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展战略(共11篇)
新疆发展战略 篇1
一、新疆啤酒企业发展概况
乌苏啤酒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乌啤) 位于乌鲁木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前身是乌苏啤酒厂, 始建于1986年, 企业发展迅速, 并且在2005年与新疆啤酒进行整合, 结束了新疆市场本土品牌二虎相争的局面, 是由世界500强、全球啤酒行业排名第四的丹麦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与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50%组建, 现已发展成为疆内规模最大、西北地区同行业领先的大型现代化啤酒企业集团, 形成以啤酒生产为主, 拥有乌苏、乌鲁木齐等10个直属企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域的大型企业。乌苏啤酒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不但巩固和扩大了北疆传统市场, 拓展了东疆和南疆市场, 并使产品从新疆走向了甘肃、广州等省份乃至德国、蒙古和中亚市场。乌苏啤酒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西部著名啤酒企业, 能否进一步成为全国一流啤酒品牌并享誉世界, 与其战略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二、新疆啤酒企业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 政治环境
国家酒业总体政策是限制高度酒的发展, 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 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我国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乌鲁木齐亚欧博览会的举办, 为乌苏啤酒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 经济地理环境
新疆拥有啤酒酿造所需的原料种植基地及优势资源:新疆是世界三大啤酒花种植基地之一, 啤酒花产量占全国近50%, 特别天山北麓是享誉世界的五大大麦种植基地之一, 生产优质啤酒大麦。新疆是世界为数不多的、稀有优质水源天山冰川所在地, 冰川储量占全国的50%。冰川融化后经地表渗漏而集聚的优质水源, 为啤酒酿造提供纯净的天山雪融水。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可利用牧草地面积5136.05万公顷, 可为啤酒花、啤酒大麦的种植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新疆自身的优势决定了乌鲁木齐必然成为西部开发的核心地带。
另一方面, 中亚地区由于自身啤酒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同时缺乏啤酒生产的基本原料, 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使其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啤酒。新疆作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枢纽, 地理位置举足轻重, 中亚市场人口比新疆高出2.8倍, 这为乌啤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 社会文化环境
新疆现有人口2000多万, 少数民族占59.39%。一方面,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 啤酒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必需消费品。乌苏啤酒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是新疆人豪爽、不拘束的性格和少数民族好饮酒的习惯导致该地区啤酒消费量较大, 加之西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为乌啤提供了社会文化发展环境。
(四) 技术环境
乌啤是由全球啤酒行业排名第四的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和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拥有充足的资本引进新技术、新的生产线, 其中乌鲁木齐分公司从酿造到包装的整套啤酒生产设备全部从德国、荷兰引进, 工艺流程全部实行数控化。乌啤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均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且其吨酒水耗全国同行业第一, 吨酒粮耗、吨酒能耗等消耗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三位。乌啤目前拥有三大系列21个品种和两个国际知名品牌, 其中乌苏暖啤、乌苏冰啤、乌苏番茄果啤、乌苏泡泡啤和乌苏精品啤酒等产品先后开发上市, 以不同口味、不同功能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新疆啤酒产业环境分析
(一)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在给新疆啤酒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的同时, 也希望在新疆啤酒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啤酒公司发生原材料与市场的竞争。根据乌啤公司的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因为乌啤作为新疆本土化的啤酒品牌已经得到新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其销售网络已遍布北疆、南疆各地州, 而且乌啤多样化的产品也可基本满足本地需求, 同时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地方民族习惯和消费习惯也会使潜在的进入者慎重行事。
(二)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目前, 乌啤在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雪花、蓝带、百威啤酒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本文针对其强力竞争对手——青岛啤酒进行分析。青岛啤酒目前已经在新疆市场开始了推广工作, 特别是在东疆市场如哈密和吐鲁番等地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至少50%以上) , 而乌啤在当地的销售却呈停滞状态, 可以预想, 凭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 如果进一步扩大在新疆的生产规模和市场拓展范围, 势必会对乌啤形成巨大的冲击。与青岛啤酒等外来大品牌相比, 乌啤的主要优势是本地化优势和渠道优势, 但这些优势还是低层次的, 尚不能形成其核心竞争力, 一旦外来大品牌也采取本地化运作和大规模的市场开拓, 乌啤的相对优势将会被极大削弱。总体来说, 乌啤新一代要取得上市成功必须立足于先解决其面临的“品牌形象低档”的核心问题。
(三) 替代品的威胁
该威胁来自于啤酒消费会受到其他替代品影响, 主要来自白酒、葡萄酒、啤酒茶等的威胁。由于啤酒相对其他酒类产品而言, 有着“冰凉”“清爽”等独特之处, 相对普通饮品而言, 却有“酒”的特性。因此, 国人对啤酒钟爱有加, 且目前总体上啤酒相对价格较低。总体而言, 笔者认为相当长时期内替代品的威胁对乌啤的影响不大。
(四)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啤酒企业以 “生产成本+微利”定位出厂价格, 将较大的利润空间让渡给经销商, 由经销商来操作市场, 负责市场定、促销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目前乌啤主要生产中低档啤酒, 技术上差异不大, 同时由于经销商与代理商对啤酒的价格敏感度较高, 总体而言,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乌啤销售的影响也不大。
(五)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对乌啤的影响体现在大麦、啤酒花等主要原料的价格上。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啤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据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啤酒生产原料中的大米价格涨幅为50%, 麦芽涨幅为10%~20%, 其他相关项目成本也在上升, 如煤、包装物、运输物流成本等也大幅提高。目前, 在全国CPI较高的情况下,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对乌啤的生产成本有比较大的影响。
三、战略选择和发展建议
乌啤经过近些年的快速成长与资源整合, 目前已步入稳定增长期。要摆脱啤酒业本土化的魔咒, 实现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乌啤可选择以下发展战略:以新疆市场为重点, 加大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 继续稳步扩大北疆市场占有率, 进一步提高南疆市场份额, 加快东疆市场的重组步伐, 进军西部市场, 稳定中亚市场, 开拓西亚市场。
乌苏啤酒是在新疆本土快速发展起来的啤酒企业, 其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都在北疆地区, 新疆啤酒消费者主要也集中在这一地区。从全国范围看, 啤酒行业内各品牌, 包括国际品牌, 在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上差距不大, 市场竞争激烈, 乌啤的实力和知名度都不高, 因此乌啤发展的重心仍应放在新疆市场, 应稳步提升其在新疆市场的占有率。
以新疆市场为主, 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对周边市场的开拓。目前无论是在国内市场, 还是疆内市场, 啤酒企业的竞争已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乌啤挖掘本地市场的同时, 也要不失时机开拓周边的潜在市场。一方面, 借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将乌啤产品推广至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 大力开展品牌营销, 使乌啤成为西部地区的啤酒业标杆;另一方面, 乌啤应凭借新疆与中亚接壤的地缘优势和主办亚欧博览会的机遇, 加快对中亚市场的开拓步伐。乌啤只有步步为营立足新疆市场, 瞄准甘、宁、青等西部市场, 并谋求走出国门在中亚市场占有稳定市场份额才能成就其强势品牌之梦。
摘要:乌苏啤酒在近二十年中, 运用不同的发展战略进行低成本扩张, 快速成长为西部啤酒行业的强势企业。通过对其宏观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确立其战略取向为以新疆市场为重点, 瞄准西部市场, 稳定中亚市场, 开拓西亚等市场。
关键词:乌苏啤酒,战略环境,宏观环境,竞争对手
参考文献
[1]姬智慧.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Z].中国啤酒, 587.
[2]邹昭唏.企业战略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67-79.
[3]张杰.现代生产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2:39-45.
[4]苏萍.中国啤酒花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Z].中国啤酒, 595.
