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城镇建设

2024-10-16

边境城镇建设(精选12篇)

边境城镇建设 篇1

历史上的数次战争已经证明, 如果边境不安宁, 不仅边境地区人民不能安居乐业, 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全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 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声誉。只有消除战争因素, 加强合作, 实现边境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巩固边境的和平安宁, 实现平安边境、和谐边境。加快边境地区城镇经济的发展, 使广大边境群众逐步走向富裕, 让边民长期受益。边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才会使中越边境关系得到改善。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政策, 加快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不仅是边境建设的需要, 而且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广西边境地区已具有较好的开发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 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政府重视中越边境的交通建设。铁路交通方面:凭祥至友谊关段窄轨、凭祥国际换装站 (凭祥站) 、隘口会让站于1954年施工。1955年3月1日修通了河内至睦南关 (后改为友谊关) 的铁路, 凭祥站成为中越两国联运准、窄轨的换装站。1975年2月, 国家计委批准修筑南防线路 (南宁至防城港) , 总投资4.5亿元, 1978年秋动工, 1986年12月全线铺通。此外, 各地还修建了多条公路。但总的说来, 广西边境地区的各项建设进展不大, 边境地区还较为落后。目前, 广西边境各县除靖西县外人口规模都不大, 而且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边境地区只有凭祥和东兴两个县级市, 人口都只有10万左右, 属于小城市, 非农业人口达到30%;这两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占较大比重, 流动人口多, 第二产业人口的比重较小。边境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状态;第二、三产业不发达, 产业结构单一, 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长期以来, 国家出于战略思考, 不敢把大型的工业项目建在边境地区, 使得边境地区的工业基础很落后, 商品经济发展滞后, 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城镇基础设施薄弱, 规划设计不到位, 城镇规划明显落后于城镇建设, 还存在着规划和建设机构不完善、调控不力、缺乏预见性等问题。此外, 广西边境地区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 缺乏主导产业的支撑和其他产业的带动;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后劲不足, 规模效益不大。

2008年8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边境8个县 (市、区) 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 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滞后问题, 重点加强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广西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环境, 为广西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开发为前提。一个国家 (地区) 所能实际使用的资源是决定该国 (地区) 经济发展速度、经济规模总量的前提条件, 一个国家 (地区) 实际使用的资源总量是决定该国 (地区) 经济增长潜力以及这种潜力能否最终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条件。广西边境城镇化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因财制宜、因资源制宜, 挖掘当地的资源潜力, 开拓市场,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而发展边境特色的城镇。

广西边境城镇发展模式一:口岸经济型发展模式

广西边境地区口岸资源富集。陆地有1020公里的边境线, 共有5个一类口岸, 分别是凭祥口岸、友谊关口岸、东兴口岸、水口口岸、龙邦口岸;7个二类口岸, 分别是平孟口岸、科甲口岸、爱店口岸、峒中口岸、岳圩口岸、硕龙口岸、平而口岸;25个三类口岸 (边民互市点) , 形成了以一类口岸为中心、二类口岸为包围、三类口岸密集分布的状态, 共同构成边境地区口岸城镇

▲百色那坡县, 在边境大会战中将一座山一分为二从中间劈开的穿山公路。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和边境城市的发展受到中央的关注, 胡锦涛总书记就曾亲自到东兴视察过大会战的情况。

经济带。它既是边境地区城镇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窗口”, 也是边境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口岸在凝聚产业要素、增强区域竞争实力、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凭祥是我国连接越南及东南亚的最大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目前, 凭祥市区仅3.5平方公里, 人口3.5万人, 城区呈狭窄的条状, 发展受到限制。新的城市规划, 把凭祥定位为富有特色的边境旅游城市、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口岸城市;主导产业是贸易, 产业发展方向是旅游业和加工业。规划把凭祥城区分为主城区和友谊关区, 城市面积到2020年达到20平方公里, 可容纳20万人口。东兴市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 依托边境贸易、加工和旅游等产业, 促进城市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8万~20万人, 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主要向东拓展。凭祥和东兴口岸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 利用口岸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势, 带动和发展边境口岸的城镇化。而水口和龙邦两个一类口岸城镇应该发展到十万人口的规模, 二类口岸城镇应该发展到五万人的规模。这样, 在广西边境地带形成一个以凭祥和东兴为中心、水口和龙邦为次中心、众多二类口岸为包围的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口岸经济区。在广西边境口岸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 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一特有的契机和条件,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纳外来人员和本地分散居住的人员重视四个“聚集”:一是人才聚集, 主要是吸引有高学历的教育科研人员到学校或研究机构, 吸引有技术专长的各行各业技术人员;二是创业聚集, 主要是吸引有志于在边境口岸城镇或进行跨国投资的商人、资本家、职业经理人员到边境地区从事产业开发;三是家庭聚集, 主要是吸引边境机关单位、驻军部队的工作人员的配偶和家属到边境口岸城镇来定居和旅游;四是居住聚集, 主要是吸引偏远山区的居民迁移到城镇小区、开发区来定居生活。

广西边境城镇发展模式二:产业集群型发展模式

城镇是资源集聚整合的地理核心, 是现代经济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的主要载体。要立足优势资源, 打造支柱产业, 发展配套产业, 壮大产业集群, 促进广西边境城镇化发展。广西边境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大新锰矿位于和越南交界的下雷镇, 储量约1.41亿吨, 已开采20多年, 现仍有1.4亿吨, 按目前开采速度年产10万吨能力, 尚可开采几百年。与越南交界的靖西湖润锰矿场储量达3017万吨, 是我国未来的锰矿基地之一。靖西铝土矿场位于该县的新圩、大甲、龙临、禄峒等乡镇, 蕴藏量4.06亿吨, 远景储量6亿吨以上, 目前尚未开发。宁明的膨润土矿是全国罕见的特大矿场, 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边境地区8县、市、区有矿种9种以上, 多的如宁明达20多种。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结合边境城镇化发展, 科学规划,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打造以矿产资源和矿产加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应落实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制度, 限制资源粗放开发或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直接外销, 建立矿区集体经济组织, 采取农民参股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新方式, 吸纳更多的边境农民就业。

广西边境水力资源蕴藏量大, 一区两市五县理论蕴藏量68.742万千瓦, 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9.203万千瓦, 而现在只开发了13.037万千瓦, 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广西边境水能资源相对集中, 河流落差也较大, 有利于建高库大坝, 淹没区小, 搬迁移民少, 同时地理位置适中, 各项经济指标都较优越, 有利于投资开发水电。可吸纳当地边民以入股方式,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做大做强水电产业集群。

越南和东盟诸国拥有丰富的农林资源, 主要包括各种橡胶、热带水果、木材、中药材等。要充分利用国外的原材料, 重点发展以橡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加工业。要积极引导企业重点向精加工和深加工方向发展, 建立工业成品体系, 提升加工业的整体功能和产业素质, 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在着力发展进口加工业的同时, 要重视发展国内出口加工业。

随着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 物流供应链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因素。如果链接产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渠道掌握在别人手里, 足以给我们的产业带来致命影响。要以口岸为基地, 以商贸业为依托, 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 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先进管理技术和资金, 加快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产业, 引导和促进仓储物流区形成现代物流体系, 并向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应把仓储物流区建成双向服务中国—东盟贸易市场的大型综合性国际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西部大开发。大新县黑水河中段中军潭水电站的民兵们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为扩建的3号机组能早日投产发电赶时间、抢速度。

▲一张在各种文化读物和旅游宣传文本中为人们熟见的黑衣壮照片。边境风情迥异, 更兼有奇秀风光, 文化和旅游绝对是边境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很光明的选择道路。

广西边境城镇发展模式三:专业化型发展模式

广西边境城镇化发展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口岸专业化就是根据口岸所在地的产业布局以及口岸腹地的产业发展状况所形成的物流来源和去向, 建成单一或单一为主的专业口岸。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口岸上, 加快重点口岸的现代化建设和相应的配套建设。广西边境重点口岸已建成煤炭口岸、水果口岸、木材口岸、铁矿口岸、旅游过境口岸等。依托口岸的特点, 大力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 是边境口岸城镇化发展的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根据口岸的特色和优势, 科学安排产业布局以及物流来源和去向, 发展口岸城镇, 服务于口岸, 交通、信息、文化等各种设施都围绕口岸专业的发展, 使专业口岸成为城镇的标签。应充分利用毗邻东盟、拥有区位交通和口岸优势以及劳动力价格低、享有西部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 已经具备接受东部产业转移, 发展制造业的可能性和条件。从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条件和目标出发, 重点通过宣传推介、招商引资, 引导国内以面向东盟市场为主的制造业厂商落户口岸城镇。重点发展在东盟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机电、家电、农业机械、小型货车、摩托车等整机制造或散件组装业务, 建成中国面向东盟市场的重要口岸型制造业基地。

