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体育(精选10篇)
边境体育 篇1
摘要: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卫生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体育部门实施的“雪炭工程”等等,都有效地促进我国边境地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形成了我国边境稳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兴边睦邻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边境地区,体育活动,多元化,功能研究
随着中越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越边境贸易已越来越红火,但同双边迅猛发展的经贸现状相比,当地边境体育目前还面临不少困难。国家亟待采取措施,推进中越边境体育持续稳步发展,以达到促进双边体育交流、增加边民文化生活和巩固边疆的多重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4年以来,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期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国际龙舟竞渡大赛”,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谊和体育文化的交流。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重点实施的项目有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运动会、“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邀请赛”、“健身长寿之旅”、“巴马体育健身度假游”、“中国东盟狮王争霸赛”、“民族竞技场”、“柳州百里柳江水上体育长廊”、“南丹民族趣味体育度假游”、“中国东盟各项球类邀请赛等”,还将通过举办中国西部民族体育文化节、实施边境体育文化旅游节庆工程、举办中越边境全民健身文化节等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和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发展论坛、中国边境地区全民健身论坛等活动,打造广西边境民族体育特色品牌,促进广西边境地区和谐发展,增进广西与周边省区及东盟各国的体育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边境体育发挥富民、强国、安邦的巨大作用,既丰富国家体育事业,又为边境地区稳定做贡献,成为边境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1“边境”与“边境体育”的概念
1.1“边境”的基本定义
边境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国内外文献作出的解释都较为相近。一般都认为是“靠近国界的那个地方”;[1]“边境,即边陲,是国与国毗连的地区”;[2]也有人认为:“边境是靠近国土的地方”;[3]在有关外文辞书中也认为:“边境是一个国家边远的地方”。[4]总之,在中外的各种文献中都将边疆解释为一个国家比较边远的靠近国境的地方或地带
1.2“边境”概念的界定
又称“边境地区”靠近边界一定距离和范围的地区。国家可以依据法律在边界实行特殊制度,同时,国家之间可以通过条约或协定对边区的一些事项作特殊的规定。本文的边境地区指:广西与越南接壤的三个地级市崇左市、防城港市、百色市,另外加区府南宁。
1.3“边境体育”的概念
是指国家边境地区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即边境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及国际体育交往等发展的基本状况。边境体育活动指在边境地区的居民,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体育活动过程。
2 广西边境体育活动多元化功能的主要作用
2.1 边境体育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在全人类对公平竞争、人道主义、和谐宽容等理想的追求中,奥林匹克休战无疑已成为维持世界和平、促进文化交流、加强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同时各国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宴,举办奥林匹克运动赛事世界各地的冲突不约而同的休战谈和,这是体育对人类所做的巨大贡献。
新时期边境体育的发展有着特殊作用,边境体育不同于群众体育,边境体育是边境地区不同国民进行的体育文化交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边境贸易的日益红火边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文化的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渴望。广西边境体育适应中越边境地区边民发展的潮流,丰富边民文化水平、稳定边境发挥重要作用。
2.2 边境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边境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重新审视边境地区体育发展问题,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增强边民的身体素质,如何使边境体育资源最大化,如何发挥体育的更大作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建设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有身体素质的公民,而体育正发挥着充分的后备平台。
2.3 广西边境体育是构建睦邻、和谐、富强新边境的需要
在我国的边境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继续贯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要按照国家确定的“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国际外交政策,来处理我国边境地区面临的各种国境关系与社会问题。充分利用跨境民族天然的语言、文化与心理较为相近的族源关系,以及两国边民频繁的体育文化交往活动,以文化促进友谊,以体育推进交流,以民间带动政府,增进邻国人民的相互认同与好感,逐步消除因政治制度、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隔障,对我们构建睦邻、稳定、富强的和谐边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广西边境体育能抵制来自境外“黄、赌、毒”的侵袭
“黄、赌、毒”的侵袭,常常是由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社会缺少提供给人们休闲娱乐与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产品所致。因此,我们应加强边疆地区的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形成人们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用优秀的体育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以有效地抵制境外“黄、赌、毒”的侵袭与影响。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6年大力开展的“广西全民健身万里行”与“万村篮球大赛”活动,共历时3个多月,有11112个行政村报名参加了比赛,参赛运动员多达12万人,共计举行了70153场比赛,观众人数达1157万。人们用先进的、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形式占领边境与农村的文化阵地,有效地促进了广西边境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过去,广西的农村地区是“六合彩”赌博活动的重灾区,自从该地区举办“万村篮球大赛”以来,广大农民纷纷投入到大赛的参与和观赏之中,有效地抑制了“六合彩”在当地的泛滥。对此,生活在广西边陲的广大农民深有体会,他们认为:在农村多建一个篮球场,就如同捣毁一个赌窝;多进行一场球赛,就等于减少一伙赌徒。
可见,边境体育在抵制“黄、赌、毒”的侵袭与影响,改善乡村民间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环境,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3 边境体育活动多元化功能的任务
由于区域的特殊性,使我国边境体育开展的功能除具有一般体育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功能外,它还具有边境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与社会人文特征的价值功能,也具有新时期边境体育发展的新特点与新任务。
3.1 促进我国边境体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要重视城乡文化、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边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地指出:“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党中央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有关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我们促进区域体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边疆体育的繁荣进步指明了方向。这不仅是促进边疆经济社会与体育的协调发展,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和谐边疆与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与战略意义。
3.2 使全国各族人民能平等地享受体育文化的权益
我国《体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扶持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促进边境体育的协调发展”。这些政策、法规都明确地提出和保障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合法权益。
为使各民族人民能平等地享受体育文化的权益,国家不断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体育经费的扶持力度,增加该地区全民健身工程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布点,并卓有成效地实施对边境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的“雪炭工程”,向西部边境地区援建大批的体育场馆项目。
但总的来说,由于长期的历史与社会原因,使我国边境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体育事业发展仍远远落后于内地地区。改善边境地区体育的发展状况,仍然是国家体育部门今后一项较为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3.3 构建睦邻、和谐、富强的新边疆
在我国的边境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继续贯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为我国边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我们研究边疆体育发展问题的逻辑基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4年以来,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期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国际龙舟竞渡大赛”,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谊和体育文化的交流。
3.4 抵制境外各种势力的渗透
边境地区历来是我国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边境地区的渗透与破坏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严重地影响我国边民的生产、生活与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尤其是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的境外宗教渗透活动较为严重,在云南省的一些边疆地区,有些境外传教士在这些地区边民中以羽毛球、排球、拉拔河、游戏等体育活动,来拉拢边境群众信教,开展传教渗透活动,对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我国边民具有较为迫切、高涨的体育文化需求,但这一需求却被境外传教士所利用。因此,我们应加大边境体育文化的建设,以满足边境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占领边境的体育文化阵地,以有效抵制境外各种势力的侵扰与渗透,构筑和谐稳固的边境文化长城。
总之,边境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功能研究,为丰富边境体育的建设发展与研究工作,以促进我国区域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边境地区的富强、文明与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洪涛.我国城市家庭体育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6).
[2]刘买如.关于构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初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6.
[3]孙永刚.发展黑河中俄边境旅游新思路[J].边贸论坛,2001,(8):34-38.
[4]孙晓谦.关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旅游合作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6):247-248.
[5]赵明.黑龙江中俄边境段旅游合作开发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4,20(4):99-104.
[6]杨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兴市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5,(1):332-335.
[7](越南)陈廷武海.中越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5,(1):336-340.
[8]胡敏,等.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清河出境游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35-237.
[9]饶远.边疆体育:亟待开拓的区域体育研究新领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25-27.
[10]《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修订版.1986:3095.
[1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367.
[1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3.
