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化

2024-05-17

旅游商品化(精选12篇)

旅游商品化 篇1

0 引言

2013年10月1日, 新《旅游法规》正式实施, “第三十五条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 诱骗旅游者, 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 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 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 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 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1) 众多旅游商品店失去了旅行社导游导购的销售方式, 销售业绩直线下滑, 部分旅游商品店濒临倒闭或转行。在旅游业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的趋势中, 旅游业的产业链上的重要要素“购”———旅游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虽然贵州旅游商品资源丰富, 但是同样存在研产销脱节的问题。由于旅游商品店常年获得了与旅行社导游导购合作的销售方式, 使得旅游商品销路无忧, 从而没有动力改进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 进而导致贵州旅游商品整体现状不理想。2013年, 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400亿元, 但是贵州省旅游购物消费仅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6.88%左右, 仍然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 远远低于发达旅游国家旅游购物消费40-60%的水平。 (2)

1 贵州旅游商品店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难题

1.1 诚信危机引起游客的消极购买

首先, 游客过去亲自经历、亲朋同事的转述、或者是通过媒体报道, 购买了质次价高、伪冒旅游商品后得到受欺骗的感受, 对游客造成了不良影响。游客无法鉴别旅游商品的真假和质量, 于是采取了对旅游商品店的怀疑态度。由于游客维权的时间、精力、金钱和举证等综合成本较高, 很多游客放弃直接向旅游商品店投诉索赔, 而是采取了在以后的旅游过程中对旅游商品店 (主要是地址偏僻的、导游强制推荐的) 保持怀疑态度, 抵制购买、谨慎购买、最小量购买等等消极购买的方法。

其次, 由于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 对贵州省的种类繁多、文化深厚的旅游商品了解有限, 对某些料足艺精的旅游商品也置若罔闻。如贵州省初步形成了银饰银器、蜡染蜡画、民族刺绣等10个大类、70多个小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体系 (3) , 较多旅游商品是游客来到贵州之前不曾了解的。在导游导购的销售模式中, 导游可以利用与游客接触的非景区游览时间, 有选择地、较系统地介绍少数旅游商品, 还可以利用一些展示手段, 比如宣传手册或视频资料, 如饰品类旅游商品, 导游通过自身佩戴来增加旅游商品的吸引力。如果在这种销售模式里, 导游推荐的旅游商品质优价格公道, 真实地介绍旅游商品制作原料、工艺、代表的文化含义等信息, 是能帮助游客节省时间, 买到能代表贵州文化的商品的。然后, 绝大部分游客无法在购买前及时地鉴别导游推荐的商品信息的真伪, 也无法鉴别导游推荐商品的质量。某些旅游商品店的地点偏僻, 游客更无法货比三家, 在出现信任危机后, 绝大部分游客采取了消极购买回应。

1.2 贵州旅游商品出现研产销脱节

贵州旅游商品连锁店很少, 主要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这样的中心城市。旅游商品的销售往往以单个商店销售为主。由于贵州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再加上品牌意识淡薄, 旅游商品的互动设计较少, 采购一些千篇一律的小工艺品充斥产品种类、工艺简陋、粗制滥造, 导致顾客选择余地较少。这样层次的旅游商品更无法完成游客购买商品获得纪念意义的情感使命。由于市场销售的规模较小, 销售额不高, 影响了贵州旅游商品店的发展与扩大, 因此, 旅游商品店的营销手段大多必然走向依靠导游导购的销售形式。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存在保护设计专利的高难度, 造成很多旅游商品开发企业以抄袭、仿造其他企业的产品来谋求市场利润, 这使得一些厂家失去了研发新产品的热情。贵州举办多次旅游纪念品大赛, 比赛的形式能深度挖掘原滋原味的旅游纪念品工艺、文化等, 但是, 这种大赛由于举办的地点和时间的局限, 与常年来贵州旅游的游客这个庞大的市场无法接触。由于现实中经营的资金、生产成本、宣传方式、客源等问题, 造成获奖的产品不一定能成为畅销的旅游商品, 因此, 在贵州, 旅游商品店需要寻找新的营销策略实现以销促产、走与市场互动的道路。

2 建立旅游商品体验园/街

2.1 旅游商品体验园/街的含义

由旅游景区主管部门在景区内开设旅游商品体验园/街, 或者在都市交通便利的地方, 由市级政府建设旅游商品体验园/街, 为到景区观光旅游的游客或者到都市进行商务旅行的宾客、或者为市民购买赠送外地亲朋礼品提供一个良好的选择。在旅游商品体验园/街的旅游商品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接受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或市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

2.2 旅游商品体验园/街的特点

首先, 由主管部门牵头解决旅游商品购物的诚信危机。旅游商品体验园/街由景区主管部门或者市级政府负责建设, 从园/街区的功能区设计、扶持传统民族手工艺、新旅游商品开发设计、旅游商品抽样质检、商品价格管理、休息区、交通、宣传、卫生、治安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能为游客提供信任保障, 解决诚信危机的问题, 让游客可以放心购买。由主管部门监管旅游商品店的经营, 并通过合理管理减少游客的维权成本。

其次, 保障民间手工艺的传承, 为来贵州省旅游的游客提供原滋原味的旅游商品文化体验。在旅游商品体验园/街中, 扶持家庭式企业, 尤其是家中有传承了民俗手工艺的家庭式企业。有技艺精湛的居民在经营场所进行现场制作, 这种现象本身就是最鲜活、最有力、最具信服度、最简洁的宣传方式。如湖南凤凰古城中街道上数十家姜糖作坊, 游客自然获知姜糖制作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 由于价格合理和大众化口味, 游客将其作为旅游商品的佳选之一。另外, 单体旅游商品店, 尤其是具有传统民族工艺传承的能工巧匠的家庭企业, 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要素。从传统技艺亟待保护方面出发,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成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实际经营的经验等条件。然而, 术业有专攻, 如果要求具有精湛技艺的民间技师或其家庭成员具备这些成功经营的条件, 在现实中似乎太过苛刻。因此, 在家庭式企业的经营中, 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或是宣传上的帮助、或是经营管理中的指导培训、或是减免经营门面的租金、或是减免经营中部分的税收等等政策。让年轻人愿意投身于枯燥的技艺学习和训练, 传承这些非物质遗产的文化, 将其作为终身的事业奋斗。

再次, 由主管部门负责, 能着手旅游商品的品牌宣传, 走规模化生产、高质量标准、文化设计推广等工作, 解决旅游商品研产销脱节的问题。由于是专门为游客建立的旅游商品体验园/街, 能将众多的旅游商品集中展示, 与游客产生互动设计, 解决在某些自然风景名胜区“有看头、没玩头”的互补效应。将旅游商品体验园/街的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企业联合起来, 进行品牌宣传, 可以根据每年的民俗节庆活动举行相应的营业推广活动, 让旅游商品体验园/街成为旅游体验的亮点。

最后, 引入时代元素, 解决旅游商品中审美冲突的问题。当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现代的审美观点冲撞时, 市场呼吁新的旅游产品的出现。由于传承的手工艺作品保留了历史、民族、当地原滋原味的特色, 与来自客源地的游客生活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差异, 加之审美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这些传承了手工艺的作品, 对游客有很浓厚的吸引力, 但是不一定是最畅销的商品。在旅游商品体验园/街中, 需要另一种经营主体的构成, 即非传统工艺的旅游商品店。这些店的旅游商品可以走与时代相应的创意设计, 在设计中融合旅游目的地元素与时代元素, 时代元素可以包括科技元素、游客客源地文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等。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进行包括旅游商品设计、包装、以及创意人的创新。可以由主管部门牵头, 聘请或聘用省内各大工艺美术机构、学校、公司及其他民间组织等参与。

3 结束语

新旅游法的执行, 受到游客普遍欢迎。各种复杂原因产生的购物诚信危机, 游客采取了消极购物的回应。游客如何分配有限的注意力, 既能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又感受多样的民俗文化的同时, 还能系统地了解贵州多种丰富的文化旅游商品。过去, 由于导游能利用游客的非景区游览时间进行旅游商品文化的讲解, 让游客在亲自接触旅游商品实体之前, 能先了解与旅游商品相关的文化, 从而使得旅游商品获得了宣传优势。新旅游法执行后, 贵州省的旅游商品店需要新的营销策略走出困境, 建立旅游商品体验园/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2013年10月1日, 新《旅游法规》正式实施, 贵州省众多旅游商品店失去了旅行社导游导购的销售方式, 销售业绩直线下滑, 部分旅游商品店濒临倒闭或转行。贵州省旅游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提出了由旅游景区主管部门或市级政府在景区或市区建立旅游商品体验园/街的营销策略。由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园/街区中的旅游商品店, 扶持传承手工艺的家庭企业, 激励具有互动设计的创意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为贵州旅游商品店的发展提供一种选择, 同时为游客提供诚信保障, 旅游商品的研产销紧密结合, 让游客获得优质的购物体验。

