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共9篇)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1
沁水县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加快县域旅游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型发展,更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对金融支持沁水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旨在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相关政策建议,为上级行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沁水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沁水县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故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北方第一文学大宅”——柳氏民居,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三都古城,华北地区最大的绿色观光牧场——示范牧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全省蓄水能力最大的水库——张峰水库。2012年以来,沁水县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古堡文化、红色摇篮、度假休闲”四大工程,完成了《沁水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则》《柳氏民居文物保护利用及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张峰水库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则》《湘峪古堡和窦庄、郭壁古建筑群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举办了山西沁水历山舜王坪文化旅游节、柳氏民居文化旅游节、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大型促销活动,精心打造山、水、古堡“三张名片”,形成了“舜王坪山水特色生态游”、“沁河休闲度假游”、“明清古建筑人文游”三条精品线路,共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公路5条,总里程75公里,历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全面铺开,柳氏民居、三都古城、赵树理故居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建成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农业观光示范点3个,宾馆饭店554家,商业服务网点882家,旅行社6家。旅游业发展壮大,为实现“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开辟了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2010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沁水县被评为“中国低碳旅游县”,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上,沁水县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2016年,在中国生态年会上,沁水县荣膺“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
二、沁水县旅游业发展的三大优势
(一)资源优势明显。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因沁河贯穿县境南北而得名,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涵盖了高山、大河、原始森林、高原牧场、古村城堡、古寺壁画、战争遗址等。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既有远古的“下川文明”,也有周文王封原、三晋分家端氏聚、王莽击铜马国沁水、白起屯兵武安寨等历史传奇,现存的河头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夫人城等历史遗存映证了沁水历史的辉煌。2014年10月,在民政部第18次“千年古县”专家评审会上,沁水县成为我省继安泽、长子、襄垣和交城县之后,第五个被命名的“千年古县”,是一块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二)产业优势上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沁水县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正由旅游资源大县向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大县迈进,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良好。2016年,山西高新普惠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沁水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普惠旅游成功收购沁水历山65%的股权,成为沁水历山旅游开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收购完成后,普惠旅游将用3-5年的时间,采用“旅游+互联网+金融”的组合发展战略,依托历山景区丰富的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将历山景区逐步打造成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体验、生态农业、养老休闲为一体的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2017年2月,沁水县召开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全县“十三五”及2017年全域旅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新一轮旅游发展热潮逐步形成。
(三)政策优势凸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发展高度来抓,国务院就此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将我省打造成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的目标,晋城市政府制订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将全域旅游工程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十大战略工程”之一,沁水县旅游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政策优势凸现。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信贷投入总量偏少,金融支持旅游业力度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沁水县旅游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投入和民间融资,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参与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且未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据调查,截至2017年6月末,沁水县8家金融机构对辖内旅游业贷款余额仅为1.47亿元,仅占其贷款总额的2.97%,其中,信贷投放最大的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沁水县支行,发放农村交通中长期贷款1.47亿元,用于支持迎(头)白(桦)旅游公路建设。此外,沁水县农村信用社2017年以来对柳氏民居景区、历山风景区、三都古城景区56户“农家乐”进行了评级授信,对有信贷意向的农户投放信贷资金近百万元,促进了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有6家金融机构对旅游业信贷支持尚处于空白状态,金融对旅游业发展支持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二)经营管理体制与银行贷款要求不匹配,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
一是旅游企业贷款大多属于中长期贷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投资所需资金量很大,建设周期长,利润回报慢,风险难以控制,各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上趋于保守;
二是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使得部分旅游景区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如示范牧场、张峰水库等旅游企业目前实行以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景点管理还没有采用规范化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导致各金融机构对旅游业的支持慎之又慎。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沁水县来看,由于金融机构尚未将旅游产业纳入信贷扶持的重点,对旅游企业信贷营销缺乏足够的重视,适合旅游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非常少,目前对旅游产业的信贷产品仅局限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相关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基本上未得到满足,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目前沁水县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沁水县支行开办了农村交通中长期贷款业务、沁水县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家乐经营贷款等,相对滞后的金融服务难以适应县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贷款抵押担保难,成为制约旅游业取得信贷支持的主要障碍
一是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自有资金及资产少,用于融资质押的资产更少,且多为国有资产;
二是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且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经营权,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
三是以门票收费权作质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如目前沁水县风景区内的景点维护及管理人员工资收入大都依靠门票收入,一旦投资出现风险,不仅银行贷款难以收回,而且景点管理人员工资将难以保证。
(五)相关信息不对称,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
旅游行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涉及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因信息不透明、沟通或获取信息成本大等缘故,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旅游项目融资需求、收益等主要信贷信息,出于稳健经营的原则,信贷准入门槛较高,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
四、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政银企协调机制,增强旅游业吸纳银行信贷资金能力
