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果相关情况调查报告1专题

2024-12-17

经济林果相关情况调查报告1专题(精选2篇)

经济林果相关情况调查报告1专题 篇1

龙开口镇经济林果相关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为着力点,积极发展和壮大经济林果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镇的经济林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是关于我镇经济林果业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选用了我镇经营规模较大的4家果园基地,分别是:鹤庆县迦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鹤庆县高科园、鹤庆县琼华高原特色种植有限公司、鹤庆县松园柑果种植家庭农场。包含了我镇的招商引资企业、本土企业。也涵盖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种经营模式。

鹤庆县迦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项目为葡萄种植,经营规模为240亩,一年内产出葡萄150吨左右,产值为300万元左右,其有机肥主要用农家肥,一年的用量为80吨,200元/吨,共花费16000元;其余用云天化牌的化肥代替,用量为227吨每年,总价为50万元左右;每年花费的肥料款为51.6万元。

鹤庆县高科园:经营项目为葡萄种植,经营规模为1300亩,一年内产出葡萄800吨左右,产值为1600万元左右,其有机肥主要用沧海牌有机肥,一年的用量为1200吨,850元/吨,共花费102万元;其余采用秸秆腐熟剂堆捂有机肥,用量为每吨葡萄杆用4公斤秸秆腐熟剂,秸秆腐熟剂价格为5元/公斤,折合每吨20元,计算粉碎葡萄秸秆的用时用工等成本每吨200元,堆捂50吨秸秆有机肥,总成本价约为1.1万元左右;每年花费的肥料款为103.1万元。

鹤庆县琼华高原特色种植有限公司:经营项目为葡萄种植100亩、柑橘种植200亩,一年内产出葡萄40吨左右,产值为80万元左右,柑橘为新植,暂未产出;其有机肥主要用至爱牌有机肥(烟草专用),一年的用量为300吨,800元/吨,共花费24万元。

鹤庆县松园柑果种植家庭农场:经营项目为柑橘种植,经营规模为30亩,一年内产出柑橘18吨左右,产值为15万元左右,其有机肥主要用农家肥,一年的用量为30吨,200元/吨,共花费6000元。综上所述:

1、使用有机肥是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营养元素全、肥效持久又兼有保水、保肥、缓释、改良土壤、生物防治等作用。

2、我镇农家肥总体利用较高。

3、作物秸秆有机肥及商品有机肥使用率较低。

有机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缺乏对有机肥料重要性的认识。种田养地的意识不强,对施用有机肥和含有机质的复混肥积极性不高。

2、农民对土地利用存在短期行为。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个别乡村土地流转频繁,还有多数流转时间都是3~5年,农民对土地利用存在短期行为,出现掠夺式生产,只用地不养地,这也是有机肥积造少、施用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民在粮食作物上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低

4、缺乏高效、便捷的有机肥应用技术。比如秸秆腐熟剂的使用。

5、缺乏必要的鼓励政策和引导措施

推进有机肥应用发展的对策

有机肥料是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提高我镇经济林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发放宣传材料、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2、积极转变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3、不断完善有机肥应用推广技术

4、积极引导商业有机肥的发展。商业有机肥是有机肥应用发展的方向。商业有机肥有利于改变当前许多地方秸秆露天焚烧、畜禽养殖场粪便等问题。

5、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

6、进一步加大秸秆还田技术推广。

7、加强沼气建设项目的指导。

8、强化监管提高商品有机肥料质量。现目前商品有机肥质量参差不齐。

9、加强领导提高社会对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认识

以上是我镇经济林果业的相关情况报告,因时间仓促,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龙开口镇人民政府

2017年7月7日

经济林果相关情况调查报告1专题 篇2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摆在基层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和平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镇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村、组、农户中,对乡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和平镇地处县城与罗次坝子之间,与安宁、武定两县接壤,于2006年1月由原和平、路溪两乡合并建镇。全镇国土面积284.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23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通电的村小组151个,占95.5%,通自来水的村小组128个,占81.1%;共有6439户、232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261人,占95.7%,少数民族人口7472人,占32.1%,居住着汉、苗、彝、傈僳等13个民族;林业用地314546亩,实有耕地面积31756亩,人均1.42亩,其中:水田16889亩,旱地14867亩。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2.5公里,成昆铁路横贯和平16公里,设有3个站点,禄罗公路横穿和平达11公里,全镇弹石路通达11个村委会,占84.6%。平均海拔1808米,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5℃,适宜种植多种农