关键词:旅游法,导游导购,旅游商品体验园/街

参考文献

[1]石美玉著, 旅游购物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2]帅立功.旅游纪念品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志飞.旅游购买行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旅游商品化 篇2

摘要:旅游市场是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生产要素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购物的比重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总收入,然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体现旅游地风俗文化特色和富有纪念性的特殊旅游商品是增加旅游购物的重要途径。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着重其文化魅力、地域特色、艺术个性、纪念性、实用性、时代性等重要元素。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主题、满足游客需求、具有广阔市场的旅游商品。贵阳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古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贵州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等,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遗迹。然而,古镇缺少一批能体现其特色文化的旅游商品,这严重阻碍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扩散,影响其旅游发展进程。因此,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研发出独具特色、创意新颖、富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旅游商品,对提高其旅游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意义及发展前景(1)开发意义(2)广阔前景(3)深远意义(4)产生效益

二、青岩旅游商品开发现状(1)市场现状(2)开发现状(3)规划现状

(4)供给现状(不足之处)

三、青岩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1)缺乏正确目标指引(2)缺乏创新(3)生成方式单一(4)营销手段单一

(5)缺乏文化内涵和品牌特色(6)监管不力市场混乱

四、青岩旅游商品开发对策

(1)明确开发目标、立足资源特色,找准定位。(2)合理的开发原则、突出重点、统筹兼顾。(3)引用先进科技,实现优质、高效、热销。

(4)强化个性特色,彰显文化内涵,培育品牌魅力。

(5)加强质量和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品牌专业化经营。(6)规划布局(筹划规划区的总体布局格局,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进一步策划各功能区的项目。)(7)重点旅游产品与项目策划(对规划区的重点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对重点旅游项目的主题定位和宣传口号进行策划)8)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

低碳旅游视角下中国旅游商品开发 篇3

关键词:旅游商品;低碳旅游;绿色包装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85-02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持续的干旱以及洪水,已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宗旨,正逐渐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地购买,具一定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体现旅游地风俗文化特色和富有纪念性的商品。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我国各地景区景点都致力于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许多地方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包装都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提高了经济效益却破坏了环境。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开发符合低碳标准的旅游商品,才能实现旅游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理念

(一)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人口的膨胀、人类欲望的不断扩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极端气候频现,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2003年英国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7年美国发布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报告预测到2035年前,剔除航空业外的旅游业碳排放年增长2.5%。报告提出的减排目标是在未来15-20年内,将旅游业(包括相关运输业)的碳排放总量年增长控制在2.7%以内,并最终向整个行业的碳中和方向迈进。

二、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地购买,具一定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体现旅游地风俗文化特色和富有纪念性的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较,具有更强的纪念性、文化性、民俗性与艺术性。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的沟通桥梁,除给目的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游客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给自己或送给亲人朋友,还能对目的地形象起到宣传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目的地。正因其重要作用,开发低碳环保的旅游商品对实现低碳旅游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旅游商品开发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与低碳理念相违的问题,诸如包装过度、制作粗糙、品位低下、资源浪费等。

(一)包装缺乏环保性

包装对于产品来讲十分重要,富有特色的包装能够一下子吸引游客眼球,使其产生购买欲望。但近年来出现了旅游商品过度包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为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许多厂家过分注重产品的包装,却不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例如一些糕点,最里面用塑料薄膜包装,然后放在金属盒子中,外面又用硬纸盒装,最外层还要套上纸袋,明明只有几百克的东西,加上包装却重达几千克。

废弃产品包装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旅游商品的包装多采用塑料、金属、玻璃等难以自然降解的材料,回收利用的成本很高,有些包装材料所含有的染料、化学成分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过分的包装增加了商品的重量,还增加了运输环境的碳消耗。花哨的包装使得游客眼花缭乱,也许第一次会被其奢华的外表所迷惑,但这样的后果是他们不会购买第二次,或许还会阻止他人购买。

(二)制作粗糙,产品雷同,大大浪费原材料

不同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各有差异,且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购物习惯不同,其所希望购买的旅游商品也各不相同。因此,一个地方旅游商品开发应能满足不同市场游客的购物需求,才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但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商品的开发要么品位特别低下,随处是地摊货,要么就贵得惊人,使得游客虽喜欢却无力承担。拿最普遍的商品来说,几乎所有景区景点都能见到类似的玉石制品、中国结、钥匙扣、铜佛、佛珠、瓷娃娃等商品,景区内每个店铺、小摊上卖的东西都类似。有些旅游商品本身立意很好,但加工太粗糙,其价值就随之下降,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这些商品勾不起游客的购买欲望,为了卖出更多的商品,于是有些店主、小贩半卖半送,五块钱三个、十块钱四个……这样子店主既没赚到什么钱,游客拿着这么多半卖半送的东西也没多大价值,无法增加游客购物的愉悦感。既造成了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也是人力成本的浪费。

(三)某些类型旅游商品无序开发造成资源枯竭

中草药、菌类、野味等是深受旅游者喜爱产品,有些地方为了经济效益对这类资源过度开发,使得野生中草药、菌类、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拿中草药来讲,有人说“每当一个物种热起来,将面临的是灭顶之灾”,这话一点不假,某种药材资源越有经济价值,对这种资源的破坏越严重。许多地方居民对于中草药的采集总是毁灭性的,贪婪的挖掘使得资源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为了挖掘草药而破坏其他植物,由此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

(四)大部分旅游商品本地原材料使用较少

许多地方所销售的旅游商品并非采用本地土生土长的原材料,而是从外地进口。诸如玉石制品这样的产品,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产玉石,但是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景区都能够找到这类的旅游商品,并且大都是劣质货。这样不仅增加了旅游商品的运输及人力成本,不利于低碳环保,还使得旅游商品缺乏本地特色,也导致了我国各地旅游商品的雷同。

三、低碳旅游商品开发对策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旅游者们的绿色消费观念以及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购买旅游商品的时候除关注其实用性、纪念性、艺术性、民俗文化性外,也开始关注其低碳性与环保价值。低碳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促进旅游商品的“绿色包装”

低碳环保的旅游商品应采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旅游商品的包装,首先应注意选择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环保型包装材料,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能分解腐化;其次,多注重商品质量的提升,适度包装,减少没必要的复杂繁琐;第三,包装应尽可能的易于重复利用或易于回收再生。好的旅游商品其包装应恰当,既能突出产品的品位,亦不过分奢华。绿色包装顺应了低碳旅游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二)打造精品,提高原材料的经济效益

各地在旅游商品开发时,应重视设计和研制适销对路的精品,开发具有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能激发旅游者美好回忆,显示旅游者生活经历,适应旅游者精神消费需求的旅游商品。杜绝粗制滥造,浪费资源,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并且要重视不同细分市场的旅游商品需求,改变目前旅游商品品位低下的普遍现象。若旅游商品的制作更加精细,设计更多的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提升了旅游商品的艺术性、观赏性等,游客自然感兴趣,也不用半卖半送,原材料发挥了其最大的经济价值,不造成资源及人力的浪费,也是对实现低碳旅游的一大贡献。

(三)规范特定旅游商品的开发秩序,保护珍惜资源

无序开采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以牺牲环境和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无疑是饮鸩止渴。鉴于许多地方居民对中草药、菌类、野生动物等珍惜资源的无序利用,应加强这些地方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力度,规范开采秩序,对濒危物种采取人工培育的方式,减少野生资源的直接利用。

(四)多采用本地资源,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品

旅游商品生产应多采用具有本地特色的原材料,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商品运输环节的碳消耗量,减少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旅游商品更具有本地特色。我们时常见到关于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的消息,这种现象也是为游客们所深恶痛绝的,但是从导游和旅游目的地的角度来说,如果游客不购物,那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会大大降低。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实用性、纪念性、观赏性强的旅游产品。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士平.对我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3):16-18.

[2]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157-159.

