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024-09-16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共8篇)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篇1

引 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3.4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旅游资源分类

4.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4.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4.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

表1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基本类型

AAA 山丘型旅游地 AAB 谷地型旅游地 AAC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AAD 滩地型旅游地 AAE 奇异自然现象 AAF 自然标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带

ABA 断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节理景观 ABD 地AB 沉积与构造

层剖面 ABE 钙华与泉华 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 ABG 生物化石点

A 地文景观

ACA 凸峰 ACB 独峰 ACC 峰丛 ACD 石(土)林 ACE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 峡谷段落 ACH 沟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与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滩

ADA 重力堆积体 ADB 泥石流堆积 ADC 地震遗迹

AD 自然变动遗迹 AE 岛礁 BA 河段

B 水域风光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BC 瀑布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与熔岩 ADF 冰川堆积体 ADG 冰川侵蚀遗迹 AEA 岛区 AEB 岩礁

BAA 观光游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 BBA 观光游憩湖区 BBB 沼泽与湿地 BBC 潭池 BCA 悬瀑 BCB 跌水 BD 泉 BE 河口与海面 BF 冰雪地 CA 树木 CB 草原与草地

C 生物景观 CC 花卉地

CD 野生动物栖息地

D 天象与 气候景观 DA 光现象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

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E 遗址遗迹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BDA 冷泉 BDB 地热与温泉

BEA 观光游憩海域 BEB 涌潮现象 BEC 击浪现象 BFA 冰川观光地 BFB 长年积雪地 CAA 林地 CAB 丛树 CAC 独树 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CCA 草场花卉地 CCB 林间花卉地

CD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 鸟类栖息地 CDE 蝶类栖息地

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 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 云雾多发区 DBB 避暑气候地 DBC 避寒气候地 DBD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 物候景观

EAA 人类活动遗址 EAB 文化层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BC 废弃寺庙 EBD 废弃生产地 EBE 交通遗迹 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 EBG 长城遗迹 EBH 烽燧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 园林游憩区域 FAE 文化活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动场所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

场所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I 军事观光地 FAJ 边境口岸 FAK 景物观赏点

FB 单体活动场馆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FBB 祭拜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FBD 体育健身馆场 FBE 歌舞游乐场馆 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 楼阁 FCD 石窟 FCE 长城段落 FCF 城(堡)FCG 摩崖字画 FCH 碑碣(林)FCI 广场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筑小品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 居住地与社区 FE 归葬地 FF 交通建筑 FG 水工建筑

G 旅游商品 GA 地方旅游商品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店铺 FDH 特色市场

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FEC 悬棺

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

GAA 菜品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GAC 水产品与F 建筑与设施

制品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GAF 日用工业品 GAG 其他物品

HA 人事记录 HB 艺术

H 人文活动 HC 民间习俗

HAA 人物 HAB 事件

HBA 文艺团体 HBB 文学艺术作品

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B 民间节庆 HCC 民间演艺 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HCE 宗教活动 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HCG 饮食习俗 HGH 特色服饰

HD 现代节庆

HDA 旅游节 HDB 文化节 HDC 商贸农事节 HDD 体育节

数 量 统 计

8主类 31 亚类

155基本类型

[注] 如果发现本分类没有包括的基本类型时,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类型可归入相应亚类,置于最后,最多可增加2个。编号方式为:增加第1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Z、增加第2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Y。旅游资源调查

5.1 基本要求

5.1.1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5.1.2 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5.1.3 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

5.1.4 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其调查方式和精度要求不同。

5.2 旅游资源详查 5.2.1 适用范围和要求

5.2.1.1 适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的旅游资源调查。5.2.1.2 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

5.2.1.3 要求对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5.2.2 调查准备 5.2.2.1 调查组

5.2.2.1.1 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

5.2.2.1.2 根据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培训。

5.2.2.1.3 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5.2.2.1.4 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5.2.2.2 资料收集范围

5.2.2.2.1 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

5.2.2.2.2 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重点是反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

5.2.2.2.3 与旅游资源调查区和旅游资源单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5.2.3 实地调查 5.2.3.1 程序与方法

5.2.3.1.1 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

为便于运作和此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统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调查小区”。调查小区一般按行政区划分(如省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地区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县级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县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也可按现有或规划中的旅游区域划分。

调查线路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

5.2.3.1.2 选定调查对象

选定下述单体进行重点调查: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

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暂时不进行调查:明显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

5.2.3.1.3 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对每一调查单体分别填写一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见本标准附录B)。调查表各项内容填写要求如下:

① 单体序号:由调查组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顺序号码。

② 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的常用名称。

③ “代号”项: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即“表示单体所处位置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所属类型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在调查区内次序的阿拉伯数字”。

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则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5组13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

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乡镇代号(由调查组自定2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6组15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

如果遇到同一单体可归入不同基本类型的情况,在确定其为某一类型的同时,可在“其他代号”后按另外的类型填写。操作时只需改动其中?quot;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其他代号项目不变。

填表时,一般可省略本行政区及本行政区以上的行政代码。

④ ”行政位置“项:填写单体所在地的行政归属,从高到低填写政区单位名称。

⑤ ”地理位置“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

⑥ ”性质与特征“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本身个性,包括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如下:

1)外观形态与结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内在性质类: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

3)组成成分类: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

4)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规模与体量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

6)环境背景类:旅游资源单体周围的境况,包括所处具体位置及外部环境如目前与其共存并成为单体不可分离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影响单体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条件,如特殊功能、雪线高度、重要战事、主要矿物质等;单体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级别、知名度等。

7)关联事物类:与旅游资源单体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

⑦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项: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等。

⑧ ”保护与开发现状“项:旅游资源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⑨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项:旅游资源单体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污染状况与环境安全。

5.3 旅游资源概查 5.3.1 适用范围和要求

5.3.1.1 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5.3.1.2 要求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5.3.2 调查技术要点

5.3.2.1 参照”旅游资源详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5.3.2.2 简化工作程序,如不需要成立调查组,调查人员由其参与的项目组织协调委派;资料收集限定在与专门目的所需要的范围;可以不填写或择要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等。旅游资源评价

6.1 总体要求

6.1.1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6.1.2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6.1.3 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6.2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6.3 计分方法 6.3.1 基本分值

6.3.1.1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6.3.1.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6.3.1.3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评价因子

评价依据

赋值 项目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资源要素价值(8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

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

2-1 4-3 7-5 30-22 21-13 12-6 5-1 25-20 19-13 12-6 5-1 15-13 12-9 8-4 3-1 10-8

发生或频率较小。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资源影响力(15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附加值

6.3.2 计分与等级划分 6.3.2.1 计分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6.3.2.2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5-4 3 2 1 10-8 7-5 4-3 2-1 5-4 3 2 1 -5 -4 -3 3

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提交文(图)件

7.1 文(图)件内容和编写要求

7.1.1 全部文(图)件包括《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图》、《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7.1.2 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的文(图)件类型和精度不同,旅游资源详查需要完成全部文(图)件,包括填写《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编绘《旅游资源地图》,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概查要求编绘《旅游资源地图》,其他文件可根据需要选择编写。

7.2 文(图)件产生方式

7.2.1 《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的填写

7.2.1.1 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结束后,由调查组填写。

7.2.1.2 按照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栏目填写,栏目内容包括:调查区基本资料、各层次旅游资源数量统计、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调查组主要成员、主要技术存档材料。7.2.1.3 本表同样适用于调查小区实际资料的填写。7.2.2 《旅游资源图》的编绘 7.2.2.1 类型

--”旅游资源图“,表现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单体。

--”优良级旅游资源图",表现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单体。7.2.2.2 编绘程序与方法 7.2.2.2.1 准备工作底图

① 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视调查区的面积大小而定,较大面积的调查区为1∶ 50000 -1∶200000,较小面积的调查区为1∶5000-1∶25000,特殊情况下为更大比例尺。

②调查区政区地图

7.2.2.2.2 在工作底图的实际位置上标注旅游资源单体(部分集合型单体可将范围绘出)。各级旅游资源使用下列图例(表3)。

表3 旅游资源图图例

旅游资源等级 五级旅游资源 四级旅游资源 三级旅游资源 二级旅游资源

图例 ■ ● ◆ □

使用说明

1、图例大小根据图面大小而定,形状不变。

2、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主类A、B、C、D)使用蓝色图例;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主类E、F、G、H)使用红色图例。一级旅游资源 ○

7.2.2.2.3 单体符号一侧加注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或单体序号。7.2.3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各调查区编写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篇目如下:

前言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篇2

1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的赋存调查——数量、类型及分布

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可分为4大主类、10个亚类、18种基本类型, 重点是水域风光类。具体如下:

