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教案

2024-06-04

旅游业发展教案(精选8篇)

旅游业发展教案 篇1

2.2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丝绸之路”北道神秘之旅环线,“丝绸之路”中道浪漫之旅环线,“丝绸之路”难道追寻之旅环线和五个重点旅游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的热情以及丝绸之路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过程

1、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新疆旅游业在“十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就,旅游“六大要素”的配套协调发展,促进了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五区三线”为重点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以喀纳斯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游,以喀什、吐鲁番为重点的“丝绸之路”文化游,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开发了民俗风情、冬季冰雪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

从新疆“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我们看到,新疆旅游的发展在“五区三线”的基础上,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旅游体系和结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旅游资源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疆旅游市场正在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丝绸之路”北道神秘之旅环线

3、“丝绸之路”中道浪漫之旅环线

4、“丝绸之路”南道追寻之旅环线

5、五个重点旅游区

新疆旅游业在发展中还将进一步培育五个重点旅游区,它们是:伊犁河谷草原文化旅游区,其主题为“塞外江南”;阿克苏龟兹文化旅游区,以库车龟兹石窟群为重点,突出龟兹文化内涵;南疆红色旅游区,以“三五九旅”屯垦边为主题,巴州(库尔勒)大漠生态与特种旅游区,重点开发沙漠公路探奇游、沙漠戈壁赛事游、塔里木河生态游;哈密丝路驿道文化旅游区,重点开发哈密回王府、巴里坤古城等,主题为新疆东大门、丝路驿道;和田美玉之都旅游区,重点培育玉石文化,主要发展特种旅游。

三、板书设计

1、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2、“丝绸之路”北道神秘之旅环线

3、“丝绸之路”中道浪漫之旅环线

4、“丝绸之路”南道追寻之旅环线

5、五个重点旅游区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丝绸之路”北道神秘之旅环线,“丝绸之路”中道浪漫之旅环线,“丝绸之路”南道追寻之旅环线和五个重点旅游区。

旅游业发展教案 篇2

我国是一个旅游贷源相当丰富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 国际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直接影响, 制约着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我国国际旅游业的问题,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地域辽阔, 经纬度跨度大, 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奇观:既有热带亚热带的南国风光, 又有寒带的雪域冰川;在东部沿海有优良海滩, 在西部有戈壁沙漠。境内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挺拔峻峭的五岳, 风光秀丽的黄山, 避暑胜地庐山,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神秘的西双版纳, 神话中的香格里拉, 5000年悠久绵长的历史, 为我国和世界留下珍贵的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万里长城等等。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 优势明显。首先,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多样;悠久的文化历史又为今日中国留下了内容丰富、类型齐全的人文古迹。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 我国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我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加强, 也为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再次,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深度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及其他各种国际会议必将为我国入境旅游带来新的契机。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现代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也会导致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这都是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 出人境人数和收入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除了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出现下滑现象外,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2007年1~10月份累计, 入境旅游人数10360.46万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3.4%,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61.26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6.32%。

二、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动向

1、旅游生态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来讲, 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经营指导思想, 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 以绿色文化为企业文化核心, 以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 最大程度减少不可再利用垃圾为原则, 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环保意识, 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建立在满足顾客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来讲, 要求各级政府和旅游规划者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旅游地, 强化景区容量指标和开发条件指标, 提高开发旅游资源的门槛, 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 对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使环境质量下降的生产经营活动予管制和更强有力的处罚, 鼓励旅游企业寻求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IS0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旅游产品特色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层开发, 挖掘我国旅游产品的潜力与优势, 拓宽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面, 在总体上使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结构趋于一致。注重对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 提高档次、质量, 增加品种, 增设销售网点, 完善国际旅游者的购物退税制度。

3、旅游服务个性化和系列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已不满足于过去的从众游、感性游和赶场式的旅游, 张扬个性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追求身心享受、智力发展和品质升华的自我欲求越来越强烈, 选择旅游目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 对观光、会展、商务、购物、修学、祭祖、考察、求乐、健身、休闲、探险、工业、农业、生态、自助等系列旅游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或多样化, 旅游服务既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 又要满足游客的系列化要求。

4、旅游管理法制法和规范化

为了优化市场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各国的旅游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将日趋完善, 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依法治旅,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规划将更加系统科学, 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5、旅游营销网络化和科技化

旅游地距离的不断扩大、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加、旅游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特色化的趋势, 势必要求旅游企业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开发和提高电子预定系统,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完善旅游预订服务, 健全旅游信息调查和预报制度, 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实施网络经营, 通过国际互联网进人家庭, 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全球化网络联系方式和高度透明的全球化、智能化的全天候旅游服务。以迎合人们自由潇洒旅游的愿望。为了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科技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和旅游服务中将得以广泛应用, 迅速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 实现网络化、品牌化营销, 推动新型旅游产品市场的成长, 促进旅游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和旅游产业竞争格局的快速重组, 实现旅游业向科技型、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6、旅游产业集群化

伴随着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和兴旺, 旅游产业面貌不断改变,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世界上大量涌现的具有国际化竞争实例的旅游目的地, 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产业集群化。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密集的主题公园成为产业集群中的主题集群明星, 如深圳华侨城集群从1989年开始打造的旅游产业集群, 现在包括了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欢乐谷、明斯克航母等在内的主题公园, 包括何香凝美术馆在内的文化艺术设施、波多非诺等景观房产, 以及酒店业, 如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威尼斯水景酒店等在内的旅游配套设计等多种产业业态的集群。

四、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趋势

1、主要客源市场

2006年, 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 与上年相比, 各洲来华人数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221.0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9.7%。主要分布国家情况如表1所示。

(1) 主要入境客源国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 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 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 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 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各主要客源国来华人数增幅均接近和超过一成, 其中, 英国增长10.6%, 德国增长10.1%、法国增长8.1%、俄罗斯增长8.2%、美国增长10.0%、加拿大增长16.3%、澳大利亚增长11.4%。

(2) 主要洲际市场

洲际市场继续强劲发展, 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居达到两位数, 市场份额较上年有所提升。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 分别增长10.2%、12.1%、11.3%和23.4%。

(3)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去年均略有增加。2006年,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9天, 比上年增加0.4天;人均天花费为175.07美元, 比上年增加7.74美元, 同比上升4.6%。 (见表1)

2、趋势分析

(1) 韩国日本

韩国日本以及中国, 同属于东亚国家, 而且有着相似的文化底蕴, 因而, 韩国日本在未来还将继续成为我国的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

韩国自从和我国建交以来, 就凭借其有利的位置、便捷的交通、相似的文化底蕴, 迅速地成长为我国的第一大客源国, 近年来增长速度一般都在10%以上。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历史、政治、民族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日本来华人次数仅占日本国内出境旅客的10%~12%, 可见其来华旅游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2) 俄罗斯

俄罗斯核心地区在欧洲, 但和中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和感情, 是中国的第三大客源国。2000年来华人次突破100万;大约占1/10左右。尽管俄罗斯的经济进一步复苏,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消费结构不断提升, 但由于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增长速度不是太快。

