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2024-10-02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精选9篇)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篇1

2017“一带一路”世界温商南宁峰会

暨温商企业家高峰论坛方案

温州,别称“瓯”,古产“金瓯”,寓意金银和财富。南宁,别称“邕”,古字同“雍”,寓意和睦、和谐。当“财富”遇到“和谐”,就是共融共享和共赢共荣。

一、活动背景

今年4月,总书记视察北海、南宁等地,对广西如何“写好丝路新篇章”作出重要指示,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南宁。特别是温商深受鼓舞,对立足南宁、面向东盟以及融入与服务“一带一路”充满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共襄“一带一路”发展盛举,特举办2017“一带一路”温商南宁峰会。

峰会旨在探讨温商立足南宁、面向东盟及服务“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问题与对策。

二、活动主题

新时代,新思想,新温商。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2017年12月1-3日,广西南宁。

四、活动组织

指导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温州市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南宁市投资促进局 温州市招商局

全国温州商会总商会

主办单位: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南宁市温州商会

五、合作媒体

新华社CNC/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侨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CTV-

4、广西卫视、南宁卫视、温州卫视,新浪、搜狐、腾讯等商业门户网站。

六、与会嘉宾

南宁市与温州市领导及所属有关部门领导、“一带一路”国家政府部门领导、国内外温州商会领导和温商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计约1000人。

七、活动内容

12月1日下午:① 温州市领导会见南宁商会领导和在邕温商企业家;② 温州市、南宁市缔结友好工商联仪式活动;③ 南宁市、温州市领导会见与会领导嘉宾代表。

12月2日全天:① 2017“一带一路”世界温商南宁峰会;②“一带一路”温商企业家高峰论坛;③“一带一路”

世界温州人圆桌会议;④温州市“一带一路”主题招商活

动;⑤发布《“一带一路”温商南宁宣言》;⑥ 南宁市温

州商会换届庆典暨慈善晚会;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生代温

商联合会成立授牌。

12月3日全天:温商参观考察五象新区和东兴市。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科技引领,一带一路,科技战线

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 是党中央、 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为了推进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的实施, 我国政府于2015年3月28日正式发布了 “ 一带一路” 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 ( 以下简称 “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 。在这一背景下, 科技战线如何参与、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 如何以科技引领支撑 “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度认识科技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 战略是党中央、 国务院根据国际、 国内最新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科技将在其实施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科技是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

在古代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东西方合作交流中, 科技就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 我国将指南针、 造纸术等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很多科学技术向西方传播, 而西方也把天文学、 历法、 数学、 医药等科学知识传到了中国。 在新时期丝绸之路规划———“一路一带” 战略中, 科技也成为了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如在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主要内容的第四部分 “民心互通” 中, 明确提出要 “加强科技合作, 共建联合实验室 (研究中心) 、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海上合作中心, 促进科技人员交流, 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 科技是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根据 “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 “政策沟通、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是主要内容, 而在这些主要内容中, 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从表面上看, 政策沟通似乎与科技关系不大, 但实际上正是科技的发展才使得我国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政策交流对接, 如科技的发展使得在政策沟通中可以采用网络对话、 视频谈判等效率更高的方式。 设施联通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优先领域,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表面上看是高铁、 公路、 机场等具体项目的建设, 实际上却都是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在这些领域的集中体现, 可以说没有科技的支撑, 就不会有设施的联通。 在贸易畅通中, 科技为所要开展的农林牧渔业、 海洋工业、 清洁可再生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 新能源、 新材料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资金融通方面, 科技为高效、 快捷的货币互换、 结算、 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等活动提供了基础支撑。在民心相通方面, 除了做好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重点工作以外, 科技还为我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 学术往来、 人才交流合作等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科技引领支撑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 制定科技引领支撑 “一带一路” 建设专项规划

以科技引领支撑 “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必须强化顶层设计, 有重点、 有计划的予以积极推进。 因此, 建议根据“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中的相关要求, 深入梳理我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科技资源、 科技需求, 组织政府部门、 科研单位、 企业和专家共同制定科技引领支撑 “一带一路” 战略专项规划。 在制定的专项规划中, 既要有短期计划, 也要有中长期规划; 既包括总体规划, 也要有国别规划; 既有内部规划, 也要与外方商定规划。此外, 这一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要充分与外方沟通协商, 在双边层面建立长效机制, 逐步推动实施。

(二) 建立专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评价机制

要保证所制定的科技引领支撑“一带一路” 建设专项规划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切实取得成效, 需要建立动态监控评价机制, 建议: 一是要根据科技引领支撑 “一带一路” 战略专项规划制定政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二是要定期对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所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必要时采取纠偏措施。

(三) 深化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创新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建议根据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的原则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共同组建一批联合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 合作开展重大科技研究, 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制定面向一些欠发达国家的特殊的科技援外政策, 如援助他们建设实验室, 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 帮助这些国家提升本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三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远程研究中心, 充分利用当地的智力资源进行科技研发; 四是建立一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将国内的一些科学技术向欠发达国家转移, 同时积极吸引我国急需的科学技术向国内转移;五是成立海上丝路合作中心, 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一起加强海洋科技投入, 共同开发海洋资源; 六是成立一个或者多个丝路科技合作非政府组织, 利用其加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 以科技创新支持地方政府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对于 “一带一路” 建设, 地方政府有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据统计, 在2015 年全国31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均提到要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 科技战线应以科技创新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化省部合作和对口科技援助工作, 根据各省市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不同的科技需求, 制定不同的对口科技援助方案, 与各省市分别签订 “一带一路” 建设科技合作方案; 二是与各省市合作共建一批“一带一路” 建设科技示范创新基地, 通过创新基地的带动作用, 支持地方政府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通过建立几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来加强新疆、 云南、 广西、 福建等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四是支持各省市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共同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五) 积极支持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一带一路” 顶层设计提出 “坚持市场运作: 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 因此, 为了支持我国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建议: 一是制定 “一带一路” 建设科技引领技术清单和鼓励企业参与相关技术研发的特殊支持政策; 二是围绕重点技术需要设立 “一带一路” 建设科技重大专项, 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 为解决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 “一带一路” 建设协同创新机制, 与相关国家加强技术合作与协同创新;四是对企业所进行的科技购并、 专利收购、 科技成果转让等经营活动提供支持性政策; 五是鼓励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 支持企业与高校、 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 积极开展 “一带一路” 建设的科技研发。

(六) 建立多元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一带一路” 建设需要大量既懂得科学技术又熟悉当地风俗习惯、 会当地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建议建立多元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一是设立 “一带一路” 科技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或者从现有的千人计划中划出专门指标用于引进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中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与北大、清华等一批国内高水平大学合作成立“ 一带一路” 科技人才培养、 培训基地, 共同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三是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办学, 成立 “一带一路” 网络远程大学, 培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急需的当地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双双.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扩大对外农业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 2014, 9:63-66.