新疆发展战略 篇2
关键词:新疆;雕塑;文化;发展
雕塑艺术的发展虽然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但同时也与环境、政治情景、经济等因素相关联。因此,毫无疑问,新疆雕塑艺术的命运与此息息相关。新疆雕塑艺术在解放前,是新疆美术界当中的一个空白,在国内的发展也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近期学术界一致认为,新疆雕塑落后的原因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与解放后的新疆油画、国画无法相提并论。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90年代末期至今,新疆雕塑开始活跃,并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关注。同时,在建国以后,新疆雕塑艺术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建国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雕塑创作
建国初期,新疆形势并不稳定,内外分裂势力跌宕起伏,此时新疆无暇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直至60年代初期,开始受到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关注。因文化事业的发展需求,60年代初期新疆开设了雕塑专业,从内地大专院校引进了少量的雕塑创作人员及教学人员,他们为新疆的雕塑奠定了基础,并开始在本土培养雕塑创作人员。同时,部分创作人员和专业教师队伍也参与到了大型城市雕塑的建设。例如,60年代初,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的席时荣先生到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进行教学,和张辛民同志一起为自治区群英会上塑造了《毛主席胸像》。除席时荣之外,还有李宇翔、孙增礼、王引家,新疆国际博览中心的王振华,乌市园林局的高佩琦,石河子的邱盛林,艺术学院的白昆亭等老前辈。此时雕塑创作的题材,主要包括领袖人物、工农红军、兵地融合等。雕塑建设场地范围也较小,如在政策机构、企事业单位可以建立雕塑作品,但是在其它生活区域及工作场地很难见到公共雕塑作品。
这一时间段,新疆雕塑创作题材、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与国内的政治运动保持高度一致,劳动场面、工农兵和政治领袖形象传达出同样的时代气息。略有不同的是,新疆雕塑创作多多少少表达着新疆少数民族欢歌笑语或军民共同建设新疆为主的雕塑作品,传达出新疆地域文化的变化及国家对文化建设的统一标准。
2 改革开放初级阶段——雕塑创作题材的多样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从建国初期的13个民族成分发展为目前的43个民族成分,在众多的民族成分当中保存着多元的文化格局,也影响着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各民族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同时,这些少数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保留了自身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其它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新疆各族人民在保留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步入现代生活,服饰、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这些地域的文化现象给新疆雕塑创作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使雕塑创作题材开始出现多样化,注重表达少数民族历史题材及现实生活,雕塑创作开始从高大上的政治题材,过渡到传达平民百姓生活的主题。
公共雕塑作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尺寸到大尺寸、从单一材质到综合材料、从大人物到小人物的塑造、从室内到室外的变化,在公众视野下,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典型故事,证明了新疆文化开始进入到了發展阶段。同时,雕塑作品的不断创作既反映了多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又彰显着改革开放对新疆地域文化的影响,但遗憾的是在这一时期雕塑家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段,雕塑创作的多元格局并未建立,而同一时期国内的雕塑家已经开始引进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创作风格并努力实验。当然,新疆这样的文化环境隐藏着一股潜在的力量,也为今后的新疆雕塑发展阶段埋下爆发的潜力。
3 西部大开发对新疆文化的影响----雕塑创作风格多元化
90年代末期,新疆进入了跨越式发展,中央从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信息产业等几方面,大力推进新疆的改革,使文化趋于多元式发展,文化活动开始出现活跃的迹象,先后成立了新疆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新疆雕塑学会两个社会团体。同时,由于信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新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由于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大众对文化的需求,艺术市场与城市雕塑建设逐渐形成,艺术展演活动也由新疆境内渗透到内地发达城市,雕塑家也由原先的政府预定转变为自由创作,参加新疆内外的各种展览,积极参加政府企业机构的投标方案当中。因此,雕塑家的思路逐渐开始活跃,多元的局面开始形成。
随着新疆两个雕塑社会团体和政府,成功举办2009年新疆国际雕塑创作营和一系列雕塑展活动之后,刺激了本地艺术家和内地艺术的视觉神经,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开始出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头并进的现象。其中,老一辈艺术家突破社会禁忌,中、青年艺术家快速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而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学子则以现代理论为实践对象,开始了实验各种题材和媒介来创作雕塑作品。最近,由援疆干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少军先生在新疆艺术学院举办的王少军教授雕塑创作高级研修班,把新疆雕塑家的创作欲望及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培训之后的结业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新疆雕塑家和高校教育领域的不断努力之下,新疆雕塑家开始具有发言权,逐渐开始参与内地组织的研讨会和雕塑展,人才培养机构也由国内知名高校升级为国外知名美术大学。新疆高校的雕塑专业培养方式采取向原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室主任叶繁先生所倡导的建议,“在新疆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教育中,甚至应该开设与少数民族审美基础契合的装饰性雕塑课程”。但本文所说的城市雕塑的装饰性手法,并非仅指对一般的装饰规律和现成手段的应用,而是要切实研究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图案、纹样的符号元素、造型特点、肌理色彩和构成方式背后的视觉经验和审美习惯,在形式语言上强化新疆城市雕塑的民族特色。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去教学实践,肯定会在雕塑创作领域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用这一鲜明的特色表现新疆的地域文化,何必为新疆雕塑没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而犯愁那!
4 结论
经过漫长的发展,新疆雕塑界一直存在着多种氛围。首先,是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领域中高大上雕塑创作题材。老一辈雕塑家奉献青春为国家、为新疆的雕塑建设付出了巨大贡献。其次,是在80年代左右,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不少雕塑家开始融入生活,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切入点,抒发了本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及精神面貌。同时,西部大开发之后,新疆文化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开始进入多元的局面,教育单位、文化单位、社会团体齐抓共管,为新疆地域文化的发展,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每个阶段都离不开中原文化对新疆地区的文化影响。[1]
参考文献:
[1]叶繁.新疆城市雕塑现状与发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5:100.
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篇3
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定位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 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 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文化产业已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和普遍做法。
2004年, 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 文化产业的范围为: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 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 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 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 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
1. 悠久的历史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迹。
新疆是远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新疆一直是多种文化、多个民族长期共存、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地区, 由此新疆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的文物古迹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多种文化荟萃地, 特有的生态环境为古代文物、遗址、墓葬等的完整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新疆的各种历史遗留不仅对专业考古研究有极重要的价值, 而且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吐鲁番交河故城、若羌楼兰古城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等, 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 并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前去。
2. 兼容多元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 在近代海路交通大规模开通之前, 长期担负着东西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流的重任, 从而成为亚欧两大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欧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之地。这样的交汇之地,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仅此一处。目前, 新疆仍然是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种宗教的聚集地。文化的多元性显现出新疆各民族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同时也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种的思维模式。
3.浓郁的民族风格使文化产品独特并更具魅力。新疆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风俗习惯各具特色, 辽阔的地域与多样的生态环境又给这种多民族的文化增添了许多纷繁的色彩, 从而形成新疆民风、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双重特性。新疆各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古就受到内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同时又因地处边陲,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数量很多, 而显示出与内地汉族文化具有明显差异的异域色彩, 别具魅力, 文化产品风格独特。
4.传统文化的表演与展示性为其进入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新疆传统文化中富于表演和展示性的内容很多, 演唱类的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演唱、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等;杂技类如“达瓦孜”表演;民族体育类如赛马、马上竞技等。民族歌舞是新疆传统文化中最富表演与展示性的形式。由著名艺术家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唱遍全世界有华人的地区, 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就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到达坂城旅游。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其发
展的突破口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东部较缓慢落后, 现代文化人头脑中观念相对保守, 文化引导经济发展的概念缺乏提升, 致使一大批民族文化瑰宝还没有向世界展示出黄金般的价值。因而, 如何在新疆文化格局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是我们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新疆是个文化资源大区, 但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文化产业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有待提高。在认真分析文化产业资源特点和发展情况后, 文化厅初步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四个突破领域。
1.打造特色演艺
“十二五”新疆将繁荣舞台艺术创作, 提高演艺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 加强演出院线建设, 推进演艺与旅游、传媒、科技的结合, 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 推动新疆歌舞走向全国。
把历史文化名城、知名风景区、城市专业剧场作为主要阵地, 在疆内形成以乌鲁木齐为核心, 覆盖主要旅游景点的定点旅游演出剧目;成立新疆演出院线联盟, 在全疆范围内配置演出资源, 实现标准化管理和集约化规模化运营, 提高剧场利用率, 活跃文化市场, 打造演出院线品牌;打造新疆歌舞娱乐门户网站, 通过现代传媒,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充分利用新疆歌舞品牌, 逐步实现新疆乃至全国和亚洲地区歌舞艺术的集中展示及其衍生产品的网络营销;依托文化系统现有资源, 发挥新疆歌舞资源优势, 成立新疆歌舞股份有限公司, 走市场化运作道路, 积极运作演出院线联盟和歌舞网站, 打造新疆文化品牌, 并推动其在创业板上市。
2.合理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