中印边境真相 篇2
编者按:
美国《商业周刊》最近一期的封面故事讨论了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崛起,指出两国的幅员和动力足以让它们改变21世纪全球经济,其规模和影响只有19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比拟。
报道指出,中国和印度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5个百分点,而印度也有6个百分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仍能达到7%到8%的增长率。
除了发生战争或是巨大灾变,经济学家预期,印度在30年内会追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中国在本世纪中即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将占全球生产的一半。世界形成中、印、美三足鼎立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曾经发生过边境冲突的国家,能否和睦相处,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会很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两国边境遗留问题的解决。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派出记者.到中印边境作了实地采访。
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距离拉萨有700公里左右的路程。
先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安厅边防局办理进入亚东县的边防证,需要有西藏当地县级以上单位的介绍信。到达亚东县后,要到乃堆拉山口,还需在当地驻军处办理通行证。
见到了两国的士兵
从亚东县城顺着河谷行车约20分钟,车子开始上山。山脚下的河道边有一块较为宽阔的平地,据说就是将来的仁青岗边贸市场。从葱郁的原始森林到遍野的高寒杜娟,一路景色的变化显示着海拔的急骤上升。
到达乃堆拉山口时正是中午,一下车,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片爽朗的笑声。隔着两根铁丝网,中印两国的士兵正在用不流利的对方语言夹杂着手势聊天。
“我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聊天,对方有节日到来时还互相祝贺。”守候在这里的中国军人朱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朱林是副连长。
刚刚还和朱林聊天的一位印度兵见到记者,很友好地用英语打招呼。这位印度兵在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的交谈中称,他们很关注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希望“中印友好”。印度兵的服装上绣着他的名字:Ashok Kumar,译成中文就是阿什克·库马。朱林称,这位印度兵的军衔是三级委任军官。
据了解,自从1993年和1996年,两国政府签署有关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两个协定后,中印边界一直很平静。两军已形成了在对方重大节日到来之际彼此祝贺的习惯。
印度兵阿什克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熟识后,指着记者背的包说想交换一些中国的物品。记者将早已准备好的两包香烟给他,他则给了50卢比(约合人民币10元)。拿着中国香烟,阿什克显得很高兴,说如果以后口岸开放了,他买中国货就更方便了。
为了表示友好,记者将近期出版的一期《瞭望东方周刊》送给阿什克,阿什克虽然不识汉字,但杂志上的照片让他很感兴趣。他不仅认出了阿罗约,还认出了香港新特首曾荫权。
8月16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和印度这些年在军事领域加强相互信任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双方友好交往频繁。中国已邀请印度派高级别观察员观摩中国和俄罗斯的联合军事演习。“风雪最大的地方”
朱林带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参观了一个哨所。这个被称为“西南第一哨”的乃堆拉哨所工事,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乃堆拉山口。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哨所的门口有一副对联,“冬居水晶宫,夏住水帘洞”,横批是“乐在其中”。
据介绍,这里每年有大半时间大雪封山,新鲜的蔬菜很难运上来,到了冬季,战士们的头发指甲盖都会脱落。但是,“和以前相比,现在的条件已经改善多了,哨所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朱林说。
据西藏军区的领导介绍,近年来,国家拨出大笔专项经费用于驻藏部队的基本建设,官兵的住房吃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高海拔地区无土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种蔬菜技术也取得了成功。“为了‘消化’夏季吃不了的蔬菜,西藏边防驻军甚至连泡菜坛子都给每个边防连准备了。”
虽然中印边境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可是毕竟是武装部队,双方的战备意识并没有松懈。今年早些时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也前来采访,立即引起了印度兵的注意,印方的指挥官辛格少校很快赶到。
中国士兵也保持着同样的警觉,记者离开时,数码相机受到严格检查,凡是出现中方工事的照片被要求全部删去。两军现代化步伐都很快
在乃堆拉山口,《瞭望东方周刊》发现,印军的住所是一个很大的红木房子,条件很好。印度一方的双车道柏油公路已修至边境线附近百余米的地方。
据了解,印度在我边境当面已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空中运输相结合的立体运输体系,距离边境最近的铁路只有40公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加快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印度的国防力量也与时俱进。而中国军队在边防建设上有不少改善。
边防巡逻对于西藏官兵来说是最为艰苦的,有多名官兵在巡逻中牺牲,在《瞭望东方周刊》来采访时,就有一名18岁的战士古怒在巡逻途中为救战友而献出生命。
“西藏的边防巡逻已经步人‘电子时代’。”西藏边防部队的同志介绍说。在军区的指挥中心,《瞭望东方周刊》发现,通过这里的电视监控系统,主要边境一线的情况一目了然。一位士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你给了印度兵两包香烟,我们都看到了。”
据指挥中心的士兵介绍,边境线上的巡逻分队将现场实况及请示事项等输入“边防管理系统”,不到一支烟的功夫,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就生成几条处置建议,“数字通信、电脑辅助等使边防管理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西藏边防部队的同志介绍说,许多边防道路也由过去的人行道、马行道拓宽成车行道,专门针对西藏道路条件研制的边防巡逻车目前已配发给了边防部队使用。
西藏军区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通信、运输、维修等方面的人才到部队,从1998年开始,西藏军区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书,与20个省区市的50多所高校保持了长期联系,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到地方高校考核接收应届毕业生,“目前,西藏军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占到70%以上。”
近距离接触中国首支山地部队
一只老鼠从旁边跑过,只听一位上等兵一声“看刀”,就见匕首划出一道寒光正中鼠肚;一位下士一支烟功夫就从附近的湖泊里抓到了10多条鱼回来,每只鱼头都扎了一颗铁钉;做饭的时候没有火柴,班长拿着冰块对朝着太阳,将反射的
光对准石灶里的芨芨草,不多时,一缕蓝烟升起……
这是《瞭望东方周刊》在西藏某地亲眼看到的景象。这,便是中国的首支山地部队。
西藏军区的同志介绍说,山地部队是指士兵配有专门的山地装备,通过专门训练并用于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部队,“印度一直编有山地部队,目前编有八个山地师共10万多人。”
据介绍,中国这支山地部队组建于1985年12月。在1984年中国百万大裁军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提出建议,应该在西南战区组建一支现代化的山地部队,很快,“山地步兵旅组建方案”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批准。
雪山、峡谷、密林、戈壁,6月飞雪、10月冰封,年平均气温0℃以下,平均海拔4000米,这是山地部队生活和训练的地方。“毒蛇、野蜂、蚂蟥等到处都是。”山地部队的一位同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还有能钻进军用蚊帐的细虫蚊,会吐白色毒汁的红屁股蚂蚁,脸盆大小的孟加拉虎脚印也随处可见。”
山地部队的同志称,恶劣的野战环境,使战士们在战胜死亡的威胁中探索了成套的生存术。
据称,这支山地部队从海拔3000米的山脚冲向海拔4800多米的峰巅,一个连,来去只要三个半小时,而印军和美军在海拔2000米高地爬山,每小时最快也只在400米左右。“美国军事研究专家专门对我们进行过研究。”山地部队的同志说。
“山地部队在保卫西藏边境的安全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边境一旦发生战事,山地部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战斗。”西藏军区的同志说。
但记者看到、感到和听到的,却是在中印两国边境地区上出现了一派平静和祥和的气氛,两国的边防部队频繁开展各种交往和交流活动,例如共同举办庆祝两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和体育友谊比赛等。复杂的中印边境问题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所长阿旺次仁正在承担外交部的一个关于中印边境问题的课题报告。
据介绍,中印边境目前有争议地区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中印边境的东段实控线大致和“麦克马洪线”差不多,印度多年前就在这段印方实控区设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并且陆续向该地区迁入了700多万人。相比起来,中印边境中段的问题最少,中印双方几年前就交换了实控区地图,边境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
西段边境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南端和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交界处直到喀喇昆仑山口,边界线长约600公里。
据称,西段边境地区有从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的新藏公路,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有1000多公里修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西藏阿里地区所需的很多物资是从这条1957年建成通车的公路运输进去的,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也非常重大。
“东段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森林和水利资源很丰富,森林资源占到了西藏的40%。”阿旺次仁说,“更为重要的是,东段的达旺地区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
“中印边境问题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阿旺次仁说,“中印历史上的习惯边界基本上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基本没有什么争议。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给今天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边境体育 篇3
关键词:中越边境,节庆体育,价值,意义
敢壮山布罗陀文化旅游节:在田阳县县城及敢壮山布罗陀文化旅游区创办。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 田阳县的周围和海内外的壮族同胞们自发来敢壮山, 唱山歌, 开展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纪念布洛陀, 主要分五个部分: (1) 壮侗语系八民族同胞万把香火敬祖公; (2) 八县区歌手同台比赛多调山歌; (3) 区内外著名狮队同台“比舞”; (4) 民间竞技打造“壮味”体育盛会; (5) 学术座谈会再“探”布洛陀。其中节庆体育方面主要内容有抢花炮、抬“花轿”比赛、夫妻挑抬西红柿比赛、斗牛、摩托“拉箩”西红柿比赛、抛绣球等比赛项目, 都是从壮族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演变过来的, 极具浓厚的壮族特色。如今, 布罗陀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一种集民间传统习俗、现代文明于一体, 注重文化、艺术、民间体育活动、商品信息交流新兴的民间传统活动盛会。
1 民间民俗节庆具有历史文化交流、传播和传承作用
民族节庆体育活动具有经济性、参与性、竞争性、趣味性和时间性等特点。节庆时举办一些体育活动, 可以实现参与的广泛性, 在时间上很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现状, 于此同时体育活动那些特有的竞争性、趣味性也就成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的主要原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民间节庆体育活动是民族交流和民族文化的展示、传播以及传承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每年的狮王争霸赛, 为传承、保护、弘扬扩大舞狮技艺, 交流提升狮王赛水平, 进一步打造田阳壮族舞狮品牌, 都会请很多国内外著名舞狮队同台竞技。乡村文化的平台是仪式性体育及节庆, 它为其它形式的民间文娱活动提供了邀集的理由和展演的机会, 和其它形式的村落文化共同发展, 也为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同时很多体育活动本身就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如斗牛、抛绣球、斗狮等, 所以节庆体育活动在发展民族民间特色体育活动的同时, 也是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的与传承的途径场所。
中越边境两国边民共同欢歌、参与节庆等文化交流带动了民间交往。近2年, 中越双方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如中越斗鸡赛、攀岩赛、歌舞表演、跨国庙会、特色民间民俗节庆等特色文化活动。中越边境的文化交流在取得成功的同时, 也使本地文化受到冲击, 如:中越开放边贸以来, 京族利用自己跨境民族的优势, 发展经济、捕捞业、养殖、旅游等, 使京族人摆脱了贫穷的身份, 而大发展京族地区的经济让京族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 也严重冲击了京族传统文化, 使许多传统习俗文化日渐淡化、流失。
2 中越边境节庆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
节庆体育活动总体上作为先民们自由精神生产的反映, 体现着在生活劳动中发展人的身体素质, 愉悦人的身心, 丰富边民族人民的生活。很多民族体育活动 (舞狮、斗牛等) 它集舞蹈、民族鼓乐、武术等于一体, 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项目, 在表演参与过程中, 参与者通过音乐的节奏锻炼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柔韧等身体素质, 完成翻滚、腾跃、盘回、耸立和转圈等动作, 这对参与者来说, 是一种良好的身体锻炼方式和愉悦身心的有效方法;同时, 对民众来说, 它可以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来推广, 也是一种闲暇时丰富生活内容、陶冶情操、文化熏陶和娱乐休闲的良好方式, 具有强烈的健身娱乐价值。
3 有利于边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越边境节庆体育是中越地区边境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经济的部分载体。活动举办期间, 它吸引大量的客流集聚到此, 促进本地缴费, 提高人民收入。活动举办期间, 由于吸引大量的游客, 当地风味小吃、周边自然风景名胜、民族特色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都可以促进消费的增长, 同时还会举办商贸洽谈、资源开发等大型的商业活动。这样不仅仅只是带动某个人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是促进一个地区甚至周边城市一起发展, 还可以汇集巨大的信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 取得文化、旅游、商贸等多方面相互推动的综合经济效益[1]。
节庆体育是民族特色文化节庆体育方面的开发利用, 充分利中越边境节庆体育活动和国家扶持的两廊一圈旅游的契机,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改善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 将中越边境这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向全国甚至世界, 借此让外界来了解广西, 走进广西, 打造属于自己优势的品牌旅游项目。资料显示, 节庆体育的开发会带来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展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发掘了少数民族中的一些民间歌舞; (2) 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知名度提高了, 得到了宣传促销的旅游效应; (3) 给游客展示、销售了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和纪念品, 推进了民族工艺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4) 许多游客被各种特色民间小吃和风味食品吸引, 民族美食文化的利用和开发得到深度和广度拓展。总而言之, 成功开发和带动民族节庆的区域旅游业、零售业、服务业等的发展[2]。
4 边境交流
边境节庆体育同样有体育的政治特点。作为一只“无形的手”, 它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带动边境两国的政治交流。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促进了民间往。对于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睦邻友好有特殊的功能。中越边境民族的史上长期以自然经济为主, 一度很封闭。比两国的腹心地区发展滞后, 并国家对重点开发的投资不多, 除了农产品初加工业、传统手工业、轻工业、建材业和修理业之外, 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在这里没有。即使是农产品初加工业, 也不能称之为发达。边境的经济文化互动在低层次上, 从而制约着中越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全方位发展。
