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

2024-06-04

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共5篇)

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 篇1

新疆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概况

(丁忠帆转载)

阿克苏地区总面积13.25万平方公里,辖8县1市、83个乡(镇)、46个国营农林牧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及所属阿拉尔市和16个团场分布在地区境内,总人口253万(其中农业人口157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地区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余万亩,森林资源1000余万亩,草场5000余万亩,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183至227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中国白杏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也是新疆薄皮核桃、红枣和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

一、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现状

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阿克苏地委、行署在全面分析地区区情和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市场考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十一五”期间,建设以红枣、核桃为主的35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地区林果面积从2004年的187万亩迅速扩张到目前的452万亩,奠定了农民人均12000元收入结构。形成以阿克苏市、阿瓦提县、温宿县、沙雅县、新和县、库车县为重点的200万亩红枣基地,以温宿县、阿克苏市、拜城县、乌什

县为主的150万亩核桃基地,以库车县、温宿县、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为主的城郊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园艺基地三大区域布局。截止2011年底,全地区特色林果面积达到452.4万亩,其中:红枣195.6万亩、核桃151.2万亩、苹果21.4万亩、香梨20万亩。经济林挂果面积达到了315万亩,各类果品总产量达140.9万吨(其中红枣31.6万吨、核桃7.4万吨、苹果24.3万吨、香梨25.6万吨),2011年全地区实现林果产业总产值58.9亿元,农民林果业入均纯收入达到1816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6.3%,25万亩果园通过绿色果品基地认证,5万亩果品通过有机果品基地认证,4万亩果园完成出口水果果园注册。培育林果保鲜加工企业101家,发展林果合作社189家,其中注册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果品加工企业23家。开发果汁、果酒、果醋、果脯、红枣素、红枣胶囊等系列产品300余个,加工能力35.4万吨,年贮藏、保鲜果品能力58.2万吨。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枣园”大品牌战略,制定了红枣、核桃、苹果、葡萄等六大果品规范化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先后注册了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全国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最多的地区之一。“宝园”核桃、“天山贡”红枣、“红旗坡苹果”、“源兴金果”四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红旗坡苹果”、“天枣素”、“天枣”、“天山贡”、“天杉”等8个产品获得

新疆著名商标;阿克苏红枣、核桃、苹果、葡萄被评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并荣获中华名果金奖。建成上海松江国际食品城和西郊国际交易中心果品外销平台,建立果品营销网店232个。

二、阿克苏地区发展林果业的主要做法

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环塔里木盆地1200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的战略部署,阿克苏地委、行署坚持把发展林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要有新格局的突破口,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党政推动”与“技术支撑”双轮驱动,全力推动林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调优结构、加快发展,夯实林果增收基础。

1、统一思想,调优结构,坚定不移把林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阿克苏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新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棉作为传统产业,多年来一直在农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依靠棉花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对农民快速增收的贡献能力已显不足。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实现最大产出效益,必须加快调整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从2004年起,地委、行署着眼农民增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林

果产业,把林果业培育成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新的支柱产业。转变思想观念。通过组织赴区内外林果产区考察学习,邀请疆内外知名专家来阿授课指导,组织千名少数民族干部回乡调研宣讲和举办林果业知识讲座,深化了干部群众对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认识,实现了林果规模的迅速扩张;通过建设矮密早优质高效丰产示范园,展示新成果、新亮点,每年组织林果业观摩评比,激发了干部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热情。

2、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扎实有效地促进特色林果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特色林果业发展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地、县、乡三级林果产业化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林果基地建设规划、指导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方面工作。组建地区红枣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红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精品园的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二是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对林果业发展用地、用水、用电以及利用“四荒”地发展林果业都有明确的扶持措施。三是强化保证措施。制定实施了《林果业质量管理标准》、《林果业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和《林果质量管理增效年活动实施方案》、《林果质量管理增效年考核办法》将林果业发展指标

纳入目标管理和干部考核,量化分解,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四是加强组织保障。积极推行科技副职选派制度,出台《关于选派林果业科技副职、县(市)长助理的实施意见》,选调委派一批爱岗敬业、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县(市)担任科技副县(市)长、县(市)长助理,指导帮助基层干部和农民尽快学习掌握林果实用技术,为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

3、加大投入,全力扶持,促进林果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一是不断加大林果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地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各县(市)也按照大县200万元以上,小县不少于50万元的标准配套林果发展资金,确保了林果产业发展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经费投入。“十一五”以来,全地区各县(市)用于林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投入资金地县乡财政共投资3.6亿元。二是加大对林果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扩大林果业信贷业务,对发展贮藏保鲜、加工转化、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和林果产品运输机具购置的贷款,全部实施贴息政策,每年为农民发放小额贷款近2亿元;三是开展了政策性林果业保险试点工作。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共承保约36万亩,实现签单保费3000多万元。

4、强化管理,创新科技,着力提升林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创新建园模式和栽培技术,集成技术理论。探

索普及了酸枣直播苗嫁接建园和核桃秋栽技术,降低了造林投入成本、提高了苗木成活率。积极推广了果棉、果粮间作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了“矮密早”高密度建园丰产栽培模式,创造了红枣定植第三年亩产达到2610公斤的吉尼斯纪录。《阿克苏红枣150万亩酸枣直播建园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荣获2011年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编著出版了《阿克苏红枣生产应用新技术》一书。二是开展生态健康果园苹果、红枣、核桃项目试点工作,为开拓地区乃至新疆特色林果业高端市场打造新疆生态健康果品奠定基础,为推动新疆林果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以示范园为抓手,打造精品果园。按照县级领导干部示范园面积不少于200亩、乡科级领导干部示范园面积不少于100亩;村干部示范园面积不少于50亩的建设标准,建成地、县、乡、村四级林果科技示范园3101个,总面积达到了50万亩,对示范园实行挂牌建档,定人定责,示范园经济效益、产量指标要高于全地区林果业同树龄果树的平均水平60%以上。同时对示范园实行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干部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以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实行科技创新考评机制。地区财政每年拿出200-300万元资金,对部分难点课题在全地区范围内公开招标,开展技术攻关,同时每年拿出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鼓励地区林果专业技

