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资源(共12篇)
陕西旅游资源 篇1
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 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 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 我国要形成促进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 旅游业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 吸引了旅游业及民众广泛关注。这表明, 旅游这一“无烟工业”正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 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已为时不远。
陕西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 是中华民族发祥地,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是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禀赋极为优良、资源极为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陕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按照国际标准, 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 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类。陕西省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9972个, 类型比较齐全, 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而人文类旅游资源更为丰富。陕西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质量、特色上在国内外尚不多见, 无论是秦砖汉瓦、唐塑宋瓷、兵马俑、法门寺、黄帝陵等无不显示出强大的审美性和魅力。
旅游资源开发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 以市场为导向, 以发展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 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一) 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取得的成就
1. 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日新月异。
近几年, 陕西省关中地区文物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包括景区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景点的设计改造、人性化、景区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所长进。2009年5月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竣工, 高148米, 长1230米的佛光大道, 二个10万人的朝圣广场和相关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已完成, 这是世界佛教文化发展的大事件, 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岐山县的周公庙景区这几年建设也很有起色, 不但使景区面积有所扩大, 而且在山顶完成了凤凰雕塑, 山上的绿化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2009年4月又成功举办了“周文化艺术节”, 使周公庙的声誉大增。
2. 旅游产品开发紧扣时代。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要求, 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多年来陕西的旅游产品开发偏于人文景观类旅游产品建设, 但这几年各市大力开发自然景观和休闲类产品, 既有文物类产品, 又紧密和时代相联系。如宝鸡炎帝陵的寻根祭祖游、咸阳的中医保健类旅游产品、西安在秦岭北坡开发的翠华山等休闲度假区和会议会展旅游产品等, 这些无一不和旅客的生活工作有紧密联系, 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3. 旅游商品开发丰富多彩。
旅游商品指旅游地区有当地特色的商品, 包括食品、器具、文艺品等。陕西的旅游商品在研制方面有一定基础和规模, 现以秦兵马俑仿制品、仿青铜器、耀县瓷器、蓝田玉器为代表, 最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历届旅游商品评比中, 有近百个项目荣获国家奖。近几年各市开发的小工艺品、各类小吃, 如臊子面、擀面皮等也在全国享有盛誉。
(二) 陕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未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许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水平较低, 相应的交通、供排水、通信、电气暖、环境保护等设施方面的供求脱节以及接待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服务水平低、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陕西省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效果。
2. 旅游产品结构性问题突出。
(1) 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不协调, 陕西省旅游产品一直以文物观光为主, 文物类产品太多太集中, 而非文物类旅游产品过少, 造成产品比例失调, 内容单一。
(2) 产品的空间结构不平衡。陕西旅游产品大多集中在关中地区, 陕北陕南少。这种空间格局对于陕西省南北狭长、东西短的行政区域来说, 旅游产品难以产生整合力, 不利于陕西省旅游业整体发展。
(3) 产品利用的时序结构差异大。陕西省旅游产品利用的季节性非常明显, 淡旺季差异很大。每年旅游旺季从4月下旬开始, 到11月基本结束, 11月中下旬到来年4月初这段时间内, 游客数量极少, 造成了旅游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程度的浪费。
3. 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不足。
陕西省各地区自身旅游资源大多数没有开发到位, 甚至没有开发, 造成其他地区有机可乘, 在我们开发的空白点上大做文章, 产生的各方面效益甚至超过陕西省。
说到寻根问祖, 笔者认为, 宝鸡最有发言权, 以炎帝陵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早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就生活在宝鸡, 所以宝鸡是炎帝故里。但全国的炎帝陵较大的却有3个之多: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 而且湖南和山西的炎帝陵在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都领先于宝鸡的炎帝陵。株洲的炎帝陵由江泽民亲笔提款, 被誉为“神州第一陵”, 又经过多年经营宣传, 知名度大增。所以一提到炎帝陵, 大多数外省游客包括海外游客都认为在湖南株洲, 却不知宝鸡是炎帝的真正故里。这与宝鸡在炎帝陵旅游上所做工作欠缺有很大关系。
4.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力度不够。
陕西省许多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 “破坏性建设”、“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如森林破坏严重, 景区的任意开山取石, 珍稀动植物资源遭破坏。
二、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理论分析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指开发旅游资源不仅要满足当前人们需要, 还要考虑到后代人需要,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理论原则。
1.需求性原则。开发旅游资源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游客的各方面需求及时有效地推出各种旅游线路、产品。
2.共同性原则。这指的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并注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3.创新性原则。各地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应从本地实际出发, 考虑各种因素, 创新开发路子, 不搞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突出地方特色, 从而来吸引游客。
三、陕西旅游资源可持续科学开发的对策
(一) 坚持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相结合
旅游资源既有物质性的, 也有非物质性的。物质性的旅游资源表现为有形的客观实体, 如名山大川、森林湖泊、宫殿园林、文物拾遗等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非物质性旅游资源范围较大, 包含了人物、事件、艺术和民间风俗等, 虽然它们不具备物质形态, 但却反映了一个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积淀, 对物质性旅游资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陕西省的非物质性旅游资源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文艺作品、地方风俗礼仪、民间节庆、演艺特色饮食、庙会及文化节等, 形态丰富多彩。各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 应把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结合起来, 增加人文魅力, 不断拓宽旅游内容, 为本地旅游产业创造出新的附加值和社会效益。
1. 长城边关文化旅游资源组合。
在榆林境内秦代、明代长城绵延几百公里, 另外延安也有一些长城。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
生态休闲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 更是集生态性、休闲性和外部经济性于一体, 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强调人的自由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新兴旅游活动模式。文章从这一概念出发, 对生态休闲旅游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休闲生态休闲旅游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11) 06-228-02
一、前言
“休闲”和“旅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词, 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用, 还颇为新鲜。何为休闲旅游?简言之, 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 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 创造文化氛围, 传递文化信息, 构筑文化意境, 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 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 或者是休息、娱乐, 或者是学习、交往, 或者是欣赏大自然,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 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 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 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 它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作了新的延伸休闲经济对旅游主管部门、经营部门、商品开发部门、旅游项目的社会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内容。
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 更是集生态性、休闲性和外部曾在这里戍边, 革命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志
丹等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 这些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旅游开发价值。
2. 黄土风情文化旅游资源组合。
陕北风土民情、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有美如绝伦的剪纸、
绚丽多姿的农民画、唱不完的信天游、吹不尽艺、汉江小号也源远流长。的唢呐曲、扭不够的大秧歌、蜚声海外的安塞
腰鼓, 南北有瓜, 县县不同, 乡乡有别, 且各具特色。
3. 关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组合。
关中平原是陕西主要农业基地, 人口稠密, 千百年来生活在关中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 也创造出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间艺术。其中秦腔、眉户、碗碗腔、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羊马、年画、彩绘、蒲城焰火、岐山臊子面、锅盔等旅游资源尤为突出。
(二) 推进旅游增长极战略
4. 华夏始祖文化旅游资源组合。炎黄子孙业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的说法来源于陕西, 炎帝陵在宝鸡南郊7公里
的常羊山顶,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都要举行公祭炎帝仪式。积极开发陕西的华夏始祖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而且在凝聚炎黄子孙人心、祖国统一大业、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5. 秦巴山地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陕
旅游之我见
●赵俊萍
经济性于一体, 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强调人的自由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新兴旅游活动模式。本文主要是从生态休闲旅游入手, 探讨其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休闲旅游的概念界定
1.生态休闲。“生态”一词, 最初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后来慢慢引人到人类社会,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概念一经引入, 人们便开始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并给予深刻的反思。“休闲”是指从职业工作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 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感到有兴趣的方式去休息、放松和消遣, 积极地、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非常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总称 (冉斌, 2004) 。休闲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自己、恢复身心、发展自我和充实精神。由此可见, “生态休闲”是指与生态相关的、建立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休闲。生态休闲作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高质态的休闲方式, 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需。它可以通过人类群体所持有的生态行为规范、生态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感情, 关爱生命的伦理, 创建生态文化意境, 加强环境的保护, 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品德的全面完整的发展 (包庆德, 2003) 。
