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果

2024-10-16

经济林果(精选11篇)

经济林果 篇1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而种植经济林果是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经济林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优化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的对策措施, 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研究探讨

众所周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当前, 种植经济林果成为农民继粮食生产之后的又一生产主导产业, 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和来源, 这也致使我国的经济林果产业总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和前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经济林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在基础上探讨了优化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的对策措施, 以期对下一步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1 当前经济林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1 缺乏科学发展规划

目前, 我国的经济林果种植不够科学, 表现为没有根据当地的土壤、光照等实际条件适宜选择林种, 只是过分的去追求面积, 导致种植的林果不适合当地的环境。同时, 部分地区的经济林果产业恰恰相反, 种植零星, 不成规模, 造成了管理上的难度, 既浪费物力人力, 又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 这种种植规划的不科学, 直接制约了经济林果业的健康发展。

1.2 种植管理技术落后

当前, 部分经济林果在某些地区属于传统产业, 悠久的种植历史限制了种植户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种植户在技术上没有紧跟形势发展, 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 有的甚至不对经济林果及时施肥、浇水, 不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粗放、简单、随意的管理, 直接导致经济林果品质低、产量小, 降低了林果应有的经济效益。

1.3 农户发展意识不强

经济林果种植户发展意识不强, 目光短浅、小富即安, 没有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有的农户单纯地把经济林果作为一项辅助性收入, 没有对自己种植的经济林果进行精细管理, 舍不得投入, 不能把经济林果真正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林果发展壮大。

2 优化经济林果种植技术的对策措施

2.1 科学做好建园选址

在选择经济林果建园园址时, 要充分考虑果品是否受到自然环境和周围污染源的影响。因为, 园址一旦遭受环境污染, 会造成果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及有毒物质的危害。所以, 经济林果果园的选址要远离一切污染源, 包括与果树生长和果品发育息息相关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等污染。有的种植户将园址选在农药生产厂家、化肥厂、发电厂、造纸厂周围, 这些工厂不仅会散发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还会排放出废液严重污染地下水源危害果树, 进而使果品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 在选择经济林果园址时, 既要考察果园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也要观察和检测一下果园的灌溉用水水质质量, 二者缺一不可。

2.2 切实加强土肥管理

科学的土肥管理是提高经济林果产量的有效保障。在土肥管理的过程中, 要减少化肥的使用, 因为过度的使用化肥, 会导致果实金属含量超标。其中, 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 会把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积留在土壤中, 既增加了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降低了果实品质, 又会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因此, 在生产中要禁止使用硝酸铵、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在果实才收前一个月内, 要完成最后一次施肥, 确保种植的林果绿色、无污染。同时, 要把有机肥混合起来使用, 以防长期使用造成林果土壤的板结。

2.3 大力防治病虫草害

病虫草害对经济林果的品质和产量有着重大的损害作用。具体到农户的种植管理过程中, 农药的使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导致果品的安全与否。因为在为林果施农药后, 大约只有10%的药液附着在林果的树体, 其余的90%都将以各种形式向周围环境扩散, 特别是当前种植户都选用杀灭性强的农药, 这些农药性能稳定、残效期长、分解后毒副作用仍比较强, 十分容易进入人体, 严重的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所以, 种植户在加强林果病虫草害管理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尽量不选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在种植户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强化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方式, 积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管理, 使广大农户真正掌握科学种植管理技术, 实现对经济林果的科学管理, 真正做到向管理要产量, 向管理要效益。同时, 要加强整个林果市场的信息收集, 对市场进行正确的研究和分析, 为种植户销售产品提供科学预测, 切实稳定林果收入。

3 结语

经济林果的发展壮大对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发挥服务功能, 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提高广大种植户对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的思想认识, 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 促进经济林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 广大种植户要切实优化经济林果的种植管理技术, 严格降低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数量, 确保果品质量的健康、安全、可靠, 使经济林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梦.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工作, 为新疆林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J].新疆林业, 2006 (1) .

[2]张兴华.做强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6 (8) .

[3]秦光荣.加快发展以特色经济林果为重点的林产业[J].云南林业, 2008 (5) .

[4]王广江.果树栽培技术及抗旱技术[J].北方园艺, 2010 (14) .

经济林果 篇2

王寮镇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西禹线、富龙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环境优越。

全镇9个村,2.3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2万亩,果业面积2447亩,红薯种植面积3500亩,蔬菜种植面积2200亩。全镇以“奶山羊繁育、大棚菜种植、粉条加工、林果业”等为四大支柱产业。全镇共发展奶山羊示范专业村7个,新建奶山羊小区1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奶山羊存栏4.2万只,其中30只以上的350户;鸡11万只,万只养鸡厂6个;生猪8600头,发展百头以上养殖户6户。大棚种植以兴户村为轴心,辐射带动全镇50亩大棚25个。粉条加工以入驻30户、占地150亩的太平粉条加工产业园为依托,现已注册商标,办理QS认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林果业以仵新村“中华玉梨”为引领逐渐扩大至卤川南塬杂果林建设,同时带动孙村、南董、军寨等村果业的发展。在县上下达我镇秋冬季建园任务后,我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面积,以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截止目前,苹果建园850亩、核桃建园1200亩、完成任务的600%。

为林果移栽苗木设置“防火墙” 篇3

为增加收入,村民在栽有林果苗木的山地、荒坡还放养了耕牛、肉牛、山羊、绵羊等。但牛羊会啃食苗木,导致林果苗木成活率较低,影响林果生产。如何才能让林果苗木不受影响,又能在林果苗木间种植牧草,放养牛羊?

有一次,我们无意中发现,牛排过尿的地方,其他的牛会绕行。是不是沾染了牛尿的草其他的牛就不吃?于是,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实验。

一、实验准备

肉牛、耕牛、山羊、绵羊若干头,草地若干块,适量松、杉、李、桃、奈李、蜜桔、梨、脐橙等苗木,牛尿、猪尿、羊尿、人尿、(牛、羊或猪粪提取液),黑麦草种子及其他农具。

二、实验方法

1.划好约10m×10m的山坡或草地44块,并做好标记编号。

2.2、3月中旬选择1号至9号、11号至19号、21号至29号、31号至39号地块分别种松、杉、李、奈李、桃、南丰蜜桔、脐橙、梨、油茶等树。10号地块种梨树,20号、45号、46号地块种奈李树,30号、43号、44号地块种桃树,40号地块种南丰蜜桔树,作为对照组。

3.与养殖户联系好实验用的成年耕牛、肉牛、绵羊、山羊各3头。

4.2月中旬在所有实验地块播撒黑麦草种。

5.苗木在5月初长出较多的嫩叶,开始进行分组喷洒及放牧实验。

6.选择晴好天气,早上8点用成人尿液按1∶4加水,喷洒1号至9号地块苗木及其周围0.3米半径的牧草,10号地块不喷洒。上午9点及下午4点分别把肉牛、耕牛、绵羊、山羊,在1号至10号地块逐块放牧,观察它们啃食牧草和苗木的情况,做好记录,连续实验3天。