术干部参与项目攻关;地区主管部门每年对当年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评选奖励,评选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五是实行地区林果首席专家制度。在全地区范围内挑选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地区林果首席专家,参与自治区科技一把手工程,引领地区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5、加强防控,增强林业的科技支撑能力。高度重视大风沙尘、低温冻害和病虫害三大灾害防控工作。建立国家、自治区和地县级测报点75个,建成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0个、机械化防治服务队87个,组织培训机械化防治服务队员3953人,拥有各种防治机械6000台,推广了招引麻雀、果园养鸡和投放赤眼蜂、捕食螨、迷向剂等生物防治技术;探索建立了林果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验检疫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应急救灾体系,有效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不断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证农区防护林达到耕地面积的10%以上,有效地削弱了大风沙尘天气的影响。

(二)强化质量标准,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提升林果产品竞争力。一是积极推进生产标准化。启动打造中国枣园区域品牌策划与经营策略,对林果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分类、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建立各级林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对林果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引导、支持龙头企业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打造名牌产品。扶持有出口条件的企业开展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014000环境保护体系认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打破区域界限,整合品牌资源。立足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建设“中国枣园”大品牌战略,统一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标品牌,“阿克苏红枣” “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库车白杏”等12件地理标制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认证,现有的 “狄夏特”“红桔蜜”牌红富士,“天枣”“天杉”“西域王”牌红枣,“宝元”牌核桃,“沙玉王”“沙玉”“海思”牌葡萄等果品品牌将得到统一整合。

(三)加快市场开拓,推进林果产业化进程。

1、加快市场开拓,大力实施特色果品“东进西出”营销战略。一是着力抓好浙江省各对口市果品展示展销网点建设。依托上海市场平台,连续6年开展特色果品展销会、推介会、招商洽谈会和经纪人培训班,在上海、浙江组建阿克苏果品配送中心、专营区、旗舰店、直销店等销售实体,构建以上海、浙江为中心,辐射华东、华北及长三角地区的 “东进”销售网络;二是依托喀什、伊犁等口岸优势,开拓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市场,进一步加快了“西出”营销步伐。三是进一步完善阿克苏农业信息网,开展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活动,进一步扩大阿克苏林果产品知名度。

2、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化进程。加大林果产品加工园区、批发流通市场建设力度,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效益、有市场潜力的加工企业群体,延长产业链,形成林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优势。利用建立新疆特色果品国际博览中心为契机,把阿克苏打造成南疆乃至新疆的果品集散地。依托中央政策支持和浙江省对口支援有利时机,大力承接内地省区企业转移,千方百计吸引内地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地区林果产业化经营,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现代林果产品加工业。加大林果业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开发林果业信贷产品,努力拓宽林果业发展融资渠道,要利用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开辟专门的林果产品常年交易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培育壮大林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

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阿克苏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经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以坚定林果产业发展思路,稳定现有规模、品种布局,提高产业体系 “五个能力”建设即“增加投入提产量、加强管理提品质、强化科技防灾害、加工贮藏促销售、开拓市场树品牌”,推动标准化生产;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精深加工企业,坚持不懈地开展特色果品展销会、推介会、招商洽谈会和经纪人培训班,发展农超对接、配送中心、产销一体化、展示直销中心,加快果品专营区发展速度,积极促进营

销,开拓市场,确保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2015年特色林果业面积450万亩,果品总产200万吨,果品保鲜、加工率70%以上,产值8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奋斗目标。

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 篇2

关键词:新疆特色林果业,销路,电子商务

一、新疆林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1. 新疆林果业蓬勃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把建设特色林果基地作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力推动, 实现了林果基地规模的快速扩张。2000年以后, 林果业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林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起步和发展, 极大地带动了果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优势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使新疆步入了由传统林果业向现代林果业跨越的新阶段, 目前在新疆林果主产区的一些地方, 林果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如今, 全区已拥有1 600万亩的林果面积, 在环塔里木盆地形成了以红枣、核桃、杏、香梨、石榴、苹果、巴旦杏为主的南疆林果主产区, 吐哈盆地形成了以葡萄、哈密大枣为主的优质林果生产基地, 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形成了以苹果、葡萄及小浆果为主的特色林果生产基地, 这些产区和基地组成了“一县一品, 一乡一品”和具有区域化特色的林果产业带。全区已有11个“核桃之乡”、“葡萄之乡”、“香梨之乡”、“巴旦杏之乡”、“小白杏之乡”等知名林果之乡。同时, 特色林果的区域性规模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南疆五地州红枣面积突破了300万亩, 核桃面积接近300万亩, 杏子面积超过了300万亩, 并且形成了区域性的生产基地。发展较好的巴州, 形成了以库尔勒市为中心50万亩香梨产业圈, 以轮台为中心的30万亩小白杏产业圈, 以若羌、且末为中心的红枣产业圈。随着品种结构的优化和特色林果产业带的形成, 提高林果产品品质、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共识。