福建“一带一路”对接方案初定 篇3

福建近期重点推进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构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从现状来看,漳州、莆田、宁德三市的发展潜力很大,福州、厦门、泉州三市的基础状况较好。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厦门市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对外投资、海洋合作、旅游会展、人文交流六大领域,已确定39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厦门的目标是:预计到2020年,厦门港与“海丝”沿线国海上航线将达到40条以上,空中航线力争达到20条;厦门与“海丝”沿线9国进出口将力争达到340亿美元。

福州市自2014年底已经出台“海丝”的实施意见,此前又在福州商务局设立推进“海丝”领导小组。

具体项目方面,福建将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吉永泉铁路、福厦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强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搭建面向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信息互联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在投资贸易合作上,将加快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政府监管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贸易便利化。组织“海丝”沿线国家举办好福建商品展,以及福建与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双向投资推介会。争取在老挝、斯里兰卡等“海丝”沿线国家设立更多的“经济合作产业园”,实现互利共赢。

福建还将拓展海洋合作,深入推进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筹划建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印尼、泰国分中心。做好第二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在印尼、缅甸等国家合作开发新的海外渔业基地。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篇4

综合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前夕,85岁的美国前参议员麦克•格莱弗尔本周一在纽约联合国召开记者会,盛赞习近平的“一带一路”计划,称此为拯救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唯一方案”,“中国的领导虽不完美,但眼下我认为他们的方案是通过经济利益能够融合世界的唯一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

这位前民主党参议员麦克•格莱弗尔(Mike Gravel)曾经角逐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竞争失败后,转投自由意志党,具有房地产商、作家、政治人物的多重身份。他曾于1969~1981年间连任两届联邦参议员。

格莱弗尔认为,中国可以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大救星;他呼吁美国人、欧洲人赶快觉醒,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快列车。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记者俱乐部说,他虽爱美国,但他是一名全球主义者;他虽是美国公民,但首先是一名世界公民。

他告诉记者们,这个世界太混乱,都是因为美国失败的外交政策所致。他称自己是美国外交政策非常严厉的批评者。“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可怕的(horrible)。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为当世界霸主,蹂躏(ravage)了中东和世界其他地方,非常荒谬(ridiculous)。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说,要把民主制度带到世界各地。”

可是他说,“美国的民主制度现在已经衰落了,所以我们背着枪把我们的民主制度推销到世界各地的想法是可笑的。”

他说,“ 美国的纳税人花钱支持的和平队、民主基金会和国际发展机构,所有这些机构实际上只为一点,使美国成为伟大帝国、世界霸主。”

而美国本身的民主制度也十分病态,他说,“尤其是最高法院决定企业可以出钱用于竞选,数十亿美元被用于竞选,所有这些为的就是维持华尔街的权威。”

这位85岁的美国前参议员将美国“可怕”外交政策的根源挖到上世纪末。“1998年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出版报告,要求克林顿总统入侵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甚至入侵沙特阿拉伯,控制中东,从而使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这一外交政策始于里根,历经布什,一直延续到奥巴马政府。”

格莱弗尔说,美国的爱国者们都知道这是可怕的事情,是难以置信的尴尬。“我觉得没有希望,因为在美国找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是他说,在这个被美国搞得一团糟的世界里,他仍保持乐观,因为,放眼海外,他发现了一个最重大的世界性解决方案已经浮出水面,“当然,那个方案来自中国。中国经济正在崛起,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经济很坚固,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他解释道,那可不是美国五角大楼1998年提出的“丝绸之路”,即,指称从中国沿着俄罗斯腹地直到欧洲的区域美国有重大战略利益,试图把美国军力部署在这一带。

他肯定地说,“中国的‘丝绸之路’与军事无关。这个‘丝绸之路’旨在把亚洲和欧洲从经济上连接起来。铁路系统和公路直达阿拉伯和伊朗,当你看到这一计划,简直让你难以置信!”

他了解这一计划,“当然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他们产能过剩;但中国没有任何称霸企图,而且从中让他“看到了解决美国问题的方案,因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正在失效,世界正缓慢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领导虽不完美,但眼下我认为他们的方案是通过经济利益能够融合世界的唯一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

格莱弗尔(资料图)

在格莱弗尔的演讲和回答提问中,他还说: *普京处理克里米亚问题非常有智慧。他非常包容,拿下克里米亚是通过投票,大多数人同意的。

*美国国会就像一个动物园,毫无疑问,其中有些人应该被定罪。他们否决重要国家达成的协议,认为伊朗会威胁任何人,是十分荒谬的。

*斯诺登是英雄,他为世界提供了伟大的服务。*联合国应该重组,按照国家人口原则;安理会应该取消,另立一个没有否决权的机构。

*基辛格、小布什、钱尼都是战争罪犯。*伊朗是可以把和平与稳定带给中东的美国的天然朋友。

*911事件必须重新调查。当时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希望美国发生另一次珍珠港事件。在最高层,他们根本不在乎人的生命。

有中国记者向格莱弗尔发问:“最近美国主要智库的一篇文章说,美国不会完全承认习近平主导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也不会完全承认中国利益中不符合美国利益的部分,请问是否可以预测美中之间潜在的对抗甚至冲突?”

格莱弗尔明确答道,没有可能。他说,当你读这类文章时,就如他常听到美国军方对中国在南海建岛表现出的亢奋一样,是十分可笑的。他说:“其实并不存在中国的军事威胁,并不存在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我们看到的都不过是宣传。”

他说,美国的主流媒体试图把中国的经济描绘成一团糟,是错误的。“中国把经济从制造业为主转变为服务也为主已经三年了。而‘丝绸之路’是分水岭,找到了中国产能过剩的出路,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愿意参与的经济体都是很有意义的。这将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更多繁荣。”

他认为,习近平表现出他将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你们有一艘航母,我们有19艘,你们的军费开支是我们的十分之一。中国有世界范围的利益,但他们不认为必须靠军力去保护,他们按照经济的基本常识行事。美国则相反,充当世界警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他说:“今天美国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增长率只有1%,错,中国的增长率是7%!你们继续做你们的事,有了‘丝绸之路’,啊,我的上帝!无论谁参与到中国的进程中就能享受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一位中国记者发问:“美中在‘一带一路’中有哪些领域是具有共同利益并可进行合作的?”

格莱弗尔说,他未见任何可以马上合作的可能性,“因为美国在破坏(sabotage)中国建立的用以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机构。我们都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旨在被利用来满足美国的利益,被美国所控制。而中国并不是要控制,中国确实有着世界性利益,因此,美国要斗,反对盟国加入,结果我们的盟国蜂拥而去。欧洲会觉醒,我们跟俄罗斯有矛盾,结果欧洲在付代价,美国把他们当傻子了(suckers)。”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篇5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同应对风险,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时代要求。发展是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远未消散,世界经济也复苏乏力。面对防风险促复苏的艰巨任务,各国需要精诚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增加正能量、增添新活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互利互惠发展新格局的客观需要。从区域发展看,一带一路横贯亚欧大陆,一头是快速崛起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高度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以互联互通为纽带,将两大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能够有效促进亚欧大陆的广袤腹地加快发展,促进增长机遇共创、发展成果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统筹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加强了发展战略对接,有助于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加强各国友好交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举措。回望历史,古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承载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黄河流域、恒河两岸,到奔腾不息的尼罗河、天海一色的地中海,古代人类文明的绚丽花朵在互学互鉴中竞相开放,为沿线国家留下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古人尚如此,今人何不为?作为地球村的建设者,在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有理由,也更有责任扩大友好交往,增进人文合作,让文明之光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照亮前进的道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将坚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原则,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在文化、教育、艺术、科技、旅游、卫生、体育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鼓励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提倡共同发展,不搞零和游戏。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并进的阳光大道。

一带一路三分钟演讲稿范文

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出席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 《携手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为 一带一路的未来走向勾画出清晰的路线图。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 一带一路建设已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大国政治的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均是出于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只有通过参与国际制度建设、规章制定和秩序的重构,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障国家利益。在北京召开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国际影响力,是因为一带一路能够让各个国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 利益,这些 利益包括为国家创造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出口、为国家拉动内需、为国家提供生产效率、为国家充实国库等等一系列有利因素。

和很多联盟、组织、机构不同,一带一路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开个会,而是要切实搞好各个国家的经济,各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追求最惠国待遇,而是为了和其他同样想将自己建设得强大、富裕的同伴一样,踏踏实实搞好生产、搞好贸易、搞好交流。因此,此次盛会吸引了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500多名中外嘉宾,尚未举办便举世瞩目。