7.选择晴好天气,早上8点用山羊尿液按1∶4加水(或1∶10的山羊粪浸出液),喷洒11号至19号地块苗木及其周围0.3米半径的牧草,20号地块不喷洒。上午9点及下午4点分别把肉牛、耕牛、绵羊、山羊,在11号至20号地块逐块放牧,观察它们啃食牧草和苗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连续实验3天。

8.选择晴好天气,早上8点用耕牛尿液按1∶4加水(或1∶10的耕牛粪浸出液),喷洒21号至29号地块苗木及其周围0.3米半径的牧草,30号地块不喷洒。上午9点及下午4点分别把肉牛、耕牛、绵羊、山羊,在21号至 30号地块逐块放牧,观察它们啃食牧草和苗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连续实验3天。

9.选择晴好天气,早上8点用猪尿液按1∶4加水(或1∶10的猪粪浸出液),喷洒31号至39号地块苗木及其周围0.3米半径的牧草,40号地块不喷洒。上午9点及下午4点分别把肉牛、耕牛、绵羊、山羊,在31号至40号地块逐块放牧,观察它们啃食牧草和苗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连续实验3天。

10.选择晴好天气,早上8点用山羊尿液按1∶4加水(或1∶10的山羊粪浸出液),喷洒41号地块苗木及周围0.3米半径的牧草,42号地块不喷洒。上午9点及下午4点分别把绵羊、山羊,在41号、42号地块隔2天逐块放牧,观察它们啃食牧草和苗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连续实验30天。

11.选择晴好天气,早上8点用耕牛尿液按1∶4加水(或1∶10的耕牛粪浸出液),喷洒43号地块苗木及周围0.3米半径的牧草,44号地块不喷洒。上午9点及下午4点分别把肉牛、耕牛,在43号、44号地块隔2天逐块放牧,观察它们啃食牧草和苗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连续实验30天。

三、实验结果

1.苗木及周围的牧草喷洒人尿、猪尿或猪粪浸出液后,四种牲畜都会啃食苗木和牧草,说明用人、猪尿喷洒苗木对牛羊啃食没有影响。

2.苗木及周围的牧草喷洒羊尿或羊粪浸出液后,绵羊、山羊不会啃食苗木和牧草,而没有沾染山羊尿或山羊粪浸出液的牧草,羊会啃食。

3.苗木及周围的牧草喷洒耕牛尿或耕牛粪浸出液后,耕肉、肉牛不会啃食苗木和牧草,而没有沾染耕牛尿或耕牛粪浸出液的牧草,牛会啃食。

4.用牛尿或牛粪浸出液、羊尿或羊粪浸出液喷洒苗木防止牛啃食,有效期至少为27天。

四、建议

在山区或农村既要放养牛羊,又要种植果木时,最好在两年内,每隔两百天左右给苗木及周围的牧草喷洒牛、羊尿液或牛、羊粪浸出液,既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又可以放养牛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

对永仁县经济林果产业发展的思考 篇4

关键词: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思考

永仁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20字方针, 以实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 结合建设高原特色产业要求,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果,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 永仁县发展经济林果业的优势

1.1 丰厚的土地资源

永仁县国土面积为2189km2, 全县人均国土资源为218.9km2/万人, 远高于全国79.26km2/万人和全省98.75km2/万人。人少地多的情况下, 一部分土地被闲置, 拥有可发展农业产业化可用土地16135hm2。丰厚的土地资源, 为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1.2 便捷的交通区位

永仁是一个出滇入川的要塞。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 东西面隔江与四川会理县、华坪县相邻, 州内与元谋县、大姚县接壤。境内交通便捷, 路网纵横交错, 成昆铁路穿境而过, 尤其是南永二级公路、永武、永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 使永仁变成“黄金大三角”和“三纵四横”公路网络的交汇点, 成为滇西、滇中北进四川的主要通道, 永仁由经济发展的末端变为前沿, 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为永仁县发展经济林果提供了良好的流通平台。

1.3 良好的气候资源

永仁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7.8℃, 年平均无霜期274天, 年平均降雨量833毫米, 年日照时数824.4小时, 有“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春暖干旱, 秋凉湿润”的气候环境, 为经济林果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 永仁县经济林果发展现状

永仁县经济林果种植历史悠久, 有板栗、核桃、樱桃、冬桃、李、梨、石榴等, 多为零星种植。截止2011年, 全县经济林果面积11473hm2, 其中:板栗3466.7hm2, 核桃6066.7hm2, 石榴226.7hm2, 樱桃100hm2, 其他1613.3hm2。总产量达4035余t, 其中:板栗1688t, 核桃654t, 石榴1313t, 樱桃380t。总产值达13217.8万元, 其中:板栗1181.6万元, 核桃1831.2万元, 石榴393.9万元, 樱桃1064万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板栗、核桃、樱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 涌现了一批经济林果种植大户和收入万元户, 部分农户通过发展经济林果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 经济林果的发展也有效地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 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永仁县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济林果业产业化势头不明显, 经济效益不高

首先是经济林规模小, 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其次是科技含量不高, 名、优、特果品少, 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果树优良品种引进、选育、推广工作相对滞后, 果品生产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第三, 无果品加工企业, 无规范贮藏技术和相应的基础设施, 处于纯销售鲜果品阶段, 经济效益不高。

3.2 宣传发动及组织引导工作力度不够

林果业发展多数地方存在着宣传发动工作一般化, 具体组织引导工作力度不够, 大部分群众接受和认知程度不到位的情况, 进而造成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不如意的结果。

3.3 部分经济林果种植户对发展经济林果的认识不足, 经营管理粗放

部分群众尚未把经济林果的发展真正当作一项可以脱贫致富的产业来对待, 具体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甚至不翻地、不施肥、不修剪、不防治病虫害, 任其自生自灭, 有多少收多少, 使部分经济林果树衰弱退化, 出现不结果或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据初步调查, 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有的村栽植的经济林由于抚育措施搞得好, 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大部分村栽植的经济林树种长成了小老树, 造林地块苗木长势较差, 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3.4“走出去, 请进来”做得不够

根据这几年经济林果生产情况来看, 在“走出去, 请进来”方面做得还不够, 果农既没有到外地考察学习经验, 也没有开展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品种好坏往往由林农自行选择后, 栽种观察, 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3.5 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在经济林果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项目资金只能解决部分苗木款, 对人员培训、抚育管理方面投资不足。