近年来, 中越双方领导人对旅游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西、越南河内市及广宁、谅山、高平, 2008年5月签署了《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云南省和越南北部的9个省市在2009年签订了13份旅游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在两方一起努力的作用下, 中越边境旅游合作更趋密切。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42号) 中明确指出了“依托崇左大新跨国瀑布景区和凭祥友谊关景区设立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 让中越边境旅游的合作进入到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研讨会在2010年9月14日越南下龙市举行, 中国广西与越南广宁联合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国广西东兴—越南广宁省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协议》, 为深化中越跨境旅游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
5 结语
边境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与场所, 它丰富了边境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与群众、群众与政府、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有利于本地区以及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 是向全国推广全民健生活动有力的助推器, 节庆体育活动带动农民首先参与到特色体育活动中来, 让其慢慢适应接受这种思想, 适应这种生活, 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 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构建和谐社会, 引导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之一。但是, 放眼整个祖国大地的乡村只有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边境地区开展的还可以, 其他地区体育活动在节庆期的开展水平和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所以值得我们去发掘、发展的节庆体育所带来的重要价值。加强边境区域合作, 提高民族文化开发手段的现代化, 综合利用文化资源, 使中越两国双赢。
参考文献
[1]周平, 熊少波, 孙晓.我国节庆体育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J].农技服务, 2011, 28 (12) .
[2]廖国一, 王雪芳.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 2007 (3) :194.
[3]鲁刚.中越边境云南段沿线地区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1) .
[4]韩敬全, 张振华.试论当代中国农村区域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与科学, 2005, 9 (1) :6.
[5]李志清.仪式险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仪式中的抢花炮[J].体育科研, 2006 (5) :18-23.
旅游;樟木边境天堂 篇4
纵然这里有诸多不如意,但对于刚刚从珠峰下来的我们来说,这里仍然是个天堂。
路就是主干道。换句话说,盘山路就是樟木,樟木就是盘山路。
有点扫兴,第二天没有睡到自然醒。街对面的小酒吧居然早早就开业了,音乐声震耳欲聋,由于大家是开窗睡觉,音乐声仿佛就在耳边。实在睡不着,一行人只得早起到街上闲逛。天气还不错。不知是否是昨天那场太阳雨的功劳,樟木的天空让我想起了拉萨的蓝天白云。
樟木镇是中尼边贸重镇,因为来往做生意的人多,自然形成了小镇,镇上来往的大都是游客和生意人。小镇是沿着盘山公路而建的,窄窄的盘山公路就是主干道。换句话说,盘山路就是樟木,樟木就是盘山路。路的两边是一座座的房子,楼层有明显的区别,一边的二楼三楼和我们一样往上走,另一边的二楼三楼和我们相反往下走,典型的山城。我住在二楼,就是从一楼往下走一层。呵呵,是不是有点拎不清了?如果能够身在其中,自然可以明白。
樟木的公路上经常会遭遇堵车,五颜六色的印芳TATA车排着队等待过境。司机并不着急,而是下车聊天、看风景。如果遇到照相的游客,他们还会友好地招手致意。说实话,尼泊尔的小伙子还真是很帅,大眼睛,长睫毛,虽然皮肤黝黑、个头矮小,但活灵活现的限神和说起话来手舞足蹈的夸张劲儿,却完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街边有很多台球案,如果对自己的球技很有自信,不妨和尼泊尔小伙子赛上—局。
换汇,出境,奔向尼泊尔
樟木到处是换汇的人,经过一番神秘的价格厮杀,我们终于人人怀揣数万元,去尼泊尔当大款了。
从樟木开始,我们就开始过夏天的生活,从西藏带来的厚重衣服全都用不上。为了腾出更大的地方装礼物,我们决定把大批冬衣寄回北京。好不容易找到了樟木唯一的邮局,却发现居然停业一天!没办法,大家只能放弃了把厚重衣服寄回北京的希望,每人背着厚厚的羽绒服和睡袋,奔向尼泊尔的夏天。
早在自助游攻略上就看到,樟木到处都是换汇的人。据说尼泊尔是没有假钞的,可以放心换钱。我们在街道的拐角处遇到一个手提红色尼龙袋子的大姐,这是换汇人的标准行头。她一看到我们就问我们换不换钱,并报了她的利率。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换汇,所以都不敢轻易出手。没想到,换钱大姐跟着我们走了半条街。后来又碰到一个换钱的人,她的价格和刚才一样。我们这群人中有一个很会砍价的广东MM,她是不论贵贱,逢价必砍,有她在真是省钱省心不少。经过一番神秘的价格厮杀,我们终于人人怀揣数万元,去尼泊尔当大款了。
但是好事多磨,我差点被扣在了聂拉木海关。那个兵哥哥居然说护照上的人不是我,而且语气严肃,甚至怀疑我的公章有问题。当时我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看着同伴们都已入境,难不成要把我一人留在中国?不要啊!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以及他对我面部细节的研究:“幸亏你嘴角有颗痣,否则肯定是假的”。OK,终于过关了!
边境体育 篇5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体育事业,体育运动
广西中越边境是我国与越南交界的特殊地段, 是我国居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 也是老、少、边、山、穷的西部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山脉延绵, 居住着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仡佬、京、回、布朗等11个少数民族, 它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灿烂的民俗文化, 也蕴藏着许多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例如壮族的抛绣球、赛龙舟, 苗族的芦笙舞, 京族的竹竿舞、花棍舞、“捉活鸭”、“摸鸭蛋”, 瑶族的唱山歌、长鼓舞、演耕作戏、打陀螺、舞狮子, 哈尼族的荡秋千、摔跤, 拉祜族的芦笙舞等。这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既体现民族的勇敢、勤劳、聪慧的内在个性, 又是民族乐观主义浪漫情调的外在渲染, 即可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又可作为中越边境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支撑,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研究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总结其宝贵经验, 是一项功在当代的千秋大业。如何提升和推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以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我们要及时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机遇及与越南交界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优势, 加快对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开发研究, 对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存现状
(一)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
广西中越边境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约145个项目, 如壮族抛绣球、板鞋舞、多耶、高脚竞速、打铜鼓、舞狮子、打扁担、赛龙舟, 瑶族打腰鼓、射弩、长鼓舞、打陀螺、舞狮子, 苗族的芦笙踩堂、侗族的抢花炮、京族的跳竹竿、花棍舞、“捉活鸭”、“摸鸭蛋”, 彝族的打磨秋, 哈尼族的荡秋千、摔跤等, 有直接表现生产、生活的, 有反映军事武技的, 有纪念祖先或英雄人物的, 有表现庆贺丰收和胜利的, 有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要的, 也有反映宗教祭祀甚至是迷信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常与音乐、舞蹈相交融, 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有的项目属于一个民族, 后由于民族间的交流而为多民族所共同继承和发展, 如抢花炮、抛绣球、跳芦笙等。其中抢花炮在1991年全国第四届民族运动会上获得第一、二名的好成绩。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开展较为普遍、影响较大的有34个, 主要分布于柳州市、河池市、桂林市辖县、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及钦州市、防城港市和梧州、贺州市的部分县, 遍布广西区内。但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目前绝大多数都未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来开发, 即使是被人们熟知的打铜鼓、抛绣球、抢花炮、芦笙踩堂、狮子上金山等广西传统“名牌”项目也是融入少数民族民俗民习风情表演, 只是对它们的文化性和观赏性进行开发, 忽视了这些项目所蕴涵的重要的且极具商业价值的参与性。开发的不足同时也意味着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 广西中越边境旅游资源丰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已由自然观光、山水旅游开始向健身康复、娱乐、休闲旅游转变。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是搞好体育旅游的前提和基础, 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搭档。广西旅游业发展迅速, 在民族聚居区域内, 众多的自然景观是广西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广西成功地举办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北海国际珍珠节”等, 通过举办这些盛会, 提高了广西在国际和国内的知名度, 吸引了中外大批商人, 游客到广西来观光旅游, 广西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人文景观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起每年11月又在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 这为广西的旅游产业和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 也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
(三)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大、中、小学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
近几年来, 随着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重视, 除了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外, 各省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也此起彼伏。如南宁、柳州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 自1985年举办南宁市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 己成功举办了9届。运动会共设置珍珠球、毽球、投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射弩和技击等项目 (8个竞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 , 柳州市到今年为止已举行了二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参与比赛的运动员大多为大、中学校的学生。调查显示见表1, 目前,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区的在大、中、小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四) 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重视不够, 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法规制度。
对于发展政策的制定, 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的参与和投入是关键, 同时还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比如, 开展舞龙、舞狮等集体表演项目, 服装和器材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如果政府不能投入资金, 那么这些项目的开展以及保存就面临很大的困境。政府要制定出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法制、法规和政策, 保持社会投资力量的积极性规范性和促进体育市场的良性发展。只有通过政府与社会、官方与民间的通力合作, 政府应与民间协同配合有宏观和微观、现在和未来的全面考虑, 共同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法律和法规, 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匮乏, 缺乏专业的人员。
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 也就是所谓的“龙眼”。广西中越边境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现状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个差距主要不是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环境的差距, 不是开发的程度不够, 而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匾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畅。忽略了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所需要的大量体育实务人才, 如民族传统体育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高级民族传统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工作者。
(六)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和传播。
广西中越边境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 中越边境的民族体育文化受群山环抱和边境交界的自然、地域环境及落后经济基础所制约, 造成中越边境信息不灵通, 经济落后, 严重制约了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另外, 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的影响, 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大融合, 中越边境的壮族、京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很多地方都被汉化。由于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除壮族外) , 大量的传统体育文化没有史料记载, 同时受到现代体育的冲击, 许多民间传统体育被人们疏忽和遗忘, 濒临着消亡的危机。
二、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一)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向全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正在日益冲破传统民族国家的界限, 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展开的客观现象和历史趋势。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条件,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之时, 世界各种文化也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全球化趋势。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差异, 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认同和作出不同侧重点的价值选择。全球化的文化将是一个以时代文化为主体, 以多种民族文化相融合, 具有多元色彩的, 功能互补的文化有机体, 决不是出现单一的文化模式。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只有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才能在立足世界。
(二)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保持并突出其民族文化特色。