一是通过召开旅游项目招投标会、推介会等,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平台。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重要项目开发等方面,积极邀请金融机构介入,使其全面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思路;
二是地方政府应切实落实好旅游业投资相关优惠政策,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解决旅游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资本投入、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建立金融对旅游发展贡献奖励制度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旅游产业;
三是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千年古县,如画沁水”旅游品牌形象,以晋陕豫500公里半径周围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群为主攻方向,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与周边市场对接,提升沁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力度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人民银行应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县域银行加大对当地发展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使旅游业发展融入“南太行”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大环境,成为沁水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各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将旅游业纳入信贷重点支持行业,及时满足各类旅游企业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导预期收益好、品牌认可度高的旅游企业通过相关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筹资。探索建立旅游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推广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可移动pos机和“旅游一卡通”等,创造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保险企业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丰富保险产品等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应针对区域旅游产业实际,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更多保险产品,如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场所安全责任险等,在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旅游企业经营负担,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多种融资方式,推进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
旅游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前景广、收益慢等特点,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格局推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鼓励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
鼓励旅游企业及其相关产业企业争取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扩大旅游业筹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机构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地方财政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产业资本等支持旅游业发展。二是积极推广完善政府主导的p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引导更多民间资金进入旅游产业,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发展直接融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上市辅导力度,支持旅游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挂牌,推动上市融资;
完善股权转让机制,引入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推广股权融资。
(四)对接金融精准扶贫,助推沁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沁水县是山西省58个贫困县之一,一些景区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如历山风景名胜区、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是贫困人口集聚区。各金融机构应对接精准金融扶贫,以信贷资金投入为手段,全方位支持景区周边群众从事旅游相关产业。放宽信用贷款发放条件、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支持景区周边群众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家庭经营小店,为旅客提供周到服务;
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支持吃、住、游、玩、购一条龙的农业生态园建设,让更多的旅客到沁水“愿望来、留得住、忘不了,乐意消费”。
(五)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应灵活大胆运用国家赋予山西的综改试验政策,利用晋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区的种种优势,先行先试,加快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如ppp、股权融资、金融租赁等投融资模式,也可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旅游投入的可靠和有序;
引导旅游企业科学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如借鉴国家5a级风景区皇城相府以皇城相府(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利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3亿元公司债券进行融资的成功做法,推动沁水县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应探索建立大景区旅游圈,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进行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营销,带动周边景区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中,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2
民间融资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以民间信用为基础、以资金筹借为主的一种非正规金融活动。它对于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有积极的影响。为了真实反映当前延安民间借贷市场状况, 有效维护辖内金融稳定, 人民银行延安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对辖内30户样本企业、10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及1家典当行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当前延安辖区民间融资总体状况
(一) 方式多样化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 当前延安辖区民间融资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一是企业向出资方开立借款合同或收据, 约定期限和利率, 随用随借, 到期偿还;二是经过第三方介绍和引荐进行借贷, 并以第三方作担保方;三是发放高息借贷, 主要是一些资金较为富裕的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主, 在暂无较好投资项目的情况下, 向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息借贷;四是口头约定的借贷, 这种情况多在亲戚朋友、邻居和同事中进行。
(二) 用途多元化
尽管从监测企业情况来看, 主要还是用于解决临时性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但就辖内总体而言, 当前借款用途和范围已由以往解决临时性费用不足转向生产性或资本性资金, 主要解决经商办企业、投资农业设施、购买农用机具、承包土地以及扩大种养规模等大宗费用。从行业投向上看, 民间融资已覆盖至机械加工、纺织、水泥、房地产、农副产品加工贩运、规模养殖和农村消费等领域。
(三) 利率弹性化
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一般由借贷双方协商而定, 且期限越长利率越高, 融资期限比较灵活。当居民个人或企业资金紧缺时, 利率提高, 需求疲软时, 利率降低。
三、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
民间融资虽然能够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发挥其效用, 为企业及个人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 活跃经济, 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缺口空白, 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其自发性和非正式性, 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的社会监督, 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
(一) 缺乏法律保护和监管, 容易发生债务纠纷
民间借贷一般较为分散和隐蔽, 缺乏法律保护和监管约束, 随意性很强。通常情况下, 民间融资具有较高的利息收入, 高利诱惑常常能集聚大量的社会资金, 但同时也汇集了较高的信用风险, 随时可能引发借贷双方的债务纠纷。
(二) 容易引发资金恶性循环
民间融资在解决资金需求者当务之急的同时, 若资金借入者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 就难以按时偿还债务, 又会以民间借贷的方式借入资金, 偿还旧债。资金借入者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中, 一旦出现经营失误, 就极易陷入资金恶性循环中。
(三) 不利于企业自身和地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民间借贷主要是解决居民个人或企业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对于长期的市场变化缺乏有效的预测, 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极易影响企业自身和地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 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实施
民间融资的自身特点使其在产业投向上盲目性较大, 又由于民间借贷行为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规范民间融资的对策
民间融资现已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民间融资蓬勃发展的势头, 政府部门应该进行客观的研究、分析, 及时做出政策调整。
(一) 从法律角度明确界定融资和非法融资的界限, 赋予民间融资合法地位
