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2024-05-22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共8篇)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篇1

近年来, 我国旅游业高速蓬勃发展, 关于旅游方面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发展潜力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得以成功的关键, 因此一个城市旅游产业的地位及其发展战略, 不仅要考虑其现有的旅游竞争力, 更要考虑旅游发展的潜力。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 关于城市旅游潜力评价的相关论文较少, 且主要是我国东、中部城市。本文分析六盘水旅游发展的潜力, 从而为六盘水市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提出六盘水旅游潜力这一论点, 加强在发展旅游业时对旅游潜力的重视, 并通过对六盘水市旅游发展潜力的研究, 为六盘水旅游城市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一、六盘水市概况

六盘水地处我国西南, 贵州、云南、四川三省交界, 是西南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且煤炭资源丰富, 素有“西南煤都”之称。近年来,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 煤炭储量迅速减少, 煤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 随着六盘水市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 人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开始注重生活环境问题。政府对于因煤炭开发而引出的大量环境问题开始进行思考, 且为响应国家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化发展战略, 利用研究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打造研究区旅游品牌。研究区地质特征为喀斯特山地地貌, 且海拔较高, 植被种类少, 覆盖率低, 因此生态环境脆弱。目前研究区旅游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 大量的旅游资源处于尚未开发状态, 为保证科学正确地开发研究区城市旅游资源, 必须充分考虑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因此对研究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的准确评价就显的十分重要。

二、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丰富, 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第一深洞的“白雨竖井”、韭菜坪等多个旅游景点。本次旅游资源分析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为依据, 结合研究区旅游资源实际状况, 将研究区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文化遗产和建筑与设施等6个主类, 每个主类中又具有亚类、基本类型及代表性资源。

三、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

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后,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的评价, 得出对旅游资源整体的认识。本文结合六盘水实际情况, 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环境保护与安全3个方面, 对研究区城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得出评价赋分值。

参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表,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 总分值为100分, 资源要素价值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包括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适游期或适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 将其分为五级, 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 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得分≤29分。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研究区内优良级旅游资源众多, 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3项、优良级旅游资源55项,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数量所占比例分别是5%、17%、78%, 旅游资源品质组合较为合理。五级资源有国家森林公园、北盘江大峡谷, 是研究区等级最高同时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存在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以梭戛长角苗景区、月亮河风景区为代表的四级旅游资源, 也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而众多的三级优良旅游资源也可根据其区位条件、可进入性等进行市场开发。

四、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在对研究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前, 必须对研究区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才能全面地进行评价。因此, 对研究区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 全面地了解研究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 从而对研究区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一) 优势。

研究区地处贵州西部, 是川滇黔桂四省交界结合部, 有四省立交桥之称, 为国家规划的179个一级枢纽城市之一, 贵州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十二五”期间, 研究区机场的修建, 贵阳到成都、昆明、重庆和广州等地高铁和高速公路的修建, 大大缩短了上述城市与研究区的距离, 增加了旅游资源辐射范围, 在相同时间内使客源范围扩大。研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海拔位置高, 因此形成了常年无夏, 春秋相连的气候特征。境内全年均温13~14℃, 1月均温3℃~6.3℃, 7月、8月气温最高。因其“凉爽、舒适、滋润、紫外线辐射比同类城市小、空气清新适宜旅游疗养”的气候特点, 被中国气象学会专家组授予“中国凉都”的称号。

(二) 劣势。

研究区内从事旅游方面的人员学历较低、专业技能弱, 且大量的导游无证上岗, 部分拥有导游证的人员中, 多为初级导游, 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旅游业工作者对旅游业发展判断不准确, 在服务时不能正确引导、介绍旅游资源。研究区内优良级旅游景点众多, 但严重缺乏精品旅游资源, 大量的旅游景点在国内甚至省内知名度较低。目前, 各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周围商品开发、市场营销定位等各方面仍有欠缺, 与精品旅游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 机遇。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 受到社会企业的普遍关注, 使得大量的传统产业将资金投进旅游业, 大大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发展。作为资源型城市而兴起的城市, 研究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难, 因此经济转型这一问题, 被各级政府所高度重视。为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 研究区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 多次举办大型活动, 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中国凉都·高原半程马拉松比赛、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以及贵州省第五届残运会等, 借此提升旅游发展形象,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 威胁。

随着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提出, 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研究区旅游业发展起步时间晚, 旅游资源开发尚不完全,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市场竞争力较弱。并且研究区境内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 因此竞争优势不明显。研究区位于贵阳、丽江、桂林、成都等知名旅游景点的包围区中, 这些旅游景点知名度高、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业发展成熟、吸引力强, 使得研究区被屏蔽在阴影区。

(五) 研究区旅游潜力评价。

2015年, 随着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管理力度加强, 研究区内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1, 250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74亿元。研究区有内地文景观 (如北盘江大峡谷) 、水域风光 (如天生湖) 、生物景观 (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文化遗址 (如盘县大洞遗址) 等各类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研究区内58项优良级旅游资源中, 有特品级旅游资源3项、优良级旅游资源55项,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数量所占比例分别是5%、17%、78%, 旅游资源品质组合较为合理。丰富的旅游资源, 优越的地理条件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使研究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篇2

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 暂行办法》《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

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府办发〔2012〕87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市行政企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暂行办法》已于2012年6月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整合信息资源、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开、透明、真实的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的发布、管理。

第三条 本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的媒体为“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各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除在法律、—1—

法规规定的相关媒体上发布外,必须同时在“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进行发布。不同媒体发布的公告内容必须一致。

第四条 交易公告发布前,各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应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项目基本情况登记,同时提供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件及其他相关材料。

第五条 各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需要公告的信息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及时以书面文件和电子文档方式提供给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1个工作日内发布。

第六条 所需发布的信息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其中:

(一)工程建设项目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或其委托的代理机构的名称、招标项目名称、招标范围、工程规模、质量要求、实施地点、工期、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报名地点和时间、投标报名截止日期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和其他必须载明的事项。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公告应当载明:出让人的名称和地址,出让宗地的面积、界址、空间范围、现状、使用年限、用途、规划指标要求,投标人、竞买人的资格要求以及申请取得投标、竞买资格的办法,索取招拍挂出让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招拍挂时间、地点、投标挂牌期限、投标和竞价方式等,确定中标人的标准和方法,投标、竞买保证金,其他必须载明的事项。