(4) 美国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市场, 而中国则是其在亚洲“最新的”旅游目的地。2002年美国来华旅客超过100万, 目前在各客源国中一直居于4的位置, 是增长最为稳定的一个。

(5) 东盟国家

东盟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5个国家, 它们和中国特殊的人种、血缘、文化关系, 以及便利的地域条件都是各国成为我国重要的客源市场的原因, 在东盟各国生活和工作的1235万华侨和外籍华人构成我国入境旅游业的一批巨大稳定的海外客源。2006年上述5个主要国家依次分列第5, 6, 7, 9和14位。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调整性发展, 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这一“天然”的海外客源市场必将进一步膨胀。

(6) 蒙古国

蒙古是中国的近邻, 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 来华旅客人次1997年就达到34万, 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甚至在1999年和2001年先后2次出现负增长, 因此, 到2002年也只有45万, 而在2006年也出现负增长。

(7) 欧洲国家

欧洲各国, 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等国, 经济发达, 人民富有, 闲暇时间多, 并且天性喜好旅游,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国旅游市场之一, 但各国来华旅游的人次所占本国出境旅游比重都比较低, 前15位中只有英国、德国和法国3个欧洲国家。英国来华旅客比较多, 2001年超过30万, 居第9位, 2006年为55万多, 居中国客源国的第10位;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 其来华人次数尚不到中国入境旅客的1/40;连续3年均居第15位的法国, 这一比例则尚不到1/50。因此, 欧洲国家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结束语

目前, 国际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面向二十一世纪一国际旅肄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是一十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国家, 发展国际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虽持我国国际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我目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对策, 充分发挥我国国际旅游业的优势, 克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大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 以促进国民经弃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摘要:近几年, 世界旅游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加、交通运输手段的革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国际旅游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本文总结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动向和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旅游,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趋势

参考文献

[1]、罗·朗加尔.国际旅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方绪才.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 1998, (3)

[3]、王仕莲.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J].经济地理, 2000, (9) .

[4]、王仕莲.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J].经济地理, 2000, (9) .

[5]、王瑞萍.WTO下国内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2, (1)

[6]、张辉.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再认识[N], 中国旅游报, 2004-8-2

[7]、亢岫, 刘新平.影响来华旅游客源国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7, 20 (4)

[8]、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 2007, 23 (1)

生态旅游的肯尼亚教案 篇3

旅游业是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而在旅游业中分量最重的要数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生态旅游。肯尼亚是非洲开展生态旅游最早的国家,它生态旅游的内涵之一,是要顾及当地居民的利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受益,以此推动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亲访的四个案例,也许可以作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很好的参考。

私人动物保护区the Selenkay Conservancy

如何让动物回归,

让当地人生活更好

先是大象,接着长颈鹿,再后来是奔跑的羚羊和斑马,在进入the Selenkay Conservancy保护区大门后,一幅幅“动物大世界”的图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伴着三月金合欢树淡淡的花香。

跟着Porini Camp的越野车一路从内罗毕南下,开始还是一路平坦的沥青路,后来转上土路,一路灰尘,路边偶尔闪过一个个马赛村庄以及放牧的马赛人,大片的还是较为荒凉的场景,进了the Selenkay Conservancy,绿色才渐渐蔓延开来。

在1997年前,这里也跟大门外面一样,都是马赛人的村落,马赛人在这里放牧,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放牧过度,水草开始慢慢枯萎,也影响到了草原上的生物链,食物少了,动物也渐渐变少,20多年不见大象。

Porini Camp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其总公司Gamewatchers,是肯尼亚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生态公司之一。他们一直以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与当地部族互惠经营著称。在这种理念下,他们与当地的各部落首领及土地所有者商量,以支付一定租金的合约租用方式,将15000公顷的土地辟做私人生态保护区,让原来的村落迁到保护区之外,并为他们新迁居地修建道路、水井等基本生活设施。

慢慢地,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加上保护得力,原先消失的大象也渐渐回来了,连狮子的数量都增加到了120头。

动物多了,来保护区Safari的游客自然也多了起来,对他们的旅游收费是保护区资金的来源。去年保护区就招待了2762名游客,他们在这里停留了6189夜。不过,保护区也只设Porini Camp一个营地,只有12间帐篷,一次最多20个游客,限制游客人数,保证不会有太多人来破坏草原的生态。

营地拥有很好的环保生态措施。太阳能发电,如果当天电能用完,住客就要使用蓄电池应急灯来做简单照明。所有人的相机和手机,都要集中到管理中心去充电;冲凉用水的节能限制,让更多能源可以循环使用不致浪费;为客人烘焙的面包,是用咖啡渣来做炉燃料的;所有的生活垃圾,都会分类装进不同的容器里,由指定的运输车运出草原;营地当中有间黑乎乎的小炭屋,外墙全用烧过的炭块围起,顶上设置洒水器,里面就可以储存营地所需蔬果大约一周的时间。这些不仅做到了珍惜资源、节能环保,还将有效的资源循环利用,让人、动物和草原可以和谐共生。

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负责人Tony和首席向导Harry是白人外,其他的都是聘用当地的马赛人。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畜牧、狩猎以外的就业机会,这样的策略也稳定了当地部族的生活。当地社区大概有142个人为保护区工作,有500多个马赛人家庭受益。

Gamewatchers的总经理Jake Grieves-Coo曾任肯尼亚旅游局的主席,多年以来,他推行“经济利益共享、培养当地人自我资源保护意识,谋求共同发展”的模式,成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土地所有权仍属于马赛人,但是提供给开发者、部落人在此就业,并享受最终盈利的分成。

Jake Grieves-Coo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马赛人因为草原资源日渐匮乏,不得不离开部族到内罗毕当保安,一周只能路途迢迢回去一次陪伴家人,月薪大概只有900先令。但和我们合作以后,不仅能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还因为做了导游、服务等工作,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先令”。

而且,在营地里,马赛人原始的生存本领被很好地用于各种细节。比如带游客去追随狮子走过的脚印,认识每一种鸟每一种动物。他们就如同草原上的雄鹰,知道草原上哪棵金合欢树下看夕阳最美,知道夜空里的星星每颗叫什么名字。原先需要面对血淋淋的狩猎来满足生活所需,现在他们主动保护动物,甚至把水草丰美的地方让给动物。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动物愿意栖息在这片草原上,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产生更大的盈利,他们才能更好地在家乡生存、发展。

Porini Camp还和当地的马赛人社区有很好的合作。马赛人社区的文化体验之旅是肯尼亚的一大特色,但Porini Camp的客人去拜访马赛人社区时不需要另外付钱,也不建议当面给小礼物,Jake认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潜在期待。如果要给,就送到他们投资建设的附近学校里去,为孩子们买更多的课本或加入校舍建设。这样的马赛人社区之旅,也让游客心里舒坦一些,实际上,游客住宿费的一部分就是分配给当地社区。

