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

2024-07-21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共11篇)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有显著促进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改善同学关系, 进而更有力地促进班集体发展;同时对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成绩也有显著作用。此外,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能力, 包括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 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容忍其他与自己不同见解的能力, 综合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判断结论正确与否的能力。那么, 如何进行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

合作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 总由两个以上的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种群体性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因此, 营造课堂合作氛围, 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 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 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 并且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 畅所欲言, 集思广益, 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更有利于合作学习。

二、合理分组

教师可根据入学成绩, 班上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 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 四人为第一组, 以此类推进行分组。这样分组, 不但有利于小组内讨论学习, 而且有利于差生成绩的提高。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 负责该组的学习和纪律, 比如课堂上小组学习的分工, 自习课的纪律, 甚至课外活动都可以由小组来统一协调与安排。在此基础上, 再把全班分成八个大组, 每组八个人, 每组指定一个大组长, 比如讨论问题, 做实验等就由大组长来统一组织安排。这样合理分组, 更有助于合作学习的实施。

三、要精心组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 不必要的和不适合的内容尽量不安排。因为并非所有的学习活动都适合于合作情境, 而要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可能是万能的。当小组合作学习时, 如果教师不精心组织, 往往完不成教学目标, 反而浪费了很多的宝贵时间。当遇到问题互相争执不下、没有定论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 把自己的观点和同学们交流或留课下再探讨。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避免交流时内容雷同, 浪费大量时间。在学生精彩答疑或质疑时, 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性评价, 让学生真正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境界。为了保证小组全员参与, 避免优等生“一言堂”的现象发生, 在小组交流讨论前, 一定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才能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 自然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了合作学习的质量, 提高了小组合作的高效性。

我觉得以下几点尤须注意: (1) 中学生毕竟稳定性还较差, 兴趣容易转移, 所以讨论时务必使其目的明确, 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 讨论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理解上的偏差等问题, 并马上给予纠正, 收放及时, 从而保证讨论能紧张、激烈而又有序地进行; (2) 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学生的讨论, 介绍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例如:在讲授无性生殖内容时, 我介绍了克隆羊——“多利”的由来, 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生物科学技术与所学知识的关系, 激发学生将来投身生物科学研究, 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3)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或讨论前后, 可能会提出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一些问题。对此, 教师要作好充分准备, 一方面, 平时应认真钻研, 自觉继续学习, 不断接受再教育, 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 也可作灵活处理, 如交给学生讨论或直截了当地说明一时答不上, 以后待查阅相应资料核实确定再给予解答等。

四、教师适当引导

在小组合作前, 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为了保证引导的有效性, 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 一般情况下教师引导时的讲述量要适当, 不宜太多太少, 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 可采用例子或图例来增加讲述的清晰度, 必要时在讲述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 以确信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我在学生合作学习《鱼鳍的作用》内容时是这样引导的:人靠腿来走路, 鸟儿靠翅膀飞翔, 鱼在水中又是靠什么来游的呢?它是怎么游的呢?怎么来验证你的结论?经过引导, 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 大家进行认真观察试验, 从而发现问题, 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 又促进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 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把以往的面授式教学活动, 改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开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潜能, 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因此, 作为生物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促进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的发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教师, 只有充分理解和领悟小组合作学习, 并掌握好合作学习策略, 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生物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袁涛, 崔红霞;《论合作学习策略》[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2].王坦;《试论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12期.

[3].崔言军;《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N];莱芜日报;2010年.

高二理科生物学学习策略初探 篇2

关键词:高二理科 生物学 学习策略

每年的秋季学期开始,高二年级理科学生将面临着比较大的变化,就是间隔两年后又重新开设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学。受此变化的影响,他们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二阶段的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对于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来说,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学习兴趣。高二理科学生如何摆脱困境学好生物学呢?针对高二理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及高二生物学知识的特点分析,现提出一些学习技巧仅供借鉴。

一、高二生物学的知识体系特点

高二生物课是对初中生物学习的延伸。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初中的这些课程有个特点:在学习植物、动物和人体知识的时候,是按照纵的方向逐个学习的,其间缺乏横向联系。

二、高二理科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1.思维方式与高三学生有一定的差异。高二理科生学习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初中生逻辑思维的优势,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作为高中学生所具备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具有理论特征,他们能掌握基本的辩证方法。

2.情感发展与高中生有明显的不同。高二学生富有激情,喜欢冲动和幻想,他们开始注意社会道德规范,但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往往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完善而导致简单化和片面性,在他们的自我调控中,意志行为逐渐增加,抗诱感力不断增强,但高层调控仍不够稳定。