(三)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公告应当载明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标的企业产权构成情况、产权转让行为的批准情况、标的企业资产评估备案情况、受让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交付保证金和其他必须载明的事项。

(四)政府采购招标公告应当载明采购人或其委托的代理机构名称、招标项目名称、用途、数量、要求,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报名地点和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获取招标文件的方法、投标截止日期、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和招标方式、联系方式和其他必须载明的事项。

申请发布信息的单位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应对所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交易公告的发布活动应当依法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拟发布的交易公告文本应当由交易公告发布人和其委托的中介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现交易信息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报送单位应当修改后再行发布。

第八条 拟发布的交易公告文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主管部门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当责令交易公告发布人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及时予以改正、补充或调整:

(一)载明的事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二)字迹潦草、模糊,无法辨认的;

(三)在不同媒体上发布的同一交易公告内容不一致的;

(四)其他违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

第九条 交易公告发布人或其委托的中介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抄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一)不在规定媒体发布的;

(二)依法必须进行公开交易的项目,应当发布交易公告而不发布的;

(三)交易公告中有关获取相关交易文件时间和办法的规定违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四)交易公告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供应商、竞买人或受让人的;

(五)提供虚假的交易公告、证明材料的;

(六)在不同媒体上发布的同一交易公告内容不一致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十条 交易公告的发布应当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交易公告发布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交易公告活动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可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或举报,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对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法提请其行政主管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属于中介机构责任且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解释。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篇3

关键词:旅游气候,旅游季节,舒适度,疗养旅游,贵州省六盘水市

气候资源是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云、雨、光、气等天气现象都可以形成奇妙的自然景象。季节性的自然气候变化决定了旅游的季节性, 直接影响旅游淡旺季的分配与长短, 进而影响旅游区的经济效益;气候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疾病, 气候条件对休养、疗养旅游项目的开发至关重要[1]。因此, 对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研究评价, 对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气候与旅游

1.1 气候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贵州省六盘水市位于北纬2 5°1 9′4 4″至2 6°5 5′3 3″, 东经1 0 4°1 8′2 0″至105°42′50″, 东南部距海400 km有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3~15℃, 仅南北盘江河谷地带高于18℃, 西北部高原地带低于14℃。由于纬度偏低, 太阳总辐射理论值较高, 大部分地区为11723~12142 MJ/ (m2·a) , 实际太阳总辐射值较低, 大部分地区在3349~4186 MJ/ (m2·a) , 无霜期在230~300 d, 各地热量较为充足;降水量也相当丰沛,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200~1500 mm, 降水多集中在夏半年, 5—9月占全年降水量85%。较好的热量条件和丰沛的降水条件不仅为六盘水塑造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而且还是众多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系的重要补给来源, 同时也给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 使其植物种类繁多。加之地形复杂, 地势起伏大, 致使六盘水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山地景观多姿多彩。由于光、热、水等气候因子的塑造作用和地质作用, 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 如瀑布、湖泊、溶洞、暗河、石林、峡谷、峰林以及喀斯特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各类山光水色相融辉映, 构成了一幅幅秀美的山水风光。

1.2 气候与旅游季节

宜人的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气候不仅能诱人也能阻止人们出游, 居住在不同气候带的人们喜爱不同的理想气候, 这往往成为出游的原因之一。如冬半年寒冷阴湿地区的人们总是向往阳光明媚、温暖宜人的地方;夏半年闷热潮湿地区的人们乐意去凉爽的地方消夏避暑。气候宜人会使游人兴高采烈, 增添游兴;恶劣的气候则会使游人心情沮丧, 游兴大减。正是由于气候的变化, 使得旅游活动可分为淡季和旺季。

六盘水市的气候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大部分地区最冷月 (1月) 平均气温3~7℃, 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在18~23℃。若按日平均气温≥10℃以上的侯 (5 d为1侯) 均温为划分季节的标准, 低于10%为冬季, 高于22℃为夏季, 10~22℃为春秋季的话, 那么六盘水地区无夏季, 春秋相连。

六盘水市适宜的气温, 可提供常年旅游。但是如果对其气候作仔细的分析, 则可发现夏半年比冬半年更适宜旅游。六盘水市的夏季凉爽宜人, 特别是市区水城, 7月均温比邻近几个城市要低9℃以上。根据六盘水市地面观测资料, 1961—1990年的30年间7月平均日最高气温>30℃的天数为0.2 d, 无35℃的日数。特别是雨季过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越过北纬25°, 我国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盛夏季节, 由于受副高压下沉气流的影响, 出现持续高温酷暑的天气, 炎热难熬, 而此时六盘水却有着凉爽宜人的舒适感。六盘水由于地处云贵高原, 海拔多在1700~1800 m, 一般情况下,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平均高度每升高100 m, 气温下降0.5~0.6℃, 因此高原面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平原或海拔低的地方。尤其是夏季更是风和日丽, 气候爽朗;绿色林海中的玉舍森林公园、韭菜坪及四格坡上牧场, 日平均气温比相临的河谷低3~5℃, 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清新甜湿的气候与奇峰异石, 流云飞瀑相交融, 令人向往。盛夏季节的六盘水确实是人们赞赏的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可见, 夏季是六盘水的旅游旺季。

冬季的六盘水, 1月平均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均在0℃以上, 但由于经常受南下冷空气、冷锋或准静止锋的影响, 形成降水范围广、降水持续时间长的连绵阴雨天气, 有时还受寒潮的影响, 气温下降幅度大, 造成短时寒冷天气。六盘水冬季的气候显得有些阴冷、潮湿。与夏季相比, 六盘水的冬季算是旅游淡季了。春季, 六盘水市内各地气温很快回升, 除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区在14℃以下外, 多数地区为14~18℃, 南部河谷地区高至20℃左右, 春季的六盘水到处春意盎然, 万木复苏, 群芳争艳。杜鹃花姹紫嫣红, 更富魅力。随着春季的到来, 六盘水旅游进入旺季。秋季省内气温下降较快, 低热河谷在18~20℃以上, 大部分地区已降至12~16℃, 降水量也显著减少。六盘水的秋季虽时有阴雨天气出现, 但仍可称之为秋高气爽的季节。明媚的阳光, 和拂的微风, 再加上红枫绿叶, 一派绚丽多姿的景色。秋季适宜的气温, 清新的空气和秀丽的景色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秋季仍然是六盘水旅游的好季节。