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正规金融活动的补充, 对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多样化资金需求、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 对民间融资不能一味的打击, 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和规范政策, 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投资领域, 为不同经济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二) 谨防“高利贷”行为,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经营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和个人, 对民间借贷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一旦缺乏资金来源, 资金链面临断裂, 只能依赖提高利率, 吸引更多资金来维持, 而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 将使民间融资的风险加大。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 对低于银行同档次利率4倍以内的民间借贷予以保护, 有关部门应在这个框架内, 密切关注, 谨防高利贷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增强借贷双方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正确投资意识, 提高风险识别和抵御能力, 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减少民间融资纠纷和案件发生。
(三) 明确监管职责,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民间融资有其难以驯服习性, 不能放任自流。国家应该尽快明确民间融资监管的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 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动态监测,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监测分析, 及时掌握民间融资的资金总量、利率变化和资金的最终来源情况, 同时也及时对银行进行风险提示, 避免民间融资影响到金融稳定。
(四) 优化民间融资的生态环境
应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担保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服务。如构建民间融资供需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担保机构与工商联等组成担保体系等。同时, 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走上契约化和规范化轨道。
摘要:近年来, 随着民间融资规模的不断壮大, 资金链断裂现象时有发生, 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因此, 如何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延安市的民间融资市场为例, 重点分析了民间融资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法规、严厉打击高利贷和扩大监管范围等对策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从而维护金融稳定与社会和谐。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3
一、祁阳县业余体校发展现状
目前,该县业余体校的发展令人担忧。从训练形式看,该县业余训练工作多数只制订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规划。训练形式主要以“走训”为主,这种训练形式主要缺点是学习、训练不集中,运动员不仅要面对学校的高压学习,而且要适应业余体校的强化训练,学习与训练无法有效结合起来。从教练员队伍情况看,该县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力量不足且呈老龄化趋势,全县业余体校教练员只有6人,其中40岁以上4人,其余2人已50岁以上。从训练项目看,该县优势项目呈逐年萎缩的趋势。跆拳道、游泳、田径等项目一直是该县传统优势项目,曾在省、市赫赫有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田径项目曾是全省的“重点班”,在2006年的省“十运会”上荣获3枚金牌,而去年的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该县只获得一块银牌。从训练场地建设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目前,全县能开展田径训练的场馆只有陶铸体育馆,它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少,仅能基本满足田径训练,其他训练项目根本无法开展。而建于祁阳二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自建成后一直搁置,现只用来出租搞经营性体育项目,没有较好发挥体育训练的作用。
二、对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机制不全。“体教结合”训练模式难以落实到位,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由体育部门来承担,大多数学校没有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难以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只注重学校成绩,对体育训练重视不够,抓而不实,抓而不紧。受编制限制,广大农村包括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如祁阳县体育局从1999年后编制控制在20人左右,至今既不能增加编制人数,又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入,无法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和优秀师资,直接影响了新项目的开展、训练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业余体校训练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祁阳县财政支出相当紧张,对业余体校训练和比赛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每年财政只安排5万元。由于资金问题,县级体校训练器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现有的训练条件需要,特别是有些乡镇连正常训练的场地都无法保证,参赛经费就更不用说了。同时,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业余体校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导致办学条件差,教职工待遇较低,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师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祁阳县体校退役的人员占大部分,他们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文化水平低,训练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训练意识欠缺,思想教育工作不能适应青少年特点要求,先进的训练手段少,大部分运用“师傅”传授的老办法、老套套,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老年教练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又接近退休年龄,训练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常常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外,担任训练任务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再加上还承担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和其他课程教学,难以腾出时间开展系统化训练,致使体育训练训而不严、训而不管。
(四)招生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高,大多数不愿让孩子进行长期枯燥的体育训练,怕影响孩子学习和今后升学。从客观上讲,体校学生训练或多或少对文化学习有影响。因此,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小学阶段搞体育非常支持,但一进入初中,都不愿意孩子继续进行训练,使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流失。同时,不少学校受传统“重文轻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文化学习,对体育训练不太支持,无法形成支持、关心体育训练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随着形势变化,县级业余体校要正视现实,坚决摒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个人或局部经济利益的现象。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律。特别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充分认识体校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压力,自觉调整办学目标,变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单一渠道为输送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多项选择、发挥特长,既保证学生的成长、成才,又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配合,推行“体教结合”。业务体校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体教结合”。首先,教育部门要抓好业余体校教学的管理和改革,加大体校文化教学教研改革力度。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体校学生实际,适当增删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体校生文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真学、真懂。其次,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教师队伍和教练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与教练的工作沟通,把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化成绩分别纳入对教师和教练的业绩考核,激励他们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同时,灵活设置训练项目,使学生凭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既传授学生健身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既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又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