2. 新疆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1) 电子商务平台

的建立。2010年11月1日新疆特色林果电子商务平台在乌鲁木齐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启动, 这种新型商务模式的应用, 给新疆的林果产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完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营销体系, 改善林果生产经营状态、提高林果产品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新疆特色林果电子商务平台按照电子商务对于品牌、客户、营销和渠道等方面的现代化理念, 以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为主导运营思想, 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 提高流通速度及效率, 实现农林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品牌化, 对完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营销体系, 整合新疆特色林果走出新疆、走向全国、乃至辐射周边国家地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新疆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新疆电信公司2010年7月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自2000年7月起, 十年间, 新疆电信固定电话增长率超过10%, 用户数达到485万;宽带用户增长率超过50%, 用户数达到100多万;移动网络用户规模超过100万, 覆盖了全疆城市和中心乡镇、团场。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普遍提高。网络购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据淘宝网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疆内皇冠级以上的淘宝卖家有50多家, 钻石级卖家有5 000家, 日均交易额达到76.2万元, 买家涉及全国多个地区, 网售已经成为疆内一些企业和个人重要的营销方式之一。

二、新疆林果业开展电子商务现状

目前, 新疆林果业市场发展不均衡, 其传统营销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只有一些实力较强、市场渠道信息丰富的企业正在运用网络营销模式。此外,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原因, 各地的林果企业或相关子行业之间开展电子商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据调查, 乌鲁木齐市等首府城市的部分中小公司和批发零售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并开拓了的网上销售渠道。但是如南疆等偏远地区的一些林果业企业因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有限至今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 开展网络营销的商家较少。

目前新疆林果业主要的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站有:新疆林果网 (www.xjlinguo.com) 、新疆特产168商城 (www.xjtc168.com) 、新疆干果特产网 (www.xj3sgw.com) 等, 以上特色林果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上商城, 都是通过企业自己建立网上商店。此外如新疆特产168商城等网站的B2B市场和B2C市场同时还与阿里巴巴网站和淘宝网进行合作, 并在这两家大型网上市场上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网上商店。

三、新疆林果业发展电子商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电子商务基础薄弱。

新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 已建成网络的质量尚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网上交易安全性还不十分可靠, 网上信用体制不健全, 支付的手段单一, 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应用存在偏差, 人们的网络意识淡薄, 网上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体系尚未建立。

2. 知名品牌少物流水平低。

林果产品生产与运销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优质林果产品特别是具有知名品牌的林果产品较少。林果产品品种繁多, 生产单位小, 配送需求属多点次, 物流技术难度高。

3. 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目前, 新疆缺乏一批具有现代化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农业电子商务人才。随着传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向现代化商务模式的转变, 传统农民也要向现代“电农” (E-farmer) 转变。电农是指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与运销的农民。他们通过网络掌握农业产销信息, 包括市场行情等等, 进而对农产品产销进行分析, 快速回应市场变化, 调整产销决策。

四、新疆林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策略

1. 构建高效的林果业信息网络体系。

(1) 完善林果业信息体系的软硬件设施。传递准确的产品信息是成功实施林果业电子商务的前提, 为此应加快林果业信息体系建设, 加强对林果业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硬件方面是建设好以公共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有线电视网为主的省、市、县三级林果业信息网络体系、林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林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及林果业专家系统。软件方面是要面向各级林果业管理部门, 针对林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建立林果业宏观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以提高林果业宏观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 成立部门间信息管理与协调小组, 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为保证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信度, 可以考虑成立一个部门间的协调小组, 各部门在发布信息的内容上、详细程度上各有侧重, 保持口径一致, 以增强信息的权威性, 从而为政府及相关信息用户决策提供较为准确、可信的信息, 提高信息的有效性。 (3) 加大林果业信息体系建设投资, 强化林果业信息公共服务。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持, 要把林果业信息工作当做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职能, 相关机构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实际工作中。

2. 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 逐步实现林果产品网上交易。针对目前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所处的阶段, 逐步实现林果产品网上交易的目标是:采用多种交易形式, 特别是加强前瞻性和个性化服务, 逐步形成一个网上交易市场, 使农民及农企利用互联网做生意得到普及。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 我们可先易后难, 在配送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的前提下, 对一些时效性很强的产品试行拍卖制, 这样既降低竞买成本, 又可以使参与竞买的人数不受拍卖场所的限制。网上交易集市可从交易中介做起, 开设网上林果产品超市, 结合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 为产供销农户提供便利、高效、详尽、准确的信息服务。超市的交易平台可供不同区域的产购销商在网上进行交易, 签订生产购销合同, 同时充当交易双方的信用中介。并通过制作网页, 开展网络营销宣传等手段促进林果产品交易和信息流通。 (2) 建立好品牌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品牌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建立在商务平台上的互联网节点, 能够把不同的从事品牌林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聚集到一起开展商务活动。一个品牌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常把品牌林果产品的买卖双方汇聚到一个虚拟的中心市场上, 此外被汇聚到这个平台上的还有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产品检测检疫机构等组织和部门的人员。品牌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不同企业间的一切与交易和互动相关的活动, 而且还使得企业之间在设计、开发、生产以及最终产品在供应链上的分销实现合作[4]。由于品牌林果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种媒介为品牌林果产品的品牌表达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传播渠道。要建立品牌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应不断完善信息组织结构, 力求做到多样化、多层次表达信息。只有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表现方式才能构建一个立体的产品品牌概念, 用户才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了解某种品牌林果产品, 这样更有利于品牌林果产品在网络空间中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3) 建立安全的支付体系。最高层次的林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交易者采用电子资金支付的方式。为此, 一方面要完善在线支付系统, 针对农村的金融状况, 目前应重点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创新, 配合其他银行共同提供相对完善的电子银行业务。同时要提高农民对电子支付方式的认识, 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 增强交易主体对电子支付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赵卫东, 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俊梅.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0) .

[3]姜华.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安徽林果业科学, 2006, (19) .