Porini Camp还赞助当地的学校,政府负责学校的建筑,他们则负责学生的书本以及食物等。客人如果愿意,也可以拜访学校,也可以加入捐助的队伍。

Jake Grieves-Coo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态,是在尊重当地人利益的基础上,将商业发展的利益合理分配,并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原生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在细节处培养所有人的环保观念。

The Selenkay Conservancy开发模式的成功迅速带动了Porini Camp在肯尼亚其他地区的发展。2005年,在马赛马拉建立了9000公顷的Ol Kinyei Conservancy;2006年,还是在马赛马拉,建立了33000公顷的Olare Orok Conservancy;2007年,Porini犀牛帐篷露营开设在90000公顷的Ol Pejeta Conservancy,这也是东非最大的犀牛保护区。

包括BBC、CNN在内的全球各地媒体也给了Porini Camp高度肯定,2010年Eco warrior award里的“最负责任的旅行运营商”,2009年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r Magazine的“非洲TOP10SAFARI公司”⋯⋯

之前很多人还质疑Porini Camp的环保模式是否能拯救马赛马拉,如今看来,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Porini Camp & Gamewatchers Safaris

A/ Village Market, Nairobi, Kenya

T/ +254 20 7123129、7122504、7121851

WS/ www.porinisafaricamps.com

度假木屋Il Ngwesi Lodge

由马赛人自主经营的度假屋

如何吸引威廉王子前来

“招募冒险者:要有足够胆量前往几乎没人去过的地方。”

一本旅行书上这么描述肯尼亚北部。在无线上网普及、手机无处不在、电视也越来越大的21世纪,难得有机会抛开一切世俗,到一个雷达完全覆盖不到的地方体验当地风情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肯尼亚北部,它跟你所知道的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

2010年10月威廉王子带女友凯蒂到肯尼亚北部的Lewa野生动物保护区旁边的Il Ngwesi Lodge,向女友求婚,前不久又有一场全球瞩目的皇家婚礼,让这里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以及浪漫之地。

交通依然是最大的问题,从内罗毕乘坐小飞机前往是最好的选择,不然就得乘坐越野车,在尘土中一路颠簸6个小时。在Lewa野生动物保护区,不允许私人驾车游,只有保护区度假村的客人才能进入,到达Il Ngwesi保护区内,便有当地人上车引路,再辗转穿过丛林,越过小河攀入山谷抵达。

Il Ngwesi Lodge,隐于一大片金合欢树林中,就像是当地的一个马赛村落。所有的房子都是茅草尖顶的高脚屋。房子都是用泥巴、树杈和茅草建成,主要建材几乎都采自当地,这使得度假村和当地村庄的房屋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更符合游客生活的需求。

不像肯尼亚其他动物保护区的度假村,一般都是由白人担任最高管理者,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当地的马赛人。1996年,当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听取游客建议,建成了这家当地惟一的度假村。他们提供最原生态的木屋、最淳朴的服务、最简单的美食。然而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度假村,自从1997年获得了英国航空公司“最环保旅游目的地”的奖项,此后变得出名,后来,又被东非地区此类环保树屋度假村纷纷作为范本模仿。

酒店除了前台、厨房、两个餐厅和远处的配电房就只有独立的6间客房,而且每间房子各据一方,互相距离较远,以保证极高的私密度。房门只是没有锁的半截木板,朝外侧的墙也是全通的半截窗台,这是一种全开放的设计,你能关闭的只有床上透明的纱帐。其中的两间客房更延伸出露天的平台,挂纱帐的大床可以拉到平台上。透过白纱帐看非洲夜空的星星,或者躺在早晨暖暖的阳光里,似乎都是童话里才有的情节。并且无电话无电视无网络,没有来自外界的任何干扰。难怪威廉王子要选这里做二人世界。

Il Ngwesi Lodge不仅拥有原真的魅力和绝美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旅游收入都尽归当地社区,作改善医疗、教育以及进行各种社区活动之用。不仅如此,住在Il Ngwesi Lodge的客人还会通过徒步或者骑骆驼到附近的村落体验当地的文化,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这也为村庄带去了新的生意。

Il Ngwesi Lodge

A/ Il Ngwesi, Timau-Isiolo Road,

P.O. Box 263 Code 1042 Timau, Kenya.

T/+254 20 6231830

WS/ www.ilngwesi.com/ecolodge.htm

海岛度假村the Sands at Chale Island

红树林海岛上的唯一度假村

如何与红树林和平共处

来得不巧。要是赶上退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坐着拖拉机慢慢腾腾地摇晃着向Chale岛进发了。

亏得岛屿的管理人员想出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出入岛方式。Chale岛距离大陆只有600米远,退潮时,完全可以涉水徒步上岛。涨潮时,便只能快艇伺候了。

Chale岛是一个私人度假小岛屿,岛上只有The Sands一家度假村。整个岛只有1.2米长,0.8米宽,南北走向。岛被分为两个部分:酒店区和当地人称之为“卡亚kaya”的森林区。这里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成群成群的猴子和狒狒、物种丰富的鸟类、小羚羊、蝴蝶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其他动物在这里栖息。

第一眼看到的The Sands酒店别墅,就像是当地村落的一间间茅草屋。肯尼亚的酒店都十分注重和当地环境的融合,即使是再高端的度假村,也肯定是茅草覆顶,整体外表形状和当地的村落、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而酒店里面,该有的豪华设施也一样不少。The Sands亦是。作为岛上唯一的度假村,如何与周围茫茫的红树林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动物相处,也是规划设计师最先考虑的问题。

最好的资源就在身边:红树林。因此,房间里天花木梁、餐厅、SPA以及公共区域的木材用料就用天然的红树,建材不用从外边运入,也避免了运输方面的浪费。茂盛的红树林不仅提供丰富的木材以及美味的螃蟹族群,还生产出丰富的泥浆。这点设计师自然也不会漏过,这些泥浆被涂在了别墅的外墙。远远望去,一片讨喜的粉红色,拙朴当中带着小惊艳。盖屋顶用的材料是棕榈叶,柔韧的棕榈叶除了能给度假屋带来荫凉之外,还有耐盐、耐碱、抗风、防水、防虫、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

两栋塔楼是最主要的建筑,里有16间宽敞的半圆形的客房和两个复式套房。塔楼的顶用灰色的茅草覆盖,沿袭的是非洲大地上常见的屋顶形状。还专为露台、窗户辟出一方天地来。原生的树枝和树干,被做成房间里天花上的装饰,横竖纵横,躺在床上仿佛就能闻到木头香。

两个复式套房位于塔楼最高处,高过摇摆的树梢,可以俯瞰整个岛屿以及印度洋的壮观景色。复式结构的套房,一楼有客厅和客房,二楼的阁楼专为夫妻和情侣准备,上到楼来就可以独享高挑、私密的空间。走出阳台,则是270度的大海景,波澜壮阔的印度洋,浓密的森林,都在蓝天白云之下,铺展大自然的迷人色彩。最特别的是,这个阳台上还特意配备了一个露天浴缸,泡着澡看夕阳落日,会是怎样的壮美情怀?