(三)完善网络,健全育才机制。业余体校必须正确面对生源减少的问题,充分发挥普通中、小学体育人才摇篮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推荐工作奖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变坐等少数体育爱好者上门求学拜师为教练下乡选才,理顺选才荐才的渠道,及时挖掘和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形成科学、系统的业余训练网络,建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的业余体育训练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另外,业余体校应根据全县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设置训练项目,整合体育资源,真正把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教练员队伍组建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更新必要的训练设备与器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建立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四)创新方法,提高办学质量。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将业余体校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拨款、单位投入、社会筹集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体系。二是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完善县级竞技体育考核评估体系,体育部门应将所属的业余体校的开展训练情况、参加年度竞赛情况、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特色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及参赛情况、业余体校教练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均纳入考核内容,定期和不定期对体校的训练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是切实加强交流,提高办学水平。业余体校应克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横向竞争,取长补短,提高竞技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体育活动,通过自我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四是提高教练员的自身素质。作为县级体校的专职教练,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坚持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增强教研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对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业余训练方式方法既能适应学生体能特点,又乐于被学生接受。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4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近年来,随州市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实践中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燎原之势,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改善了村镇面貌,实现了农村更美。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武胜关镇碾子湾村、长岗镇绿水村等依托创建省级旅游名村,推动了村庄环境的净化、美化。长岗镇、厉山镇等依托旅游名镇创建,加强镇区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街区。千年银杏谷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投资846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47家农户住上了新楼房,一片花园式村庄呈现出来,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武胜关镇桃源村集中推行了古民居保护与改造、生态环境修复、民俗文化产业园创建、有机农业种植、垃圾分类等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带动了产业升级,实现了农业更强。洛阳镇永兴、胡家河、龚店三个村十年前都是偏远的山村,经济规模小,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村里85%的劳动力都靠外出打工挣钱,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妇孺。自近几年开始进行千年银杏谷旅游开发红火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发展,唤起了在外打拼的洛阳人回乡创业的热情,他们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开饭店、办旅馆、种花卉、搞运输、加工养殖土特产品,极大改善了农村产业基础,曾经萧条的乡村不断繁荣,形成了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促进了农村消费,实现了农民更富。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洛阳镇、长岗镇、尚市镇、长岭镇等重点旅游乡镇的游客量达到230余万人次,人均消费200元,带动了农村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的迅猛发展。
“圣地车都”战略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随州在“圣地车都”战略引领下,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大发展,而乡村旅游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政府主导。随州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雄厚。我们将乡村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随州市文化旅游支柱化培育计划》、《随州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方位调动了各方面兴办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突出科学规划。我们着重突出“两大主题”,建设“三大板块”,依托“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五大乡村旅游品牌”。两大主题即山水风情、农家风情;三大板块即以洪山、长岗、洛阳为代表的随南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板块,以南郊、何店、安居为代表城郊休闲娱乐乡村旅游板块,以广水长岭、蔡河为代表的山水度假乡村旅游板块;依托现在已成熟的历史文化游、西游神话游、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线路统筹布局;重点打造尚市桃花、洛阳银杏、武胜关柿子、万和兰花、洪山茶叶等五大乡村旅游品牌。
着力优化环境。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围绕景区互通互连新建乡村旅游公路86公里,对53公里乡村旅游公路进行了刷黑或硬化,对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进行清理规范,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新设立了乡村旅游目的地标识牌。二是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知识培训。去年,安排市旅游局组织了旅游资源富集的镇、村负责人开展旅游知识培训,并邀请专家对全市农家乐进行服务技能专门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宣传促销。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2013年,邀请中央、省等媒体记者深入随州采访考察,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推介随州乡村旅游;二是组织参加大型对外促销活动。先后策划举办了“圣地车都·神韵随州”(武汉)新春旅游推介会、千名武汉游客免费游随州、中国千年银杏谷山地自行车赛、随州市旅游惠民月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促销活动。三是精心策划网络促销。推出随州旅游官方微博,并开展了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吸引了游客。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吸引各方面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发展。借助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经贸旅游洽谈会平台,引进了一批资金雄厚的大财团、大企业投资建设淮河抱朴谷隐修主题公园、环潭昱辰生态农业示范园、炎帝养生度假区等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乡村旅游项目,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引导本地各类市场主体从其他行业转型投资乡村旅游,近年来,全市各类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5.2亿元。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坚持高起点谋划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已经由自发阶段向政府主导阶段转变,在全市旅游发展中已经形成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格局。各级政府要按照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当前,尤其是对旅游资源密集的乡村,应当加快整体规划设计和项目策划的进度,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合理配置资源,协调乡村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防止出现一轰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等问题的发生。
大力培育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系列乡村旅游示范区,构建乡村旅游精品体系。围绕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西游记公园、洛阳千年银杏谷、高贵三潭等一批具有重大区域影响力的景区,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农业旅游品牌;围绕旅游资源独特的乡(镇)、村,做好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特色的挖掘工作,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随州特色的旅游名乡(镇)、名村品牌;开发建设以休闲、度假为主线的农业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产品,坚持“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发展方向,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向品牌化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力度。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提升服务产品形象。通过举办桃花节、银杏节、柿子节等活动,逐步树立起独特的“随州好玩”的乐活乡村旅游形象。加强报刊、网站、电台、电视台、会展宣传,采取邀请旅行社踩线和走访高校、大型企业等方式在武汉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宣传活动。加强与旅行社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随州美丽乡村一日游”等活动,拓宽随州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加快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进行部署和推动,促进各级政府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旅游路网、旅游停车场、旅游购物场所、游客中心、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我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5
