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机遇

中俄两国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 并把俄远东与西伯利亚确定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地区。黑龙江省也出台措施, 依托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 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 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基地, 积极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目前,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小额贸易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中俄两国政治关系日益成熟和稳定

中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 自1989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 中俄两国关系日益紧密, 于1996年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通过一系列措施, 把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随着中俄政治关系逐步提升, 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特别是2006年以来, 中国举办了“俄罗斯年”和 “俄语年”以及俄罗斯在2010年举办的“汉语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政治互信, 深化了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中俄关系的积极进展为黑龙江省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小额贸易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有利的法律环境。

2.中俄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同属经济转型国家, 经过多年的改革, 经济发展已呈现出稳步、健康的良好势头。俄罗斯国内政局日趋稳定,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消费需求能力增强, 市场空间广阔。伴随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互合作意愿逐步增强, 两国经济互补性和依存性将更加充分显现出来。两国稳步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为黑龙江省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 促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小额贸易提供了广阔前景。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2003年以来, 我国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加大对东北地区扶持力度, 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基地。当前, 黑龙江省正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 国家政策、资金的倾斜, 为黑龙江省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扩大对外开放, 带来了新的空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举措的实施, 为发挥双方优势, 加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发展战略协调, 推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小额贸易向深度、广度发展, 创造了难得的政策环境。

(二)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发展优势

1.独特的地缘和交通优势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 与俄罗斯的边界长达3045公里, 是我国对俄的边境大省, 其北部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毗邻, 发展对俄边境小额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2.历史人文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交往历史悠久, 渊源颇深。20世纪的前半叶在黑龙江省居住的俄罗斯人和犹太人达到20万人, 这些人及其后裔都具有很深厚的黑龙江情结, 对于与黑龙江省进行边贸往来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黑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俄语教育、俄语人才培养的前列, 拥有以黑龙江大学为龙头的俄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黑龙江省的俄语人才, 特别是既懂俄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贸易人才储备数量居全国首位, 黑龙江对俄罗斯各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均处于领先的地位。此外, 黑龙江省还与俄罗斯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 俄罗斯文化在黑龙江打下了很深的印记, 形成了俄罗斯风情。

3.公共关系优势

近年来, 中俄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2006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俄罗斯年”, 2007年俄罗斯也举办了“中国年”, 这为两国的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同时也为黑龙江省的对俄边境小额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此外, 黑河市、牡丹江市等多个黑龙江省边境城市还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等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4.边境口岸通关优势

近年来, 黑龙江省口岸通货能力增强, 通关速度加快,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根据哈尔滨海关与俄罗斯远东海关管理局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海关与俄罗斯联邦远东海关管理局会谈纪要》, 中俄双方正简化海关手续以便利和加速两国间人员和货物往来, 包括货物的过境;同时经过共同边界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可从确定的口岸便捷进出。第二, 自2004年5月1日起, 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货物通关、东宁波尔塔夫卡口岸旅游通关实行12小时工作制, 并搭建了货物查验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 避免重复查验作业以缩短货物通关时间。第三, 双方协定将尽快恢复虎林-马尔阔沃的旅客通关。第四, 哈尔滨海关还积极推行“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制度建设, 实行网上支付税费等一系列新的业务改革项目, 简化了税费缴纳作业流程, 提高了通关效率, 降低了企业业务成本。

5.经济互补性优势

由于俄罗斯长期重工轻农、急重工缓轻工, 造成其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加工水平较低、对轻工产品需求较大, 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出口上有着很强的实力。正是因为中国与俄罗斯在商品结构、产业结构、资源 (如劳动力) 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互补性, 使得黑龙江省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推进对俄边境小额贸易良好发展。

6.贸易结算优势

2003年3月,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 黑龙江省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双方银行开展了本币结算试点工作。这项业务的开办极大地方便了中俄双方客商, 推动了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2006年11月, 两国本币结算扩大到黑龙江省全境。本币结算将为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提供资金安全保证, 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本币结算使原来的“人民币←→美元←→卢布”结算变为“人民币←→卢布”直接结算。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可直接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 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 减少了对美元等自由兑换货币的依赖, 有助于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同时, 本币结算还可以减少货币买卖的中间环节, 有效降低进出口企业经营成本。