1.1涉水地文景观

(1)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岸滩:汉江外滩、府河外滩、沦河外滩、汉北河外滩。

(2) 岛礁:

岛区:万科西半岛、金银湖等系列湖半岛。

1.2水域风光

(1) 河段。

观光游憩河段:南频汉江, 可自武汉港乘船经龙王庙、南岸嘴进入汉江游览;西边汉北河、沦河;北边柏泉镇域内有府河、昌家河等河段, 可谓山水相拥, 人杰地灵;此外还有泾河、东流港等。汉江: (又名汉水、襄河) , 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 流经区西南侧, 过境总长度35.3公里。盛涨时每年由新沟倒灌, 经辛安渡由沦河入湖, 良好的航道外有通江达海之利, 内有优质的淡水可供饮用灌溉。府河: (又名府澴河、涢水) , 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区东北侧, 过境长度38.5公里, 最高水位32.76米。府河全靠上游降雨来水, 洪枯水位相差悬殊, 大旱年份则河水断流。汉北河:是天门河下游改道后的人工河, 过本区境界7公里, 经新沟闸入汉江, 其支流沦河通过东山头闸入府河。沦河:原系府河自辛安渡向东北分流的一支, 现为汉北河支流。源起汉川民乐闸, 经本区辛安渡、东山两场, 通过东山头大闸下泄府河, 全长15公里。其水源受汉北河影响, 最高水位29.98米。它是本区主要的灌溉用水水源之一, 沿线建有46公里引水闸、43公里引水闸以及2座小型提水泵站。

(2) 天然湖泊。

观光游憩湖区:辖区内湖泊众多, 有金银湖、巨龙湖、月牙湖、杜公湖、东湖、西湖、黄塘湖、黄狮海、墨水湖、金湖、银湖、磨子口、殷家汊、混江湖、泥塘湖、长岗湖、谢家湖、深水湖、五龙湖、南赛湖、北赛湖、小罗赛、古堤湖、甘家墩、厶教湖、桥档湖、油篓海、黑水湖、银行汊、上下港、罗港、大港、荷包湖等28个湖泊。其中, 境内中部的北湖、巨龙湖、月牙湖由北至南贯穿一线, 如同中轴, 亦是主要水体;柏泉周边也水域面积广大, 水体面积约30Km2, 著名的有小罗赛湖、杜公湖和上幺教湖。

(3) 沼泽与湿地:

东西湖区境内有多处沼泽和湿地, 如金银湖湿地、杜公湖湿地、东风垸湿地、鸭嘴湿地、白鹤嘴湿地等。东西湖区也是著名的“鱼池子”, 鱼池密布。

1.3涉水建筑与设施

(1) 涉水综合人文旅游地。

园林游憩区域:有金银湖湿地公园、杜公湖湿地公园、白鹤嘴滨江公园、吴家山公园、慈惠亲江乐园、柏泉苗木花卉基地、武汉七彩植物园、台湾北丰草莓基地、武烟花卉香料基地。其中金银湖湿地公园是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杜公湖湿地公园是省级湿地公园。动物与植物展示地:鲟鱼养殖观赏基地、柏泉龙虾基地、武汉极地海洋馆。

(2) 水工建筑。

水井:柏泉古井位于月塘角的水塘中, 井底有树根盘曲, 状如双鲤, 一大一小, 头端有地下泉水涌出, 如鱼游动, 成为奇观。水澈见底, 清凉甘烈, 被武汉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运河与渠道段落:围垦造就了东西湖区沟汊纵横的特点, 有总干渠、疏干沟、通航沟及73条支沟等。境内灌区有高灌区、中灌区、低灌区。建有塔尔头泵站、李家墩泵站、刘家台泵站、汉江64Km高灌泵站等提水设施。水闸:建有沦河46Km引水闸和43Km引水闸、汉江新沟闸、汉江棉花仓库1号闸、汉江建港2、3、4、5号闸、大湖口节制闸、径河加工厂控制闸、总干沟节制闸等。

1.4旅游商品

(1) 水产品及制品。

矿泉水主要有当地生产出来的乐百氏矿泉水。鱼类产品主要有干鲶鱼、龙虾和罗氏沼虾。东西湖区柏泉人腌制食用红鱼、虾糌渊源流长, 因此, 柏泉有句俗话:“红鱼、腌菜和虾糌, 客来也不怕。”

(2) 其他物品:

百事可乐、娃哈哈、光明、蒙牛等饮料或饮品, 及华润行吟阁啤酒等;太空莲、野生菱角、东山的莲藕。另外, 柏泉的特产板鸭、盐蛋、皮蛋等远销国内各地。

2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评价

2.1资源丰富, 门类齐全, 开发空间大

东西湖区的旅游资源在数量上, 自然旅游资源没有人文旅游资源多。在体量上, 自然旅游资源远比人文旅游资源大, 开发空间大。

在东西湖区所涉及4大主类、10个亚类、18种基本类型的泛水旅游资源, 共有泛水旅游资源单体164个。其中天然湖泊与水工建筑分别占28个和89个, 本类单体平均密度约为个3.3个/10平方公里。在各亚类中, 天然湖泊与水工建筑较高, 单体数量为121个, 占全区泛水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72.7%。

2.2水网密集, 水景独特, 潜在利用价值高

东西湖区古为云梦泽, 形成了河湖密布、内湖与外河相通的水乡特点, 又因围垦而修建了东西向、南北向的众多沟渠及连通渠, 水网密布, 水景独特。近年, 一批湿地公园的建立, 尤其是金银湖湿地公园, 有着独特的科学考察价值, 对城市湿地的研究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共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处, 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湿地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金银湖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并有多种珍稀禽鸟。目前公园植物品种188种, 常年鸟类10余种。在这里, 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古朴与时尚达到日臻合一的境界, 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生态风光带。此外, 形状独特的巨龙湖等湖泊、频临汉江的亲水平台、府河的滩头等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2.3旅游功能多样, 可开发多种泛水旅游活动

东西湖区泛水资源兼具泛水观光、水上运动娱乐、滨水休闲度假、涉水农家体验、泛水科普探险等多种旅游功能, 可开发多样性及综合性的泛水旅游项目。

泛水观光。汉江、府河及水面较大的金银湖、巨龙湖等河湖可乘船进行水上观光。2009年“五一黄金周”期间, 东西湖区旅游局组织了“武汉港——白鹤嘴”水上观光游的首航, 汉江边的游船码头数量和条件基本具备。东西湖区一些湖泊中的荷花、芦苇等花草也颇具观赏价值。此外, 在江河、湖泊的岸边地带可建设亲水平台、观景长廊、亭台, 将一些路桥、沟渠、泵站、水闸融入旅游功能并美化外观设计和植树绿化, 也可形成一批游览项目。目前, 汉江段岸边的四季吉祥沿江观光带已初具规模, 渐成气候。

泛水运动娱乐。金银湖、巨龙湖、月牙湖、杜公湖、东风垸、泾河、府河等处可设置水上快艇、水上自行车、水上摩托艇、水上飞机、水上降落伞、划船、游艇俱乐部、皮划艇、F1方程式赛艇、沿岸赛车、滩头骑马等娱乐和水上竞技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与陆上赛马、高尔夫等项目配套, 将进一步完善东西湖区的体育健身、运动娱乐的旅游功能。

滨水休闲度假。可在汉江、金银湖、巨龙湖、泾河等邻近吴家山闹市区、江汉区、江岸区的江河、湖泊、河塘边, 建设茶社、酒吧、餐厅、休闲农庄、渔家乐 (鱼庄) 、度假村或度假山庄、湖边沙滩浴场、婚纱摄影外景地等项目, 开展垂钓、游泳、棋牌、摄影、书画、演艺等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目前, 与浙江正达集团达成投资协议的武汉水乡旅游城拟开工建设。此外, 嘉伦河湿地度假村可开展温泉旅游。

涉水农家体验。东西湖区已经成功举办三届蔬菜节, 可将这种模式进一步延伸开展涉水节庆。如, 利用汉江和众多湖泊、鱼塘举办渔家风情会或捕鱼节、垂钓赛;利用临水的农场果园及湖中莲藕、菱角等, 如辛安渡梨园、泾河葡萄园、红星采摘园、巨龙湖荷花园等, 除赏花外 (春天赏桃花、梨花, 夏观荷花、石榴) , 还可举办水果采摘节, 让游客亲手采摘桃梨、葡萄、莲蓬、菱角体验农家乐。

泛水科普探险。利用金银湖、杜公湖啊、东风垸等湿地或湿地公园及在建的极地海洋世界等, 可开展生态及水生动植物科普教育、科研科考等活动。其中, 金银湖还是武汉市园林科研所水生植物引种和栽植的试验基地。