为什么要参与 一带一路?这是因为 一带一路是各国对外发展战略的融合,以更高的高度对亚欧经济发展制定的发展战略,将打造一个更加开放、融合、互助的朋友圈。目前,世界经济不明朗的雾霾依旧存在,各国都希望能够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猛药能够化解经济的迷茫,但也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并留下后遗症,在数年后或又再度令经济受伤。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都希望这种引擎能够长期有助于经济、产业的发展且没有副作用。随着各国对 一带一路的深入了解,他们发现这就是推动经济长期发展、能够为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战略。

尽管经济贡献是各国最为看重的一方面,但从 一带一路发展的必要条件来看,和平是重要的基础,缺少友善、和平、共融、互助、理解的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从 一带一路中获利。 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提到,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 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和平永远是繁荣发展的催化剂,包容、理解是和平的种子。尽管未来的时代是各国与各国、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但从大局来看我们更需要去理解对手、包容对手,与对手在本着进步、成长、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良性竞争,才能实现一带一路上的互利共惠、互惠共赢。

这也要求各国在世界经济前景发展不明朗的当前,不能闭关锁国封闭自己,而是要积极与对手、朋友联动起来。这种联动包括经济、人才、科技等方面等合作,这些合作的前提在于设施联通。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我们已经确立 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习总书记的这一段讲话,更突出设施联通对 一带一路起到的巨大作用。

未来,通过 一带一路的交融、开放、互助建设,随着物流及基础设施的提升,中国人未来能在伊朗吃到原汁原味的肉夹馍、在法国吃到新鲜出炉的热干面,外国人也能在中国吃到当地的食品,让各国走出国门的人们在外地的生活与熟悉的环境无异。最近几十年,电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后的出现,让人们惊呼这让世界变小了,未来 一带一路将真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近。

在此次论坛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已召开。会议上发布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开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媒体、青年、妇女等交流活动,已为 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社会民意基础。特别是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交流工作方面,通过沿线国家青年政治精英的交流等活动,已经成功共建 青年朋友圈,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三分钟演讲稿精选

感谢主办方邀请,使我有这个机会从线上转到线下跟大家交流。去年这个时候刚好是《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的时间。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20XX》今天正式发布,可喜可贺,我刚才翻了一下,很多朋友在里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这个书的发布应该说会对一带一路事业往前推进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家都对一带一路非常关注,而且现场有很多研究的人,对这几年工作的总结、对下一步的考虑都比较了解。今天这个平台机会很好,所以也讲点我的建议。

第一,要准确。百人论坛强调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要专注、专业。专业首先就要准确。这个准确首先是对一带一路战略本身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按照总书记讲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对外经济合作的总规划。一带一路是构建对外开放新体系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再结合这几年总书记在很多场合的一些讲话的精神,尤其是联系到去年11月份政治局的第27次集体学习的题目,叫全球治理体制。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也是中国推动世界治理体系变革的一次主动作为。

总书记去年在不同场合说到,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所以我对一带一路的归纳叫什么?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谋大格局的大战略,体现了习总书记的大智慧,或者说一带一路是中国谋大格局的大智慧。所以大家可能要从这样一些角度去理解把握一带一路它内在的实质。

那么怎么准确来把握?很简单,学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尤其是在涉外场合的讲话,你就能够勾勒出总书记心中的这个大格局,所以首先大家要对一带一路本身理解准确。另外,对一带一路远景规划里面所涉及的大致轮廓、内容要把握准确。

一带一路几个战略方向是有出处的,因为总书记第一次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之后提出新的倡议,要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从太平洋到波斯湾、从太平洋到印度。所以后来的设计是围绕这个进行空间规划和布局的。

另外,有些细节上希望大家要准确,有人称我是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人。这有两个错误,第一个,没有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办公室这个机构,只有一个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然后下面有个办公室,前面没有冠中央,也没有冠国务院。另外,这个主任不是我,主任是国家发改委的主任徐绍史同志。所以这些方面要专业一些,否则会引起笑话。这是第一个,要准确。

第二,要独立。因为大家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是很有影响的,所以经常有地方政府请你们去咨询,甚至请你们去帮他们做规划、做战略研究,所以希望大家不要附和地方领导的想法,把自己的格给降低了。我们有些领导没有太认真研究,平时也很少学习,他有的时候提出来的想法莫名其妙。有些提法是我们智库的朋友帮他们做的,因为是书记、省长提出来的,觉得不好驳斥。所以,专家们出去的时候要独立,不能迁就他们这样一些提法,你们是专家,他们不是。

第三,要协作。一带一路是中国下的一盘棋,棋能不能下好确实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去年在财经年会上我对一带一路也发表了一个演讲,题目叫从写意到工笔:一带一路的愿景与实践。也就是说,我认为现在一带一路像是中国政府画的一幅大写意,把大致的方向、大致的轮廓昭告了世界,但实际需要写意要变成工笔,我们现在正在一步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写意能不能变为一幅灿烂的工笔画,需要精心谋划,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每个人的研究,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能不能搞点协作?大家集中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可以使问题的研究更深入一些,另外也可以避免一些重复性的浪费。

全面认识“一带一路” 篇6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从目前的情况看,境内相关省市积极响应、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境外国家态度不一,有表示支持的,也有沉默观望的。2014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亚信峰会”期间,亚洲多国领导人表示了对这一倡议的支持,我国应借此势头,将“一带一路”建设从战略构想、宣传造势进入到具体的战略推动阶段。

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西方大国武力崛起的“铁血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破除“国强必霸”的陈旧历史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前所未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实施这一决策,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篇7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背景

任何一个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都离不开其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以及内政外交的发展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也不例外,作为当前国家综合性大战略,必然有其纵深的战略考量。

1. 国际层面,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

自二战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局限性凸显,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现有经济治理体系收效甚微,导致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呼声逐渐增大,但是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阻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转型举步维艰。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对外战略思想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转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也开始从被动到主动、从外缘到核心、从配合到参与决策的转变。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被誉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在全球经济急需发展“良方”的背景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全球输出公共产品,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以实现全球经济治理转型。

2. 区域层面,中国推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需要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八年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及投资峰会上,提出了中国—东盟进一步打造“钻石十年”的构想,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但是,2011年美国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旨在遏制中国的崛起,压缩中国的生存空间。美国通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介入亚太经济一体化,并高调介入南海问题,支持相关国家与中国对抗,给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巨大威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是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加快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通过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扩大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空间,突破美国在中国东部的遏制局面。

3. 国家层面,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为中国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等),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地区包括了广西、云南等西部省份,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的崛起,实现区域平衡发展。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由于世界经济疲软,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下滑,使得中国传统的贸易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再加上国内地方政府的盲目干预,使得许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以求扩大对中国产品的购买能力,缓解中国相关产业过剩的压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面临的风险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充满了良好的愿景,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带一路”涉及到沿线60多个乃至更多的国家,横跨多个区域,战略的实施必将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

1. 政治上,相关大国的疑虑与阻碍

“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相关地区大国是否支持非常关键。例如中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但是此地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引起俄罗斯的警惕。由于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在战略方面需要中国的支持,使得在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未引起中俄之间的巨大冲突。但是随着国际风云变幻,当中俄战略需要下降时,中亚的“一带一路”建设可能会遭遇俄罗斯的掣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过南亚,印度在官方层面尚未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直接的表态,并且提出了“季风工程”“香料之路”等战略,被媒体和学者视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或对抗。一些域外大国对“一带一路”也同样保持警惕,如美国,官方很少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当成对其欧亚大陆利益与领导地位的挑战。