广西边境城镇发展还要以特色农业、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 打好产业发展基础, 扩大种植规模, 引进对全局影响大、带动性强、具有民族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良品种, 扶持有市场、前景好的品种, 建设若干个标准化的种植管理示范基地。如宁明的爱店口岸开展边境药材贸易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边贸是爱店镇的主要支柱产业, 边贸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0%以上, 因此可以鼓励爱店周围的居民种植药材。爱店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要建大型边贸中草药交易市场, 争取口岸级别的升级, 争取国家批准早日成为国家中草药进出口口岸。同时还要引进企业到当地落户, 拉长产业发展链条, 尤其要引进实力强的中草药加工龙头企业。该镇可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与旅游业相结合, 建设中草药主题公园, 如可以考虑建设花山壮医药人文景观园, 建立面向东盟各国的中草药博览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大发展可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其中的运输、包装、销售等都是联系两个产业的桥梁。另外, 可在那坡、宁明、防城港建立八角香料种植基地, 培育和扶持八角香料深加工专业产业化, 完善产业链, 提升产品附加值。应充分利用边境口岸出口的优势, 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 从而带动广西边境口岸城镇化的发展。

要利用广西边境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广西边境口岸城镇自然风光优美, 民族风情独特, 还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 边境城镇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并独具特色。如有秀美的喀斯特地形的靖西、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国家级景区——德天瀑布、全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 东兴的京族三岛。广西边境居住着京族、苗族、瑶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其中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都有待开发, 如那坡县的黑衣壮、龙州县的天琴美女村就有很大开发潜力。反映文化特征的文物古迹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边关的历史遗迹遗址幸存的很多, 可观性很强, 历代王朝的遗址、墓葬、城址、碑刻、建筑, 近现代革命遗址, 帝国主义侵略罪证等, 遍布边境地带, 吸引着大量游人。如陆路朝贡之路, 抗击外来侵略的古城墙、古炮台, 许多游客对此感兴趣。所以应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拉动经济增长, 加快广西边境城镇化的发展。

·编后记·

在和平崛起的当代中国, 做好边境建设, 打造“强力国门”, 是彰显国家实力的一个重头戏。而广西作为边境省区, 在这方面自然是首当其冲,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热潮的背景下, 随着“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兴边富民”等建设行动与战略的展开, 广西边境城市和边境地区日新月异, 很好地担当了“国门形象”的任务。

从2009年始, 广西计划投资37亿元对边境10个县 (市、区) 19.65万户农村茅草 (危) 房进行改造;三年来, 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大力推进下, 到2012年6月底已投入11.3亿元, 完成边境一线危房 (茅草、树皮房) 改造6.77万户, 近25万贫困群众喜迁新居。而在全区搞得风风火火的城乡风貌改造中, 边境城乡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以崇左为例, 截至2011年12月22日, 该市在城乡风貌改造方面累计完成投资7082万元, 共开工4116户, 开工率达102.5%, 各点工程进展较顺利, 已竣工4116户, 竣工率为102.5%。

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 以及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都对边境地区的建设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注和日愈加强的扶持力度。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提出, 广西的经济地位也正在日愈增高, 我们相信, 抓住机遇趁势前行, 广西及其边境城市定能一改千百年来的边缘宿命, 实现从边缘向中心的翻身大转变。

谨以此记, 作为我们对广西及广西边境城市美好未来的祝福。

边境城镇建设 篇2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边境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之间,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都存在不可否认现实差距。目前,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边境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吹的多干的少、亮点反复使用、边远落后村无人重视、干部畏难情绪普遍、点上经验少,面上推广难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政策上优先照顾边境民族地区。边境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不具有可比性,上级制定政策时“一刀切”往往只会带来好者越好、差者越差的后果。边境落后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投入成本高、见效慢、打造亮点难,没有人愿意在其上做文章,边远落后村组织建设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应该优先考虑边境民族地区,起码要在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在考核检查时,内地县市与边疆县市、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应进行科学分类,执行不同的考核政策。

二是树立科学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导向。抓书记、抓书记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但目前,由于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偏重经济、轻党建,导致很多基层党组织书记不愿意在党建工作上花更多的精力,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不懂党建、不研究党建、没有工作思路,错位、越位、倒位现象很普遍,基层党建创新亮点出不来,基层组织建设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树立科学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导向,把党建工作摆正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首要位臵,改变简单地以地方GDP作为提拔重用基层党组织书记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让基层党建抓有成效的书记给予优先提拔,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心理上重视党建、行动上创新党建,真正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边境城镇建设 篇3

【关键词】边境国门职教园区 特色专业 教师队伍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68-02

为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年来,边境国门职教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边境职教园区针对地方经济的和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些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例如,根据崇左市甘蔗和锰矿等支柱产业情况,自治区同意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制糖技术、锰加工技术等专业。然而,如何引进人才或就本校现有师资进行培养,如何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特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是边境职教园区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崇左市当地经济的实际及人才需求情况,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于2010年、2012年先后开设了制糖技术、锰加工技术两个针对当地支柱产业的特色专业。几年过去了,目前这两个特色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笔者此进行了一些调查。

(一)特色专业招生情况分析。为了解学生对这两个特色专业的报读情况,笔者统计了这几年的招生情况,结果分析如以下各个图表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特色专业的招生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除制糖技术专业每年勉强招到部分学生外,锰加工专业自开设以来并没有学生报读,从制糖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分布可以看出,2011年和2012年招生人数较多,2012年还超额完成招生任务,但到了2013年招生人数又呈下滑趋势。

从图2可以看出,制糖技术专业中的男女生比例,女生比男生多,而且男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从制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分析,专业理论课程较多,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蔗汁提纯等为主,专业技能课程较少,课程设置脱离了生产实际情况,或跟企业没有很好地对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为缺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跟踪2010级制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的来说就业问题不容乐观,能够进入糖厂等对口企业的人数比较少,部分毕业生选择就读“2+3”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班,部分到其他企业就业。糖厂等企业并不乐意接收中职毕业生,毕业生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已刻不容缓。

综上分析,特色专业如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之所以对口就业率不高,是因为毕业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说明毕业生的能力和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脱离实际,未能将企业需求等知识引入课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现状的深思和探究。

二、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

笔者对制糖技术、锰加工技术这两个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两个专业的师资都很紧缺,特别是锰加工技术专业的师资更是缺乏,下面就特色专业教师队伍(主要以制糖技术专业为主)的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人数要比专业课教师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动手能力差,缺少实践经验,教师知识陈旧,不能适应教学要求,特色专业教师进修培训的基地较少或缺乏,教师成就感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的专业结构需要调整,专业素养需要提高。

(一)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制糖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共有10人,其中专业课教师有3人,文化课教师有7人,外聘教师1人。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的比例为3∶7;从年龄结构分析,30岁以下的有3人,40岁至30岁的有4人,40岁以上的有3人,专业课教师比较年轻,文化课教师大多是中年教师;从学历和职称分析,全部是大学学历,具有中级职称的有7人,具有初级职称的有2人,未定级的有1人,文化课教师大多具有中级职称,专业课教师具有初级职称。

(二)教学能力分析。由于制糖技术专业是新办不久的专业,专业教师缺乏,在专业教学方面尚无可借鉴之处,而且专业课教师比较年轻,大多刚大学毕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文化课教师大多是中年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三)科研能力分析。目前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多还是沿用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教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努力解决问题,提高科研能力。

(四)教师待遇分析。目前部分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工作岗位待遇差,工资低,难安心工作,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选拔大学优秀毕业生或聘请企业能手到校任教,有个别年轻教师因待遇差而选择辞职。

三、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最突出的位置。

(一)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针对专任教师短缺不足,应重点进行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制定和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注意新进教师的质量,建设一支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大投入,改善特色专业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高薪聘请企业能手或引进“双师型”教师,对学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通过高薪聘请企业能手或引进“双师型”教师到校任教,进一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数量,解决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的问题,对学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走联合办学之路。通过校企合作,外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和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完善学生教学实习(见习)制度,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实践,掌握岗位技能和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增加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注重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或聘请校外专家做学术讲座,促进知识更新,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让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和教学能手。