对我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攻坚战的五个主攻方面之一来重点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增长速度缓慢、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
××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万元,比年增长。从财政收入的构成比例来看,工业是主体财源,××年来自工业企业的
财政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来自商业及服务业的财政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来自其它收入的万元,占财政收入的。从财政收入的质量来看,一是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偏低。××年全县财政收入占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且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全省年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为,高出我县个百分点;全国年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为,高出我县个百分点)。二是非税收入的比重偏高。××年全县非税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与全国税收占财政收入的的比例相差甚远。三是人平财政收入低,可用财力少。××年全县人平财政收入为元,人平地方可用财力为元,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看,从年到年,全县财政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仅,比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二、影响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全县财源建设在近几年虽有长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总量和规模的影响,财源增长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停滞不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经济结构不优,财政增收受到抑制。从工业看,全县工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工业企业缺乏高质量、高档次、高知名度的产品,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不佳,导致入库税收逐年下滑。特别是其中一部分企业近几年相继破产重组,效益不太明显,产值降低,税收减少。从农业看,传统的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结构不合理,高效高税品种不多,对财政的贡献率低。近几年来,来自农业的税收徘徊不前,至今仍然维持在年的水平上。从第三产业看,除了传统的商贸运输业以外,新兴财源不多,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提供的税收看,都还没有形成优势。
⒉支柱企业太少,规模财源建设后
劲不足。到××年止,全县上交税收上百万元的规模财源企业只有家,缴纳的税收在万元左右,仅占财政收入比重的;且没有一家能左右全县财政收入的大型财源主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⒊财源建设资金受到制约,新兴财源难以培植。由于以前银信部门存在惜贷、怕贷行为,社会资金也难筹集,财源建设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使一些好的财源项目不能得到巩固发展,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不能迅速得到开发,影响了财源的增长速度。银信部门近两年虽然通过积极开展信贷营销加大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一些新兴财源也难以在短期内凑效。
⒋政策调整影响大,现有财源受冲击。全县有相当一部分工业项目属于资源开发型,根据国家关闭“五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全县先后被关停的“五小”企业有家,减少税收万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⒌税收征收难度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目前,我县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偷漏税收现象严重。在征收过程中,基数难核定,征收难到位,税收流失较大。据调查估算,全县个体私营企业照章纳税的不到,每年税收流失在万元以上。
三、对加快我县财源建设发展步伐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最根本的是生财问题。随着我县“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县各地财源项目迅速发展,财源建设来势喜人。但要实现在近期内摆脱经济困境的目标,还必须进一步拓宽财源建设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财源建设当成经济工作最关键、最首要的问题来抓。
⒈大力加强农业,稳定基础财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基础财源。现阶段,应以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突出发展创税农业。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扶持发展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特种养殖业等经济作物,对高效经济作物要抓好规划、引导、管理、服务,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庄园农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基地化建设;大力扶持、组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三是着力提高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人才、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推广,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⒉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支柱财源。工业是桃江财政的支柱,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财源建设的关键。要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思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支柱财源。我县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较好,但目前全县上
百万元税收的企业还只有家,上千万元税收的企业还是空白,可以说仍然缺少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对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引进来。具体是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搞好对上、对外联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企业;要牢固树立“项目强县”的思想,把引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项目放到发展企业的首位;要继续实施好“人才兴业”工程,特别是要创造良好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二是靠上去。根据我县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靠,搞好优势互补,带动企业发展。目前我县在这条路子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原县水电设备一厂年靠上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后,近几年企业发展迅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是创品牌。桃江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没有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县域经济
没有品牌支柱企业是没有生机活力的。桃江人有创品牌的手段,但没有保品牌的措施。往往是创了品牌砸品牌,有了品牌丢品牌。如石牛江镇过去有个“豆腐花”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因在成绩面前放松管理,算小失大跑掉技术人员,结果“豆腐花”成了“豆腐渣”,一蹶不起,机械成了废铁,损失惨重。因此,我们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多作市场调查,多作理性思维和深层思考,不搞短期行为,全力开发和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挖掘潜力财源。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来看,民营经济是最具有潜力的财源增长点。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一方面要扶持民营大户,培育龙头产业,创建工业小区,培养小区特色,形成“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经济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优惠、信贷投资、社会保障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促进其健
康发展。
⒋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植后续财源。首先必须加速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桃花江名扬天下,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名胜甚多、交通便捷,是一个休闲旅游的风水宝地。旅游开发是我县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一要加强领导,搞好旅游开发定位。突出桃花江竹海、竹乡农家、桃花湖森林公园、浮邱山佛教圣地、凤凰山屈原遗迹等地的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形成规范化旅游线路。二要拓宽融资渠道,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坚持“早投入、早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举债开发、引资开发、集资开发、内外合资开发和向上争资开发,积极为开发者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利别人,发展自己。三要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国内外旅游品牌。“桃花江是美人窝”,三十年代就名扬东南亚,在海内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
因为忽视了在“美”字上做文章,没有自己美的品牌,人家看不到桃花江美的特色。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在“美”字上大做文章。以此推介桃江,增强桃江的声誉,提高桃江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招引客商。四要创优环境,全力搞活桃江旅游业。桃江旅游业目前在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这项工作不只是政府和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桃江万人民共同的大事。全县人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优环境,力争把桃江旅游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巩固发展商品流通等传统产业;努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中介服务等行业。要力争我县三产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增加新的财源。