2. 经济上,存在投资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鼓励国内资本走出去。但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多是基础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设周期漫长,资金投资周期也较长,并且由于这些项目所在国多是发展中国家,当地民众消费能力有限,可能导致项目建成后回报率低,甚至会出现资金难以回笼的问题,从而引起亚投行成员国的疑虑,不利于“一带一路”的实施。另外,“一带一路”沿线经过很多国际热点地区,不仅是各大国角逐的“战场”,还是地缘政治冲突动荡的区域,一些国家存在着政权不稳定问题,也许当前政府支持建设的项目,在政权更替后,新政府是否支持该项目建设将无法知晓,甚至可能出现不仅不支持项目建设,还有可能将其国有化,造成无法挽回的投资损失。

3. 安全上,恐怖主义的威胁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或区域长期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大国在这些区域不断博弈,导致政权不稳定,为恐怖主义势力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导致其势力不断壮大,尤其在中亚、中东地区,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成了巨大威胁。“一带一路”基础建设项目多与当地政府合作,可能被一些宗教极端势力或恐怖组织等反政府力量视为中国对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发他们对中国的仇视,采取一些报复行动,轻则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建设,重则可能会导致项目受到破坏,威胁当地中国建设人员以及华侨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也会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4. 民心上,存在认同危机

“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国民众的支持,唯有民心所向,才能实现建设目标。然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造就了各国民众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千差万别,他们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也迥异,反对之声尚存。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多与政府或富人阶层的合作,投资建设很少直接惠及当地民众,甚至项目建设会导致民众利益受损,例如交通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当地民众的反对与阻碍。其次,国内一些污染企业迫于环保压力,迁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给当地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能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反对与抗议。最后,一些中国企业进入沿线国家后,对当地文化不认同,不尊重民众的文化宗教信仰,引发民众的反感。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势必将严重影响“一带一路”的建设。

三、“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风险应对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入全面实施推进阶段,在推进中可能遇到上述风险挑战,从而影响倡议的实施效果,必须对风险有所准备,所以在倡议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与地区大国的战略对接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初,俄罗斯表现相当冷淡,甚至持消极态度。但之后,经过中俄两国不断的协商与沟通,俄罗斯改变原有态度,积极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于2015年5月8日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共同推进相关地区的项目建设。中俄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其他地区效仿,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印度为例,实际上,中印在战略对接方面存在很多契合点。印度提出了“季风计划”与“香料之路”等战略,从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管在所涉及区域还是内容上有着很多重合的地方。中国应该与印度共同协商,坚持市场化运作,谋求共赢局面,以推动战略的实施。另外,“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任何国家的积极参与,这有助于减少其他大国的战略性猜疑,也符合沿线国家的诉求。例如美国,在更早的时候,美国就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中国应坚持市场运作,淡化政治意识形态,积极推动战略对接,实现和平发展共赢局面。

2. 完善投资项目评估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申请资助建设的项目众多,如何评鉴将非常重要。但是,丝路基金与亚投行刚刚建成,在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在项目的评估方面有待加强,所以要加大相关制度建设,完善项目评估体系,对所申请项目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以保障资金安全与回报。切不可按照政治上的亲疏远近来考虑项目,这将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非议与防范。同时,亚投行、丝路基金应该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展开积极合作,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是各个侧重点有所不同,正如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所说:“亚投行是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现有的发展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关系是互补的,是相互的支持。”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制度方面较为成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值得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一带一路”金融组织学习。

3. 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提升安全机制

在恐怖威胁方面,一是加大国际反恐合作。恐怖主义势力具有跨国性,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合作,共建反恐合作机制,例如在中亚地区,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与相关中亚国家合作,打击地区“三股势力”,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建设。二是在一些恐怖主义势力猖獗地区,要完善安全评估机制。例如在中东地区,要对相关国家进行安全评估,尽量择优选择国内环境稳定的国家,避免不稳定区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提升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大海外军事战略部署。“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后盾。在一些地区,要加强中国的军事部署,对恐怖主义势力形成威慑,维护项目与人员的安全,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4. 强化民生建设,惠及于民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十分重要,唯有民心相通才能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要注意几点。一方面,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一带一路”实施到今,可以说国内热度高于国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传不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民间外交、教育文化往来等促进相互认识,引导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在项目评鉴时,应该考虑一些涉及惠民的项目,以获取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例如日本,多年来对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援助,援助项目不少为民生项目,如学校、环保、医疗等,因为民生项目直接惠及于民,能够让当地老百姓直接感受来自援助国的关怀,所以当地百姓对日本心怀好感。另外,民生项目一般不涉及政治战略问题,相关国家也乐意合作。

参考文献

[1]薛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对的外交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2):68-79.

[2]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60.

[3]时殷弘.“一带一路”:析愿申慎[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7):151-154.

[4]张博文.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分析与评价[J].国际经济合作,2014,(4):38-42.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俄罗斯态度;共同繁荣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72-02

“一带一路”后,俄罗斯国内各方都表现得相当冷淡,甚至持质疑的态度。主要疑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疑虑

第一,西伯利亚铁路问题[1]。具体而言,俄罗斯直接的担忧来自“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影响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改造升级计划,进而给俄罗斯发展远东西伯利亚计划带来不利影响。早在2013年7月,俄罗斯政府为满足俄罗斯东部领土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当地工业基础,促进矿产开发,巩固俄罗斯跨欧亚大陆运输系统的重要地位,特别制订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现代化改造方案,计划耗巨资进行铁路的大改造。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起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9289公里。贝阿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全长4234公里。俄政府意在通过这一庞大的改造工程,提升俄罗斯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运力,实现俄罗斯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大目标。然而,“一带一路”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却可能会分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量。中国会选择由新疆经由哈萨克斯坦到欧洲的运输路线,因为这条线将会更加快速便捷。可以预期,如此一来,货运量将会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分流出去,届时西伯利亚大铁路改造将无利可图,迟滞或阻碍俄开发远东与西伯利亚的大目标。

第二,俄罗斯要成为主导者,而非仅是参与者[2]。俄罗斯提出建立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欧亚联盟,谋求在前苏联地区建立经贸联盟,发展和壮大经贸往来,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摆脱长期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气的发展经济的困局。同时,雄心勃勃的俄罗斯,甚至希望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统一货币计划,既可与欧元区相抗衡,又可作为重建新的欧亚帝国的首步。但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与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中有一些相近重迭之处,并且加之遭受欧美制裁,经济陷入困境的俄罗斯,忧虑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会影响甚至拖延其重新构建“欧亚帝国”的计划,但如减少对“一带一路”的参与,又可能累及俄罗斯经济,这令俄罗斯左右为难。

第三,担心俄罗斯境内华人越来越多[3]。早在1896年,中国特使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大典,3月底从上海出发,途经南海、印度洋、黑海后再换乘火车,5月才到达莫斯科。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如果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成,中国民众驾车数日便可直达莫斯科,这对中国游客、商人而言是大大便利了。然而,对俄罗斯民众而言,在感到便利的同时,面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内心深处也存有一些不安全感。特别是在地广人稀少的远东地区,只有约七百万人口,而中国东北三省的人口则超过1.2亿,且与俄罗斯接壤边界长达超过3200公里,大量中国民众跨进俄罗斯远东地区贸易、工作和居住,据俄方统计,目前在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口或超过100万人。不少俄罗斯舆论担心随着中俄高速运输走廊建设,会有更多的中国民众在俄罗斯居住,再加上俄罗斯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低所导致的人口危机,在俄华人将会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少数族裔。因而,俄罗斯对“一带一路”这种增进两国经贸合作、增加人员往来以及互联互通的政策,态度比较复杂。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卢贾宁·谢尔盖·根纳季耶维奇曾在乌克兰危机爆发时直言[5],莫斯科此刻需要的并不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来重塑欧亚秩序,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支持。他认为该构想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格局,这反映了部分俄罗斯学者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心态。