2 六盘水旅游气候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享受, 旅游“享受”的含义之一应该是旅游区在旅游季节有舒适宜人的气候, 使旅游者、疗养者享受到适宜的空气环境, 使身体产生舒适的感觉。但是各气象要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是综合的。下面用舒适指数 (ssd) 对六盘水旅游气候进行研究和评价, 定量得出六盘水旅游的舒适和基本舒适季节。

2.1 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气候的组成要素包括气温、气压、空气干湿度、风力、降水、日照等。各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综合的, 不同气候要素的组合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2]。实验表明, 同一气温下, 因相对湿度不同, 风速不同, 对人体的感觉温度不同。目前, 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气候宜人程度的定量评价标准是舒适指数。

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 首先是气温, 其次是湿度, 再其次就是风向风速等。能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体感受各不相同[3]。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 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 一般分为9个等级对外发布 (表1) 。

舒适指数 (ssd) = (1.818t+18.18) (0.88+0.002f) + (t-32) / (45-t) -3.2v+18.2

其中:t为平均气温, f为相对湿度, v为风速。

2.2 六盘水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评价

根据六盘水市水城县、六枝特区、盘县近30年的有关气象资料计算出各月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水城县、六枝特区、盘县的舒适指数没有显著差别。12月、1月、2月、3月舒适度等级均为-2级, 即稍冷;4月舒适度等级均为-1级, 为偏凉, 属基本舒适季节。除六枝特区8月, 盘县7月、8月舒适度等级均为1级, 有些偏暖外, 其余月份舒适度等级为0级, 为人体感觉最为舒适的季节。

分析结果表明, 六盘水大部分地区4—11月为舒适和基本舒适旅游季节, 其中5—10月气候条件最为优良, 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好时期。正如六盘水市气象局2007年12月发布的《六盘水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势》报告中指出的:六盘水最大的旅游气候比较优势在夏季, 夏季的温度与省内外主要避暑旅游城市相比属于凉爽舒适型, 除同在云贵高原的昆明、大理外, 在同一纬度上没有那个城市夏季的温度条件能与六盘水媲美;与国外的避暑城市相比, 水城市夏季的温度条件与意大利的著名旅游城市佛罗伦萨相当。可见, 从避暑旅游来看, 7—8月反而是六盘水的最佳旅游期。

3 气候与疗养旅游

一定的气候条件对人的生理机能有相应的影响, 利用得当, 就有积极的疗养作用, 因此很多地方因气候特点而成为理想的疗养地, 可以发展疗养旅游。海拔1000~2000 m的山地, 不仅是夏季避暑的胜地, 而且是理想的疗养地。据生理卫生实验研究表明, 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是500~2000 m, 这是人体对大气压感觉的最佳位置。六盘水主要旅游景区的海拔在600~2000 m, 且以山地为主。山地有着奇秀的景色, 加之山地空气较稀薄, 氧分压低, 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都要加强, 并且太阳辐射强, 紫外线稍多 (一定量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治病的作用) , 负离子数量多, 空气新鲜, 使生理机能活跃, 适于非心肺机能不全的肺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哮喘、贫血、精神系统疾病等病人疗养旅游, 在此环境中疗养辅以药物与体育锻炼, 会有较好的疗效。六盘水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即由西部2000 m以上的高原向东逐渐降低到1000~1450 m的黔中高原, 不仅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而且还是理想的疗养地, 在开发观光旅游、避暑旅游的同时, 还可以大量开辟休、疗养场所, 以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 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和疗养。森林小气候对于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及水汽吸收, 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及氧气释放出来, 因此森林周围白天空气中富含氧气;森林地带湿度较高, 风速、气流活动、阳光辐射均较小, 夜间降温也较少, 气温日较差不大;空气中化学污染物少。因此, 森林气候适合于呼吸道疾病、神经官能症、肾脏病、心血管疾病等病人休养。六盘水很多地方森林覆盖率高, 特别是在玉舍森林公园有着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可充分利用森林气候资源, 在开展观光旅游的同时, 发展疗养旅游, 把潜在的旅游气候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 进一步促进六盘水旅游业的发展。

4 小结

贵州省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4—11月为舒适和基本舒适旅游季节, 其中5—10月气候条件最为优良, 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好时期。六盘水市很多地方森林覆盖率较高, 可充分利用森林气候资源, 在开展观光旅游的同时, 发展疗养旅游, 把潜在的旅游气候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 进一步促进六盘水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兆.应用气候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0.

[2]刘继寒.秦皇岛市旅游生理气候评价[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89, 5 (1) :35-39.

六盘水市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分析 篇4

贵州省市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全市煤炭可靠储量7ll亿t,探明储量164亿t。六盘水因煤立市,已建成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等3家大型煤炭企业及一批地方煤矿,使六盘水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原煤和焦炭生产基地,煤炭生产已成为六盘水重要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式的资源依赖型的生产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大量产生的煤矸石都以废物的形式堆积成山,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煤矸石的利用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提出了“因地制宜,积极利用”的方针,并提出采取资金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赋等措施,以促进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当地税收和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六盘水市煤矸石分类

1.1 分类依据

根据煤矸石主要成分Al2O3的含量,可将煤矸石分为4类,另根据Fe2O3、Ca O的含量,又可分为不同的型和组,见表1[1]。

1.2 各矿区煤矸石的成分特征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的统称,矸石的化学成分以Si O2和Al2O3为主,并有含量不等的Fe2O3、Ca O、Mg O等,见表2。

从表2结果可知,六盘水各矿区煤矸石中Si O2的含量达42.69%~49.47%,Al2O3的含量达18.9%~22.59%,Fe2O3的含量达10.34%~20.61%,其它氧化物含量仅有0.048%~5.31%。六盘水煤矸石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但都属于粘类富铁型中钙组,是典型的高铁高砂型煤矸石。