2.4区位优势明显, 辐射面大, 市场前景广阔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北近郊, 分别于武汉市的硚口、江汉、江岸区接壤, 西临汉北河, 与孝感市相邻, 南与蔡甸区隔汉江相望, 北与黄陂区以府河为界。据数据显示, 2007年, 武汉城市圈常住人口2987.65万人, 城镇人口有1399.17万人, 城镇化水平为46.8%;人均GDP约1.8万元, 潜在客源市场十分广阔。武汉城市圈居民具有相对较高的出行能力, 市场潜力大,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湖北“一城两圈”发展战略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东西湖旅游需求总量。东西湖区泛水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并可依托东西湖区的交通运输力、经济辐射力等条件发展, 辐射性大, 市场前景喜人。

2.5文化内涵深厚, 资源组合度高, 彰显旅游特色

武汉东湖、杭州西湖以“旅游仙境, 人间天堂”蜚声中外。东西湖区有古云梦泽之积淀、泾河的江河文化、典型的城市湿地文化、浓郁的渔家民俗文化等, 围垦文化全国独一无二, 与柏泉三古文化、马城赛马文化相得益彰, 可整合开发,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武汉之西500平方公里的东西湖区, 昔日是“气蒸云梦”之古泽;如今, 有“楚天明珠, 魅力水乡”之美誉。凌空俯瞰, 这里湖泊密布, 河流纵横, 青山滴翠, 田野吐馨, 港湾九曲, 轻舟飘逸;到处都是芳草、白云映蓝天, 沙鸥、鱼虾戏碧波的水乡景象。

沿金山大道, 有金银湖荡漾左右。在金银湖东、北、西, 东流港、黄狮海、潇湘海、径河四条水道纵横贯通, 金岛、银岛、卧龙岛等九个半岛依次探头湖中, 形成了三湾十八岔、湖岸回旋, 四水连接、九龙护珠的水势地貌;加之与相连的东方马城、高尔夫球场、金银湖公园联姻, 构成了浓郁的水文化韵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金银湖生态旅游区时, 提出了这样的战略定位:“东湖水面开阔, 气势宏伟, 具阳刚之气;金银湖岸线曲折丰富, 风光旖旎秀丽, 有阴柔之美。二者一阴一阳, 分居长江两岸, 与黄鹤楼成三足鼎立之势”。

沿张柏公路、新城五路北上, 10分钟到达柏泉生态旅游观光区。新石器时代遗址马投谭、夏商遗址盘龙城、抗清名将张京故里、辛亥元老孙武故居……飘溢着传统文化的芳香。穿行荷塘栈桥, 畅游柏泉古井、古景德寺、明清古村落, 观赏“彩云夕照群鹜飞”的杜公湖, 你不仅会陶醉于“三古”景区的古朴清秀, 更会沉浸于“荷塘月色”与“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遐想。

东西湖区马城品牌初具, 规模已成, 涵盖体育赛马、旅游、商业和地产四大产业, 核心项目国际赛马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 也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唯一马术与速度赛马训练基地, 体育、休闲、健身功能最为突出。东西湖区泛水资源丰富, 文化内涵深厚, 旅游功能以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为主, 与马城等具有很高的组合性, 可将东西湖区辟为郊游休闲圣地。

摘要:东西湖区的水体及涉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通过详细的旅游资源实地调查, 并根据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国家标准, 结合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调研东西湖区内的泛水旅游资源。

旅游项目的调查与评价 篇3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策划;天全县喇叭河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主要指为了了解、考察生态环境、探索保护措施而进行的旅游和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游览、观赏、休闲、度假而达到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增加生态知识的一种旅游活动。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逐步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意识,人们渴望走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生态旅游日趋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四川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管理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已影响了四川生态旅游发展。

一、天全县喇叭河旅游区概况

(一)地理概况

天全县的地理位置在北纬29°49'至30°21'和东经102°16'至102°5'之间,面积为2392.16平方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山地。它的西边是二郎山,青衣江流过天全县。县境内西北的地势比较高,最高点为5150米,西南地势比较低,最低点为600米。县内有许多河流。森林覆盖率为50.23%。天全县的邻县为向东芦山县、雨城区,向南荣经县,向西沪定县和康定县,向北宝兴县。喇叭河景区地处天全县西部,由省级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二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部分组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相对高差在5000m以上,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垂直分布带谱完整,保留了许多古老、珍稀的动、植物种类,是一座独特的宝贵基因库。素有“天然氧吧、绿色家园、动物乐园、生态基因库”之美誉,雅安境内的大熊猫占全国大熊猫活体总数一半以上,景区内有大熊猫保护区,因此有“熊猫故乡”的美誉。

(二)气候特征

天全县的年平均气温为15.1摄氏度,1月份的气温最低,平均为5摄氏度;8月份的气温最高,平均为23.7摄氏度。天全县的降雨量非常高,年平均降雨量达1660毫米,尤其在秋季降雨量特别高。平均日照数为964个小时。县内偶尔会有狂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喇叭河景区森林覆盖率80-90%,六月平均气温22度左右。喇叭河的气候特征真可谓是“夏天休闲避暑;秋天红叶似火,层林尽染;冬天看雪景,冰清玉洁。”

(三)森林植被及珍稀动植物资源

景区生态环境良好,保持了良好的原始风貌,植被分布带谱完整,动植物种属繁复、珍惜保护品种众多,已知区内有维管属植物68科380属1500余种,脊椎动物20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树种有珙桐、水青树、连香树、楠木等18种之多,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金钱豹、绿尾红雉、红腹角雉、小熊猫、水鹿、林麝、短尾猴、猕猴、鸳鸯等32种之多,是不可多得的野生珍惜动植物天然基因库。景区内有贝母山岩壁、大峡一线天、喇叭河跌水群等景点。珍惜动物景观有百牛舔硝、群鹿戏水、雉飞凤舞等各种珍惜飞禽走兽景观;珍惜植物景观有鸽翔林海的珙桐林、花团锦簇的杜鹃林、珍惜高雅的“四珍”林等,堪称绿色宝库、动物乐园。

二、历史、社会经济与交通状况

(一)历史及自然资源

公元前111年西汉在今天的天全县设立徙县。西晋时改名为徙阳县,南齐时改名为枞阳县,553年西魏又改名为始阳县。618年唐朝设立杨启县,734年设立四个兵镇。元朝设立天全招讨司,这是天全这个名称首次出现。按照《天全州志》的记载这个名称来源于当地多雨,因此被称为天漏,易漏为全,因此被称为天全。明朝改为天全六番招讨司。1729年清朝设立天全州。1913年中华民国改为天全县。1939年西康省设立时天全县被并入西康省,1955年随西康省并入四川省。

(二)社会经济状况

天全有着富集的旅游资源,在其背后,蕴藏的是十分富集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不同需求。喇叭河,以其河流形似喇叭而得名,作为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极具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突出生态文化主题,将喇叭河景区打造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

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多数游客来喇叭河都是为了观赏野生动物和休憩。而因为景区的知名度和好奇而来旅游的游客数量在减少。但野外探险的游客需求在增加,因此应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生态旅游。

(三)交通概况

喇叭河景区交通便捷,成雅高速公路连接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空间距离126公里,时间距离1个小时,国道318线、108线贯穿全境;天全处于三大旅游精品景区连线,和多条黄金旅游线路交叉重叠的节点上,是进入大香格里拉的东大门,是全省旅游西环线上的大驿站;天全是“5+2”工作生活模式、休闲度假最便捷的旅游目的地,是特大中心城市成都自驾车旅游最惬意的目的地。

雅安旅游业以“康藏前客厅,成都后花園”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香格里拉旅游线、攀西阳光之旅两大旅游线路的门户,适宜大熊猫居住的优良生态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旅游资源复合性强、组合性好,也将成为震后四川新的旅游热点。喇叭河地处雅安市,因此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应该凭借雅安在国内较大的影响力和震后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大好机遇。把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旅游景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11044

三、旅游资源构成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

景区内的珍稀动植物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索索棚沟"、"鹿子沟"、"磨房沟"、"银厂坪"等处,常见数十上百头牛羚、水鹿成群结队而来,或添食硝盐,或戏水、或角逐、熙熙攘攘、其乐融融,构成一幅幅"百牛图"、"群鹿戏水图"的美丽画面,景象十分壮观。山林间,常常可见群猴嘻戏打闹,成群雉鸟飞舞的场景。景区内珍稀植物景观分布较广,既有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杜鹃林,更有珍贵高雅的珙桐、连香树、水青树,多种槭树混交组合的"四珍林",构成优美的森林景观,极具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为进一步加大对此绿色宝库、动物乐园科学有效的保护性开发,拟对景区保护工程、管理设施工程、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工程等六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建设。