⒌大力优化财源建设环境。环境既是一个重要的财源基础,又是财源建设
发展的调速器。从硬环境看,我县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可以说硬环境建设已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建设硬环境不能满足现状,要有更高的标准。从软环境看,我县近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只看重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单位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以致形成外资引不进、引进留不住,连桃江县本地不少经济能人也相继出走的尴尬局面。因此,建设桃江的软环境必须从凝聚桃江的人气入手,从提高桃江的信誉入手,尤其要认真规范行政执法和收费行为,严厉打击地痞地霸、阻工敲诈、索拿卡要等行为,打造“诚信桃江”的新形象。
⒍落实责任,强化财源建设目标考核。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财源建设的考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6
装甲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王建彰
挫折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愈来愈被部队的各级领导所重视,从我部几年来的实践看,也愈来愈被部队官兵所接受和欢迎。通过对963例部队官兵引发事故案件诱因的分析,发现有804例与挫折有关,占事故案件总数的83.5%。从近期全军通报的几起重大恶性事故案件看,也大多为经受不住挫折所致。“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已成为各级党委首长、广大政工干部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们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时的心理状态。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高考落榜、情场失意、进步受挫、工作失误等,都是一种挫折。面对挫折如何正确把握自己,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而是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身处逆境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动能力;如何认识和把握挫折的实质和规律,使官兵具备必要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免疫力,让身心受到挫折的官兵及时得到调适等,这都是挫折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挫折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分析研究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反应的利弊,揭示挫折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挫折教育的对象是正常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广大青年官兵。挫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官兵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陶冶情操、磨炼人生,自觉挖掘自身潜力,战胜挫折和善处挫折,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免疫力,提高官兵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素质。挫折教育是新时期部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当前部队在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对某部100个连队近万名官兵的调查,我们感到当前部队在挫折教育中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模糊。部分单位及少数领导由于对挫折教育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因而重视不够。如有的同志认为,挫折教育只不过是一个 1
新名词,是赶时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而口头上说“重要”,实际工作中“不要”,心底里并不以为然;有的尽管计划上有,而实际教育中根本不落实;还有的认为,挫折教育是政工干部的事,与其它工作、其它人员无关等。
二是急功近利,不讲科学。有的领导虽然认识到挫折教育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又不尊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有的政工干部恨不得一堂挫折教育课解决所有问题,恨不能一夜之间变成挫折教育专家,由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灌输,其结果是欲速不达,授课者讲不清、道不白,听课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大打折扣。
三是专才缺乏,针对性差。挫折教育是集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它不仅对教育者的品德、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且要求教育者能言善辩有很强的思想性与说理性。目前,部队的挫折教育大多由政工干部组织实施,由于对挫折理论知识和官兵心理活动规律还不太熟悉,不能有效地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挫折导致的心理现象,激发不了官兵的心理潜能,化解不了官兵的心理问题。因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理想。
四是职责不清,指导不力。据我们对基层政工干部的调查,有的不知道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颁发的《关于重视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内容,因而对有关教育的内容、时间、形式方法、效果评估等心中无数,工作中缺乏计划性、针对性。有的基层政工干部甚至认为挫折教育是心理学的范畴,应有医务工作者来承担。加之有的政治机关工作粗疏,指导不到位,没能及时纠正,致使部分单位挫折教育基本不落实。
三、关于进一步抓好挫折教育的建议
抓好挫折教育落实,应在如下四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一)领导重视,正确引导,充分认清挫折教育在思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各级党委领导要站在培育“四有”军人的高度,重视挫折教育,把抓挫折教育与预防事故案件有机结合起来,群策群力、群抓群防。挫折教育不只是政治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事,而是全体官兵共同的责任。挫折教育是官兵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育引导广大政工干部正确理解上级要求开展挫折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充分认清挫折导致的心理障碍及不良后果。挫折教育的质量,直接
关系到官兵的成长进步,关系到培育“四有”革命军人目标的实现,关系部队的安全稳定。要教育官兵端正对挫折的认识,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增强战胜挫折的毅力,掌握战胜挫折的知识和本领,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
(二)遵循规律,讲究科学,增强挫折教育的实效。挫折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加以掌握并灵活运用。一是坚持把挫折教育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相结合。挫折教育要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始终把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核心。二是遵循平等、宽容、尊重、自我教育的原则。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和评价官兵,平等待人,重视其价值,尊重其隐私,帮助其开发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自我教育意识。三是准确定位,把握角色。无论是政工干部,还是医务工作者,在实施挫折教育时,都要抛弃自己原来角色,处理好思想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与挫折教育者和心理咨询者之间的关系,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防止教育中出现两张皮,甚至道理相悖的地方。
(三)健全组织,明确职责,逐步完善挫折教育机制。要把挫折教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成立由司、政、后、装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由政治部牵头,师医院配合。建立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拟定挫折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分析遇挫官兵的思想形势和心理反应,研究教育提纲和疏导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适时组织以政工干部和医务人员为主体的挫折教育骨干培训,建立建全挫折心理咨询网络,并定期组织网络咨询员轮训。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提高挫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延安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阅览室以及期刊、网络等收集并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国内外有关体育专业训练队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进行分类整理汇总。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学生抽样并进行问卷调查, 得到第一手的调研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率为100%。 (3) 统计分析法。将调研数据集中整理,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常规统计, 得出有效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1. 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的运行情况调查
第一, 训练次数。
从表1可以看出, 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 一周参加2~3次训练的人数居多, 占调查人数的49%;一周参加1次训练的人数居第二位, 占调查人数的26%;一周参加4~5次训练的人数居第三位, 占调查人数的16%;而一周参加5次以上训练的人数最少, 仅占调查总人数的9%。
第二, 训练时间。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的训练时间见表2。