[4]陈小梅.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 2007, (7) :62-64.

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苹果蠹蛾;新疆;林果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S436.6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129-03

收稿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3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编号:20113010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126003)。

作者简介:努尔古丽·马坎(1968—),女,哈萨克族,新疆布津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防火研究和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研究。E-mail:nurgul36@126.com。

通信作者:张新平,副研究员,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zxp74@163.com。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别称苹果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小卷蛾属,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1]。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的危害最重,主要寄主为苹果、花红、海棠、沙梨、香梨、山楂、野山楂、李、杏、巴旦杏、桃、核桃、石榴、栗、无花果、枣、酸梅、花楸等经济林植物[2]。苹果蠹蛾起源于欧洲东南部,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所有的蔷薇科树种栽培区,苹果蠹蛾的猖獗已成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库尔勒地区首次发现了该害虫[3-4],目前在甘肃、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北京及天津等省(区、市)都有分布,并呈逐年蔓延趋势[3-5]。近几年来,随着新疆蔷薇科树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果品流通范围的扩大,苹果蠹蛾的扩散有加快的趋势。苹果蠹蛾的幼虫期长且危害严重,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种子,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6]。蛀果率在70%以上,造成大量落果减产,降低果实品质,每年给新疆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对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7]。自1953年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苹果蠹蛾以来,有关苹果蠹蛾的文献很多,防治手段多种多样,有效降低了苹果蠹蛾危害造成的损失,促进了林果业生产。许多学者对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风险分析、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8-10],但对新疆苹果蠹蛾的风险分析、危险性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新疆下辖县(市、区)的气候差异,各地区之间苹果蠹蛾成虫的羽化时间、各虫态发生期也有差异。苹果蠹蛾对环境适应能力、抗逆性、繁殖能力很强,发育历期长,生活隐蔽复杂又不整齐、传播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较大等,对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新疆林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笔者所在的调查组于2012年7月对新疆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苹果蠹蛾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防止苹果蠹蛾扩散蔓延和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对苹果蠹蛾入侵新疆的危险性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同时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苹果蠹蛾在新疆的危险性作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林业有害生物苹果蠹蛾提供了科学依据。

1风险评估

1.1苹果蠹蛾在新疆的地理分布管理评估

笔者于2012年7月在新疆下辖的县(市、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苹果蠹蛾地理分布范围、寄主植物、危害现状。苹果蠹蛾1953年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遍布新疆全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的周边地区甘肃、宁夏等省(市、区)迅速扩展,之后持续向东扩散;到21世纪前期,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北京及天津等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4-6]。2011年新疆全境的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的危害率达70%,全疆苹果蠹蛾发生面积1.174万hm2,尤其是阿克苏、伊犁州、巴州等地发生严重,蔷薇科树种暴发成灾,胡桃科、石榴科等树种不同程度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損失非常大。苹果蠹蛾已成为新疆林果业生产区农民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和防治苹果蠹蛾是当务之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林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苹果蠹蛾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性很大。苹果蠹蛾在新疆的分布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管理标准。

1.2苹果蠹蛾在新疆境内扩散的风险评估

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理,从寄主植物及受害寄主植物种类、面积及其经济价值,国内外分布状况,新疆境内的适生范围,传播方式、检疫鉴定的难度、扩散途径等方面对苹果蠹蛾在新疆全区范围内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

1.2.1寄主植物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的危害最严重,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光热条件非常适合蔷薇科树种等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苹果等落叶果树。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新疆果品含糖量高、肉质细嫩、质地脆硬、色泽艳丽,是建立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理想区域,例如现产的苹果质量优于山东、陕西等产区,说明新疆为苹果的适生区。苹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在我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果实产量,都居各种果树的首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90万hm2,超过世界栽培总面积的1/3,年产量 2 610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7%。苹果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林产品之一,是一种高产、稳产、经济利用年限长的果树。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瞻远瞩,因势利导,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林果产业。截至2011年,新疆林果栽培面积已达113.33万hm2,林果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来自果树的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年人均林果收入达到1 000元。目前,新疆苹果种植面积已达 4.13万hm2,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阿克苏、伊犁州、塔城盆地、昌吉等地,其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和出口创汇影响巨大,而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疆林果业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加快了新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苹果蠹蛾寄主植物和危害程度见表1。表1苹果蠹蛾在新疆分布地点、寄主植物和危害程度

科名属名寄主植物分布地点危害程度蔷薇科苹果属苹果(Malus pumila)阿克苏、伊犁、昌吉、塔城+++海棠花(M. spectabilis)昌吉、伊犁+++花红(M. asiatica)昌吉、伊犁++梨属香梨(Pyrus aromatica)巴州+++沙梨(P. pyrifolia)巴州+++山楂属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伊犁、塔城++野山楂(C. cuneata)伊犁++李属李(Prunus salicina)昌吉、塔城、伊犁++杏属杏(Armeniaca vulgaris)阿克苏、巴州+++桃属扁桃(Amygdalus communis)喀什++桃(A. persica)昌吉+酸梅属酸梅(Armeniaca mume Sieb.)塔城+花楸属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阿勒泰+胡桃科核桃属核桃(Juglans regia)喀什、和田、阿克苏+石榴科石榴属石榴(Punica granatum)喀什、和田+壳斗科栗属栗(Castanea mollissima)+桑科榕属无花果(Ficus carica)喀什+注:“+++”表示严重危害,“++”表示中度危害,“+”表示轻度危害。

1.2.2国内外分布地点在世界范围内,苹果蠹蛾分布很广。该害虫原产于欧洲东南部,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所有的蔷薇科树种栽培区,苹果生产区主要集中于中国(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北京、天津、新疆等)、美国、波兰、法国、伊朗、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德国、印度、阿根廷和智利等地区。新疆全境都是苹果蠹蛾的发生地,尤其是在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塔城盆地、昌吉州等地,该虫已暴发成灾[1-6]。