旅游商品化 篇4

位于泉州南少林寺改造建设片区核心区的福建省海峡旅游商品城,为海峡两岸首个集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品集散基地,是海峡西岸最大的,集零售、批发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商品集散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经营,该商品城充分发挥泉州机制灵活、市场成熟、客流量大、交通便捷、旅游商品品种丰富的优势,有力促进了泉州乃至整个福建的旅游商品工艺水平的提升。泉州市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将旅游业列为泉州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的龙头。以此为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本文在对泉州市区的旅游商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泉州市旅游商品的具体对策。

1 泉州市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分析

1.1 泉州旅游商品资源丰富多样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泉州四季如春,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21℃,年降雨量1 000~1 800mm,占地面积11 015km2,人口突破800万。沿江滨海有着丰富的山珍、海味,土特产品充裕,加之历代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形成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食品与手工艺品,如芦柑、龙眼、柿子、茶叶、源和堂蜜饯、永春老醋等农副业产品,土笋冻、海蛎煎、鱼卷、肉粽等地方特色小吃,还有木偶、彩扎、陶瓷、石雕、竹编、漆篮、纸织画等民间手工艺品。

1.2 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深厚,品牌独特,地方特色突出

泉州市悠久、辉煌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将泉州市这些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与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化,使其能随着市场的需求而产生变化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使其产品的“原生”文化根基遭到破坏,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达到完美的结合,开发出满足旅游者需求,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种类,加深商品的文化内涵,如梨园戏、木偶、高甲、打城及龙吹、十音等民间音乐戏曲。再如,名书法家蔡襄、朱熹、张瑞图、李叔同等遗下的碑记、题匾、崖刻、手稿等墨宝。

1.3 旅游购物市场的空间布局较为合理

泉州市区主要几条街道的建筑主要是闽南建筑风格或在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的创新,独具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风格,使市区的城市风貌大大别于其他旅游城市,为旅游商品购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使旅游商品市场布局与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相融合。如后城旅游文化街面临八卦沟,背靠闽南古建筑群,整个街区采用闽南风格与八卦沟、古榕树、古民居融为一体,一派闽南古街风貌。在此销售泉州地方特色的商品,可渲染旅游街的地方文化氛围。

2 泉州市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旅游购物环境不佳,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商品购物环境可分为提供购物场所的硬环境与提供购物服务的软环境。在硬环境方面,泉州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旅游购物配套设施不完善。之前投资建设的后城旅游文化街,店面,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②没有实现专门经营,整体宣传,突出重点打“精品”; ③品牌不多,目前泉州真正的旅游商品品牌并不多,除了“锦秀庄”、“源和堂”以外很难找到第三家;④有些购物街区交通拥挤,混乱,不利于吸引游客购物。

泉州市的旅游商品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泉州市的旅游购物不发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且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在旅游商品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在宣传上没有连续性宣传,没有经过长期宣传对广大旅游群体施加有力的影响;②在宣传上无精心塑造旅游商品形象,突出主题,推出拳头商品;③没有加强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动员当地居民的“口头”宣传。因而,游客对泉州市区的旅游商品缺乏了解。

2.2 旅游商品市场管理不完善,商品价格比较混乱

由于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商品生产部门没有直接的关系,导致有关发展旅游商品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及时协调和解决,也难以发展出相对独立、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的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泉州市的旅游商品主管机构对旅游商品市场的规范力度不够,只注重规划,没注重落实,没有对规划主体长期监督,引导旅游商品经营者、商品生产者走规范化、商品化的市场营销道路。

2.3 泉州旅游商品种类匮乏,地方特色有待挖掘

目前,泉州市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周边地区的特色商品或市区特色商品如泉州市区的木偶头、彩扎、德化白瓷、安溪的铁观音、惠安石雕等。但旅游商品的种类不算很丰富,还未达到琳琅满目的程度,尤其是泉州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更显得缺乏,没有充分利用泉州丰富的特产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将其商品化,在保持本土文化,民族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种类、花样、款式上的创新。从而使泉州市的旅游商品形象不突出,没有鲜明的主题,缺乏主打“精品”。

3 泉州市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3.1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精心设计与制作特色旅游商品

3.1.1 挖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

首先,在泉州民间有繁多的手工艺品、土特产,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巨大,许多产品已被挖掘出来,并已在市场上流通。有些存在民间,只有处于产品状态,并未开发为商品,还有一些曾经存在过,但在今天已经失传。要确实把这些非商品变为商品形态,就要组织民间巧匠和专业人员对其恢复和重新设计,并投入市场。在种类深入开发时,特别是在手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上可以以泉州历史文化背景、民间戏曲、当地风俗习惯为题材,进行种类的深入开发与创新。如:利用惠女影雕技术将惠女的生活场面、高甲戏丑角样貌、泉州东西塔、老君岩、弘一法师书画等为题材。还可以利用竹鞭、木雕、树脂工艺以景点、某一戏曲场面为题材作出反映泉州地方景点、民间艺术的手工艺品。

其次,在土特产方面充分利用泉州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借鉴厦门海洋食品开发可携带、可保存的干制品,如:干制海鲜、烤紫菜、海带等。还可以将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如:土笋冻、鱼卷、海蛎煎、肉粽等经过特殊加工,制成保鲜时间长或可冲食的袋装食品,供超市或一些食品店零售或外销。

最后,利用泉州先进的制衣业、制鞋业技术结合泉州标志性建筑、代表性文化或特色印刷、制作各种纪念衫或有纪念意义的鞋子。同时,在制衣方面还可以吸取惠安女服饰方面的优点请著名设计师设计既有惠安女服饰特点,又有流行时尚兼实用价值的服饰。如此即可以利用惠女服饰的知名度与服饰优点创新服饰开拓市场,又使惠女服饰得以新的发展扩大影响面。

3.1.2 精心设计与制作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制作需要考虑商品的规模、种类、质地、造型、题材、花色、包装等方面。在旅游商品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与发掘泉州市的旅游商品资源优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但在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做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针对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泉州市有关部门在设计与制作旅游商品时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商品的携带性(尤其是手工艺品方面),尽量从尺寸、质地方面设计与制作出“轻便”、“小巧”的旅游商品。在原材料、制作工匠的选择上应尽量利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手工艺品与土特产方面,以便更好的体现当地文化。在商品种类、题材上力求反映当地文化与景点特色,使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和纪念性。

优化商品包装、美化商品也是设计与制作旅游商品时要予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包装既可使商品更便于携带也可以使商品更加美观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将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采用具有代表性的闽南建筑、地方文化、艺术人物等为花色、款式设计制作,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旅游商品,如石雕白瓷、木雕、竹编等对其进行特殊的包装以方便旅游者携带。

3.2 美化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

依据现有泉州市旅游商品市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功能布局,使布局后的各旅游商品街供应的商品种类各有侧重,以产生集聚效应和便于游客识别。具体规划如下:把西街头改进和建设为旅游商品步行街,对其经营的旅游商品进行重组和优化,侧重经营泉州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突出开元寺这一佛教主题,经营种类更多,更齐全的佛具系列;利用后城优越的地理位置,把后城旅游文化街建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并扩大其范围和规模,以后城旅游文化为中心,以500米为半径向周边幅射,形成一个旅游商品种类齐全,泉州地方特色突出的全省独一无二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中山路,是泉州传统的商业街,也是很有特色的“服装长廊”,可把其改造为旅游步行街,并与打锡街相联,形成服装专业街。经营泉州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服装;把东街、涂门街建成泉州最繁华的旅游商品综合街,经营各种旅游用品,旅游食品、一般商品,布局更多的大中型超市、购物中心。

在购物环境的软件建设方面,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市场管理。有关部门应制定出更为完善法律法规,对整个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在价格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让经营者合理收费明码标价,并严禁假货和伪劣旅游商品的出售,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对市场进行调控,促进旅游商品市场良性发展,政府部门还应对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引导旅游商品经营者、商品生产者正确开发商品、经营商品。

人作为购物中的“软件”要素,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商品知识、热情程度,以及特定购物环境中的其他相关人员都会影响旅游者的够买活动。在旅游购物活动中游客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员,如店主、销售员、导游,甚至当地的居民等,这些人既为游客提供有异国风情的商品,而且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也会给游客留下难忘的旅游经历。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游客的满意程度,进而关系到旅游商品的生存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竞争的今天,服务质量是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旅游商品开发程度各有特色的情况下,谁的服务质量好,谁的效益就高。因此,应该增强商店服务员的服务意识,让他们树立起“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微笑、热情服务。

3.3 切实做好旅游商品营销工作、及时沟通旅游购物市场

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旅游者产生购买行为要经历识别问题或需要,寻找情报,最后决定消费旅游产品和服务,购买后的感觉有这五个心理步骤。因此,要使旅游者产生购买行为,就必须首先让游客对其产品有一个认识到识别的过程,才能使旅游者产生需求,游客主动寻找情报,才有可能做出购买行为,而旅游者对商品的认识主要从相类群体和社会信息两方面获得。