(五)开展专业课教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实行每周二的教研例会制度,以各个教学部为单位,开展以专业课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就要建立一支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宪成.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2]吕久旭.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0(42)

【作者简介】潘云燕(1968— ),女,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教学管理。

边境城镇建设 篇4

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针对那坡县部分边民存在用电难、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14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主要包括:一是加大边境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投入资金解决那坡县距边境线0~3公里9个特困村屯水、电、路、学校、沼气池、茅草(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强边境地区交通、卫生、防疫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将距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提高每人每月补助标准,并确保边境3~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困难家庭全部应保尽保;提高边境0~3公里村干部的待遇。三是着力解决较少少数民族适龄儿童读书问题。在百色市或那坡县城举办“较少民族班”,帮助边境苗、瑶等人口较少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四是加大地质勘探力度,确保边境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安全。五是对边境地区生产项目给予扶持,等等。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促进边民富裕、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的大局出发,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动力,全力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切实保障边境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危房和茅草房改造,切实解决边民吃饭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边民看病难问题。二是千方百计增加边境群众的经济收入。加强边境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鼓励更多的边民开展边境小额贸易,帮助边境贫困村屯选好农业开发项目,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力度。三是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今年开展的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确保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边境0~3公里范围内建制村全部通公路,20户以上或边民居住比较集中的自然村基本通路;基本解决边民用电、饮水安全问题;沼气入户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乡乡有合格卫生院、村村有合格卫生室、屯屯通广播电视;按“普九”要求建设和维修好校舍。2009年全面开展边境3~20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四是扶持边境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强化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加大对边境县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服务业和特色旅游业发展,推进边境县出省出边高等级公路建设,扶持发展社会事业。

边境风云影评 篇5

《边境风云》的剧情分为四个章节,这实际上对一个故事的分割重组,这是一个会让观众感到陌生的非常规的叙事方式,但看懂这个故事并不难,关键是对细节的吸收程度。当然如果采用正常模式,接受难度会降低,但也会少了一些读解和复盘的乐趣。影片最显沉闷的是被命名为《狗》的第一段落,但这反而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段,这基本上是一个独立成章的小惊悚片的格局,而且调子很黑,但通过局促的空间、简单直接的对立所放大出来的戏剧冲突让我感到很着迷,很有些《巴顿芬克》的味道。还有在第二段落中发生在酒馆和诊所中的一场警匪火拼戏,那样的情节安排和场面调度也是在其他同类电影中没有见过的,人物对峙和情节逆转的爆发力都很强。《边境风云》的监制是宁浩,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个挂名,在这里我确实看到了宁浩风格对影片的影响,影片中情节的穿插呼应也正是宁浩在《疯狂石头》中所玩弄的叙事技巧。

这肯定是一部有很多瑕疵的电影,如感情线的语焉不详,存在一些情节的bug等等,特别是过度的风格化导致影片观赏性降低的问题,但这如果这种风格化是导演自身的创作追求使然的话,也很难将其简单地定义为缺点。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观众的电影,因为它不是那种商业电影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产品,但它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诉求,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边境风云》无疑更有趣,也更尖锐,深入进去也更别有洞天。

中印边境真相 篇6

编者按:

美国《商业周刊》最近一期的封面故事讨论了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崛起,指出两国的幅员和动力足以让它们改变21世纪全球经济,其规模和影响只有19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比拟。

报道指出,中国和印度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5个百分点,而印度也有6个百分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仍能达到7%到8%的增长率。

除了发生战争或是巨大灾变,经济学家预期,印度在30年内会追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中国在本世纪中即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将占全球生产的一半。世界形成中、印、美三足鼎立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曾经发生过边境冲突的国家,能否和睦相处,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会很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两国边境遗留问题的解决。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派出记者.到中印边境作了实地采访。

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距离拉萨有700公里左右的路程。

先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安厅边防局办理进入亚东县的边防证,需要有西藏当地县级以上单位的介绍信。到达亚东县后,要到乃堆拉山口,还需在当地驻军处办理通行证。

见到了两国的士兵

从亚东县城顺着河谷行车约20分钟,车子开始上山。山脚下的河道边有一块较为宽阔的平地,据说就是将来的仁青岗边贸市场。从葱郁的原始森林到遍野的高寒杜娟,一路景色的变化显示着海拔的急骤上升。

到达乃堆拉山口时正是中午,一下车,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片爽朗的笑声。隔着两根铁丝网,中印两国的士兵正在用不流利的对方语言夹杂着手势聊天。

“我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聊天,对方有节日到来时还互相祝贺。”守候在这里的中国军人朱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朱林是副连长。

刚刚还和朱林聊天的一位印度兵见到记者,很友好地用英语打招呼。这位印度兵在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的交谈中称,他们很关注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希望“中印友好”。印度兵的服装上绣着他的名字:Ashok Kumar,译成中文就是阿什克·库马。朱林称,这位印度兵的军衔是三级委任军官。

据了解,自从1993年和1996年,两国政府签署有关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两个协定后,中印边界一直很平静。两军已形成了在对方重大节日到来之际彼此祝贺的习惯。

印度兵阿什克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熟识后,指着记者背的包说想交换一些中国的物品。记者将早已准备好的两包香烟给他,他则给了50卢比(约合人民币10元)。拿着中国香烟,阿什克显得很高兴,说如果以后口岸开放了,他买中国货就更方便了。

为了表示友好,记者将近期出版的一期《瞭望东方周刊》送给阿什克,阿什克虽然不识汉字,但杂志上的照片让他很感兴趣。他不仅认出了阿罗约,还认出了香港新特首曾荫权。

8月16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和印度这些年在军事领域加强相互信任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双方友好交往频繁。中国已邀请印度派高级别观察员观摩中国和俄罗斯的联合军事演习。“风雪最大的地方”

朱林带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参观了一个哨所。这个被称为“西南第一哨”的乃堆拉哨所工事,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乃堆拉山口。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哨所的门口有一副对联,“冬居水晶宫,夏住水帘洞”,横批是“乐在其中”。

据介绍,这里每年有大半时间大雪封山,新鲜的蔬菜很难运上来,到了冬季,战士们的头发指甲盖都会脱落。但是,“和以前相比,现在的条件已经改善多了,哨所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朱林说。

据西藏军区的领导介绍,近年来,国家拨出大笔专项经费用于驻藏部队的基本建设,官兵的住房吃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高海拔地区无土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种蔬菜技术也取得了成功。“为了‘消化’夏季吃不了的蔬菜,西藏边防驻军甚至连泡菜坛子都给每个边防连准备了。”

虽然中印边境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可是毕竟是武装部队,双方的战备意识并没有松懈。今年早些时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也前来采访,立即引起了印度兵的注意,印方的指挥官辛格少校很快赶到。

中国士兵也保持着同样的警觉,记者离开时,数码相机受到严格检查,凡是出现中方工事的照片被要求全部删去。两军现代化步伐都很快

在乃堆拉山口,《瞭望东方周刊》发现,印军的住所是一个很大的红木房子,条件很好。印度一方的双车道柏油公路已修至边境线附近百余米的地方。

据了解,印度在我边境当面已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空中运输相结合的立体运输体系,距离边境最近的铁路只有40公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加快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印度的国防力量也与时俱进。而中国军队在边防建设上有不少改善。

边防巡逻对于西藏官兵来说是最为艰苦的,有多名官兵在巡逻中牺牲,在《瞭望东方周刊》来采访时,就有一名18岁的战士古怒在巡逻途中为救战友而献出生命。

“西藏的边防巡逻已经步人‘电子时代’。”西藏边防部队的同志介绍说。在军区的指挥中心,《瞭望东方周刊》发现,通过这里的电视监控系统,主要边境一线的情况一目了然。一位士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你给了印度兵两包香烟,我们都看到了。”

据指挥中心的士兵介绍,边境线上的巡逻分队将现场实况及请示事项等输入“边防管理系统”,不到一支烟的功夫,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就生成几条处置建议,“数字通信、电脑辅助等使边防管理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西藏边防部队的同志介绍说,许多边防道路也由过去的人行道、马行道拓宽成车行道,专门针对西藏道路条件研制的边防巡逻车目前已配发给了边防部队使用。

西藏军区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通信、运输、维修等方面的人才到部队,从1998年开始,西藏军区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书,与20个省区市的50多所高校保持了长期联系,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到地方高校考核接收应届毕业生,“目前,西藏军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占到70%以上。”