1.2.3新疆的适生范围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有效积温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较好的空气质量和灌溉水质量,非常适宜蔷薇科树种等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苹果等落叶果树。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是苹果蠹蛾适宜的生存环境,在新疆南北疆都有苹果蠹蛾,该害虫具有在不同地区蔓延扩散并暴发成灾的潜在风险,对新疆林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来,新疆林果业营造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林果业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目前,种植苹果的阿克苏、伊犁州、塔城、昌吉等地均适合苹果蠹蛾生存,这些地区由于寄主的存在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苹果蠹蛾潜在的适生区,这为苹果蠹蛾在新疆境内的蔓延扩散提供了基本的寄主条件。

1.2.4传播扩散的可能性苹果蠹蛾属于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新疆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被列为新世纪农林业四大基地建设工程之一,其中苹果产业是新疆林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向。近几年来,随着新疆苹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林苗木的频繁调运和果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苹果蠹蛾的扩散有加快的趋势,对该害虫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苹果蠹蛾的猖獗已成为新疆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在自然条件下,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状况在新疆大多数1年发生3代,少数1年发生4代。完成1代需40~50 d,老熟幼虫主要在果树的翘皮下、树洞中、果树基部的土壤中和果园中的其他废弃物上结茧越冬。各虫态发育期不整齐,越冬幼虫最早于翌年4月中旬、5月初化蛹,5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于5月底6月初出现,6月初及8月上旬为幼虫危害脱果期[11-12]。苹果蠹蛾的卵、幼虫、蛹都在树干内隐蔽生活,受外界因子影响小,世代重叠,其生活史复杂且南北疆的气候不同,使得南北疆苹果蠹蛾的危害现状、生物学特性也有差异。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多种果实、种子,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造成大量落果减产,降低果实品质,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很大,对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

1.2.5苹果蠹蛾疫情控制难度苹果蠹蛾的繁殖方式是两性生殖,繁殖能力很强、发育历期长,生活隐蔽不易发现、成虫可近距离传播、林间通过自身飞行来自然传播蔓延,该虫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潜力成为苹果蠹蛾的世界性分布和广泛的寄主范围。由于新疆下辖县(市、区)气候存在差异,各地区之间苹果蠹蛾成虫的羽化时间、各虫态发育期也有差异且不整齐,苹果蠹蛾具有分布范围和寄生范围十分广泛、特性各异、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易于传播、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以幼虫在果实内潜食危害,从而引起落果、烂果,对蔷薇科、胡桃科、石榴科、桑科等树种造成危害,每年给新疆林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在新疆境内大面积发展的蔷薇科树种单一,结构单纯,生物群落简单,抗逆性差,生态环境有利于该虫的繁育和蔓延,该虫易猖獗成灾,苗木质量差等多种因素均为苹果蠹蛾喜好的寄主植物,适宜的生存环境,极易受苹果蠹蛾的侵染。这些给都苹果蠹蛾在新疆植物检疫及控制疫情方面增加了难度。

1.2.6苹果蠹蛾的传播扩散途径苹果蠹蛾幼虫主要在果树的翘皮下、树洞中、果树基部的土壤中和果园中的其他废弃物上结茧越冬。苹果蠹蛾的传播扩散途径有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2种方式。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最大飞行距离只有500 m左右,自身短距离扩散能力较强,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强,迁飞距离300~500 m,但远距离靠自身飞行来自然传播很有限,短距离或林间主要通过自身飞行来自然传播蔓延,这些都为该害虫扩散蔓延并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疆境内蔷薇科树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果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以及区间盲目进行经济林苗木调运或大量引进外来苗木,果品调运普遍,造成苹果蠹蛾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性很大。目前,新疆苹果蠹蛾的传播扩散主要是通过经济林苗木调运及其果品的运输造成的,说明了以检疫手段来控制其扩散蔓延的重要性。

1.3经济和环境风险评估

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危害较重,尤其是苹果、海棠、梨、杏等。苹果蠹蛾是世界上果树危险性蛀果害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1992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名单,1995年被农业部列入我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996年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2,5]。苹果蠹蛾分布与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发生普遍。自1953年苹果蠹蛾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以来,新疆大部分地区一直长期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给新疆林果业发展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脅,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由于苹果蠹蛾幼虫期长且危害严重,卵、幼虫、蛹都在树干内隐蔽生活不易发现,而且各虫态发育期不整齐,危害严重时造成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这些都给防治增加了难度,因而苹果蠹蛾防治工作一直是林业部门森防工作的难题,至今在国内尚未找到彻底控制该虫的有效措施。目前,新疆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林果业面积最大的地区。截至2011年,新疆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13万hm2,产量52万t。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阿克苏、伊犁州、塔城盆地、昌吉等地区,其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和出口创汇影响巨大,而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林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疆林果业的发展,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于加快新疆农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应严格控制中亚地区贸易和旅客携带林果进入我国,尤其对进入新疆苹果生产基地阿克苏、伊犁州、塔城、昌吉州等林果主产区的防范更加重要。一旦苹果蠹蛾在新疆境内蔓延扩散,就会严重威胁新疆林果业生产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破坏生态环境,对新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难以估计。

2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可知,苹果蠹蛾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易繁殖扩散、面积大、危害重、除治难度大等特点,对苹果蠹蛾进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3-14]。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苹果蠹蛾危害,保护新疆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对苹果蠹蛾的风险管理,力求使该虫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15-16]。