2.生态休闲旅游。在休闲产业蓬勃发展、休闲消费倍受青睐的现代社会中, 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居民选择的主要休闲方式。可是旅游休闲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不容忽视的是它给我们已经带来而且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基于这一反思, 学界提出了生态休闲旅游这一概念。
首先, 生态休闲旅游强调“生态性”。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比, 其第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各利益主体在利益驱动的心理支配下对可能实现的利益空间进行理性追求和良性互动, 在分享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休闲快乐之时, 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健康发展, 使旅游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南秦巴山地处于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及中原文化接壤处, 且连接西南、西北、华中, 历史人口复杂, 秦楚文化在这里交融。汉中盆地有大量的三国两汉文化景观, 如古汉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刺绣、编织、印染等手工工
北狭长、东西短窄的特点, 必须发展旅游多增长极。在关中东部选择韩城、关中西部选择宝鸡、陕北选择延安、榆林、陕南选择安康、汉中作为新的增长极, 以带动陕南陕北两翼整体推
(三) 建立旅游产品网络体系
6.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组合。
包容天下各主要宗教教派, 成为陕西宗教文化的独特现象。佛教八大宗中, 六宗的祖庭在西安, 而且佛教文化遗址非常丰富,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佛骨圣地”, 世界绝无仅有。楼观台是北方道教第一大派所在地, 西安城内罕见的伊斯兰教大清真寺, 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传播地。
来陕旅游的游客, 去东线返回, 去西线返回, 去北线返回西安, 违犯了旅游大忌, 经常走回头路。这样很容易造成旅游者疲倦, 很难满足游客的期望和需求。所以陕西旅游资源应东线、西线、北线和南线连成网络体系, 如关中旅游环线的建立, 形成了关中各市县环网状线路, 再不用返回西安住宿。
(四) 努力实施旅游名牌战略
西安是陕西旅游的超级重点, 占全省比重80%左右, 这种单极化增长战略对陕西省旅游
世界遗产是国际旅游的通行证, 得到国际的认可, 才可能有效吸引国际游客。陕西在这方面现在还是空白, 可以选择太白山以第四纪冰川遗迹, 把乾陵、昭陵、茂陵申报汉唐诸陵遗产;也可把华山、太白山、骊山、翠华山、楼观台捆绑在一起共同申报“中秦岭南北生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云南的旅游格局和陕西极为相似, 以省会昆明作为单一增长极, 前几年落后于陕西。但近些年来云南推行多极化战略, 新开辟了大理、丽江、瑞丽、西双版纳、景洪等新的旅游增长极, 实现了全省旅游全面发展, 现已远远超过陕西, 位居全国第七位左右。
(五) 积极开发自然类旅游资源
陕西旅游资源中文物型旅游产品特色明显, 这个产品定位不能改变。 (下转第231页)
针对陕西省长期发展战略, 根据陕西省南 (上接第228页) 但一个旅游资源大省, 如果旅游产品过分单一, 势必会影响到客源的规模及增长速度。所以要克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弊病, 必须开发建设一批自然风光型旅游产品, 如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经营类、天象气候景观类等旅游资源, 以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 积极开发参与、游乐、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
前些年流传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情况并未得到彻底改观。游客夜生活的缺乏、参与型项目缺乏、游乐项目缺少是游客停留陕西省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 (至今平均停留2天左右) 。所以, 我们应大力开发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
从发展战略看, 应重点选择反映陕西民间文艺特色的戏曲、腰鼓、歌舞 (仿唐、仿秦、仿汉、仿周等歌舞) , 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另外也要开发休闲类、探险类、生态类、主题公园类旅游, 如秦岭的生态旅游、汉江的水上探险等, 都可能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七) 寻求文化、科技、教育和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陕西既是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大省, 又是我国文化、科技、教育大省。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阎良飞机城、杨凌农科城等作为旅游资源, 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八) 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
和中东部各省相比, 陕西省在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推介上做得远远不够。让这样一个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大省默默无闻, 我们实在不甘心。
1. 加强和兄弟省市的合作。
更重视加强和主要客源省区大小旅行社的合作, 加强区域联合, 建立连锁经营和互利互惠的网络体系。
2. 遴选旅游形象大使。
陕西籍的国内、国际著名人士很多, 利用名人做广告, 放大他们的光环效应来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媒体宣传。
我国中东部各省市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经常做宣传, 而且制作比较精美, 看后印象深刻。但陕西各市几乎没有上中央台做宣传的。在媒体上做宣传, 笔者认为口号非常重要, 有助于塑造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如香港有“万象之都, 购物天堂”;西班牙有“阳光普照西班牙”宣传口号。陕西可用“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到中国来没到陕西, 等于没来中国”等口号来进行宣传。
●
摘要:旅游业是陕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文章从陕西这几年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实际出发, 分析取得的成就,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陕西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以及旅游业在中长期发展中的一点借鉴。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参考文献
[1].旅游文物艺术.南开大学出版社
[2].旅游资源鉴赏.同济大学出版社
[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郑州大学出版社
[4].宗教与文化.同济大学出版社
[5].旅游资源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陕西旅游资源 篇2
——以法门寺为例
田甜 陈丹 陕西科技大学
摘要:陕西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等级较高,其中不乏国家级和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而宗教寺庙性的旅游资源占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对法门寺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管理现状的全面分析,得出相关持续发展可行性建议,以此对丝绸之路陕西段上其他的宗教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所借鉴。
关键词:丝绸之路;宗教旅游;法门寺;资源现状
陕西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是指陆路丝绸之路(陕西段内)沿途经过城市西安、咸阳、宝鸡三市内的旅游资源。而宗教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开放的历史悠久的,依靠宗教仪式或宗教神秘氛围吸引信众或非信徒在内的旅游者前来参观的旅游资源。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法门寺建立的直接影响因素,法门寺做为佛教东来的必经之地留下了佛教东传的许多足迹。
1.法门寺的历史和现状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因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和高筑真身宝塔,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故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1]
1989年法门寺博物馆在刚开放时候游客直达到30万次的峰值,从1992年至2008年间总体趋势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2007年经曲江建设团队改造后于2009年法门寺迎来了它的第二次旅游高峰,从而带动扶风县以及整个宝鸡市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数据统计并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法门寺景区没有经过一般旅游地的探查、参与阶段,从一开始就进人了发展阶段,开放第一年游人量就达到近十四年中峰值,这与佛骨舍利的发现形成的轰动效应和随后的大力开发有关。目前法门寺做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必将随着陕西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
陕西旅游业的特点和优势 篇3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它3100多年的城建史及其灿烂多姿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首选地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陕西省的旅游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多样性强。陕西省既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省内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黄河流域的北国风光、长江流域的南方色彩、以及八百里秦川的秀美和高大雄伟的秦岭山脉而闻名。全省现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地级风景区2个。丰富的地热资源使陕西成为我国多温泉的省份之一,如临潼华清池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沐浴泉。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陕西保留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文化遗产,有“蓝田人”遗址、“半坡”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等72座历代帝王陵墓,有西安城墙、大雁塔、钟楼等一大批古建筑,有大慈恩寺、大兴善寺等著名寺院、佛塔,有秦兵马俑、汉青铜器等艺术珍品,有延安、西安等近代革命纪念地,还有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风味小吃、手工艺品、民俗风情等等。
2、旅游资源价值高,品位高。作为中国西部的旅游大省,陕西以人文景观数量巨大、价值珍贵而驰名中外。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树龄超过5000年的“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桓———明代古城墙;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埋藏最丰富的帝王陵墓群———关中七十二陵;世界上唯一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皇家寺庙———法门寺;中国规模最大、收藏最多、设施最完善先进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收藏古代碑石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碑林以及世界级文物考古新发现———汉景帝阳陵等等。这些景观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奇珍瑰宝,而且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陕西省拥有国家一级文物3562件,其中有123件是国宝级文物。其价值之高、品位之高堪称国内仅有,世界罕见。
3、以文物古迹游为主。陕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珍贵的文物古迹。陕西的文物古迹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等级之高在全国均属首位,这是陕西省旅游资源的显著特色。基于这样的资源特点,陕西旅游业长期以来走的都是以文物古迹游为主的发展路线。据统计,陕西省目前收藏的珍贵文物有200多万件,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居首位。县级以上文物古迹保护遗址15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占全国的1/l0。在文物古迹中有宫殿遗址820处,帝王陵墓和名人墓葬567处。这些珍贵的文物驰名中外,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其发展状况来看,陕西在今后仍将长期以文物古迹游为其主要产品特色。
4、旅游线路规划整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省的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陕西省依托资源布局和交通网络,以省会西安为中心,关中地区为主体,陕南、陕北为两翼,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北线和市内五条主要旅游线路,布局比较合理,规划十分整齐,这也成为陕西旅游业的重要特色之一。
陜西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1、资源优势。陕西省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表现在独特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其省会西安是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都地位长达1100多年,其中周、秦、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西安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此外,陕西地跨秦岭山地、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科学考察等多种旅游的丰富自然资源条件。
2、区位优势。陕西位于我国内陆中心,北靠内蒙,南接川鄂,西依甘宁,东邻晋豫,是通往大西北的门户,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省会城市西安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发展能够对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西安地处中西部的前沿,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是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高潮的到来,西安必然会成为西北地区客商、资金和物资的集散地,西安将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西北地区旅游龙头的地位,成为西部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和辐射源,对西北五省的旅游业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3、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给陕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0年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召开,与会的中外客商5万多人,总投资金额达1000多亿元。备受关注的“2001年·中国西部论坛”也在西安举行,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东西部商界精英云集古城。我们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说明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收获是多少,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它带给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机遇远不止于此。