二、认知转变

但是伴随着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直面西方制裁、卢布贬值等重重压力,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尤其是俄罗斯主导产业以来的国际油价的持续低迷,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俄两国经济实力近年也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以及中国倡导成立的包括金砖银行、亚投行的成立,这些都给俄罗斯带来了合作机会。内忧外困中,俄外交“望东”,寻求突围。与此同时,中方积极地与俄方进行沟通,与俄外交部门、智库等政府、学界和民间各机构就“一带一路”具体布局展开深入对话[6],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在此背景下,俄国内对“一带一路”质疑的声音日渐式微。显然,俄罗斯的态度已经渐渐从消极质疑转变为积极参与。

就中国而言,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是彻底打消俄罗斯疑虑,确保中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然后,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一个虚体的倡议与一个实体的机构怎样合作,在国际上尚无先例,需要有很多创新思维。继2014年5月普京访华,明确表示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随后今年4月出访巴基斯坦和参加万隆会议之后;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第二次出访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三国。伴随着中俄领导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懈努力。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同时,由中俄两国分别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7],也必将成为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三、“一帶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政策选择。

当然,后续的具体实施需要双方在互谅互让、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因此,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对接政策选择。

首先,以自贸区、产业园为依托。[8]中国应通过即将启动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最终与后者建立自贸区。进而实施大型投资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产业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多式联运等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实施基础设施共同开发项目,以扩大并优化区域生产网络等。当中俄以联合声明的形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定调时,双方下一步合作将诠释两大战略的对接。今年陪同习近平主席访俄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莫斯科会与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斯列普涅夫会面时,中俄双方签署了启动经贸合作伙伴的联合声明。因而,打造以自贸区为代表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与产业园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主要平台。

其次,将中国产能对接欧亚市场[9]。在中国能源需求量巨大的背景下,对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而言,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是与中国合作的主要项目。近年来,双方在能源领域也实现了一些新的合作。继5月初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建设方案得到普京批准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石油此次又确认了西线供气的原则条件。此外,双方还存在广大的市场潜力。欧亚经济联盟拥有由1.7亿人口组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到2030年经济一体化将给3国国内生产总值额外带来9000亿美元的增量。伴随着中国产能急需海外市场的背景,欧亚经济联盟将成为中国产能走出去的有一个新市场。在俄罗斯,中俄在高铁、航天、造纸、水泥制造等领域均已达成合作共识,双边贸易额有望在今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伴随着产能走出去,因而带动着中国的金融服务在逐步跟进。此举不仅能拓宽中国的外汇储备利用渠道,同时还能破除商业融资障碍,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产能走出去的当前,与欧亚经济联盟单个国家打交道的情形或将被这些国家“抱团取暖”的形式所替代。

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以其高度包容性,展现出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国家发展战略的良好契合性与兼容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变缓,但中国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对世界经济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觑。特别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将为沿线国家的合作开辟广阔的前景,是多赢战略,符合各国利益。略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将为沿线国家的合作开辟广阔的前景,是多赢战略,符合各国利益。

参考文献:

[1]李秀蛟《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6月,第三期,第42卷。

[2]Alexander Gabuev.“Russia-China Talks: Silk Road Leads to Eurasia.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 2015/05/15。

[3]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中国人来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15年3月30日。

[4]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 《亚洲崛起与欧亚大陆:新的转折已经开始》,《透视俄罗斯》,2015年5月21日。

[5]Alexander Gabuev.“Eurasian Silk Road Union: Towards a Russia-China Consensus?”Diplomat, 2015/06/05。

[6]Yevgeny Shestakov.“China and Russia plan greater Eurasian integration – Expert.”Rossiyskaya Gazeta, 2015/06/05。

[7]一财网 潘寅茹《一带一路”如何对接俄“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5月10日。

[8]阿尔弗雷多·多利费·拉默.中俄天然气管道将改变欧亚地缘政治[N](墨)每月报,2006年3月26日。

[9]冯玉军《未来十年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外交评论》,2006年10月,第91期。

“一带一路”讲稿 篇9

千年的时空穿越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玉石、珠宝、香料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通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认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作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汉朝时期,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交流,特别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往来途径主要依靠海路,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为交易之道。这条通道形成的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前往西域走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而海路可以依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季风助航,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开辟海路通往欧亚各国。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很早就有了对日韩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这条航线也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自1903年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丝绸之路有陆海两道、1967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著述《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性考察活动后,‚海上丝绸之路‛概念逐步得到传播。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或OBOR)。‚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 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进程:2013年9月首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5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下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主要讲得是陆路,就是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从中亚、俄罗斯到欧洲;第二,是从西亚波斯湾到地中海;第三,就是从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和印度,这比当初张骞的路更加宽了。‚一路‛,主要指得是海路。第一条,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到印度洋和欧洲;第二条,就是从港口到太平洋,辐射到非洲。最近张高丽表示‚一带一路‛打造六个经济走廊。第一,中蒙俄;第二,新欧亚大陆桥;第三,中国、中亚和西亚;第四,中国中南半岛;第五,中国和巴基斯坦;第六,孟加拉、中国、印度和缅甸。‚一带一路‛如果能够建成,它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它将创造一个绕地球三分之一长的经济带。覆盖了44亿人口。经济总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中国是10万亿,剩下的一半是由其他国家贡献。这样就把波斯湾地中海给连起来了,最终把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都连起来了。

六大经济走廊是怎样布局的?第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这涉及油气管道、油田、矿产和经济特区等具体领域。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矿藏非常丰富,俄罗斯东部地广人稀,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城市将非常重要。第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个涉及矿产、盆地油气和工业园区等等。第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泰国、广东、昆明和加尔各答之间要实现互通。第五,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中国的旗舰工程,对两国都好。要雇佣当地人一起建,既能搞好生产,又可维护安全。第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是向海洋发展的,东南亚的港口,如吉大港、科伦坡港、西哈努克港等非常重要。印尼24个港口的改造,要形成系统化的效应,还要与陆上联通。

‚一带一路‛直接涉及国内18个省,其它省都与之间接相关。其中,有四个地方非常重要,海上是福建和广东,陆上是新疆和云南。新疆自治区与八个国家接壤,占中国六分之一的面积,能量巨大。在签证方面,将来‚一带一 路‛全部免签,跨国婚姻、求学等十分方便。中国正在设计智慧城市。中华文明要想形成像唐朝那样的发达和开放,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现在主要是有政策困境——有的国家对中国有点提防。

按照彭博社的统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会新增30亿中产阶级,这意味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人数相当于发达国家现代化人数总和的两倍。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经济基础。

1990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在边境接轨,1992年投入运营,从中国到欧洲之间第一次有了联通的铁路运输,这使人们再次回想起古代的丝绸之路,被冠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名字,然而开通初期对沟通沿桥各国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人们对其关注便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当时苏联刚解体不久,中亚国家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199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仅4.6亿美元。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有了本质的变化。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强。201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达到了460亿美元,增长了100倍。未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入,内容将更加丰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除中国外,‚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1个国家,2012 年的人口27.09 亿人,生产总值7.3 万亿美元。加上中国,整个‚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2 个国家,约40 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3.49%;生产总值约16 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2.32%,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广阔的沿海经济带。沿线各国存在着国情和制度差异,但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从贸易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 各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 年中国对东盟、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的贸易额分别达到4001.46 亿美元、2334.54 亿美元、265.53 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34%、6.04%、0.69%,合计共占17.07%,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

东盟10 国总面积约448 万平方公里,2012 年人口约6.86 亿人,GDP 为2.32 万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2010 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与新加坡单独建立了中新自由贸易区。

2.建设‚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共同享有长3300 公里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中南半岛国家与我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深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这种特征使它对我国华南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3.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中国历史上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曾经在这一地区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漫长璀璨的历史中,东南亚诸国一直扮演的是属国以及睦邻的角色,一直与中原政权有着密切的交往。