(二)喇叭河的水文資源

喇叭河因其形状如“喇叭”而得名,自然风光极好,水质无污染。水景众多,如"贝母山岩壁",绵亘十余里、高逾数百丈,巍巍矗立入云天,雄伟壮丽;"大峡一线天",两岸青峰对峙,谷底碧水急流,更有飞瀑临空而下,仰望蓝天一线,颇为壮观;"喇叭河跌水群",掩映在翠林幽谷之中 ,溪流淙淙,云蒸雾笼,清幽雅致,韵味深长。

(三)喇叭河之秋

金秋的喇叭河更加色彩缤纷。蔚蓝的天空下,云淡风轻,一尘不染。碧蓝如玉,令人心醉的多彩湖影,五彩斑斓的层林尽染……峡谷里绵延几十公里的枫叶林就像是一条红色长廊一样,由上至下,向下蔓延,深浅不一,层次分明,整个景区由红叶布景,红叶镶边。枫树、连香树,水青树、多种槭树,灿如骄阳、红如火,秋风起兮飘飘洒洒,烂漫、醉人。大峡一线天青蜂对峙,飞瀑临空。由珙桐、连香树、水青树、多种槭树溷交组合的“四珍林”,构成优美的森林景观。

(四)“醉”美红叶情,魅力喇叭河

二郎山喇叭河国家森林公园234.3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正是各种原生态树林开始变色、变红的季节,海拔越高,层次越分明,色彩越炫烂。

红叶的形成是受气温影响,因其叶绿素合成受阻并逐渐消失,而耐低温的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颜色渐渐显现,因而呈现出绚丽的红、黄、橙、紫等色彩。喇叭河目前开始正是观赏红叶最好的时间段,层林尽染、山色烂漫,与高山海子、流泉飞瀑等自然景观动静相宜,相得益彰。现在有两条线路观赏红叶最为壮观:第一、换乘景区内观光车至鹿池(单边3公里),观红叶及高山海子;第二、换乘景区内观光车至木栈道入口处(单边9公里),徒步穿越1公里原始丛林,赏沿途美景。生态二郎山,美丽喇叭河不仅是天然氧吧,更是动植物的基因库,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红叶的绚丽多彩,更是每晚都能看到野生的鹿群下山舔食硝盐,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构建出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天然美景。

(五)银铜海

银洞海面积近20亩,平静的水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大山、树木倒影在上面,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天然油画,尤其是海子中间几棵已经干枯钙化的大叶杨树,更添胜景。银洞海的得名,是因为附近有以前开采银矿留下的洞子,所以叫“银洞海”。银洞海四周有一条不满荆棘的小路,沿小路转一圈大约需要20分钟,银洞子高约2米,宽约1米,岩石被柴火烤得黑黝黝的。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天全杨氏家族杨贤听说银厂坪一带有银矿,便组织了几百民工上山采矿,但掘洞采矿近一年,所有家产几近耗光,仍未开采到银矿。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银厂坪的银矿分布成一匹白色骏马形状,他现在开采的方向已经离这匹骏马的一条腿不远了。第二天,杨贤按照梦见的马腿方向指挥开采,除夕之夜,终于开采出了银矿。但由于山上地形险要,开采困难,交通运输不便,杨贤在开采完这条马腿后,就没再继续开采。今天银厂坪周围的银洞海、关门石、马桑沟等处尚有当时开采银矿后留下的遗迹。

四、旅游资源评价

(一)独具特色的野生生态旅游资源

喇叭河景区地处天全县西部,由省级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二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部分组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相对高差在5000m以上,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垂直分布带谱完整,保留了许多古老、珍稀的动、植物种类,是一座独特的宝贵基因库。素有“天然氧吧、绿色家园、动物乐园、生态基因库”之美誉,雅安境内的大熊猫占全国大熊猫活体总数一半以上,景区内有大熊猫保护区,因此有“熊猫故乡”的美誉。喇叭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是生态旅游、避暑、休闲、猎奇探险和科考的好去处。

(二)旅游资源配套丰富、组合好,有利于开发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

喇叭河风景区具有森林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独特等特点,是西康地区著名景区之一。整个景区旅游资源可划分为昂洲河、漩漩沟、蜂子河、大峡、珙桐沟、喇叭河、关门峡、黑悬沟等八大景点。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原始植被带谱分布完整,动植物种属丰富、珍稀保护品种众多,已知区内有维管束植物68科380属1500余种,脊椎动物20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树种有珙桐、水青树、连香树、楠木等18种之多,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金钱豹、绿尾红雉、红腹角雉、小熊猫、水鹿、林麝、短尾猴、猕猴、鸳鸯等32种之多,是不可多得的野生珍稀动植物天然基因库。有利于开发配套丰富、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

(三)景区开发线路

目前对游人开放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乘驾景区专用越野车沿喇叭河上行,途经核桃坪、五彩谷、牛井、鹿池等;一条是徒步环线游,经过关门峡、银洞海、红杉林回到驻地。

结 语

喇叭河景区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地处川西南黄金旅游环线的优越地理位置,还有便捷的交通通讯和清新的空气,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使之成为天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深度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创出品牌特色并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是发展天全县旅游业的关键,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道路出,并且合理的运用,天全的生态旅游必将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天全县的旅游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天全县人民政府加强了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一系列生态、文化景观。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破环,破环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平衡性,正阻碍了天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天全的生态旅游,本文通过对天全县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天全喇叭河景区,在分析该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景区应做好生态保护,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调整旅游产品,从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之.旅游项目策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高佳,1986.3.12,女,汉族,四川雅安,教师,硕士研究生,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民俗旅游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篇4

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乏主要表现在大比例尺方面和资料不齐全方面。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比例尺多在1:50000和小于1:50000;土壤属性多局限于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方面。如工作中需要比例尺大于1:50000的土壤图或者需要的土壤属性超出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就必须自行进行土壤调查。(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始于1981年,土壤野外调查和采样多在1982年-1984年之间。所以,若引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资料,所说明的情况是20年前的情况。(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就全国而言,除做了1:500000的水土流失调查外,没有其它土壤专题的调查资料。

3土壤调查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1)对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或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域、或大流域、或某一自然区域的土壤资源作一概括的了解,以便进行农业区划、土地资料评价或总体规划等,这种调查均采用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其比例尺确定主要考虑其调查面积大小,即面积较小者多采用中比例尺,反之,则多采用小比例尺(2)对一个具体地区,如某一县,乡、农场、甚至更小型的生产单位,需要对其土壤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进行具体的土地利用或土壤改良规划等,一般采用大比例尺调查。

4底图的精度及要求:土壤调查的精度是用成图的比例尺表示的,精度不同,所用地形底图比例尺也不一样,通常采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四种;(1.)详测比例尺:规定为1:200-l: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2)大比例尺:规定为l:l万-1:2.5万。多用于乡和国营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制图单元要 求到土种、变种或其复区。(3)中比例尺:规定为1:5万-1:20万、多用做县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属、土种或其复区。(4)小比例尺:规定为小于l:20万。多用做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亚类或土属的复区.5确定比例尺的其它影响因素:(1)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果园土壤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如果在同一地区,有不同利用方式,也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测制土壤图.(2)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 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情况,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3)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采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4)地形底图除带有等高线外,应具有足够的和精确的地物点。

6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

(一)气象资料 1收集调查区历年的年、月、旬平均气温,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度等。2历年的年、月、旬平均降水量。借以了解水资源及其分配状况。3灾害性天气、包括干旱冷冻、冰雹、台风、暴雨、霉雨等资料以及群众抗灾经验的资料。4土壤温度。5风向、风速、风力等级资料。

(二)地质和地貌

(三)地表水和地下水

(四)植被资料

7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1)调查区一些基本资料,如人口、劳力、畜力、农业机械的马力、耕地面积、林业、牧业用地面积等(2)调查地区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的研究报告,以及试验资料。(3)调查地区的农业历史,农、林.牧业的生产情况,各业所占的比重,历年作物产量、产值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4)调查地区轮作布局的发展及其对粮食单和总产的影响。(5)历年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问题,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6)各种土地耕作管理经验,用地养地的措施及其效率等等。(7)农业生产历史及其变迁情况,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与特产等。

8土壤资料的收集主要收集的资料包括:(1)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经验。(2)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的资料,如土壤上生产性能、因土施肥、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管理以及障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3)历次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比例尺大小及质量标准。(4)特殊的土宜资料,因许多地域性植物性特产往往与一定的土宜特性有关。(5)按区域整理过去调查的土壤资料,最好设计表格进行填写,以掌握区域土壤特点与问题。