我区是祖国西部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目前已初步查明我区13个世居民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类别, 3772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 国家级52项, 自治区级185项, 有很多表演类、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保护为主, 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生产性保护, 促进传统工艺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对适合采用生产性保护、开发措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可采取适当集中、前店后厂方式, 建立50个规模不等的生产营销基地。对于市场前景较好, 有开发潜力的项目, 可以参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资金支持的模式, 由财政资金引导支持。
在喀什、阿勒泰等重点旅游城市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为基础的, 集餐饮、旅游观光、购物、展示为一体的文化巴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营销队伍, 打造覆盖全疆、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 推动我区文化产品走向市场。
3. 积极推介新疆工艺美术作品
以新疆玉石文化和民族手工艺品为基础, 引导社会对于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的关注, 加强规划和指导, 鼓励工艺美术技术创新, 鼓励手工艺从业者通过手工技艺增收致富。加大评奖, 推介、市场规范的力度, 借鉴国内成功模式, 建立新疆工艺品集散营销中心, 像推介新疆旅游资源一样推介新疆工艺美术作品。
4. 发展文化数字内容产业
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数字内容产业, 鼓励扶持对舞台剧目、文物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大力采用数字技术传播文化产品, 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发展经济需要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更需要文化, 文化产业更离不开文化产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不仅为新疆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为新疆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众所周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内的统一整体, 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 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 树立新的符合新疆特色的文化发展观。
一方面, 要使文化事业这只轮子转起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属于公共服务部门, 主要是我们通常讲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站等, 它们难以完全靠自身的直接盈利来发展。以加大政府投入为主, 并制定政策, 鼓励社会捐助。投入的重点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 文化产业这只轮子也要快速地转起来。我们要从新疆不同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 有重点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创新。对文化体制改革可考虑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 几家有实力的文化单位发起的文化经纪协会, 要在行业内外选拔党性强、业务过硬并具备组织公关能力;策划活动、书写文案的能力;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及敏锐的市场感觉的合格经营人才, 在国内外市场运作中寻找投资合作伙伴, 实现共赢。另外, 还可考虑创办新疆文化创新发展基金, 用于组织和建设文化行业有识之士撰写文化产业创意文案奖励保护机制, 从中发现优秀的文化市场策划人才。我们要改变以往创作出一台好的歌舞、戏剧作品但缺乏后续发展的纯政治或专业任务模式, 使其成为可长期欣赏的、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蜚声于世。对在疆内的非物质文化产品, 采取专业队伍在固定场所演出, 由政府补贴的成本票价来吸引观众, 培育市场, 产生人文特色品牌效应, 同时, 还要集中力量打造几台“精品”舞台剧目, 使之以高附加值的票面价格来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高档服务。在培育和建设优秀文化产业基地的同时, 要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保证这些货真价实的文化产品的含金量。实践证明, 创建一项好的文化项目, 就带活了一片产业天地。从古至今的“和田玉文化”到近阶段的“2008北京奥运”、“新疆广汇篮球现象”、以及《鲜花》《大河》《乌鲁木齐的天空》等影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运作模式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对具规模的文化产业要主动的开拓市场空间, 展示新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以此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产品, 特别是要能创办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实体, 将文化艺术、旅游资源、饮服产业、能源基地和民族风情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荒漠戈壁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民族创业精神文化构为一体, 形成数条中国西部大漠绿洲文化风景线。比如:在乌鲁木齐可考虑与各级政府协作, 建立以进出南疆地区桥头堡位置的新疆歌舞团、歌剧团、木卡姆团、艺术研究所为核心的民族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以进出北疆地区桥头堡位置的新疆话剧团、新疆博物馆为核心的影视表演旅游文博产业发展基地, 培育和形成各自有特色的文化市场经济圈。近年来, 内地在独具特色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探索, 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新疆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传承和发扬它们是每一代人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作为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重点省区, 新疆已经逐步形成了沿边、沿桥 (亚欧大陆桥) 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而为“歌舞之乡”、“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唯一汇流的地方”,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竖起文化大省的旗帜。只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改变和推动我们的观念,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就能够把劣势转为优势, 让世界赏识到新疆的优秀文化产业的同时也发现投资赚钱的商机。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 文化产业所代表的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发展稳定六题 篇4
第一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根据
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维护国家统一和繁荣稳定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二题、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党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世界上最成功的结论是在事件的比较中得出的 第三题、宗教信仰自由是处理我国宗教问题唯一正确的政策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处理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在政策
二、党的宗教政策在新疆的成功实践
三、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宗教政策
四、党的宗教政策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宗教政策
第四题、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疆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一、弘扬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
二、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一体性发展是协调一致的三、文化认同是实现新疆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
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应有之义 第五题、“三股势力”是对国家安全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威胁
一、“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
二、“三股势力”的危害
三、反对“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第六题、科学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指导方针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新疆发展稳定问题的关键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依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新疆双语教学发展新状态 篇5
一、新疆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特征
在20世纪90年代,新疆双语交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更新
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从此开始,新疆民考汉学生人数剧增,人们戏谑地称他们为新疆的第十四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高校的观念更新,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开始愿意选择内地高校或新疆用汉语授课的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2.在民族中小学推行民语、汉语、英语三通的新举措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择汉校入学的现象逐渐增多,由于家庭语言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民考汉学生的整体情况与汉族学生有差别,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广泛推行民语、汉语双通新举措,从世纪末开始,在首府乌鲁木齐推行民语、汉语、英语三通新举措,取得可喜成绩。具体做法是用民语开设语文课,用汉语开设数理化课,另外加开汉语课或英语课。这一新举措的推行,受到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近年来,正是这项措施的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开始走出新疆,走出国门。
从1999年开始,自治区教育厅出台新举措,每年从偏远地、县少数民族学校的初中生中选拔2000名成绩优异的特困生,分别送往沿海10个发达城市培养到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当地大学,这一新举措促进了新疆双语教学。走出去,再带回来的将是沿海发达城市的新观念,这对开发新疆是一个百年大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自治区教育厅和新疆大学联合出台举措,每年选拔少数民族优秀高中生进入科技班、社科班预科一年以后直接进入内地高校学习所选专业。这一举措进一步深化了新疆双语教学。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新疆双语教学中开始发挥新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双语教学逐步规范化、高水平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教育厅决定把国家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升学和晋职的手段之一,以此激励少数民族学生和公务员积极学习汉语,配合这一激励政策的还有一些奖励和优惠政策,即达到的级别越高,升学和晋级的机会就越多。
首先,新疆开始推行在高校用汉语授课的新规定,并且要求少数民族教师达到汉语水平8级,要求有些文科专业的教师达到10级,达不到要求者离岗,进修学习一年之后达不到要求者离开教师队伍。这一新规定的实施营造出浓厚的双语教学的氛围。
其次汉语水平考试(HSK)成为高校新生录取和毕业生的必备条件的新要求。90年代中期,新疆双语教学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下,好像全新疆上下都在教汉语、学汉语。经过强化后的城市少数民族同志的汉语水平要高出很多。乌鲁木齐市的少数民族在口语交际上没有困难,而从和田和喀什地区乡村来的不但在口语交际上有困难,而且,好容易说出来的几句汉语也往往是听不懂的。所以,以往按专业录取进校后,分在一个班里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给双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此,自治区教育厅和新疆高校联合制定出大学毕业生应达到的最低汉语水平线,即入校大学生应为5-6级,大学毕业生应为7-8级。
4.亚非欧拉美洲留学生成为新疆双语教学新生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新疆人在关注、了解世界,世人也在关注、了解中国新疆。亚非欧拉美的留学生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来到神秘的新疆高校学习汉语,人数日益增多。原来,新疆双语教学工作面对的是本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柯孜等少数民族学生,再加上自己是学维、哈语的,给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汉语非常方便。他们在双语教学中比较赞成采用翻译教学法。当各国留学生来到新疆之后,担任授课任务的还是这些教师。他们也懂外语,开始他们曾尝试借用外语,采用翻译教学法给留学生讲授汉语,但都被留学生拒绝。绝大多数留学生愿意通过直接教学法学习汉语。至此,新疆双语教学才从真正意义上接受了直接教学法,确立了其在双语教学中的地位。
5.新疆成为中亚地区双语教学的新基地
新疆在近几年能很快发展为中亚双语教学新基地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师资、语言环境优势。新疆的汉族人虽然大都来自内地的方言区,但是较年轻的一代,尤其是接受过教育的和现在的上班族都操用较标准的汉语普通话,除了在前、后鼻音上有点问题外,基本上没有方言口音,尤其是在高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学识广博,具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而且他们都经过严格的汉语普通话培训和考试,并获取汉语普通话级别证书一二级不等。大多数留学生经过留学实践后,对这一点儿都给以了肯定。还有一些留学生的同学和朋友,从四川、西安、兰州、北京等地到乌鲁木齐旅游后,发现乌鲁木齐有这么好的师资队伍和普通话环境,于是中途转学来乌鲁木齐学习汉语。同时,中亚国家的语言,除了塔吉克语,与新疆的少数民族语言接近,同属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新疆留学,生活语言上没有太大的障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能从新疆找到自己的亲戚,所以在新疆学习汉语一点儿也不觉得寂寞。
二是地理优势。中亚国家距离新疆近,从土库曼到新疆,要比从土库曼到北京省一半的路,这是大多数中亚国家留学生的选择理由之一。