2.1预测预报

对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使用了病虫鼠测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与管理系统,目前建设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苹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全疆林果栽培面积已达113.33万hm2,其中全疆苹果栽培面积已达4.13万hm2,栽培面积广泛,在其主要产区可以建立病虫测报站,加强病虫系统调查及防治技术,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及暴发成灾规律和危害特点,利用网络传输系统准确发布病虫发生防治情报,做到有目的地防治[17-18]。

2.2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对于新疆已发生苹果蠹蛾疫情多年的地区加强植物检疫,可以杜绝危险性害虫的传入和输出。从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等多种措施对苹果蠹蛾进行封锁控制,选择培育抗性强的苗木和果品,合理抚育,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建立适宜苗木生长而不利于该虫发生的林间环境条件,破坏其卵的越冬场所,消灭虫源,压低虫口密度。大力加强抚育管理,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以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逐步达到防治林果业虫害的效果[5,11-12]。

2.3大力开展生物防治

随着化学防治的使用,对环境、食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使害虫抗药性快速增强,天地种群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新疆林果业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苹果蠹蛾卵蛹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茧蜂科、姬蜂科、土蜂科、胡蜂科等,天敌昆虫的自然寄生率较高,在苹果蠹蛾幼虫期为天敌控制重要时期。目前,新疆对它们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寄生蜂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利用,有效发现和鉴别寄生蜂种类,对寄生蜂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与释放,充分利用当地的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技术以防治苹果蠹蛾,从而减少落果率、烂果率,促进新疆林果业的

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收入[8]。

参考文献:

[1]曾大鹏. 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68-171.

[2]李照会. 农业昆虫鉴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54-257.

[3]张学祖. 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J]. 昆虫学报,1957(4):467-472.

[4]张学祖,周绍来,刘景富. 伊宁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之研究[J]. 昆虫学报,1960(1):40-53.

[5]秦晓辉,马德成,张煜,等. 苹果蠹蛾在我国西北发生危害情况[J]. 植物检疫,2006,20(2):95-96.

[6]金瑞华,张家娴,白章红,等. 苹果蠹蛾分布与降雨关系研究初报[J]. 植物检疫,1996,10(3):2-9,14.

[7]马德成,马玉玲. 杏干也是传带苹果蠹蛾的载体[J]. 植物检疫,1997,11(2):54-55.

[8]周嘉熹,等. 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6-437.

[9]林伟,林长军,宠金. 生态因子在苹果蠹蛾地理分布中的作用[J]. 植物检疫,1996,10(1):1-7.

[10]林伟.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分析苹果蠹蛾在中国的定居风险[C]//动植物检疫第二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6:35-37.

[11]黄玉珍.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5):20.

[12]曹松江,马娟,牛建强,等.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巴州科技,2004(3):18-19.

[13]蒋青,梁忆冰,王乃扬,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208-211.

[14]庄全.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3):215,217.

[15]蔣青,梁忆冰,王乃杨,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 植物检疫,1994,8(6):331-334.

[16]陈克,范晓虹,李尉民. 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2002,16(5):257-261.

[17]陈宏,林伟,薛光华,等.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及其应用[J]. 植物检疫,1995,9(1):15-16.

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 篇4

收录日期:2013年6月18日

一、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阿克苏地区按照新疆自治区政府做出的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方针政策, 优势树种向最佳适宜区集中的原则, 确定了快速扩张红枣、核桃种植规模, 基本稳定苹果、香梨、葡萄、杏面积的总体发展思路, 突出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 同时综合果树抗性、品质、丰产等诸多因素, 进一步明确了红枣以灰枣、骏枣、板枣为主, 核桃以温185、新新2为主的品种结构布局。基本实现农民人均一亩红枣、一亩核桃、人均3亩果园的目标。近年来, 阿克苏地区依托优质的林果资源优势, 继续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特色林果业发展显著。

(一) 地缘和资源优势。

阿克苏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 土地肥沃、光线充足, 非常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和林果。目前, 阿克苏地区已成为“中国白杏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 也是新疆薄皮核桃、红枣和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全地区已经建成特色林果品种资源圃5, 333hm。种植有从国内各大产区引进的包括红枣、樱桃和各类优质核桃等在内的500多个品种, 为阿克苏地区未来林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经济优势。

2003年以来, 阿克苏地区将发展林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 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干果基地建设, 实施“林果业管理增效年”活动, 增强林果业科技支撑能力, 林果业面积和产量飞跃增长。2011年阿克苏地区林果面积达到了450万亩, 其中挂果面积为247万亩;果品产量达到了118万吨以上, 其中红枣、核桃、苹果、梨、葡萄、杏等特色林果业产量达到了98万吨以上, 林果业总收入为498, 281万元, 占第一产业收入的38.92%, 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左右。2011年林果业面积比2000年增长5.93倍, 年均增长23.4%;林果业产量增长3.24倍, 年均增长18.4%。

(三) 产业优势

1、标准化、产业化优势。

制定的红枣、核桃、苹果、葡萄等六大果品规范化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 在全地区广泛推广。外向型基地快速发展, 出口果园注册5万亩, 有机果品生产基地15, 461亩,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全地区特色林果面积已发展到450万亩, 占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基地面积的1/3, 其中, 红枣、核桃面积已占林果总面积的70%, 六大果品产量占林果总产量的90%。同时,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已初步形成三大基地:以阿克苏市、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温宿县、阿瓦提县为重点的150万亩红枣基地;以温宿县、阿克苏市、拜城县、乌什县为主的140万亩核桃基地;以库车县、温宿县、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为主的城郊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园艺基地三大区域布局。