3.6 水源保障不到位

降雨极少的年份, 特别是最近3年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干旱, 水源供给十分缺乏, 仅能保障人畜饮水、烤烟、粮食生产, 经济林果水源的供给没有保障, 在花期、结果期严重缺水, 花、果脱落, 挂果少, 果个普遍偏小。

4 具体措施

4.1 走特色产业之路

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 巩固发展核桃、板栗等优势产业, 积极培植樱桃、小枣、冬桃等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油橄榄、芒果种植等高原特色农业, 培育更多“永仁”品牌,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永仁特色的高原农业产业化之路。

4.2 做大做强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产业

核桃适应性强, 树体寿命长, 产值高已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林果树种。油橄榄是正在宣传发动种植的一种用途多、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收益林果。抓住天保工程造林项目、退耕还林项目、中低产林改造和万亩核桃造林项目的机遇,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结合人工造林、绿化造林, 加快扩大油橄榄、膏桐种植面积, 加强对现有木本油料作物的管护, 努力提高单产。

4.3 培植一村多村一乡多乡一品

立足63个村委会 (社区) 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 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村多村一乡多乡一品, 大力开发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A级和AA级绿色果品、有机果品, 形成自己独特的林果品牌, 加强对“维的板栗”产品注册商标, 以品带村、以村促品、村品互动, 形成一村多村一乡多乡一品发展的新格局。

4.4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步伐, 构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支撑, 产、加、销相互衔接的林果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 以林果产品加工和贮运保鲜业为重点, 引进、培育有实力的大企业, 开发深度加工的系列产品, 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打造品牌,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5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扶持

要做好调查研究, 寻找突破口, 搞好长远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 处理好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关系;抓好产前的种苗生产、产中的科技服务与产后的转化与营销, 让果农能够“栽得上、保得住、管得好、有效益”;搞好政策扶持与确权发证工作, 让果农吃上定心丸;通过宣传使政策措施深入人心,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总结经验、典型带动、辐射发展、持之以恒地把经济林果产业当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当作改善“三农”的突破口来抓。

4.6 加强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实行行政领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一个产业项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的跟踪服务制度, 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 创造一种“需要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的环境, 通过制定和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优惠政策措施, 引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到莲池乡班别和勐莲村委会、永定镇云龙村委会已经开发整理的土地开发油橄榄、芒果等优势产业, 不断扩大全县高原特色农业规模种植。二是充实林业工作服务站的技术队伍, 聘请专家和科技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对林果业育苗、定植、嫁接改造等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把核桃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低产园改造等实用技术, 输送给广大果农, 全面提高果树栽培管理水平。

4.7 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制定林果水源供给措施

在发展林果业地块上, 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制定林果水源供给措施, 保障经济林果水源供给。

4.8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政府应给果农和果品加工企业政策支持和适当的资金扶持。金融机构应适当放宽条件, 简化手续, 增大果农和果品加工企业的贷款额度。

4.9 建立果树保险制度

林果业帮扶调研 篇5

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县委党校高度重视“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在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期间,领导分组带领教职员工,进驻尤鲁都斯巴格镇托帕克艾热克村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林果业帮扶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农村稳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全面理出了尤鲁都斯巴格镇托帕克艾热克村林果业管理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尤鲁都斯巴格镇托帕克艾热克村村委会班子共有7个人,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010年户数226户,人口1006人,其中劳力475人。全村现有耕地355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610元(比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还低146元),村级集体收入5.5万元,2007年种植棉花2950亩,小麦400亩,全村现有林果业总面积1650亩,其中香梨面积95亩,红枣面积895亩,杏650亩,苹果10亩。从调查情况看,2009年该村新建房屋36户,总面积2160平方米,有大小牲畜848头只,其中:牛260头,马36头,毛驴120头,骡子12头,羊420头只;农机具116台,其中:大小型拖拉机37台,中耕机37台,播种机7台,犁35台。

二、天然优势:

1、具有离尤鲁都斯巴格镇近的优势。托帕克艾热克村尤鲁都斯巴格镇只有几百米,有的组距离镇不足二、三公里。

2、距离314国道比较近。

3、部分农民已从从事传统农业转向二、三产业。

4、新植果园已开始向规模化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林果业管理中,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2、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低,在林果业管理发展中缺乏科学的方法。

3、责任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风险,只等着帮扶,“等、靠、要”思想严重。

四、加快发展,增加收入设想:

1、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转变观念,从传统、陈旧的观念中尽快解放出来,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以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林果业科学管理工作。现托帕克艾热克村林果业已发展到1650亩的规模,其中香梨面积95亩,红枣面积895亩,杏650亩,苹果10亩。现急需管理技术人员,对农民管理果树进行指导,以尽快结果,实现创收。

3、充分发挥该村天然优势,想方设法脱贫致富。

4、落实好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5、在狠抓林果业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粮、棉、畜牧等其他创收工作,拓宽创收渠道,全面提高收入。

五、对今后“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变化

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变化,也带来了多方面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帮扶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

口为重点的阶段,但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也给我县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帮困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三是“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活动帮扶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

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观,立足当前,把握全校,着眼长远,深化对“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观实践于“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开发中去,在“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

“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工结合我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帮困工作。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有利机遇,发挥”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要充分利用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力度,增强脱

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开发工作机制,强化”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在全社会“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中共新和县委党校

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林果业中的提高 篇6

关键词:林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林果业;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机械化发展,2009年,党中央召开了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在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林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现代林业建设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2010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林业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极大地调动林农购置林机的积极性,推动林业技术装备的研发工作,使长期萎靡不振的中国林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二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三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农业机械化在林果业中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果品生产第一大国,据统计,从1993年至今,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果品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3大农业种植产业。出席会议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丁翔文介绍,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拥有林果业机械21.15万台(套),其中挖坑机3.9万台、果树修剪机6.7万台。但总体来看,我国林果业生产主要环节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而且标准化程度低,满足不了果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且随着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项目启动以来,植树造林任务逐年加重,林区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矛盾日益突显,林农迫切需要林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林果业机械化水平滞后,成为制约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果业机械化一般包括营林机械化和森林采运机械化两部分。营林机械化指林木种植采集、处理、苗木培育、造林、森林抚育、护林防火等过程的机械化。森林采运机械化指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作业3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林业生产中使用的机械一部分是引进的通用机械和其他部门的机械,如各种动力机械、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等;另一部分是专用于林业生产的各种专用机械,常用的有采种机、割灌机、挖坑机、筑床机、插条机、植树机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互相渗透、共同促进,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

3 中国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

目前我国林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落后,很不适应目前林果业发展的生产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林果业,促进农业增效、果农增收,实现林果业机械化为重要。林业机械化的中心要求是充分发挥机械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认识,合理规划,统筹发展。结合林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合理制定林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护环境、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全面推进的原则,科学确立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使林果业机械化科学统筹协调发展,快速推进提高林果业机械化进程,全面提升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林果业机械装备水平。林果业机械目前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不仅机具少,技术含量低,而且有些技术、机具还处于空白,应鼓励有一定研发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研制出一些经济适用、方便操作的林果机械,满足林果机械化的需求。