二、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虽然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较快, 但仍然存在一些妨碍对俄边境小额贸易发展与升级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 出口商品结构单一

从黑龙江省出口到俄罗斯市场上的商品看, 以2007年为例, 服装、鞋类商品出口共计17.9亿美元, 占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额的79.6 %。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 使得对俄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对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因为上述商品大多产自国内其他地区, 黑龙江省的地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同时, 由于服装、鞋类、纺织品的出口形式主要是包裹运输和旅游购物, 在黑龙江省只体现了口岸和通道的优势, 可见黑龙江省应优化对俄边境小额贸易的商品结构。

(二) 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商品是以皮革制品、羽绒制品、床上用品、装饰材料、电器产品、药品、食品、玩具等商品为主,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商品, 初级产品占比重大, 商品档次低, 种类少, 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 所以在俄罗斯市场上, 同日本、韩国及西欧发达国家的商品相比, 质量难有保障, 市场占有率难以扩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个别企业和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他们以买卖日用消费品为主, 走购物旅游的渠道, 流动性大, 资金周转快, 行动迅速, 中方称其“国际倒爷”, 穿梭往来于中俄两国之间, 许多假冒伪劣商品就是经他们之手过境的, 严重损害了我国商品的信誉, 导致我国的某些消费品被迫退出俄罗斯甚至东欧市场, 将原有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国外的一些大企业。

(三) “灰色清关”影响边境小额贸易长远发展

俄罗斯“灰色清关”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各地市场供应极为紧张, 为了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 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清关公司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给货主提供清关单, 人们通常将这种业务称为“灰色清关”。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拿不到正规的报关凭证和缴税单据, 俄税务或海关执法人员随时可以上门检查, 货物即可疑似为“走私货”, 轻者查封或罚款, 重者立即没收。在“灰色清关”条件下, 商品的采购、运输、销售各环节多采用现金往来, 而且出口商不需要出口核销, 也不需要出口退税, 所以也不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增值税发票, 并以此为借口从生产厂家拿到最低的出厂价, 这种资金体外循环使企业偷逃所得税成为可能。不仅有损中国商品的信誉, 而且是一种短期的、破坏性的市场行为, 影响了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的长远、有序的正常发展。

(四) 中俄两国差异影响边境小额贸易的正常发展

无论是在关税水平和进出口数量水平上, 还是在外贸自由化和投资安全程度乃至知识产权的保护上, 中俄两国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贸易纠纷的增多, 影响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 增大黑龙江省外贸体制的摩擦成本。

三、推动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发挥传统商品优势, 大力完善进出口商品结构

如前文所述,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尚不完善, 需要在发挥传统商品优势的同时, 大力完善出口商品结构。具体而言, 黑龙江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应该积极发挥传统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优势, 大力支持省内服装、鞋类生产企业, 鼓励其生产出质量优良、迎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产品, 以更好地巩固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地位;第二, 应加大对机电、电子以及农副产品等商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 建立上述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形成开发、研究、生产、销售一条龙, 最终达到提升机电产品等的出口份额的目的, 完善出口商品结构。