第三, 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的比赛情况。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主要参加陕西省专业级和高校比赛及延安市市级的各类比赛, 如陕西省大运会、陕西省健美操比赛及延安市各类比赛。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 开展项目上新兴项目较少, 几乎没有开展体育新兴项目。从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学生到社会上的一些体育俱乐部进行训练和体育锻炼, 学生愿意接受体育训练。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热情和学校开展的运动训练项目形成了反差, 学校开设的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第二, 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不足。训练的时间和次数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基本保障, 而集训式训练在时间和次数上远不能满足高水平训练的需要, 这也是目前专业队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第三, 训练经费缺乏。体育专业训练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琐碎的系统工程, 训练、比赛经费是保证训练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虽然有相关政策扶持, 但对于办学经费不足的学校来说, 确实存在困难。
三对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运行的建议
1. 改善运行机制, 合理规划和建设特色项目
在体育训练的管理中, 应结合本校实际, 改善运行机制, 合理规划和建设有代表性的特色项目, 树立正确的训练理念, 完善训练队的管理机构, 加大对训练队的政策支持, 确保管理与训练有效结合。
2. 拓宽经费来源, 增加经费投入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利用社会资源, 开展校企合作, 引入多方资金来补充训练经费, 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训练、竞赛的开支, 以便更好地满足长期训练的需要。
摘要:本文对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重点探讨延安大学体育训练队的训练情况、管理模式以及经费来源, 进而对现行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延安大学体育专业训练队的发展策略, 从而促进该校体育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专业,训练队,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8
一、伊犁州中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基本状况
(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人行伊犁州中支下设有8个县(市)支行,均有不同数量的退休人员。截止2011年8月,伊犁州中支辖区共有退休人员102名,其中离退休党员66名,占全辖党员总数的26%。目前中支全辖设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个(中支机关第九党支部),党小组1个(奎屯市支行退休党员党小组),其他支行因离退休党员人数较少,未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离退休党员平时与在职党员一起参加党组织生活。同时,中支党委在人事科设置了离退休干部管理专岗,具体负责离退休干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
按照党章要求,伊犁中支结合离退休党员队伍实际,设置离退休党支部,成立支委会。选配群众威信高、责任心感、热心为党员服务的离退休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为便于开展工作,由老干部管理人员担任支部副书记。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形成便于离退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便于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组织设置方式,使每个离退休党员都能就近就地参加党组织活动。
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
(一)党员教育管理情况
伊犁州中支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建工作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召开离退休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议和党小组会议,认真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不断研究探索和解决党的组织生活、党内监督、党内民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了离退休党支部教育管理各项制度。如:党支部工作制度、支委各委员职责、离退休党员学习制度、党支部联系老党员、困难党员等多项制度,形成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党员组织生活情况
伊犁中支坚持为退休党员党支部订阅各种党的报刊杂志和电教片,积极带领广大离退休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凡在党的重大政策和决策出台之后,及时组织广大离退休党员学习、召开座谈讨论会,让老同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讲,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同时结合每年一次民主党员评议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了各位老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三)党员活动开展情况
充分发挥老干部之家阵地优势,抓好离退休党员之家建设,做到“一场两用”。加强活动场所的管理和对离退休党员文体活动的引导,开展积极健康向上、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离退休党员和老同志参与。支持和鼓励中支老年门球队、老年合唱团走出去参加地方上组织的正规比赛,为老干部搭建展示风采的互动平台。通过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老干部之家、离退休党员之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宣传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难度依然存在。目前,离退休老党员已处于“双高期”,随着年龄逐年偏大,诱发疾病较多,同时由于老党员居住不集中,部分老党员居住在异地,给党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少数离退休干部退下来以后,家庭、社会关系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他们的活动空间变小,接触面变窄,获取信息量逐渐减少,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偏差,影响了自身优势的发挥。
四、对策及建议
强化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设,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党联系广大老同志的纽带,是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此要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本单位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一)重点强化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注意选拔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有奉献精神、敢于负责、身体较好、有威望、公道正派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或支委委员,为党支部发挥作用奠定较好的组织保障基础。支部领导班子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对那些已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党员,支部要指派专人上门传达文件,通报情况,定期家访,电话联系等,使这部分党员与党组织保持经常联系。
(二)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各项政治待遇
针对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和实际,认真制订学习计划,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定期组织学习的方式,及时向离退休干部通报行内重大事项和中支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虚心听取离退休干部对行内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参政、议事能力。认真组织离退休干部进行一些参观考察等纪念和庆祝活动,达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效果。继续完善老干部之家阵地建设,为离退休干部营造整洁、安全、舒适的学习室、棋牌室、阅览室、健身活动场地。
(三)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9
一、我县农产品基本特点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耕作习惯和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农产品丰富,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仅种类多,而且呈现绿色生态环保质优价廉的明显特色:
1、大宗农产品稻谷、薯类产量大,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可达41.99万亩,粮食作物26.89万亩,其中水稻25.89万亩,总产可达10.36万吨,现农民自留生产的常规稻79106品种,是最适合加工手工粉干的原料之一。旱粮1.0万亩,其中红薯产量6000吨,可年产薯粉1000吨,是我县可提供食品加工的一项大宗农产品。
2、白莲成为我县非常稳定的主导优势农产品,是我县农产品的一张名片,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称号。我县白莲常年种植面积在6-8万亩,可总产鲜莲21760吨,可总产干莲5440吨。下水片部分地方产出的白莲有着不同的口感。盛夏的荷花,是蜜蜂的乐园,也是蜂荷花粉的优质基地,蜂荷花粉是保健养颜佳品,年生产莲花粉量达50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白莲及其付产品已成为我县最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实力最强的一项优势农产品。
3、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如大豆、早花生、翻秋花生、蜜枣、茶树菇、油茶、黄花菜、茵陈、金银花等产量在逐年增大。尤其是屏山河东地方翻秋花生、蜜枣,山上的竹笋、红菇、杂菇,河鱼干等成为食之精品。
二、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历史与现状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摇篮,传统食品加工时间长,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风味的客家食品。同时,随着改革
开放,现代信息、交通以及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对食品加工业的重视,政府和民间资本的不断投入,我县农产品的产供销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当前我县农产品加工呈现良好态势。
1、粮食加工系列产品已形成多年。长期以来,我县就有米粉加工,尤其以手工米粉最为出名和畅销。还有传统的薯粉条、薯粉水饺、肉丸、客家酒娘在我县经久不衰,成为消费的主导食品。目前,已具规模的有江西省恒鸿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以79106常规稻米为原料的手工粉干,总投资400多万元,年产量3000吨,年销售额7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福州及本省的赣州,当前主要受到原材料供应的限制。现有的客家酒娘二条简易小规模生产线,有时供不应求。