(3)加大林果业知识技能培训,为发展现代林果业提供智力保障。

4 结束语

林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认识,然而目前的发展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林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并客观评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林业机械化推广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经济林果 篇7

关键词:农村科技超市,农民联结机制,实践与探索

1 前言

江苏农村科技超市是将品种、技术、成果信息等科技要素整合到科技超市平台, 以有形与无形产品为商品, 构建信息流与技术流相结合、网络服务与专家服务相结合、日常服务与专题服务相结合、咨询服务与培训服务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为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 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开展了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与农民联结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概况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于2011年6月由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 由江苏省首批现代农业科技园、江苏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下属的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承建, 农业园集研究、示范、推广于一体, 其“万山红遍”商标为江苏省著名商标。“万山红遍”牌梨、桃、葡萄、草莓为江苏省名牌产品。企业注册资本1018万元, 多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 先后在镇江丘陵地区句容市白兔镇建设了占地面积33.3hm2以应时鲜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为主;茅山风景区建设了占地面积46.7hm2以种草养畜示范为主;天王镇占地面积66.7hm2以发展有机农业示范为主;后白镇占地面积13.3hm2以示范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为主的“四大科技园区”, 并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6项、镇江市地方标准7项, 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项、登记5项。近几年来, 万山红遍牌系列水果年销售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

3 联结机制实践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以“做给农民看, 带领农民干, 帮助农民销, 实现农民富”为宗旨, 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超市与农民联结机制实践。

3.1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依托句容市白兔镇占地33.3hm2的应时鲜果产业基地, 从国外引进草莓、葡萄、桃、梨、无花果、柿、杏等新品种近200个, 筛选出适宜于丘陵地区推广种植的应时鲜果新品种多达50多个。重点示范推广了“桃超弱修剪早期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新技术及露地水平大棚架栽培技术”、“大棚草莓早熟、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梨新品种及水平大棚架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丘陵坡地果园土壤改良及水土保持技术”、“丘陵坡地果园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20余项。

3.2 开展科技培训

农户是农业科技的最终采用者, 是农业技术的吸纳主体。句容经济林果分店通过多媒体培训、现场指导、编写科普读物、样板田示范、远程教育网络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栽培技术。分店先后在江苏各地建立了各类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辐射基地30多个, 每年科技人员外出在全省各地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技术培训50场次以上, 提供各类农业新成果、新技术300余项, 促成转化新成果、新技术100项, 发布各类农业信息1000条, 每年培训农民超过5000人次, 通过以点带面, 扩大成果示范推广。

3.3 开展农资服务

农资供应与农技服务相结合, 开展农资服务。聘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对经销点的农民开展实用农业科技培训, 做到良种、良药、良法相结合, 增加生产效益。让农民使用放心农资的同时, 把农业技术送到农民的手中, 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强化科学使用农资意识,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4 实施统一品牌销售

在句容丁庄葡萄合作社、句容市白兔倪塘草莓专业合作社、句容后白砂梨专业合作社、句容姐妹桃园、丹徒区宝埝邓巷葡萄专业合作社等16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统一品牌, 统一包装, 统一分级, 统一价格, 符合标准的果品均统一免费享用“万山红遍”商标销售, 并专门配备了一辆运输车, 对点交易开展农产品销售, 有效保证了应时鲜果销路畅通。

3.5 创办农民创业园

在句容经济林果分店基地村, 通过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沟通, 村里选派有一定文化基础、年富力强的村民到园区参加建设工作。从园区的规划、建园、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的收获、包装、销售全程跟随句容经济林果分店科技人员学习。为了调动农民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的积极性,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让农民在创业园区根据自己的发展兴趣, 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每个在创业园区学习的农民都有一块自己承包种植的田块, 种植面积在1hm2左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深入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通过培训, 强化了农户的科技知识, 更新了生产经营理念。对创业园农民回家自己创业的,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科技人员进行从鲜果种苗供应、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收购加工等跟踪服务。

3.6 对接合作社

句容经济林果分店在建立产业化经营机制中, 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句容市丁庄葡萄合作社、句容市后白砂梨专业合作社、句容姐妹桃园、丹徒区宝埝邓巷葡萄专业合作社、丹徒区李忠草莓专业合作社等16家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句容万山红遍应时鲜果专业合作联社”。合作联社由万山红遍农业园统一提供种苗,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生产技术标准, 统一销售。

4 讨论

经济林果 篇8

一、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

1. 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产业布局、灾害防控、政策措施、工作重点等。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 (2011年—2020年) 提出: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加快建设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主产区, 稳步建设吐哈盆地、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优质特色林果产业带, 优化布局, 调优品种, 推进特色林果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以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为切入点, 全面提升特色林果业, 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到2015年, 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106.67万hm2, 林果业收入在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主产区达到45%以上。到2020年, 林果业收入在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达到35%以上, 把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林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12年底, 新疆特色林果总面积突破133.33万hm2, 各类果树有效株数近13亿株, 总产量700万t, 已建成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巴旦木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主产区;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一带以葡萄、红枣、枸杞、时令水果、设施林果为主的若干个高效林果生产基地, 建成各类优质丰产林果示范基地40个, 其中, 红枣种植面积达35万hm2, 产量62万t;核桃28万hm2, 产量24万t, 均居全国第3位;葡萄9.66万hm2, 产量134万t。林果业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无限商机, 企业介入林果业开发的兴趣越来越浓, 加工、销售、贮运、包装等相关产业不断兴起, 优势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林果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底, 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到212家, 精深加工产品400多种, 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181万t, 占林果总产量的26%。其中, 有30多家林果业生产加工企业已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以杏酱为重点的果酱加工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产品, 葡萄酒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如喀什地区的龙头企业利用通用的机械设备可以加工多种果品, 延长生产周期。目前, 有果蔬加工企业10家, 年加工能力30多万t, 建立5 000 t以上保鲜库达14家, 全部投入使用后保鲜能力超过10万t。阿克苏地区果品保鲜、加工企业24家, 年保鲜加工能力达19.44万t, 占果品总产量的29%。林果产品地域保护认证和品牌创建步伐加快, 林果产业化带动力明显提高。有121个林果产品获国家、自治区级知名品牌名牌, 如和田的核桃、皮雅曼石榴, 克州的木纳格葡萄、巴仁杏, 阿克苏的红枣、核桃、苹果, 库尔勒的香梨, 若羌的红枣以及喀什的巴旦木、开心果、无花果等特色林果产品, 已经在广大消费者中赢得了声誉,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喀什地区培育农产品出口基地59个, 国家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3个, 国家命名的名优特果品之乡4个, 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1个, “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等12个地理标志注册商标。