2 六盘水煤矸石综合利用

2.1 煤矸石发电

煤矸石发电可消耗大量的矸石。我国已成功研制出煤矸石、煤泥混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解决了不同低热值燃料混合供烧的技术难题。煤矸石发电厂主要利用热值在6.27~8.33 MJ/kg(1 500~2 000kcal/kg)以上的洗矸、半煤岩巷排除的掘进矸石。目前,煤炭系统多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采用最多、技术成熟的为35 t/h、75 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2]。我国利用煤矸石发电已形成一定规模。

以盘江煤电(集团)火铺矸石电厂为例,火铺矿选煤厂每年产生的井下矸石、洗选矸石达114.3万t,年产生煤泥大约9万t。火铺矸石发电厂于2004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电厂设计规模为3×15 MW,4台锅炉主要燃料是煤泥和掺入部分中煤的矸石(即混煤),其比例是煤泥占73.8%,混煤占26.2%(其中矸石占61.1%,中煤占38.9%)。经筛分破碎后送入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燃料,能保证锅炉稳定燃烧。电厂年消耗煤泥l9.8万t,煤矸石4.32万t,中煤2.73万t,每年节约标准煤l4.3l万t。电厂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2.7亿k Wh,外供电量2.3亿k Wh,年增加收入5 400万元,年可创利润1 000万元,解决约250人的就业及周边用电紧张问题,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2.2 煤矸石生产水泥

煤矸石中的Si O2,Al2O3及Fe2O3的总含量一般在80%以上,它是一种天然粘土质原料,可以代替粘土配料烧制普通硅酸盐水泥、特种水泥和无熟料水泥等[3]。水城矿业(集团)小河矸石水泥厂于1996年建成,年产5万t 425#普通水泥,其原料配比为石灰石66.8%、水洗矸石l5.87%、硫铁矿渣5.89%、无烟煤6.87%、砂石4.6%。每年可消耗矸石1.3万t,以矸石代粘土,可降低煤耗,年节约标准煤2 100 t。

2.3 煤矸石制砖

制作新型墙体材料是煤矸石的重要应用领域,具有矸石利用范围广且消耗量大的优点。国内许多大型矿业集团,如淮北、新汶等矿业集团都先后开发和引进了煤矸石制砖生产线,取得了成功的经验[4]。煤矸石制砖,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用煤矸石代替粘土作原料经过粉碎、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它的生产工艺有烧结和非烧结两种。六盘水煤矸石用于制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含量偏高,烧结砖只能作为配料,开发免烧结砖是解决本区煤矸石含铁偏高的重要途径。

六枝特区凉水井矸石烧结砖厂,利用矸石、页岩制砖,年制砖1 000万块,可消耗矸石2万t,收入60万元。

2.4 煤矸石提取化工产品

从煤矸石中能否提取有价值的产品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首先取决于矸石的化学成分,其次取决于当地的提取技术。比如黔西矿区煤矸石中Al2O3含量较高,可考虑提取铝产品;而六盘水各矿区煤矸石中Fe2O3含量较高,从表2结果可看出均在10%以上,部分煤矿甚至达到20%,可考虑回收铁产品。

3 煤矸石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是节约土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途径,是煤炭企业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总体利用率和利用技术水平不高;

(2)地区发展不平衡;

(3)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4)缺乏资金渠道;

(5)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4 结语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点治理和利用煤矸石。201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量计划达到3.9亿t以上,利用率达到70%以上。而六盘水市目前煤矸石的利用率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国家政策要求。因此,应该加强煤矸石的组分、结构与特性等基础方面的研究,根据煤矸石的不同特性和实际需要,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和开发技术创新机制,使煤矸石综合利用上一个新台阶。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晚二迭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R].贵州安顺: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994.

[2]李鹏波,胡振琪,吴军,等.煤矸石山的危害及绿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4).

[3]孟祥金.浅谈利用煤矸石配料生产水泥技术[J].中国建材设备,1996(10).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篇5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发展,六盘水市

生态文明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进展过程中的一种高端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一种人类自身和自然界一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文明。因此,创建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明,应建立在相关知识背景的基础之上。选择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人类在诸多环境问题的困扰之下而选择的一种适合人类发展轨迹、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农村那种安静、宁静、舒服的田园生活,从而使生态旅游或者是乡村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生态旅游相违背的规律,很多现象与生态旅游的本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时常出现。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主张塑造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共同持续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积极探索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开拓新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历史背景的旅游产品,重树生态旅游形象,打造大健康、养生旅游,对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六盘水市包括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及红桥新区,是三线建设时期诞生的一座极为年轻的工业城市。六盘水市地处滇、黔两省的结合部,属于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上游的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该市气候宜人,炎热夏季月平均气温为19℃,是休闲旅游避暑的天堂。

六盘水市风光壮美,景色宜人。毛泽东一首“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人们充分感知巍巍乌蒙山的恢弘气势。今天的六盘水市,正逐步从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积极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养生度假城市,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旅游景点,如国家AAAA级风景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贵州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坡上草原、野玉海等。连片的风情旅游景点在静静流淌的北盘江、古老而又神秘的牂牁江、美丽的月亮河及众多的高山湿地盆地,点缀着群山沟壑,让游客流连忘返。

二、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的资源分析

六盘水市是三线建设时期诞生的一座极为年轻的工业城市,2014 年末全市国土面积为9965km2,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常住人口为288.2 万人,人均生产总值为5876 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凉都六盘水”“、中国凉都———六盘水”、“世界这么热,我想去凉都”、“19℃的夏天,六盘水”等旅游口号,从一定层面上为六盘水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六盘水市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共有五个林区,分别是戈厂林场、双坝林区、石河林区、沙沟林场以及赵家大箐等。其中戈厂林场,现更名为戈厂生态园,是六枝特区月亮河森林公园所开发的特色休闲旅游景区之一,该生态园建于2006 年,是集森林生态休闲、农家乐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旅游度假场所。戈厂生态园空气清新,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其餐厅的建制很好地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合于一体,家常菜的色、香、味、形,一一展现了本地区时代发展烙印。