4.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

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在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景下,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有必要提出自己的丝绸之路战略。

(二)国内背景

1.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GDP去年已经超过了1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超过德国、意大利和法国三个国家GDP的总和,去年日本的GDP只有4.8万亿,那说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一倍以上。中国GDP从2000年1万亿美元,到去年突破10万亿美元,用了14年的时间。美国从1万亿到突破10万亿用了31年的时间。这么大能量的中国还愿意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样中国整个GDP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7倍。中国的GDP一年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土耳其GDP的总量。两年GDP的增量能创造出澳大利亚一年的GDP。中国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贸易总额达到14.16万亿,美国只有3.9万亿。中国的贸易已经占了全球的12%。全世界每生产一美元的产品,有30美分是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的出口占有率是全世界第一,美国是第三名。中国制造的电脑、手机、太阳能和纺织品数量是世界的第一位。这就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操作‚一带一路‛的经济实力。外汇储备3.8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比世界上最富有的七个国家外汇储备的总和还要多。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资金的7倍。但是这个钱收益非常差,因为美国人在那儿搞量化宽松,我们的国债就面临着缩水和贬值的风险,中国就会受到损失,现在中国在国债这个问题上被美国给挟持了。中国现在有4万亿外汇储备,实际上6000亿就足够了,剩余34000亿都应转化为投资基金。老买美国国债,美国就老印钞票,美元一贬值,大量外汇就灰飞烟灭了。依靠投资才能更好地以钱生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

2014年,我们的国际贸易总量超过了美国,接近5万亿元,2013年是4.16万亿元,2014年是4.6万亿元。我们原来连续六年是出口第一大国,2014年进出口总额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比如说在亚洲,我们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南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洲,我们是欧洲的、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非洲,我们是非洲几十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为当你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时,你生产的商品就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也就是我们现在生产的商品,除了国内销售之外,大量的商品是走向国际市场的。

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制造业国家。

2011年,我们制造业的产值超过美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9.8%,当年美国下降到19.4%。二战以来,美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处于世界首位的,美国的最高峰是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全世界有50%以上的工业品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因为全世界的制造业经过了四轮转移。首先,世界制造业基地是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这些老牌工业化国家。第二轮,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五大河流域。第三轮,制造业就转移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第四轮,也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转移到了这些新兴经济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中国为首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所以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五分之一以上。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短板之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推进,将会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在‚ 丝绸之路‛ 上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从而加快中西部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西部各省都在积极运筹,希望在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大背景下,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2.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到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2.04亿吨,占中国原油消费总量的52%。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为4.5亿吨-6.1亿吨,其中进口量将为2.7亿吨-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70%之间。

美国:能源革命(水裂压裂技术)。由于水裂压裂技术的发明,能够把藏在石头缝里面的页岩气和燃油给挤出来,美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输出国。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从过去的80%下降到15%以下。而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从过去的不到5%,上升到未来的60%以上。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美国只要把马六甲海峡卡住,北京、上海、广州一半的汽车,全部都要抛锚。当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就是因为美国要卡住这条路。日本比中国更可怕,他90%的资源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是任何亚洲的国家都感到非常担忧的。

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海洋安全环境,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约80%的能源进口及进出口货物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此地水路狭窄,极易封锁,我国在两处海峡的航路安全完全受制于人。虽然我国已开通了中哈、中俄和中缅石油管道,加强了我国从中亚、东北亚和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但通过上述通道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左右,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维护海上咽喉通畅的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中缅输油管线。

中巴铁路,从喀什修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这个要是建成的话,马六甲海峡就不用绕了,中国有三条路,这个已经达成协议了,签了协议。中国由阿拉伯海经马六甲海峡长达12000多公里的传统运输路线缩短到约2400公里。这就把这个瓜达尔港变成整个‚一带一路‛的一个战略支点,现在巴基斯坦非常的欢迎。这次李克强去的时候被当作最大的贵宾,整个领导集团倾巢出动欢迎他。因为这条路修成之后,就可以把巴基斯坦的经济拉动起来,同时把欧洲、中东也给连起来。这样巴拿马运河和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钳制作用就会降低。中美实际上就进入了由陆权向海权的争夺,也就是中美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设想一:克拉运河,在泰国。如果美国卡住马六甲海峡,我们的油气资源就过不来了,因为中国80%的资源是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如果把克拉海峡打通,实际上就不用经过马六甲海峡了。这个就是和‚一带一路‛相匹配的,这个还正在论证之中。当然它的难度就是泰国、美国以及日本在那儿捣乱。这 是整体的一个设想。

设想二:尼加拉瓜大运河。要想从大西洋到印度洋,必须要经过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是美国人开的,美国人把这儿一堵,中国的资源怎么过来?只好绕马六甲海峡,现在正在论证之中。现在大概有这么几条路可以过去。大家看,尼加拉瓜大运河,无论从它的长度和难度都比巴拿马运河要高,这是一个设想。这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

设想三:巴西和秘鲁给连起来。就是把这就把大西洋和太平洋给连起来了。现在的阻力在于它要经过亚马逊森林,这个可能会遭到森林环保组织的反对。另一条路,可能从沙漠过去,涉及到哥伦比亚,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3.产能严重过剩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确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仅以钢铁、电动汽车和电力为例,2002年中国钢铁产能为1.8亿吨,到2012年底已逾9亿吨。据说现在每顿钢铁的利润已不到5毛钱。这些年电动汽车一直未能真正普及,目前我国库存量逾2300万台。我国电力总装配量是10万千瓦时,但2013年总的用电量不会超过5.2万千瓦时,过剩接近100%。中国的船舶制造、电解铝产业情况都类似,产能严重过剩。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措施,除消化、整合、淘汰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向需要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产能对中国也许是包袱,是负担,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他们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而且潜在的市场很大。

每年中国要消耗6000多亿过剩的钢铁,中国的钢铁占了全世界的一半,国家监控的商品中,过剩的达620多种。

4.中国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高铁:目前,中国高铁里程1.6万公里,加强与多个国家合作。高铁的网络体系会把所有的省会城市连成一个网络体系,高铁的速度在实验时最高时速是480公里,运行速度是380公里,现在基本上保持在时速300公里左右。有人说,李克强是中国高技术制造的推销员,他只要去一个地方,就拿下一个单。现在拿下来的,就是非洲55亿,尼日利亚35亿,津巴布韦19亿,而且克山和莫斯科之间的高铁是200亿。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的技术拿到国内,然后升级、提高后卖到美国、德国,这个很了不得。德国是以高端制造业为豪的,德国居然要买中国的高铁。这就对中国高技术出去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沪深股市涨的最多的是谁?高铁。当然这两天在调整,神车前一段已经超过通用了,这两天就算跌回来也是第二名。英国也用中国的高铁了,英国还准备要用中国 的核电,美国波士顿也是用中国的高铁。所以中国除了神车之外,整个局面已经全部打开了。

核电:中国的核电装机已经占世界第一位了,而且已经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前一段为什么没有推呢?主要是由于日本那个核站事故爆发之后,全世界对用不用核电表示怀疑。现在这个事好像有所缓和,中国的核电只要推出去,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将由5颗变成30颗,全球覆盖。产值将达到4000亿,重点占有率将达到80%。同时北斗和欧洲、俄罗斯在进行合作,那也就是说全球的卫星定位中,美国GPS,中国的北斗,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三、‚一带一路‛战略进程

互联互通:以前是铁公鸡,现在是天(北斗卫星)电(电子商务)网(互联网)。以前‚联‛的都是‚铁公机‛,现在是‚天电网,陆海空‛。什么叫‚天‛?北斗全球导航。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非洲、欧洲钻隧道、修铁路了。以前是靠GPS,北斗比GPS还要强大,GPS是要靠网络的,中国的北斗不靠网络,很多国家没有网络,照样可以用北斗。‚电‛是电子商务。以后产业的竞争力不在于量化生产,而在于个性化打造,这样才能占领高端市场。‚网‛是互联网。中国有6.5亿网民,是美国人口的3倍以上。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有自己的搜索引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欧洲国家都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