(二) 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应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目前, 俄罗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 将其高质量产品打入俄市场, 尤其是在日元、韩元等货币贬值的情况下, 更增强了其产品在俄罗斯的竞争优势。为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国南方诸省市已经纷纷行动, 并且长驱直入, 势头强劲。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不能守着“地缘优势”故步自封, 必须下大力气采取硬性措施, 积极调整策略。首先, 要抓住俄经济形势初步好转民众购买力相对低下, 对发达国家高档商品不敢问津的有利时机, 巩固老市场, 开发新市场, 拓展新领域, 努力扩大市场份额。黑龙江省可组织若干家大的贸易公司在俄滨海边区、新西伯利亚等主要城市开设中国贸易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 展示中国及黑龙江省地方名牌产品, 扩大商品影响和覆盖面。其次, 黑龙江省要把初级产品进出口与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结合起来, 向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转变。把有形的货物商品进出口同科技含量高的无形软件商品进出口结合起来, 向以科技含量高的无形软件商品进出口转变。把输出种植、养殖、建筑等简单劳动力商品向输出和引进高智能的复杂劳动力商品为主转变。再次, 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国内有实力的名牌企业与黑龙江省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行强势联合协作, 分阶段、分层次推出有特色的系列名优产品, 支持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利用展览、展销、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占领俄罗斯市场, 以此改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 为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三) 积极应对边境小额贸易中的“灰色清关”

中俄两国应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和对话, 应以“政府备忘录”的形式, 在核实货物品种、货值的基础上, 承认“包机包税”、“灰色清关”现状, 立足于两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正视对俄贸易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可力争与俄方达成谅解, 使现行贸易方式向规范化方向平稳过渡, 使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同时,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应当注重在开展经营的所有环节遵纪守法, 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严格遵守市场规则, 以规避风险。在寻找合作伙伴时, 应认真查询报关行是否有合法手续, 并与报关行签订关于提供报关服务的正式合同, 合同应通过俄罗斯公证机关进行公证。只有政府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灰色清关”, 促进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 建立健全相关机构, 保障边境小额贸易有序发展

为了及时解决制约边境小额贸易发展的一些问题, 中俄双方应联合组建如轻纺贸易、服装贸易、食品贸易、石化贸易、冶金贸易等工商协会, 以对双边贸易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和规范。制定有利于边贸发展的优惠政策, 并加强对其协调与管理。通过双方的联合仲裁机构, 整顿市场秩序, 打击黑社会势力, 迅速、有效和公正地解决中俄边境小额贸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贸易纠纷。

近年来,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基本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仍存在着诸如商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如完善进出口商品结构、实施企业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 促使两国边境小额贸易健康、稳定与有序地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 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措施, 有效地遏制了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额的下滑和大起大落态势, 但在边境小额贸易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其发展前景仍不容盲目乐观。虽然黑龙江省发展边境小额贸易有独特的地缘和交通优势、历史人文优势、公共关系优势、边境口岸通关优势、经济互补性优势、贸易结算优势, 但同时存在着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灰色清关”影响边境小额贸易长远发展、中俄两国差异影响边境小额贸易的正常发展等问题, 黑龙江省应发挥传统商品优势, 完善进出口商品结构, 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应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积极应对边境小额贸易中的“灰色清关”, 建立健全相关机构, 保障边境小额贸易有序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

参考文献

[1]对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与展望[J].哈尔滨海关统计报告, 2008 (49) .

[2]于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现状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1) .

[3]闫会东, 刘恕.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情况分析[J].黑龙江金融, 2006 (3) .

[4]王金亮.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3) .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篇7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与越南东北部接壤。自1989年与越南正式开展各种形式的边境贸易以来, 边境贸易在国家、自治区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明确指出, 边民互市贸易 (1) 、边境小额贸易 (2) 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 是我国边境贸易三种主要的形式。与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相比, 边境小额贸易因其具有经营比较规范, 贸易规模和金额比较大等特点, 往往用来衡量一国 (或地区) 边境贸易的发展状况 (吴汉洪和苏睿, 2013;杨小娟, 2014) 。截止2015年底, 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12.62亿美元。其中, 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62.83亿美元 (4) , 占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1.76%, 其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56%。可见, 边境贸易在广西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 边境贸易的发展是广西边境县市 (区) 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促进产业国际分工, 提升边境地区产业发展, 从而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了边民经济收入, 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 另一方面, 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仍然存在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执法困难;产业链短、集群效应弱, 税收综合贡献偏低;重点发展产业与税收优惠政策契合度不高,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效应不明显以及国家边贸政策实施不到位、政策不统一等诸多问题 (广西财经学院课题组, 2007;田孟清和钟金伶, 2007) 。且这不仅是广西边境地区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其他边境地区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 广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衔接点, 作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其边境贸易发展在“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下面临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 也是我们在发展广西边境贸易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鉴于此, 本文试图从税收视角探讨促进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的政策因素, 以期为广西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广西边境地区有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8个边境县市 (区) , 边界线全长637公里, 与越南的广宁、谅山、高平和河江4省17个县接壤。广西有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 (含果子山港) 、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等6个沿海一类口岸。里火、杨屋、叫隘等26个边民贸易互市点, 还有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北海出口加工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 以及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东兴、凭祥、龙邦跨境经济合作区等 (5) 。广西东兴、龙州、那坡等8个边境县 (市区) 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给予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开展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通过与越南的边境贸易促进产业发展、经济合作, 增加居民收入, 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达到“以边促贸, 以贸促经”的效果。