每个民族要想在现代社会寻求发展, 就不可以拒绝现代生产方式和保证其基本运作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经济全球化将任何一个民族卷入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由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化。但是, 它不可能使一个民族完全失去其民族性和民族特色, 而是使其封闭性受到破坏而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性。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庆少数传统体育在经济和体育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 只有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质, 借助重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巨大阵地, 建设自己的乌江流域体育文化走廊, 开发本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 又融入现代体育的共性, 才能不会被淘汰, 才能实现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三) 依托广西的丰富旅游资源, 发展民族体育文化。
中越边境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气势磅礴的德天跨国瀑布、独特飘逸的通灵大峡谷、猴群聚集的龙虎山、异国风情与壮乡韵味共存的越南边界集市、风景如画的“十里山水画廊”, 这些散发着迷人的原生态韵味和神秘的边关风情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旅游爱好者涉足中越边境。依托现有风景名胜区部署开发一些地区性, 民族性突出的体育旅游活动, 形成突出的优势和较大的吸引力。如广西民族村, 结合民俗文化旅游村进一步开发利用。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建立可把广西旅游资源中的两大优势—恬静山水和民族文化相结合, 以满足游人“重返大自然”的渴求, 也可克服当前风景区城镇化倾向, 增加分流渠道, 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其基本做法是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不错的村寨为基础, 将自然和人文景观与民族特色融于一村一寨, 使本地民族文化内在神韵达到神形兼备。当然民族体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因为它集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乡村民族旅游村的构建应尽量保持原貌, 突出特色, 集多种功能, 并注重参与性, 民族体育活动在其中也充当主角, 消除游人在异地的心理差距和陌生感, 是民俗文化与游人者同在相伴。
(四) 利用少数民族节日开展民族体育活动, 推动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旅游业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 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一年四季都有, 且各个民族的节日活动各具特点, 而在节庆期间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传统体育是两项重要的庆祝活动内容, 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比赛和表演更是节日中的重头戏。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南宁、柳州、百色地区壮族歌节, 主要有抛绣球、舞狮子、打扁担、打鼓榔、师公舞;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芦竹节, 主要有拉鼓、爬坡杆、跳芦笙、苗族武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三江侗族县福绿乡侗族花炮节, 主要有芦笙踩堂、抢花炮、打鼓仗;每年农历10月16日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盘王节, 主要有长鼓舞、跳盘王、穿火圈、上刀山、过火链;每年农历5月29日都安、马山、南丹等县的瑶族达努节, 主要有打铜鼓、催工舞、舞春牛、推竹杠、射弩、拉排带;每年农历4月8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苗族的瑶族红衣节, 主要有打长鼓、打红竹杠、跳竹杠、推竹杠、旗舞, 等等。这些民族节日上都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对中外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 举办好这些节日活动, 对推动广西旅游产业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 设立健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制度。
比赛是训练一个阶段效果的检验, 同时还可以促进训练效果。广西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完善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制度。在时间和项目上能够相对稳定。如在基层定期举行地市、县一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以此促进全区各地民族体育工作的开展和交流, 并有效提高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水平。通过层层选拔, 将优秀的运动员选送到区队, 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我国的赛制基本上是围绕奥运会、亚运会、国际单项锦标赛以及世界杯开展的。近几年的赛制改革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因而科学的赛制, 既可以提高我国少数族体育竞技水平、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水还可扩大少数民育项目影响。
(六) 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各级学校成立专业的训练队伍。
广西具有体育院系的高校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目前,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开办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健系也开办了民族传统体育方向, 在专业课中已开出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但涉及的项目还是很有限的, 而且在民族传统理论和竞赛裁判规则方面也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高级民族传统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工作者, 各级各类体育院系还得加大力度。另外, 各级学校组建专业的少数民族体育训练队, 其目的是提高专业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同时, 带动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组建满族珍珠球队, 既能增强师生参与少数民族体育的意识, 又能提高学生在省、市、县级少数民族运动会中的竞赛能力。在每年一次的学校运动会上, 应该安排一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使全校师生在欣赏较高水平的表演和竞赛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七) 培养民族、体育、文化一体化资源。
任何一种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应该按照生态、和谐的方式进行,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除需要政府、媒体、商家的大力支持外, 更需要一个能够充分展示的平台, 这样才能加强各个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相处。因此,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在生态的标准下, 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和谐一致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EB/0L].http://www.gxipn.gov.cn/Article/Details/2865
[2].蒋心萍.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J].体育科技, 2004
边境体育 篇6
1 纳利村“抢花炮”习俗的体育文化评述
1.1 纳利村“抢花炮”习俗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二月二花炮节是侗族、壮族少数民族生活习惯与民族特色文化的浓缩反映, 也是民族特色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途径方式, 充分体现了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抢花炮运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 在具有一般体育活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特色文化传承的功能, 它自己本身也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抢花炮活动是链接着现代与古时两者之间的纽带, 它是古人信念与智慧的结晶, 流传的是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从花炮节的内容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抢花炮运动不在是单纯的民族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 它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民俗习惯与民族风情, 它的传承与流传不光是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 更是全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的宝贵非物质文化财富。
1.2 纳利村“抢花炮”习俗尤其独特健身、娱乐功能
花炮节在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悠久的传承历史, 它源于古人的生产生活, 是古人社会活动的真实反映。花炮节在古代或者是现代都是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用来健身娱乐的一种活动方式, 具有重大的现实健身娱乐功能。抢花炮活动愿于生产生活, 在活动中, 人们相互竞争, 相互追逐, 相互对抗, 使人们运动起来, 增加人们的运动量, 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 愉悦他们的身心, 就如同现代体育的作用一样, 为了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活动, 它还具有现代体育不具有的特点, 那就是已成为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娱乐价值在于它把人们在闲暇时或特殊的时间集聚到一起, 使大家相互娱乐, 相互交流, 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再者, 我国对于对抗剧烈和竞争激烈的多人参加的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较少, 而花炮节刚好符合我们的需求, 它参加人数多, 同时能让很多人满足健身、娱乐的不同需求,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1.3 纳利村“抢花炮”习俗对于当地的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花炮节是我国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体育活动, 它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籍的人集聚到一起, 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 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以及国与国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契机。二月二花炮节这一盛大节日举办期间, 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集聚于此, 共同参与并亲身感受这一盛大节日的内涵和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来自不同民族语不同地域的人相聚于此, 彼此之间相互交流, 首先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 花炮节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与流传, 文化的交流, 使不同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有利于丰富文化内容和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但是, 文化的交流也冲击着本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 特别是受现代都市化的影响, 有很多少数民族特有文化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 所以在文化交流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花炮节的举办也促进了中越两国的民间交流与合作。
在节日举办期间, 有大量来自越南的人, 两国边境人民共同参与到节日的欢乐中。在中越边境的少数民族, 有很多本来就是属于同一个民族, 由于至身在不同的国别而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但是有很多东西是相同的, 都是同根生。中越边境民间的交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往活动, 两国之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多了, 是彼此可以跟多的了解对方, 加强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促进两国之间政治和平稳定发展。
宁明城中镇纳利村二月二花炮节的举办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大力发展。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年垂, 有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 也有民族特色突出的不同民族文化, 在广西集聚了36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族传承, 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的花炮节就是这一传承中的其中之一。花炮节的举办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欢聚到此, 在参与或观赏花炮节的同时也会去领略别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还会促进当地及周边民族特色服饰、手工业、饮食、建筑、农副产品、木质品等的交易, 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促进了当地及周边的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旅游业的发展, 是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
1.4 纳利村“抢花炮”习俗是对当地居民远古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的文化传承
远古时代, 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 无论是狩猎还是农作物种植, 都是我们祖先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方式与手段, 这种方式发展到后来慢慢被添加了艺术感应用到生活娱乐与祭祀活动中。在云南的沧源崖画上, 就描有人与野兽搏斗的场面, 从我国很多遗留下来的壁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狩猎、农耕、祭祀等活动场景。这种产生于生活的活动发展到今天不再是简简单单意义上的狩猎、农耕、祭祀活动, 而是一种对神灵的信仰对祖先的敬畏, 用这种方式来祭祀神灵和祖先。花炮节及时宗教活动, 也是现在当地的一种附有多种功能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而体育功能也是这种[特色文化的一部分。节庆运动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古老而丰厚的传统文化, 也可以从一个角度观察这个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脉络。同时, 节庆活动也往往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的一个活的缩影。抢花炮运动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以“花炮节”的形式出现, 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 也是当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抢花炮也是宗教信仰的传承, 许多民族的人们将不能理解和驾驭的力量以为是神灵的作用, 并通过不同的祭祀活动将希望寄寓于这些神灵, 抢花炮最初就是为祭祀活动而创设的, 这种带有宗教特点的祭祀活动在传承抢花炮运动文化的过程中, 可以最大限度的引导人们参加这项活动, 同时对人们参加这种具有祭祀仪式活动的体育行为进行规范, 从而对抢花炮运动文化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控制。
2 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节日, 花炮节实质就是一种民族集体体育活动, 同时作为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 在这里历史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作用和价值, 成为一个历史的反映和古人智慧、精神的浓缩。从简单的来讲, 在今天它更是我国为推过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集体活动项目, 往大了讲,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是研究现代与古代的一个纽带, 是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更是我国保留不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摘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越边境宁明城中镇纳里村二月二花炮节活动, 不仅蕴含浓厚的民俗风情, 也是集健身, 娱乐于一体的民俗活动, 同时可以促进各民族的交流, 因而具有巨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体育文化传播意义。
关键词:花炮节,节庆体育,文化评述
参考文献
[1]马玉玲.抢花炮运动的文化价值[J].民族传统体育, 2012, 28 (3) :68-70.