2、市场开拓优势。

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初步形成了以安利达、红旗坡、纵横、丰收三场、自治区果品公司为重点的储藏保鲜企业, 屯河果业、燕山果业、天海绿洲、塔里木枣业为重点的果品加工企业。目前, 阿克苏地区培育了以红枣、核桃、苹果、杏、葡萄等特色产品生产、保鲜、加工的产业群, 果品加工、储藏保鲜企业56家, 贮藏保鲜果品能力20万吨, 加工果品能力10万吨, 占地区果品总产量的30%。阿克苏地区8县1市均成立了林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队, 林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占全地区林果业总面积的1/3以上, 林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发展速度均位居新疆前列。在基地 (乡镇村或公司) +农户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和林果能人的作用, 全力推进独立法人林果专业合作社。目前, 阿克苏地区具有独立法人的林果专业合作社39个、林果基地233, 532亩。从事果品销售的农民经纪人在1, 000余人, 年销售干鲜果5万吨, 大部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型城市。南疆的铁路、公路横贯阿克苏地区, 连接国内各省的重要交通纽带。因此, 我国许多特色农产品, 特别是特色果品出口量将会明显增长, 阿克苏地区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

3、品牌优势。

目前, 阿克苏全地区1万hm果园已通过绿色果品基地认证, 1, 333hm果园已通过有机果品基地认证。库车、温宿、乌什等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核桃之乡”、“小白杏之乡”、“沙棘之乡”。阿克苏红枣、阿克苏苹果、温宿县核桃、库尔勒香梨等11种产品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是全国拥有10个以上林果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区。同时, 以“阿克苏”区域品牌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有一定市场的30多个企业品牌。如, “天枣”、“柯柯牙”、“天杉”、阿克苏市的“狄夏特”苹果, 红旗坡的“红洁蜜”苹果, 温宿县的“昆玛河”苹果、“青玉”和“宝圆”核桃, 阿瓦提县的“多浪”香梨, “穆莎莱斯”, “月亮园”葡萄、“丝路”, “库车白杏”、“龟兹”、乌什县的“燕山”、“沙棘”, 库车县的“博斯坦”和实验林场的“西域王”等一系列果品品牌, 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阿克苏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 基础设施薄弱。

林业基础建设滞后的现状与新时期林业所承担的新任务还不相适应。阿克苏地区地处偏远, 远离内地, 资金、技术、人才短缺, 科技作用发挥不够, 林业基础设施薄弱, 林区道路、水电等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装备落后, 许多工作距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乡镇林业站的管理职能有所弱化。

(二) 龙头企业少, 带动能力弱。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其担负着开拓市场、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林果龙头企业能力亟待加强, 已有的龙头企业除少数几家外, 规模普遍偏小, 市场竞争力不强, 基本上是处于零散和缺乏整体产业化协作的状况。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生产的机制不健全, 利益连接机制关系单一, “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在林果产业上还比较少。

(三) 市场意识淡薄, 产业化发展滞后。

大部分果农缺乏市场观念, 以生产为中心, 重种轻管、重产轻销, 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现代化的市场意识淡薄, 没有自己的营销和信息沟通组织, 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管理粗放, 80%以上的农民还停留在粗放型种植上, 优质果品比例偏小, 贮藏保鲜技术落后, 果农收入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大, 不够稳定。有许多特色产品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但由于规模太小, 没有形成产业。如杏子、葡萄、梨子等, 这些产品都具有浓郁的当地特色, 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由于规模太小, 大部分产品由当地居民消费或作为礼品小规模外销。

(四) 品牌管理滞后, 品牌整合意识淡薄。

特色林果业品牌化是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占领市场、实现最大化整体效益的根本。阿克苏地区有些特色林果业产品处在“有品无牌、有牌无品、缺乏规划、管理滞后”等问题。同时, 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产品品牌大多缺乏相关衍生出的生产、销售、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品牌, 品牌整合意识淡薄, 对品牌的宣传、市场开拓、果品销售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没有形成产业品牌集群。

(五) 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当前困扰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金融机构为回避风险, 只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油收购提供信贷, 对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仅提供少量的资金支持, 信贷市场渠道变窄, 无法满足其投资和生产的需要, 影响了企业对技术设备的更新, 也导致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贷款难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地区果品产量的大幅增加, 保鲜加工能力的提高, 资金短缺现象就越来越严重, 地区果品企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六) 检测机制有待完善。

近年来, 通过不断实施农业标准化、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生产, 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有了一定提高, 但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目前, 主要有过分注重产量指标, 忽视果品质量;果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 检验、检测设备不完善、不配套, 实施检验、检测的果品少, 很多指标无法检验、检测;离标准化生产的差距较大。生产规范化程度不够, 管理组织能力较差,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严重影响了果品质量。

三、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的对策

(一) 发挥政府的作用。

当前,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产业经营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 政府的参与支持是该地区林果业长期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政府在该地区林果业发展的前期设计与规划上, 使林果业发展与其他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机结合, 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同时加强区域间、企业间的合作, 组织统一的产品宣传。在林果业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政府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信贷保障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对林果企业的规范管理。统一整合该区域林果业内部的开发与管理, 避免重复建设与盲目竞争带来管理上的混乱。

(二) 加大品牌整合力度, 统一标识, 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积极推进无公害林果业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特色林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加大特有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提高林果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 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加强林果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严把质量关,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地区。要打破区域界限, 积极推进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分类、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检验检测, 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三) 积极发展培育林果龙头企业。

采取有力措施, 制定有利政策, 营造有益的投资环境, 吸引扶持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阿克苏地区发展林果储藏加工业, 积极支持、引导本地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林果产品的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和市场营销, 建设一批中小型林果加工企业群体, 尽快做大做强林果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承包、粗赁、订单等形式参与林果基地建设和生产, 不断带动林果规范化生产, 提升果品质量和效益。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农户”, 重视和解决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规范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 协调好企业和农民的购销协作关系, 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共赢。

(四) 加大投入, 全力扶持, 为加快林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不断加大林果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林果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在扩大林果业信贷业务中, 对发展贮藏保鲜、加工转化、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和林果产品运输机具购置的贷款, 全部实施贴息政策;进一步扩大向农户和非公有制林果业经营者的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和贷款额度, 落实林果业经营者以果树、土地使用权和林果收益权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的扶持政策, 为地区特色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赵英, 张开春, 张春山, 张晓明, 王晶, 李倩.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方园艺, 2011.19.

