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精选4篇)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 篇1
南梁红色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日渐兴起与升温,当年以刘志丹和习仲勋为代表在南梁建立的陕甘宁苏维埃革命政府,在习近平主席的关注下成为又一个红色革命旅游基地。本文主要介绍和发掘南梁的红色旅游资源,并设想其产业链式的开发。
二、资源现状
(一)南梁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市东北部,东北与陕西省的志丹、吴起、定
边接壤,西南与本市环县、庆城、合水为邻。南梁有当年陕甘宁苏维埃政府的旧址,并建有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了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遗物和生活用品。
(二)华池县借助南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开发建成了以南
梁历史革命陈列馆为中心,以寨子湾军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列宁学校旧址为辅的红色旅游景区路线。
(三)南梁除了红色旅游资源外,还有很多人文自然景点,例如:当年范仲
淹为抵御西夏入侵修筑的大顺城遗址、二将城(南梁一带因此也叫二将川)、平戍寨遗址的雄姿犹在。还有双打寺森林区、同时南梁也位于三北防护林的子午岭林区,自然景观秀丽,还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景观,还有庆阳每年举行的“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也不失为一大旅游亮点。
三、开发现状
由于南梁地处甘肃落后偏远山区,交通闭塞落后,所以其众多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长久以来处于闲置零利用状态,优秀的旅游资源鲜为人知。自从2005年“心连心”艺术团前来慰问演出后才被人们渐渐所熟知,交通状况也有所改观,2008年习近平主席的寻根慰问之行对南梁的发展有着重大转折意义,近几年来各方面项目蜂拥而至,南梁的经济交通各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旅游资源的开发业初具体系规模。
四、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形成建议
(一)主题定位:以红色旅游为基点的旅游文化宣传,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
扩大影响。
(二)结构化发展
1、突出整合“红色、生态、民俗”三大特色,将红色旅游与观光农业、民俗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观有机整合。大力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农业,带动当地黑木耳、黄花菜、白瓜子、饸饹面等特色农业的发展。
2、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路线“会宁—六盘山—南梁—延安”联合周边的红色旅游资源地进一步带动自身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精品旅游路线。
3、在大的旅游路线中形成自成一体的小圈旅游,例如:在庆阳市内形成文化遗产加红色旅游路线,充分利用市内诸如:庆城三十里铺侏罗纪“环江翼龙”化石、合水县的“黄河古象”、还有仰韶、齐家等文化遗产。
4、住宿接待项目方面,摒弃一贯的洋房别墅传统思路,充分利用黄土文化资源建设规模化高档“窑洞宾馆”,让游客亲自体验窑洞冬暖夏凉的独特黄土高原风情。
(三)政府职能
政府要给予红色旅游产业的重视与支持,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推介,策划如《走进南梁》《南梁烽火》等系列文化宣传产品。
(四)行业体系化管理
在景区管理上要按国家行业标准完善服务体系,要在游览安全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要完善旅游咨询、导游服务、交通设施、邮政通信等业务。结合“黑色能源、绿色生态、黄土文化”的理念,打好黄土文化的品牌推动特色产业文化发展,形成以香包、刺绣剪纸、民歌等特色民俗文化产业格局。
还可以邀请延安、会宁等周边红色资源地举办大型的革命纪念活动,实现跨区域红色旅游合作,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策划人:张霞 职务:在校学生 2012年6月23日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 篇2
一、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枣庄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莫属,随之连线的景点有:李宗仁史料馆、清真寺、中正门、台儿庄战史馆即将开发建设的运河风光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累计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年接待游客及接受爱国教育的学生30万人次。台儿庄重视红色旅游开发利用,近期即将动工扩建纪念馆,整合资源。台儿庄大战遗址作为我省的红色旅游项目,今年被列为全国首批扶持的12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争取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国家预算内补助投资1400万元。建成后,可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年综合收入2.4亿元。
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另一红色旅游资源是铁道游击队,然而由于开发较晚,甚至有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利用,其资源开发利用收益较小。随着2005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和上映及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的开发建设,以铁道游击队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开始升温。薛城区抓住契机,打造“铁道游击队”品牌,将原临山公园更名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招商引资5500万元兴建“红色旅游”风景区。纪念园包括影视城、纪念广场、纪念碑三大部分。
枣庄地区红色旅游的第三个资源是八路军115师在抱犊崮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故事和旧址。
运河支队和鲁南战役也是枣庄有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之一。
与红色旅游相呼应的的文化、山水、生态、民俗等已经相对成熟的景点有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万亩石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省级地质公园——龟山等。
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议及整体思路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枣庄的红色旅游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如下:
1. 利用3年~5年的时间,完善以“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强力打造以“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品牌,逐步探讨开发利用以“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中兴风云”及“鲁南战役”为主线的红色旅游资源。
2. 台儿庄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源整合工作,成立以“台儿庄大战”为主打品牌的合作制“红色旅游协作委员会”,将“台儿庄战史馆”、“李宗仁史料馆”及“清真寺”等红色旅游景点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范畴。
3. 市中区与薛城区联合成立以“铁道游击队”为主打品牌的“红色旅游协作委员会”,将“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和即将建设的“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4. 市中区应联合枣庄矿业集团及所属新中兴公司开发利用以“中兴风云”为主体的,围绕枣庄煤矿发展为主线的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借助于原枣庄矿务局展览馆的历史文物和藏品及新中兴公司收藏的矿史资料和文物,在新中兴公司所在地规划建设《鲁南矿史馆》。
5. 山亭区、市旅游局及抱犊崮风景区加强以“八路军115师”在抱犊崮山区组建抗日根据地为主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借助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成熟客源加紧开发建设“革命纪念馆”或“罗荣桓纪念馆”。