三是经济优势。新疆经济近几年发展较快,从城市面貌、交通设施、市场供应、社会治安、到高校教学设备等方面,与中亚国家相比,均处于领先,这些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四是气候优势。新疆虽地处大陆深处,但是冬暖夏凉。正是这一点吸引着全国的人们冬季来滑雪,夏季来避暑。这样的气候环境为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留学条件。以上几点综合成为新疆双语教学的一种素质,使新疆成为中亚双语教学的基地,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繁荣,新疆的双语教学肯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新疆双语教学存在的差距
目前,双语教学在新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这只是一个总体的评估。实际上,新疆城乡双语教学的差距很大,矛盾还极为突出。表现在:1.从2003年自学考试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反映出,一些偏远地、州、县的人们对双语教学还缺乏正确认识,在师资配备上还存在盲目性。一些人认为,只要会说汉语的人就会教授汉语,于是,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多病的、超编的、不胜任其他专业课的、只要会说一点儿汉语老师调来讲授汉语。以致在职总数超编,专职汉语教师缺编,专业汉语教师进不了编。2.偏远地区存在着小学、初中、高中汉语师资配备的倒挂现象,很多人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当地又很缺汉语教师,领导认为小学汉语简单,就派懂一点儿汉语的担任。初中汉语稍难一点儿,就派汉语水平稍高一点儿的,以此类推。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偏远地区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误导使学生错失学习汉语最佳时段。3.新疆有广袤的农牧区,那里方圆几百公里看不到一个汉族人,当地的少数民族对学习汉语不了解、也不理解。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汉语,还会责备孩子学好自己的语言就不错了,还学什么汉语。4.在新疆双语教学领域还存在一种倒挂现象,即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的倒挂。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语音教学,包括声调教学不影响交际,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便将语音教学一滑而过。结果,少数民族学生懂得汉语,会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全部思想,而发音却与没学过汉语的人没什么两样,这种现象在新疆很普遍,这包括在高校任教的少数民族教师。5.来自资金方面的差距。据调查,在新疆偏远地区双语教学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备极缺。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就是录音机和录音带,有些教师嫌麻烦连录音带也不放,使汉语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四、加速发展新疆双语教学的对策
世纪之交双语教学成果丰硕,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问题还很多。如:双语教学中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小学汉语师资配备上的倒挂,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的资格的认定,偏远地区双语教学设备的配置,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的倒挂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为此本文特提以下几点设想:1.建立双语督导制度,聘请有经验的离退休干部和老教师,组成双语教学督导团巡回督导,制定计划,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切实解决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用发放证书、提供升学和就业优惠的方法建立大学生定期轮流支援偏远地区双语教学制度。用这种方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可解决偏远地区双语教师的不足,又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就业的压力,还可以让大学生增加人生阅历。3.在老教师督导团的督导下,及早整顿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重新认定汉语教师资格,争取做到宁缺勿滥。4.纠正基层汉语教师配上的不正之风,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杜绝师资配备上的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5.建立城镇汉语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汉语教师的轮岗制度,激活办学模式,促进教师互帮互学,改善偏远地区的办学水平。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态势及发展趋势》(05xmz038)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物流业发展 篇6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同志结合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来的, 这一把握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发展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也是未来对外贸易方向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正在和亚欧各国建立的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的新时代的经济和贸易区, 这片区域范围非常广, 涵盖了东亚、中亚和欧洲许多国家, 拥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战略的主要内容为, 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 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各港口城市连接起来, 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 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这一构想不仅能够造福中国与东盟, 还能够将南亚和中东也纳入共同发展的范畴中。
二、新疆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结合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新疆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销往外地的产品结构使得铁路运输的压力增加
目前, 新疆地区的外销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 这些产品往往具有价格低、体积大的特点, 而且这些产品中大量都是农副产品, 其运输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一般都是集中在一个季节运输, 而新疆地区的铁路运输线路只有两条, 供不应求, 这样一来就给铁路运输项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许多产品都无法及时地被运送到外地, 使生产企业的经理效益大大降低。
(二) 管理体制不完善, 严重制约物流业发展
现阶段, 新疆物流行业受到交通、经贸、铁路等多个部门管理, 但这其中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独自地将整个物流行业的管理全面地协调起来。不同管理部门对物流的运输途径也不同, 并且各地区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缺乏交流和沟通、互相对立管理的情况, 这就给新疆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大大降低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
(三) 物流管理技术落后, 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 新疆物流行业中, 信息化管理的普及程度非常低, 大部分物流企业还在采用过去落后的管理方式, 对管理技术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升级, 物流管理软件的使用率非常低, 并且各大物流园区也没有有效地整合物流信息,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地区, 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定位。在古代, 新疆被称为西域, 该地区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现代的丝绸之路战略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构建的, 因此, 新疆的地位同样非常高, 其物流行业对于整个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带来重大作用, 反过来讲, 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物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 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区域, 为了更好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必然加大对新疆地发展的重视度和支持度, 为新疆地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同时, 也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被提出, 这对于新疆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动力, 这些有利的条件必然能够有效地促进新疆物流业的发展。
(二) 交通设施的完善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离不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的覆盖, 新疆的交通建设一直不够完善,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的发展, 并让发展成果能够被该经济带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享受到, 未来国家必然会加强对新疆地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个方面的建设, 而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输网的覆盖, 随着越来越多的运输线路连通到新疆的各个地区, 新疆的物流业必将迅速地发展, 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 管理体制的健全
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体制来进行管理, 为了实现新疆的发展, 国家会加大对新疆各领域管理制度的优化和改革, 同时也会引进更多的先进管理手段, 对于各项事业开展中所需要的设备也会不断进行完善, 这就会给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机遇, 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新疆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会更加规范化, 各区域的沟通交流也会逐渐开展, 再加上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和物流平台的运用和建立, 整个行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 商品需求增加, 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随着区域经济带的不断建设,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不断开展, 对新疆地区的商品数量和种类的需求也会增加, 这也会给物流行业带来更多的需求量, 再加上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就使得相关企业能够将产业结构规划的更加合理, 改变原有季节性过强的产品特点, 减轻物流运输的压力, 增加新疆地区的产品价值, 让生产企业和物流行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提高经济效益, 从而促进新疆的发展和经济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14 (04)
新疆发展战略 篇7
1.1 发展优势
1.1.1 政策环境好, 激发了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央明确提出,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继续稳定、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实施“向西开放”, 新疆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7]32号) 》, 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 确立了一系列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政策, 全面对口支援新疆行动计划已经启动, 支援新疆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强大动力;自治区提出要加快农村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并把农业产业化列入重点予以支持, 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近年来, 自治区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形成了一整套新时期支农惠农政策体系。自治区围绕事关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继研究制定并出台了促进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生猪产业、牛奶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政策措施, 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1,2]。二是财政对农业发展的专项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自治区农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政策, 以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 突出组织实施好五大基地 (粮食生产基地、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油料生产基地、甜菜生产基地、甜瓜、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籽用瓜、亚麻、香料作物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十大工程 (设施农业发展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工程、“一村一品”工程、外向型农业发展推进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及农户民生改善工程) 、九大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种业支撑保障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农产品市场开拓及外销平台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四大战略 (区域专业化与产业集群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品牌建设战略、“走出去”战略) 、构建四个平台 (产业基地平台、科技支撑平台、农产品及加工品外销平台及信息服务平台) 、发展六大加工产业体系 (粮油加工业、棉纺工业、林果产品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及水产品加工业) 、做好八大重点工程建设 (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支撑、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信息体系建设及企业家及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2007年以来, 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在启动项目、拉动投资、引导发展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十二五”期间, 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将在原有5 000万元的基础上, 从2011年开始每年增加1 000万元, 到“十二五”达到1亿元, 重点用于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增加乡镇企业贷款贴息资金额度, 2011年增加200万元, 达到总额1 000万元。各地财政也将逐年增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 凡自治区财政有投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项目受益县市都将相应安排财政配套资金。中央财政和对口援疆省市对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亦将逐年增大。