[2]陈希.中越边境地区文化遗产及对策[J].文化遗产, 2008 (4) :18-23.
[3]罗俊伟.论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2 (3) .
[4]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13-121.
边境体育 篇7
1 左州镇金山花炮节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现状
金山花炮节,当地人称之为“歌坡节”,据先关史料考证,金山花炮节源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左州金山寺,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左西北角约一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据资料考证,此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建立。金山寺建前,在小山上发现一个金炉,故取名为金山。建立金山寺后,连日香火不断,明成化十四年(即公元1448年)农历二月十九定为纪念日,延续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当地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1]在金山花炮节这一天,附近的壮族村民们会举办大型的舞龙、舞狮、唱戏、对山歌,并且会在金山寺设祭坛祈求当地人民的健康和平安,举办抢花炮活动,节日期间的各色民族节目丰富多彩,形成了左州镇颇具壮族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节日。其中,抢花炮是金山节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是一项集群众娱乐性、观赏性、民族性和体育竟技性为一体,极具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民族体育运动。在现代竟技体育的打压下,抢花炮运动还会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根源于它的民族仪式性文化形态已经深深地根植在当地村民的精神信仰里,它的发展始终与当地村民的经济与文化生活相协调的,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
2 构建中越边境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的可行性分析
2.1 民族政策支持
“2012年6月21日中共广西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会审议强调:要建设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自崇左市建市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边疆民族文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制定并落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计划,并且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各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给予政策性的保障支持。崇左市政府对市县的民族传统体育工作非常重视,从娃娃抓起,举办中小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非常支持,多次举办崇左市少数民族运动会,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非常强,既满足了边疆群众全民健身的需求,又增强了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发展,在崇左县市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民族特色浓郁,积极向上发展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新局面,有利于推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发展。
2.2 少数民族节庆日的文化优势
2010年,左州镇金山花炮节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授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州金山花炮节日中的舞龙舞狮、对山歌,蚂拐舞和抢花炮这些具有浓郁地方传统民族性特色的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民族韵味十足,不断吸引来自全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极大地促进了区内民族的团结友爱,将壮族先民的文化精髓及风土人情传播到全国各地,彰显了中越边境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友爱团结的悠久历史文化。因此,探析构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的可行性,从民族文化传播的视角下,可以从更大程度上推广普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让后人有延续性的传承和创新。
2.3 群众基础深厚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金山花炮节这一传统的节日里,左州镇附近的村民都会非常自觉地加入到准备工作当中,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其乐融融地参与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是周边村民自觉组织的民族性体育庆祝活动,都会吸引上千的群众参与其中,是一种自发性的体育行为,并非由政府部门组织。由此可见看出,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开展传统的民族节庆活动,在当地已经具有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积淀并发扬了本民族优秀文化,还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3 构建中越边境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的必要性分析
3.1 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性方针,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名词。其核心内容为,“改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和谐关系,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的能力”。[3]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号召,《白皮书》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中国正式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作为制定各类发展性战略、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出发点。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构建就是要以新的民族文化传播理念为基础,将保护与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民族体育文化二者相结合起来,发展地方民族经济同时,积极促进开展民族文化生态的建设,将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与民族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3.2 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需要
构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对于传播和发扬少数民族多元性文化,挖掘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会形成重要的传播和推动作用。“挖掘区域文化圈中的丰富传播资源,构建一种具有现代性的传播理念,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既是区域文化传播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传播媒介应该承担起的历史使命。[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类多,一般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才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具有区域性。因此可见,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通过依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日来构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是提升和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项重要平台。构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这样可以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能够继续保持并扩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面,并提高其知名度,提升社会新闻媒体的关注与传播,扩大各民族人民参与的程度,从而弘扬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3 满足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
少数民族区域全民健身是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衡量标志之一。容小宁主编的《广西民族体育十大传统技艺》提到广西共有217个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种类齐全、文化内涵深广而独特,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5]这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地方人民自身锻炼健身的需求,有同时在少数民族区域内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健身性与娱乐性。通过构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可以为边境地区的全民参与健身与休闲娱乐活动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4 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构建的战略性意义
4.1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族群,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越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壮族、苗族、京族、彝族等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民族关系复杂,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方面相对保守和封闭。在中越边境建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不仅可以促进边境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种文化的融合,也可以充分地促进构建和谐族群。金山花炮节这类群体活动中,其他民族的同胞们也经常会参与其中。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的构建,不仅可以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还可以增进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2 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创新边境文化生产力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以往,民族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人们充分地重视,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所在。民族文化大多蕴涵于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民族文化欣欣繁荣的外在体现。如何有效地保护、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民族体育文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依托中越边境地区传统民族节日为平台,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在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指导下,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创新民族体育文化,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将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体育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效应,这将会极大地提升边境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构建和谐社会。
4.3 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随着外来现代体育文化的进入,影响和冲击着人们的体育世界观,对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还是稍显滞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极大地破坏和流失,以及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的构建,不仅可以让中越边境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自身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唤醒其民族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和提升主动和自觉保护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逐步推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另外,在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传统特色体育活动,比如“金山花炮节”、“歌坡节”、“蚂拐节”和“丰收节”等。这些特色少数民族传统节口中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可以充分地调动边境各族人民参与民族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推广和普及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5 结论
构建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抓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这一重要资源优势,树立民族文化观念,建设并创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努力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外来包容性,树立中越边境地方民族体育特色,以民族体育文化推动边境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
摘要:文章以崇左市左州镇“金山节”为田野调查点,结合当地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构建的可行性及理论框架,并就其实现途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越边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
参考文献
[1]王成科.世居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民族文化认同[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29.
[2]甘启足.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圈构建探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13:35.
[3]汪玉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政府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73.
[4]郑微波.区域文化圈的传播分析[J].三峡文化研究,2007:56-65.