近距离接触中国首支山地部队

一只老鼠从旁边跑过,只听一位上等兵一声“看刀”,就见匕首划出一道寒光正中鼠肚;一位下士一支烟功夫就从附近的湖泊里抓到了10多条鱼回来,每只鱼头都扎了一颗铁钉;做饭的时候没有火柴,班长拿着冰块对朝着太阳,将反射的

光对准石灶里的芨芨草,不多时,一缕蓝烟升起……

这是《瞭望东方周刊》在西藏某地亲眼看到的景象。这,便是中国的首支山地部队。

西藏军区的同志介绍说,山地部队是指士兵配有专门的山地装备,通过专门训练并用于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部队,“印度一直编有山地部队,目前编有八个山地师共10万多人。”

据介绍,中国这支山地部队组建于1985年12月。在1984年中国百万大裁军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提出建议,应该在西南战区组建一支现代化的山地部队,很快,“山地步兵旅组建方案”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批准。

雪山、峡谷、密林、戈壁,6月飞雪、10月冰封,年平均气温0℃以下,平均海拔4000米,这是山地部队生活和训练的地方。“毒蛇、野蜂、蚂蟥等到处都是。”山地部队的一位同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还有能钻进军用蚊帐的细虫蚊,会吐白色毒汁的红屁股蚂蚁,脸盆大小的孟加拉虎脚印也随处可见。”

山地部队的同志称,恶劣的野战环境,使战士们在战胜死亡的威胁中探索了成套的生存术。

据称,这支山地部队从海拔3000米的山脚冲向海拔4800多米的峰巅,一个连,来去只要三个半小时,而印军和美军在海拔2000米高地爬山,每小时最快也只在400米左右。“美国军事研究专家专门对我们进行过研究。”山地部队的同志说。

“山地部队在保卫西藏边境的安全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边境一旦发生战事,山地部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战斗。”西藏军区的同志说。

但记者看到、感到和听到的,却是在中印两国边境地区上出现了一派平静和祥和的气氛,两国的边防部队频繁开展各种交往和交流活动,例如共同举办庆祝两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和体育友谊比赛等。复杂的中印边境问题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所长阿旺次仁正在承担外交部的一个关于中印边境问题的课题报告。

据介绍,中印边境目前有争议地区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中印边境的东段实控线大致和“麦克马洪线”差不多,印度多年前就在这段印方实控区设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并且陆续向该地区迁入了700多万人。相比起来,中印边境中段的问题最少,中印双方几年前就交换了实控区地图,边境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

西段边境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南端和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交界处直到喀喇昆仑山口,边界线长约600公里。

据称,西段边境地区有从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的新藏公路,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有1000多公里修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西藏阿里地区所需的很多物资是从这条1957年建成通车的公路运输进去的,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也非常重大。

“东段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森林和水利资源很丰富,森林资源占到了西藏的40%。”阿旺次仁说,“更为重要的是,东段的达旺地区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

“中印边境问题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阿旺次仁说,“中印历史上的习惯边界基本上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基本没有什么争议。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给今天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边境城镇建设 篇7

一、边境地区反假货币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 双方的协调合作机制尚未成立。由于满都拉口岸附近双方的金融机构都比较落后, 加上双方一直没有业务往来, 没有反假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进行互相沟通。我方2007-2009年所建立的反假义务宣传站 (点) 的反假义务宣传人员只能在我方单独进行反假货币工作, 反假货币涉及的许多问题无法统一进行协调和管理, 因此在开展反假工作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指挥机制。

第二, 基础信息采集薄弱, 不能适应当前反假货币工作。口岸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反假货币工作中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落实反假工作岗位责任制;二是对口岸地区反假货币的基础信息没有一点积累, 对双方的假币流通渠道情况了解得比较少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 业务骨干缺乏, 削弱了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基层人民银行在“科室”整合后, 支行综合业务部不设人民币管理岗, 而只是配备由发行会计兼职从事人民币管理岗位, 而发行会计只能是每天在做完本职工作以后才能从事人民币管理工作, 在时间上不能保证也就是没有时间去完成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工作。削弱了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的管理。缺乏对反假货币工作总体培训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体系。再加上当地政府和信用社人员更换比较勤, 所聘请的反假网络站 (点) 的义务宣传员也随之更换得比较快, 不利于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 硬件建设不足, 反假货币工作开展滞后。由于近些年来达茂旗信用联社对反假工作重视不够, 基层信用社特别是口岸地区的信用社进行反假货币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器具和反假宣传品的配置基本上没有, 口岸地区的反假货币工作只是被动地应付, 没有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 这样一来给制假、贩假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第五, 经费紧张, 反假网络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农 (牧) 区反假网络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而人民银行实行财务中央预算管理的体系, 自上而下逐级拨付, 由于资金的不足很难安排反假网络建设工作站 (点) 建设的费用。反假网络工作站 (点) 要真正运行起来, 每年需要大量的反假货币宣传费用, 而旗县支行每年所给的反假货币费用非常少, 连印每年的正常反假宣传资料都不够, 更别说支付如此庞大的反假网络建设、运行所需要的专项费用了。

第六, 奖励机制不健全, 反假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我们现有的人民币反假奖励制度只是对公安部门破获重大案件才有奖励, 对银行从业人员和反假义务宣传人员则没有明文规定, 使得所聘任的反假义务宣传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 所发现的假币碍于情面没有认真进行举报, 导致反假货币工作效率不高。

二、开展边境地区反假网络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 加强与蒙古边境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口岸地区建立中蒙双方银行间的联系机制。落实中蒙边境地区贸易银行支付和结算协定, 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在边境地区开展双边本币结算, 加强交流与沟通, 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 尽快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鼓励边境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与蒙古国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 共同完善和疏通中蒙银行间的结算渠道, 减少边境地区贸易结算大额人民币现钞频繁跨境流动, 为贸易双方的资金清算提供便捷的服务, 充分利用网络和其他结算工具, 减少人民币流出流入的频率, 从根本上扼制假币的泛滥以促进双方贸易发展。

第二, 建立双方口岸地区反假网络建设监测预警机制。由旗政府牵头, 设立反假网络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和日常业务办公室, 负责与蒙方协调反假货币工作。双方金融机构本着加强合作、交流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研究制定口岸地区反假网络建设的合作机制。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 定期通报有关反假货币情况。与蒙方定期、不定期召开有关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如发现口岸地区现金交易中涉及假币数量较大则由当地人民银行及时向公安、口岸、海关缉私等部门进行通报共同协查。

第三, 积极开展人民币的反假培训、宣传工作。旗县人民银行要重视反假培训工作, 提高反假义务宣传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农牧区金融机构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其熟悉掌握假币鉴别知识。搞好岗前培训, 要把新上岗人员是否熟知假币鉴别知识和收缴程序作为能否上岗的重要条件, 严格把好反假培训关。农村牧区金融机构要制定出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地组织好本管辖企业财会人员、个体工商户和村户、牧点有关人员的反假培训工作, 并积极培养适合本地环境的农牧民反假义务宣传员。

第四, 不断加强反假网络站 (点) 硬件建设, 提高农村牧区反假网络站 (点) 反假工作能力。为了确保反假网络站 (点) 不走过场, 不流于形势。针对满都拉口岸农牧区反假货币工作实际情况, 为满都拉口岸反假义务宣传站 (点) 配备反假仪器, 尤其是配备在口岸开关之际人员比较多的商店、饭馆、服务区等地, 使其在反假货币工作中, 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五, 增加反假费用。构建反假货币专项经费管理机制。由当地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由人民银行上级行、当地财政部门、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协商进行筹集, 设置反假货币专项基金, 由当地人民银行负责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

边境城镇建设 篇8

控制性详细规划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 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控规的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熟与完善, 但是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控规编制过程中, 各地城镇建设情况由于所在区域及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使得控规现今采用的统一的编制程序及指标体系显得有些墨守成规, 导致我国部分城镇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新的《城乡规划法》将控规的地位提高, 提升了控规的法律效用, 因此控规就需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二、项目背景

盈江县城位于云南省西部, 地处中国与缅甸接壤的西南边陲, 是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城。古代就是南方陆上“蜀身独道”最后出口通道, 是通向南亚及印巴次大陆的主要通道。县城呈“两山环城、盈江贯流、平行山水、带型发展”的山水格局, 是典型的河谷带型城市。现状城镇布局结合自然环境, 以大盈江为门户, 主城区为综合功能服务区, 以北部莲花山山水田园风光为后花园, 产业组团通过盏达河生态廊道分隔 (见图1) 。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 盈江发生了里氏5.8级地震, 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灾后重建工作迅速开展。结合灾后重建工作, 盈江县城近几年由于经济蓬勃发展, 建设规模扩大, 开发力度增加, 盈江县城将进入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 迫切需要编制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管理与指导。

