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2024-10-10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共8篇)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篇1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摘要:本论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多角度诠释“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一部分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梗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就其深远影响展开透彻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分别从经济发展和外语政策两方面深入探讨。第三部分则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内容,从教学、学习方式以及合作交流两个角度提出俄语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字:“一带一路” 新疆 俄语 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1、“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虽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构,但是它强调指出合作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是依靠与周边国家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作为一个有效的平台,并且借用“古丝绸之路”这一区域合作的历史符号,高举发展和平的旗帜,积极发展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建立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和多样文化相互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起自中国,贯通中亚、南洋、东南亚、西亚和东欧,“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互惠互利、共同安全”,主要内容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要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与我国一贯秉承的睦邻惠邻、合作共赢的周边友好外交政策一脉相承。“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经济领域、国家利益和安全领域、人文交流领域。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是我国的“走出去”,这包括资本、剩余产能和技术的“走出去”。“一带一路”的人文意义体现在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教育交流上。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路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把“加强民心相通”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他指出,“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文化交流、学术往来、教育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等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规划的人文交流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第一,教育方面:互派留学生,开展合作办学,提供政府奖学金;第二,文化艺术方面:“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第三,共同申遗:“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第四,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的声音愈演愈烈。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外做出的郑重承诺:中国的崛起不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的。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合理化,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美好追求,各方经济体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发展战略对接互联项目将推进对接和耦合,沿着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区域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各族人民通过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承加强相互学习。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当前世界全球化格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它将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海”或“西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战略以合作为基石。中国与各国在交通运输、贸易、投资、能源开发等领域全面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创造一个共享的世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逐渐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1、经济发展扩大俄语人才需求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相关各方参与的愿望非常强烈,不仅“一带一路”沿途相关国家反应积极,而且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行动迅速,希望搭乘此次跨区域重大经济合作的顺风车,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促进新疆对外开放》课题研究小组,就新疆期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应对措施等展开深入研究,为推进新疆段建设献计献策。国家发改委已经规划了涉及欧亚大陆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多条铁路,其中包括从中国东部到达欧洲需要途经哈密、将军庙的北线,以及陇海线、兰新线或者经由库尔勒到达格尔木的线路;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为积极推进中国与相关各国互联互通、推动双边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绘制宏伟蓝图;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化能源国际合作,以能源合作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战略构想与时俱进,恰逢其时。在世界版图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东向西延伸开来,沿线60多个国家面积已达3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7亿。它以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基础和主干,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贯亚欧大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漫长、最具发展潜能的经济走廊和文化纽带,成为中国与西部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陆路通道。从5个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看,除了以油气能源生产和出口为主、能源经济相对发达的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以及阿富汗、巴勒斯坦和印度等国之外,其他3个次区域均与俄语有关,俄语人才发挥作用的有利区域。3个次区域内的12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俄语使用区域,以俄语作为国语的俄罗斯不言而喻。其他11国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有着70多年的俄语历史传承,作为国语的俄语培育和造就了整整几代人,其巨大的影响力至今挥之不去。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国家在获得独立国家地位的同时,纷纷致力于本民族语言的建设,强调其作为国语的重要性,努力消除俄语在本国的影响,采取一系列去俄语化措施。例如,要求从上到下,所有政府官员在正式场合必须讲国语,所有的官方文件必须使用国语,从幼儿园到高校一律用国语授课等等。这些措施意在培养民族意识,强化国语教育,巩固独立国家地位,其用意无可非议,在情理之中。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的几代人都是自幼接触俄语,在俄语学校长大成人,许多人甚至不懂本民族语言,或者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口语,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其中不少人在国家独立后才开始学习本民族语,其交际水平可想而知,更何况这些独立国家均属于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居民占据不小比例,他们一般都不懂所在国的民族语言,只能用俄语进行交际。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未来的经济带实际将包括若干专业“带”,如交通运输带、能源供应带、信息交换带、科技合作带、商品贸易带、农业开发带、旅游发展带、安全保障带、政治互信带等。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约五分之一的12个俄语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作为交际工具的俄语无疑成为“香饽饽”,其语言主导地位短时期内难以动摇,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势必与日俱增。