在塔楼不远处,还有一片可爱的茅草小屋区域。这里包括9间Bandas标准房、14间Bandas高级客房以及6间Chale Bandas房。在当地的斯瓦西里语里,Bandas是“小房子”的意思,以朝向大海、泻湖、海峡或者红树林等不同景观,带来真正的海滨度假感。每间Bandas套房都有特别加大的落地玻璃门,一打开,就能从浴室直接走进私家花园里,享受天地间的自然淋浴。

肯尼亚的岛屿不少,度假村更多,而The Sands度假村的设计师更高人一筹的是,设计出了肯尼亚目前唯一的一家水上别墅以及一栋独特的建于悬崖之上的岩石蜜月套房。

水上屋位于岛的西北面,对面是鸟岛、GAZI海湾以及远处的Shimba山。两个套房的阳台上都配备有露天浴缸,直接浸入海里的小木梯,和马尔代夫水上屋的设计一样,阳光下的“格子海”就澄澈地在最末两级的木梯那儿闪烁。

水上屋还是岛上观察动物的一个小天堂。脚下有浮游的各色鱼儿,对岸翠绿的红树树顶常栖息有白色的鹭鸟,到了退潮时,还可以看到一道特别的景观:猴子“大迁徙”,一大群猴子从对面的鸟岛排成一字长队,跳跃着过这浅浅的海湾到岛上来。

与世隔绝的蜜月岩石套房则位于岛的东南端,与水上屋遥遥相对。这里本来是一块独立于主岛的岩石。设计师有心,修了一座石桥过去,将岩石和主岛连成了一体。石桥平常不对外开放,只有套房的客人和服务员才能享用。这也保证了套房的私密性。

圆形的主建筑就建于岩石中间,挑高的穹顶,让天光可以直泻而下。粉红的墙壁同样增添蜜月里的柔情。为了强调“住在自然的礼物里”这种感觉,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高处垂泻而下的小瀑布,直接坠入屋里的小花园,沐着光线闪着晶莹的光。别墅前面还有一个宽敞的阳台,上面有一个看海的露天浴缸,建于悬崖之上。还有一个太阳浴甲板以及两个眺望露台,让人享受无边的风景。这里不仅是蜜月度假者的梦,其实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没想到,在西面的红树林里还藏有一个个水塘。

水塘被茂密的参天大树包围着,虽然面积都不大,但因为有了水,水里横躺着的枯枝,水里清澈的倒影,让整个环境就显得清幽宁静了起来。

设计师在水面上修起了几道木栈桥,在临水的地方建起了一间面积稍稍大点的茅草屋顶的餐厅以及6间小的但雅致的SPA房间。

SPA各房之间都互相保持了一定距离,以保持私密。更难得的是,它们都各自占领着水塘的一角,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外墙也涂上了粉红色的泥浆,屋里的墙则是一片白色。朝水塘一面,基本不设墙,只是挂上了一长串白色的帷幔,想看风景时可以拉起,放下就能保证十足的隐私。

SPA区的北面,还有一个半露天的健身中心,虽然器械不多,但却有着美丽的海景。往下走,还有一个私密的泳池,和海之间隔一小片红树林。

前台的墙上挂着两个钟,一个是肯尼亚时间,一个是Chale岛自己的时间,比肯尼亚时间慢1个小时。为了环保低碳,酒店在上午10点到下午6点之间停止用电。这时候,最好的事情,就是躺在海风吹拂的阳台上宽敞的纱帐床里打个瞌睡,听海浪轻声的呢语。

the Sands at Chale Island

A/ P.O. Box 5546 - 80401 Diani Beach,

South Coast, Kenya

T/ +254 40 3300269, 733 610455, 725 546879

WS/ www.thesandsatchaleisland.com

陶艺KAZURI

肯尼亚本土制造的陶艺工作室

如何帮助当地妇女就业

1975年,苏珊·伍德(Susan Wood)和其她两个非洲妇女开设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开始用手工制作陶艺,她们给取了个很美的名字,叫Kazuri ,在当地斯瓦西里语里,意思为“small and beautiful(小而美丽)”。

出生在刚果某个村庄的苏珊,从小就对泥土有特别的情感,所以她想到了用泥土制作小而美的珠子。尤其她在以色列看到那些从欧洲来到非洲用于交换黄金和奴隶的贸易珠之后,就更坚定了挖掘泥土新生、设计陶制手工品的想法。

慢慢地,苏珊发现在内罗毕附近的平民窟里有很多这样的妇女,她们大多数是单身母亲、没有工作,需要就业的扶助。

在善心的驱动下,Kazuri渐渐收留了更多贫民窟的妇女。她们应苏珊的用工条件而来:贫寒、单身或单亲妈妈,无论教育程度如何,也不管是否有工作经验。这里成为她们的避风港。她们用自己的巧手和踏实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孩子,告别那些曾经不堪的过去,如泥土到小而美的珠子,淬炼新生。工作时间最长的伊丽莎白在此已经36年,她曾经遭受家暴,Kazuri带给了她人生的自尊、自信和快乐。不仅会和游客大方合影,还会将正在制作中的动物形状陶艺和人们分享。

Kazuri的手工作坊就挨着《走出非洲》作者凯伦•布里克森的博物馆,许多游客也把这里当成必游的一站。

每每有游客来,John就会带领游客进行简短的Kazuri手工作坊流程之旅,看着笨重的大机器将黝黑的泥土变成赭色的泥浆,然后制模、烧制、上色、手绘、串珠,到最后被制成项链、手链、耳环、陶器和窗帘。John也是这里少数的男性,已经工作了7年。

Kazuri的一边是作坊,另一边还设有一个商店,里面是色彩鲜艳的成品。鲜艳,的确是Kazuri显而易见的特点。那些漂亮的珠子,如同宝石一般,闪着湖水绿、孔雀蓝、柔嫩粉、华丽红的光。而将这些美丽的珠子串成手链、耳环、项链的匠人们,和其他非洲人一样,身着艳丽花纹和图案的民族服饰,在棚顶的天光倾泻而下时,哼着动人的民歌,愉悦地埋首工作。

旅游资源教案 篇4

授课班级:2013级旅游管理 学生人数:62 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2、旅游资源的评价

3、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授课地点:导游实训室

授课环境:实训设备、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征,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保护。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2003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类旅游资源,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调查访问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旅游专业大一的学生。学生思 维活跃,有创造性。但对成都及四川旅游资源有所知但又不全知,而且班中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敏感性不强,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不够明确。

教学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挖掘行业信息,实现任务驱动。本堂课教师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成都的实际,把成都最新的旅游发展举措介绍给同学们,并以“成都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2、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组与组之间列举旅游资源、组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的比赛,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3、开发多元智能,搭建学习“脚手架”。本堂课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讨论列举成都及四川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通过有目的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组合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通过概念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讨论武侯祠的三国故事是不是旅游资源?通过讨论,分析引入对旅游资源概念及类别的理解。