1.1.2 发展条件优, 形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优产品, 建立了较优良的品牌资产。
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水资源充沛, 有大小河流570多条, 地表年径流884亿m3, 地下水可采量252亿m3, 冰川储量2.58万亿m3, 为全国冰川储量的50%, 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新疆淡水资源, 人均5 500 m3, 是全国人均数的2.25倍。额尔齐斯河年均径流122.5亿m3, 伊犁河年径流181.1亿m3, 实际利用仅35亿m3, 2条河流水资源的利用还不到1/3,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6 853.33万hm2, 占全国的1/10以上;现有耕地406.33万hm2, 人均耕地面积2 080 m2, 为全国人均数的2倍多;有可利用草场5 133.33万hm2, 可垦荒地486.67万hm2, 耕地后备资源1 486.67万hm2。近年来, 新疆耕地不但占补平衡, 还大大有余, 每年新增面积都在6.67万hm2以上。随着伊犁河流域开发和额尔齐斯河引额工程沿线开发, 新疆至少还可新增耕地33.33万hm2以上。新疆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年总辐射量5 000~6 490 MJ/m2, 其中北疆5 200~5 600 MJ/m2, 南疆6 000~6 200 MJ/m2。年均日照时数2 600~3 400 h, 气温>10℃的持续日数, 北疆150~170 d, 南疆180~210 d, 年积温北疆2 800~3 600℃, 南疆3 800~4 400℃。气温年均日温差, 北疆12~15℃, 南疆14~16℃, 极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色生物资源繁多。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的农作物品种资源,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有100多种,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葡萄、哈密瓜、番茄、啤酒花、枸杞等特色农产品以特有的品质饮誉国内外, 是全球最适合番茄生长的地区之一。
1.1.3 区位优势明显。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 边境线长达5 600 km, 约占中国与邻国边境线总长度的1/4。新疆是连接中西亚地区的枢纽核心, 是我国与中亚、欧洲连接的唯一的陆上大通道, 目前已有17个一类口岸对外开放。与新疆接壤的中亚、俄罗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疆的区位地缘优势更加突出。发挥好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和便捷的陆路口岸运输联系, 提升向西开放水平, 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加强与这些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对新疆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利用境外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1.4 后发展优势。
新疆不仅土地面积较大, 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 特色农产品原料资源丰富, 盛产大量的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 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自治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和六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建设任务基本结束, 已经形成了持续不断提供优质农产品的能力, 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力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且工业化程度低, 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 可以生产高质低价产品。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 新疆监测的79条河流中, 一类至三类优良水质断面占94.7%, 远高于全国68.9%的水平, 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自然基础。随着新疆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大量名优特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信誉不断提升, 为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走向内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后发优势日益明显。
1.2 发展劣势
1.2.1 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低, 对农业支持力度偏小, 导致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脆弱。
不仅自治区财力十分紧张, 绝大多数县 (市) 财政是靠补贴的“吃饭”财政,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全区乡、村2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达82.81亿元, 村均85万元, “吃饭”财政导致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不足7%。加之新疆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贫困人口比重较大, 农民自身积累对农业的投入也十分有限。自治区农业发展经济基础薄弱的局面, 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1.2.2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发。
新疆绿洲经济区不到总面积的10%, 森林覆盖率仅为4.02%, 沙化土地面积已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0%以上,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近年来, 新疆每年约有60多万hm2农田遭受风沙危害, 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失, 理化性质变差, 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直接影响到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虽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3亿m3, 但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仅为44亿m3。并且, 沙尘、大风、干旱、洪害、雪灾、寒流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 给农业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 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1.2.3 农产品市场半径大, 流通成本高。
从国内市场方面来看, 新疆远离东部农副产品消费发达省区, 陆路交通距离内地中心消费城市都在3 000 km以上, 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高, 市场半径过大, 严重限制了农产品销售, 造成的损耗也很大。与此同时, 自治区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 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1.2.4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新疆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1年, 而且少数民族农民因语言障碍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能力低, 影响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从而影响到农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及观念问题还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地获得合格的劳动力。科技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不完善、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 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是制约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3]。
1.3 发展机遇
1.3.1 国家和自治区惠农政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夯实了农业发展的基础, 也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在全国取消农业税, 延续了2600年的按面积向农民征税的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税, 从根本上改变和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的分配关系, 开启了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生产补贴等, 强化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四补贴”的支出达到1 406亿元。现行补贴政策已经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实行粮油、生猪等生产大县财政奖励补助,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达到255亿元;林权制度改革, 大大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2003年起我国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 实现了“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2008年这项改革推向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家庭承包经营从耕地拓展到林地, 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是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举措。2012年3月6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0号) , 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 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该《意见》分成: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创新流通方式,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龙头企业集聚, 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加快技术创新, 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狠抓落实, 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机制9个部分[4]。该意见的发布对推进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 特别是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将发挥政策指引作用。除中央政策外,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发展座谈会后, 内地19省市及国家各部委对口援疆、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区获得批准等都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2年9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发布。该意见包括:新时期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市场开拓为重点, 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加强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 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组织化程度;强化政策扶持, 为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等7个方面的内容, 为促进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措施。2012年11月2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环节, 天山北坡经济区被列为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新的增长点之一, 其中, 建设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是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新疆农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3.2 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 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一是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 购物时更加关注产品品质, 绿色、生态、有机、天然、无污染等概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优质优价”不仅为消费者所接受, 而且成为商家竞争新手段。例如, 在沈阳市华府天地商场的精品超市里, 有来自澳洲的冷冻和牛雪花西冷牛肉1 700元/kg、800元/瓶的矿泉水、3.7万元/瓶的拉菲酒, 以及用价值30万元的咖啡机冲出的咖啡。沈阳还有一家“黑猪肉专卖店”, 普通肉馅100元/kg;肚、肝、腰子、大肠等内脏160元/kg;而像月牙骨、裙边骨这样整猪身上产量很少的部位卖出了316元/kg的价格。之所以卖出高价, 主要是因为黑猪 (学名“东北民猪”) 比较稀缺。普通猪一般仅需4个月即可出栏, 而一头黑猪的生长周期至少在12个月以上, 全部以自然生长为主, 不用抗生素和激素。二是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 也关注产品的情感价值。据新华网2012年4月21日报道, 产自日本本州岛青森县的个头大、色泽鲜艳、天然印有“寿”、“平安”等字样的苹果, 在湖北武汉市沃尔玛超市最高可卖到399元/个。有7种不同价位的“世界一号”苹果, 供顾客选择, 它们因为体积、色质和包装等区别, “身价”相差最高达到40倍。青森县的苹果产量占日本全国产量的50%, 并且是世界闻名的富士苹果的发祥地。“世界一号”苹果除个头大之外, 口味比普通苹果更甘甜一些。这种苹果以接受过世界上最严格的农药检测和运输过程休眠状态冷链运输等超高要求而闻名。它的颜色鲜红, 保存期是一般苹果的3~4倍。三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到超市购物, 尤其是购买包装农产品成为主要购买方式之一, 对包装物上的产品成分、生产方式、产地、辅料、添加剂、农药残留等信息愈加关注。四是消费者从过去靠感官识别产品品种及品质转到关注产品认证 (如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等) , 从关注产地及区域品牌转到关注经营者品牌[5]。例如, 沙依东牌库尔勒香梨、红旗坡牌阿克苏苹果、八大怪牌吐鲁番葡萄干、楼兰牌若羌红枣等都逐渐从其所在的区域品牌中脱颖而出, 形成了较强的差异度, 对消费者购物产生了引领作用。