这就要求在对旅游商品宣传时,应从这两方面着手。其主要方法有:首先,可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各种展览展销会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有影响力或广大人民关注的重大事件来进行宣传,注意在利用媒介宣传时,要考虑大众与针对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有选择性的宣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不能取得有效的宣传效果。其次,在宣传时要突出主题,精心塑造“拳头”商品的形象,利用“拳头”商品带动整个市场发展;再次,加强与泉州市当地群众的联系,对当地群众施加影响,使其为旅游商品做“口头”宣传。此外,影响相关群体。通过以上方法向社会公众发布泉州旅游商品方面的信息,对相关群体进行公关,使相关群体产生购物行为,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这一部分相关群体成为旅游商品的正面宣传者,从而进一步影响另一部分相关群体,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树立旅游商品形象,促进旅游购物业的发展。

4 结语

保护旅游资源、挖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商品是任何地区进行旅游商品开发、促进旅游购物繁荣的基本思路,泉州市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思路。以保护、挖掘与开发泉州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泉州旅游业全面发展为目的,本文在实地调查了泉州市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精心设计与制作特色旅游商品和美化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切实做好旅游商品营销工作、及时沟通旅游购物市场等三大策略。上述开发策略的提出都是建立在旅游开发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对于促进泉州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萍.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5):99-102.

[2]段玉明.乡间购物:一个文化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01(2):44-49.

[3]前田勇.关于旅游纪念品的研究[J].观光月刊,2000(10):6.

[4]新藤健一郎.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新视角[J].月刊观光,2000(11):14.

[5]聂贵洪.旅游购物的心理与旅游商品开发[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1):65-67.

[6]王取银,黄佑军.试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促销[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43-45.

[7]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7.

[8]许家珍.商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121.

[9]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商业街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78.

开发无锡旅游商品的思考 篇5

关于开发无锡旅游商品的思考

无锡正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推进.开发有特色旅游商品,不仅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促进旅游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 者:丁伯安 王宏志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联合会 刊 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 年,卷(期): 5(1) 分类号:F590.8 关键词:旅游商品   无锡   开发   建议  

新疆旅游商品名称翻译探析 篇6

作者简介:刘娜,女,汉族,1983年2月,新疆霍城人,昌吉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about Tourist Commodity Words in Xinjiang

(昌吉学院外语系,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本文基于范仲英的翻译三原则探讨了新疆旅游商品名称的翻译,将旅游商品分为食品和用品分别举例翻译,旨在让人们通过对旅游商品名称的翻译了解新疆的旅游商品。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ree Principles by Fan Zhongying, this paper try to translate tourist commodity names by food and supplies. It aims to let people know about tourism commodity in Xinjiang.

关键词:翻译三原则,旅游商品

Key Words: translafectology; tourism commodity

一、翻译三原则

新疆对外宣传英译有政治敏感性,文化多元性和意识形态话语多的特点。[1]有学者指出要从译入语的最佳接受角度,研究译文的最佳翻译方法。[2] 在翻译问题上,范仲英指出不失原意即传意性,也就是讲原文的意思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使看不懂原文的读者能通过译文获得原文的信息。(1994;59)译文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否完全理解,译文是否明白易懂……衡量可接受性高低的标准要看译文是否符合译语表达习惯,越接近译语表达习惯,可接受性越高。(1994;66-67)相似性即译文应力求与原文相似。相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内容相似、形态相似、文体相似及风格相似等。实际上,要使译文在各方面都做到与原文相似是办不到的,只能做到在某些方面相似某些方面部相似。译者在不损害传意性和可接受性原则下,应该争取译文多于原文相似。(1994;73-76)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三原则可以为旅游翻译提供某种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3]

二、旅游商品名称翻译

依据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简称“国标”)[4],新疆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31个亚类、103个基本类型的类型结构。而全国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类型结构。8大类型结构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可见,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度极高,为本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面就以旅游商品名称为例探讨新疆旅游词汇的翻译。粗略的将旅游商品分为食品和用品两部分来讨论。

2.1 食品

抓饭目前有的译为pilaf,有的译为Zhua Fan, 还有的地方译为rice which eat with hands, 这几种译法都从某个角度翻译了抓饭,但是笔者认为可以译为pilaf, Xinjiang Style,因为这是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喜爱的一种食物,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食物,但是新疆的抓饭是有其特色的。从词源上看,Pilaf一词源于土耳其语,也受到波斯语,北印度语,梵语的影响,拼写主要借鉴了希腊语。[5]从词源上可以看出这种食物历史悠久,传播广泛。能成为当地饮食的一部分,自然是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因此各地的抓饭在名称,配料上都有所不同。例如新疆的抓饭中主要放羊肉,胡萝卜,当然也有素抓饭,即没有肉的抓饭,和甜抓饭,即里面放葡萄干等干果的抓饭。依据范仲英的翻译三原则,要注重译文的传意性、可接受性和相似形, 那么pilaf, Xinjiang Style是比较可取的译文。因为国际通用的对于这种食物的英文名称是Pilaf,但是新疆本地的抓饭又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不妨加上Xinjiang Style,这样对于译文本身就做到了传意性,即用国际通用的表达能让受众了解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从可接受性角度来看,因为Pilaf是国际通用的英文表达,因此是最能被最广大的受众接受的一种译文,新疆的旅游者来自世界各地,可接受性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从相似性角度来讲,做到了内容相似。

类似这种译法的还有烤羊肉串可译为shish Kebab,Xinjiang Style, 因为新疆的烤肉主要用的是羊肉,另外调料主要有孜然,辣椒,芝麻等。拌面也叫拉条子可译为Hand-pulled Noodles with Side Dishes, Xinjiang Style.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首先,新疆拌面的面一根可以有一两米长,但是比牛肉面要粗一些,而且不放蓬灰等添加剂,加适量盐和面,放一阵子后把面拉成细长圆条,其次,拉条子有配菜,把菜倒在面上,拌了吃。

此外,像馓子和粉汤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也没有固定统一的译法。笔者认为馓子可译为Sanzi(Fried Coiled Noodles), Xinjiang Style,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是汉族,回族,东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食用的一种点心。在新疆,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各族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新疆的馓子因为一圈圈盘绕成塔状而别具一格,因此,在翻译时,采用了汉语拼音后加注释的方法,因为全国范围内很多地区都有馓子,只是做法略有不同,因此汉语拼音能被广泛接受。其次,由于新疆的馓子会盘成塔状,跟其他地区不同,因此用英文注释清晰明了。再次,由于其独特的做法,为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馓子,加上Xinjiang Style,就很清楚了。粉汤,Fentang(Bean-starch Jelly Soup),Xinjiang Style. 由于粉汤是回族的食品,除了新疆之外,其他省区也有,只是做法略有不同。因此采用汉语拼音加注释的译法,再加上Xinjiang Style,就比较清楚了。

nlc202309020659

大盘鸡也有几个不同的译法,笔者认为可译为Chicken with Potatoes in big plate,这个译法用了主料加辅料的方法翻译。大盘鸡是新疆的特色菜肴,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煮熟后盛在大盘里,因此,出于外宣的考虑,主料加辅料的译法遵循了传意性原则,让人看到菜名就知道主要配料,也遵循了可接受性原则,土豆和鸡这两种配料都是被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人们接受的,同时,也遵循了相似性原则即内容相似。

再如九碗三行子可译为Nine Bowls in Three Rows,这个译法比较统一。这是回族正宗的宴席,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菜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九碗三行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只是一道简单的菜肴,如果取掉中间的水菜,再仔细看就是一个回族的“回”字,九在回族人的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九碗三行子”已融入了各民族饮食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变,菜肴的内容花样怎样翻新,这道美味佳肴的摆法永远都没有改变过,人们吃的是秀色可餐的菜肴,品的却是其乐融融的文化。因此,出于外宣的考虑,这个翻译遵循了传意性的原则,即告诉读者这道菜有九只碗摆三排,也遵循了可接受性原则,碗是绝大多数地区都使用的餐具,让人一目了然,至于相似性原则,这里遵循了与中文的内容相似,也遵循了形态相似。

新疆的特色食品还有很多,在这里举着几个例子想说明新疆的食品翻译可以遵循范仲英的翻译三原则,即传意性,可接受性和相似性。译文要让读者知道是怎样的食物,同时易于接受,愿意品尝,还要尽可能的尊重原文的内涵意义。