[2]李锡铜.新疆林果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7.

对新疆林果业的研究 篇5

【关键词】 烟草产业; 协整分析; 农民增收

新疆烟草行业始于1960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规模和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像“雪莲”、“天池”、“红山”等品牌的卷烟受到新疆各族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新疆烟草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已形成了以伊犁地区为主的烤烟种植基地6个,以呼图壁、察布查尔、温泉为主的香料烟种植基地3个。根据疆内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新疆适宜烟草种植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新疆的烟草产业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烟草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气候较为独特等条件较为适宜烟草的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烟草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从2004年的35.72千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95.17千公顷,增加了1.66倍,年均增加17.74%。虽然烟草在经济作物中的比重不高,但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从图1可以看出,新疆烟草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二)对农业经济的贡献

新疆凭借着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建立了多个烟草种植基地,尤其是昌吉州、察布查尔县等地,在不断扩大烟草种植面积的同时,把烟草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晾晒烟的主产品产量虽从2000年的102.7公斤/亩降低到2010年的94.8公斤/亩,但其产值却从980元/亩增加到2010年的1 406.09元/亩,年均增加3.93%(图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烟草产业对农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虽然目前在农业产值中占比不大,但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度显著提高。从2001年开始晾晒烟的亩产值明显超过了种植业亩产值,且增速平稳,这说明烟草产业的发展对新疆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的作用,且贡献会逐渐增大。

(三)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新疆烟草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烟草资源、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烟草产业的发展给疆内农民增收带来了又一新的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温饱问题彻底解决,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新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19元增加到2010年的4 603元,翻了近40倍,年增长量140元。从新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构成来看,家庭经营收入是主要来源。1985年家庭经营收入为343元,2010年上升到4 603元,增加了12倍,但占当年总收入均为87%,说明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家庭经营收入中农林牧渔产业收入占比很大,从1985年的93%下降到2010年的91%,仍然是农民收入中的重要部分(图3)。

二、模型分析

通过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而家庭经营收入中烟草的贡献能力不断提高,充分表明新疆烟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下面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证实烟草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程度。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Y)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农民收入,以烟草单位面积产值(X)为解释变量代表烟草产值,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Y=C+AX

其中,C为常数项,A为烟草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

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2002—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晾晒烟单位面积产值数据来自2001—2010年新疆农牧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根据数据标准化处理公式,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分别对新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烟草产值取对数,进行处理后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二)数据检验

1.单位根检验。对非平稳变量间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应该考虑和检验变量的平稳。这里采取的是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SC和AIC值最小原则,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烟草产值都选取二次差分,不带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ADF平稳性检验。

2.协整检验。在前面的单位根检验通过的前提下,表明两个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因此可以做协整检验。约翰森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迹统计量和λ—max统计量均大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且概率值都小于0.05,这说明存在协整关系,如表3所示。

3.T检验。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烟草产值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烟草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很大。两个变量数据时间序列组合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后,下面通过回归分析来具体计算烟草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农民人均纯收入(Y)为被解释变量与烟草产值(X)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为了消除序列自相关,烟草产值需引入MA(4)。如表4、表5所示:方程各项均通过T检验,概率值均小于0.01,说明方程各项均在1%的水平显著,且模型没有自相关和异方差性,说明模型通过检验。

(三)模型结果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LNY=0.7081*LNX—1.0577+[MA(4)=0.9703]

回归结果表明,烟草产值每上涨1个百分点,将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7081个百分点,说明烟草产值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证实了烟草产业发展能增加农民收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烟草产业对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了新疆烟草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由于新疆烟草产业的规模不大,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虽不明显,但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对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潜力巨大。根据以上的现状及模型的分析给出几点建议:

一是以科技为先导,走效益型发展之路。新疆烟草产业的发展第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生产管理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新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应以适宜的烟草产业布局来扩大生产,并以科技为先导,以技术进步为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烟草产业的科技含量,生产出高品质、高档次的烟草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新疆烟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且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应着眼于烟草产业的整体发展,引入先进的管理人才,对整体的发展做出统一的规划和智能改造,从根本上改变烟草产业的薄弱现状,积极寻求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变烟草产业的整体形象。三是多元素销售模式,加快烟草产业化发展。由于新疆烟草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且地广人稀、运输线路较长、交通不便,造成烟草产品销售范围不广。所以必须结合现有的市场规模,在专卖经营店的基础上,适时地发挥网络的功能,建立起完整的市场营销队伍。同时,结合现有的政策规定,把烟草产品的专营店和虚拟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打私打假的力度,建立符合新疆特点的烟草产业化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陶雪英.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1(4):41—43.

[2] 李新岗,黄建,宋世德,等.影响陕北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38—42.

[3] 王雨,李华西.巴州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科技,2011(12):49—51.

[4] 刘晓芳,蒋腾,李萍,等.新疆发展特色林果的优势和途径[J].经济林研究,2006,24(3):88—91.

[5] 唐卫平,杜兰英.河南省沿黄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林果业效益分析与评价[J].经济林研究,1993,11(1):58—60.

上一篇:春联大全带横批下一篇:会计审计财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