2、外语政策提升俄语人才培养水平

面对急速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高等学校必须强化优势学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词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牢固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全面服务的意识。因此,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层次结构、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定型、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成为当务之急,要求尽快培养适应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俄语人才是其中培养目标之一。外语政策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着国际社会发展和相关外语使用的最新动态。随着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应重新确定包括俄语在内的新的关键语言,提高关键语言的社会影响力,并制定基于关键语言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方案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改变国内外语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语言教学定型。有鉴于此,从大的方面来说,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广开渠道,开发各种可利用资源,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学习俄语的机会,重点培养更多通晓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以具有“一带一路”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俄语人才。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全国范围内的俄语教学正在进人悄然变化阶段,其中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对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的分量在增加,一些髙校的俄语专业开设了国别文化学的课程。2003年11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经济大学一并牵头的中国一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成立正式成立,中俄院校各有13所,双方将依托自身的学科特色,搭建两国高校学术合作交流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教师互换、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深人合作,培养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俄语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以适应中俄经济贸易日益深人发展的市场需求。根据国内俄语教学发展与变化状况,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教授提出了“大俄语”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俄罗斯区域学概念,从广义上讲,就是斯拉夫学概念。具体来讲,该概念应该以俄语为基础、为中心,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向着人文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经济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更大的地域和空间延伸和发展。刘利民教授认为,具有这种理念的俄语专业院校一定会有更光明的前景,培养出的新型俄语人才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三、“一带一路”战略中对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对策

1、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十年来,我国的俄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双基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俄语人才,为世界俄语界所公认。但是,面对21世纪的时代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经济发展大潮,我们需要积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思考、探索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应以问题(任务)为导向,以情境为基础。这里,情境是广义的,可以是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也可以是语言情境、观念情境、文化情境,以问题情境为标志,做到虚实结合,有利于走出课堂,进人社会。通过情境创设,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等融入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嵌人式的渗透、嫁接式渗透、阶段性渗透和整合式渗透,使语言学习活动成为一个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的有机过程,一个提高俄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过程。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努力发挥俄语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俄语作为典型的屈折语,形态变化丰富,语法关系严密,作为文化符号,是俄罗斯文化、科技、艺术等的重要载体,是国际事务中重要的交际工具。区域研究、国别研究,即从对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转向对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的研究,将带动俄语学习,促进俄语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语言学习不是自娱自乐的个人行为,语言首先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传递思想观念、表情达意的重要符号。我们必须乘“丝路经济带”伟大构想的实施的东风,用语言服务社会、语言服务经济的新理念,引领俄语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对俄语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启示。在新的时代,语言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分散的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而是应该建立整体观,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整体,从广度和深度延展;利用学习情境、任务类型和迁移程度,改变俄语素养上的量性指标,形成学科素养上的质性变化;建立发现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基于具体的问题,积极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整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成为有扎实语言基础,有缜密的思维能力,有灵活的学习方法,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有积极入世的服务意识,有高质量的语言本领的俄语人才。

2、建立合作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从长远来看,培养俄语人才仅仅拘囿于国内高校显然是不行的。要拓宽广阔的国际视野,见识真正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俄语和经贸专业水平,就必须选派俄语教师、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去使用俄语的国家学习和交流,以派往俄罗斯为主。这就需要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获取更多的选派资源为国内各个学校建立更为广阔的输送留学人员平台。与此同时,各校自己也积极联系相关对口院校,建立更为广泛的校际联系,加大交流框架和外派力度,选派尽可能多的师生去俄语国家留学,也通过校级交流或者正常招生渠道,吸收更多的俄语国家的师生来国内高校工作和学习,为国内俄语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搭建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平台。俄语人才的培养需加强与国内其他外语语种的横向联系,汲取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推移日益彰显出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挖掘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及对策。一个优秀的俄语人才应该多掌握几门外语技能,才能做到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考量大,能力超强。

参考文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 苏州大学周民权

杜桂枝,当代俄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及趋势[J],《中国俄语教学》,2013年第3期,1一8页。

周瑞敏,浅谈基础语法教学的纠错式反馈法[J],《中国俄语教学》,2012年第1期,58—61页。

论“丝路经济带”构想对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华中师范大学 刘永红习近平.中巴人民友谊万岁[N].人民日报,2015-04-20(3). 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1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R/OL]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OL]. 郑永年.“一带一路”中国有能力搞好[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2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R/OL].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R/OL].