4、人才优势。陕西目前拥有数以万计的专职旅游从业人员,导游员从总体素质上来说也保持了较好的水平。此外,陕西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每年都有数万名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这就为劳动密集型的旅游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省会西安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一些全国知名大学办有旅游专业,每年培养数百名旅游专业人才。若能合理地吸收和利用这些人才,必然会对陕西省的旅游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优厚的政策优势以及充足的人才优势,陕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备,城市旅游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旅游管理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这些都为陕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陕西省红色旅游的问题 篇4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一) 有利于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彰显革命风貌、提升革命形象的重要窗口。也会直接或是间接的促进交通、购物、住宿等方面的发展。陕西省为了更好的发展红色旅游, 在交通方面做了很多的改进。“十一五”以来, 实施旅游景区周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4028公里, 建成养管示范路3450公里, 先后开通了西安至汉中、西安至延安、西安至禹门口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 在促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开发了当地, 利于当地居民的出行。在带动交通发展的同时也让旅游者感受到革命精神和革命力量, 振奋精神, 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同时对当地的居民也有一定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住宿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外来的文化、观念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二) 有利于发挥革命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记载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发展历程,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教育财富。对年轻人来说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在旅游的过程中, 将革命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潜移默化的传输给年轻人, 达到既能学习到也能旅游到的双倍效果。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是川陕革命根据在陕南唯一的纪念馆, 纪念馆内陈列了红四方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著名战役、红色交通线穿件及活动情况, 老一辈在这块红地上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实践活动。通过对馆内的游览, 了解中国革命发展的艰苦历程, 增强对革命先辈的了解, 教育人们不怕苦不怕累, 学习老一辈的精神。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是全国所有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斗争时期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院内大量的照片、文献、图表和文物, 深深的吸引游客, 在游览的同时弘扬革命精神, 增强年轻人爱国的情感。
(三)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是围绕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行的。发展红色旅游, 区域旅游路线相连接, 城乡之间交流发展, 国内外之间互动学习, 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发展与平衡。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应该全面、协调、可持续, 红色旅游能发挥这个作用, 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经济发展单一的延安地区。
二、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圣地。旅游文化时间长, 历史悠久, 保存完整,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陕西省旅游再创历史新高, 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 同比增长26.3%, 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 同比增长34.7%;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70.4万人次, 同比增长27.45%, 收入13亿美元, 同比增长28%, 接待国内游客18135.3万人次, 同比增长26.34%, 旅游收入1240亿元, 同比增长35.3%;旅游总收入已占全省DGP的11.04%, 旅游业拉动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陕西省“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调查陕西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共有486处, 其中延安360处, 榆林37处, 西安30处, 宝鸡5处, 咸阳9处, 渭南18处, 铜川4处, 汉中12处, 安康7处, 商洛4处。2011年9月, 延安累计接待游客1680.5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91.35亿元人民币, 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2.36%和55.67%。西安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5598.61万人次, 同比增长37.96%, 旅游业总收入423.62亿元, 同比增长35.43%。宝鸡市前三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168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 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21%和22%, 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和83%。渭南市1-9月份,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777.97万人次, 同比增长64%, 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1.2亿元, 同比增长86.4%。汉中全市接待游客27.7万人次, 旅游收入1.03亿元, 同比增长10.8%和8.4%。安康市接待游客1178.92万人次, 同比增长23.68%, 旅游综合收入48.93亿, 同比增长30%, 分别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78.34%和86.9%。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国家评定标准, 陕西省具有五级旅游资源4处, 四级资源11处, 三级198处。资源数量众多, 分布较广。2003年, 受“非典”影响, 全省其他城市旅游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只有延安市红色旅游保持增长;2004年, 作为红色旅游大市的延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0万人次, 旅游收入15.3亿元, 在全国位居前列。近几年以来, 陕西省的红色旅游景区 (点) 更是成为了热门的地区。2005年“五一”黄金周, 延安市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 旅游收入3.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1%和22%。
三、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还不统一, 形式单一、死板
陕西省的红色旅游开发大多统一化, 创新意识不强, 没有自身的特色。陕西红色旅游景区所展示的大多数是参观静态的实物较多, 人动景静, 比较死板, 不能更好的吸引旅游者。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要表现在“红色”上, 也要表现在旅游上, 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更多的接受教育, 这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让游客参与其中, 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 使其形式更多样化。
(二) 基础设施滞后, 未形成良好的网络系统
陕西红色旅游大多分布在秦巴山区和黄土沟壑, 属于陕西省落后的地区,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经济发展欠缺, 硬件设施落后不发展, 所以红色旅游只局限在一些设施条件好的地区, 因此产生差距, 不能全面发展。
(三) 红色旅游发展不平衡, 出现“北热南冷”的局面
延安是陕西省旅游发展比较快的城市, 2004年全年共接待389.83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2005年接待境内游客509.42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20.32亿元, 同比增长了28.3%和53.3%。然而, 有许多红色旅游的发展并不理想。2004年, 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八办”两馆的游客数量不足5万人, 年收入大约10万元。这些地区就成为了陪衬, 对比之下形成差距, 发展不均衡。
(四) 历史文化传承意识不够
红色旅游的重点在于教育, 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陕西有些旅游地区的侧重点只重视经济的发展, 忽略了文化的传播。例如相关景区的书籍、纪念品以及手册等开发不足, 讲解人员缺少等问题。
四、陕西红色旅游的对策
(一) 科学合理的进行合理的规划
陕西省属于红色旅游胜地, 所以科学合理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不仅要对受欢迎的景区进行保护, 也要对周边地区合理的开发, 有利于陕西省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二) 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
要加强陕西省的整体形象宣传, 突出特色, 强调重点, 提高知名度。找到具有特色的来招徕游客, 宣传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强调重点, 并与临省市的互动交流, 提高知名度。
(三) 保护好本地的资源, 统一布局
陕西省要对已开发和未开发的进行管理和开发。对于已开发的, 要进行保护和修复。对于未开发的, 要合理的开发和规划, 分布合理, 布局统一, 保持陕西省的文化特色。
(四)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 体现红色价值的载体, 所以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 讲解能力和组织能力。可以通过从业人员的讲解和描述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陕西红色文化。陕西省部分地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游客了解较少, 所以达不到要求, 使得一些发展较慢的地区遇到瓶颈, 不利于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一五”期间陕西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报道之二[N].陕西日报, 2006-02-23
[2]马耀峰, 宋保平, 赵振武.旅游资源开发[J].商场现代化, 2005 (8)
[3]杜亚芳.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 (9)
谈陕西旅游文化演出 篇5
赵潇松
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主流,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游山玩水,更注重人文内涵,希望在旅游中增长知识,得到心灵上的陶冶。我国西部文化古迹多,资源种类全,品味高,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世界旅游已初步形成了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三大品牌。西部旅游中,西北区突出大漠黄河、丝路花雨,历史长廊;西南区展示奇山秀水、植物王国、民俗风情;青藏高原特色是雪域屋脊、大江源头,神山圣水,各有特色定位。
文化是自然的生命和灵魂,自然山水美丽,但有价有限,文化艺术空间,是无价无限的。旅游演艺业的概念所谓“山水不可易,人文日日新”、“感官新体验,消费新模式”。旅游演艺作为一个城市、一个景区的新名片。它的作用,一是丰富了演艺产品市场,增加了旅游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二是宣传了城市、景区,快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三是能够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宣传精神文明的阵地。
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驱动下,2005年前后,旅游演出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北京的《功夫传奇》、杭州的《宋城千古情》、河南的《禅宗少林》等在旅游市场火爆异常。其实早在1985年,人们尚不知旅游演出为何物时,陕西就推出了《仿唐乐舞》和《长安乐舞》,可谓首开中国旅游演出之先河。当年《仿唐乐舞》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其演出盛况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进入新世纪,陕西旅游演出现状却是:“惨淡经营,裹足不前,缺乏创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支柱产业的高度。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十三朝帝都辉煌、关中特色民俗、陕北高原风情、延安红色精神、陕南秀山绿水等多种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陕西的山水情景舞剧《长恨歌》,曲江芙蓉园的《大唐追梦》,秦腔交响诗《梦回大唐》,台湾恒丰集团的《大唐夜宴》等,“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主推盛唐文化,将目光瞄准了旅游市场。如何整合旅游文化,确立发展引爆点,真正推出“艺术元素丰富,结构形式新颖,表现手段多样,呈现方式独特,特色文化闪亮,市场定位准确、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产品,已成当务之急。
我认为,陕西旅游产业要想深度开发,与文化充分融合,打造高品质演艺产品,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因地制宜,特色立足,创建品牌
旅游演艺产品要因地制宜,演艺产品要展示出亦真亦幻的艺术情景,使观众物我两忘。必须有独树一帜的特色。这种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品牌特色等必须是其它地方难以简单抄袭或复制的。同一个地方的多台演艺节目,也要各具特色。形成协同效应,创建旅游区的品牌,推动了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融资