一、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解析

(一)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是吸引力。

(二)存在形式

既有的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也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更多的则是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故事、张陵青城山修道的故事、杜甫居成都四年的故事、武侯祠中三国故事及金沙古蜀国的传说等。

(三)发展变化

1、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概念。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反之亦然。

2、阶段性:有些现在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将来就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如文革遗迹。

即所谓未开发的潜在旅游资源和已开发的现实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吸引力具有群体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对城市人来说农村田园风光、对农村人来说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类别

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划分为8类,即: 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 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 项目任务:利用实训室内电脑网络,学生现场分组上网查找四川省旅游资源及各类资源的代表。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价值上的观赏性。(独特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2、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3、时间上的季节性。(变异性)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4、使用上的永续性。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5、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四、实践练习:家乡旅游旅游资源推介

(一)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小组进行讲解推介,并制作视频;

(二)教师与小组共同讨论,评出优劣。

五、对旅行社旅游产品的认识

四川中国青年旅行社经典九寨黄龙旅游线路认识

旅游教案 篇5

年级:中级班 课时:2个课时

教材:《中级汉语课本》第十三课第二小节

一、课文分析

(一)本课应教授的内容

1、汉字2个:惯、甭

2、生词:总算、特点、信仰、尊重、新疆、哈密瓜、羊肉串、葡萄沟、伊斯兰、百闻不如一见

3、句型和语法:动词+得/不+形容词的用法,„„包括„„,还有„„,其余是„„

(二)回顾已学过的和本课有关的内容

1、关于地点,以前学过的家乡,自己来中国后去过哪些地方

2、关于旅游,自己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经历

二、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动词+得/不+形容词的用法,„„包括„„,还有„„,其余是„„等语法的掌握和运用

②理解课文大意,并能大致复述出来

2、难点

①自己能独立表达关于旅游的一些体会 ②向别人介绍一些旅游景点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了解并运用和旅游有关的一些知识

2、教学要求:能基本表达出旅游当中包括之前、之中和之后的一些体会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检查(5分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旅游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并复习其中的生词,带大家一起复述课文的内容,引出西安回民街,导入新疆这个话题

3、进行新课(25+30+25)①学习生词: 第一组:

新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相当一个省),有很多少数民族(图片)

哈密瓜,一种水果,新疆哈密的特产,现在基本都能买到 羊肉串,新疆特产,羊肉串在一个棒子上烤,口味很重(图片)葡萄沟,新疆地名 伊斯兰,Islam宗教信仰

第二组:

特点,最突出的方面,用以和其他人或物进行区分,如某人的特点(别人不明显,善良,可爱,大方),某动物(凶猛等)或水果(红,甜的等)的特点

信仰,对某一件事的极度相信,并以此做榜样,可做动词和名词,如对宗教的信仰(基督教、佛教)可以问:“你的信仰是什么?”“你信仰什么”“基督教。”

尊重,respect 我们要尊重别人。

第三组:

总算,到最后,终于„„“总算来了” “工作了一天,总算能休息了。”“饿了一天,总算能吃饭了。”

惯,经常做的事,习惯

如: 到中国来吃得惯吃不惯,住得惯住不惯。这个新床睡得惯睡不惯

甭,口语里常用,表示“不,别,不要”“甭说了” 这西瓜甭提多甜了。

百闻不如一见,听挺得再多也不如自己亲自去见

②课文理解:⑴让大家分成3组分角色朗读,自己感悟其中的意思,再说出意思不纠错

⑵和大家一起来理解课文的意思,纠正刚刚同学们的错误

⑶让大家再看一遍,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可以看书)⑷做课后的练习“看一看,填一填”

③语法讲解与练习(30分钟):⑴V得A,动词后面加“得”后接状语,修饰动词,说明动词,表示肯定,“吃得惯”表示“吃得习惯”又如“睡得好”“跑得快”“买得多”

⑵V不A,和上面相同,说明动词,但表示否定“吃不惯”“睡不好”“看不见”“跑不快”“买不多”

⑶„„说了算,表示有谁决定,前面通常加人,我家里爸爸说了算。⑷包括„„,一个大的东西里面还有若干小的东西(including),用之前要先把整体说出来“我家有四个人,包括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⑸还有„„表示并列,除了已经说的,其余剩下的,other相当于“和”,之前不需要交代整体,如“我家有爸爸、妈妈、弟弟还有我。”

⑹其余是„„,表示剩下的一部分,“我们班20个男生,10个21岁,5个22岁,其余是20岁。”

⑺自己造句,完成综合练习

④延伸拓展:⑴把中国分成几个区,东北、江南、南部、西

南、西北,各有特色,各地的饮食,住宿特点,人文风情做大概的介绍;

老师介绍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西塘、厦门、青岛)(图片)

⑵同学再进行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尽量每个人都要讲(交流式)

⑶介绍旅游的几种模式(配图)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游、X地自由行、开车旅游、购物游,并让同学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 ⑷自己最近想去哪里,有做过一些了解吗?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4、布置作业(5分钟)回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为下一次旅游做个准备

《旅游概论》教案(上) 篇6

《旅游概论》教案(上)