市场开拓“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 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长春等地相继建立了6个自治区级营销平台, 自主经营的品牌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大中城市, 为广大消费者及时提供了大量天然、绿色、优质的新疆特色果品。举办葡萄、核桃、红枣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成立葡萄、核桃、红枣产业协会。林果业逐渐成长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2年底, 全区林果业总产值可达350多亿元, 农民人均来自林果业收入达到1 000多元, 林果业收入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20%以上, 林果业主产区达40%以上, 一些林果业发展好的县市达70%以上, 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发展特色林果业为主导,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县、乡、村、户典型。随着林果基地逐步进入盛果期, 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还将大幅度增加。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 正在由林果业大区向林果业强区迈进。

2. 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

特色林果业的快速发展, 对发展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 自治区农机局和各地 (州) 农机局高度重视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科技兴农”、“科技兴新”、“农机科技推广”等项目实施, 加大了对果树挖坑植树、修剪、开沟施肥、喷药及果品清洗、分级、烘干等林果新机具的研发力度, 加强了适合不同树种、不同栽培模式的挖坑植树、开沟施肥、节水灌溉、除草、修剪、植保、加工等先进适用的林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 提高了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一是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大了对已列入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果树修剪机、果园喷雾机、烟雾机、挖坑机和开沟机等一批先进适用的林果机具补贴和示范推广力度。

二是利用自治区财政安排的林果机具研发和林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资金, 组织新疆新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机械研究院、新疆农机化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机交学院等农机科研、教学、生产企业和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哈密等地、县林果主产区的农机推广部门, 引进试验、研发、示范推广红枣直播、葡萄埋藤、果树修剪、开沟施肥、果园多功能作业、核桃脱青皮及核桃、红枣清洗、分级、烘干等林果机械设备和技术。

三是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的要求, 自治区利用科技兴新、科技兴农、科研、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 在阿克苏、疏附等27个县组织实施特色林果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在阿克苏、和田建立两个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区。阿克苏、喀什、和田、吐鲁番、哈密、伊犁等地 (州) 农机部门围绕特色林果业生产实际, 加强与林业部门的合作, 积极引进研发、示范推广开沟施肥、果园耕作、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品采摘、分级包装、加工处理、贮藏保鲜等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具, 建立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区, 如阿克苏市、温宿县、新和县、库车县农机与林业部门建立核桃、红枣、香梨、苹果、杏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和田市、和田县、洛甫县建立核桃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区;莎车县、疏附县建立巴旦木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吐鲁番地区加强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与林业部门、相关企业协作对葡萄棚架、施肥机、葡萄埋藤、植保机具进行试验改造, 在吐鲁番、鄯善2个县建立3个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点16.67 hm2, 制定葡萄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召开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会4次。伊犁州农机局在霍城县建立葡萄埋藤机械化技术示范区, 并召开了现场演示会。

四是自治区农机局利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与林业部门合作, 在莎车、阿克苏、若羌、鄯善、哈密、霍城等县 (市) 组建了6个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 定购果树剪枝机、喷雾机、开沟机等和各类林果机具216台 (架) 。和田、阿克苏、吐鲁番等地 (州) 农机与林业部门协作组建了林果机械化作业服务队140多个, 投入资金1 127.3万元, 购买各类林果机具2 305台架, 开展了果树剪枝、植保、开沟施肥等机械化作业服务, 完成果树剪枝、喷药、开沟挖穴机械作业面积9.36万hm2。

五是加强特色林果新机具的展示演示和宣传工作。结合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和现场展示演示会, 组织林果机具的生产、经销企业, 在和田、喀什、阿克苏、哈密、吐鲁番、昌吉、塔城、伊犁等12个地 (州) 进行林果新机具现场巡回展示演示, 宣传推荐果树剪枝机、喷雾机、挖坑机、开沟施肥机等林果机具1 758台 (架) ;在吐鲁番、阿克苏、哈密市组织召开葡萄、核桃、红枣生产、加工机具展示演示会, 有疆内外30多家农机生产经销企业的葡萄、核桃、红枣耕作、挖坑、植保、修剪、施肥、埋藤、节水灌溉、葡萄干加工、葡萄枝条加工、葡萄酒加工生产, 核桃脱青皮、清洗、分级、烘干、破壳、加工包装, 红枣清洗、分级、烘干、加工包装、保鲜、运输等100多种葡萄、核桃、红枣生产加工机械及设备参展;同时对葡萄埋藤机、施肥机、修剪机、多功能挖坑采摘机、自走式喷雾机等进行现场演示。2012年底, 全疆林果机具已达24 463台 (架) , 其中挖坑机1 975台、植树机962台、果树修剪机11 532台、开沟机3 263台、施肥机4 267台, 红枣、核桃清洗加工设备56套, 完成果树机械种植面积8.2万hm2, 果园机械中耕面积45万hm2, 施肥面积37.87万hm2, 植保面积61.26万hm2, 修剪面积31.31万hm2, 机械采收产量11.9万t, 林果种植、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机械化水平达44.13%。如喀什地区示范推广果树修剪机6 367台, 完成修剪作业面积19.31万hm2;植保机械6 439台, 完成植保作业面积18.17万hm2;开沟施肥机896台, 完成开沟施肥作业面积9.27万hm2。阿克苏地区积极开展“林果业管理增效年”活动, 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果树植保、修剪、红枣直播及果园旋耕等各类林果机械8 885台, 完成林果机械作业面积26.67万hm2。

二、林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林果业种植机械化滞后, 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全区林果业从栽培、定植到管理、采摘仍然靠人工作业, 一般林果种植对劳动管理用工是小麦的8倍、棉花的5倍, 生产成本高, 劳动生产率很低。目前, 全疆林果种植面积133.33万hm2, 有效株数近13亿株, 全疆农村劳动力403.31万人, 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要承担0.34 hm2、322棵果树的施肥、修剪和采摘任务, 作业量和劳动强度均较大。以施肥为例, 果树盛果期, 分叉在1.5 m以上的果树全部是坑施, 根据果树生长不同阶段每棵树施肥量50~400 kg。盛果期树在7年树龄时, 一个劳动力1 d只能施肥 (挖施肥坑、推土添埋农家肥) 3~4棵, 每个劳动力每年平均施肥322棵果树, 需40~50 d;而如果采取机械挖穴、推土添埋肥料作业只需15~20 d, 提高工效3倍, 且能够保证作业质量;以挖穴为例, 1个劳动力挖穴效率为10~15个/d, 而1台挖穴机挖穴效率为400~500个/d, 提高工效40倍以上;水果采摘是一项劳动投入量较大的作业, 有些鲜食水果的采收用工量约占水果生产总用工量的50%以上, 机械化采收要求迫切。