三、城市特征分析

(一) 自然生态良好, 气候环境宜人

盈江县位于喜玛拉雅山延伸横断山脉的西南端, 为高黎贡山南延支系西南余脉构成的山地地势, 东北高, 西南低, 山脉、河流基本是从东北下西南走向, 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 呈“两山夹一坝一河”的地貌景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特征孕育了盈江县城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观, 大盈江两岸生态环境良好, 自然风光迤逦 (见图2、图3) 。

(二) 西南边境城市, 少数民族聚居

盈江县城地处西南边陲, 中缅边境, 为国家二类口岸;盈江县依靠缅甸资源而进行的木材、农产品加工以及配套的商贸物流和服务业等产业, 是盈江县城发展的特色产业。县城生活着傣、景颇、傈僳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 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城。

(三) 区域位置优越, 城建用地平坦

从盈江县城至那邦镇出境9公里, 与著名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相连, 是大西南各省区同南亚、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 是中缅印孟经济合作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盈江县城地处云南“八大平坝”之一的盈江坝, 城市建设用地地势平坦, 用地条件优越。

(四) 经济发展滞后, 城市品质有待提升

盈江距中心城市较远, 公共工程设施建设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人才缺乏等因素一直制约着盈江的发展。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当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有显著转变, 经济结构尚不合理, 经济运行质量偏低。当前的城市形态和特色不突出, 未能体现盈江城市的山水脉络。无序发展的结果致使城镇环境品质有待提升。

四、适应盈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析

本次规划总用地31.23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19.71平方公里, 建成区外大部分保持着传统农村田园风貌。“3·10”地震后盈江县城恢复重建工作正逐步展开, 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盈江城市的特点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无论是编制体系还是控制指标都应与盈江县城的特点相适应。

(一) 区位分析——适应城镇区域特征

在控规编制中引入区位分析, 可使城镇性质定位、规模结构更加明晰。盈江因地处西南边陲, 是云南连接南亚的重要门户, 盈江县“十二五”规划指出, 盈江重点发展以地缘区位为优势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建设, 包括以枢纽型、功能性能源通道和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 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重大桥头堡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推动盈江从边贸小城走向黄金口岸城市, 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县城空间需要向外拓展, 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承载口岸生产和服务职能。可以看出, 盈江特有的区域特征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功能定位及空间结构。

在用地指标上, 盈江因地处少数民族地区, 居住方式多采用独家庭院式, 人均占地面积偏大, 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边缘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可达150平方米。因此, 控规相关指标的确定, 也要因地而异、因区施控, 适当调整各类指标。

(二) 强制——适应规划管理可操作性

1. 与规划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规划法规

《城乡规划法》对控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确立了控规的法律地位。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 加快制定有关地方法规及实施细则, 健全报建制度, 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平台。

在盈江县城控规编制中, 着重提出与规划管理相结合的控规实施措施, 明确盈江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一经批准实施, 对规划确定的法定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调整。

2. 加强规划体系整体性, 与相关规划紧密衔接

在控规编制之前, 应积极与规划编制管理部门配合,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因地制宜地对城市不同地区实施有侧重的控制和引导, 合理划定城市发展分区和控规编制单元, 确立各分区及编制单元的定位及其功能等。除总体规划之外, 还要与其他相关规划衔接, 包括片区已编制控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研究、市政专项规划等, 对规划范围内的指标、设施等进行仔细研究、深化论证, 强调各类规划相互间的融合, 以保证城市规划体系的整体一致性与延续性。

盈江县城控规主要是基于上版总规及盈江县“3·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进一步深化以满足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建设和管理需求的同时, 对上版总规作出部分调整, 主要表现在用地规模与布局方面。在用地规模上, 基于盈江抗震救灾需要, 本次规划将城市建设用地由原来的14.4平方公里调整为19.71平方公里;在用地布局上, 基于现状建设情况与相关规划的融合, 调整允燕大道走向, 优化主干道道路系统;深化落实总规要求, 集中建设片区中心, 落实抗震救灾需求, 建设以集中办公区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结合现状, 落实南部新区控规及相关已征地项目, 保留村寨用地兼容旅游功能, 优化旅游及配套设施用地。

(三) 灵活——适应城市发展可变性

城市用地性质确定及地块规模划分是控规编制中的重要内容, 规划是在开发建设活动之前进行的预见性活动, 规划中应该灵活划分地块。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 一些地块的建筑功能往往不能单独反映用地性质, 而表现出相对兼容并处的状态, 规划中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允许用地性质兼容, 辅以兼容比例, 以适应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市场调节的需求 (见图4) 。

盈江县城控规主要根据实际情况, 将用地性质与服务规模、区位特征相结合考虑, 优先保障非建设类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公益设施, 确保规划中的绿地、公用设施用地和公益设施的数量与质量, 一般如E (非建设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等类用地不予讨论, 同时对于所有公益性设施的兼容性判断, 将比经营类设施具有更高的优先度与兼容度。对规划用地兼容性的判断, 一般设置允许兼容、条件允许时经批准可兼容、不允兼容三种情况, 在维护规划严肃性的同时也为市场经济下资源合理配置留出适当灵活的空间。

(四) 多元——建立多类型不同深度的规划控制体系

1. 分层分级的控制体系

在盈江控规中将规划控制体系划分为三个层面:

(1) 总体控制:是在确保用地空间布局合理的前提下, 从总体上平衡各项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使之符合国家的规范以及规划区本身发展的需要, 主要的控制指标是规划用地平衡表。

(2) 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是对地块控制和总体控制之间的衔接, 填补总体控制的弹性和地块控制的刚性之间的空白, 体现刚弹性控制的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道路的弹性与刚性;地块的拆分与合并;分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便于纵览彼此地块的协调关系;设施配套, 在多地块合并作统一开发的情况下, 配套设施的位置、规模、数量可以作适当调整。

(3) 地块控制:是规划体系中微观的层面, 主要表现在对控规指标的确定及相关规划建设要求。

2. 完善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

控规编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控规指标体系, 对每个地块逐一列出相关指标与要求, 使规划管理有章可循。盈江控规中各地块的控制指标分为强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 强制性指标必须严格执行, 指导性指标可参照执行。强制性指标包括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面积、建筑间距、建筑退线、配套设施、配建车位等, 指导性指标包括城市设计指引、人口密度等。

3. 确定分期控制深度

盈江县城控规将依托城区优先发展公用设施, 逐步实现滚动发展, 将用地控制深度划分为三期。

(1) 近期 (2010—2015年) , 基于老城区“3·1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重点项目布局和新城建设需求, 规划近期老城区完善发展, 同时建设南部新城中心以带动南部发展, 建设“盏达画廊”北段以初步打造旅游产业, 启动仕明工业区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2) 远期 (2016—2020年) , 随着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大和城市产业经济发展, 远期发展用地将跨江向南拓展;远期建设岗勐新城、完善南部新城;仕明工业园进一步扩大, 达到一定规模并实现聚集效应;“盏达画廊”建设完成, 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3) 远景 (2021年及以后) , 由于远景规划的不确定性, 不可轻易下结论, 将备用地规划城镇远景拓展区域。

4. 双向控制相关指标

作为一项城镇建设公共政策, 控规指标适应性应强调对不同类型用地的不同控制方式, 在盈江控规中, 控制指标一般分为上限指标与下限指标, 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面积为上限指标, 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退线为下限指标。在盈江仕明工业区的指标控制部分, 为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遵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发[2008]24号) 的规定, 采用控制变化范围的双向形式, 同时控制容积率的上、下限指标, 以保证工业用地控制指标的科学性。

(五) 品质——适应城镇空间环境及景观风貌需求

城市设计是为控规编制的前期研究, 是对控规编制内容的补充和前期探讨, 它与控规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 发挥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作用优势, 在控规中融入城市设计的内容, 可以使得控规成果更加合理完善, 具有可操作性。盈江总体设计从文化、空间、景观等角度, 对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愿景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可供控规参考的空间架构、空间形态、风貌特色、色彩体系以及夜景照明等系统, 指导控规编制中的土地开发控制、交通引导、生态系统、开发强度、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内容。通过总体城市设计, 确定盈江的发展定位为:建设山水秀丽、舒适宜居、安全幸福的新家园, 打造边疆民族特色鲜明的西南精致城镇, 从发展定位上提升城市的品质, 适应盈江县民族文化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要求 (见图5) 。

五、结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来的, 必将在新的城市发展形势下, 体现出新的适应性, 本文以西南边境城镇为例, 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适应性的一些方法与机制, 以期能对控规编制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尝试。

摘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城镇, 现今控规采用的统一的编制程序及指标体系, 显得有些墨守成规。《城乡规划法》提升了控规的法律效果, 控规需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本文以西南边境城镇云南省盈江县为例, 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适应性的一些方法与机制, 以期能对边境城镇控规编制带来一些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夏南凯, 等.理想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创新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

[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城市规划资料集 (第4分册) :控制性详细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张志斌, 戴德胜.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的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 2007 (10) :32-38.