6. 台儿庄及峄城区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期调研和挖掘整理工作,着重保护遗址、收集史料。争取立项开发“鲁南战役”、“运河支队”红色旅游资源,规划建设《鲁南战役纪念馆》。
7. 滕州搞好“善堌抗日训练班遗址”、“王铭章纪念碑”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挖掘台儿庄大战外围战场“滕县阻击战”史料及其他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可以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经营,谁投资,谁受益。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TOT、TOB或以土地,旅游资源入股方式联合经营或组建股份制红色旅游开发公司。
三、枣庄地区红色旅游营销策划建议
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在重视规划、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搞好营削策划研究工作,注重形象和管理行为。
1. 宣传定位: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的宣传理念口号为:抗战热土——红色枣庄。
2. 客源定位:枣庄地区的客源定位应为江、浙、沪及北京。
3. 在上述地区的主要城市举办以“抗战热土——红色枣庄”的红色旅游展览。
4. 在枣庄市主要外环入口设立大型POP红色旅游宣传牌。
5. 在全国主要媒体(电视、报纸和杂志)广泛宣传枣庄的红色旅游资源。
6. 组织以“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抱犊崮革命根据地”、“中兴风云”、“运河支队”及“鲁南战役”为主题的全国红色旅游学术研讨会。
7. 组织“全国旅游社——枣庄红色旅游大联展”活动,组织专人到全国各地巡展或参加全国各地旅游博览会,举办“枣庄红色旅游”专场展览, 同时创办《枣庄红色旅游网站》。
8. 印制“枣庄红色旅游一票通”门票,作为市委、市政府及机关事业单位招待客人和赠送客人的礼物。一票通可以底价或廉价委托全国旅游社代销。一票通可以设定有效期两年。
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事业方兴未艾,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开发利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灵活促销,相信不久的将来,枣庄的红色旅游事业一定会在全国打出一个响亮的品牌。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山东大学出版社.《枣庄革命历史》
[3]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枣庄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鲁南战役.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1
[4]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枣庄名胜古迹》
[5]项目组调研资料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 篇3
关键词:红色旅游;经济;互动;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B
一、红色旅游简介及其发展情况
红色旅游,由于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日渐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红色旅游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是: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目前,红色旅游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特别是2005年国家旅游局将该年定为“红色旅游年”大大推动了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2004年至今年上半年,红色旅游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状态。200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为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6%。2006年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发展势头良好,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旅游接待人次同比平均增长19.28%,旅游收入同比平均增长22.53%。红色旅游不仅给当地景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带动当地建筑、商贸、交通、通讯、加工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红色旅游与其它旅游产品(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彩色民族文化旅游、古代文物遗迹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进行了深度整合开发,形成了叠加的吸引力和整体优势,提高了出游率,满足了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使得红色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红色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综观历史,旅游业是一个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国家中必定要出现高速增长的产业,它在GDP中所占份额近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目前全国已有24 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而红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中的一支新秀,近几年来在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如红色旅游开展较好的江西省,2004年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 350万人次,红色旅游的总收入达77亿元,分别占江西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32.7%和31.9%。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带动了整个旅游业的兴旺,而且还促进了老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红色旅游辐射的综合效应也已日益凸显。红色旅游激活了江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江西省农业和种植业逐步演变为外向型经济产业。如2003年以来,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成为井冈山市的最大产业,2004年红色旅游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已超过35%。赣南的水果曾是“养在闺中人不识”,红色旅游兴起后,当地人真正认识到了赣南水果的市场价值,他们改良品种,发展绿色食品,如今赣南的脐橙、蜜桔、柚子等水果已远销海内外。
其它一些省市的红色旅游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如湖南省凭借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包装红色产品,促进景区景点所在地经济发展,使当地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其中仅韶山伟人故里游一项,2004年度接待旅游人数171万人次,直接收入508万元,直接就业人数1 80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23 000人,产生综合经济效益8 500万元。同时随着红色旅游景区一大批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整体形象大为提升。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旅游作为“增长极”推动了当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最早提出“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具有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规模经济效益,凝聚经济效果四大作用。“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涓流效应”,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各种创新活动和部分资金、劳动开始向四周地区扩散和输出,带动非“增长极”地区共同发展。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有意识地发展和培育“增长极”。而作为“增长极”的产业则必须具有生产规模大,有很强的增长推动力并且与其他产业有广泛的关联等特点。这样当作为“增长极”的关键产业开始增长时,该产业所在区域的其他产业也开始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步渗透,最终波及整个地区。