汪倩倩.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蔡永良.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J].外语教学,2013,34(1):65-68. 彭龙.外语教育需要的战略思考[N].光明日报,2015-03-31(13). 中国新闻网.“一带一路”大战略带动中国内地小语种热 高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语政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125-128. 侯杨方.“一带一路”战略亟需建立人才培养体系[N].文汇报,2015-05-08(6). 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篇2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

我国与俄罗斯加大贸易等多领域的发展, 对俄语人才培养来说是大的机遇, 同时也是大的挑战。众所周知, 在我国, 俄语相较英语来说是个小语种, 全国高校开设俄语课程的院系并不是很多。北京、上海以及南方的几所高校中确实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俄语院系, 教学质量也颇高, 但问题是学生较少, 完全无法满足全国庞大的俄语人才需求量。而黑龙江省以其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吸引了很多学生在此学习俄语, 因此, 俄语人才培养就成为黑龙江省各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具体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一代代的俄语教师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完善, 积累出了一定的经验, 也培育出了很多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些已有的经验是完全不够的,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结合现实、与时俱进。

一、“一带一路”策略下我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我国与中亚各国及欧洲国家实现贸易联系的又一个重大举措, 将会促进整个国际贸易领域的飞速发展。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路线, 俄罗斯这个大国是必经之路, 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会逐步扩大与俄罗斯目前的贸易合作, 且将会实现一个良好的贸易前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丝绸之路计划是从亚洲到欧洲的快速交通要道, 其中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一带一路”加速实施无论对俄罗斯还是全世界……都十分有益, 将为欧亚间货物互通有无、往来物流提供更加牢固的保障。”与俄罗斯贸易合作领域的扩大势必会加大我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 因此可以说, 我国俄语人才已经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 能否更好地抓牢这个机遇, 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 长期以来对英语比较重视, 全国多数中小学开设的外语课都是英语, 仅有东北部省份的少数中学开设俄语课。这种对俄语的不够重视, 也导致了在全国高校中比重占少数的俄语院系生源青黄不接。2000 年高校扩招后, 俄语专业学生才逐渐增多, 但大多数却是俄语零基础的学生, 也就是说他们中小学学习的都是英语, 考入大学时才选择的学习俄语。

二、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及改进策略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 与俄罗斯接壤较多, 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也比我国南部地区更加频繁,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俄罗斯旅行者的身影, 因此, 学习俄语的语言环境相对其他省份要优越一些。这种地利因素, 使得学习俄语的学生也相对其他省份偏多, 培养俄语人才的绝大部分重任也相应地落在了黑龙江省各高校的肩上, 在学生人数上, 黑龙江省高校占有绝对的优势。

2000 年以前, 黑龙江省高校俄语院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高中学俄语的考生, 在有着多年俄语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大学四年的专业性学习和锻炼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生的专业水平, 使得他们本科毕业走上翻译、教学等岗位都是柔韧有余。如果他们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那么将来毕业后立即就会成为俄语界的拔尖人才。

对于这些零起点学生来说, 俄语非常陌生、非常难学, 尤其是在第一年的入门阶段, 一部分学生就选择了放弃, 从而浑浑噩噩地游戏了大学的时光。当然也有许多学生坚持住了, 起早贪黑背单词、背课文, 利用四年的时间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的方法, 但短短四年的学习对知识的积累还是完全不够的。如何将这些学生都培养成高素质的俄语人才, 是各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经验、进行改革:

1、区别对待非零起点与零起点学生

为了使非零起点学生与零起点学生都成为优秀的俄语人才, 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以及课程设置上就一定要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有俄语基础的非零起点学生, 可以增加他们的口语训练, 增设一些外教课以及多开设一些外贸类课程, 在入学后就应让他们尽量多地积累词汇, 进行一些同声传译等翻译类的训练。然而对待零起点学生, 千万不可盲目冒进, 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者自卑心理, 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教导, 使其成绩得到稳步的提升。

2、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

在学校的苦读与知识积累, 最终的目的就是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并且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因此, 在上学期间就应该多进行相应的专业训练。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能够吃苦耐劳, 利用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去做一些兼职。但多数都找不到翻译的工作, 只是发宣传单或其他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这让学生们感到无奈和恐慌。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社会各行业给这些大学生的机会太少了, 嫌弃他们毫无经验, 不如成手的翻译有用。这种做法造成一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这是谁的错, 商家没有错, 从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 他们的选择也无可厚非。更不是这些大学生的错。追根究底, 学校在这一环节中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现如今俄语专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依靠学生自己去寻找可锻炼的场所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地点, 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性的训练。虽然时间较短, 但仍然对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有所帮助。

三、结语

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俄语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重任, 黑龙江省各高校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零起点学生的方案。针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俄语人才需求的增长, 各高校将会再次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加大对俄语人才的培养力度,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民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5年8月.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篇3

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当前,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设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造就完备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仍处于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初期阶段,需要相互学习和利用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建立集人才培养培训、产学研合作和资源战略管理为一体的高水平智库。高校要坚持学术导向和国家目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目标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基础建设,努力使学校处于国际学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为破解国家面临的科学技术创新瓶颈作出应有贡献。例如,设立国别或区域研究机构,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科教合作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出版“一带一路”专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建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等。

促进文化理解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国际教育、人文和学术交流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我国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声音、汇聚中国精神、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已成为今后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吸引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来华参会,促进大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人文交流,这些都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

国际化的样本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国别分布和所属学校均衡发展,调整留学生结构、优化类别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支柱型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组建了“丝绸之路学院”,担负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协同创新、丝绸之路国际资源环境论坛、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职能。今后还将重点为沿线国家培养地质、土木工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工程技术的领军人才,培养地质资源、环境科学、水科学、资源经济、生态保护、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成立“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学生教育中心”,启动了“全球地质矿产专业人才留学中国计划”。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委托培养、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国际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平台,先后为一批企业提供国际学生毕业生,为国家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

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强化与相关国家政府、产业界的契合度,按照基地、平台、项目的思路科学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调查与灾害预警水平提升,运用地球化学调查技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航天航空遥感技术、钻探技术、海洋勘探与开发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构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资源环境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矿业信息交流与管理等,构建整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我校与沿线国家15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成立了俄罗斯中亚地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南亚地质资源研究基地,开展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地质资源环境科技问题研究项目;牵头成立了“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召开了“丝绸之路高等教育与地学研究合作论坛”,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等。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篇4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一带一路战略风险(精选) 篇5

一带一路改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版图的战略,至少需要10年谋划、经营,战略风险是多重的:

一、中国的战略扩张。包括战略投入与战略补给两大风险。一带一路沿岸、沿途国家对美国霸权的失落,可能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邀请中国战略介入中东、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对中国战略诱惑不小;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而战略资产易投不易守,这些都可能使中国陷入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警告的“过度扩张”的危险。丝路基金采用国际融资手段,也可能陷入杠杆化风险。如果这些投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托底,会出现又一个4万亿问题。

二、美国的战略围堵。一带一路是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才能建成的伟大事业,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对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绝不可低估。美国还看不懂一带一路构想的意义,或不看好其前景,认定那是个“Illusion”(美梦),目前忙于应对两大中国挑战:一是以“亚洲新安全观”为风向,试图动摇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二是在现行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外另起炉灶,比如搞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但美国一旦醒悟过来,认定一带一路计划可能成功,并且对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挑战,一定会怂恿盟国和沿途国家进行反对或破坏。美国在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同时,可能重拾新丝绸之路计划并加以改造,从海陆两路进行搅局。