9地形因素研究内容:即对水、热状况的再分配和土体物质的再搬运两个方面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它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对土壤形成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是研究的主要内容。10古土壤形成的原因(1)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2)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11古土壤的特征 一.是具有与近代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土壤发生剖面;二.是剖面由不同土壤发生层段所组成;三.是在剖面上部土壤必须具有腐殖质层的痕迹,其下部土壤发生层段的排列组合因当时成土作用的不同而异。

12土壤剖面常规布点:应从土壤调查要求出发,全面考虑剖面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原则。代表性原则,是指主要剖 面点的设置要做到每个制图单元或景观单元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主要剖面点,并尽可能地将剖面点布置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形部位上.均匀性,是指在一个面积较大而景观变化又较小的区域,即同一景观单元之内,应按一定的面积比例设置主剖面点,以确保调查制图的精度。

13统计抽样法的优越性:首先,它可用不多于常规布点的剖面数量,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布点调查的精度。其次,可以获得一系列统计数据来说明土壤分类的可靠性和制图的精度水平

14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瓦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④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15剖面挖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上应分别堆放在土坑两侧,不宜相混,以便在观察剖面后再分层回填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④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可以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⑤剖面点的位置必须用目视或仪器测量,准确地标在工作底图上

17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 1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1)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2)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3)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4)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

19分类单元和图斑:分类单元是概念化的、是精确定义的,从而给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评价提供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一个调查区的土壤性状与某一分类单元的概念相吻合或被包含,勾绘土壤时,我们就以这个分类单元的名称命名该区域的土壤,从而成为图斑

20中小比例尺制图基本工作方法(1)掌握调查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2)路线调查 路线调查是完成中、小比例尺野外制图的基本方法之一(3)典型区调查 21土壤边界分布规律性的实地分析 :科学地确定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边界线,是保证土壤图合乎一定质量和精度要求的关键。寻找土壤边界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如何综合影响土壤形成的过程。而这一变化的标志,就是多种多样的剖面形态特征。由于土壤是一种具有分布上连续特性的自然体,划分土界常常是以剖面性态作为根据的。

22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制图特点是:调查范围是县一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面积较小;调查和制图的比例尺≥1:5万,通常为1:5000~1:25000;工作对象一般与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相对应的小面积的土壤自然体;通常要求在实地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和填图,土壤界线一定要求在野外确定

23大比例尺土壤制图的特点是:一,工作底图精度高,图面上信息量多,通常运用目视估测法就能把实地的土壤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去;二,大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在实地往往不容易分辨,难以用目视推理找到土种或变种的界线;三,要求制图的精度高,在土壤图上能量算各种土壤的面积。因此,它的制图技术,与中、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24内插法其作法是:先在地形、母质、植被或农业利用上有明显差异的两种土壤上,确定两个主要剖面点,而两点之间必有边界存在。然后,在两主要剖面之间,逐段挖检查剖面及定界剖面,以缩小边界的范围

25编图综合的指标:最小图斑面积为25mm2,个别特殊图斑可保留到10 mm2;对面积过小无法在图上表示,而在上图单元中保留的土壤类型,则用符号标示

26大比例尺的土壤图特点:图例设计比较详细,除以代号、颜色和几何图形表示制图单元以外,同时还包括地形、植被、地下水位、土壤主要特征、农业利用状况、肥力评级、面积等等内容

27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图特点:图例的设计比较简单,只标出制图单位的符号或颜色、土壤名称等主要项目*土壤制图的步骤:准备工作,搜集,分析,评价有关资料。28分区原则必须全面考虑土壤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性态,特别是土壤改良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地质等)和障碍因素(如过砂、过粘、内涝、盐碱等),把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为分区的依据

29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在摸清土壤资源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与服务管理。

30土壤资源评价4条基本原则(1)土壤生产力高低评价:这是评价的核心内容。一般以耕地的农作物产量、林地的林分生长量、草地的产草量(载畜量)等作为土壤当前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要对土壤资源类型的形成、演变与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经过调整和采取高科技措施以后的生产潜力作出评价。(2)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评价:这里要特别注意土壤资源潜在的适宜性及其长远利用的后果,要求使经济、生态和社会 3个效益相互协调,并且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进行评价。(3)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及强度评价:要求在全面分析土壤资源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土壤资源自然生产力的主导限制因素,分析研究改造限制因素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改变后的生产潜力。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即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对土壤资源的利用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几个因素进行评价。二.名词解释

2微域小气候变异: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风的变化上,但其中以地形小气候对土壤形成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最为显著。

3地理景观研究法:根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和发生发生分类的参考。1重力地形:是指坡地上的风化壳、土体等在重力和一定水分的参与活动下,发生不同形式位移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地形。

2岩溶作用地形: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为主要作用因子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过程,其所形成的特殊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形。

3雅丹地形:是由强劲的风力对产生龟裂的平坦地形作定向风蚀的结果,并使裂隙逐渐扩大而形成沟槽,在沟之间形成高达5-10m的垄背,其延伸方向与主风向平行

4黄土地形:黄土地形和其它地形一样,是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它是第四纪时期的一种特殊沉积物,分有很广,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5冰川地形: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形可分为两大类.即:侵蚀型的和堆积型的地形。

6冰斗:主要是在山坡处.或河源洼地中,长年积雪成冰,周围基岩也因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的物质从洼地中带走,使原洼地加深,三面为陡峭的岩壁,另一面为低平的山口,形同斗状,故称为冰斗。

7绝对年龄:以土壤经历的年份,就可以推断出土壤发育的深浅 8相对年龄:某些土壤的发育始终处在年幼阶段,或者原来土壤的发育进程被终止了。这种造成土壤发育的阶段性差异

8河长:指从河源至河口的距离。计算时从河口为起点,向上游量测 9间隙性间流:每年出现两次汛峰,两次枯水期,三、四月上游积雪消融,形成春汛,六月下旬至九月,雨期来临,出现第二次洪峰,径流变幅大,径流系数5% 一20%。其余时间为枯水期,可以断流,造成春季严重干旱缺水

10指示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严格的植物

11样方调查:主要根据工作要求及植被类型,在不同典型样区,结合土壤剖面观察,选择1m2(草原区)、25m2(灌木草原区)、100 m2(森林区)作为观察记载的样方

12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13地区分级原则:据地形、土壤复杂程度和土地利用特点,对调查区进行复杂分级。调查区的等级愈高,相应的剖面数量也要求愈多 14精度要求原则:在同一等级的土壤调查区内,其剖面数量还因精度要求不同而差异悬殊。土壤调查精度要求高,即制图比例尺大,要求设置的剖面数就多

15底图质量原则:野外调查的工作底图质量,也是关系到剖面数量多少的前提。单一的线面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因它所提供的地面信息有限,要求设置的剖面数量就多。如果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则地面信息丰富,景观影像逼真,主剖面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许多相同的景观单元可以不设置主剖面,而以检查剖面代替之

16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称为土壤发生层。17土体(剖面):不同的土壤发生学层次构成了不同的层次组合 18非发生学土层:特性不是成土作用所为土壤发生层与残留于土壤剖面中的母质的层次性具有根本的不同

19特定发生层:除了上述一些“正常的”主要发生层外,尚有一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发生层,它们在发生学上有其特定的共性,难以完全符合上述几种主要发生层的定义,而且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也有必要将之独立划分为土壤的主要发生层

20土壤自然性:态是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包括土壤干湿度、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和坚实度等四项

21湿时可塑性:指土壤物质在来自任何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能持续改变形状而不断裂的能力

22制图单元:在一个地区进行土壤调查制图,相同的图斑组成 23优势制图单元:在一个制图单位内,完全一致的土壤类型是很少的。当其主要土壤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90%以上时。

24优势制图单元:在一个制图单位内,完全一致的土壤类型是很少的。当其主要土壤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90%以上时。

25土壤资源评价:指对土壤的质量、适宜性、和限制性做出评价,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

1河流包括:(1)河长(2)河网密度3)浅滩与深槽的分布(4)河流分段

2样方调查记载内容包括:①生境条件包括地形、土壤、地下水位等②群落名称

3植物根系调查方法:方格、网、湿筛法

4土壤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5人工剖面包括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6土壤剖面点地表状况描述:地貌和地形,母质类型、岩石露头与砾质状况,土壤侵蚀与排水状况,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现状

7特定发生层包括G层(潜育层)K层(矿质结壳层)P层(犁底层)8土壤的腐殖质含量与土壤黑色色值之间并无完全的相关性 9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也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

10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11中国现行的即国家在土壤调查中使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属于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