还有‚陆海空‛。地球上71%的面积都是被海洋覆盖的,而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仅停留在海平面,海底世界基本上是零。海平面已经被西方人用得差不多了,中国在海底世界方面才有先发优势。谁赢得了海洋谁就真正赢得了世界。

1.政策沟通。以前的政策是由谁制定的?美国制定的,现在呢?我们不受美国的制约,我们这些沿线国家搞一个统一的政策。

2.设施联通。它的合作基础就是网络。前两天开了世界网络会议,而且现在股市上涨的最凶的就是网络股,都有关系。

3.贸易畅通。新疆现在成为前沿地带了。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可以直接走到国外。乌鲁木齐有非常大的竞争力。以乌鲁木齐为中心,1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乌鲁木齐则是特大城市。交通一旦建立起来,乌鲁木齐将不仅是物流、信息流的中心,还是医疗、求学、婚姻的中心。互联互通要做到什么程度?产品终端跟踪。将来任何产品都可以做到这样,它对经营、生产和消费的理念有极大的改善作用,促进信息之间的对称化。

4.资金融通

2015年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 定》签署仪式,亚投行正式成立。2014年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57个国家中有37个国家是在亚洲之内的,剩下20多个国家是亚洲地区以外的。说是区域银行,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银行。这样亚投行它已经覆盖了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这个力量就非常大了。

亚投行的总部设在北京,第一任行长是中国派出的金立群。金立群原来是国家开发银行的副行长,是我们国家金融领域着名的专家,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年岁也不大,50多岁,精通外语,精通银行种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注册资金是1000亿美元,手续到位是500亿美金。中国按照人均GDP、人口、GDP排位,中国占亚投行30%的份额。印度排在中国之后,印度占8%的份额,所以印度有可能派出亚投行的副行长。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注册资金也是1000亿美元,由五个国家共同发起、共同出资,出资是由五个成员国一家出100亿,手续到位500亿。那么银行的第一任行长是印度派出的行长,总部设在上海。

那么中国为什么搞亚投行?主要由五个原因,跟‚一带一路‛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一带一路‛得有钱,没钱什么都别谈;第二,就是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第三,满足亚洲地区基础建设投资的需求;第四,优化国际金融体系,也包括中国金融体系。亚投行成立的时候,《中国日报》邀请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的题目是优化国际金融体系,就是要使国际金融体系更能够反映全球经济的发展;第五,就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1947年,美国在二战之后搞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一直统治了70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GDP现在已经超过了全球的10%以上。但是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不到5%。那就是说我出的钱,我却不能控制,这对中国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

英国加入亚投行目的:英国讲的很清楚,我加入亚洲行是为了我的国家利益,我不是美国,美国是为了制衡中国,而英国是为了跟中国做生意。英国进来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就坐不住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坍塌。到3月31号的时候,有57个国家加入,成为亚投行的成员国,整个态势说明亚投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亚洲的区域组织,而是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组织。

其他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目的,各自心怀鬼胎,到你这儿来不是学雷锋的,都是要得到好处的。东南亚主要是争夺基建投资,越南、菲律宾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印度的火车,一小时40公里,我们改革前就80公里了,我们现在400公里,是印度的10倍。我曾经去坐过印度的火车,上面没有厕所,所以中国高铁去了之后,印度肯定是非常欢迎的。印度这次受到热浪袭击,医院里 没空调,中国海尔在那有广大的市场。欧洲国家中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要争夺在亚洲地区的金融权,德国企业卖的最多的是德国汽车,奔驰、宝马、捷达不都是德国的嘛,也就是说它们要为德国产品打开这个市场,它是这个考虑。

澳大利亚,意大利,主要是中国资源的出口国,不跟中国搞好关系,他这个东西卖给谁呀?俄罗斯跟他也是一样,争夺资源的市场,同时要抢占亚洲的份额。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比中国还要多,那些土豪们有大量的钱,投到美国的国债跟中国一样吃亏了,然后这笔钱要找出路,他们的钱尽管是石油给弄来的,但是也不能让他贬值。投资亚投行不就是一个新的渠道吗?世界银行、亚开行的行长表态欢迎亚投行的成立,为什么?世行和亚开行的能力不够在基础建设投资上洒钱,而中国有这个能力。

被排除外在的是谁?美国,这事是美国专家提出来的,美国政府反对,美国政府反对他把责任推给国会,奥巴马说我想进入,但是国会不同意。日本是在犹豫到底进不进,德国进来之前默克尔曾经直接打秘密电话给安倍,说你赶紧加入亚投行,我要进了你赶紧进来。日本犹豫了半天,最后还要跟着美国跑。朝鲜想进,中国也不让进。马英九要以国家的身份进,那中国不同意,中国强调台湾可以以地区身份进可以,你要以国家的身份进不行。所以现在马英九就是说还要进,民进党的蔡英文就批他,说你丧失国家主权。大概世界上就是这么四个国家和地区在反对。

5.民心相通

四、‚一带一路‛战略挑战

(一)地缘政治风险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断言,欧亚大陆不能被一个力量所控制或者走向一体化,否则美国会成为孤岛。‚一带一路‛就是要把欧亚大陆连在一起,美国岂会淡定?南海比较麻烦,菲律宾对美国死心塌地,但中国更要防止越南倒向美国。这是中国的战略底线。

现在美国和日本拆台失败了,就开始搅局。在南海,在钓鱼岛,在中国的西沙,美国出军舰在惹你,中国绝对不能上钩,中国不动,他就没辙,你不让我建,我就在那儿建,你还敢怎么着。维持现状,按照中国目前的速度再干30年,钓鱼岛,台湾,南海,早晚是我们的。美国离它一万多公里呢。

这样他们就想用各种方式给亚投行施压,欧洲人很聪明,说亚投行还没成立你就说它不符合标准,那我不进到亚投行,我怎么监督他呀?美国没话讲了。

首先,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安全事务中制衡中国影响。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偏见仍深,其政、学界普遍认为,东亚地区局势不稳的根源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外政策的愈发强硬。美国2013 年涉华军力报告称:‚中国宣称其崛起是和平的,没有追求霸权和扩张领土的愿望。然而,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缺乏透明度,该地区对中国意图的担忧持续加深‛。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由此,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在中国周边地区排兵布阵,强化军事联盟。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不断对华挑衅,破坏了推动地区能源合作的政治环境。美国推动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间既有合作机制构成竞争,在经济事务中制衡中国。2013 年,美国促动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谈判,加大‚美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倡议‛(E3)的推动力度,扩大与东亚经济体的合作。在中亚方向,美国主导‚新丝绸之路‛计划,大力介入地区事务。此外,为了牵制中国,美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亚指责中国主导的合作项目存在环境、古迹保护隐忧,给项目实施制造障碍。

其次,中国与中亚各国深化能源合作易引发俄罗斯的疑虑,担心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受阻。俄罗斯将中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是进一步巩固独联体,致力于加强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优先任务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3 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申请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亚美尼亚正式加入关税同盟。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与中亚各国能源合作深化发展,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俄罗斯对此难免疑虑。例如,俄罗斯担心‚中吉乌铁路‛使用的标准轨与俄式轨不能衔接,导致中亚国家对俄离心。中国与中亚各国达成大宗能源贸易协定、拓展上下游合作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都使俄罗斯产生类似担忧。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俄罗斯互利共赢、助其充实欧亚经济联盟、避免恶性竞争,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挑战。