2. 农机与农 (园) 艺结合得不够紧密

目前, 大部分果园采用果粮间作、矮密早等多元化的种植方式, 为林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促进农业内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南疆各地在核桃、红枣、杏等果树下, 种植小麦和复播玉米, 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 又确保了粮食生产, 还解决了畜牧业饲草料的问题, 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林果业和粮食生产提供了肥力支持, 形成了农林牧良性循环发展的格局。但从果园的建设规划到适合的株、行距选择、果树矮密种植和果园施肥、除草, 果树修剪、喷药, 果品采收等方面未能考虑机械化作业, 不能适应果园管理和果品采收机械化作业要求。

3. 林果业果品的加工转化增值水平较低

林果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种植业, 它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果品转化商品率的价值上。目前新疆果品主要以原料和加工品为主, 其中果品原料占到70%以上, 加工品不到30%, 如杏只作酱、汁或制干, 仍处在初级加工阶段;核桃、石榴、香梨、苹果等以鲜食品为主进入市场。一般来说, 由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后, 可以几倍地增值。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收入提高不是靠农产品初级加工, 而是靠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 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果品加工70%以上。目前新疆已建立的212家果品加工企业加工的都是初级产品, 缺乏提炼、分离的核心技术, 制约着果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增值。

三、发展自治区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建议

近年来新疆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 大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 解决特色林果种植、管理和采摘机械化问题迫在眉睫。但是, 由于目前新疆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在果园建设中对特色林果种植、果园管理和果品采收、加工机械化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考虑和规划, 因此, 各级党政部门应对发展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尽快安排特色林果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引进试验、研发、示范推广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确保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充分认识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的重要性

各地要高度重视推进林果业机械化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研发、引进和推广适合不同树种、不同栽培模式、先进适用的林果生产专用机械和设备。国家和自治区要增加对农民购置林果机械的资金补贴。

2. 加强特色林果生产机械化和果品加工技术的推广

各级农机部门要围绕自治区林果业发展目标, 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加快特色林果种植、管理、果品采摘以及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引进、研发和试验示范, 重点是果树育苗、施肥、修剪、喷药及果品采摘、分级、包装、贮运、加工等机械化技术与设备, 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 提高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3. 加强农机农 (园) 艺融合

要建立农机农 (园) 艺相结合的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种植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林果新品种, 为促进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每个县 (市) 都应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积极引导优势树种向优势产区集中, 避免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林果业结构趋同和同一块地方品种过多、过杂的问题。

4. 解决林果业生产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

建议政府部门牵头, 加强农机科研、生产、推广和园艺部门的联系, 将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和林果种植方面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 针对当前林果业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进行联合攻关, 尽快解决新疆特色林果业生产机械化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5. 建立林果业的标准化种植模式

借鉴国内外经验, 按照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 尽快制定出核桃、红枣、苹果、葡萄、香梨、杏、巴旦木等不同果树、不同品种统一的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督体系, 促进林果业生产基地上档次、上水平, 逐步形成林果业集中连片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格局。

6. 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金融支持体系

泸水县林果间种魔芋技术措施 篇9

1 播种前的准备

1.1 整地

精细整地, 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 有利于促进魔芋的根系发育, 提高产量。利用年前农闲季节深翻土地, 使土壤充分熟化, 冻死部分病菌和害虫, 一般深耕30~40cm。播种前10天, 第二次深耕整细耙平, 拣净杂草。

1.2 施足底肥

魔芋在生长期需钾最多, 氮次之, 磷最少。吸收钾、氮、磷的比例8:6:1。因此, 必须一次性施足底肥, 每667m2施腐熟优质厩肥2000kg以上+普钙50~100kg+硫酸钾20~30kg或腐熟优质厩肥2000kg以上+厦氏兰得生态肥50~100kg, 将以上肥料拌匀施用, 并配以作物秸秆 (玉米秆以带叶部分为好) 、草、树叶等1500kg以上。

2 种植密度

林、芋间种:林果地都可酌情套种魔芋, 其株行距视林果高矮、间距、荫蔽程度和土壤肥力而定。无论采取那种方法, 都要根据种芋大小 (如果大小混合栽培, 大的争光争肥, 小的不能正常生长而影响整体产量) ,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分级栽培,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见表1, 表2) 。

3 播种时期

魔芋生育期为150~200天, 适时播种延长生育期是丰产的关键措施。应改变传统的直播方法, 积极推广育苗移栽。育苗可在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若是直播, 要以气温回升到12℃以上, 即清明至谷雨节令为最佳播种期。

4 肥水管理

魔芋是一种喜欢大水大肥但又怕渍水的作物,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还要进行追肥。追肥要离叶柄基部6cm以上, 要低浇不能高洒, 防止肥料触及叶柄和叶片, 造成浇苗。根据土壤肥力的特点和魔芋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取少量多次的追肥方法。幼苗出土展叶30%左右时人工拔除杂草, 在土表按每10~20kg/667m2撒施钾肥, 并在土表盖草, 或每667m2施用腐熟清粪水300~400kg, 加磷酸二氢钾2~3kg, 兑水2~3倍追施, 以增强其抗病能力。8月上中旬每亩施用腐熟清粪水300~400kg, 兑水2~3倍轻轻浇施, 增强地上部长势, 延长生长期, 提高产量。

若施足底肥, 苗棵长势健壮的则不必追肥, 但可以合理追施叶面肥, 如磷酸二氢钾、夏氏兰得营养液等。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害

软腐病。芋农称“烂秆症”, 为细菌性病害, 病菌在土壤和球茎上越冬, 从出苗致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 8月份发病较重, 不同时期其发病症状有所不同。可选用72% (即100万单位) 农用链霉素每克兑水2~5kg喷雾、或者50%代森铵、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每隔7~10天一次, 连续3~4次。

白绢病。因植株发病部位会长出白色绢线状菌丝而得名。发病初期, 667m2用20~30kg生石灰均匀撒于魔芋植株周围, 或667m2用75%甲基托布津 (又名甲基硫菌灵) 250g粉拌细潮土30~40kg撒施, 也可选用15%粉锈宁、75%百菌清等杀菌剂喷施。

5.2 主要虫害

甘肃省陇南成县林果发展思考 篇10

(一)自然环境适宜林果产业发展

成县地理位置在东径105°23′30″~105°57′35″北纬33°29′45″~34°02′45″之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山区中部徽成盆地西侧,地处西秦岭南麓土石山区,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境内最高海拔2377m,最低海拔750m,全县总土地面积1690.23km,由犀牛江、青泥河、南河、洛河“一江三河”切割形成山区、丘陵、川坝三个立地类型区。[1]。本县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降雨量639 mm,年蒸发量1 149 mm,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625.5h,无霜期208d[2]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棕壤土、浅山丘陵褐土,川坝沟谷潮土和零星水稻土四个土类28个土属62个土种,土壤PH值7.2~8.4之间[3]。植被以落叶阔叶和斜叶阔叶混交次生植被为主,南部和北部山地为天然林区,东西部和中部川坝地为生态经济林区,已查明的野生经济植物1296种,经济林果种质资源44种[4],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63.39%。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适合发展林果产业。