1.3.3 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许多由于自然因素制约不能大规模发展的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是地膜种植、滴灌、大棚种植等新型种植方式的推广解决了新疆无霜期短、干旱缺水的问题。例如, 新疆天业集团自主研发的“天业节水滴灌系统”, 同传统灌溉方式相比, 可以节水50%、提高肥效30%~40%、提高土地利用率5%~7%、节省劳务50%。其中在石河子垦区推广滴灌面积就达10.67万hm2, 每年可以节约水资源18亿m3。从1999年起, 兵团率先实施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及田间作物生长与环境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6大精准技术。其中, 膜下滴灌技术使传统的浇地, 变成给作物“打点滴”, 同时精确到以克计量的微肥随水滴入棉花根部。而精准播种技术则使原来的沟播, 变成“一穴一粒”的精播。据测算, 膜下滴灌可节水30%左右, 使棉花增产20%, 实施精量播种的棉田, 播种量由90 kg/hm2降到30 kg/hm2。此外, 兵团还利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开发建设了农田信息监测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系统、石河子开发区服务型电子政务平台4个项目。在采用农田信息监测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后, 可节水900 m3/hm2、节电150 k W·h/hm2, 水效益增加18元/m3, 人均管理定额从2.67 hm2提高到6.67 hm2。二是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使得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产量提升、品质改善, 竞争力提高。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使新型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很快推广应用。自治区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成效十分显著: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了自治区、地州、县市、乡镇4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形成了3万多人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 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提供了组织保障。 (2)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制不断创新, 引导农业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推广服务, 采取产量与奖金挂钩的方式, 使林果业定植、嫁接改造、畜牧业育肥、品种改良等技术推广步伐加快。 (3) 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不断创新培训机制,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内容, 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每年平均培训农户180多万人次, 农民运用技术增产增收的能力不断提高。 (4) 良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区共审定农作物优良品种605个, 主要农作物更换或更新品种4~5次, 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5) 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近年来, 新疆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重点推广普及了“吨粮田”栽培模式、“两早配套”等多熟高效种植技术、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膜下滴管等高新节水技术、林果和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一大批技术, 改变了过去粗放耕作状况, 大幅度降低了农业成本,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6)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4 面临的威胁
1.4.1 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在国外市场方面, 目前农产品进口关税已降到较低水平, 国外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 农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 技术壁垒增强。新疆周边国家均是欠发达国家, 居民消费水平不高, 农副产品现实需求量还很有限。并且, 尚未与周边国家建立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或签订农副产品贸易协议, 灰色通关等不平等贸易限制了新疆农副产品大量进入中亚市场。由于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加大、流通环节成本高、环境治理与保护成本增加, 导致加工产品成本提高, 影响了整个加工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农产品加工品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外许多农产品加工品大量进入我国, 加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与国际上通行的质量标准体系存在差异, 限制了部分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国内外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1.4.2 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不断推高市场准入门槛。
随着我国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这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加大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而新疆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小、技术含量低, 产品标准化建设滞后, 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建设不完善, 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
2 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分析
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 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可以从4个方面考虑:一是SO战略, 即充分发挥优势, 利用机会的战略;二是WO战略, 即加强薄弱环节, 利用机会的战略;三是ST战略, 即充分发挥优势, 应对威胁的战略;四是WT战略, 即加强薄弱环节, 应对威胁的战略[6], 具体内容见表1。
2.1 SO战略, 即充分发挥优势, 利用机会的战略
2.1.1 品牌农业战略。
新疆农业发展条件优, 形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优产品, 建立了优良的品牌资产, 品牌农产品的收益远高于普通农产品,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购物时更加注重产品品牌, 因此, 新疆农业必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2.1.2 有机 (绿色) 农业战略。
新疆地域辽阔, 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同时工业化程度较低, 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 为有机 (绿色) 农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日益强化促使新疆农业选择有机 (绿色) 农业战略。
2.1.3 外向农业战略。
新疆光热水土资源丰富, 尤其是土地平整、地块面积大, 适合大规模、连片种植特色农作物, 也适合开展规模化养殖业, 但是新疆本地市场狭小, 只能走外向型发展之路。同时,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 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 在文化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 具有发展外向农业的地缘优势。
2.2 WO战略, 即加强薄弱环节, 利用机会的战略
2.2.1 品牌农业战略。
新疆特色农产品市场半径大, 流通成本高, 通过走“优质优价”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可以弥补成本劣势,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城乡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也促使新疆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品牌建设为核心。
2.2.2 深度加工战略。
特色农产品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和产业链的延伸, 其价值呈现出几何倍增效应。不断提高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深度是提升新疆农业整体竞争力, 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 深度加工战略是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2.2.3 政策农业战略。
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依靠农业支持工业的方式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工业反哺农业, 政府财政支持补贴农业成为常态。自治区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支持新疆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以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 实现新疆农业的稳定发展。
2.2.4 生态农业战略。
新疆既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良光热水土资源, 同时新疆属于干旱地区, 其生态系统也十分脆弱。因此, 新疆农业发展必须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即研究生态链条诸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避免环境污染, 同时充分利用农业诸环节、各子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3 ST战略, 即充分发挥优势, 应对威胁的战略
2.3.1 品牌农业战略。
新疆特色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良好的品质, 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其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增强, 不断推高市场准入门槛。因此, 新疆农业实施品牌化战略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应对环境威胁的现实选择。
2.3.2 组织农业战略。
新疆农业普遍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过度分散经营、产品质量难以管控、难以塑造统一的品牌形象等诸多问题。新疆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经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与大量分散的农户生产活动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假米全大米事件等都是该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因此, 组织农业战略是提高新疆农业整体竞争力, 应对各类环境威胁的必然选择。
2.4 WT战略, 即加强薄弱环节, 应对威胁的战略
2.4.1 品牌农业战略。
新疆农业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形象, 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克服产品流通成本高等劣势因素, 同时呼应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打破日益增高的农产品贸易壁垒。
2.4.2 生态农业战略。
新疆农业实施生态农业战略是适应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利用生态依存关系, 挖掘生态资源, 实现农产品价值链整体价值最大化, 应对市场风险, 取得高效农业目标的重要途径。
2.4.3 有机 (绿色) 农业战略。
新疆农业发展实施有机 (绿色) 农业战略是顺应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增强和农产品绿色壁垒增高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要求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尽量减低土地垦殖水平, 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实现农业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
2.4.4 科技农业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技概莫能外。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解决新疆干旱缺水、无霜期短, 产品保鲜和远离中心市场的问题。因此, 新疆农业发展必须通过实施科技农业战略, 夯实发展基础, 提高发展水平。
3 新疆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整合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各类因素, 归并同类项目, 新疆农业发展战略可以整合成品牌农业战略、有机 (绿色) 农业战略、外向农业战略、深度加工战略、政策农业战略、生态农业战略、组织农业战略、科技农业战略8种亚战略。其中, 品牌农业战略发挥着龙头和核心的功能, 起着统筹和引领作用。有机 (绿色) 农业战略、生态农业战略、外向农业战略及深度加工战略是对新疆农业发展方式和路径的描述, 属于手段层次的战略;政策农业战略、组织农业战略、科技农业战略等是对新疆农业发展保障条件的描述, 属于条件层次的战略。各类战略围绕品牌农业战略相互支撑构成新疆农业发展战略较完整的体系。详见图1。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 在深入分析新时期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战略体系, 并厘清了各种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疆农业,产业化,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1) :277-280.
[2]李延敏.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回顾和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 2011 (14) :83-86.
[3]汪希成.基于SWOT模型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 2006 (8) :85-88.
[4]冯晓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代化SWOT分析[J].商业经济, 2009 (16) :116-118.
[5]张红杰.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5) :42-43, 55.