12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13一个制图单元或图斑内,并非只包括用来命名该制图单元的土壤分类单元所定义的土壤,可能还包括符合其它土壤分类单元定义的土壤或非土壤的东西

14中小比例尺制图是1:10万~1:100万之间的土壤制图

15修正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通过比土、评土

16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修正包括土壤界线、草图内容的审查与修正和拼图。

17五图一书:五图是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利用线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18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它主要从土壤质和量两方面来衡量

19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1.山地 2.丘陵3.平原4.岩溶作用地形 5.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6.冰川地形

20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1.流水地形包括(1)片状水流作用地形(2)线状水流作用地形2.波浪作用地形3.重力作用地形

21重力作用地形三种基本类型:(1)倒石堆:(2)滑坡体(地下水和坡表面水侵蚀是产生滑坡的不可缺少的条件)(3)泥石流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篇5

为了真实掌握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现状,为今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确切的数据资料,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乌拉特后旗农牧业局组织人员对全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乌拉特后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汇总如下:

一、前沿

我旗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3650万亩,耕地面积11.2万亩,农业是乌拉特后旗的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等。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34万吨,其中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掉的接近一半之多,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本次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割方式和利用途径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我旗今后秸秆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立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及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主要对我旗玉米、小麦、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去向做调查,并根据此次调查工作问卷调查比例,确定了1个镇2个行政村为入户调查区域。即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和五支渠村。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10日至30日。

二、乌拉特后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 乌拉特后旗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阴山横贯旗境内把我旗自然分为两个部分,山前狭长地带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山后地区是广阔的大草原,山前属于河套平原地带。旗内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5℃-6.8℃,日平均气温≥10℃的年积温2521℃,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220—3360小时以上,光能资源丰富。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山前河套平原地,无霜期可达145天以上。干旱少雨,光照强烈。

全旗总人口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万人、农牧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47.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辖2个苏木、3个镇、73个嘎查村,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同时,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建旗以来,我旗的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等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 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3.0:81.6:15.4;财政总收入完成150006万元,增长21%,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亿元,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68元,增长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5元,增长50%,两个收入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我旗再度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行列,排名第80位,较上年提升19位。同时被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和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评 为“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旗县”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旗县”。

三、调查过程和数据处理

我旗本次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严格按照《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文案调查、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讨论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充分利用已经有的农牧业相关调查数据结果。对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的规定,对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基本掌握了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的总量和利用现状以及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案调查

查阅我旗2006年-2008年的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农牧业 部门统计台帐、气象部门数据记录以及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等相关数据资料,填写了此次调查基本情况表内容。

(二)组织技术人员座谈讨论

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2009年4月21日,我旗组织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植保、苏木镇分管农业镇长、村长等12个相关人员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利用、焚烧等情况进行研讨评价。通过座谈讨论,初步了解掌握了我旗秸秆资源现状,根据我旗实际情况确定了典型调查乡镇和自然村。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三)实地调查

根据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位置、种植结构以及秸秆利用方式等的不同、技术人员座谈讨论及按总乡镇数量20%-25%的比例选取了1个苏木镇2个自然村为问卷入户调查对象,并每个自然村选取15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共计30户。调查人员携带调查表逐户入户调查,确保获得准确、完整的数据。

四、我旗秸秆资源量评价

秸杆资源总体情况:我旗种植面积不小于总播面积5%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等三种作物,2008年全旗小麦种植面积 2006公顷、玉米1928.7公顷、向日葵1554.3公顷。经过我们调查测算,我旗2008年小麦秸秆生产量为1.42万吨,玉米秸秆生产量为2.3万吨,向日葵秸秆生产量为0.82万吨,这三项主要农作物的秸秆生产总量约为4.54万吨。

秸杆利用现状:目前我旗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50 %,约2.27万吨;主要以玉米秸杆为主。二是用作肥料,主要用于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这部分约占秸秆总量的13%,约0.95万吨;三是用作燃料。农户投入柴灶生火做饭,这部分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25%左右,约1.14万吨;主要以向日葵秸杆为主;四是焚烧。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10%左右,约0.45万吨;丢弃浪费的占秸杆总量的2%左右。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秸秆综合利用附加值低。在已被 利用的秸秆中,有25%左右直接用作燃料,有13%左右的秸秆直接还田用作肥料,这部分秸秆利用附加值低。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目前,我旗70%左右的秸秆利用主要是用作饲料、燃料,使用方法比较原始、单一。就拿饲料而言,并没有将秸秆压块或粉碎,只是简单的零星投放。而燃料更是农民将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在院内,随意去烧。三是秸秆利用未形成规模优势。秸秆用于畜禽饲料的还是以农户养殖的羊为主,非常分散,未能集中连片;沼气建设在我区已全面展开,目前我区农民户用沼气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所占比例很小。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生产沼气等技术在我旗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五、我旗秸秆资源经济性评价

乌拉特后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边境,欠发达旗县,目前还没有秸秆资源深加工企业和厂家,目前我旗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主要是畜禽饲料和炊事燃料,给农户没有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体现不出来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

六、我旗秸杆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我旗农业生产现状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分析认识,我们认为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一)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分析,我国粮食需求从目前到2020年这一阶段,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人均粮食 消费量为395公斤,总需求量达5725亿公斤。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必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同时我旗目前粮食种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也有利于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08年全旗小麦种植面积2006公顷,总产量为1.18万吨。除用种和口粮以外,小麦的商品量为10.99万吨(按总产量的65%折算),而我旗现有伊力特面粉厂,年生产能力就达2万吨,因此生产总量远不能满足我旗生产加工厂需求,供需缺口较大。2008年底我旗小麦市场价格1.24元/斤,比上年增加0.28元/斤,增长25%。小麦也是各类套种和复种的母田,是轮作倒茬、恢复地力、防治病虫害的最佳夏收作物。玉米也是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粮食品种之一。一是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玉米需求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旗牲畜饲养量65万头(只),消耗玉米约5000万公斤。二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异军突起,剌激了玉米种植。今后随着养殖业和玉米精深加工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的需求量及外调量仍将增加。预计今后玉米种植面积将会稳定增加。

(二)向日葵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我旗向日葵种植一直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较高,农民种植向日葵的积极性比较高。向日葵种植面积波动不大,秸杆资源总量也会稳中有增。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5—15年内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可利用总量在目前的基础上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各级各部门应抓紧做 好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推动秸杆资源利用工作的尽快开展,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

七、不确定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旗小麦、玉米、向日葵秸杆总量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这为我旗开展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番茄、脱水菜等其它种植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我旗番茄、脱水菜以出口为主,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如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番茄、脱水菜出口受阻,价格下跌,但由于番茄、脱水菜等其农作物秸杆占我旗秸杆资源总量比重很小,不会对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产生大的影响。

八、结论与建议

通过我们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我们认为,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较丰富,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蕴藏着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旗应尽快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目前,我旗已建成沼气池1600座,经过调查,每建一座沼气池年可消耗2亩小麦秸秆或1.5亩玉米秸秆,基本满足农民一年生活所需的燃料,可为农民节本增收千余元,同时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减少秸秆污染。因此,要把 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与动物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秸秆沼气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实现农作物联合收获,检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和秸秆编织业。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篇6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研究--以开封县为例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尤其是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原则、任务及工作程序等,并以开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为例,分析了其土地开发整理效益,给出了土地开发整理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政策.

作 者:陶黎新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刊 名: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PKU英文刊名: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年,卷(期):“”(4)分类号:F323.211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 土地评价 开封县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篇7

常宁市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南部, 衡阳盆地南缘与南岭北向余脉交接地带, 湘江中游南岸。当前常宁市总人口为86万人, 境内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 境内少数民族包括瑶、回、苗、壮、彝、满、侗、白、黎、佤、土家、蒙古、维吾尔、布依、拉祜、纳西等族, 散居于全市各地。

常宁市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大力实施“旅游旺市”战略, 主动对接大南岳旅游经济圈, 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旅游开发建设, 对天堂山、庙前古名居、财神洞、石马地质公园等景区进行维修和改造, 以改善景区的配套设施。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 举办了两届油茶旅游文化节, 新建了25个景点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随着衡桂高速年内建成通车, 常宁的旅游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上半年常宁接待旅游总人数53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

二、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笔者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 对常宁市内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发现, 常宁市内主要旅游资源有8主类, 24亚类, 62种资源基本类型, 264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 自然类旅游资源单体156处, 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108处。

(一) 地文景观

1.综合自然旅游地:山岳型旅游地包括泉峰山、塔山、铜钟岭森林公园、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庙前岩溶地质公园、大义山。