[4]付予光, 孔令龙.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J].规划师, 2003 (8) :64-67.

[5]叶雷, 韦柯筠, 陈凯.强制性与适应性:快速发展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昆山经济开发区为例[J].福建建筑, 2010 (3) :6-8.

边境城镇建设 篇9

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加大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实施力度, 加大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支持边境省 (区) 建立边民补助机制。”根据总体安排, 新疆投入近130亿元, 扶持17个边境扶贫开发重点县, 按照“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的标准, 引导农牧民回归边境一线, 增强守边能力, 实现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三大目标。

1 新疆边境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促进新疆边防稳固

新疆的牧区主要分布于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区、阿尔泰山区、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及沿天山一带, 而这一带多处于新疆与亚欧诸国的边境地区, 强边固防历来是国之重事, 边境兴则地区兴, 边境治则地区治, 边民富则边防固。没有边境地区的稳定, 就没有全地区的稳定, 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就无从谈起。对边境地区游牧民实施定居工程, 一座边境安居房就是一座碉堡、一位牧民就是一名哨兵, 使边境一线牧民的生产、生活相对稳定下来, 有利于为牧民集中提供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与定居点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 从根本上改善边境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使牧民安心定居, 团结互助, 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坚定了一线牧民反分裂、保稳定、固边、守边的信心和决心。

1.2 促进新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新疆有近42万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牧民在边境地区长期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 绝大多数牧民仍然保留逐水草而居、四季转场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疆冬季严寒漫长, 每年转场期间牲畜途中掉膘、生病、流产、死亡等现象频发, 历经转场后, 许多牧民又回到了很贫困落后的状态。实施边境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通过统一配套的住房、饲草料地、棚圈的建设, 牧民可以人工种植饲草料, 有了饲草料的保证, 就可以实现牲畜冷季舍饲圈养, 一般都能保持原体重过冬, 如饲养条件好、管理水平高, 牲畜冬季还可增重10%左右, 这样牧民不但没有了转场的苦恼, 而且收入也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定居、人工种植饲草料、舍饲喂养等生活方式的转变, 游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会不断发生转变, 由传统的游牧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

1.3 促进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游牧民定居, 一方面把全年放牧改为暖季半年天然草场放牧, 冷季半年人工草料舍饲, 把冬草场变成夏牧场, 减轻了草场压力, 既解决了夏牧场草料不足, 载畜量失衡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草原的自我更新和修复, 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 从而有利于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新疆边境牧区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困难重重

2.1 自然条件恶劣, 基础设施建设困难

新疆牧区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 有些牧区海拔高达3500m以上, 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边境一线无地、高寒、无草、无路、无电、无广播电视、无通讯情况较为普遍, 山区又经常发生山洪、冰冻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牧民房屋倒塌破损严重, 加之牧区地域广, 牧民居住分散, 山区地势陡峭、山峦沟壑、泥石冻土等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是农区的数倍。如边境县叶城有6个山区乡镇 (场) 道路、桥梁、水电等设施滞后, 尚有34个村不通电, 21个村不通电话, 34个村广播电视覆盖率低, 有2.5万人和10万头 (只) 牲畜饮用水困难, 除部分浅山区修建有牲畜暖棚外, 大部分牧户牲畜棚圈十分简陋, 只是用土块或石头简单堆砌而成的开放式畜圈, 牲畜越冬死亡率较高,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

2.2 边境牧民定居点配套工程保障力度不够

边境牧区的牧民肩负着固边、守边、强边的职责, 牧民定居是一项综合配套工程, 但由于边境牧区多为山区, 自然条件恶劣, 守边牧民定居点只能安居却无产业,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边境牧区牧民定居点不能完全按照规划建设配套保障措施。以叶城县西合休乡为例, 全乡仅有1所卫生院, 各村无医疗点。边境村距乡政府均在80km以上, 途中需翻越几座达坂, 往返一次需10多天时间, 乡卫生院医生一年巡诊不到3次, 牧民小病抗、大病等, 严重影响了牧民的健康。子女就学远, 交通不便, 乡里学校建设简陋, 无实验室和实验器材, 无正规的活动场所, 无教师和学生宿舍, 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3 边境牧民收入低, 生活支出高

边境牧区游牧民生产水平低, 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放牧, 只有极少数的外出打工收入和副业收入, 牧区畜产品交易仍以山区、牧区零售为主, 销售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 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有些边境县低保户占牧民总户数的90%以上,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一般性生活物资都要从几十公里外, 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县城购买, 牧民生活支出高, 一年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 几乎没有结余存款。

2.4 边境牧区草畜平衡矛盾突出

边境牧区由于多数地处山区, 海拔比较高的地区天然草场呈“三低一高”趋势, 即覆盖率低, 产草量低, 牧草再生能力低, 荒漠化程度高。天然草地的优良牧草亩产量不断下降, 草地植被覆盖度已降到30%以下, 部分地段不足15%, 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草地荒漠化趋势日益加剧, 人工草地资源比重小, 牧区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牧民没有足够饲草料储备, 使得边境牧区经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较大。

3 边境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的思考和建议

从守边固边需要考虑, 按照“守边先安民, 安民先安居”的思路, 边境牧区牧民定居以就地定居、就近定居为主。要选择条件相对较好区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和扎实稳妥地开展守边牧民定居工程, 使守边牧民定居工作达到“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整合各类资金, 减轻边境牧民的自筹资金压力

目前按新的定居标准, 采用砖混结构、浇筑全梁、70~120㎡不等。据测算, 山区平均每户牧民定居约需资金25万元左右, 其中住房及生产设施约需15~18万元, 各种配套设施需10~12万元。目前牧民定居稳定的资金渠道只有国家游牧民项目每户补助2.5万元, 自治区抗震安居每户补助0.45万元, 其余需通过争取配套项目资金、地方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和牧民自筹等渠道解决。边境县游牧民由于生活环境恶劣, 生活方式单一, 收入低而生活支出又高, 几乎没有积蓄, 对他们来说自筹是不现实的, 国家应考虑边境牧区牧民的特殊性, 将自筹的这部分资金全部由国家来承担, 减轻边境牧民定居自筹资金的压力。要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要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的支持, 提高边境游牧民定居工程中央、自治区级财政承担的比例。二是地方财政通过资源税等方面改革增加的财力应逐年加大对边境游牧民定居工程的投入, 资源开发要直接地惠及全疆各族群众。三是将国家各部委给新疆的项目资金如抗震安居工程、退耕还草工程、草原奖补机制、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等与边境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四是积极争取对口援疆省份加大对边境牧民定居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把饲草料地、牲畜暖圈、草料棚等作为边境牧区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给予支持。

3.2 加强边境牧区牧民定居点配套工程保障力度

游牧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居, 除了建房外还须配套定居点道路、水、电等设施, 这是影响入住率和游牧民能否“住得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按照“五通、七有、五配套、三能够” (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网络、通广播电视;有住房、有棚圈、有林带、有高标准饲草料地、有青贮窖、有沼气池、有环保厕所;配套建设“双语”幼儿园、商店、卫生室、文化室、畜牧综合服务室;能够定居下来、能够发家致富、能够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的标准建设边境一线新村。要优先解决守边户住房、安全饮用水、就医、子女就学等关系民生问题。同时加快定居点通信、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 从根本上解决边境牧民信息闭塞的现状。要考虑高寒山区的特点, 根据水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强边境牧区急救体系和地方病及重大传染病防治力度等, 通过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 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3.3 立足边境牧区特殊区位优势, 争取享受特殊政策