2、白莲初级产品销售形式多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干莲为主产品的市场有白莲城、小松镇两个集散地,以鲜莲(莲肚子)为主产品的市场有龙岗街、秋溪街、县城农贸市场。以“通心白莲”(干莲,占白莲销售量的70-80%)销售为主,年外销量约3000吨,经营单位有石城县珍珍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贸易)、江西省雄达食品有限公司、石城县清心食品有限公司及个体商贩;鲜莲及莲蓬(占白莲销售量的20-30%),年外销鲜莲数量达5000多吨,销售单位主要有江西十八度莲业有限公司(石城县冷冻食品厂)年产年销速冻白莲180吨。龙岗乡的鲜莲营销协会,年销售鲜莲达1100吨。做莲藕加工的有江西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藕粉100吨左右,全县可产藕粉500吨左右。由浙江客商合作生产的莲藕精粉、茶藕粉试产试销效果良好。石城白莲已注册“石城白
莲”地理标识,白莲各类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州、厦门、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国家,产值3个多亿。另外,莲花粉、荷叶、莲芯等白莲副产品也竞相活跃,年产值上千万元。
3、地方特色产品凸显市场。屏山河东村的翻秋花生现有5户个体生产加工户,并注册了“红石寨”商标。珠坑红薯干、彩色薯也注册了“珠坑红”商标,以及保健类产品茵陈茶、莲心茶、金银花茶、凉茶、荷叶、莲藕精粉、茶藕粉、茶树菇、红菇、茶油、莲花粉、蜂蜜等一些地方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小有名气。
三、我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农产品加工还在发展初期,企业分散,规模较小,实力弱、产品单
一、管理粗放,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
主导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多年来,虽然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钱,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我县一直未能形成一个象模象样的白莲深加工产品和企业,原有的1-2个白莲加工厂也早已关门停产,白莲城也成了杂乱市场。白莲主导产业的深加工优势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特色农产品目前也基本上还是处于初加工、卖原料阶段,开发的系列产品品种少、规模小、产量少、档次低,仅处于礼品阶段,未能真正进入商品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2、农产品产供销各个环节还不够稳固,断链断档现象时常发生。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水平不发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刚起步,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转不规范,稳定性差,大部分还不
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尤其在长期稳定提供农产品方面的保障能力不强。
目前莲籽加工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基本停留在“口咬壳,手剥皮,签通心”的原始水平上,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人力人手不足,且莲籽加工费用有逐年增加的均势,白莲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白莲种植面积虽然大,但都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技术标准难统一,产品质量有差异,还没有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仅制约了白莲规模化生产,而且还影响到了我县白莲的质量、声誉和石城形象。
3、企业融资困难、发展投入不足,缺乏食品加工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没有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不能产生强烈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4、产品品牌优势不强。
石城特色农产品如白莲、手工粉干、翻秋花生等,没有知名商标、统一品牌,都是各自为营,小打小闹,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如“石城白莲”一直被“广昌白莲”所掩盖,有些本地商贩为了眼前利益,把 “石城白莲”冠以“广昌白莲”在市场上销售,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申报等方面建设还远远滞后。
四、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需求的也呈现出朝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因而食品行业不仅是一项朝阳产业,而且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产业,可以做强做大做精做久。
从各业主反映的情况看,他们认为石城的初级产品供应充
足,市场生命力旺盛,农产品深加工有前途,有基础,有条件,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能做大。他们对自身经营的产品也有强烈的信心和愿望生产好、经营好,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前景乐观。
针对我县县情,我们认为,发展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只要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突破”的理念,精心组织,常抓不懈,我县一定能够再一次迎来食品加工大发展的春天。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政策扶持政策服务长效机制,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拉动食品加工产业发展。
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经费,捆绑农业开发、扶贫资金、科技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可采取直接投入方式或者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保费补贴(开展农业种植保险试点)等间接方式对食品行业的扶助。重点扶助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规范生产销售行为,为我县食品进城市进超市占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对取得QS认准的企业以及申报并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和取得国家及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以及企业参加国内外相关展示展销活动,积极主动给予资金奖扶。
其次可在信贷、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企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第三要对现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把脉诊断,对症下药,帮助转型发展,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
二是要完善硬件建设,建立行业发展载体。
要尽快尽早着手选址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园区,把新建成的兴隆步行街定位为销售农副土特产品专业市场,为食品加工销售企
业提供创业平台,树立我县食品行业外部形象。同时做好食品业发展与我县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交叉与融入,把我县所有的农产品纳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范围,改进产品包装,适应旅客即时即食消费,营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浓厚氛围。
三是政府要牵头搞好项目开发,延伸产业链,催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瞄准莲子、莲心、荷花粉、莲藕、荷叶系列加工产品,和大米、薯粉、花生几项大宗资源产品的项目开发与储备,同时,兼顾做好翻秋花生、蜜枣等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加工项目,为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找商引资提供素材。
政府组织好农产品价值研发,开发好白莲、山药等农产品的药膳兼用价值,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生产新技术,注入新活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新优势。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白莲系列产品开发和米粉大型加工类企业,傍大靠强,借船出海,与知名食品企业(如娃哈哈、达利园)联姻,着力培育2-3家本地的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白莲、米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推进产品加工方面,重点发展速冻鲜莲、超高压包装干鲜莲等品种。加速开发白莲饮料、罐头食品、方便速食米粉等。同时,推进莲芯、莲叶、莲花、莲花粉、莲藕、莲杆莲蓬等副产品开发进程,延伸白莲产业链。
3、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保障食品加工原料供给,实现供需平衡,保障有效供给
在生产区域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上水片为烟莲稻主产区,下水片为瓜果类地方土特产主产区。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固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组建专业合作社,发挥协会作用,对生产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执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推行订单生产。
从原材料着手保护好传统产业和品牌。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现象,特别是白莲在初加工的过程中用药液或开水浸泡脱衣(嫩皮)替代手工加工,烘烤中用硫磺熏白,市场上渗水使假,用普通花生替代翻秋花生的行为。建立水稻、白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
对石城手工粉干的原料品种79106、对太空莲3号、太空36号、建选17号进行提纯复壮。对白莲良种选育、高产栽培、腐败病防治、实用加工机械等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白莲生产科技含量。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对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荐阅读:
延安旅游新视角08-28
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07-21
延安市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考察报告09-27
对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思考06-29
弘扬延安精神 加快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07-03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09-12
对在线旅游发展的建议10-14
关于陇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一些思考09-02
对农行贵州分行信贷支持旅游业的调查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