作物,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

据调查,2009,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16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1元。在全镇 13个村委会中,集体经济收益的甚少。目前,村集体支出一般包括以下几大项:人员费用(村民的误工费用等)、生产性开支、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维修支出。从调查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农村集体收入承受上述支出已是勉为其难。

二、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选齐配强了村领导班子,加大了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明确奖惩,加强激励,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约束和激励。二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改变干好干坏都拿相同报酬的旧模式,把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3、采取措施,化解村债。在化解债务方面,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组织的正常运转;二要用好用活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相关政策,努力为村级债务化解提供条件;三是“多方支援”,呼吁社会各界来关心和支持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在“健全机制、防止新增债务”方面,一要改革现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不能搞层层配套的“配合工程”;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村级各项事务,都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要严格管理村级财务,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4、加强监管,科学经营。一是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镇里农村会计工作站每年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工作,全面排查掌握各村资产数额、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完善村账镇管制度,建立村集体资产专门台账,定期进行登记更新。二是完善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重大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严重时追究刑事责任。

5、加快林地流转,推进烤烟产业化发展。实行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是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广大农民切实利益的必然举措。针对我镇林地多的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近年来我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林地使用权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镇林地流转面积 亩。我镇在发展烤烟产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条件,为此,我们统一了思想,将烤烟确立为我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了“以烟富民”的烤烟产业发展战略。在我镇林地大面积流转的基础上,近年来,我镇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大力推进烤烟产业化发展,全面实施“以烟富农”战略,使我镇的烤烟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目前,全镇烤烟总面积达 亩,烤烟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和平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应和提高人员素质与国家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实际情况、健全治理机制结合起来。

(一)配强、配优、配好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素质,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要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

班子。一是坚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懂经营、善治理、责任心、事业心强,不急功近利,又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人才,选配到镇村领导班子中。二是镇村领导班子要充分熟悉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既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又要及时找准和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任期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二)上级党委、政府要综合审定各部门的达标验收项目。要把各项任务、指标的制定与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实现效益结合起来,防止政出多门,图一时轰动效应而搞事半功倍,加重基层负担的活动,对于不切实际、有遗留后患、得不偿失的项目果断取消。对通过努力,又必须达标的项目要果断执行,并鼓励基层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这样,既给基层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能使基层班子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转变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三)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准、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首先,要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并逐步实施。

(四)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镇村两级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科学合理的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实行动态治理,打破“干多干少都一样,不干照样拿工资”的格局,推行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二是镇每年开展一次发展集体

经济创先评优活动,对发展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村和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个人,按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能否管好、用好,不仅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以及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主管,村专人负责,组织定期检查和汇报;二是加强财务管理,镇农村会计工作站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做到既代管帐,又管钱,严格控制开支,防止资金滥用;三是建立清欠工作责任制,加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摸清家底,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根据发展情况制定还帐计划,对应收款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清收,做到帐目清楚,债务明确;四是坚持量入为出、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和不必要的支出,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办一切事情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既考虑现实需要,更要考虑集体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五是积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民主治理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七是坚持对村财务实行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制度。

(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扶贫力度,增强自我能力。农民增收缓慢,生活困难,除个别非因灾因病外,更主要原因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

(七)争取多方帮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镇村两级要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

方面、多层次的帮扶,为发展集体经济谋思路、找路子、求发展,为发展集体经济开辟道路。

(八)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促进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想集体经济有大发展,就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支持,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推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项目班子,实行责任到人;二是建立项目库,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拟定大项目和小项目,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三是按照要求,实施好每一个项目,确保项目作用的发挥,为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渠道。

总之,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土地经营的和平镇,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精神,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争取一年一个台阶。

中共和平镇委员会

上一篇:高二作文评讲下一篇:广东中考作文题目及:我真想有一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