2、岩洞生态旅游资源

六盘水市岩洞生态旅游资源主要以落花洞、出水洞、碧云洞等为主。其中碧云洞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境内,又名“水洞”,属于纯天然喀斯特溶洞。明代《一统志》称碧云洞为“普安第一奇观”,是《中国名胜辞典》中唯一收录的六盘水市名胜景点。碧云洞地处南盘江与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地段,水位海拔高度差异大,地质地貌构造极为复杂,地形变化多样,溶洞星罗棋布,是极为典型的喀斯特作用重要的地质地貌,其洞穴的空间分布记录了整个地质变化的历史过程。碧云洞景区由碧云洞、碧云洞攀崖、碧云洞陡崖、星宿洞等景点组成,是同一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孪生溶洞群,整个景区面积约18km2,碧云洞现在已经开发为碧云公园。

3、峡谷生态旅游资源

六盘水市峡谷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阿勒河峡谷、普古六车河峡谷、格所河峡谷、冷饭河峡谷、北盘江野钟大峡谷等。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和水城县交界处的普古六车河峡谷,其主体部位在普古乡境内,也是六盘水市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峡谷两岸绝壁的顶高在1500 至1800m之间,水面海拔约为750m,峡谷全长为20km,两岸景色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被有关专家誉为“贵州张家界”,游览六车河峡谷风光,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4、其他生态旅游资源

在整个六盘水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比如:温泉生态旅游资源、河流生态旅游资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农家生态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等,为六盘水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在六盘水这样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城市,如何发展旅游业,又给政府及学者提出了很多的难题。

三、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1、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环保措施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制定完善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保护体制机制,是新时期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前提。对于六盘水市而言,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对相关旅游项目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协调,根据不同的景区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推动整个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并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行监督与管理,努力探索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体制机制。

2、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解说系统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解说团队,对于整个旅游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整个解说系统应由导游对整个旅游景点的讲解、解说牌以及解说标识、旅游手册、游客中心等组成。对于整个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不仅要向旅游者传播相关旅游环保的知识结构,传播环境保护的技巧,帮助旅游者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使旅游者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环保素养。因此,在讲解的时候,应结合六盘水市曾经的发展状况、今天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构想。解说不是灌输,是通过简单易懂但又包含极为深刻的环境保护的哲理的知识体系、小故事、小笑话,达到使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要求

对于六盘水市而言,生态旅游的发展是盘县生态旅游发展、六枝特区生态旅游发展、水城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总和,不同的环境下,其发展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有些发展的理念、发展思路、发展策略是可以去借鉴的,在借鉴的基础上才有创新,才有发展。另外,六盘水市的生态旅游,还可以参考贵州省其他地州的发展情况,甚至可以参考全国的。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快、更和谐的发展。

四、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六盘水市来说,应该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所特有的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同时应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为他们搭建合理的平台,为六盘水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为六盘水市生态旅游产业、六盘水市绿色经济带来更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祖扬、刑子政: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回顾和反思[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2]朱元秀、徐长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竞合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6).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篇6

1.1 现状

绍兴最早在2008年提出“全域旅游”,通过《绍兴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推动5A级景区的创建。但迄今为止,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式可以参考。全域旅游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针对传统旅游行业,以及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趋势进行的系统创新。从体制观念、产品观、产业观、服务观、营销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钟山区是六盘水市辖的县级行政区之一,总面积478.9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白、布依、仡佬等31个民族,常住总人口60.68万。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之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是“中国凉都”的城市中心,年平均气温13-14℃。境内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奇山、秀水、怪石、异洞,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贵州西部喀斯特瑰丽奇观。钟山区位于川、滇、黔、桂结合部,贵阳-昆明两大城市中心点。钟山区地形地貌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作为三线基地,钟山工业基础相对雄厚。

钟山区在2015也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战略思路,紧紧围绕钟山区域内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以“三变改革”为载体,通过“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共享”,构建景区泛化的“大旅游”、市民休闲的“大市场”、产业升级的“大产业”,较好地统筹旅游产业与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钟山区结合“三变”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创新出了很多有别于东部、中部的全域旅游模式。

1.2 全域旅游的发展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产业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定位。在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县域内全域旅游研究就是要改变这种格局,将一个小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为何越来越多的县市热衷于全域旅游概念,这么多的县市提出全域旅游概念,是不是都适合,什么样的县市又适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又该走什么样的模式路线。这个是大家一直思考,需要提炼总结的课题。

2 钟山区旅游发展模式

钟山创新“旅游+三变+扶贫”模式,把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标准旅游的休闲度假城市,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避暑”的路子。

聚焦全域旅游,在倾力打造好梅花山、水城古镇、月照养生谷、大河堡、凉都国学馆、高峰坝、韭菜坪等精品景区,为群众参与“三变”改革提供股权平台的同时,结合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大扶贫战略行动,以国家住建部评选的全国100个、全省唯一一个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一寨一特、一寨一品、一寨一景”的要求,以区旅游公司为主体,推进全区228个20户左右为一个单元格的自然村寨“1+N”提级改造,美丽乡村正成为瓜果飘香的“果园”、幸福生活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城市向往的“乐园”。在改造过程中,旅游公司与农户签订改造协议,公司按10万元/户出资改造,农户拿出30%的房间作为农家客栈由公司统一经营,并对农户进行培训,定期向农户分红,真正实现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

3 钟山旅游发展有利资源分析

学术界对县域内旅游项目的评价影响因素并没有相关的定论。

就钟山区而言,对其影响比较大的有利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3.1 区位优势

一是六盘水市钟山区处在滇、黔、桂三省区边缘结合部,处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的中心节点位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位置取向,把我区与三个省会城市紧紧地联系起来;

二是钟山区处于南贵昆经济带西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六盘水市,这一地区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炭———钢铁原材料生产基地,比较优势突出,六盘水铁路交通枢纽的建成,使本区成为六盘水、毕节、黔西南三地市的物流中心,成为该地区的区域中心和发展带动点;

三是处在六盘水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城区,有市场、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城市经济的良好条件。

3.2 气候优势

钟山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较为特殊。按照气象学四季标准划分,则为既无酷暑,又无严寒,常年无夏,春秋相连,人们常表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表现出典型的贵州西部高原气候特征。对于开展休闲度假和避暑观光、体育竞技、探险(攀岩、洞穴)与考察等旅游活动十分有利。

气温:年平均温度12.3℃,极端最高温度31.6℃,极端最低温度-11.7℃,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0.1℃。