美国可能的破坏包括:一是美国的联盟体系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与沙特的特殊关系怂恿3股势力搅局?二是为维护海上霸权,不断强化印太战略,加强亚太、印度洋军力,重点利用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挑唆声索国制造事端,企图“以邻制华”、“困龙浅滩”、遏阻中国“海洋崛起”。三是策动沿途国家(尤其是缅甸、越南、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四是加紧通过利益集团代言人对我施加影响,策划推动“五独”势力的合流,推动台湾加入TPP。五是与日本一道利用亚行阻止AIID,败坏一带一路声誉。

三、俄罗斯的战略猜疑。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与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密切相连。一带一路的关键挑战海上是美国,陆上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运营,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该组织还将吸纳新成员,亚美尼亚近期即将加入,吉尔吉斯斯坦则拟在今年5月加入。不排除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未来加入的可能性。如果算上吉尔吉斯斯坦,将有3个联盟成员国与中国接壤。其中哈、吉均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普京曾表示,经济联盟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一个经济引擎,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因此,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带来的麻烦不只是以其主导的地区合作组织分化有关国家,更在于欧亚经济联盟的不接轨,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一带一路理念、体制不兼容——铁轨的不兼容还是技术层面的,观念上的不兼容更麻烦。

四、印度的战略不合作。印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刚称,印度未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理由有3:一是成本巨大(要8万亿美元大规模投入),印度不愿投入,担心无法获益。二是所经地区争议、动荡,比如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缅甸不稳定地区,中巴经济走廊经过不稳定弧等。三是担心被中国包围,尤其是从海上、陆上恶化印度安全环境,担心美国的介入影响其独立自主性等。中国应效仿中日21世纪委员会建立与印度的二轨机制,争取印度支持。

五、日本的战略搅局。作为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战略竞争者,日本一定不会坐视一带一路成功,可能成为美国联盟“使绊战略”的排头兵。日本在丝路沿途国家经营多年,一带一路动其奶酪,可能采取如下措施破坏:一是在中南半岛、孟加拉湾搞互联互通与我唱反调,二是利用其FDI优势搅局,三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破坏我项目,四是利用亚行基建项目与我竞争。

六、地缘政治风险美俄战略。对抗影响一带一路沿途、沿岸地区稳定,相关国家可能成为美俄代理人对抗的牺牲品,尤其是乌克兰危机走势、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沙特对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滋生种种地缘政治风险。此外,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3股势力”再度抬头;东亚海洋领土争端加剧,中国在海洋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威胁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颇为不利;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水资源冲突等也可能将中国搅进去。

一带一路沿途、沿岸64个国家中,目前表态支持的有50多个,但是无条件支持的并不多。多数国家指望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多多收益,并未准备好投入,一些国家甚至公开恐吓“支持不足而捣乱有余”,可能配合外界干扰一带一路建设。政局不稳或对华关系紧张,更导致立场的逆转。基础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要防止可能的颜色革命干扰和对华挑拨。

归纳起来,跨国投资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可有4个层次:

1.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一带一路可能涉及的派遣人员人身安全):主要是企业选择的投资和运营方式、企业文化(与投资流向的国家文化是否冲突)、企业处理风险的方式和能力等。就私人投资而言还需考虑企业经营者个人安全的因素,这主要与恐怖主义活动有关。

2.与相关国家内部治理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权稳定性,主要政治机构变更或更迭的可能性,是否有改革(反腐等)及改革强度、法治情况等,可有不同指标衡量。如中亚地区:长时期的独裁(领导人更迭时可能有风险)、经济自由度、法治指数、移民情况等。希腊:债务、政权更迭与党派间竞争。

3.国家间冲突造成的风险:乌克兰危机后俄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中国东海与南海的边界冲突,宗教、民族冲突,其他武装冲突愈加突出等。另有由美国撤军导致的地区安全形势恶化,跨国移民(尤其在欧洲地区,移民所导致的安全风险正在大幅增加)。