此外,“增长极”将在两个方向作用于周围地区。一是“极化过程”,即增长极以其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优越条件将周围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潜力吸引过来,如矿产资源、原材料、劳动力、投资、地方工业或企业;二是扩散过程,即增长极对周围地区投资及其他经济技术支援,形成附属企业或子公司,为周围地区初级产品提供市场,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等。而在“增长极”发展演化的中后期,以“渗漏”(扩散)作用为主,在这阶段,给予多于吸取,区域发展水平将趋于均衡。
目前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产业,既是自身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又是逐步开始发挥增长极作用的过程。虽然红色旅游一开始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其客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在时间上也受到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动的影响,但随着红色旅游由事业接待型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旅游产业型的转变,红色旅游作为地区(主要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通过“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红色旅游作为增长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1)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2)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效应。
红色旅游“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1)人力资源聚集迅速,这是因为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2)主导产业迅速形成,红色旅游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和竞争优势,呈现出发展快、竞争力强的特点。因此,对于那些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密集成片的地区,可以把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主打产品。而那些红色旅游资源相对零星、单一的地区,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其它旅游资源开展红色生态旅游、红色农业休闲游、红色地质旅游、红色民俗旅游等复合型旅游形态,深化旅游产业链,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从而使旅游这个主导产业能得以持续发展;(3)资金迅速聚集,旅游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同时也处于产业链的未端,因此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会拉动整个产业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迅速围绕该产业聚集,形成资金集聚效应,投资的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本身的发展。
(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红色旅游的繁荣兴旺
伴随着红色旅游而繁荣的地方经济为更好地开展红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对红色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改善了基础设施情况,方便了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
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红色旅游区的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相对贫困。此外因为缺少资金的来源,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远期发展。
在开展红色旅游以后,受其影响,旅游已经成为了该地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该地区必然会吸引大量财力人力的注入,由此带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伴随着相关设施的完善,旅游区条件的改善,它对旅游者的吸引度也就越大。从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旅游带动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2.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力度,实现了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热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旅游市场急速扩张,旅游人数大量增加。与这个有着巨大产出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对文物资源的投入不足。每年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与实际需求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缺额。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文物单位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而在对文物的开发上采取“涸泽而渔”的方式。这种开发方式严重地损害了文物的价值和生命,如曲阜发生的“水洗三孔”事件和武当山遇真宫被完全烧毁事件,对文物价值造成了不可恢复的损害。
因为红色旅游近几年刚刚兴起,所以在这之前,旅游对文物的损害在红色旅游资源上表现尤为明显。但随着红色旅游的兴旺这种情况肯定将有所改变。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会给自身的发展提供足够支持,从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因为经费的问题损坏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实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谐发展,做到在充分保护的条件下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
3.扩大了红色旅游的产业链,赋予了红色旅游长久的生命力
因为红色旅游教育和学习性的色彩比较浓厚,所以对普通群众的吸引性没有一般旅游项目那么大。一些著名的红色旅游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很远,而且较少有相应的纪念品可买,令旅游者难以尽兴。所以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区的受众是有一定局限的。
红色旅游要想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应该要千方百计扩展产业链,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间,增加其消费内容和金额,而这一切都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后盾。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其他旅游项目为辅,具备完整的吃、住、玩、游、购、娱这六大要素的旅游产业链,并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潜在顾客群。红色旅游只有多元化经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保证自身生命力的持久性。
总之,红色旅游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红色旅游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三、红色旅游产业与文物保护开发互动发展的研究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旅游活动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发展,又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文物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这种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构成旅游业的灵魂。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基于如此现实,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旅游可促进文物保护