赣州技师学院课时计划(教案) 课程名称: 《旅游概论》 任课教师:曾卫平 教案序号:1 班级 09中旅游班 授课时间 第 周 9 月7日 至 月 日 课题名称 旅游的产生 第 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共 2 课时 第 1-2 课时 目的 要求 使同学们对旅游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 重点 旅游产生的原因和古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 难点 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教具 挂图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课型 理论课 附件 教学反馈 审 核 签 字 教 研 室 意 见 教 务 处 审 核 分 管 领 导 审 核 签章: 签章: 月 日 签章: 月 日 书写日期: 年 8 月 31 日 本次教案 共 4 页 首页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一、迁徙和旅行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 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北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2)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2、人类旅行的产生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但旅行又不同于旅游。现代汉语中“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二词大体可以相通,但严格地说,二者是有区别的。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单纯的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而旅行则是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2)离开时间不同。旅游人们在完成目的地访问活动后,必须返回其原来的居住地;旅行则不一定。(3)内容不同。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 所以,人类的旅游行为虽然孕育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行为中,但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为。 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在早期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而开始。 二、旅游的萌芽――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旅游是人们处于闲暇状态中在异地进行的游览观赏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分析旅游的产生,与人的本性有关。从本质上说,人是一种天生的追求享受的动物。(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P20)旅游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形成,因为旅游者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出游的动机。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旅行还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到奴隶社会时期,旅行更加发达。原因:一是奴隶制建立,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二是奴隶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条件更加具备,为旅行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有闲阶级形成,旅游产生。事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帝国(前30年至前476年)的旅游最具有代表性。原因:(1)疆域辽阔。以罗马为中心,最大时北到欧洲中部莱茵河、多瑙河一带,西到大西洋不列颠、西班牙,南据北部非洲,东达西亚两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商旅辐,驿站棋布,“条条大道通罗马”是其真实写照。(2)资源吸引力大。典型代表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罗德港巨人雕像、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摩索拉斯陵墓),对人们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商周时期的旅游活动,如诸侯朝觐、婚聘、纳贡、祭祀等。 三、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一)中国封建时代的旅游的发展 1、条件:(1)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上的大一统和超稳定、经济上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上领先水平、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与各国保持友好的传统) (2)相对完善的交通体系(水路、陆路) 2、旅游活动典型事例: 3、常见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帝王巡游的目的,一是饱览风景名胜;二是显示帝王权威,震慑人民,了解民情,有利于巩固统治;三是封禅。封禅地点一般选择名山大川,主要是泰山。山上玉皇顶祭天曰“封”,山下梁父小丘祭地曰“禅”。突出的如秦始皇、隋炀帝、乾隆等。 2、官吏宦游。中国古代历朝官吏,奉帝王派遣,为执行某种政治、经济、军事任务而进行的旅行活动。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次下西洋等。。 3、买卖商游。如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 4、文人漫游。如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游说活动、西汉司马迁二十壮游、魏晋文人纵情山水游、唐朝李白、明朝的徐霞客等。 5、宗教云游。以朝拜、寻求仙人、求经等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如法显、玄奘、鉴真等。 6、佳节庆游。在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喜庆佳节很多,如汉民族的春节庙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土族的花儿会等 小结: 作业: 1、旅游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2、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状况分析? 课后反馈: 赣州技师学院课时计划(教案) 课程名称: 《旅游概论》 任课教师:曾卫平 教案序号:2 班级 09中旅游班 授课时间 第 周 9 月9日 至 月 日 课题名称 旅游的概念 第 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共 2 课时 第 3-4 课时 目的 要求 使同学们对旅游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 重点 旅游的概念和定义 教学 难点 旅游的定义分讲 教具 挂图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课型 理论课 附件 教学反馈 审 核 签 字 教 研 室 意 见 教 务 处 审 核 分 管 领 导 审 核 签章: 签章: 月 日 签章: 月 日 书写日期: 2009 年 9月 1 日 本次教案 共 3 页 首页 一、课前回顾:略 二、新课传授: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辨别词义: 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一、旅游的定义 迄今为止,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高教版9种、田里编著南开高职版8种、李天元编著南开版7种、魏向东林业版列出国际11种、国内7种),还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如美国各州之间对旅游的定义都有不同。 对旅游的定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理论性定义(或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之所以会这样多,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因为旅游活动从产生以后,它的旅游实践和内容就在不断丰富变化,所以人们对旅游定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1、“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亨泽克尔和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2、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中国旅游出版社第2版) 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 4、袁国宏、张

我国旅游业发展研究 篇7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阶段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概括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猛,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经济萧条, 民生凋敝, 旅游业发展基本停滞, 旅游产业基本没有形成。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 我国旅游业主要局限在为外交和民间往来活动服务的入境旅游, 国内旅游基本是一张白纸。1978年, 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80万人, 仅占世界的0.7%, 居世界第41位;入境旅游收入2.6亿美元, 仅占全球的0.038%, 居世界第47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旅游业才算真正起步。邓小平非常重视旅游业, 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 要突出地搞, 加快地搞。”30多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 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以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持续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据有关资料, 2010年, 我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 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相当于GDP的2.5%, 加上带动其他产业, 旅游业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总计相当于GDP的8.6%。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 加上带动其他就业, 旅游业直接与间接就业总人数达7600余万人, 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9.6%。

有研究表明, 旅游对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 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 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 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 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目前, 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二) 从旅游的覆盖面来看, 大众化特征初见端倪, 已经步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

大众旅游, 顾名思义, 是指旅游活动的参加者扩展到普通居民大众。按照国际上的一般看法, 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 旅游需求开始产生;突破2000美元时, “大众旅游消费”开始形成;达到3000美元时, 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到2010年底,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 城乡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我国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达到110个。这些数据表明, 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目前, 我国城乡普通居民是旅游消费的主体, 城镇居民是旅游消费的主力。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为两大块。一是在城镇, 主要包括普通工薪家庭特别是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的休闲度假旅游, 以及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企事业单位职工干部的奖励性旅游、教师学生假期旅游和各种公务、商务旅游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所有旅游活动中, 公费旅游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二是在农村, 主要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参团或自助外出旅游。如果说30年前发展旅游业是为了国际交往和吸引外国旅游者, 那么, 如今发展旅游业则更多地是为了扩大内需, 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 从旅游的消费强度和消费结构看, 仍然处于“低消费、低水平”阶段

一是就消费强度而言, 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约350美元, 而目前全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是850美元。即使在亚太地区, 像澳大利亚的入境人均旅游已经达到2500美元, 差距明显。国内旅游方面, 2010年全国人均旅游消费约600元, 城镇略高, 人均约1000元;农村人均不到400元。总体看, 目前我国旅游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 都属于低消费, 发展空间很大。二是就消费结构而言,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 食、住、行的比重较大, 达七成以上, 游览、购物、娱乐占不到三成。也就是说, 旅游中物质消费多, 精神消费少。一般游客往往乘火车、长途客车等低价位交通工具, 住低档旅馆, 饮食尽量简单, 有的游客自带饮料、食品, 整体消费水平低。国际上一些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法国、新加坡、香港等, 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通常占到六成。近年来, 世界经济论坛 (WEF) 的《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对世界各国的旅游竞争力每年进行一次排序。据此报告, 2011年在全世界139个国家中, 中国旅游的综合竞争力仅排在第39位, 大体处于中游水平。

(四) 从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看, “观光旅游”、“中短距离旅游”和“散客”仍然是主体

一是就旅游消费方式而言, 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旅行三大传统项目中, 虽然近些年在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很快, 但到目前, 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仍处于主体地位, 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项目比较少, 像健身、修学、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色旅游就更少了。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 夜晚睡觉;白天疲劳, 夜晚无聊。”与此连带的一个问题是, 各旅游景点苦乐不均, 一些热点景区在热点时段往往人满为患, 游客食住行、停车等相当困难。二是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时间期限而言, 一般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 远距离旅游相对较少;旅游时间期限较短, 一般多为二、三天或三、五天, “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较少。国内旅游热点通常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 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而像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 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 相对处于温冷点。三是就旅游的组织化程度而言, 旅游者中自我服务的散客多, 有组织的团体游较少。有研究表明, 在目前我国每年1.3亿入境旅游人次中, 只有约15%的人次是通过旅行社完成的;出境旅游5000多万人次中, 通过旅行社的约25%;而问题最大的国内市场, 只有不到6%的人次, 是通过旅行社完成的旅游。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偏低, 会直接影响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总体规模。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挑战