1. 广西边境贸易发展规模

如本文所述, 学术界在衡量边境贸易发展情况时, 往往以边境小额贸易作为衡量边境贸易发展的指标。据广西统计年鉴显示, 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34474万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472781万美元, 增长了41.72倍。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的14.18%, 增长至2014年的36.32%。从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来看, 如图1所示, 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总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20582万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400883万美元, 增加了67.06倍, 远远高于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15.13倍。可见, 广西边境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在广西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广西边境贸易发展速度

从图2可知, 整体而言, 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在2002年-2014年均大于0, 但在不同的年份, 其增长率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特征。且除2004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为3.58%外, 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均超过20%。进一步, 我们从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总额增长率和出口总额增长率来看, 呈现以下特点: (1) 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增长率在2004年为-13.87%外, 其他年份均大于0, 说明广西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额规模在2004年有递减外, 其他年份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2) 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额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峰顶, 其值为97.40%, 其后呈现出下降趋势。 (3) 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总额增长率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 且从2011年起, 边境小额贸易总额增长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至2014年其增长率为-30.63%。这表明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总额规模在2011-2014年出现逐年递减的现象。 (4) 从2007年开始, 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额增长率远大于其进口总额增长率。

3. 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

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总体呈现出以服装、布匹、玻璃、自行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和以肉禽蛋、蔬菜、干鲜果等农副土特产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 进口则呈现出以龙眼、火龙果、香蕉、西瓜、水产品、煤炭、锌矿、锰矿和橡胶等资源性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但广西各边境县市 (区) 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又呈现不同的特点。如东兴口岸进口商品主要以棉纱和复合橡胶为主, 出口商品则以纺织品、陶瓷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而宁明县出口商品主要以中草药材为主, 龙州县则主要以铁矿、锰矿、锌矿为主要进口商品。

4. 利用外资激活广西边境贸易情况

近年来, 广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国内优惠政策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的政策优势, 大力推进“引资强贸”、“引金入桂”工程, 实际利用外资额创十年来最高水平。2015年, 广西实际利用外资额13.25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比全国增幅高63个百分点, 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创近十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进出口1068.3亿元, 比去年同期 (下同) 增长16%, 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78%。

外资投资企业由于在生产设备、技术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且制造业中服装、纺织、塑料制品、食品等行业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业, 具有较为成熟的劳动力资源, 因而可以将其自身技术优势与广西劳动力资源优势相结合, 形成较强的出口能力, 从而推动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 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加快了广西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由于他们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 可以为本地生产人员掌握先进技术、加快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中技术型产品比重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的税收政策内容