4.全球性问题:主要可提大宗商品价格、网络安全、海上安全。

如何应对风险

确立两容、两分、一抓的思路。

所谓“两容”,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不是排挤俄美欧日等域外势力。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军事联盟体系,中国的比较优势的人、技术、经验和地缘,可以参照北约与欧盟的合作模式——北约提供欧洲的硬安全,欧盟提供软安全服务,避免重复、竞争——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兼容。历史上,英国无法承担全球霸权体系,主动请美国帮忙;不久的将来,美国可能对中国提出类似请求。中国要做好准备。

所谓“两分”,就是分好工,分好责,不能全包。金融投资不能央行托底,安全风险不能解放军托底,必须让当地利益攸关方和社会力量对接上,把我要维护安全变成他们要维护安全,把我的风险变成他们的风险。

所谓“一抓”,就是抓住欧洲。一带一路并非我单向推,终点站是欧洲,需要西头来主动对接。尤其是要借助欧洲运筹好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调停乌克兰危机。以中欧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欧海洋合作、第三方合作、网络合作,共同致力于政策、交通、贸易、货币、民心等“五通”,管控好一带一路风险。推动欧盟加入“海上合作组织”;与欧洲国家合作共同经营中亚、中东、西亚、北非市场。提升互联网国际治理的话语权;抓住美国“放弃”在互联网域名权给私人公司的计划,联手欧洲推动ICANN民主化。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篇6

摘要: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构想不仅对中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对全世界亦如是。

关键字:一带一路意义作用

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2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3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

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篇7

一、新疆企业融资现状

1. 信任机制差。

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 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 生活着47个民族, 其中世居的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融资带有很强的社会性与区域性, 血缘、亲缘、地缘等非经济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在融资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疆众多的民族由于长期的信仰与生活习俗形成了不同的信任机制。再加上新疆企业多数为区域产业, 大部分企业规模小, 内部管理混乱, 财务机制松散, 不能及时的将企业资金流动、收益情况真实的反馈给银行等金融机构, 因此无法给投资企业与投资人提供信任。这些地方企业由于经营的时间短, 经营范围小, 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和高新技术, 以往披露的信用记录也比较缺乏, 再加上内部管理混乱, 自上而下没有形成信任的企业文化这都加大了企业外源融资的难度。在银行融资难度大的同时, 企业也难从内地甚至全世界的企业获得投资与合作资金。

2. 融资期限不合理。

一个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的合理性,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风险至关重要。根据已往的知识我们知道, 长期负债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 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而短期负债是企业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容易向外界获得, 弹性也较大。因此,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 合理权衡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关系, 提高企业总体效益。以新疆阿尔曼实业有限公司为例分析, 其产品主要为清真食品, 产品的销售渠包括自治区首府设立13家直营超市、全新疆范围设立的773家阿尔曼加盟店及45家代理商。据数据显示, 企业预测年收入为2亿, 净利润4000万。融资计划4亿, 投资方占20%。公司希望外来投资4亿占20%的股份, 相当于公司被估值为20亿, 按照当年利润4000万元计算, 就是50倍PE, 明显偏高, 这都说明了企业对融资额的判断与应用还不熟悉。另外, 新疆的企业对投资人的挑战性很大, 管理有一定难度。大部分的新疆企业都是短期融资, 因为企业自身的多种特征无法给外界提供长期投资的保证。因此, 短期负债的比例高, 债务期限的不合理, 都直接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3. 金融环境不完善。

新疆企业大都为民营企业, 规模较小, 上市难度较大, 不完善的金融市场, 严格的上市条件使得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的门槛过高, 不具备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比如麦趣尔乳业, 是唯一一家上市的新疆乳品企业, 可见通过权益融资难度之大。据统计, 股票融资仅占其全部融资总量的1%左右, 且其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在新疆, 能获得银行融资的企业都是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大中型企业, 让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望而止步。由于我国所有制的背景, 所以国有银行都偏好于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放贷, 对民营企业的关注较少。就连商业银行, 虽然拥有庞大的资金体系, 也会忽视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 这样就很难与企业建立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4. 政策支持少。