在世界经济论坛 (WEF) 对2011年世界各国的旅游竞争力排序中, 虽然中国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排在第39位, 但有些单项排名却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如“旅游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 排名第12位。同样, 也有许多指标排名靠后, 如“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全球排名第64位, “旅游监管架构” (包括政策法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安全保障、健康和卫生、旅游的优先程度等五项) 全球排名第71位。当然, 这种排序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值得商榷, 但大体可以依此判断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挑战。

(一)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 消费观念的转变, 加上旅游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力, 也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具体而言, 包括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 我国地域辽阔, 文化历史悠久, 具有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通常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 旅游资源构成旅游的吸引力。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构成国际一流的旅游吸引力。特别是文化性资源, 始终是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 文化旅游产品也是长盛不衰的产品。对旅游者来说, 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文化性消费。目前我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数量已达35个, 居世界第3位。世界遗产以其全球认可的价值成为全人类的骄傲, 其吸引力也是构成跨国旅游的主要动因。

第二个有利条件是,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闲暇时间大量增加, 构成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 居民可随意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多,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 而旅游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头和大头。从世界旅游业发展历史看, 一个国家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会迎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阶段。闲暇是旅游的第一要件, 没有闲暇也就没有旅游。在居民闲暇时间方面, 我国假日制度日臻完善, 劳动者休假增多, 时间安排更自由, 易于集中使用。目前的假日格局大体是“2+2+7+40”格局:第一个2是指带薪休假制度和寒暑假制度;第二个2是指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7是指形成七个三天的小黄金周 (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外加“三八”妇女节和“八一”建军节) ;40是指除了以上假日之后, 还有40个双休日。与国际比较, 中国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 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偏上的水平。

第三个有利条件是, 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深入发展, 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国际化方面,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旅游业可以获得各种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但可以把外国人引进来, 也可以让中国人走出去。现在中国旅游者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增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接触的机会, 也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在信息化方面,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 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日益向深度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 3G等先进技术和移动商务的推广应用, 有助于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也就是说, 旅游业可以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在现代化方面, 我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但也取得很大成就。目前, 我国的高速公路跃居到世界第2位, 航空、铁路、水运、电力、通讯、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也有很大改善, 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比较便利的条件。

(二) 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笔者认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 来自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能否快速增长, 关键是能否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旅游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消费的过程, 应当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作为基础。虽然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4000美元大关, 但有两个关键性因素制约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是收入分配问题。具体表现为,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三个方面收入差距过大, 社会财富集中度过高, 没有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按照国际上一般规律, 工薪阶层基本上应当是中等收入基层, 但在我国目前除了国有垄断行业职工和少数其他高收入行业外, 一般的工薪阶层尤其是规模最大的农民工和农民群体, 事实上很难进入严格意义上的中等收入基层, 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可支配收入较少。通俗地讲, 就是现阶段相当比重的居民家庭其实没钱去旅游。如果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不培育一个占比达到六七成的庞大中等收入阶层, 实际上是难以真正实现旅游的“大众化”的。在欧洲各国, 通常个人月工资的20%可以实现国外旅游5~7天。相比之下, 我们还差得很远。这是未来10年内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社会保障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制度覆盖面窄, 保障水平低, 社会化程度低。居民养老、医疗、住房、孩子教育等费用支出的相当部分, 由个人来承担。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 居民有钱也不敢放手消费, 造成了我国较高储蓄率。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 阻碍了旅游主体的消费能力。总之, 只有解决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 才能真正迎来旅游消费的大众化和旅游业的大发展。

第二个挑战, 来自旅游公共服务是否完善, 关键是能否营造一个公开公正、高效安全的旅游体制机制制度环境。旅游业因其具有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传播文化等方面的功能, 故而是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事业内涵的, 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来支撑和保障其发展。提供旅游公共服务, 既是政府发挥其促进与保障本国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之功能的体现, 也是其使旅游业顺应“以人为本”发展趋势的途径之一。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非常重视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从法律、政策、财力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 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加大公共投入,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旅游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和旅游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二是必须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解决旅游业发展“多龙治水”问题, 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必须解决由于政府市场监管不力, 造成的假冒商品泛滥、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三是必须加强和改善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开发, 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保护和建设,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 、世界遗产和文博类等旅游产品进行恢复重建和开发保护, 加强对文物古迹进行抢救和保护。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应急救援体系等。

第三个挑战, 来自国民旅游观念和理念的革命性改变, 关键是要形成全民参与、享受休闲、绿色消费的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 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都有其独特性。体现在消费方面,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节俭, 以节制个人欲望为美德。如朱熹说, “存天理, 灭人欲”。几千年来, 中国人一直秉持勤俭持家的消费理念, 反对任何形式的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在对待旅游消费的态度上, 我国民众更是谨慎有余而开拓不足。俗语说:“平安是福”、“在家千日好, 出门一时难”、“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很多人不愿意出门去旅游, 安逸在家是基本的生活追求, 认为游山玩水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向享受型发展, 开始讲究生活质量, 而旅游往往是享受生活的首选, 特别是一些高收入阶层在旅游消费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再加上西方的一些旅游消费理念, 如“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等对我们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使我国民众旅游消费理念有了明显改变。但总体来看, 我国旅游业的大繁荣, 还有赖于全民旅游消费理念的大变革,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旅游文化, 使旅游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从现在到2020年,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同样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预期, 未来10年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公民闲暇时间的增多, 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 旅游条件的改观,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推动, 我国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可以肯定, 未来我国旅游业市场前景广阔, 需求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目前, 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5次的目标, 而发达国家如美、日、韩等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 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 到2015年, 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 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 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 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笔者预测, 未来10年内我国旅游业将有如下突出趋势。

(一) 旅游大众化特征更加明朗, 旅游参与人数持续扩大, 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

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 尤其是随着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 旅游消费预期将得到极大释放, 旅游参与者规模必然迅速扩大。按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有关专家的意见, 折算成现价一个三口之家税前年收入在6万~20万元之间, 可视为中等收入家庭。我们期望, 通过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力争到2020年, 我国城乡中等收入家庭达到60%以上, 其中城镇家庭达到80%, 农村家庭达到40%。另据预测, 届时的人口规模为14.5亿人。据此匡算, 我国中等收入人数约8.7亿人, 加上高收入人群, 总量应该在10亿人以上。假定中等收入及以上家庭人均每年出游3.5次 (欧美发达国家现阶段年人均出游7次) , 则其全年旅游为35亿人次。再假定低收入家庭人均每年出游1次, 则其全年旅游总量为4.5亿人次。两项合计, 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总计约每年32.3亿人次。再加上入境旅游假定为3亿人次 (2010年为1.34亿人次) , 比较保守地预测, 我国每年旅游总规模也在42亿人次以上, 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几无悬念。