新疆“一带一路”历史与发展 篇8
一、新疆丝绸之路的发展
2013年9月7日上午,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是中国经中亚通往欧洲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 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 给新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疆在2014年就出行了“先行先试”的政策, 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步伐:加快推进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阿拉山口、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等, 打造新疆对外开放的前沿。已经初步建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国际商贸物流体系, 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此外, 新疆也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谋求新疆大发展的规划。2015年, 新疆将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围绕着其战略目标, 开展“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以及“十大进出口”的建设, 努力促进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发展, 加快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新疆发展“一带一路”的优势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到2014年底, 该合作倡议已经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新疆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里具有明显的优势。
1.新疆地缘优势突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 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7%, 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 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25%, 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同时地处我国西部边缘地区, 周边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接壤或毗邻,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地和中国向中南亚各国开放的重要门户, 更是中国通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最主要也是距离最近的新亚欧大陆大通道的枢纽。新疆对外开放口岸有29个, 这些口岸将我国市场与外国市场连接起来, 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发展的交通中心,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文化上的优势。新疆一直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通过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多种文化的汇聚之地, 而且新疆本就是多民族的汇聚地, 因此, 造就了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新疆的很多民族都是跨界而居的, 因此与周边国家语言相通, 风俗相似, 文化也相互融合, 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所以新疆独特的文化优势是我国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
3.自然资源优势。新疆生物资源种类非常多, 而且品质优良, 开发和发展的潜力更是非常大, 不仅以瓜果之乡而著名, 更是世界久负盛名的果品资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干鲜果基地, 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优质产棉基地。新疆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 种类繁多, 开发前景更是广阔。
4.政策优势。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了国家各项政策的倾斜, 在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方面拥有较多的优惠政策。
三、“一带一路”给新疆带来的机遇
1.交通更加便利。新疆提出的丝绸之路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 其中之一就是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老百姓最先体验到的就是2014年12月26日开通的兰新高速铁路带来的便利, 这条高铁将兰州到达乌鲁木齐的运行时间从20小时缩短到12小时。而乌鲁木齐到北京实现全程高铁后, 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40多个小时缩短到20小时以内。将来的兰新三线会成为亚欧高速铁路的重要部分, 新疆人在家门口坐上高铁到中亚和欧洲各国旅行将不再是问题。此外, 在航空方面, 海南的航空公司在新疆已经和正在开辟一条条新的空中航线, 增加了新疆通往各地的航线, 改变了新疆航线“一票难求”的现象。为了新疆“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2014年8月28日, 由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及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乌鲁木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接受了民航新疆管理局颁发的运行合格证, 这标志着乌鲁木齐首家本土航空公司诞生, 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腾飞的助推器。
2.扩大了市场。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014年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辞中所说。“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这就为企业西进带来更多助力。新疆拥有很好的土地资源和无污染的农产品, 但此前由于物流、贸易不够便利等因素, 很多产品都不能做大做好。但随着新疆与中亚各国交通的便利化, 新疆的农产品会更多地进入到内地市场和国外市场。除了能买到中亚国家物美价廉的产品外,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会为新疆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 也直接刺激了新疆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有利于继续巩固和扩大对中亚和俄罗斯市场的传统外贸业务,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 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的新疆企业就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
3.加快新疆边境贸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投资贸易合作, 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产业园, 这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了60多个国家, 总人口有40多亿, 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 因此, 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的潜力也异常巨大。近两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 新疆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对外贸易增长的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之后, “一带一路”将发挥投资引领合作并带动贸易发展的作用, 充实合作内容, 提升合作水平, 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有利于稳固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促进新疆和中亚国家外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有利于推动新疆与中亚各国贸易投资便利化, 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最终产品市场, 扩大对外贸易, 优化贸易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 最终实现新疆与中亚经济贸易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经贸协同发展。
四、“一带一路”新疆发展的未来任务
1.社会安定的维护是重中之重。近年来, 新疆暴恐事件频发, 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外, 还影响了内地乃至国外对新疆的投资, 严重阻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只有维持了安定, 经济才可能有所发展。因此, 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恐怖分子, 做好相应的安全防卫措施, 全力维护社会的安定。
2.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 深化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西部自贸区建设, 促进国家全面向西开放, 打开中国西大门。同时, 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会, 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 以点盖面, 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新疆转移, 加速新疆地区产业集聚, 缩短东西方经济差异, 并通过中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形成区域性的工业加工体系, 推动新疆的工业腾飞。
3.要加快新疆边境贸易的转型升级, 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相适应。过去, 新疆的边境贸易只是单纯依靠边境的小通道做转口贸易, 今后, 应转向充分利用现有对外经济贸易平台形成丝路产业, 依托产业发挥边境优势,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4.要不断优化环境, 大胆创新。如果想要加快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发展, 就要不断地区探索新的道路和进行改革创新, 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为新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用世界的发展眼光来看待新疆的发展, 而不仅仅局限于西北五省的经济发展, 甚至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模式, 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融合到一起, 提高新疆发展的效率, 并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篇9
1 新疆地理位置分析
随着新世纪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我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深, 使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打开中国向西开放的贸易通道, 从地理位置上看, 新疆至关重要。再加之, 新疆与中亚地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为贸易的融通和发展提供了便捷。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地处欧亚大陆中心, 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 边境线长达5400多km, 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区, 这是新疆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所在。
2 新疆对外贸易的现状
新疆发展对外贸易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边境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边民贸易等。种类多样的贸易形式, 从多种渠道促进了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丰富了对外贸易的内涵。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多年来整体上一直处于递增趋势, 外贸规模也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
一个地区的进出口额直观的显示了该地区参与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的程度。表1中列出了1990~2007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 可以发现2007年新疆进出口贸易额为1371623万美元, 1990年仅为41025万美元, 不到20年的时间, 新疆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3倍之多。从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相比较看, 从1990~2007年, 除了1996年、1997年、2001年、2002年这四年外, 新疆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 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如图1所示, 从1990~2007年新疆进口总额曲线相对较平缓, 进口增长的速度也相对比较缓和。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汉莎集团、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以及多家外国企业入驻新疆, 为新疆对外贸易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年新疆进口总额达到了290165万美元, 这是18年中进口总额最高的一年, 出口总额也达到了504024万美元。2005年后, 如图1所示新疆进口总额有所滑落。与进口总额增长平缓相比, 新疆出口总额增长强劲, 中国加入WTO后, 2002~2007年间, 新疆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速率为63%, 实现了大幅度的攀升。此外, 与出口总额走势相似, 进出口总额曲线从2002年后也呈一路上升的趋势, 1990~2007年新疆进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速率也保持在24.4%的水平。
进出口贸易规模反映了一个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 但是外贸中也存在着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为了占有市场份额, 低价出售, 虽然贸易量大了, 利润却不丰厚。总结新疆1990~2007年进出口贸易规模, 如图2所示, 可得出新疆的对外贸易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 贸易规模做大是我们所要求的一方面, 更深一层是要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基础上, 获得更多的收益。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 而新疆进出口贸易规模却出现了一个谷底, 经过这一年的调整后, 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 贸易规模总体呈上升势头。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 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提高, 但与此同时, 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 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也在加大。反之亦然。与新疆出口额强劲增长呈正比, 新建出口贸易依存度也显示出了同样的增长趋势, 如图3所示。在表3中, 进出口贸易依存度2007是0.40%, 而1990年是0.11%, 可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新疆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加大, 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 对外贸易依存度比重的变化也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由此可见, 新建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拉动新疆当地经济增长、加速地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本文分为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个方向。如图4所示, 1995年是一个分水岭, 从这年之后新疆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要远远大于初级产品的出口, 并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开始实现从初级产品出口向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但是种类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番茄酱、服装、日用百货、家电等产品上。
如表4所示, 2003~2007年新疆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合作伙伴是哈萨克斯坦。通过资料所得, 在与哈萨克斯坦的外贸合中, 贸易顺差呈扩大的趋势, 宏观经济的目标之一就是国际收支平衡, 而且持续高额的贸易顺差容易导致报复, 作为多年来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 新疆应充分重视彼此间的贸易合作, 维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根据表4整理出新疆对外贸易国别方向, 如图5所示。其中, 在新疆对外贸易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中, 有64%处于亚洲, 并且占了绝大部分的贸易额, 这些亚洲国家中, 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更是重中之重。此外, 有22%处于欧洲, 14%处于美洲。其中, 主要是和俄罗斯与美国的合作。
3 新疆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加大高科技含量, 生产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
虽然近10年来, 新疆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已远远大于初级产品, 但是往往只集中在科技含量低的产品上。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在今天的发展中应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绿色产品, 远销各国。
3.2 扩大贸易范围, 提升自身实力
新疆对外贸易的主要合作国家大部分分布于亚洲, 与发达的欧美国家贸易量相对还较少,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新疆对外贸易面的狭窄。今后应注重与其他大洲国家的合作, 扩大对外贸易的范围, 分散对外贸易的风险, 实现对外贸易方向的多样性, 其中, 尤其是应该加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外贸合作, 这样的合作有利于新疆经济技术的提高。
3.3 强化人员培训, 保障贸易顺畅
对外贸易交易流程复杂, 贸易谈判激烈, 所涉及的款项巨大, 从而需要能力强、学问专的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注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员工, 为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加大和所起作用的增强, 外贸经济的贡献成为GDP增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疆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 不仅加快了本地的发展, 而且在连通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来探索新疆对外贸易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从而得出有利于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新疆,进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2005年度新疆外资十件大事近日公布http://news.sina.com.cn/c/2006-01-09/13077934641s.shtml.