(二)社会经济有利林果产业发展

成县历史悠久,是国家命名的“千年古县”。远在夏商时期农业已比较发达,成为陇右一带的富庶之地,南宋时成为抗金要塞,驻军屯垦御敌,对当时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曾是陕、甘、川的咽喉之地和重要通途,属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5]。解放以后成县一直是省地的小商品粮生产区和农林特产之地。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常期以来占主导地位,林果业则是农业的传统产业和农民的重要经营收入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成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特色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县辖12镇5乡,15个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 427个合作社,总户数6.22万户,总人口26.52万人;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第二产增加值17.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16.57%、59.77%和23.66%,财政收入5.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32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 500元/人[6]。社会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经济条件有利林果产业发展。

(三)特色经济促进林果产业发展

在党和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指导下,省、市、县分别制定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配套政策和规划。近年来,成县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型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打造核桃产业“规模化种植,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国重点县的目标,举全县之力建基地、抓示范、强管理、重改良、树品牌,使核桃产业迅猛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5年成县核桃产业核桃坚果产量2.144万吨,核桃产值4.288亿元,户均核桃收入达8 930元,人均核桃收入达2 232元。核桃坚果产量占甘肃省总产量的1/4,位居全国37个产量千吨县之列。成县核桃树单株产量为3.4公斤。占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的35.65%;草畜、蚕桑、烤烟产业产值1.48亿元,占特色产业总产值的64.35%。特色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51万亩1 122万株,其中已结果树489.2万株,未结果树610.8万株。全县户均核桃树达200株,人均核桃树达50株。全县建成丰产示范园34处15 000亩,核桃“两化”示范村32个,核桃专业村200个,在全县形成了11条万亩核桃林带,以示范园建设带动了全县核桃产业规模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特色产业经济逐步形成。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同时促进了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调查结果及综合分析

(一)林果发展的现状概述

1. 主要经济林果及种质资源。

主要利用的野生种质资源有:岩桑、漆树、杜仲、辛荑、黄连木、野花椒、君迁子、野樱桃、五味子、野山楂、山梨、山杏、野桃、山定子、棠棣、野李子、悬钩子、山葡萄、猫屎爪、红豆杉、毛粟子等20多种;长期主要栽培的经济林果有:蚕桑、杜仲、漆树、花椒、板粟、黄连木、辛荑、山菜萸、核桃、苹果、柿子、李子、桃、梨、杏、樱桃、葡萄、猕猴桃、楸子、大枣、拐枣等20余种[7]。

2. 现有资源数量及发展面积。

据专项调查资料统计,全县大宗的粮油植物中野生核桃、毛粟、黄连木等资源总株数达386万株;干鲜果品植物中,棒子、山桃、野李子、山杏、野樱桃、五味子、猕猴桃等蕴藏量达426万株,鞣料栲胶、栓皮栎等524万株;悬钩子、猕猴桃等296.7万株[8]。栽培的主要经济林果核桃1 122万株,面积50.54万亩;花椒182.6万株,面积1.66万亩[9];杜仲72.6万株,面积0.42万亩;蚕桑2.8万亩,1864万株;漆树6.2万亩,580万株。资源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较大,发展有了一定基础。

(二)发展成效及经验总结

1. 认真落实产业政策,正确认识当地县情。

改革开放以来,成县历届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各项产业政策,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大力发展县域农村经济,积极培育农业产业。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产业政策为突破口,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学习政策,广泛开展讨论、分析县情、乡情、农情、正确认识当地山水农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优势在山、潜力在林、产业在农、关键在干”的发展思路,为发展林果产业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2.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发展林果。

集合当地自然环境优势、资源利用优势、经济用途优势、市场前景优势、生产特点优势、技术依托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加工企业优势等各类优势资源条件,从本县各类林果中选择了适应性强、生长健壮;寿命长、收益期长;耐贮藏、好运输;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和市场前景好的乡土林果核桃作为重点发展的林果项目。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了发展重点,体现了地域经济特色,辐射带动面大,综合效益高。实践证明以核桃为重点的林果业开发完全符合成县实际。

3. 依托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果产业发展。

该县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县。多年来本县把林果产业发展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林业、水保、农牧、科技、扶贫等项目资金和经济技术资源,加快了林果产业开发的步伐。全县以核桃为主导的林果业人均拥有核桃50株、人均核桃收入达到410元。促使林果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依托生态环境建设,整合各行各业项目资金,进行林业综合开发,既促使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有效,各行各业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实践证明也是加快林果产业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

4. 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培训技术。

全县先后从全国核桃良种基地和科研院所引进各类核桃品种和品系83个,建立试验示范园14处8 200亩[10];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选优育种工作。从全县核桃资源中选出优良母树124株,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主栽的核桃品种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核桃优良品种83个,确定成县主栽品种7个,其中主体品种为清香、香玲;搭配品种为中林、强特勒、陇南15号、陇南755号。

5. 建立林果生产基地,扩大栽植形成规模。

坚持“因地制宜”和“适地适种”的原则,按照“高起点建园、高标准栽植、园艺化管理”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南北山区和林缘地带以漆树、杜仲、板粟、辛荑经济林营造为主,浅山丘陵坡地以核桃、花椒、蚕桑等经济林果栽植为主的生产发展格局,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于成县当地林果产业发展的路子。