西南边境沿线人居聚落 篇8
自2002年我国与东盟10国签订自由经济贸易区协议以来, 云南地区由于与缅甸、老挝、越南直接相连, 使得贸易活动更加活跃, 以沿边境分布的14个一类口岸为中心, 在周边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区域。
另一方面, 云南依然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云南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迅速的扩大, 并影响到了当地人的生活, 有学者研究表明, 读写能力、收入和健康水平具有强相关性 (Bhalla&Qiu, 2006) 。
跨境的贸易对云南的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 跨境的经济和社会纽带有助于将边境的“中间地带”进行模糊化 (Giersch, 2006) ;第二, 云南地区的城镇也在区域背景中有了新的角色定位, 如西双版纳的景洪, 伴随着“大湄公河流域”建设, 成为了一个“新兴都市” (Wasan, 2007) ;第三, 对外贸易的兴起, 也影响了云南地区的经济结构, 2006年, 云南的外汇收入中有30%来自旅游, 与此相关的服务, 如通讯、交通占了云南GDP的38.5% (而同期工业产值占42.7%, 农业占18.8%) , 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变得更加商品化。
由于云南边境地区多为险峻的山区, 交通条件有限, 且缺乏该地区的基础数据, 对于城市或土地方面的研究较少, 边境线带来的空间分割和限制, 使得获取周边国家土地信息的渠道变得非常困难。因此, 对该地区的空间分布研究一直进展不大, 笔者通过从卫星影像图中提取出建设用地信息, 对边境线两侧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试图发现总结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状态, 寻找各个口岸地区发展水平不一致的原因, 为下一步边境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做出一点贡献。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包括边境线沿线的云南省全省、与之边境线相邻的缅甸两个省份、老挝的三个省份、越南的三个省份。
在研究区内, 具体包含云南省125个区县, 缅甸克钦邦与禅邦91个区县, 老挝19个区县, 越南28个区县。研究范围面积为720836平方公里, 其中云南面积占55.3%, 缅甸占35.2%, 老挝占5.0%, 越南占4.6%。
2.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为笔者根据2012年11月谷歌卫星影像 (50米分辨率) 提取的人居聚落用地 (见图1) 。
3 结果分析
3.1 斑块总体特征
经过上述处理, 共提取了分布于264个区县中的87010个建设用地斑块的用地边界, 以单个斑块的面积So为排序依据, 统计各个面积区间的建设用地斑块个数 (N) 、该区间斑块总面积 (S总) 、该区间斑块个数占全部斑块个数的比例 (P1) 以及该区间斑块面积之和占斑块总面积的比例 (P2) (见表1) 。
通过对这些斑块的形状特征进行分析, 斑块呈现如下特征:
(1) 斑块面积分布规律
从斑块个数N来看, 0.5平方公里以下的有85894个, 占总个数的98.7%;0.5—1平方公里的斑块为661个, 占总个数的0.8%;1—2平方公里为258个, 占总个数的0.3%;2—3平方公里的为67个, 占总个数的0.1%, 3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32个, 占总个数的0.2%。所以, 在研究范围内, 0.5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斑块占绝大多数。
从斑块面积S总来看, 0.5平方公里以下斑块面积和为4521.8平方公里, 占全部斑块面积的65.4%;0.5—1平方公里的斑块面积和为447.1平方公里, 占全部斑块面积的6.5%;1—2平方公里的斑块面积和为354平方公里, 占全部斑块面积的5.1%;2—3平方公里的斑块面积和为163.5平方公里, 占全部斑块面积的2.4%;3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面积和为1426平方公里, 占全部斑块面积的21%。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看, 0.5平方公里以下的斑块在面积上只占了65%, 3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虽然数量上占极小的比例, 但在面积比例上并不小。
(2) 周长与面积变化规律
将研究范围内的斑块按照四个国家 (缅甸、老挝、越南、中国) 分类, 分别观察每个范围内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的关系, 得到回归关系 (X表示单个斑块周长, Y表示单个斑块的面积平方根) (见图2) 。
四个回归关系中, 方差R2都大于0.8, 表明四个回归关系都是显著的, 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其中云南的回归关系为Y=0.0706X+0.1305 (R2=0.8 5 8) ;缅甸的回归关系为Y=0.0807X+0.1675 (R2=0.808) ;老挝的回归关系为Y=0.0882X+0.1057 (R2=0.838) ;越南的回归关系为Y=0.0725X+0.1154 (R2=0.8158) ;从回归方程上来看, 其回归系数和常数项都相差不大, 表明沿着边境线两侧的四个区域里面, 斑块的周长和面积都呈现相似的形状特征。
(3) 形状规则度变化
由于四个区域内的斑块具有相似的形状特征, 因此, 将四个区域的斑块放在一起, 观察它们形状特征随着面积的增长呈现出来的变化规律。借助面积的平均形状AWMSI表示 (p、a分别为斑块的周长与面积) , AWMSI最小为1, 此时为简单的方形, 之后随着斑块变复杂、不规则, AWMSI的值也随之增大。
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斑块面积从0平方公里至7平方公里 (图中AB段) , 平均形状因子从1.22增加到3.99;从7平方公里至10平方公里 (图中BC段) , 平均形状因子从3.99下降到2.83;从10平方公里到21平方公里平均形状因子呈现上升 (CD段) —下降 (DE段) —上升 (EF段) —下降 (FG段) —上升 (GH段) —下降 (HI段) 的变化, 其中在14
从上述变化中可以看出, 研究范围内的斑块的形状变化呈现如下的规律: (1) 0—7平方公里和20平方公里以上这两个面积区段内, 斑块的平均形状因子随斑块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表明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 斑块的形状变得更加不规律; (2) 在7—20平方公里之间的斑块, 其平均形状因子和斑块面积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 在图像上呈现出波动性, 表明斑块形状的不规则与斑块面积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对于上述现象的解释是, 在云南, 由于地形关系, 存在大小不一的“坝子地”, 绝大多数的建成区都分布于这些坝子地, 0—7平方公里的小斑块其发展过程还未受到地形的限制, 随着面积增大形状也更加不规则, 20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大多分布于较大的坝子地, 由于用地相对开阔, 且还未将坝子地全部占满, 所以形状也随面积增大而变得不规则。对于7—20平方公里之间的斑块, 他们大多散布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坝子地中, 随着用地蔓延, 形状在初期变得不规则, 但是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 不规则的、随意的蔓延被限制, 形状趋于规则, 随着周边新的用地的发现, 其蔓延又改变方向, 形状又趋于不规则, 以此往复。
3.2 区域空间分布
3.2.1 建设用地密度
定义:建设用地密度=单个区县内建设用地面积总和/县域总面积, 单位是% (见图4) 。
建设用地密度结果呈现如下规律:
(1) 研究范围内呈现“T”字形的用地密度。
在研究区内, 有两条明显的高建设密度带, 一条为从昭通—昆明—文山 (红河) —越南老街—越南河内方向, 另一条为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瑞丽—缅甸腊戌—缅甸密铁拉方向。
这两条高密度建成带的形成是由于历史上多方面的原因。首先, 是早期形成的“古道”原因。其次, 是历史上人口延古道迁徙对这一分布特征的加强。另外, 近代的发展使得这一分布特征继续加强, 如法国殖民时期从越南老街经文山河口一直修建到昆明的铁路系统, 使得昭通—昆明—文山 (红河) —越南老街—越南河内这一条建成区密集带形成。此外, 由于昆明在历史上为大理南诏国的防守前沿, 使得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瑞丽这一连线两侧人口密度较大, 而大理—缅甸腊戌—缅甸密铁拉为古代大理国进入东南亚诸国的交通要道, 造成了这一密集带形成的原因。
(2) 沿着我国边境线建设密度都很低, 且我国一侧的密度普遍高于另一侧。
沿着中越、中老、中缅边境线一侧, 建筑密度很低, 除了中越边境的部分地区之外, 其他边境地区的建设用地密度都呈现我国高于另一侧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两方面的:自然环境方面, 边境地区大多是地形险峻的山区, 人烟稀少, 很多地方被原始森林所覆盖, 由于大多地形属于横断山脉纵谷区, 使得很多直线距离很近的地区无法翻越山脉, 只能绕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山路;历史发展上面, 边境地区一直人口稀少, 人口数量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增长。所以边境沿线的建设密度普遍较低, 在我国境内一侧, 由于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入, 建国之后, “支边”也使得云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增长明显, 对云南边境地区的人口数量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3) 滇中地区是研究范围内建筑密度最高的地区。
在研究范围内, 滇中地区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区, 因为在这一地区, 是云南的两个最大的“坝子地”——曲靖地区和昆明地区, 并且这个地区有滇池等湖泊, 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 滇中地区的城市扩张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造成了当前这样的建筑密度格局。
3.2.2 平均斑块个数
定义某个区县的平均斑块个数=单个区县内斑块个数/县域总面积, 单位为个/百平方公里 (见图5) 。
(1) 平均斑块个数较高的区域仍然具有“T”形的结构。
从平均斑块个数来看, “T”形的结构更加明显, 延云南东部片区, 平均斑块个数密度大多大于20个/百平方公里, 另一片区为曲靖—昆明—保山—德宏片区, 这一沿线的斑块个数大多为30个/平方公里。
(2) 以河口为中心的中越边境延续了“T”形区域的斑块个数特征, 其他边境地区出现明显的断层。
从图5可以看出, 滇西南地区 (临沧、普洱等地) 的斑块个数集中在10—15个/百平方公里, 越靠近边境地区, 平均斑块个数越小, 只有瑞丽、孟定口岸、版纳口岸这三个地区的平均斑块个数略高, 之所以在边境地区形成这三个地方的斑块个数密度较大, 原因如下, 瑞丽和孟定口岸地区是因为交通条件造成的, 因为缅甸的NH3号公路和34号公路分别与我国境内的233省道和214国道在这两个地区相连, 使得这个地区的交通条件便利, 斑块个数较多 (建成区比例也较高) ;版纳口岸地区由于有西双版纳, 且这一地区有澜沧江—湄公河将中缅老泰相连, 使这一地区成为有名的“金三角”, 各种贸易活动活跃, 平均斑块个数较多。
(3) 缅甸、老挝靠近边境的省份中, 斑块平均密度普遍低于云南沿边地区。
在研究区内, 缅甸地区只有瑞丽—缅甸腊戌—缅甸密铁拉沿线的斑块个数略高, 由于地形和交通的作用, 这一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多, 斑块个数也较多, 其他地区虽然建设用低密度较大,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人口聚集的结果是并未形成很多的村镇, 所以这些地区的平均斑块个数普遍较低。
3.2.3 斑块类型分布
将每个区县内的斑块按照斑块面积分为四类, 分别为0.5平方公里以下、0.5—1平方公里、1—2平方公里和2平方公里以上, 计算各个区县这四类斑块的面积和在各个区县建成区总面积中的比例, 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1) 0.5平方公里以下的斑块分布特征:缅甸老挝越南沿边境线呈现高比例带, 滇西南地区为次高比例带 (见图6) 。