三、高二理科生生物学习技巧

1.注重结构化的知识学习。由于高二理科生物学知识体系主要由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组成,所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应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相互联系的有层次的网络结构,由于结构化的知识直观性、条理性、概括性强,因而有利于记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利于对知识的回忆、检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使知识在头脑中结构化必须做到:(1)上课记板书提纲,高二生物学知识系统性较强,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师的板书能反映出课本的知识结构,反映出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了板书提纲,实际上就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所以,在课堂上要养成记板书提纲的习惯。(2)梳理单元知识体系,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每个单元进行完后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这比一本书学完后再进行整理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学习完一章或一单元后,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使单元知识结构化。

2.注重科学的复习和练习。在高二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的方法是科学的复习和练习。(1)复习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习新课前,要复习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打好基础;新课结束后,要及时自我总结、回忆;完成当天作业时,应先复习后再作业;周末要总结一周来所学知识;单元结束后,应进行系统复习。如此,才能使知识掌握达到熟练、应用自如。(2)练习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后,需要深化理解形成技巧,这离不开练习。在复习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及时经常性地练习。这要做到:课堂上多练老师精选的习题,课后适当练习有启迪思维性的习题,单元结束后要练一到二套的习题。在做练习时还要一题多解,一题多练,最后达到多题一解,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彻底摆脱题海战术。

3.亲历实验多感官进行学习。高二理科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要老坐在那个地方死记硬背,要把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科学研究领域上,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忘得快,看见的记得住,做了就学得会,因此,实验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高二理科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仅要听生物学,而且要看生物学,更要学会探究生物学。

综上所述,高二理科生只要掌握了生物学学习技巧,有意识地长期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从而扎实地、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学习,为自己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生物学习方法之我见 篇3

一、“两个结合”

对于基本的知识点, 我们要做到“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对于知识体系的理解, 我们要做到“整体和发散相结合”。

(一) 记忆和理解相结合。我们知道, 学习理科的关键, 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理科的。可是, 高中生物又有与其他理综科目不同的地方。我们需要“先记忆, 后理解”。

前面我们提到, 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 我们已经在初中的学习中打下了基础, 对于其中的基本概念不会陌生。但是生物中的许多概念, 比如诸多有机物、无机物, 还有染色体、细胞、组织等, 是我们接触时间较短, 一时难以理解的, 而至于这些东西之间各种奇妙的逻辑联系, 则更难体会了。

面对一时难以接受的知识点, 我们要秉承着“先记住, 再理解”的思路, 先把名词、术语以及知识点牢牢记在心里, 然后不断学习、不断摸索, 掌握其中的逻辑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 记忆时不能盲目记忆, 要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体验。生物学归根结底是探求人与自然的科学, 我们身在自然中, 亦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书和生物课堂上讲解知识虽然看似抽象, 但其实和我们自身、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 将其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 还有利于我们理解其间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

(二) 整体和发散相结合。所谓“整体”, 是指在学习时, 意识到各个体之间的联系, 不要只看到单独的知识点。比如, 我们在学习细胞时, 会学到许多细胞器, 如果把各个细胞器当作单独的个体, 而不去考虑各个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也不想各个细胞器在构成细胞整体中的作用, 那我们学到的知识就是零散破碎、呆板僵硬的, 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了。

所谓“发散”, 即是要有发散性思维, 前后联系, 多方位思考。我们许多的知识点在课本中是反复出现的, 只是每次出现时, 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比如, 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部分, 都出现了DNA这个知识点, 有的同学或许认为这是知识点的重复, 不会重视, 甚至私以为是教材编写不合理。但仔细思考一下, 你会发现, 这几个地方提到DNA的侧重点都不同。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对具体细节不做赘述, 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查看课本。看到某个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或在其他地方出现过得知识, 就要发散性地前后联系, 从多个角度思考探究, 相信这样我们的收获会非常大。

总而言之, “整体与发散相结合”, 就是一要有整体、系统意识, 不片面、零散地学习知识点, 二是要有发散性的思维, 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二、“一支笔”

“一支笔”, 即是要做笔记。做笔记这件事, 其实门道很多。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 谈一下应该做哪几种笔记。

(一) 上课笔记。上课笔记也叫听讲笔记, 就是要在听课时做的笔记。

其实上课的第一要务还是听讲、听懂, 许多同学一上课就很认真地、很详细地做笔记, 但是却流于形式, 反倒影响自己有效接受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 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要意识到, 做课堂笔记, 是对上课内容的补充和辅助, 不能主次颠倒。