一是结合边境牧区实际, 科学合理地提高补助标准, 对边境一线边民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标准进行补助, 并全部纳入到农村低保范围;二是由国家和自治区全额承担边民参加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经费, 并在边境一线牧民相对集中的村建立物资供应站,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三是通过加快边境牧区全寄宿制办学, 争取把小学办到乡镇, 中学办到县城, 并解决落实牧区寄宿制学生每人每天10元生活补贴, 保证牧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四是在招录疆内初中班、内地高中班时, 对边境县牧民子女的招生比例给予政策性倾斜, 采取加 (下转P125 (上接P102) 分或者降低录取分数线等形式, 提高边境县牧民子女入学受教育水平;五是边境县牧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负担部分建议全部由国家全额补贴, 同时每人每年享受附加15元的大病统筹措施, 增强和提高牧民群众参加医保的能力与水平;六是加大边境牧区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范围, 对牧民的能繁母畜、种公畜进行补贴, 提高边境牧民养殖发展良种畜的积极性, 使其“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七是建议相关部门参照粮食种植的补贴方式, 制定具体的种植饲草料政策资金扶持措施, 对边境县牧民新开发饲草料地给予3~5年补贴。鼓励牧民利用定居点良好的基础条件, 开展饲草料种植, 积极开展冬牧场禁牧、休牧和置换;八是对边境牧区牲畜防疫实行全额补助。

3.4 增强边境牧区定居点的科技推广与培训力度

建议自治区安排专门针对边境定居牧民的培训项目, 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组织动员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入冬”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畜牧业技术培训, 重点抓好饲草料种植、冬季舍饲、疫病防治、牲畜育肥、三贮一化等实用技术的普及, 使年轻一代能掌握2~3种实用技术, 提高游牧民的种养殖水平;劳动部门要对边境牧业富余劳动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积极发掘就业岗位, 优先组织他们向二、三产业转移, 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加大对边境牧民定居的优惠政策宣传、法制教育和守边光荣意识引导, 激发广大边民爱国主义的情怀和守边护边积极性。

3.5 立足边境牧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培植戍边产业

一是利用边境牧场丰富的自然、民族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边境牧区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 他们保留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可以深挖各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馆、古城重镇遗址、火山遗址, 丝绸之路遗址、民族风情园、沙漠村庄、高原村寨、赛马场、猎鹰场、牧家乐园、独特的民居建筑等配合自然的草原、雪山、峡谷、冰川、森林、草旬、湖泊、温泉的景致, 开发边境牧区旅游资源;二是利用边境牧民的优势产业发展民族工业。政府部门要积极牵线、引进先进地区的研发机构和投资企业, 发展特色奶制品、肉制品、民族刺绣等产业;三是组建专业民族文化宣传表演队伍。新疆的各少数民族本身就能歌善舞,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乐器和歌舞, 可以通过一些文化表演如:玛纳斯演唱、库姆孜弹唱、赛马、叼羊、摔跤、拔河、打靶、荡秋千、鹰舞、“姑娘追”等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 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边境牧民中的特殊影响力, 引导边境牧民把加强民族团结的政治文明, 转化为守边戍边实际行动。

摘要:新疆边境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是关系新疆边防稳固, 民族团结, 牧民增收,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边境牧区牧民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特点, 提出持续推进新疆边境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边境,牧民定居,思考

参考文献

[1]王乐泉, 在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新疆日报, 2008-7-2.

[2]闫海龙, 张永明, 关于推进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第28期.

[3]缪冬梅, 张院萍, 牧区发展迎来新机遇[J].中国畜牧业, 2011年第17期.

边境城镇建设 篇10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线。城镇化是指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的历史过程。而金融是保障城镇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金融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方位、多领域改革与发展过程(李建华,2014)[1]。金融体系的建立为城镇化提供规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手段和渠道。金融中介发挥信息优势,降低信息成本,提供信息处理功能,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黄国平,2013)[2]。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基础条件,更需要金融支持,才能实现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在对综合环境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和培训、农民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魏秀华,陈冬玲,2015)[3]。而城镇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经济主体是城镇中的中小企业,无论是中小企业的设立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资金的扶持(王桂梅,2014)[4]。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金融支持城镇化意识薄弱,金融支持手段单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许婷婷,2013)[5]。彭克强(2014)认为要深化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的综合实力。不断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巨大潜能。继而从整体上统筹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各自支持城镇化建设比较优势[6]。袁晓初(2013)希望通过明确定位:金融部门应各显神通形成支撑合力;突出重点:金融机构需发挥优势着力产品创新;强化保障:政府部门调控引导创造金融环境[7]。

综上可以看出,关于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数量较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及其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增加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相关学者也给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但是,关于县域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把相关理论与广西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仍然有限。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将相关理论研究与广西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相结合,提出金融支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1 广西边境地区金融体系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广西边境地区与越南接壤,设有边境口岸开展边境贸易。广西边境地区居住了近12个少数民族,共206万人,占边境县市(区)总人口比重达到82.5%,当地特色旅游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广西边境地区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机制如下:金融支持分别为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提供资金的来源,进而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边境贸易的发展及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动力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进而又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1.1 金融支持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来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地流入城市,企业集聚,这就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之前的城镇基础建设中,往往存在规模较小,规划不合理,整体配套设施不协调等问题,面对庞大的人口和企业集聚很难吸收和容纳。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此,城镇化的健康顺利进行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城镇的发展。

1.2 金融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城镇化的过程主要表现是人口的城镇化,在这一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而衡量城镇化进程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能否顺利就业。面对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现代化和机器化的大型企业多数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对于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为了更好地为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可以考虑开发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景点,发挥地区旅游特色,吸引中外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从而增强对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1.3 金融机构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条件

金融对城镇化的影响不仅在于提供资金的支持,同时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广西边境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中介将有效地连接城市中的储蓄方和投资方,促进资金从盈余方流向短缺方。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金融机构对城市产业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金融机构通过一些制度发挥市场价格对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促进产业的优质化。

2 广西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2.1 金融体系无法支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投入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庞大,并且建设的周期较长,而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绝大多数为社会性、公益性和超前性等公共产品,进而使得城镇化建设项目与金融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在广西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从业人员向非农业大量转移,必然要求大规模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体系如果不能完善,将使金融体系无法支撑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2.2 融资渠道单一,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更加需要金融作保障。通过金融市场,使得资金得到合理配置。随着国家和广西新的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县域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而在广西边境地区县域范围内,融资渠道主要依托银行的信贷业务,金融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导致融资渠道单一,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单一的融资渠道已无法满足县域城镇化的建设的资金需要。

2.3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地处广西边境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为融资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普遍选择大型的公司和企业,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有限,因此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而放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结合广西当地实际情况,近几年,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中小企业吸收由农业从业人员转向非农业从业人员的剩余劳动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亟待解决。

3 对策建议

3.1 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体系

城镇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同时还涉及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化的进程是复杂多变的过程,因此对金融的需求同样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从农业的生产发展到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数量和规模与时间都有不同的需求。就业、创业对资金的数量需求小,并且频率相对较高,周期短;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则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投入,并且时间长,多为社会性、公益性。这就决定了在广西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过程中要建立层次多、覆盖面广及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

3.2 拓宽金融渠道,完善市场机制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应制定并出台鼓励支持城镇化建设相关政策和机制,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供给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从广西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和客户需求,开创金融产品新业务、新品种、新工具,为更好地实现城镇化建设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强化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联动,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发挥银行业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资金调节作用,理财融资、债券、租赁等贷款替代性产品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利于推动县域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政府制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城镇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在县域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其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不能依靠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是主要都依靠中小金融机构。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措施支持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因此,要很好地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可持续的融资制度安排,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0):102-105.

[2]黄国平.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革和完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56-66.

[3]魏秀华,陈冬玲.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6):1-9,23.

[4]王桂梅.我国金融支持对县域城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J].浙江金融,2014(11):17-22.

[5]许婷婷.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经营与管理,2013(4):18-20.

[6]彭克强.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原则与配套措施[J].社会科学,2014(3):62-66.