2.沉积与构造:水口山铅锌矿基地。

3.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寨子岭、慈母峰、卧龙岗、羊牯岭;五子峰、毗帽峰、呆鹰岭、翠薇峰、观印峰;金盆塔林、石马景区石林、海己湾石林、中国印山石林;忠象拜千岁、姐弟修桥等共50多处;磨眼里峡谷、一线天;拦财坡、西江口、捡宝山、龙形湾、西江漂流、东江峡谷、高峡清溪、三渡江溪谷;猴子洞、天井洞、金龙岩溶洞、浆衣寺溶洞、财神洞、出米岩。

(二) 水文景观

水文景观有湘江风光带、宜水、龙门跳、西江、财神河;五龙湖、罗市湖、月光湖、猴子潭;龙潭瀑布、玉龙还珠、猴子滩瀑布、洞天飞瀑、东江瀑布;猴子岩泉、弥峰寺泉、广益温泉。

(三) 生物景观

1.树木:义山秋韵、高山灌木林、桉树群、圣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野猪林、楠竹林、杉海寻幽、竹海叠翠、瑶山茶苑、万顷油茶林、松林听涛、竹海探幽;脐橙园、蜜柚林、水蜜桃林、同心竹;钟萼木 (伯乐树) 、银钟花、花榈木、红椿、香果树、伞花木、榉树、百年樟树、树找石头长、全家福 (三棵树) 、南方红豆杉、罗汉松、苍叶红豆、古银杏、千年花榈木;百年紫藤。

2.草原与草地:高山草甸。

3.花卉地:山间杜鹃。

4.野生动物栖息地:大义山水生动物群、猴子洞、山地林带动物群、高山林灌动物群、大义山陆地动物群、大义山鸟群。

(四) 天象与气候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有元塔夕照、培元晚月、天堂山日出与晚霞、义山佛光、天堂山云海、天堂山瑞雪与雾凇。

(五) 遗址遗迹

遗址遗迹有鸡公堂、草堂乡农民协会旧址、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旧址、中田古民居、跑马坪;水口山工人罢工运动旧址、庙前腊园口抗日阻击战遗址、水口山矿冶遗址 (老鸦巢矿冶遗址、水口山矿冶遗址忆苦窿、龙王山矿冶露采场) 、水口山第三铅冶炼厂。

(六) 建筑与设施

1.综合人文旅游地:广益中学址、泉峰公园、新河洲水上乐园、铅锌矿影剧院、印心峙、狮子庵、玉洁林寺、浆衣寺、泉峰观、忠孝寺、天堂庙、广寒寺、公主庙、三仙姑、西华庵、伏龙庵、至圣寺、兴隆庵、品茶园、侨源山庄、泉峰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康家戏台、水口山博物馆、塔山梯田、盘山公路、大义山田园风光、葡萄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

2.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培元塔、金龙岩摩崖刻记、印山雕刻群、歌舞广场、印山广场、财神亭、公主怡神、揽翠亭、望湖亭、大理石狮、图腾浮雕、观鱼舫、南天门、曾公亭。

3.居住地与社区:婚庆堂、迎亲廊、王船山西庄园隐居遗址。

4.交通建筑:曲潭桥、西门桥、瑶山木桥、弥勒桥。

5.水工建筑:梅埠桥水库、天堂湖、大义山水库、浆衣寺水井、罗市湖大坝、引水渡槽。

(七) 旅游商品

常宁旅游商品有茶油鸡、哈米茶、芙蓉花生、西江河鱼、常宁凉粉、弥泉火焙鱼、野生菌、野山蕨、铜钟岭笋干、瑶山麂、瑶家冬茅猪、粉蒸肉、凤凰山梆、冰糖橙、白沙柑橘、无渣生姜、美国红提、瑶乡腊肉、石盘贡米、瓜箪酒、白沙烧饼、眉毛酥、野生猕猴桃、高山雪梨、常宁烤烟、塔山山岚茶、仙塔山泉、常宁剪纸、常宁人龙、常宁版画。

(八) 人文活动

常宁的人文活动有:谈笑 (甘介) 、瑶家山歌、瑶山风情、板桥荷叶灯、“乌龟石”传说、“公主庙”传说、杜鹃节、常宁版画展、油茶旅游文化节、长鼓舞、三月三吃野餐、中国油茶之乡、瑶族服饰。

三、旅游资源评价

(一)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市场号召力高的资源较为缺乏

常宁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旅游资源一应俱全, 有8大主类、24亚类和62种资源基本类型, 分别占资源种类的100%、75%和40%。但是, 总体上说, 常宁市旅游资源品质不高, 没有特别突出的景区景点,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 从资源现状看, 最高级别景区为国家3A级。缺乏市场号召力高的资源将成为未来常宁市旅游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东线旅游更具开发价值

据调查, 常宁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域东边和南边, 尤以南边最为突出, 如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庙前地质公园等。比较而言, 北边和西边处于资源劣势。但是, 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市域东线旅游开发价值大, 如从北到南有“世界铅都”水口山、养生朝觐胜地大义山和庙前地质公园等。这种优势组合为今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工业文化历史悠久

水口山采矿始于汉朝, 拥有千百年的采矿冶炼史, 保留着丰厚的矿冶遗址, 工业文化久远。同时, 水口山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曾经发生过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运动,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瑶族民俗挖掘潜力大

常宁市境内以天堂山、大义山、天堂湖、万顷油茶林等为代表的高山、湖泊和森林等自然风光成就了一幅完美的大自然画卷。同时, 这里拥有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塔山瑶族乡, 保留着一些瑶族的民风民俗。虽然瑶乡面积不大, 人口不多, 但是通过对瑶族建筑、服饰、节庆等进行挖掘和开发, 加之本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力, 市场发展空间不容小视。

(五) 喀斯特地貌丰富

常宁市南边拥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 石林和溶洞颇多, 以中国印山、海己湾石林和财神洞为突出代表。中国印山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其以摩岩的形式将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印章精品篆刻于一山, 堪称“中华一绝”, 而常宁也因此被誉为“印章王国”。

四、结论与对策

从资源总量上来看, 常宁市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塔山瑶族乡、庙前镇、盐湖镇和洋泉镇, 这四个镇的资源单体总数占常宁市主要旅游资源总数的68.94%。这说明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同时核心旅游资源如天堂山、中国印山、大义山、庙前古民居和天堂湖等也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中。其他乡镇旅游分布较少且较为零散, 特别是常宁市西部大部区域几乎没有发现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从资源类型上来看, 总的来说, 地文景观、建筑与设施、生物景观和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较多, 这与常宁市多样的地形地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尤以庙前镇最为丰富, 占该类旅游资源总数的34.47%。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则以洋泉镇为主, 主要以宗教祭祀活动场所为代表。生物景观和旅游商品以环境优越的塔山瑶族乡最为出名, 作为衡阳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塔山瑶族乡多彩的民俗可以开发成广受市场喜爱的旅游商品。

常宁在本区域中处于旅游资源优势地位, 资源较有特色, 特别是以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印山、塔山瑶族和水口山为典型代表的旅游资源, 但常宁作为新兴旅游景区, 其发展离不开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合作与竞争。目前, 常宁应与南岳衡山、罗荣桓故居、蔡伦故居、东江湖等旅游景区积极合作。这些景区发展较为成熟, 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源市场, 同时与常宁的旅游资源能形成优势互补, 因而合作空间和前景都较大, 容易形成目前市场需求较大的文化旅游、宗教朝觐、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线路等。例如, 常宁可凭借优越的宗教文化资源, 积极与南岳衡山展开合作, 发展“回头香”香客。对于周边资源性质相似且发展较为成熟或潜力较大的浯溪碑林、金洞漂流、凤岐坪千洞群、阳山古民居和板梁古村等旅游景区, 常宁应该认真分析其特点, 明确自身的发展优势, 创新资源开发模式, 开发具有差异化、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 寻求与其合作的市场空间, 从而吸引游客,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摘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已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显现出来。常宁市作为衡阳的县级市, 有着“鱼米之乡”、“油茶之乡”、“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铅都”、“版画之乡”等美誉, 地形地貌奇特, 风光秀丽迷人, 民俗风情浓郁, 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 其自然类与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共有264处。本文通过对常宁市旅游资源进行完整的分类调查, 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特点并试图挖掘其旅游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常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

参考文献

[1]刘益.从旅游规划角度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践意义[J].旅游学刊, 2006 (01) .

[2]黄远水.简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案[J].旅游学刊, 2006 (02) .

[3]王建军.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问题的新思考[J].旅游学刊, 2005 (06) .