上课笔记有“记”与“不记”:记的是重点、难点、书上没有的, 再就是老师特别指出的其他内容;不记的是次要的问题、容易理解的问题、书上有的。

(二) 归纳型笔记。归纳笔记最重要的意义, 就是帮我们读透教材。就我看来。做好归纳笔记, 于我们有效复习、理解已学知识, 绝对大有裨益。总的来说, 大致可以做三类归纳笔记:基本知识点归纳;习题归纳;特殊归纳。

1.基本知识点归纳。基本知识点归纳, 相当于就是自己做的教材内容总结, 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具体做法, 有两种, 第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 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分条罗列, 列出每个知识点包含的种类和分支, 标明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摘录名词、术语的解释;另一种方法, 是参考一些资料书上的总结, 加以补充。

2.习题归纳。习题归纳, 就是把自己平常遇到的题目集中起来。 哪几类题目需要我们归纳总结呢?一是错题, 将有价值的错题记录下来, 并批注自己当时错误的原因、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还要收集该类题目的变形, 以便举一反三;二就是要把平时遇到的好题、经典题记录下来, 自己认为好的、老师强调的、同学讨论的, 都应该思考一下其价值, 做好归纳。

3.特殊归纳。特殊归纳, 不是某一种归纳, 可能会比较杂。无论是知识点归纳还是习题归纳, 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特殊的例子, 比如易考的、易错的、易混淆的、易忘的、难理解的、有代表性的, 这些单独的点, 我们应集中做一个归纳。在考前最后额一段时间, 如果总体复习已经落幕, 就可以参考这本特殊归纳, 将掌握不是太好的、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习题回顾一遍。

(三) 心得笔记。心得笔记, 就是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对于疑难知识点的疑惑等记录下来, 同时,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现象现象、生命形态的观察记录。当然, 对于高三学生, 做这方面观察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很多, 但是这一建议对于学弟、学妹们仍是有参考意义的, 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 我们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要: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但也是一门很难的学科。首先, 生物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其次, 生物中许多概念相对陌生, 在理解和应用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生物, 我们要琢磨学习方法。尤其在时间紧张的高三阶段,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技巧, 对我们提高成绩是十分重要的。我总结了“两个结合, 一支笔”的学习方法, 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 篇4

上课和复习

1、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的课只讲一次,课后就听不到了。对重点考点

难点,可以提前预习,课上认真理解。

2、书中黑体加黑文字做到一字不差记忆,楷体部分理解记忆。

3、课后认真看完书上每一个文字,每一幅图表,包括文字注释。每一个地方都可能是

试题素材。

4、重视本章小结。

5、实验可以参考书后光盘,考试之前集中复习,集中做题。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

验结果结论都要整理好。在平时做实验题过程中,练习设计实验。

6、复习时,利用参考书中的知识框架,图形图表,加深记忆,查漏补缺。

7、学会自己整理知识点,例如常见物质及检测方法和颜色、试验方法、细胞分裂过程,DNA染色体等数目折线图、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见遗传病等。

8、对比记忆,例如细胞器结构及功能,物质运输方式、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细胞有

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

9、做题时,注重质量,做相同类型的题目也要认真完整书写答案,不可眼高手低。红

笔订正。

10、平时练习偏题怪题,不要害怕答题。

考试

1、考试第一件事,认真书写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

2、所有选择题,认真涂卡和在答卷纸书写答案,填空题和大题认真组织语言,不得留

白和涂改,尽量不要超出答题位置。

3、选择题把有疑问的题目标记出来以便检查,尽量采用排除法,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4、做题时,要立即联想到考点和书中位置。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往考点上去思考答案。

5、尽量用书上的语言答题,较复杂的答案要组织好语言答题,需要联系题中材料的,先说原理和结论再联系材料,千万不要只说书中原理或只说材料信息。

6、遗传题,一定要分清显隐性分清是什么类型的遗传病,再去答题。所有计算都要算

出最后答案再作答,尽量不要心算和口算。可以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进行验算。

7、交卷之前,全部浏览检查一遍,防止选择题填错位置和空白出现。

8、考试之后,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换试卷,交换考试经验和心得,无私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换心得和帮助同学,也是复习的过程。

9、考试之后,认真订正试卷,红笔标记,相应的考点全部内容都要系统复习,不要只

看考到的那一点。

10、将所有的生物试卷整理装订,复习时翻看。同类型的题目,重复考的题目,看

看以前都是怎么错的。

11、标记出所有因马虎大意导致写错答案或看错题的题目。

此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生物,也适用于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成绩进步才能快和稳。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会了抓鱼方法而不去抓鱼,还是吃不到鱼。