如图6所示, 沿着边境线两侧, 0.5平方公里的斑块的面积比例是最高的, 特别是孟连口岸、打洛口岸对面的缅甸第二特区、第四特区, 这两个地区0.5平方公里以下的斑块面积比例几乎全都达到了100%, 缅甸这些特区的经济文化同中国云南联系较为密切, 对中国的经济文化非常依赖。在语言、货币、民族文化等多方面都与边境线另一侧的云南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这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 聚落规模都非常小, 全部都小于0.5平方公里。老挝及越南和云南交接的边境线两侧0.5平方公里以下的斑块面积比例也达到了90%以上, 这些地区的斑块面积也几乎全是0.5平方公里以下的斑块构成的。
而一线之隔的云南边境地区, 0.5平方公里以下的斑块面积所占的比例明显小于边境另一侧的比例, 表明在云南边境地区, 与周边国家相比, 云南的斑块面积相对较大。
滇西南地区的0.5平方公里以下的面积比例为次高区域, 在保山—临沧—普洱地区形成了0.5平方公里以下斑块的高分布带, 由于地形的原因, 这个西—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与昆明所在的大坝子地隔断, 这个地区在历史上也是茶马古道的一条重要线路, 从普洱市到大理经西藏运往印度, 所以有很多小村寨沿线分布。
(2) 0.5至1平方公里的斑块分布特征:集中分布在山地险峻、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的滇西北及克钦邦禅邦西部地区 (见图7) 。
其中, 缅甸克钦邦和禅邦的西部片区此项比例最高, 大约为20%左右, 正如上文所述, 这个地区由于人口规模偏小且地形以原始森林为主, 使得人口聚集, 村庄规模较大。在滇西北地区这一比例也较高, 在10—15%左右, 原因与缅甸地区相似, 山地与森林等自然因素使得聚落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聚集起来借助他人的力量, 交通条件的落后也使得新斑块的产生变得困难,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使得这些地区虽然建设密度和平均斑块比例都较低, 但是, 在斑块构成类型上以0.5至1平方公里的斑块为主体。
(3) 1至2平方公里的斑块分布特征:与建成区密度、平均斑块密度呈现出相似的“T”形结构, 表明在这些建成区密集的地区这一类型的斑块相对集中 (见图8) 。
1至2平方公里的斑块分布也呈现出T形结构, 一条为曲靖—玉溪—红河—河口—越南老街, 在这些地区, 此种类型的斑块占各自面积总和的8%—10%左右;一条为楚雄—丽江—德宏—瑞丽—缅甸腊戌—缅甸密铁拉沿线, 在这条沿线, 此种类型的斑块占各自面积的13%—15%左右。
这两条带上面, 无论是建成区密度还是平均斑块密度都较大, 是云南发展的最为成熟的两条发展带, 加上自古代以来形成的交通条件, 在近代不断得以加强, 使得这些地区的聚落发展成熟, 1—2平方公里的斑块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较大。
(4) 2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分布特征:散点状分布于研究区内的主要城市所在地 (见图9) 。
2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在各个城市所在地所占的面积比例较高, 如曲靖市麒麟区、昆明市、安宁市、呈贡县、大理州大理市、丽江市古城区、德宏州芒市、临沧市临翔区、楚雄州楚雄市等, 以及缅甸的密支那—八莫地区、木姐、腊戌、景栋—孟林地区和越南的奠边府。在这些城市所在地, 2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30%—50%, 个别地区甚至占到了80%以上。在这些城市周围, 圈层关系并不明显, 2平方公里以上的斑块所占的面积比例降到10%—15%。
3.2.4 斑块空间分布特征总结
研究范围内呈现明显的T形发展带, 瑞丽与河口是云南与周边国家相连的节点地区。
通过对研究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密度、平均斑块密度和斑块类型分布的分析, 可以将研究区内的斑块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
(1) “T”形城镇聚集带
“T”形的城镇聚集带一条为从昭通—昆明—文山 (红河) —越南老街—越南河内方向, 另一条为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瑞丽—缅甸腊戌—缅甸密铁拉方向。这个T形城镇聚集带表现为较高的建设用地密度 (1%以上) 、较高的平均斑块个数 (20个/百平方公里以上) 、高1至2平方公里斑块面积比例 (10%以上) 。这个地带的形成是由于早期的交通条件引起的人口沿交通干道向边境地区的迁徙, 使得这个T形地带具有了早期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T形城镇聚集带上, 少数民族以傣族、白族、纳西族为主, 这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云南当地算是比较高的, 加上近代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对外贸易在这个T形城镇聚集带上逐渐兴起, 并形成了以瑞丽和河口为代表的对外贸易活跃点。通过这两个主要的边境口岸城市, 云南省内的这一T形结构向缅甸和越南延伸, 与这些国家的主要城镇形成了主要的发展轴线。
(2) 高原坝区缓慢发展地带
主要集中在越南、老挝、缅甸和云南共同围合出的滇西南地区, 这个地区在空间特征上表现出较低的建设用地密度 (0.4%—1%) 、较低的平均斑块密度 (10—15个/百平方公里) 、很高的0.5平方公里以下斑块面积比例 (80%以上) 。这个地区由于横断山区余脉的作用, 使得该区域与滇中城市群相隔离, 在这个地区, 由于茶马古道的原因, 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和斑块聚集基础, 但是历史上这个地区由于远离中原地区、环境险恶、交通不便, 一直以少数民族为主, 且这些少数的经济文化水平较低, 有11个少数民族都是在解放初期才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如景颇、僳僳、怒、佤、德昂、拉祜、苗、瑶等, 如沧源佤族自治县, 有80%以上的人口都是由佤族构成的。而与这些地区一线之隔的缅甸、越南境内, 也是由于地形、政治等原因, 属于该国落后的地区, 地形原因使得边境两侧无法形成边界的贸易通道, 使得这些地区发展缓慢, 大多数的村镇都属于较为落后的原始农业模式, 主要种植香蕉、橡胶、甘蔗, 但由于耕作技术落后, 加上交通运输不便利等外部原因, 使得这些地区效益不高, 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3) 横断山区落后发展地带
这一发展地带主要集中于滇西北地区、相邻的缅甸克钦邦中北部地区以及大部分的边境线沿线地带。这个地区的空间特这表现为很低的建成区百分比 (0.4%以下) 、很低的平均斑块个数 (2—4个/百平方公里以下) 、较高的0.5—1平方公里斑块面积比例 (10%—15%) 。在这个区域, 由于属于横断山区, 并且有大量的森林植被, 使得这个地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风貌, 另外由于横断山脉使得交通极为不便利, 所以这个地区的贸易活动也极其不活跃, 由于不便利的外部环境, 使得人口稀少, 人们聚集生活以便共同抵御恶劣的条件, 造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建成区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1) 历史文化、自然地形、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研究区域内的人居聚落格局。
呈现出来的人居聚落格局, 其结果表明分布格局与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自然地形、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很强的联系规律:自然地形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历史文化 (如古商道、少数民族文化等) 形成了最初的聚落格局,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 (如铁路、公路、经济区建设等) 将历史的格局强化, 并使得新的地区出现了聚落的增长与加强 (如景洪地区) 。
(2) 区域人居聚落分布规律明显, 区域内存在发展不平衡格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整个区域内, 人居聚落的分布规律与地形、交通呈现出密切的联系, 使得区域内呈现明显的T形分布格局, 这种格局也使得主要交通两侧的聚落成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而建设用地密度小、平均斑块个数少、单个斑块面积也小的地区, 其经济发展也较落后, 由于自然资源 (如地形、湖泊河流、植被) 的差异, 研究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大部分地区较为落后, 少数地区聚集发展较好, 而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变更加加剧了这种现象。
(3) 口岸发展条件差异很大, 边境地区依然是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四个交接的边境地区, 是发展最为薄弱的地区, 除瑞丽和河口口岸借助历史条件、当前优越的交通联系和繁荣的对外贸易发展的较好之外, 大部分的边境地区都是该区域内发展最落后的地区, 虽然边境沿线存在14个一类、二类口岸, 但是这些口岸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 还未能有效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通过进一步的调研发现, 由于边境口岸紧邻着的国外地区还存在战乱、交通不衔接、对岸人口稀少、对岸赌博和毒品泛滥等原因, 使得我国云南地区的边境口岸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
(4) 如何挖掘本地资源, 寻找发展途径是落后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区内由于地形的原因, 使得地区分割明显, 商业流通、经济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能够借助规模优势, 经济条件发展较好, 而山区由于与主要城市的隔离, 使得自身优势条件无法发挥出来, 此外, 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这些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区特色, 如何挖掘本地资源, 从中寻找发展的契机是当前落后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halla, A.A.and Qiu, S.Poverty andInequality Among Chinese Minorities[M].London, NewYork:Routledge, 2006.
[2]Giersch, C.P.Asian Borderlands:TheTransformation of Qing China's Yunnan Frontier[M].Cambridge, MA:HarvardUniversityPress, 2006.
蓝天边境巡逻兵 篇9
咱们祖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这大家都知道,可完整的边疆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陆疆,还包括海疆和空疆。那一望无际的天空,其中归我们管辖的面积有1080多万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还大呢。
划定了领空,即使没有界碑,空中也有道看不见的“边境线”。为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安宁,我们雷达兵就是空中边境的戍边人,在蓝天上筑起上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警戒侦察忙不停
天空是哨位,云端就是巡逻线,摸不见,看不着,这就是我们雷达兵特殊的工作领域。
为了不放过海陆空出现的任何目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测定对方的方位、距离和高度。当然,这些只是小儿科。我们还能识别目标的种类、型号、用途,对了,分清敌我也是必须的,乌龙事件可不好玩儿!
如果对方来者不善,接下来该怎么办?当然是咬住目标不松口,紧紧盯住它!掌握它的运动规律,再判断出它对我们的威胁有多大。嘿嘿,这些情报统统交给作战部队,由他们来收拾敌人,咱放心。
平时一刻不得闲,要真遇到紧急情况,那更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想把敌人打个落花流水,就得对敌方目标的精确位置了如指掌。有我们雷达兵的帮助,那可真是指哪儿打哪儿,雷达引导着航空兵截击敌方目标,还能为炮兵和导弹兵指引攻击的目标。一句话,没我们、雷达兵可不行,谁让咱是部队的眼睛呢!