2.2 用品

新疆的旅游商品中用品很多,限于篇幅再次探讨艾德莱丝绸和鹰笛的译法。

艾德莱丝绸目前有用维吾尔语发音翻译的,也有用汉语拼音翻译的,笔者认为可以用它的制作工艺来翻译,可译为The Tie-dye Silk,Xinjiang Style这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艾德莱丝绸的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的变形纹样。人们对丝绸并不陌生,但是艾德莱丝绸独特的图案纹样是人们不熟悉的。艾德莱斯是扎染的意思。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因此这个翻译用英文诠释了制作工艺,遵循了传意性的原则,扎染工艺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历史悠久,译文选取工艺方式遵循了可接受性原则,丝绸是大家熟悉的,扎染工艺也是广为人知的,可是只有看到美丽的艾德莱丝绸才能知道它的图案纹样,因此对于丝绸的爱好者来说,一种新的丝绸是有吸引力的。这个译文遵循了相似性的原则,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制作工艺上保持了相似性。

还有民族乐器,以塔吉克族的鹰笛为例,有人译为Eagle’s Flute, 笔者认为可译为Eagle’s wing bone Flute,它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是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古老的乐器。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塔吉克族人民常用一只 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相衬,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完全相同,好像一对孪生娃娃,颇富民族风采。由于目前还能使用的鹰笛只有塔吉克族的鹰笛了,藏族的鹰笛已经失传,因此从外宣角度看,能够清晰明了的从名称上介绍鹰笛十分重要,该译文做到了传意,并且具有可接受性,而且跟原文有相似性。

总之,范仲英提出的翻译三原则有助于旅游商品名称的翻译,这样才能够清晰明了的推介这些商品。

三、小结

旅游商品对于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旅游商品名称的翻译对于英译外宣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不同角度探讨旅游商品的英译是必要的,本文以范仲英的翻译三原则为理论指导,探讨了部分旅游商品中食品和用品的翻译,旨在为新疆的英译外宣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为让更多人正确的了解新疆,热爱新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谢旭升. 新疆对外宣传英译特点与问题探讨[J]. 语言与翻译,2003,03:54-56.

[2] 刘瑞强,贺继宗. 翻译效应学的范畴[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222-225.

[3]范仲英.使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4]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财务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PT18972-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Harper, Douglas.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Retrieved 5 June 2012.

旅游商品化 篇7

一、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障碍因素

1. 资金短缺。

在转向旅游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手工艺人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虽然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特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包括利息优惠、贴息、减少增值税、减少所得税等等。但是, 在具体操作中, 由于手工业作坊规模小, 缺乏资产作为抵押, 手续也不齐全, 因此很难向银行贷款。政府虽然掌握着一些资金可以对企业进行支助, 比如无抵押贷款, 直接补贴, 但是在“抓大放小”的政策指导下, 这些资金都流向了规模大、产值高、知名度高的大企业, 规模小的手工业尤其家庭手工业作坊很难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

2. 传统观念的束缚。

解放前,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人的地位非常低下。比如在崇尚骨系的西藏旧社会中, 社会把手工艺人看成是威胁家族血统纯洁的因素之一, 故把他们列为最低级的阶层, 不许与其通婚和共餐。而在凉山彝族地区, “耻于经商”的观点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维。这些观念限制了当地人专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热情。此外, 手工艺人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 缺乏品牌意识,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点在他们身上相当普遍。由此, 导致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手工艺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3. 对旅游市场缺乏了解。

由于长期处在闭塞的环境中, 本土手工艺人对旅游市场缺乏认识, 导致产品对旅游市场的适应性不强。根据笔者前期的问卷调查, 和本地消费者相比, 旅游者不太在乎产品的实用价值, 但是非常在乎美观程度, 而且由于涉及长途运输, 希望产品能够方便携带。但是不少本土手工艺人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以致有些产品虽然材料地道、经久耐用, 但是不符合旅游者的审美要求;有些产品虽然外观很精美, 但是不便于携带, 也就难以在旅游市场上站稳脚跟。

4. 生产缺乏创新。

创新是产品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令人遗憾的是, 很多少数民族手工艺人在转向旅游纪念品生产时, 创新性不足, 产品雷同。以彝族漆器为例, 笔者在四川西昌街头看到的漆器大都做工粗糙, 款式陈旧, 花样单调, 缺乏创新的元素, 艺术性和观赏性低, 收藏价值也不高, 旅游者的可选择性小。这也暴露出生产者的不足, 大部分手工艺人文化水平较低,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制作技艺低下。手工业技艺传承大多是“传、帮、带”等传统的方式, 真正全面掌握制作技艺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对制作工艺都是一知半解, 因此制作出来的成品质量较低, 只能简单地仿制, 没有创新的纹样和造型, 难以获得旅游者的喜爱。

5. 外来竞争者的冒充行为。

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专利、知识产权保护, 其进入壁垒不高, 而且往往技术含量不高, 设备简单, 容易被模仿。一些外地生产者打着原产地的旗号在旅游市场上销售, 搅乱了市场秩序。比如, 一些内地商人凭借其资金优势, 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模仿, 冒充彝族漆器在旅游市场上销售。而笔者在对聚集在拉萨的鹤庆白族手工艺人的调查中也发现, 一部分白族手工艺人将其生产的藏刀冒充拉孜藏刀卖给旅游者。外来手工艺人的冒充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本土手工艺人的利益, 并且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破坏了原产地的形象, 为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发展设置了障碍。

二、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对策

1. 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

推动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首要任务即是激励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 改善他们的参与条件, 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是由政府主导, 本土手工艺人在参与意识、市场意识上的不足需要政府通过动员与培训来加以改变;民族手工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补贴等方式来加以弥补;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的恢复、生活困顿的老手工艺人也需要政府给予特别的关照。同时,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都存在散、小、弱、差的情况, 家庭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需要发挥作为一个整体的社区的力量。可以考虑把众多分散的家庭联合起来, 实现原材料统一供给、质量统一监控、产品统一销售;同时由社区承担市场调研、市场促销、建立销售渠道的工作, 以弥补家庭手工业势单力薄的不足。

2. 适应目标市场创新产品。

旅游者有着和本地人不同的消费诉求, 这意味着手工艺人们需要了解旅游者的需要, 并根据其需要创新产品。同时旅游市场是一个非匀质的市场, 旅游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笔者的调查, 不同收入地位的被调查者在购买手工艺品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收入地位的提高, 旅游者对手工艺品的质量要求越高, 也会越多地考虑产品的知名度、名气因素。同时不同收入地位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场所的选择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收入越高的被调查者越倾向于选择手工艺品专卖店。因此, 手工艺人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其产品的外观、功能要适应旅游者的需要, 比如, 结合彝族传统的羊毛编织和绣花技艺, 可将羊毛制品制作成沙发或汽车靠垫、各式玩偶、背包等;在保持彝族漆器基本工艺特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 通过吸收现代的文化因素, 丰富漆器的内涵, 创新产品形态;针对高端旅游市场设置手工艺品专卖店, 现场展示手工技艺, 并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等。在手工艺品旅游商品化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警惕本土手工艺人盲目迎合旅游者的行为, 一旦民族手工艺失去了其民族性和地域性, 它也就失去了旅游价值。因此还要注意唤起手工艺人以及整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 民族手工业也才能真正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3. 创建、提升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

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的创建和提升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识别度和认同度。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包括了手工业产品品牌、手工业企业品牌、手工业产业品牌三个子内容。手工业作坊或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名称、标识, 用以和竞争者相区别, 同时增加营销投入, 加强对旅游市场的促销, 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手工业产品原产地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或参加旅游促销会推广手工业产品和手工业企业。当手工业企业实现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 真正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 手工业产业品牌也就树立起来。同时, 各级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网站, 寻求和强势媒体的合作向公众传播民族手工业文化, 影响公众对民族手工业文化的认知, 提高他们对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鉴赏能力。

4.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旅游商品化过程离不开营销渠道的建设, 首先需要培育实力雄厚的手工艺品经销商。比如, 西藏的“卓番林”就已经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一定影响力, “卓番林”采购西藏藏族手工艺人的产品统一冠以“卓番林”的品牌, 在其店铺中出售。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经销商, 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将在很大程度上被经销商拿走。本土手工艺人要改变自身的处境就需要建立起直接的营销渠道, 比如在旅游者光顾的购物街区设立门市或专卖店。另一种方式就是发展社区旅游, 以民族手工业为重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吸引旅游者主动前来购买。