认真踏实,勤奋努力。保持优秀,优秀是一种习惯。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 篇5

1.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兴趣盎然地学习,还是索然寡味地应付,收到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生物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平静的心态微笑着走进教室,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无论观点是否正确,老师都不随意肯定或否定,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真正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展开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打消一切顾虑,这样学习动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兴趣的发展,更能促进能力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播种理想,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

人没有理想,就如同在黑夜中行走,易迷失方向。中学生正处在多梦的年龄,更是播种崇高理想塑造生命基础的年龄。根据这一生理特点,可对学生进行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活动,给他们讲科学家从小立志的故事。如给他们讲科学家童第周的故事: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上知名的科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他18岁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开始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他相信水滴石穿的道理,以惊人的毅力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经过努力,到高三期末考试时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在讲到维生素这部分知识时讲述了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家中贫困,为了实现当个医生救治成百上千的病人的愿望,认真研究古代医书,熟读各种书籍,并善于从生活中学习。他发现有钱人常常得脚气病,而穷人常常得夜盲症,就比较穷人富人的饮食习惯,得出得脚气病是因为食物中缺少米糠和麦麸,这些食品中含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维生素B1,得夜盲症是因为饮食中缺少肉类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脚气病的人,比国外早一千年左右。伟人的事迹,使学生深受感动和鼓励。我以“我的理想是 ”为题,请学生写下自己的理想,当成座右铭,贴在生物教科书的封面上,以此激励他们自己奋发学习。

3.精心设疑,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斟酌,大胆质疑,回归学生自己的生活。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才可能实现创新。“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建立课堂教学的“情绪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巧设疑问,即经常给学生“找麻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诱导学生进入质疑状态,以便达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在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复杂反射时,我引用了学生熟知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提出:人望梅止渴的生理机制是什么?学生带着揭开疑问的好奇心而认真听课,课堂教学因此而异彩纷呈,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4.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做是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人。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就要多关心后进生,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鼓励带进课堂;变课堂“一言堂”为“群言堂”,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学生一定会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个机会,除了对敢于发问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还应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机会小题大做,鼓励所有学生提问,一旦有学生提出古怪幼稚可笑的问题,甚至错误的问题,也决不能取笑学生,批评学生。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个学生探究的结果是鼠妇爬向有光的一侧。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你能实事求是地汇报结果很可贵。”然后帮助他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善意地解释引导,保护学生质疑的勇气。

5.留一片空间,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给空间就是给发展。课改实践证明:只有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让学生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加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会找重点,做记号,会提问题;加强学生对图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的知识,理清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如进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只是提出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联系植物部分生态平衡有关知识分析资料,讨论交流找到答案。凡是学生通过自学搞懂的知识,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6.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长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制造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演讲、讨论、辩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时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自然而然,学生会产生成功感、自豪感,于是形成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学习转基因技术时,对学生提出:“转基因产品安全?”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等其传媒查找资料,然后集体讨论演讲,学生明白了人类一定能圆满地解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问题。又如:学习克隆技术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国际舆论支持克隆人的研究,我们可能面临哪些社会问题?你赞同克隆人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自主查找资料与讨论,明白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之争一旦得到正确解决,必将促使克隆技术迅猛发展,为人类及整个生物圈作出巨大的贡献。

如何有效学习初中生物之我见 篇6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观念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导向,导致有的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心理存在偏差,认为生物只是一门副科,没有必要好好学习。而一旦学生在进行中考、高考或在生活的具体应用中,就会发现生物其实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重视起来,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分享几种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