政府在重点项目的制作前、制作中、制作后可申批拨款作为前期启动经费;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批准创办产业责任公司推动项目发展。树立市场意识,投资主体上,既有国有,也有民营或个人。在投入形态上,既有资金、土地等有形资本,又有创意、品牌、作品等无形资本。在资金来源上,既有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民营企业股份资金、银行贷款,也有品牌的无形资产投资。
3.培养人才,机制灵活,管理高效
通过各种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这是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经营型人才。要采取联合办学、集中培训、示范引导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各演艺项目应为公司化运作,根据项目,按需设岗、以岗择人、以岗定薪,推行合约管理。以必要的人才投资、有效的激励机制、包容的文化环境,汇集创作和管理骨干,形成精英演出团队,以有效的方法管理人,以良好的前景留住人,以和谐的团队精神凝聚人。
陕西实验教学资源使用现状及对策 篇6
关键词 实验教学资源;学生实验开出率;实验共享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03-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Shaanxi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Zhao Li
Abstract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to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especially the tilt of the rural weak schoo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ut makes a serious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equipment in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In addition, due to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urbanization, large flows of rural students to urban areas has also caused the government spent great efforts to the new configuration rur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vacant waste, urban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lead to a new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uneven. Cause various typ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to groups experiment out low, which restrict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cre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secondary schools within the region Shared Resource Center, you can resolve changes in supply and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on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dynamically, so that the limited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benefits to be maximized.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students experiment out rate; experimental sharing center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n, China 7101001
1 引言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日益受到关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存在三大瓶颈问题。一是地区差距。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影响很大,如陕西薄弱学校所占的比例大,与少数示范学校相比,教育资源配置差距非常大。以陕西财力很难使之达到均衡化,更不要说与京津沪及东部沿海较发达学校看齐。二是城乡差距。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造成城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紧缺及农村教学资源尤其是校舍的空置浪费,后者又加速乡村师生流失,加剧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三是学校差距。城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紧缺加大少数示范学校与大多数普通学校差距,使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风。随着生源流动不断变化,在均衡配置实验教学装备、充分使用实验教学资源过程中引发一些新问题,使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陷入一种困窘境地。
2 陕西省各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及使
用现状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内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合理调节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学资源,笔者在陕西省中学化学教研组长省级研修培训、陕西省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阳光师训等国培计划实施中,利用对全陕西省10个省辖市的84个县区化学师资培训的机会,就陕西省各区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装备经费的投入、实验室设施配备及使用、实验师资素质和配备、区域内各校际之间距离、学生人数、学校周边等情况,与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研讨。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普九”“普实”工作的推进,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许多学校具备二级以上标准;虽然实验设施配备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实验教学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除少数农村地区学校没有化学实验室外,大部分学校已配有正规实验室,但是由于没有保证实验运行的经费开支,一些学校在普及实验教学配置后从未开设过学生实验,也从未补充过实验药品和其他低值易耗品,有些学校的药品居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实验室形同虚设,仅充当学校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
许多普通学校由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低、实验经费投入较少,实验室仪器更新速度较慢,实验室缺少实验药品,加之没有专职实验员,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对化学教师来说工作量太大,只能选做演示实验。而一些县城示范中学,虽然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有专职但不一定专业的实验员,有一定的实验经费投入,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仍然差强人意。原因是这类学校往往拥有多个甚至十多个教学班,只配备1个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周转不过来,实验员顾不过来,以及课时少、教师负担重,只能保证演示实验的开出率。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城市优质中学拥有现代化实验室、充足的实验经费和专职专业实验员,但其实验教学的现状与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与充足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是不相符的,学生实验开出率依旧不高。究其原因是这类学校班额太大,一个班少则六七十多则九十余学生,实验室容纳不下不说,几十上百个学生一下涌进实验室,吵吵闹闹,乱乱哄哄,实验室安全成了最大问题,教师很难组织管理,根本无暇指导学生实验,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探究,往往只好少做或者不做学生实验。
3 各类学校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低下的成因探析
课堂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师、实验员的配备。陕西省各类学校的现状是薄弱学校没有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开不了实验;普通学校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源外流,部分农村初中生源不足、规模过小、实验设施配备较低,加之教师结构不合理,不愿多开学生实验;优质学校由于择校造成班数多班额大,教师、实验员开设学生分组实验工作强度大、责任大、压力大。大多数学校没有教师保健费,课酬与普通上课一样,因此对教师分组实验缺乏动力,常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能少开就少开。
在与各地化学教师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各类学校学生实验的开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之间实验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实验装备低水平重复建设,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造成闲置浪费;已有的优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共享不够,不利于持续更新和优化。这也成为制约化学实验改革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过去一直存在的那些诸如实验考试制度的引导、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敬业精神等影响因素,依然影响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
陕西省许多地方现行的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是,中考前,县区内所有初三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校里,每个学生从几个应考实验内容中抽做一个,实验的内容范围比较窄。多数在指定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中n选1甚至2选1,通常仅半天时间就可以通过七八百甚至更多学生,学生平时做与不做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相同。这种走过场式的实验考试使得许多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平时学生分组实验,不愿意投入经费、资源、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的教与学,而宁愿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认为只需要在临实验考试前突击集中做一次,甚至只讲一下必考的实验就可以了,使得实验课几乎丧失它的教学价值。
一些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工作认识不足[1],重视不够。他们重硬件建设、轻配套投入,认为实验室建设达标是学校规范化验收的必备条件,是形象工程、标志工程,必须抓好;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认识不够,认为实验员就是保管实验用品,因此可以兼职,不一定要专业,不关心实验室管理是否规范,教学仪器设备是否充分发挥效益,没有检查考核措施,对教师准备实验、制作教具、改进实验、维修仪器设备等工作不计课时。等等这些,间接促使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低下。
受应试教育影响[2],考试成绩是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一般学校一周只有2~3节化学课,为了赶进度,要成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讲授上。而学生实验的开出一般一节课是很难完成的,用更多的课时做学生实验更是不可能。所以黑板上讲实验和用课件演示取代实际操作的实验教学方法仍然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广泛存在。
4 合理配置并充分使用教育资源是促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2011年8月18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教育资源建设,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出发,坚持需求导向,要解决资源建设和共享的问题,明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弥补条件不足并促进教育公平,以优质资源引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陕西省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步伐比经济发达地区慢,实现校际均衡无疑需要大量新的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新课程改革对办学装备提出更高要求,使全省学校的现有教育技术装备不适应实验教学实际需要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城乡对优质师资、实验教学资源的供求矛盾,如何解决困难地区加大教育投入时的窘境与已有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矛盾,如何解决实验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迫切要求探索一条合理配置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新途径。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用,应该重新整合区域内所有学校实验教学资源,打破行政分区,按生源和学校分布就近划分区域,创立区域内中学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中心,使区域内各学校在师资资源、设备设施、课程资源等方面达到共享。这样既可以盘活农村相对过剩的校舍、装备和师资,使静态教育资源存量盘活成为动态教育资源增量,又可以在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基础上,高质量配置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并使之得以充分利用,达到投资效益可持续性最大化目的。
在实验共享中心,实行统一实验课程要求、实验考试模式及教师评价体系。定期检查实验中心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制定实验中心共享资源标准,推动优质资源发展机制形成,排除上述影响学生实验开出率的种种因素,确保实验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
总之,在經济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用,使政府教育投入效益达到最大化,缩小教育不均衡差距,创建涵盖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在内的区域实验共享中心,不失为一种区域内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办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杜永来.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13-14,26.