5. 整顿市场秩序,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旅游商品化 篇8

关键词: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旅游业是商品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政府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 旅游界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各地区如何对本地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包装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各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 这就要求在包装旅游产品时, 不仅要注意它的审美性、功能性, 还应考虑它独特的地方特色魅力。对旅游产品包装在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还应注重地方特色的表现。对于生产地方特色产品的企业来说, 虽然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 但是只有对产品进行广泛和多层次的包装才能使产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一、何为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相随行为。旅游商品就是特指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它包含两个要素:其一必须是旅游者购买的;其二必须是有形的商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商品, 才能称之为旅游商品。所以, 当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结束后, 其购买行为与旅游无关, 其所购买的商品就不再是旅游商品了。

旅游商品是旅游商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是旅游业中创汇和创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我国发展旅游商品的空间很大。因此, 在旅游实践中, 增加旅游购物的收入就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旅游商品的分类

旅游商品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 旅游纪念品,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它多是以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或文物古迹为题材,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 且制作独特的商品。市旅游商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商品。

旅游纪念商品类型繁多, 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比如民间工艺品, 是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及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美术品。如山东菏泽艺人李俊善的面塑, 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蜡染, 民间妇女剪纸, 潍坊的风筝等。

其二, 旅游用品, 是旅游者为实现旅游目的的需要所购买的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的商品。主要有旅行车、游艇、旅行箱包、旅游鞋冒、手杖、风雨衣、太阳镜、摄像机、美容护肤品及常备急救药、帐篷等。随着旅游者旅游个性化的要求及各种新兴旅游项目的兴起, 这种旅游用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旅游纪念品具有同样的地位, 是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个新的方向。

其三, 旅游消耗品, 是指旅游中所消耗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饮料, 以及盥洗用品、当地特色风味小吃、日常生活必需品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耗的食品、饮料、日常生活用品, 基本上是按照平常的喜好来购买的, 这种支出是较稳定的和有限的。而对当地的特色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因此, 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及小吃就成为旅游创收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与法国、土耳其饮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饮食体系, 中国饮食又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因此开发这种风味小吃也是旅游商品中的一个重点。

三、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 使旅游者购买的满足其各种物质需求可带走的商品, 因此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又具备一般商品有时并不具备的特征和属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 就是让自己的旅游经历能够通过旅游商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通常旅游者所选择的商品大多是与特定文化环境氛围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纪念性的商品。所以, 纪念性是指旅游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显示旅游所在地的某种特点,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能够引起游客美好回忆的属性。几年形势旅游商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比如, 到桂林的旅游者, 一般喜欢买以桂林的山水为内容的山水画、工艺扇和文化衫等;到苏州的旅游者, 多会购买苏绣的代表作双面绣、手帕、枕套等;到西藏的旅游者, 会购买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藏饰;到青岛的旅游者, 会购买一些贝壳等饰品等。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商品能吸引人的目光勾起人的购买欲望。因此, 旅游商品的独特创意和美观的, 具有艺术性的包装, 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之一。为了获得美的感受, 具有美感的商品自然成为旅游者购买的首选对象。旅游商品愈具有艺术性, 感染力就愈强, 游客就愈喜爱。

旅游者在异域他乡旅游购物时, 总想买些该地富有民族性的商品。到中国的旅游者, 会购买中国的丝绸、年画、古董及印章、瓷器;去我国新疆的旅游者, 会选择购买维族的帽子和佩刀、葡萄干、哈密瓜;去广西的旅游者, 可以购买竹雕酒具、竹子工艺、竹画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 是因为这些商品均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性, 令旅游者印象深刻。

旅游者在选购具有民族风格物品的同时, 也会选择具有突出反映地方文化的特点的商品。比如, 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旅游者, 除了购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商品——丝绸、茶叶等商品外, 还会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 如安顺的蜡染、苏州的扇子、酒泉的夜光杯、张小泉的剪刀、潍坊的风筝、临沂的煎饼、全聚德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四川的麻婆豆腐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旅游商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大多旅游者很想购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旅游商品, 作为玩赏、纪念和馈赠之用。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有很多, 如旅行包、旅游鞋帽、手杖、钱包、中药材、小玩具等。

旅游商品的这几个特性,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 遵循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三、旅游商品应重视包装策划

旅游商品大多是旅游者所购买的, 因此对于这种商品的包装我个人认为, 应该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再加以地方特色的表现, 能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商品的地方特色, 浅意上讲就是商品具有产地优势和特色, 如特产, 它的商品原料主要来自当地, 再如有些产品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还有些产品具有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等。这些产品在共同具有地方性的同时;还让购买者有一种“人是故乡亲, 货是当地好”的这么一个潜在的信誉感。所以对于这种产品来说这既是特色更是优势。

对于生产地方特色的企业来说, 虽然居于优越的先天条件;但由于缺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 只局限于当地或周边的销售地区, 不能真正地走出去, 所以只有对商品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宣传, 才能使商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沈祖祥, 张帆.旅游策划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浅析我国旅游商品包装 篇9

而旅游商品的包装在美化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提高销售量上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有的旅游商品包装,大部分不是没有特色,就是粗制滥造甚至没有外包装。在各个景区销售的旅游商品也大同小异,商品结构极为相似。这样既体现不出当地、景区、和民族特色,同时纪念性、实用性也不足,旅游者难以认同,也往往会因为包装而失去购买的欲望。而对于很多确实喜爱商品本身的人来说,也只会购买少量自己留作纪念,不会选择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多数旅游企业不重视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商品的包装除了具有防止物品受到破坏的功能外,还能促进消费。美观的外包装能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物欲望,而不美观的包装不利于旅游商品的开发。二,设计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经常出现“跟风”现象,包装大同小异,其原因就是对旅游产品包装的个性化设计不够。越是有新意的设计,越具吸引力。而互相模仿的包装会使游客感到审美疲劳。三,缺少文化底蕴。每一件都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经历,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渊源1,理应凸显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以商品包装为载体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品格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但我国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大部分旅游商品包装粗糙,简易,色彩与形式单一更谈不上文化底蕴。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旅游商品包装同质化低质化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现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商品的种类越来越繁多,包装的作用已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定义。现在的消费者在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也更加开始注重包装本身的功用。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期间漫长的岁月中累积起的文化底蕴是后人用之不尽的宝藏,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应充分地把握自己的民族、地域文化风格,凸显包装的文化韵味,但这时所应表现的文化性并不只是指本地的文化特色,而是一种与时代相结合的共同体。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十分具有文化品位。表达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并且将其巧妙地结合。例如日本知名的本土化妆品品牌植村秀,是游客游览日本之余,尤其是女性游客会选择购买的产品,它曾推出过一款洁颜油的包装采用了多种和风元素,其色彩、文字与图案的设计都洋溢着浓郁的“和风”味道,尽显日本“崇尚自然”“和洋融合”的设计理念。我国各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何创造深受消费者认同与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包装应当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一、色彩的运用

对消费者来说视觉来说是最敏感的,旅游商品包装上的传统色彩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包装上运用具有旅游地特色的色彩,并适当的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这种旅游商品必定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记忆。细观日本的著名特产——果子包装,通常包装一共分为三层,最里层是独立的包装,色彩多为白色与粉红色来呈现商品自身的色彩,为了保护内部的商品不受挤压,中包装通常采用质地较硬的白色或单色卡纸2。最外层通常采用纸质包裹,颜色多为白色或青色,朴实却又雅致,具有浓郁的乡情色彩。由此可见,通过包装色彩的运用可以表达出旅游商品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二、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商品包装设计中的物质载体3,如何使旅游商品彰显当地独特的文化韵味,在众多相似的包装中脱颖而出,那么在包装材料选择上就可以以当地自然材料为主,如用纸张、木头、竹子、树叶、绸缎、棉麻,通过现代的技术使之变得实用美观,形成有当地特色的包装形象,也比金属与塑料更有亲切感,在生态环保的同时也同时节约了包装成本。如海南的椰子壳就被作为椰子酒这一特产的包装用来替代酒瓶,不仅避免了玻璃瓶的制造和纸张的印刷,又坚硬环保可降解,作为原材料在当地也随处可得,体现出了鲜明的当地特色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只要因地制宜地运用本土的材料去进行旅游产品包装的设计,就会产生独特的包装效果和魅力。

三、图案的运用

图案是商品包装上最能诱导旅游者的标志之一。通常在设计中表现为图像、符号、文字和组合形式的变化,根据旅游者追求差异化的心理和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也应做出不同的图案设计,可以借鉴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元素,如江西的陶瓷、安徽的蓝印花布、苏州的苏绣等,将这些元素经过提炼与设计后运用到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去可以成为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凸显商品特色的同时,洋溢着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最后,旅游商品的主要受众是旅游者,很难想象旅游者会有好的心情和精力带着大件的旅游纪念品观光游览,所以便于消费者携带也应当作为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准则之一。这样看起来是方便了消费者,其实同时是在为商品销售创造机会,例如法国依云品牌矿泉水为了开发旅游用品,在1999年将包装进行重新设计,起因是消费者希望商品在包装美观的同时更能易于携带。在新的设计中,矿泉水瓶中间有一手掌大小的凹陷处,便于使用者抓取,顶部的拉环连接着一只吸管,让饮用变得更加方便。此次设计被认为是第一次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既实用又美观。旅游商品包装在注重外观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改善去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度和忠诚度。

提高我国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应尽力从上述几点出发,在设计的同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有深刻的认识,并分析旅游者对旅游商品包装的心理需求,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它们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正高品质,引人入胜的旅游商品包装。

摘要:本文对我国旅游商品包装的现状做出了分析,列举了不足之处且剖析了主要形成原因,随后提出了解决方法是将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与文化性相结合,并从色彩、材料、图案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说明注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是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不容忽视的一条设计准则。

关键词: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民族文化,自然材料

注释

11 .易忠.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J].装饰,2002(9):10-11.