首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生物,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一个教师,同样是45分钟,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却一无所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同,从而导致了千差万别的学习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很重要。我认为,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课前预习环节。预习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疑问的地方着重标注,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听得主动,听得积极,听得有效率。(2)课堂上必须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连贯的,如果一旦走神,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就有可能对后续的学习造成影响、形成障碍。(3)鼓励学生课上积极发言。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师生的良好互动,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习的印象。(4)重视课后复习。孔子在《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课后复习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下认真复习,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上是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些建议,其实我们教师在讲授中,也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情况。比如我在上课之前,为了活跃一下氛围,通常会让学生讲一些时事新闻,或是一些有趣的见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在讲课中,我一般会把一些例子穿插到讲课中,比如在讲到“生态环境”的时候,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土壤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为了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而是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我通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学生讲传说中天地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用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讲解这四个圈的形成:宇宙大爆炸之后,地球只是一个很大的围绕着太阳的球体,由于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它把附近的一些小行星吸引过来,又由于自身的转动,使一些密度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分层,从而形成了“土壤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最早的时候还没有“生物圈”,可是后来某一天,裂缺霹雳,丘峦崩摧,在闪电的作用下,一些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了蛋白质。有了蛋白质,就有了生命。于是在以后几万年的进化中,就有了“生物圈”。通过这样一讲,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其次,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并且从网络或媒体上获得的知识也很多,因此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而有的老师面对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生物问题时,总是敷衍了事,说“这不属于考试的范畴,不用知道”。殊不知,教师这样的行为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解答学生的每一个疑惑。比如,我在讲到“生态平衡”的时候,说到如果人类向环境中释放过多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那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时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就不能用含磷的洗衣粉?”因此,我向学生介绍了磷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可是,学生并不满足这样的结果,接着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危害呢?”我知道虽然这并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看着学生们期盼的眼神,于是我用15分钟的时间向他们详细讲解了氮、磷和赤潮、水华之间的关系。学生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之后,我就发现学生们对于环境污染这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在下课的时候,我就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总结出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例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最后,教师不能只是教学生学习,还要定期地引导他们进行总结。(1)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并且从中发现、解决新的问题。一个好的总结方法是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点为前提的,只有对课本上的知识、知识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另外,在总结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而是要通过书本和笔记实现对知识的正确认识,这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2)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找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仅会讲到课本上的知识,也会拓展知识面,讲一些课外的知识。但是课外的知识往往不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在总结过程中,需要有所取舍,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3)总结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不仅总结前面的知识,也为后继的内容做好铺垫。生物的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在考试中一道综合题里面,往往会涉及到好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众所周知,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得多。

总之,总结在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总结的好习惯,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生物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策略 篇7

在探究活动中, 首先要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指创造性地构建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或与学生谈话、交流以发现问题, 要寻找最为关键的教学问题, 以此为思维导向,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形成问题意识, 从而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求知的渴望。例如:在探究草履虫的生活时, 由于条件所限, 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视频资料, 让学生仔细观看, 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草履虫, 在水里游泳、旋转前进, 引导学生思考草履虫是如何维持生命、怎样呼吸、怎样摄食等, 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另外, 教师刚开始可能会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太怪、太偏、太难, 会给自己回答和解决问题造成困难, 其实, 完全没有这种担心的必要。在传统理念中, 教师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权威, 教师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很没面子。新课程理念改变了这一观点, 课堂更多的是一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思考, 在互相激励中共同进步。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 要让学生知道, 教师也不是万能的, 科学的道路无止境, 教师只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二、创设自主空间, 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要使学生乐于探究, 首先要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中, 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自主的空间,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 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我充分相信学生, 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学生, 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和舞台,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深深地感到:只有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时, 才能促使学生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变, 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的愿学、乐学、会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实现探究性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作为生物教师, 在教学改革中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完成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深化生物课程改革、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充分利用和充实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实验、实践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 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更是当前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实验室里原有的资源, 还要努力创设条件, 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器具, 利用学生周围的生物资源, 使之也成为生物实验室的资源之一, 充分为教学服务, 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生物实验室的主人。几年下来, 我校的生物实验室里, 除了学校按计划购进的实验仪器外, 还摆放着学生自制的模型教具、制作的植物和昆虫标本、学生种植的各种花卉、收集的生物图片、小型生态平衡装置, 这成了我校生物实验室一道靓丽的“风景”。

2.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世纪以来,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 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 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 经过自己的筛选和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快捷搜集到各种有效资源。

3.广泛发掘社区和本土课程资源, 拓展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 篇8

一、学习方式的概念界定

学习方式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 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目前, 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二、高中农村学生生物学学习方式的问题分析

从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 我们以武威二中高二年级部分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谈话法等。从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经历中考激烈竞争并以优秀的成绩录取到我们这个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农村学生, 在生物学学习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具体体现如下。

1. 生物学知识基础薄弱, 很难适应高中生物学的教学

经过调查发现, 有37.7%的农村学生初中生物课的开设情况是“虽然开设了, 但基本没怎么上”或者“没有开设”, 证明有很多一部分初级中学生物课仅仅走形式, 实效很差。虽然有62.3%的农村学生初中上过生物课, 但16.6%的学生初中生物知识一片空白, 50.1%的学生初中生物知识略知一二。可见, 我校农村学生虽然以高分被录取, 但生物学基础知识很差, 这给高二生物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需因材施教。这样才能避免农村学生“吃不消”, 城市学生“吃不饱”现象的发生。