俄罗斯经济上无优势,军事上有优势。中亚曾是它的地盘,现在中国动了它的奶酪,所以有很多猜疑。但乌克兰危机使它与西方不睦,只好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中国也要从战略上进一步绑定中俄关系。

再次,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1997 年,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 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 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形成牵制。

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印度非常警惕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国要争取印度,防止它捣乱。又是瓜达尔港,又是孟中印缅,又是斯里兰卡——印度认为中国在其周边撒网,进行U形包围。所以,中国不要从战略安全上作过多解读,经济合作而已,不要扯太远。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不会倒向美国,也不会倒向俄罗斯,要大力争取。

中亚地区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亚国家之间缺乏一定的政治互信。中亚存在着大量方向不一的区域一体化机制,但是,几乎都一事无成。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一定要以较为稳定的政治关系为前提,并有决心让渡部分‚ 主权‛ 这需要决策者的政治自信和互信。中亚国家大体上都是威权主义国家政局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三股势力‛ 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但它与世纪年代以来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新独立的中亚国家走的是世俗化道路,而该地区的‚三股势力‛呈发展态势,依然是地区内最大的安全威胁’ 也是我们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所面对的重大障碍。目前,中国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关国家的关系总体向好,但主要还体现在高层政府层面,民间对华心态相当复杂。求共同发展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但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存有相当大的戒心,‚中国威胁论‛ 在中亚地区大有市场。

中亚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中亚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对中亚国家间的关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区内气候干燥,地貌形态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其中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4以上,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由于多年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而未实行有效的保护,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工业生产中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 了空气、土壤和水源。中亚地区也是化工、纺织、皮革等行业发达的地区,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以废气、污水的形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投资开发活动会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要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差异明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 基本上题属于发达经济区, 但发展空间小, 资源不足;而其辽阔狭长的中间地带是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 交通不够便利, 自然环境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 整个区域存在‚ 两边高, 中间低‛ 的现象,这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亚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首先,中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2012 年,除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人均GDP 分别达到1.2 万美元和6511美元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为1160、1717 美元,特别是塔吉克斯坦仅为872 美元。其次,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等非常丰富,但工业体系不健全,主要以能源以及矿产、棉花等初级资源为主,不具有较为独立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能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路轨距不统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轨轨距不统一是个老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中国和欧洲国家的铁路使用标准轨距, 即1435毫米,而前苏联国家的轨距为1512毫米,造成列车过境的时间和运营成本提髙,而对大运量和高速铁路的影响就更大。不同国家间技术标准的统一是很困难的, 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改变轨距不仅要重建铁路及其相关设施,而且涉及机车、车辆制造等多个领域,花费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前苏联国家铁路线很长改造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小国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进行全路网改造, 只是改造一条则会造成该线路与原有路网的隔离,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就意味着, 轨距问题将继续存在。

北极航道的开辟。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极通道由两条航道构成: 加拿大沿岸的‚ 西北航道‛ 和西伯利亚沿岸的‚ 东北航道‛。‚东北航道‛, 也称为‚ 北方航道‛, 它的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海域。东北航道西起西欧, 穿过西伯利亚沿岸的北冰洋海域, 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日、韩等国港口。由于天气关系, 东北航道只有夏季的几个月里可开放航行。与南方航道比, 这条路线航程大大缩短, 可以节省大笔开支和时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的融化,航行时间已延长至5个月。目前,从欧洲到亚洲传统航线有三条:一条是经苏伊士运河,19931公里,35天;一条是经巴拿马运河,26186公里,40天;一条是经非洲好望角,22356公里,46天;如果经北冰洋,则只有12456 公里,22天,减少近一半时间。此外,还可节省穿越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费用,减少航运中的能源消耗,船体大小和吃水深度不受限制,可航行各种大型货轮,且沿途无运河壅塞、恐怖袭击、海盗等安全隐患,尤其有利于大吨位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航运。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亚欧交通新干线的雏形已经显现。从长远来看,北极航道的开辟可能会削弱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优势。

领土争端问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创建搁置争议、合作建设的环境和气氛,以合作代替争斗。一则,要与争端当事国进行对话协商,增加合作的共识;二则,要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协商,在落实好南海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签署协议,推动落实。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年,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就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制定行动计划。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实是基于‚一带一路"基础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的一种坊间说法,官方并无此名目计划,‚马歇尔计划‛无论是计划本身还是词语都有一种霸权思维隐匿,会让外界误认中国别有用心。

所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因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被民间和市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承担贷款风险,企业输出过剩产能,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中国资本和产能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一方面是中国有过剩产能和过剩外汇资产;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成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战略。‛虽然‚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只是坊间的提法,但在国家层面,上海自贸区试验、‚一带一路‛、等策略均已经实质性启动,有智库认为,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丝路基金标志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二者都是崛起的力量试图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对外政策目标,当然也包括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资助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赋予北京成为亚洲最重要力量的影响力。

第二,非传统安全的风险。

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这个高铁建到巴基斯坦,塔利班来了,那怎么办?最后把铁路给扒了,把建筑工人给围起来,就是他挑动,同时这些东西我们也控制不了啊。发水灾了,下冰雹怎么办?所以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就是说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和建立亚投行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其中。同时沿途地区搞得挺好,政变了,这个事儿不就麻烦了吗? 举一个例子,斯里兰卡前总理跟中国关系非常好,我们在那儿建了一个斯里兰卡最大的电站,占整个斯里兰卡发电量的40%,发电厂成立的当天斯里兰卡的电价下降25%,最后印度和美国害怕了,因为那是印度和美国的地盘了,他们就发动政变。这个政变跟乌克兰是一样的,他们就收买这个选票把前总理给弄下去了,新总理上来了,说和中国签的单无效,中国一施压他说还可以谈一谈。现在这个事情在磋商之中,没有结果。

中印缅经济走廊要想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必须经过缅北地区,但是此地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依然看不到希望,如2009年8月8日果敢事件,2015年初的冲突。

第三,传统安全的风险

中泰高铁和英拉谈得好好的,后来说英拉受贿,最后这个事儿就黄了。泰国去找日本,当然这个事儿最后还没有定。我们搞中缅水电站,说你破坏环境,然后鼓动村民把路一占,那这个水电站怎么弄?这些就是传统的安全风险。

密送水电站停工:2009年开工,2011年9月被叫停,总投资36亿。原因:第一,按照协议将有90%的电输往中国,缅甸境内就缺电,被认为掠夺资源;第二,建成760万平方公里的水库;第三,核电站位于江上游,被认为污染环境。

第四,法律和道德的风险

这些国家涉及几十个宗教,而且各个国家的法律都不一样。咱们中远集团在希腊的老总,我和他聊过,他说不敢开除工人,招的工人要养他一直到死,那得背上多大的成本呀。如果把他开了,希腊工会不干,希腊为什么破产?他光说不干,整个国家吃福利,吃到最后国家破产了,把中远给套在那儿了。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所以这些问题如果发生了,中国企业和当地的法律产生冲突怎么办?在那个地方怎么打官司呢?这也是问题。

什么叫道德风险?比如,豆腐渣工程、侵犯当地宗教习俗、违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事件可能引起当地不满,中国的工程师就有可能被绑架或更糟。中国的很多企业短视,因为方便指挥,便只用自己的工人。但是,当地的就业没有解决——你就不能在只雇自己工人的同时,顺便建一所学校或者做点别的公益事业,以弥补一下自己的名声?企业要扎根当地,赢得大蛋糕,就要先赢得民心,考虑长远,为社会公益服务,带动当地就业。

五、‚一带一路‛战略应对

从外部来说,外交先行,构建合作机制。

从内部来说,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济与非经济目标并重、对外开放、促改革的新机遇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项目合作。《史记》告诉你何时建成‚一带一路‛

上一篇:从读者满意度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下一篇:房产税改革试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