[2]李淑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46-147.
陕西旅游资源 篇7
1 体育旅游资源概述
体育旅游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 但仅限于个别人, 并没有形成规模。它真正被明确提出是在2011-03-16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体育业和旅游业被当作生活性服务业要求大力发展。体育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交汇, 形成了一种新模式——体育旅游。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将体育旅游阐述为“以体育为内涵, 以旅游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的休闲生活方式”。
体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水体型和地貌型, 而地貌型又可分为山地型、峡谷型、高原型等多种。这种划分依据的是地区内重要的主自然环境。陕西秦岭就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拥有了丰富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 依靠这一有利条件使区域内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因为陕西秦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所以, 将其自身的资源开发模式定义为资源型。资源型的开发模式是指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 结合体育旅游的特点联合开发, 以此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品优势的转化。
由于陕西秦岭位置特殊, 再加上其地质构造特殊、复杂, 所以, 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除了有秦岭、太白山等国家自然保护区外, 还有知名的华山、骊山等旅游景点;区内不仅有巍峨的山峰, 造型奇特、神秘的溶洞, 还有许多险要的峡谷, 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在巍峨高险的秦岭山脉上有许多古建筑, 比如华山道教场、蓝田猿人遗址等, 大山深处还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等。这些丰富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为陕西秦岭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陕西秦岭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资源丰富多样。除了以上提到的地质地貌景观外, 还有许多特有的气象景观、生物景观, 比如太白积雪、华山日出等;除了多样的自然资源外, 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比如华清池、烽火台和大量的文物古迹等。多样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光。
旅游资源丰富并不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陕西秦岭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声名海外的原因在于它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除了有与其他景区同类型的景观外, 还有许多独特的景观, 比如远古猿人遗址、独特的地质地貌等。陕西秦岭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独具魅力的原因还在于它不受季节影响。许多旅游资源都受季节的影响, 比如夏季漂流、冬季滑雪, 但是, 陕西秦岭由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不管哪个季节去游览都可观赏到不同的风景。
4 开发旅游资源的有效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扩展客源
为了应对市场压力, 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 制订有效的发展策略, 进一步推动陕西秦岭山地体育旅游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使其走向世界。除了将陕西秦岭推向世界外, 还要注重对国内客源地的扩展, 将目光瞄准临近的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 逐步形成稳定的客源。
4.2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山地体育旅游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但是,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行业, 它对从业人员有比较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旅游知识, 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熟知一些常识等,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 还必须要重视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综上所述, 在选择从业员人员时, 必须要以以上几点作为参考, 同时, 这也是员工培训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4.3 做好基础配套设施
基础配套设施直接体现了该区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为了能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旅游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必须要跟上, 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合理布置基础设施, 突出设施的功能, 保障游客的安全。
5 结束语
在山地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 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促进山地旅游的发展, 陕西秦岭一定要找准定位, 依靠自身优势, 充分发掘资源特色, 推动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但是,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 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使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
摘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正在慢慢走近人们的生活中。它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 在满足了人们休闲旅游需求的同时, 也锻炼了身体, 因此, 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山地体育旅游, 它已经成为了广大旅游者的首要选择。在山地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着重研究了陕西秦岭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 分析了它的优势, 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以促进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秦岭,山地体育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叶春.秦岭山地体育旅游经济圈发展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2) :28-30.
从大旅游观谈陕西旅游市场的发展 篇8
一、大旅游观
“大旅游”观是指旅游的大资源、大市场、大产业带和大产业链等方面的产业和空间整合, 是一种符合世界旅游需求结构变化和产品类型发展趋势的新观念。它注重旅游需求的复杂和个性化, 对市场更加细分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将旅游视为物质与精神的消费结合体, 提出旅游的吸引物还应包含非物质, 如环境、文化、形象和机制等。
二、陕西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 陕西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和机遇
1) 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陕西建都, 历时1191年, 其文物的数量和价值在全国均属首位。例如,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坑;迄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墙;珍藏唯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法门寺皇家寺庙;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藏品最多、设施最先进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文物古迹为特色的西安古都旅游区、临潼旅游区、华山旅游区、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太白山旅游区、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终南山旅游区、咸阳帝王陵旅游区、汉中“两汉三国”旅游区和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10大旅游区和“丝绸之路”西安古都文化游、“三国”游、黄土风情游和黄河精选游等5条专项旅游线路。同时, 目前以省会西安为中心, 关中地区为主体, 陕南、陕北为两翼, 形成了东、西、南、北和市内五条主要旅游线路, 有着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和国内国际航空通道。2) 社会资源较为充裕且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陕西多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旅游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能为陕西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3) 经济的发展、群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活动给陕西旅游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西安为中心、关中为主体、向陕北和陕南扩展的旅游战略发展格局, 提出了“基础在文物、做强在文化、扩展在会展、做大在旅游、支撑在金融”的思路。
(二)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劣势和挑战
1) 陕西省各区域之间旅游发展不平衡, 很多知名度高的景点分布较散使得行程用时太长, 游览积极性降低, 大多游客来陕只集中于西安一地, 极大地浪费了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2) 陕西旅游产品多年来主要以静态文物观光型为主, 未能及时进行旅游产品升级, 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协调, 市场观念和开发意识薄弱, 参与性旅游活动较少, 游客体验不深, 停留时间短, 美誉度和重游率较低。另外, 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有些景点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 一些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强行兜售、强买、强卖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陕西的旅游形象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3) 陕西有些文物古迹和宗教旅游资源与周边省区趋同化现象较明显, 客源又相近, 区域竞争激烈。加上陕西省在全国整体经济活力还较低, 近几年虽然增加了旅游促销的投入力度, 但仍远低于其他旅游强省。在陕南, 有的市宣传经费仅有几十万元, 而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一年的促销费用就超过千万元。投入的不足造成旅游产品设计和创意水平不高, 市场开拓能力低, 经济效益较差。
因此, 针对陕西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 提出以下的发展对策:
三、陕西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一) 树立“大旅游”观, 坚持多元化融资, 组建龙头企业,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要在全省开展大旅游观宣传, 全面开放市场, 支持鼓励省内外开展旅游联合和协作。实施集团化战略, 组建大型旅游龙头企业, 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如景区信息咨询、道路和设施标志、应急和救助、游客权益保护等服务, 对一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人造景观要坚决取缔, 对乱收费、乱拉客、乱宰客等现象要有力的查处。
(二) 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打造特色品牌
目前陕西省除了正在实施的“一六八”旅游规划项目外, 还对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法门寺文化景区、华山旅游景区、汉文化旅游线路、秦岭生态旅游区、韩城古城旅游景区、陕北红色旅游、温泉休闲旅游和旅游环境工程建设等10个项目进行了重点建设, 提出了“人文陕西, 山水秦岭”的品牌主题, 推出了关中的古色旅游、陕北的红色旅游和陕南绿色旅游品牌。要继续深挖景区的文化内涵, 做到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协调发展, 让游客得到更多的旅游体验。
(三) 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手段, 推广陕西旅游整体形象