2. 课堂学习以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 实验课动手能力差

85.2%的农村学生上课已经习惯了接受式学习, 课堂上遇到问题停留在请教老师或等待老师处理的状态。63.9%的学生反映“大部分实验都是以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 然后让学生背实验为主, 学生很少亲自动手做实验”;78.7%的学生由于很少有机会做实验或者动手能力较差, 导致实验操作不规范, 成功率不高或者不太会做。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中一直比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是, 从以上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 课外获取知识途径单一, 知识阅历浅薄

农村学生中45.9%的选择“通过读课外书”来积累各科知识, 有14.7%的农村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得课外知识。农村学生上高中以后几乎都在学校住宿, 所以他们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来获取知识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就造成农村学生就是发现了问题, 也很难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资源很匮乏的情况下, 很容易对老师、课堂产生很大的依赖感, 这也导致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长此以往, 农村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差, 学习主动性不强, 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4. 对学习方式了解甚少, 改革期望值较大

经调查, 57.4%的学生认为“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有决定性作用”, 59%的学生认为“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知识同等重要”, 39.3%的学生认为“掌握学习方式更重要”。可见, 虽然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了解很少, 但是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在学习上迫切希望从教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开始积极尝试脱离原来的学习模式, 也能意识到现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期望能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探索促进农村学生生物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优化策略

1. 避开学习方式转变的不利因素, 寻找一切可利用因素

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课程改革也一样。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以上研究中, 我也找到了限制农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不利因素, 主要有被动的学习习惯、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的管理措施、评价制度的单一、教学资源的缺乏、生活环境的影响等。但是也有可利用的有利因素, 主要有新课程的大力倡导、高考的导向作用、评价制度的变化、其他可利用因素等。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充分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有利因素。

2. 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 构建“接受———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不是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 然后接受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现在与以后也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 “接受———探究”学习更应大力倡导, 其过程主要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呈现学习内容及学生通过听讲、理解、练习、复习、记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提问、讨论、讲评等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 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把新知识作为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为自身的知识结构。

3. 优化组合各种学习方式, 构建多维式的学习方式

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 要选取各种学习方式有利的地方辩证地统一在一起。如果我们以接受式学习作为原点, 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作为三个维度 (如下图) , 这样就可以做出一个长方体, 而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代表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图示中可以看出, 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 就必须将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 寻找优势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 并不意味着学生所有的学习方式都是理想的。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 导致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既然是建立在个体的自主性的基础上, 而个体和学习内容是有差异的, 那么学习方式也肯定是个性化的。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农村学生的特征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 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大多农村学生初中生物学的知识欠缺, 所以, 我们应引导学生既要积极转变学习方式, 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还要分阶段体现优势学习方式。

兴趣:开启学习生物之门的钥匙 篇9

一、横向联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不仅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为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横向联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

1. 巧借诗文意境, 激发学习兴趣。

优秀的诗文是作者对生命力的诠释, 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生物运动规律, 巧借诗文渲染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会有良好的效果。如“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在这幅美景中春风梳柳、柳枝婀娜, 夜雨润花、花枝娇艳, 揭示了植物体表由风力引起水分蒸发, 植物体内产生蒸腾拉力, 带动植物体内水分自下而上流动, 预示着生命复苏。巧用诗文意境让学生在领略诗文的美感的同时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记忆, 学习兴趣自然会与日俱增。

2. 借用哲学观点, 激发学习兴趣。

哲学是解释世界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生物教学中引用哲学观点, 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生物界是不是也如此?由此让学生对照回忆、进行反思。生物界是由C、H、O、N、P、S等元素构成的, 又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规律运动着。如昆虫的蜕皮就是否定了原来的它, 再一次蜕皮又否定了这次的它, 每蜕一次皮就对自己否定一次, 本身就向前发展一次。生物的变异也是如此, 变异的结果否定了前次变异, 下次变异又否定了这次变异, 不断否定的结果导致了生物界的多姿多彩和物种的不断进化。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化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可以融合非生物世界和生物世界, 用化学知识解释复杂生物体内的一些变化, 使复杂的生化反应变成通俗的化学反应, 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淀粉水遇碘会变为蓝色, 一般要做含淀粉的定性试验, 当我们向这样的溶液内加入唾液后, 蓝色会渐渐变淡, 由此推断出唾液内含有唾液淀粉酶, 将淀粉消化分解, 使蓝色减退。从而得出淀粉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而这种消化离不开酶。

4. 利用生活小事, 激发学习兴趣。

把生活中的小事拾来用在教学过程中, 可增加授课的情趣,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这样的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讨兴趣。讨论的结果是鸡的祖先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爬行动物就已经产蛋了, 所以先有蛋, 后有鸡, 再后有鸡蛋。这样就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动物进化的顺序。