整宿不关灯的部队
雷达提供的防空预警情报对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建国前一个月,解放军第一个雷达部队载上海成立。2部缴获的日本旧雷达,8名技术人员,我们就这样开始执行对空警戒的任务。
刚刚创建的雷达部队条件不咋样,设备更是跟不上趟儿。雷达开机时,阵地上灯火通明,附近的老百姓就纳闷了:这整宿不关灯的是什么部队?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雷达部队,是为祖国看护天空、守卫头顶的雷达兵……
侦察机不怕,U2也能打
1959年10月7日9时41分,福建雷达连报告,台北市以北50千米处海面上空,出现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11时5分,这架敌机距首都北京只有480千米,地空导弹营立刻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目标继续向北京靠近,11时30分,雷达显示敌机距离为380千米,高度1.9万米,时速750千米。掌握着敌机的一举一动,指挥所立即对地室导弹营下达命令:坚决消灭敌机!
11时50分,敌机离导弹阵地只有139千米,营长下令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当距离近到115千米时,制导雷达瞬间“抓住”敌机!剩下的事儿好办,12时4分,在营长的命令下,3发导弹瞬时腾空而起,全部击中目标,敌机被打得空中开花!
地空导弹击落飞机?搁现在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在设备老旧的50年代却是爆炸性新闻!要不是雷达兵的火眼金睛,那绝对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雷达兵部队虽然年轻,战斗力却不可小视。抗美援朝那会儿,作战部队击落了数千架敌机,九成都是在雷达兵的协助下完成的。在国土防空的战斗中,雷达兵和其他防空力量配合作战,创造了世界上击落u2高空侦察机最多的记录!
“三高”部队露个脸
千里边防一线牵,万米高空点对面。雷达站就像镶嵌在祖国边防线上的珠链,编织出一张看不见的天网。
当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个方向,处在这个方向上的物体会将碰到的电磁波反射回去。雷达接收天线就等着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经过处理,提取出这个物体的具体信息。
雷达就是这样工作的,为了减少障碍物的干扰,我们的雷达站往往保持高、地理位置高,海拔一高,就面临着缺氧、寒冷等一系列困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甚至被称为“生命禁区”,而空军92%的艰苦连队都是雷达部队!
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研究 篇10
一、新疆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现状
新疆现在有15个边境口岸 (见表1) 。这些口岸均为一类口岸, 口岸对方国家分别为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这些口岸由北到南分布在沿边境一带, 形成公路、铁路交叉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
此外, “十一五"期间, 新疆除扩大开放中吉吐尔尕特口岸、中蒙塔克什肯口岸和老爷庙口岸外, 还拟开放中吉边境乌什口岸和中俄边境喀纳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 喀纳斯口岸将是中国西北地区对俄罗斯的惟一口岸。届时, 与新疆接壤的8个国家中, 除了阿富汗和印度受自然条件等原因限制外, 其余6个国家都与新疆开通口岸。
(一) 主要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现状
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公路口岸。在阿拉山口口岸铁路开放以前, 霍尔果斯口岸的年过货量持续增长。目前, 年过货量居新疆边境口岸第二位 (见表2) 。
数据来源: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 (其中2007年数据为1~7月数据)
近几年, 霍尔果斯口岸大力发展口岸建设, 先后建立了边境互市贸易区和工业园区, 筹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2006年6月开工建设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其主要功能定位包括仓储运输等。当前, 以按照建立现代化物流体系的目标, 全面展开对边民互市的改造和功能整体提升的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启动建设。该国际物流中心以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为目标, 营造通畅、便捷的流通体系。中心突出货物集散、配送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立高水准的仓储、展示、电子商务平台设施, 建成高层次、规范化、适应货物流通快速发展要求的物流基地。其中投资2500万元、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区已竣工。同时, 霍尔果斯口岸还拟建铁路物流中心, 将霍尔果斯口岸建设成区域中转中心。
由于精伊霍铁路已与2004年11月开工建设, 预计2008年可全线贯通, 加上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高速公路、伊宁市机场扩建等交通项目的实施, 以及“十一五”末哈萨克斯坦铁路与我国铁路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对接, 霍尔果斯口岸将形成中国西部一个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最大、全国惟一的集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 目前承担着全疆90%的过货任务, 年过货量突破1300万吨 (见表3) 。
注:数据来源: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 (其中2007年数据为1~7月数据) 。
阿拉山口现有20条换装线, 铁路换装能力1300万吨。目前有一条重型集装箱现已投入使用, 一条封闭式、两条开放式的集装箱场地正在兴建, 预计2008年6月交付使用。为提高通关效率, 阿拉山口口岸2006年8月完成了大型货运列车检查系统 (H986) 工程的建设及调试工作;2007年7月25日起, 联检单位采取阶段性的便捷通关措施, 调整出口货物通关流程, 增加现场查验频率, 力促铁路出口提速。新的通关流程实行后,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换装哈方宽轨车皮由目前的每天30车可望提高到100车, 货运量增加近5000吨。
(二) 其他边境口岸物流现状
相对于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口岸而言, 新疆的其他边境口岸的发展相对落后 (见表4) , 这事实上和各口岸的地理位置和新疆与对方国家的贸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口岸协会网 (http://www.caop.org.cn/)
从目前看来, 由于中吉乌国际铁路的修建, 中吉伊尔克什坦口岸或吐尔尕特口岸未来会有极大发展。该铁路自南疆铁路喀什站引出, 至伊尔克什坦口岸或吐尔尕特口岸出境与吉尔吉斯拟建铁路接轨, 全长173公里。预计2012年过境货运量可达20万吨, 2017年达到44万吨。
2006年《新疆“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阿黑土别克、塔克什肯、吐尔尕特、阿拉山口、伊尔克什坦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公路建设;在巴克图等有条件的口岸, 建立若干个进出口加工区, 强化其转口贸易、保税业务、进出口加工制造、物流等功能。2007年9月,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重点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边境贸易政策, 推进双边或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形成西部陆上开放和东部沿海开放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疆边境口岸这些年有了很大发展, 但其物流现状也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了口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一) 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新疆的边境口岸全部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境地区, 加大了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 口岸建设管理费的取消也使得口岸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资金来源。因此导致边境口岸的仓储、过关货物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例如霍尔果斯口岸两国边境通关卡口较窄, 随着过货量的逐年增加, 形成了运输瓶颈;阿拉山口口岸的出口货物在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换装, 换装能力目前为30车~40车, 换装费每车2000美元左右。换装能力不足和换装成本过高极大影响了阿拉山口出口货物的运输量。此外, 通往各口岸的公路有待维修和完善、各口岸仓储设施破旧或是过于窄小、由于缺乏物流设备而采用人工装卸搬运导致盗货和货损的增加等都是阻碍口岸发展的因素。
(二) 口岸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新疆各边境口岸还未准许提供办理落地签证的服务, 这给过境旅客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海关报关清关系统和口岸检验、检疫系统与相应其他环节信息系统的联网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很通畅, 而且双方海关报关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不统一, 容易出现差错, 影响了海关的工作效率。这些都影响了口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三) 口岸受对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对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式的频繁变动, 对我方口岸的物流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哈方海关关长以及海关政策 (尤其是关税) 的频繁变动, 致使口岸通关不畅, 货车在口岸大量堆积。其次哈方普遍存在灰色清关现象, 对汽车收取不合理的罚金。第三, 大陆桥周边国家大多与我国实行护照互签制度, 时间长, 难度大, 而且各国海关经常闭关, 每天开关几小时, 没有实现24小时通关, 节假日均要闭关, 既降低货主通关速度, 也增加了运输成本。最后, 运量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即使在正常情况下, 季节波动性也比较大。运量不均衡到达, 也是造成运输能力紧张的一个原因。
(四) 缺乏大型的能够承担国际联运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新疆从事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转型而来的, 除中外运公司之外, 其余的企业规模都较小, 其业务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而在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不强。而且由于任何自然人或法人, 只要挂靠在新疆具有进出口贸易资格, 并具有涉外运输证的企业的名下, 都可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 使得国际货运公司良莠不齐。许多公司在经营方式上多采用单车承包、个体挂靠、融资租赁等形式, 缺乏有效管理,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境物流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重点口岸和发展潜力大的口岸, 建议由政府投资,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加快仓储设施改造, 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 提高仓储效益, 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 提高装卸效率。例如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物流中心和集装箱中转站;加强吐尔尕特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其通关能力和物流能力, 同时应考虑建设其为铁路口岸;加强阿拉山口口岸的铁路换装能力, 提高换装效率。最后, 政府和物流公司可考虑开发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海内外的供应商、保险公司、银行、运输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海关等。提供本地化的物流信息查询、物流商贸信息及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 并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协作式供应链管理。同时, 也可以和电子口岸、电子海关进行对接。可利用信息网络实现提前报关、报检。对于其他边境口岸, 由于其过货量相对较小, 我们可以主要考虑采取优惠措施, 吸引民营企业进行投资, 提高其物流效率。
(二) 进一步加强和口岸对方国家的合作
由于新疆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口岸对方国家的条件, 因此, 可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 进一步加强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目前, 亚洲开发银行有意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提供优惠信贷来兴建一批物流基础设施, 从而带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们应借助这个契机。一方面由亚洲开发银行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应有的公路、铁路运输网;另一方面, 通过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谈判, 由我国协助投资建设这些国家的边境口岸及与之相配套的公路和铁路, 对方国家提供应有的优惠甚至特惠政策, 保证商品货物的正常通关。这样加强了对方国家的换装基础建设, 提高换装能力, 同时通过谈判使进出口运量均衡合理。另外, 由于各国运输条件的限制, 加上各国对该问题的认知度不同、政策协调不一等原因, 使得中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四国联运并未进入实际实施阶段。我国应设法促成其实施。
(三) 组建大型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
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营等方式组建大型从事跨境运输的物流企业, 整合资源, 产生规模效益。并在基本物流业务的基础上, 发展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 葛炬.中亚贸易物流现状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 (11) :72-73.
[2]梁新渊.对霍尔果斯口岸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59-61.
[3]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