将旅游产品和广播、影视、演艺相结合, 形成促销合力。除了利用交易会、推广会和媒体传播等传统的促销方式, 还可以通过商务旅游、会议旅游、高科技农业旅游、修学旅游、名剧、名人效益等方式精心策划促销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 精确制定陕西旅游的个性定位, 出台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 通过形象推广、媒体广告以及专项推介等活动来拓展市场影响力。
(四) 建立适应大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制定旅游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财政、交通、林业、建设、宗教、文化、文物、公安、工商、物价、卫生、广电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旅游发展工作, 预防旅游景点行政条块分割和争夺客源而发生的内耗。
(五)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在城市规划设计、道面铺装、建筑设计及标识系统等方面要体现旅游功能的要求, 将艺术化、规范化与环境相协调, 提高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 陕西旅游市场应当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从“大旅游”观出发, 创建特色旅游品牌, 进一步抓住国内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 实现陕西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
摘要:陕西旅游市场在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时, 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提出以大旅游的观念来指导陕西旅游业的发展, 制定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大促销力度、建立大旅游管理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大旅游观,陕西旅游,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杨茂盛, 李奥.陕西旅游发展攻略[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
陕西华阴旅游景区网络营销 篇9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S) 。 (1) 丰富的旅游资源。华阴拥有西岳华山、玉泉院、西岳庙、仙峪口、瓮峪等多处旅游景区, 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这些为华阴旅游景区开展网络营销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优越的地理位置, 便利的交通条件。华阴位于关中平原东部, 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 是中原入陕的必经之地, 现已开通高铁, 交通便利, 距古城西安也很近, 能受到西安旅游的辐射效应。 (3) 一定的网络基础。随着网络营销观念的兴起, 华阴主要旅游景区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并开通了微博进行网络营销宣传, 同时由政府建立的网站, 如陕西旅游资讯网、陕西旅游政务网等都为华阴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网络资源。
2.劣势分析 (W) 。 (1) 营销观念缺乏创新精神。从目前来看, 华阴旅游景区的营销方式逐步开始多样化, 但大部分宣传手段还是比较传统。对于旅游景区而言, 如果只局限于传统的营销策略, 其特点及优势就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 因此, 华阴景区方面想提高客流量, 还得从转变营销观念, 创新营销策略上着手。 (2) 网络营销内容不够丰富。旅游景区网站应做到内容详实、丰富整齐, 并要求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目前华阴旅游景区大部分网站信息展示方式大同小异, 展示手段比较单一, 具体表现为文字过多, 图片过少, 设计理念陈旧, 缺少动态的、直观的信息展台。 (3) 网站信息服务质量不高。与国内旅游服务发达的地区相比, 华阴旅游景区在其网络营销宣传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不全面、解答游客问题不及时、服务态度不好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将成为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机会分析 (O) 。 (1) 省、市政府对华阴旅游景区的政策支持。陕西省、渭南市和华阴市等各级政府, 及相关单位对华阴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与支持, 鼓励旅游景区加强网络营销渠道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对旅游景区进行宣传与推广。 (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网民数量的增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这份数据既体现出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生机与活力, 更为华阴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旅游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作为世界三大朝阳产业之一, 旅游业被认为是最适合电子商务模式的领域之一。近年来, 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 国内各类专业旅游网站, 比如携程旅行网、驴妈妈旅游网等的兴起, 也为华阴旅游网络营销宣传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4) 居民休闲时间增加, 旅游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 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居民手中可供支配的财富越来越多;随着法定节假日的增多, 居民的休闲时间也不断增长;加之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免收政策出台, 这些都将刺激人们的旅游热情。
4.威胁分析 (T) 。 (1) 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 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 作为信息劣势的一方, 消费者因为不能实地勘察景点, 总是担心受到欺骗, 加上时有类似新闻在媒体上出现, 造成消费者对网上宣传的信息心存芥蒂。消费者对网络的这种认识也会给华阴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造成一定影响。 (2) 竞争激烈。随着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申遗成功, 旅游景点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加之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也开始重视实施网络营销, 必然使得旅游业网络营销模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时也为华阴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可见, 网络传媒的优势与相关政策的支持给华阴旅游景区开展网络营销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环境的威胁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需要企业慎重决策。通过对旅游市场良好发展前景的分析, 可以得出目前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华阴旅游业的发展, 华阴旅游景区应优先选择SO战略, 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 即抓住人们高昂的旅游热情的心理特点以及广阔的目标市场机会, 通过开展网络营销发挥华阴旅游优势。
二、 网络营销策略
1.网站营销。以华阴旅游局为主导, 建立一个华阴旅游官网,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网站的公信力, 还可以方便游客浏览、了解华阴的旅游景点。该网站应包括华阴简介、景点分布、各景点信息、 交通路线 ( 电子地图) 、在线服务、网站互动、天气查询、游客投诉反馈以及信用评价系统, 注意多放置一些景点图片或小视频, 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同时, 网站的运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和管理, 加快资源的更新速度, 使网站上始终保持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2.搜索引擎营销。搜索引擎营销是全球最大的一种网络营销渠道, 目前常用的网络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狐、雅虎、有道、中搜、搜搜、搜客等, 华阴旅游景区可以和各大网络搜索引擎合作, 例如在搜狗首页输入关键词“华阴”, 就会出现华阴简介或华阴地图, 输入“华阴旅游”, 则会出现华阴旅游指南、华阴旅游景区介绍、华阴旅游攻略等。
3.博客营销。博客是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华阴旅游景区可以通过目前普遍流行的博客平台, 利用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不同主题的宣传, 上传大量的旅行社带团出游游览景点的相关视频, 以及旅游景点的精美图片。同时, 选用准确的博客关键词, 并设立导游博文、游客博文、名人旅游博文等板块, 以供旅游心得的分享。
4.网络社区营销。 又称SNS营销, 它是随着网络社区化而兴起的营销方式。目前网络上主要的大型社区和论坛主要有:百度贴吧、天涯论坛、人人社区、QQ空间等等。在网络社区营销方面, 目前华阴旅游景区仅仅在百度贴吧有一个“华阴吧”, 人们可以在上面交流一些关于华阴旅游的话题。而在天涯论坛、人人社区等主要网络社区里都没有有关华阴旅游的版块, 因此, 可以在各大网络社区里建立关于华阴旅游景区的论坛, 鼓励游客们提出意见, 相互交流。
5.网络广告营销。随着旅游网络营销理念的不断深入, 国内各大旅游景区在网络空间的竞争也将日益突出。如果旅游景区仅仅通过消费者主动搜索来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 就需要一种更直接的策略, 即网络广告营销策略。网络广告营销策略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多媒体、跨时空等特征优势。华阴旅游景区可以选择适当的网络媒体进行网络广告投放, 加深消费者视觉刺激与印象。
三、 实施保障
1.努力提高网络营销意识。要想提高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的效果, 华阴旅游企业需要转变观念, 掌握主动权, 既要从意识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 又要掌握丰富的互联网知识。可以通过举办以旅游企业为主体, 以普及旅游网络营销知识为目的的研讨会、交流会或者培训班等系列活动来推动, 并达成网络营销的共识, 促动联合营销, 提高旅游景区的上网比例, 扩大网上市场供给。
2.大力吸引网络营销人才。华阴旅游景区要想吸引网络营销人才, 首先要善于识别优秀人才, 要求他们既懂旅游营销知识又懂信息技术, 能为旅游景区网络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其次, 应该通过多种途径, 比如网络渠道、猎头公司、报刊广告等, 以优厚的待遇招聘旅游网络营销专门人才;再次, 要建立能够吸引创新型人才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手段,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 同时挑选企业骨干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景区网络营销专业人才队伍。
3.积极解决网络诚信问题。加强旅游景区网络营销诚信建设, 首先要求华阴旅游管理部门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管体系, 建立旅游景区网络营销诚信档案及公示制度, 方便游客及时查询, 改变以往游客被动出游的信息劣势地位, 让游客掌握出游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 还可以开通游客在线反馈功能, 消费者可以将旅游过后的感受以及对网站的服务质量反馈给旅游企业, 企业从中获得反思和启发, 从而促使华阴旅游景区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陕西洋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篇10
洋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都有鲜明特色。以珍禽朱鹮、蔡伦纸文化、华阳古镇、长青生态为代表,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35处, 蔡伦墓、智果寺、青山观等主要景区 (点) 13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
1.1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 区内海拔高差悬殊。既有峨眉之秀, 又有九寨之美, 区内原始森林、冰川遗址、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观十分独特。区内海拔高差悬殊, 主峰兴隆岭活人坪海拔3071米, 为陕南最高峰,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被誉为“地球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区域”。该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森林生态环境, 孕育了种类独特、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库”, 有种子植物2039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1种;脊椎动物330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种, 尤以秦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而闻名中外, 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尤其是朱鹮自然保护区, 自1981年朱鹮被重新发现以来, 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有关国家的关注, 1986年国家在洋县建立了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 1987年朱鹮被国家列入一级珍稀保护动物, 1992年12月我国实施《朱鹮拯救工程》, 1994年1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朱鹮列入“极濒危动物”, 级别高于大熊猫和华南虎。朱鹮在人们心中受保护程度逐渐加深, 大家对于朱鹮的兴趣也逐渐浓厚。洋县是朱鹮的故乡, 也是目前世界范围惟一的和最后的野生种群栖息地。