旅游;樟木边境天堂 篇11

纵然这里有诸多不如意,但对于刚刚从珠峰下来的我们来说,这里仍然是个天堂。

路就是主干道。换句话说,盘山路就是樟木,樟木就是盘山路。

有点扫兴,第二天没有睡到自然醒。街对面的小酒吧居然早早就开业了,音乐声震耳欲聋,由于大家是开窗睡觉,音乐声仿佛就在耳边。实在睡不着,一行人只得早起到街上闲逛。天气还不错。不知是否是昨天那场太阳雨的功劳,樟木的天空让我想起了拉萨的蓝天白云。

樟木镇是中尼边贸重镇,因为来往做生意的人多,自然形成了小镇,镇上来往的大都是游客和生意人。小镇是沿着盘山公路而建的,窄窄的盘山公路就是主干道。换句话说,盘山路就是樟木,樟木就是盘山路。路的两边是一座座的房子,楼层有明显的区别,一边的二楼三楼和我们一样往上走,另一边的二楼三楼和我们相反往下走,典型的山城。我住在二楼,就是从一楼往下走一层。呵呵,是不是有点拎不清了?如果能够身在其中,自然可以明白。

樟木的公路上经常会遭遇堵车,五颜六色的印芳TATA车排着队等待过境。司机并不着急,而是下车聊天、看风景。如果遇到照相的游客,他们还会友好地招手致意。说实话,尼泊尔的小伙子还真是很帅,大眼睛,长睫毛,虽然皮肤黝黑、个头矮小,但活灵活现的限神和说起话来手舞足蹈的夸张劲儿,却完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街边有很多台球案,如果对自己的球技很有自信,不妨和尼泊尔小伙子赛上—局。

换汇,出境,奔向尼泊尔

樟木到处是换汇的人,经过一番神秘的价格厮杀,我们终于人人怀揣数万元,去尼泊尔当大款了。

从樟木开始,我们就开始过夏天的生活,从西藏带来的厚重衣服全都用不上。为了腾出更大的地方装礼物,我们决定把大批冬衣寄回北京。好不容易找到了樟木唯一的邮局,却发现居然停业一天!没办法,大家只能放弃了把厚重衣服寄回北京的希望,每人背着厚厚的羽绒服和睡袋,奔向尼泊尔的夏天。

早在自助游攻略上就看到,樟木到处都是换汇的人。据说尼泊尔是没有假钞的,可以放心换钱。我们在街道的拐角处遇到一个手提红色尼龙袋子的大姐,这是换汇人的标准行头。她一看到我们就问我们换不换钱,并报了她的利率。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换汇,所以都不敢轻易出手。没想到,换钱大姐跟着我们走了半条街。后来又碰到一个换钱的人,她的价格和刚才一样。我们这群人中有一个很会砍价的广东MM,她是不论贵贱,逢价必砍,有她在真是省钱省心不少。经过一番神秘的价格厮杀,我们终于人人怀揣数万元,去尼泊尔当大款了。

但是好事多磨,我差点被扣在了聂拉木海关。那个兵哥哥居然说护照上的人不是我,而且语气严肃,甚至怀疑我的公章有问题。当时我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看着同伴们都已入境,难不成要把我一人留在中国?不要啊!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以及他对我面部细节的研究:“幸亏你嘴角有颗痣,否则肯定是假的”。OK,终于过关了!

边境城镇建设 篇12

一、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发展机遇

1. 政策沟通方面。佳木斯市已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共青城市以及南萨哈林斯克市设立了办事处或商务联络处,为佳木斯市与沿线周边国家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平台。建立政府定期互访交流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府间政策与信息的及时沟通。就佳木斯市边境旅游业看,佳木斯市与沿线国家间方便快捷的政策沟通,使得简化边境旅游的过境签证、方便国外游客来往佳木斯市旅游成为可能; 强化政府间的政策和信息沟通,可以有效扫清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的障碍。

2. 道路联通方面。佳木斯市积极建设来往于俄罗斯的国际水路客货通道、铁路通道,以及来往于首尔的航空通道和佳木斯- 同江- 尼古拉耶夫斯克- 北太平洋江海联运通道[1],不断完善佳木斯市的交通运输系统,令其逐渐与国际接轨,加快构建面向俄罗斯、连通东北亚的国际大通道。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大大提高佳木斯市的交通便利程度,有利于拓展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客源市场。

3. 贸易畅通方面。佳木斯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以大通道建设为依托、以境内外园区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牵动,不断完善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环境和支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沿江经济的对外开放,加强产业承载力和对沿线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为佳木斯市边境旅游提供宣传和发展平台,推进佳木斯市旅游企业与国外旅游企业的合作,促使佳木斯市国际旅游企业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与影响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 货币流通方面。佳木斯市商业银行已与俄罗斯150 多家商业银行建立了直接结算关系,开通了卢布现金结算业务,正在谋划建立佳木斯卢布现钞交易中心和卢布结算中心[2]。快捷的货币支付与转账有利于简化佳木斯市与俄罗斯贸易结算、投资与合作,使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高效,同时也使俄罗斯游客到佳木斯市旅游更加便捷。

5. 民心相通方面。近年来,佳木斯市与周边国家在旅游和贸易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佳木斯三江国际旅游节、中俄农机展等大型国际活动为佳木斯市与周边国家的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自俄罗斯、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友人出席了2013 年中国·佳木斯第22 届三江国际旅游节的开幕式,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14 万名客商参加了2014 年佳木斯中俄农机产品展销会[3]。在日益广泛、深入的国际往来中,沿线周边国家加深了对佳木斯市的认识,增强了彼此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缓解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减少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1. 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佳木斯市现拥有佳木斯、富锦、同江、抚远和桦川5 个国家一类口岸,但是目前只有同江和抚远的边境旅游收益比较可观,其他口岸的边境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的发展与交通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目前佳木斯市发展边境旅游的相关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系统存在明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较差、支持服务系统不够完善,如港口码头停靠及配套的联检系统、停车场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建设滞后,过境签证收费高、时间长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佳木斯市边境旅游接待能力的提升。

2.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佳木斯市边境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及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产品品牌。佳木斯市边境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不足,影响到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 缺乏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企业。目前佳木斯市具有出入境旅游经营资格的国际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接待能力有限; 防御风险能力较差,给企业发展带来隐患; 旅游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不严,主要取决于旅行社的经营状况,导致旅游行业管理混乱。总体来看,佳木斯市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旅游企业。

4. 文化差异对边境旅游产生了一定影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与佳木斯居民在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很容易引发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开展。

三、加快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佳木斯市政府应与沿线周边国家签署有利于促进旅游往来的有关协议,提供稳定的边境旅游环境,扩展客源市场; 签署有利于贸易往来、商品输出的相关协议,减免关税,促进旅游购物。同时应与沿线各国积极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互动活动,积累交流经验,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吸引力。相关部门应研究制定出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简化签证手续,如限时过境签证、过境落地签证、72 小时过境签证,或在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合作区与边贸互市点实行过境免签,以及放宽免签证国家旅游团的人数限制等,提高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可进入性,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佳木斯市旅游[4]。在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接待能力。在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发展良好的国际旅游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税务、水电费用等方面实行减免,这将激励佳木斯市国际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2. 创新边境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借助佳木斯市在“五通”建设方面的优势,推出旅游专列、购物旅游、美食游、自驾游、康体养生游、文化体验游以及商务会展旅游等项目,形成“一地多游”“一地多日”旅游线路。合理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如建设革命摇篮、北大荒、赫哲民俗村等文化旅游园区,加快黑瞎子岛的国际化建设,使其成为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品牌。开发水上观赏娱乐项目,推出利用海上航道和内河航道的邮轮旅游和游艇旅游。积极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向社会征集适应于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内容与形式,为佳木斯市边境旅游注入生机与活力,使佳木斯市边境旅游蓬勃发展。

3.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充分发挥佳木斯市在“五通”建设过程中对外互联互通的优势,在国外的媒体广告中投放宣传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广告,及时更新旅游宣传片。借助佳木斯市大通道建设,在重要的交通枢纽设置旅游广告牌,扩大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辐射范围。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宣传互动,定期举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和不同主题的精品旅游年等活动,互办优秀旅游从业人员交流会、旅游展览会等活动。

4. 不断完善旅游法规,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以及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体系,增强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和佳木斯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快培养一批专业对口、适应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发展的旅游从业人员,如涉外语言人才,旅游会展、旅游交通、旅游商务等专业人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建设中。定期举办“最美导游”“优秀旅游企业”等比赛,通过比赛规则逐步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摘要:在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给佳木斯市边境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为佳木斯边境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加大政府对边境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边境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佳木斯市边境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完善旅游法规,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一带一路”,佳木斯市,边境旅游,机遇,挑战

参考文献

[1]李莹.“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佳木斯走向开放前沿[N].佳木斯日报,2015-06-02.

[2]中俄(佳木斯)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将于7月24日举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40707/c_1111495297.htm.

上一篇:C#环境下一篇:有线电视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