二、纵向渗透, 把激发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 新旧知识衔接, 激发学习兴趣。

如讲人体血液循环第二节《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时, 让学生思考人体中从脚流到头的是同一种血液吗, 血液为什么会从下往上流。学生在思考观察中既复习了前节学习过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概念又引出新的探究课题。

2. 巧设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如讲《植物生长素的作用》一节时, 可提出问题:向日葵为什么一直向着太阳?放在窗台上的花草长时间不动为什么会向外弯曲?结合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见有所察、见有所思, 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

3. 课外辅导, 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课程学习方法之浅谈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 生物课程 学习方法

一、仔细研读教材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生物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来源,所以,要想学好生物学,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地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老师授课的前一天,浏览课本内容,将浏览过程中认为重点的、难点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就奠定的听课的基础,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讲,也就是说,在听课过程中,对于已经看懂的内容更加深了印象,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更加专心地听讲,在上课时仍然搞不懂的,通过积极提问,做到当场解决,而对于预习过程中想到的,但是教师未予涉及的内容,及时提出来,共同解决。

(二)认真听讲。

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高有低,有些学生学习相对轻松,有些学生学习相对吃力,这在预习的过程中一般就能显现出来。中学生的学习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学会如何借力,也就是说,要想学好生物学,必须要在课堂上下足功夫。

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习就相对顺利得多。

既然上好生物课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呢?

1.听什么?

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明白,当前这堂课,老师要讲的,学生要听的,究竟是什么?那么,要听什么呢?总的来说,是三个方面:一是要听老师的授课思路;二是要听这堂课与前节课的联系;三是要听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点出的重点难点。

能听懂老师的思路,就可以对照自己的预习方法,改进预习效果。同时,搞清楚老师的授课思路,也掌握了学习的思路。

什么是听联系呢?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一般会联系许多以前的知识,作一下铺垫性的讲解,进而在原来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而在课尾,老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而老师所提出的新问题一般是提醒学生在下节课之前应该提前预习的重点。学生如果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听出这些联系,不但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当前课程的理解,对于新知识的预习还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另外,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对于重点难点,老师会反复强调,围绕重点问题,从多个角度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此外,老师对每堂课一般都会作一个小节,而小节所涉及的内容,一般就是本课的重点,一定要密切关注,彻底吃透。

2.怎么听?

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开动思维。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积极地想,将头脑中出现的没解决的“为什么”用笔记下来。其次要多提问题,不留疑问。无论是课前的、课中的、课后的问题,都要及时提出来,及时解决。另外要认真笔记,作好记录。老师的板书,往往是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的浓缩的课本知识要点,所以要认真记录,为课后的复习和期末总结提供宝贵的素材。

(三)巩固复习。

课后,老师一般都要留有一定量的作业,这些课外作业一般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用以巩固复习讲课重点的,所以,要认真对待,及时完成。通过完成课外作业,就等于将老师当天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及时加深了印象,不至于“上课就懂,下课就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课后复习也要讲究技巧,不要太机械,要抓住重点,理清脉络,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掌握。

(四)及时总结。

学完一个章节后,要及时跟随老师的思路整理、总结,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该章节的内容。

上述步骤,形成习惯后,将成为学生高效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充分理解原理

通过上述学习方法,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地研读后,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但是,从学习中也发现,生物知识太零散,所以,要想熟悉教材,牢记知识点,难度很大。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对于看似松散的知识,如果想通盘记忆,真的很难,一般人难以做到,但是,只要将记忆内容组织成块,并找出成块知识点之间相互的关联,也就是充分理解生物学内部原理,那么,记忆起来就相对容易得多。

要想充分理解原理,一定要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从教材的内容编排来看,知识点相对松散,但是,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却是系统性的,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保证系统化地讲解,老师会补充讲解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上课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有利于清晰各个章节每一块内容的内在原理。另外,学生在研读教材时,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部分知识和哪部分知识有关联?是什么样的关联?我可以如何将他们组合成块?我可以用什么样的主线展示?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就为日后加深记忆和提取知识点提供了保证。