1.2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华阳古镇地处堪称中国“中央公园”秦岭南麓的山区小盆地中, 全镇总面积约为561 km2, 南距洋县县城76km, 背靠秦岭北坡太白县和周至县, 西邻留坝县, 东接佛坪县, 是秦岭南坡腹地的中心城镇。华阳古镇历史悠久, 人文积淀深厚, 自秦汉以来沟通关中与陕南的最近捷的古道——傥骆道上的重镇, 一方区域的物资集散交流中心。古镇空间布局建设采用中轴线布局方式, 官府和庙宇在北, 辅镇全城;商贸街和居住在南, 以利贸易经营;古堡兵营在河东高台上, 便于安全保卫, 并以古商贸铺板门街为中轴线, 南为商贸区, 中为行政文化区, 北为生产区布局十分严谨, 是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经典。此外由于地处秦岭南坡中山区, 既有黄河流域文化成分, 又因气候物产似长江流域而有楚蜀文化成分, 风俗南北杂合而有秦腔楚韵, 具有“近秦风而有楚俗”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 华阳远离重要的经济政治中心, 虽是蜀道交通节点, 但身藏大山与外界沟通不便, 乡民养成民风淳朴、古道热肠、平和知足、勤劳不息、安定祥和的气象, 透出一种既有秦调又有巴音特色的“世外桃源”人文氛围。
此外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 世界名人排名第七、“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封葬处龙亭, 保存完好的蔡伦墓祠和新建的供游客观赏参与造纸原始工艺流程的纸文化博物馆, 成为国内外游客拜祭先贤、体验历史文化生活的最佳场所。同时, 陕南少有的唐开明寺古塔, 元代良马寺觉皇殿和陕南唯一的城堡式明代皇家寺院——智果寺至今保存完好。
1.3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家开发西部, 首先规定西部发展的方向是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基础设施放在第二位, 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第三位。西部开发首先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这就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陕西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洋县是陕西省44个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 是汉中实施“146”旅游工程重点发展区域。洋县也将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陕西省省“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中提出建设“长青生态旅游区”, 华阳旅游区和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也被列为省政府“十一五”十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的性质中提出“洋县旅游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型旅游区, 主要功能是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和山地游乐等旅游产品, 让人们接近自然, 融入自然”。洋县的生态旅游应当抓住这一系列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以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2洋县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2.1旅游规划、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洋县目前已经形成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长青华阳景区总体规划、华阳古镇、长青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华阳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朱鹮梨园——牛头山景区总体规划等单体景点的旅游规划。但是景区的市场开发、营销策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线路景点详细建设及配套设施规划、景区安全保障规划至今缺乏。
配套政策措施方面, 洋县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洋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有所涉及, 但缺乏对投资景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缺乏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景区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
2.2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
随着洋华公路、西汉高速公路和华太公路的全线开通, 洋县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交通将更加便捷, 但是县内旅游道路等级普遍偏低, 大部分根本不具备旅游道路的功能, 道路指示系统也不完善, 远未达到旅游交通“舒适、快速、通畅”的要求。旅游接待配套能力低下, 全县2000多张床位中用于旅游接待的不足1000张, 部分小旅馆、小饭店档次低, 服务素质参差不齐, 服务水平不高, 卫生条件差。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规模档次不高, 缺乏大型的娱乐设施。同时电力、通讯、医疗救护等设施也有不足, 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全面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3缺乏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对旅游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和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虽然洋县的朱鹮和蔡伦两张资源名片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但是缺乏大尺度的景区内涵和大手笔的包装, 旅游对外形象不鲜明。宣传口号一直处于探索中, 没有形成品牌。这些严重阻碍了游客人数的增长。
2.4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 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洋县目前有景区导游讲解人员40多名, 都缺乏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背景, 难以把秦岭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秦岭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 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3洋县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洋县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发展生态旅游, 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方针, 在保护中适度、合理地开发, 协调好生态旅游相关利益者:政府、开发商、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各方面的利益, 寻求生态旅游和谐发展。
3.1坚持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发挥政府在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定位、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机制创新、依法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法制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组织结构和法规, 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在目前的开发管理过程中, 文化、民族、林业、旅游、科技等部门各管一摊, 一直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 应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保护的前提下, 把生态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建立政府监管的监督机制、政府政绩的综合评价体系, 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为政府政绩的评价指标之一, 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 借生态旅游的名义而破坏环境, 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科学地完善各项生态旅游规划, 进行合理布局
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旅游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结构的严密性和生态功能的积极性, 防止“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性开发。确定开发的目标、规模, 确定开发区位和空间形态, 确定区内各功能小区的布局, 确定基础设施和旅游线路, 确定客流容量及游览时间、方式。完善市场开发、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等各项支持性规划。
3.3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
资源的整合要突出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和区域资源的整合。生态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实施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的整合, 营造旅游者获得高质量旅游经历的空间。产业资源整合是通过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景区建设, 项目开发, 线路策划, 产品包装等各个方面实施产业资源整合, 提升旅游产品品位, 提高旅游竞争力。区域资源整合是要打破行政区域封锁。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 加快与周边县市的旅游合作开发, 重点开发佛坪——洋县——城固——汉中——南郑——勉县的生态观光与历史文化游;汉中——朱鹮保护站——长青保护区——佛坪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观赏游。强强联手做大旅游, 实现多方共赢。
3.4提高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
生态旅游的开发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据调查表明, 在已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 仅有16%的保护区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有的保护区甚至没有一台必需的测量仪器, 对旅游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 依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长期的对环境资源的透支性使用使环境造成的损害, 必须依靠环保技术加以修复。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加大资金投入, 应得到各级旅游规划部门的重视。
3.5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加强生态景观的现场管理
在整个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倡导生态教育, 使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保护野生动植物, 理解和热爱大自然成为旅游者的共同心愿, 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旅游者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这样可有效地控制旅游消费中破坏生态的行为。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和生态旅游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使他们都能主动宣传环保知识。对已开发的生态旅游区要实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加强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 动员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 以增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历史古镇空间格局的解读与再生——以华阳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 2008.