从目前新疆的全部企业来看, 政府的扶持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国有企业, 大型的上市公司, 虽然对地方企业也有税收征管的优惠, 但是力度太小, 这就导致了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国家发布的政策性补助也都是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方面, 政府未能给新疆的企业建立专门机构, 为企业提供创业基金,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真正实现地方企业走向全世界的目标。目前来看, 在借贷过程中, 虽然向银行借款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 但是大部分企业无法为银行提供足够的担保, 即使获得融资, 借款多数是短期借款, 对于长期借款几乎是不可能。另一方面, 新疆企业的负债水平整体偏高, 一味的向外界融资, 还债风险就会加大, 长此以往, 企业只会陷入债务的恶性循环中,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新疆企业融资对策

1. 加强合作, 完善企业信用机制。

“一带一路”的认证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将于5月18日在北京举办, 这给沿线地区的企业带来了福音。如何加强新疆企业与沿线各地区企业的合作以及如何吸引来更多地区的资金, 这对我们抓住此次战略机遇至关重要。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 给银行以及外部信贷机构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 企业自身必须强化内部控制, 提高治理水平, 制定适合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 用信念去传播整个企业, 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信任氛围。同时, 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公开透明度, 要想获得银行与外部企业的信任与支持, 中小企业就必须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会计报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信用意识, 树立良好的企业财务形象。坚决杜绝一切不良的信用记录, 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增加信用度。另外, 要顺应“一带一路”的号召, 企业内部有必要建立信用等级评估制度, 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最终实现全面的信用体系。企业良好的信任声誉是企业的社会资本, 只有信任机制做到位, 才能一改从前的金融机构以及外部投资人对企业“惜贷”的做法。

2. 优化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

从新疆整个企业的实际来看, 几乎都是负债经营, 因此,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 企业要真正做强做大, 必须进行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的调整。如何获得合适比例的长期负债和专项负债是企业改善融资期限结构的关键。Jalilvand和Harris (1984) 的研究表明, 大公司需要的剩余资金较多, 所以大公司更倾向于发行长期债务, 可见新疆企业大多都是短期融资。

因此, 应从两方面改善新疆企业的融资状况:第一, 外部环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市场要完善法律制度, 从而为企业的融资活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很少得到长期债务融资的关键是无法为债权人提供保障, 因此在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的同时,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 如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和破产债权人自治制度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从各方面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债务和专项债务。第二, 内部环境。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特殊政策, 降低清真企业的上市门槛, 这样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正是因为上市条件严格、债券市场不发达才使得新疆企业债权期限结构不合理, 多为短期负债。

3. 优化金融环境。

王岚 (2006) 指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障碍存在着融资市场化水平化低,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等制约, 可见金融环境与企业的融资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 国家会不断完善金融环境。比如, 政府可以建立严格的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对于企业的诚信经常给予足够的监督, 这样就较容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同时对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甚至外部投资人都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另外, 像喀什等自由贸易基地的建立, 直接接通了新疆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北非和东非, 东亚及西欧等国家, 这样不仅将新疆企业的市场做大, 转移产能过剩, 而且给企业的直接融资带来了良好的市场。

4. 完善政府支持政策。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新疆俄语人才培养国际化 篇8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创意由来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战略与合作机制

中国提出两个符合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东北亚,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现实可行的通道路线是:连接东北亚和欧盟这2个当今世界最发达经济体区域的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主体和中心的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珲春——吉林——长春——白城——蒙古国——俄罗斯——欧盟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规划。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2015年5月,习近平访哈俄白三国 “一带一路”再发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7日开启对欧亚三国的访问,首站抵达哈萨克斯坦。习近平是纳扎尔巴耶夫再次当选哈萨克斯坦总统后,首位访哈的外国领导人。哈萨克斯坦媒体称,这表明哈中关系进入“史上最密切时期”。一些外媒认为,习近平此次访哈可视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之旅,将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的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 世界地位及影响

上一篇:外来人员住宿管理制度下一篇:感恩教师节祝福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