22 .郭新生.从“和果子”包装看日本的设计特色[J].包装世界,2007(6):83-85.

旅游商品:概念·范畴·特征 篇10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商品概念的定义

1、旅游商品概念的几种典型定义

国际上相关旅游企业和组织机构也曾对旅游商品的概念和范畴做出解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购物支出的定义是“旅游者做准备或者在旅途中购买的物品 (不包括服务和餐饮) 的花费”, 其中包括衣服、工具、纪念品、珠宝、报刊书籍、音像资料、美容及个人物品、药品等。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买, 即为了转卖而做的购买。韩国观光公社在研究旅游购物时, 指出购物的对象和范围除了以传统的生产方式利用国内生产资料所生产出来的土特产、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之外, 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从这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得知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都只是旅游商品内涵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众多学者对旅游商品概念做了深入探讨。我们列举了部分学者的观点 (见表1) 。

2、旅游商品概念的争议

(1) 旅游商品是否包含无形服务

学者对旅游商品是有形的实物产品, 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已基本达成共识。但仍有部分学者 (张爱国, 1990;王克坚, 1991;田里, 1994) 指出旅游商品还应该包含旅游者旅游活动中所需的服务。

(2) 旅游商品的购买是否只发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旅游商品是否只包含在旅游途中购买的商品?表1中认为旅游商品只包括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商品的学者有陶汉军 (1994) 、李艳 (2001) 、陈胜容 (2006) ;认为旅游商品是在旅游准备阶段和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商品的学者有张文详 (1992) 、田伦 (1998) 、张文敏 (2000) 、刘敦荣 (2002) ;苗学玲 (2004) 、钟志平 (2005) 则认为旅游商品是因旅游或旅游活动而产生的购买, 指出在旅游准备阶段所购买的实物商品也应该包括在内。

(3) 旅游商品是否包含生活日用品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关于旅游商品是否包含日常生活用品这个问题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明确指出旅游商品包含日常生活用品, 比如学者李艳 (2001) 、刘敦荣 (2002) 的定义就直接将旅游日用品列入其中。第二种观点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他们在对旅游商品定义时, 既没有将生活日用品归入旅游商品, 也没有明确将其排除。第三种观点认为, 旅游商品“不包含维持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 如陈胜容 (2006) 。

(4) 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是否只在消费主体

张文敏 (2000) 认为“旅游商品是针对旅游者设计的”。而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者购买的商品即为旅游商品, 其购买目的可能是由于某些商品具有地方特色或价格优势或旅游活动必需。同一种商品既可以是旅游商品, 也可以不是旅游商品, 关键在于其消费主体与购买目的。

二、旅游商品概念的重新界定

1、旅游商品概念与内涵的重新界定

综合以上分析, 借鉴学者和相关旅游机构对旅游商品的描述, 我们将重新界定旅游商品的概念, 以明确旅游商品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我们认为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过程中以及旅游结束返程途中出于非商业和非投资目的而购买的、以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体的一切实物商品。这个新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旅游商品的购买者一定是旅游者。言外之意是当地居民出于目的购买的当地旅游纪念品不能纳入旅游商品统计之中。而且该定义将旅游者的旅游购物行为的时间延伸到启程前和返程途中, 空间扩展到居住地。

(2) 该定义借鉴了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购物品的规定, 强调了旅游商品购买动机的非商业性和非投资性。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合。旅游者出游为的是体验快乐, 寻求愉悦, 他们购买旅游商品是为更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或者是为他们快乐经历留下回忆的空间。

(3) 该定义指出, 旅游商品是以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体的一切实物商品。第一, 将旅游商品规定为实物商品, 区别于以无形服务为主的旅游产品;第二, 把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商品的主体部分, 暗指旅游商品还包括其他部分, 如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生活日常用品以及免税商品 (Dutyfree) 。这里, 旅游用品是指为旅游而准备的物品, 如旅游专用鞋、野营工具之类。旅游纪念品主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旅游服务用品和旅游食品。

(4) 该定义中没有指明旅游商品的文化要素。笔者认为, 旅游商品的核心部分——旅游纪念品, 是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而旅游用品、日常用品和免税商品一般都不具备地域性和文化性。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是出于旅游活动需要或商品具有价格优惠。

2、旅游商品的基本特征

(1) 宣传性。旅游商品的宣传性是指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旅游商品具有宣传旅游目的地, 吸引更多潜在旅游者来访的功能。旅游商品具有特色性, 往往能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象征。旅游者购买当地的旅游商品, 并将之带回居住地。在他们与亲戚朋友交流旅游经历时, 起到了宣传目的地的效果。

(2) 经济性。经济性是旅游商品的应有之意。对旅游者来讲, 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除旅游商品具有纪念意义外, 还可能是因为旅游商品相对较低的价格 (旅游商品的生产大多使用当地富足的原料) 。对旅游目的地来讲, 发展旅游商品市场有利于活跃当地旅游业。此外, 当地居民也能从旅游商品的销售中获得经济收入。

(3) 效用性。旅游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旅游者或者出于满足旅游活动所需而购买旅游商品, 或者出于为旅游经历留下回忆而购买, 使旅游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时得到满足。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很强的效用性。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分析学者们关于旅游商品的概念后, 对旅游商品进行了重新界定, 认为在时间上, 旅游商品的购买行为发生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过程中和旅游活动结束返程途中三个阶段;在内容上, 旅游商品的范畴包括旅游用品、日常用品、旅游纪念品和免税商品四个部分。在这个定义之下, 文章指出作为旅游商品应该具有宣传性、经济性、效用性、纪念性和便携性等特征。

旅游商品是一个由多种需求构成的整体, 具有较宽泛的内涵和复杂的外在联系。为了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旅游商品内涵及其外延, 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问题一:旅游商品就是旅游购物品吗?

对于什么是旅游购物品, 旅游购物品与旅游商品有何区别, 旅游购物品是否就是旅游商品等问题学者们很难有一致的观点。表1中, 田里 (1994) 认为旅游商品的内涵要更宽泛, 它包含旅游购物品;苗学玲 (2004) 认为旅游商品与旅游购物品的内涵是相同的, 它们的差异只在名称上;陈胜容 (2006) 指出, “旅游购物品”这一名称以“购”的行为作为界定特征, 即因旅游而购买的一切物品皆称旅游购物品。由于“购”这种行为的发生面太广, 从而产生是不是旅游组织机构、旅游企业因工作而购买的物品也属于旅游购物品的疑问。笔者认为, 旅游商品与旅游购物品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名称上, 在内涵上也是有所不同的。相比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品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和旅游返程途中购买的实物商品, 突出强调商品购买的异地性。

问题二:旅游商品没有边界吗?

旅游商品没有边界, 可以无限延伸吗?学者张凌云 (1990) 认为旅游商品是模糊的、边界不确定的和动态的集合。它是由众多不同实物商品构成的, 对于不同的旅游商品购买者这个构成体的内容有所不同。我们觉得, 这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的问题。也就是说, 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旅游商品, 但所有的实物商品都可以成为旅游商品。只有满足了旅游商品的定义及特征的商品才可以列入旅游商品范畴。

问题三: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如何统计呢?