三、认真总结反思

在认真做好笔记,及时整理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记笔记时,不是机械地记录,而是该记的记,不该记的不要记,才能让自己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及时反思老师的讲课内容。而整理知识的方法,则是每天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整理和巩固,每周对本周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解题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每月必须回顾当月学习内容,整理错题集,当学完一个章节后,要进行汇总和思考,构建本章节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通过上述反思和总结,才能将书本知识化为己有。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生物学,课堂策略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它也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理综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改后理综的分值比例有所改变, 生物学这门学科由以前的72分提到90分, 可见生物学教学对个人成长、文化素质养成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学好生物学对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它不仅是高考的必考科目, 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也会涉及生物学知识, 而且也是以后学习运动解剖学等学科的基础。特长生是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于常人表现的人, 而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个体育项目上有专长的高中学生。高中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专门为体育院校和国家运动员队伍培养的人才, 是中国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德智等方面都会和普通的高中生有所差别。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别于普通高中生的教学形式, 做到因材施教, 让他们喜欢学生物、学好生物。

一融洽有爱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 并不是老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活动, 不是简单的教师教或学生学, 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对话。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在无话可说的状态, 那相应的教学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故而, 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个融洽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师生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能陶醉在其中。如何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呢?教师至少要做到:关爱、理解、宽容、鼓舞、唤醒、榜样。

高中体育特长生相对来说文化成绩较差, 思想表现欠佳, 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爱、理解和宽容。如遇到他们在课堂上不守纪律、考试成绩不好等情况时, 教师要学会去理解他们, 用爱去宽容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教师要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唤醒他们的潜在能量。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鼓舞他们, 哪怕那些成绩微不足道。高中体育特长生男生占的比例较多, 他们都喜欢用实力去说话, 教师要在各方面提高自己, 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 才可能让学生信服, 从而认真听课。

二轻松有趣的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课堂变得有趣, 是教学制胜的法宝之一。有人把生物学称为理科中的文科, 有些枯燥, 一般都需要背才能学好, 其实这是对生物学的一个误解。生物学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或者说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使之变得有趣。如讲到禁止核武器时, 首先讲枪之类的武器, 因为高中体育特长生大部分是男生, 对这方面会比较有兴趣, 可以适当地让他们试着提出什么是武器、武器的特点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又会变成武器等问题, 在他们思考的同时给他们播放一部热门的电影——《生化危机》, 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与生物核武器相关的一些历史大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都用到了哪些生物武器, 这些生物武器都有什么特点。再举例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生物武器的类型和特点、它们具体的危害有哪些等。整堂课可以看电影, 也可以听故事, 形成一种有趣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参与、讨论和玩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这种看着不似课堂的课堂, 不似教法的教法, 会让学生更愿意去学习, 更愿意去和老师沟通, 当然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在生物课堂中, 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魅力, 发散思维, 让课堂“趣”从中来。

三联系生活的课堂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 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善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不足, 如果学习只是让学生觉得是为应付考试而学, 那被动驱动力不会长久起作用。学要让学生觉得我应该学, 我学了以后对我的生活有用, 这才会让学生有心去学。生物本来就是一门接近我们生活的学科, 在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平时的活动, 教学就会如虎添翼, 更加熠熠生辉。如广西是全国甘蔗产量最多的省份, 在讲到生物工程的实例和前景这节内容时, 可结合当地的这个特色, 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材料, 那在制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要怎么办, 残渣是否可以再利用, 如果再利用又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少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样通过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举例, 会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 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再如, 在学习酶的特性之前, 可以问学生洗衣服时的水温一般是多少, 同个宿舍的学生用不同的水温洗衣服, 哪种水温下洗的衣服更干净?这样对一些平时生活问题的提问, 为学好酶的特性这个知识点埋下伏笔, 同时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知道用温水洗衣服会更好。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为什么在运动之前要做准备运动, 为什么做完运动后不能马上休息, 为什么不能酗酒等。善用生活中的例子, 会让学生更爱生物学习。

四贯穿生物科学史的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 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可见, 生物科学史对生物学教学的影响非常重大。如在讲到伴性遗传时, 可以从红绿色盲的发现者道尔顿引入, 讲述道尔顿就是因为自己买给母亲的圣诞礼物——袜子, 自己所买袜子的颜色和妈妈所看到的颜色不同, 从而让这个重大的发现得以问世。又如遗传定律的形成、光合作用的发现等生物科学史, 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无疑更是情感上的引导。有些高中体育特长生因为有些习惯或行为在别人看来是缺点, 致使他们会自卑、自暴自弃, 或是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通过理解生物科学史, 让他们知道有时看似缺点却能散发亮点, 前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 更是探索知识的力量。当然, 生物科学史在课堂上的作用并不止这些, 张仁玉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研究》 (2009) 指出了其价值有: (1) 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 (2)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生物课堂, 它所带来的趣味性和科学精神对学习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重大危险源控制下一篇: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