1. 国家层面边境贸易税收政策

广西于1989年与越南恢复边境贸易以来, 其边境贸易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边境贸易发展得益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集中在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当然, 广西也享受到来自国家层面对边境地区贸易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中第9条规定:“双方同意由两国具有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经营权的贸易机构在边境地区进行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第10条规定:“双方在本协定规定的各种方式的贸易中, 按本国的法律规章对商品征收关税和其他有关税收。”就对广西边境贸易的开展做了相关规定。1991年《关于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意见》就对边境贸易的形式及管理办法、边境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边境贸易遵守的原则、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边境贸易货物和人员出境等做了具体规定。如“在1995底以前, 对由经贸部批准的边贸公司通过指定口岸进口的商品, 除国家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和烟、酒、化妆品等商品外, 减半征收进口关税和产品税 (增值税) 。”、“边民互市进口的商品, 不超过人民币300元的, 免征进口关税和产品税 (增值税) ;超过人民币300元的, 对超过部分按国家税法规定税率征收进口关税和产品税 (增值税) 。”进一步的, 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规定对于边民互市贸易的进口商品, 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 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 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随后, 国家于1998年又进一步将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免税的价值额提高到3000元;对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商品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 其他相关政策继续执行到2000年底。

2000年《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颁布, 该《通知》在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经营范围、进出口商品配额、许可证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用以促进我国边境地区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和技术合作。2008年为进一步落实“提升沿边开放”战略部署, 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等政策, 从而提出了更加优惠边贸税收政策: (1) 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 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8000元以下的, 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人民币8000元的, 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 (2) 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商品, 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照章征收, 改由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扶持边贸企业。 (3) 新设立的重点边贸市场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两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4) 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均享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 开展与边境地区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均享有边境小额贸易权。

凭祥、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自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 在税收政策方面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如 (1) 对设在合作区内的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外资企业在2003年至2013年期间,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 对新办的其他企业, 除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企业外, 从生产经营之日起, 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 (3) 凡符合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同时又符合减半征收条件的, 可在减按15%税率的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 合作区内的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产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商品外, 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5) 外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 从企业分得的税后利润汇出境外, 免征汇出额的所得税。

2. 广西自治区层面边境贸易税收政策

广西自治区政府在国务院、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给予跨境经济合作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国家口岸等各类沿边开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后, 进一步根据本地区开放开发和边境贸易发展实情颁布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进而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最终推动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和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如1997年南宁海关制定的《南宁地区关于边境贸易的若干规定》;2003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 这些政策从进出口关税、金融支持等方面对边境贸易做了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 2012年广西自治区政府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规定, 在0-3公里陆地边境线以内新设加工型的企业, 税收返还地方部分执行5年免税优惠政策;在0-20公里以内落户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税收返还地方部分执行“两免三减半”政策。2012年广西自治区政府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 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对试验区内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的新办企业,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年度起, 前三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随后年度减半征收。

可见, 广西边境地区由于地处西部, 且是少数民族聚集区, 因而其边境贸易的发展不仅享受来自广西自治区、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相关税收政策, 还享受来自国家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等国家层面的税收政策。多重税收政策的叠加, 促进了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然而, 我们也发现, 在促进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执行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而这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天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边境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 (4) :28-35.

[2]田孟清, 钟金伶.广西 (中越) 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 :69-73.

[3]吴汉洪、苏睿.边境贸易对广西产业发展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 2013, (1) :163-172.

[4]杨小娟.我国当代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研究 篇8

前言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 与8个国家接壤, 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新疆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还有充满西域风情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些是新疆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新疆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能进一步带动新疆经济的增长。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是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结构, 是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 是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 是廉洁高效、开放和谐的发展。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来看, 选择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符合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SWOT分析

(一)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优势

1、地理优势。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部, 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8国接壤,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 是现代“亚欧大陆桥”的中心通道。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为其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

2、文化优势。

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在内的共计47个民族, 新疆各民族人民勤劳智慧, 在长期的相互交融中创造并传承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从古代起, 新疆就成为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欧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一些民族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互通的语言, 这就为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品贸易, 如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餐饮等打开了便利之门。

3、资源优势。

新疆的资源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资源。新疆的历史文化久远且积淀深厚, 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如龟兹文化、新疆木卡姆文化、楼兰文化等; (2) 自然文化资源。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景观各异, 有天山天池、喀纳斯地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准噶尔盆地的恐龙和硅化木化石、绿洲风景等各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 (3) 宗教文化资源。如克孜尔石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伊斯兰建筑、穆斯林工艺美术等。这些资源优势对国外民众具有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中亚和阿拉伯国家穆斯林民众具有文化感召力。