[2]崔炳强.新疆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城市化与城市发展.2008.23.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
对口支援助力新疆教育发展 篇10
一、教育援疆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19省市教育援疆项目规划投入资金97.61亿元,占援疆总资金的15.3%,截至2013年6月底,已投入资金65.01亿元,超过五年教育援疆规划投入资金的60%。通过教育援疆的助推作用,新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几项主要指标均有显著提高,部分指标已跃居全国前列。截至2013年底,新疆学前三年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0.28%、79.04%、29.16%,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19个、12个和7个百分点。
一是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3年6月底,19省市教育援疆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59.3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84所,建设面积达383.58万平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双语学校171所、中等职业学校36所。援疆项目注重向南疆三地州倾斜,北京、天津、安徽、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江西和深圳等省市帮助南疆受援地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10所,投入援疆资金31.68亿元,占教育援疆基建项目资金的53.4%,建设面积180.98万平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是突出重点,教师培训不断加强。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19省市牢牢抓住这个关键,把受援地区教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育援疆的重点。截至2013年,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实施长短期结合的各类培训,已培训自治区和兵团各级各类教师3.9万人次。各援疆省市结合受援地区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总结提炼出许多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模式,浙江省发挥自身教育优势,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把阿克苏地区5000多名35岁以下教师全部脱产一年轮训一遍。安徽省面向和田皮山县建立了远程同步培训平台,请名师同步授课、释疑解答,形成了建机制、搭平台、配设备、“送出去、请进来”四位一体教师培训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时空距离,增进了两地教师的感情。
在大力实施受援地区教师培训的同时,19省市还选派专家、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2000余人赴疆支教讲学,给受援地区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拓宽了受援地教师的眼界,涌现出刘雨霏、杜增勇、朱克敏、张兴刚等一批优秀援疆教师先进人物。湖南、湖北等省发挥本省名校优势,在受援地区举办分校,组织名校骨干教师团队援疆,迅速提升了受援地区学校的教学水平,成为当地受百姓推崇的名校。目前,内地369所中小学与新疆40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广泛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促进了新疆和内地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三是实招频出,多项工作齐头并进。教育部组织动员71所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团队式支援新疆30所本专科院校,实现了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选派400余名教师到受援高校任教讲学,开展互访交流900余人次,联合培养博士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帮助受援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援疆高校的支持下,新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活力明显增强。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掌握技能,从2011年开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下,教育部安排天津、辽宁等9个东中部省(市)的31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院校开办了内地新疆中职班,已累计招生9000余人,部分援疆省市还举办了对口支援高中班,累计招生5400人。各地还动员本省市企业和机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一片爱心滋润一方热土,增进了两地各族群众的感情。
二、教育援疆的主要经验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是推进新疆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援疆省市各级领导坚决落实中央要求,高度重视教育援疆工作,主要领导到新疆考察援疆工作,都要深入学校一线,实地听取当地学校教师的意见建议,现场办公,帮助受援学校解决问题。二是统一部署,优先安排。援疆省市根据自治区和兵团总体要求和整体部署,密切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把教育援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坚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全力推进各项教育援疆工作。三是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援疆省市普遍建立了省级教育援疆工作联动机制和与受援地区的对接机制,在前方指挥部成立援疆项目实施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教育援疆项目的联络、协调和实施工作。
(二)落实项目、加大投入是推进新疆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抓手
一是立足当地需求。援疆省市始终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坚持“输血”、“造血”两结合。除了增加教育援疆资金比例外,还根据受援地区教育的实际需求,及时新增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援疆省市始终抓住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重点任务,下大气力推动,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层次、多渠道缓解受援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和教师教学水平偏低问题。三是优化项目管理。援疆省市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加强指导,细化措施,把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重视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益,充分发挥每一位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因地制宜、提高实效是推进新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一是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省市从新疆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出发,突出教育援疆治本之策战略地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实现教育援疆实效性的途径和方式。二是找准切入点,以局部推动整体,推动受援地区教育整体发展。三是探索具有特色的工作方式和优化管理过程,确保责任到位,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实效性。
(四)勇担责任、倾注情感是做好教育援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动力
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这是所有援疆教师的真实写照。三年多来,援疆教师把受援地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受援地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真心真情真干,涌现出一大批真情援疆的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责任意识和深厚情感把两地人民群众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着人们把教育援疆作为长期奋斗的事业,很多教师在结束援疆支教任务后依然情牵梦萦那方水土、那群乡亲、那所学校,主动发起和组织各种民间帮扶活动,继续发挥余热。援疆干部和教师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新疆人民的真情和敬意,不少援疆教师的事迹一直在新疆人民中广为传颂。
回眸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地做好教育援疆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新疆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新疆食品冷链发展思路探析 篇11
1 食品冷链概述
一般认为冷链物流 (Cold Chain Logistics) 是指应保持在一定低温环境下的物品, 如农产品、畜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在生产、仓储或运输和销售过程中, 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规定的最佳低温环境下, 从而保证食品质量, 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新疆会有很多外购商品, 如何促进新疆食品冷链发展、保证食品安全是新疆食品发展中的大问题。
2 新疆食品冷链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疆食品冷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疆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以及奶制品企业、大型快餐连锁企业、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等已经不同程度的建立了专门的食品冷链体系, 为保障新疆地区的食品安全卫生做出了贡献, 同时将新疆特产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送出国外, 促进了新疆与外地的联系。
但是, 现阶段新疆食品冷链发展还缺乏独立的冷链体系。从总体来看, 新疆食品冷链发展比较零散, 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甚至一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 依然运用传统运输渠道运送蔬菜、水果、水产品等, 造成腐烂严重、物流成本大幅度提高。据统计, 新疆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 蔬菜腐烂损失高达1.3亿吨, 如果按照1元∕kg的价格计算的话, 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如果采用冷链物流运送, 则会有效降低损失,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商品流入到集贸市场后进行拆零散卖, 就会造成冷链中断, 这会严重影响到食品质量与安全, 影响到新疆食品产业的发展。
3 新疆食品冷链产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确保食品新鲜安全, 新疆食品冷链发展势在必行, 该产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3.1 加大投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促进新疆食品冷链发展, 提高新疆冷链物流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冷冻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型冷藏设备的更新换代有利于新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这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大规模使用冷藏集装箱, 并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控制, 及时调整冷藏温度, 确保食品新鲜。
3.2 清真食品的运输与管理
清真食品符合现代绿色食品的饮食理念。清真食品对原料的要求非常严格, 严禁滥用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工业添加剂, 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真正的清真食品不仅要求喂养的饲料符合清真要求, 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宗教理念, 屠宰方式完全符合伊斯兰教规。清真食品立法属于国家特定经济立法, 必须以《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前提, 在遵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清真标准执行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这就要求清真食品在运输与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冷链物流的优势, 确保清真食品安全卫生[1]。
4 总结
综上所述, 新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新疆食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想实现新疆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 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新疆发展战略】推荐阅读:
新疆金融发展11-18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07-21
新疆旅游业发展10-21
新疆农业保险发展建议01-19
新疆农业发展问题12-22
新疆城镇化发展12-30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08-17
新疆发展外向型经济06-27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08-29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