6. 面向需求开拓市场,打造品牌争创先进。

成县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发展华龙恒业、宏远土特产等核桃加工企业3个,培养核桃专业合作社50多个,建立核桃协会200个,研发加工核桃仁产品5种9个系列,核桃坚果产品3种6个系列,精炼核桃油1种。同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扶持发展机制,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多媒体、全方位推介成县核桃品牌,增加成县核桃的销售量,拓宽了商品流通渠道,产品销售到上海、福州、南京等16个沿海城市。以打造品牌为突破口,积极进行名优产品开发,“成县核桃”通过了国家质量总局地理保护标识认证,被评为甘肃“十大名果”。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6年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确定为“核桃试验示范基地”,2007年被国家评为“核桃标准化示范县”,选育的陇南15号、陇南755核桃新品系先后获得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14年10月“成县核桃”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成县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虽然栽植面积初具规模,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产业有了一定基础,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标准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还有较大的发展差距。一是产业开发层次较低,良种推广率只达到了64.8%,科技普及率仅达到83.5%,重栽植、轻管理、技术改造任务艰巨;产业链条短,加工企业少,坚果产品的70%以上以原料出售,营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管理不规范,产业风险大,经济效益低;“有产品、缺商品”,“有特种、少品牌”。产业开发层次较低,品牌优势尚未形成。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开发投入不足。成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县级财力和农产投入林果发展的资金有限,生态退耕新栽植幼树面积大,生产周期性长,抚育管理投入需求量不断增加,品种改良、低产树改造,产品加工开发项目建设投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资金短缺和投入严重不足,对后续产业项目建设制约较大。三是劣质低产问题突出,病虫灾害发生普遍。全县现有劣质低产核桃树460万株,占总株数的44.92%,20~30年生的成龄树平均单株产量仅为6.2公斤;5~19年生的初果期树平均单株产量仅为2.8公斤,有5年生以下的劣质实生幼树356万株,占总株数的34.76%,全县核桃平均株产量仅为5.37公斤,形成了幼龄树表弱,结果树不挂果,盛果期树产量低,树龄提前表老,经济性状降低[11]。果树病虫害频繁发生,早晚霜冻交替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普遍。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

(一)环境条件比较优越,适宜发展林特经济

成县山川丘陵兼备,气候温和湿润,光热水土自然条件适宜多种经济林果生长,经济林果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和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充分利用占总土地面积70%的浅山丘陵地和生态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果,既可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山地利用率,又可利用生态工程的国家投资促进林果产业的发展,用经济林果的经济效益维持生态工程的长期效益,可建成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兼顾型的持续林果业。

(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林果发展潜力较大

成县是旱作农业区,林果业一直是农业的传统产业。当地具有发展林果业的传统习惯。发展县域经济潜力在山,优势在经济林果。山区广大农民既有从事林果业的传统经验,又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发展林果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应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资源利用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种、选择重点、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挖掘名优品种、打造优质品牌,发展林果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很大。

(三)发展栽植初具规模,加强管理任务艰巨

全县经济林果发展面积已达到62.5万亩,生态退耕的核桃栽植面积达到50.54万亩1 024万株,基本实现了全县核桃发展全覆盖。其中低产劣质树460万株,劣质低产问题比较突出。林果新发展栽植空间不大,今后应把产业开发的重点转移到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上,要在强化抚育管理的同时,重点进行劣质低产树改造,嫁接换优,改良品种,强化科技投入,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

(四)生产发展有了基础,配套建设增加投入

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发展中良种引进、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进展顺利,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建成了以小川为中心的核桃交易市场,发展了以华龙恒业为代表的营销加工企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营销服务队伍,拓宽了县内外的营销渠道,产业框架基本形成,积累了发展经验,奠定了发展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兴办龙头企业,抓好产品加工开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巩固建设成果,不断创新产业发展。

(五)产业框架基本形成,提高挡次势在必行

生产基地、营销市场、加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发展层次低,科技推广和良种普及率不高,服务功能不强;骨干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优质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还很脆弱。因此,要依靠科学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推广先进技术,举办科技示范样办,发展产业协会和经合组织,大办骨干企业,适应产业发展,开发优质产品,化解产业风险,提高产业发展挡次。

(六)林特产品优势较大,应当实施品牌战略

当地历史以来是一个林特产地,又是核桃适生区,发展经济林果自然条件较好,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曾荣获“植树造林先进县”、“蚕桑基地先进县”和“中国核桃之乡”等荣誉,“成县核桃”已通过国家地理保护标识认证,评为甘肃“十大名果”、“白米籽”核桃仁获国际林产品银奖。开发林特产品优势较大。应当立足资源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发名优产品,加快品牌认证,力争打造成一流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成县农业区划办.成县土地资源及土壤调查报告[R].1982.

[2]成县气象局.成县农业气候及气象资源汇编[C].1998.

[3]成县农业区划办.成县土壤调查报告[R].1982.

[4]成县农业区划办.成县野生经济植物调查成果汇编[C].1989.

[5]成县农业区划办.成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R].1982.

[6]成县统计局.成县2015年全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资料[R].2016.

[7]成县农业区划办.成县林业区划报告[R].1982.

[8]马朝阳.甘肃成县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3,(2).

[9]马朝阳.成县花椒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07,(11).

[10]马朝阳.成县核桃良种引进及示范推广技术总结[C].全国干果大会论文集,2004.

荥阳市:科技助力林果业发展 篇11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 由于荥阳市的林果基地地处偏僻, 因而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果农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 荥阳市积极筹措资金, 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 完善培训室、图书室等, 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 建立科普惠农宣传栏, 使广大果农真正尝到了科技兴果的甜头, 都愿意多学习, 多参加培训。

积极组织科技培训班

近年来, 荥阳市经多方协调, 通过市科协、林业局等单位积极联系专家开展科技讲座, 举办林果业种植学习培训班, 为果农提供了学习先进、借鉴经验、更新观念的大课堂, 使果农真正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素质。集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林果新品种引进、科学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此外, 荥阳市还邀请专家对当地规模果园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指导, 给果农提出了根据周边环境改变石榴修剪方式、根据病虫害发生周期实行周年预防等管理建议, 效果明显。

目前, 荥阳市已经对果树改接后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合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关键季节的土肥水管理等技术体系进行了整理汇总, 并在各期讲座中系统地传授给了果农, 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大力提高服务水平

本着“求出路, 带领群众致富”的宗旨, 荥阳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质量为保障, 推广林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 当地政府不断加强对林果业的管理, 以便在广大林果种植户内部开展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 切实维护林果种植户的整体利益, 进一步提高广大林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促进林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掌握市场信息, 适时搞好营销

近几年, 荥阳市认真抓好林果种植场地的清理、整顿工作, 坚决从种源引进渠道引导和控制各栽培种生产场生产, 加强林果生产管理, 为农民提供优质可靠的良种。为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林果业发展, 荥阳市依托原有培训场所, 为林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信息支持。当地还引进专业管理人才, 增强对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性, 细化、规范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林果业协会的作用, 及时主动跟踪、搜集各种水果产、供、销信息, 筛选出适合发展的项目, 当好领导决策参谋并引导广大农民生产种植;逐步提高林果种植比例, 扩大林果种植规模;通过远程教育和互联网对果农进行信息化培训, 增强果农的市场化意识, 使果农能够适应市场的起伏波动, 增强果农的抗风险意识;培育优良种苗, 满足广大果农的发展需要;实现深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 基本建成林果业产业链。

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荥阳市林果业发展要:瞄准市场, 以销定产;抓住淡季, 组织生产;扩大品种, 适应消费;提高品质, 增强竞争。并要因地制宜, 采取直销、代销、转销、联销和加工、贮藏缓销等多种办法, 切实搞活流通。

理清了思路, 增强了信心, 扩大了规模

上一篇: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下一篇:推力滑动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