降水量:年均降水量1182.8mm,降水量最少月(1月)为17.6mm,降水量最多月(6月)为243.7mm,降水量超过l00mm的月份是5至10月。

日照天数:年日照时数在1253—1556小时之间。

无霜期:无霜期在230—298天之间。

湿度:年均相对湿度81%。

3.3 旅游资源优势

3.3.1 名胜风光

名山—韭菜坪:位于钟山区大湾镇海戛村,山上长有野韭菜,山脊和侧坡上呈现一处处缓平地带,故名。主峰距中心城西北约90公里,海拨2900.3米,为贵州省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

3.3.2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

(1)水城溶盆峰林区景观:上钟山、下钟山、凤凰山、石龙、笔架山公园、龙凤地宫、麒麟洞、清华洞、一线天(小三峡)、白鹤景区、双坝景区。

(2)老鹰山岩溶洞穴地貌景观:神洞迷宫、石河景区、战备油库群、大白崖峡谷、石河水库、天然杜鹃林、石大人山、阴河洞、山间草甸、坡地牧场。

(3)月照三岔河峡谷溶岩洞穴景观:月照景区、小山峡、月照、小屯、独山、赵家大箐、驼峰山、蟾蜍吞月山、伏狼山、大硝洞、老鸦洞、仙人洞、猴子洞、跳花坡、电站瀑布、大坝草场。

3.3.3 现代人造景观

人民广场、明湖公园、清碧公园、人民广场、荷城花园(包含凤池园、麒麟洞)、德坝大桥、铁路南编组站。

3.3.4 民族风情

民族风尚、民族文化、民间音乐、民间工艺、民族习俗、民族节日。

3.3.5 近郊游景点

白云山庄、红石榴山庄、桃源山庄、辰峰园、双龙科技观光园。

3.4 客源优势

基于百度大数据,通过对18个城市做了出游意愿的调查结论显示:近50%的人把夏季的避暑度假作为出游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出游意愿很高;出游花费预算多,消费高,40%的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很久;出游方式上,近40%的居民倾向和家人一起出游,家庭游成为避暑旅游的主要出游方式。

钟山区的客源首先来自四川、重庆、云南、两广、江浙等地夏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其次,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使得城镇居民家庭在节假日出游的意愿非常高。

4 县域内全域旅游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加强旅游业的综合统筹,建立健全综合协调、联合执法、投诉统一受理、旅游安全综合管理等工作机制或者问责机制。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把好资源亮出来,把优质服务拿出来,把从业人员素质提上来,把旅游相关收入升起来。

4.2 大力开发旅游产品

近年,游客购买的生活类工业品在旅游购物中的比重已高达80%,因此,除了加强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为主的传统旅游商品的开发,还要加大生活类工业品等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利用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打造区域内拳头产品,打造特色购物街、特色工厂店等。对游客宣传促销,促进旅游商品的销售,使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得到方便轻松的购物享受。这些都是使旅游购物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购物街呈现景点化趋势。

4.3 挖掘地域文化,扩大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经营形式

文化是旅游之“魂”。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每个地域都有它自身的与众不同,因此要打好文化这张牌。比如,六盘水市钟山区就有优秀的“三线”文化,这在其他区域都没有或者是无法比的,就可以在三线上下功夫,做足“三线”城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度融合。

4.4 规划城市旅游公交路线

当前,很多西部县域内公交已经形成网络,但是它的旅游公交线路几乎很少或者没有,根本谈不上网络。要发展全域旅游,就要像健全城市公交系统一样发展旅游公交,使游客能够很方便、在旅游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到达旅游目的地。

4.5 协调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同步发展

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行业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旅游业在城市与乡村旅游现实中也存在二元差异,它们各有利弊。如何利用旅游使之成为纽带,把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破除,形成一个互补体系。因此,在规划区域全域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到这个现实问题。

5 结论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是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举措;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文明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实施县域全域旅游战略,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城乡统筹需要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城乡统筹和旅游发展均是由许多要素通过彼此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两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在城乡统筹和旅游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以全域旅游来推动城乡统筹的较少。截止2015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中的区县市提出“全域旅游”发展计划或实施方案,譬如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的全域旅游都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全域,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齐,孙晓蓉.贵州特色乡村旅游成知名品牌[N].贵州日报,2009-11-02(010).

[2]沈宏.徽文化视野下的黄山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3]王婧.基于服务共享中心的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及决策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浅析天水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7

1. 天水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010年4月1日,首届“关中---天水旅游局长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各城市旅游局局长签署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城市2010年合作行动计划》,以西安为中心,整合15座城市的旅游资源,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1]。在这些大条件下,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的形式,已经在天水市逐步开展。当前天水市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见表1所示。

1.1 天水市已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

1.1.1 参与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情况

1.1.1. 1 山地类

山地项目主要是依托山地资源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这种类型的体育旅游者喜好的项目一般为登山、攀岩、越野、狩猎、高山速降、高山探险、秘境探险、山地自行车。山地体育旅游一年四季都可开展活动,选择范围也很广。天水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重峦迭嶂,山险谷深。天水市已开发的山地类项目见表2。

1.1.1. 2 水体类

水上项目包括陆地水域和海上项目,主要是依托水体资源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这种类型的体育旅游者多在夏季或温热带地区进行活动,主要有冲浪、滑水、潜水、帆船、漂流、溯溪、钓鱼、游泳、戏水等。天水市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柯河、牛头河[2]。水域面积比较广阔,有利于水体类项目的开发与开展。天水市已开发的水体类项目见表3。

1.1.1. 3 草原类

广阔葱郁的草原,又是大自然给予天水独特的、最富魅力的体育旅游资源。草原项目一般包括骑马、滑草、摔跤等活动。天水具有辽阔的草原资源,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张川县关山牧场、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甘谷古坡草原。天水市已开发的草原类项目见表4。

1.1.1. 4 森林类

森林项目包括森林探险、野营等项目。天水森林覆盖面积比较广,其中鲁班山、花石崖、小华山景区、老君山森林公园、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卧牛山森林公园、香积山、三皇谷森林公园、清水温泉胜景、大象山、尖山寺森林公园、小麦积景区、净土寺、南郭寺、李子园森林公园、五龙山风景区、石门山等。天水已开发的森林类的体育项目有徒步旅行、自驾游;主要分布在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尖山寺森林公园、清水温泉胜景、大象山、五龙山风景区等。