1.文物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经济价值,对发展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有着巨大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2.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3.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既然文物古迹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三)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
1.对旅游区进行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都破坏了文物原有保存环境,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
2.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坏。车、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空气。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和空气对文物古迹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
3.游客对文物的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
(四)探索文物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模式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应坚持的原则。关于文物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模式问题,清华大学的程子建,钟笑寒在《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化:不完全合同理论》中提出:旅游价值越大的文物反而越不适宜由企业经营,而适宜由事业单位经营,由于旅游开发会对文物有损坏,因此,越是容易在开发中破坏的文物旅游景点越适于事业单位经营,在国家的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继续对文物脆弱但开发价值高的文物景点采取事业体制。而对于损害程度低价值不高的文物景点,引入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旅游企业从事开发和经营。事业单位经营和产业化改革倡导的企业经营各有其利弊。事业单位经营的问题是激励不足,而企业化的问题是,在盈利项目上激励过度,而在公益项目上激励不足。这样,应当针对文物资源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旅游景点文物保护单位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开发。
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旅游的发展,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截然对立起来,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一味地夸大负作用,只保不用,既违背了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使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的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
[2] 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J].商业经济.2006(3).
[3] 陈永志.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5(5).
[4] 梁峰.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5] 李广春.红色旅游发展需求及其增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
[6] 杨荣彬.红色旅游中革命纪念馆发展模式探讨[J].南方文物,2005(4).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 篇4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禁牧为措施,种草为保障,养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采取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封山禁牧等有力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扶持400户贫困户引进基础母羊1600只,投放种公羊47只,占任务的100%;新建棚圈400座,占任务的100%;建青贮窖121座,占任务的30%;建沼气池35座,占任务的175%;种草5370亩,占任务的134%;种植全膜玉米22810亩,占任务的570%。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560人次,使我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呈快速发展势头。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为了确保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上成立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各包村工作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乡上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大力宣传,全面动员
为了能确保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乡上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农户的工作机制,组织全乡10多名乡、村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他们明确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工作上减少了阻力,增强了养殖户积极性。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狠抓硬件建设。我们采取“项目投、政府补、群众筹”的办法,按照“因陋就简”的原则,充分利用废弃庄园、窑洞等设施修建标准化羊舍400座、建青贮窖121座。同时,发放草籽3000斤,完成苜蓿种植1000亩。积极协调县农机局配套铡草机37台,已全部发放到养羊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工作制度。乡上指定专人负责选户、调羊、投羊等各个工作环节,此项工作,把扶贫项目真正落到贫困户
三是强化管理力度。要求各包村工作组跟踪管理,将档案管理、定期访视、疾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加大封山禁牧力度。为确保舍饲养殖工作顺利开展。我乡把封山禁牧工作纳入今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包村组长为成员的封山禁牧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规章制度、严明工作纪律。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户养殖技术不高。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饲料养分配合比例,不能进行良种配种,大都不掌握快速育肥技术,有的甚至出山放牧。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推荐阅读:
红色旅游策划书05-09
张家界市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05-23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12-14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05-09
浅谈两当红色旅游开发10-20
趣味红色知识竞赛策划书06-04
红色之旅活动策划书09-09
红色经典歌曲大赛策划书10-24
南梁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10-20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晚会策划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