品特色乡村美食 赏特色旅游商品 篇11

近日,湟源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申中(庙沟)“四月八”传统庙会在湟源县申中乡庙沟村隆重举行,这次活动由西宁市旅游局、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西宁市体育局、湟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米少军致开幕词,西宁市旅游局雷桂英局长宣布2013年湟源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传统庙会开幕。

为打造湟源乡村旅游品牌,扩大我县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滿足广大游客休闲、生态、健康的消费理念和需求。湟源县旅游局在活动期间,举行了湟源县乡村美食展示评比和湟源县特色旅游商品创意比赛暨展销活动。乡村美食展示评比活动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4户乡村旅游接待点和农家菜馆的50道农家菜参加了本次的展示评比活动。以色、香、味、形和特色为评比标准,评选出了12道“特色农家菜”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最具代表性的有小三峡农家乐的塔山象牙塔和大华舒沁园的红红火火、好运来农家乐的双味牡丹虾等。在特色旅游商品创意比赛暨展销活动中,组织了全县10家特色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参加,玉昆仑的金镶玉、大美文化有限公司的排灯、丹噶尔皮绣有限公司的皮绣等都获得了奖项。本次特色农家菜和特色旅游商品的挖掘展示,为进一步打造湟源乡村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期2天的湟源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申中“四月八”庙会期间,共吸引了本县及周边区县的游客达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2.7万元,是该文化旅游节创办以来,接待人次和宣传效果最佳的一次盛会。此次旅游节以“逛庙会·看赛马·品味丹噶尔”为主题,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推陈出新,邀请市演艺团体专业演员助阵,开展3场文艺演出,通过农牧民赛马会、湟源美食大赛、特色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湟源文化旅游名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足旅游商品开发策略研究 篇12

大足石刻虽然景点多, 文化内涵丰富;但是当地旅游商品开发经营管理混乱, 摊贩随处设点叫卖;现有旅游商品做工粗糙, 缺乏特色, 与大足石刻相关的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商品大同小异, 且商品包装简陋, 实用性差。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重庆大足旅游商品的发展。虽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应举措来促进大足旅游商品发展, 但是大多是改善经营场地的建设方面的措施, 从产品开发方面的改进措施还很少。

二、开发策略

石刻、五金刀具、冬尖有大足三宝之称, 这三者都是具有大足特色的旅游商品。但是, 冬尖这样风味独特的食品在开发创新上比较难把握, 目前更多的做法就是在包装上创新出彩, 所以本文重点探索大足石刻产品 (包含衍生的玉雕饰品) 和龙水五金刀具, 以及其他大足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

1、石刻产品的开发策略

在石刻产品的开发策略探讨上, 重点研究如何避免过于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保有大足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如何增加大足旅游商品的便携性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1) 石刻产品增添时尚元素

大足目前的石刻产品大多是宗教色彩浓厚的佛像雕刻产品, 受“请佛容易送佛难”的传统思想影响, 大足的石刻产品销量一直不温不火。通过市场考察, 可以发现个别大足民间艺术家将一些时尚元素适当的融入到自己创作的石刻作品中去, 市场反应非常好。比如说像是姜晓进设计创作的西装罗汉和中山装罗汉, 受到很多商务人士的青睐。针对来到大足旅游的商务人士, 可以开发一些迎合商业精神诸如“狼文化”的石刻产品;针对时尚的年轻游客设计开发一系列形态可掬的Q版佛教人物雕塑产品, 或是开发各种风格“十二生肖”系列的石刻产品。以此来拓宽大足石刻产品的销量。

(2) 开发著名石刻雕像的衍生产品

鉴于石刻产品的不易携带性, 可以将中国的一些传统艺术的工艺与大足石刻独特文化融合, 开发设计一些易于携带的, 富有大足特色的旅游商品。比如说:可以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工艺与大足著名的石刻雕像结合, 制作一系列的工艺精湛的大足摩崖造像的剪纸。利用川渝盛产竹子的特点, 将石刻雕像的剪影刻在竹子制作的书签、竹杯等装饰品上。还可以通过网印或是丝印技术将大足摩崖造像的剪影印在服装上, 或是绣在服装上。这样具有大足特色的旅游商品既轻便, 又实用, 而且造价也不高, 可以满足游客对于个性、有纪念意义以及实用性的要求, 同时还解决了易携性的问题。

(3) 开发石刻佛教故事相关旅游商品

大足石刻有很多造型是以佛教故事为题材雕刻的, 可以把这些寓意深刻的佛教故事汇编成图书, 不仅可以作为旅游商品来出售, 还可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 还可以根据这些石刻造像, 将其按照造型或是故事情节, 开发一些迎合年轻游客需求的桌游游戏。像“六道轮回”的摩崖造像, 可以按照它的造型以及内含含义, 开发一些类似跳棋之类的桌游商品。年轻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游戏的乐趣, 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

再比如, 景区的“牧牛图”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阐释了修炼中从外界强迫到内部自发要求、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这也正好符合我们建立良好习惯的过程, 可以以此为内容制作一些帮助培养良好习惯的卡片、标签、小册子或笔记本之类的小工具, 既轻巧实用又有纪念意义, 是长辈送给晚辈的馈赠佳品。

2、五金刀具开发策略

大足的龙水五金有着千余年的历史, 大足的龙水刀已经与北京的王麻子和杭州的张小泉齐名。大足龙水的五金刀具的实用性强, 但是相对它的纪念性就显得有点逊色。融合大足当地的石刻文化内涵, 增强龙水刀的纪念性和有效规避刀具管制是笔者对于大足五金刀具开发策略的研究重点。

(1) 融合石刻文化内涵

大足石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千手观音, 水月观音, 普贤菩萨等形态优美的造像, 我们将这些具有大足独特文化内涵的石刻形象与大足龙水五金刀具相融合。利用目前成熟的五金压刻技术在刀身、刀把或产品包装上印制一些著名石刻雕像图案, 以此增强大足龙水刀具的纪念性。且压刻有纹路的刀身还具有“不沾刀”的功效。这样有纪念性意义, 实用性也强的旅游商品一定会深受游客的喜爱。

(2) 加大厨房刀具配件的研发力度

由于大足龙水刀受限于重量大, 不易携带以及刀具管制等因素的影响, 销量一直不大。为此我们可以加大龙水刀具尤其是厨房用刀的配件 (如刀架、磨刀器等) 的研发力度, 开发一些易清洁, 易拆卸且造型美观的刀架, 形成系列化的产品, 拓宽龙水刀具的开发广度;从而增加大足旅游商品收入。

(3) 配合体验营销, 研发半成品刀具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的诱导和操纵, 而是主动地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现在的很多游客, 尤其是青年游客和中青年游客都非常注重体验感觉。由于刀具的生产工序较复杂, 我们可以根据体验营销的理念, 研发一些半成品工艺刀具。先制作好工序复杂的刀身, 然后让专业的工艺刀具制作师引导游客自己设计并体验装饰刀把或是刀鞘。这样由游客自己动手设计并装饰完成的工艺刀具,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刀, 而且这些工序相对安全, 制作简单些, 更容易使游客从中体验到购物的乐趣, 以此增加顾客对大足旅游商品的忠诚度。

3、其他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大足的历史文化悠久, 除了石刻、五金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外, 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中有以舞蹈为主要形式的万古鲤鱼灯和中敖火龙, 还有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的西山神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作为大足旅游商品开发的借鉴因素。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 不仅具有地方特色, 而且具有纪念意义, 更是轻巧, 方便携带。这样的旅游商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 还可以更好更广泛的宣传重庆大足的文化品牌,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大足旅游。

鲤鱼和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都有非常深刻的吉祥寓意, 这样的旅游商品易于折叠, 它不仅轻巧方便携带, 而且易于操作舞动, 鲤鱼灯和火龙的大小, 形态都容易控制和把握。而这种可以变换色彩的鲤鱼灯和“喷火”的龙正是可以体现大足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对于西山神歌这样的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就直接保留其原汁原味, 用最简单直接的CD光盘的形式进行开发制作。同样, 也可以将万古鲤鱼灯舞和中敖火龙的表演制作成DVD光盘售卖, 或是与其相对应的实体旅游商品一起搭售或是作为赠品促销, 以此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

三、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大足旅游商品的在开发策略中重点解决大足旅游商品的易携性、纪念性及售价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采取开发一些成本较低, 轻巧便携, 蕴有地方特色的石刻衍生品、迷你工艺刀具及大足鲤鱼灯, 火龙等旅游商品。并且针对现有的一些具有大足特色的传统旅游商品, 也进行了一些在功能上或是艺术性上的创新。通过一系列的策略研究, 为重庆大足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助力。

摘要:为了保障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内的整个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通过对大足的石刻产品、五金刀具、鲤鱼灯、中敖火龙和西山神歌等具有大足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开发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重庆大足,旅游商品,大足石刻产品,五金刀具

参考文献

[1]李薇娜.大足石刻旅游商品开发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 2008 (8) :190.

上一篇:同步驱动控制下一篇:架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