1.1.1. 5 休闲疗养类

天水地处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脉结合地带,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均气温11℃左右,正常年景降水量570毫米左右。境内有小陇山、关山、西秦岭三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32%,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是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3]。已开发的休闲疗养的体育旅游资源有武山温泉度假村、清水温泉度假村、街亭温泉度假村。

1.1.2 观赏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情况

1.1.2. 1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政治领域的特殊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可。体育赛事资源是投入到体育赛事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或者说是运营体育赛事可利用的各种条件及要素。天水已开展的部分体育赛事见表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首届“财富阳光杯”颖川河全国业余山地自行车邀请的成功举办,天水市政府以体育赛事带动区域经济建设的目标也初见成效。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北京、山东、湖北、广东、辽宁、四川、云南等15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地区的近300名自行车运动员参赛,同时有近千人的省内外游客参加活动,本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全区以麦积山为中心的旅游观光产业,同时也扩大了天水的知名度,通过举办省市级、全国性体育赛事,力争将天水市打造成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发展福地和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1.1.2. 2 节庆

节庆活动被人称作“有主题的公众庆典”、“平民参与的节日”,它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节庆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旅游的抓手,很有研究的价值。

天水市节庆活动比较广泛,并且其带来的附属体育旅游项目具有当地民间传统色彩,也比较独特(见表6)。

充分利用这些节庆资源,可以开发出大量的具有吸引力的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使节庆作为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更具有纪念意义、象征意义,成为促进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1.1.2. 3 花木森林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小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3]。天水市森林公园分布情况见表7。

森林中的空气清洁、湿润,氧气充裕。某些树木散发出的挥发性物质,具有刺激大脑皮层、消除神经紧张等诸多妙处。

相比较有特色的是天水桃花与油菜花。天水油菜花盛花期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并由东向西略有延迟。天水油菜花主要分布在渭河沿岸川区地带,以秦州、麦积、甘谷、武山等县(区)川道区最多,秦安、庄浪等山区县的山间梯田也有种植,但规模相对较小。届时来天水旅游,沿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行进,在山间视野开阔路段即可看到。到了五月,汉中、陇南的油菜花大多已经开败,而天水的油菜花却开得金光烂漫,一片欢腾。如果五月出游,想寻找山乡五月踏青赏花的惬意,体验“麦苗青来菜花儿黄”的意趣,去天水赏油菜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见图1)。

每年3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秦安县绵延30公里的葫芦河两岸的山川大地上,桃花烂漫,姹紫嫣红,繁华似锦,春色宜人,构成了一幅美丽壮观的风景图画。围绕其开展的秦安县桃花会暨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举行游园赏花、文艺演出、座谈交流、经贸洽谈、项目签约、商品展销、书画展览等活动(见图2)。

1.2 天水市潜在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

天水市潜在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包括正在开发中的生态公园、遗址公园、体育公园和没有开发的其他项目,大致分布状况见表8。

2 天水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观念落后,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

2.1.1 休闲观念落后,对开展天水体育旅游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许多人眼里,休闲是消遣,休息,打发时间。即主要体现在恢复体能和打发时间上,闲暇中的消费,社会活动、娱乐,被当做劳动后的身心调整。此外,许多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缺乏市场的战略眼光。群众对于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对于参与体育旅游的观念落后,积极性不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体育旅游消费的观念也比较守旧。

2.1.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观念落后,破坏了资源

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由于事先缺少市场调查,结果山林开发了,没有多少人来游玩;水上游乐中心或度假旅游区建成了,没有多少人进行水上项目的游乐,更有甚者,因缺少环保意识造成了环境污染。

2.2 品牌意识不强,策划宣传不力

天水许多优秀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在校规模、低水平上进行,建设具有吸引力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尚未形成群体意识,体育旅游发展收到制约。由于缺乏市、县、区三级的统一策划与协调,在宣传上普遍存在以孤立的某一个旅游产品或某一旅游产品的一部分进行孤立宣传推介,没有形成区域综合旅游品牌宣传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降低了品牌的结合优势,肢解了品牌的整体优势,削弱了体育旅游产品的对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外宣传的总体形象立意不高,定位不准,主题不明,内容单一等,宣传的吸引力不强,激发游客外出休闲旅游的兴趣和冲动力不大,宣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

2.3 体育旅游组织少,促销手段单一

相关体育旅游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少之又少,没有专门的体育旅游组织,只是在相关旅游组织进行过一些传统的大众体育活动,如爬山、游泳、骑马等;相关的体育组织在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周围组织过一些体育活动和赛事,而在这些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抓住机会宣传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2.4 缺少旅游合作观,体育旅游相关部门合力优势发挥不足,没有形成联合优势

天水市没有专门的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和部门,虽然已经陆续在各县区开展了体育旅游,也推出了一些相关产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各地孤军奋战,缺少沟通合作,旅游竞争意识较强,但是旅游合作意识比较薄弱。这样一来,就没有形成整体作战优势,缺少规模经济,缺少具有特色的黄金体育旅游产品线。

2.5 人才数量缺乏,素质也不高,服务水平低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着重表现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才奇缺,经营管理人才也明显不足,在已推出的体育旅游产品中提供的服务还不到位。如大部分体育旅游区没有向游客提供体育技术和健身指导服务,而只是设门酬票。这种状况制约了天水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鉴于此,天水应该把体育旅游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技术的培训、服务水平的提高作为今后努力的重点,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活动的质量与效益。

2.6 体育旅游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体育旅游需求是不断增大的。但由于天水地处西北,其各方面的发展不及那些发达城市,内部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因此,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必然是多档次、多样化的,不同消费档次的旅游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体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着眼点还是停留在对现有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上,对如何扩大现有体育旅游产品的销售市场考虑得较多而对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考虑得较少。而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人的体育旅游,还是以一般的观光为主,消费档次和质量不高。体育旅游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产品的开发设计不够合理,体育旅游产品的服务面还比较窄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选择空间较小,基本上是处于一种高消费档次,因而在客源市场的拓展方面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7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投入资金短缺