(二) 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很可能超越中国制造业

理论界普遍认为, 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 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 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 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 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 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 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又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 在发达国家, 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 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 国民收入扩大1.36倍, 投资扩大0.25倍。另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 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 可增加4.2个相关行业就业机会。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 中国旅游总收入将占全国GDP的8%。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 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 占GDP的8%, 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 作为“世界工厂”, 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的低端末端, 缺乏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 以付出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的巨大成本代价, 来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费。但是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其间却并没有很大的技术差距, 这就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可能会超越制造业, 直接参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三) 旅游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强度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快速提高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 旅游消费的结构将会快速升级, 从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向更多方面扩展, 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向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 从基本需求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一是从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总额来看, 预计每年增长10%左右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据此推算, 到2020年, 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总额可从目前的600元提高到1600元。人们外出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坐相对舒适交通工具, 并会进行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二是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消费市场成长性及份额来看, 它们都会相应地获得较快发展, 但国内旅游市场的成长性最好, 逐渐会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主体。国内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会日趋完善, 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 饭店业高中低档的比重基本平衡, 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 旅游交通紧张、服务跟不上的局面仍将存在, 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三是从旅游的时空变化来看, 空间上人们的旅行路线将由中短途 (学术界尚没有公认的划分标准。本文设定:以半径300公里以下为短途旅游, 300至600公里为中途旅游, 600公里以上为长途旅游) 向中长途发展, 飞机、高铁等快速交通工具将成为首选;时间上由短期旅游 (本文设定:3天以下为短期旅游, 3至7天为中期旅游, 7天以上为长期旅游) 向中长期旅游发展。四是从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来看, 未来团体旅游和自助旅游是同时并存的两个重要方向, 但产品多样、收费合理、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团体旅游业务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为高品质的旅游必然是省钱、省心、舒适的团体旅游。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 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逐步从观光型旅游转向复合型旅游

我国旅游业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 正面临一个整体转型问题。到现在为止, 旅游市场体系的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 就是观光型旅游“一枝独秀”, 无论是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 观光型旅游都占主体地位。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一个复合型的旅游市场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这个体系包括观光、休闲、商务旅游三大传统项目, 还要加上特色 (种) 旅游, 共四个板块, 它们百花齐放、各领风骚。一是未来10年, 观光旅游仍将保持第一位的市场份额。大众化旅游的第一步, 必然是观光型旅游。二是休闲度假旅游将迅速崛起, 成为中等收入以上家庭的首选。尤其是自助休闲旅游将会成为时尚。传统的旅行社服务, 给人们留下了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等负面印象。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私家车越来越普及、酒店预订越来越网络化, 自助旅游者也会越来越多。三是商务旅游的分量会越来越重。据统计, 我国现有各类商务大军4000万人, 以每人每年平均出行3次计, 全国全年的商务旅游人次在1.2亿人次左右, 今后每年都将以数百万人次的速度递增。四是特色旅游逐渐兴起。特色旅游包括产业旅游、红色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旅游等。其中, 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森林旅游、扶贫旅游等产业旅游比较有前途。农业旅游方面, “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今后依旧会红红火火。工业旅游方面, 蒸汽机车游、矿井游、油田游、陶都游、汽车城游等也会有所发展。

(五) 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旅游市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 我国国内有工商注册的旅行社约2万家, 但是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应在5万家以上。它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系, 主要是正规经营的旅行社;第二类是旁系, 包括旅行社网站、俱乐部、票务代理、出境中介商旅服务公司、展览公司等, 做的实际上也是旅行社业务;第三类是私人开展的旅行业务, 过去是“一间办公室, 一部电话, 就是一个旅行社”, 现在更为简便, 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全面开展旅行业务。未来10年内, 旅游市场服务格局将会有大的变革, 传统的旅行社经营模式会被逐步淘汰, 一套新的经营模式会产生。一是旅游服务分工越来越细分。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中介公司, 如酒店预订专业化公司、票务预订专业化、餐饮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订专业化服务公司、旅游咨询专业化服务公司等。二是旅游服务的附加服务增加。旅游服务机构为争夺顾客, 越来越注重服务的附加作用, 如代租车接送服务、附加金融保险服务、餐饮娱乐打折优惠服务等。三是连锁经营将成为旅游服务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酒店预订类的旅游中介公司, 业务关联的酒店大多在1000家左右, 规模比较小的大多在100至300家左右。今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新兴的网络预订公司可以把全国各自为战的酒店、票点、景点通过网络工具较好地连锁起来, 向顾客提供更加广泛的旅游中介服务。连锁经营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四是更加重视地区和城市旅游宣传和旅游营销的公共投入。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 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 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世界旅游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宣传投资。近些年来, 我国兴起的以公共投入为主体、以地区和城市为整体对象的旅游宣传和旅游营销, 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今后这种趋势仍将加剧, 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宣传投入会进一步加大。

(六) 旅游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 传统旅游业的服务模式会产生革命性变革, 服务效率大幅提高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 信息是其得以生存和运转的根本基础, 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深入发展, 信息技术必然会渗透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 得到比在其他领域更加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扩大旅游信息的传播速度, 提高旅游市场服务的效率, 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 互联网已经超过了“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 成为旅游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体, 也是公众获取旅游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未来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强。在美、欧、日等旅游发达国家, 约有三成以上旅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订购休闲旅游产品, 特别是美国在线旅游业务占据了整个美国旅游市场的一半以上。同时, 在这些国家的旅行80%以上都加入全球 (卫星) 定位系统 (GPS) , 而我国约2万家旅行社中加入GPS系统的寥寥无几。可以说,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今天, 我国旅游业与发达国家旅游业的最大差距即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但恰恰在旅游信息化方面, 我国是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旅游发达国家的。随着旅游信息化深入发展, 一些突出的趋势需要关注:一是旅行社的咨询、票务、营销等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很大挑战, 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二是旅游电子商务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三是旅游业对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依赖日益增强;四是旅游的国际合作更加便捷, 旅游信息化可以促进旅游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R].

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 篇8

(一)进一步加大“一法一例”学习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法制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要以此为契机,把旅游条例的贯彻实施与旅游法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使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准确把握“一法一例”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观念和意识。要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贯彻实施“一法一例”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工作开展的法制环境。同时,要按照旅游法的要求,适时结合我省实际对旅游条例进行修订完善。

(二)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我省旅游产业壮大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变现阶段旅游产品偏重自然山水观光、旅游消费偏向旅行消费的现状,跳出“门票经济”的惯性思维,积极推进旅游与其他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打造旅游产品,提高行业收益。要充分利用好我省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冰雪旅游,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要注重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及人文特色上的研究,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打造具有鲜明吉林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按照“一法一例”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形成发展合力。针对我省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问题,积极探索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管理创新。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长白山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着力打造沿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精品旅游线路,使特色互补、经济互惠、经营互动。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打造我省旅游产业集群,使其做大做强。

(四)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省政府要协调有关方面,积极推进通往长白山的高铁专线建设、4A景区一级道路连接和高速公路重点景区出口设置,提高旅游进入便利性。同时,加快重点城市、重点景区游客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建设,完善道路交通标识、公共厕所、景区停车场、自驾游营地等设施。要加大投入,推进数字旅游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上一篇:有关星空的英文诗歌下一篇:外企面试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