陕西旅游纪念品包装开发探索研究 篇11
关键词:陕西;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9-01
习主席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落实习总书记谈话背景,关于加强中国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文化、经济交往的大背景下,借助本省优越的旅游文化资源,将文化与艺术有机结合,对促进我省旅游经济对外开放、交流合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
“兵马俑”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本身无法估量的史料价值,对于古代雕塑史、古代科技史、古代军事史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人文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兵马俑”作为人们了解陕西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种潜在的认知理解无形的解读和宣传陕西文化。因此,了解“秦兵马俑”的特定文化符号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发“兵马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陕西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现有被发掘到的自然资源稍加设计就可以变身极具陕西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兵马俑文化符号就是典型的陕西人文符号,由于人文资源的相对复杂,除了具备特殊客观的物质属性,还具备超乎于物质之外的精神属性。如秦始皇兵马俑,其物质属性仅为陶制“泥人”,单从其物质属性看,不易牵动大众游客的兴奋中枢,但其所载附的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却无以伦比 [1] 。
二、陕西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一件旅游纪念品不只是简单的商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并且沉淀着一次旅行的记忆。在我国,学者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化研究起步较晚,尽管比较重视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但国内学界对其仍然不够关注。从旅游纪念品的外包装上便可看出,不同地方不同景点的纪念品包装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不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在我国的纪念品市场,除了一些价格昂贵的高档纪念品的包装做工能够达到精致以外,大部分纪念品还是存在着包装粗糙、品质低劣等现象,导致旅游纪念品销售较差。就目前而言,兵马俑旅游纪念品相关包装依旧停留在传统老套的包装形式上,包装多以网兜、纸盒子为主,在纪念品类型上也大多以等比缩小的泥人为主,开发资源过于保守单调。陕西旅游资源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开发,也已形成一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但产品总体呈现出单调、老套,一成不变的面孔。其根本问题在于对旅游产品的精神文化的属性开发不够,导致开发过程中思路狭窄。
三、 陕西旅游纪念品开发探索新思路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经历后的一种记忆延伸,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这些看似不说话的旅游纪念品,其实充当了一个无声的宣传员,它用自己的存在来介绍、宣传特定的旅游地,并在宣传景点的同时也扩大了景点的影响和知名度。因此,能够反映旅游地独特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本身就是一张旅游地的名片,而这对宣传旅游地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开发旅游纪念品的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旅游纪念品应便于携带性
商品包装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产品,便于携带运输。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一样符合这个规律,旅游纪念品的特殊属性决定其在设计过程中更要考虑到消费者在旅途过程中的便利性,不能因为携带不便而导致放弃购买行为,是我们在研究和设计旅游纪念品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它包括产品本身的大小比例,材质的质感、重量等等。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换位思考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产品在携带过程中的便利性。
(二)旅游纪念品应突出明显的地域性
旅游纪念品是将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特征综合的物质的体现,就外包装而言,是消费者了解当地文化地域风情的窗口,同样,也是有别于其他旅游地纪念品特征的区别性标志。我们都知道,产品包装在整个商品营销过程中,充当了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直观、有效的将地域文化符号,通过对应的地域色彩、图形运用以及提炼出的文化符号进行有效的编排组织,形成特有的包装视觉形象元素,像一位无声的推销员一样讲述着属于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是主要的本质特征,是能够使一个旅游地与其他旅游地有效的区分开。当旅游者看到一件带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时,心中购物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从而促使旅游者进行消费行为 [2] 。
(三)旅游纪念品应具备艺术性
陕西旅游纪念品与全国绝大多数旅游景点的情况类似,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普遍存在着地域文化特色表现不强,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不够等诸多不足的因素。任何一个产品都具备自身的艺术审美,在设计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依旧要大胆的紧跟潮流,在不失原有产品的艺术属性同时,更多的关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的创新开发新的旅游纪念品样式,丰富我们的旅游纪念品种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越来越全球化,为了紧跟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的调整设计思路, 开发出更有趣味性,更吸引消费者喜爱和注意的旅游纪念品种类,更好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销售。
总结
陕西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无论是关中,还是陕北、陕南地区,都盛开着独具陕西地域风情的色彩之花。带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品包装,使游客通过旅游纪念品鲜明的特征就能对所到过的旅游地产生美好的回忆,并能对所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做出清晰的判断与认知。从分析兵马俑旅游纪念品包装的现状,我们可以梳理出其他地区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更好的解决目前市场上旅游纪念品包装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规范的设计改进包装形式,丰富旅游纪念品类别,避免不同地区旅游纪念品的雷同,才能更好的将地域文化付诸于视觉形象,更好的为消费者呈现历史与文化,在提升旅游纪念品文化品味的同时,实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马耀峰,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2月
[2]张纯,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民族文化性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2009;
项目来源:
陜西省文化厅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2014年度课题:美丽陕西兵马俑文化符号的构建与传播,项目编号:陕艺课题(2014)年044号,课题类别:设计艺术;
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科专项课题:包装设计改良促进“一村一品”农副产品价值体现,项目编号:14JK1226
作者简介:李怡轩(1986 -),女,陕西人,硕士,渭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相关教学。
陕西旅游资源 篇12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创新,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破城乡一元结构困局,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是初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突破口之一[3]。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规划方式与一般旅游区有许多不同。本文对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做一探讨,以期对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理念层次不高、空间组织开发与管理混乱等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关中地区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方面,需要区域内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满目青翠,环境安静而内聚,是良好的休憩之所。人文景观方面聚落和民居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农耕文明,主要包括农民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其突显出来并整合成一个连贯的系统,是塑造村落旅游吸引力的关键[4,5,6]。
关中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包含了所有的类型。可以把关中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五大类:1)以山岳、河流、溪谷等地质、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形成了山水景观基础的山水环境资源;2)以绿色植被为依托,形成的郁郁葱葱的环境,特别是较好的森林覆盖,成为氧吧,形成了生态环境基础的生态环境资源;3)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形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致,形成了田园景观为基础的田园环境资源;4)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庄建筑、新型特色村落建筑、民俗风俗习惯等等文化为基础,构成独特的村落景观,形成了村落景观基础的村落环境资源;5)以果林、花卉、大棚、药材、牛羊牲畜、鱼塘、简单副食品加工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渔业等为依托,形成以独特的景观环境和经济产出为基础的经济产出资源。
2 关中地区村落空间发展的几种趋势
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大致可分为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乡村民宿、文体娱乐、民俗游览五个方面。村落空间应能为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村落应具有好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气、通讯、污物处理等现代生活设施)[5]。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的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当地村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
对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尽量利用闲置土地来进行新的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依据发展休闲农业的要求,规划各种特色的农业种植园区,为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采用集中和分散的处理方式。在临近村子入口和中心广场地区,建设一批专门的商业服务设施,为较多的经营业提供空间。更多的则是将旅游的功能空间与农村居住空间相复合,让旅游者深入到普通农家中去,提供更加真实的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乡村民宿、文体娱乐活动。为此专门设计了几种住宅和院落模式,既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又可以拥有一定的旅游接待功能。在内部交通体系建设上,将农村的道路交通功能与旅游功能复合,做到旅游和生活兼顾。在对外方面,在村口设置静态交通节点(停车场、停车港等)与周边交通形成对接。
自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以来,关中农业旅游的类型逐步丰富,开发模式得到提升,农业旅游特征逐渐得到显现。
3 关中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留乡村聚落景观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以下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探讨关中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关系[9,10]。
首先,保持乡村聚居景观的特质;现代化农民新村构造了以小区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生活格局。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农村社区,改变了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往往只强调了社区的功能,而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应该保持乡村的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坚持景观乡土性与建筑功能现代性的统一[12]。
对于传统的乡村聚落塑造,应按地脉合理布置,依林就势,错落有致,与环境形成有机融合。在乡土建筑风貌的塑造中,建筑风格应结合当地乡土建筑特色,宜少忌多,遵循小体量、分散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上应充分体现自然、休闲、朴素、简洁的风格,用料突出环保化和生态化。
其次,乡村意境的规划以自然意趣、诗化田园为灵魂;挖掘农耕文化所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中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
通过对关中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11,12,13],形成以下发展模式:
1)沿路带状发展。
一条近距离大城市间的通道,是最好的休闲带。一条景观大道,可以带活沿路一条休闲带。开放式休闲景观大道的规划与建设,对旅游新农村独具价值,沿路进行旅游新农村规划与推广,是非常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西安南区的西万路,将极大带动长安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2)沿河带状发展。
河流是城市景观的血脉,滨河大道与沿河乡村带是发展旅游的最佳区域。水是灵气的聚集,有水就有开发价值。沿水带旅游新农村开发,包括以水为游线,沿水开路,沿水成景,都可以形成较快的发展,灞河和河生态区的开发将大大带动西安东郊的旅游经济。
3)沿山带状发展。
城市一般在坝内或谷地,总有山环水抱,这是中国风水。山前地带往往形成一座城市的风景线,就像河流成为风景线一样。因此,很多城市都有沿山发展休闲带的极佳条件。旅游新农村,在沿山发展中可以脱颖而出,形成带状区域发展。沿秦岭环山旅游公路,可以很好的带动沿山乡村旅游。
4)环城带状发展。
大中城市的消费能力极强,形成了环城郊区的休闲旅游繁荣局面。应该借助于已经形成的基础,规范城郊休闲、形成城乡一体化休闲旅游发展结构,形成环城带状发展的格局。环城带结构中,新农村与大中型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并行,城乡发展融合,是最具商业增值价值的发展结构。
4 结语
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开发基本上仍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要依据自身的地域环境,寻找自身独特,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尽可能地形成规模。形成景观效应的同时,农村民俗文化展示也应是本土已有悠久传统的民俗文化的再现和提炼,而不应该刻意地追求和模仿,这才是城市居民所渴望的乡村纯朴。
当代旅游者具有既希望冒险又担心安全;既渴望奇异又追求舒适;既想远离尘世又要联系畅通等特征,因而发展乡村旅游就要努力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目前农村地区又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的状况。这就要求拟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要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加与环境协调的娱乐健身设施,改善给排水厕所等配套设施。
现阶段关中乡村旅游产业存在“散、小、弱、差”问题,因此集中功能单元可以防止布局散乱,也可防止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另外,集中布局有利于主题形象的形成,通过举办各种促销活动,产生规模集聚效应,形成整体规模优势。从节约成本方面,功能单元的集中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
摘要:对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关中村落旅游空间发展的几种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优化空间布局、关中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协调等几方面提出了几种关中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的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陕西旅游资源】推荐阅读:
陕西省文学旅游09-09
陕西旅游业发展11-05
陕西旅游生态环境07-07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09-12
陕西省旅游汽车公司实习总结08-15
陕西地方标准陕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07-01
陕西佳县07-14
陕西山阳05-24
陕西形象05-26
陕西交通06-01