对于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好多政府相关人员都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没有形成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资金的短缺也给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就“关山马场”来说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尽管天水张家川县与陕西陇县处于同一资源,同在关山之下,陇县政府借西部大开发风风火火地大搞旅游业,开始大把大把地赚游客的钱时,张家种县境内的关山草原却显得异常平静、冷落。张家川县马鹿一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走以关山草原、马鹿森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和张家川回民民族风情相结合的发展旅游之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许地方政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张家川县境内的关山草原能否开发起来富县强县,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否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更新观念,开放自己,推销自己,走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的路子。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天水市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优势为天水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其开发的潜在优势非常明显,在这大优势下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参与。

3.1.2天水市的体育旅游资源目前还正处于半开发阶段,并且在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观念落后,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策划宣传不力;体育旅游组织少,促销手段单一;缺少旅游合作观,体育旅游相关部门合力优势发挥不足,没有形成联合优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投入资金短缺体育旅游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数量缺乏,素质也不高,服务水平低等。而为了更好的开发天水市体育旅游资源,相关组织机构和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比较合理和科学的策略和保障措施,以便为开发天水体育旅游资源和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保障。

3.1.3天水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体育旅游的开展,可以增加地方税收,提升财政实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天水地区产业结构;扩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其投资环境,促进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等。

3.1.4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了解天水体育旅游的需要,借助于伏羲文化大典,弘扬传统文化,着力开发天水体育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民间体育旅游景点和在原有旅游景点,在常规的体育活动旅游项目的基础上,设置民间体育旅游项目,配以广泛的宣传和开辟体育旅游专线,促进天水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

3.2 建议

首先,政府应提高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增加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观念,提升天水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游客全面的了解天水的人文风情、民间风俗、旅游风景,从而吸引他们来天水观光,并且参与到其中。

第三,开辟天水人文特色资源、精品体育旅游路线。如天水旅游主推的旅游精品线路寻根祭祖游: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女娲庙;百里石窟游:麦积山——大像山——华盖寺——水帘洞——木梯寺;名城古韵游:南郭寺——李广墓——玉泉观——胡氏民居——兴国寺;生态休闲游:麦积山景区——石门景区——仙人崖景区——曲溪景区——街子温泉——麦积山森林公园,这四条主要特色旅游路线[4],开发为结合文化休闲、登山、游泳、洗浴、划船、垂钓、自驾游、骑马等一条线的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与。

第四,结合当地特有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旋鼓、夹板舞、蜡花舞、鞭杆舞、壳子棍、荷花舞[5]等),将它们融入到体育旅游产品中去,激发游客的欣赏、参与的兴趣,同时也推广和发扬了民间体育文化,使之得到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刘玛莉.天水史话[N].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2]黄庆成.天水文史[N].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3]http://baike.baidu.com/view/1029281.htm.

[4]http://www.tianshuitravel.com/.

天水市无公害蔬菜安全性评价 篇8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

天水市疾控中心卫生检测检验室与农产品监测中心连续三年对秦州区:七里墩蔬菜市场、天水郡果蔬批发市场、武山县洛门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测, 共检测3大类 (瓜果类、根茎类、叶菜类) 14种432份蔬菜, 同时配合无公害蔬菜生产, 从播种到上市全程跟踪监测, 全程共分四期即:蔬菜生长旺盛期、成熟期、采摘前期、上市期四个检测期, 共检测224份。

1.2 仪器设备

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的SP———6005型气相色谱仪 (配有:FID、ECD、FPD检测器) 、LJX—4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辽宁省计量分析仪器厂生产, 配有氢化物发生器) 、JP-2示波极谱仪、农药快速检测仪等

1.3 检验方法及结果判断

检测项目、判断标准及方法, 均按《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64.1—2001》进行[1,2,3,4,5]。 (表1) 1.4三类蔬菜分别为 (1) 瓜果类蔬菜: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辣椒; (2) 根茎类蔬菜:土豆、大蒜、萝卜; (3) 叶菜类蔬菜:大白菜、菜花、紫菜花、芹菜、甘蓝、大青菜) 。

2 小结

在检测224份蔬菜的同时检测了432份市售蔬菜, 共检测22个项目, 重金属4个项目, 农药残留17个项目, 硝酸盐1个项目, 市售蔬菜中13个项目有超标样品, 而无公害蔬菜无一项目超标, 检测结果的浓度范围也明显低于市售蔬菜, 经统计学检验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表1)

市售蔬菜农药超标污染情况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 叶菜类超标27%, 瓜果类为12.5%, 而且国家禁止使用, 不得检出的甲拌磷检出16份, 检出率达到3.6%;重金属污染情况:瓜果类>根茎类>叶菜类, 瓜果类超标8.3%, 叶菜类超标2.8%, 1份样品铅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5倍, 镉含量超过国家允许含量的35倍, 经追踪调查发现菜农灌溉了工业废水;硝酸盐污染情况:因为植物本身含氮, 含有未转化的硝酸盐, 但是市售蔬菜由于农户的不规范生产滥用化肥, 使得硝酸盐含量在蔬菜中含量过高, 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 最高的叶菜类超标率达到52.8%。从表1检测结果也看出:无公害蔬菜144份三类蔬菜中:农药残留, 重金属、硝酸盐无一份超标, 个别农药残留虽然有检出达到7.6%, 但无一份超标, 硝酸盐由于植物本身有硝酸盐, 但都很低, 无一份超标。建议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 同时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者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 (表2)

注:检出, 为农药有残留但不超标;合格, 包括检出但不超过国家允许残留的标准值和未检出农药残留两部分组成;超标, 为超过国家允许残留的标准值。

参考文献

[1]王君仪.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检验[J].中华医学杂志, 1999.2:28:356-357.

[2]林媛真, 温涛, 李伍升, 等.有机氯农药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的分析[J].卫生研究杂志, 2001.6 (12) :120-122.

[3]王绪卿, 夏传友, 李交, 等.农药对人体的危害[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81.15 (23) , 180.

[4]楼小华, 梁元锡.水稻中52种农药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系统分离检测[J].环境化学杂志, 1999.3:39.

上一篇:婴幼儿配方奶粉下一篇:DCS系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