(二)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劣势

1、特色文化贸易途径比较单一、且贸易规模较小。

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基本上以传统的文化经营为主, 但在新兴产业领域, 如出版业、影视业、艺术演出业等发展还很不充分,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途径扩展。当今文化贸易越来越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而新疆目前几乎没有形成真正有国际竞争力、集约化的大型文化贸易企业, 整体上对外文化贸易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

2、特色人才缺乏。

新疆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人才十分短缺, 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严重、引进的人才少和自身培养的人才少等, 使新疆缺乏对外贸易的专门人才, 更缺乏熟悉特色文化贸易的专门人才, 人才的缺乏使特色文化贸易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创新能力不足。

3、自身因素的制约。

文化体制僵化、文化产业投入不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存在观念上的障碍、相应的对外文化贸易法制和法规建设比较滞后等, 这些问题使得新疆特色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更进一步制约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使新疆处于对外文化贸易劣势。

(三)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国家在项目、政策、投资、资金等方面向西部的倾斜, 将使西部大开发得到有力的支持, 从而大大改变西部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 这些将成为新疆文化产业实现战略突围的强大外部推动力。

2、新的定位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国务院有关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指出, 新疆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新的定位将新疆放在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上。这是对新疆发展重要性、紧迫性更准确的定位。新疆可以以此为契机, 围绕“文化兴边”战略的实施,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四)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威胁

1、中国整体的对外文化贸易受到其他国家文化贸易的冲击。

对新疆而言, 也会面临着周边伊斯兰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的入侵, 而新疆的对外文化贸易基础薄弱,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2、中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对外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

广州、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对外文化贸易起步较早, 有明确而有效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措施, 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这些城市相互连接, 形成如长三角、珠三角文化产业集群, 创造了对外文化贸易优势, 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和很大一部分对外文化贸易人才, 从而造成了新疆发展特色对外文化贸易的资本投入量和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

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新疆经济以资源开发为主, 对能源依赖性较高, 能源投入表现为高能耗、低产出, 整体效率不高。这些高耗能产业的生产规模不大, 技术装备水平低, 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 处于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生产水平, 对能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当今时代, 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由于具有投资少、产出大、高附加值的特点, 是当今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增长点。

新疆有着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一些民族文化的丧失正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可以使新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扬出去, 使世界认识新疆的特色文化, 同时更全面地认识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 则各族人民会对国家产生强大的向心力, 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 大力发展新疆对外文化贸易, 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时代要求, 也是深入贯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体现。

三、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 组建与培育

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大集团, 发展文化贸易品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但要在现代市场需求下把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并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使新疆的特色文化走出去, 就必须把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有效配置。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要以大企业集团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 应用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现代理念。

(二) 打造特色人才队伍, 以人才带动新疆对外文化贸易。

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和运营经验, 不熟悉对外文化市场的客观运行规律和经营方式, 难以适应国际上文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等因素都成为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一大瓶颈。新疆各级文化、贸易等主管部门及相关外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 将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纳入整体人才培训计划之中。要以高校为依托, 建立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训基地, 尽快开设包括文化产品设计、文化产品对外经营、文化产品对外市场开拓等在内的相关专业课程, 从而不断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输送有用人才, 促进特色文化贸易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三) 政府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应

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积极协调自治区政府、各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优化对外文化发展的环境, 构建新疆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的合力机制和针对新疆特色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政府牵头协调新疆各相关部门在金融、外汇、财税、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法规支持和信息服务, 通过增加专项信贷、出口退税等, 甚至出口奖励等办法, 加大对特色文化贸易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定期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 及时通报和研究、解决与新疆特色文化“走出去”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罗玉华.新疆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化, 2007.7.

[2]牛汝极.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资源, 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J].新疆社会科学, 2009.1.

[3]李月明.新疆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道路[J].实事求是, 2008.5.

上一篇: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下一篇:分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