[4]丁松刚.湖南省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篇8

1.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0

2.内蒙古乔泰国土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 010020

1.概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展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通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为下一步耕地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项目区概况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东临乌审旗,南接鄂托克前旗,西与乌海、宁夏、阿拉善盟交界,北与杭锦旗毗邻,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全旗东西宽188公里,南北长209公里,土地总面积20,367.18平方公里。

鄂托克旗以波状高原为主,呈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800米。阿尔巴斯山主峰乌仁都喜(桌子山)海拔2,149.6米。西北部边缘向黄河倾斜,呈条状分布于沿黄河一带的蒙西镇和棋盘井镇北部地区,形成了黄河冲积平原,最低海拔标高1,055.5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100米~1,600米之间,西部、北部除桌子山一带为中低山丘陵地形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和一部分比较平缓的桌状高平台。主要分布在棋盘井镇及以东大部分地区、蒙西镇东南部、阿尔巴斯苏木和木凯淖尔镇大部。东部、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多为剥蚀洼地和沙丘堆积地形。主要分布在木凯淖尔镇南部、苏米图苏木和乌兰镇。由高度、大小不一,密集程度不同的新月型沙丘和沙山组成。海拔一般在1,200米~1,350米之间。沙丘间有常年积水的小湖泊,局部地区有盐渍化现象。该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潜水比较丰富。

3.技术路线

围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目标和任务,依据统一的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充分利用二次调查、2012年度变更调查和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以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调查评价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性,形成鄂托克旗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

4.调查评价

4.1 评价对象

鄂托克旗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包括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大类。可开垦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的废弃的未利用地;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其他草地(043)、内陆滩涂(116)、盐碱地(124)、沼泽地(125)、沙地(126)和裸地(127)6个二级地类。可复垦采矿用地是指废弃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采矿用地(204)。

4.2 评价方法与评价单元

调查评价整体工作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定性定量相结合,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确定每一评价单元的宜耕性。即“一票否决制”。

评价单元根据评价对象图斑具体情况进行确定。通过内外业调查,将每一评价指标信息填注到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如评价对象图斑某一指标评价结果不同,则需要拆分图斑,以保证图斑属性相对均一,形成评价单元。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鄂托克旗属于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评价指标涉及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区位指标等4个方面,具体包括:生态条件、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污染状况、排水条件、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地形坡度、盐渍化程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耕作便利度等11个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区耕作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4.4 评价指标获取

(1)生态条件调查

搜集自然保护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规划、林业规划、环保规划、城市规划等图件,从中获取关于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的资料信息(禁止开垦区域不应为耕地后备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款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目前鄂托克旗境内共有四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西鄂尔多斯国家自然保护区、恐龙遗迹化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斯图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在ARCGIS软件利用Georeferencing工具校图,通过矢量的方式提取鄂托克旗境内划入生态红线区域分布图中的自然保护区最外围界线。保护区范围内全限制。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与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含义将其认定为生态保护区内禁止开垦区域。通过矢量的方式提取鄂托克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9-2020年)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与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外围界线。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与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内全限制。

根据伊克昭盟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侵蚀——沙化图、第二次土地调查图、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综合分析,因土地侵蚀、土地风蚀、土地沙漠化形成的鄂托克旗东部、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确定为开发后有土地退化风险。由于伊克昭盟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侵蚀——沙化图1986年编制、比例尺为1∶800000,该资料较陈旧,并不够详细,故以该图为参考,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图、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为主确定土地开垦后可能发生严重的沙化、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范围内全限制。

(2)年积温

根据国家下发的矢量数据,确定鄂托克旗年积温大于1,800℃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积温在鄂托克旗境内无限制。

机械电气一体化主要是将机械各方面的运作功能与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电子设备结合在一起,进行高效率的生产。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电气一体化的使用价值满足了各大领域对于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能源消耗上的需求。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机械电气一体化技术主要起到了总结与优化传统技术的作用,增加了过去没有机械、处理信息、传感等技术的支持[1]。

(3)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

根据国家下发的矢量数据,鄂托克旗年降水量小于350mm。根据收集资料确定鄂托克旗灌溉规划范围仅限于沿黄灌溉区,其他地区没有灌溉条件。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在沿黄灌溉区无限制,在鄂托克旗境内其他地区全限制。

(4)土壤污染状况

由于未收集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资料、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和其他土壤调查成果,通过对评价对象未利用地的实地调查走访未发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超过三级的。土壤污染状况在鄂托克旗境内无限制。

(5)排水条件

根据收集到的鄂托克旗排水规划资料确定有排水条件的仅限于沿黄灌溉区。同时对排水条件有限制的地类进行分析确定,盐碱地和沼泽地及小部分的内陆滩涂均为零星分布,由于鄂托克旗年降水量小于350mm,不存在积水情况。排水条件在鄂托克旗境内无限制。

(6)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

鄂托克旗境内土壤因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根据鄂托克旗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图、土壤类型说明表及土壤垂直剖面图,鄂托克旗土壤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土壤分布依次为平坦地区浅色草甸土、平缓地区灰漠土、山地地区的裸岩、粗骨性棕钙土、粗骨性灰漠土,坡梁地区的淡棕钙土、棕钙土,洼地的盐化草甸土,坡梁地区的棕钙土、地形起伏地区的流动风沙土、固定风沙土。其中棕钙土与沙化土是鄂托克旗主要土壤类型。鄂托克旗8个土壤类型中有80种土种,其中土层厚度>60cm仅有5个沙化棕钙土、沙质厚体灰漠土、壤质厚体灰漠土、壤质厚体冲洪积灰漠土、严重沙化浅色淤土等。通过对土源条件实地走访调查,一定距离内没有客土来源。在ARCGIS软件中利用Georeferencing工具校图,通过矢量的方式获取土层厚度<60cm的土种。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在鄂托克旗境内部分限制。

(7)地形坡度

本着生态保护的原则,考虑到未利用地开垦后的后续利用的可持续性,规定未利用地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上限是地形坡度15°。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时下发的矢量数据坡度图,其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带的平面直角坐标。在ARCGIS软件中利用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project工具,与调查对象图层叠加进行空间关系分析,标注地形坡度。地形坡度大于15°集中分布在鄂托克旗西部的桌子山山地处,地形坡度在鄂托克旗境内部分限制。

(8)盐渍化程度

根据收集到鄂托克旗测土配方资料确定,盐渍化程度在鄂托克旗境内无限制。

(9)土壤质地

因砾石没有任何吸附水的能力,土壤中大量砾石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漏水漏肥,而且影响作物扎根。即使是有灌溉条件,但渗漏量极大,也不宜耕作。根据鄂托克旗土壤图及土壤垂直剖面图确定鄂托克旗境内的土壤质地,其中不宜耕的土壤质地有裸岩、粗骨性栗钙土、粗骨性棕钙土、粗骨性灰漠土,以上四种土种集中分布鄂托克旗西部的桌子山山地处。土壤质地在鄂托克旗境内部分限制。

(10)土壤pH值

土壤pH值≥9.5,是碱土标志。当pH值≥9.5时,土壤胶体可能分散,造成通透性很差。pH值≥9.5的碱土,只能化学改良,但化学改良成本很大,而且改造难度巨大,归为不宜耕作的限制地类。根据伊克昭盟土壤表层PH值分布图中PH面积统计表可得,鄂托克旗不存在pH值≥9.5或pH值小于4.0的土壤;但由于伊克昭盟土壤表层PH值分布图为1986年,比例尺又为1:80000,同时补充开展了外业调查,重点调查了鄂托克旗境内碱湖周边的未利用地,调查中未发现pH值≥9.5或pH值小于4.0的未利用地。土壤pH值在鄂托克旗境内无限制。

(11)耕作便利度

土地开垦必须考虑耕作半径和耕作便利度。由于机械化农机具的使用,使得耕作半径比使用传统农机具时大多了。对于国家下发图斑中图斑地类面积大于等于20公顷的,该项指标将不作为限制因素;对于图斑面积小于20公顷的,必须有道路能够到达,便于耕种。通过提取鄂托克旗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省级、县级、乡级公路和农村道路发现,鄂托克旗农村道路网络较为密集,除毛乌素沙地内,其他地区均有农村道路相通。耕作便利度在鄂托克旗境内部分限制。

5.宜耕性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鄂托克旗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中,无限制的指标有6个,分别为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污染状况、排水条件、土壤PH值、盐渍化程度;部分限制的指标有5个分别为生态条件、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地形坡度、土壤质地、耕作便利度。利用GIS技术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的相关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单元参评指标中,有任何指标项为不宜耕条件的,划分为不宜耕,其余为耕地后备资源。

[1]《农用地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规程》(GB/T 28405-2012).

[4]《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2014年).

上一篇:海安紫石中学月考下一篇:河北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冀安监管办〔201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